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桑枝总生物碱药学杂志

发布时间:

桑枝总生物碱药学杂志

高血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高血糖如何调节呢?下面介绍一些高血糖的调节方法,供大家参考。其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固定。同时适当增加蛋白类以及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油炸食物以及高糖食物的摄入。其二、身为高血糖的人群,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但需注意,血糖<的患者要加强运动锻炼,每天的运动时间尽量保持30分钟左右;若患者血糖明显升高>,则需暂缓运动。其三、对于高血糖患者,血糖明显升高就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在市场上各类降糖药中,桑枝总生物碱片就有着较好的口碑。

北京技术总生物碱片,哪里有买卖的?那你就得找专业人士去给你问问啊

家里老人一直都患有高血糖疾病,使用了世纪泰徕小分子复合蛋白肽产品之后,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了。

生药学论文桑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1.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2.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3.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4.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5.“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6.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7.对映异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8.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9.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10.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11.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12.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13.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14.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15.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16.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17.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18.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19.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20.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21.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22.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23.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4.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25.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26.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7.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28.“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29.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30.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3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32.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33.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34.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35.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36.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37.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38.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39.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40.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41.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42.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43.《本草经集注序》研究44.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5.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46.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的药学研究47.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48.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研究49.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下面是我整理的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与大家分享了解。

摘要:

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药学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虚拟教学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目前,重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研究型和创新型开展。一个国家民族医药企业的强大除了依靠研究型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于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于2014年10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向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学校,我院药学专业初步确定为转型示范专业。我院于2013年开设本科药学专业,其办学定位是为医药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1]的应用性已充分渗透到药学的各领域。近年来,我院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整合教学资源,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现将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重于实验,因此做实验时,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和步骤进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预知和分析,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3]。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4]验证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过程,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我院删减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保留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实验内容,使其更科学、更具适用性。蒸馏(包括常压和减压)、重结晶及萃取分离是有机化学实验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安排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在操作训练中,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在理论教学中着重讲解其原理,实验中则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课程体系以典型合成实验为主,精选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例如,环己烯和1-溴丁烷的制备,将性质验证贯穿于合成实验中,使学生能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熔点测定和色谱技术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整合实验内容,不但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开展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满足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环己酮有多种合成路线,实验课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给出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设计的路线与文献中的有何不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即用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得到环己酮,此法可避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且实验后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5]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未能激发其主动性,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且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开设实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示范式、讨论式等。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思考题多加思考。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6]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提问情况,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讲授,避免无重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对实验操作,请2~3名学生课堂上示范演习,让其他同学找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这种纠错式教学可使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乙酰苯胺的合成有两种实验方法:(1)冰醋酸法。(2)醋酸酐法。实验前,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冰醋酸法分馏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0~110度之间,过高可以吗?用醋酸酐法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做实验时,相邻的两组分别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对比实验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条件。正交试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利用网络虚拟实验辅助教学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授课方法无法将有些实验操作描述的很清晰,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我们教研室采用动态PPT实验操作图或教学视频来讲授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生动、鲜活的知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和失误率大大减少。此外,某些实验因仪器特殊、药品控制较严等原因而无法开展,我们采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法,学生看过讲义后,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每步操作时,如果正确,可继续进行;若错误,电脑会提醒学生该如何进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网络虚拟可模拟某些特殊实验,弥补了现实无法进行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8]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原料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危害更严重。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用“绿色”理念,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联系相关实验,将上一实验产物作为后面实验原料。为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在不改变实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的容器,如采用50ml的圆底烧瓶做反应装置,大大减少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选用毒性小的溶剂代替毒性大的'溶剂,如乙醇代替甲醇,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比较多的溶剂,且可回收再利用。将回收的乙醇废液经蒸馏得到大约95%乙醇,可作为清洗剂,也可用于咖啡x因的提取。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加以分类、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方,最后由教师统一处理,避免有害溶剂腐蚀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综合客观评定学生成绩

[9]以往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评定,从报告上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实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法可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从4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预习(占10%),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目的、原理等内容;

(2)实际操作能力(占30%),教师考查每组学生的装置安装和操作规范与否等;

(3)考勤及纪律(占10%);

(4)操作考核(占50%),主要以抽题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情况。

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综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更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地方性院校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潜力的优秀人才。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要积极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如章,王书华.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柯方,周孙英.有机化学实验对药学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94-396.

[3]唐振林,高吉仁,李惠民,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5):92-93.

[4]付蕾,范卓文,张立剑,等.改革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2,15(6):146-148.

[5]宋尔群,宋杨.药学本科有机化学课程和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5):398-400.

[6]刘春萍,刘X,孙林,等.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案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42.

[7]熊万明,陈金珠,陈清,等.网络课程辅助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57-59.

[8]赵丽娜,陆国志.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79-181.

[9]姚建文,王虎,孙海军.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6.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确定毕业论文形式时要多方考虑,首先要确定论文题目的范围,论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还要考虑到搜集论文论据和相应资料的便捷性。论文形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1、调研报告(社会调查)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内容、结论等几部分内容,论文中还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例如:调研报告类——某医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使用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某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门诊儿科处方2452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注射剂使用率为 %,的儿科患者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共涉及8类20种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 3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在处方金额和DDDs 统计中均为第 1位,单一用药率,联合用药率 。处方中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为眼部用药或咽部喷剂,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对患儿影响不大。结论:该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2、文献综述 (文献查找)检索与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报告。综述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目前的研究概况;②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③结论及解决思路。例如:文献综述类——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介绍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受体介导脂质体等将药物导向心脏、血栓以及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等方面的应用。3、科研论文(专题实验)一般由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例如:科研论文类——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 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G1期%,S期%,G2+M期%;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上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三种论文形式,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从药品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以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找出实际工作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论文的题目。

中药学桑寄生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字: 医学免疫,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实验技术,中医药研究。

前言: 现代免疫理论在我国早有记载。早在公元342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免疫学方法和效果:“疗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时代,我国就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至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我国对人痘法有了重大改进,同时创造了人体连续传代的方法降低苗种的毒力,此法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先导,开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国人痘接种获得成功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国人琴纳试用牛痘苗预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医学对变态反应的认识也是比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农氏就曾提出孕妇应忌服鱼、虾、鸡和马肉,认为服用这些东西会引起皮肤溃疡。这对后世认识和预防变态反应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不仅是免疫学的“故乡”,也为世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从三方面谈起中医药与免疫学的关系与发展,一是中医理论;二中药方剂;三实验技术。

1.现代免疫与中医传统理论

中医理论的邪正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及养生理论都已证明和现代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

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抵御和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叫“正气”,免疫能力与正气的含义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有害物质叫“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这正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提出的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正是中医邪正学说的`具体化。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稳功能和监视功能指机体清除“内邪”(如:损伤、衰老、死亡、突变细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免疫系统不断维持自身平衡的过程也正等同于中医的正邪对抗和阴阳平衡,以此达到自身的稳定。中医药防病治病,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等功能,从而达到机体的自身稳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免疫系统仅是人体内复杂系统中的一个,中医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能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

经络实质也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网络的构成,针灸的有效作用与免疫调节同样密不可分

2.免疫学与中药,复方的相互关系

近些年来,研究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话题,临床使用的很多中药及方剂经实验研究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之中药资源丰富,所以从中药中寻找新的免疫调节剂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免疫促进药:主要是益气、养血、温阳、益阳的药物及少数解毒和活血的药。 1.促进细胞免疫药物:如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党参,黄精,白术,香菇,鸡血藤,淫羊藿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人参,桑寄生,白术,五味草,旱莲草,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等。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药:山药,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西峰。 2.促进体液免疫的药物:如抑制补体含量减少的药:枳壳,陈皮,麻黄,丹皮等。促进抗体生成增加的药:菟丝子,黄芪,紫河车,云芝等。

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 1.清除抗原药:鱼腥草,蒲公英,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当归,红花,大蒜,郁金等 2.抑制抗体生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大枣,补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陈,秦艽,桂枝,泽泻,苍术等

.双向调节药:可使过低的既能状态提高,亢进的机体状态降低,使机体内环境稳定。常用药:人参,刺五加,黄芪,防风,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参,降香等

免疫调节药:作用于机体的调节系统,有利于体内健康方向发挥作用,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1.作用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该轴的药物:人参,党参,白术,五味子,紫河车,灵芝等抑制该轴的药:黄精,地黄,甘草等2.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药:环核苷酸被认为是阴阳平衡的枢纽,正常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保持着一定的比值,补阳药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阳药可能协调该比值,从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调节,属于一种快速调节方式。常用药物:党参,猪芩,人参,甘草,茶碱,麻黄碱,土茯苓,龙葵,灯心草等。

中国古代传统经方与免疫关系紧密,二妙方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现出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等等。

许多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治疗世界疑难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等传染病。绝大多数中药和方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还可克服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还可拮抗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现代医学在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给机体输人细胞因子,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应物质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药、方剂及针灸等可诱使机体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而以上机理的阐明都来自于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医在处方时,很注意各味中药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但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医药免疫学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药物“克艾可”已用于临床。

3.免疫学实验技术与中医药研究

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术有许多,现试举比较常见的实验的应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此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测定某蛋白质在某组织中的含量,了解中医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2免疫印迹法,中医药在自身免疫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对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4放射免疫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质的研究测定,等等。

加强中医药专业免疫学等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有利于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常用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贸易额不占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国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实验技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药免疫学把现代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视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和动态辨证关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局部定位性和实证分析研究,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整体观的合理性和优势,又弥补了中医学整体观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点,是独具我国特色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中医药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医学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机体微观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理论的滞后性和认识方法的欠缺,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贫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发挥免疫学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进中医学新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医专家和免疫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医专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新怀 席孝贤 孙理军 中医学整体观与中医药免疫学 (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胡研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免疫学研究。

3.关洪全,韩晓伟,雷萍,侯殿东试 加强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免疫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措施中 医 药 导 报

4.郭 峰 浅谈开展中医药现代系统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5.陆平成 免疫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和展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农村常见的桑寄生是什么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

小时候师父让背《话品药性赋》31句时就是桑寄生,原说是,桑寄生平苦且甘,背寒腰痛共麻顽,安胎益血助筋骨,壅肿金疮下乳悭。这个我还记得,还为便记忆说了个相关故事,桑寄生入药原是宋时一员外家一长工无意中发现的,员外儿子得了风湿病,请了个道医治疗,治疗的好些后,道士就回山上去了,到了冬季员外儿子又复发了,于是到叫长工到山上去取药,但是冬季下大雪山路被雪封住了,走到半山腰长工无法前行,在山腰上看见一颗树上寄生植物十分奇怪,怕空手回员外家无法交待,就将这株寄生植物带回来,慌称这就是道士给的药,煎熬几天给员外儿子吃下,员外儿子居然能站立起来活动了。春季员外去道士那相谢,才知长工没到道士那取药,道士也觉这事奇怪,就随员外到那长工家逼问了用的什么植物药,长工只能一五一十说出来,并带着原摘药的地方还有这桑寄生,道士就知道了这药性,后来大为应用治风湿病,并且效果还好,于是桑寄生就成了中药。

桑寄生是一种多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树上的桑寄生科常绿寄生小灌木。在两广,云南比较多,但由于那里树木难得落叶,生得与寄生植物相间比较难发现,在华东和北部地区寄生植物冬季多落叶,而桑寄生独独不落叶仍生长在那无叶的植物上,容易发现了。桑寄生一般8月份开花,花紫红色,10月份结浆果椭圆形,待果熟后即可采割作药用,一般除留粗茎割取小茎叶等,切段晒干即可。

桑寄生化学成分含篇蓄苷,檞皮素,广寄生苷等,有利尿,降压和抗病毒作用,其煎汁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中医上认为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雨,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有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到农村找到桑寄生,有好处会找上你。 桑寄生有它的植物文化,古时候,一个财主的儿子常年被风湿缠身,经过郎中之手后仍然疼痛,一到冬天又加重了,财主派长工前去寻找先前的郎中,长工却在路旁桑树上发现了和之前相似的草药,拿回家给财主儿子用了十几天,这下真有好转了,于是“桑寄生”这名字就出现了。

顾名思义,桑寄生的来源就是, 寄生于桑树上的意思 ,它需要寄生在其它植物身上生长,不单只是桑树而已。很多人以为这种植物是桑科植物,其实不是,它是桑寄生科的植物,科属名和植物名一样,比较特殊,它在我们广西分布居多,在河南,陕西等地区同样有分布,其 带叶子的茎经过晒干后 ,就成了药用价值高的中药材,看看你认不认识它。

桑寄生要找起来有点难度,它没有固定的寄生树体,需要慢慢鉴别才好找。它枝条有个特点,老枝条很光滑,而嫩枝上有点灰色的短毛,是一种小灌木,叶子一般是卵圆形,有的偏长一些,长度大概四厘米左右,宽二厘米左右,边缘光滑无锯齿,夏末初秋为花期,秋季中下旬便结果了。那么,它有什么药用价值?在中药学里,它属于滋补类, 有补肝肾和强筋骨,祛风湿 的功效。

读书的时候,老师说,桑树一身都是宝,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还有依附寄生在桑树上生长的桑寄生,全是杠杠的好药材。而且,它们不光可以药用,桑叶还可养蚕、制作食物和桑叶茶,桑椹更是上好的水果,药用、食用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不过,现在想起来,老师是有点高夸桑树了。前四个还说得过去,不过桑寄生,虽然姓桑,但它与桑的寄生关联并不是必然。因为,桑寄生不仅可以寄生在桑树上,还可以寄生在桃树、苦楝树、李树、杨桃、油茶、木棉、马尾松等多种植物上。所以,它还有别名,叫做广寄生、苦楝寄生、桃树寄生、松寄生等。

桑寄生是一类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半寄生性灌木。

寄生这个词,感觉挺贬义的,因为包含了自己不劳动,全靠剥削别人的意思。寄生植物,也逃不出这个框。它们自己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自制养分,需要从所寄生的绿色植物中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养分和水分。它们是植物界的寄生虫,甚至可蚕食寄主,导致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死亡。

不过桑寄生这个植物,还没那么恶劣。它属于半寄生性植物,有叶子,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一部分养料。但它的根退化了,只能通过导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我国药典是这样描述的:味苦、甘,性平 ;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可用于缓解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桑寄生这味药材的特点,贵在药性平和的同时,功专补虚损、强筋骨,适用人群比较广,老人妇女皆可用,常与杜仲等配伍用于缓解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药用价值独到。强筋骨之余,它又能祛除风湿,故而也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用于减缓风湿痹痛、腰膝酸软。此外,它养血安胎的功效,常被用于缓解妇人冲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大量研究表明,寄主植物会通过这种植物间的特殊寄生关系,向寄生植物输送属于寄主的特征性物质。比如:寄生在有毒植物夹竹桃、漆树、马桑上的桑寄生会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但来源桃树、李树、桑树等寄生植物上的桑寄生则不具备毒性。

我国药典对于桑寄生药材的质量评价,强制要求检测强心苷的含量,就是因为寄生在夹竹桃植物上的桑寄生,会接受由寄主植物夹竹桃输送的强心苷类成分,并明确规定桑寄生药材中不能检出强心苷。

夹竹桃号称自然界最毒的植物之一,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中含量最大的毒素是强心苷类化合物。强心苷类化合物是一类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强心活性的化学成分,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特别接近,安全范围狭窄而极易中毒。

桑寄生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中药材品种,在民间也颇具名气,药用价值是不可质疑的。但由于其生物学特点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存在寄主植物多样性和药材来源多样性的特点,由此而带来的用药安全性问题,需要引起监管部门和使用者的格外重视,切不可随意。

其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桑寄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苷、槲皮素以及广寄生苷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血栓、降血压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紫淡而有茸。人言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 桑寄生,顾名思义为桑树上寄生,其它树上的寄生统称杂树寄生。寄主树不同,寄生的功效不同,选择不当会对人体不利甚至有毒有害。

桑寄生在野生状态下寄主树多达36科近200种,常见的寄主树有果木类、杂木类和有毒木类。民间多以寄主树命名,如寄生在桑树上称桑寄生,寄生在松树上称松寄生,寄生在柳树上称柳寄生。

现在,人们将人工种植桑寄生采收,枝叶晒干,茎枝切成3-4cm小段,包装成各种规格的桑寄生中药饮片,供医院及药厂使用。

桑寄生食谱

【桑寄生茶】

桑寄生15克,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10-15分钟作茶,适合长期饮用,具有补肝肾、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延年益寿等功效。

【桑寄生蛋茶】

桑寄生15克,新鲜鸡蛋2只,加水煮沸20分钟,将鸡蛋取出打裂蛋壳,再放回锅文火煮1小时,剥去蛋壳,加入红糖适量,再文火煮15分钟,得桑寄生蛋茶,对安胎及促进产后康复等具有显著功效。

【桑寄生红枣蛋茶】

桑寄生15克,新鲜鸡蛋2只,红枣10粒,加水煮40-50分钟,加阿胶适量,得桑寄生红枣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以及补血养颜等功效。

【桑寄生酒】

桑寄生500克,用酒度45 米酒3公斤浸泡一个月得桑寄生酒。桑寄生酒气味芬芳,饮用能补血补虚、祛风湿、健筋骨、养颜强身。

【桑寄生猪骨汤】

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猪脊骨500克,加水煮沸文火炖烂,加盐调味即成。对治疗腰酸背疼、下肢乏力等具有显著效果。

【桑寄生猪肚汤】

桑寄生15克,胡椒1克,猪肚半只切块,加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炖50分钟,调味即成。对治疗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具有显著效果。

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Danser是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植物,别名有桑上寄生、寄生、四川桑寄生等,该植物的特点是生长在别的树干上,是寄生植物,不像其他植物有根长在土壤里。桑寄生通常寄生在桑树、梨树、李、核桃或栎属、桦属等植物枝干上,为常绿灌木,嫩枝、叶密被褐色星状毛;单叶对生或互生,革质;花两性,总状花序,花被成管状,上部4裂,花红色;浆果椭圆状,黄绿色。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生于海拔500_2000米山坡山谷杂木林中。

据资料记载,桑寄生的茎皮可入药,有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益血安胎、消肿、催乳等功效。(请遵医嘱)

供参考。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

1.补肝肾,强筋骨 桑寄生,味甘性平,又入肝经,肾经,所以主要可以补肝肾不足。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容易疲劳,咱们可以用桑寄生配伍杜仲,怀牛膝,独活,羌活,炙甘草,生地黄,炒山药等药一块应用。

2.祛风湿 桑寄生,味苦,所以能燥湿,还有祛湿的功效,对于风湿痹阻的患者,咱们可以用桑寄生配伍陈皮,半夏,白蔻仁,苍术,炒白术,薏苡仁,苦参,党参,茯苓,炙甘草等药一块应用。

3.安胎 本品善于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起到安胎的效果,对于胎动不安的患者,咱们可以用桑寄生配伍阿胶,续断,香附,当归,菟丝子等药一块应用。

另外,桑寄生还有调控血压的功效,可以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的水煎液有降压的作用,对冠状动脉血管有扩张作用,并能减慢心率。

注意事项:桑寄生比较安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常见用法:

桑寄生,一般是入水煎剂,咱们常规用量一般在15--30g。也可以入丸剂,散剂,用量可以在30g左右。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能功与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常用 于: ①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②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 内服: 入汤剂10 20g。

【新用途】

一、内科

1. 高血压: 桑寄生60g 决明子50g 煎水150ml,早 晚各服75ml,30日为1疗程。

2. 冠心病、心绞痛: 桑寄生冲剂 (相当于生药39g) 1 包,开水冲服,每日2次,4 6周为1疗程。

3. 心律失常: 桑寄生注射液,肌肉注射2 4ml (每ml 含生药4g),每日2次; 或静滴18ml; 或静注12ml,每日1 次,14天为1疗程。

二、外科

冻伤: 桑寄生500g,加蒸馏水5000g煮沸3分钟,过滤, 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Ⅰ度冻伤用桑寄生膏,加入蒸馏 水35ml,酒精8ml,白陶土,混合后涂敷患处 (不能涂 于溃疡面);Ⅱ、Ⅲ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g,加入甘油10g,单软 膏35g,锌氧粉2g,调匀敷于局部。

狭义的桑寄生指的就是桑寄生这种植物,它属于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拉丁学名为:Taxillus sutchuenensis;而广义的桑寄生则指的是整个桑寄生科的植物。狭义的桑寄生和桑寄生科的槲寄生其实都是 历史 悠久的传统中药,但其药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桑寄生是半寄生植物,它们没有根,但有叶子。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来为自己提供养分,但还需要通过维管束来吸取寄主植物的部分养分。它们是小灌木,绝大多数都寄生在一些高大的树木枝条上。它在全国都有很广的分布,且寄主植物种类也很多样。有时候,它还是果树上的有害植物。

桑寄生科植物。

至于它的药效,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而《中国植物志》记载它的药效为“全株入药,有治风湿痹痛,腰痛,胎动,胎漏等功效。”。虽是如此,但各位 千万不能自行采来当药使用。不然,轻则中毒伤身,重则误病伤命。 有什么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医生,一定要遵医嘱,不能自己搞偏方来使用。如果偏方有用的话,那还要医生干嘛?

桑寄生只是寄生在桑树上的一种植物,通小鸟传播种子,生在桑树上那么桑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它就有什么价值

抗寄生虫药物论文总结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抗寄生虫药就是用来杀灭或驱除家畜家禽体内、体外寄生虫的一类药物。寄生在畜禽体内和体外的寄生虫的感染是比较普遍的,而且危害很大,这是因为这些寄生虫在其生活过程中,不仅吸取畜禽(宿主)机体的营养,还会释放毒素和有毒代谢产物而破坏机体的细胞,干扰畜禽的正常生理机能,并传播病原微生物等,这些有害的作用可使畜禽大批死亡,或者引起慢性病变而影响畜禽正常生长发育,使畜禽的肉、蛋、奶、毛、皮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给畜牧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甚至给公共卫生造成损害,因此在畜禽生产中,需要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最早应用的药物多为植物性制剂如槟榔、绵马、鱼藤等,现在多用人工合成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

为具有杀死寄生虫作用的药,可以治疗寄生虫病。比如盐酸左旋咪唑片、阿苯达唑片(丙硫咪唑片)

(1)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通过抑制虫体内酶的活性,使虫体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如左咪唑、有机磷类抗寄生虫药。(2)干扰虫体的代谢:如苯并咪唑类驱虫药能抑制虫体微管蛋白的合成,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3)作用于虫体的神经系统:影响其运动或导致虫体麻痹死亡,如哌嗪有箭毒样作用,阿维菌素类则能促进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虫体神经肌肉传递受阻,导致虫体迟缓性麻痹。(4)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如聚醚类抗球虫药能与钠、钾、钙等金属阳离子形成亲脂性复合物,自由穿过细胞膜,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生物药学杂志

常用的期刊有微生物学报,工业微生物,生物催化学报,生物加工过程等,pubmed和生物秀都是较好的生物医学网站,小木虫上也可以进行文献检索,此外各大院校的数据库也可以进行文献检索。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玛卡玛卡(学名:Lepidium meyenii Walp),(西班牙语:Maca)。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营养成份丰富,有“南美人参”之誉。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淡黄色的根最常见,形状、味道也最好。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营养意大利科学家Dini A在1994年首次系统地得出了玛卡干根中的化学组成成份: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胡宁湖畔的玛卡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4%),59%的碳水化合物;的纤维,内含丰富的锌、钙、铁、钛、铷、钾、钠、铜、锰、镁、锶、磷、碘等矿物质,并含有维生素C、B1、B2、B6、A、E、B12、B5 ,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达53%以上,天然活性成份包括生物碱、芥子油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甾醇、多酚类物质等。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份,玛卡酰胺(macamides)和玛卡稀(macaenes),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所以玛卡又被称为天然荷尔蒙发动机。在玛卡产品的针对性研究中,又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玛卡生物碱,随着研究的深入,玛卡中还会有更多的具有活性的新物质被分离和鉴定。[6] 食用玛卡经阳光晒后可以食用,也可以制成凉拌菜,熟食更佳,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秘鲁国宝已属备受人们青睐的蔬菜,它能提供大量热能,品尝过玛卡的人说,食用它有满足感,令人感到十分舒服,其味道甘美。玛卡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乾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当地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黑卡黑卡,又名瓜拉纳(瓜拉那),植物学名称叫做Paullinia Cupana,无患子科藤状灌木,盛产于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流域,是巴西最知名的,且很早就有史册记载的雨林药用植物之一。瓜拉纳种子烘干后,呈棕褐色,略带苦味,常被当地人磨成粉后混入饮料中饮用。其主要成份是瓜拉纳因(Guaranaine),化学成份类似于咖啡因,人们在服用瓜拉纳后会有精神和体力充沛的感觉。所以在食品工业中,瓜拉纳主要被当作能量元素添加在软饮料中。 由于瓜拉纳具有浓烈的热带地域特色风味,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制药工业中,拥有广泛的消费人群。 瓜拉纳在巴西最早由印地安人种植,印地安人视它的种子为“神果”,他们习惯在狩猎和搏斗时咀嚼瓜拉纳种子,以获得能量。营养功效对瓜拉纳作为药用植物的现代科学研究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该植物已近被上百万人日常使用上千年,而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迹象。 体能,健康,减肥研究睡眠的专家van Straten博士,建议在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同时,给他的病人含有瓜拉纳的补充物。常规的剂量是2粒500毫克的胶囊,一天3次,连续1周;然后减至一天2次,连续3月。van Straten博士研究表明:他的病人发现瓜拉纳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能水平,并会有减轻体重的作用。一些咖啡因上瘾的患者,常常容易激动、有攻击性和睡眠几注意力集中障碍。通过减少咖啡因的摄取和服用瓜拉纳,在数周内症状消失了。 哥本哈根(Copenhagen)州立医院的Netterstrom博士进行了两项试验。Netterstrom博士选择瓜拉纳是由于其提高体能和抗疲劳的功能, Netterstrom进行了历时9周的双盲对照实验,表明瓜拉纳却实能在让研究对象“感觉”更有精力方面,有阳性影响。实验同时显示一些人群有轻度的(但是可以侧得到)体重减轻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减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压力有关,并认为是心脏疾病的特殊因子。压力和心脏疾病的关系已经在文献中记载了很多)。一年后,Netterstrom重复该研究,并把服用时间延长了3周。8人中有6人再次报告有更高的体能水平,5/8有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4/8有高密度脂蛋白的增高(胆固醇水平良好)。未发现长期的负效应。虽然该实验不能证明瓜拉纳减少压力或产生能量,但是两个试验的参与者均发觉体能的增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明显下降(其已知在受压力期间会升高),的确符合雨林中印第安人的表述。 在一项巧妙的研究中,阅读科学性服务中心(RSSL)组织检测了瓜拉纳对情绪如行为的影响。RSSL已经完善了一系列基于计算机的任务,可以测量受试着在这一系列任务中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受试者进行基于计算机的任务程序之前,先提交基线行为力的信息。在为期4天的实验中,每天给与参与者高剂量的咖啡因、低剂量的咖啡因、瓜拉纳或安慰剂胶囊。该研究采用盲法(未告知参与者所该样品的中类)。在给他们胶囊前,每天测量基线水平。给予每个参与者2个胶囊,并监测超过4小时。 结果如下: 瓜拉纳导致最快反应次数。 瓜拉纳提高手眼协调的速度。 瓜拉纳轻度提高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高剂量咖啡因对手眼协调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副作用。 瓜拉纳对参与者的敏捷性有阳性效应,明显高于高剂量咖啡因组。 瓜拉纳在友谊与敌对,友善和鼓励感觉上,与其他三组对比,有阳性效应。 RSSL的结论是:瓜拉纳对改善行为情绪和信心有强烈而持久地阳性作用。低剂量的咖啡因也有一些阳性作用,但是高剂量对行为和情绪有一些负效应。Ethno 杂志中,(1997)Espinola等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单剂量和多剂量的瓜拉纳提取物,能增强老鼠的生理功能,增强在高压力下的生理承受力,并增强记忆力。研究者也发现,瓜拉纳种子的全部提取物比等剂量的人参提取物或咖啡因有更强的效力和有效性。 体重减轻2001年6月“人类营养饮食杂志”的文章中报道了服用含有巴拉圭茶、瓜拉纳和特纳草的混合药物超过45天,能使超重患者的体重下降。与服用45天安慰剂(不含任何实际效果的药物)组相比,安慰剂组体重减轻了1磅,瓜拉纳组体重减轻磅。一些减轻体重的专利配方中都含有瓜拉纳。我们坚信不久将来,以瓜拉纳为主要成分的减肥药,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肥胖人士的生活和命运。台湾威达的专家经过实验证明,瓜拉纳能在运动后1小时,加速人体卡路里消耗提高80%,将体内多余的顽固性脂肪消耗掉。但普通的食用方法比较单一,摄入量有限,对减肥的控制效果不够明显。如果适当的添加其它减肥辅助品,这样双管齐下,减肥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针对中国女性体质,台湾威达的专家从瓜拉纳中提取出高含量、高纯度的萃取物,经过反复研究,将配方不断的地完善和改进,辅助性添加柑橘多酚、覆盆莓、纤维素和木瓜粉等水果类萃取物,研制出均衡多元的天然水果萃取物塑身配方,能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减脂的同时又起到美容的功效。2012年,授权予广州联诺商贸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国内独家总经销商,将产品命名为--丝诺萄瓜拉纳柑橘片。2012年10月,丝诺萄瓜拉纳柑橘片通过中国海关原瓶进口入大陆,并且经检验检疫核准在国内销售。 心脏健康近期Cincinnati大学的Ravi . Subbiah(美国专利号4,861594)发现瓜拉纳被对“血液健康”很好,可以减少因血小板的聚集而引起的中风。1991年,在美国心脏病学会议上,提交的一篇文章表明,服用阿司匹林一天一片,在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液凝固和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中,能减少25%心肌梗塞,中风和死亡的几率。瓜拉纳能像阿斯匹林同样的效果,而且没有阿司匹林会产生胃部不适的副作用。不能单独以咖啡因的功效来比对瓜拉纳关于瓜拉纳中有效的化学成分有一些迷惑,是什么成分能提高体能,改善情绪?瓜拉纳的确含有一些咖啡因,依照原料和生产过程的不同,还会含有可可碱和茶碱。瓜拉纳在该方面类似于巧克力。但是,单单是咖啡因的含量不能解释与瓜拉纳相关的对健康的益处。例如,普通的一杯茶有两倍于一杯瓜拉纳计量所含的咖啡因,普通的一杯咖啡则有5倍。(1993年国际生物药学杂志,Houghton, PJ, Bempong and Steadman)Van Straten博士认为,是咖啡因、可可碱、茶碱、烟酸和其他化合物的混合使得该种子有它独特的效应。田七田七,又名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相关配伍1、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2、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用法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禁忌孕妇慎用。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2、《本草求真》: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又名山漆。时珍曰。或云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3、《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