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 职业病相关书籍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第二,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第三,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硅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第四,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第六,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第七,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是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由原来的每年做一次定期检测修改为每三年至少做一次检测。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是涵盖定期检测所有内容,包括用人单位的原辅材料,工艺流程,设备部件,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检测等。除此之外,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还从防护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健康监护、防护、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特点
1、操作性: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能让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更加直观、切实的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开展管理工作,整改措施拳拳到肉。
2、针对性: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会对职业病高风险工作岗位的防护设施、警示告知、劳保用品重点强调。
3、法制性: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除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外,还为卫生健康监管部门实施职业病危害分类监管、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会依据现场调查、工艺环节将用人单位生产工作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依据现场检测和实验室结果对不同评价单元,指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点出职业病高风险工作岗位及接害对象,并提出详细的控制建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与现状评价的内容的不同: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在完工验收时对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可以完成验收。现状评价则是对建设项目验收后投入使用期间对其现状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流程:接受委托→收集资料(包括现场调查)→拟订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内审→现场采样/检测→实验室分析→编制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修改报告→专家组长确认→提交报告客户需要提供的资料:1、建设项目立项文件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书5、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及说明书6、所有的原辅材料的产品安全数据(MSDS)和产品成分及消耗量7、总平面布置图8、车间平面布置图(含设备布置图、设备台数、型号)9、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说明10、防护设施设置情况11、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情况12、职业卫生管理台帐13、职业健康体检报告汇总表以上仅供参考,根据用人单位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在所做的项目竣工验收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中第二十二条中就写到,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2017安全工程师知识点: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危害评价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价,对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也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数据。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与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依据职业卫生有关采样、测定等法规标准的要求,在作业现场采集样品后测定分析或者直接测量,对照国家职业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有关的标准要求,是评价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的基本方式。通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可以判定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以评价作业场所配备的工程防护设备设施的运行效果。
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国家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采样和测定都有明确的规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必须按计划实施,由专人负责,进行记录,并纳入已建立的职业卫生档案。常见政策法规主要为部门颁布的有关规章,例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规定,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则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进行了规定。除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外,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也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布点采样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职业卫生标准有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与《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 ~2007至GBZ ~2007)有关技术规范等。
对于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和化学毒物的采样来说,根据其采样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类型。定点采样是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个体采样是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选定的作业人员)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2.职业危害因素测定分析
对于多数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在现场检测时可以借助测定设备直接进行读数外,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存在的粉尘、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在采集作业场所样品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测定。主要标准有粉尘测量有关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2007一GBZl92 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至GBZ/)等。
(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这一类评价是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原则的体现,同时可为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的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舫护设施设计和审查等提供科学依据。
1评价原则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关系到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能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工作。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基础,以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和完成职业危害评价任务,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
2评价的主要方法
(1)检查表法
依据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的符合情况。该评价方法常用于评价拟建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卫生工程防护技术措施、卫生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与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该方法的优点是简洁、明了。
(2)类比法
通过与拟建项目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检测、统计数据;健康检查与监护;职业病发病情况等,类推拟建项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情况。用于比较和评价拟建项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的后果、拟采用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预期效果等。类比法的关键在于,类比现场的选择应与拟建项目在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工艺路线、设备技术、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有很好的可类比性。
(3)定量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因索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等进行综合考虑,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的等级。
3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
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进行评价分析与评价,通过职业危害预评价,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在建成投产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主要存在环节,评价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及程度,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评价范围内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可能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
(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现状评价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控制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企业提出予以改进的具体措施或建议。
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
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各不同阶段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下面将从评价依据、评价流程、评价内容、工程分析、评价方法、对策措施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分析。
一、评价依据
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虽然安全和卫生法规、标准和规范各有自己的法规体系,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一些相同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例如《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工业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等等。
二、评价的流程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流程是:
1.收集各种与评价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适用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提供的各类安全卫生技术、管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安全卫生状况等。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计划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
3. 在获得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4.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
5. 利用选定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6. 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职业安全卫生的考虑,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工程技术措施等进行评价。
7. 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
8. 做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
9. 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质量。
三、评价内容
由于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差异,职业病危害评价侧重对作业环境中可能影响企业职工身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重点在于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在部分评价内容方面有一定的交叉,比如在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方面,都要求:厂址选择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考虑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对厂址的影响;考虑当地气象条件(如风向因素)的影响;新建厂选址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中关于防火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包括企业与外部的居民区、周边企业等的防护距离,企业内部车间、设备装置、办公区、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距离等。
四、工程分析
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都需要通过工程分析来识别分析生产过程及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两种评价都将从原辅物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安全卫生投入等方面进行工程分析,但工程分析的侧重点由于评价内容不同而存在差异。
如对原辅物料、中间产品及产品的工程分析,安全评价关注其易燃易爆性、活性、毒性及腐蚀性,而职业病危害评价关注的是其毒性和腐蚀性。
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的工程分析,安全评价分析其工程技术、工艺过程中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流量、材质等)可能导致的设备故障,人、物、环境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可能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和各种人身伤害事故;而职业病危害评价则分析有工人操作的工艺过程或设备设施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挥发、溢出或意外泄漏及噪声等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此外,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更准确地掌握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评价还需要对卫生用室和辅助用室、工时制度等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相对固定,主要有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的主要评价方法,通过类比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
在采用类比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措施的类比。在采用检查表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则强调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职业卫生管理、健康监护等内容的检查。
六、对策措施
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后,需结合企业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来降低风险。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湿、防寒、防电离非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措施等。
但在具体的防护措施方面,安全和职业卫生两种评价有很多重复和交叉的内容,可以互相参考。
1. 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前期设计或引进技术时,尽量考虑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将大大降低人员与危险物料、设备的接触机会,减少人员在危险场所的工作时间,这是优先考虑的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的措施。
2.增强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质量
增强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质量,降低设备设施的故障率,减少维修或意外故障的机会,也将减少发生事故的几率,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3. 减振降噪措施
选用低噪声工艺及设备、合理布置、隔声、消声、吸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可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这不仅能减少对工人听力及其他生理系统的危害,同时也能降低工人的疲劳感,减少出现操作失误的几率和听觉信号使用的差错率,保证工人的安全。
4. 通风除尘、净化措施
粉尘和有毒化学物质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通过设置通风除尘和净化系统,既能保证工作场所粉尘和毒物的浓度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降低粉尘和毒物危害,也能降低工作场所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
5.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措施
对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后遗留的危害部分可以通过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来减小其对工人的危害,如佩戴防尘和防毒口罩、耳塞、防静电防护服、防酸防碱防护服等。
6. 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紧急处理
很多的物质不仅有毒,而且易燃易爆,一旦发生泄漏,将可能造成人员急性或慢性中毒,在外界火源的作用下还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再次波及周边工人的安全。因此,职业病危害评价要考虑对泄漏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紧急处理,如采用洗消、收容、稀释、覆盖等方式减少其危害。
7. 采光照明措施
作业场所的采光照明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减少对工人视力的影响,以及因光线不足、视线不良造成的操作失误。
8. 标志
安全标志、职业卫生周知卡等现场标志,都能起到警告、警示、提醒、指令等作用,减少工人的违章或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9. 管理措施
在管理方面,采取对工人进行各种安全卫生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落实责任制、制定各种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措施,能进一步保证生产的安全和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企业的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目前基本都在同一部门或专职、兼职人员身上。因此,安全、卫生管理措施可以互相补充、配合,使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产生效益。
煤炭企业职业病卫生防治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论文
【摘 要】 本文以某煤炭企业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对其基本煤炭卫生状况对其职业病防治问题进行有效评估对其问题进行阐述。以便于为煤炭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开展提供理论知识方面的相关帮助。
【关键词】 煤炭企业;职业病;卫生防治;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资源市场对于煤炭需求量的逐步增加使煤炭作业纵深随之增加,虽保障了煤炭企业实际发展的稳定,但由于作业环境较为恶劣,煤炭作业职业病患病数量急剧上升,导致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为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要求煤炭企业不仅需在煤炭作业前,需及时的对象作业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同时需保障作业环境的基本卫生与清洁,继而为煤炭职业病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文主要选用某大型煤炭企业作为探究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职业病防治状况分析对其与经济及社会效益影响进行研究。该企业实际资产数额达到156亿元。是江南某地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公司在编人员为2万余人。离休人员达到1万人左右。
2.内容与方法
煤炭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多个企业部门构成,同时对于防护状况的调查也不容忽视。主要调查方向即是在实际煤炭作业中相关施工作业人员是否能够按照作业标准进行相关防护设备的佩戴,及煤炭作业卫生环境评估,以便于更为深入的对企业煤炭职业病防治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与研究。
二、结果
1.职业卫生管理状况
总体而言,该企业实际卫生管理状况不佳,在多个煤炭企业内均未设有相关的卫生检验部门,同时企业医疗管理部门对于卫生工作的开展强度也未能达到行业内基础卫生标准,虽在卫生作业流程上,仍沿用标准化作业生产流程,但对于卫生问题的重视仍相对较低。在煤炭施工作业场内,未能及时对煤炭职业病害因素做好监控工作。高毒岗位及高危施工作业环境内,设有部分警示标志。
2.作业场所防尘措施和个人防护情况
在对作业场内防尘措施的.检查中,受煤炭开采地质环境影响,多以风镐开采及打眼放炮等方式进行作业,因此主要选用注水及喷雾防尘措施,但该措施执行范围并不广泛,矿内少部分高灰尘区域仍有工人执行作业。在对工人个人施工防护的检查中,虽携带有过滤式防尘口罩,但标准防尘效果不佳,同时存在防尘口罩使用次数过多问题,导致部分工人产生呼气不畅的情况,继而将口罩弃之不用。
三、职业病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治理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逐年降低,监测点合格率逐年升高。但由于生产工艺及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的局限性,现有的防尘措施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仍有30%的采样监测点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有的点超标近百倍。暴露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仅仅依靠个人防护用品,甚至因为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的滞后,有些工人根本不懂得粉尘危害的严重性,怕麻烦,赚碍事,工作时不做任何防护,其结果必然导致尘肺病的发生。这充分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形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和方法需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尚未变成用人单位的自律行为,职业病防治机构、经费、制度等在许多用人单位尚未落实到位,职业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煤炭职业病防治方案
1.充分发挥煤炭企业职业卫生防治人员的能动性
企业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人员对于职业病防治实际具有一定的经验,同时专业水平较高,能够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以此一方面提高煤炭企业内部职业病防治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煤炭企业施工作业提供了良好及卫生的作业环境,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煤炭作业效率及作业安全性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落实有效性
我国对于职业病的防治已出台多项法律规定,对于未能及时履行相关规定及标准的企业,需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必要时可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刑事责任。 煤炭企业建立及运营对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较为深入,尤其是对煤炭方面法律了解极为全面,因此并不存在对法律规定认识不明确问题,这便要求企业在执行法律标准时能够及时的履行相关责任,以便于提高对煤炭职业病的防范效果。
3.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职业病评价工作的开展应以当地相关管理部门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采取法律约束等方式来保障企业可按照相关规定对职业病的防治加以执行。对能够及时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企业,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应及时的做好相关的管理完善工作。而对于未能及时组织相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企业,则应及时的按照危害评价标准责令其进行整改与调整,以便于帮助企业更好的认识职业病对于企业运营的实际危害性。
4.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不仅要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紧密相连,同时要积极的做好企业健康管理规划,通过提高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认识来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执行做好铺垫。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需由卫生管理机构,组织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部门构成,以便于提高该健康体系在煤炭企业内的实际运行效益,以此将煤炭企业职业病产生的基本概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五、结语
煤炭企业职业病卫生防治对于提高企业实际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可为企业的实际发展制定有效的卫生管理规划,使企业煤炭作业安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煤炭企业职业病是我国多类职业病较为常见的职业病种之一,员工患病企业要支付巨额经济补偿,并对企业实际声誉具有深远影响,因此职业病的有效防治便成为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景占岐.论煤矿职业病的预防与评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9).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化,职业病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职业病指的是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所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常常是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工作强度等原因所引起。在本篇论文中,将探讨我生活中的职业病发作时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我目前从事的职业是一名编程工程师,每天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输入代码。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让我的颈椎和腰椎经常感到酸痛和僵硬。此外,由于需要经常对代码进行修改和调试,眼睛也容易疲劳和干涩。这是我最常见的职业病发作时刻,需要通过多做运动和调整工作环境来预防和治疗。
另外,我曾经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的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职业病的痛苦。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导致我脚部经常感到疼痛和肿胀,同时由于服务员的工作需要面对很多顾客,经常需要面对高峰期的巨大压力。这些情况容易导致心理的压力和疲劳。为了缓解这些职业病的发作,我通常会在工作后做些脚部按摩和全身放松的活动,同时通过适当的休息来减轻压力。
除此之外,我还曾经从事过销售工作,这是另一种需要面对高压的职业。经常需要与客户谈判和沟通,这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疲劳。而且由于销售工作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进行出差和夜间加班,这容易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和身体疲劳。为了避免职业病的发作,我通常会在工作之余找一些适当的爱好活动来放松自己的身心,比如打篮球、游泳和阅读等。
总的来说,职业病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预防。通过了解自己的职业病发作时刻以及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治疗职业病的方法:
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过度劳累。
(1)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于大型的国企和外企,五金、印刷和家具等行业内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工艺落后,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缺失,工人缺乏保护等现象,职业卫生风险较大。(2)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缺失。很多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对职业卫生工作知识知之甚少,对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目的和内容不了解,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基本缺失,对从事各种职业危害接触作业的劳动者的各项保护措施不够科学全面。即使存在一部分意识较好的企业包括大型国企和外企虽重视职业卫生工作,但仅仅开展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这些企业定期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检测或自行开展检测,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存在检测项目不全、监测布点不科学、采样方法不正确,以及检测结果换算不准确等各种现象。(3)防治职业病责任意识不强。企业虽然开始主动寻求职业卫生评价和检测服务,但这些大多是源于安监监管的要求,或者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企业仍然把职业卫生的相关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加以排斥。寻求服务机构做的各种评价和检测仅仅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对报告中提出的很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建议总是以场地限制、经济效益冲突或者工艺限制等各种理由不予落实。这其中有一部分工人虽然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但并非要求企业加强保护,而仅仅从工资待遇上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在职业健康体检方面,除大型国企外,其他类型企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如电焊工等更受欢迎,企业为减少麻烦,并未按照规定督促工人进行体检。此外,部分行业使用的化学品较多,很多的化学品大大超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所列的有害物质目录,很多企业大都省略了这部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申报和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这些都加大了工人罹患各种职业病的风险,且增加了后期诊断的难度。(4)健康监护档案不够全面规范。绝大部分企业将健康监护档案狭义的理解为体检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加上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专业人员,工人的既往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等资料大都缺乏,工人的体检资料未能与现场检测结果相联系,因此由监管部门组织建立统一格式的健康监护登记档案显得十分重要。
研究背景职业健康问题是全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但因其外部性、公共产品的特征,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在职业病防治领域负有高度的责任,职业病防治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片面的发展观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均制约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职业病防治领域,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而前者突出表现在管理不力和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已处于职业病的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职业病患者人数、死亡人数均位居世界首位,职业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职业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产生以下疑惑“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否有效,绩效几何”,因此,以何标准衡量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如何客观、公正的对我国职业病防治投入、产出以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职业病防治领域理论研究者以及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的研究极少,而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的实施对强化责任、监控进程、界定成败影响因素和提供实证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绩效评价提高职业病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职业病防治的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研究目的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以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为主题,旨在通过构建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绩效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并确定关键制约因素以及其内在根源,从而为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具体目标为:1、构建以行政区域为对象的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数据集的建立、评价模型的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形成等。2、通过对样本地区的实证研究,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并对样本地区进行诊断缺陷,发现薄弱环节,为针对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3、确定制约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的内在根源。研究方法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按照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系统与局部相结合,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采用理论方法与实证方法两大类手法,通过对行政区域职业病防治绩效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本研究所采用的对应研究方法如下:1、首先通过相关政策分析、文献复习和专题访谈确定了职业病防治绩效概念模型;2、通过小组研讨、专家访谈和现场调研对指标进行初选,然后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和离散趋势分析筛选出最终指标,进而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经过专家咨询和论证,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和收集方式等;3、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确定职业病防治绩效不可控因素,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这些因素与职业病防治绩效指数的回归模型,然后,通过建立样本地区内部影响因素矩阵,计算出“环境有利度”;4、选择山东省九个地级市为样本,将构建的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运用于实证研究,利用从样本地区收集的资料,分别应用克朗巴赫α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样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绩效;5、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借鉴经典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成本收益模型,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不佳的内在根源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绩效的概念模型,包括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影响及环境等维度。
职业病学毕业论文可以写当前比较热门的尘肺病。当时写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脑筋,还是上届的同学给的雅文网,那是帮了大忙啊广州市部分工厂工人职业病危害认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浅议增强行业自律在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湖南省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控制职业病危害近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企业员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浅谈我国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2006—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病谱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后合肥市诊断职业病资料分析2001—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分布特征分析宁夏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分析2003—2012年深圳市松岗街道职业病发病情况北京市西城区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唐山市重大职业病危害防范管理现状研究某煤电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职业病风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的风险管控浅谈职业病防治法中放射卫生工作的特殊管理3例职业病案例分析浙江省湖州市2008—2012年职业病报告病例分析 优先出版北京市职业病诊断与鉴定问题和对策深圳市光明新区2006~201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某公司乙醇胺装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例中毒性肝损害病例职业病诊断过程分析扬州市10年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广西1992至2005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某机械公司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1992~2003年淄博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广西2002年职业病发病报告与分析唐山市不同行业职业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分析2007—2013年无锡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题:保障劳动者健康!我国加速推进职业病防治保障工作
新华社记者李恒、顾天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一名煤矿工人因尘肺病曾数次入院救治,他需要使用呼吸机,输入人血白蛋白、脂肪乳等缓解病情。据调查,截至2021年底,在我国像这名煤矿工人在内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达万人。
职业健康事关亿万劳动者身体健康。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我国加速推进职业病防治保障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
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你对职业病了解多少
目前,尘肺病在我国每年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中居首位。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涛介绍,由于尘肺病潜伏期较长,患者从开始接触粉尘到发现健康受损,平均时间长达10至20年。
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尘肺病只是其中一种。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律上的职业病范围小于生活中的职业病范围。”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亦文教授表示,法律所规范的职业病显然更具严重性。应树立职业健康意识,适当扩大职业病范围,增加对劳动者权益维护。
随着一些新物质、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进入人们生活,职业健康也面临新课题。“这些劳动生活中的新现象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问题,有些问题是未知的,需要不断进行风险评估。”李涛说,当前我国处于新旧职业病叠加交织中,要做好重点行业、人群职业病监测。
关口前移!防控职业病重在抓防
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福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亿人。武亦文介绍,职业病防治法完整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职业病预防体系,包括健全预防体系、构建劳动生产卫生体系、搭建职业病患者法律保障体系。
以尘肺病为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最新信息,2012年至2021年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降幅达,我国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医学界有一种共识,尘肺病只可预防、不可治愈。”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卫生中心主任樊晶光说,通过治疗和康复手段,可减缓尘肺病人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引导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完善防护设施。其中,纳入重点治理范围的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建材等尘肺病易发高发行业领域的用人单位粉尘浓度定期检测率、接尘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等均达95%以上。
“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司长吴宗之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督促治理企业以超标作业岗位为重点,以落实工程防护措施为关键,加大对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探索职业健康托管式服务。
多措并举!织密职业病救治保障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关晓旭,在日均接诊的50余位患者中,尘肺病人约90%。“绝大多数经诊治的尘肺病患者都拥有工伤保险,一些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近年来,包括尘肺病在内的职业病救治保障工作引起关注。《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指出,将尘肺病等职业病严重的重点行业职工依法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
(1)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于大型的国企和外企,五金、印刷和家具等行业内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工艺落后,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缺失,工人缺乏保护等现象,职业卫生风险较大。(2)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缺失。很多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对职业卫生工作知识知之甚少,对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目的和内容不了解,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基本缺失,对从事各种职业危害接触作业的劳动者的各项保护措施不够科学全面。即使存在一部分意识较好的企业包括大型国企和外企虽重视职业卫生工作,但仅仅开展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这些企业定期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检测或自行开展检测,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存在检测项目不全、监测布点不科学、采样方法不正确,以及检测结果换算不准确等各种现象。(3)防治职业病责任意识不强。企业虽然开始主动寻求职业卫生评价和检测服务,但这些大多是源于安监监管的要求,或者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企业仍然把职业卫生的相关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加以排斥。寻求服务机构做的各种评价和检测仅仅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对报告中提出的很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建议总是以场地限制、经济效益冲突或者工艺限制等各种理由不予落实。这其中有一部分工人虽然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但并非要求企业加强保护,而仅仅从工资待遇上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在职业健康体检方面,除大型国企外,其他类型企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如电焊工等更受欢迎,企业为减少麻烦,并未按照规定督促工人进行体检。此外,部分行业使用的化学品较多,很多的化学品大大超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所列的有害物质目录,很多企业大都省略了这部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申报和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这些都加大了工人罹患各种职业病的风险,且增加了后期诊断的难度。(4)健康监护档案不够全面规范。绝大部分企业将健康监护档案狭义的理解为体检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加上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专业人员,工人的既往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等资料大都缺乏,工人的体检资料未能与现场检测结果相联系,因此由监管部门组织建立统一格式的健康监护登记档案显得十分重要。
●至2008年底不完全统计(职业病报告数据)职业病总人数累计达73万其中累计尘肺 64万 %● 2008年新发病例 13744例 其中尘肺 10828例()煤炭 有色 建筑 ★基本估计大城市较好 小城市较差 农村没有大企业较好 小企业较差 个体企业基本没有正式职工较好 合同工较差 农民工基本没有东部沿海较好 中部较差 西部很差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一)职业史、既往史;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化,职业病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职业病指的是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所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常常是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工作强度等原因所引起。在本篇论文中,将探讨我生活中的职业病发作时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我目前从事的职业是一名编程工程师,每天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输入代码。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让我的颈椎和腰椎经常感到酸痛和僵硬。此外,由于需要经常对代码进行修改和调试,眼睛也容易疲劳和干涩。这是我最常见的职业病发作时刻,需要通过多做运动和调整工作环境来预防和治疗。
另外,我曾经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的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职业病的痛苦。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导致我脚部经常感到疼痛和肿胀,同时由于服务员的工作需要面对很多顾客,经常需要面对高峰期的巨大压力。这些情况容易导致心理的压力和疲劳。为了缓解这些职业病的发作,我通常会在工作后做些脚部按摩和全身放松的活动,同时通过适当的休息来减轻压力。
除此之外,我还曾经从事过销售工作,这是另一种需要面对高压的职业。经常需要与客户谈判和沟通,这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疲劳。而且由于销售工作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进行出差和夜间加班,这容易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和身体疲劳。为了避免职业病的发作,我通常会在工作之余找一些适当的爱好活动来放松自己的身心,比如打篮球、游泳和阅读等。
总的来说,职业病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预防。通过了解自己的职业病发作时刻以及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治疗职业病的方法:
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过度劳累。
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制订科学规范的量化评分标准,运用于我院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推荐过程中,通过政策导向由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方向转变,有效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创优争先的积极性,提高推荐工作的社会公认度和职工满意度,是新时期医疗卫生单位职称管理新机制的一种尝试。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卫生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卫生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全文如下:
【摘要】 :为了建立品德、能力、业绩全面考察的专业化、量化、两级职称评审方法,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讨论和测试、细化量化指标和权重,建立了公示评审标准、严格评审程序、建立监督机制、公示评审结果等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本方法应用4年来,避免了以往高级职称评审中遇到的诸多积弊,较真实地考察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业绩,弱化了医院等级、地域分布不同等带来的职称评审的难点问题。量化评审方法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 企业医院 职称评审 量化 专业化
作为拥有9所三甲医院、50余所二甲医院及近百个二乙以下医院及卫生疾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大型企业,医疗单位分布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地域等条件不同带来了医疗单位之间卫生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1]。在应用专业化、量化、两级评审方法4年来,调动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设计职业生涯、努力发展个人技术水平的热情,职称评审效果得到了各级职改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可,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评审方法
专业化评审
按专业类别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5个专业组组织评审,分别是临床医学、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辅助技术、预防医学、综合(药学、护理等)。如遇专业组申报人员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专业组评审,专业组申报人数超过150人时,分成2个专业组进行评审。按专业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量化标准。
两级评审
推荐评审 各分支局级企业职改办组织所属医疗单位的推荐评审。首先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组织推荐评审会议,按量化标准对申报人的能力与业绩进行量化评分,得出量化成绩。
评审 评审会前,各局级企业将推荐评审成绩及申报人的评审材料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组织专职人员审查上报材料,主要审查:①上报材料的真实性;②是否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③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文章、科研等业绩指标进行初步量化评分。另外,评审办公室还要将全部申报人员的材料按专业分组、按已量化成绩排序。评审会分为两程序:①专业组会议,5个专业组分别对本专业组的申报人员进行评价和量化评分,按量化评分结果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员,形成专业组评审意见报评委会;②评委会,对5个专业组报送的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逐一进行审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基本申报条件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基本申报条件 对申报人的品德、学历、资历、外语、年度考核结果、科研和论文著作、企业服务等业绩进行基本条件设置。对在学历、资历上不符合基本条件的,设置破格申报条件,对破格申报人的文章、科研等其他条件的要求相对提高。
量化评价 由推荐评审的职改部门、评审会的评审办公室先后进行材料审查和初步评分,在推荐评审会、专业组会议、评审会上,由评委再次审核材料、复核评分的准确性。推荐评审会、评审会,按量化总成绩进行排序,分别得出推荐评审成绩和评审成绩,按排序结果等额投信任赞成票。
2 量化指标与权重的设置
基础指标的量化
学历 按申报人员所取得的最高学历、学位计分。博士研究生10分,只有博士学位的9分,硕士研究生8分,本科硕士7分,本科学士6分,本科无学位者5分,破格评审0~1分。
资历 按申报人员取得现任职资格之日开始,计算到拟评审高一级任职资格当年的12月31日。累计1年计1分,满分10分。
外语和计算机 要求申报人员参加全国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且成绩合格,成绩×进行量化。
单位年度考核及荣誉 按申报者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的结果、任现职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劳动或技术荣誉称号进行评价。年度考核是每年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技术能力、工作实绩的考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合格”的5分,“优秀”1次加1分,依据获得与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荣誉称号,如劳动模范、优秀老师等,按国家级、省部级等级别不同给予~分的加分。
科研 依据国家级、省部级、地市局级的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等政府奖给予量化计分,见表1。非政府奖如各医疗单位、各种协会、学会评定的奖项在评审会上不计分。
论文著作 论文按发表的期刊的性质、等级、论文类别、作者排名情况评分,见表2~4。单篇论文得分=4×期刊性质权重×期刊等级及论文类别权重×排名权重。
著作要求是有学术价值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专著或译著。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编者均以中华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即计4分;其他著作或译著的主编按中央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计分的权重与申报人著译部分的字数相关,著作中未明确标识作者著译章节、无法统计个人编写字数的,按“×著作总字数/作者人数”计算。单部著作实得分=×著作作者的计分权重(不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见表5。
教学 按申报人员承担继续医学教育课程、研究生和本、专科等教学任务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业绩进行评分。
推荐评审成绩 本项指标只用于评审。依据“各单位在推荐评审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化评分-本单位全部申报人员推荐评审的平均成绩+50”的十分之一进行量化。
继续医学教育与专业技术考试 本项指标只用于推荐评审。要求参评人每年必须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在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技术考试(如“三基”考试)中成绩合格,用近三年度的技术考试平均成绩直接量化[2]。
评审指标
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 根据申报人的述职答辩情况、代表个人最高技术水平的诊治病种、手术、技术操作及开展过的新技术项目的病例资料、科技资料等,结合相应的年度、地域等技术环境因素,在本专业组内比较,评价申报人技术水平情况。
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工作量、工作质量 评分以专业技术履职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报告、工作业绩和成果为重点,参考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及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本专业组进行评价。
学术影响力 学术影响力从3方面评价。一是学会等社会兼职。学会限于本专业全国性一级学科学(协)会及其各专业组、各省市级分会。国家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局级学术带头人10分,省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处级学术带头人8~10分,地市局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科级学术带头人6~8分,本单位学科带头人4~6分,其他0~4分。主任委员等学(协)会负责人酌情按评分值的上限量化,副主任委员等学(协)会主要成员酌情计分,委员降一等级酌情计分,会员不计分。二是承担的专业技术职务,需组织过临床、教学、科研、卫生、管理等工作,凭任命文件(如科主任、教学秘书、护士长等)或有效证明材料计分。三是组织的一次性的学术活动或工作。要求有相关的证明文件,如省部级以上科研工作要有科研立项及成果证书,仅限主研人。 述职、答辩 除考察答辩论文的质量,按期刊级别、影响力、文章类别、作者排序、文章设计是否合理、论证是否严谨、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相关性进行评分外,还要结合申报人员的现场述职、答辩情况,特别是回答提问的情况(提问问题一般为与答辩论文相关的专业基础、专业应用和新进展的学术问题,不少于3个),进行评分。
专业技术工作环境、条件 参考申报人员上报的各项申报资料,同时要考虑申报人所在单位和科室等技术工作环境,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比较按一至五级评分。见表6。
权重的设置
基础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基本业绩的依据进行评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等能力与业绩基础,以及科研、论文、教学能力、推荐评审成绩等,权重共占总成绩的55%。
评审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学术影响力、述职和答辩、专业技术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评分,反映申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由评委进行评分,权重占总成绩的45%。
3 矛盾分析与政策应对
地域分布不同带来的问题
因企业所属卫生机构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新疆、内蒙等西北部地区的医疗单位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水平整体上不如东南部地区,在偏远地区医院工作的比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员更难在科研、教学、论文上取得较好的业绩。在评审指标中酌情考虑为企业服务和地域因素进行评分。
医院等级不同带来的问题
在企业的卫生工作中,三甲医院负责较重疾病的救治,二甲以下医院,对企业员工和家属的医疗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考虑医院等级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不同,小的卫生机构更难取得科研、教学的业绩,在指标权重的设置上,分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两个标准,非三甲医院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权重设置较大,科研、论文、教学等权重设置较小。
评审会不能现场答辩的问题
因人员在全国散在分布,统一现场述职答辩困难较大,在评审会上不进行现场述职答辩。通过要求推荐评审会组织现场述职答辩、并将推荐评审会的现场述职答辩成绩、总成绩纳入评审会成绩中(占评审最后成绩的20%左右)、对推荐评审的答辩论文质量重新评分,作为评审成绩的指标之一,弥补了不能现场答辩的不足。
4 成效及体会
提前公示量化标准
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明职称评审、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机构的发展[3]。学历、外语、计算机指标的设置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动力;年度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新技术项目等指标的设置(以病历为依据),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日常的点滴工作;教学、科研、论文、学术影响力等指标设置使大家更加重视教研能力的培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的动力[4];重点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环境等指标的设置,促进了医院和学科的不断发展。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程序和结果公平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制度的理性诉求[5]。建立评委专家库,将企业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专家库成员,随机抽选评委;专业化评审,将相近专业的申报人、评委相对集中分组;量化评审、两级评审;细化《评审标准》,评委在评分时对能力与业绩的具体评分“刚性较强、弹性较小”,对全部申报人员的评审条件、推荐评审和评审量化成绩进行公示。每个申报人都能看到本人在全部申报人员中总体得分和排名情况,看到自己各项量化考评方面取得的业绩和不足,将职称评审材料相关的电子版材料归档保存备查[6],增加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广大申报人员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认可程度。另外,通过权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域不同、医院等级不同引起的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了程序和结果的公平。
重视日常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工作实绩[7]
“三基”等技术考试、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年度考核和荣誉等指标的设置,以及将推荐评审成绩、推荐评审时的答辩成绩纳入评审总成绩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论文和科研业绩主导职称评审结果的局面。在申报材料中要求上报能代表个人技术水平的病历、科研任务书等资料,端正了卫生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正确应对技术难题的工作态度,改变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只重视科研和论文、不重视日常工作和日常技术工作进步的工作作风。
严格量化评审
量化评审能够对申报人员进行相对全面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改变了以往评审专家只能对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外语、发表文章形成感性认识的弊端,减少了评委的主观因素,能够形成对申报人员的业绩进行具体刚性评价的结论,避免了评审结果的确定弹性过大等诸多矛盾与弊端,评审结论能够得到申报人员的普遍认可。
严格评审纪律
评审办公室、专业组评审与评审委员会相互核查评审材料的真实性,保证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在评审程序上,各局级企业的职改部门将申报人的申报材料、推荐评审结果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次审核,明确并公示核心期刊目录[8],对论文、著作、科研成果奖等业绩进行检索核实[9-10],并对基础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在近4年的工作中,逐渐杜绝了论文、科研、教学等业绩造假现象,消灭了非法期刊、增刊代正刊等报送现象。专业组评审会上,专业组评委对评审办公室的材料审核和对基础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核查,对评审指标逐一评分。对每个申报人员,明确主评、副评人,如整个评审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责任追究到主评和副评人。评审委员会会议最后对评审办公室的工作、专业组评审的工作进行核查。通过以上措施,杜绝了职称评审中的舞弊和违规现象。 科学设置量化指标和权重
量化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是建立合理的量化评审方法的核心和关键[11-13]。本研究共设置指标14项、20多个方面,包括了卫生技术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承担的工作和业绩等内容。在指标和权重设置前,注重工作实绩,向各个医疗机构专家、职改部门广泛征求了意见,复习了各个省市职称评审的文件要求和相关文献报道。在办法正式实施前组织了专家进行了模拟评审,对办法进行了反复修订和广泛宣传,保证了办法正式实施中无重大缺陷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淇敏,史峰,诸海英.医院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375-377,412.
[2] 马海泉,王冬,许红民,等.将“临床技能考核”纳入医师职称晋升评审的做法[J].中国医院,2007,11(5):45-47.
[3] 周丽蓉.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48.
[4] 白毅.职称评审中加强临床技能考核对临床队伍建设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1531-1532.
[5] 余兴龙.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77-80.
[6] 李殷青,丘如华.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1,(6):14-15.
[7] 丁志明,徐向荣,徐键.我院职称晋升实行评分制的实践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218-220.
[8] 谭长拥,赵飞,彭国莉.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四川省高校职称评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4(3):97-100.
[9] 徐玫,崔云,高绘玲.高校职称评审材料学术检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5):223-224.
[10] 易映.量化评分模式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运用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7(5):62-63.
[11] 李彩华.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J].现代医院,2009,9(1):134-135.
[12] 林文红,黎绮和.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的经验及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128-129.
研究背景职业健康问题是全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但因其外部性、公共产品的特征,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在职业病防治领域负有高度的责任,职业病防治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片面的发展观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均制约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职业病防治领域,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而前者突出表现在管理不力和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已处于职业病的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职业病患者人数、死亡人数均位居世界首位,职业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职业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产生以下疑惑“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否有效,绩效几何”,因此,以何标准衡量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如何客观、公正的对我国职业病防治投入、产出以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职业病防治领域理论研究者以及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的研究极少,而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的实施对强化责任、监控进程、界定成败影响因素和提供实证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绩效评价提高职业病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职业病防治的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研究目的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以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为主题,旨在通过构建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绩效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并确定关键制约因素以及其内在根源,从而为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具体目标为:1、构建以行政区域为对象的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数据集的建立、评价模型的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形成等。2、通过对样本地区的实证研究,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并对样本地区进行诊断缺陷,发现薄弱环节,为针对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3、确定制约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的内在根源。研究方法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按照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系统与局部相结合,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采用理论方法与实证方法两大类手法,通过对行政区域职业病防治绩效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本研究所采用的对应研究方法如下:1、首先通过相关政策分析、文献复习和专题访谈确定了职业病防治绩效概念模型;2、通过小组研讨、专家访谈和现场调研对指标进行初选,然后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和离散趋势分析筛选出最终指标,进而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经过专家咨询和论证,确定指标的标准值和收集方式等;3、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确定职业病防治绩效不可控因素,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这些因素与职业病防治绩效指数的回归模型,然后,通过建立样本地区内部影响因素矩阵,计算出“环境有利度”;4、选择山东省九个地级市为样本,将构建的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价体系运用于实证研究,利用从样本地区收集的资料,分别应用克朗巴赫α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样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绩效;5、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借鉴经典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成本收益模型,对我国职业病防治绩效不佳的内在根源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绩效的概念模型,包括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影响及环境等维度。
职业病学毕业论文可以写当前比较热门的尘肺病。当时写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脑筋,还是上届的同学给的雅文网,那是帮了大忙啊广州市部分工厂工人职业病危害认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浅议增强行业自律在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湖南省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控制职业病危害近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企业员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浅谈我国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2006—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病谱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后合肥市诊断职业病资料分析2001—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分布特征分析宁夏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分析2003—2012年深圳市松岗街道职业病发病情况北京市西城区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唐山市重大职业病危害防范管理现状研究某煤电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职业病风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的风险管控浅谈职业病防治法中放射卫生工作的特殊管理3例职业病案例分析浙江省湖州市2008—2012年职业病报告病例分析 优先出版北京市职业病诊断与鉴定问题和对策深圳市光明新区2006~201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某公司乙醇胺装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例中毒性肝损害病例职业病诊断过程分析扬州市10年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广西1992至2005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某机械公司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1992~2003年淄博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广西2002年职业病发病报告与分析唐山市不同行业职业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分析2007—2013年无锡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