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运动损伤与医学杂志美国

发布时间:

运动损伤与医学杂志美国

陈世益(Chen Shiyi)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临海回浦中学,198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现任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主任、运动医学研究室主任、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关节镜与运动创伤(中国)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卫生部医管司全国内镜专家委员会骨科内镜专家委员会主席;在国际学术团体,担任世界内镜医师协会(WEDA)副主席兼骨关节内镜专家委员会主席、国际ACL研究小组(唯一中国)委员、亚洲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会创始会员(ACR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副主席、ISAKOS教育委员会委员、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执委、美国骨与关节医师协会(ABJS)委员;在国内学术团体,担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委、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候任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分会副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他是中国唯一受聘担任国际骨科界顶级杂志“美国运动医学杂志”、英国“骨与关节360”的编委。他还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关节镜外科技术操作课程主任(2011-2013)、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山东泰山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客座教授。

2019年,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过一篇论文称,根据对1万8千名72岁以上老年妇女的调查发现:每天行走的步数越多的老人,其全因死亡风险越低。研究人员还发现,步行对老人寿命的影响,从日均1000步就开始了。每天走路超过1000步,死亡风险可降低15%;如果超过了4400步,则可在原有基础上再降低40%;步行的获益在日均7500步时达到了高峰,其后走得再多也不会使死亡率下降了。该研究还发现,步行速度与死亡率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关系,步行速度太快反而会增加意外伤害的危险,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地方的中老年人开始流行“暴走”的健身方式,这种锻炼方式其实是有隐患的。对于65岁以上老人来说,“暴走”也算是剧烈运动了,其最大的伤害可能莫过于大家的膝盖了。膝盖是我们身体上最大也是最复杂的一组关节,几乎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重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运动方式的不科学,膝关节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磨损。不合理运动导致的膝盖软骨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很难通过治疗“再生”出来。生命在于运动,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但也需要大家防止运动损伤,特别是膝关节的损伤:

1、在开始健步训练时,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同时要将自己的各个关节活动开,特别是受冲击较大的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等;

2、开展任何运动,都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过度追求大运动量或者高运动强度;健步训练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低强度的运动,容易使人“过量”运动;如果您在训练时感到疲劳或者任何不适反应,就有可能已经“超标”了;

3、膝关节怕上坡,更怕下坡;对于老年人来说,要谨慎对待爬山、上楼梯等运动方式,如果万不得已一定要用拐杖或其他上肢支撑的辅助才能上下楼梯;进行健步走练习时,也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

4、选择轻便、透气、舒适、减震和防滑的运动鞋,必要时还需要佩戴好护膝和护腕等防护装备,以起到固定、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减少运动对膝关节的冲击;

5、走路姿势要正确,挺胸、抬头、手臂自然摆动、目视道路前方3-6米即可;每走一步都应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高抬腿也不要摩擦地面,尽量做到脚步轻盈。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健步走的确是一种非常“物美价廉”的健身方式。健步走对于那些运动机能处于衰退阶段的老年人来说,也是有先天优势的。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走的步数太多与走的不够数一样,对健康的意义都会大打折扣。按照上述权威研究的提示,对于65岁以上人群来说,日均步行7000-8000步可能是获益最多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身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还是要在医生的建议和许可之下,选择适合与安全的健身方式。

(2)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①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用两个棉垫分别置于双侧腋下,然后用双环包扎法或“8”字形包扎法,最后以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

肱骨骨折,用2-4块合适夹板固定上臂,肘屈90°,用悬臂带悬吊前臂于胸前,最后以叠成宽带的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如无夹板,可用布带将上臂包缠在胸部侧方,并将前臂悬吊胸前。

前臂及腕部骨折,用1-2块有垫夹板在掌背侧固定前臂,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大悬臂带悬吊胸前。

手部骨析,用手握纱布棉花团或绷带卷,然后用有垫夹板或木板置于前臂掌侧固定,用大悬臂带悬吊于胸前。

②下肢骨析

股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伤肢外侧和内侧,外侧上自腋下,下达足跟,内侧自大腿根部至足部。夹板内面应垫软物,然后用布带进行包扎固定,在外侧作结。如无夹板,可将两腿并扰捆在一起。

髌骨骨折,在腿后放一夹板,自大腿至足跟,用布带在膝上,膝下和踝部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防止屈曲。

胫腓骨及踝部骨折,用夹板1-2块,上自大腿中部,下达足跟部,或用一长钢丝托板,上自大腿中部,下在足跟部转成直角,包扎固定。

③脊柱骨折临时固定与搬运

搬运时必须使脊柱保持在伸直位,不能前屈,后伸和旋转,严禁1人背运,2人抱抬或用软垫搬运,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害。

正确搬运法

一般由3-4人搬运,分别于患者两侧,用双手托起背部,腰部,臀部和大腿,(若颈椎骨折可一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几人托起的力和时间要保持一致,使脊柱保持水平位,缓慢地搬放于硬板单架上。也可用滚动法,即将担架置于病人体侧,一人稳住头,其余将病人推滚到木板或担架上。胸腰推骨析可在腰部垫一薄垫;颈椎骨折应将头颈放在中立位,头颈两侧用沙袋或衣物固定,以防头部活动。

腰椎骨折:疑有腰椎骨折时,要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伤员坐起或站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不论伤员是仰卧或俯卧,尽可能不要变动原来的位置。用硬板担架或门板放在伤员身旁,由数人协力轻轻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取仰卧位,并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若腰部悬空时,应在腰下垫一小枕或卷起的衣服。若使用帆布担架时,伤员要俯卧,使脊柱伸直,禁止屈伸。

颈椎骨折:若固定与搬动方法不当,有引起脊髓压迫的危险,可立即发生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务必使头部固定于伤后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转,数人协力把伤员搬至木板上,头部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固定,用数条宽带把伤员缚扎在木板上,严禁头颈左右旋转与屈伸。

关节脱位的急救

脱位或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关节脱位可分为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习惯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开放性脱位和闭合性脱位,以及完全脱位与不完全脱位等。关节脱位同时可伴有关节囊、骨膜、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损伤或撕裂,严重时还会伤及神经或伴有骨折。

(一)原因

关节脱位在运动中大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致。如摔倒后用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这在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中时有发生。也有少数为直接暴力引起。

(二)关节脱位的急救:

关节脱位后,关节内发生血肿,如果复位不及时,血肿会机化而发生关节粘连,使关节复位增加困难。因此,脱位后应尽早进行整复,不但容易成功而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若不能及时复位则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关节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进行临时固定,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

在运动损伤中以肩,肘关节脱位为常见,其临时固定方法为:

肩关节脱位 可用大悬臂带悬挂伤肢前臂于屈肘位。

肘关节脱位 最好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固定后再用大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固定伤肢。若现场无三角巾、绷带、夹板等,可就地取材,用头巾、衣物、薄板、竹板、大本杂志等作为替代物。

心肺复苏

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呼吸停止后则全身缺氧,随即可引起心跳

停止;心跳停止后,延髓血流即停止,可迅速引起延髓缺氧及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导致呼吸停止。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较常见的有电击伤,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大出血、溺水和窒息等。

呼吸停止但心跳尚未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注意心脏工作情况;心跳停止而呼吸尚未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注意维护呼吸道通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病人,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作人工呼吸,一人作胸外心脏挤压,两者操作频率之比1∶4。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必须做到行动迅速,争分夺秒,才可能挽救病人生命。虽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在运动实践中应用较少,但在群众性游泳中发生溺水却非少见。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是非常必要的。

现场急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人工呼吸 肺位于富有一定弹性的胸廓内,当胸廓扩大时,肺也随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即为吸气;当胸廓缩小时,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即为呼气。对呼吸停止的人,可根据以上原理用人工被动扩张与缩小胸廓的方法,使空气重新进出肺脏,以实现气体交换,称为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是口对口吹气法。

(1)口对口吹气法:伤员仰卧,头部置于极度后仰位,打开口腔并盖上一层纱布。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

(2)注意事项:施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消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假牙、分泼物或呕吐物,松开衣领、裤带和胸腹部衣服。开始时,吹气的气量和压力宜稍大些,吹气10~20次后应逐渐减少,以维持上胸部轻度升起为度。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救护者一手闭住患者口部,以口对鼻进行吹气,其他操作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3)有效的表现:(1)吹气时胸廓扩张上抬;(2)在吹气过程中听到肺泡呼吸音。

2.胸外心脏挤压法 心脏位于胸腔纵隔的前下部,前邻胸骨下半段,后为脊柱,其左右移动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胸骨体下半段,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出;放松挤压时,胸廓恢复原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则回流至心脏。因此,反复挤压和放松胸骨,即可恢复血液循环。

(1)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平地上。救护者双手手掌重叠,以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体的下半段,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身体重和肩臂肌的力量,均匀而有节律地向下施加压力,使胸骨体下半段和相连的助软骨下陷3~4cm,随后立即将手放松(掌根不离开病人皮肤),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挤压60~80次;小儿用单手掌根挤压,每分钟挤压100次左右。

(2)注意事项:救护者只能用掌根压迫病人胸骨体下半段,不可将手平放,手指要向

上稍翘起与肋骨离开一定距离;挤压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挤压时应带有一定的冲击力;用力不可太轻或太大,太轻不能起到间接压迫心脏的作用,太猛会引起肋骨骨折。在就地进行抢救的同时,要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3)挤压有效的表现: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口唇、指甲床的颜色比挤压前红润,有的病人呼吸逐渐恢复,原来已散大的瞳孔也随着缩小而趋恢复。若出现以上表现,说明挤压有效,应坚持做到病人出现自动心跳为止;如果没有出现上述表现,则说明挤压无效,应改进操作方法和寻找其他原因,但不可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3.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1)按压时在颈,股动脉处应摸到博动,听到收缩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2)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只要有前1-2项有效指标出现。心脏按压就应坚持下去。

无论是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或呼吸与心跳均骤停,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都应迅速派人请医生来处理。

附:真死和假死的判断

病人死亡具有如下特征:(1)呼吸停止:(2)心跳停止:(3)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4)角膜反射消失,若只出现上述1-2个征象,为假死。若四个征象齐备,并且用手捏眼球时,瞳孔变形,即为真死。

搬运伤员的方法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正确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从整个急救过程来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把搬运看成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观念。

搬运方法:

1.徒手搬运:

a.单人搬运:由一个人进行搬运。常见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b.双人搬运法:椅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搬运法、平卧托运法。

2.器械搬运法: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同时要注意保暖。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

3.工具运送:如果从现场到转运终点路途较远,则应组织、调动、寻找合适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运送伤病员。

4.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a.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b.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c.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

e.呼吸困难病人: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f.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

休克的急救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在运动现场对伤员采取迅速合理的急救方法,不仅能挽救伤员生命,减轻痛苦和预防并发症,而且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及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一、休克和休克的现场处理

休克是机体多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强烈侵袭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主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严重全身性综合征。

(一)原因和原理:

休克产生的原因很多,运动损伤中并发的休克主要是创伤性休克,多为严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如多发性骨折,睾丸挫损,脊髓损伤等,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液分布的范围增大,造成相对的血容量不足,脊髓损伤可以阻断血管运动中枢与周围的血管间的联系,使血管扩张,引起休克;其次为出血性休克,由于损伤引起急剧体内外出血造成大量失血,失血浆,失液均可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休克。如,腹部挫伤致肝脾破裂的内出血,股骨骨折合并大动脉的外出血等。

休克的发病原理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包括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二)急 救:

对于休克病人要尽早进行急救。应迅速使病人平卧安静休息。患者的体位一般采取头和躯干部抬高10度,下肢胎高约20度的体位,这样可增加回心血量并改善脑部血流状况。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口中分泌物或异物,对病人要保暖,但不能过热,以免皮肤扩张,导致血管床容量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和增加氧的消耗。在炎热的环境下则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尽量不要搬动病人;若伤员昏迷,头应侧偏,并将舌头牵出口外,必要时要吸氧和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针刺成掐点人中、百会、合谷、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与此同时,应积极去除病因,如由于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方法止血;由于外伤,骨折等剧烈疼痛所引起的休克,应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以减少伤员痛苦,防止加重休克;骨折者应就地上夹板固定伤肢。

以上是一般的抗休克措施,由于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状态,所以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请医生或及时送医院处理。对休克病人应尽量避免搬运颠簸。

第三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这类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等。

1.擦伤

(1)原因与症状 因运动使皮肤受搓致伤。跑步摔倒时,体操运动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 小面积擦伤,可以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再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面部擦伤最好不用龙胆紫等染色剂涂抹,因为用后可能在数月内染色不退,有碍美观。如膝关节处皮肤擦伤,先要洗净,然后用消炎油膏涂抹,盖上无菌纱布,粘膏固定,必要时缠上绷带。

2.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 在剧烈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的撞击时,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性伤和闭合性损伤。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红肿。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2)处理 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肌健断裂,则需要手术缝合。

3.挫伤

(1)原因与症状 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会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受伤时,则会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出虚汗,四肢发凉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

(2)处理 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涂中药。24小时以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临时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

(1)原因与症状 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由手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理 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手术缝合。

二、关节、韧带扭伤

扭伤是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使关节和韧带产生非正常的扭动而致伤。

1.原因与症状

受外力的触击或撞击;运动时身体落地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足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致伤。伤后局部能力立即丧失,有明显肿胀、疼痛等。

2.处理

(1)伤后立即抬高患肢,伤情严重的要立即冷敷或用自来水冲淋,加压包扎,固定休息;使毛细血管收缩,防止肿胀。

(2)24小时后即可拆除包扎,可采用热敷、理疗,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3)严重扭伤;如韧带断裂,关节脱位,应尽快到医院缝合或做固定处理。

三、溺水

1.原因与症状

在游泳时,因肌肉痉挛或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溺水。溺水时,水经过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者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痉挛使气体不能进出,导致窒息和昏迷。如果时间稍长,则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后,脸色苍白而肿胀,眼睛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吸满水而鼓起,甚至呼吸跳停止。

2.处理

(1)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口腔中的分泌和其他异物,并迅速进行倒水,但不要过分强调倒水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2)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已停止应同时施行心脏外挤压法。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以1∶4的频率进行,急救者之间应密切配合,进行积极而耐心的抢救,直至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3)清醒后,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运送途中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四、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这种损伤以内侧损伤较常见,多发生在膝关节处,小腿突然外旋,或足部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都可使内侧副韧带损伤。如旋风脚落地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另外,关节外侧受暴力撞击也可造成损伤。症状表现为伤部疼痛,肿胀,皮下淤血,活动困难。处置的方法是受伤后应立即冷敷,严重的要用绷带固定包扎。24小时后可按摩、热敷。

五、急性腰扭伤

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都易引起腰部扭伤。病状表现为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听到“格格”的响声,有时出现腰部肌肉痉挛和运动受限。轻微扭伤当时无明显疼痛感,第二天起床时觉得腰部疼痛,不能前屈,用不上劲,损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

处置的方法是轻微扭伤可按摩、热敷。较严重的应让患者平卧,一般不应立即搬动。如果疼痛剧烈,应用担架抬送医院诊治。

拓展: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科学健身、科学锻炼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对于普通的'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运动更多是为了缓解压力,促进健康,降低体脂肪等。因此运动时应该降低竞争性、增强娱乐性,让自己能享受运动的过程;同时运动项目尽量多样化,避免单一的运动方式,争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锻炼得到。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选择,要做到循序渐进计划、由慢到快、少到多、短到长、简单到复杂。把运动锻炼当成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不要长时间的中断,。

2.重视小伤小病

很大一部分的慢性损伤是由于在健身运动中对运动量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从而造成了身体局部过于疲劳,最终导致过劳损伤。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在健身运动中一次急性损伤并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或者是损伤尚未完全康复又恢复运动,发展成的慢性损伤。因此,在健身运动中要特别注意对急性损伤作及时准确的治疗,并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健身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掌握好运动量,避免各种组织劳伤的发生。

3.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健身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而且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弹性,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在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健身训练,身体的机能可以在20~30秒内发挥出较大的工作效率,而内脏器官则在2~3分钟才能发挥较大的工作能力。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影响运动表现,而且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休克的现象。因此,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健身运动其潜在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4.注意运动间歇的放松

在看一些健身方案或者指导的时候,你一定会注意到各个动作之间都会说休息xx秒(一般是几十秒或者几分钟不等),别忽略这小段的间歇休息时间。在健身运动中,这小小的休息能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

另外,放松应根据健身项目特定来进行。如侧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隙期可做一点下肢的练习。这样可以改善血液供给,使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对于消除疲劳及有效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

5.健身锻炼后要注意放松活动

健身锻炼后通过拉伸放松方法使得体温,心率、呼吸、肌肉的应激反映恢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这种锻炼后的恢复与锻炼前的热身运动同等的重要,对于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不同的健身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活动,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紧张充血,恢复更快。

运动损伤发病的潜在因素:

运动技术的发病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即各项运动有其不同的损伤好发部位及其专项多发病。例如,体操运动员的跟腱断裂、羽毛球运动员的椎斑疲劳骨折等,其他项目也是如此,尤其是慢性损伤。究其规律多由运动项目与人体两方面所存在的潜在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一,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对人体的特殊要求;

其二,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理弱点。

大家知道:人体上体占人体体重的50%,是用有限的骨骼来支撑的。骨骼因不能直接抵抗外来的撞击,必须同关节组成一体,起到吸收及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如此构造,遍布全身各处,在没有多少肌肉覆盖的胫部等抵御冲击的能力很若。

例如:人由于直立行走,腰椎受到内脏的压力,以及颈椎抵御7公斤的头颅,过度弯曲和牵拉,非常容易造成损伤。因此,这两方面潜在因素在运动中是客观潜伏存在的,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两个致伤条件是:技术动作错误、不合理、不正确,违反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规律,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此时多为急性损伤;人体的某些局部运动负荷长期过重,超出该组织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渐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导致慢性损伤。

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两个潜在因素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仅能说明运动中具有发生损伤的可能,并不一定直接导致损伤的发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及身体锻炼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则使受伤的危险性增高。但是身体的不协调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损伤。下面介绍促使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一)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首先:体育教师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对立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总结分析。

其次: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伤观念,运动中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心血来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从事力所不及的运动动作,导致运动损伤;一些女学生在体育运动胆小、害羞、畏难,做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这些都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

(二)准备运动不足:

不论在何种体育运动中,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保证学生不受损伤主要手段。因此,无论是在平常的体育锻炼还是教学、训练中,都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植物性神经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便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在体育运动中经常犯的毛病是: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极易造成肌肉损伤、关节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例如:我市某学校的体育教师,今年初在教体育课垫上运动时,一位准备活动没做开的学生在做动作时不慎扭伤了脖子。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三)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运动实践证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会引发运动损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局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

长期局部负荷过大(例如单打一的锻炼,以致超过了人体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人体组织结构因过度摩擦、挤压、或因过度牵拉,引起微细损伤积累,导致慢性损伤。

例如:慢跑使人上瘾,除了消耗热量、维持体型之外,还可以强化免疫力。就运动心理学来说,慢跑还可以降低焦虑、强化自信、以及增强抗压能力;对心脏而言,它可以使心肌细胞活性上升、心室生理性扩大、心搏量与心输出量增加、以及增进冠状动脉循环;对肺脏而言,长期慢跑也有助于提升肺活量。美中不足的是,长跑也会有运动伤害,其中最常见的是「过度使用伤害」。

「过度使用伤害」一词首见于1968年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一篇分析慢跑生物力学的文章,成因除了内在因子,如慢跑者本身骨骼肌肉异常,以及年龄、性别、体重的差异之外,主要是外在因子,即由于耐力训练或是重复使用而造成,其中又以突然增加跑步的强度最容易造成伤害。跑步的强度指数包括距离、速度、坡度与频率,不论你慢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体能还是挑战极限,这些指数都必须逐次增加,(即循序渐进原则)否则就很容易受伤。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量,不要给膝盖太大的负担。每天保持一定的锻炼量即可。

中国运动损伤医学杂志

《青年文摘》《读者》都可以的。

踝关节的损伤我这只有踝关节的侧副韧带损伤和跟腱损伤的损伤机制和预防,希望对你有帮助.踝关节的侧副韧带损伤的病因及损伤机制: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身体疲劳或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致使踝关节发生内翻(旋后)或外翻(旋前),使外侧或内侧副韧带手到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若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同时断裂,或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多有踝关节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并可合并外踝或内踝骨折.预防: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运动场地的维修和保养,并作好安全检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加强踝足部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对易受伤者在运动或比赛时要用保护支持带.跟腱损伤的损伤机制:只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反复急剧收缩造成的局部劳损,或突然一次猛烈的拉伤,使跟腱纤维和腱围组织手到过度牵扯或部分撕裂,引起血管受损,血运障碍,以致供血不足,逐渐发生跟腱纤维变性,腱围组织因劳损或外伤撕裂导致肥厚和粘连.预防:只要是合理安排训练,避免局部负荷过度;防止局部受凉;运动后用按摩、热敷等方法消除局部疲劳;跟腱腱围炎患者易发生跟腱断裂,因此在训练中必须严格控制踝关节过度背伸位的爆发式练习,如体操空翻踺子联系等。

王国祥 ,男,1963年11月生,辽宁喀左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系主任,苏州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国。 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肌电测量技术分析和小儿肥胖症研究。主要成果:近年来在《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体育学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妇幼保健》,《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等发表核心期刊连续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运动损伤与防治》教材1部。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

黑带 订阅 网上也有电驴上的资源很多,可以去搜一下

运动损伤医学杂志

曾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7、主要论文1.胡跃林等膝关节单纯内侧副韧带断裂的外科治疗1990北京亚运会体育科学大会汇编2.胡跃林等膝关节单纯内侧副韧带断裂的外科治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14(3):148-1513.胡跃林等半月板损伤与股骨髁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14(2):79-834.胡跃林等罕见的儿童肘关节骨折一例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3(2):545.胡跃林等止血带缺血预处置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2003,22(2)153-1556.胡跃林等关节镜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1):347-3517.胡跃林等止血带缺血预处置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电生理学研究2003,22(3)244-2468.敖英芳,田得祥,胡跃林急性膝关节损伤早期关节镜检查的临床作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9.林共周,崔国庆,胡跃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的支架外固定治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310.余家阔,田得祥,胡跃林滑雪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411.于长隆,敖英芳,胡跃林半月板全切对膝关节软骨影响的实验病理研究体育科学2000:212.林共周,周捷,胡跃林臀肌挛缩症(弹响髋)松解手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213.敖英芳,王健全,胡跃林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314.林共周,焦晨,胡跃林青少年运动员肱骨小头剥脱性骨软骨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415.龚嘉,胡跃林跟腱断裂缝合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316.王健全,敖英芳,胡跃林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手术方法探讨(附169例报道)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17.刘平,胡跃林距下关节损伤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418.王长军,胡跃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现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319.龚嘉,胡跃林跟腱再断裂的手术治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2):172-17420.肖健,胡跃林等外伤性腓骨肌腱脱位的手术治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5)388-38921.肖健,胡跃林,敖英芳,等创伤性腓骨肌腱脱位18例回顾性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5)543-54522.焦晨,胡跃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症的关节镜治疗中国微创杂志2006:6(3)218-22023.焦晨,胡跃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症的临床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2)147-15024.郑卓肇,胡跃林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MRI检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6):905-90825郭秦伟,胡跃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8:46(3)206-20926.郭秦伟,胡跃林,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3)242-24427.郭秦伟,胡跃林,踝关节镜下切除疼痛性距后三角骨临床疗效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1)4—628.刘晨,胡跃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中国微创杂志2009:9(11)1029-103129.王成胡跃林;膝关节半月板囊肿104例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11第9卷第11期;123(3):;26:384-390。31.郭秦炜;胡跃林,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12月第4卷第6期。32.马骁;胡跃林;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106例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年2月第5卷第1期。33.王成;胡跃林;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5)34.荆立忠,胡跃林,郭秦伟不同年龄阶段家兔髂软骨组织学特点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第2期5页124-128页35.荆立忠,胡跃林,郭秦伟兔胫骨骨膜下注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的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9)848-851。(11):1089-109437、王佳宁,胡跃林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专业运动员与普通人群疼痛耐受度的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5(6646-6650)38、QinWeiGuo,;26:384-39039、HuYuelin,GuoQinwei,JiaoChen,MeiYu,JiangDong,WangJianquan,(8):1372-1379

摘 要: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比赛中、训练中、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观原因包括思想因素、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上存在缺点错误、身体素质以及疲劳等方面;客观原因则指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方式不当、运动场地设备有缺点以及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等。针对运动损伤的各种原因,必须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如通过充分准备运动、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训练工作、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安全教育、注意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的保护用具安全卫生等。本文针对近年来参加体育锻炼者损伤的人数不断增多的现象,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谈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种类、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 关键词: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处理方法 前言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此外,运动损伤有时会给运动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造成身体损伤的项目怀有恐惧感或对体育运动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有以下几种。 1 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擦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处理方法: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挫伤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处理方法: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可先用“冷敷”处理。“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跑、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处理方法:在活动中的肌肉拉伤应尽快用“冷敷”。方法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受伤后24至48小时以内,采用“冷敷”,但超出这一时间,就应该采取热敷的治疗方法。“热敷”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 关节韧带扭伤 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扭伤。最容易发生关节韧带扭伤的部位在膝关节、手指关节和踝关节。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 处理方法: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以减少出血。立刻用冷水冲损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局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防止肿胀。韧带完全断裂或怀疑并发骨折的,在加压包扎后必须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经过24―48小时后,损伤部位的内出血已停止,这时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按摩以消肿和促进血液吸收。在进行温热敷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宜太长,按摩时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渗出、水肿或发生再出血。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应注意动静结合,在没有疼痛感觉的前提下进行早期活动。基本痊愈后,应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关节的相对稳定性。 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处理方法: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仰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能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参练者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与防范措施贯穿在每次活动的始终。在学新内容时,除详细了解该项目的技术特点外,还应了解从事该项目活动时身体容易受伤的部位,了解该项目的典型的运动损伤病例,以吸取教训。要努力克服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冒险逞能、盲从蛮干等行为,尽量避免运动损伤。 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合理组织教学。体育运动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和器材设备,它们的质地如何,关系到参练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学练前,一定要对场地和器材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如场地是否平坦,有无障碍,是否过硬或过滑;器材安装是否牢固,安放位置是否得当等。如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 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 根据自身的特点、气候条件情况。一般天气寒冷或体育锻炼兴奋性较高,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时间可稍长些。相反,天气炎热,体育锻炼者的年龄小、锻炼基础差,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同时要注意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或比赛的时间相隔要适当。准备活动不要过急过猛,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要适当控制运动量。 要根据年龄特征、气候情况、劳动强度、睡眠、营养和兴趣等综合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正确处理运动负荷量与强度的关系。学练时,通常要在加量的基础上,适应后再加强度,而在强度增加时,运动量则减少,使两者成反比。一般地说,短跑强度大,而中长跑则相反,准备期量大强度小,竞赛期量小强度大;技术训练课,强度一般不大,而身体训练课程,则量和强度都可以加大。 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保护帮助法是为了防止运动损伤,加强自身安全采取自我保护与他人相互保护的一种方法。他人保护一般都由教师、教练员或训练水平较高的人来承担。保护者一定要精力集中,密切注意练习者的动作。一旦动作节律被破坏或失手,要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方法给予保护和帮助。否则,流于形式,就会发生伤害事故。自我保护是运动员自身保护安全的一种方法。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快要跌倒时要立即屈肘、低头、困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动,切不可直臂撑地;高空落地(器械下地)时,应以前脚着地,膝关节并拢,顺势屈膝下蹲,减少冲力,以提高落地的稳定性。 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自我医务监督法是指锻炼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采用简单易行的医学手段,检查和观察自己的健康状态和身体反应。通过自我医务监督,运动参加者可以预防和及时发现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 首先要根据运动时的排汗量和运动后的心情、睡眠和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其次,要通过检查锻炼者的生理指标,如晨脉、体重等,来判断锻炼者是否处于过度疲劳或患有其他运动消耗性疾病,及时调整运动训练的计划,对症下药。总之,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首先要提高体育运动参与者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其次是运动参与者要掌握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使受伤者尽快得到恢复。

足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足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袁静.论校园足球回归育人本原之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1):40-42+96.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A].体群字[2009]54号

[3]陈珂琦.对加强校园足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认识与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5(5):9

[4]颜中杰,何志林,玄刚.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科研,2011(1):65-68

[5]李纪霞,董众鸣,颜中杰.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89

[6]董众鸣,袭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82

[7]梁伟,刘新民.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4(3):151-153

[8]肖佳川.构建校园足球文化促进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兰州教育学院报,2015(6):165-166

[9]王涛,崔世君.新型足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传统足球教学比较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5):108-101

[10]陈枭.校园足球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J].当代体育科技,2016,(34):146-148

[11]张云波,王晓茜.校园足球推广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2):65-66

[12]王登峰.从"有"到"强":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18,38(4):3-7,21

[13]李卫东,何志林,董众鸣.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87-9

[14]陈书玲.利用校园足球健全学生人格[J].求知导刊,2015(22):18.

[15]孙晓娟,吴澳.校园足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62-63.

[16]侯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77-83.

[17]黄文洁.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18]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29-33.

[19]孙宇.新形势下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运思与发展[J].电大理工,2017,(01):81-82.

[20]姚杰.足球进课堂背景下中小学足球教学的阶段性地位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03):36-37.

[21]周东升.浅析校园足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作用[J].青少年体育,2017,(03):32-33.

[22]宋辉.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9):20-21.

[23]刘陵,张伟.青少年趣味足球的内涵解读及推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155-156+159.

[24]陈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目标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209-210.

[25]吴剑,桂蓉,曹电康.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7,(03):138-142+160.

[26]刘志敏.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足球运动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03):156-160.

[27]张应龙.文化认同视域下欧洲职业足球文化特征及其启示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17-120.

[28]程万军.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的'方法[J].民营科技,2017,(03):227.

[29]吴楠.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运动,2017,(06):18+5.

[30]郑志强,李向前.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理事会构建的反思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3):22-26+31.

[31]高治,郑原,王岗."足球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3):86-93.

[32]姜南,侯学华.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动力系统及优化路径分析--以协同学理论为视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43-147.

[33]艾强.足球产业经济贡献与影响足球发展的经济因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7,(08):36-37.

[34]孙莹莹.分析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管理及其执教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7,(08):67+69.

[35]沈雁平,牛曼兰,罗卫东.群众业余足球参与者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合肥市的业余足球参与者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7,(03):95-99.

[36]曹然.校园足球活动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科学应对[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05):71-74.

[37]郭风,谭继业.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07):81-82.

[38]余翔.成都市五人制足球俱乐部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7):145-146.

[39]杨培岭.团队文化视野下解读中国足球运动员技能危机[J].当代体育科技,2017,(07):190-191.

[40]贺涛.荆门市足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7,(05):44-45.

[41]王本鑫.浅析足球运动对现代人社会生活健康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215.

[42]顾海亚.小学足球教学的几点思考[J].田径,2017,(03):48-49.

[43]王岚.足球运动员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2017,(01):73-75.

[44]陈爱国,陈丽萍,颜军.8周足球运动改善留守儿童执行功能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01):85-89.

[45]张文波.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6):162-163.

[46]吴军.浅析体育教育专科学生足球裁判能力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06):107-108.

[47]何杰.长沙市校园足球试点高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研究[D].延安大学,2016.

[48]李勇.葡萄牙足球历史演进及崛起因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13-117.

[49]杨世东.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培训市场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30-134.

[50]李水强.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瓶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54-156+200.

[51]陈浩.简论足球技术中场上意识的培养[J].运动,2017,(04):13-14.

[52]郝宗继.足球游戏在足球训练中的作用分析[J].运动,2017,(04):15-16.

[53]康喜来,李德武.新形势下校园足球的角色定位和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85-89.

[54]周丽芳,文佳黎.基于遗传算法的虚拟足球游戏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02):209-213.

[55]曾广平.论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206+243.

[56]宋娜梅,梁潇,林用彬,郑丽.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及认知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2):30-37.

[57]谢军,刘鸿优.比赛情境因素对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技战术表现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2):107-111+136.

[58]刘林星,田德宝.校园足球发展环境建设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7,(01):155-158.

[59]魏家鹏.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5):43+45.

[60]李忠.关于常见足球训练中的技术技巧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5):56-57.

[61]程公.关于我国高校校园足球竞赛联盟机制的研究[J].科技风,2017,(03):217.

[62]酒华炜."校园足球热"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02-106.

[63]赵丽敏,刘鹏.中国企业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动机与策略分析--基于中国大健康产业的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7,(02):77-80.

[64]郑波.比较视域下的高校足球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01):31-39.

[65]刘圣泽.阿勒泰地区中学生足球训练方法调查与分析[J].武术研究,2017,(01):145-147.

[66]郭振,乔凤杰,李声民.日本大学足球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7,(01):121-127.

[67]黄华.我国职业足球转会制度的法学透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5-19.

[68]徐金成,高璨,高颀,洪平,赵杰修.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01):84-90.

[69]李旭天.校园足球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J].青少年体育,2017,(01):109-111.

[70]周俊杰,应依岐.日本足球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青少年体育,2017,(01):42-43+46.

[71]徐龙兵,马加威.浅析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问题及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03):13+27.

[72]杨大轩,唐士智.广东省校园足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3):69-72.

[73]孙奇.身体功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74]梁冰.从足球热思考制约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50-153.

[75]付海涛.日本校园足球竞赛体制分析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71-174.

[76]龚波,陶然成,董众鸣.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01):61-67.

[77]房鹏飞,陈盼.广西中小学校园足球县域发展探讨--以灵山县校园足球开展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7,(01):80-84.

[78]朱广新,孟凯利,刘杰.核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身体平衡稳定性的研究[J].运动,2017,(02):15-16.

[79]王欣.简析高校足球训练中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运动,2017,(02):17-18.

[80]姜南.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17,(01):3-8+26.

[81]柳鸣毅,丁煌.基于路线图方法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1):33-38+46.

[82]王永强.情绪效价与执法经验对足球竞赛中犯规判罚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1):96-100.

[83]张志武,苏长来,刘占鲁.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目标人群定位及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1):49-52.

[84]赵成浩.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1):191-192.

[85]艾强.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若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02):169-170.

[86]李蕾,洪长清.篮球和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研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234-236.

[87]郑波,刘迅.基于校园足球文化构建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148-149.

[88]高林.高校足球中足球意识的培养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173-174.

[89]周俊,卢开智,普春旺.浅析现代职业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7,(02):201-202.

[90]马骏.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官方微博营销现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50-51.

[91]王冰.浅论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1):133-134.

[92]王勤海,李帅.德国职业足球"50+1"政策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8-22.

[93]王泰峰.哈尔滨市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71+73.

[94]程杰.校园足球的安全措施及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16-17.

[95]付瑶.青少年足球团队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237+239.

[96]张建辉.足球运动中的物理原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244-245.

[97]颜京朋.结合儿童生理特点的足球技术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32+34.

[98]赖健.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训体系与管理体制探索[J].运动,2017,(01):23-24.

[99]傅鸿浩.我国校园足球内涵式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00]杨铄,冷唐蒀,郑芳.职业足球联赛外援配额制度研究[J].体育科学,2016,(12):18-29.

[101]甄茂洋.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足球联赛对校园足球文化影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102]郑秋晨.校园足球与体育产业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3]傅鸿浩,张廷安,水祎舟,郝霖霖.英文期刊中足球运动的研究领域及热点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119-127.

[104]张兵,仇军.管办分离后中国职业足球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机制依赖[J].体育科学,2016,(10):3-9.

[105]刘永宝.贵阳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106]殷海涛.足球进校园前提下的校园文化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07]张磊,张廷安,夏辉,任定猛.中国足球生态系统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8):117-124.

[108]张琪,龚正伟.我国足球改革的未来效应及其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04):65-72.

[109]刘飞,龚波.欧洲足球协会联盟财政公平法案对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6,(07):24-31.

[110]贺珷.校园足球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流程及组织结构优化和再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11]郭尼.男子足球运动员脚背内侧踢球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D].中北大学,2016.

[112]宁柠.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现状与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113]张玉婷.北京人大附小校园足球开展模式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114]阴鑫星.西安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115]陈陆隆.基于SWOT视角下的西安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116]胡志浩.终身体育视角下淄博市初级中学校园足球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117]唐光耀.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6.

[118]彭家煜.长沙市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吉首大学,2016.

相关体育论文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02(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02.(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3: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美国运动医学杂志

不会,但会有很多人跑不动放弃了,当人体超负荷运动的时候,身体就会发出指令不让你运动了,就会感到累,不想跑。

不少人会觉得马拉松是一项高风险的比赛,特别是没有参加过马拉松赛事的人,对此更是望而生畏。

马拉松也是挺冤的,作为一个城市的重大赛事,只要出了人命就一定会被高调曝光。这和交通意外很相似,一年中只要发生几次空难事件便会导致人心惶惶,而高速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且情节严重,但它却依然是大家眼中较为安全的出行方式。

跑马拉松死亡是一种极小的概率事件,它的危险性远低于开车上路。或许看完下面这些数据,你会更清晰了解到为什么马拉松是运动界中最为安全的项目之一。

先以2014年为例,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在工作报告中称,2014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注册赛事(含超马、全马、半马和10公里)共51场,共90万人次参加,其中参与全马和半马的超过26万人次。如果按全部赛事90万人计算,死亡人数为5人,每10万参赛者中的死亡率为人/10万。

到了2015年,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134场,比2014年增加了83场,与之相伴的是马拉松运动参与人数也大幅增长。据统计,共有150万人次参与了去年的马拉松赛事,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倍以上。同理以全部赛事150万人次计算,死亡人数为5人,每10万参赛者中的死亡率为人/10万。

此前南方都市报采访过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授廖八根,他们在做了一系列监测过后发现,马拉松赛平均5万人里面有1人死亡。

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跑马拉松而死的概率微乎其微。暂且不说运动中最危险的高速赛车、拳击、攀岩等项目,哪怕是我们日常中接触最多的游泳、徒步、骑车等低强度运动,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都远高于因马拉松致死的个位数。

除了运动之外,我们可以再看看相关疾病的对比。

在马拉松赛事中,参赛者多死于心脏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人/10 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 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冠心病、慢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中国心脏性猝死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就连现今职场上流行的一种身体被掏空的工作常态,其死亡率都超乎想象。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今年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还有我们之前写过的《一张图告诉你久坐的健康危机》,这些我们上班和生活的日常活动,每年也会导致不少人死亡,但有谁会说这些活动很危险呢?

国内如此,我们再看看国外的情况。

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莱纳州的两场半马分别有一名16岁女孩和两名30多岁男子死亡。根据RunningUSA上的数据计算,按照2014年美国全马、半马完赛人数分别高达55万和204万计算,死亡概率仍然极低。

2015年,在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举行的第35届“大北跑”半程马拉松赛上出现一人死亡。在上一年的伦敦马拉松赛上,也有一名42岁的男子参赛者在冲过终点后死亡。虽然连续二年都有参赛选手在英国举办的长跑比赛中死亡,但总的说来,在每年至少数十万人参加的英国跑步赛事中,近几年每年的死亡人数都不超过一两人。根据英国媒体当时的统计,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猝死的概率为人/10万。

以高水平和激烈竞争著称、每年有两三万人参加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自1970年代至今,仅在1996、2002年各死一人。《美国运动医学杂志》在文章中透露:近年美国马拉松死亡率为百万分之七点五(人/10万)。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马拉松致人意外猝死的事件都是屈指可数,但反之,因为跑马拉松而延长寿命的例证倒是不胜枚举。

英国有位叫华嘉·辛格的百岁老人,他在89岁时参加了第一场马拉松。2011年,他在多伦多成为了第一位完成马拉松的百岁老人。后来又在2004年以93岁高龄在6小时7分钟内跑完全部赛程,这在今天仍然是无人企及的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还作为代表参加了火炬接力活动。

此外还有1957年创造中国第一个马拉松记录的张亮友,跑了52年,今年已经90岁的他还在坚持跑步。再往前回溯到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被法国选手阿兰-米蒙获得,他活到了92岁。

有数据显示,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几乎都高于同时期其他人的年龄。在十大长寿职业启示录里,田径运动员被排在了第八位。而使跑马拉松的人寿命更长的原因,则是因为长期坚持跑步,可以大大提高心脏跳动的频率和功效,心跳、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会随着升高。

由此可见,用参赛者跑马拉松导致心脏骤停死亡的个例,来评判马拉松是个不安全、死亡率高的赛事,这样的锅,马拉松当然不背。

既然跑马拉松是一件有益的事,那为什么还会发生死亡事件?这无非就是两方面问题:参赛者个人和赛事主办方。

前面我们说到,任何运动都有受伤的风险,所以运动要提倡的锻炼原则就是“循序渐进”。马拉松运动是一项超强体力的运动,国外运动专家通常要求在开始正式的马拉松比赛之前,选手有超过至少一年的长距离跑的训练。

如果参赛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训练量,仅仅靠热情和冲动就贸然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样非但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非常危险。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跑马拉松对体力要求策略分配很有讲究,不是盲目坚持就可以。

除了参赛者要身体力行外,另一方面就是马拉松赛事组织者应当做好保障急救措施。在一些国内马拉松赛事中,设置的救助站过少,普通志愿者对急救措施也只知道一星半点,这就很有可能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和手段而导致“抢救无效”的悲剧。

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几乎都是以翻倍的幅度增加,田径官方预测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将超过 800 场,参赛人数将达到 1000 万人次。当这项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时,赛事主办方是否更应该完善好它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不辜负大众参与的热情度呢?

不会的。从历史数据看,我国每年举行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上千场,每场按5000人算,参赛人次达到500万,奔跑中猝死的屈指可数,不超过10人。猝死在各种情况下和环境下都会发生,有些人躺在床上就永远没有醒来。

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典型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关节炎,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假性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炎的发病率极高,有数据显示,全球的关节炎患者已达亿人次。其中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关节炎患者。此外关节炎还具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其也被称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关节炎,主要提倡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致残。目前临床上针对于这种疾病尚无根治疗法,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症程度与年龄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较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三种。但是这些治疗手段只能起到止痛、消肿等缓解患者症状,使患者能够保持正常生活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病情。干细胞移植带来新希望!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在再生医学与干细胞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这一细胞治疗时代的闪耀新星,在人类多项疾病的干预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抗炎、促进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能力,这使得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炎症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干预关节炎时,能够促进关节软骨再生、降低关节腔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移植疗法干预关节炎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截止到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移植干预关节炎的临床研究项目已有180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关节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相关研究进展2012年,韩国批准了一款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制剂Cartistem,主要被用于退行性关节炎和受损膝盖软骨的治疗。2017,《美国运动医学杂志》刊发了Chris Hyunchul Jo 等韩国学者相关研究结果。该项研究证实了通过给关节腔注射自体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膝关节炎进行干预,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随访2年,无不良反应发生。2019年4月,《干细胞转化医学》发表了智利研究人员Francisco Espinoza等人的一项关于干细胞干预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结果,在I/II 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2580695)中,结果显示,多剂量干细胞效果优于单剂量或补充透明质酸(HA)。2020年,国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研究人员探讨及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机制,他们的研究纳入了82 例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疗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治疗 ,B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的。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抑制关节骨滑膜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恢复等作用,对骨关节炎效果明显。

美国运动医学杂志pdf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为其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而所谓的干细胞疗法治疗,就是利用干细胞分裂和自我复制的能力,激活体内日渐微弱的重要细胞并达到修复效果的治疗。通过港安健康文章了解到,日本干细胞疗法可以改善变形性膝关节炎,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炎作用,既能帮助患者减轻和缓解了临床症状,同时又可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副作用。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美国体育医学院健康与保健杂志》美国ADAPT PHYS ACT Q 《适应性体育活动季刊》 美国 科学理论AM J PHYS MED REHAB 《美国物理医疗与康复杂志》 美国 运动医学AM J SPORT MED 《美国运动医学杂志》 美国 运动医学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美国体育医学杂志》美国Biology of Sport《体育生物学》波兰 运动生理CAIT POSTURE 《步法与姿势》 荷兰 运动生理CLIN SPORT MED 《临床体育医学》 美国 运动医学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 《体育医学临床》美国edicina dello Sport《体育医学》意大利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 Sport《运动与体育研究季刊》美国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欧洲体育科学杂志》英国EXERC STAND MAIJIIACT 《运动标准与不当疗法报告》 美国 运动医学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锻炼与运动医学评论》美国HUM MOVEMENT SCl 《人体活动科学》 荷兰 运动生理INT J SPORT NUTR 《国际运动营养杂志》 美国 运动医学

日本干细胞疗法,是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或其他方式,使自己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成熟细胞到达某一组织,进行替代或修复损伤组织的治疗技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探索这些技术方法在膝关节疾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试图找到修复关节软骨、恢复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方法。据港安健康资料显示,干细胞能够抑制关节内的发炎、促进软骨的修复,使关节内构造能够再生,减轻因为关节老化等带来的疼痛与不便,韧带与肌肉也能得到修复作用。

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典型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关节炎,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假性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炎的发病率极高,有数据显示,全球的关节炎患者已达亿人次。其中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关节炎患者。此外关节炎还具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其也被称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关节炎,主要提倡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致残。目前临床上针对于这种疾病尚无根治疗法,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症程度与年龄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较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三种。但是这些治疗手段只能起到止痛、消肿等缓解患者症状,使患者能够保持正常生活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病情。干细胞移植带来新希望!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在再生医学与干细胞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这一细胞治疗时代的闪耀新星,在人类多项疾病的干预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抗炎、促进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能力,这使得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炎症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干预关节炎时,能够促进关节软骨再生、降低关节腔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移植疗法干预关节炎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截止到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移植干预关节炎的临床研究项目已有180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关节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相关研究进展2012年,韩国批准了一款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制剂Cartistem,主要被用于退行性关节炎和受损膝盖软骨的治疗。2017,《美国运动医学杂志》刊发了Chris Hyunchul Jo 等韩国学者相关研究结果。该项研究证实了通过给关节腔注射自体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膝关节炎进行干预,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随访2年,无不良反应发生。2019年4月,《干细胞转化医学》发表了智利研究人员Francisco Espinoza等人的一项关于干细胞干预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结果,在I/II 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CT02580695)中,结果显示,多剂量干细胞效果优于单剂量或补充透明质酸(HA)。2020年,国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研究人员探讨及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机制,他们的研究纳入了82 例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疗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治疗 ,B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的。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抑制关节骨滑膜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恢复等作用,对骨关节炎效果明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