属于第一梯队的期刊。
Springer中文名字叫做施普林格。其实从官网的about上,我们基本就可以知道这个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期刊。1842年,在柏林成立,是一个总部位于德国的世界性出版公司,它出版教科书、学术参考书以及同行评论性杂志,专注于科学、技术、数学以及医学领域。一个重磅的消息就是,在2015年出版业两大巨头 Springer 和 Nature 完成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叫 “Springer Nature"。有了nature的加持,Springer显然就是巨无霸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1、可以请大学的专家以及教授给以帮助,也可以请一些专业的公司以及团队,可以在网络查询以及通过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来进行润色。2、SCI论文润色,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注重可读性与创新性,确保术语的精准性、风格的一致性,文章结构是否正确遵守标准科技文章格式惯例;
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
当然是核心期刊啊,不过没那么高要求的话省级的就可以
我可以免费帮你弄到
ClinicalKey临床精钥是微软和谷歌的应用商店被选为排名第一的医疗应用软件。300多个全球医学高校,如斯坦福,剑桥,杜克大学都在使用。
告诉你,在店铺买都是这个价格,你可以再网上购买,便宜。而且你也不一定要正版的书,看网上那些销售量大的,信誉好的店铺买就可以了,可能比店铺的便宜40%。
当当 亚马逊
柳叶刀、JAMA、BM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双月刊1001柳叶刀,这是英国权威的医学杂志,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高影响力期刊,柳叶刀杂志上面也有大量OA文章,可供小伙伴们免费下载。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该杂志也是国际著名的医学期刊,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可以下载部分免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一试。BMJ,英国医学期刊。同样是著名的国际医学期刊,BMJ官方网站上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看的。BMJ还有一个专门的student-bmj板块,是一份针对医学生和初级医生的月度国际医学期刊,有兴趣有条件的小伙伴倒是可以尝试投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杂志上面有大量高质量可免费下载和查阅。双月刊1001,英文版属,自然,审核录用简单,Am,中国知网,我想知道下面向我们国内医学界,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以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出版机构,也是中华医学会对其所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实施管理的重要业务部门。截至2012年5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已达126种,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医学期刊系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成为目前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 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 清代唐大烈主编的《 吴医汇讲 》11卷 (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
不晓得你说的具体是哪本杂志,如果知道名字可以查到该杂志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级别越高
主要有综述,就是对于某些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不过一般是约稿,或者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关论文,还有就是研究性论文,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医学方面如有临床数据再加入一些基础研究的数据,还是比较容易发表的,主要还是看你的实验设计,如果研究数据相对较少,但是有不错的创新点,可以写通讯文章,这种文章一般只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描述,篇幅较小,最后就是病理报道,一般是发表比较特殊的病理,或者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也可以对大量临床病理进行某方面的统计总之,没有哪种更容易写,文章是否可以发表,主要看你写的怎么样,还有就是实验的创新点
1、ClinicalKey for Nursing由Elsevier公司出品,由权威的护理医师、教育者及研究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联合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医学内容、31本全文原版参考书、27种全文专业护理学期刊、最新的药物信息、近200份护理相关的诊疗指南、超过8000份患者教育、护理发展动态等,是集教学,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综合型数据库。
服务人群:护士教育者、科研人员、护理管理人员、临床护士等。
2、CINAHL Complete是全球全文收录护理与综合保健期刊的最全面资源,为护理以及相关医疗研究人员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CINAHL Complete还额外收录美国护理协会 (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以及美国国家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所出版的高质量资源。 主题涵盖超过50种护理相关的主题,如一般健康医学,营养学及语言障碍病理学等。特色资源还包含护理继续教育模块,护理研究问卷与量表,护理实务准则等,提供疾病与病症的简易快速课程。
3、文献党下载器():一个强大的文献资源整合平台,几乎整合了所有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覆盖全科,包括众多查找护理文献的数据库,如:ClinicalKey for Nursing、CINAHL Complete、Thieme、Elsevier(sciencedirect)、 PubMed……等等。只要有网有电脑就可以做到文献下载自由。
4、PubMed 是一个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的数据库。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PubMed 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5、Elsevier(sciencedirect)是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学术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sciencedirect是爱思唯尔公司的全文数据库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科学、技术与医学全文电子资源数据库,提供2500余种学术期刊以及37000余种图书的全文内容。包括全球影响力极高的CELL《细胞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等。
6、Wiley 作为全球最大、最全面的经同行评审的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研究的在线多学科资源平台之一。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5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Wiley Online Library为全学科期刊全文数据库,出版物涵盖学科范围广泛——包括化学、物理学、工程学、农学、兽医学、食品科学、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商业、经济学、社会科学、艺术、人类学等多个学科。
7、Thieme化学与药学电子期刊(Medical and Chemistry Journals)包含231种医学、化学期刊,大部分期刊为英文期刊,另有少量德文、葡萄牙文期刊,均提供在线阅读、下载功能。Thieme化学与药学电子期刊在学科领域内负有盛名,其中《Endoscopy》是内窥镜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之一。
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8、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收录各学科领域中权威、有影响力的期刊,其中以SCIE、SSCI、A&HCI等引文索引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和ESI基本科学指标享誉全球科技和教育界。 Web of Science收录了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通过独特的引文索引,用户可以用一篇文章、一个专利号、一篇会议文献、一本期刊或者一本书作为检索词,检索它们的被引用情况,轻松回溯某一研究文献的起源与历史,或者追踪其最新进展;可以越查越广、越查越新、越查越深。
9、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整合了中华医学会的优质期刊资源,内容包括国内最优质权威的的临床指南和病例文献,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并不断更新。学科领域涉及所有临床专业,以及护理、预防医学、中医药和医学人文等。
10、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竭力打造的专业医学信息门户。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该网是医生获得中华医学会123种顶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师协会等的众多高品质期刊电子版全文的唯一途径,也是国内唯一中外文一体化文献服务网站。
11、知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并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涵盖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文史哲、工程科技、社会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技等。
参见: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1864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携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1837—1898)在登州城内一所叫“观音堂”的破庙里办起免费义塾,称“蒙养学堂”。1882年,纽约北美长老会总部批准其升格为大学建制,定名“文会馆”(Tengchow College),史称登州文会馆。 1883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医生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与其妻子到达登州,准备在文会馆设医科,因设备和人员不足,未能如愿。于是便租赁了一所寺庙的几间房子,用一部分作教室,另一部分作为小型诊所,并招收了5名学生,随师学习西医知识,这便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发端。 1885年初(清光绪十年底),英国浸礼会(English 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宣教士武成献博士( Russell Watson)和夫人爱格妮丝·凯特玛司特博士( 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会施医所为基础,于西皇城街开设“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同时开设“附设医学堂”,即青州医学堂。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并用以师带徒方式授课,开办医学教育。另一位宣教士巴德顺在邹平所办的教会医院也设立医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传授医学业务知识。 1892年,聂会东夫妇奉调到济南,在东关华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到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 义和团运动后,1902年6月13日,北美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开会,共同建立山东新教大学(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济南聂会东、青州武成献和邹平巴德顺所办的医校合称为共合医道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聂会东任校长,学制四年,四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在济南、青州、邹平和沂州(今临沂)的教会医院进行教学和轮流实习,1903年正式合并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Shand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学制四年,校长聂会东。1903年招收医学生13人,至1911年共毕业38人。 1906年,华美医院医校与青州医道学堂合并,改称济南共合医道学堂。1907年,在济南南新街购地建立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新址及医院,1911年建筑竣工。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Shantung Christian Union Medical College)。 1911年4月17日,在英国利兹阿辛顿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在济南修建的医学大讲堂、诊病所、宿舍等举行竣工典礼,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并捐银千两,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正式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聂会东任校长,有教师14人。新址的竣工标志着学校开始由四地合并到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将这一天作为建院日期。 1915年9月27日举行共和医院落成典礼,四处教学点全部迁至济南。 1916年,北京中华医学基金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文献中又称美国罗氏驻华医社)改组北京协和医校(The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Peking),将三个班的学生转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并“协款”5万美元用以改善校舍和设备,又许诺连续五年每年“协助”2万美元用以办学。1916与1917年之交,在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会的建议下,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也并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1917年9月,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各科迁至济南新址,齐鲁大学正式开学。此时医科学制为七年,共有教师14人,学生118人,另有医预科24人。1920年设药学专修科,学制两年。1921年4月,创办《齐鲁医刊》。1923年,接收华北协和女子医学院(North China Union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自此开始男女同校。1924年7月19日,经齐鲁大学申请,加拿大授予齐鲁大学执照,授权齐鲁大学按照自己理事会的规定“授予与中国法律相一致的文凭和学位”。根据此规定,齐鲁大学颁布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医学院毕业生颁发医学学士学位,同时授予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正式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但两个名字在部分文献中依旧混用。1931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齐鲁大学注册立案,齐大学历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1934年设立公共卫生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齐鲁大学宣布停课,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育教学设备迁往四川成都,与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在华西坝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校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强占为军医院。五大学虽然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和课程,但共用教学实验室及设备,各学校间学分互认,共享师资和课程。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医学院和理学院联合设立寄生虫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1945年10月1日,齐鲁大学在济南复校。 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齐鲁大学医学院师生分为两批,负责人和部分师生南迁福州协和医院,1949年江南解放后迁回济南;另一部分师生留在济南,9月济南解放后相继入学开课。1951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并出资补助齐鲁大学,解聘外籍教师的行政和董事职务。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在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齐鲁大学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截至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98人。 参见:山东省立医学院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建,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领导。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和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15年成立,1926年并入省立山东大学)并无关系。1933年,学校创办中文和德文双语的医学期刊《新医学》(Neomedica),由陈果夫题写刊名。1937年停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尹莘农校长带领学校撤离济南,先后迁到汉口、四川云阳县和万县。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军政部第十重伤医院”,尹莘农兼任院长。学校的部分师生直接参加了抗日战争。1946年10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从万县迁回济南,与山东省立医院合并。 1948年,学校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请更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8月1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院长由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担任。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山东省立医学院被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仍使用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校名。 山东省立医学院办学16年,共培养医学系毕业生353人。 参见: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4年10月16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镇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长县长庄举行开学典礼。1947年1月,新四军军医学校更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华东白求恩医学院从山东益都迁进济南,驻扎在经五路纬九路。1948年11月合并从趵突泉前街迁来的山东省立医学院,仍称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9年5月,学院由华东野战军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更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9月宫乃泉调往上海,白备伍兼任院长。 195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医学院”。 参见: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1952年9月,齐鲁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解体撤销,其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1952年9月16日,合并后的山东医学院正式对外办公。9月25日召开了合校后第一次办公会,10月8日下午举行院系调整胜利完成大会,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和四个教学委员会(基础、临床、卫生、药学)。 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亩,1952年底在校生2057人,教职工89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设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学制本科5年,专科3年,中级2年。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8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卫生专业、药学专业再次调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教师及247名学生调到了同济医学院;药学系121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调到四川医学院;中级药剂士班49名学生调到东北药学院附属中级药剂学校。1956年,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23名教师及教辅人员赴新疆医学院工作。经过调整,学校改为单一医学专业学院。设33个教研组(其中基础医学教研组18个,临床医学教研组15个 )。 1956年6月,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专业有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系统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9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经卫生部同意,1962年2月先后撤销卫生、儿科两个系及生物、化学、物理三个专业,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1959年1月,学校设立基础部和临床部。1961年5月,临床部改为医疗系;基础部撤销,成立医学基础课办公室。1962年,恢复基础部和临床部。1962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决定逐步延长高等医学院校学制,医疗专业由五年制延生为六年制,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1965年3月,撤销基础部和临床部,设立学生处,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建设受到严重冲击。1966-1970年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级毕业生,1968年分配了1962级毕业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个年级的学生,至此已没有正规在校生学习。1970年8月,在五七指示和实行开门办学的影响下,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称为山东医学院,由济南迁往泰安新泰县楼德镇(现新泰市楼德镇)办学,下设四个大队,一大队在枣庄市、二大队在曲阜市、三大队在新汶县,四大队与院本部在楼德镇。1970年11月20日恢复招生,1971级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后分别在四个大队报到。除医疗专业外,还有中医专业连和药学专业连。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个大队,恢复教学建制,设药学系、中医系、基础部、临床部和进修部等。1973年下学期,山东医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济南,中医系、药学系迁回济南上课。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留下约三分之一力量参与分院筹建。1979年分院迁至泰安市,更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分院独立,划归山东省,更名为泰山医学院。1977年恢复高考,山东医学院恢复招生,同年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这样,山东医学院共有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学制除了药学专业是四年外,其余都是五年。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78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生41名。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79年12月,卫生部山东医学院增设临床医学六年制英语班。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改名为临床部。1988年4月,山东医科大学被批准为全国15所试办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高校之一。1996年10月,基础医学部改组为基础医学院。 参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 。2001年1月,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合并重组为山东大学医学院。 2006年,设立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2012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成立,医学院成为其分管的五个学院之一。2012年11月,山东大学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具体由医学院承担,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及“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5月,山东大学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具体由医学院承担。 2015年3月,根据国家政策,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和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自2015年起停办。
医学护理论文文献网站有万方医学网、中华医学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知网。
1、万方医学网
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秉承开放联合、专业精深的理念,联合国内医学权威机构、医学期刊编辑部、权威医学专家推出的,面向广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药械企业及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学信息整合服务、医学知识链接全开放平台。
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915年。现有83个专科分会,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办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华医学会的主要业务包括: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编辑出版123种医学、科普等各类期刊及100余种音像出版物。
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disc) 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于1994年研制开发的综合性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它收录1978年以来1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记录。
4、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作为国家战略科技资源保存和服务基地,一直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文献保障服务。目前,该平台收录的期刊数量达8100多种,收录的期刊文献超过568万篇,覆盖学科范围较广。
5、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国内知识总库,涉及学科广泛,提供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