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jì shēng chóng bìng xué de jiàn lì hé fā zhǎn
在中国、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医书中记载,人们肉眼已认识若干寄生人体的大形寄生虫,如蛔虫、绛虫、蛲虫和麦地那龙线虫等。但是,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1684年雷地(Redi,F.)发表的关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若干蠕虫的调查报道。近代寄生虫学则始于十九世纪中叶。自显微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伴随着实验医学方法的问世,为近代寄生虫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利益,同时还派遣了一些医务人员进入这些国家,在有关的海关、军队、医院和学校中任职,因这些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和节肢动物的危害十分猖獗,他们的调查研究对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自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热带医学其中包括寄生虫学,在近代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而得到发展。许多常见和重要的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相继被揭示。
十九世纪,对寄生虫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有:①1835年英国医师欧文(Owen,R. 1804~1892) 发现人体肌肉中有旋毛虫幼虫的寄生;②1846年美国医师利迪(Leidy,~1891)发现猪肌肉寄生旋毛虫幼虫;③1851年德人比尔哈茨(Bilharz,~1862)于埃及作尸体解剖时发现了埃及血吸虫,澄清了长期来人体不明的血尿病因; ④1852年德国学者库奇梅斯特(Küchenmeister,F.)以兔体内的豆状囊尾蚴喂狗,获得了豆状带绛虫成虫,再用其卵喂兔获得了囊尾蚴。导致他1855年又成功地将猪肉中的囊尾蚴经人食后在其肠中获得了猪带绛虫成虫。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绛虫生活史的成功,对近代寄生虫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⑤1857~1859年德人洛克卡特(Leuckart,K. G. F. R. 1822~1898)和微尔啸(Virchow,R.)同时各自完成了旋毛虫的生活史;⑥1873年洛希(Losch,F.)于俄国圣彼得堡发现溶组织阿米巴;⑦1878年曼逊 (Manson,P. 1844~1922)在中国厦门发现致乏库蚊充当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⑧1880年法国军医拉佛朗 (Laveran,C. L. ~1922)于非洲疟疾患者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⑨1883年托马斯(Thomas,A. P. W.)和洛克卡特各自独立地完成了肝吸虫的生活史,开辟了吸虫类生活史研究的道路,对后人研究吸虫生活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⑩1895年布鲁斯(Bruce,D. 1855~1931)发现了舌蝇是传播非洲锥虫病的媒介;(11)1897年英人罗斯(Ross,Sir,~1932)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为此,他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12)1900年利什曼(Leishman,W. B. 1865~1926)在印度发现了黑热病的病原利什曼原虫;(13)1901年福德(Forde,R. M.)发现非洲睡眠病病原冈比亚锥虫;(14)1904年日人桂田富士郎在山梨县的猫体内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并在人粪中发现了本虫卵,并证明该虫和卵与“片山病”的关系;(15)同年德国学者鲁斯(Looss,A. 1861~1923)在埃及开罗由于偶然机会他自身被十二指肠钩虫幼虫感染,从而揭示了钩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途径; (16)1909年查格斯(Chagas,C1879~1934)证明锥蝽(Triatoma megistus)是流行于南美洲的克氏锥虫的传播媒介;(17)1910年日人小林睛治郎发现鲤科淡水鱼充当中华枝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18)1913年日本学者宫入庆之助和铃木稔在佐贺疫区小沟内发现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完成了该虫的生活史,故日人称此小螺为宫入贝; (19)1915年英国伦敦热带病学院利珀(Leiper,R. T.)在日本学者发现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的启发下,于开罗近郊证明小泡螺(Bulinus)是埃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后的实验又证明双脐螺(Biomphalaria)是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20)1915年日本学者中川幸庵发现淡水甲壳类蟹充当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21)1918年武藤昌知发现纹沼螺为中华枝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完成了该虫的全部生活史。
从以上寄生虫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可见十九世叶中叶,德英两国的科学家对寄生虫病的贡献较为突出,当时已具有一支独立的寄生虫学科的队伍,并出版有专门的著作,如德人洛克卡特(1863)所著《人体寄生虫学》(Die Menschlichen Parasiten)、英人科博德(Cobbold,~1886) (1864、1879)先后著有《内寄生虫》(Entozoa)及《寄生虫》(Parasites)。
德国常被后人称为寄生虫学的发源地,因为十九世纪中后叶寄生虫学大家如:洛克卡特、库奇梅斯特、鲁斯等均出自德国,当时的柏林、莱比锡、汉堡曾是各国寄生虫学前辈的进修中心。例如:开创美国寄生虫学的沃德(Ward,H. B.)和斯泰尔斯(Stiles,C. ~1941)、开创日本寄生虫学的饭岛魁以及中国寄生虫学先驱者洪式闾等均是留学于德国。
英国,第一所讲授寄生虫学的利物浦热带医学学校由博伊斯(Boyce,R.)于1899年筹建,著名学者罗斯(Ross,R.)担任教员。该校出版的《热带医学及寄生虫学年刊》封面上画有远洋航船并在帆上有一眼睛,象征地说明办校的宗旨是向海外扩张,眼向亚、非、拉地区。7个月后,被誉为热带医学之父的曼逊(Manson,P.)从中国厦门回英国后也创办了伦敦热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外此,由纳托尔(Nuttall,,F. 1862~1937) 1919年募建的剑桥大学Molteno研究院也是英国研究寄生虫学的中心之一。随后,英国寄生虫学家在热带地区对疟疾、锥虫病和黑热病等调查研究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继英国建立热带医学和寄生虫学院校之后,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在布兰查德(Blanchard,R.)的倡导下,于1902年建立了法兰西殖民医学研究院,讲授热带病课程。原先1888年在巴黎筹建的巴斯德研究院以及1889年和1893年分别在越南西贡和北非突尼斯建立的巴斯德研究院,也进行有关热带生物、医学和寄生虫学的研究课题。布伦特(Brumpt,E.)对促进法国寄生虫学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苏联罗曼诺夫斯基(Романовский)(1891)发明了原生动物的染色方法,迄今有关原虫的染色剂多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十月革命后苏联寄生虫学有了迅速的发展。苏联蠕虫学创始人斯克莱宾(Скрябин,К.Н.)建立了兽医、医学和生物科研机构中的蠕虫研究工作。他提出根据病原生物学的特点,制定蠕虫病的严格防治措施体系。在他的领导下,目前已编写了《人体及动物吸虫》26卷、《绛虫学纲要》8卷及《线虫学纲要》28卷,如此庞大的蠕虫学专著是前所未有的。巴甫洛夫斯基(Лавловский Е.Н.)创立的自然疫源地学说,对寄生虫病的传播概念有了新的启发。多格尔(Догель,В.А.)从生态学角度考察寄生虫问题创立了生态寄生虫学派。
美国,虽然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利迪(Leidy,J. 1823~1891)发现猪肉中有旋毛虫蚴虫以及以后有关其他寄生虫的工作,成为美国寄生虫学的奠基人,但是寄生虫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自1910年华盛顿蠕虫学会的成立。1914年沃德创办了美国寄生虫学杂志,十年后又筹建了美国寄生虫学会。沃德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美国近代寄生虫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的门下有数人是数十年来美国和国际寄生虫学界的杰出人材。
简述分子寄生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如下:
1.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从某一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病能力与致病机制,研究多种病原对宿主的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
2.综合防治。从单一寄生虫病的防治到多种寄生虫病综合防治与生态系统(ecosystem)“管理”。
3.实验生态学,种群数量动力学与流行病学动力学。从以表达量与动态为特征的实验生态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寄生虫病流行动态,是寄生虫学正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用数学公式模拟量的动态关系是对上述各种动态较理想的概括,因此能较好地反映主动量和各个向量的量变关系。
4. 种群遗传。以揭示种群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为基础,阐明病原种群遗传性改变和寄生虫病流行区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5.分子寄生虫学。从亚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研究寄生虫演化的亲缘关系,寄生虫形态与机能、生理、行为与习性,寄生关系,免疫现象等。
jì shēng chóng bìng xué de jiàn lì hé fā zhǎn
在中国、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医书中记载,人们肉眼已认识若干寄生人体的大形寄生虫,如蛔虫、绛虫、蛲虫和麦地那龙线虫等。但是,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1684年雷地(Redi,F.)发表的关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若干蠕虫的调查报道。近代寄生虫学则始于十九世纪中叶。自显微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伴随着实验医学方法的问世,为近代寄生虫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利益,同时还派遣了一些医务人员进入这些国家,在有关的海关、军队、医院和学校中任职,因这些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和节肢动物的危害十分猖獗,他们的调查研究对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因此,自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热带医学其中包括寄生虫学,在近代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而得到发展。许多常见和重要的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相继被揭示。
十九世纪,对寄生虫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有:①1835年英国医师欧文(Owen,R. 1804~1892) 发现人体肌肉中有旋毛虫幼虫的寄生;②1846年美国医师利迪(Leidy,~1891)发现猪肌肉寄生旋毛虫幼虫;③1851年德人比尔哈茨(Bilharz,~1862)于埃及作尸体解剖时发现了埃及血吸虫,澄清了长期来人体不明的血尿病因; ④1852年德国学者库奇梅斯特(Küchenmeister,F.)以兔体内的豆状囊尾蚴喂狗,获得了豆状带绛虫成虫,再用其卵喂兔获得了囊尾蚴。导致他1855年又成功地将猪肉中的囊尾蚴经人食后在其肠中获得了猪带绛虫成虫。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绛虫生活史的成功,对近代寄生虫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⑤1857~1859年德人洛克卡特(Leuckart,K. G. F. R. 1822~1898)和微尔啸(Virchow,R.)同时各自完成了旋毛虫的生活史;⑥1873年洛希(Losch,F.)于俄国圣彼得堡发现溶组织阿米巴;⑦1878年曼逊 (Manson,P. 1844~1922)在中国厦门发现致乏库蚊充当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⑧1880年法国军医拉佛朗 (Laveran,C. L. ~1922)于非洲疟疾患者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⑨1883年托马斯(Thomas,A. P. W.)和洛克卡特各自独立地完成了肝吸虫的生活史,开辟了吸虫类生活史研究的道路,对后人研究吸虫生活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⑩1895年布鲁斯(Bruce,D. 1855~1931)发现了舌蝇是传播非洲锥虫病的媒介;(11)1897年英人罗斯(Ross,Sir,~1932)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为此,他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12)1900年利什曼(Leishman,W. B. 1865~1926)在印度发现了黑热病的病原利什曼原虫;(13)1901年福德(Forde,R. M.)发现非洲睡眠病病原冈比亚锥虫;(14)1904年日人桂田富士郎在山梨县的猫体内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并在人粪中发现了本虫卵,并证明该虫和卵与“片山病”的关系;(15)同年德国学者鲁斯(Looss,A. 1861~1923)在埃及开罗由于偶然机会他自身被十二指肠钩虫幼虫感染,从而揭示了钩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途径; (16)1909年查格斯(Chagas,C1879~1934)证明锥蝽(Triatoma megistus)是流行于南美洲的克氏锥虫的传播媒介;(17)1910年日人小林睛治郎发现鲤科淡水鱼充当中华枝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18)1913年日本学者宫入庆之助和铃木稔在佐贺疫区小沟内发现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完成了该虫的生活史,故日人称此小螺为宫入贝; (19)1915年英国伦敦热带病学院利珀(Leiper,R. T.)在日本学者发现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的启发下,于开罗近郊证明小泡螺(Bulinus)是埃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后的实验又证明双脐螺(Biomphalaria)是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20)1915年日本学者中川幸庵发现淡水甲壳类蟹充当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21)1918年武藤昌知发现纹沼螺为中华枝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完成了该虫的全部生活史。
从以上寄生虫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可见十九世叶中叶,德英两国的科学家对寄生虫病的贡献较为突出,当时已具有一支独立的寄生虫学科的队伍,并出版有专门的著作,如德人洛克卡特(1863)所著《人体寄生虫学》(Die Menschlichen Parasiten)、英人科博德(Cobbold,~1886) (1864、1879)先后著有《内寄生虫》(Entozoa)及《寄生虫》(Parasites)。
德国常被后人称为寄生虫学的发源地,因为十九世纪中后叶寄生虫学大家如:洛克卡特、库奇梅斯特、鲁斯等均出自德国,当时的柏林、莱比锡、汉堡曾是各国寄生虫学前辈的进修中心。例如:开创美国寄生虫学的沃德(Ward,H. B.)和斯泰尔斯(Stiles,C. ~1941)、开创日本寄生虫学的饭岛魁以及中国寄生虫学先驱者洪式闾等均是留学于德国。
英国,第一所讲授寄生虫学的利物浦热带医学学校由博伊斯(Boyce,R.)于1899年筹建,著名学者罗斯(Ross,R.)担任教员。该校出版的《热带医学及寄生虫学年刊》封面上画有远洋航船并在帆上有一眼睛,象征地说明办校的宗旨是向海外扩张,眼向亚、非、拉地区。7个月后,被誉为热带医学之父的曼逊(Manson,P.)从中国厦门回英国后也创办了伦敦热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外此,由纳托尔(Nuttall,,F. 1862~1937) 1919年募建的剑桥大学Molteno研究院也是英国研究寄生虫学的中心之一。随后,英国寄生虫学家在热带地区对疟疾、锥虫病和黑热病等调查研究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继英国建立热带医学和寄生虫学院校之后,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在布兰查德(Blanchard,R.)的倡导下,于1902年建立了法兰西殖民医学研究院,讲授热带病课程。原先1888年在巴黎筹建的巴斯德研究院以及1889年和1893年分别在越南西贡和北非突尼斯建立的巴斯德研究院,也进行有关热带生物、医学和寄生虫学的研究课题。布伦特(Brumpt,E.)对促进法国寄生虫学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苏联罗曼诺夫斯基(Романовский)(1891)发明了原生动物的染色方法,迄今有关原虫的染色剂多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十月革命后苏联寄生虫学有了迅速的发展。苏联蠕虫学创始人斯克莱宾(Скрябин,К.Н.)建立了兽医、医学和生物科研机构中的蠕虫研究工作。他提出根据病原生物学的特点,制定蠕虫病的严格防治措施体系。在他的领导下,目前已编写了《人体及动物吸虫》26卷、《绛虫学纲要》8卷及《线虫学纲要》28卷,如此庞大的蠕虫学专著是前所未有的。巴甫洛夫斯基(Лавловский Е.Н.)创立的自然疫源地学说,对寄生虫病的传播概念有了新的启发。多格尔(Догель,В.А.)从生态学角度考察寄生虫问题创立了生态寄生虫学派。
美国,虽然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利迪(Leidy,J. 1823~1891)发现猪肉中有旋毛虫蚴虫以及以后有关其他寄生虫的工作,成为美国寄生虫学的奠基人,但是寄生虫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自1910年华盛顿蠕虫学会的成立。1914年沃德创办了美国寄生虫学杂志,十年后又筹建了美国寄生虫学会。沃德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美国近代寄生虫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的门下有数人是数十年来美国和国际寄生虫学界的杰出人材。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是有的,看到就好好珍惜,很难找了
你或许不知道,大多数寄生虫类群早在亿年前的中生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这说起来还有点反直觉。寄生虫比它们现在的宿主历史还要更为悠久,那在宿主出现之前,它们是怎么生存的?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不太成立,历史悠久的是寄生虫的祖先们,而今天的每种特定的寄生虫一定是在宿主出现之后才吃上了它们的软饭。
不过,这也引出了一个终极问题,最早的寄生虫是怎么出现的?更直观点说,第一条寄生虫是怎么钻进其它生物体内,然后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的?
首先,寄生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人类来说似乎那么点陌生,但在整个生物界,寄生就是一个很主流的生存方式。
因感染了吸虫而出现了畸形的青蛙
根据估计,地球上770万种已知的动物物种里,有超过一半是寄生虫(存在争议,另说40%为寄生虫)。我们人类就是最好的样本,人类是100多种寄生虫的宿主,如果算上病毒、细菌、微生物,这个数字还要翻几倍。
现实是几乎没有那种动物身上找不到寄生虫的,即便是在实验室中严格人工饲养的动物也经常会被寄生虫感染。
部分以人类为宿主的寄生虫
其次,寄生也不是偶然出现的,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已经估计寄生虫有60次独立进化,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寄生虫至少独立进化了223次,这也就说明很多动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寄生这条道路,这是一种具有优势的生存策略。
那么我们怎么推测出寄生虫的起源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这些寄生虫还过着自由生活的老亲戚们。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蚊子,它们属于体外寄生虫,但并非所有蚊子都吸动物的血。
全世界大概有3000多种蚊子,其中只有大概80种会叮咬人类。蚊子的祖先早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了,到今天寄生吸血只是它们进化历程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在蚊子的家族里,有幼虫生活在植物根部植食,成虫只交配不进食的大蚊,也有幼虫捕食其它孑孓,成虫吸食花蜜的巨蚊,还有靠孤雌生殖打入鱼类饲料圈的摇蚊。
常常引起恐慌的大蚊其实并不吸血
就算是吸血的按蚊、伊蚊、库蚊,它们的雄性个体也都不吸血,而是吸食植物的汁液生活,那么也就不难推测,吸血蚊子可能在偶然的情况下吸食到了动物血液,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生存道路,再进一步演化出抗凝唾液和特化的口器。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用于提取恐龙DNA的蚊子其实是吸花蜜的,还是只雄性
对于这类体外寄虫而言,它们的演化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与未来的宿主在生活空间上的接触。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寄生虫案例。
来自西北大学的张志飞团队在云南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化石,距今有亿年,这些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外壳上附着了一些管状结构,数量不定,里面的软组织并没有保留下来。
显然,这种管状结构并非腕足类动物自有的,而是由别的生物制造的,但它们的关系到底是普通的依附共生还是寄生,引起了一些争议。
通过测量腕足动物的体型,团队的成员发现拥有管状结构越多的个体,体型反而更小,因此推测两者是寄生于宿主的关系。腕足动物通过开合外壳吸入食物,而这些住在管状结构里的蠕虫会“虎口夺食”,长此以往以至于它们无法离开宿主独立生存。
这种是体外寄生的一种比较被认可的起源假说,两种动物在相同的环境中生活,在长期的接触中未来的寄生虫偶然在未来的宿主身上找到了类似的食物,比如某些蛾子可以吸食大型哺乳动物的泪水,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种蚊虫、跳蚤、螨虫。
可是还有一类最为神秘,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就是体内寄生虫,这也是我们标题重点标出的话题。
小林姬鼠体内取出的寄生蠕虫
针对体内寄生虫而言,第一只寄生虫到底是如何钻进宿主肚子里的呢?一种猜想是这些寄生虫的祖先是营自生生活的动物,包括捕食或腐生等。
以线虫这个动物界中最大的门类为例,它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其中有不少营寄生生活,一般认为在偶然的情况下进入到了某些动物的体内,继而发展出了寄生关系。
在美国弗吉尼亚北部小溪中发现的一种线虫,幼虫寄生在昆虫体内,但成虫仍然营自生生活
如果是寄生虫的祖先是腐生的,那么它就有可能被同样是腐生的动物吃下肚,这种偶然进入未来宿主体内的方式有很多种,尤其是在海洋中,意外总是特别多,比如下面这种听起来就有点重口味。
海参和隐鱼的案例可能就类似寄生虫最初的状态,此时的隐鱼还能够自由活动,也能自主觅食,海参的内脏再生也需要时间,有时候隐鱼也仅仅是把它单纯当做庇护所。
对于那些在哺乳动物肠道内生活的寄生虫来说,隐鱼的案例只是Very Easy模式,它们要面对的挑战更复杂也更极端,只有钻进体内一步是远远不够的。
第一个挑战是宿主的体温,恒温动物的体温对寄生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能过上吃软饭生活的寄生虫必须提前适应高温的生活环境。
第二个挑战是宿主消化道的活动,它们同样也需要一些角质层和分泌物来抵御消化液和消化酶,不断蠕动的肠道也会将它们排出体外,所以还需要强大的运动能力或吸盘、小钩这类装备。
猪绦虫通过吸盘和小钩附着在宿主的肠道内
第三个挑战是宿主体内的低氧或无氧环境,肠道中的氧气含量很低,寄生虫需要厌氧呼吸来维持生存,在这祖先是腐生的寄生虫就特别有优势。
第四个挑战是地狱难度的宿主免疫系统,作为外来物,长期停留在宿主的体内必然会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有些寄生虫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干扰宿主的免疫识别,把自己伪装成宿主身体的一部分,这就像是开启了操作系统里的根权限,剩下的就是为所欲为了。
被免疫细胞攻击的寄生虫
现在的一些研究发现,寄生虫的这种降低宿主免疫反应的行为在某这些时候是可以带来好处的,甚至可以用来治疗某些免疫系统方面的过敏症。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寄生虫都有这种“超能力”,绝大多数寄生虫会与宿主形成一种平衡状态,既不引起宿主的死亡,同时宿主也不会发生剧烈反应消灭寄生虫。
最后要解决的难题就是繁殖问题,因为体内寄生的特殊性,很多寄生虫都发展出了复杂且独特的繁殖和发育方式,例如血吸虫,其生活史就要经历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7个发育阶段。
血吸虫的生活史
某些大型绦虫和线虫每天甚至能产下100万颗卵,因为在复杂的生活史中大量后代会死去,必须要靠高产来保证种群的延续。
以上这些挑战都只是前置的历练,就像勇士进入地下城之前需要苦修一样,想要成为真正的寄生虫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在宿主体内生存的能力需要在它们的祖辈时就已经积累下来,否则再多的尝试也是无谓。
缩头鱼虱能够取代鱼类原本的舌头
你以为寄生虫入侵宿主是它们传记的序章,实际上那一刻已经是终章了,而进入体内的寄生生活只能等到三部曲的下一部来诉说了。
或许曾经有人羡慕过上寄生虫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成为第一只进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要付出多少代价,而在宿主体内又还要想方设法跟上它们的进化。
一种寄生在鱼复殖吸虫体内的微孢子虫,称作超寄生现象,连寄生虫都内卷了,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在动物研究中,可以通过对比其两种近缘物种体内的同源寄生虫的差异来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你能说这些寄生虫坐吃山空不努力吗?
即便它们为了生存已经如此拼命,但它们的命运仍然不会完全由自己掌握,因为寄生这条路没有回头可言,进化不会从特化回到一般,这意味着有多少种动物灭绝可能就有同样多的寄生虫给它们陪葬。
去翻翻本草纲目啦
l9世纪末,化学工业的兴起,Ehrlich化学治疗概念的建立, 为20世纪初化学药物的合成和进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早期的含锑、砷的有机药物用于治疗锥虫病、阿米巴病和梅毒等。在此基础上发展用于治疗疟疾和寄生虫病的化学药物。 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现百浪多息和磺胺后,合成了一系列磺胺类药物。1940年青霉素疗效得到肯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到飞速发展。化学治疗的范围日益扩大,已不根于细茵感染的疾病。随着1940年woods和FildeS抗代谢学说的建立,不仅阐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也为寻找新药开拓了新的途径。例如根据抗代谢学说发现抗肿搐药·利尿药和抗疟药等。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也随之开展,为创制新药和先导物提供了重要依据。30比~40年代发现的化学药物最多,此时期是药物化学发展史上的丰收时代。 进人50年代后,新药数量不及初阶段,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代谢变化逐步得到阐明,导致联系生理、生化效应和针对病因寻找新药·改进了单纯从药物的显效基团或基本结构寻找新药的方法。例如利用潜效(Latentiation)和前药(Prodrug)概念,设计能降低毒副作用和提高选择性的新化合物。1952年发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氯丙嗪后·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非甾体抗炎药是6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的活跃领域,一系列抗炎新药先后上市。 60年代以后构效关系研究发展很快,已由定性转向定量方面。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将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理化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研究构-效之间的量变规律,为药物设计、指导先导化合物结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QSAR常用方法有Hansch线性多元回归模型,Free-WilSon加合模型和Kier分子连接性等。所用的参数大多是由化合物二维结构测得,称为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50~60年代是药物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70年代迄今,对药物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深入研究,对其结构、功能逐步了解。另外,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与药学科学的渗透,X衍射、生物核磁共振、数据库、分子图形学的应用,为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药效构象以及二者作用模式,探索构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先进手段,现认为SD-QSAR与基于结构的设计方法相结合,将使药物设计更趋于合理化。 对受体的深入研究·尤其许多受体亚型的发现,促进了受体激动剂和秸抗剂的发展,寻找特异性地仅作用某一受体亚型的药物,可提高其选择性。如β和α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阻滞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内源性脑啡酞类对阿片受体有激动作用,因而呈现镇痛活性,目前阿片受体有多种亚型(如δεγηκ等)为设计特异性镇痛药开拓了途径。 酶是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生命活动许多是由酶催化的生化反应,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活性。随着对酶的三维结构、活性部位的深入研究,以酶为记点进行的酶抑制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例如通过干扰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醛固醇(Aldosterone)系统调节而达到降压效用的血管紧张汞转化酶(ACE)抑制剂,是7O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降压药。一系列的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已是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3羟基-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有较好的疗效。噻氯匹定可抑制血栓素合成酶·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离子通道类似于活化酶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7O年代末发现的一系列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是重要的心脑血管药,其中二氢砒锭啶类研究较为深入·品种也较多,各具药理特点。近年发现的钾通通调控剂为寻找抗高血压、抗心纹痛和I类抗心律失常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细胞癌变认为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表达失调和细胞无限增殖所引起的,因此可将癌基因作为记点,利用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抑制细胞增殖的方法,可设计新型抗癌药。 8O年代初诺氟沙星用于临床后,迅速掀起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热潮,相继合成了一系列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和一些新抗生素的问世,认为是合成抗菌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寻找内源性活性物质是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发现许多活性多肽和细胞因子·如心钠素(ANF)是8O年代初从鼠心肌匀浆分离出的心房肽,具有很强的利尿、降压和调节心律的作用,内皮舒张因子(EDRF)NO是同时期证实由内皮细胞分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物质,其化学本质后证实是一氧化氮(Ho)。它是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细胞信使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作用,9O年代后,有关NO的研究已成国际的热点。NO供体和NO合酶抑制剂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将为心血管抗炎药等开拓新的领域。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近2O年发展的高新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已成为新兴产业和经济生长点。9O年代初以来上市的新药中,生物技术产品占有较大的比例,并有迅速上升的趋势。通过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产业可提高经济效益,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生产药品,将是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发展的组合化学技术,能合成数量众多的结相关的化合物,建立有序变化的多样性分子库,进行集约快构速筛选,这种大量合成和高通量筛选,无疑对发现先导化合物和提高新药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70-90年代,新理论、新技术、学科间交叉淮透形成的新兴学科,都促进了药物化学的发展,认为是药物化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代。 人们认为20世纪中、后期药物化学的进展和大量新药上市,归纳为三方面主要原因:(l)生命科学,如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为发现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信息科学的突飞猛进,如生物信息学的建立,生物芯片的研制,各种信息效据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便捷地检索和搜寻所需安的文献资料,研究水平和效率大为提高;(3)制药企业为了争取国际市场,投入大且资金用于新药研究和开发(R&D),新药品种不断增加,促进了医药工业快速发展。希望采纳
中药的发展历史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为汇集整理先秦时期大量蕴积的药物开发利用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北朝时期,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更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当时药物专著已达110多种。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是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既是先秦时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总结,又是后世本草和开发利用的楷范。全书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按中药的养命、养性、治病等3种功效归并为上、中、下三品。这些药物至今仍有200余种沿用不衰。到了魏晋时期,药物品种增加到730种(《名医别录》新增365种),后又经《本草经集注》增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至此,我国中药理论体系雏形已定,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提高。 唐代,药物已增加到1000余种,药物知识也已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临床应用的需要。国家曾组织力量开展药源调查,在此基础上于显庆年间(656--660年)编修了《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并颁布实施的具药典性质的药学专著。在已有的本草学基础上,精选民间新药114种,使药物种数达到850种,这本药学专著以较多的药物基原考证和较丰富临床用药经验赢得了中外医药工作者的尊崇。70多年后,陈藏器又收集《唐本草》未载之药692种,撰成《本草拾遗》。二者合计,唐代开发利用的中药资源已达1500多种。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医药资料的整理、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北宋时期,国家再次大规模调查药物资源,并成立医药编纂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还设立了官办的制药厂(惠民制药局)生产中成药。百余年中,三次修订本草,大量校勘汇总,增补文献和用药经验,形成历史上官修本草高潮,官方代表作有《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和《本草图经》。宋代唐慎微集前人之大成,收集《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筛选遗余药物554种,又自增8种,辑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至此,我国古代开发利用的药物资源已达1748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宝库。金、元时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在稳定和巩固品种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精炼药效、归纳药理,其主要贡献是把医药理论与具体药物密切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的中药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极深。明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本草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医药界人文荟萃,名著迭起。《本草品汇精要》收载药物1815种,增补46种,尤以文字简洁精要。彩色实物绘图名闻于世。《滇南本草》收载药材448种,是一部记载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的珍贵著作。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把古代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推向了顶峰,并以博大精深的内涵总结了明以前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图文井茂,提高了本草学的编纂技能和水平,开拓了后世中药发展的新局面。清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不仅中药行、店林立,还形成了一些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市场。中药材产量和运销量随之大增,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和提高,著录和存世的本草近400部,其中,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有《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 实图考》。前者收载《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716种;后者收载植物1714种,虽名为《植物名实图考》,实际也是一部宝贵的药物专著。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药开发利用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藏族著名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编著了《晶珠本草》,共收载药物2294种,具有浓厚的藏药特色,是中国藏医药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如实记录数据,生病的狗你可以分析生病对它身上寄生虫的影响情况,分析数据就是分析不同狗龄的寄生虫差异,不同栖息场所寄生虫差异,以及数据比较少还可以对比校内外流浪狗的情况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望采纳。
可以写医学检验寄生虫方面的,一下是一些参考资料: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食品污染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首先先有大纲,你学什么专业,是病理分析还是别的,是否做实验,按照所学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寄生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