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关于防控结核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防控结核病的论文

例文1:肺结核不可怕——采访肺结核患者的报告开场白:敬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带着关怀与疑惑的心情,来到县结核病防治所,采访一位来自张屯村的肺结核患者刘富贵先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肺结核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心声。本报记者:刘先生,我们都知道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性疾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怎样发现自己患上此病的呢?刘先生:俺是两个月前到县医院检查才知道的。挺长时间了,俺就觉的自己胸口有点闷的慌,干完活回来,经常咳嗽、吐痰,都三个多礼拜了。后来俺老伴非让俺到医院看看,俺就在村里卫生所王大夫那里做了个检查,也没检查出啥。他建议俺到县结核病防治所查查,说我的症状有点象肺结核,我想不会的,就没有去。可是再后来,慢慢地俺就咳嗽得越来越重,老觉得浑身发热、没劲儿、出汗,一下瘦了很多。这回俺就怕了,赶紧跑到县里做检查,还真是得了肺结核。本报记者:那医生又为你讲解和叮嘱了些什么呢?刘先生:医生说俺这病在痰中查出有结核杆菌的话还有传染性,要注意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还要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但是只要正规治疗,很快就没有传染性了,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病人都可以治好。本报记者:那么您相信您的病能治好吗?刘先生:当然了,人家医生都说了,现在科学发达,有特效药物治疗。治6~8个月就好了!还有,俺治病不花钱!县里有肺结核治疗的专门机构,免费给俺治呢!本报记者:待遇真好!最后,您还有什么话想对读者说呢?刘先生:俺就想说,要是怀疑自己患上了肺结核,得赶紧上结核病防治所去检查。肺结核不可怕,没发现才可怕!现在科学发达,啥病都能治好!别忘了,肺结核不可怕!老编感言:刘先生这席话,确实是真理,肺结核不可怕!昨天,死于结核病的人数颇多;但今天,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肺结核不可怕!但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例文2:肺的一封信可爱的人类:你们还好吗?我们可是糟糕透了。我就是肺,一个优秀的肺, 一个没感染肺结核的肺代表。 唉, 我们的遭难来自于我们的克星——肺结核。它,害死了多少兄弟、多少姐妹呀,让我们肺不聊生。故此,跟各位人类朋友介绍此病,让我们的兄弟姐妹更好的为你们服务。我们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器官,它关乎人的正常呼吸,一旦得病,让我们肺痛,你们头痛,所以,我们一定要防止它的扩散。克星的主要传染途径是,当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排出含有结核杆菌的细小在空中,正常人吸入之后,结核杆菌便会在肺的深部繁殖,使我们倍受煎熬。常和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最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的病人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盖口鼻,病人居住的地方应该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尽量减小空气中的密度,就能够减少传染的机会。怎么样,很!这病让我提肺掉肺的,有时得病了,但人类没有察觉,这可真是苦了肺们了,真的不是你们不聪明,而是敌人太狡猾,因为感染后并不一定会生病,即使生病也不会立即有症状,大部分受结核病菌感染的人由于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会自然痊愈而一生都不发病,但少部分受到感染的人,在身体健康情况欠佳,抵抗力较差时,藏在体内的会活动繁殖起来而发病。所以,你们一定要睁大你们那双慧眼让它们无处可藏。不过如果不小心让它们钻了空子,那也不用担心,去治疗嘛!听说你们的治疗技术超好,可以治好肺结核病。再次提醒朋友们,在治疗肺结核时,正确的方法是病人按规定服药,不能随便自己停药。相信肺---没错的!真的,千万千万别因为害怕而延误病情,不但使自己身处险境,而且别人也面临被传染的危险。如果病人好好的服药,两到三周以后慢慢不再具有传染性,就可以正常上班、学习,所以记住,如果所有的肺结核病人都去尽早治疗,就没有传染的来源了。人类小朋友、老人也不必怕,我在此教你几招:新生儿可以接种来预防结核病,老年人主要靠加强锻炼,规律的生活,维持一定的抵抗力,使结核病没有可乘之机。其实,说到底,肺的保护完全在于人类自身,一定要注意卫生,咳嗽打喷嚏不要面对他人,每天保持空气流通,屋内阳光充足,难吗?不难吧!人类朋友们!千万要把握自己,健康是掌控在你们自己手里的。--------------------------------------------------------------------------------例文3:孙悟空治疗肺结核话说孙悟空陪唐僧取完佛经,便回到了花果山,继续做齐天大圣,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整天呆在洞里实在难受,便决定出去闯闯。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地球上,用火眼金睛一看,如今热闹的街道怎么变得冷冷清清?他立刻叫来,告诉他这里很多人感染了肺结核。孙悟空急忙问:“什么是肺结核呀?”说:“肺结核又称‘白色瘟疫’。多少年来给人们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那应该怎么治疗啊?”土地爷为难地回答道:“这个嘛……”孙悟空见状,知道土地爷也不知道。便拔下一根,变出一台电脑,查阅起肺结核的详细信息来:肺结核也叫,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者痰中带血就极有可能患了肺结核。这时孙悟空又拔下几根,变出许多个医生。这些医生为新发病的病人发了6个月的抗结核病药品,并装上定时器,要求他必须按时服用;对肺结核晚期的病人换上了新的人造肺;为新生的婴儿注射了。他们还向世界各地宣传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性,听说他还要给学生讲课,让青少年增加卫生意识,注意开窗通风,加强身体锻炼,防止肺结核继续蔓延……就这样,悟空忙碌了一年。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人烟寂廖的地球村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又要注意饮食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 报告 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 用药知识 ,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 教育 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5776-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结核总数的80%-90%。大多数患者缺乏肺结核病的知识,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而肺结核病病程长,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13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8例。

入院情况 平诊入院98例,急诊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68例,伴有低热39例,伴有咯血31例。

治疗情况 坚持住院痊愈32例,症状减轻出院97例,死亡9例。

2 心理特点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心理压力很大。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表现出消极情绪。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3 护 理

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对138例病人进行调查表明,约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在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负担重,病情稍好转就要求出院。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治愈机会,并不会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使结核菌耐药,即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丰富的营养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 由于肺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病人讲解预防常识,发给病人痰袋或痰纸,嘱病人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室要经常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头桌,被褥要经常晒。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进行PPD实验,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小咳早去做检查,结核能防勿害怕。肺结核,不可怕,勤通风,多检查,种疫苗,享健康。加强锻炼,健康体魄;增强体质,防治结核。

关于结核病防控论文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小咳早去做检查,结核能防勿害怕。肺结核,不可怕,勤通风,多检查,种疫苗,享健康。加强锻炼,健康体魄;增强体质,防治结核。

写作思路: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肺结核病,然后告诉大家预防肺结核病有哪些相应的措施,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大家知道肺结核吧!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所以大家要预防这一类的疾病,不要吃一些不卫生食品,要吃一些健康的对有益的食品。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中国就有约500万人得了肺结核,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对这种疾病做好预防措施。

说到这儿,既然要预防肺结核,那应该先认识肺结核的症状。

肺结核的首先症状是咳嗽,咳痰,少数人可能是咯血,少的话是200~300毫升,多的超出1000毫升,那就会对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了。有些人还会出现午后低热或者高热呢!还有一些人会出现夜间盗汗,食欲也会减退的。学了这些知识,就要预防肺结核。

预防肺结核,不要在外面吃饭用餐,而且不可以接近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因为他们可能会传染你。平时也要多运动,增强免疫力,也可以吃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如:VC,人参花泡水,雪蛤等食品。

如果真的要吃药,我建议你吃中药,它不会有副作用,很安全。

既然大家真的要预防像肺结核这一类的疾病,那就应该行动起来,按照上面的预防方法去做,或者自己想出来的小方法去预防肺结核。其实病魔来了真的不可怕,只要做好相关的措施,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例文1: 肺结核不可怕 ——采访肺结核患者的报告 开场白:敬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带着关怀与疑惑的心情,来到县结核病防治所,采访一位来自张屯村的肺结核患者刘富贵先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肺结核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心声。 本报记者:刘先生,我们都知道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性疾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怎样发现自己患上此病的呢? 刘先生:俺是两个月前到县医院检查才知道的。挺长时间了,俺就觉的自己胸口有点闷的慌,干完活回来,经常咳嗽、吐痰,都三个多礼拜了。后来俺老伴非让俺到医院看看,俺就在村里卫生所王大夫那里做了个检查,也没检查出啥。他建议俺到县结核病防治所查查,说我的症状有点象肺结核,我想不会的,就没有去。可是再后来,慢慢地俺就咳嗽得越来越重,老觉得浑身发热、没劲儿、出汗,一下瘦了很多。这回俺就怕了,赶紧跑到县里做检查,还真是得了肺结核。 本报记者:那医生又为你讲解和叮嘱了些什么呢? 刘先生:医生说俺这病在痰中查出有结核杆菌的话还有传染性,要注意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还要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但是只要正规治疗,很快就没有传染性了,经过正规...

你猜呀(闲的没事干)

关于防控结核病的论文范文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小咳早去做检查,结核能防勿害怕。肺结核,不可怕,勤通风,多检查,种疫苗,享健康。加强锻炼,健康体魄;增强体质,防治结核。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卫生部的宣传主题是“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以肺结核病最为多见。解放前,我国的结核病严重流行,对人民的健康和体质造成极大的危害,前放后政府大力开展防痨工作,广泛接种卡介菌,应用有效的化疗药物,开展普查、普治及重点人群管理等措施,结核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结核病发病率又有所上升,尤其以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为此,who已经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据最新数据,全国现有tb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发患者900万,死亡350万。我国现有肺结核病患者约600万,其中75%是中青年人。具有严重传染性患者约150万,全国已有亿人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每年死于肺结核病的有23万人,是其他所有传染病死亡总和的几倍。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青少年是结核病的主要易感人群,加强儿童青少年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十分严重--表现为“五多”:1结核菌的感染人数多,有4亿人,如果防治工作不力,其中10%即4000万人会发生结核病;2现患病人多,有600万人,75%为青壮年,病程长,危害重;3结核病死亡数多;4耐药结核病人多,因为疗程长于6个月,平均药费在600元以上,许多病人负担不起而中断治疗使耐药病人增多;5农村结核病人多,西部12省市病情呈现蔓延趋势。中国政府在200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会议上做出庄严承诺:结核病的流行阻碍了人类发展,中国要加大结核病扼制的力度: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列入重大疾病控制规划,增加防治经费的投入;2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网络,使诊断、治疗和管理结核病人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1992年以来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共5820万美元,发现和治愈结核病人120万例,治愈率由52%上升至90%,至2005年要治疗200万传染性肺结核,至2010年要治疗40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3加强卫生宣教,提高结核病防治意识,不仅在每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而且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全民健康教育计划,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教材中应有结核病防治的内容。4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对快速诊断,多耐药结核病人的治疗,预防性疫苗的应用,现代结核病的控制策略等进行研究;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组织的赠款和贷款,积极开展工作。

写作思路: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肺结核病,然后告诉大家预防肺结核病有哪些相应的措施,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大家知道肺结核吧!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所以大家要预防这一类的疾病,不要吃一些不卫生食品,要吃一些健康的对有益的食品。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中国就有约500万人得了肺结核,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对这种疾病做好预防措施。

说到这儿,既然要预防肺结核,那应该先认识肺结核的症状。

肺结核的首先症状是咳嗽,咳痰,少数人可能是咯血,少的话是200~300毫升,多的超出1000毫升,那就会对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了。有些人还会出现午后低热或者高热呢!还有一些人会出现夜间盗汗,食欲也会减退的。学了这些知识,就要预防肺结核。

预防肺结核,不要在外面吃饭用餐,而且不可以接近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因为他们可能会传染你。平时也要多运动,增强免疫力,也可以吃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如:VC,人参花泡水,雪蛤等食品。

如果真的要吃药,我建议你吃中药,它不会有副作用,很安全。

既然大家真的要预防像肺结核这一类的疾病,那就应该行动起来,按照上面的预防方法去做,或者自己想出来的小方法去预防肺结核。其实病魔来了真的不可怕,只要做好相关的措施,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你猜呀(闲的没事干)

关于防控结核病的论文摘要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在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还容易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既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又要注意饮食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 报告 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 用药知识 ,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 教育 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2.

【摘要】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对138例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压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 措施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5776-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结核总数的80%-90%。大多数患者缺乏肺结核病的知识,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诊。而肺结核病病程长,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使病人产生自卑、悲观、忧郁、恐惧心理,甚至绝望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138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8例。

入院情况 平诊入院98例,急诊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68例,伴有低热39例,伴有咯血31例。

治疗情况 坚持住院痊愈32例,症状减轻出院97例,死亡9例。

2 心理特点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才前往医院就诊。故对此病缺乏心理准备,常有焦虑感,甚至有恐惧感,有的有悲观心理,若不消除这种心理,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作为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使患者消除这种顾虑,尽早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心理特点 心理压力很大。怕别人歧视,甚至怕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表现出消极情绪。此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举止,温和的态度,主动建立医患间的交流氛围。耐心听患者诉说,回答患者的疑问。这种尊重和关心可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另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稍有不适即疑为病情恶化,这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感觉异常和心理、生理障碍。护士应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点滴信息,培养乐观情绪,以减轻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

治疗结束后的心理特征 结核病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分为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已治愈,恢复了健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另一种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旦患感冒、咳嗽或胸痛就认为旧病复发。护士应在患者疗程结束后告知其这些知识,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3 护 理

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对138例病人进行调查表明,约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在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负担重,病情稍好转就要求出院。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应有95%以上治愈机会,并不会传染他人,否则就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使结核菌耐药,即便应用昂贵药品,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对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导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丰富的营养对疾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 由于肺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染途径从自己做起。给病人讲解预防常识,发给病人痰袋或痰纸,嘱病人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室要经常通风,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头桌,被褥要经常晒。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进行PPD实验,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卫生部的宣传主题是“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以肺结核病最为多见。解放前,我国的结核病严重流行,对人民的健康和体质造成极大的危害,前放后政府大力开展防痨工作,广泛接种卡介菌,应用有效的化疗药物,开展普查、普治及重点人群管理等措施,结核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结核病发病率又有所上升,尤其以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为此,who已经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据最新数据,全国现有tb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发患者900万,死亡350万。我国现有肺结核病患者约600万,其中75%是中青年人。具有严重传染性患者约150万,全国已有亿人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每年死于肺结核病的有23万人,是其他所有传染病死亡总和的几倍。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青少年是结核病的主要易感人群,加强儿童青少年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十分严重--表现为“五多”:1结核菌的感染人数多,有4亿人,如果防治工作不力,其中10%即4000万人会发生结核病;2现患病人多,有600万人,75%为青壮年,病程长,危害重;3结核病死亡数多;4耐药结核病人多,因为疗程长于6个月,平均药费在600元以上,许多病人负担不起而中断治疗使耐药病人增多;5农村结核病人多,西部12省市病情呈现蔓延趋势。中国政府在200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会议上做出庄严承诺:结核病的流行阻碍了人类发展,中国要加大结核病扼制的力度: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列入重大疾病控制规划,增加防治经费的投入;2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网络,使诊断、治疗和管理结核病人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1992年以来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共5820万美元,发现和治愈结核病人120万例,治愈率由52%上升至90%,至2005年要治疗200万传染性肺结核,至2010年要治疗40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3加强卫生宣教,提高结核病防治意识,不仅在每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而且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全民健康教育计划,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教材中应有结核病防治的内容。4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对快速诊断,多耐药结核病人的治疗,预防性疫苗的应用,现代结核病的控制策略等进行研究;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组织的赠款和贷款,积极开展工作。

关于防控结核病的论文题目

1、守护健康,共筑和谐——结核防治宣传视频。2、肺结核不可怕,治疗有希望——走进结核病康复中心。3、防治结核,你我同行——结核防控进校园。

答案是C结核杆菌科赫(1843~1910)Koch,Robert 德国医生,细菌学家。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克劳斯塔尔,1910年5月27日卒于德国巴登-巴登。1866年在德国格丁根大学学医毕业后,曾在汉堡一家精神病院当实习医生。1870年婚后到东普鲁士一个小乡村沃尔施泰因当外科医生,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他认为每种病都有一定的病原菌,纠正了当时认为所有细菌都是一个种的观点,从而兴起了关于疾病生源的研究。1880年在德国卫生署任职。1881年后,他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改进染色方法,发现了当时未能得到的纯种结核杆菌;使用了在凝固的血清上接种培养的方法;他用实验证明结核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并进而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3年后 ,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原菌是霍乱弧菌及其经过水、食物、衣服等用品的传播途径。同时还发现了阿米巴痢疾和两种结膜炎的病原体。1890年他提出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病。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赫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被称为科赫法则,包括:①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体内。②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③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④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科赫法则的提出不仅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定了一套方法,并激发了人们对纯培养物的研究,促进提出防治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科赫是个非常认真、细心的人,毕生探索的题目就是病是怎样形成的。他自学成才,在条件极端困难时,巧妙地设计了许多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如固体培养、悬滴培养等一直相传至今。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德国政府于1907年为纪念他的成就,设了一笔100万马克的基金。

应该选择C:结核杆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赫 自然界的微生物都是混杂地生活在一起的,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vt,koch,1843~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尤其是用琼脂做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科赫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用针尖蘸取少量的稀释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画线,由于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部位固定,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多种茵落。科赫推断相同特征的菌落来自同一个种,于是,就挑选某一种菌落的微生物,经过几次相同的培养过程后,就得到了纯种。应用固定培养基,科赫分离出了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茵、结核杆菌等。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