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能不能被SCI收录。有多少分。对临床有没有指导作用
1、【网站、网上采编中心信息核实】(1)首先查看网站是否有ICP备案号、网站运营机构是个人还是正规注册公司(正规公司必须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2)网站是否有明确的固定办公场所、固定电话,相关项目合作是要求汇款到单位还是个人账户;(3)网站内容是否丰富(信息量小于5万的网站均是小网站)、更新速度是否很快,内容越丰富、更新越快的网站运营投入越大,可信度越高;(4)查看网站上是否有稿件录用、退稿、返修等专业信息,若没有该类信息证明该网站肯定存在稿件转刊(非学术期刊、非法期刊、低品质期刊等)等问题影响晋升;(5)所投稿件是否有具体的审稿意见,一般专业的编辑都会给出稿件的审稿意见;(6)核实杂志社的信息,直接将电话打到你要发表的杂志社,询问xx采编部是贵刊所设立的办事处、采编部、学术推广中心等。2、【期刊鉴别招数】(1)看刊物有没有CN刊号和国际标准号(ISSN号),两者都有才是真刊。如果只有ISSN号,没有CN号,即可认定其为非法出版物。(2)可致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刊号所在省的新闻出版局,也可登陆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网站进行查询,查证该刊号是否已登记。(3)问询该刊物是否有邮发代号,从邮局是否可以订阅的到。假刊基本上是不会在邮局发行的。(4)查看期刊的创刊年份,创刊历史越久,期刊品质越高,一般假刊都是创刊时间较短没有知名度的期刊。(5)询问同事或朋友是否在**杂志社**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好的期刊肯定会得到口碑宣传。(6)注意区分增刊,专刊与杂志正刊的差别。一般可以通过在刊物主管部门处问询到的杂志编辑部电话问询,在某期,某版,是否有某篇文章。3、网站的主要招数“全网最低”——虚假机构学术网站上打出“全网最低”广告的,往往价格比同本期刊在所有网站上的均价低几百块钱,这些机构常采用的术有以下几种:【皮包公司假信息】第一种是能上网就能办公,随便租用个公用信箱的“皮包”公司,以最低价取作者的信任,在与作者交谈后建议将稿件发到个人QQ或个人电子邮箱里,随后作者会收到电子版的录用通知,在稿费汇至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或者**邮局**信箱后,发表事宜便杳无音信。当作者追查**信箱时,结果很可能是“不好意思,这是租用的公用信箱,租用人的信息无效。”【低价引诱滚雪球】第二种是以低价做诱饵,后期消费“滚雪球”的术,刚开始保证以低价即投即发,到最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您补交费用,利用医生不想耽误晋升的心理一直要求其追加费用才能发表,最后投稿费超过正常费用不说,网站相关人员也无法联络,白花了很多冤枉钱,还错过了职称评定的时间。【中途专刊变标准】第三种是中途提议将论文转刊降低成本的策略,(所转期刊是健康类的非学术期刊或者是套刊自己印增刊),该机构不可能以低价保证将论文发在政策所需的正规学术期刊上,就在论文发表中途以论文质量、期刊投稿要求等理由建议医生转刊,利用有些医生不明政策来欺医生,医生不想耽误晋升在无奈下就只能选择中途转刊,但当论文发表出来后才发现所投期刊单位不认可、晋升政策不符合,职称晋升最终只有失之交臂。【费用付后无跟踪】第四种是服务品质低、服务质量差,付费后稿件是否已出刊、是否已邮寄等信息根本无从查起,服务人员收费前后态度判若两人,承诺服务根本不会兑现,更别说稿件全程跟踪服务了。【不开发票无保障】消费后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权利,投稿机构在收费后必须履行开具发票的义务,但有些投稿机构却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根本无法开具正规发票,究其原因,该投稿机构不是一个能给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论文发表平台的正规机构。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医学论文的质量好坏可以决定论文发表的命运,如何判断一篇医学论文质量好坏,需要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看:第一:简单重复这一级别的论文是最差的,没有新的方法及见解,就是重复别人研究的课题,需要进行有深度的写作。第二:没有新发现没有新的见解及发现,没有重要的改进。对于这类的论文修改,需要深入探索实验研究,改进技术,反复实验。第三:未证实理论这个等级的论文已经能够将论文的内容论述完整了,但是却无法论证这篇论文的论题,这样使用的材料或者技术都是毫无意义的。建议将这些没多大作用的部分删减,寻找更好的论述内容论证论文主题。第四:未有突破对原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但未有重大关键性突破。这个等级的论文,其实已经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但是想要投递高分期刊,特别是国外SCI论文期刊,还是不够分量。没有关键性的突破,那么论文的创新性就显得不足。第五:最适合发表的医学论文发现前人未发现的新规律,提出了新理论,并得到了学术界肯定。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用事实推翻旧理论。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及方法。最后一个级别的论文是对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基本要求,只要满足这些内容,不管是投递国内期刊还是SCI论文期刊都是很够被收录的。
对“垃圾”论文的认识 当学生们了解到某些(甚至可能是大多数)发表的论文应当扔进垃圾箱,肯定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时1,他们通常感到很惊讶。本文第一个框图内列出了论文被有审稿程序的杂志退稿的某些常见原因。目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大多数都或多或少按标准的IMRAD 格式撰写:即前言(作者为什么决定进行这项研究)、方法(作者如何进行这项研究,怎样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结果(作者发现了什么)及讨论(得到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要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阅读,你应该审查这篇论文方法学部分的科研设计,而不是审查该研究假设的重要性、研究结果的可能影响或讨论的深入程度。严格评价许多循证医学的教科书2-6和JAMA杂志上发表的Sackett及其同事撰写的医学文献使用指南7-21,都详细介绍过对科研方法的质量进行评价(严格评价)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有经验的杂志读者,这些作者提供的结构式审查单绝大部分具有自明性。如果你不是这样,则请试着回答下列基本的问题。本文要点 医学杂志发表的许多论文在方法学方面有潜在的严重缺陷当判断某篇论文是否有效并与临床实践有关时,首先确定该论文阐述了什么临床问题阐述有关药物治疗或其它医疗干预措施问题时,应该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阐述有关预后问题时,需要纵断面的队列研究;阐述有关病因方面的问题时,需要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报告尽管在方法学方面不够严格,但可以很快完成,并可以提醒医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1: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作者阐述了什么临床问题?一篇科研论文的前言部分应当简明扼要地说明这项研究的背景。例如,“Grommet插入术对儿童是一种常用的操作,因而有人认为并非所有的手术在临床上都有必要”。在这个说明之后应该接着对已发表的文献做一简要的回顾。 论文为什么被拒绝发表 。 研究没有阐述重要的科学课题。 研究不是原始性的(其他人已经作了同样或类似的研究)。 研究并没有真正检验作者所提出的假设。 应该进行另一种类型的研究。 执行困难(例如,筛选研究对象),使得作者改变原先的研究方案。 样本量太少。 研究没有设对照组或对照不充分。 统计学分析方法错误或不恰当。 作者从研究资料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作者之一或赞助者可能通过发表这篇文章获得经济利益),并且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没有偏倚。 论文写作水平太差,不能被理解作者应在文章的前言中明确说明要进行检验的假设,否则应该在方法学部分明确说明。如果假设是以否定的方式表示的,如“在最大剂量的碘酰脲治疗中加入二甲双胍不能提高对Ⅱ型糖尿病的控制”,则被称为无效假设。当一项研究的作者开始进行研究时,他们很少真的相信他们的无效假设。作为普通人,他们通常开始去揭示所研究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差异。但科学家采用的方式是,“让我们假设没有差异,然后努力去否定这个理论”。如果你遵循Karl Popper的教导,这种假设-推导的方法(建立无效假设,然后进行检验)是科研方法的最基本的要素22。问题2:进行的是什么类型的研究?首先,确定这篇论文是描述一项原始研究,还是一项第二手(或综合性)研究。原始研究报道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而第二手研究是对第一手研究进行汇总并从中得出结论。医学杂志所发表的绝大多数研究为原始研究,通常可分别归入以下3类:。实验:在实验中, 实验措施是在模拟和控制的环境中在动物或志愿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中,首先对一组病人给予干预措施,例如药物治疗,然后对这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他们发生了什么情况;。调查: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在一组病人、医务工作者或其他某些人群样本中进行某些检测。本文第2个方框显示了用于描述研究设计的一些常用术语。第二手研究包括:。综述,可以分为:(非系统性)综述:总结原始研究;系统性综述:按一种预先确定的严格的方法对原始研究进行总结;汇总分析:对一个以上的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指南:从原始研究中得出临床医生应如何操作的结论。。决策分析:应用原始研究的结果建立概率的树状结构,供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对临床治疗作选择24-26。。经济分析:应用原始研究的结果确定某一项治疗措施对资源的应用是否合理。 用于描述临床研究设计特征的术语 组间平行比较——每一组接受一种不同的治疗,两组同时开始进行研究;所得结果用两组比较进行分析配对比较——接受不同治疗的研究对象被进行配对以平衡潜在的混杂因子,如年龄和性别;所得结果用研究对象配对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对象自身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所得结果用研究对象自身的变化进行分析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他们接受了哪种治疗双盲——研究对象不知道他们接受了哪种治疗,研究者也不知道交叉——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接受干预和对照治疗(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其间经常用无治疗的空白期分隔安慰剂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安慰剂(无效药片),安慰剂在外观和味道上应该与有效药片一样。安慰(假)手术也可用于外科临床试验因子设计——这种研究可以允许按照预定结果对一种以上各自独立的变量的作用(无论是分离的还是联合的)进行研究。例如,2×2因子设计可以检验安慰剂、单独阿司匹林、单独链激酶或阿司匹林加链激酶在急性心脏病发作中的作用23问题3:科研设计是否适合于这项研究?对这个问题最佳的阐述方法是考虑这项研究涉及到哪个大概的科研领域。绝大多数研究都是有关下面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大概的领域。 大概的科研领域 。 治疗:检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其它医疗服务方式或其它干预措施的效果。首选的研究设计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诊断:证实某一新的诊断性实验是否有效(我们能否相信它),是否可靠(我们是否每次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首选的研究设计是横断面调查。在横断面调查中,研究对象要接受新的检验方法和金标准方法的检查。筛选:证实能够用于大规模人群检验并在症状发生前期检查出疾病的检查方法的价值。首选的研究设计是横断面调查。 预后:确定早期发现的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首选的研究设计是纵断面队列研究。 病因:确定某种假定有害的物质,如环境污染,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首选的研究设计是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取决于这种疾病的罕见程度,但是,病例报告也能提供关键的信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参加者是按照一种程序(类似于投掷硬币)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如药物)或另一组(如安慰剂治疗或另一种不同的药物)。两组都被随访一个特定的时期,并按开始时所确定的研究结果(死亡、心脏病发作、血清胆固醇水平等)进行分析。一般而言,除了治疗措施外,两组都是相同的。因此,从理论上说,研究结果的任何差异都归因于治疗措施。有一些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试验并非随机试验。随机分配在这些试验中或许是不可能、不现实的或是不道德的——例如,比较婴儿在家中出生和医院中出生的结果。更常见的是,缺乏经验的研究者比较一组(如病房 A中的病人)和另一组(如病房B中的病人)。应用这样的设计,根本不可能在统计学的水平上对两组间进行合理的比较。回答诸如下列问题应该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所研究的这种药物是否比安慰剂或另一种药物效果好?。对某一特定的疾病,宣传页是否比口头建议能更好地帮助病人对治疗方法作出明智的选择。但应该记住,随机试验有一些缺点(见框图)27。还应该记住,随机试验的结果在适用性方面有所限制,这是因为排除标准(确定哪些病人不应该进入研究的原则)的偏倚;纳入标准的偏倚(从不能代表这种疾病的某一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拒绝给予某些组群的病人知情同意的机会以便纳入该研究28;仅仅分析预先确定的“客观”的终点结果,而可能排除了干预措施质量的重要方面;以及发表偏倚(选择性发表阳性结果的研究论文)29。目前,医学杂志报道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一个推荐格式30,如果你在撰写这方面的论文,应该尽力遵循它的要求。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 优点。 允许在一个精确选定的病人组群中(如50~60岁的绝经妇女),对某一单独的变量(如药物治疗与安慰剂的效果对比)进行严格的评价。 前瞻性设计(资料来自开始研究以后发生的病例)。 应用假设-推导进行推理(寻求否定,而非证实本身的假设)。 通过比较基线指标相同的两组来消除潜在的偏倚(但请参见下文)。 允许做汇总分析(在后期对许多相似的临床试验的数字结果联合分析)缺点昂贵并且耗时,因此,在实践中:。 许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者从未作过,或者研究的病人太少,或者进行的研究时间太短。 绝大多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由大研究机构(大学或政府主办)或药厂提供资助,最终由这些单位来确定研究日程。 经常使用替代的终点指标而非临床测量结果,可导致“潜在的偏倚”,尤其是:。 随机化不理想(见上述)。 没有对所有合格的病人进行随机化分配(临床医生在临床试验中只让那些他们认为可能对干预措施反应好的病人参加)。 未由资料评价人员将病人的随机化状况进行盲法分析队列研究在队列研究中,根据暴露于某种特定物质(如一种疫苗、一种药物或一种环境毒素)的不同,选择两组(或更多组)人群,然后随访,观察每一组有多少人发生了某一种特定的疾病或其它后果。在队列研究中随访的时间通常以年(有时10年)来计算,因为许多疾病,尤其是癌症发病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常是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开始研究,但绝大多数队列研究是从研究对象开始, 这些研究对象可能发病,也可能不发病。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队列研究可用于确定疾病的预后(患有疾病的人可能发生什么后果)。一组已经被诊断为患有某种疾病的早期病人,或在筛选检查中有阳性结果的病人被收集起来(起始队列),然后反复进行随访,以观察不同结果的发病率(每年发生的新病例)和病程。世界上最著名的队列研究是由Austin Bradford Hill爵士、Richard Doll爵士及后来的Richard Peto进行的。这项研究为最初的两位作者赢得了爵位。他们随访了40 000名英国医生,将他们分为4个队列(非吸烟者、轻度吸烟者、中度吸烟者及重度吸烟者),应用全病因死亡率(任何死亡)和特异病因死亡率(某一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作为观察结果。在1964年发表的10年初步报告中,显示吸烟者无论肺癌死亡率还是全病因死亡率都大幅度增加,并且有“剂量-反应”相关关系(吸烟越多,患肺癌的机率越大)。他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31,最终证实吸烟和健康损害的联系是病因性的,而非偶然性的。这项重要研究的20年和40年的结果(对那些1951年收集并且没有死亡的研究对象的随访率达到惊人的94),不仅表明了吸烟的危害性,也表明了从一个执行良好的队列研究中所获得的证据的重要作用32,33。回答下列临床问题应该用队列研究:。高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好吗?。早产儿在以后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方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被识别并与对照组(患有某些其它疾病的病人、总人口、邻居或亲属)进行“配对”。然后收集过去暴露于某种疾病的可能致病因子的资料(例如,通过查找这些人的病例记录,或让他们回忆过去的病史)。同队列研究一样,病例-对照研究通常研究疾病的病因(什么导致了疾病),而非疾病的治疗。病例-对照研究在证据等级中排位比较靠下(见下文),但这种设计对罕见疾病的研究经常是唯一的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主要的困难和潜在的偏倚是准确判定谁是“病例”,因为只要将一个研究对象错误分配,就可以严重影响结果。另外,这种设计不能表明因果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中A与B有关系并不能证明A引起了B。回答下列临床问题应该用病例-对照研究:。俯卧睡眠姿势增加小床死亡(婴儿突然死亡综合征)的危险性吗?。百日咳疫苗导致脑损害吗?。高架电缆能引起白血病吗?横断面调查我们可能都被要求过参加某一项调查,甚至只是有人问我们最喜欢哪种牌子的牙膏。流行病学家进行的调查与此做法相同:对某一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样本(或病人)进行访问,通过检查或研究以获得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的答案。在横断面研究中,资料是在一个单一的时间内收集的,但可以回顾性地追溯过去的经历,如研究以前的病例记录以调查过去5年中病人的血压被记录过多少次。横断面调查应该用于回答下列临床问题:。3岁儿童的“正常”身高是多少?。精神科护士对严重抑郁症患者使用电惊厥疗法有多大信心?。有半数糖尿病病人没有被诊断出来,是真的吗?病例报告病例报告是以故事的方式描述单独一个病人的病史:“B夫人是一位54岁的秘书,她于1995年6月开始胸部疼痛…”。病例报告经常综合到一起形成病例系列。在病例系列中,一个以上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的病史被加以描述,以阐述这种疾病在某个方面的表现、疾病的治疗,或目前更常见的,阐述对治疗的不良反应。尽管传统认为这种类型的研究提供的证据是“快速而含混”的,但病例报告可以传递大量的在临床试验或调查中可能丢失的信息34,35。值得纪念的病例报告范例一位医生在他的医院里观察到两个新生儿缺少肢体(海豹肢畸形)。这两位母亲在妊娠早期都服用过一种新的药物(反应停)。这位医生希望尽快地提醒所有同行注意这种药物引起损害的可能性证据的等级当对临床干预措施作决策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原始研究所具有的相对权重进行标准记数法(“证据的等级”),可将这些研究排成下列顺序36:(1)系统综述和汇总分析(2)有明确结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信性区间与临床显著性效果的阈值不重叠)(3)不具有明确结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估计有临床显著性效果,但可信性区间与临床显著性效果的阈值重叠)(4)队列研究(5)病例-对照研究(6)横断面调查(7)病例报告
看能不能被SCI收录。有多少分。对临床有没有指导作用
可以去关注的一些医学类公众号查询,看看他们以前有没有相关量表推文;查阅论文也可以,论文一般也会使用到量表;或者去常笑医学网这类医学学术平台查询,能够获取大量权威的常用量表,也可在线使用,比较方便。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医学论文的质量好坏可以决定论文发表的命运,如何判断一篇医学论文质量好坏,需要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看:第一:简单重复这一级别的论文是最差的,没有新的方法及见解,就是重复别人研究的课题,需要进行有深度的写作。第二:没有新发现没有新的见解及发现,没有重要的改进。对于这类的论文修改,需要深入探索实验研究,改进技术,反复实验。第三:未证实理论这个等级的论文已经能够将论文的内容论述完整了,但是却无法论证这篇论文的论题,这样使用的材料或者技术都是毫无意义的。建议将这些没多大作用的部分删减,寻找更好的论述内容论证论文主题。第四:未有突破对原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但未有重大关键性突破。这个等级的论文,其实已经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但是想要投递高分期刊,特别是国外SCI论文期刊,还是不够分量。没有关键性的突破,那么论文的创新性就显得不足。第五:最适合发表的医学论文发现前人未发现的新规律,提出了新理论,并得到了学术界肯定。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用事实推翻旧理论。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及方法。最后一个级别的论文是对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基本要求,只要满足这些内容,不管是投递国内期刊还是SCI论文期刊都是很够被收录的。
多特上下载去...
专业的医学网络数据库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文摘(IP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毒理学数据库(TOXLINE)。
常用的检索网络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药学文献、以及你所在大学的图书馆、google、soopat、uspto、道客巴巴、豆丁网、小木虫、读秀账号网、免费资源网、科学引文索引、Elsevier science、CDER、FDA、SFDA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用的网站,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以Pubmed搜索为例:
1、打开电脑上的浏览器,然后再浏览器地址界面里输入百度主页的地址(当然,如果大家能够将Pubmed数据库的网址默写出来也可以直接将地址输入到浏览器地址框里),因为这里不允许贴地址,所以就不放地址出来,大家按照后面流程获取。
2、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Pubmed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搜索,这里就可以看见搜索结果的前几个网站就是Pubmed网站的地址。
3、选择一个网站进入,然后进入到Pubmed网站主页,点击搜索框下面的Advance按钮进入到高级搜索界面。
4、进入高级搜索界面之后,点击搜索界面的All filed选择搜索范围,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范围进行搜索。
5这里选择title和Date两个范围进行搜索,在title后面的输入框里输入想要搜索的文献的关键词,第二行选择文献发表的时间,如果需要更多的范围限制的话,可以点击第二行后面的+号按钮添加搜索范围限制。
6、在搜索框里填写关键词的同时,上面的搜索框里会将整个搜索表达式展示出来,这里显示的是:(IT[Title]) AND ("2014"[Date - Publication] : "3000"[Date - Publication])
7、完成上述步骤之后,然后点击下面的Search按钮展示出搜索结果,跳转到搜索结果界面,在搜索框里展示了刚刚出现的检索表达式,下面就是搜索出来的文献。
阅读文献主要分为3个阶段:
一、Surveying the Article(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
1、读标题和关键词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
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
3、看结论。
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
二、Reading the Article(读论文)
1、读图表和数据。
在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
2、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3、读结果和讨论。
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
4、读实验。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
三、Take Notes (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对“垃圾”论文的认识 当学生们了解到某些(甚至可能是大多数)发表的论文应当扔进垃圾箱,肯定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时1,他们通常感到很惊讶。本文第一个框图内列出了论文被有审稿程序的杂志退稿的某些常见原因。目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大多数都或多或少按标准的IMRAD 格式撰写:即前言(作者为什么决定进行这项研究)、方法(作者如何进行这项研究,怎样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结果(作者发现了什么)及讨论(得到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要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阅读,你应该审查这篇论文方法学部分的科研设计,而不是审查该研究假设的重要性、研究结果的可能影响或讨论的深入程度。严格评价许多循证医学的教科书2-6和JAMA杂志上发表的Sackett及其同事撰写的医学文献使用指南7-21,都详细介绍过对科研方法的质量进行评价(严格评价)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有经验的杂志读者,这些作者提供的结构式审查单绝大部分具有自明性。如果你不是这样,则请试着回答下列基本的问题。本文要点 医学杂志发表的许多论文在方法学方面有潜在的严重缺陷当判断某篇论文是否有效并与临床实践有关时,首先确定该论文阐述了什么临床问题阐述有关药物治疗或其它医疗干预措施问题时,应该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阐述有关预后问题时,需要纵断面的队列研究;阐述有关病因方面的问题时,需要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报告尽管在方法学方面不够严格,但可以很快完成,并可以提醒医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1: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作者阐述了什么临床问题?一篇科研论文的前言部分应当简明扼要地说明这项研究的背景。例如,“Grommet插入术对儿童是一种常用的操作,因而有人认为并非所有的手术在临床上都有必要”。在这个说明之后应该接着对已发表的文献做一简要的回顾。 论文为什么被拒绝发表 。 研究没有阐述重要的科学课题。 研究不是原始性的(其他人已经作了同样或类似的研究)。 研究并没有真正检验作者所提出的假设。 应该进行另一种类型的研究。 执行困难(例如,筛选研究对象),使得作者改变原先的研究方案。 样本量太少。 研究没有设对照组或对照不充分。 统计学分析方法错误或不恰当。 作者从研究资料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作者之一或赞助者可能通过发表这篇文章获得经济利益),并且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没有偏倚。 论文写作水平太差,不能被理解作者应在文章的前言中明确说明要进行检验的假设,否则应该在方法学部分明确说明。如果假设是以否定的方式表示的,如“在最大剂量的碘酰脲治疗中加入二甲双胍不能提高对Ⅱ型糖尿病的控制”,则被称为无效假设。当一项研究的作者开始进行研究时,他们很少真的相信他们的无效假设。作为普通人,他们通常开始去揭示所研究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差异。但科学家采用的方式是,“让我们假设没有差异,然后努力去否定这个理论”。如果你遵循Karl Popper的教导,这种假设-推导的方法(建立无效假设,然后进行检验)是科研方法的最基本的要素22。问题2:进行的是什么类型的研究?首先,确定这篇论文是描述一项原始研究,还是一项第二手(或综合性)研究。原始研究报道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而第二手研究是对第一手研究进行汇总并从中得出结论。医学杂志所发表的绝大多数研究为原始研究,通常可分别归入以下3类:。实验:在实验中, 实验措施是在模拟和控制的环境中在动物或志愿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中,首先对一组病人给予干预措施,例如药物治疗,然后对这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他们发生了什么情况;。调查: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在一组病人、医务工作者或其他某些人群样本中进行某些检测。本文第2个方框显示了用于描述研究设计的一些常用术语。第二手研究包括:。综述,可以分为:(非系统性)综述:总结原始研究;系统性综述:按一种预先确定的严格的方法对原始研究进行总结;汇总分析:对一个以上的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指南:从原始研究中得出临床医生应如何操作的结论。。决策分析:应用原始研究的结果建立概率的树状结构,供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对临床治疗作选择24-26。。经济分析:应用原始研究的结果确定某一项治疗措施对资源的应用是否合理。 用于描述临床研究设计特征的术语 组间平行比较——每一组接受一种不同的治疗,两组同时开始进行研究;所得结果用两组比较进行分析配对比较——接受不同治疗的研究对象被进行配对以平衡潜在的混杂因子,如年龄和性别;所得结果用研究对象配对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对象自身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所得结果用研究对象自身的变化进行分析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他们接受了哪种治疗双盲——研究对象不知道他们接受了哪种治疗,研究者也不知道交叉——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接受干预和对照治疗(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其间经常用无治疗的空白期分隔安慰剂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安慰剂(无效药片),安慰剂在外观和味道上应该与有效药片一样。安慰(假)手术也可用于外科临床试验因子设计——这种研究可以允许按照预定结果对一种以上各自独立的变量的作用(无论是分离的还是联合的)进行研究。例如,2×2因子设计可以检验安慰剂、单独阿司匹林、单独链激酶或阿司匹林加链激酶在急性心脏病发作中的作用23问题3:科研设计是否适合于这项研究?对这个问题最佳的阐述方法是考虑这项研究涉及到哪个大概的科研领域。绝大多数研究都是有关下面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大概的领域。 大概的科研领域 。 治疗:检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其它医疗服务方式或其它干预措施的效果。首选的研究设计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诊断:证实某一新的诊断性实验是否有效(我们能否相信它),是否可靠(我们是否每次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首选的研究设计是横断面调查。在横断面调查中,研究对象要接受新的检验方法和金标准方法的检查。筛选:证实能够用于大规模人群检验并在症状发生前期检查出疾病的检查方法的价值。首选的研究设计是横断面调查。 预后:确定早期发现的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首选的研究设计是纵断面队列研究。 病因:确定某种假定有害的物质,如环境污染,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首选的研究设计是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取决于这种疾病的罕见程度,但是,病例报告也能提供关键的信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参加者是按照一种程序(类似于投掷硬币)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如药物)或另一组(如安慰剂治疗或另一种不同的药物)。两组都被随访一个特定的时期,并按开始时所确定的研究结果(死亡、心脏病发作、血清胆固醇水平等)进行分析。一般而言,除了治疗措施外,两组都是相同的。因此,从理论上说,研究结果的任何差异都归因于治疗措施。有一些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试验并非随机试验。随机分配在这些试验中或许是不可能、不现实的或是不道德的——例如,比较婴儿在家中出生和医院中出生的结果。更常见的是,缺乏经验的研究者比较一组(如病房 A中的病人)和另一组(如病房B中的病人)。应用这样的设计,根本不可能在统计学的水平上对两组间进行合理的比较。回答诸如下列问题应该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所研究的这种药物是否比安慰剂或另一种药物效果好?。对某一特定的疾病,宣传页是否比口头建议能更好地帮助病人对治疗方法作出明智的选择。但应该记住,随机试验有一些缺点(见框图)27。还应该记住,随机试验的结果在适用性方面有所限制,这是因为排除标准(确定哪些病人不应该进入研究的原则)的偏倚;纳入标准的偏倚(从不能代表这种疾病的某一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拒绝给予某些组群的病人知情同意的机会以便纳入该研究28;仅仅分析预先确定的“客观”的终点结果,而可能排除了干预措施质量的重要方面;以及发表偏倚(选择性发表阳性结果的研究论文)29。目前,医学杂志报道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一个推荐格式30,如果你在撰写这方面的论文,应该尽力遵循它的要求。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 优点。 允许在一个精确选定的病人组群中(如50~60岁的绝经妇女),对某一单独的变量(如药物治疗与安慰剂的效果对比)进行严格的评价。 前瞻性设计(资料来自开始研究以后发生的病例)。 应用假设-推导进行推理(寻求否定,而非证实本身的假设)。 通过比较基线指标相同的两组来消除潜在的偏倚(但请参见下文)。 允许做汇总分析(在后期对许多相似的临床试验的数字结果联合分析)缺点昂贵并且耗时,因此,在实践中:。 许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者从未作过,或者研究的病人太少,或者进行的研究时间太短。 绝大多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由大研究机构(大学或政府主办)或药厂提供资助,最终由这些单位来确定研究日程。 经常使用替代的终点指标而非临床测量结果,可导致“潜在的偏倚”,尤其是:。 随机化不理想(见上述)。 没有对所有合格的病人进行随机化分配(临床医生在临床试验中只让那些他们认为可能对干预措施反应好的病人参加)。 未由资料评价人员将病人的随机化状况进行盲法分析队列研究在队列研究中,根据暴露于某种特定物质(如一种疫苗、一种药物或一种环境毒素)的不同,选择两组(或更多组)人群,然后随访,观察每一组有多少人发生了某一种特定的疾病或其它后果。在队列研究中随访的时间通常以年(有时10年)来计算,因为许多疾病,尤其是癌症发病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常是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开始研究,但绝大多数队列研究是从研究对象开始, 这些研究对象可能发病,也可能不发病。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队列研究可用于确定疾病的预后(患有疾病的人可能发生什么后果)。一组已经被诊断为患有某种疾病的早期病人,或在筛选检查中有阳性结果的病人被收集起来(起始队列),然后反复进行随访,以观察不同结果的发病率(每年发生的新病例)和病程。世界上最著名的队列研究是由Austin Bradford Hill爵士、Richard Doll爵士及后来的Richard Peto进行的。这项研究为最初的两位作者赢得了爵位。他们随访了40 000名英国医生,将他们分为4个队列(非吸烟者、轻度吸烟者、中度吸烟者及重度吸烟者),应用全病因死亡率(任何死亡)和特异病因死亡率(某一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作为观察结果。在1964年发表的10年初步报告中,显示吸烟者无论肺癌死亡率还是全病因死亡率都大幅度增加,并且有“剂量-反应”相关关系(吸烟越多,患肺癌的机率越大)。他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31,最终证实吸烟和健康损害的联系是病因性的,而非偶然性的。这项重要研究的20年和40年的结果(对那些1951年收集并且没有死亡的研究对象的随访率达到惊人的94),不仅表明了吸烟的危害性,也表明了从一个执行良好的队列研究中所获得的证据的重要作用32,33。回答下列临床问题应该用队列研究:。高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好吗?。早产儿在以后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方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被识别并与对照组(患有某些其它疾病的病人、总人口、邻居或亲属)进行“配对”。然后收集过去暴露于某种疾病的可能致病因子的资料(例如,通过查找这些人的病例记录,或让他们回忆过去的病史)。同队列研究一样,病例-对照研究通常研究疾病的病因(什么导致了疾病),而非疾病的治疗。病例-对照研究在证据等级中排位比较靠下(见下文),但这种设计对罕见疾病的研究经常是唯一的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主要的困难和潜在的偏倚是准确判定谁是“病例”,因为只要将一个研究对象错误分配,就可以严重影响结果。另外,这种设计不能表明因果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中A与B有关系并不能证明A引起了B。回答下列临床问题应该用病例-对照研究:。俯卧睡眠姿势增加小床死亡(婴儿突然死亡综合征)的危险性吗?。百日咳疫苗导致脑损害吗?。高架电缆能引起白血病吗?横断面调查我们可能都被要求过参加某一项调查,甚至只是有人问我们最喜欢哪种牌子的牙膏。流行病学家进行的调查与此做法相同:对某一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样本(或病人)进行访问,通过检查或研究以获得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的答案。在横断面研究中,资料是在一个单一的时间内收集的,但可以回顾性地追溯过去的经历,如研究以前的病例记录以调查过去5年中病人的血压被记录过多少次。横断面调查应该用于回答下列临床问题:。3岁儿童的“正常”身高是多少?。精神科护士对严重抑郁症患者使用电惊厥疗法有多大信心?。有半数糖尿病病人没有被诊断出来,是真的吗?病例报告病例报告是以故事的方式描述单独一个病人的病史:“B夫人是一位54岁的秘书,她于1995年6月开始胸部疼痛…”。病例报告经常综合到一起形成病例系列。在病例系列中,一个以上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的病史被加以描述,以阐述这种疾病在某个方面的表现、疾病的治疗,或目前更常见的,阐述对治疗的不良反应。尽管传统认为这种类型的研究提供的证据是“快速而含混”的,但病例报告可以传递大量的在临床试验或调查中可能丢失的信息34,35。值得纪念的病例报告范例一位医生在他的医院里观察到两个新生儿缺少肢体(海豹肢畸形)。这两位母亲在妊娠早期都服用过一种新的药物(反应停)。这位医生希望尽快地提醒所有同行注意这种药物引起损害的可能性证据的等级当对临床干预措施作决策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原始研究所具有的相对权重进行标准记数法(“证据的等级”),可将这些研究排成下列顺序36:(1)系统综述和汇总分析(2)有明确结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信性区间与临床显著性效果的阈值不重叠)(3)不具有明确结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估计有临床显著性效果,但可信性区间与临床显著性效果的阈值重叠)(4)队列研究(5)病例-对照研究(6)横断面调查(7)病例报告
所谓真刊假刊,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刊物是不是正规合法的。而所有的期刊杂志,要办刊的话,就得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所以如果你在新闻出版总署能查询到这个刊物,那他就是真刊,如果查询不到,他就是假刊。
我投稿之前会去常笑医学网查询期刊,他家收录的期刊资料很全。而且网站上的医学直播栏目里有一个关于如何鉴别期刊真伪的视频,也可以看一看,学习下⌄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你还不会鉴别期刊的真伪?今天教你四大方法快速鉴别期刊真伪!!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一般杂志都有一些他的这个出版期刊的一些条形码,你可以扫这个就能够验别是否是一个正版。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我觉得中医不是一种伪科学。一、理论扎实?传统中医理论总结并寻求疾病形成的根本原因和治疗方法。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体液等理论,这些均体现出中医学的理论系统性和内部连贯性。二、 历史悠久。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中医学以中医药学为主体,以人体组织器官及其生理、病理为基础,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长期积累。中医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掌握了许多中草药的治疗特性,推荐基于个体差异的“辨证论治”方法,从而达到针对症状进行治疗的目的。四、效果显著。中医在很多领域的实践中,已被证明其治疗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且针对某些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同样有效。例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医治疗中风、头痛、失眠、经痛、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的方法是科学而有效的。五、不断创新。中医不断致力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探索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些协作性的研究能够促进两个学派的互学互鉴,为中医走向世界提供推动力。六、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医治疗的范围涵盖了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头痛、关节炎等。中医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患者通过中医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七、中医应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与现代科学并不冲突。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将中医的精华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类健康服务。
答:中医是一个几千年历史的医学体系,经过了多代医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伪科学,下面是我的原因:
虽然它与现代医学在方法和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它的确拥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治疗方式,并已经为人们带来了富有成效的治疗。
然而,中医的疗效和安全性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争议,这其中包括一些科学信仰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别,以及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所倡导的“阴阳五行”、“气血”等概念与现代科学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中医常常使用的针灸、煎煮草药等方式的可行性在科学上可能存在争议。
但是,对于中医是否为一种伪科学的问题,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从科学角度来说,中医的确存在一些缺乏科学证据的治疗方式,但也有一些已经通过实践得到了科学认可的治疗手段。需要强调的是,中西医学各自发展,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以对待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尊重中医学体系和实践,并积极寻求科学验证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