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噻呋酰胺炭疽病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

噻呋酰胺炭疽病效果论文

噻氟酰胺又叫噻氟菌胺,属于噻唑酰胺类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噻呋酰胺的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能与什么药混用。噻呋酰胺的作用:噻唑酰胺类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腥黑分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等致病有效,对担子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噻唑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其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噻呋酰胺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噻呋酰胺的使用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麦类、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马铃薯、草坪等多种作物。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和麦类的纹枯病。噻呋酰胺适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多种施法,防治纹枯病时多采用叶面喷雾。孕穗期及以前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期,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240克/升悬浮剂20~25毫升,对水30~45升喷雾,喷药应均匀、周到。防治水稻纹枯病,由于它的持效期长,在水稻全生长期只需施药1次,即在水稻抽穗前30天,亩用24%悬浮剂15~25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经处理的茎叶健康浓绿,为增产提供条件:耐雨性强,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噻呋酰胺不能与什么药混用1、噻呋酰胺本身对水生生物有毒,所以噻呋酰胺混用作用更强,后应远离水产养殖区、河塘等水体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鱼或虾蟹套养的稻田禁用,施药后的田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2、噻呋酰胺混用后毒性更强,使用时应穿长衣长裤,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皮肤接触及口鼻吸入。使用中不可吸烟、饮水及吃东西,使用后及时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手、脸等暴露部位皮肤并更换衣物。3、禁止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触。过敏者禁用,使用中有任何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噻呋酰胺的相关信息,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

噻呋酰胺的功效和作用:

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去氢酶,导致菌体死亡。它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能,可以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

噻呋酰胺用于水稻、小麦、棉花、蔬菜、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既可用于叶面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处理。

扩展资料:

噻呋酰胺特点

1、对纹枯病有特效,用量低,每亩制剂用量20毫升左右,使用方法以及时期灵活。

2、有良好的内吸性,很容易通过根部或植物表面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

3、经处理的茎叶健康浓绿,为增产提供条件。

4、不含有机溶剂,对作物很安全,在合适用量下,在水稻孕穗扬花期也可以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噻呋酰胺

苹果炭疽病论文

银杏的别称: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

银杏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

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

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

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

又叫白果树,叶子我觉得像扇子,你说得橙黄色的东东是果实吧露露就是这个做的

年代久远,恐龙时代的东西,到现在,当然是活化石了,价值全身是药材。 叶扇形 ,花葇荑花序,果裸子,在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的。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

1、枝干特点: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2、叶的特点: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

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3、花的特点: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内媒传粉。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4月开花,10月成熟。

4、果实特点: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

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厘米,径为2厘米,假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种皮肉质,被白粉,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厘米;有主根。

果树炭疽病论文

病初期叶上出现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近圆形、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其上着生黑褐色小点粒,高湿度下溢出赭红色粘孢子团。

预防:(1)及时将病变的枝叶剪掉,防止感染。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果园的排水,降低湿度。

(3)适时采收,防止腐坏

拓展资料

炭疽菌病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其危害严重,古人把炭疽菌病看作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天灾。炭疽菌病也称炭疽病,分为植物炭疽病、家畜炭疽病和人类炭疽病三种。死亡率更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植物炭疽菌病主要由黑盘孢目真菌所引起。茎、叶、果实、种子和幼苗都易感染。家畜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马、羊等食草牲畜最易得此病。主要症状为高热、粘膜紫黑、呼吸困难、脾脏肿大等,常不及医治而死。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炭疽菌病词条

盘长孢状刺盘孢侵染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在许多树木上,会导致落花,落果,严重的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果树炭疽病具体伤害位置是果子和枝杈,特别是在伤害转色期更为比较严重。在果树和李子树混栽地区有时候相互之间感病,损失惨重。

转色期前期发病初期果面成深褐色水迹状,伴随着果子彭大,病斑也扩张,呈淡褐色,病斑环形或椭圆型,并显著凹痕。完善果主要是在果顶病发,病斑凹痕,有明显同舟环,在湿冷时变病上有朱红色硬粒点(分生孢子盘)。嫩梢病发出现了水迹状斑,并逐步展现出褐色的椭圆型、有时候为不规则病斑,变病与正常的处交界处显著,伴随着病斑渐大,叶子发黑且收缩萎蔫变枯。

果树炭蛆病在环境湿度60-80%、环境温度20-27℃时最易患病,该病的发生与园区内的转宿主的野草有密切关系。沈阳地区病发期为每一年的5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提升种植管理方法,果树成长期应施加磷酸二氢钾片剂(留意掌握浓度值)和有机肥料为主导,尿素溶液辅助,尽量减少偏施基肥,在树盘内以环状沟上肥法最合适。雨后及时排水管道,有效剪修,改进树杆自然通风透光性标准,坚决杜绝枝干太密,从而减少病发发病原因。尤其是在地形相对较高的山坡地产业园区,每3-4年追施1次生石灰粉,1亩追施50-80KG。秋天搞好清理种植园工作中。

树杆剪修时所造成的超过3cm伤口,则在横剖面处擦抹漆料“湖蓝色”以避免创口得病,不可以涂鲜红色等其它色调的漆料。剪修后以产业园区自然通风顺畅、透光性优良为原则,针对害虫枝、枯萎枝、盲枝完全剪去,并切除僵果。对郁闭桃源开展间伐解决。土壤消毒后会对全部产业园区完全喷撒1遍3-5波美度的氧化乐果(以路面见湿为度)。

果树栽培技术措施及对策论文

摘要: 我国随着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林果业已逐渐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我区果树栽培管理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引种问题。有些地区由于急于发展果树业,对一些引种品种缺乏引种实验就开始大面积种植,给由于生物因子和气候因子造成的破坏留下安全隐患;不科学施用化肥。过多施用硝态氮会造成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升高,盲目施用含氯化肥极大的影响了果实的原有风味过多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微生物系统,易引起根部病害。还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弱土壤的持水力,降低土壤抵御干旱的能力;大量施用杀虫剂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天敌昆虫,有的果园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采收时仍然施用剧毒杀虫剂,因此生产出的水果会出现“好看不好吃,好吃有危险”的食用等安全问题。

关键词: 果树栽培技术措施 管理

1果树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建园园址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建园园址的选择决定果品是否受自然环境和周围污染源的影响。园址的环境污染将会造成果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及有毒物质的危害。因此,果园的选址要远离一切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是指与果树生长和果品发育息息相关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等的污染,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农药生产厂家、化肥厂、制钉厂、发电厂及造纸厂等等,这些工厂不仅会散发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排放出的废液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源,进而毒害果树,使果品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选择园址时,既要考察果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还要对果园的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质量观察和测定。

苗木品种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果树栽培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早果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栽培时选择无病壮苗。如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及时地剔除病苗,剪除病部,并用70%的甲基硫菌灵或10%的硫酸铜溶液消毒苗木,浸苗后再栽植。

果实实行套袋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套袋将有效地保障果品的安全。对适于套袋的大果型品种,如苹果、梨、桃、等,在疏花疏果后适时实行套袋,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面的光洁度,减少果实表面的煤污斑块、药害斑块,避免枝叶迎风摆动对果面造成的机械磨损伤害,使果面更加光洁鲜亮。

(1)套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入侵机会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套袋对在果面产卵的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卷叶蛾类、叶螨类、及玷污果实表面的木虱类、蝽象类,都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对病害类,如轮纹病、黑星病、炭疽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全年喷药次数减少了三至五次,可以降低果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表明:套袋后果实的残留量仅为毫克/公斤,而不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量为毫克/公斤,两者相比,农药残留量降低了6倍。

(2)套袋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内部水分是通过皮层及角质层裂缝向外散失的,角质层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套袋后,果皮的发育环境稳定缓和,均匀一致,从而使果实表面的皮孔少而小,角质层分布均匀一致,果实不易失水变皱,同时套袋的袋料隔离了病虫害的侵染,使贮藏期的病害也相应地减少,大大地提高了耐贮性。

(3)套袋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商品价值

套袋后可以防止灰尘、农药污染果实表面,减少鸟类、蝽象、金龟子等害虫叮咬果面,机械碰撞伤害果面,同时由于果实发育的局部小环境得到改善,还防止了裂果现象的发生。近几年来的市场调查表明。套袋果品比不套袋果品市场价高出3倍左右。

土肥管理方面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化肥的施用将导致果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其他不良危害。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在土壤中易产生有毒副作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甚至还污染周围水体,增加了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中禁止使用硝酸铵、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还有一些氮肥,如硫酸氨、氯化铵属生理性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即使是尿素以及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等,在生产绿色产品时,也仅仅允许限量使用,而且还应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最后一次施肥必须在采收前20天完成。

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的使用将直接造成果品的安全危害。施农药时,只有10%的药液附着在树体上,其余90%通过各种形式向周围环境扩散,特别是一些性能稳定、残效期长、分解后仍有毒副作用的农药,进人人体后不易排出,在人体内浓缩积累,极大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果品生产过程中要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农药。

2果树种植技术对策

选址

果树种植要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园。

肥料施用种类

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主要使用的肥料,一类是农家肥、绿肥及未污染的饼肥。农家肥中厩肥、牛羊粪、鸡粪、人粪尿、秸秆生物肥等需经腐熟施用;果园绿肥如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三叶草、田菁等禾本科草类,是改良土壤、维持生态平衡、清洁又安全的肥料。另一类肥料是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植酸、微生物肥料等。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为1:1;也可与微生物肥配合使用。但最后1次追肥应在采果前30天。化肥中应禁用硝态氮肥。

痛虫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及脱毒苗木。选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为害的健壮苗木,同时要求品种抗病虫,增强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虫性,保持树体健壮,减少打药次数。

(2)采用物理、农业防治法。如灯光、色彩杀虫,树干涂白,清除病虫枝、叶、果,刮除翘皮,清理果园。防护林避免选用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或可作为中间寄主的树种。

(3)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使应用较多的有核多体病毒、白僵菌、生物杆菌(Bt)等。新型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能有效防治螨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Bt杀虫剂,由于成本低、高效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可取代1605、敌百虫、菊酯类农药,还可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如灭幼脲3号、杀铃脲交替使用,防治鳞翅目为主的害虫。植物源药剂有除虫菊素、烟草水、鱼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信息素和其他动植物源引诱剂。另外,植物源制剂如生物膜(高脂膜),喷洒后形成的分子膜层,虽不具杀虫、杀菌作用,但可起到驱避害虫、抑卵孵化,预防空气污染、防治小型害虫等功效。

(4)实施套袋栽培技术。果实套袋是生产绿色安全果品的重要措施。但果袋价格较贵,且套袋较费工。因此,大面积推广尚有一定难度,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套袋技术应用于生产。

(5)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对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应绝对禁用,如福美砷、赛力散、滴滴涕、六六六、杀虫脒等。另外,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剂(GEH)也应严格控制。

(6)加快果品安全质量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按照绿色果品的标准来生产。制定统一的果品食用安全卫生标准(强制),包括水果种类、主要品种、必检农残的种类、农残限量、重金属种类及限量、氟、氯和(亚)硝酸根的限量等。

3 结束语:

总之,果品生产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已严重影响到果品质量安全,导致了果品质量及加工品品质下降,影响到我国果品的国际信誉和进出口贸易。因此要严把果品生产关,控制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生产出健康安全的果品。

火龙果炭疽病论文

这个是炭某病,可用波尔多液(即硫酸铜1份,生石灰5份,水300至600份),或30%氧氯化铜600倍液,或80%代森锌处理。火龙果栽培技术苗期管理育苗床宜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50cm,667平方米施腐熟鸡粪或牛粪1500至2000千克,掺入谷壳灰1000千克,充分搅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20cm的表土层;其后再施100至150千克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施于5cm深的表土层中,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1次,每隔10至15天施5至7千克复合肥,等长出第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即可出圃。栽种管理火龙果栽后12至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每年可开花 12至15次,4至11月为产果期,谢花后30至40天果实成熟,单果重500至1000克,栽植后第2年每柱产果20个以上,第3年进入盛果期,单产可达2500千克/亩。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比1.薄肥勤施比由于果实采收期长,每年都要重施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要均衡长期施用。开花结果期间要增补钾、镁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或菇渣覆盖。天气干旱时,3至4天灌一次水。火龙果同其他仙人掌类植物一样,生长量比常规果树要小。所以施肥要以充足、少量、多次为原则。幼树(1至2年生)以施氮肥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进树体生长。成龄树(3年生以上)以施磷、钾肥为主,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施肥应在春季新梢萌发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肥料一般以枯饼渣、鸡粪、猪粪按1比2比7配方,每年每株施有机肥25千克。或在每年7月、10月和翌年3月,每株各施牛粪堆肥千克、复合肥200克。火龙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层,所以施肥应采用撒施法,忌开沟深施,以免伤根。此外,每批幼果形成后,根外喷施硫酸镁+硼砂+磷酸二氢钾1次,以提高果实品质。由于火龙果采收期长,要重施有机质肥料,氮、磷、钾复合肥要均衡长期施用。完全使用猪、鸡粪含氮量过高的肥料,使枝条较肥厚,深绿色且很脆,大风时易折断,所结果实较大且重,品质不佳,甜度低,甚至还有酸味或咸味。因此,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镁肥和骨粉,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火龙果的气生根很多,可以转化为吸收根。进行扩穴改土,可逐渐扩宽根系分布;也可绑扎牵引诱导气生根下地。2.摘心比当枝条长到至米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3.间种与人工授粉比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若遇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4.截枝比每年采果后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爬墙种植,也可以搭棚种植,但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3至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种植规格双季节柱的株行距为米乘2米,按每柱周围栽4株苗计算,每667平方米可植750株。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注意不可深植,植入约3厘米深即可,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水份管理火龙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幼苗生长期应保持全园土壤潮湿。春夏季节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果实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实生长。灌溉时切忌长时间浸灌,也不要从头到尾经常淋水。浸灌会使根系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而死掉,淋水会使湿度不均,而诱发红斑。在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冬季园地要控水,以增强枝条的抗寒力。

火龙果炭疽病,该病发生于茎部表面,初期感染时,产生大量红色病斑,形成茎组织病变;中后期病斑逐步扩大,直至相互愈合连成一片,颜色开始变成白色或黄色,表皮组织松弛,病斑组织进一步发生变化,出现黑色细点,在茎表皮形成突起。果实前期不会被感染,待果实成熟并转色后,才会被病菌侵染。感染的果实呈现水浸状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后呈现出淡褐色,病斑不久后扩大,相互链接愈合。可用百分之60甲硫•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40-60克/亩 喷雾 (保护 治疗)本品是一种内吸性的低毒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广谱杀菌、作用机理独特、不易产生抗性,具有向顶性传导功能。

火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品种,在种植期间容易感染炭疽病等病害。为了更好地防治火龙果炭疽病,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关于火龙果炭疽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详情如下:火龙果炭疽病图片火龙果炭疽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发病症状该病发生于茎部表面,初期感染时,产生大量红色病斑,形成茎组织病变;中后期病斑逐步扩大,直至相互愈合连成一片,颜色开始变成白色或黄色,表皮组织松弛,病斑组织进一步发生变化,出现黑色细点,在茎表皮形成突起。果实前期不会被感染,待果实成熟并转色后,才会被病菌侵染。感染的果实呈现水浸状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后呈现出淡褐色,病斑不久后扩大,相互链接愈合。病菌病原由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盘圆孢属(Gloeosporiumsp.)真菌引起,分生孢子盘埋生生长,盘上积聚很多根无色、棒状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形状易于识别,其顶端细胞膨大如球状,分生孢子产生于梗顶端。分生孢子形状多样,单胞,无色,内含数个油球,其一端稍窄短棒状或长椭圆形。当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时,形成橘红色的粘质物。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病部上越冬,越冬期不明显。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种体为分生孢子,其传播途径主要借助于风雨或者昆虫活动,人为因素也有利于孢子飞散传播。低温干旱不利于病菌发病,主要发病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其最适生产发育温度为25度。该病菌侵染植株较多,除侵染火龙果外,还可侵染蟹爪兰、仙人球、仙人掌和荷花等多种常见花卉。火龙果炭疽病图片火龙果炭疽病发病原因火龙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危害有多种原因,主要与树势强弱、品种抗病性、田间管理、物候期、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及果园的通风透光情况等有密切关系。1.品种抗病性调查发现,果园种植同一品种火龙果,炭疽病的危害较为严重;混搭不同品种火龙果,其发病率相对较轻。由此可知,多个品种混合栽培的果园比单一品种种植的果园发病率低。同时发现,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2.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发病影响较大。钦州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为本地火龙果炭疽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雨量大且雨日多,种植区域湿度大,阳光照射不足较易发病。炭疽病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多雨适温的条件下大量萌发繁殖。3.病菌数量新老果园种植环境相差较大。在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老果园里,大量烂果、落果掉落地面,经过多雨天气,逐渐腐烂、病变。如果未能及时将病变果实清理出果园或清园不彻底,在适宜的环境下,病原菌开始大量萌发繁殖和积累,致使病菌越冬基数变大,第二年病害危害更加严重。而在新果园,由于病原菌积累较少,发病也较少。4.施肥不当不同肥料作用各异。过于施肥作用不大,还易形成危害;多年一直偏施氮肥,会导致枝条长势相对纤弱,易于炭疽病的发生和危害。5.果园大量积水果园排水不畅,积水较多,导致植株根系淹水,呼吸不畅,养分没有得到及时吸收,树体营养不良,抵抗力急剧下降,易引发病害。6.重复使用常规农药果农对炭疽病的防治模糊,其使用的防治炭疽病药剂大多为防效较差的常规农药,没有做到对症下药,未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菌,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以致造成较大的损失,并导致病害流行。火龙果炭疽病发病规律1.品种差异抗病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种植的火龙果品种。由观察可知,种植台湾引进的白肉品种(种名:白玉龙)抗病性差,发病率普遍较高;而种植泰国白肉品种(种名:白玉龙)受到病菌侵染的概率较小。2.发病率随茎节位置不同而不同,老茎节和嫩茎节发病相对较轻,中部茎节发病比较严重。因为中部节位新陈代谢活动比上部幼嫩节位弱,同时中部表皮的坚硬蜡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病原菌侵入概率增大;老茎的表皮层已完全木栓化,并且其表面覆盖有厚厚的蜡质层,不利于病原菌侵染,减小了发病概率。在生长中,中部茎节结果较多,大部分茎节为结果枝,感病后对火龙果产量影响较大,有时能减产三成以上。3.水肥施用及耕作制度不同的果园管理制度,温度、湿度差异较大,其中灌溉方式对果园湿度影响较大,炭疽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差别。喷灌的果园,炭疽病发生相对其他灌溉方式发病严重,主要原因是喷灌使果园的空气湿度明显增大,为病原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导致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果园冬季清理措施可减少发病率,果园里的杂草、病果等长时间不清理,炭疽病危害比较严重。4.病菌数量果园头年发病率高,没有对果园及时清理,第二年病原量高,发病率也较高。及时对果园发病枝条的病斑、病残体进行剪除并集中销毁,用除草剂清除园内杂草并及时带出果园或深埋,其发病率较低。火龙果炭疽病图片火龙果炭疽病综合防治1.测报工作是防治的前提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分离病菌病原,看有无变异,再针对病原情况,选择施用药剂。做好测报工作意义重大。2.保护无病区,防止蔓延钦州市火龙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相当于5年前的两倍,而且现在以更快速度增长。应加强检疫工作,控制病区,严格制止从病发区向无病区调种引种;建立无病留种区域,选留无病菌种苗,扩大种植。3.种植和培育抗病优质品种病害防治应从苗头开始,不同品种种苗抗病性差异较大,种植抗病抗菌品种是防治火龙果病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4.减少田间病菌残留最主要的物理措施,一是清除田间地头病残体,发病的枝条可结合疏果疏枝剔除,并且将病残体深埋或集中烧毁;如果发现炭疽病的植株,应立即截除病斑并集中销毁。二是清理株里行间的杂草。5.加强水肥管理一是不能漫灌和长期喷灌。漫灌致使植株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状态、呼吸困难而死亡;喷灌大幅增加果园的空气湿度,有利于火龙果炭疽病发生。二是改变栽培方式,起垄栽培,建设果园排灌渠道。起垄栽培不仅可以促进根系生长,而且可以防止水淹,有效减少“大水漫灌”和台风雨造成的“积水”危害。钦州火龙果大部分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既能有效防病又可节约水资源。三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改变偏施氮肥、复合肥的习惯,最好施用已经腐熟的有机肥,不能施用未腐熟的土杂肥。适量增施磷钾肥,调节树体营养结构,增强植株的抗病性。6.化学防治果园病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炭疽病可在生长季节使用百克(450g/L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预防。轻病茎节可人工用刀挖除肉质部,切口涂抹50%多菌灵,视病情发生情况,隔10d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繁殖的种苗应先进行喷药防治,3~4d后再采种苗枝条;而繁殖的苗圃可喷波尔多液防治,一般每隔10~15d喷药1次,共喷2次。为了防止病原产生抗病性,尽量采用栽培技术措施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喷药时做到选药正确,并采取多种药剂轮换使用。

这个是炭且病,可用波尔多液处理。波尔多液,是无机铜素除菌剂。它是由约500克的硫酸铜、500克的熟石灰和50千克的水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配料比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一般呈碱性,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但久放物理性状破坏,宜现配现用或制成失水波尔多粉,使用时再兑水混合。该液为保护性除菌剂,通过释放可溶性铜离子而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在酸性条件下,铜离子大量释出时也能凝固病原菌的细胞原生质而起除菌作用。在相对湿度较高、叶面有露水或水膜的情况下,药效较好,但对耐铜力差的植物易产生药害。持效期长,广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麻等的多种病害,对霜霉病和炭且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叶部病害效果尤佳。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除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可有效地阻止孢子发芽,防止病菌侵染,并能促使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该制剂具有除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除菌剂。波尔多液本身并没有除菌作用,当它喷洒在植物表面时,由于其粘着性而被吸附在作物表面。而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酸性液体,加上细菌在入侵植物细胞时分泌的酸性物质,使波尔多液中少量的碱式硫酸铜转化为可溶的硫酸铜,从而产生少量铜离子(Cu2+),Cu2+进入病菌细胞后,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破坏其细胞中某种酶,因而使细菌体中代谢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即能使细菌死掉。防治对象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炭且病、轮纹病,可于苹果落花后开始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至240倍液,半月喷一次,并和其他除菌剂交替使用,共喷3至4次。防治苹果烂果病(轮纹病、炭且病),可在往年出现病果前10至15天喷石灰倍量式或多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每15至2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采果前25天停用。防治苹果霉心病,应在苹果显蕾期开始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防治苹果、梨锈病,可在苹果园周围的桧柏上,喷洒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160倍液。防治葡萄黑且病、炭且病、霜霉病,可喷石灰少量式波尔多液160倍液,每12至15天喷1次,共喷2至4次。进入雨季之后,使用波尔多液防治葡萄病害效果好。

苹果炭疽叶枯病论文

是因为土壤是非常湿润的,而且气候也是比较适合一些菌类的生长的,在秋季的时候没有对土地进行一个很好的杀菌,在发病之后也没有及时的修剪一些枝条,土地里的杂草还是比较多的。

炭疽叶枯病,发生后基本很难防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雨前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和优质杀菌药剂如络合态代锰,每10~15天1次,保证每次出现超过2天的连续阴雨前,叶面和枝条都处于药剂的保护中。考虑到对其他病害的防治,喷施代森类药剂时可以和三唑类或其他杀菌剂混合使用,这样可以降低发病率。 发生后要注意疏除病叶和病果,一定要树上、地面同时喷药,套袋果雨前施药防治:树上可用波尔多液持效期最长,其次是烯酰·吡唑酯、地面喷波尔多液。雨后用咪鲜胺+异菌脲,咪鲜胺锰盐防治,一旦有所控制,必须在7天内再喷一次上述药剂。波尔多液可间隔15天。目前国内外对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病机理和发生规律还缺乏研究,提前预防炭疽叶枯病的发生尤为重要。(之前老师给的答案。可以参考。)

1、树立预警意识,雨前喷药保护。加强宣传培训,改变果农“不见症状不喷药”和“害怕下雨迟喷药”的防治误区。因为炭疽叶枯病属雨后气流传播性病害,具有“流行传播快、产孢量大、潜育期短、发病急”等特点,一般从侵染到发病落叶仅为3天或更短,侵染后喷施氟硅唑、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烯酰吗啉四种药剂对侵入叶片内的病原菌都无内吸治疗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李保华等教授试验研究表明: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菌的产孢和侵染都需要降雨,降雨开始一天以后,病菌才开始大量产孢和侵染。代森锰锌、丙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必须能耐三天以上的雨水冲涮,才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保护性杀菌剂只有在施药当天至第3天才有效地保护叶片不受炭疽叶枯病菌的侵染,防患于未然。施药后第6天药剂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施药18天后只有波尔多液还保持一定的防治效果。据此可见,防治炭疽叶枯病关键在于7-8月对未发病和发病轻的果园在降雨前或降雨后1-2天,交替喷施70%宝叶丙森锌或80%络合态代森锰锌600倍阻隔病菌侵染。 2、树立积极心态,降低病害损失。“狼咬”后怎么办?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药剂,但还是要抱着积极防治的态度来用药,力争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病果园,用药首先要考虑防治受侵染的叶片产生病斑,阻止已产生的病斑继续扩展。因此使用内吸性的农药杀菌是必要的。据试验,受害果园降雨后1-3天,喷施爱可、吡唑嘧菌酯和咪鲜胺能有效抑制病菌在叶组织内扩展。因此,雨前未来得及喷药的嘎啦、秦冠果园,降雨后1-2天之内或在连阴雨间隙交替使用如下方案降低病害损失:①70%宝叶丙森锌600倍+爱可2000倍。②80%宝叶络合态代森锰锌600倍+45%咪鲜胺微乳剂2000倍或25%凯润吡唑嘧菌酯2000倍。 使用以上内吸性杀菌剂后,雨前定期交替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是防治炭疽叶枯病的第一选择,一直要保护到9月份。。

苹果树炭疽叶枯病,对于单个果实上的斑点数达到几十个或几百个,病果变成“麻果”,与苹果炭疽病的常见症状明显不同。炭疽病菌主要危害嘎拉、秦冠等品种,红富士、红星等品种。苹果炭疽病菌主要在有菌丝的苹果芽和小枝上越冬。降雨后在明年5月中旬开始感染,一直感染到9月。致病孢子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叶片和果实,可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孢子感染很快,只需保湿2小时即可完成感染过程。

病原菌侵入组织2-3天后可出现症状。4天后,在病斑上产生病原菌的切口,以便再次感染。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苹果炭疽病最早发生在7月初,发病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的连续降雨中。7月10号左右开始出现散叶,20号左右出现大量叶片,随降雨爆发病害。由于该病为雨后空气传播疾病,具有“疫情传播快、产孢量大、潜伏期短、发病快”的特点,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3天或更短时间。所以病原体感染后,既没有用药的时间,也没有理想的控制剂。炭疽叶枯病似乎不适合在病原体感染后通过喷洒和吮吸来治疗。只能采取雨前喷雾保护或定期喷雾保护。雨前喷洒化学品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报,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施,因此定期喷洒保护成为唯一选择。感染后喷洒氟硅氧烷、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和烯酰吗啉对入侵叶片的病原菌无全身治疗作用。

波尔多液也保持了一定的防治效果。3、6、9月份不进行配方施肥、单施和按规定施肥,果树严重超负荷,树体营养极度匮乏和虚弱,四抗(抗旱、抗寒、抗病、抗虫)差,连年结果严重;树冠封闭,不通风,不透明;存在一些误区,如病害防治药剂不标准、喷洒不及时、不及时、未能提前防治病害、雨后喷洒防治药剂、药剂选择不正确等。强壮的树是基础。添加大量有机肥,进行配方施肥。为了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了大力实施“果、沼、草、畜、窖”五配套循环经济模式外,还应注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