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体感染贾第虫后,无临床症状者称带虫者。本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诊断】 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滋养体,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措施】 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氯硝唑等。近年来报告吡喹酮60mg/kg连服2天也有效。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旅游者的饮水应煮沸后饮用。 【病理改变】 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时,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如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肝肿大以及脂肪代谢障碍等。贾第虫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患者发病情况于虫株毒力、机体反应和共生内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有关。虫群机械阻隔,营养竞争,滋养体通过吸盘吸附于肠粘膜上赞成的刺激与损伤,肠内细菌的协同作用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使肠功能失常。特别是宿主的免疫状态更是临床症状轻重不同的重要因素,如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功能低下或艾滋病患者,均易发生严重的感染。 【流行病学】 分布呈世界性,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接近于流行,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约为亿。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10%之间,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 【辅助检查】 1.病原诊断 ⑴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 ⑵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⑶肠检胶囊法让受检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游离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2.免疫诊断 为辅助诊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其中ELISA简单易行,检出率高(92%~%)等特点,适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 【预防】 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旅游者的饮水应煮沸后饮用。 【治愈标准】 经彻底治疗后,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包囊即为治愈。 【预后】 该病预后较好,无后遗症。
【临床症状】
犬、猫通过口腔感染贾第虫包囊。贾第虫病是通过滋养体吸附在肠黏膜表面,对肠黏膜造成机械性刺激,使肠黏膜的吸收能力降低,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腹泻。寄生于犬的贾第鞭毛虫可感染猫。寄生于犬和猫的小肠。幼犬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下痢,粪便灰色,带有黏液或血液,精神沉郁,消瘦,后期出现脱水症状。成年犬仅表现排出多泡沫的糊状粪便,体温、食欲无太大的变化。
/web/uploadimg/20210612/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以驱虫,消炎,对症治疗为主。
[处方1] 甲硝唑,犬:10~30毫克/千克,口服,每日1~2次,连用5~7天;猫:10~25毫克/千克,口服,每日1~2次,连用5天。
[处方2] 异丙硝唑,犬:10~30毫克/千克,口服,每日1~2次,连用7天。
[处方3]米帕林/阿的平,犬:9~11毫克/千克,口服,每日1次,连用6~12天。
对症治疗。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猪旋毛虫病一般可分成两种类型,即由幼虫导致的肌型和成虫导致的肠型。猪只对成虫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当病猪发生轻度感染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携带虫体,或者发生轻微肠炎;感染严重时,会导致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发生呕吐、腹泻,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体质快速消瘦,经过大约15天发生死亡,或者变成慢性。其中主要是肌型会对猪只产生危害,当幼虫侵入到猪只的肌肉,往往会导致肌肉出现急性发炎,促使体温明显升高,运动障碍、麻痹、疼痛,发出嘶哑声音,呼吸、咀嚼与吞咽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障碍,体质消瘦,眼睑和四肢发生水肿。经过1个月左右症状逐渐消失,基本不会发生死亡,但即使耐过也能够长时间携带虫体。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猪全身肌肉而引起的。旋毛虫除了寄生于猪外,还可寄生于人、狗、猫、狐狸、狼等动物。故猪旋毛虫病是食品卫生检验的主要疾病之一。猪旋毛虫病呈地方性流行,往往发生于具有人吃生肉或吃未煮熟的肉食习惯的地方。
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形线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横纹肌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线虫病。除感染猪以外,狗、猫及人等也可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蠕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猪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阶段,都寄生在同一个体上。但是虫体的发育和继代,需要更换宿主。寄生在猪小肠里的旋毛虫,成虫也称肠旋毛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毫米,雌虫长~毫米,虫体前部较细,后部稍粗,雌虫产出幼虫,可钻入肠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全身横纹肌纤维中生长,逐渐蜷缩成螺旋状,称为肌旋毛虫。由于幼虫受机械性的代谢产物的刺激,周围形成包囊,包囊约经6~9个月,开始钙化,但幼虫在钙化了的包囊内仍能存活,可保持感染能力,有的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
猪吞食了带虫猪肉或鼠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并存在小肠中发育成长,经两昼夜后可变化成性成熟的肠旋毛虫、成虫在肠腔内交配后,雄虫死亡。幼虫随血液循环再分布到猪体全身各横纹肌内寄生。
猪体肌肉中有生活能力的猪旋毛虫,是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来源,对患旋毛虫的病人尚无有效疗法,可有致死性威胁。带虫的野生动物和鼠类,是旋毛虫病流行的自然疫源。
强化肉品卫生检疫工作,加强对检疫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动物检疫行为,严格按规程检疫,增强检疫手段,在县、乡等各级屠宰场全面开展旋毛虫检验检疫工作。猪肉、羊肉、狗肉等都应严格进行旋毛虫检验,并且对病害肉严格按规程处理,这是切断旋毛虫在人畜间传播的最有力措施。据报道,在欧洲一些国家,通过实施旋毛虫检疫措施,已从猪群中消灭了旋毛虫病。
主症:急性病例,表现体温升高,可达42~43C,且持续数天不退,黏膜先呈淡红色,随之发绀或呈黄痘。呼吸、脉搏加快,呼吸困难。食欲废绝,饮水增加,有时出现腹泻,行走困难,随之卧地不起。有的狗狗脾脏肿大可以触及且敏感,狗狗尿中含重白质,间成含血红;蛋白和胆色素及葡萄糖。血液鲜红色,血清淡红色或绿红色。
特效药物治疗:
(1)台盼蓝(锥蓝素) 每千克体重5mg,用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加温溶解,用纱布滤过,灭菌后静脉注射。注射时防止漏入皮下,药液应现配现用,注射应缓慢,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并用异丙嗪,待症状缓解后再注射。
(2)贝尼尔(三氮眯)每干克体重, 用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在高热贫血期,每天1次,连用2天;高热贫血身体虚弱时,在应用贝尼尔之前,应先给患犬强心补液;若高度贫血,则应先输血,然后再用贝尼尔。
中药疗法:常山、 槟榔、厚朴各10g,草果、青皮、陈皮各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5日。体质虚弱者,可加人何首乌、党参各10g。在治疗恢复期应给予高蛋白和高能量食物,加强管理,适当减少运动量,以促进狗狗康复。
巴贝斯虫病又称焦虫病是由犬巴贝斯虫引起,以蜱为媒介的一种世界流行的血液寄生性原虫病。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犬巴贝斯虫的传播必须经蜱,即蜱吸食了患犬的血,巴贝斯虫则在蜱体内发育繁殖,生长成对犬有感染力的新虫体。当蜱叮咬健康犬时,把巴贝斯虫接种于犬体内,从而造成犬的感染。
病犬体温升高,有时高达41℃,食欲减退,呕吐,鼻镜干燥,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贫血。常见化脓性结膜炎。尿呈胆红素尿,突然虚脱。慢性病例,表现为持续发热,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尿,黄疸。本病发病快,死亡率高。
治疗:可选取用以下的驱虫药。
咪唑苯脲,按5毫克/千克体重剂量,肌肉注射,隔日重复用药1次。
血虫净(贝尼尔),用注射用水稀释成5%溶液,按3毫克/千克体重剂量,皮下或深部肌肉注射,隔日重复用药1次。
台盼蓝(锥蓝素),按5毫克/千克体重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隔日重复用药1次。
黄色素,按3毫克/千克体重剂量,静脉注射,隔日重复用药1次。
预防:在发病季节,对犬采用1%的敌百虫或除癞灵溶液喷雾或洗刷犬体,隔15天进行1次,控制蜱对犬的叮咬。也可使用溴氢菊脂类药物进行杀蜱。
可以治好。
病原主要有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两种。
(1)犬巴贝斯虫:虫体较大,一般长4~5um,最长可达7um。典型虫体为梨籽形,两虫尖端以锐角相连,每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目为1~16个。
(2)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很小,多呈环形,呈梨籽形的很少,每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15个虫体。
疾病预防
第一,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5ppm溴氰菊酯溶液,每隔7~10天喷淋1次犬体。
第二,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并防止犬捕食啮齿类动物,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犬巴贝斯虫病
犬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在家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全国各地均已报道有本病存在。急性病例多发生于不满1岁的幼犬。 犬弓形虫的病因 弓形虫病的病原是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此病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犬弓形虫的临床症状 1、健康的成犬,即使感染了弓形虫也不发病,多数为无症状的隐形感染。 2、幼年犬和青年犬感染较普遍而且症状较严重,成年犬也有致死病例; 3、症状类似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厌食、精神萎靡、虚弱,眼和鼻有分泌物,粘膜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剧烈的出血性腹泻。少数病犬有剧烈呕吐,随后出现麻痹和其他神经症状。 4、怀孕母犬发生流产或早产,所产仔犬往往出现排稀便、呼吸困难和运动失调等症状,血液检查; 5、急性期,红、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者较少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犬弓形虫的治疗预防 1、对急性感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SD),每千克体重用70毫克,或甲氧苄氨嘧啶(TMP),每千克体重用14毫克,每天两次口服,连用3-4天。由于磺胺嘧啶溶解度较低,较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内服时应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 2、平时不喂生肉,并防止犬捕食啮齿类动物,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 特别提醒 如果家中有孕妇,在怀孕前,最好带狗狗去检查一下弓形虫。这样比较安全。 一般来说,普通驱虫药对于弓形虫作用不大,打针治疗比较好。治疗后就产生抗体了以后都不会再得弓形虫。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紧张,理论来来说孕妇在怀孕初期感感染了弓形虫,会导致胎儿畸形。但是,第一狗传染给人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第二,即便感染了弓形虫,导致胎儿畸形的概率也是非常很小的。 建议大家检查,只是为了孕妇更加安全而已。
弓 形 虫 病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是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寄 生虫病。急性病例,自发生于不满1岁的幼犬。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龚地弓形虫,属于球虫目、弓浆虫科、弓浆虫属。现在 认为世界各地人和各种动物的弓形虫仅为一种,但有株的差别。弓形虫为细胞 内寄生虫,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为五型。滋养体和包囊两型,出现在中间 宿主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出现在终宿主体内。 滋养体呈新月形、香蕉形或弓形,大小为3.3~6.5×1~3.5μm,一端 稍尖、一端钝圆。用姬姆萨氏或瑞氏法染色后观察,见脑浆呈浅蓝色,有颗粒, 核呈深蓝色,偏于钝圆一端。滋养体主要发现于急性病例,在腹水中,常可见 到游离的(细胞外的)单个虫体;在有核细胞内(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结 胞等),还可见到正在繁殖的虫体,呈柠檬状、圆形、卵圆形和正在出芽的不 规则形状等;有时在宿主细胞的脑浆内,许多滋养体簇集在一个囊内,称为假 囊。 包囊(组织囊)型虫体呈卵圆形,有较厚的囊膜,囊中的虫体可由数十个 至数于个,包囊直径可达8~100μm。包囊出现在慢性病例和无症状病例,主要 寄生在脑、骨骼肌和视网膜,以及心、肺、肝、肾等处。 裂殖体在猫的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一个裂殖体可以发育成许多裂 殖子。 配子体是在猫的肠细胞内进行有性繁殖时的虫体。小配子体色淡、核疏 松,后期分裂形成许多小配子;大配子体的核致密,较小,含有着色明显的颗 粒。 卵囊随猫粪排至体外,呈卵圆形,有双层囊膜,大小为10~16×7.5~μm。 每个卵囊里形成两个孢子爱,每个孢子囊内含有4个长形弯曲的子抱子,大小为 8×2μm,有残体。 [生活史] 终宿主猫吞食了含有弓形体包囊的动物组织或发育成熟的卵囊之后,包 囊内的滋养体或卵囊内的子孢子即行进入猫的消化道,并侵入肠上皮细胞,进 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先是裂殖生殖,以后是配子生殖,最后产生卵囊。卵 囊随猫粪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环境中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卵囊被健 康猫吞食后,虫体又能在猫体内重复以上发育过 程;部分卵囊在猫体内也可能 侵入各种组织形成滋养体或包囊。卵囊被犬吞食后,便在犬体内产生滋养体、 包囊。患犬和带虫犬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 脏淋巴结以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滋养体。健康犬吞食了猫粪中的卵 囊或吞食了含有滋养体、包囊的肉、内脏而感染,或经损伤的皮肤而感染,或 经胎盘而感染。弓形体是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人、畜、禽以及许多野生动物 对弓形体都有易感性,美国、日本对入畜弓形体感染率的调查结果是:美国--- 人4~35%,犬29%,猫19%,牛16%,猪24%,绵羊29%,山羊48%;日本一 一人(成年人)5~7%,犬29.3%,猫68%,猪8.6%(个别地区高达57.8%)。 [症状] 健康的成犬即使感染了弓形虫也不发病,或者呈一过性而耐过。实验表 明,发病和死亡的多是幼犬。但当成犬营养不良、寒冷、捕获、监禁和妊娠等 时,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 能发生本病。 弓形虫单独感染的急性病例,多为不满一岁的幼犬,幼犬精神沉郁,食 欲减退,发热、消瘦、粘膜苍白、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肺炎。 患犬有时出现剧烈的呕吐,水样出血性下痢,里急后重,随后出现中枢神经系 统障碍,麻痹、运动失调、脑炎等症状。成犬与幼犬相比,慢性经过的较多, 精神沉郁,发热、消瘦、胃肠机能障碍,有的出现癫痫、痉挛、运动失调、后 肢麻痹等。怀孕母犬流产或早产。 犬的弓形虫性眼病,主要侵害网膜,有时也 侵害脉络膜、睫状体、虹膜等。息犬出现网膜出血、网膜炎及白内障等。 [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点状出血、坏死灶。脾脏肿大、坏死, 血管周围有浸润现象。腹膜炎,肠溃疡,小肠肿胀,肠壁呈肉芽样肥厚、肉芽 肿。急性食管炎。胰脏有灰白色病灶,慢性胰脏炎。肝脏充血、肿大、有坏死 斑。肺有许多坚硬的白色结节、坏死斑。肺炎、肺充血、支气管炎。肾充血、 肉芽肿、慢性间质性肾炎。脑、脊髓、视神经有退行性变化、脑炎等。 [诊断] 在临床上,很容易与犬瘟热等病相混淆。因此在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 状和剖检变化的检查后,还须以检出病原体或证实血清中抗体滴度升高来确诊。 病原体检查 取病犬的排泄物(唾液、痰液、肠内容物、乳汁、尿液、眼 分泌物等)检料进行离心分离(2000转/分,5分钟),取沉渣涂片检查;或将病 犬肺、淋巴结、脾、肾等作涂片检查。涂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姬氏或瑞 氏液染色检查。如虫体过少时,可将检料接种于小白鼠,方法是用每毫升含l 000u青霉素或链霉素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病料(肺、淋巴结、肝、脾或慢 性经过的病例的肌肉和脑)后,各以0.5ml接种于5~10只小白鼠腹腔内。如小白 鼠于2周后发病,取其腹水或腹腔洗涤液染色检查。如初代接种不能发病,可于 1月后来血致死,检查脑内有无包囊。 包囊检查阴性可在莱血同时作血清学检 查,只有血清学检查也呈阴性时,方可判定该犬为阴性。 荧光抗体法检查 可在荧光色素中用荧光异硫氰酸盐,被染上的半月形 虫体呈光辉的黄绿色。 血清学检查 本病血清学反应主要有色素试验、补体结 合反应、血细胞凝集反应、中和试验等。其中色素试验由于抗体出现早,持续 时间长,特异性强,所以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原理是当新鲜弓形虫在补体样因 子(健康人血浆)作用下,使之与抗血清作用后,引起虫体细胞变性,结果虫体 对碱性美蓝不着色。如果被检血清中没有这种抗体,结果渗出液中的弓形虫即 会被染色。 [治疗] 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疗效,若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则效果更好。磺胺类药物 中以磺胺-6-甲氧嘧啶效果最好。这必须在发病初期使用,如用药较晚,则虽可 使临床症状消失,但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从而使病犬成为带虫者。 [预防] 不给犬吃生肉,在室外不让犬捕食小动物,喂食时要防止媒介物蟑螂和 苍蝇的围困
弓形虫病又叫弓浆虫病或弓形体病。它是由刚第弓形虫(图15)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病常造成孕妇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弱智儿等一系列疾患;引起新生儿发育迟缓、呆滞,甚至死亡;在眼科可致脉络膜视网膜炎,并可引起严重的脑神经疾患;特别是可引起免疫受损动物的死亡。也是猪、羊、牛流产、死胎的重要病因,因而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也叫三尸虫。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它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孢子球虫科、弓形体属。生活周期需要两个宿主,中间宿主包括爬虫类、鱼类、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和人,终宿主则有猫和猫科动物。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发的急性脑炎,发病后死亡率几乎达100%。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但该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只局限于哺乳动物纲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这两个目,包括狗、猫、狐狸、豺、狼、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 等。该病可以从上述储存宿主动物传播给其他哺乳动物及人类。在自然界,上述储存宿主之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例如鼠和兔,只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感染,可统称为偶然宿主,它们通常不构成该病毒的传染源。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数为猫)咬伤或抓伤而引起。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受害者的粘膜或新近破损的皮肤传染,但非常罕见。人类偶尔也会因被某些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挠而感染。病毒吸入、接种未彻底灭活的疫苗或者通过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也可能造成感染,但极为罕见。潜伏期(最多六年)“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部分认可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但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国际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 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目前尚无可靠的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前驱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局部症状包括感觉异常、瘙痒和病毒侵入位点的疼痛,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局部感觉性神经节的感染和发炎的结果。狂犬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发热,伤口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CNS的扩散,人行为表现异常,以躁动和波动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人感觉过度敏感、异常的攻击性行为和性行为,受到触觉、听觉、视觉或嗅觉刺激后的痉挛,出现怕风、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唾液腺过度分泌。几乎所有以兴奋为主的狂犬病人都会在某 个阶段出现这种痉挛,中间交替出现清醒或烦躁、错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体征。数天后患者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病人昏迷死亡。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麻痹型狂犬病占人狂犬病病例总数的30%,表现为麻痹或Guillain-Barre氏样综合症或其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比较安静,兴奋较不明显;伴有四肢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典型体征包括叩诊部位的肌肉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部位和大腿部)以及毛发直立。病程通常比狂躁型狂犬病长,但最终也必然会导致死亡。麻痹型狂犬病常常被误诊,因此造成低估该病的发病率。 从病理学来讲,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较长,病毒进入犬体内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有传染性。犬有传染性时,大脑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数天后死亡。这就是“十天观察法”的理论依据。犬也可能在十天观察期以后才发病,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为虽然犬后来发病,证明该犬在咬人时确实脑中“带毒”,但此时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数量,未转移到唾液腺,咬人时尚处于潜伏期,唾液不带病毒。人如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这只犬则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终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患病死亡后,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况。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或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后预防。(需要强调的是,在狂犬病疫区,可疑犬或猫咬伤人后,采取“十日观察法”的同时,要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犬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 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可能就嫌晚了。) 凡过去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的人,再次暴露后加强接种时1-2针即可。而且凡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者,以后永远没必要再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3针狂犬病疫苗后,半年内抗体滴度都远远高于最小适宜滴度,通常没必要检测抗体;加强接种后,有效保护期至少在3年以上。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再次暴露后处置。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 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 目前国产狂犬病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中, 都包括如下“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许多网友都提问:“为什么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后不能饮酒、不能剧烈运动?”有些“恐狂症”患者更是忧心忡忡:“接种疫苗期间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是否会抑制抗体产生?是否会使疫苗失效?是否会因此而送命?”疫苗说明书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统一制定的,说明书“注意事项”中的上述引文源自最新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国外生产的狂犬病疫苗的说明书中就没有这些禁忌。如进口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维尔博)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的中文和英文说明书中,都没有提到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禁忌 (唯一提及的禁忌是“接种期间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目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按照WHO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为什么在打了狂犬病疫苗后,只有中国的药典规定了这么多禁忌,而外国的说明书中对此却只字不提呢?有网友问:“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不怕,只有中国人民怕这怕那呢?”遍查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找不到规定上述饮食或运动限制的科学依据。据推算,即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使动物(或人)醉酒甚至酒精中毒死亡的程度,也不会对抗体的产生和活性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打了狂犬病疫苗后饮酒,可能死于酒精中毒或醉驾,但不会死于狂犬病。打了狂犬病疫苗后过于剧烈地运动,只可能死于运动过量或猝中,也不会死于狂犬病。所以这样的“禁令”应写入“公民常识”,而不应写入“疫苗使用说明书”。国内某大型疫苗生产厂家也认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因为吃辛辣食品而对疫苗造成影响的病例”,“刺激性食物不会影响抗体的免疫效果,但可能使不良反应加重,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如果发生了不良反应,那么吃了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中国30年前的狂犬病疫苗是用动物脑组织生产的,要在半个月内打14-21针,每次接种2ml粗制脑组织,副作用大,饮酒和剧烈运动等行为可能会加大副作用,所以当时的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或剧烈运动或劳动 ”(引自197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的,而且经过浓缩、纯化处理,只打5针或4针,副作用极小。但现在国产疫苗的说明书却仍然还是照抄30年前的。没有任何实验依据说明当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说明书中还应当保留关于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上述禁忌。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5年版药典出版时,从狂犬病疫苗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删去关于饮食和运动限制的规定。
被真正的狂犬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30%-70%的人发病。你得狂犬病的可能性不大。你没有必要再注射狂犬病了。只要在发病以前任何时候注射都可以。
抗体是不能直接进入细胞里的,先需要效应T细胞使受感染的靶细胞裂解,使病毒暴露出来,然后抗体发挥作用(抗体实际是免疫球蛋白),使病毒形成集团沉淀,让它不能繁殖失去行动能力,然后再由吞噬细胞吞噬
不小心得狂犬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