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规律就是提出问题,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其基本程序包括:选题立题、课题设计、实验观察或调查、研究资料的加工整理与数据处理、总结分析、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及其推广应用等。一、选题立题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选择(select)和确立(decide)所要研究的题目(project),题目必须首先确定下来,否则就不可能有集中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一)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医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的人总是留意它,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想探讨问题的意念,称之为初始意念。初始意念可能是局限的、粗浅的,但却是很可贵的,因它是科研工作者思想上的火花。(二)发现或提出问题的条件1、勤动手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等实例说明了亲自参与、反复实践的重要性。2、善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积极探索的姿态,注意事物和变化规律的习惯,将有助于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3、勤动脑 勤思维,善疑多思。 思维是人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4、具有丰富的知识 研究工作者自己必须跟上学科的发展,使自己具备有关的知识甚至边缘学科的广博学识,只有这样才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见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认真查阅文献,做好情报调研有了初始意念,提出了问题,这才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并不等于已经确定了题目。还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国内外文献调研,摸清所提问题的理论依据、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可通过国际互联网或光盘进行文献检索。做好这一步工作是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关键。(四)建立假说,确立课题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文献查阅和情报调研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使所提问题系统化、深刻化,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立题提供理论上和实验上的科学依据,并提出假定性答案(亦称假设),建立科学假说。根据假说内容,进行科学构思,确立研究题目。二、 课题设计课题设计(project design)是指课题研究构思、技术路线、具体内容指标、方法步骤、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经费预算等一整套研究方案。(一)课题设计的意义课题设计的意义:① 增强科研过程的科学性,使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科研结果准确可靠;②保证科研结果准确回答科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避免“文不对题”;③良好的科研设计可避免不必要的工作或重复工作;④保证实验数据的可统计性。(二)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课题设计包括技术方案设计和课题实施方案设计。1、技术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技术方案设计包括三大要素:即研究因素(或处理因素)、研究对象(处理对象)和结果效应三部分。2、技术方案设计的重点内容(1)立项依据立项依据是科研工作的关键。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开展这项研究的依据是什么?这是能否通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计划部门审批,能否列入科研计划并获得资助的首要问题。立项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基础研究,应着重结合国际国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研究,应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论述其应用前景和价值。(2)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课题设计的重中之重,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是研究者科研水平的直接反映。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目标一定要明确,研究内容必须具体。准备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要一一列出。技术路线要采取系统工程,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创新之处是课题的生命力所在,应该充分阐述。预期研究成果是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要实事求是,既要使专家们审查时增强信心,又要不至于因不适当的夸张而引起专家们不信任感。(三)课题实施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如果说技术方案设计主要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那么课题实施方案主要是解决“何时做”、“由谁来做”的问题。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组的组成、任务分工,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和年度进度计划,研究工作基础,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包括实验条件、研究场地、仪器设备、病例来源、研究力量、协作条件等,尚缺少的条件以及解决的途径,经费预算包括科研业务费、仪器设备费、药品试剂材料费、动物及饲养费、协作费、课题组织实施费、成果鉴定费等。三、观察、实验与调查课题设计方案制定和批准后,就要进行实施,这是把计划设计方案付诸于行动的阶段,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感性材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时间最长、工作最辛苦的阶段。如果说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课题负责人和部分主要研究人参与的话,而这一阶段则需要课题组全体人员共同行动。观察法、实验法与调查法等都是搜集和获取第一手客观事实材料的基本手段。(一)观察(observation) 医学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观察是医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不主观武断,不固执己见;要做好详尽、准确无误的观察记录,不能凭主观想当然,不能凭空捏造;要做好出色的创造性的观察,就不是仅仅注意排除其他,而同时要留神意外或反常现象。(二)实验(experiment) 实验是取得精确典型科研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实验”是从人为地发生于实验条件下的现象中索取资料。实验的基本要求:制定好实验方案;先做预实验,再做正式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实验记录;控制实验误差。衡量实验成功的标准是能够重复实验结果。(三)调查(investigation) 调查是认识疾病的人群现象、流行规律以及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依据的重要方法。如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地方病调查、病因学调查、职业病调查等方面。调查有现场调查、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追踪调查等类型。调查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必须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格;系统搜集,全面记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四、研究资料的加工整理与数据处理观察、实验与调查等活动结束后,接下来便开始对所获取的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数据处理。通过科学加工、去伪存真和统计学分析,以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最后总结分析、归纳推理、抽象概括和提出研究结论做准备。这一过程是排除偶然,发现必然;透过现象,发现规律的重要步骤。所获取的原始资料,一般量大杂乱,有的是数据,有的是图形,有的是切片,有的是照片等。首先要进行分类,原则上凡能数量化的尽可能用数字表示,切片、照片等结果不能数量化的,可用分级计分等方法表示。其次要进行资料核查,包括人工核查和计算机核查等。核查无误的资料重新按性质分组,然后将资料归纳汇总,最后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五、总结分析,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方法把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概念,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实事,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总结分析,就是对所占有的实验、调查或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自觉地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设计中哪些理论上成立,且又在实验中得到证实;哪些想法在实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从而围绕假说的中心思想,按材料、表格、图片等,分清组别,综合提炼出材料所能说明的观点,明确各组材料所得结果,以及由此结果在理论上所得出的结论。研究报告是各类研究课题的最基本的、标志着课题完成的通用表现形式。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发展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临床观察还是现场测试、流行病学调查,亦无论是药品、制剂、医疗器械研制还是医用计算机软件等,课题完成后都必须写出研究(研制)报告以办理结题、验收、鉴定和归档手续以及作为今后申请奖励等的主要技术资料。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两个大部分,一是工作报告,二是技术报告。前者是工作总结性质的报告,主要是介绍课题的立项情况,研究背景,计划执行情况,研究结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打算等。后者是成果的核心材料,反映的是课题研究的全部技术内容。
期刊论文有四审。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在审稿过程中,有初审、二审、三审,有一些杂志还有四审,国内大概有1/4的核心期刊是有四审环节的。
复审为对学位论文终稿的主体部分进行检测等。
以潍坊医学院为例,研究生论文复审论文答辩后修改并提交研究生处准备印刷的学位论文终稿(PDF电子版、word电子版、纸质版)。对学位论文终稿的主体部分进行检测,重复率≥15%的博士学位论文、≥20%的硕士学位论文不予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所有学位论文的撰写应严格按照《潍坊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执行,包括论文封面格式、论文结构要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论文排版要求等。形式审查不合格者需重新排版打印。
扩展资料: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实施复审的相关要求规定:
1、答辩委员会及论文评阅专家认为学位论文必须修改者,研究生应根据答辩委员会及论文评阅专家对论文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提交书面修改说明,需要修改但未修改者不予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生处将聘请专家根据论文评阅书、答辩记录及修改情况进行复审)。
2、电子版论文和纸质版论文不相符或学位论文中部分文字采用图片形式插入等任何故意规避重合率检测皆属学术不端行为,按《潍坊医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潍医研字〔2015〕4号)文件规定进行处理。
3、导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对其答辩后的论文按照学校规定予以修改完善,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导师要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审查,并在论文封面上签字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潍坊医学院-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实施复审的通知
编辑部初审
新到稿件由编辑部主任或其委托的专家和编辑进行形式审查,但学术会议推荐的优秀论文不在此限。
初审的重点是审查文稿是否重复发表,主题是否符合本刊方向,写作水平是否达到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初审结论分为“通过”或“未通过”,简短的审稿意见在本刊网站作者专有网页上显示,并以E-mail形式告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初审的文稿由编辑部送2位以上同行专家预读评审,学术会议推荐的优秀论文由会议主持者组织同行专家评审。评审人一般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后研究经历,且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类似主题的文章。与作者有师生关系者或同一课题组的成员应主动回避审阅相关文稿。评审的重点是鉴定文稿的学术质量和价值,包括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性、数据的准确性、结论的可靠性,以及图、表与文字表达是否符合学术论文规范等。评审采用国际惯用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即不向作者和审稿人透露对方单位、姓名、职位、职称等信息,评审意见经编辑部校核后,作者可凭自行设定的密码登陆本刊网站查看或下载,对外严格保密。评审结论分为“优先发表”、“修改后发表”、“修改后再审”、“改投他刊”和“退稿”等5类。审稿人一致同意“优先发表”的文稿直接送主编终审,审稿人一致认定“改投他刊”和“退稿”的文稿终止审稿,其余的进入下一程序。责任编委复审评审时审稿人决定“修改后再审”的文稿修改后仍送原审稿人复审,作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后的稿件,由相关专业领域的编委进行复审。复审最多只能进行2次。
复审的重点是审查作者修改是否恰当,尤其是作者对评审意见有异议或者评审意见分歧较大的文稿,复审时应参考原审稿意见和作者陈述做出明确的判定。复审结论分为“采用”、“修改后再审”和“退稿”等3类。“采用”的稿件直接送主编终审,“修改后再审”的文稿作者修改后只能相关专业领域的编委再审一次,“退稿”的文稿即刻终止审稿。稿件采用与否最终由主编(含副主编)审定。主编终审主要是根据近期(以上年平均发表时滞做参考)稿源情况,在前几次审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科发展、国家需求、前期发文状况、作者影响力等因素对拟采用的稿件进行排队和处理。终审结论分为“优先发表”和“采用”,仅有少量稿件可能还会要求作者做进一步修改或做退稿处理。对于要求修改的文稿,作者返回修改稿时必须附“修改说明”,表明作者对审稿意见的态度,提醒复审编委和终审主编注意修改过的内容,特别是不采纳审稿人的意见时,应就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进行必要的解释。
不同领域不太一样,一般来讲总归有80%以上。论文终审是审稿的最后一个环节了,但进入终审并不意味着文章一定能发表,作者也不可松懈,终审一般是对文章的最后审核,是确定文章能否见刊发表的关键环节,终审有时是杂志社资深编辑进行,有时则会是杂志社主编来完成,要看杂志社的具体情况了。期刊一般实行“三审定稿制”,对所有来稿逐一登记编号后进行三次审理方能正式刊用。三审为初审,复审,终审,从初审到终审,时间有长有短,1-3个月不等(核心可能更长)。投稿最先拿到录用通知,说明你通过了初审(1-15个工作日)。初审一般是先走一轮查重,重复率太高,直接出局(15%以内,或30%以内,看具体刊物要求);看格式是否规范;看研究方向等是否符合栏目设置;有无敏感内容等,抓大放小,看得比较粗略。所以录用一般都出得比较快,这一环节的拒稿,也很快就是了。复审,有的也称外审,办刊质量高的杂志社在这一阶段一般会联系相关方向的业内专家审稿。部分刊物在这一阶段会产生审稿费,存在,你被拒稿,不返审稿费的情况,不过正规刊物或机构都会事先明确告知,一方面也是让大家慎重投稿;终审环节了,实行定稿会制度。其实,部分杂志社可能复审和终审是结合在一起的,中间没啥过渡。终审多方考量,主编操刀,进入终审被撤稿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这一点,应该是共识,毕竟前期走下来,杂志社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没必要最后来折腾大家。但少不代表没有,多半也属特殊,有点时运的意思在里头,比如恰巧赶上社内调整,提高办刊质量,对来稿的要求更严苛了;比如进入终审的稿件较多,为均衡各专栏的内容,出现延迟出刊或撤稿,这些都是很难控制和把控的因素,所以才会说,论文起稿阶段忌追热点,也忌陈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样的情况。
论文终审是审稿的最后一个环节了,但进入终审并不意味着文章一定能发表,作者也不可松懈,终审一般是对文章的最后审核,是确定文章能否见刊发表的关键环节,终审有时是杂志社资深编辑进行,有时则会是杂志社主编来完成,要看杂志社的具体情况了。
终审一般要2~3个月才能审完,杂志社会给针对作者的文章提出一些主要关键的问题,然后再把文章重新发给作者,让作者修改提出的问题并希望作者做出解释,一般只要作者修改的正确或者解释的合理,文章就肯定被录用了,这时才意味着文章终于通过了层层审核,可以安心等待见刊发表。
扩展资料:
作者投递稿件,大致需要的几个流程:
1、投稿。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选择合适的出版社或者协作出版单位。
注意把控时间,论文发表是有时效的,须掌握一定的时间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要提前详细了解清楚。
2、审核。
投稿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应注意格式规范。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大或者太小,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
3、录用。
录用只是说明杂志社准备发表,但并不保证一定按时发表成功,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推迟发表,所以要沟通清楚。
4、发表。
杂志社将文章等到杂志上了。
5、检索。
可以在论文网搜查到指定论文,被收录的杂志有自己的检索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投稿流程
是。对于答辩资格审查来说,主要是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负责进行论文终稿的审核,八十分以上才算通过,通过后才可以继续申请毕业和学位证书。
论文盲审是指在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对于提交的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的过程。这种评审方式通常由至少两位专业领域内的评审专家进行,他们不知道该论文的作者身份和其他信息,只针对论文内容进行评审和审稿。论文盲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评审过程公正、客观,避免评审过程中出现利益冲突和主观偏见,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盲审,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促进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盲审并不是所有学术期刊或会议都采用的评审方式,有些期刊或会议可能采用单盲审(只有审稿人不知道作者身份)或者双盲审(审稿人和作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等其他形式的评审方式。
什么是 盲审?是今年新开始的组织专家组评审的那个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什么叫论文外审?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论文外审是把论文匿名发给业内有名的专家请他们审读并提出意见,很多时候会碰到很挑剔的专家,他们会提很多的问题。是否盲审或者外审并不是可以确定的,这是随机的。
盲审,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
盲审和外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
扩展资料:
盲审工作要求
(一)论文盲审人员全部由校外同行专家承担,由研究生部负责在专家库中抽取。
(二)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正常进行,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必须提前30天、博士生提前45天提交学位论文(扣除寒暑假时间)。
(三) 参加盲审的论文,要在盲审结果确定后方可组织答辩工作,盲审结果应作为答辩资格、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
(四) 评审论文一般不退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盲审
外审就是送到外面单位专家审核。盲审是自己匿名审核,是学校的导师审核。这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具体如下:外审: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由于专家和导师关系一般不错,都能通过。盲审是组织专家评审的一种制度,总的来时就是匿名送审,这样最好的好处就是评阅老师并不知道写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谁,不知道是谁写的这篇论文,所以即使跟老师得关系不好也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是匿名,对于跟老师关系不好的学生来说这样是有很大好处的。外审和盲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这就是盲审和外审的区别了。
终审一般由杂志社主编或者副主编完成,是对文章最终的整体审核,文章在前两个审稿环节已经对文章的基本写作、专业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审核,所以能走到终审环节,说明文章是符合期刊的要求的,并且不存在大的问题。SCI医学论文发表可以了解下医荟园平台
期刊终审一般会对什么内容进行审核?终审是期刊审查的最后一部分,很多作者到了这一部分就容易放松下来,小编对此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进行初步审核时,往往比终审要严格。我们常说,通过外审的文章,见刊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可以通过,这主要是受终审影响的。期刊终审一般审查什么?终审是定期稿件审查的最后一部分,但作者也不能放松,终审也有一定的几率会被初步机构拒绝。拒绝概率通常是10% ~ 15%,概率不是很高,绝大多数文章都能顺利通过。终审一般由杂志社主编或副主编完成,而且,大部分都是以会议讨论的形式完成的。终审关注的内容不再是某一方面,而是对文章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其实文章基本面已经在初审和外审中得到重点关注,通过审核才能到达终审,终审更多的是主编副主编结合期刊,对是否发表文章做出最终决定。终审时间不同,有的一周就能完成,还有些可能需要一两个月,要看刊物的具体安排和工作效率。如果要找出拒绝终审作家被拒绝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有文章问题,作者应该积极配合杂志社进行修改,如果以不是文章本身为由拒稿,作者可以选择其他出版物考虑投稿。
主编审稿就是终审。一般是编辑初审,专家审稿,副主编复审,主编终审,终审时决定是否录用的程序。
但是这些环节的顺序不一定,每一个流程下面都有好几个走向(包括退修、录用、退稿等),而具体过程视稿件审稿情况和需要定,会出现多次外审等情况,比如我的那篇文章就是经过了初审、复审、总审、主编终审、退修、外审和终审这些环节,然后才被录用的。
核心期刊的审稿一般都是:编辑初审,审文章方向、大体内容等;然后是专家外审,专家审核文章质量,内容的创新性等;最后是主编终审,主编审核拍板通过之后才能够在期刊上发表。
投稿到杂志社的技巧:
1、认真研究报纸杂志风格
作为一个职业撰稿人,要想提高稿件的命中率,首先要认真研究报纸杂志风格,把报纸杂志风格研究透了,就能有的放矢地为报纸杂志投稿,稿件的命中率会大大提高。从自己的长项入手,擅长各种散文就先多写多练散文,作为自己投稿写作生涯的突破口。
2、认真阅读编辑约稿信
看清楚它的投稿须知,了解杂质需要稿件的类型、特点以及征稿期限。因为编辑的约稿信都是讲栏目要求,概括性很强,单凭几句对栏目的要求概括就知道栏目的真正风格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须对照约稿信,认真阅读那个编辑编的稿子,两者对照起来研究,才能真正把握栏目风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投稿
孔令秋53岁专任教师1969年1969年3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籍贯是湖南省耒阳市。
孔令秋,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刘昌伟刘昌伟,1959年11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副主任。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国际循环-聚焦血栓杂志》编委;《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武警医学杂志》等多家杂志审稿人。中文名:刘昌伟外文名:changweiliu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出生日期:1959年11月职业:医生毕业院校: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主要成就:多项临床和基础的实验研颇有成就代表作品:血管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人物履历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1984年8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89年担任外科总住院医师;1990年晋升为普通外科主治医师;1992年开始重点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9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1996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血管外科临床技能,特别是在手术技巧和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支架治疗技术和各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刘昌伟在协和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近22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自1992年开始主要从师于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管珩教授。致力于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刘昌伟先后发表论文近20余篇,多次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奖等。研究方向1.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髂动脉闭塞、股_动脉闭塞等)的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腔内介入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血栓栓塞等外科治疗等;特别是近7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术中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来在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治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2.大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主要包括:腹主动脉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和外科手术等;胸腹主动脉瘤等的外科手术等;3.颈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颈动脉闭塞、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的外科手术、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特别是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方面获得很好临床效果;4.肾动脉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和闭塞等内脏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5.各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布加氏综合症的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等,急、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外科手术、腔内介入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6.在实验研究方面,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基金课题,开展了多项临床和基础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门诊时间每周一、五上午为教授门诊日,周三上午为特需专家门诊日;每周二、四为手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