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论文羊痘病的治疗与防疫

发布时间:

论文羊痘病的治疗与防疫

羊痘病的防治简介 羊痘俗称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所致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由于本病不仅有很高的病死率,常导致孕羊流产,而且致使多数病羊丧失生产率。因此,本病曾使养羊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流行病学 在潜伏期中的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机体。本病有绵羊痘和山羊痘两种,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感染绵羊,不能传染给山羊;山羊痘流行时,仅感染同群山羊而不感染绵羊。幼龄山羊的易感性最高。症状 绵羊痘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12天,人工感染则较短,一般为2-6天。本病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典型的发病过程分为前驱期、发痘期、化脓期和结痂期等四个阶段。病羊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41-42oC,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鼻流浆性、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和脉搏增速;约经1-4天后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尾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和包皮上),初为红斑,1-2天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初似淋巴液,后变成脓性。如无继法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病羊也可能出现融合痘(臭痘)、出血痘(黑痘)、坏疽痘等其他非典型的恶性经过,病死率可达20-50%。 山羊痘多是购入受感染的山羊而传入羊群,接触传染性极强,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7天,病初,病羊发高热可达40-42oC,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拱背、发抖、呆立或伏卧,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黏液性鼻涕,眼帘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性分泌物;鼻孔周围、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等无毛处,有二分至一元钱硬币大小的块状诊,诊块破溃后,有淡黄色的液体流出,时间长后结痂,全过程约四周左右。山羊痘并发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败血症死亡。病理变化 病死羊尸体解剖可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瘤胃、肠管等有硬结节。诊断 羊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实验室诊断常用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应用凝胶沉淀反应试验和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预防 用抗生素治疗羊痘基本无效,对羊痘的控制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做好羊只的常规驱虫、环境消毒等工作,以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加强检疫,特别是引进种羊等的检疫。一般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引种,如确要引种,应隔离四个星期,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同时,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严禁公羊对外配种,大力推广人工授精。 3、疫区内的羊只用羊痘鸡化弱毒苗免疫接种 ml/只/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期一年。 4、发病山羊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圈舍及被污染的地区及时严格消毒,病死羊尸体立即深埋,防止病原扩散。

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 2、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灯产品。发生疫情时,隔离发病羊只,做好场地环境消毒。3、也可注射羊免疫球蛋白羊疫康()做免疫,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怀孕母羊、刚出生的小羊均可使用,无任何副作用。治疗措施:1、病羊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硼砂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2、对激发感染的羊只最佳治疗方案:注射:羊毒抗(英国意康) +刀豆素,(每瓶羊毒抗里可加上2ml地塞米松以防体质差得羊出现过敏情况),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两天。如果羊温度在40度以上,可以先注射小柴胡/清开灵+黄金头孢,两个小时之后再注射羊毒抗和刀豆素。病情严重的羊可连续使用3-5天。治愈率高达90%。

治疗方法:用0.l%高锰酸钾水溶液洗擦病羊患部,也可用忍冬藤、野菊花煎汤或用淡盐水洗涤病羊患部,然后用碘甘油涂擦。或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效果亦很好。 病羊初期用:1.二花6克,升麻3克,葛根6克,连翘6克,土获警3克,生甘草3克,水煎一次灌服。2.升麻3克,葛根9克,金银花9克,桔梗6克,浙贝母6克,紫草6克,大青叶9克,连翘9克,生甘草3克,水煎分2次灌服。 痘疹已成或破溃时用:连翘12克,黄柏45克,黄连3克,黄茂6克,桅子6克,水煎灌服。痘疹趋愈,形成痴皮。病羊虚弱用:1.当归6克,黄瓦6豆,亦芍15克,紫草3克,金银花3克,甘草1.5克,水煎灌服,根据病情酌加用量。2.沙参6克,寸冬6克,桑叶3克,扁豆6克,花粉3克,玉竹6克,甘草3克,水煎1次灌服。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严禁到疫区放牧,搞好围内卫生。未发生羊痘的地方,给健康羊注射羊痘弱毒疫苗,建立免疫带。已发生羊痘的地区,要严加封锁,隔离病羊,进行治疗。病羊尸体必须深埋或烧掉。病羊圈舍及护理用具要用3%来苏尔或3%石碳酸消毒,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严禁从疫区买羊,从非疫区买羊也要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20天左右,证实无病后再合群。

1.绵羊痘: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出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经1~2天后出现痘疹,痘疹多见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羊咽喉、支气管,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高达20%~50%以上。2.山羊痘: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在尾根、乳房、阴唇、尾内肛门的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有时还出现在头部、腹部及背部的毛丛中,痘疹大小不等,呈圆形红色结节、丘疹,迅速形成水疱、脓疱及痂皮,经3~4周痂皮脱落。预防治疗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 2、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灯产品。发生疫情时,隔离发病羊只,做好场地环境消毒。3、每年定期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山羊可以用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苗,大、小羊一律皮下注射毫升,免疫期为一年。4、也可注射国浩高科的羊免疫球蛋白羊肽乐()做免疫,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怀孕母羊、刚出生的小羊均可使用,无任何副作用。5.北京国浩高科生物药业有对重度感染的羊只最佳治疗方案:注射:国浩高科的羊痘灵 干扰素 头孢先锋,(每瓶羊痘灵里可加上2ml地塞米松以防体质差得羊出现过敏情况),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两天。如果羊温度在40度以上,可以先注射小柴胡/清开灵 头孢先锋,两个小时之后再注射羊疫清和刀豆素。病情严重的羊可连续使用3-5天。治愈率高达90%。病羊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硼砂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羊痘病的症状与治疗论文

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后变水泡,脓包,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病羊体温升高(41~42℃)且致死率较高;另外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多数患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巨大危害。 临床症状 (一)绵羊痘 绵羊痘的潜伏期一般为4~21天。 典型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精神沉 郁,脉搏加快,呼吸促迫,眼、鼻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二)山羊痘 山羊痘潜伏期平均6~7天,体温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在尾根、阴唇、尾内、肛门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如:毛稀处、乳房、四肢内侧、阴唇、包皮、尾部发生丘疹、水泡、脓疱或干痂等病变,可考虑是“羊痘”。临床应注意和“口蹄疫”区别。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 2、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灯产品。发生疫情时,隔离发病羊只,做好场地环境消毒。 3、也可注射羊免疫球蛋白羊痘灵()做免疫,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怀孕母羊、刚出生的小羊均可使用,无任何副作用。 治疗措施 发病前中期使用羊痘一针灵每瓶200斤体重配合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使用2天。发病中后期的使用羊痘一针灵每瓶200斤体重配合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注:口腔周围及无毛的皮肤破溃有溃疡灶的先用碘制剂的消毒药清洗,然后用冰硼散化开喷在溃疡灶上,2-3天溃疡结痂。

羊痘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羊天花或羊出花。绵羊和山羊都可以发生,也能感染人。通常都是由丘疹到水疱再到脓疱,最后结痂。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羊痘的症状表现及流行特点。一、羊痘的主要症状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6-8天.短的2-3天,天冷时长达158-200天。(2)绵羊痘:前驱期: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脉搏和呼吸加快,间有寒战。手压脊柱时有严重的疼痛表现,尤以腰部为甚。服结膜及鼻黏膜充血,轻度发炎,持续1-2天。(3)山羊痘:在病程上与绵羊痘相似,但痘的病变常局限于乳房部,少数病羊可以蔓延到嘴唇或齿龈,病程为10-15天。(4)恶性型山羊痘:体温升高4l-42℃,结膜潮红,眼睑肿胀,鼻腔流出浆液脓性分泌物。经过1-3天全身皮肤的表面出现黄豆、绿豆或蚕豆大小的红的斑疹,这些斑疹经过2-3天形成水疱,有斑疹过度到疱疹持续5-6天。9-10天出现痘疹的同时,水疱内的内容物变为脓性后即干涸,数日后脱落,留下红色的陷窝,最后形成瘢痕。二、羊痘的治疗方法(1)做好隔离、封锁、消毒工作,细心管理,常用3%的石炭酸、2%火碱、20%的石灰水等。(2)病初可用免疫血清,体重15千克左右注射20毫升。皮下注射01%的麝香酒精溶液。(3)局部治疗:皮肤痘疮涂碘酊或紫药水;水疱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的来苏儿或石炭酸冲洗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碘甘油或紫药水。(4)恶性山羊痘,采用914治疗,剂量为克/千克体重,配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5)葛根汤:葛根15克,紫草15克,苍术15克,黄连9克,白糖30克,绿豆30克,煎灌,每天1剂,连用3剂。三、羊痘的剖检患有羊痘的羊在皮肤(尤其是毛少的部分)上可以见到不同时期的痘疮。呼吸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或灰白色增生性病灶,气管及支气管内充满浓稠的黏液。肠道后部常可发现浅表性溃疡或脓疱。病势剧烈时,前胃及真胃有水疱,间或在瘤胃有丘疹出现。淋巴结水肿而多汁,肝脏脂肪变性。四、羊痘的流行特点羊痘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皮肤或交配进入机体。绵羊为绵羊痘病毒,山羊为山羊瘟病毒,羊痘可以发生全年的任何季节,但是以春秋季节多发,传播很快。

病原病原为痘病毒科的羊痘病毒,绵羊痘病原为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导。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病毒接种在人体后获得成功。把人和动物的损害进行组织培养有病毒生长。3%石炭酸、2%甲醛、升汞都有良好的消毒效果,直射阳光和紫外线也能迅速杀灭该病毒。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在潜伏期中的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初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病情严重;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羊痘传染途径为接触性感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等等,只要碰过羊痘病菌的任何物品,都可能成为媒介。而且羊只感染,死亡率相当高,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时约50%至80%左右。临床症状羊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初羊群中个别羊先发病,以后逐渐漫延到全群。典型病例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病羊眼结膜潮红,有的病羊羞明,眼睛有脓性分泌物覆盖。痘病多发生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位,如眼周、唇、鼻、乳房,大部分病羊几乎全身出现数量不等的痘疹。痘疹开始为红斑,1~2天形成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痘疹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的半球状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泡,水泡内容物起初呈浆液性,后变成脓性,一周后形成干痂脱落,将留下永远的麻点。羊痘的发生对成年绵羊危害较轻,若无继发细菌感染,病羊3~4周可恢复健康,并且终生将得到痘病免疫。但如保护不当可继发坏死杆菌感染,甚至可波及内脏,会造成羊只死亡,因此羊只感染了痘病,精心护理是关键。由于该病症状明显,一般不难诊断。病理变化病死羊尸体解剖可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瘤胃、肠管等有硬结节。诊断方法羊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实验室诊断常用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应用凝胶沉淀反应试验和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治疗方案1、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轻病羊多为良胜经过,无需特殊治疗,为了防止病羊继发感染和加速病羊恢复,在痘疤部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再涂上碘甘油或紫药水。2、体表病变部,以温消毒水洗涤,如2%来苏儿。拭干后,敷以氧化锌软膏,或硼酸软膏。3、若有高烧及合并症,可用抗菌药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剂或先锋霉素、林可霉素、病毒灵等,配地塞米松、板兰根注射液进行治疗。体温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诺沙星,每日肌注2次,连用3~5天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防高温,消灭蚊蝇,为山羊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抗病能力。2.搞好预防接种:不同品种的山羊,在30日龄后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皮内注射接种,每只1头份、约毫升,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疫情控制1、发生疑似山羊痘疫病,应当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以争取及时规范的防治,将损失减到少。2、隔离消毒。发现病羊立即隔离、防疫、治疗,并派专人管理。对病死的羊应远离村庄、水源深埋无害化处理,禁止乱抛乱弃病羊。清除羊舍粪便,并用10%石灰水、20%草木灰水、2%烧碱水、2%福尔马林或菌毒敌等药水消毒,粪便须经热处理后作肥料。对被污染的畜舍、牧场、道路、水沟、环境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源扩散。3、扑杀。经鉴定为恶性病例、高致病性痘羊,应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4、紧急预防。对未发病羊采用紧急预防接种,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疫病的损失,接种剂量可采用2~3倍常规用量。同时可煎中草药给羊饮用或灌服。选用中草药中的黄连、黄芩、苍术、葛根、金银花(或草)、十大功劳、蒲公英、铁马鞭、鱼腥草、车前草等,根据羊只数量及方药组成确定剂量。中草药使用效果良好,对无病的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已病的可促进康复。对停食减食的可在药液中加入葡萄糖粉(或白糖)以补充能量,减少体弱不食羊只的死亡。

牛羊痘病的症状与治疗论文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该病发病率高,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并有非典型症状及继发、并发感染。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最初羊群中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步蔓延至全群。病羊体温升高到40~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鼻腔流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有时眼角有脓性分泌物。病羊后期高度呼吸困难、消瘦,后因衰竭死亡。最典型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痘疹,特别是在口唇、尾根、乳房等少毛或无毛的部位。痘疹开始为红斑,1~2天后期形成痘疹,初于皮肤的表面,随后逐步扩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的半球状隆起结节,质地较硬。有时痘疹相互融合为一片大的凸凹不平的突起。随后,痘疹有两种变化。一种逐步渐变为水疱,如无继发感染,则结痂脱落。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疮。另一种直接结痂脱落,痂皮脱落后留下星状疤痕。

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后变水泡,脓包,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病羊体温升高(41~42℃)且致死率较高;另外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多数患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巨大危害。 临床症状 (一)绵羊痘 绵羊痘的潜伏期一般为4~21天。 典型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精神沉 郁,脉搏加快,呼吸促迫,眼、鼻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二)山羊痘 山羊痘潜伏期平均6~7天,体温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在尾根、阴唇、尾内、肛门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如:毛稀处、乳房、四肢内侧、阴唇、包皮、尾部发生丘疹、水泡、脓疱或干痂等病变,可考虑是“羊痘”。临床应注意和“口蹄疫”区别。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 2、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灯产品。发生疫情时,隔离发病羊只,做好场地环境消毒。 3、也可注射羊免疫球蛋白羊痘灵()做免疫,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怀孕母羊、刚出生的小羊均可使用,无任何副作用。 治疗措施 发病前中期使用羊痘一针灵每瓶200斤体重配合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使用2天。发病中后期的使用羊痘一针灵每瓶200斤体重配合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注:口腔周围及无毛的皮肤破溃有溃疡灶的先用碘制剂的消毒药清洗,然后用冰硼散化开喷在溃疡灶上,2-3天溃疡结痂。

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传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都为传染媒介;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病情严重;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症状:潜伏期5~6天,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3~5cm。在24~48小时内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瘤样结节。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获得永久性免疫。皮疹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前臂及面等暴露部位。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人在发病后2周,于躯干部出现一过性斑丘疹,亦可在四肢伸侧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治疗: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做好消毒工作,为所有羊群注射羊毒抗。发病中的使用羊毒抗每套200斤体重配合黄金头孢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连用两到三天。未发病的使用羊毒抗每套400斤体重做紧急预防,打一针即可。

治疗措施羊群一旦发病,对病羊可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有很好效果。1 、应用治疗 成羊每次用龙达羊痘特效一针灵10~20mL,幼羊5~10mL,一次皮下注射,连用两到三天可治愈。2、 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痘区,然后涂以碘甘油或云南白药加蜂胶酒精合剂涂擦,每日2~3次,连用数天。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五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大多数绵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本病除死亡率较高外,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害。

养羊与羊病的治疗论文

从出生到断奶(即哺乳期)的小羊称为羔羊。羔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容易感染疾病,因而要精心护理与饲养。1.做好接产工作①在母羊分娩前2--3天,将产栏打扫干净,彻底消毒,准备好接产用具和药品。②在母羊产羔时,要观察分娩情况,难产的要进行助产,羔羊要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消毒。③羔羊出生后30分钟内必须及时吃上初乳,对体质瘦弱或母性差的羊只进行人工辅助哺乳,并且一定要定时、定量、定温。2.早期补料①羔羊出生后10日龄开始采食青干草,15--20日龄调教吃开食料,做到少量多次,保持饲料新鲜清洁。②羔羊2月龄后,可随母羊外出放牧,天气差时,留栏饲养。3.断奶①羔羊断奶时间为90日龄,对体重不到10千克以上的羊只,延迟断奶。②断奶15天内不与母羊接触,防止偷吃母乳。种公羊饲养管理种公羊的目标是保持健壮体况,膘情良好而不过肥,进而在配种期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良好,利用率高。1.种公羊单圈饲养,运动避免相互爬跨,顶撞。2.日粮要求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每天必须提供一定的青绿饲料和优质粗料,同时,在精饲料中拌入鲜鸡蛋,每天1--2个。3.保证饮水充足、清洁,采精半小时内不饮冷水。4.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运动,时间安排在上午9点和下午2点过后。5.每天刷试羊身一次,保持羊体卫生和促进新陈代谢,可安排在运动完回栏后进行。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时、定人采精。青年羊优质的粗饲料,充足的运动是培育青年羊的关键。①及时根据羊只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分栏饲养

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性质 上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e 传染病是由于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羊体内生长、 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的。寄生虫病是各种体内外寄生虫侵 害羊体,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的机械性损害,夺取羊体营养并产生有害毒素而导致的。普通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 疾病和产科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毒 物.机械性损伤,异物的刺激以及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 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种综合性防 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防病灭病的综合效果,保证肉羊生产健康顺利的发展。(一)防治基本技术1、判断羊是否患病 饲养管理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个别羊只甚至整个羊群的 行为变化,整体上一般观察羊的肥瘦、步态、姿势,从羊的个体上主要观察被毛、皮肤、粘膜、结膜、食欲、粪尿、呼吸、体温的 变化等,以确定羊是否有病,并及时诊治。 (1)肥瘦: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病原的长期作用,病羊的 身体瘦弱。(2)姿势:观察羊只的举动是否与平时一样,如果不同,就 可能是有病的表现。(3)步态:健康羊步态活泼而稳定,病羊则行动不稳,或不 愿行走。(4)被毛: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且不易脱落,富有光泽;而在 患病状态下,被毛粗乱蓬松,失去光泽,容易脱落。(5)皮肤:健康羊的皮肤富有弹性。观察羊只皮肤的颜色 及有无被毛脱落、皮肤变厚变硬、水肿、发炎、外伤等。(6)粘膜:健康羊的钻膜呈光滑的粉红色。如果可视粘膜 发红.则可能体温升高,体内有发炎的地方;如果粘膜发红并带有红点、血丝或呈紫色,可能是由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7)食欲:羊吃草或饮水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以及喜欢舔 泥土、吃草根,也是有病的表现,可能是慢性营养不良,如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如果反色减少、无力或停止,则表示羊 的前胃有病。有时羊不进食可能是由口腔疾病引起的,如喉 炎、咽炎、口腔溃疡、舌有损伤等。(8)粪便:如果羊粪有特殊臭味,则见于各种肠炎,若粪便 内有大量粘液,则表示肠道有卡他性炎症;若粪内有完整的谷粒或纤维很粗,则表示消化不良;若混有寄生虫或寄生虫节片,则表示体内有寄生虫。(9)呼吸:正常羊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吸次数增多见于热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衰弱、贫血、腹内压升高等,呼 吸次数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中毒、代谢障碍、昏迷等疾病。(10)体温:用手摸耳朵或把手伸进羊嘴握住舌头,可以知 道羊是否发烧。当然,最准确的方法是用体温表测量。给羊测体温时,先把体温表的水银柱甩至36℃以下,再涂上汕或 水后,慢慢插入肛门里(体温表的1/3留在肛门外),待2—5 分钟后取出体温表读数。羊的正常体温是38—40℃,如果体温高于40℃则表示有发热性疾病。

一、切实做好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病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大多数羊病都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应依据羊的生活习性做好“吃、住、行”三个字:吃――喂饱草、补精料、配制日粮标准化。住――夏通风、冬保暖、清洁卫生栏干燥。行――舍饲羊群要运动、孕后期羊防跌倒。二、禁止到疫区购羊。从非疫区购来的羊也应先隔离饲养1个月,待确实证明无病后,方能混入自家已养的羊群内。三、做好和菌苗的接种免疫(打预防针)。大多地区必须注射以下4类苗: (一)山羊痘弱毒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稀释50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其尾根下侧皮内注射毫升,每年注射1次。(二)羊四联灭活:可预防4种传染病(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每年注射2次,可安排在3月和9月各1次。(三)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可安排在每年4月1次,肌注或皮下注射,6月龄以下的羊每只用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用5毫升。(四)牛O型五号病灭活,每年注射2次,剂量按说明书。四、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最好每10~15天消毒1次。可供选用的消毒液有%的过氧乙酸液、双链季胺盐(民星5号消毒液)、3%的来苏儿溶液、抗毒威400倍稀释液。五、定期驱虫。在山羊放牧和肉羊舍饲喂食青草期间,易感染寄生虫病。要求每个季节驱虫1次,可选用以下驱虫药:(一)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每公斤体重用15毫克灌服。(二)左旋咪唑。片剂,每公斤体重用10毫克;针剂,每公斤体重用毫克,肌注。此药副作用较大,慎用。(三)伊维菌素(灭虫丁)。可同时驱除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虱、蜱、螨虫),但对吸虫和绦虫无效。使用针剂,每公斤体重用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粉剂,每公斤体重用克,可混入少量精料内喂饲或用水调匀后灌服。六、种羊场应有防疫设施和防疫管理制度。在羊舍下风处设室、病羊隔离舍(距健康羊舍100米以上;羊的粪便、污物应运到离羊舍200米以上下风处堆积发酵处理;场外人员要求参观种羊场时,无原则遵守场内防疫制度,征得同意并经场长许可,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一旦发生传染病,应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做好隔离、治疗、消毒、处理等工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近些年,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养羊的良种率占据优势,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养羊的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高效养羊的技术要点

摘要:从高效养羊的概念、指导思想、实现高效养羊的途径、高效养羊的生产工艺与生产体系设计原则和高效养羊技术体系的要点等,多方位讨论了工厂化高效养羊新生产体系建立的有关问题,阐述了高效养羊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高效养羊 养羊业 生产新体系

1、高效养羊的概念与指导思想

高效养羊的概念

高效养羊特点是:羊场规模大,饲养密度高,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密集,生产周期短,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高,产品适应市场需求,饲养方式以全舍饲为主。这种理想的新体系也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羊生产体系,它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能够准确地掌握羊群对不同环境的反应特点,采用人为控制环境的配套技术,包括营养,繁殖,兽医保健等重要环节的调控,对养羊生产实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建立或组织完善的服务体系,达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生产与产业化服务的平衡协调。

高效养羊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畜牧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生产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适宜,配套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体系中,最大潜力的发挥和调动新技术的效力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养羊业成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形成支柱产业。

2、实现高效养羊的途径

从我国的养羊生产实际出发,建立新技术体系,推广和应用现代畜牧科技综合配套技术。在推动千家万户养羊的同时,依不同地区生态条件,组织建立养羊生产基地,不断推动专业化、规模化和集越化养羊的进程,提高我国养羊业的水平。建立和健全良种繁育及杂交利用新体系。

3、建立饲草、料高产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的生产一供应新体系

养羊的成本60%~70%是饲草、料。要使养羊生产有利润,首要条件是保证饲草、料的充足、平衡供应和大幅度降低饲草、料生产成本。我国青、粗饲料,农副产品资源,特别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利用潜力巨大。

4、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变靠天养羊,粗放饲养的传统养羊习惯,建立巩固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全价配合饲料工业,按营养需要进行标准化营养饲养。同时,要加强棚圈建设,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修建羊舍。北方和高寒牧区要大力推广塑料暖棚养羊技术,南方潮湿地区提倡修建简易楼式羊舍。

5、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贸工牧生产新体系

在高效养羊生产中,时时刻刻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确保养羊业的活力,要建设好各类羊生产基地,突出特点,形成整体规模,抗御市场风险。

6、加强养羊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养羊科学研究必须面向养羊生产,面向未来。紧密围绕养羊生产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采取实用技术的合理组装配套等方法,发挥技术的整体效应,是加快实现养羊现代化的关键。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广泛采用现代化养羊技术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养羊生产的科技含量。

7、高效养羊的技术体系与技术要点

优质饲草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要点

从生态学的食物链理论角度出发,这就是食物链的“源头”,只有加大发掘、扩大和“开源”的力度,才能有充足的“流”,高效养羊的生产基础才能牢固,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所以,应当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优质饲草高产栽培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优良品种推广与品种改良技术体系要点

养羊生产方向 依各地的自然环境、消费习惯、经济、文化及市场的特点,科学地确定适合本地的养羊生产方向。适合饲养肉羊的,应以肉羊为主加速发展,适合发展山羊的,应加大发展的力度。

高效饲养与管理技术体系要点

非蛋白氮的利用 充分发掘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非蛋白氮的生物学潜力,用好用足非蛋白氮。

饲料组合效应 建立正确判断饲料组合效应的测定方法,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饲料和饲草。

饲料卫生 建立饲料卫生的技术体系,减少饲料污染,生产无污染的绿色养羊产品。

饲草青贮与秸杆微贮 实行全部饲草的青贮和秸杆的微贮加工的技术措施,提高饲草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羔羊早期断奶与代乳品 采用先进的羔羊早期断奶料或代乳品,对羔羊实行早期断奶,集中育肥,生产优质羔羊肉。

系统管理 将养羊生产视为系统工程,采用系统管理技术。

环境调控 对羊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标准化羊舍的设计,塑料暖圈及饲养设施的优化。

营养调控 按照各类羊的和生产目标营养需要特点,对羊群实施有效的营养调控,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各品种羊的生产潜力。

高效繁殖的计算机管理 建立羊群高频繁殖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发挥多学科技术的集合优胜,使养羊生产实现高效益。

高效养羊的兽医综合保健技术体系要点

羔羊常发病的综合防治 对羔羊常发的18种疾病实行有效的综合防治,保障羔羊的健康。

种羊的兽医综合保健 建立种羊的综合保健体系,确保种羊的种用价值和高频繁殖对种羊的要求,在一年内任一时期都能保持旺盛的性欲和生产高质量的精液。

围产期母羊的综合兽医保健 对围产期母羊实行有计划的综合保健,确保母羊的健康和妊娠安全。

工厂化饲养羊群主要疾病的防、检、驱程序 按工厂化饲养的要求对羊群主要疾病实施重点的防、检、驱程序,确保大群的安全。

饲草、料及饮水的卫生质量控制 对饲草、料和饮水进行卫生控制,定期、定指标对所用的饲草、料和饮水进行质量检测,及时纠正不合格现象。

羊舍环境净化 定期检测羊舍环境,及时消除病原,最终达到羊舍环境的净化。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 采用综合措施,正确诊断和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选用对症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注重营养的合理配合。

过腹还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要点

工厂化养羊的积肥模式 建立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养羊生产积肥模式,多积肥,积好肥。

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稳产高产田的建立 在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农区逐步建立高产稳产田,建立相应的高产栽培模式。

农、牧结合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模式 依生态学原理建立新型的养羊业与农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形成各自的产业支柱。

参考文献:

[1]壬正周.食物链原理在畜牧业上的应用[J].家畜生态,1992,13,(2):36~ 39。

[2]卢德勋.计量营养学是当代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前沿[J].内蒙古畜牧科学,1992,13: (1) 11~ 13

[3]马月辉.我国羊肉生产的前景与途径[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16~8

[4]涂友仁.中国养羊业和羊毛生产概况[J].1993: 117~ 20

[5]顾洪如,牧草饲料作物在发展节粮型养殖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草业科学.1993: 347~ 49

[6]马玉昆.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1997

[7]邢廷铣.食物链与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气象出版社.199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养羊的技术论文

羊口疮病的预防与治疗论文

绵羊得羊口疮,寻找专业的兽医,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可以直接进行一些药剂注射,或者是买一些药膏涂抹伤口。

茄子末治羊口疮 (偏方)茄子50克,将茄子切成片晒干,研成细末,抹于羊口中。有清热除湿功效。 怎样预防和治疗 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保护皮肤、粘膜。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3)在本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接种时按每头份疫苗加生理盐水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粘膜内注射毫升,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天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好。 治疗: (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 ①用病毒灵克/公斤、青霉素钾或钠盐4-5毫克/公斤,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 ②维生素毫升、维生素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3-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羊传染性口膜炎多发于断奶前的羔羊与断奶后的幼羊。在临床上发现,出生10-15天的羔羊就会感染本病,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使得病羊口唇肿大,不能吃奶,最终死亡。由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因此本病在羊群中可连年流行,连续危害新生羔羊。防控措施1、不从疫区引进羊,对新进羊必须隔离观察2-3周,详细检查后才与其他羊混合饲养。2、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勤通风,阳光充足,勤消毒,勤换垫草。3、饲喂优质的草料,且要营养全面,这样母羊膘情好,奶水足,羔羊体质好,口疮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大较少。4、母羊配种前注射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或山羊痘疫苗,使羔羊能吃到带抗体的母乳。治疗措施1、对感染羔羊要隔离饲养,进行治疗,隔离羔羊可饲喂华畜羔羊代乳粉。2、对发病羔羊的哺乳羊乳头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发病羔羊口唇疮面先用1%高锰酸钾清洗,再涂抹碘甘油或冰硼散。3、继发感染病例,用瘟可康皮下注射体重,每天2次,连用三天。重症病例配合输液。4、中药黄连20g、黄芩30g、大黄30g、石膏100g、知母30g、淡竹叶30g、板蓝根30g、贯众20g、干草10g。水煎,温候灌服,每天一剂,熬两次,100斤羊体重。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羊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本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常呈群发性,疫区的成年羊多有一定的抵抗力。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预防措施1、在本病流行地区,可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种。我国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犊牛睾丸细胞连续传代的方法,育成的弱毒株制成冻干活疫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绵羊、山羊下唇粘膜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毫升,亦可于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3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80%以上。此外,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用相同方法,也研制成功弱毒疫苗。使用时作口唇粘膜内注射或初生羔股内侧皮下划痕接种,接种量均为毫升,免疫期可达5个月,攻毒保护率达3/4以上。有资料报道,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细胞弱毒苗,保护期可达18个月,使用时作唇粘膜下接种,每只羊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怀孕母羊于产前30天或15天接种,新生羔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高水平的抗体。2、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划痕接种,经7天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母羊接种应在分娩前3~4周完成。本法有散毒危险,因而仅限于疫区采用。二、治疗措施现将近几年来报道的成功治疗方法摘录几则如下:1、哈拉(旱獭)油1千克溶化后与300克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经1天即可痊愈,用此法曾治疗12000多只羊,全部治愈。2、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毫克/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毫升,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毫升,羔羊减半或2毫升;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一般用药2~3天,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严重病例要配合每天使用青、链霉素2次。3、用消毒外科剪和摄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用强力消毒灵溶液消毒创面后,将冰硼散粉末(冰片50克、硼砂500克、元明粉500克、朱砂30克,研末,混匀)兑水调成糊状,涂沫患部,隔日涂药1次,连用2~3次,治疗7~10天,至患部痂皮或结痂脱落,共治疗28例,全部治愈。辅助措施,将病羊隔离饲养,用1克/升强力消毒灵作羊圈舍、场地、环境消毒,每天2次,直至病羊痊愈为止。4.创面可选用以下药物涂擦:2%龙胆紫,或3%碘酊甘油(碘3g、碘化钾5g、75%酒精10ml溶解后加甘油10ml)或碘松石合剂(碘酊1份、松馏油1份、石蜡油1份)。每日2次,连用3天。磺胺类药物粉剂撒布创面。或用淡盐水冲洗溃疡面后吹撒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研为细末)每天2次,2天后溃疡面上长出新的肉芽组织,此法疗效很好。混合感染时要配合磺胺药和抗生素消炎、补液等措施。5.清除痂垢后,创面先用高锰酸钾水洗,再用下列药物涂擦:①3%碘酊、松榴油、石蜡油(1∶2∶2)合剂,调匀后使用。②呋喃西林、鱼石脂软膏(1∶4);③碘甘油(7%碘酊70ml、加无水甘油30ml),均按每日1次,连续7天,隔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6.也可以下列中药涂敷溃疡面:①白芨粉、植物油、冰片(10∶5∶1)合剂,调匀;②人中白、人工牛黄、青黛、冰片、石膏、儿茶等份,共为末;③青黛9g、黄柏9g、黄连6g、桔梗6g、儿茶6g、薄荷3g为末;④口疾灵:用青黛、黄柏、地丁、枯矾、百药煎等十余味药研成细末,以水调成糊状。⑤儿茶15g、枯盐12g、人中白9g、川莲9g、飞矾9g、青黛6g共为细末涂敷或喷入口腔;上述药物每天涂敷1~2次。用浸蘸50g/L硫酸铜水溶液的棉花擦掉硬痂,然后在患处涂上碘甘油(50g/L碘酒100mL、甘油100ml)。7.蹄部洗净后用50mL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分钟,每天1次,连续用药2天,如未愈,隔1周再浸泡治疗。经上述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即可治愈。污染的垫草要烧毁,器具要消毒,例如20g/L氢氧化钠、100g/L石灰水或200g/L热草木灰水等。蹄部还可用10%的氧化锌或硫酸锌或5%福尔马林浸泡,再用10%的氯霉素溶液于酒精或丙二醇内涂搽,也可用土霉素或多粘菌素软膏涂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