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英医学期刊谈新冠

发布时间:

英医学期刊谈新冠

新冠病毒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那一年,相信所有人都和小编一样,从来都没有见过长达两三个月人人都足不出户的情况了。不仅所有人的活动轨迹全部都停止了就连经济发展也停止了,大家都只能呆在家里面去默默的祈祷的这一个病毒能够早点消失,然而这个病毒的确是很难控制的。不管怎么样去遏止它,总是能够发现一例两例,然后这些人又传染给更多的人,总之这个病毒的确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棘手。

即便是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研制出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只能说是它在人体当中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控制。并且在很多新冠病毒得到治愈的例子当中,大部分都是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和这个病毒做抗争。听到新冠病毒和肿瘤这两个词语我们应该感觉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在世界上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病例。一个61岁的男子,他本来已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他却不幸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这对于这个男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经过了几个月对于新冠病毒的治疗,这个男子不仅核酸检测呈现阴性,而且在拍摄相关的影像资料时也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肿瘤也随着新冠病毒一起消失了。这个发现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医学研究之后,英国的一个杂志直接发表了相关的说明。表示新冠病毒存在在癌症患者的体内可以去有效消灭肿瘤,而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就是依据那个癌症患者的病例,但实际上他们的这个说法也并不是非常可信的。

像那个癌症患者的病例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已经是非常的虚弱,并且很多器官也在药物的治疗之下变得衰竭了,所以说任何的病症再加在他们的身上,只是有可能加速他们的死亡。再加上患上新冠病毒的人大部分都呼吸困难,对肺也有很严重的损伤,因此只要有基础病的人再得上新冠病毒很难存活下去的,所以说他们的这一个结论不能够完全的相信。

主要是因为一61岁男性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体内的肿瘤竟奇迹般消失了。 目前还没有进行过临床研究,只有这一个案例。

就是因为得了肿瘤的病人在患了新冠肺炎之后,肿瘤出奇地消失了。

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医学教授曼森博士在5月11日受访时指出,维生素D具有抵抗新冠肺炎的潜力。正值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之际,维生素D可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来得重要。

长久以来,我们知道维生素D对于骨骼健康、心脏代谢健康、和固有的免疫力(innate immunity)都至关重要,并能增强抵抗病毒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维生素D的浓度可能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以及感染后生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因此,维生素D有助于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证据变得很有说服力。所以,医生要鼓励患者到户外运动,同时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即使偶而晒晒太阳,也会增加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

饮食也很重要。建议大家养成阅读食品标签上维生素D含量的习惯,选择含量较高的食物,例如添加D的强化麦片,和晒干的菇类等。对于无法到户外活动且饮食中维生素D摄取量较低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补充剂。维生素D建议的膳食量为成人每天 600-800 IU(国际单位),但在新冠肺炎期间,每天补充 1000-2000 IU的维生素D也是合理的。不过,正常情形下并不建议成人每日超过 2000 IU的维生素D,以避免中毒的危险。

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型态。维生素D2又称为钙化醇(calciferol)活性较低,主要来自植物的酵母菌和晒干的菇蕈类。另一种则是维生素D3又称为胆钙化醇(cholecalaiferol),大部分为动物来源如从绵羊毛提取的羊毛脂,少数的素食来源也含有维生素D3如地衣和藻类。因为D2和D3都可以通过身体代谢产生具有活性的1,25(OH)2维生素D,所以两种都有效。不过,维生素D3的生物利用率以及提高血清维生素D浓度较维生素D2高,在选择时可以考虑以维生素D3为主要来源。

由于摄取非活性的维生素D,身体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来转化成为需要的活性D,食用上比较安全,非活性的维生素D3单位大都是以IU标示。对于素食者而言,可以选择从藻类或苔癣100%非动物来源的非活性维生素D3,不但爱心又环保、食用比较安全、而且生物利用率也高。另外,因为液态维他命的吸收效果高于胶囊和锭剂,液体的植物来源、非活性的维生素D3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文/陈惟华 英国牛津大学神经学博士、爱家自然诊所院长

英国医学杂志谈新冠

额,我觉得你还不要尝试了,一旦被感染了,不止你,还会有其他的人会被传染,这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会造成医护人员更大的负担,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答应我,不要这样做好吗。

您好,您可以考虑去美国旅游,到那里之后不要佩戴口罩,多和当地民众接吻 即可接触到病原体,之后就可以尝到效果了呢。

你好,这个想法相当于你吃完药之后,你想要得病看看这个药有没有效果,这个显然是不可取的。换句话说,疫苗起不到治疗作用,他只能抵抗一下病毒感染,让你感染之后症状轻微。当然国家呼吁全民接种疫苗,肯定疫苗是有效果的,不可能没有效果。

4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英国医学杂志》刊物上升级了新冠肺炎用药治疗的动态性手册。健康时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里版规范中,世卫组织明显抵制在非危重症新冠肺炎诊断患者的身上应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开展医治,针对危重症及其急危重症患者,血浆治疗法也仅提议在临床研究的情形下考虑到。

世卫组织强调,目前直接证据表明,在非超重型的新冠患者中,手术恢复期血浆对致死率(相对高度确立)和机械通气(中等水平确立)无显著危害,很有可能不增多附加的静脉注射有关急性肺损伤、循环过载及过敏症状(中等水平确立),现阶段未有数据信息评定手术恢复期血浆有关的住院治疗风险;与此同时,充分考虑血液制品滴注的潜在性风险和执行难度系数,手册强烈要求对非超重型患者不应用手术恢复期血浆。

针对超重型及危重症型新冠患者来讲,目前直接证据表明手术恢复期血浆对致死率、机械通气、病症改进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重要指标值上无关键功效(低/极低具体性),虽然目前数据信息提醒其很有可能不容易提升静脉注射有关急性肺损伤(中等水平确立)、循环系统过载(中等水平确立)、过敏症状(低具体性)的产生风险,血液制品有关的风险始终没法忽略。因而,手册提议除临床研究之外,不对超重型及危重症型患者应用手术恢复期血浆。

针对住院治疗风险较低的非危重症患者来讲,世卫组织强调Paxlovid的诊治经济效益很低,因此不建议应用。后续治疗方案就交给相关专家,我们普通人就配合好防疫政策,保护好自己。

英国医学杂志谈新冠康复运动

主要是因为有新闻报道称,一位患有癌症的人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当他的新冠治好以后,医生们惊讶的发现他的肿瘤病灶居然变小了许多,再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痊愈了。所以英国杂志推测新冠病毒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减少了肿瘤的扩散,并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把新冠肺炎患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轻症型、普通型、重症型和危重症型。对于轻症型和普通型的患者来说,治疗康复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因为肺的修复功能是很强的,就像长期吸烟的人在戒烟之后,肺部通过自我修复,能有明显的改善。少数重症或危重症症的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劳动力减弱、运动耐力减退等后遗症。一般来说,病情越严重,肺部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新冠肺炎治愈后不会有后遗症。

新冠

(1)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后遗功能障碍。

(2)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

(3)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4)对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引起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及易诱发感染等后遗症风险。

新冠

(5)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可以累及男性睾丸,可能导致男性不育,或者性功能下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新冠

新冠病毒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那一年,相信所有人都和小编一样,从来都没有见过长达两三个月人人都足不出户的情况了。不仅所有人的活动轨迹全部都停止了就连经济发展也停止了,大家都只能呆在家里面去默默的祈祷的这一个病毒能够早点消失,然而这个病毒的确是很难控制的。不管怎么样去遏止它,总是能够发现一例两例,然后这些人又传染给更多的人,总之这个病毒的确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棘手。

即便是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研制出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只能说是它在人体当中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控制。并且在很多新冠病毒得到治愈的例子当中,大部分都是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和这个病毒做抗争。听到新冠病毒和肿瘤这两个词语我们应该感觉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在世界上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病例。一个61岁的男子,他本来已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他却不幸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这对于这个男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经过了几个月对于新冠病毒的治疗,这个男子不仅核酸检测呈现阴性,而且在拍摄相关的影像资料时也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肿瘤也随着新冠病毒一起消失了。这个发现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医学研究之后,英国的一个杂志直接发表了相关的说明。表示新冠病毒存在在癌症患者的体内可以去有效消灭肿瘤,而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就是依据那个癌症患者的病例,但实际上他们的这个说法也并不是非常可信的。

像那个癌症患者的病例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已经是非常的虚弱,并且很多器官也在药物的治疗之下变得衰竭了,所以说任何的病症再加在他们的身上,只是有可能加速他们的死亡。再加上患上新冠病毒的人大部分都呼吸困难,对肺也有很严重的损伤,因此只要有基础病的人再得上新冠病毒很难存活下去的,所以说他们的这一个结论不能够完全的相信。

最近看了一篇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清晰地给出了完整的运动恢复指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图:第一阶段10天:从阳性后或者有症状开始休息,什么运动都不要做;第二阶段2天:走路活动,每次持续15分钟,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70%;第三阶段2天:最大心率80%以内的慢跑,第一天30分钟内,第二天45分钟内,不增强度只增时间;第四阶段2天:恢复力量训练,全身肌肉训练,强度控制在80%以内,重量要比阳之前轻,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持续性疼痛等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且寻求医疗建议。另外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给出的建议如下阶段一:休息和恢复:不要提高心率,至少需要10天完全康复;阶段二:低于最大心率70%,少于15分钟,短距离步行、轻松骑行、慢跑;阶段三:低于最大心率80%,少于45分钟,短跑、深蹲、弓步、改良俯卧撑;阶段四:低于最大心率80%,少于1小时,长跑(最多3英里)高强度骑行、划船;阶段五:最高心率100%,恢复正常训练和日常活动。而根据国家健康平台发布来看阳康后的一周是关键1.感染新冠康复后,虽然阳转阴,但其实病毒未必真能像人们说的那样排除干净。不管体内病毒如何,此时机体免疫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组织系统尚未完全恢复,应注意清淡饮食,可适当进小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重油重辣,咸甜适中。生冷食物摄入,以免加重胃肠道消化负担。(少吃海鲜,蛋糕,奶茶等奶制品)2.饮食营养均衡,保证五谷杂粮为主,蔬菜、瘦肉、水果等食物为辅均衡摄入。3.培养早睡早起作息习惯,注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如家务,工作,游戏等。4.放松身心,避免负面情绪过度,多动少坐。如果做不到,也可以通过八段锦、站桩、静坐等中式养生锻炼,生养气血,帮助脏腑恢复活力,增强免疫系统。

新冠医学期刊

糖尿病跟新冠病毒的关系密不可分,近日 2 个重量级医学期刊纷纷推出撰文,指出临床观察表明,COVID-19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也就是说,不只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得新冠,得到新冠也会诱发出患者的糖尿病。

一方面,糖尿病与增加COVID-19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在全球被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中,目前发现有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说明糖尿病是与COVID-19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基础疾病之一。而且,COVID-19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症,死亡率可能会增加4倍。

全球20位知名糖尿病及内分泌领域专家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Lancet》共同发表文章,发现患有COVID-19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该疾病的风险更高;同时,该病毒实际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为新发糖尿病患者。

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影响糖尿病的,不过研究者推测,病毒可能导致葡萄糖代谢的多种复杂功能障碍。另外,部分患者应用了糖皮质素,而糖皮质素治疗常常引起血糖波动。如果长期使用糖皮质素治疗,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36%-131%。

研究报告中提到,虽尚未证实新冠病毒会诱发糖尿病,但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成为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无独有偶,6月12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报告中,17位国际领先糖尿病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宣布建立全球COVID-19患者新发糖尿病病例登记系统。

成员之一的伦敦国王学院代谢外科教授Francesco Rubino说道:「糖尿病是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我们现在正在意识到两者(COVID-19和糖尿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所带来的后果。由于人类接触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时间较短,该病毒影响葡萄糖代谢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名誉主席、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糖尿病教授Paul Zimmet表示:「我们尚不知道COVID-19患者中新发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在患者感染后其是否会持续或消失;如果是这样的话,COVID-19是否会增加未来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透过建立此全球登记中心,我们呼吁国际医学界迅速分享相关的临床观察结果,以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Science杂志是一个医学期刊,专门刊发一些医学著作、论文。人们通过医学研究在医学上有新的发现,会分析、整理、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Science杂志刊登的文章都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些在医学上的困扰和解答,或者是刊登一些在医学上的研究发现和医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这是一本很有权威的医学期刊,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证明医学发现。

现在全球都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都迫切希望疫苗能够快点研制成功并且可以投入使用。最近Science杂志就刊登了关于新冠肺炎疫苗试验的新进展。文章撰写了关于感染新冠病毒疫苗的试验效果,通过对感染者志愿者使用新研制的疫苗,然后再观察使用疫苗效果。像新冠病毒疫情这么严重的话题,只有通过这么有权威的医学杂志刊登,才能更让人信服。

Science杂志一直关注人类身体健康问题,杂志文章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不会说所有文章都像论文一样难懂。杂志的初衷就是力求让社会人类都能了解关于医学的问题,关注自己健康问题。比如熬夜对人身体影响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中年人都会熬夜,我们一直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一直也没有认真了解过熬夜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Science杂志曾经就研究过熬夜、睡眠质量不好会影响大脑,大脑没有休息好可能会影响体力和记忆力。Science通过科学研究证实熬夜对大脑的影响,甚至影响身体机能。Science杂志让我们相信科学,我们常常听说熬夜会变笨、会变迟钝,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Science杂志就是通过医学研究解答我们想了解的医学问题。

新冠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压在民众心里的“大石头”。12月1日,此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针对后遗症问题,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是目前广州地区承担新冠救治工作的主要医疗力量之一。10月底,该院派出超270名队员整建制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管理床位1500张;同时,该院岭南医院在11月中上旬接到指令作为新冠定点医院。

崇雨田介绍,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在此前的11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目前疫情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没有后遗症。

那么,在新冠病毒出现即将三年之际,从病毒本身到曾甚嚣尘上的所谓后遗症,都到了一个重新认知的时间点。

此新冠已非彼新冠

事实上,后遗症(sequela)是一个专业的医学用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中对其定义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仅就此定义来看,若是自觉头疼、心痛、呼吸急促而非确有器官功能病变的,可能并不构成“后遗症”,而“后遗症”这个词本身也不应该被滥用。

民众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印象几乎和新冠疫情的发生进展相生相伴。当前,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表述为“长新冠症状”。

今年10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长新冠症状”相关研究,文章标题为《2020年和2021年内罹患新冠肺炎后出现持续性疲劳、认知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比例研究》(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一文。

在此项研究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新冠后遗症”的定义为: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其中的症状包括:一,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二,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三,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路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长新冠”概念也由此而来,

该研究结果显示,据来自22个国家约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调研数据,约的新冠感染者在三个月后至少经历了一种长新冠症状,症状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患者,也就是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或是更早新冠病毒毒株的患者。而在当下,国内与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早已变成奥密克戎系毒株。与此前的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关于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也有相关研究,6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长期新冠症状风险研究》(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并且,该研究同时包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国内方面,今年6月,中疾控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也就是,平均来说,在感染一周之后,轻症患者便不再有症状。

11月29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士在向界面新闻分享其患病经历时表示,其个人在检测阳性一周内出现过发热、咳嗽的症状,但随后身体也就恢复了;虽然他与身边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初存在过烦恼和担忧,但感染结束后不觉得身体有不适症状,肺部CT也是正常的;并且,大家在出舱之后就如常地“打工和防疫”。关于后遗症,其认为,“后遗症是来自周围的声音,而不是疾病本身。”

而这背后,则是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在不断减弱。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和致病力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具体而言,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包括、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常昭瑞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国内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国内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个体感觉还需客观的医学标准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与相关专家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进行表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依然会对其产生强烈困扰。尤其是一些身边人、或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个体案例,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

而这也是所谓“新冠后遗症”问题会产生困扰民众的一大原因所在,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分析能力,往往习惯用个体案例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所谓“新冠后遗症”本身严重偏向于样本对象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与手段,且研究对象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无法客观呈现症状的轻重。也就是,所谓“新冠后遗症”研究存在科学性问题。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爬楼喘粗气”等往往被归类为新冠后遗症的呼吸问题,或是身体酸痛、情绪波动、容易疲劳、忘事这一类的症状,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类因疾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出现过,而绝非新冠所特有,也未曾被证实为确因新冠感染而引发。

如今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Ziyad Al-Aly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冠对精神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早有专家提出需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状况,长期的疫情状态会使得普通人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而并非新冠感染者所特有。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是一个科学类型的杂志。这个杂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与大自然有个亲密的接触。

英国医学期刊新冠后遗症

不会出现任何后遗症,而且这个人的身体看起来可以说是特别不错的,可以说是彻底治愈了,也是一个病毒时间非常长的一个患者。

新冠后遗症就是咳嗽。偶尔咳嗽还是很厉害的,就是看不出来痰。

感染了新冠多为轻型或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出现后遗症。而危重症可能出现心肺功能下降、神经症状等方面的后遗症。1.心肺功能下降:新冠主要攻击人的肺部细胞和心肌细胞。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攻击肺部会造成间质性肺损伤,因为缺氧而导致心肌缺氧损伤、炎症状态增强,从而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2.神经症状:不少重症患者患病期间就会出现神经方面症状,在新冠康复后也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最常见的为嗅觉、味觉减退,其他如认知障碍、震颤、感觉缺陷等神经症状也可能出现。但并不是感染了新冠就一定会有后遗症,若是感染新冠要积极寻求帮助,不要隐瞒,做好个人防护,以免造成疾病的扩散。新冠感染之后主要累及的靶器官是肺部,部分患者肺部损伤严重,少数患者疾病恢复之后可能会出现肺纤维化后遗症,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的新冠也有可能会出现心包炎后遗症,临床上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属于新发的传染性疾病,目前仍处于流行期间,新冠感染的远期后遗症处于临床观察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后遗症,还需要后续观察。

此男子被治愈后还是会有一些后遗症的,不过他多加注意与调理是不明显的。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有研究显示,不少新冠患者即便治愈出院,仍会出现一些长期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呼吸困难、疲劳等。一位伦敦男子就饱受这些后遗症的困扰。据报道,32岁的汤姆·斯泰特(Tom Stayte)是一名企业家,他曾于3月份感染新冠,并在之后的9个月里持续遭受各种后遗症的侵扰。斯泰特表示,他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盗汗、肌肉痉挛、皮疹、血管肿胀、口齿不清、吞咽困难、神经痛、腹痛、体重减轻、认知问题、思维混乱、幻闻、幻味和幻听、四肢麻木和刺痛。斯泰特告诉天空新闻:“没有哪一天没有病痛。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个囚犯。 回首过去,我意识到,每天早上醒来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种特权。”“我以为年轻和健康会保护我。我错了。我过去经常跑马拉松,现在连温和的瑜伽都练不好。”斯泰特说:“我很害怕,但医生和顾问一直坚持说我患了焦虑症。当医生无法通过验血或扫描来解释我的症状时,他们往往否认我生病了,或者对我的症状轻描淡写。”“我觉得我要疯了。当我终于找到一个在线患者群体时,我哭了,我意识到我并不孤单。我们现在知道,每10个感染新冠的人中,就有一个会继续遭受长期后遗症的折磨。”斯泰特表示,虽然自夏天以来,他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距离恢复“正常”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人真正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好起来,或者我们是否能好起来。”报道称,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多达万英国人,在长达12周的时间内,遭受新冠后遗症的困扰。目前,英国已经开设了60多家诊所来帮助这些患者。 得了新冠是怎样一种体验?这恐怕是没有得新冠的人最好奇的事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症病学研究所所长、原副院长姚尚龙一家三口都是医务人员,在疫情开始时都感染了新冠,“得病症状就是发热全身乏力,一查,核酸阳性,治好之我们一家三口就都没什么感觉了。” 姚教授在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说。但记者以“后遗症”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发现其中不乏很吓人的报道。报道中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味觉颠倒、幻觉、心脏问题等,并且这些症状不是持续一两天,而是几个月。新冠长期症状听起来很严重,但在中国患者身上发生程度如何?今年1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新冠患者出院半年后,有76%的患者报告仍至少残留一种症状。对此,姚尚龙教授表示,身边很少人有长期症状,该研究可能是因为调查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疫情中心,重症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