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者几乎成为了中国患者的主流。而糖尿病的危害也在日趋严重,它可能会导致以酮症酸中毒为代表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包括整个视网膜的病变和神经病变,有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截瘫等严重后遗症。本文从糖尿病的病因切入,了解糖尿病的爆发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社会发展糖尿病的分类的具体化,不同类型的不同表现与原因。普及糖尿病临床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更是强调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对于糖尿病未来的预防和治疗,要更加的努力钻研。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分类、防治方式、未来展望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recent years, diabetes patients have almost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patients. The harm of diabet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may lead to acute complications and chronic complications such as ketoacidosis, including retinopathy and neuropathy, paraplegia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s and other serious sequela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outbreak of diabet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diabetes, different types of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To popul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of diabetes,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elf-care of diabetes patients. For this, we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the words: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diabetes class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uture prospect目录1糖尿病病因以及患病比率.....................型糖尿病....................................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的功能缺陷.............糖耐量降低(TGP)和空腹血糖.....................临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等...............................63非科学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列举和纠正..........认识错误.....................................饮食问题..................................... 运动问题..................................... 心理健康.....................................84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展望.................95糖尿病自我管理不当对老年人的生活响..........10老年人是指步入65岁之后的群体,不同于青壮年时期的身姿矫健,老年人在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出现了难以逆转的损伤,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列如消化系统和代谢功能的衰退。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羸弱,增大了老年人患病的几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病率的糖尿病患病率首当其冲,每年患糖尿病的老人人数占老年人总人口数量的26%,且这个数据近几年不断上涨,更加醒目的数据是每年大约有近130万老年人由于糖尿病去世。随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运动量的减弱,糖尿病的患病率[1]不可小觑,况且糖尿病对不少的老人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也对这些家庭有着不小的经济负担。然而糖尿病此类慢性病,一蹴而就的治疗方式并不存在,它更大程度上要求老年人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控,需要长此以往的进行与糖尿病的斗争。一、糖尿病病因以及患病比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绝对不足或者相对不足,引起的机体血糖升高的一系列代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之后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之类,这些方法是判断老年人是否患糖尿病的一个参考方法。准确的检验和判断老年人是否换糖尿病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连续检测两次老年人空腹静脉血糖,观察是否大于等于,第二种是观察老年人餐后血糖大于等于 / l ,最后一种是老年人血糖不论任何时候都大于等于 / l 。老年人一旦出现以上三种检测结果,应立即就医,谨遵医嘱,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胰岛素是从胰岛素原分解的,每当一个胰岛素分子产出,同时一分子的C-肽也应运而生。C-肽能够检测自身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对鉴别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极大的帮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2019年全世界约有亿人口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就有亿,位居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之最。2008年我国的成人中糖尿病患者占据了,2010年上升至,多么触目惊心的证据,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仍然日趋增长,基于此数据,有众多学者预测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高达亿,2045年继续上涨,最有可能达到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就2019年的数据计算大约11人中有1 人为糖尿病患者,而就2030年数据计算大概每9 人中将有1名患有糖尿病。2045年呢?长此以往糖尿病的可怕性不言而喻。而我们更应该清楚的知道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的难缠的会对患者家庭造成多大的经济困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由于糖尿病这个恶魔渐入困顿,甚至于分崩离析。糖尿病除去其自身病因的侵扰,不可忽略的是它多样的并发症,涉及之广小到糖尿病神经病变,大到心血管疾病等等,无法彻底根治。据现有资料分析、可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最终会由于各种原因,约15%的糖尿病患者将患发糖尿病足病,在这其中约80%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由于此病导致截肢,而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2]杜绝此类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本遍论文的研究重点和意义即糖尿病的全面认识和自我管理方式方法。二、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是肾上腺素分泌不足的一类统称。实际上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大概分为三类。(一)1型糖尿病该类型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 细胞的破坏或者功能不完善造成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产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所以治疗1型胰岛素口服药物完全无效,只能通过终生注射胰岛素来对人体进行胰岛素的补充。对1型胰岛素二次分类存在自身免疫性与特发性,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又因为发病时间的迟早分为急发性和缓发型。急发性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就已见端倪,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缓发型又称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通常在20-48岁之间发病。(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分类中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类型,高达95%的发病率。其发病基础具有明显遗传基础、胰岛素抵抗和B 细胞分泌异常。但究其病因主要可以从遗传、饮食不当造成的身体负荷加重、运动量过少、生活压力过大,过量饮酒分析,该类型糖尿病发病阶段分为四个阶段[3]:①遗传易感性:在遗传特性的基础下,它更多的发病诱因是环境因素。可以从人口老龄化,人体肥胖症、运动量减少、压力骤增等等因素入手,迫使糖尿病的遗传基因进行激活。②胰岛素抵抗( IR ) 和B 细胞的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一个长此以往的诱因,作为2型糖尿病病发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在糖尿病病发之前已经潜伏多年,寻找机会伺机而动。③糖耐量降低( TGP )和空腹血糖调解受损( IFG )一般 TGP 更多的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具体为葡萄糖不受耐的类型之一;IFG 是一类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通过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的判断值。这两者均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的高血糖之间的代谢状态,表明其调解受损。④临床糖尿病在该阶段糖尿病对机体的侵蚀速度加快,但由于各自机体情况不同,有的机体无明显的症状,有的或伴随出现代谢紊乱症侯群,还有甚着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此期,胰岛分泌功能渐渐败下阵来,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能力加强,外周组织器官列如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降低,葡萄糖摄入利用量不足,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输出抑制减弱,葡萄糖外输情况严重,从而引起餐后血糖升高,及空腹、餐后持续高血糖。严重时或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患酮症[4]。(三)、妊娠糖尿病等等 此类糖尿病的发病期集中在妊娠期,孕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即可避免[5],即使此类糖尿病在分娩期之后就会恢复,但存在22%-50%的孕妇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且当孕妇再次妊娠时有50%的可能性复发[5]。妊娠糖尿病的另一方面不得不强调说明,孕妇在孕期如若血糖控制不良,极有可能使得孩子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综合征[6]。 三、非科学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列举和纠正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必须依从于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合理的计划将在糖尿病的防治行动中事半功倍,但一个不合理的自我管理必将使患者坠入深渊,加重病情,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7]。因此,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误区进行整理,并加以指导和纠正,能大大避免非科学性糖尿病自我管理,对患者以及家属将起到极大的帮助[7]。(一)认识错误据2017公布的一组数据而言,在中国平均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所以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局面,一部分患者和患者家属介怀,对糖尿病存在认知误差 ,认为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是被判了死刑,从而放弃治疗,导致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抑制,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段[8]。另一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糖尿病无明显症状,觉得“没关系”,“我没病,吃嘛嘛香”因此在糖尿病初期不甚在意,延误治疗。更有患者在使用过药物后,糖尿病在短期内得以控制,就放弃继续治疗,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殊不知这样做将面临更严重的后果[9]。(二)饮食问题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搭配合理,患者每天摄入的热卡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供能物质提供[10],除此之外,人体内另一部分物质:水、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盐等作为辅助物质用以均衡机体营养。但部分悲观患者认为余下的时光所剩无几,从而大吃特吃,认为不应该“亏待”自己;也有患者采用饥饿式疗法,造成营养缺失,其实以上两种心理认识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是需要控制摄入量但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要背负节食的枷锁[11]。由于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热卡要基本维持不变,部分患者为了不出错的或许会选择一成不变的饮食物质,忽略饮食的多元性[12],一味的盯住一样,造成患者的厌烦情绪,在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中在保障摄入热卡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对患者饮食进行变动[13]。同时不应该对饮食时间没有规划,进食时间和进食量不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极大不利。糖尿病患者要捉到少食多餐,餐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14]。运动问题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难以经受高强度的运动量,所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居家休息,但科学调差显示适当的运动将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于糖尿病人呢?2018年5月9日昆明新华社报道:中科院科学家通过四年时间进行了猕猴实验,此实验最终数据结果揭示了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印证了糖尿病发病的独立且危险要素是糖尿病。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发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如是说道,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简而言之就是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人体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了转变,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由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运动要进行运动,比如一些强度小的有氧运动,散步、太极、空竹、广场舞等运动,相比较蜗居在家,外出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帮助[15]。但一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身心素质有着很大的自信,可能会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一类力量性运动,但这是非常不理性的。据医学数据分析,力量性运动通常会对患者的心脏负荷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加强,极有可能引发心脏病[16]。心理健康据科学分析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糖尿病之后,心理上产生抑郁倾向,且精神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远大于普通人,这一点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特别是由于病情出现反反复复,患者可能出现疲于人际交往,疲劳嗜睡,食欲不振甚至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更多的由于我们不能与患者感同身受,所有我们很难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继而忽略。患者一旦出现不遵医嘱、抵触治疗的倾向,其家人往往难以理解,造成患者与家人的矛盾,使患者的情绪雪上加霜[17]。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中,可以适当加入心理治疗,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与家人的交流也必不可少,这两者齐头并进能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内心世界了深入的了解,继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18]。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展望 迄今为止糖尿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仍旧只高不低,难以根治,但一个合理、可行性高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体系将有效的抑制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一套基于患者层面的社会生态模式,其目的在于控制糖尿病画着的血糖,以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通过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19]。 目前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分为四类,饮食管控、运动管控、心理检查和药物管理。基于药物管理,即谨遵医嘱的条件下,对患者展开自我管理。经由科学研究证明自我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于患者生命时长挂钩。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更多取决于生活中的自我管理[20]。 糖尿病的治疗过程我们一定要积极动员身边的一切社会资源,为糖尿病患者营造一个高效便利的方式,使患者有足够的空间与医疗水平去完善自我管理[21]。在医疗层面上,应当分配更多的资源给予糖尿病患者,加强治疗糖尿病新药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将中草药、西药混合研究,探索道路,也要考虑到人工智能,或许它也能帮助我们攻克糖尿病,避免未来糖尿病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疑难杂症;在社会层面上,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帮助,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进行帮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加大对糖尿病的宣传,让普通民众对糖尿病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22]。而且为一些有患者的家庭提供了一些自我管理参考,避免由于知识盲区对患者的管理出现偏差。随着全球乃至我国的医疗水平发展日趋上升,对糖尿病的治愈方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通过患者家庭的积极监督和患者的自我管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糖尿病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条件,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下,相信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未来可期[23]。五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当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对于长期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自我管理的水平决定着生活质量的高低。在糖尿病易患高发群体[24]中老年人是占据主要地位的,所以说老年人对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护理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因为现在的社会基本是空巢老人比较多,儿女都外出务工,自我管理的完善性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25]①老人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有所欠缺,以至于很多的自我管理的要点不能完全掌握,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程度不能完整正确的评价。包括家里人对于糖尿病知识[26]的混淆,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生活的舒适度下降,出行一时受到限制,盲目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糖尿病恶化。②在基本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自我管理开始对饮食和运动量进行控制,老人的身体本来代谢下降,运动耐力差,在自我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27],糖尿病性肾衰竭以及血管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或下肢截瘫,加剧了老年生活的悲剧。面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当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更是在老年人所剩无几的短暂时光里雪山加霜,所以老年人在做好自我管理[28]的同时,享受美满的晚年。参考文献:[1] 王忆黎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J]. 养生月刊 2001,(02) 期刊[2]刘建琴,许樟荣。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患者的自我管理[J]. 中国医刊,2017,(02):14-17.[3]刘艳,孙勇,姚华。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Meta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04):530-534.[4]殷荣平,王琪,王丽丽,汪小华。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知信行调查分析[J]. 护理学报,2017,(02):11-13.[5]朱远,张爱霞,徐桂华。 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9):1025-1028.[6]刘竹韵,高玲玲。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妊娠期糖尿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护理研究,2017,(09):1108-1111.[7]赵丽华,张宇,王咏梅,王丽华。 一日多餐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2017,(01):65-68.[8]袁晓丹,姚平,刘超,楼青青。 个体化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1年效果评价[J]. 护理与康复,2017,(03):212-216+220.[9]冯小芬,韦玉和,邵雪景,赵志勇,印永,罗春媛。 微信群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02):149-153.[10]王君,王爱民。 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7,(03):23-26.[11]邓开琴,何仕蓉,彭露瑶,陈青青,王琏,胡慧。 同伴支持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17,(02):116-118.[12]孟朝琳,程婵婵,崔轶男,王媛媛,吴小彬,沈兴平。 自我管理网络支持模式在初发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7,(01):22-25.[13]刘霞,杨贵云,张泓,李芸。 动机性访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01):202-204.[14]倪云霞,刘素珍,李继平,刁永书,董婷,陶琳。 护士主导的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就医行为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7,(02):222-227.[15]于鹏,温肇霞,胡新林,尹雪燕,张凡,刘绍。青岛市不同等级医院护士糖尿病饮食管理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1)1498- 1502.[16]展恩欣,宋欢,柳韦华。 中文版糖尿病与吸烟信念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护理研究,2017,(01):39-42.[17]赵正清,张渭芳,钱进军,江萍,隆卫娟,于德纯。 PDCA循环结合手测量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1):45-48.[18]吕莉慧,丁淳,王颖。 延伸护理服务对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保健康复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02):186-189.[19]温桂敏,孙田杰,赵宏,冯会玲。 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7,(03):7-11.[20]薛亚男,尚国爱,吕倩,翟春娟,侯月颖。 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2017,(02):137-140.[21]高晨晨,周兰姝。 国外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7,(03):18-22.[22] Li Hui. The role of diabetes care group in the clinical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J]. Chinese community physician, 2014, 30 (22): 143-143145. [22] Li Xia.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service in diabetes care [J].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Study, 2016, 14 (1): 95-96[23] Zhang Yaling.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diabetes care group in the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J].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application, 2015, 9 (21): 231-232.[24]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lated endocrine hormon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thyroid cancer after operation. [25]Chinese Community of diabetes nursing home on health educ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17 . [26]Hu Xiaodao.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o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erythroderma psorias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Dermatology and venereal diseases [27]Liang Xiaolan. 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knowing, believing and doing" health education model applied to the nursing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Basic medical forum
R4 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临床检验杂志 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 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 1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护士进修杂志
科研成果医院坚持科教兴院,取得丰硕成果。自2000年来,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每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二百余项,现主持在研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与重点项目、863项目等。实验室和诊疗基地医院设有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3个专业)、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扶植学科,24个卫生部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第一分院正式挂牌成立,10个浙江大学医学研究所和同时拥有人体和动物PET的医学PET中心,承办中华系列杂志之一《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医院重视医疗质量管理,院内附设浙江省各类医学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烧伤救治技术指导中心浙江省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浙江省临床营养指导中心浙江省病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高压氧医疗量控制中心浙江省超声技术指导中心浙江省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
一、中国指南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发布日期:2015-04-30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发布日期:2014-04-15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解读:王拥军教授解读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日期:2015-05-31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5):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发布日期:2015-06-20制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HFPC),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出处:中国卒中杂志.2015,10(6):、201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日期:2015-03-24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2015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日期:2015-03-17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648-653.二、美国指南1、2015 AHA/ASA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更新版)英文标题:2015 AHA/ASA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3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gard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发布日期:2015-06-29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出处:Stroke. 2015;46:000-000.翻译:美国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2015版)2、2015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英文标题: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发布日期:2015-05-28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出处:Stroke. 2015 May 28.翻译:AHA/ASA发布最新自发性脑出血指南3、2015NCS循证指南:大面积脑梗死的管理英文标题: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 : 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 and the German Society for Neuro-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发布日期:2015-01-21制定者: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CS)出处:Neurocrit Care. 2015 Jan 21翻译:2015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指南推荐意见(全)4、2015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建议英文标题:Diagnosis of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发布日期:2015-06-25制定者:卒中肺炎共识组(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出处:Stroke. 2015 Jun 25.三、其他指南1、2015CAEP立场声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英文标题:Canadian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发布日期:2015-03-20制定者: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CAEP)出处:CJEM. 2015 Mar;17(2):、2015 HSFC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情绪,认知和中风后疲劳实践指南(更新版)英文标题:Canadian Stroke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Mood, Cognition and Fatigue Following Stroke practice guidelines, update 2015.发布日期:2015-06-29制定者: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HSFC)出处:Int J Stroke. 2015 Jun 、2015急性脑卒中入院治疗首个72小时的分类、治疗和转移建议英文标题:Triage, Treatment, and Transfe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nd Models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First 72 Hours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r Acute Stroke.发布日期:2015-01-06制定者: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出处:Stroke. 2015 Jan 、2015韩国卒中指南:房颤和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抗血栓形成的管理发布日期:2015-05-29制定者:韩国卒中学会(Korean Stroke Society)出处:J Stroke. 2015 May;17(2):210-5.
人物简介黄一帆,男,1954年10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兽医专业。历任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科研处处长,2006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2007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2008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绿色食品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兽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华东区中兽医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兽医学杂志》编委、《奶牛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动物医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所获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省级课题20多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3项排名第1,1项排名第4)、三等奖1项(排名第2),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单独撰写),1996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表彰“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证书,2009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荣誉证书。出版著作3部,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
一、 基本情况 动物科学系承担动物科学重点本科专业的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其所属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博士、硕士学位点以及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招生点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并建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重庆市畜牧学重点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设有“动物科学教学实验室”(校级建制实验室),由“动物遗传繁育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养殖工程与环境控制实验室”和“牧草生产与草地工程实验室”四个院级实验室构成。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440平方米,拥有价值6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数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生4人。承担的项目主要包括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农业部行业专项(课题)、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星火产业项目和重庆市科委等20余个项目。先后建成的科研平台和基地包括“重庆市高校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2000年)”、“重庆市高校草食动物工程中心(2007年)”、“重庆市草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黑山羊研究所”。具有比较完善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包括“动物养殖场”、“动物医院”等教学实习基地,与正大集团、天友乳业、恒都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已经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建成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育成南方紫花苜蓿新品种“渝苜1号紫花苜蓿”(2009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选育的大足黑山羊、酉州乌羊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2009年);“大足黑山羊资源保护与利用”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英文论文、国外英文杂志论文、国内一级学报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和工具书10多部。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培养近3000名本专科毕业生和200名硕士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技术推广、设计与研发、教学科研等工作,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二、 动物科学重点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将在人文和专业两方面协调发展;另外,在专业上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是动物科技和饲料科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2013年本科专业评估中,专家评估意见为:该专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基础较好,办学经验丰富;专业发展思路清晰,专业定位准确;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水平较高;实验实习等教学硬件条件可基本满足需要,管理较为规范,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教师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严格,教学效果好,科研教学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具有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规范;毕业生有良好社会评价,就业率、考研率较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高。总体评价为优秀。本专业学生在专业上主要学习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受到与动物科技和饲料科技领域相关的试验、研究、调查、分析、评估、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具有开展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生产、饲料产品开发、畜牧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与动物科技和饲料科技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推广、产品设计与开发、营销与贸易、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经济管理、牧草栽培与草地学、牧业机械与饲料加工工艺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产品与项目设计、社会实践等。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授予学位为农学学士。三、硕士学位专业主要培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和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生,详情请见本院主页的研究生教育栏目。四、博士学位专业主要培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详情请见本院主页的研究生教育栏目。博士生导师:董国忠、玉永雄、赵永聚五、专任教师教授(研究员):黄勇富、董国忠、玉永雄、赵永聚、郭彦军、孙志洪副教授:李周权、徐恢仲、宋代军、蒋曹德、吕景智、李明晖、赵中权讲师:杨游、刘明秀、刘卢生、娜日苏、曾艳、俄光鑫、胡艳、张翥 动物医学(本科) 发展历史与概况: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经过近百年办学,在数代兽医(动物医学)人艰苦不懈的努力下,秉承西南大学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基于综合,立于专业,归于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 1995年建立西南地区第一个兽医产科学硕士点,2005年获得兽医学(包括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2008年动物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品牌专业,2010年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与特种动物经济饲养、动物科学合作,成功申报了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每年30人,发展到目前的90-100人,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300余名研究生,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主要从事兽医临床医疗、防疫检疫、教学科研、科技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行政管理、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业务培养目标:遵循现代教育教学及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本专业培养的动物医学科技人才,需具备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进出境检验检疫、动物卫生安全执法等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兽药研发及相关领域从事兽医临床、防疫检疫、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科技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学科基础:动物医学专业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畜禽生殖与生长发育调控、重要动物疫病发病机制与调控、畜禽非传染性疾病、宠物疾病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建成了“重庆市高校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2000年)”、“重庆市高校草食动物工程中心(2007年)”。近五年共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农业部行业专项(课题)和重庆市科委等各类项目50余项,总经费22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请专利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1项,三等奖2项。此外,动物医学教师立足社会,服务产业,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先后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开展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近五年,教师中10人入选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常年参与养殖企业的畜禽疫病监测、疾病防治技术指导,先后培训各类兽医技术人员、养殖人员3000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人才培养模式:自2005年西南大学成立以来,本专业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进行了“综合性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改革(相关成果获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提出了前期强化通识教育,后期突出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模式,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提出了分模块教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选择不同模块的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同时也鼓励所有的同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还加快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每年选拔8-12名英语基础较好、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到泰国孔敬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进行为期2-3个月的访问学习,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中兽医学。修业年限:四年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队伍30人,,其中以国家973项目农业领导咨询组组长张家骅教授为代表的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实验人员4人,所有人员均具有硕士学位, 22人具有博士学位,占,具有海外连续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经历的人员18人,占。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教授(7人,均有海外留学经历):张家骅(博导,留美博士)、李跃民(博导,留新硕士)、聂奎(博士,硕导,访法学者)、彭远义(博士,博导)、王鲜忠(博士,博导,访美学者)、金美兰(硕导,留日博士)、唐志如(博士,硕导,访德学者)副教授(12人):刘力(留法硕士,硕导)、魏学良(硕士,硕导)、王豪举(博士在读,硕导)、吴建云(博士,硕导,访瑞学者)、王自力(博士,硕导)、李能章(博士,硕导,访美学者)、陈小川(硕导,留美博士)、黄兰香(留日博士)、丁红雷(博士,硕导,访美学者)、方仁东(硕导,留日博士)、肖雄(博士,硕导)、王剑(留泰博士)讲师(7人):王炜(博士)、孙卫忠(博士)、江莎(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李艳红(博士,访加学者)、杨玉姣(博士)、胡海霞(中美联合培养博士)、赵明彬(硕士)实验人员(4人):向恒(高级实验师,博士,留加学者)、付庆(实验师,硕士)、李朝明(实验师,硕士)、崔雨婷(助理实验师、硕士)学生科研和就业状况:截止到2015年,近五年来,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共获国家、学校和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金项目近80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2010年在全国高校首届“生泰尔”杯兽医技能大赛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SCI封面论文“杀虫剂啶虫脒影响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研究”获第十二届“挑战杯”重庆赛区特等奖、全国决赛三等奖。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广,适应力强,既有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如201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邹全明教授(84届兽医专业)、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干细胞研究室主任李天晴研究员(99届兽医专业)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又有众多扎根基础,为企业和单位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毕业生真正做到了顶天立地。近五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超过98%,在全校居于前列,毕业生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达92%(全国平均通过率为12%左右)。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35%以上,其中80余名学生先后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录取,20余名学生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海外著名高校录取。近年来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1.任文凯:2010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曾主持国家大学创新基金,2010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究攻读硕士学位,在读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硕士研究生。2.张姣姣:2011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先后主持国家大学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研究生创新基金,两次获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首届西南大学研究生标兵,先后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决赛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累积创新银奖,成为西南大学两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奖励第一人,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到韩国攻读博士学位。3.王怡:2011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三次获国家奖学金,首届西南大学学生标兵,曾代表学校参加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优秀大学生励志成才”报告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5年受对方全额资助到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4.王灿:2011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连续三次获国家奖学金,曾经主持国家大学创新基金,2011年免试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5.邹红梅:2014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全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各科成绩平均成绩90分以上,三获国家奖学金,西南大学学生标兵,曾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 2014年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6.单林:2014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二次国家奖学金,2014年经过层层筛选,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7.陈瑶: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二次国家奖学金,2015年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8.马倩: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2015年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9.句英娇: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一次国家奖学金,2015年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0.谷千冲: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一次国家奖学金,2015年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水产养殖学属于水产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水产养殖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水产从业人口1500万,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从1990年起一直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水产品国际贸易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水产大国,水产品是我国目前出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最大宗的农产品,位居我国出口农产品第一位。由于水产动物饲料转化率高于陆生动物,可以有效减少粮食消耗,水产业在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民的蛋白质供应、经济发展,改进发达地区人民的膳食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水产业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这一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离不开水产科学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因此,水产学科有着巨大的产业支撑以及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部水产品总产量的70%。由于有着强大的产业支撑,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有着光明的前景。 历史沿革: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北碚主校区),先后曾用水产系、水产科学系、水产学院、水产与水文学院等名称。历任行政负责人先后为:谢大敬、肖理仁、伍一军、叶元土、姚维志、李英文、郑曙明;党总支负责人先后为:崔增海、魏昭林、李英文、周厚彬。1985年成立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北碚),成立淡水渔业本科专业,是当时我国西部地区最早批准成立的淡水渔业本科专业。2002年,成立水产学院,2003年与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合署为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后一度更名为水产与水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农大与西南师大合并后,更名为西南大学水产学院,2006年5月在学校学科院系调整中,水产学院的原西南农大水产学院(北碚主校区部分)又与荣昌校区水产系分开建制,其中北碚主校区原水产学院主体部分与原动物科技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并成立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主要招收水产养殖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水产养殖学重点本科生,即一本学生);另一部分,即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部分(即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调整后归制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主要招收水产养殖学与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水产专业成立以来,为我国水产事业培养了约2000多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各地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技术推广、研发、教学科研等工作,其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人才培养格局完整,拥有重点本科、硕士点,西部唯一的水产养殖博士点,该博士点为全国高校水产养殖学七个博士学位点之一。西南大学水产学科为十二五“重庆市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专业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依托三峡库区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教育部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学科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发展成为招收重点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结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见研究生栏目)。拥有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养殖教学科研实验室约1800平方米,配备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约500万元, 拥有1200平方米,价值300多万的现代化鱼类繁育与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30教负一楼)。本学科以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和水产生物技术研究为龙头,带动水产增养殖以及营养与饲料研究方向,以环境友好的生态渔业和无公害水产养殖为目标,学科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承担国家973、国家支撑计划、省部级及其它各类项目40余项。淡水池塘80:20养殖与新技术2002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草鱼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2003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倒刺鲃内塘驯养繁育技术与苗种基地建设、嘉陵江几种名优鱼产业化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体系建设分别获2006、2010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编写专著、统编教材8部。师资队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拥有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工21人,专职教师17人(校外学缘占87%),有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实验人员3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博士7人、硕士8人,在读硕士1人(见水产科学系教职工名单)。教师队伍中,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重庆市水产学会副理事长2名,教育部淡水鱼类的生殖与发育创新团队骨干成员2名。人才培养: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水产科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水产及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与动向,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存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等的教学、研发和管理等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的水产领域高层次人才。水产科学系已培养硕士生49名,在校本科生约240人,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5%以上,在学校名列前茅,由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沿海地区水产及相关饲料、渔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还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历年考研录取率达30%以上,每年均有学生考上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其它“985” “211”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每年有数名优秀学生获奖学金资助赴欧美大学留学。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已经形成4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1)鱼类遗传发育与资源增殖方向本方向主要进行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研究。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三峡库区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跟踪监测、长江上游名优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原种保存;优良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与生物工程育种;模式生物斑马鱼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及经济鱼类生长发育调控等研究。对白鲟、中华倒刺鲃、岩原鲤、黄颡鱼等名优鱼类以及模式生物斑马鱼进行了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在国际上率先确定控制脊椎动物生长发育IGF信号通路IGFBP-3的发育功能;重点阐明了几种经济鱼类的遗传结构,还对重要的养殖鱼类的消化生理进行了重点研究。 完成省(部)、市等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课题5项。在包括国际著名学术刊物《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IF>),《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iotechnology Letters》,《动物学报》,《海洋与湖沼》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同行专家评价本方向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方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无公害水产养殖、天然水域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水产集约化养殖、水产动物繁育、养殖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水产饵料生物培养以及养殖环境调控等。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动物病原诊断、无公害鱼药(含中草药) 的开发及药理药效学,水产动物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机理等研究。本方向对中华倒刺鲃、岩原鲤等长江上游多种名优鱼类野生种群进行了移养驯化、人工繁育、成鱼养殖等应用技术的开发性研究;对内陆地区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的原理和技术上进行了研究,率先对江河网箱养鱼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鱼类危害较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筛选出具有抗菌效果的中药方剂,鱼类的口服疫苗的也正在研究之中。承担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淡水池塘80:20养殖与新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本方向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的营养机理和饲料配制研究。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动物营养生理、营养需求与代谢、营养与品质、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以及重要经济水产动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和加工。系统开展了草鱼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研究,对长江上游多种名优鱼类(岩原鲤、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黄颡鱼等)和中华绒鳌蟹等的营养需求作了基础研究,承担课题6项,发表论文40余篇。草鱼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本方向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4)渔业资源与环境方向本方向主要以长江上游水域生态和渔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内容包括: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规律, 渔业生产对天然水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和机理,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渔业环境质量评价。在水域富营养化的生态防治、水污染的生物学评价、长江上游渔业资源的变化规律、水工建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承担项目12项,发表论文20余篇。本方向具有明显的地区研究特色。1.水产养殖学重点本科专业为水产养殖专业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水产科学、水产生物技术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水产品贸易等方面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 、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能力。主要课程:鱼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增养殖学、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水产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养殖水化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词目:兽医 拼音: 兽医 shòu yī 英语:Veterinarian(一般简称为vet)或animal doctor 基本解释 [veterinarian; veterinary] 专治家畜家禽疾病的医生 详细解释 古指掌疗兽病之官。后泛指治疗家畜家禽疾病的医生。 《周礼·天官·兽医》:“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旧唐书·职官志三》:“兽医掌疗马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兽医》:“世以疗马者曰兽医,疗牛者曰牛医。《周礼·天官·冢宰篇》‘兽医下士八人’注:‘兽,牛马之属。’按此,则疗牛者亦当曰兽医矣。”《水浒传》第七十回:“ 张清 在 宋公明 面前,举荐 东昌府 一个兽医。” 沈从文《牛》:“它希望它的脚快好,就是让凶恶粗暴不讲理的兽医揉搓一阵也很愿意。”[1]编辑本段分类 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狭义的兽医工作对象为人工饲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兽医按工作分工可以分为:执业兽医(动物诊疗)、官方兽医(动物防疫执法)和兽医研究者。 维护动物健康、保证畜牧安全、指导畜牧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控制人畜共患病、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编辑本段执业资格 自2007年9月开始所有兽医执业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乡村兽医条件可适当放宽。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编辑本段兽医学 支持兽医行业的学科是兽医学。该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专业内容,实施畜产品卫生检验、有关人畜(禽)共患疾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兽医学涉及的分支学科有兽医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兽医科学的发展,在目前,这门科学除直接保障畜牧业生产外,已扩大到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类疾病模型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动物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专业时由畜牧兽医(部分)、畜牧、蜂(部分)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几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主要由农业院校或综合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和民族学院(西北、西南)中的农学院或畜牧兽医院(系)等开设。目前全国(暂不含台、港、澳地区)共有50所院校开设有该专业,遍及全国各省(区、市),相当一部分院校可以跨省区招生。 动物科学专业现包括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硕士点和博士点,根据2000年博士生招生简章统计,共计有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内蒙古、山西、东北、南京、华南、华中、湖南、广西、甘肃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3个单位、46位博士生导师。 动物科学在中国是随着20世纪初叶现代高等教育的萌芽而起始的,如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所设的农学、兽医学门就开设有许多畜牧类课程,1921年11月教育部批准设畜牧学门。此后各地农科院校或畜牧兽医院校普遍设畜牧学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通过院系调整,相对而言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建立了较集中强大的畜牧学科,这些院校也是较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院校。当前一方面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发展,对动物科学高等教育无论从数量以及质量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如无性繁殖(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动物,为动物科学注入了高科技的强大生命力,并将推广动物科学专业有较快的发展。正是社会和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高等畜牧教育的基础,而高等畜牧教育的发展并将极大地推动畜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编辑本段兽医课程 动物解剖 动物生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 畜禽繁殖与育种 人工授精等 畜禽饲养管理 药理学 病理学 疾病诊治与预防 动物检疫与卫生编辑本段证件获得 兽医专业资格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需要经过全国统考, 考试合格者, 发给兽医师或兽医技师资格证书, 兽医师资格考试报考资格: 在正规兽医学院通过六年学习取得了兽医专业学位的毕业生; 外国学生先要通过兽医水平等效性考试和本地语言( 如英语) 水平考试。实行此项考试制度初期, 对现有人员, 一般认可已经取得的兽医师资格, 同时允许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和通过师承关系学习的兽医工作人员报考。但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后, 就只限于正规兽医学院兽医专业毕业生了。 兽医技师考试报考条件: 在地方兽医学校通过二至四年学习取得了兽医或动物卫生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实行此项考试制度初期, 一般认可已经取得的兽医技师资格, 同时允许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和通过师承关系学习的兽医工作人员报考。经过几年过渡期后, 就只限于经过正规兽医学校的兽医或相关专业毕业生了。 考试: 兽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般在毕业前一年开始准备兽医专业资格考试。此项考试分理论部分和临床部分; 每年举办一次到两次; 考试地点设在兽医学院或专门的考试场所; 考试方式为纸质答卷或电子答卷; 考试合格分数线由专门人员研究确定。在实行此项考试后一段时间内, 边远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自己的合格分数线; 同时允许各省设立申请在本省执业人员的审核标准。兽医专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兽医专业资格考试机构主办, 各省兽医执业管理机构组织报名和考试工作。考试成绩由国家兽医考试机构组织审批, 审批结果通报各省管理机构, 省管理机构负责通知报考人。考试合格人员取得考试成绩后向省管理机构申请兽医专业资格证书并缴纳相应费用。省管理机构向通过审核的申请人颁发兽医师资格证书, 同时进行注册登记, 并报国家执业兽医管理机构备案。编辑本段兽医名人 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著名中国兽医史专家于船教授生平业绩 于船教授,原名孙裕川,1924年11月生,陕西三原县人。1946年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随后任种马场一等技佐;1948年到华北大学农学院任教,并提任兽医专修科主任和畜牧兽医教育工作站主任;1950年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即今中国农业大学),历任教研室主任、兽医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兼任中国兽药典副主任及中药组组长、《中国兽医杂志》主编,是世界兽医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顾问。2005年11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医三院去世。 于船教授是中国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便擎起恢复和振兴中兽医事业的大旗,团结和荐举民间中兽医人员,收集和总结中兽医诊疗经验。1956年倡议并成立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组,主编《中兽医专题资料及研究报告》和《中国古农书丛刊·畜牧兽医之部》,兼任河北定县中兽医学校(今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中兽医教学指导,1958年又在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兽医本科专业,1974年倡议建立了全国中西兽医结合协作组及六个协作片区,并首次主持各高等农林院校内部联合铅印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兽医学》教材,1979年倡建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兽医学硕士点并担任导师,1979年和1985年先后两次主持修订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学》统编教材即“第一版”和“第二版”,1991年主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专业本科统编教材并承担了《中兽医基础理论及诊断学》编写工作。于船教授也是激光兽医学奠基人,他从70年代起就把激光技术应用到兽医针灸领域中,他和他的14个研究生(其中1人是60年代培养的病理生理研究生)一起对动物经络与穴位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至今仍居世界前列。 于船教授是中国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不仅只指他是利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兽医学的权威,而且也还指他是中兽医医史(中国兽医史)文献研究的权威。在整理和发掘中兽医古籍方面,于船教授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多方寻找的基础上,终于觅得明版《元亨疗马集》,据此整理出版了《元亨疗马集校注》,使该书的原貌重现于世。在他的努力下,散落民间的《牛经切要》、《疗马集》、《串雅兽医》等书得以整理刊行。他还组织整理、审定、推荐出版了《司牧安骥集》、《痊骥通玄论》、《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世济牛马经》、《猪经大全》等中兽医古籍。于船教授对中国兽医史进行了系统研究。他在50年代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家畜阉割术在中国商代(前1600--前1046)就已出现并得到了应用,而非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首先提出;针灸起源于中国,而非印度;直肠检查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是中国人的发明,而非有些人认为的是近代欧美人发明传入中国的。80年代后,他除继续撰写中国兽医史料外,还与人合作编著了《中兽医史略》、《中兽医学简史》等书,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兽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在2003年于船教授80寿辰之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联合编辑的《于船文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共收录于船教授的各种论文、报告等133篇92万字,具体分为兽医史料(38篇)、专题论著、学术活动3类,书末附有“于船教授主编、参编及审校的图书目录”、“于船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名录”、“于船教授年表”。该书基本总结了于船教授一生的学术成果
词目:兽医 拼音: 兽医 shòu yī 英语:Veterinarian(一般简称为vet)或animal doctor 基本解释 [veterinarian; veterinary] 专治家畜家禽疾病的医生 详细解释 古指掌疗兽病之官。后泛指治疗家畜家禽疾病的医生。 《周礼·天官·兽医》:“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旧唐书·职官志三》:“兽医掌疗马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兽医》:“世以疗马者曰兽医,疗牛者曰牛医。《周礼·天官·冢宰篇》‘兽医下士八人’注:‘兽,牛马之属。’按此,则疗牛者亦当曰兽医矣。”《水浒传》第七十回:“ 张清 在 宋公明 面前,举荐 东昌府 一个兽医。” 沈从文《牛》:“它希望它的脚快好,就是让凶恶粗暴不讲理的兽医揉搓一阵也很愿意。”[1]编辑本段分类 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狭义的兽医工作对象为人工饲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兽医按工作分工可以分为:执业兽医(动物诊疗)、官方兽医(动物防疫执法)和兽医研究者。 维护动物健康、保证畜牧安全、指导畜牧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控制人畜共患病、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编辑本段执业资格 自2007年9月开始所有兽医执业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乡村兽医条件可适当放宽。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编辑本段兽医学 支持兽医行业的学科是兽医学。该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专业内容,实施畜产品卫生检验、有关人畜(禽)共患疾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兽医学涉及的分支学科有兽医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兽医科学的发展,在目前,这门科学除直接保障畜牧业生产外,已扩大到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类疾病模型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动物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专业时由畜牧兽医(部分)、畜牧、蜂(部分)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几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主要由农业院校或综合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和民族学院(西北、西南)中的农学院或畜牧兽医院(系)等开设。目前全国(暂不含台、港、澳地区)共有50所院校开设有该专业,遍及全国各省(区、市),相当一部分院校可以跨省区招生。 动物科学专业现包括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硕士点和博士点,根据2000年博士生招生简章统计,共计有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内蒙古、山西、东北、南京、华南、华中、湖南、广西、甘肃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3个单位、46位博士生导师。 动物科学在中国是随着20世纪初叶现代高等教育的萌芽而起始的,如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所设的农学、兽医学门就开设有许多畜牧类课程,1921年11月教育部批准设畜牧学门。此后各地农科院校或畜牧兽医院校普遍设畜牧学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通过院系调整,相对而言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建立了较集中强大的畜牧学科,这些院校也是较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院校。当前一方面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发展,对动物科学高等教育无论从数量以及质量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如无性繁殖(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动物,为动物科学注入了高科技的强大生命力,并将推广动物科学专业有较快的发展。正是社会和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高等畜牧教育的基础,而高等畜牧教育的发展并将极大地推动畜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编辑本段兽医课程 动物解剖 动物生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 畜禽繁殖与育种 人工授精等 畜禽饲养管理 药理学 病理学 疾病诊治与预防 动物检疫与卫生编辑本段证件获得 兽医专业资格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需要经过全国统考, 考试合格者, 发给兽医师或兽医技师资格证书, 兽医师资格考试报考资格: 在正规兽医学院通过六年学习取得了兽医专业学位的毕业生; 外国学生先要通过兽医水平等效性考试和本地语言( 如英语) 水平考试。实行此项考试制度初期, 对现有人员, 一般认可已经取得的兽医师资格, 同时允许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和通过师承关系学习的兽医工作人员报考。但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后, 就只限于正规兽医学院兽医专业毕业生了。 兽医技师考试报考条件: 在地方兽医学校通过二至四年学习取得了兽医或动物卫生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实行此项考试制度初期, 一般认可已经取得的兽医技师资格, 同时允许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和通过师承关系学习的兽医工作人员报考。经过几年过渡期后, 就只限于经过正规兽医学校的兽医或相关专业毕业生了。 考试: 兽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般在毕业前一年开始准备兽医专业资格考试。此项考试分理论部分和临床部分; 每年举办一次到两次; 考试地点设在兽医学院或专门的考试场所; 考试方式为纸质答卷或电子答卷; 考试合格分数线由专门人员研究确定。在实行此项考试后一段时间内, 边远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自己的合格分数线; 同时允许各省设立申请在本省执业人员的审核标准。兽医专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兽医专业资格考试机构主办, 各省兽医执业管理机构组织报名和考试工作。考试成绩由国家兽医考试机构组织审批, 审批结果通报各省管理机构, 省管理机构负责通知报考人。考试合格人员取得考试成绩后向省管理机构申请兽医专业资格证书并缴纳相应费用。省管理机构向通过审核的申请人颁发兽医师资格证书, 同时进行注册登记, 并报国家执业兽医管理机构备案。编辑本段兽医名人 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著名中国兽医史专家于船教授生平业绩 于船教授,原名孙裕川,1924年11月生,陕西三原县人。1946年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随后任种马场一等技佐;1948年到华北大学农学院任教,并提任兽医专修科主任和畜牧兽医教育工作站主任;1950年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即今中国农业大学),历任教研室主任、兽医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兼任中国兽药典副主任及中药组组长、《中国兽医杂志》主编,是世界兽医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顾问。2005年11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医三院去世。 于船教授是中国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便擎起恢复和振兴中兽医事业的大旗,团结和荐举民间中兽医人员,收集和总结中兽医诊疗经验。1956年倡议并成立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组,主编《中兽医专题资料及研究报告》和《中国古农书丛刊·畜牧兽医之部》,兼任河北定县中兽医学校(今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中兽医教学指导,1958年又在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兽医本科专业,1974年倡议建立了全国中西兽医结合协作组及六个协作片区,并首次主持各高等农林院校内部联合铅印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兽医学》教材,1979年倡建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兽医学硕士点并担任导师,1979年和1985年先后两次主持修订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学》统编教材即“第一版”和“第二版”,1991年主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专业本科统编教材并承担了《中兽医基础理论及诊断学》编写工作。于船教授也是激光兽医学奠基人,他从70年代起就把激光技术应用到兽医针灸领域中,他和他的14个研究生(其中1人是60年代培养的病理生理研究生)一起对动物经络与穴位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至今仍居世界前列。 于船教授是中国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不仅只指他是利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兽医学的权威,而且也还指他是中兽医医史(中国兽医史)文献研究的权威。在整理和发掘中兽医古籍方面,于船教授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多方寻找的基础上,终于觅得明版《元亨疗马集》,据此整理出版了《元亨疗马集校注》,使该书的原貌重现于世。在他的努力下,散落民间的《牛经切要》、《疗马集》、《串雅兽医》等书得以整理刊行。他还组织整理、审定、推荐出版了《司牧安骥集》、《痊骥通玄论》、《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世济牛马经》、《猪经大全》等中兽医古籍。于船教授对中国兽医史进行了系统研究。他在50年代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家畜阉割术在中国商代(前1600--前1046)就已出现并得到了应用,而非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首先提出;针灸起源于中国,而非印度;直肠检查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是中国人的发明,而非有些人认为的是近代欧美人发明传入中国的。80年代后,他除继续撰写中国兽医史料外,还与人合作编著了《中兽医史略》、《中兽医学简史》等书,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兽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在2003年于船教授80寿辰之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联合编辑的《于船文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共收录于船教授的各种论文、报告等133篇92万字,具体分为兽医史料(38篇)、专题论著、学术活动3类,书末附有“于船教授主编、参编及审校的图书目录”、“于船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名录”、“于船教授年表”。该书基本总结了于船教授一生的学术成果
人物简介黄一帆,男,1954年10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兽医专业。历任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科研处处长,2006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2007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2008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绿色食品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兽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华东区中兽医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兽医学杂志》编委、《奶牛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动物医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所获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省级课题20多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3项排名第1,1项排名第4)、三等奖1项(排名第2),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单独撰写),1996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表彰“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证书,2009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荣誉证书。出版著作3部,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
1、《中兽医学》
《 中兽医学》是2009年08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毕玉霞。本书中兽医理、法、方、药、针灸、辨证论治俱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融病证防治于辨证之中。
2、《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兽医师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掌握药物对人和动物的毒副作用及用于食品动物的休药期,并为进行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新制剂及为人类提供安全食品创造条件。
3、《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
《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是1985年8月上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主要作者是。这本书主要讲了兽医师如何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进行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及新制剂创造条件。
4、《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是1996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本教材包括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理论、实验指导、处方练习与处方改错、基本技能考核项目及复习思考题等内容。
5、《兽医药理学实验指导》
《兽医药理学实验指导(高)》是兽医药理学教学的辅助用书,全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介绍了兽医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动物操作技术,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的撰写。
第二章为兽医药理学各系统的常用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验证、综合理解及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兽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兽医药理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兽医药理学实验指导
经济效益较好的养羊户,多数采用了舍饲养羊,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这种方法可以节省牧工,加大技术力度。采用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法,除抓好青草期放牧外,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是大量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 二是大量贮备和青贮秸秆等; 三是强化羔羊和田羊的补饲。 采用灵活的放牧方式, 一是分群放牧,将羊群按年龄、性别、大小分成小群,每群数量50只-100只不等,育肥羊、育成羊青草期组群放牧,繁殖母羊和种公羊在当地放牧; 二是根据羊的采食特点,采取分片轮回放牧的方法即每日出牧后先让羊在往日放牧的地方吃草,待羊吃到半饱时,再到新鲜草场放牧,等看到羊不大啃吃时再放开手,采用“满天星”方式让羊吃饱为止。这种“先生后熟,先紧后松,一日三饱”配合两季慢(春秋两季放牧要慢)和三坚持(坚持跟群放牧、早出晚归、二次饮水)与三稳(放牧、饮水、出入要稳)以及四防(防跑青、防扎窝子、防害和防病)的方法有利于放牧羊群的增膘和保胎育羔。 通过存优去劣,逐年及时淘汰老羊及生产性能差的羊只,多次选择,分类分段培育,坚持因时(时间)、因市(市场情况)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羊群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各户饲养品种不同,数量不同,发展不同,因此选择方法不同,选择比例也不同。但都要注重初生、断奶、周岁三个阶段和繁殖性能及后代生长速度多个环节的进行。母羊选择的比例为:淘汰率15%-20%,选留率35%-40%。公羊根据情况引入萨福克、多赛特、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一般不自行选育。经不断的选择,其年龄结构保持在青年羊(0.5岁-1.5岁)占15%-20%,壮年羊(1.5岁-4岁(占65%-75%,5岁半占10%-20%比例。母羊比重达到65%-70%,其中能繁母羊45%-50%。母羊比重越大,出栏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就是通过对公母羊配偶个体的合理选择,采用科学的配种方式,实现以优配优、全配满怀的目的。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优种公羊,又能人为控制产羔季节、配种频率。也可采用同期发情等发情控制技术,使母羊适时集中发情,在较短时间内配种,受胎率、受配率较高,使适龄母羊全配满怀,同时也提高了羔羊质量。 在母羊怀孕后期及哺乳前期,给予合理的补饲,同时搞好饮水、补盐和棚舍卫生。补料根据各地牧草及季节、母羊状况而异精料组成为玉米51%、麸皮8%、饼类23%、苜蓿草粉10%、骨粉3%、食盐2%、磷酸氢钙3%,补量一般每日每只0.5kg-0.7kg,分早晚两次补饲,并给以适量的优质饲草。临产前细心观察母羊状况,晚上专人值班,随产随接。羔羊出生后,加强培育,保证多胎羔羊的哺乳。羔羊出生后10天-14天开始补给优质饲草和配合饲料,补饲饲料及数量因地因羊而定,大多数羔羊配合料补量为:两周龄日补50g-70g,1月龄-2月龄100g-150g,2月龄-3月龄200g,3月龄-4月龄250g,4月龄-6月龄300g-500g。精料组成为玉米40%,饼类25%,苜蓿草料25%,麸皮8%,骨粉2%,食盐适量。 除进行常规的疫苗注射外,在剪毛后进行药浴,每年春秋两季用虫克星等进行驱虫。同时在活动场所圈舍门口洒以草木灰等消毒,对异常或发病羊进行隔离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科学养羊的六个步骤: 一、选择地形地势,合理设计羊舍。 二、饲槽和草架饲喂。 三、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繁殖率。 四、定期驱虫、除虱,科学预防接种。 五、避免食物中毒、瘤胃臌胀、前胃弛缓、瘤胃积食。 六、避免混养。 一、选择地形地势,合理设计羊舍。羊舍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最好建吊脚楼羊舍,让羊生活在干燥、清洁的羊舍里,可有效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羊圈设计应背风向阳,通风透光,许多农户在实际生产中,会采用猪圈养羊,这实不可取。 二、饲槽和草架饲喂。用木制移动式和砖、石或水泥制成固定式的各种草架、饲槽,也可用铁皮制成单面或双面饲料槽,以提高饲料、饲草采食利用率,有效节约饲料、饲草。 三、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繁殖率。选择繁殖率、受胎率高的本地品种母羊与萨能奶山羊、波尔山羊等良种公羊杂交来改良后代,以有效提高后代商品羊的杂交优势,进行品种改良、增强抗病率,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再从杂种后代中挑选繁殖率、受胎率高的母羊作种羊。 四、定期驱虫、除虱,科学预防接种。山羊寄生虫病发生较为普遍,轻者消瘦、生长缓慢,重者引起疾病和死亡。故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卫生和清洁饮水,每年春秋两季要进行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口服一定剂量的敌百虫、左咪唑、丙硫苯咪唑或肌肉注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来驱虫除虱。 平时要搞好春秋季口蹄疫和羊痘的预防接种,有条件的每年接种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 五、避免食物中毒、瘤胃臌胀、前胃弛缓、瘤胃积食。有毒植物如桃树叶、马铃薯和叶子、扁豆藤、毒芹、毛莨、颠茄、闹羊花等不可作草料饲喂山羊。不宜采食大量产气饲料如谷物和豆类、红花草、豌豆藤、幼嫩多汁的青草、甘薯藤等,采食霜露或雨后青草可引起瘤胃臌胀。山羊是反刍动物,其胃的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应用草料或纤维素含量高的饲料来喂养,与单胃杂食性动物猪有明显区别。羊长期喂精料、腐败变质或缺乏纤维的粉状饲料如谷糠、玉米、玉米粉易导致前胃弛缓,继发瘤胃积食。这种情况笔者在实践中遇到比较多,会造成农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六、避免混养。许多农户将鸡、鸭、鹅、羊等混养,这是非常不好的养殖方式,容易导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摘要:养羊是我国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养羊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疾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因此,从事养羊业的人员首先应该做好养羊技术和羊病防治的专业知识储备,科学养羊,合理防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管理因素和疫病防治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 出版源:《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6 (10) :66-66 关键词:羊养殖 / 羊疾病 摘要: 羊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做好检疫、隔离与封锁工作,坚持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进行定期驱虫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出版源:《畜禽业》 , 2017 , 28 (4) :89-90 关键词:羊病 / 管理措施 / 防治措施 摘要:布氏杆菌病又称为"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简称"布病",给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本研究根据布病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对羊布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出版源:《中兽医学杂志》 , 2015 (9) 关键词:羊 / 布氏杆菌病 / 诊断 / 综合防治 摘要:本文笔者从羊布氏杆菌病病原、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重点论述了比较实用实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出版源:《中国动物保健》 , 2017 , 19 (8) :34-35 关键词:羊布病 / 病原 / 症状 / 防控措施 摘要: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一、发... 出版源:《现代农业》 , 2014 (11) :80-81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 / 生殖道分泌物 / 二类动物疫病 / 布鲁氏菌属 / 人兽共患传染病 / 布病 / 周围环境 / 经口 / 流产胎儿 / 发病机理 摘要:卢氏县是河南省豫西边垂的一个山区县,具有大面积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畜牧养殖业发展比较昌盛,其中牛、羊养殖数量相对比较多,牛、羊疾病发生率也相对有所增加,随之而来的牛、羊布氏杆菌病有零星发生的迹象.为了预防、控制牛、羊布氏杆菌病的传播.根据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豫西山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出版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6 (11) :195-195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 / 流行特征 / 临床症状 / 诊断方法 / 综合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从动物微量元素营养角 度,调查研究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土壤—牧草—畜体系统中主要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对库尔勒市普惠牧场、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新和县牧... 出版源:《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 47 (3) :554-558 关键词:绵羊 / 微量元素 / 缺乏症 / 调查 摘要: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禁牧区与放牧区土壤养分、地表植被营养成分及土壤、植被和家畜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Zn、Cu、Na含量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0-30 cm土层平均值禁牧区显著高于放牧区,其中有效磷和钾尤为突出,并以11-30 cm土层变幅较大,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除有效态Fe外,其他4种微量元素禁牧区明显高于放牧区。地表牧草有效态微量元素,均表现为禁牧区明显高于放牧区,且部分值高出1倍以上。家畜有效态微量元素,Mn元素未检测出,其他各元素在家畜体内的积累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牦牛〉绵羊〉山羊,各元素在家畜体内的含量顺序依次是:Na〉Fe〉Zn〉Cu。肃南县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粗放状态,山地草原超载过牧极为严重,已成河西走廊西段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测定的土壤、植被、家畜基本数据对退化严重的肃南县山地草原恢复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出版源:《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 24 (4) :103-107 关键词:土壤 / 牧草 / 家畜 / 有效态微量元素 摘要:本试验结合新疆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项目以天山山脉伊犁河 谷特克斯县山草句草原类典型草原地区家庭牧场的尺度上,针对草原植物群落及主要种群对实施牧民参与式管理的... 出版源:《新疆畜牧业》 , 2010 (3) :34-36 关键词:牧民参与式管理 / 不同放牧制度 /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分析了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草食家畜品种改良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开展的以羊养殖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结果,初步报道了在荒漠化草原地区以草食家畜良种繁育与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出版源:《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13 (4) :435-440 关键词:草食家畜 / 良种繁育 / 草原生态 / 生态屏障 / 协同创新 摘要:正草原畜牧业最根本的基础是草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的状况休戚相关。草和畜的关系问题,即草畜平衡问题,是维护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资源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同时也是... 出版源:《北方经济》 , 2011 (9) :14-15 关键词:草畜平衡 / 畜牧业发展 / 草原退化沙化 / 草原生态 / 草原畜牧业 / 草原资源 / 内蒙古 / 牧区旗县 / 核心问题 / 饲草料 适合于吉林省广大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饲养的细毛羊品种主要有: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新吉细毛羊;肉用绵羊品种主要有:萨福克、无角道塞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肉用美利奴、特克塞尔、夏洛来等;肉用山羊品种为波尔山羊;绒山羊品种为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其它可以饲养的羊的品种为小尾寒羊、萨能奶山羊等。 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是发展细毛羊和肉羊;中部农区为肉羊发展区域;东部山区半山区主要发展绒山羊和肉用山羊。对于小尾寒羊应该是以其作为发展肉羊的母本品种,与萨福克等肉羊品种杂交生产商品肉羊。 在选羊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无论公羊还是母羊均要健康、体格要大、胸要宽而深、体要长、脖子要粗大、背腰宽平、四肢端正、粗短,蹄质坚韧。公羊腹大而不垂,角间距宽,眼大明亮,鼻梁隆起,嘴粗大富有弹性睾丸对称、不垂不吊,大而有弹性,性欲旺盛;母羊头清秀,槽口宽深,口裂长,双乳头,乳房对称大而柔软,无明显繁殖疾病。其次要充分了解现有主要羊品种、生产性能、外貌特征、主要经济用途、根据自己需要确定选购的品种。 人工喂养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定人:就是从始至终固定专人喂养,这样可以掌握羔羊的生活习性、吃饱程度、喂奶温度、喂量以及健康与否等。 定温:要掌握好人工乳的温度。个体不同,日龄不同,温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应在35℃~41℃之间。 定量:每次喂量应在七分饱的程度,切忌喂太饱而引起消化不良。具体给量按羔羊的体重大小来定,一般全天奶量相当于初生重的1/5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加,每隔一周应适当增加喂量。如果消化不良应减少奶量,增加饮水量,同时采取治疗措施。 定时:就是羔羊喂奶时间确定,尽量不要变动。初生羔羊每天应喂6次,每隔3~5小时喂一次,夜间可延长时间或次数。10天以后每天喂4~5次,羔羊能吃草、料时,可减少到3~4次。 对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抓绒剪毛后或绒毛尚未长出来前也可以挑选种羊。此时选羊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剪绒的个体绒毛茬白,毛稀少,绒密多的为好。公羊阴囊和母羊乳房基部绒密多的为好;皮肤白里透红,无黑斑、不发乌,皮薄弹性好;四肢下部毛长,绒多而密。;耳根角根残留的短绒多而密者为好;卷曲丰满,不遮眼,底绒密多。 配种前20~30天,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适当补饲优质干草和混合精料,补饲数量可根据母羊体况具体确定,以增强母羊体质,使其在短期内体重增加,促进母羊集中发情和多排卵,可以提高双羔率5%~10%,这种饲养方式称为短期优饲。该种饲养方法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1)载羊运输车辆的车况要好,手续齐备,装有高栏,防止羊只跳车,配带苫布以备雨雪天使用。根据运程备足草料及水盆料盆等器具,并且带少量消炎止痛等药品。 (2)装羊时,不能过密过挤。体质强、弱羊,大、小羊,公母羊,在车上打隔分开,妊娠母羊不能托肚子装车,以防流产。哺乳羔羊要按时哺乳,每天不能少于4次,白天哺乳间隔时间不宜大于5小时。 (3)上车前要给羊饮足水,不宜吃得过饱。运程在一天之内不需要喂草喂料,运程在一天以上的,每天应喂草2-3次,饮水不少于2次,并要求每只羊都能饮到水,吃到草料。 (4)运输车辆应缓慢起动,禁止突然刹车,在颠簸路面和坡路要缓慢行驶,防止羊只挤压死亡。中途停车或人员休息要安排专人看护羊只,防止羊只跳车逃跑或失盗。 (5)押车人员要经常检查车上羊只,发现怪叫、倒卧羊只要及时停车将其扶起,安置到不易挤压的一角处。 (6)运到目的地后,卸羊时要防止车厢板与车厢之间缝隙别断羊腿。最好将车靠近高台处卸羊,防止羊只跳车造成流产、伤羊等事故发生。 (1)打栏学名称发情是指母羊性成熟后所表现的性活动现象。此时,母羊生殖道粘膜充血,并有粘液流出,表现出极度性兴奋。 (2)打栏的时间间隔(发情周期)是指母羊从上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时间间隔。绵羊发情周期为16~17天,山羊21天。 (3)打栏持续期是指母羊从出现发情征状至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发情持续期大约为1~3天,平均2天,个别也有达3~5天。 (1)打栏学名叫性成熟,羊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以出现性行为及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作为标志,开始具有生殖能力,这一时期称为性成熟。公羊5~8月龄、母羊8~9月龄达性成熟。 (2)配种学名叫体成熟,羊生长发育基本达到成年体况,体重达成年体重70%以上,具有完全的生殖能力称为体成熟。公羊18~20月龄、母羊16~18月龄达体成熟。 母羊的发情周期划分为四个时期。 (1)发情前期卵泡开始发育,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上升,促使生殖道上皮增生,粘膜充血,腺体活动逐渐加强。阴道分泌稀薄的粘液,但母羊没有性欲表现。 (2)发情期母羊接受公羊交配,有性欲表现,外阴部充血肿胀,子宫角和子宫体充血,从阴门流出具有牵缕性透明粘稠的粘液。子宫颈口松弛开张,卵泡发育很快。 (3)发情后期母羊排卵后发情征状逐渐消退,卵泡破裂后形成黄体,分泌孕酮,血液申的孕激素水平上升。生殖器官开始复原,粘膜充血消退。子宫颈口闭合,分泌物减少,母羊拒绝交配。 (4)间情期如果母羊妊娠,黄体继续存在,并发育成妊娠黄体;如果没有妊娠,黄体逐渐消失,进入下一个发情周期。 发情鉴定有很多种方法,在养羊生产中除了观察羊的外部行为表现如不断摆尾、鸣叫、频频排尿,外阴潮红并有粘液流出,愿意接近公羊,表现出亲呢的举动,母羊互相爬跨,并接受公羊爬跨,反应敏感。最准确的方法是试情法。 试情的具体方法是:在羊群中挑选出1只2~5周岁,体格健壮,无疾病,性欲旺盛,不用来配种的公羊做为试情公羊。戴上试情布,试情布尺寸为30厘米×25厘米,然后放人母羊群中。这时公羊开始嗅闻母羊,如果发现公羊爬跨母羊而母羊站立不动接受爬跨,则该母羊为发情母羊。如母羊躲避爬跨,则为不发情或发情不好的母羊。用这种方法试情,可以将母羊群中90%以上的发情母羊挑选出来。 为了保证发情鉴定的准确性,在试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第一,试情公羊应每隔5~6天排精或本交1次,以保证其有旺盛的性欲及试情的积极性;第二,试情公羊与母羊群的比例应保持在1:30,最多不要超过40只,防止因公羊疲劳而影响试情的准确性;第三,要保证试情时间和试情次数。一般情况下,每群羊应早晚各试情1次,对于1~2周岁母羊,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加1次试情,每次试情应保证在半小时以上;第四,发现试情公羊爬跨母羊,应将该母羊立即挑出圈外,避免公羊射精影响性欲;第五,试情公羊的管理、补饲应参照配种采精公羊的标准。 在公羊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用公羊瓶试情法来挑选发情母羊,具体做法是:用热毛巾用力揩擦公羊的角基部,然后将毛巾放人玻璃瓶中,再将玻璃瓶放在待试母羊群内,如果母羊前来嗅闻,则认定该母羊为发情母羊,反之则认为该母羊不发情。其原理是,在公山羊的角基部和耳根之间能够分泌出一种性诱激素,发情母羊对这种激素的气味很敏感,据此可以判断母羊是否发情。 如何掌握母羊的发情火候是配种成败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母羊发情后的最佳配种时间应该是,壮龄母羊应在发情后12小时进行配种;幼龄羊因发情无规律可依,应该发情即配;而老龄母羊应在发情8~10小时后进行配种。 经产母羊配种时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羔时期,根据产羔时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产冬羔、产春羔、产秋羔和四季零散产羔。 (1)产冬羔母羊8~9月份配种,在妊娠期间营养状态比较好,胎儿发育良好,翌年1~2月份产羔,羔羊初生重大,体质较健壮,5~6月份可以吃上青草,生长发育迅速,可以安全越冬。但由于该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在管理上应做好防寒保温。 (2)产春羔母羊10~11月份配种,翌年3~4月份产羔,此时气温较产冬羔时温暖,可以避开寒流。母羊在哺乳期己能吃上青草,乳汁比较充足,加之气温较凉爽,羔羊长势较好。缺点是母羊妊娠期牧场植被条件较差,依靠放牧无法满足其营养需要,必须实行放牧补饲相结合,准备充足的优质干草,补饲一定量的营养平衡的精饲料,同时作好羔羊补饲工作。 (1)光照光照是影响母羊发情的一个主要原因。羊为短日照季节性发情动物,光照缩短,母羊生殖机能处于兴奋和旺盛状态,母羊发情。反之,光照时间延长则会抑制母羊发情。 (2)营养在母羊配种前1个月,适当补饲,提高母羊营养水平,特别是补足蛋白质饲料,对中等以下膘情的母羊可以促进发情和排卵,诱发母羊产双胎。据报道,在母羊膘情较差条件下,配种前母羊体重每增加1千克,其排卵率提高2%~,产羔率提高~2%。比较均衡而全价的营养水平会便幼龄母羊提前发情,也会使正常母羊正常发情和排卵。如满足不了其营养需求,不仅不能正常发情和排卵,而且母羊的发情持续期、发晴周期均不正常。 (3)年龄老龄羊和幼龄羊的发情持续期比较短,发情周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发情征状也不明显;壮龄羊的发情持续较长,发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情征状典型且明显。 母羔分群后,加强饲养管理,在8~10月龄体重达20~30千克参加配种繁殖,这种使幼龄母羊参加配种的方式叫育母早配(也称育成母羊早期配种)。 在羔羊培育过程中,应多饲喂一些容易消化、营养平衡的饲料,例如:膨化大豆、玉米渣、鲜嫩的青绿多汁饲料、优质牧草。在羔羊断乳分群后应尽量避免产生应激,可适当注射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预防某些疾病发生。在组群时应控制羊只数量,使每只母羔在放牧补饲过程中,均能采食到充足的饲料,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配种应采取本交方式(处女羊子宫颈口小而紧,无法进行子宫颈深部输精,只能采取阴道输精,受胎率低),同时应避免使用各种激素类药物催情。妊娠后要做好保胎工作,不喂变质饲料,不饮冰渣水,避免应激(如惊吓),出人圈舍不拥挤,放牧不急赶,定期驱虫,保持良好膘情。 母羊分娩后应注意体况的恢复。根据哺乳母羊的体况进行适当补饲,羔羊应适时断乳。配种前一个半月要加强繁殖母羊的饲养,选择牧草丰盛且营养丰富的草地放牧,延长放牧时间,使母羊尽可能多采食优质牧草,尽快恢复繁殖体况,促迸发情,提高受胎率和双羔率。对体况较差的母羊可通过补饲部分精料来调整体况。对有阴道炎和其它繁殖障碍的母羊应尽快治疗,使其恢复繁殖机能。应掌握母羊的发情状态,作到心中有数,适时配种。另外,应注意处于妊娠前期母羊的妊娠发情现象,避免重复配种发生流产。 一般情况下,常采取如下的保定方法: (1)配种架子保定法是指将发情母羊固定在设计好的架子上,应用此法保定母羊时,母羊的腹部被较粗的横杆抬起,蹄部用绳索固定在较细的横杆上,母羊身体呈前低后高的姿势,保定架的高度可以人为调整。用这种方法保定母羊时,体格大的羊上比较高的保定架,体格比较小的母羊上比较低的保定架。使羊背线与地平面呈30°夹角为宜。 (2)采精架子保定法是指利用公羊采精时保定台羊的保定架来固定发情母羊,并在此姿势下进行输精。这种保定方法适用于发情羊较少时使用。用这种方法务必使保定架平稳牢固,否则会因母羊的骚动而影响正常的输精。同时尽量便母羊站在前低后高的斜坡上,这样利于受胎。 (3)双手保定法是指由一人将发情母羊两条后腿提起,羊的腹部朝前,再用双小腿夹住羊的颈部,不让其乱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不用固定母羊的保定架,节省了器材,并且在任何场地都可以输精,操作比较方便。同时,羊处于倒立状态有利于精液的流人。采用这种方法保定母羊一定要牢固,不要使母羊产生骚动。否则很容易在输精时因母羊的乱动而弄伤子宫颈口,从而造成母羊的不孕。 将精液直接输到发情母羊子宫颈一定深度,受胎率较高,现已普遍采用此法。母羊外阴部消毒擦洗后,输精员左手拿开腔器,器柄与地面平行倾斜向上慢慢插人母羊阴道内,当接近子宫颈口时向下旋转90o,张开开腔器。借助手电光源寻找子宫颈口,将精液输人子宫颈口内~厘米的深度,然后缓慢旋转抽出输精枪,最后用力拍打一下母羊后躯。开腔器用完后,用酒精火焰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下一次输精时使用。
新包青天全集国语在线观看(附剧情及演员表) 杭州日报网 2010-7-2 11:19片名: 08新包青天 (<包青天>原班人马全部上阵) 类型: 古装、断案 出品人: 任小玲 安利 编剧: 金超群(中国台湾) 导演 :刘立立(中国台湾) 李宝能 演员表 (主要演员): 包拯——金超群(中国台湾) ... 《新包青天》徐囡楠扮“名门闺秀” 演技大增 搜狐 2010-3-4 19:16由曾在全亚洲引起强烈反响的93版《包青天》原班人马再度合作推出的《新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目前已正式登陆天津滨海台黄金剧场。因在多部影视剧中有过上佳表现而受邀加盟该剧的演员徐囡楠在谈起这部剧时表示:“能够参演这部剧,和金超群老师合作特别开心,... 《新包青天》升堂审案崔波当公主“为国解忧” 伊秀女性网 2010-3-3 16:41崔波在《包青天之七侠五义》中造型 伊秀娱乐讯近日,曾在上海、山东等地播出,创下高收视的电视剧《新包青天》登陆天津滨海台黄金戏院,该剧由93版《包青天》原班人马打造,并集合一众国内着名演员大力加盟,据青年演员崔波先容,这部剧依旧延续每单元一个故事的模式,... 图文:《新包青天》升堂审案 崔波当公主“为国解忧” 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0-3-3 16:35近日,曾在上海、山东等地播出,创下高收视的电视剧《新包青天》登陆天津滨海台黄金剧场,该剧由93版《包青天》原班人马打造,并集合一众国内知名演员鼎力加盟,据青年演员崔波介绍,这部剧依旧延续每单元一个故事的模式,... 4条相同新闻>> 《新包青天》升堂审案 崔波当公主“为国解忧” 新浪 2010-3-3 16:23崔波在《包青天之七侠五义》中造型 新浪娱乐讯 近日,曾在上海、山东等地播出,创下高收视的电视剧《新包青天》登陆天津滨海台黄金剧场,该剧由93版 《包青天》原班人马打造,并集合一众国内知名演员鼎力加盟,... 《新包青天》再讲传奇故事 中国网滨海高新 2010-3-2 17:51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993年,由金超群、范鸿轩、何家劲主演的《包青天》一推出就红遍了亚洲。此后,虽然有关包青天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时隔多年后,由金超群、范鸿轩、何家劲主演的《新包青天》终于不负观众期待再次登上电视荧屏。...
2001年被大地书画院评为十佳金奖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从师于已故著名书法家张立朝先生,并受著名书画家黑伯龙等先生亲手指教,后自学苦练。善写行草榜书,其作品在大众日报华夏魂大型报告文学佛日重光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登。并多次获奖。寿龙榜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大展赛中获二等奖在外海房产杯山东省第十二届书画艺术大赛中获二等奖在迎奥运盼统一中华书画大展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七回国际书画审美大展赛获金奖在中华首届寿星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在中国职工科技报社建国五十周年文艺作品评选中获特等奖。 2007年5月崔振海的寿字在曲阜孔子研究院个人榜书展中被收藏,龙寿字在普阳杯和谐中国全国书画大赛中被收藏。
2010版新包青天下载地址(40集全)
1.吴彤等著.复归科学实践—— 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吴彤.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索.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吴彤. 三生万物——自组织、复杂性和科学实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吴彤、蒋劲松、王巍主编.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20万字。6. 吴彤:《生长的旋律--自组织演化的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4万字。7. 沈小峰、吴彤、曾国屏:《自组织的哲学-- 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2万字(吴彤写其中22万字)。8. 吴彤、张锡梅、任玉凤、李笑春:《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年,28万字。9. 吴彤:《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28万字。 1. 曾国屏、吴彤等译:《自组织的宇宙观》(詹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9万字。作者译5万字。2. 柯志阳、吴彤译:《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克拉默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30万字(作者主要从事部分译校工作)。3.莱文著,吴彤、田小飞、王娜等译.脆弱的领地.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雷舍尔著,吴彤译.复杂性—— 一种哲学概观,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拉德主编,吴彤、何华青、崔波等译校,科学实验哲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即出) 1. 吴彤:“实践的诠释与现象学”,《哲学研究》,2012(2):. 吴彤:“科学研究中的表征——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哲学分析》,2012(1):. 吴彤:“从卡特赖特的律则机器看科学”,载于《转型中的科学哲学》,成素梅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115页。4. 吴彤:“蠕虫:网络监视与科学教育——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科学人文教育”,《科学与社会》,2011(4):. 吴彤:“整体与破碎”,《系统科学学报》,2011(2):.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与语境主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1):. 吴彤:“从科学实践哲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双视角看中医学研究”,《医学与哲学》,2010年(12):1-3。8. 吴彤:“融汇科学与哲学的独特教育——关于博士生公共政治课近十年发展及在有中国特色高层次人才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8):.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在中国:缘起、现状与未来”,《哲学分析》,2010(1):. 吴彤:“中国系统科学哲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1-12,55。11. WU Tong.Challenge from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New Empiricism,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90-199.(SSCI)12. 吴彤:“破碎的系统观”,《系统科学学报》,2010(1):6-9,. 吴彤:“从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到科学实践哲学”,载于:刘大椿主编,《从辩护走向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1-132页。14. 吴彤:“多样性的科学形象——从复杂性研究视野看科学”,《社会科学》(上海)2009(1):121-125。15.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4):42-48。16. 徐竹、吴彤:“社会科学因果性争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11):. 吴彤:“复杂性前沿探索II:综述和展望”,《系统科学学报》,2008(4):1-8。18. WU Tong, 2008, Is scientific research drven by opportunity, problems, or observation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 No. 3, . 徐竹、吴彤:“自然主义,抑或先验反思?——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旨趣探析”,《南京社会科学》,2008(10):. 田小飞、吴彤:“自然主义思潮中的科学实践哲学:进路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26-32。21. 崔波、吴彤:“知识入侵中的桥接、誊写、填充——对晚清翻译出版史的思考”,《人文杂志》2008(4):. 吴彤、张姝艳:“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7):. 吴彤、郑金连.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和发展.学术月刊,2007(12):45-4824. WU Tong.Contemporary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tudies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4): .(SSCI)25. WU Tong, Complexity and Randomicity, in Theodor Leiber (Hg.), Dynamisches Denken und Handeln,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 in einer Komplexen Welt Festschrift Klaus Mainzer zum 60. Geburtstag, VerlagStuttgart, 2007, . 吴彤.两种地方性知识——兼评吉尔兹和劳斯的观点.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 吴彤.若干复杂性著作和Emergence近期文献分析研究.系统科学.2007(3):98-106。28. 于金龙、吴彤.科学实践的规范性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7(1):46-52。29. 吴彤.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者观察,哲学研究.2007(1):98-104。30. 李静静、吴彤.科学划界标准新探.科学学研究.2007(3):425-429。31. 吴彤.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2006(6):85-91。32. 吴彤.科学哲学与自然知识的民族性.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47-51.33. 王娜、吴彤.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7):33-36,89。34. 吴彤.“观察/实验负载理论”论题批判.清华大学学报.2006(1):127-131。35. 吴彤、曾国屏、任玉凤.关于“科学极限”的若干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4):11-14.36. 吴彤.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哲学研究.2005(5):86 - 93.37.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哲学动态.2005(5):40-43.38. 吴彤.复杂的实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5):1-5.39. 吴彤、黄欣荣.复杂性:从三说起.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6-11.40. 吴彤、李静静、王娜、田小飞.建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53-58.41. 吴彤、孙丽.论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政策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 (6):47-51。42. 吴彤.论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1-9.43. 吴彤.复杂网络研究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4(8):58-63,70.44. 黄欣荣.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75-80.45. 吴彤.于金龙.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中的欧几里德.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89-94.46. 吴彤.于金龙.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的逻辑建构过程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9):71-74.47. 吴彤、李建庄.对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政策认知过程的系统透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64。48. 吴彤、胡晨.论技术复杂性.科学学研究.2003(2):126-130。49. 吴彤.文本与意义:复杂性研究的若干问题.清华哲学年鉴(2001).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496-515。50. 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44-47。51. 董云英、吴彤.明代漠南地区灾荒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4):50-54。52. 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44-47。53. 吴彤.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方法及其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3):. 吴彤、曾国屏.自组织思想:观念演变、方法与问题.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许国志主编.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85-99.55. 吴彤.分类和分岔:知识和科学自组织起源的探索.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 (6): 25-33.56. 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0。57. 吴彤.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3):29-39。58. 吴彤.科学发现是自组织的吗?《内蒙古大学学报.(核心)1996(1):60-68。59. 吴彤.论科学.一个自组织演化系统.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3):52-57,31。60. 吴彤.市场与计划.自组织与他组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3):17-21。61. 吴彤.一个科学演化的相互作用模型.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4):45-54。62. 吴彤.拉比.平民、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4):67-78。63. 吴彤.一个科学演化的相互作用模型.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4):45-54。64. 吴彤、沈小峰、郭治安.科学技术.生产力系统的“序参量”.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6):1-8。65. 吴彤.人与自然.社会因子作用及其案例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3):1-12。66. 吴彤.儒家与中国古代科技.内蒙古大学学报.(核心)1992年第4期,参加首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全国学术讨论会(上海,1990年)大会发言,论文摘要收入中国科学思想史论.(袁运开、周翰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67. 吴彤.中国古代正统史观中的“科技”,内蒙古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获得香港林大芽先生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的“中国古籍数学化研究奖”1等奖,收入古籍数学化研究论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8. 吴彤.元、明科技政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4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69.吴彤.论元代科技成就与科技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2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70. 吴彤、沈小峰.相变理论与质变规律.大自然探索.1988(2):127-134。71. 吴彤.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1):30-38.72. 吴彤.论生物学机械观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医学与哲学.1986(4):13-16。 主要成就1. 1993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3等奖。2. 199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 1995年获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4. 1997年.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社会.学术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5. 1997年.吴彤.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与研究.获得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2等奖。6. 1998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30人)层次。7. 1998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8. 1998年.生长的旋律--科学的自组织演化.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9. 1999年.生长的旋律--科学的自组织演化.获国家首届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3等奖。10. 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