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灰斑病论文

发布时间:

灰斑病论文

应试教育你们骂考试,现在不需要考试要你自己查查资料写写论文,你们又不好好写!

(2001年以来,*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 刘亚光,李海英,杨庆凯.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大豆科学,2002,(21)3:195~1982、 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 大豆灰斑病侵染过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2)3:235~238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2):20~233、 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Ⅲ.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3):50~514、 刘亚光,李海英,杨庆凯.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大豆科学,2002,21(3):195~1983_2325、 刘亚光 , 徐刚, 杨庆凯.大豆叶片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与大豆抗灰斑病关系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19-1236、 刘亚光,赵长山,宋捷,陶波.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策. 中外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3,1:13~167、 刘亚光1 李海英2 杨庆凯3.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离与提取. 菌物系统,2003,22(4):620~6278、 刘亚光1 , 李海英2, 杨庆凯3. 乙烯利对大豆叶片内几种抗性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8):1014~10169、 刘亚光,李柏树,赵滨,哈尔滨市田间阔叶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1):1~5。10、刘亚光,高淑梅,李柏树,哈尔滨市田间禾本科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的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381~38511、ZHANG Yan-ju,LIU Ya-guang, DIAO Zhou, et al .Study on Graft-induced Resistance to Cucumber Mosaic Virus in Pepper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004,11(2):113-11712、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86-8713、刘亚光,杨谦. 长残留除草剂广灭灵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463-46614、闫春秀 赵长山 刘亚光*.微生物降解长残效除草剂的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650~654(通讯作者)15、刘亚光,李丽清,马景生,杨庆凯. 感染大豆灰斑病菌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叶绿素动态含量变化的研究. 大豆科学,2001,20(1):49~5316.Ya Guang Liu 。Preliminary Studies on Chlorimuron Degrdation in Soil by Effective Microogranisms。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6,13(1):22-26t:17、徐兆飞1,刘亚光2※. 灰斑病菌对大豆总多酚和总黄酮的诱导研究.大豆科学,2006,25(3):234-238(通讯作者)

:1、 liu Yaguang,He Fuli and Yan Chunxiu. Study on Induction of Total Polyphenol and Total Flavonoid in Soybean by Cercospora sojina Hara,Biological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生物防治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防科工委备案,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出版),2003年:189-1972、 刘亚光,INDUCTION OF SEVERAL BIOCHEMICAL SUBSTANCE IN SOYBEAN BY CHEMICAL FACTORS,200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3、 刘亚光,赵华. 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及安全性评价。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第七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集,张朝贤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4、 阎春秀,姬光福,刘亚光。阿特拉津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2004年9月(通讯作者):5、 张宇,刘亚光。苜蓿田除草剂的筛选.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2004年9月(通讯作者):6、 庞福德,刘亚光。EM菌对土壤中阔草清残留降解的研究.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2004年9月(通讯作者):著作:1、 刘亚光著.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 刘亚光副主编.农药营销学,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3、 刘亚光副主编.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4、 刘亚光主编.农药生物测定技术(校内教材),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5、 刘亚光主编.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实验指导(校内教材),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一)学术成就概述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工作。曾主持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公关项目1项,莱阳农学院博士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获河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两年的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为主要是大豆品种资源的收集和研究,并且进行了大豆遗传育种的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农学通报》、《华北农学报》、《大豆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经费总额 主持/参加 位次)1. 河北省大豆品种资源的评价与综合利用的研究 1999-2002 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 5万元 主持2. 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 2000-2003 河北省攻关项目9万元 主持3. 大豆品种RAPD分子标记分析 2001-2004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 4万元 主持4. 山东省大豆品种资源的研究 2003~2005 青岛农业大学 6万元 主持5. 超级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2003-2005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 30万元 参加 第七位6. 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004-2006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 30万元 参加 第十位7. 高产优质抗逆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 2005-2008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 万元 参加 第九位8. 利用胞内脱水保护性物质预测种子超干贮藏的最适含水量 ~国家自然基金 3090012122万元 参加 第二位(三)获奖科技成果1.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第二位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 河北省科技厅 20032. 大豆抗灰斑病机理的研究与应用 第六位 黑龙江省政府三等奖 黑龙江省政府2002(四)科研论文(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20篇左右,包括外文)(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作者位次出版时间 期号 起止页码)1、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产量品质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 生态学报 第六位2008/ 05 2160-21682、 山东省不同年代栽培大豆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国农学通报 通讯作者2008 /01 74-773、 近红外光谱法与国标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较山东农业科学 通讯作者 2007/01 109-1104、 氮磷肥对两种品质类型大豆脂肪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大豆科学 通讯作者2007/05 736-7395、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 第一作者 2006/05 91-956、 大豆与灰斑病菌互作中大豆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第一作者2006/04 465-4697、 大豆遗传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和筛选中国农学通报 第四位2004/05 115-1178、 预选菜用大豆主要生化物质积累特性初步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第三位2004/03 262-2679、 大豆种子DNA的提取方法 大豆科学 通讯作者 2003/02 151-15310、 河北省大豆种质资源同工酶及RAPD标记多样性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第三位 2003/02 15-2011、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第一位 2003/02 64-6812、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及其对寄主作用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第五位2003/02 116-12013、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第三位 2002/S114、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大豆科学第一位2002/03 172-17515、 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第二位 2002/01 33-3716、 硼与小麦不同器官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肥料第三位2002/01 44-4517、 菜用大豆的研究进展 河北农业科学 第三位 2001/0318、 不同产区大豆品种在保定生态条件下农艺特性评价及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三位 2000/02 33-3619、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大豆科学第一位 2000/01 21-2520、 20 国内外大豆品种在保定生态条件下生态反应大豆科学/04 3/421、 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总凯氏氮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第三位 1999/01 85-8822、 大豆灰班病菌单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体系的建立 大豆科学 第一位1998/01 39-4323、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活性与大豆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第四位 1998/01 83-8524、 大豆抗灰斑病菌多个生理小种资源的筛选 大豆科学第一位 1997/01 38-41

椰子灰斑病论文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十五分累倒

1:个性化 本剧演员虽身穿古装,但完全是现代化的性格,古装剧很少这样拍,太有个性了! 2:侠义精神 表面上他们都是市井人物--盗圣,菜鸟女侠,始终没有考取功名的秀才,技术不怎么高的厨师......但他们骨子里透着侠义,正气,有着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3:简单幽默的句子包含哲理,让人回味. 4:展现了真实而理想的生活,这个外传的武林,就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吧. 5:让人顿悟,充满信心,变得豁达.难道不是吗?一个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只是宣传出来的,都没那么神.武林里经典台词: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这个传说中就仅仅是搞笑吗?它是说,传说中的他是那么完美,而实际,则要自己判定.武林摘掉了名人完美的面具,毫不隐匿的表现了人性真实的弱点,让人感到亲切,确认自己的价值.

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英文名cat;grimalkin;moggy;puss;pussy;pussycat。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够缩进和伸出。猫在休息和行走时爪缩进去,捕鼠时伸出来,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突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行动敏捷,善跳跃。猫科动物起源于3700万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一些跟现在的狐狸般大小,长相象猫的动物,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曾产生过一些体型特大的品种,如剑齿虎。但在一万多年前这些大家伙都灭绝了。现代的猫科动物个体差异极大,从公斤重的小型黑脚猫到重达400公斤的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叫东北虎)。分布范围也非常广,从热带森林到终年积雪的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现代大型猫科动物有狮虎豹等。狮有三种,非洲狮和亚洲狮及美洲狮,其中非洲狮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狮现仅见于印度,现存数量300余只。美洲狮遍布美洲各个角落。虎主要分布在亚洲,虎的亚种分类比较混乱,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有8个亚种:里海虎(已于20世纪40年代灭绝)、巴厘虎(20世纪70年代灭绝)、爪哇虎(20世纪80年代灭绝)、东北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东南亚虎(又称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和华南虎。我国是虎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分布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 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 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 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 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 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 《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 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 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 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 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 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 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 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 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 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 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 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 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macroseides。�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 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 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 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 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可能是另一种,)。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 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 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 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 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 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 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 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 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 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 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 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藏名音译: 萨卜思 别 名:金钱豹 文豹 豹子英文名:Panthera pardus 学名:Panthera pardus主要特征: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体重90-140kg。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分布:西藏的吉隆、聂拉木、定日、波密、边坝、昌都、江达、芒康、贡觉、察隅、墨脱等地。以及广东山地森林地区。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2000-3500m。常生活在亚热带森林、灌丛、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的山地中。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现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leopardn.豹[5lepEd]leopardAHD:[l祊搮rd].:[6lep*d].:[6lWp+d] large, ferocious cat (Panthera pardus) of Africa and southern Asia, having either tawny fur with dark rosettelike markings or black of several felines, such as the cheetah or the snow pelt or fur of this lion in side view, having one forepaw raised and the head facing the EnglishfromOld French leupartfromLate Latin leopardusfromGreek leopardosGreek le絥[ lion ]*See Also : lionGreek pardos[ pard ]*See Also : pardleopardAHD:[l祊搮rd].:[6lep*d].:[6lWp+d] large, ferocious cat (Panthera pardus) of Africa and southern Asia, having either tawny fur with dark rosettelike markings or black fur.豹,美洲豹,美洲虎一种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 (金钱豹),原产于非洲或亚洲南部,既有玫瑰花状斑点的黄褐色皮毛,也有黑色皮毛Any of several felines, such as the cheetah or the snow leopard.豹猫科动物中的一种,如猎豹或雪豹The pelt or fur of this animal.豹皮这种动物的毛皮或毛皮制品Heraldry【纹章学】A lion in side view, having one forepaw raised and the head facing the observer.狮像前爪抬起而且头面向观众的狮子侧像Middle English中古英语fromOld French leupart源自古法语 leupartfromLate Latin leopardus源自后期拉丁语 leopardusfromGreek leopardos源自希腊语 leopardosGreek le絥[ lion ]希腊语 le絥[ 狮子 ]*See Also : lionGreek pardos[ pard ]希腊语 pardos[ 豹 ]*See Also : pardleopard[5lepEd]nleopards 或 leopard 豹 (雌性为: leopardess)leopard[5lepEd]n.【动】豹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谚]花豹岂能改变它身上的斑点?(意指本性难移)leopardess n.母豹clouded leopard云豹snow leopard雪豹leopard[ 5lepEd ]n.豹, 美洲豹.美洲虎 一:品种 品种很多。欧洲家猫起源于非洲的山猫(),亚洲家猫一般认为起源于印度的沙漠猫()。1:狸花猫 产于中国,是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淘汰而形成的自然猫种。众所周知,宋朝的“狸猫换太子”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较早的关于狸花猫的典故,因此此猫会在给狸花猫起英文名字时用了Dragen-Li。由于狸花猫的被毛优美,身体健康易于饲养,善于捕鼠而广泛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外貌】狸花猫的头部圆润,两耳间距较近,大小适中,耳根宽阔,耳阔深,顶端较圆润。脸颊宽阔,使得头看起来相当圆润。眼睛大而明亮,呈圆杏核状,目前颜色可以接受由黄色、金色至绿色,通常有眼线。鼻子是砖红色,有鼻线。 狸花猫的体形适中,胸腔宽而深厚。四肢及尾部长短适中,健壮有力,肌肉感强。整体感觉强健、平衡感极佳。 背毛可以分为长毛和短毛,斑纹美丽,由于酷似野生狸的斑纹,通常我们称之为狸花斑纹;额头有M状斑纹,眼角有连贯的延伸线,颈部、四肢及尾部有环状斑纹,身体为连接完整的鱼骨刺斑纹或豹点斑纹。背毛颜色通常是棕色或深棕色,有些猫咪身体被毛有白色,其颜色我们称为狸花白色。狸花猫的斑纹应该美丽清晰。通常脚垫和掌毛为黑色。在野外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保护色,才得以使得狸花猫这个古老的猫种得以留存至今。 【性格】狸花猫个性独立,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对主人表现出万分的依赖,一旦饲主有了变更,会对它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年狸花猫并不太爱与人玩耍,但它又会时刻出现在你的视力范围内。如果你喜欢含蓄、自信又忠诚的猫种,那么,狸花猫是你不错的选择! 【饲养要点】狸花猫很容易家庭饲养,只要有适口的粮食和干净的饮用水,就可以快乐的生活着。而且因为是千百年来进化的缘故,它们的自我调整功能也很完善,一般的小病小灾,根本难不倒它们。 2:云猫: 英文名 Felis bieti因身上的毛色似天上的云彩而得名,因喜食椰子树和棕榈树汁而又称椰子猫和棕榈猫。 【外貌】云猫的毛色呈棕黄或黑灰色,头部为黑色,眼睛的下方及侧面有白斑,身体两侧为黑色花斑,背部有数条黑色纵纹,四肢及尾为黑褐色,外观很漂亮,是一种珍贵的观赏猫。全身都没有明显的条纹,背部和四肢的外侧呈沙黄色,背中部略微具有暗红棕色,并具有十分显著的长峰毛,成为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颌部白色,前胸部淡黄褐色,腹部暗黄色。 【原产地】蒙古,中国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 。它的繁殖期不固定,一年两窝,每窝2-4仔。此猫仅分布在我国南方。3:荒漠猫: 英文名 Persian 。体形较大,体长60~80cm、体重约5kg。头部为灰白色,颊部有两条斜行的暗褐色纹,两条纹之间呈亮灰色。耳朵的基部为淡红褐色,尖上有长约20毫米的短簇毛。四肢略长。体背和四肢浅黄灰色,背部中央红棕;全身无明显条纹,仅臀部和前肢内侧有数条细而不明显的暗纹;四肢掌面均具黑褐色粗密的长毛;耳尖有短簇毛颊部有两道横纹;尾色与体色相同,末瑞具数条暗棕色纹,尾尖黑色。 【习性】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听、嗅觉发达。生活有规律,早晨、黄昏以及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休息。性情孤僻,除了繁殖期外,都营独居的生活。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所以活动区域与这些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由于植物贫乏,啮齿类数量稀少,所以就没有它的踪迹。而在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一带,由于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它的活动痕迹,如足迹、脱落的毛团、食物残骸和粪便等,也就很常见。春季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它依靠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用前爪在高原鼢鼠的洞道上方将表土拨开,待高原鼢鼠出来封堵洞口时将其捕获。对于在地面活动的鼠类,它一般在都能就地捕获。夏季是荒漠猫的繁殖、哺乳季节,这时大量的鼠类幼仔也开始独立生活,在地面上活动频繁,恰好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有利于哺育幼仔,所以在这时期荒漠猫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很固定。秋季各种鼠类相继侵入农村田野中自然干燥的麦垛附近,有的从地下挖掘洞道一直延伸至麦捆下面,将麦穗和麦茎拉人洞道,此时荒漠猫也尾随鼠类而来,夜间在麦捆周围活动频繁。冬季气温低,天寒地冻,荒漠猫就在夜间到悬崖边上去捕食雀类、鸡类等中、小型鸟类,但过深的积雪常常影响鼠类的活动,造成荒漠猫食物短缺,有时被迫迁移到居民区附近活动,盗食家禽。雄兽大多栖居在这种洞穴中。它还有重复利用旧巢穴的习性。4:波斯猫 : 英文名 Burmese。 波斯是古伊朗的国名。波斯猫是最常见、最典型的品种,波斯猫实际上是以阿富汗的土种长毛猫和土耳其或亚美尼亚地区的安哥拉长毛猫为基础,在英国经过100多年的选育繁殖,于1860年诞生的一个品种。波斯猫有一张讨人喜欢的面庞,长而华丽的被毛,优雅的举止,故有“猫中王子”、“王妃”之称,因而身价很高。一只纯种的波斯猫可达上千美元,是世界上爱猫者最喜欢的猫之一。 【外貌特征】波斯猫有

家庭植物养护技术论文篇二 私家花园常用植物养护 摘要: 文章 介绍了园林中灌木的分类,私家花园植物养护的内容以及私家花园的养护与管理进行描述分析。 关键词:私家花园;常用植物;养护;管理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garden shrub, private garden plant maintenance content and private garde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analysis. Keywords: private garden; Common pla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园林中灌木的分类 园林中灌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三类。应根据不同的观赏目的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以观花为主的灌木,广东地区常见的有夜合、含笑、小叶紫薇、红杏、金边瑞香、茶花、黄杨、红果仔、大红花、吊灯花等,它们的花芽都是在头一年枝条上形成的,因此修剪宜在五六月开花过后进行。夏季修剪以疏枝整形为主,剪去交叉枝、徒长枝、密生枝、病虫枝及枯枝,以利通风透光,使养分集中;对花后残留枝梢可截短,促其生长,以利来年多开花。对于夏季开花的灌木,如桂花、九里香、大红花、丁香等,它们是在当年春季发出的新梢上开花,所以修剪在冬季落叶后进行。剪除过密枝、枯枝以及病虫害枝等。疏枝时残桩不能留得过长,一般上切口从分枝点起,按45°倾斜角剪截,切口要平滑。弱枝重剪,强枝轻剪,每个枝条上可保留4~6个芽子,其余部分截去。既能观花又能观果的灌木,如冬青、金银木等,花后适当剪除一些过密枝和病虫枝,使之通风透光,以利结果。 2私家花园植物养护的内容 管理程序:包括淋水、开窝培土、修剪、施肥、除草、修剪抹芽、病虫害防治、扶正、补苗等整套过程。 管理工具: (1)花剪、长剪、高空剪、铲草机、剪草机(2)喷雾器、桶、斗车、竹箕(3)铲、锄、锯子、电锯、梯子(4)燃料、维修费 养护内容 (1)乔木:每年施有机肥料一次,每株施饼肥千克,追肥一次,每棵施复合肥、混尿素千克,采用穴施、及喷洒、水肥等,然后用土覆盖,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树木自然生长状态,无须造型修剪,及时剪除黄枝、病虫枝、荫蔽徒长枝及阻碍车辆通行的下垂枝,及时清理干净修剪物。每周清除树根周围杂草一次,确保无杂草。 (2)灌木、绿篱、袋苗: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施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每天淋水1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修剪成圆形、方行或锥行的,每周小修一次,每月大修一次,剪口平滑、美观,及时清除修剪物,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及时补种老、病死植株,每周清除杂草一次。 (3)草本类: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施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每天淋水1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每周剪除残花一次、清除杂草一次,及时剪除枯枝、黄枝。 (4)台湾草: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施肥均匀、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5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及时补种萎死残缺部分,覆盖率达98%以上,每月修剪1-2次。 (5)室内阴生植物:每天浇水一次,每3天抹叶片尘埃一次,保持植物生长旺盛,叶色墨绿光亮,盆身洁净。 3 私家花园的养护与管理 私人花园一般属于高级的别墅区,种植的植物品种多,但总体数量少,一般没有专业的园丁养护管理,都是临时出问题才想办法解决.物业公司只负责别墅区内的公共绿化部分,对于私人别墅的绿化,大多不予管理.私人别墅在初始设计时大多比较粗旷,业主在购买别墅后大多会重新按自己的要求进行二次设计与装饰.通常一些公司在完成业主的私人花园的施工后即收钱走人,不会对其进行任何的维护,因为标准的中国式的别墅花园通常面积较小,对绿化的管理养护要求又很高,利润比较少,所以大多工程公司不愿意做这方面的养护管理,他们更喜欢承接大型的绿化进行养护管理.一方面利润高,另外可以集中养护管理节约成本.别墅业主又大多很忙,时间非常宝贵,没有时间自己打理,一旦发现花园出了问题,再找人解决既浪费精力和钱财又不一定解决问题.比如很多业主会突然发现自己别墅里草坪变成了斑秃,树木的叶片被虫子吃掉或者植物长势不良而不会繁花似锦,这样的私家花园很难和漂亮的别墅相映衬,也无法让业主在空暇时享受花园的休憩功能. 私人花园内的植物,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养护管理,比如早春季节需要补种一些合适的花草丰富园子里的色彩,如种植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在园子里,会让您的别墅百花争艳,更加美丽.同时也需要在植物萌发后施加肥料,促进植物开花结果,健壮生长.到了夏季就要给植物做有害生物的防治了,比如过了五月就开始爆发蚜虫、刺蛾、地老虎、天牛等很多虫害,适当的防治,会让您的私家花园植物生长的更加茂盛,也减少蚊虫的骚扰.病害也有很多,如炭疽病、白粉病、黑霉病等多种病害,植物一旦患病,将使植株的枝叶遭到破坏,不仅难看,也容易使漂亮的植物在慢性病的困扰下死掉.夏季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养护管理会使植物的生长势更加健壮而不易被病虫害侵袭.同时,夏季的水分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在梅雨季节排水,也要在三伏季节浇水,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都非常必要.同时在夏季也可以在院子里种植或摆放一些热带风情的植物,如变叶木,非洲茉莉,袖珍椰子等等,让您的私家花园充满了热带风情.三伏天到来之前,锄草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草的种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被带到您的私家花园安家落户,生根发芽后就会疯长,尤其是春季到梅雨季节这段时间,各种杂草如不及时清除,会让您漂亮的私家庭院杂乱不堪,失去原来的色彩.由于庭院内的光照条件、土壤肥力、氧气、二氧化碳等环境因子是有限的,过多的杂草霸占了这些原本供给您喜爱的庭院植物的生长要素,也会对于一些观赏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及时的清除杂草,非常重要.当然,您喜爱的观赏草类不要清除,它们是您庭院野趣的一种体现.到了秋季,大多数植物都完成了开花结果的使命,积累养分准备过冬,这时候给予植物施冬肥就很重要,植物吸取的养分越多,越健壮,对冬季的抵抗力也就越强.同时,一些落叶植物开始落叶,一年生草花也开始枯萎,适当的处理这些垃圾,把它们收集整理成腐熟的肥料,既可以让您的小院漂亮,干净,整洁,也可以让您的小花园有了明年的肥料.冬季来临,是不是就没有什么要做的了呢?当然不是,冬季是植物的休眠季节,也是其花芽分化的季节,您的植株明年开多少花长什么形状,其秘密就在于冬季.那么我们就要在冬季开始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修剪.虽然在其他季节也要对植物进行修剪,但是冬季的修剪则更有效果.修剪一个漂亮的造型或者合适的高度决定了您花园里植物明年的生长效果. 4 结语 私家庭院的管理与养护实际上是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工作的,而一些粗心的业主不注意私家庭院植物的养护与管理,自己随便弄弄或者找一些业余的工人代工,都会让您的花园无法表现出一个最理想的效果.如果植物的生长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它就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既没有表现出它应有的美丽,也非常容易受病虫害的侵袭.所以专业的打理私家花园,会让您拥有一片美丽的小天地,更好的享受家居生活. 看了“家庭植物养护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常绿植物造型技术论文 2. 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论文 3. 果树盆栽技术论文 4. 关于植物的科学论文 5.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范文

核桃灰斑病论文

可能会有黑斑病,炭疽病 ,灰霉病,白粉病,褐斑病,等等,这些都是核桃在种植之后,会经常出现的病害。

核桃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良好,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核桃种植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薄皮核桃种植技术浅析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近几年薄皮核桃的种植经验和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说明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的土壤选择和一些种植技术以及一些后期必要的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在以后大面积推广和种植薄皮核桃在种植技术上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薄皮核桃;种植技术;嫁接;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薄皮核桃是一种成熟期早、含油量高以及口感好的新品种核桃。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良好,只需要年平均气温在9~16摄氏度以上,年降雨量超过800mm的条件下均可种植,对于土地的适应性也十分广泛,但是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的根系比较深,这就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厚且肥沃的土地种植,才能够取得较大的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薄皮核桃的种植过程中还要考虑其喜阳这一特点,尽量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为了提高薄皮核桃的成活率和较早的结果,实际种植中常采用嫁接技术。

1薄皮核桃种植技术

园址选择

根据薄皮核桃的生长特性,在其种植过程中的园址选择一般要满足适合其生长的气温、土壤的含水率、光照和适宜的土壤等。薄皮核桃只有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结出果实。由于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技术及其他等原因,一般选择时尽量选择保水力比较强的南坡作为其种植的园址。园址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实际投入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

薄皮核桃的种植方法

在薄皮核桃种植前要先做好整地工作,其实就是在选好的园址中挖好种植所需的植穴,对于不适合的土壤要进行换土或者施肥,增加薄皮核桃种植土地的肥沃度;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树苗的选择工作,一般是选择嫁接壮苗,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前薄皮核桃的产期,若是在种植过程中选择嫁接苗,三年以后就可以结果,五年以后就可以达到丰产期;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密植的方法,即在每平方千米种植111株,才能够保证其授粉,获得丰产;而且适合在秋季种植,种植时要给树根浇足够的水分,并用杂草或者其他进行覆盖,确保树苗的成活率。

2 薄皮核桃种植后的管理

土壤的管理

在薄皮核桃种植后必须对种植的土地进行耕作,一般是采用深耕的方式,即耕作深度最好在1米左右,但是在此过程中还要防止损伤薄皮核桃的树根,尤其是比较粗的根茎,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深耕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小其耕作的深度;耕作时间一般在春、夏、秋均可,但是春季一定要在核桃树发芽之前,夏季一般在雨后进行,并将杂草或者肥料埋入耕穴里,应按照从树根逐年向外的原则进行;由于核桃树生长较慢,为了合理的使用土地,在幼苗期间可以适当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种植肥料作物等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增加薄皮核桃生长的速率,尽量到达提前结果,尽早达到丰产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薄皮核桃和整形及修剪

经研究和种植经验发现,薄皮核桃在冬季一般处于休眠期,在此时期核桃树普遍存在伤流现象,不适合对其进行整形和修剪,一般在秋季的时候对其进行修剪最合适,但是幼树和成年树不同,幼树可以较成年树提前一个月左右,这样有助于修剪时的伤口愈合;薄皮核桃和一般的核桃树类似,其也存在明显的顶端优势,在幼苗的整形过程中结合这一特性,一般进行逐年分层进行,即第一年根据核桃树的生长高度,在顶端下侧只留一个侧枝,并逐年进行留设,在此过程中主枝只需扶植不用采取其他处理;核桃树在结果的时处于生长旺期,为了保证其稳产高产必须进行修剪,培养良好的枝组,不断拓宽核桃树的结果面积和部位,将一些下垂枝及时剪掉并去掉徒长枝,一则避免其扰乱树形,二则可以保证其不再吸收养分,保证其他枝组在生长过程中的肥料供应,总之在修建过程中保证树形的同时,要保证薄皮核桃的产量。

施肥和灌水

对薄皮核桃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的组成元素是氮和钾,一般情况下钾的含量要少于氮。因此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氮和钾含量较多的化肥,如果土地中缺乏磷和钙等元素,在肥料选择时也应予以考虑;对于幼树的施肥一定要控制好量,尽量少,但是次数一定要多,对于成年树一年只需根据实际情况施肥1~2次就可以。核桃树还有另一个特性就是抗旱能力差,但耐涝,因此在核桃树生长和结果过程中适当的灌水,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和提高产量。根据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一定要保证开花、结果和施肥后以及干旱季节对其进行灌水。总之,薄皮核桃在种植后的管理过程中,需进行的管理较多,比较繁琐,所以,种植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保证其种植后的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 薄皮核桃种植后期的病、虫害防治

薄皮核桃种植过程中的病害及其防治

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主要遇到的病害有核桃白粉病、核桃褐斑病和核桃黑斑病。主要是危害核桃树的树叶、树枝和果实,对于核桃白粉病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去叶、去枝和加强管理的办法,同时喷施石硫合剂等;而对于核桃褐斑病和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去除病叶和修剪去出病枝,同时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并喷施一定有作用的农药等进行预防和治理。

薄皮核桃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防治

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核桃举胶蛾、核桃小吉丁虫和刺蛾的危害。核桃举胶蛾主要危害核桃树的果实,造成核桃过变形、提前落果,对于举胶蛾的防治一般是根据其生长的繁殖的特点进行树上树下综合防治,可以将其危害的果汁集中处理,并向树下和树上喷施相应的农药进行治理;而小吉丁虫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串皮虫,主要是危害核桃树的树干,破坏其疏导组织,造成树干干枯死亡,危害极大,一般是通过加强种植后期的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剪受害的枝干,同时喷洒相应的灭虫农药;刺蛾就是我们常见的洋辣子或者刺八角,其有很多品种,一般是黄刺蛾和扁刺蛾比较常见,其主要是食取核桃树的树叶为主要危害,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通过修剪、采用黑光灯诱杀或者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处理。总之,在核桃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用一种方法很难达到要求,一般是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并加强管理和实施力度,才能够保证核桃树在生长和结果过程中不受病虫害威胁。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薄皮核桃作为核桃的一个新品种,在种植、结果过程中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还不够完善,致使其受到病虫等的危害。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强对薄皮核桃和研究,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加强种植过程中的种植后的管理,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尽早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娟,李志先.薄皮核桃密植丰产园栽培管理技术[J].山西果树,2011,13(5):26-27.薄皮核桃是一种成熟期早、含油量高以及口感好的新品种核桃。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良好,只需要年平均气温在9~16摄氏度以上,年降雨量超过800mm的条件下均可种植,对于土地的适应性也十分广泛,但是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的根系比较深,这就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厚且肥沃的土地种植,才能够取得较大的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薄皮核桃的种植过程中还要考虑其喜阳这一特点,尽量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为了提高薄皮核桃的成活率和较早的结果,实际种植中常采用嫁接技术。

1薄皮核桃种植技术

园址选择

根据薄皮核桃的生长特性,在其种植过程中的园址选择一般要满足适合其生长的气温、土壤的含水率、光照和适宜的土壤等。薄皮核桃只有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结出果实。由于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技术及其他等原因,一般选择时尽量选择保水力比较强的南坡作为其种植的园址。园址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实际投入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

薄皮核桃的种植方法

在薄皮核桃种植前要先做好整地工作,其实就是在选好的园址中挖好种植所需的植穴,对于不适合的土壤要进行换土或者施肥,增加薄皮核桃种植土地的肥沃度;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树苗的选择工作,一般是选择嫁接壮苗,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前薄皮核桃的产期,若是在种植过程中选择嫁接苗,三年以后就可以结果,五年以后就可以达到丰产期;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密植的方法,即在每平方千米种植111株,才能够保证其授粉,获得丰产;而且适合在秋季种植,种植时要给树根浇足够的水分,并用杂草或者其他进行覆盖,确保树苗的成活率。

2 薄皮核桃种植后的管理

土壤的管理

在薄皮核桃种植后必须对种植的土地进行耕作,一般是采用深耕的方式,即耕作深度最好在1米左右,但是在此过程中还要防止损伤薄皮核桃的树根,尤其是比较粗的根茎,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深耕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小其耕作的深度;耕作时间一般在春、夏、秋均可,但是春季一定要在核桃树发芽之前,夏季一般在雨后进行,并将杂草或者肥料埋入耕穴里,应按照从树根逐年向外的原则进行;由于核桃树生长较慢,为了合理的使用土地,在幼苗期间可以适当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种植肥料作物等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增加薄皮核桃生长的速率,尽量到达提前结果,尽早达到丰产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薄皮核桃和整形及修剪

经研究和种植经验发现,薄皮核桃在冬季一般处于休眠期,在此时期核桃树普遍存在伤流现象,不适合对其进行整形和修剪,一般在秋季的时候对其进行修剪最合适,但是幼树和成年树不同,幼树可以较成年树提前一个月左右,这样有助于修剪时的伤口愈合;薄皮核桃和一般的核桃树类似,其也存在明显的顶端优势,在幼苗的整形过程中结合这一特性,一般进行逐年分层进行,即第一年根据核桃树的生长高度,在顶端下侧只留一个侧枝,并逐年进行留设,在此过程中主枝只需扶植不用采取其他处理;核桃树在结果的时处于生长旺期,为了保证其稳产高产必须进行修剪,培养良好的枝组,不断拓宽核桃树的结果面积和部位,将一些下垂枝及时剪掉并去掉徒长枝,一则避免其扰乱树形,二则可以保证其不再吸收养分,保证其他枝组在生长过程中的肥料供应,总之在修建过程中保证树形的同时,要保证薄皮核桃的产量。

施肥和灌水

对薄皮核桃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的组成元素是氮和钾,一般情况下钾的含量要少于氮。因此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氮和钾含量较多的化肥,如果土地中缺乏磷和钙等元素,在肥料选择时也应予以考虑;对于幼树的施肥一定要控制好量,尽量少,但是次数一定要多,对于成年树一年只需根据实际情况施肥1~2次就可以。核桃树还有另一个特性就是抗旱能力差,但耐涝,因此在核桃树生长和结果过程中适当的灌水,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和提高产量。根据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一定要保证开花、结果和施肥后以及干旱季节对其进行灌水。总之,薄皮核桃在种植后的管理过程中,需进行的管理较多,比较繁琐,所以,种植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保证其种植后的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 薄皮核桃种植后期的病、虫害防治

薄皮核桃种植过程中的病害及其防治

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主要遇到的病害有核桃白粉病、核桃褐斑病和核桃黑斑病。主要是危害核桃树的树叶、树枝和果实,对于核桃白粉病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去叶、去枝和加强管理的办法,同时喷施石硫合剂等;而对于核桃褐斑病和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去除病叶和修剪去出病枝,同时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并喷施一定有作用的农药等进行预防和治理。

薄皮核桃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防治

薄皮核桃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核桃举胶蛾、核桃小吉丁虫和刺蛾的危害。核桃举胶蛾主要危害核桃树的果实,造成核桃过变形、提前落果,对于举胶蛾的防治一般是根据其生长的繁殖的特点进行树上树下综合防治,可以将其危害的果汁集中处理,并向树下和树上喷施相应的农药进行治理;而小吉丁虫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串皮虫,主要是危害核桃树的树干,破坏其疏导组织,造成树干干枯死亡,危害极大,一般是通过加强种植后期的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剪受害的枝干,同时喷洒相应的灭虫农药;刺蛾就是我们常见的洋辣子或者刺八角,其有很多品种,一般是黄刺蛾和扁刺蛾比较常见,其主要是食取核桃树的树叶为主要危害,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通过修剪、采用黑光灯诱杀或者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处理。总之,在核桃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用一种方法很难达到要求,一般是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并加强管理和实施力度,才能够保证核桃树在生长和结果过程中不受病虫害威胁。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薄皮核桃作为核桃的一个新品种,在种植、结果过程中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还不够完善,致使其受到病虫等的危害。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强对薄皮核桃和研究,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加强种植过程中的种植后的管理,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尽早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娟,李志先.薄皮核桃密植丰产园栽培管理技术[J].山西果树,2011,13(5):26-2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核桃种植技术论文

核桃灰斑病又名核桃圆斑病、核桃斑点病,各核桃产区多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约3~8毫米,初呈淡绿色,后变为褐色,边缘黑褐色,中央变为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属真菌病害,为半知菌亚门的核桃叶点霉Phyllosticta juglandis(DC.)Sacc.。分生孢子器散生,初期埋生,后期实破表皮外露,黑褐色,扁球形,直径80~96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卵圆形,单孢含2个油珠,5~7微米×2~3微米。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5~6月开始发病,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雨季是发病盛期。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地势低洼,枝叶茂密,林内湿度偏高,管理粗放,土壤瘠薄,树势衰弱的发病较重。管理好、树势健壮的树,一般很少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2)冬季集中清扫落叶,减少病源。(3)生长季节从开始发病起喷2~3次药。25%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粉500~800倍液。

在核桃树种植后期果实的病害有,核桃炭疽病,核桃褐斑病,核桃黑斑病,核桃日灼病 ,核桃树白粉病 ,等等这些都是。

玉米灰斑病论文

灰斑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玉米成长期的苞片、叶片和叶鞘。在疾病早期,病灶呈淡褐色,有水渍;之后逐渐扩展成淡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褐色条纹,条纹和叶脉平行延伸,边缘为褐色线条,中间为灰色;中后期,大部分病斑结合使叶片变黄死亡,没有光合作用;在病斑后期,如果湿度较高,叶面特别是背面会产生灰黑色的霉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茎秆折断,玉米大部分叶片焦黄枯死,百粒重减少,穗下垂,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甚至不能收获。由于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发病的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温暖潮湿)即可侵染玉米。然后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开始反复感染,不断扩散。

由于玉米灰斑病喜温暖,热带地区玉米灰斑病发病率比温带地区重,流行速度比温带地区快,8、9月份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流行。足叶开始发育,8月份继续发育到中叶。海拔1600m以下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少,玉米灰斑病发病率轻。选择抗病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有抗性的品种有华星单7号、华星单88号、云优78号、云瑞47号、云瑞2号和古武3861号,适宜种植。不要选择汇丹4号、长城799等感病品种。播种时,用药物浸泡或包扎种子。50%多菌灵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5%三唑酮用量为种子重量的。

适当轮作,与其他作物合理套种。主要有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魔芋间作。间作可以降低遮荫程度,保持良好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灰斑的发生。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病残,减少田间原发传染源。农家肥要充分分解后才能在田间使用。种子不包衣种子,每亩公斤种子掺入10毫升50%辛硫磷,混播防治地下害虫。荒地每亩4200株,良田每亩3800株左右,矮杆品种每亩4200株左右,高杆品种每亩3800株左右。

当玉米长到6片叶子时,如果感染了玉米灰斑,一开始会在玉米叶子上产生涝斑,颜色为淡褐色。后来随着田间湿度的增加,斑点越长越大,四处蔓延。由于被叶脉遮挡,斑点会拉长扩大,变成淡褐色的长条纹或短而长的灰色长斑,周围没有黄色光晕,所以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界限很清楚。摘下病叶,看着太阳,可以看到半透明的小黄点。感染玉米灰斑病的玉米植株,不采取化学防治等相应的防治措施,任其发育,叶片上出现较多褐色长条状斑,密集,进而发展成严重的病斑,造成大面积枯黄叶,坏死。特别是当田间湿度较高时,会在发病部位产生和繁殖更多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大量聚集在一起,附着在病叶上。远远看去,好像覆盖着一层灰黑色的霉层,霉层出现在叶子的背面最多。

可以用一些农药,也可以加入一些带有锌和钾的肥料,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要及时清理园区,避免细菌传播,使用一些抗病生产的玉米品种,利用光照资源,合理植株,及时通风,可以使用一些带有锌和钾的肥料,进行管理,要及时使用相应的药物防治,避免病害发生。

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而且容易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问题,所以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喷洒农药,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也能够让农民有很好的收益。

大豆灰斑病论文

1、甜菜M14品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专著),2010,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编著),2007,化学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3、甜菜 M14品系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专著) ,2007,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4、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专著),2005,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5、大豆灰斑病抗性机制的研究(专著),2002,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6、分子生物学(主编),2001,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代表性论文:1、 Proteomic analysis of sugar beet apomictic monosomic addition line M14(SCI收录,影响因子),2009年,Journal of Proteomics2、 Identification of a sugar beet BvM14-MADS box gene through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monosomic addition line M14(SCI收录,影响因子),2011年,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3、 甜菜无融合生殖系花期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的构建(EI收录),2006,高技术通讯4、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研究,2005,菌物系统5、 甜菜无融合生殖系花期表达基因的研究(ISTP),2004,生命科学研究6、 乙烯利对大豆抗性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EI收录),哈尔傧工业大学学报7、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提取 ,2004,菌物系统8、 豚草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2003,分析测试学报9、 不同抗病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前后游离氨基酸的比较研究,2003,植物保护学报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甜菜M14品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功能研究》,2011 -2013,项目经费,29万元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甜菜M14品系花器官特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鉴定》,2010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经费, 万元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甜菜M14品系花器官特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2009—2011,项目经费,26万元4、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甜菜无融合生殖M14品系特异表达基因功能的鉴定》,2008-2010项目经费6万元5、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利用甜菜M14品系BIBAC文库筛选无融合生殖相关基因》,2004-2006,项目经费36万6、主持,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nifA与nodD基因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豆根系固氮能力影响的研究》,2009-20107、副主持,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无融合生殖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2003-2004,项目经费60万8、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甜菜无融合生殖系的RFLP的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2000-2002,项目经费万9、主持,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甜菜无融合生殖基因的消减抑制杂交的研究》,2001-2003,项目经费4万10、第二成员,国家863计划项目,《甜菜无融合生殖开发的研究》,1999-2002,项目经费20万11、第一成员,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甜菜M14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鉴定与克隆》,1999-2002,项目经费160万12、主持,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实现》,200213、主持,黑龙江省省政府博士后科研基金,《甜菜无融合生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200214、主持,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甜菜无融合生殖基因的mRNA差异的研究》,2002科研获奖情况:1、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42、高校“分子生物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3、分子生物学,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20084、“高等学校生命科学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与探索”,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5、生物学系列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应用,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6、生物学系列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应用,黑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7、大豆灰斑病抗性机制的研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8、分子生物学,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29、生物学序列教学—CAI教学软件,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0210、大豆灰斑病抗性机理的研究,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11、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建设,黑龙江省科协优秀论文奖,199912、大豆的病源相关蛋白与抗病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6专利情况:1、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品系小G蛋白基因,授权,2010年6月2日

大豆灰斑病为害症状有哪些?农户们该怎么防治大豆灰斑病?对于种植大豆的农户来说,搞懂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为害症状:为害幼苗叶片时,初期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低温多雨时,病害扩展导致苗枯死。为害成株叶片时,初期出现褪绿色小圆斑,随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圆形眼斑,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出现灰色霉层,为害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造成叶片干枯。为害颈部时,出现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同时还伴有细黑点。为害豆荚与豆粒时,出现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近椭圆形病斑。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品种抗性不好的容易发病。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花后降雨多,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很易大发生。应对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避免重茬、迎茬,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收获后及时翻耕,减少越冬菌量。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2、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的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3、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4、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g/亩;25%丙环唑乳油40ml/亩+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在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再喷药1次,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

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王慧琰张月辉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3期大豆病虫害提倡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尽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栽培,科学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加以防治。将大豆病虫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与程度内,以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及优质。1灰斑病病症。灰斑病也称褐斑病、蛙眼病、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分布广泛,是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影响发病的因素主要是温湿度条件、品种的抗病性和菌源量。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活跃。开始侵染。可借助风力、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病害严重时,病斑多呈圆形蛙眼状。湿度大时,病斑上都会生有霉层。发展后病斑增多布满叶面。并合并成大版,导致叶片萎蔫枯落。灰斑病主要危害成株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和种子。在成株叶片上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害发生后一般会造成5%-10%的减产。病菌菌在15-30℃较为活跃,严重高发时。会造成30%-50%的减产,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均有所降低。产量和质量都严重受损。是大豆产区高发、流行、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首选产量稳定、抗性病强的优良无病品种。施足底肥。整地要精细彻底,前茬作物收获后需及时翻耕,降低越冬菌量,播前可进行人工粒选以清除病粒,可用60%多福合剂按种子重量的拌种,要避免连茬连作。可与玉米、水稻、亚麻等作物实行轮作。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提高田间排水能力,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施肥。避免偏施少施漏施。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有效确保长势健壮、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及时间苗补苗。发现病苗立即清除。带离田外集中处理,遗留田间的病残体在收获后要及时翻犁,以减少越冬菌源量,及时中耕除草,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药物防治。叶片发病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等。进行喷施防治,每8-10天喷一次,连用1-2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