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麻醉科博士论文选题方向

发布时间:

麻醉科博士论文选题方向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兼常务秘书长,世界麻醉学会联盟(WFSA) 疼痛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国际麻醉与复苏学杂志》编委、《麻醉与镇痛》中文版编委。俞卫锋教授长期致力于麻醉与复苏的医教研工作,医疗及科室建设方面,作为学科带头人20年,使一个几乎一张白纸的科室迅速成长,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既有临床麻醉又有icu及疼痛治疗的肝胆专科医院麻醉科,培养了一批有朝气、有事业心、有学术水平的专科队伍,每年完成约7000余例左右相当难度的肝胆手术麻醉以及3000余例肝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共完成原位肝移植麻醉300余例。科室被评为首批上海卫生系统新长征突击队和“共青团号”。科室的医教研工作成绩突出,特别是麻醉的科研工作无论是获奖级别、基金资助还是论文著作发表情况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教学方面:担任硕士生导师15年,博士生导师10年,培养硕、博士生40余名,所带学生8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次全国中青年麻醉论文一等奖,一次李瑞麟奖。科研方面研究方向涉及吸入麻醉药肝毒性机理研究、围术期肝保护与黄疸麻醉的基础临床研究、慢性疼痛的信号转导与基因治疗等。本人及领导团队先后承担了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任务。主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其中有3篇在世界最著名的麻醉学杂志《Anesthesiology》上发表。

在医疗方面,马武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擅长各种危重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如心胸手术麻醉管理,肝、肾移植手术麻醉管理,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婴幼儿手术麻醉管理等。管理过近千台心脏手术的麻醉,擅长各种先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大血管手术的麻醉管理,有超过放置200次以上的Swan-Ganz导管(肺动脉导管)的经验,超过一千台胸科手术的麻醉经验,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综合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了十几篇低氧血症综合防治的论著,在各种学习班和会议上做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综合防治专题讲座近10次。为提高全省广大麻醉医生应对麻醉学科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处理困难气道的能力,在马武华教授的组织下,他利用熟悉各项困难插管技术的优势如(视频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技术,MaCoy喉镜,喉罩,通气光索(Lightwand),逆行性引导气管插管法,纤维光导视可尼硬镜(shikeni),GlideScope视频喉镜,食道—气道联合管,紧急环甲膜穿刺套件,鹰嘴导管等,麻醉科在2008年举办了广东省首届也是华南地区首届《困难气道管理实用技术培训班》。我国著名麻醉专家、广东省麻醉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陈秉学教授充分肯定了我院麻醉科在困难气道处理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领先地位,并称之为是最具实用性的培训班。该学习班充分显示了一院在困难气道处理方面的系统性、多手段、先进的理念、广泛的普及性和综合实力,奠定了一院在全省困难气道管理技术的领头作用。在教学育人方面,马武华教授十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山大学医疗系,麻醉专业,公卫专业,营养专业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和五年制本科生的大课讲授。并连续10多年义务担任医护人员、研究生的医学专业英文的讲授,大力倡导并推广住院医生16小时培训制度,总住院医生全日值班制度和复合人才的培训制度(医疗、教学、科研、外语齐头并进,院外各专科医院轮训)。2005年末到2006年初,马武华教授配合大学联合几家附属医院申报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得成功,使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为我国中医药大学中极少的具有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从此一院麻醉科研究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招了麻醉学第一个研究生,使麻醉科人才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以本科-大专-中专为主的三级模式迅速转变为以博士-硕士-本科为主的三级模式。医护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现已培养了研究生11名,在读研究生5名,麻醉医生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由7%迅速飚升到65%,翻了近10倍。在科研方面,马武华教授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广东省麻醉学科获得课题资助最多的专家之一。目前他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7项,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2项,Braun麻醉科学研究基金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1项,已完成的和参与指导的广东省、厅、大学和医院的科研项目有10项。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的课题获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参与的课题获200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06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研制的《一种新型双腔管》《改进型麻醉面罩》《气管插管用一次性牙套》《中心静脉测压尺的固定装置》获得国家专利4项,正在申请国家专利2项。

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技巧(一)题目医学论文担负着传播医学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的重任,论文的题目是信息的集中点,更要求论文命题能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论文题目要求具体、简洁、鲜明、确切而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1、论文题目要有具体性。题目不具体是初学者撰写医学论文时常见的缺点,例如“矽肺的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等。2、论文题目要有简洁性。题目应简短、精练,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多亦不超过30个字,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中间不用标点,题末不用句号;尽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题目太长就不鲜明简洁和引人注目。例如,《无偿献血者肝炎指标检测结果及不同性别与血型差异分析》,应改为:《无偿献血者肝炎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非长不可时考虑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解决。副标题常常是将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标题之后,但必须用圆括号或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位于正标题之下,以区分于正标题。较大的题目则应分成若干分题。每个分题单独写一篇文章,且尽可能不设副标题。3、论文题目要确切而有特异性。指的是要求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防止小题大作,名不符实例1,《剖宫产资料统计分析》,该文仅涉及剖宫产时间的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如产妇的年龄、职业、新生儿性别等均未涉及,故应改为:《剖宫产时间统计分析》。例2,《鼻挫伤、烧伤等38例远期疗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内容还有裂伤、撕脱伤、离断伤、挫伤、烧伤等,单列2种伤不全面,应改为:《鼻创伤38例远期疗效分析》。例3,《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2)这个题目既有特点,也很具体;题目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题目可有多种类型,有以目的命题、以研究对象命题、以研究方法命题、以研究结论命题等。“研究”、“探讨”、“观察”、“分析”等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在必要时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宜改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4、论文题目要有可检索性。题目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社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5、撰写论文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缩略词语、符号、代号、公式等。外国人名、常见缩略语和符号(如CT、ATP、DNA、HBsAg等)可以使用,但不宜将其原形词同时列出,亦不必再写出中文全名。以外国人命名的综合征或体征,不必译成中文,不加“氏”字。(2)文题中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但不包括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数字,如“十二指肠”不能写成“12指肠”,“三叉神经”不能写成“3叉神经”。(3)下列情况,应在文题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页下列出角号及加注内容。论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的课题总结,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论文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系在进修或学习时的工作总结,加注“本文系在某院进修期完成”。(二)作者及其单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 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三)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四)前言(introduction)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五)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1、对象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2、研究方法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一、研究对象1、病例组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2、对照组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二、家庭史的确认除先证者外,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还有一位银屑病患者。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在门诊对每位先证者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其一般情况、家庭史、发病情况等,以了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二级以上亲属未统计),对患病亲属进行随访,以确诊是否患病。一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的父母、子女及同胞,二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所有病例、对照均用EPI info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不同类型论文还应提供一些资料1)临床研究:1)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病例是住院还是门诊病人,或是普查普治;病例选择标准(引用者要注明出处,自订者要说明根据),诊断及分型标准,分型分组标准(应考虑随机分配和双盲观察)。2)一般资料:病人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因、病情、病型,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依据,观察方法与指标等,对病例摘要可不写姓名和住院号,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重要的有意义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住院经过,治疗方法和疗效等。3)治疗方法:如药物名称、剂量、剂型、使用方法及疗程、生产厂及出厂日期(批号)等。如为手术治疗则需写出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4)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现代医学器械检查、病理检查、观察方法与指标、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2)实验研究:1)实验条件:动物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身长、体重、健康状况、分组标准和方法、手术和标本制备过程,实验、观察、记录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方法与质量:感染接种方法,仪器种类及其精密度、测定结果,描记图像,试剂种类、规格、来源、成分、纯度、浓度、配制、操作方法及过程,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批号等。3)其他:季节、室温、湿度以及其他条件等3)现场调查研究:要阐明何时、何地进行本次调查,设计类型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现况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大小的估计。调查对象是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甚至病人。如果调查对象为病例,则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标准,还需注明病例来自医院还是从普查中获得。由于资料来源能反映调查结论的可信性,所以应实事求是的详尽叙述,使读者可以从中判定该文是否有进一步阅读价值及结论的可靠性。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及其统计方法。实验室检测应介绍使用的方法、步骤、试剂来源、批号及诊断标准,如果应用新的方法则应介绍具体操作过程。统计方法如果是众所周知,则毋须详述,如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应介绍计算公式,引自文献等,使读者了解应用是否确切(六)结果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靠,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靠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七)讨论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使内容有条理,有联系,重点突出。讨论部分不使用图和表,篇幅亦不宜过长,一般占全文的1/31/2即可。文献一般不整段引用,而是摘其观点或结论,用角码标出参考文献。讨论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过高的解释结果:讨论中不要盲目夸大实验或调查的理论意义、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例如,一篇题为《大葱预防口腔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内微量元素分析》的论文中,得出“大葱可达到治疗和预防口腔癌变的目的”的结论。而该研究的实验仅仅获得初步结果,这一结论明显夸大了该文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不要对结果解释不全:从事科研工作时间不长,对科技论文写作不熟悉的作者常范此类错误。一方面,可能是查阅资料不多,对与课题有关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或可能由于作者文字表达能力差,不知道如何解释结果。例如在《脊髓小脑变性患者脑脊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测定》一文的讨论中,作者仅介绍了2篇相关报道,并仅重复部分实验结果部分,而对该文许多需要解释的地方,作者只字未提。比如讨论中提到,脊髓小脑变性(SCD)患者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酸(HVA)浓度较对照组降低,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所引用的文献中5-HIAA水平升高,与作者的报道略有不同,且作者还检测到SCD组中5-羟色胺(5-H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这一结果是该文特有的,尚未文献报道),作者并未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因此,笔者建议作者就上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以确保该文的学术质量。(3)不要对结果进行无关的解释:无关或多余的解释是指引用与课题研究不太相关或完全无关的文献,而不去围绕该文的资料结果展开讨论,此类错误常忽视了本应讨论的问题。例如,在一篇题为《巴特综合征5例报告》的病例报告,作者用大量篇幅转述巴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而看不出所述机制与全文内容有任何逻辑关系。该文属于病例报告,应该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临床资料的展示和归纳上,并对资料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即可。(4)不要对结果进行错误的解释:错误解释是指解释不当,或有意歪曲实验事实,以使其符合作者当初立题时的设想。此类错误可能是作者理论水平有限而未能发现设计上的漏洞或表述上的漏洞,也可能是因为实验结果与当初设想相背离,课题结束时间已到或硕士、博士毕业时间临近而有意为之总之,讨论中要紧密地围绕研究的主题,不宜离题发挥或重复他人之见,切忌大量旁征博引,而对自己研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轻描淡写。因此,研究者应将已获得的材料系统化、理论化,形成自己的见解,以便进一步阐述研究的结论。八)结论结论是论文最后的总体结语,主要反映论文的目的、解决的问题及最后得出的结论。通过实验观察的结果,从中对事先提出的假设作出判断,即结论。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所揭示的规律,即结论。任何研究论文都要尽可能地提出明确的结论,回答科研构思或科学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因此结论也是科研构思或科学假说的答案。结论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练完整,逻辑

麻醉科博士论文选题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及有效,及时的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对婴儿的救治效果。方法25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窒息的新生儿按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措施,及早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肺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预后起关键作用。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新生儿复苏技术时,应熟悉其发生原因,并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251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分娩16166例新生儿,其中发生窒息共251例。发生率为。其中轻度窒息237例,占,重度窒息14例,占。

诊断标准

Apgar评分系统在1953年由麻醉科医生Apgar博士提出的,是评价刚出生婴儿情况和复苏有效的可靠指标。出生1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方法

新生儿窒息抢救务必争分夺秒,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复苏,而不应延迟至1分钟Apgar评分后进行,并由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师),麻醉师共同协作进行。

复苏方案[1]: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复苏。

人员和物品.环境准备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产房,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7-30℃左右,夏季,关闭空调,预热辐射保暖台。

复苏步骤和程序

婴儿出生后立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同时用数秒钟时间快速评估计4项指标:1)是足月吗?2)羊水清吗?3)有呼吸和哭声吗?4)肌张力好吗?如上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或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吸引: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1mmHg=)。羊水胎粪污染时处理: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有活力(有活力的定义: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及心率大于100次/分)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如新生儿仍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100%的氧施行正压通气,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则需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用双拇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药物经100%氧充分正压通气,同时按压30S后, 心率仍<60次/分,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 的1:10000溶液;气管注入的1:10000溶液,必要时3-5min重复1次。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扩容剂的选择: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复苏时一般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

评价 复苏后的患儿仍需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复苏成功的指标:[2]一般情况稳定,心率120次/分,心音规律,清晰,有力,规律自主呼吸恢复,末梢循环改善,肤色红润,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神经反射出现。

2 结果

复苏治疗结果

本组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导致新生儿窒息原因较复杂,既可由单一,也可由多种原因合并引起。本文对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进行了统计(分别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如表一所示,表明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表二中可见脐带因素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脐带绕颈,脐带脱垂最多见。其他原因顺位为:胎膜早破,宫缩剂的应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异常,产前,产时子痫,羊水过少。可见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最常见因素。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基本生理改变为缺氧,从而破坏了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脑组织水的分布改变及脑血流改变,继而发生组织缺血,多灶性脑组织缺血是脑损害的重要原因。因而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进行及早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增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减轻新生儿脑组织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达。因此综合多种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在产科原因中,脐带异常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首位因素,占。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缠绕,过短,扭转,脱垂或机械受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在宫内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4]在产前,应加强围产期保健,脐带缠绕主要靠B超检查发现,密切监护胎心,并嘱咐孕妇自数胎动。临产后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产程进展较快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脐带绕颈或绕体可致相对性脐带过短,使胎头迟迟不能衔接,造成产程不同程度的延长或滞产,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可引起继发宫缩乏力,进行引起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故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尤为重要。只要严密观察产程,严密监护胎心,适时B超检查,恰当选择分娩方式,就可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5]

另外,还应对宫缩剂的应用,胎儿宫内窘迫胎,胎膜早破,早产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护和处理,尽可能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已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及时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可降低婴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出版社.2009:97—102.

[2]颜为红,陈葵喜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北川医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3期 239.

[3]孙爱芝.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几窒息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40.

[4]田巧花.羊水污染、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_的关系.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l6(9) 709 -710.

[5]周昌菊.脐带异常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J]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0,6(6):19.

[6]李文峰.120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综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月第5卷第3期.80.

花都大桥医院院长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曾在南方医科大学、花都区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任《男性学杂志》、《全国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杂志》、《家庭用药》编委等职。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数十篇论文。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医疗及医学教研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常见病的诊治,在泌尿外科领域中,对疑难疾病的处理,尤其是手术操作的应变能力很强。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在国家三甲级部队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精通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尤其擅长微创技术进行男性生殖器整形(阴茎延长、增粗和激光定位包茎、包皮环切术)、阳痿、早泄等,对于难治性性传播疾病、前列腺疾病以及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颇具造诣,治愈率高,给男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担任《中国男科学杂志》编辑部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会常委、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男科学杂志》编委、《中国计划生育杂志》编委、《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杂志》编委、《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人,为国际ISSM/ASSP会员。曾在国内权威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受到男科医疗界同仁的尊敬。参加编写专著《性医学》、《男科临床关键技术》、《阳痿早泄》。参加中华男科学会组织的《男性不育诊疗指南》和《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诊疗》指南编写,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男性不育诊疗指南》编写小组负责人。《人民军队》报上曾多次宣扬其有关事迹,并因其医风高尚、技术精湛被誉称为“军中小华佗”。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对前列腺疾病、生殖器疱疹、男性不育、病毒疣、性功能障碍、阳瘘/早泄等男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阴茎增大术、背神经微创阻断术、韩式微创包皮包茎整形术等,处理、治愈过无数疑难杂症,并成功完成过许多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整形术等开放手术,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输尿管镜检查+钬激光碎石术等腔内泌尿外科手术。能治疗各种类型隐匿阴茎,且术后效果满意。给男性患者带来福音、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参加地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5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9篇。 外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在三甲医院多次进修普外科、烧伤整形科,对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独立,对危重病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骨科、普外科、肛肠科等疾病的诊治。对普外科的各种大小手术,对烧伤治疗、脑外伤的治疗有独特的治疗措施及方法。 麻醉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北武医荆州分院,在二甲医院从事麻醉工作30年;能熟练掌握各类手术的麻醉操作及管理。擅长操作上下腹部手术、上下肢手术、开胸、开颅等手术麻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男科专家 主任医师 教授擅长:男子勃起功能障碍、射精过快、性欲减退、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性传播疾病的诊治。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疗系, 1985年8月~1988年7月工作于解放军八五医院, 1988年9月~至今就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是我国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男科临床工作,对慢性前列腺炎、男子勃起功能障碍、射精过快、性欲减退、不育症、性传播疾病及女性排尿异常等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的经尿道电切术;膀胱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腹腔镜手术;肾癌、输尿管癌、膀胱癌、肾上腺肿瘤和复杂性肾结石的根治手术深有研究。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各种论文20余篇。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男科专家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擅长:各种泌尿男科手术,尤其擅长显微手术和前列腺疾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1992年山东医科大学英语医学班毕业。199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至200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全国器官移植免疫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复旦大学“世纪之星”。1996年以来作为主要参加者先后完成上海市科委、卫生部课题4项。1998年国内最早建立改良TRAP-银染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此技术应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2001年与加拿大及美国科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完成大鼠卵巢深低温冷冻保存与移植(Nature,2002,415:385,第一作者)。2002年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性腺器官深低温冷冻保存与移植研究”。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2次。参加编写专著或教材4部。拥有器官移植实验室。研究方向:器官保存, 移植免疫。

麻醉科论文选题方向

一般就是从药物的剂型。药代动力学方面。简单的药理学在方面进行研究。这个一般都要找导师。寻求课题,最好的方法是从知网上看,近两年一些研究生毕业的研究方向。

药学方向的论文写法如下:

1、论文选题。基本要求:实验性,研究性均可。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大致分类为:分析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学研究、工艺验证及改进、中药炮制研究、中药资源研究、中药化学研究、制剂研究、生物制药研究、药理研究、医院药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2、给毕业论文确定题目。简洁:中文题目最好不超过20个字;准确:题目需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避免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偏概全等。如:CK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对比;铁皮石斛中粗多糖研究;葛根提取物检测方法开发与市场提取物评价;苯扎贝特胶囊的工艺改进研究。

拓展资料: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拉丁语、药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等。

麻醉科博士论文选题指南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要这样写,通过的几率还会大些

题目选择, 是一篇论文开题报告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的确,解决问题可能只是用到一些技术,但是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需要有很好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在科研中,提出的问题的层次直接关系到相关研究的深度和预期的目标,也直接影响科研的策略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和价值。因此,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不仅是科研进行的第一步,也是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步。

在选择题目时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以及应用性。选题的渠道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下面几种:

(1)从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中选题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面广量大,可供选题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现实的需求出发去选题是非常常见的手段。比如在医疗方面,各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艾滋病、癌症等都是现成而且比较热门的题材。治理环境污染,防风防沙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需求都是从社会生产和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可以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课题。

(2)从科研规划和招标课题中选题

国家、省市及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重点课题以及年度课题都是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在大方向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去选择跟自己研究方向相关并感兴趣的课题相对容易。国家科技部每年度颁发招标《项目指南》,各种项目主要类别有:

面上项目:这类项目面广量大,占据了大部分的资助项目。其中包括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技术项目与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鼓励35岁以下且具有较高学位或科研能力较强的年青人申报课题,对年轻的科研人员非常有用。

(3)从科学前沿和研究热点中选题

学术论文首先要立足于创新,要创新就要从科学研究的前沿上去选题。因此,平时要注意关注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动态。掌握与自己选题相同或相近课题的研究状况、难点及研究方法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新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在学术生涯的前期,特别是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空余的时间相对更多一些,就更要培养这种能力,多读文献多参加学术交流,拓宽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面。

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试图寻找空白点。这类课题往往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跟很强的生命力,即使只能做出一点小成果,填补国内外专业领域的空白点,意义也是很重大的。

(4)从已有课题的延伸中选题

延伸性选题可根据已完成课题的范围和层次,再次从其广度和深度中挖掘出新颖题目。实际上这种课题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具有比较强的通用性,也就成了下一个课题的内容了。

同时,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中,每个课题都是由被试因素、受试对象和效应指标三大要素组成。根据研究目的,有意识地改变原课题三大要素其中之一,如果发现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就可构成一个新的课题。

(5)从学科渗透、交叉发展中选题

当前,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学科的交叉、渗透。不但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出现交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出现交叉,渗透。学科交叉、渗透的地带存在着大量新课题可供选择。当然,对科研人员而言,要想在交叉地带游刃有余,就得同时具备多个领域内的知识,对学习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6)从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术争论中选题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同一观点常会发生分歧和争论。因此做文献调查时,留心学术之争,从中选择,提炼出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然,每个人擅长的东西是不同的,有人擅长做理论,有人擅长做实验。课题万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个人而言,好的课题是符合自己的兴趣,有一定挑战,同时又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我认为ufo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现在众说纷纭,具体是否存在还是一个谜。

人类首次目击UFO,是在1947年。肯尼斯·阿诺德(Kenneth A. Arnold),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城一家灭火器材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位民航飞机驾驶员。阿诺德事后形容这些飞行物“像馅饼碟一样扁平”,而且飞行时能够随意转向,“就像碟子掠过水面”。

至今尚未发现能让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说明ufo来自地外文明的证据。有人认为UFO可能纯属心理现象,它产生于个人或—群人的大脑。UFO现象常常同人们的精神心理经历交错在一起,在人类大脑未被探知的领域与UFO现象间也许存在着某种联系。

浩瀚的天空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大气异常现象、生物、光幻觉、极光、流星雨以及那些只能叫出少数名字的遥远的超新星……即使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还是有太多我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麻醉科博士论文选题参考

来源:卫夕指北 ,作者卫夕本 文 约 6458 字阅 读 需 要17 min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勇气和理性的传奇故事,而英雄的故事总是如此的相似。Jon Snow(琼恩·雪诺)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是一位带领守夜人大战异鬼大军的战士。而在19世纪的伦敦,同样也有一位如守夜人一般守护伦敦市民安全的John Snow(通常译为约翰·雪诺)。没错,名字只差一个字母。《权力的游戏》中的琼恩·雪诺《权游》作者马丁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坦露过琼恩·雪诺的原型就是现实中的约翰·雪诺,但他的故事精彩程度丝毫不比那位在北境长城大战异鬼的雪诺逊色。他在19世纪的伦敦以一己之力对抗那时的传染病夜王——霍乱,他用的不是瓦雷利亚钢制成的剑或者神奇的龙晶,而是调查和严密的逻辑。他孤身一人开启了医学史上“流行病学”这一学科,谱写了一首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勇气赞歌。约翰·雪诺医生01霍乱——那个时代的传染病之王霍乱是一种让当时的人们闻风丧胆的急性传染病,它和天花、鼠疫并列为人类三大烈性传染病,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病菌在人体内每12分钟就会增加一倍,得了霍乱的人会在短时间内一直腹泻,腹泻到什么时候?一直到人数小时内迅速脱水死亡!霍乱患者的惨状霍乱最早发源于印度的恒河流域,大航海之后频繁的贸易把它带到了欧洲。在欧洲,霍乱有着更高的死亡率,英国第一波大规模爆发发生在1831年,造成数千人死亡,1849年再次爆发,两次爆发超过14,000人死亡。然而到了霍乱第三次在欧洲大规模爆发时,英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要知道这次大爆发光在俄罗斯就造成了超过100万人的死亡,而英国仅仅死了不到1000人,那么英国人是靠什么战胜了这个传染病之王呢?这就要开始讲一讲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约翰·雪诺的故事了——02约翰·雪诺——一个出身并不起眼的人约翰·雪诺于1813年出生在英国工业时代的重镇——约克,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通常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似乎注定了雪诺的一生会是平凡的一生。但他的父亲并不认命,决心改变孩子的命运,他节衣缩食坚持把雪诺送进了私立教会学校。19世纪的约克城1827年,14岁的雪诺被送到朗本顿市的外科医师哈德卡斯尔那里当学徒。18岁时,年轻的雪诺第一次目睹了恐怖的霍乱,作为医学学徒的他为当地霍乱中煤矿工人提供医疗帮助,毕竟,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煤矿工人,同情心激发了雪诺的使命感。23岁时,来自小地方、胸怀理想的年轻实习医生雪诺决定要去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他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车,而是独自徒步走了200英里来到了当时的伦敦。在伦敦,雪诺在Hunterian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开始了他的正规医学教育,1837年,雪诺开始在威斯敏斯特医院工作。长期的实践经历和良好的医学素养让年轻的雪诺在麻醉领域表现突出,雪诺1838年被接纳为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成员,甚至他还为维多利亚女王第三个孩子分娩时进行过麻醉手术。雪诺从煤矿工人的儿子到成为给女王接生的知名医生,他用自己的勤奋以及专业完成了艰难的向上流动。然而雪诺对伦敦上流社会的诱惑毫无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03那时的人类对霍乱一无所知人类的科技发展总是跳跃式的,仅仅在200多年前,人类其实对所有传染病的认知程度和2000年前的人类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一无所知。对于霍乱这种烈性传染病,当时英国社会的主流观点是——霍乱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传染的。为什么这个观点深入人心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当时伦敦这个城市——伦敦是英国的中心,而维多利亚时代则是日不落帝国无限荣光的顶峰,工业革命随着各类蒸汽工厂的轰鸣声在急速改变这膨胀的帝国。人们开始向城市聚集,物质日益丰富,一个个传奇的财富故事在膨胀的民众中流传。19世纪的伦敦那时候的伦敦坐拥24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它的人口密度是今天孟买的三倍,彼时的伦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优雅、宁静、富足,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堪忧——马车在肮脏的街道飞奔,马粪四处飞溅,用抽水马桶的人们把粪便通过露天简陋的下水道排入泰晤士河。整个城市臭气熏天、蚊虫漫天飞舞......牛棚、动物粪便、屠宰场、腐烂的味道充斥着大英帝国的雾都。伦敦的掏粪人“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狄更斯的小说中描绘了那个充满矛盾的时代......霍乱的确通常发生在卫生较差的区域,这些地方确实也臭气熏天,医学界在那时候一直认为霍乱是通过空气中的”瘴气”进行传播的。支持这个观点的人除了当时的主流医学界之外还包括《柳叶刀》编辑、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等。尽管那时牛顿的力学理论早已在大众中启发了科学启蒙,但对于医学、生理学而言,19世纪中期还是蒙昧的年代。无知和霍乱同样可怕。04来自年轻医生雪诺的质疑年轻医生雪诺对于“霍乱是由空气传播”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霍乱应该是通过被污染的水进行传染的,他的这个想法最初源于一个朴素的判断——如果霍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染的,那么发病的部位应该是肺部而不是肠道才对,他的经历能佐证他的判断——18岁的时候为治疗煤矿工人的霍乱曾很长时间活动在臭气熏天的矿井,但他自己却没有得病。当然,如果雪诺只是以这个理由去说服民众显然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因为气味是一种直观的感受,闻过伦敦的恶臭的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刺鼻的气味里没有问题。而水里的细菌是看不见的(细菌学在当时还没有被提出,显微镜尽管已经被发明,但还很粗糙,没能识别出水里的细菌);在分子层面,鼻子要比眼睛灵敏的多,腐烂物体会挥发出两种物质——尸氨和腐氨,只要几个分子进入鼻腔,人们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恶臭。没有直接的感知让人相信一件事情是困难的,比如今天的人们很容易接受戴口罩,但对于同样重要但无法直接感知的洗手很多人却并不重视,而老年人则是既不带口罩也不洗手。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是不会凭着朴素的判断而轻易下结论的,受过严谨医学训练的雪诺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调查,他首先对伦敦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伦敦的自来水是由两家公司所供应的,一家名为Lambeth,一家名为Southwark,在1849年8月的霍乱流行中,根据雪诺的统计,两家自来水公司居民的死亡率有着极大的差异——Southwark公司覆盖的居民死亡率为,Lambeth公司的死亡率为,二者几乎差了10倍之多,而死亡率高的Southwark公司在泰晤士河的下游,水被污染的可能性的确会更大一些。雪诺积累了很多类似的证据并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写成了《论霍乱传递模式研究》的论文,意在向人们证明霍乱是通过水污染而不是空气污染传播的,同时建议当局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雪诺也算是伦敦霍乱的吹哨人。但由于当时空气污染的“瘴气”论过于根深蒂固,同时,雪诺的确没有发现更加直接的证据,因此他的理论在当时依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不被主流医学界和当时的人们所接受。05魔鬼在跳舞:宽街霍乱爆发雪诺并不气馁,他本身是一名麻醉科医生,研究霍乱其实并不算他的主业,但他总是对这个盘旋在英国上空的幽灵有着宿命般的执着,他在等一个证明自己理论的机会。1854年8月31日,魔鬼再次降临——伦敦的苏豪(Soho)区的宽街附近爆发了霍乱,第一天就有56人死亡,第二天死亡人数猛增到143例,第三天178例......这个街区的人们无论贫富几乎都要失去一名成员,而有些家庭则是全家被霍乱夺命。短短几天大部分居民逃离了熟悉的家园,原本热闹的宽街变成了大型死亡现场,只有那些无力离开的人们留在了那里,恐怖在蔓延,绝望笼罩着街区。仅仅5天,超过500人因为霍乱导致的脱水而在挣扎中死去,恶魔在舞蹈.....雪诺当时在苏豪区开了一家诊所,他没有像其他富人一样逃离日日夜夜生活的家园,尽管他可以轻而易举地那样做,而是选择成为那个时代的逆行者,他是伦敦的守夜人,他决定和魔鬼正面对决。雪诺开始冒着极大的风险调查每一个街区的死亡案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在空无一人瘟疫肆虐的伦敦街区,一位年轻的医生一家一家敲开可能躺满尸体的房门,详细询问他们的病情和日常活动情况,每一次敲门都是和死神的擦肩而过,惊心动魄。06死亡地图:和传染病直接对决在那个恐怖的9月,雪诺白天将生死置之度外详细地调查,晚上他在油灯下开始绘图,他想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向人们说明他的理论。他找到一幅伦敦的地图,把所有死亡病例详细地标注在地图上,他用黑色的小短横线代表死亡病例的数量。约翰·雪诺当时所画的死亡地图这张呕心沥血制作的地图详细地记录了死亡案例的在街道的位置以及数量,它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著名的“死亡地图”。当所有的统计完成之后,雪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发现大部分死亡病例都集中在伦敦宽街附近,而那里正好有一个免费的公共水泵,附近的众多街道的居民都在那里取水。离水泵230米内的街区总共死亡人数高达700人,雪诺怀疑那个水泵被污染了。因为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水泵周围死亡最多,而离水泵越远,死亡病例越少。死亡地图的中心地带,红框为水泵位置雪诺需要继续验证他的理论,他首先想到的是显微镜取样水进行观察,但结果并不如意,那时候的显微镜技术还很不成熟,除了在样水中观察到了一些白色絮状物之外他一无所获。虽然他怀疑这些白色絮状物有问题,但的确并没观察到真正的致病菌,这并不足以说服当时的人们。尽管雪诺绘制死亡地图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有人质疑说,瘴气传播也能解释这张图——瘴气的中心区死亡多,离瘴气中心越远死亡越少。还有人说宽街水泵的水源比离这里不远的“小马尔堡街”水泵公认要干净得多,如果“水源论”没错的话,那小马尔堡街的水应该更加致命才对。雪诺继续像侦探一样调查附近居民的患病情况。这一次,他除了调查那些死亡病例的特征,也开始着手分析附近那些没有患病居民的特征,他发现了以下事实:1.离宽街仅180米的一家酿造麦芽啤酒的啤酒厂的工人在这次霍乱中全部没有染病,啤酒厂的老板哈金斯告诉雪诺,由于在啤酒工厂里啤酒是免费的,因此这些工人平时都不喝水而只喝啤酒;2.苏豪区离宽街不远的一个监狱有535名囚犯,也几乎没有霍乱病例,雪诺发现该监狱有自己的水井,同时也从大章克申水厂购买了大量的水,同样没有喝宽街水泵的水;3.雪诺发现了这次死亡案例中有两个离宽街非常遥远的Hampstead的霍乱死亡病例,是一位年长的寡妇和她的侄女,雪诺骑车找到了寡妇的儿子,经过询问,雪诺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寡妇曾经住在宽街,她怀念那口井水的味道,以至于她会让仆人每天从宽街用推车给她打一大瓶水,她和她侄女的最后一瓶水都是疫情开始的8月31日从宽街水井罐装的。至此,真相终于在雪诺抽丝剥茧的调查中变得清晰——问题出在那个水泵,雪诺找到了给异鬼痛击的那块的龙晶,而整个过程如推理小说一般。1854年9月7日,雪诺向苏豪区当局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在第二天取下了那个水泵的把手,关闭了那个水泵。奇迹发生了——此后伦敦地区的霍乱疫情便迅速消失。从8月31日第一例霍乱病例爆发到9月7日递交详细的调查报告,仅仅8天时间。07历史总有遗憾和曲折当然,现实的剧情总是要曲折复杂一些,尽管这次疫情被消灭,但人们像簇拥英雄一样给雪诺欢呼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伦敦的卫生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雪诺的水传播理论依然有人怀疑;在科学和愚昧的斗争中,理性并不是总能轻而易举地占上风。这时候,一位圣卢克教堂的牧师亨利·怀特黑德成为雪诺的忠实支持者,这在瘴气论占据主流的的教会中非常难得。他也生活在苏豪区,尽管他开始并不相信雪诺的理论,但他对雪诺的工作充满敬意,他利用自己在社区的影响力继续验证雪诺的研究。终于,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调查,怀特黑德采访到了一名在苏豪区宽街40号的一名叫路易斯的妇女。这名妇女的一个5个月大的女婴在爆发初期就死于腹泻,这位女婴的去世时间表明她是那波伦敦霍乱的第一个病例。亨利·怀特黑德妇女将洗过婴儿尿布的水倒进了宽街的一个污水池,而这个污水池离宽街的水泵对应的水井仅三英尺,人们挖掘之后发现这个污水池的池壁早已损坏,是这个污水池污染了水井。怀特黑德将他的发现以及对苏豪区卫生状况的调查写了一篇详尽的文章,发表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建设者》(The Builder)上。这时民众才真正相信了雪诺的霍乱水源传播的理论;大众读物上开始刊登关于霍乱源头的漫画。1856年,当布罗姆利的新霍乱爆发时,人们运用雪诺的理论进行了迅速的管控,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至此,雪诺的理论开始深入人心。伦敦政府也开始行动起来了——1859年,在雪诺调查宽街霍乱之后的第五年,伦敦开展了下大规模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这个由杰出工程师巴泽尔杰设计的工程历时6年完工,它是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伦敦的污水与饮用水源彻底隔离,被排往泰晤士河出海口,最终汇入大西洋。186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用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才证实了细菌的存在,形成了第一套细菌疾病理论。人类第一次认识了细菌这个物种。又过了18年,188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成功发现并分离了霍乱弧菌,完整彻底地证明了水中的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真实元凶,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奖。罗伯特·科赫至此,雪诺的理论最终大获全胜。然而,历史总是充满着遗憾——1858年6月10 日,雪诺锻炼时中风,六天后便与世长辞,年仅45岁,这距离他画那张著名的死亡地图仅仅过去四年。他并没有活到科赫在水中发现霍乱弧菌的那一天,也没有等到伦敦下水道工程动工的那一天。01约翰·雪诺的遗产雪诺无疑是伟大的。他1854年展开的这次宽街霍乱调查开启了近现代流行病大规模调查的先河,是这个领域开创性、里程碑的工作,在医学界雪诺被公认为“流行病学之父”。他所绘制的“死亡地图”也被后人工人为是“数据可视化”的开端,用简洁、直观的方式开启了那个时代的民智。北大可视化团队做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视化地图今天,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当科学家们寻找有关流行病的简单答案时,他们有时还会互相问:“这次疫情中的水泵在哪里?”而在更广泛意义上,雪诺对宽街霍乱的研究也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自那以后,人类充分认识到了公共卫生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清洁的水源和污水梳理系统纳入到了城市的规划议程,下水道成为“城市的良心”。现代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享受到大都市清洁的水源和成熟的污水处理系统依然要感谢一位叫雪诺的医生在100多年前出生入死的那次无畏调查.....在人类没有对烈性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之前,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经历着宿命般的模式——“人口增长—传染病爆发—人口增长—传染病爆发”。在19世纪之前,人类单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从来没有超过300万,而今天,日本的东京、印度的孟买早已朝3000万人的规模进发。人口接近30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东京雪诺的精神也鼓舞了后人,2010年10月,海地在地震之后霍乱爆发,法国的流行病学家Piarroux以人道主义的身份进入海地进行调查。法国流行病学家——Piarroux2016年出版的《致命河:霍乱和海地地震后的掩盖》一书详细描述了他对海地霍乱防治的调查与贡献。2017年4月,Piarroux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从某种意义上,Piarroux就是今天的约翰·雪诺。霍乱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人类也继续面临着更多新型传染病的威胁。09伦敦城不会忘记,人类不会忘记今天,如果你到伦敦的苏豪区旅行,依然能够在宽街和剑桥街的拐角处发现一家名叫“John Snow”的酒吧。而在酒吧的对面,一个孤零零的水泵模型安静的竖立在那里,那是伦敦人们纪念这位“伦敦守夜人”的丰碑。这个黑色水泵雕塑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未来的人们——不要忘记你所拥有的勇气和理性。伦敦苏豪区的John Snow酒吧和水泵雕塑雪诺一生没有结婚,无子嗣,他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甚至不喝酒,只喝煮沸蒸馏过的水。每当灾难肆掠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想起那些曾经为人类生命奋斗过的人所给予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约翰·雪诺墓

当我们觉得人生不如意时,我们总会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可你是否静下心来好好想过?你吃过多少苦,经历过多少磨难,哪里又觉得不如意了。我们都知道努力未必就能成功,但是努力之后不断的失败也是生命的财富,向死而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的好运气会用光,坏运气也一样,总有用完的一天。努力过后积累的那些失败,也会成为一个久病成医的路霸,而这正是好运来临的拐点。也许有人会说,他比我聪明那么多,我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他的脚步,然后索性放弃。其实这只是一个让人滞留,让人安于现状的借口。更何况,你连跟别人拼努力你都达不到,更不用说拼天赋了。其实聪明只是少数人的属性。如果你没有这种属性,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正直的人,单纯的人,勤奋的人,美好的人……因为这个世界,可不是单靠聪明就能支撑起来的。我曾经听到过一句话:身边的人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他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他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只要你足够好,你就配得上这世上一切好的,并且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都说贵在坚持,但是坚持在努力。越努力越幸运,百分百的付出或许得到的是百分之一的结果,但是只要心存信念_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神经内科看的病是非常广泛的,包括面瘫、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瘫后遗症、面神经损失、头痛、偏头痛、三次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等疾病。

许以超许以超,1933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在抗日战争时期入小学,边逃难,边念书。初小在遵义,高小在重庆。初中在重庆1年。当时,因家境贫寒,他患急性阑尾炎未能治疗。半年后,阑尾炎再次发作。手术时,因粘结严重而用乙醚作了全身麻醉,脑部受到影响,导致记忆力较差。念初一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加上生病休学、转学等原因,他前后进了5所学校。由于当时沿海中学的教学水平远好于内地,所以从重庆、上海、再到杭州共上了两年半的初一;其后才勉强升入初二。这些坎坷的童年经历使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敬业。中文名:许以超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出生日期:1933年10月7日职业:数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主要成就:在复齐性有界域方向有重要的开创性工作代表作品:中齐性有界域理论,线性代数和矩阵论,《代数学引论》个人简介许以超,数学家。从事代数和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在复齐性有界域方向有重要的开创性工作。人物年表1933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考取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1956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57年春考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62-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被国家学术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退休。2000年被河南大学数学系聘为教授。1988-1995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1992年起任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人物经历许以超落脚到杭州念书,主要是因为父亲失业,家庭生活困难,无力承担生活学习费用;而杭州许氏家族,在清朝时是名门世家,祖产田地集中,传统重视念书,成立了许氏义庄来管理和支持在杭州念书的族人,学生的所有学杂费及基本生活费用全部可以去义庄领取。借助义庄的支持,他在杭州住校读完初中。解放后,母亲由南京到上海工作,他随母亲到上海,转入敬业中学念完高中。由于生病、转学等原因,他在初一时成绩不好。语文课文背不下来,算术题也做不出来。但是,从初二开始他的数学天赋逐渐显露出来。当时的代数课,老师经常讲半堂,让学生练习半堂。在练习中老师发现许以超的演算能力很强,所以经常叫他在黑板上演算例题和习题,这逐渐培养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他很快发现小学和初一算术中的所有题目都可以用联立方程很简单地做出来。从初三到高中,一直遇到好的数学老师,他对数学的爱好也就由此逐步确立了起来。对数学的兴趣带动了他对物理及化学的兴趣;从初二开始,他的理科成绩在班上一直是第一。1952年高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当时院系调整刚好结束,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是由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三校数学系的主要教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系里为院系调整后的第一届学生安排了很强的基础课老师。江泽涵教解析几何,闵嗣鹤教数学分析,段学复教高等代数,丁石孙教线性代数,沈克琦教物理。当时的教学是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的大纲,教材全是俄文译本,课程内容极多。严格、扎实、宽厚的基础训练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其有力的支撑。数学是他最有兴趣的学科。在大学中,他充分利用北京大学良好的学习条件,全力以赴地学习。在掌握了老师所讲内容之后,经常主动去图书馆找参考书看,找难题来做。为了多挤时间,常常连学校安排的午睡时间也牺牲掉。他平时不多言谈,不喜与人过多交往。这种性格,客观上促成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大学四年级他报名进入代数专门化学习。经段学复、聂灵沼和丁石孙等老师的指导,许以超在特征p>0域上单李代数方面做出了两篇很优秀的学术论文:其一是证明了一类单李代数在扩充到代数封闭域时,成为有限个互相同构的单李代数理想的直接和,论文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另一是在代数封闭域上找到了一类新的单李代数,该结果在送出审查时,发现与当时刚到的1956年的.上R.雷(Ree)之博士论文“OngeneralizedWittalgebras”的结果相同,因此没有发表。但由此可见,许以超在大学时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能力,获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大学学习期间,许以超还受到他的亲戚许宝先生的影响。许宝要求他在读书和研究中,要做到精益求精,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要贪多,不要追求论文数量。这些思想对他以后科研工作中所表现的大家风范有一定影响。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数学所优良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把他的研究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1957年初,他报考了数学所的研究生,并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录取,导师为华罗庚教授。念研究生不久遇到红专辩论,许以超和陈景润被定为数学所的白旗。拔白旗的结果是:陈景润被调离数学所到东北:许以超因为是研究生,按科学院文件规定,毕业后再处理,所以仍然留在数学所。1959年,华罗庚提出不再带代数研究生,并要求许以超改为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生。此后,他的工作主要在多复变函数论及代数方面,共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6本。学术成就许以超主要在复齐性有界域方面开展研究工作,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创性工作,开辟了复齐性有界域研究方面的新局面。单复变函数论中著名的黎曼(Riemann)定理断言:边界至少两点的单连通域全纯等价于单位圆盘。该结果不能推广到多个复变数的情形。E.嘉当(Cartan)引进了埃尔米特(Hermite)对称空间,从齐性空间的角度给出了完全分类,证明了它是四大类典型域(可以在复欧氏空间中明确定义)和两个例外的不可分解埃尔米特对称空间(一为复16维,另一为复27维)的拓扑积。后来,哈里希—钱德拉(Harish-Chandra)证明了埃尔米特对称空间可以全纯地嵌入到欧氏空间中,且为有界域(称为对称有界域),但仍不知两个例外情形是个什么样的域。由于埃尔米特对称空间是齐性复流形,嘉当猜想:任何齐性有界域都全纯等价于对称有界域。华罗庚则给出了一个弱的猜想:任何齐性有界域的全纯截曲率恒非正。1959年到1963年,前苏联柏雅茨基—沙皮罗(Piatetski-Shapiro)用两个反例否定了嘉当猜想,引进了西格尔(Siegel)域,证明了西格尔域(是无界域)全纯等价于有界域,并且与温贝格(Vinberg)和季特金(Gindikin)合作证明了任意齐性有界域必全纯等价于齐性西格尔域,因此,齐性有界域在全纯等价下的分类就化为齐性西格尔域在仿射等价下的分类。1961年,陆启铿和许以超用一些反例否定了华罗庚猜想。从分类的角度,下一步的问题是齐性西格尔域的分类。许以超将这一问题化为一个初等的矩阵论问题。他首先定义了一批实及复矩阵构成的集合(称为正规矩阵集),利用这批矩阵引进了正规西格尔域(它是复欧氏空间中的齐性西格尔域):其中Cj(z),Qj(u)都是方阵,且有明确的定义。然后,他证明了任意齐性西格尔域线性等价于某个正规西格尔域,并且正规西格尔域间全纯等价当且仅当定义它们的正规矩阵组在一种特殊的关系下互相等价。这样,齐性有界域的分类问题便化为正规矩阵组的等价分类。沿着这条线路,在假设正规矩阵组中所有矩阵都是方阵的情形,他给出了完全分类。这些结果出乎意料地包含了嘉当关于埃尔米特对称空间的结果,即找到了那两个例外情形的域的具体表达式。许以超的上述结果是在1965年前后做出的,但由于“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直到1976年才发表。所谓齐性空间,就是一个连通李群G模一个特殊的闭子群H,其中G是G/H上的自同构群。所以齐性有界域的全纯自同构群是很重要的。因此,很多数学家希望弄清楚全纯自同构群,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这个问题在1976年由德国数学家多尔夫马斯特(Dorfmaster)和许以超同时独立地解决。前者由于借助了一般齐性西格尔域的某种刻画,所以对全纯自同构群的具体性质,难以进一步研究。利用正规西格尔域的具体表达形式,许以超算出了它们的伯格曼(Bergman)核函数,伯格曼度量,柯西—赛格(CauchySzeg)核和形式泊松(Poisson)核,证明了厄基—施坦(VegiStein)猜想:形式泊松核为泊松核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齐性西格尔域对称。此外,他还讨论了齐性西格尔域的二阶不变微分算子,证明了齐性西格尔域的伯格曼映射为全纯同构,弄清了用温贝格关于齐性西格尔域的实现为什么没有办法讨论齐性有界域上的函数论。许以超关于齐性西格尔域的实现,大大推进了齐性有界域的函数论性质和几何性质的研究,将这些问题的研究变为可计算的。他证明了非对称齐性西格尔域的形式泊松核不是泊松核,接着提出了如何在非对称齐性西格尔域上建立调和函数论,即研究拉普拉斯—贝尔特拉米(Laplace-Beltrami)方程的解空间的性质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他给出了全纯自同构群的李代数的一组标准基及其乘法表,从而提供了研究这类李代数的良好条件。许以超的工作,国际上公认是西格尔域方面自1975年以来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工作。法国著名数学家.科斯居尔(Koszul)有这样的评价:“在我看来,许以超关于凸锥和西格尔域的工作是自1975年以来对该理论有最重要和最具奠基性贡献的工作,这应当能够促成在许多方向的新的发展。虽然在正规锥概念引进后,更好地了解它的代数结构是必要的,然而正如许以超的杰出工作所表明的,一旦这一方法被掌握,它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许以超的这项工作在198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温贝格和季特金猜想,齐性凯勒(Khler)流形是全纯纤维丛,底空间是齐性有界域,丛空间是紧齐性凯勒流形。多尔夫马斯特证明了这个猜想。在日本学者村上信吾工作的基础上,许以超给出了在约化李群可递作用下的凯勒流形的完全分类。他还在二维复欧几里得空间中加上图伦(Thullen)条件的有界域上考虑了分类。图伦和H.嘉当(Cartan)对赖因哈特(Reinhardt)域和圆形域及部分半圆型域给出了完全分类。许以超和他的学生则对半圆型域及正(m,p)圆型域给出了完全分类,这提供了一批有意义的标准域。而构造标准域的方法,对研究其他图伦条件下的标准域以及推广到多个复变数情形,都是很有用的。从1958年到1976年,许以超分别承担了多种不同的数学应用任务。1958年,数学所解散代数、数论和拓扑组,成立运筹组。他参加了推广线性规划的小组,在交通运输和全国粮食调配方面,参与编制方案。在此基础上,许以超与王元等人编写了《线性规划的理论及其应用》一书,该书于1959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本线性规划方面的书。1969年,他完成了特征2的域上本原多项式的计算任务;1976年,又完成了小范围人口预测的计算任务。这些工作都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从1986年起,许以超积极地参与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他参加了第一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的培训,选拔出的6名队员,在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从1992年开始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命题组,参与选拔集训队员和出国代表队员,为中国队多年在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总分第一及获得大量金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8年他被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聘为数学奥林匹克国家级教练。虽然科研单位没有教学任务,但是许以超很关心大学数学教育;先后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1级和1963级,南开大学1986级,清华大学1989级,河南大学2000级本科生讲授了高等代数。其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61和63两个年级的授课时间长达4年,讲授内容包括平面和空间解析几何、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抽象代数等。其后,他将讲义整理成《代数学引论》一书,在华罗庚教授的推荐下,于1966年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国内教材中第一次充分利用矩阵工具,将线性空间的问题化为代数问题。书中收录了大量难题,成为“文化大革命”后,考研究生的必备参考书,并且影响了“文化大革命”后出版的很多高等代数教科书。1992年,为适应新的需要,他将《代数学引论》中的部分章节重新整理,改写成《线性代数和矩阵论》一书,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1996年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可以说,《代数学引论》一书作为线性代数基础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足足影响了几代人。许以超是国内少数真正熟悉李群的数学家。在1983年和严志达教授合作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群及其李代数》一书,该书于1990年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2000年,他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群及Hermite对称空间》一书。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杭州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河南大学为研究生讲授了李群课程,对李群学科在国内的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以超讲课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富有启发性,教学效果十分突出,深受各地学生和教师们的欢迎。在讲课中,他特别注意说清楚证明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想。他善于剖析课程内容,注重基础训练,注重所讲课程的实质,注重数学技巧的运用,因而能够为学生以后做研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主要论著1陆启铿,许以超.可递域的一个注记.数学学报,1961,11:11-232许以超,王德霖.有界正(m,p)圆型域上全纯自同构群.数学学报,1963,13:419-4323许以超.齐性有界域的自同构群.数学学报,1976,19:169-1914许以超.齐性有界域的同构.数学学报,1977,20:248-2665许以超.方型锥上第一类Siegel域.数学学报,1978,21:1-176许以超.—3927许以超.,Ⅱ:80—908许以超.—1059许以超.—148810许以超.—35311许以超.—3412许以超.—46313许以超.—许以超.—299,WorldScientificPress15许以超.,1999,9:330-33916许以超.代数学引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17严志达,许以超.李群及其李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8许以超.线性代数和矩阵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许以超.中齐性有界域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许以超.李群和Hermite对称空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1许以超.,20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