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小儿推拿手法及常见病论文

发布时间:

小儿推拿手法及常见病论文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端正】 [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 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五、辨证施治 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泄泻、呕吐、厌食、发热、咳嗽等,可四诊合参,按照中医儿科学辨证。 现以小儿泄泻为例,试述推拿选穴。可根据病史及大便性状初步判断证型。 泄泻的基本推拿处方为: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以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以调中理气,并加强其他手法;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调中止泻。 1.伤食泻 证见泄泻前有伤食病史,大便量多,气味酸臭,常夹不消化食物残渣,伴口臭、腹胀,多为伤食泻。 治则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 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 2.寒湿泻 证见大便稀薄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苔薄白或白腻,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多为寒湿泻。 治则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推三关,揉外劳宫。 3.湿热泻 证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样,泻下急迫,大便臭秽,量多次频,或夹黏液,伴发热、烦躁口渴等症,多为湿热泻。 治则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 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 4.脾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多于食后作泻,伴形体消瘦、乏力等,多为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5.脾肾阳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泻明显,伴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多为脾肾阳虚泻。 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揉二马,补肾经。 禁忌证 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

小儿推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论文

相信爸妈们都有听过小儿推拿吧,即用推拿、按摩的手法预防或者治疗一些小儿疾病。小儿推拿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绿色的健康疗法,无副作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增强宝宝抵抗力。像一些感冒咳嗽、发烧、哮喘、肠炎、吐奶等等疾病都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保健。 由于宝宝肠胃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婴儿时期的宝宝,因此特别容易因为各种刺激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便秘、腹痛等病症。 病症1、受寒感冒 推拿位置: 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推拿方式: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效: 可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可用于一些寒症,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病症2 咳喘 推拿位置: 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推拿方式: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效: 可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3 呼吸道疾病 推拿位置: 小横纹,即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效: 可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4 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 掌小横纹,即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 功效: 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5 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 五指节,即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效: 掐或揉五指节可镇惊安神,祛风痰,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惊惕不安,惊风抽搐等。 病症6 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 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 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 病症7 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 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 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效: 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8 腹痛腹泻 推拿位置: 肚角,即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方式: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效: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主治腹痛,腹泻等病症。 病症9 小儿遗尿 推拿位置: 龟尾,即尾椎骨末端。 推拿方式: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功效: 可疏调肠腑,司调二便。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 病症10 消化系统疾患 推拿位置: 腹阴阳,即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推拿方式: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效: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病,特别是遇到天气无常的冬季,宝宝抵抗力差,周围环境稍存诱因就容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哮喘、肺炎等病症。 病症11 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 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 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功效: 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12 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 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 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13 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 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 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病症14 痢疾 推拿位置: 端正,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效: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病症15 腹痛 推拿位置: 一窝风,即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效: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一切腹痛,还可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病症16 小儿感冒 推拿位置: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推拿方式: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效: 可帮助发汗解表,补益气血。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外,还可以应对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状况。 病症17 鼻塞流鼻涕 推拿位置: 迎香,即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推拿方式: 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效: 主治鼻塞流涕,因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故命名迎香。 病症18 胸闷 推拿位置: 膻中,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推拿方式: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 功效: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外,还有很多症状都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头痛、宝宝夜间多汗、夜间哭闹等等症状。 病症19 小儿鹅口疮 推拿位置: 退六腑,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可治一切热证。主治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症。 病症20 头痛 推拿位置: 耳后高骨,即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推拿方式: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主要是疏风解表功效。 病症21 白天或夜间多汗 推拿位置: 肾顶,在小指顶端。 推拿方式: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效: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白天或夜间多汗,也可以解颅,即囟门应合不合症状。 病症22 夜啼 推拿位置: 小天心,又称鱼际交,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效: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病症23 急惊风 推拿位置: 老龙,即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处,称掐老龙。 功效: 可开窍醒神,退热。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病症24 惊风 推拿位置: 总筋,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推拿方式: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效: 可震惊醒神,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症。 病症25 强身健体 推拿位置: 脊柱,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拿方式: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效: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症。 病症26 烦躁不安 推拿位置: 涌泉,即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效: 可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病症27 虚烦内热 推拿位置: 内劳宫,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效: 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总结: 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小疾病都可利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或缓解,妈妈们不妨多做了解,如果对小儿推拿穴位不甚了解的妈妈们可以多看看一些穴位图,也只有在正确位置进行推拿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上都是些很实用的推拿方式哦,妈妈们可以收藏起来哦!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端正】 [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 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小儿推拿常见病论文题目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端正】 [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 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1、抗生素滥用现状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状态,可能加重细菌耐药,从而威胁重要的临床治疗,也可能成为儿童生长发育与 健康 的潜在危害。2、抗生素滥用的源头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人曾经在江浙一带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龄期儿童中(大约8岁的儿童)将近60%的人尿检里面有抗生素,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其中很多抗生素是动物专用的抗生素。可见抗生素滥用的源头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饮用的水、吃的食物,动物、家禽、畜类它们体内富含的或者沉积下来的抗生素,被我们吸收到人体。所以说,抗生素滥用不仅存在于临床治疗中,环境和食品也是儿童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这张图的标题是“超级细菌究竟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图中有一位专家,他在鼓吹说抗生素能医治天下所有的病。他吹的牛太大了,导致抗生素与病菌不断的竞争,不断的更新换代,总有一天,抗生素会黔驴技穷,导致细菌无药可治,也就是所谓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已经在全球各地蔓延开来,如果我们不加以控制,必将是一场灾难。针对抗生素滥用现状,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今天我们推荐一种绿色疗法——小儿推拿。1、它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的特点;2、同时不受医疗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做;3、更主要是患儿可以免除吃药打针的痛苦;4、如果说我们父母给孩子操作的话,能进一步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5、小儿推拿作为绿色疗法,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保健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当然,有的病可以适合推拿,有的病不适合用推拿,所以我们要分辨清楚。这在中医上叫知常达变,知道正常的状态,去揣测变化的情况。那什么叫做正常呢?下面就以发烧为例,讲一讲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什么样的发烧是正常的。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发热不是坏事,发热是自身免疫力不断完善的过程。身体里的细菌一旦超标,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奔赴前线,与病菌做剧烈战斗,这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被调动了,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体温不断上升,通俗的说就是我们机体的温度升高,就是为了杀灭病菌,就是为了烧死病菌。一般来讲,孩子发热可以烧到39—40度,但是老年人发烧的时候,一般体温到不了那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所以孩子发烧一般温度比较高。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就会担心,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点,如果孩子发烧时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喝,大小便正常,这时候孩子发烧可能是件好事;如果孩子发烧起来,精神状态不好,那就需要及时就医了。所以说,烧一烧长个子,正是其中的道理。1、变蒸的概念中医有一个术语叫变蒸,就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身体出现发烧、脉象紊乱、出汗等症状,但是身体没有大的疾病的现象,称之为变蒸。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他的生命力比较旺盛,他的形体、神智(一个是物质方面,一个是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变异,蒸蒸日上,古人称之为变蒸。2、变蒸的具体情况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里面详细介绍了变蒸的具体情况。孙思邈认为,三十二天为一变,两变为一蒸。每一变中相应的经脉是不一样的。初变:孩子一个月时,气血是在足少阴肾经,这时肾主精生髓,孩子藏精的能力得到发育。二变一蒸:两个月时,气血循行到足太阳膀胱经,这时孩子的耳朵、尾骨会微微发冷,也属于正常现象。三变:气血运行到手少阴心经,心藏神,心在志为喜,所以这时孩子喜欢笑。四变二蒸:气血运行到手太阳小肠经里面,这时孩子会出汗,会容易受到惊吓,这也属于正常。五变:气血运行到足厥阴肝经,肝藏魂,这时孩子会喜欢哭,也属于正常。六变三蒸:气血运行到足少阳胆经,这时孩子的眼睛会微微闭着,睡觉的时候眼睛不是完全闭着,半露半闭,有的时候眼睛发红,也属于正常,说明孩子脾虚。七变:气血运行到足太阴肺经,肺藏魄,这时孩子会喜欢大声喊叫,也属于正常。八变四蒸:气血运行到手阳明大肠经,这时孩子会发热,会出现出汗,或者不出汗都属于正常。九变:气血运行到足太阴脾经,脾藏意,这时孩子的意和志得到发展。十变五蒸:气血运行到足阳明胃经,这时孩子喜欢不吃饭,有时呕吐,也属于正常。一大蒸:孩子十二个月,大概384天,这时气血运行到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孩子的脏腑基本形成,“长齐经脉”也就是经脉功能趋于完善,手中的气血充足,能拿握东西了,脚上的气血充足,能行走了。两大蒸、三大蒸:经过两大蒸、三大蒸后,孩子的变蒸基本上结束,这时大概是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变蒸结束,孩子基本上就可以独立成人了。1、小儿推拿,又称为“推惊”、“摩惊”、“掐惊”“推”、“摩”、“掐”都是我们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惊”是指惊风:孩子发热,高热,惊风抽搐。惊风是古代儿童四大症之一。古代儿童四大症分别指“麻、痘、惊、疳”。麻,指麻风;痘,指天花,水痘;惊,指的是惊风;疳,指疳积,营养不良。2、小儿推拿的概念小儿推拿是以各种推拿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的总称,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范畴。1、生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是需要大家熟记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好理解,形气未充指的是形体和功能还不够完善,气指的是功能;同时小孩子“生机蓬勃,发育迅速”。2、病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病理特点,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一旦感受外邪、外界的气候变化,容易引起正气不足,这时候孩子“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同时小孩子的生理特点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所以说孩子“脏气清灵”,一旦得到及时的干预,及时的救治,很快容易康复,称之为“易趋康复”,他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的病理特点。1、中医角度中医方面讲: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这三句话很简单,一个是经络,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正邪,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以小儿推拿为什么能治病,来解释这三句话。我们体表有经络,有穴位,经络是连接我们体表的穴位与体内脏腑的,一旦我们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调,这时候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体内脏腑失调的作用,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经络就好比人体身上的大河,穴位就像大河上的水库一样,水库的作用就是调节水流量的多少,穴位的作用就是调节经络中气血的多少,我们用补的手法,或者泻的手法,从而使气血归于平衡,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驱邪,治理疾病,防病治病的目的。2、西医角度西医讲,小儿推拿具有物理性刺激,从而促进体内消化酶、各种催化剂的产生与分泌,从而提高小儿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适应症:脾胃疾病,如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效果特别好。肺系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感冒;泌尿系疾病,如说遗尿;其他:惊风也属于肺系疾病,疳积是属于脾胃系统疾病。2、防病保健更多的时候小儿推拿可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3、禁忌症:如孩子皮肤破损、溃疡、出血、骨折、烧伤、烫伤,这些都不适合做小儿推拿;同时孩子过饥过饱时,也不适宜做小儿推拿。1、推拿介质小儿推拿需要一定的介质,我们可以用痱子粉,爽身粉,或者婴幼儿按摩油,以及清水等都可以。介质的作用就是防止孩子的皮肤受到损伤,因为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发红,容易破损。2、推拿环境需要在明亮、温暖适宜、没有噪音的环境里。3、体位我们在操作时的体位一定同时满足操作者操作方便,孩子感到舒服。4、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均匀,持久。如果双手指甲过长,或者有手部的饰物,需要及时的修剪指甲,去掉手上的装饰物,同时双手一定要保持温暖的状态。5、补泻顺序一般先做头面部、上肢手法;接下来做前胸后背的手法;最后再做下肢的手法。一般先做手法轻的,后做手法重的。之前我们讲,向心方向为补,离心方向为清,具体我会再讲到这些问题。1、小儿外感特点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是小孩子的生理特点。同时小孩子的肌腠(也就是肌肤)疏薄,抵御外邪的能力不是很强,称为“卫外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出现变化,或冷或热都容易被外邪所侵袭,从而生病。得病的时候容易出现痰喘,我们称之为“夹痰”;或者是化热变喘,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积,我们称之为“夹滞”;容易出现高热惊风、抽搐我们称之为“夹惊”,这是小儿外感的特点。这段话出自于《儒门事亲》,大概的意思就是“婴儿之病伤于饱”,这说出了很多孩子生病的原因,小孩子不会说一旦哭闹大人就喂,喂饱了孩子就睡去了,这其实对孩子很不利,孩子哭闹有多种原因,比如说渴了、饿了、或者想大小便了、或者是不舒服了、或者是睡眠睡得太多了,这都有可能。所以说在没有清楚地把握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一味的喂养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虽然是省时省力的。一旦孩子继续睡,他肚子中的食物不消化这时候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孩子本来脾胃就弱,脾胃就虚,这就是孩子的百病之源。2、小儿外感分型对于小儿外感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感风寒、外感风热以及体虚外感。(1)外感风寒:外感风寒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怕冷,小孩子一旦往你的怀里钻就说明孩子怕冷了。如果说孩子流清涕,如果会吐痰的话,痰是清稀的,舌苔是白的,说明孩子是外感风寒,是风寒感冒的早期。(2)外感风热:如果孩子发热不是很怕冷,这说明孩子感受风热了,这时候如果流鼻涕,鼻涕是黄的,舌苔也是黄的,孩子高热、怕热,这说明孩子感受风热了,一般感冒是风寒感冒,过一段时间,风寒入里化热,就变成了风热感冒。所以我们要变化着看待孩子的感冒,中医称之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法。(3)体虚外感:有的孩子平时体质比较差,经常反复感冒,我们称之为体虚外感。1、头面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风池(1)开天门第一个穴位称之为“开天门”,开天门的位置大家看图。手法是拇指交替向上推,一般推20-50次。具有醒脑、镇惊、安神的作用,醒脑可以治疗精神萎靡,镇惊可以治疗孩子受到惊吓,从而达到安神的目的。因为这是在头面部的一个手法,所以可以治疗孩子发热感冒时头痛,也可以治疗孩子呕吐,这是头面部四大手法中的第一个手法。(2)推坎宫第二个手法“推坎宫”,也就是我们的眉毛,水对应八卦中的坎卦,它是以水制火的一个穴位。因为孩子哭闹的时候眉毛是红的,说明有火的征兆,这时候我们要用水去克制火。手法是从眉内梢向眉外梢推,一般推20-50次。具有疏散解表、除昏迷、提精神的作用,疏散解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同时可以除昏迷提精神,可以治疗头痛等症状。和开天门比较像,可以治疗头痛发热感冒,同时也可以治疗目赤痛,眼屎过多,这都是局部治疗,因为眉毛在局部,所以对局部有治疗作用,同时可以治疗惊风以及内伤诸症。(3)运太阳第三个手法,称之为“运太阳”,太阳穴在眉后凹陷处。一般用拇指桡侧自前向后推,亦称之为推太阳;或者按揉,一般推揉20-50次。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头晕头痛,特指发热时的头晕头痛。(4)拿风池再看下一个就是发汗的要穴——风池穴。风池穴在耳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颅底的凹陷,大家可以摸自己的脖子,脖子发际线附近,从中间向两侧找,有两个深的凹陷,这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一般用拿法,拿法刺激力度比较大,所以它在头面部是最后做的。它的刺激力度比较大,所以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头痛发热,这和前三个手法是比较相似的。同时它在脖子部位,可以起到缓解颈项强痛的作用。拿风池对发汗的效果特别显著,往往立竿见影。2、揉迎香迎香穴在鼻翼旁寸也就是半个手指的距离,在鼻唇沟内。一般用食、中二指去揉,我们称之为揉迎香。迎香顾名思义鼻子不透气了,闻不到香味了,突然间用了这个穴位鼻子透气了,闻到香味了,所以称之为迎香。按揉迎香具有通利鼻窍的作用,可以治疗鼻塞流涕。3、风热发烧要穴——天河水天河水之前讲过是补水的要穴,向心为补,从手腕到手肘,在手掌侧。一般用食、中指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之为清天河水。这个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虽然清热但清热而不伤阴,所以这个手法可以作为常用手法,可以治疗发热感冒,发热时像潮水一样,定时而发,或按时体温增高现象,一会烧一会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潮热,同时还会出现烦躁不安、口渴、吐弄舌、时惊风抽搐、痰喘类征象,而且这些征象必须是热证,这个时候可以用清天河水。如果说孩子出现的是纯实无虚的实热证没有一点寒象这时可以用退六腑。4、退六腑退六腑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和清天河水的方向相反是从肘到腕,在小拇指侧,也就是尺侧这一条直线上,一般用推法,推一百次,推的时候用拇指面或者是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一切热症,比如说孩子高热、高烧不退、口渴、惊风、嗓子疼、咽痛、鹅口疮(口腔舌面上布满白色的点,形如鹅的口,所以称为鹅口疮),以及孩子出现腮腺炎、大便干燥等症状。退六腑是治疗实热发烧的一个要穴,如果孩子受了风寒,这时退六腑就不适合了,需要用到上三关的穴位。5、推三关三关是补火的,补火也是向心的,它是从手腕到手肘呈一条直线,是在我们大拇指这一侧,也就是桡侧。一般用拇指桡侧面或者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推称为推三关,一般推一百次。这个穴穴性温热,能补气行气,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孩子出现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手脚冰冷、寒性腹痛、腹泻、肠鸣以、四肢无力,以及孩子出疹子(幼儿急疹)疹出不透,也就是在出疹子之前,以及受寒引起的感冒等一些虚寒症状,这时候可以用到上三关。如果不是虚寒症状,一定要慎用或者禁用上三关,因为上三关是补火的。另外我们再看一个发汗要穴,除了按揉风池、拿风池之外,还可以掐我们的二扇门。6、二扇门二扇门是在中指指根两旁的位置,一般用拇指掐,称为掐二扇门,或者用拇指揉二扇门。具有发汗解表、舒筋活血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治疗没有汗出的伤风感冒、无汗痰喘,同时可以治疗胸闷,因为整个手掌对应我们全身,二扇门的位置就对应我们胸部的位置。所以它可以治疗胸部的这些疾病,比如胸闷。7、肩井肩井穴位于肩膀的正中,也就是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大椎穴是在我们低头脖子下面最高那块骨头下面),肩井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循行的位置。一般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之为拿肩井,一般提拿五次,或者用指端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具有发汗解表、补益气血的作用。它可以治疗感冒风寒无汗,同时它可以作为急救的要穴,可以治疗孩子晕厥,它处于肩背部可以治疗上肢活动不利,这是属于局部治疗的作用。8、四横纹四横纹在我们手掌四指指根的位置,一般用拇指夹掐,掐一下四横纹,或者用我们拇指侧面去推,称之为推四横纹。具有开胸散郁、化痰涎的作用。因为它对应我们胸部,所以可以治疗感冒时咳嗽、百日咳、肺炎等一切呼吸系统疾患。9、膻中膻中穴在我们胸部正中间,也就是两个乳头的正中间,属于任脉上的穴位。一般用我们中指端去按揉膻中,或者是用两个拇指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推至两个乳头,称之为分推膻中。膻中为气之会穴,主一身之气,膻中居于胸中,胸背属肺,按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大家一定要记住这点。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痰喘、咳嗽均有一定的效果。10、肺俞穴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我们找到大椎穴再往下数三块骨头,也就是第三胸椎棘突下这个点再旁开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用我们两拇指,或者用食中二指去按揉两侧肺俞,称之为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从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往下推一百次,称之为分推肺俞或者称之为分推肩胛骨。一般具有益肺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疗烦热、咳喘等一切呼吸系统的疾患。11、补脾经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它对应大拇指,它比较特殊,它是在拇指的桡侧缘,向心为补,一般用补法,或者是在我们的拇指螺纹面,用旋推的方法,一般推200—300次,具有健脾、壮气血、调和[1] 脾胃、活血顺气作用。健脾、调脾胃,可以治疗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腹胀腹痛、疳积、泄泻;壮气血,可以治疗自汗、盗汗、气虚无力以及脾胃虚寒等症状,一般均适合用补法去推。12、补肺经肺经的位置在无名指末节螺纹面,除拇指外的四指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对应五行中的木火金水,所以第三个指头是肺经,一般向心为补,离心为[2] 退。一般推100-200次,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补法一般用于补肺益气,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症状。为什么补肺经能治疗脱肛呢?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补肺可以治疗脱肛。另外,对于一些久咳的孩子,可以补补肾经。13、补肾经一般向心推为补肾经,一般推100-200次,补肾经具有滋肾壮阳、强健筋骨的作用。如果肾阳不足,出现小便赤涩、尿不净、尿多、尿频、尿急这些症状,可以补肾经,从而达到滋肾壮阳、强健筋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补肾纳气平喘的作用,从而治疗久咳的作用。14、捏脊捏脊的手法力气比较大,一般放到最后去做。是从大椎到长强(长强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一般从下往上捏,用捏法,捏3-5遍,同时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具有调理阴阳、调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是强健身体的保健要穴。它也可以治疗发热惊风,同时可以治疗一些腹泻、腹痛、便秘等症状。为什么捏脊能治疗腹泻和便秘呢?因为我们讲经络是双向调节,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补泻能达到相反的目的,所以气机通过一条经络也可以达到相反的作用。我们的督脉和任脉是相连的,一前一后,任脉在前,督脉在后,捏脊刺激在督脉,虽然激发的是背部的阳气,但是也能调节到脏腑脾胃的阳气,就可以治疗一些脾胃病,比如说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捏脊,分为两指捏和三指捏。两指捏是右上角的图,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三指捏,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15、足三里足三里是强壮要穴,它在膝盖外膝眼下三寸,约一个手掌的距离处画一条横线,然后找到小腿上胫骨,胫骨往外一个大拇指的距离画一条竖线,这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的位置。一般用拇指按揉,称之为按揉三里,一般按揉50-300次。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的作用。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可以用来治疗腹胀、腹痛、泄泻、呕吐,以及下肢痿软乏力等症状,因为足三里在下肢,所以可以治疗下肢痿软的症状。小儿推拿手法的时间也有要求,一般15-30分钟。孩子年龄越小,体质越弱,病情越轻,时间越短。相反,年龄越大,体质越强壮,病情越重,需要的时间越长。一般常见病症,每天治疗一次,三到六次为一个疗程;发烧的孩子一般可以每天治疗3次。推拿的适用年龄在6个月到6岁,这个阶段治疗效果特别好。有时12岁以下的孩子,也作为小儿推拿治疗的范围之一。

五、辨证施治 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泄泻、呕吐、厌食、发热、咳嗽等,可四诊合参,按照中医儿科学辨证。 现以小儿泄泻为例,试述推拿选穴。可根据病史及大便性状初步判断证型。 泄泻的基本推拿处方为: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以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以调中理气,并加强其他手法;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调中止泻。 1.伤食泻 证见泄泻前有伤食病史,大便量多,气味酸臭,常夹不消化食物残渣,伴口臭、腹胀,多为伤食泻。 治则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 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 2.寒湿泻 证见大便稀薄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苔薄白或白腻,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多为寒湿泻。 治则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推三关,揉外劳宫。 3.湿热泻 证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样,泻下急迫,大便臭秽,量多次频,或夹黏液,伴发热、烦躁口渴等症,多为湿热泻。 治则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 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 4.脾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多于食后作泻,伴形体消瘦、乏力等,多为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5.脾肾阳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泻明显,伴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多为脾肾阳虚泻。 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揉二马,补肾经。 禁忌证 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

小儿常见病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论文

第1篇: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干预的分析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和肠旋转过程发生障碍形成索带的外来压迫。随着围产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消化道发育畸形在胚胎晚期的检出率日益提高,并获得及时救治。传统治疗方法为剖腹探查术,创伤较大。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开展及镜下解剖、缝合等基本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腹腔镜技术已逐渐用于新生儿腹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2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了2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新生儿,均行腹腔镜手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出生1~27d,胎龄32~41周,出生体重2100~3750g。均有正常胎便排出,出生2h~7d出现胆汁性呕吐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手术方法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用舐管阻滞麻醉。

18例肠旋转不良施行Ladd手术;6例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纵行切开前壁,切除部分隔膜后横行缝合;2例十二指肠闭锁,2例环状胰腺,均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2~5d进食,26例7~13d痊愈出院,2例肠旋转不良行Ladd术后第7天因肠梗阻二次手术治愈。

2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儿因频繁呕吐入院,家长忐忑不安,担心孩子小经不起手术。首先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可能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同时说明有中转开腹的可能,给家长充分的选择,并向主管医师汇报家属的心理状况。本组均征得家长同意并签字后行腹腔镜探查术。

呕吐护理(1)预防误吸:由于十二指肠梗阻患儿胃肠腔内压力增高,极易发生呕吐致误吸,患儿应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呕吐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造成误吸;(2)胃肠减压与补液:术前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以便操作;患儿由于呕吐脱水,在胃肠减压的同时,需予以补液,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和量,保持胃管通畅,防止呕吐;(3)术前准备:腹部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未脱落的脐带消毒后包好。新生儿皮肤细嫩,清洗时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皮肤损害。为避免术中损伤膀胱,利于术野暴露和术中监测,术前放置尿管。新生儿培养箱通电,保持箱内温度,以备术后将患儿放入箱内。

术中护理为防止新生儿术中低体温,应使用热辐射手术台,注意保暖,选用可加温气腹机,CO2气腹压力低于6,以减少CO2蓄积,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CO:分压,必要时行间断气腹。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护理(1)放入新生儿培养箱保暖,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环境温度易影响体温的升降。新生儿有相对大的体表面积和较少的皮下脂肪,热量较易散发,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较多,软脂酸在寒冷时易凝固变硬产生硬肿症。由于手术暴露时间较长,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暖4,均放入新生儿培养箱,并注意监测体温,4次/d。本组患儿术后体温为尤,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为28~33尤。(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患儿麻醉未清醒前入监护室由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每15分钟测1次呼吸、心率,每小时测1次尿量,注意口唇颜色和面色;予以开放式面罩吸气,2~3L/min。胎龄低于36周的患儿经皮血气饱和度维持在88%~93%,36周以上的患儿为90%~95%。麻醉清醒回病房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持续面罩吸气1~5d,以促进残留体内CO2的排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雾化吸入,2次/d。(3)持续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术后禁饮食,行胃肠减压,以缓解近端胃肠液积聚,减轻腹胀,促进肠功能恢复。胃管接一次性引流袋,放置低于胃体水平,使气体和胃内容物自行排出,每1~2h挤压胃管1次,无胃液流出时查找原因,使用有刻度的一次性硅胶胃管,注意观察胃管留置长度,防止因胃管被鼻腔分泌物污染后胶布固定不牢而滑脱。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肛门排气排便等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先夹管观察24h,试喂水,每次5~10ml,1次/2h,如无呕吐和腹胀,可停止胃肠减压。开始少量喂奶,逐渐增加奶量,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如有呕吐、腹胀,再次开放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本组患儿术后2~5d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予以胃肠外营养,以保证患儿营养需要。(4)注意观察,以冀早期发现并发症。本组2例肠旋转不良的患儿Ladd术后第7天出现精神差、腹胀、呕吐黄绿色胃液,立即报告医师后查立位腹平片证实肠梗阻,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治愈。(5)预防医院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存在缺陷,防御机能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易感性5。遵医嘱静脉输入头孢类抗生素,控制陪护,每天更换箱内加湿用的蒸馏水,保持培养箱被褥清洁,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后开窗通风,温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d,温水擦洗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区,并保持干燥,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6)气腹后护理和穿刺孔的观察。由于气腹后CO2弥散入血或腹腔内高压影响膈肌运动,导致潮气量减少、CO2潴留,易致高碳酸血症。术后如发现呼吸浅慢、PaCO2升高,应警惕高碳酸血症。腹腔镜手术切口虽小,但术后也要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渗血、渗液。

3出院指导

由于术后恢复喂养时间短,少食多餐非常重要,嘱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性状,调整喂养量。每次喂奶后竖起拍背,防止喂养不当造成呕吐。如进食后出现恶心、腹胀、腹痛,应随时就诊。本组28例患儿随访2~68个月,生长发育正常,例术后2个月出现间断呕吐,再次手术,发现空肠近段与回盲部粘连,不全梗阻,松解治愈。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安全有效,具有患儿创伤小、进食早、康复快、美观等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全面的术后护理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第2篇: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肠梗阻是新生儿外科最常见的急症或相对急症,发病早,多以呕吐、腹胀、排便延迟或不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快,诊断有一定难度,有报道病死率高达60%。笔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肠梗阻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6例,就诊时间为出生后3h~30d。病种分布广泛,包括消化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胎粪栓塞、盆腔肿物压迫、膈疝、腹股沟嵌顿疝、消化功能紊乱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该病诊断困难,患儿家长心理上对治疗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其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新生儿呕吐易导致误吸引起肺炎,重者可窒息死亡。因此,应做到: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外周静脉补液以保证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给予有效抗生素;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术后护理体位:术后应常规将患儿置于暖箱中吸气,平卧,防止呕吐,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完全清醒后应定期更换体位,防止新生儿皮下坏疽。

饮食:术后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直至肠功能恢复后停胃肠减压,可由糖水逐渐向配方奶过渡,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切勿过快增加喂养量而发生频繁呕吐。行肠切除术后肠吻合的患儿胃肠减压时间应延长,适当推迟进食时间。

术后治疗:禁食水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禁食时间较长者应给予胃肠外静脉营养,并常规给予抗生素。补液期间应确保外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导管的通畅,防止感染。

腹带包扎:新生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应给予腹带包扎,以防切口裂开,但应注意腹带的松紧,以免影响患儿呼吸。

体内管道的护理:应注意严密保护患儿体内多种引流管道,避免脱落,保证引流通畅。

病情观察:新生儿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低,术后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应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否有体温不升或者持续发热;是否有持续的腹胀及呕吐,腹壁是否红肿;口有无红肿以及是否有异常液体流出。对病情变化应作出及时处理,以防呕吐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腹腔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出院后应注意科学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持大便通畅;有呕吐、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讨论

新生儿肠梗阻可发生在十二指肠至直肠肛门的任何一段,病因复杂。由于新生儿生理、病理及解剖的特殊性,起病和发展急而快,病死率高。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及并发中毒性休克、肺炎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2。而并发症常在有效的护理工作中被早期发现,因此,对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工作困难而复杂,要求非常严格:(1)新生儿病房(NICU)属无菌监护病房,家长不能陪同,需要护理人员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因观察不严密而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2)因新生儿不能交流,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做好与医师的配合交流;(3)对新生儿静脉补液护理困难,尤其是在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时,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求更加苛刻;(4)因患儿容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出入液计量应做到准确无误;(5)留置体内的引流管(如肠造瘘管、腹腔负压引流管、胃管、尿管等)比较纤细,应加强保护,避免堵塞。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