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生气,要保持一个平和稳定的心态。心情好了生病可能性就小了。而且平常也要对自己的健康注意观察。
活着。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郝万山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
郝万山治高血压及针灸八治法郝万山简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 马来西亚槟城中医学院终身客座教授、捷克中医学院永久客座教授《黄帝内经》:“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在中者傍取之。”放血的方法是个非常好的治疗方法,有的时候是静脉放,更多的时候是毛细血管放,在30多年前,我工作忙血压就高了,吃完降压药以后,全身没有一点劲,心里也不舒服,我就问父亲能不能不用药降血压呢?父亲教了我耳尖放血的方法,一放血血压就正常了。这些方法都是通过一些刺激手段,来调节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通过自我调节机能来发挥作用,达到恢复健康的效果。十几年前,东欧有个国家,捷克,有个学校要我去讲课,地方叫布拉格,有个医生把我请到他的诊室,帮他看几位病人,第一个病人是四十多岁的男士,他是电视台的记者,尤其是写新闻稿,写的激动的激动的时候血压就会上高,头疼头胀。高压180,低压110,西医用输液的方法来治疗,可是这位小伙子不愿意输液了,输完一个礼拜,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思维迟钝,全身没劲。我说要要用民间的方法,要放血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先把两个耳朵揉热了红红的软软的,这个时候,血液循环就特别旺盛了,然后再耳朵最高的地方,用一次性放血针一扎,血就冒出来了,这时用75%的湿的酒精棉球来擦,血不凝,流一滴擦一滴,等把棉球染红之后就差不多了,如果继续出血就放上干的棉球,就止血了。放完左边放右边,效果好的,就感觉整个头、脖子暖暖的,眼睛也明亮了,头疼的症状也就缓解了,血压就降下来了。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治疗血压的升高,还能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也就是红眼病。还可以治疗麦粒肿,也就是针眼,头疼,剧烈的头疼立竿见影,头疼就缓解了。我用最大号的针头,给这个小伙子扎,没想到血流成行,连续擦了三个大棉球,最后用干棉球止血。接着扎另外一边,扎完后,我怕他晕针摸摸他的脉,从容和缓,正常。接着他说自己血压正常了,自己感觉到得,过五分钟量血压正常了高压120,低压80。这使周围的人都非常吃惊。第二天一大早,一进小礼堂,全场热烈鼓掌,中国的医生太神奇了,这个话传遍了,但是不是所有的高血压病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有动脉硬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该吃药还吃药。这种方法是通过刺激的手段,激发了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使我们恢复了健康。针灸六大治法 第一个是以痛为输法:就是什么地方痛,就刺激什么地方,或者刮痧,或者拔罐,或者按摩,这种疼痛的位置也叫阿是穴,也叫天应穴,这个地方气血不通了,不通就疼了,所以你就按摩这个地方就可以了,如果范围小就用指尖按摩,如果大就用小鱼际或大鱼际或掌跟来按摩,如果在臀部,范围比较大比较深,可以用肘尖来按摩,网球肘、背部筋膜炎、梨状肌损伤、腰疼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在家里找到压痛点来自己按摩。第二个是体表投影法:肚子疼,帮他揉肚子,肠胃痉挛,痛经,胃疼按相应的位置,这就是体表投影法,前胸是这样,后背也是这样,就针灸医生,有时候也是找敏感点,就可以治疗相关内脏的病。我在中学的时候,玩双杠把腰扭了,结果父亲在我第三掌骨的后背,就相当于你的脊椎,腰背不是扭伤了吗?掌骨两边的肉也在酸痛,父亲就在这两边扎了两个针,一边捻转一边活动腰,过了一会腰就不疼了,第二掌骨可以有五脏六腑的分布,有人把他叫做反射区的分布,有人把他叫穴区的分布,次序是头、脖子、心、肺、胃、胰、十二指肠、大肠、小肠、膀胱、子宫胃疼揉中间这个地方,这个方法叫顺序对应法。第三个是顺序对应法:就是对应我们内脏的穴区,从高到下的内脏的排列,我们能不能够找个更大的枝节,让他整体的信息量反应更好一些,于是我就找到了小腿。我们小腿的胫骨内侧缘,靠脚踝的地方对应的是头、往上膝关节的地方,对应的是下肢是腿,小腿中间的部位,对应的胃、胰、十二指肠。有次一个同事胃疼,我就顺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摸,摸到一个皮下结节,胃在痉挛,这个地方也在痉挛,我轻轻的慢慢的按摩。几分钟后这个结节逐渐减小了,逐渐加力他也不再疼了,结节消失了,胃也不疼了,脸色也红润了。有一天邻居找我,说闺女痛经,在床上打滚,在小腿胫骨内侧缘靠近膝关节的地方,摸到一个很疼的敏感点,子宫在痉挛,这个地方也在痉挛,我轻轻给她揉,五分钟左右,不疼了,调动了你自我调节机能,子宫痉挛就缓解了。第四个是两级对应法:地球的两级都是冰雪覆盖的地方,这就是两级对应,头顶百会穴和会阴穴就是两级对应,我们下面有脱肛、子宫脱垂、可以扎头顶的百会穴,就可以升阳举陷,治疗子宫脱垂和脱肛,口腔和肛门是我们消化道的两头,有痔疮的时候,可以看到嘴唇上唇系带那个地方,牙龈和上唇连着的系带的地方,会有个小红疙瘩,把红疙瘩挑破就好了。小朋友上火了,眼睛芝麻糊多,鼻子齉齉的,脸上起小红疙瘩,嘴里有味,不爱吃奶,吃完后就吐,就到药房买吴茱萸,做成细粉,回家拿鸡蛋清也罢,拿米醋也罢,和成一分钱大的小面团,贴在涌泉穴,然后包上保鲜膜,传上袜子,晚上包上,白天拿下来,两三天就好了。这就叫引热下行,也是运用两级对应的原理。第五个是上下对应法:一步小心把脚腕脚踝崴了,千万不能按摩脚踝,局部的小血管还在断裂,出血就会增加,会肿胀的更厉害,可以按摩手腕,攥攥手腕,一会脚腕就不怎么钻心疼了,多攥一会,就不会太疼了,这就叫上下对应。肩关节和髋关节对应,腕关节和踝关节对应,肘关节和膝关节对应。第六左右对应法:左侧的踝关节扭伤了,可以按摩右侧的踝关节。一个地方疼就可以找到多个地方按摩。第七个是前后对应法:有的医生治疗腰疼,扎肚子,有些医生肚子疼,不扎肚子,扎后背。给乳腺增生的人刮痧,在后背就出现出痧的区域,如果出痧是圆块状的,那前面就是乳腺增生圆块,如果出痧是长条状的,那前面就是乳腺增生就会是长条状。这时前后对应导致的。第八个是同类对应法:邻居的哥哥中暑以后,有点轻度的意识不清,用放血的方法很快就清醒了,所有的头都治头的病,这就是同类对应。同样的道理,所有的关节都治关节病,踝关节扭伤了,你动任何关节都可以缓解关节的疼痛,这叫以关节治关节,所有的肚子都治肚子的病,胃疼我们在腿肚子找压痛点,我们掌握这个方法,都可以缓解亲人的病痛。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好的心态总会有好的结果。就算结果不尽人意,起码我们还有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不会因为不如人意而失落,忧伤。生病的时候也需要好的心态,终日闷闷不乐,对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妥协,也许会加重病情也说不定。
伤寒论背诵条文太阳病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本证一 中风表虚证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二 伤寒表实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三 表郁轻证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变证一 热证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上)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下)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二 虚证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三 太阳蓄水证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四 太阳蓄血证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着,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五 结胸证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馅胸汤主之。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六 痞证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阳明病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168.伤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48.太阳病三日,汗出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少阳病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太阴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少阴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17.少阴病,下利清谷,表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2.少阴病,得知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病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霍乱病篇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绪论一、《伤寒论》的作者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伤寒论》的版本四、《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五、关于六经辨证六、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二、太阳病分类提纲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第二节太阳病证一、太阳经证二、太阳腑证第三节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二、辨寒热真假三、辨表里先后治则四、热证五、虚证六、结胸证七、脏结证八、痞证九、痞证类证十、欲愈候十一、火逆证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一、阳明病提纲二、阳明病病因病机三、阳明病脉证第二节阳明病证一、阳明热证二、阳明实证三、胃寒气逆证第三节阳明病变证一、阳明湿热发黄证二、阳明热入血室证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二、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禁忌第二节少阳病证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二、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三、小柴胡汤使用禁忌第三节少阳病兼证一、柴胡桂枝汤证二、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三、柴胡加芒硝汤证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第四节少阳病及阳证的传经与预后【附】热人血室证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概说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概说附录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近40年,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结、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八章,主要结合《伤寒论》原文,主要讲述郝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与体会,重视解析该书中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怎样将经典中的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实际。书末附有方剂汉语拼音索引和《伤寒论》条文索引。本书可供《伤寒论》学习、研究者参考,对学习《伤寒论》和领悟《伤寒论》的精髓颇有裨益对指导实践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也有帮助。
伤寒论背诵条文太阳病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本证一 中风表虚证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二 伤寒表实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三 表郁轻证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变证一 热证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上)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下)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二 虚证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三 太阳蓄水证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四 太阳蓄血证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着,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五 结胸证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馅胸汤主之。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六 痞证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阳明病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168.伤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48.太阳病三日,汗出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少阳病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太阴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少阴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17.少阴病,下利清谷,表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2.少阴病,得知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病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霍乱病篇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绪论一、《伤寒论》的作者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伤寒论》的版本四、《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五、关于六经辨证六、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二、太阳病分类提纲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第二节太阳病证一、太阳经证二、太阳腑证第三节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二、辨寒热真假三、辨表里先后治则四、热证五、虚证六、结胸证七、脏结证八、痞证九、痞证类证十、欲愈候十一、火逆证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一、阳明病提纲二、阳明病病因病机三、阳明病脉证第二节阳明病证一、阳明热证二、阳明实证三、胃寒气逆证第三节阳明病变证一、阳明湿热发黄证二、阳明热入血室证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二、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禁忌第二节少阳病证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二、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三、小柴胡汤使用禁忌第三节少阳病兼证一、柴胡桂枝汤证二、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三、柴胡加芒硝汤证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第四节少阳病及阳证的传经与预后【附】热人血室证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概说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概说附录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近40年,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结、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八章,主要结合《伤寒论》原文,主要讲述郝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与体会,重视解析该书中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怎样将经典中的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实际。书末附有方剂汉语拼音索引和《伤寒论》条文索引。本书可供《伤寒论》学习、研究者参考,对学习《伤寒论》和领悟《伤寒论》的精髓颇有裨益对指导实践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也有帮助。
楼上的回答没有重点,我告诉你个《科学》杂志在线投稿地址吧: 与《科学》联系电话:美国 (1)-; 英国 (44)-1223-326500 传真:美国 (1)-; 英国 (44)-1223-326501 电子信: 关于编辑方面的一般问题: 读者来信: 返回审稿意见, 与《科学》周刊欧洲办公室联系: 在线投交读者来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省份 北京 地址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联系电话 传真
中国《国家自然医学》
英文 自然杂志分为中国的自然杂志和英国的nature分述如下: 《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 ,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审定的自然科学总论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 也是我国多种检索和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源刊物。《自然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介绍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 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支持有创见的新思想与新学说,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以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根据本刊顾问钱伟长院士的建议 , 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要求来稿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做到深入浅出,尽量避免非必要的专业术语,少用数学式和化学结构式,以便使其他专业的读者也能理解,并引起他们的兴趣。本刊设有:特约专稿、科学时评、专题综述、科技进展、科学人物、科学技术史、探索与假说等栏目。《自然杂志》的读者对象是 : 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及自然科学爱好者。英国Nature,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26(04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期刊列表:研究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评论周刊:《癌症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药物发现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遗传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enetics《免疫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神经系统科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科学>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拖马斯·爱迪生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周刊.它从前一直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负责管理,后来为了保证刊物的独立发展又独立出来.促进会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监控,该刊主要报导科学新闻、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其办刊宗旨是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 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绪论一、《伤寒论》的作者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伤寒论》的版本四、《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五、关于六经辨证六、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二、太阳病分类提纲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第二节太阳病证一、太阳经证二、太阳腑证第三节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二、辨寒热真假三、辨表里先后治则四、热证五、虚证六、结胸证七、脏结证八、痞证九、痞证类证十、欲愈候十一、火逆证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一、阳明病提纲二、阳明病病因病机三、阳明病脉证第二节阳明病证一、阳明热证二、阳明实证三、胃寒气逆证第三节阳明病变证一、阳明湿热发黄证二、阳明热入血室证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二、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禁忌第二节少阳病证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二、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三、小柴胡汤使用禁忌第三节少阳病兼证一、柴胡桂枝汤证二、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三、柴胡加芒硝汤证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第四节少阳病及阳证的传经与预后【附】热人血室证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概说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概说附录
伤寒论简介:《伤寒杂病论》,东汉未年张仲景撰。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三阴三阳内连脏俯,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辨证的纲领。在治疗方面,依据其四诊八纲所得的资料以及病因病理认识,确定治疗大法,将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八法灵活地运用于治疗过程之中,或单用,或同用,立法谨严,然后选方用药。总之,《伤寒论》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伤寒论》用药80余种,其方剂多选药精当,配伍有度,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被后世人尊为“经方”。此外,仲景不仅重视以药物“保胃气”,在服药方法上亦强调“保胃气”。如他主张药时宜喝点粥,因为粥有内充谷气的作用,既可助胃气以扶正,又可助药力以祛邪。还有,仲景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一理论,注重疾病时期的调理。如他立专篇讨论瘥后劳复问题,指出病愈时,“脾胃气尚弱”,尤需“保胃气”。《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他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