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当细胞死亡数达到总量的20%时,人就会死亡。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细胞的生命周期基本固定。比如血管的内皮细胞1天就会死亡;胃黏膜细胞3~5天更替一次;肺表面的细胞寿命是2~3周;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细胞28天左右就要换新;肝细胞能存活150天左右;心脏细胞更新速度要慢很多,大约需要20年;而大脑细胞一生一世不再更新。所以,人的一生中,体内大部分细胞都在不断更新,通过再生来修复损伤,这一生就是一个细胞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而 生病的本质,就是细胞损伤的速度超过了细胞修复的速度。 去除遗传(如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外因(如来自他人疾病的传染或者车祸、灼烧等造成的外伤)等先天和不可抗因素,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不健康的心理或者不合理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造成细胞损伤、影响细胞修复。我们最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抑郁症、气管炎、哮喘、慢性肾病等疾病,都是由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医学工作者将这些疾病统一归类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 “慢病” 。慢病是行为方式错误造成的,矫正错误行为才是根本。 睡眠、运动、吸烟、饮酒等都属于生活方式,而作者在本书里偏偏把饮食单独提出来作为重点讲的原因在于: 在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博弈过程中,能给细胞修复提供原料的只有饮食。 就如同一个天平,左边有五个砝码——睡眠、运动、吸烟、饮酒、心态,右边只有一个砝码——饮食,左边的错误累加都会要求右边砝码加重。左边是损伤和消耗,右边是修补损伤和补充消耗,左边每一项的不正确都是对右边饮食营养补充的挑战。 人体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与生俱来的细胞生命周期,另一个是后天的营养状况,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细胞固有的更新周期)决定了修复速度,后天因素(营养状态)决定了修复质量。当细胞修复速度低于损伤的速度,病情会加重。当细胞修复速度等于损伤的速度,病情会常年拉锯,表现为病情平稳,但总也缠绵不去。当细胞损伤速度降低,增加了修复原料,也就是营养方向正确了,并且长期坚持,疾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可能痊愈。从这个层面讲,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疾病的发展,就是细胞损伤和细胞修复之间的博弈。 慢病患病时间较长,这实际上给了我们修复自己细胞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有时间找出细胞损伤的原因,去除损伤因素,再加上有针对性地补充细胞修复成分。换句话说, 慢病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细胞损伤程度还不到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有些严重损伤是无法再修复的,比如肾功能衰竭、已经心肌梗死的组织、脑血栓之后坏死的脑组织等。 食物造就人。因为对人体来说,除了“吃”是摄入,其余种种活动都是消耗输出,比如运动、思考、熬夜,等等。 我们常说要进食多种食物,适当搭配,平衡膳食,才能让身体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这些营养,从临床医学角度准确地描述,叫作 七大营养素 ,包括: 准确地说,平衡膳食是指选择的食物能满足成人和儿童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这里的需求是指人每一天的输出,包括: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为新生细胞更新提供结构原料,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媒介,维持肠道细菌均衡,等等。这些都要消耗各种营养素,比如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搞清楚消耗量,以此作为每一天摄入食物的标准,并且坚持完成自己应该达到的营养平衡,这个人就是健康的。 一个人如果躺着不动,室温保持在20~25℃,测出来的能量消耗称为 基础代谢 。一般来讲,男性为1400千卡/天左右,女性在1300千卡/天左右。除此之外,人体消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动方面。 运动量大家都不一样,经常运动的人和体力劳动者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要更多一些。 第二,心理方面。 大脑消耗的营养素与肌肉消耗的营养素不一样,用脑越多越需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还有脂类中的胆固醇、磷脂和大家都很关注的DHA和EPA。 第三,熬夜。 消耗的营养素会更多,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磷脂和蛋白质等。 第四,吸烟。 需要更多的抗氧化剂来对抗尼古丁等毒素对人体的伤害。 第五,喝酒。 伤肝,需要更多的营养素来修复肝脏细胞,如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 营养要做到“量入为出”,吃进去的食物里所含的营养素如果等于以上这几项的消耗,基本就平衡了。 并没有通用的食谱,必须因人而异。身高不同,性别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输出的多少必然会有所差异。这么细微的差别,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为了健康,每个人都要掌握一点儿营养学知识。 作者举了一个小例子。比如,我们现在都提倡低盐,要求每天吃盐不要超过6克。但是,在南方潮湿闷热的地区,尤其是夏天,就不能要求一定要低于6克了。出汗多的地区可以喝汤、吃米线或者面条,甚至可以吃点咸菜,但是北方人以及整天在空调房间里工作不出汗的人就一定要减少盐的摄入。 如果我们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工厂的车间,细胞膜就相当于车间的外墙、窗户和门,细胞器相当于车间里的机器,细胞核里的DNA相当于车间总指挥,细胞质则相当于车间中流动的空气。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用到了哪些营养素: 人体所有细胞的 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核的核膜等) 实际上主要是三种成分: 蛋白质、磷脂、胆固醇 。磷脂所占的比例较高,占50%~70%,胆固醇占30%左右,蛋白质占20%左右。还有一点糖类物质,如糖蛋白或糖脂,占膜重的2%~10%。 除了水分子,许多营养素是不能随意出入的。细胞膜上的 蛋白质 根据DNA的指示决定对哪些营养素实行开放政策,这些被批准的营养素一定是有助于修复细胞结构或者细胞代谢的营养成分,比如氨基酸、葡萄糖、钾、钙、磷等,能转运多少要看细胞需要多少。 细胞核里有 DNA ,是细胞的司令部,记载着所有细胞应该执行的程序。细胞核的核膜上有很多孔,细胞质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里。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可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细胞里的细胞器之一 内质网 ,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合成和运输的作用。比如合成蛋白质、参与激素的合成与运输,等等。还有一个叫作 高尔基体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对比、分类、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这两个重要的细胞器也都是膜结构,里面有大量的酶和蛋白质。 所有的细胞工作都需要能量,负责产生能量的 线粒体 很像工厂的大锅炉,这个大锅炉里一般情况下燃烧的是葡萄糖(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种)。当葡萄糖不足时燃烧脂肪,蛋白质不能直接被燃烧,要在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以后才能成为能量。 人体细胞每天都要更新,这个由细胞核里的DNA负责控制的新生细胞诞生程序与生俱来,是几百万年来老祖宗不断地修改而成的,我们称之为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而这么重要的过程中,通过上面对细胞某些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离不开七大营养素的支持。 第一,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主要靠碳水化合物类,也就是粮食、水果等。 第二,为新生细胞更新提供结构原料。 人体结构包括个子高矮、胖瘦、肌肉是否发达、头发是否浓密、皮肤是否有弹性,等等。 人体主要由蛋白质、脂类(脂肪酸、磷脂和胆固醇等)构成,同时需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协助。 主要靠蛋白质类和脂类,主要存在于肉、蛋、奶、鱼中。 第三,为新陈代谢提供媒介。 人的新陈代谢是在 酶的催化 下完成的。新陈代谢速度越快,需要的酶越多。酶是食物中的营养转化的。酶的主体部分是蛋白质,辅助部分叫作辅酶,辅酶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内分泌系统是调节细胞代谢的重要角色,而 激素 分为蛋白质类激素和胆固醇类激素,比如甲状腺素、胰岛素都属于蛋白质类激素,肾上腺素就属于胆固醇类激素。所以说一个人吃动物性食品,比如鸡蛋、内脏、肉类,里面有蛋白质和胆固醇,这些正好是形成激素的前体。 主要靠蛋白质类和胆固醇类,还有维生素、矿物质。 第四,养肠道细菌。 肠道里尤其是结肠中存在大量细菌,体积很小,数量很多。人体由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我们身上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并且主要在肠道里,肠道里的细菌 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养活。
中老年人冬春为什么易患病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在冬春交替季节患病?朱惠莲教授给了如下解释。 首先,冬春交替往往是呼吸系统等高发季,中老年人在这一季节容易得病,与衰老引起的基础性慢病有一定关系;其次,也与中老年人的免疫力有关,人体的免疫力也会随着人年龄增长而衰老。 “膳食是中老年人免疫力的基础,如果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已消耗不了那么多营养,饭也不再吃多,蛋白质也吃得少,还一味要追求老来瘦,往往就容易中招。身体瘦弱的中老年人往往在这一季节容易感染疾病。”朱惠莲进一步指出。 在她看来,增加能量、优质蛋白、植物性食物如坚果等的摄入很有必要。另外,有鉴于中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适当进行一些膳食营养的补充,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的及时补充,对于中老年人免疫机能的提升有所帮助。 中老年人如何科学“进补” 疫情之下,2020年营养保健行业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行业。消费大数据显示,2020年用户对免疫力提升相关产品的需求显著的提升。以2020年双十一为例,天猫国际保健行业当天仅用了10分钟就成交破亿,双十一成交额更是同比增长超50%。 见微知著,这从侧面反映出用户的 健康 意识在2020年有了明显的跃升。随着疫情对生活的持续影响,不少营养品公司已在加大相关产品的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不少中外企业已推出了针对中老年人的奶粉产品。不过,现有的产品还是以基本的营养补充为主,专门针对中老年人 健康 营养问题的产品不是很多,且价格也普遍较低。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老牌奶粉品牌已在切入高端中老年奶粉市场。美赞臣近期就已在中国市场加推了一款专门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配方奶粉——致沛。美赞臣拥有全球科研体系,依托于百年来对生命营养科学的专注,延续婴幼儿奶粉的严苛品质,甄选十多种针对中老年所需的精准营养打造出专为50+岁中老年定制的营养奶粉。据悉,这一重磅新品添加了含有酵母β-葡聚糖、乳铁蛋白、硒的保护力金三角组合,以及如钙、膳食纤维等多种中老年人身体必需元素,意在更加精准地去提升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 “精准营养”提升免疫力 据朱惠莲教授介绍,β-葡聚糖对肠道 健康 、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乳铁蛋白此前主要被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对机体免疫力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而硒则是一种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中老年人器官功能的衰老也会引起免疫力的下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摄入,对中老年人的免疫机能的提升也会有所帮助。“事实上,近年来,针对中老年人的营养膳食研究,已提出了‘精准营养’的概念,而所谓‘精准’,就是根据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定制配方,进而实现精准补充营养的目的。”朱惠莲教授如是说。在她看来,通过“精准营养”来提升老年人的免疫机能,也是“ 健康 中国”提出的关口前移,提升人口 健康 的有益举措。我国目前正面临老龄化的问题,随着消费升级、国民 健康 意识的提升,在后疫情特殊时期,通过膳食补充推进老年人口的“精准营养”来提升保护力,将是大势所趋。 中老年奶粉正成为“精准营养”先行者 中老年人对营养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 健康 问题,与其他年龄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别。针对当下中老年人免疫机能提升的问题,国内产学研领域携手加速突破。去年11月,2020中国精准营养峰会已如期召开。受疫情影响,“精准营养”研究和转化目前已成为了国内外营养科学和相关领域的热点。美国NIH近日已公开指出:精准营养“是催化营养科学和相关领域使之成为有意义的临床相关膳食解决方案的最好策略”。有专家认为,基于“精准营养”理念开发的中老年奶粉势必将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 作者:马建忠
速读:
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人体会 逐渐丧失一些重要的维生素 和 矿物质 , 如果你不刻意的补充,就会体内物质失衡,免疫力继而低下。
2、 尤其是长期患有慢性病(如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 等)的人 缺的更厉害 !慢性病患者 长期服用药物,有些药物干扰机体吸收,也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更容易丢失。
3、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可能引起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加重肿瘤病情发展。
4、 每日补充一些综合维生素,可以有助于避免以上情况 , 健康 的人也需要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
全国疾病负担报告显示, 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和 肺癌等恶性肿瘤 是影响我国居民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
据数据显示, 35−54岁和≥65岁人群是慢性疾病增长的主要人群。 而且权威机构营养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就会慢慢的缺少一些 维生素 和 矿物质 ,尤其是长期患有慢性病(如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 等)的人缺的更厉害!
为什么要重视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的机体,包括 自身的内平衡,内环境的稳定,自身免疫力,正常的生理功能 发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它还能 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1 糖尿病与维生素矿物质有关
目前发现 影响胰岛素活性和糖、脂代谢 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铬、锌、铁、硒、钒、硼、锗、锂、铜、锰、镍、钨、钼和某些稀土元素。而某些矿物质如 钾、镁、锌和铬的缺乏 ,可以导致糖耐量减退, 是糖尿病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
2 心脑血管疾病与维生素矿物质有关
补充 叶酸、维生素B12和B6 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浆浓度,从而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摄入较多的 膳食叶酸 和 VitB 与 心衰及卒中 死亡风险降低有关,同时有可能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3 肿瘤与维生素矿物质有关
中华医学会专家提出: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可能引起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加重肿瘤病情发展 。
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存在潜在的 脏器功能不全、机体生理储备不足、对应激的反应性下降 ,体内更 不容易储存维生素 和 矿物质 。
有的老人还保持着长期吃剩菜剩饭、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有的老人为了控制体重甚至只吃素,就怕得“三高”和癌症, 长期单一得饮食反而导致很多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单靠膳食是很难补足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另外 长期服用可干扰营养素吸收利用的药物,也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更容易丢失。 药物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吸收及合成作用;也会影响辅酶,干扰维生素活性功能,促使营养素从体内排出增多。
联合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助于改善三大慢病
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合用,对慢性疾病防治具有协同作用。
☞ 联合补充 维生素D 和 钙 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足量显著 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
☞ 联合补充 维生素C、维生素E 和 镁、锌 有助于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 联合补充 维生素A、C、E 有助于 预防肿瘤 发生。
☞ 联合补充 B族维生素 ,有助于 预防肿瘤 发生。
☞ 联合补充 维生素B6 和 叶酸 可 预防心血管疾病 发生风险。
维生素补充一定要全面 ,很多维生素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能单一的补充,要补充多种维生素。除此之外, 加强关键矿物质更有助于改善慢性疾病 。
疾病要从预防入手,不仅仅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健康 的人也需要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尤其是慢慢步入中老年的人群更要注意日常饮食中会得不到的东西,然后通过补充来达到所需的营养水平。
对于那些慢性病患者,也不要再忽视了与药物相关性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各项功能,还会加重原有的病情。所以建议: 长期使用慢性疾病药物的人群,尤其需要及时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注重,对当中的营养要求也是越高,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于康教授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人在吃上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会导致疾病。不管何时健康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面对着社会上各种食物不断涌现而诱发的新疾病,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
关键词: 饮食 营养 健康
前言: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宗大事。“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一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我们。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其中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脂类
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维生素
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矿物质
其种类繁多,但是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
2健康与营养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3、如何饮食
3. 1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 饮食的结构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
3. 2 定时喝水。
人体每天至少需要补充1800毫升的水,锻炼的话则需要量更大。建议每隔2到3小时喝一杯水,尤其早上起床第一杯水是最重要的。
3. 3 少吃多餐。
我们每顿饭只吃到5至7分饱,一天可进食4至5餐,这是最科学的餐饮 方法 。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 4 摄入足够的纤维素。
纤维素有促进脂肪燃烧的作用,每日如果摄取25克的纤维素更可以阻止90千卡的热量摄入。所以,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
3. 5 适量的摄入脂肪。
人体离开脂肪就无法吸收某些抗氧化剂。
3. 6 拒绝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远离诸如汽水、汉堡、油炸食品等,对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7 细嚼慢咽。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勿匆忙进餐。吃一顿饭的时间最好在20分钟左右,这不仅有助于消化,也可避免吃得过多。
4实现营养均衡搭配
4. 1 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
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祖先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4. 2 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
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4. 3 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4. 4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
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5平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5. 1 少饮酒或者不饮酒。
饮酒会对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有着严重的影响,会导致这些系统的功能退化,进而影响整体体质状况。
5. 2 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每天要睡够7到8个小时,中午一定要午休。
5. 3 坚持锻炼。
进行运动锻炼,可增强免疫力,加强血液循环等作用。
5. 4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从饮食中获得营养物质的同时,饮食也是一门学问。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忽略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所以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科学的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做到了这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疾病也会相应地远离我们很多。这是我们目前的健康追求任务。
摘 要:
目的掌握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制定有效的促进营养健康对策,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800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 健康知识 了解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良好者占53:88%,营养不良者占,营养过剩者占;偏食挑食者占,不吃早餐者占;对营养健康知识基本了解者占,部分了解者占,缺乏了解者占。结论近半数大学生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主要原因为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不强,生活中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预防。
关键字:
大学生;营养状况 三餐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群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营养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独立、学习负担又很重的群体,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大,他们的膳食营养能否满足其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在大学期间的营养均衡对该人群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4年至2006年发表的大学生膳食调查的文献资料,膳食查方法主要是以24小时回顾法为主,其中包含了23所大学18 339名学生,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目前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
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比较,大学生膳食以粮谷类为主,蛋、肉、豆类比较丰富。但男生膳食中蔬菜、水果、鱼虾和乳类的摄入量偏少,女生膳食中蔬菜、鱼虾和乳类摄入量偏少。 大学生能量摄入能满足机体需要,能量来源中脂肪提供能量偏高,男生为,女生为。脂肪摄入过多会引发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从三餐的热能分配来看,大学生早餐能量偏低,与许多学生不吃早餐,早餐质量差有关,也与偏食挑食有关,而午餐、晚餐摄入量较高,与学生上课消耗能量大及晚自习有关。
大学生膳食中蛋白质摄入充裕,男生VB2、VC摄入不足,男女生Ca摄入量均较低,分别仅达推荐摄入量的和。该结果与我国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维生素VB2和钙相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男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男女生奶类摄入量均很少。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就会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鱼类、奶类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而奶类含钙量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很好来源,摄入少就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维生素B2是人体细胞中促进氧化还原的主要物质之一,还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功能。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眼力劳动,如果维生素B2缺乏,就会影响体内生物氧化,造成代谢障碍,出现视力低下、眼睑炎、结膜炎等一系列病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入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动物肝肾、鳝鱼、芹菜、紫菜、胡萝卜、菇类等,以提高体内维生素B2的含量。膳食中VC缺乏,就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感冒等疾病。大学生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果VC缺乏,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进而导致感冒等疾病,影响学习。需要多补充含V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提高VC含量。大学生钙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等到中老年以后就会导致人体骨质疏松症、骨折及其他多种病患。然而,在实际上我国居民的钙摄入量均低,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饮食结构的国家,每人每日摄取的食物中,谷物占重要部分,谷物中含钙极其低微。近些年来,人们的食物构成有了较大改变,动物性食物占的比重明显增大,所食用的猪、牛、羊肉及蛋禽类等大大增加,但这些食物中钙含量亦很低。因此应多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一日三餐,要尽量做到定时定量,严禁暴饮暴食,以八分饱为佳。有人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也有人说:“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
科学的早餐应该包含谷类、肉(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类,并经常变换搭配方式。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搭配,最有营养的早餐搭配应该是谷类、奶类、蛋类、水果类。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保证营养充足,谷类加奶类的搭配营养足够了。早餐有营养, 谷物不能少;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比例应为7:1。其实,日常早餐所食用的馒头、面包等都属于谷类食物,但它们都是加工过的精粮,营养价值不如未经加工的粗粮。要遏制“现代营养不良症”大肆流行的势头,还必须建立营养均衡理念,回归中国传统的饮食 文化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谷物为例,其实中国人对于它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千百年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最主要的传统食物;陌生则是因为当高膳食纤维的谷物食品逐渐普及并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早餐食品时,它却离中国人的早餐越来越远。
午餐食物种类的选择,应该是品种越多越好,健康的午餐应以五谷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类及水果,适量肉类、蛋类及鱼类食物,并减少油、盐及糖分,要讲究123的比例,即六分之一是肉或鱼或蛋类,六分之二是蔬菜,六分之三是饭或面或粉,要注意三低一高,即低油、低盐、低糖及高纤维。相反,午餐品种单一,特别是长期吃烤烧、油炸食品、快餐食品、膨化食品和各种零食及碳酸饮料,往往有害于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过多的摄入脂肪则容易导致肥胖,而形成身体累赘,影响智力发育,也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有些学生吃饭狼吞虎咽,不但不能保证营养正常充分吸收,也容易损伤消化系统,可能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午餐卫生条件不好,极易导致病菌的蔓延扩散而引发各种急、慢传染性疾病流行。
晚餐要早吃。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在晚餐食物里,含有大量的钙质,在新陈代谢进程中,有一部分钙被小肠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滤过肾小球进入泌尿道排出体外,人的排钙高峰常在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尤其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有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所以大多数家庭晚餐非常丰盛,这样对健康不利。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吲哚、硫化氨等有毒物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3至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进食荤食无异于火上浇油。
晚餐要少吃。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给的热量以不超过全日膳食总热量的30%。晚餐经常摄入过多热量,可引起血胆固醇增高,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晚餐过饱,血液中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晚饭后人们的活动量往往较小,热量消耗少,上述物质便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变为脂肪,日久身体就会逐渐肥胖。晚餐后请勿再吃任何甜食,这是很容易伤肝的。 总而言之,饮食与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作为大学生,每种食物都有我们需要的不同营养素,我们需要全面的摄入。对于食品我们不仅仅是要口味好,更注重的是这些食品的营养。更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下一页更多精彩“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
现代人的生活节凑快,工作压力大,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食问题,如何保持个人的饮食结构营养合理是保证个人健康的关键之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1 内容摘要:随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人们遇到更多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了解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联系,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本文浅谈了食品营养互补对健康的重要性,在现代的时代中如何正确理解营养互补对人类的重要性,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互补,怎样做到健康饮食,均衡膳食,保持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饮食;健康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糖类: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 油脂: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维生: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无机:其种类繁多,但是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 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2. 对健康的理解 健康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上的健康,二是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主要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情绪决定。而机体上的健康则主要决定于物质输入是是否满足机体需求。 机体健康首先要求足够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应为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没有这些营养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更没有健康一说。所以,我们必须先满足物质上的输入需求,才能再去谈健康。 各种营养物质对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作用,同时要求的是该营养物质适量输入。若是摄入不足,那么机体也就只能满足其中的一部分功能得以正常,而另一部分功能会变弱甚至是缺失。这就和一个工厂的某些车间原料供应充足,能正常生产,而其他车间却少原料而减少生产或停止上产一个道理。若是摄入过量,那么也不是件好事,对健康也不利。过多的那部分营养无法利用,会经过其他一些途径排除。这样也是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有害的。同时,有一些会积累在体内,形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摄入过多的油脂、糖类,会在体内形成脂肪,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 所以,适量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是保证机体各个器官正常工作,各个功能有效的前提,疾病也就可以避免,从而达到机体健康。 3. 古代人类饮食与健康 古代科学技术虽不如现代,但是那是人类也已经有了饮食健康这一观念。 提倡节制饮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都是节制饮食的提倡者,认为饮食应不要过量,保持一定的限度。这样做不仅对社会有利,对个人也是有利的。 反对追求厚昧和美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提倡节制饮食的同时,还反对追求厚味和美味,主张薄滋味。《吕氏春秋·尽数》篇中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疾首”,清人毕沅释为“犹言致疾之端”,即导致疾病的根源。这如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饮食也是如此,滋味太厚.反而会伤害肠胃,使口无味。正如《老子·道经》所说“五味令人口爽”,《庄子·天地》所说“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崇尚淡昧、追求本昧,针对饮食中的厚味现象,先秦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又崇尚淡味,追求食物中的本味。《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他还认为饮食活动中的淡味是百味之首.这是他崇尚自然、返本归真的表现,反映了他无为的处世哲学。 主张少吃酒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还提出了少吃酒肉的主张,《论语》中记载孑L子平日的生活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又说:“不为酒困。”《吕氏春秋·本生》篇甚至提出:“肥肉厚酒,物以自强,命之日烂肠之食。”这说明喝酒吃肉过多,有损健康,甚至会带来不幸的后果。 古代人认为节俭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先秦时期的一些统治者,也很重视提倡节制饮食,反对厚味,因为饮食的节俭,量腹而食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历史上夏商两代的覆亡都是由贪饮嗜食造成的。《战国策·魏策—》记载仪狄作酒,进之禹,禹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禹的预测,在他的后代桀身上得到了应验。 4.什么是营养互补 饮食健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多种食物的营养互补。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尽皆囊括其中,如欲获得各种营养素,就必须将各种不同结构、不同性味、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食物搭配混食,才能收到营养互补、营养“相生”作用。混食 方法 是:动、植物食品搭配,主、副食品搭配,粗、细粮搭配,以及提倡多吃水果蔬菜,以满足人体对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现代营养学讲究营养素的互补“我们常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其实就是食物搭配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对记者说“因为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比如B族维生素、尼克酸、卵磷脂等但惟独缺少维生素C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正好弥补了它的缺陷所以二者放在一起吃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这也正是现代营养学讲究食物搭配的重点所在。”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王宜说比如我们提倡大家要吃杂粮也是从营养互补的角度来考虑的最典型的就是豆类。豆类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但不同种类的豆子氨基酸含量有高有低所以平时最好别只吃一种混吃更能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和生物价值。 鲁纯静指出有些食物搭配只由于不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而导致搭配错误的例子也不少从口味考虑很可能会造成对健康的损害。比如人们常吃的茶叶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不利于消化吸收。而吃“大丰收”这道菜时最好别加黄瓜这一点是王宜非凡强调的因为黄瓜中含有一种酶会破坏人体对其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吸收。“可惜现在餐馆中的„大丰收‟几乎没有不加黄瓜的”王宜对这种因食物搭配不当而造成的营养损失。 5.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可以看出我国国人饮食习惯是很不健康的,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包括一下几点: 一是食物多样性,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每种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同时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感到尤其惋惜。 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 种植 物化学物质。 四是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食物中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尤其富含赖氨酸和蛋氨酸,如与谷类或豆类食物搭配食用,可明显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但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人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所以,也不可以过多食用。 五是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摄人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六是吃新鲜卫生的食物。食物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变质,可能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另外,食物中还可能含有成混入各种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有毒化学物等。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是防止食源性疾病、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 措施 。尽量避免吃工厂加工制作的食物。那些食物含有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加工过程不卫生。 做到了这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疾病也会相应地远离我们很多。这是我们目前的健康追求任务。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对我们来说实在的太重要了,面对现在社会的各种食物,已不是以前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了,各种多样化的食物不断涌现,而人们也出现各种困惑,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食物是我们每天必须的东西,而营养的食物又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营养可以调控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在食物方面,不但要吃好,还要吃的有营养,理解营养互补对我们的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为我们健康的身体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 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2 摘要: 一、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二、什么样的视频有利于加强营养与健康 三、饮食营养与健康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有所差别的原因 四、如何完善人民饮食营养与健康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膳食能量中来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越来越低,而来自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来自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例也逐渐增长,开始向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以高脂肪、高糖、高能量为特征的“三高”膳食结构靠拢。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疾病模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即急性传染病的急剧下降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显著上升。 据相关性分析显示,谷类食物的消费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肉、蛋等动物性和油脂的消费量变化却与这些疾病死亡率的变化呈明显的正比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饮食才是营养与健康的,才符合养生之道呢? >>>下一页更多精彩“营养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
上百度文库看看,说不准能给你很多不错的惊喜。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高,随之而引起的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足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 方法 。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 总结 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
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 报告 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
对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况欠佳,极度口渴嗜睡以及呼吸加深加快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做好血糖以及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2]。
患肢护理将患肢抬高,高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利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出现水肿,重点注意足跟以及踝关节处,用支撑垫将其垫高,预防长时间压造成褥疮,对于出现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可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外用抗菌药液进行外洗,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烤电;对于合并有骨感染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配合临床医师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
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做必要的被动锻炼,预防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运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避免穿紧口的袜子,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伤口用药处理:患者足部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鸣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消毒,促进创口肉芽生长。
心理护理本病病程时间较长,治愈困难,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对于自己的病症报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治疗。在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3]: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不同,对于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轻度疼痛,中度患者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最为严重的患者在溃疡的同时合并有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以及坏疽。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为脚趾间的皮肤瘙痒抓挠皮肤,水泡出现溃烂、烫伤等,损伤碰擦伤或鞋子的磨损伤。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男性;吸烟较为严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或末梢动脉波动减弱;足畸形;血糖未加控制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独居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患者[4]。
总之,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旦患者出现病足,在护理上一定要细心,预防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败血症或骨髓炎等,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以及与临床医生的积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沈怡谔,丁永明,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 教育 ,2003,19(10):740-742.
[2]张金慧,吕阳梅,于小蓉.从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0):618-620.
[3]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769.
[4]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晚期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局部血栓形成,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1],严重者截肢、死亡。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很难治疗,且糖尿病患者局部血糖高,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坏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肢体功能丧失。因此,糖尿病足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现将我们的护理 经验 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剔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中,男性384例,女性217例,平均年龄岁,糖尿病病史最短年,最长30年,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病的427例,免疫功能低下者13例。
2 护理及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戒烟戒酒,养成每天泡脚的良好习惯。每天用温水泡脚,最好早晚各1次,每次15min-30min,水温35℃-40℃,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微电脑控制的足浴盆。泡脚既能减少足部细菌驻留,保持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泡脚前一定要用手试水温,如果对温度不敏感,要清家人帮助测水温。最好使用温度计测水温,能准确测量温度,避免了人为的感觉错觉误差。洗脚时一定不要使用毛刷、麦饭石等工具,避免损伤足部皮肤。泡脚后要使用专用的纯棉毛巾擦拭双脚,要保证整个足部及脚踝充分干燥,无水渍,尤其是脚趾间。年龄较大及皮肤干燥的患者可在双脚涂抹愈裂霜等保湿剂,以保持足部皮肤柔软,防止皮肤皲裂。脚汗较多者,要保持脚部干爽,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堵塞毛孔,阻碍汗液排出。可用棉棒沾取酒精涂于脚趾间,再用无菌医用纱布隔开,这样可以加速水分挥发,保持足部干爽。使用足浴盆泡脚时,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用温度计效验水温,因为大部分足浴盆的温度显示不是很准,为避免烫伤,要使用温度计多测量几次,清楚足浴盆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也可以采用中药泡脚[2]。
积极控制血糖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最基本治疗 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每日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摄入量,以保证机体器官的正常需求,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指导患者规律进食,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的食量要均衡分配,避免“饱一顿、饥一顿”。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做到“管住嘴、迈动腿”,利于控制血糖。每日要严密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外伤 糖尿病患者要选择柔软合脚的鞋子,穿鞋后要保证脚在鞋内有足够的空间。下午时双下肢会有轻度水肿,脚会变大,此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磨脚,避免脚损伤。袜子应采用透气性好、散热性能佳,有弹性、不紧绷的品种,以纯棉、羊毛为佳。穿鞋前一定要注意鞋内有无异物,避免硌脚。不宜活动过久,长时间活动时,要脱鞋休息,既能让脚汗挥发,保持脚部干爽,又能减少摩擦,有利于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损伤。
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因为使用热水袋时,极易发生烫伤,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每天进行适度活动,如 太极拳 、散步、广场操等,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因为长时间站立不活动不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坐位时不要盘腿或双腿交叉,严禁翘“二郎腿”,以减少双下肢的负荷。患者可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挤压腓肠肌、脚踝、足背、足底,被动活动脚趾。每只脚按摩15min-20min,两只脚交替,至双脚发热为止[3]。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避免皮肤脱皮等损伤。
下肢的被动运动及压力泵的使用 可以使用下肢被动活动仪,活动下肢,减少并发症。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尤其重要。也可以使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压力泵,挤压下肢的肌肉。因压力泵具有压力梯度,能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促进循环,改善新陈代谢。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患者家属的教育在糖尿病管理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患者的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4-5],让他们知晓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危险预后,以及饮食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让家属发挥监管、督导、反馈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在护理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的 文化 修养的患者,能较好的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认真监测血糖,是血糖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大减少。随意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卞丽香,李善华.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3.
[2] 张颖,董玉宽,吴艳,等.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1):93.
[3] 曹宏伟,张希荣,王艳红,等.涌泉照射与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6):35.
[4] 王晶,闫峰,赵红丽,等.两组老年人肺结核东头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46.
[5] 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5(4):51.
营养管理的意义
营养管理的意义,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年迈的老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身体里面补充一定的营养,这样我们的身体也才会更加的健康,下面为大家分享营养管理的意义。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合理饮食可以达到显著减肥的目的。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奶类含钙、蛋白质等,可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00毫升为宜。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
基本前提是:营养的满足应该主要通过饮食来完成。食物能够提供对身体有益的一系统营养物质和其他合成物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物可能会帮助增加一种或多种仅靠一般饮食而摄入量不足的营养物质。
然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推荐膳食补充物,但它仍然不能代替健康的饮食。通过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身体锻炼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减少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危险。
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营养膳食是保证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基础
随着营养膳食模式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研究对象从孕期、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研究内容从早期发展、慢性疾病、骨骼健康、生物指标再到认知功能,不断扩充,通过研究,发现了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的营养膳食模式,对于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生命早期发展
幼儿的合理营养膳食,是指在膳食中含有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和热量。幼儿每天需要的营养膳食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水。
合理膳食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强壮,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并可增进长大后的身心健康和预防成年期的某些严重疾病。营养膳食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以后的身体打下健康体魄的基础。
2、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在营养膳食结构变化与遗传体质的相互作用下,肠道菌群是影响身体是否发生包括肿瘤、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防治慢病。
多吃膳食纤维可能降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还可以促进患者肠道有益菌生长,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3、维护骨骼健康
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物质,与西方饮食习惯不同,中国成人钙的摄入常常不足。而饮食中的钙是首选来源,牛奶、乳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芝麻酱、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不仅如此,这些食物中的钙和磷的比例也比较适宜,适当的钙磷比例有助于钙的吸收。
因此,这些食物是名副其实的钙的优质膳食来源。维生素C有利于骨胶原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辅助作用。总体来说,除了需要注意补充充足的钙以外,多样和均衡的营养膳食原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同样适用,遵循营养膳食的方法才能保持健康。
4、预防认知受损和抑郁发生
营养膳食、肠道菌群与抑郁症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膳食营养模式与抑郁症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不均衡的饮食会促进抑郁症的发展,一些饮食会参与炎症、氧化应激和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等,也会干预大脑的正常功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饮食与抑郁症
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的产生与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抑郁症发作与神经递质缺乏有关。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再摄取是抑制作用的重要环节,5-羟色胺控制调节心理与行为活动,调控人的情绪、心情、睡眠和食欲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与营养膳食摄取、肠道菌群提供都有着关联,新鲜的水果有利于改善抑郁情绪。
蛋白质与抑郁症
每天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时,一定要满足八种必须氨基酸的摄入,氨基酸浓度过低会导致许多负面情绪的出现,比如渴求、焦虑、强迫、攻击性和抑郁。
食物中的奶制品、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鱼片等含有丰富的色氨酸与酪氨酸。
维生素与抑郁症
B族维生素是缓解紧张和压力的天然解压剂,缺乏B族维生素可出现情绪抑郁、思维困难、无故哭泣、社交能力减退、活动少、失眠、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工作能力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维生素C可以消除压力产生的乳酸堆积,增强机体抗压能力和免疫力。因此,人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更应该多注意营养平衡,搭配摄入B族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或补充B族维生素,能平和心境改善情绪,可明显降低因抑郁症自杀事件的发生。
综上的分析,营养膳食与健康息息相关。机体的健康需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习惯来维持。日常中身体出现的问题多,和情绪的波动大,很有可能是我们的营养膳食达不到标准。大家应该多注意营养膳食的丰富。
膳食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保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合理的营养能促进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营养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往许多人往往看重营养不良的危害,认为营养不足可致体弱多病,会影响人体健康;相反对营养过度及营养不平衡的危害却认识不足。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让大脑不缺“养”
蛋白质,脑力活动最基础物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消除氨基酸缺乏导致的眩晕、健忘等症状;碳水化合物,脑力活动的能量来源,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缺乏会引起头晕、心悸、出冷汗;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健脑益智的重要物质,补充最佳脂肪。
能够远离由于脂肪匮乏产生的抑郁症、注意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及精神分裂症;矿物质,保护和激发大脑,铁元素是智力发育的有利补充,帮助提高认知能力,锌元素是脑细胞酶的活性中心,加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功效。
维生素,使大脑充满活力,某些维生素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运转意义非凡;纤维素和水果,大脑运转的能量主要靠血糖,保持血糖稳定离不开纤维素。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高,随之而引起的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足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 方法 。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 总结 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
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 报告 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
对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况欠佳,极度口渴嗜睡以及呼吸加深加快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做好血糖以及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2]。
患肢护理将患肢抬高,高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利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出现水肿,重点注意足跟以及踝关节处,用支撑垫将其垫高,预防长时间压造成褥疮,对于出现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可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外用抗菌药液进行外洗,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烤电;对于合并有骨感染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配合临床医师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
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做必要的被动锻炼,预防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运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避免穿紧口的袜子,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伤口用药处理:患者足部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鸣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消毒,促进创口肉芽生长。
心理护理本病病程时间较长,治愈困难,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对于自己的病症报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治疗。在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3]: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不同,对于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轻度疼痛,中度患者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最为严重的患者在溃疡的同时合并有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以及坏疽。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为脚趾间的皮肤瘙痒抓挠皮肤,水泡出现溃烂、烫伤等,损伤碰擦伤或鞋子的磨损伤。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男性;吸烟较为严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或末梢动脉波动减弱;足畸形;血糖未加控制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独居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患者[4]。
总之,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旦患者出现病足,在护理上一定要细心,预防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败血症或骨髓炎等,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以及与临床医生的积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沈怡谔,丁永明,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 教育 ,2003,19(10):740-742.
[2]张金慧,吕阳梅,于小蓉.从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0):618-620.
[3]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769.
[4]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晚期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局部血栓形成,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1],严重者截肢、死亡。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很难治疗,且糖尿病患者局部血糖高,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坏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肢体功能丧失。因此,糖尿病足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现将我们的护理 经验 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剔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中,男性384例,女性217例,平均年龄岁,糖尿病病史最短年,最长30年,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病的427例,免疫功能低下者13例。
2 护理及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戒烟戒酒,养成每天泡脚的良好习惯。每天用温水泡脚,最好早晚各1次,每次15min-30min,水温35℃-40℃,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微电脑控制的足浴盆。泡脚既能减少足部细菌驻留,保持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泡脚前一定要用手试水温,如果对温度不敏感,要清家人帮助测水温。最好使用温度计测水温,能准确测量温度,避免了人为的感觉错觉误差。洗脚时一定不要使用毛刷、麦饭石等工具,避免损伤足部皮肤。泡脚后要使用专用的纯棉毛巾擦拭双脚,要保证整个足部及脚踝充分干燥,无水渍,尤其是脚趾间。年龄较大及皮肤干燥的患者可在双脚涂抹愈裂霜等保湿剂,以保持足部皮肤柔软,防止皮肤皲裂。脚汗较多者,要保持脚部干爽,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堵塞毛孔,阻碍汗液排出。可用棉棒沾取酒精涂于脚趾间,再用无菌医用纱布隔开,这样可以加速水分挥发,保持足部干爽。使用足浴盆泡脚时,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用温度计效验水温,因为大部分足浴盆的温度显示不是很准,为避免烫伤,要使用温度计多测量几次,清楚足浴盆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也可以采用中药泡脚[2]。
积极控制血糖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最基本治疗 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每日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摄入量,以保证机体器官的正常需求,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指导患者规律进食,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的食量要均衡分配,避免“饱一顿、饥一顿”。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做到“管住嘴、迈动腿”,利于控制血糖。每日要严密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外伤 糖尿病患者要选择柔软合脚的鞋子,穿鞋后要保证脚在鞋内有足够的空间。下午时双下肢会有轻度水肿,脚会变大,此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磨脚,避免脚损伤。袜子应采用透气性好、散热性能佳,有弹性、不紧绷的品种,以纯棉、羊毛为佳。穿鞋前一定要注意鞋内有无异物,避免硌脚。不宜活动过久,长时间活动时,要脱鞋休息,既能让脚汗挥发,保持脚部干爽,又能减少摩擦,有利于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损伤。
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因为使用热水袋时,极易发生烫伤,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每天进行适度活动,如 太极拳 、散步、广场操等,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因为长时间站立不活动不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坐位时不要盘腿或双腿交叉,严禁翘“二郎腿”,以减少双下肢的负荷。患者可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挤压腓肠肌、脚踝、足背、足底,被动活动脚趾。每只脚按摩15min-20min,两只脚交替,至双脚发热为止[3]。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避免皮肤脱皮等损伤。
下肢的被动运动及压力泵的使用 可以使用下肢被动活动仪,活动下肢,减少并发症。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尤其重要。也可以使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压力泵,挤压下肢的肌肉。因压力泵具有压力梯度,能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促进循环,改善新陈代谢。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患者家属的教育在糖尿病管理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患者的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4-5],让他们知晓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危险预后,以及饮食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让家属发挥监管、督导、反馈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在护理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的 文化 修养的患者,能较好的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认真监测血糖,是血糖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大减少。随意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卞丽香,李善华.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3.
[2] 张颖,董玉宽,吴艳,等.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1):93.
[3] 曹宏伟,张希荣,王艳红,等.涌泉照射与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6):35.
[4] 王晶,闫峰,赵红丽,等.两组老年人肺结核东头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46.
[5] 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5(4):51.
营养管理的意义
营养管理的意义,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年迈的老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身体里面补充一定的营养,这样我们的身体也才会更加的健康,下面为大家分享营养管理的意义。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合理饮食可以达到显著减肥的目的。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奶类含钙、蛋白质等,可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00毫升为宜。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
基本前提是:营养的满足应该主要通过饮食来完成。食物能够提供对身体有益的一系统营养物质和其他合成物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物可能会帮助增加一种或多种仅靠一般饮食而摄入量不足的营养物质。
然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推荐膳食补充物,但它仍然不能代替健康的饮食。通过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身体锻炼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减少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危险。
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营养膳食是保证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基础
随着营养膳食模式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研究对象从孕期、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研究内容从早期发展、慢性疾病、骨骼健康、生物指标再到认知功能,不断扩充,通过研究,发现了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的营养膳食模式,对于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生命早期发展
幼儿的合理营养膳食,是指在膳食中含有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和热量。幼儿每天需要的营养膳食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水。
合理膳食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强壮,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并可增进长大后的身心健康和预防成年期的某些严重疾病。营养膳食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以后的身体打下健康体魄的基础。
2、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在营养膳食结构变化与遗传体质的相互作用下,肠道菌群是影响身体是否发生包括肿瘤、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防治慢病。
多吃膳食纤维可能降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还可以促进患者肠道有益菌生长,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3、维护骨骼健康
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物质,与西方饮食习惯不同,中国成人钙的摄入常常不足。而饮食中的钙是首选来源,牛奶、乳制品、豆类及豆制品、芝麻酱、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不仅如此,这些食物中的钙和磷的比例也比较适宜,适当的钙磷比例有助于钙的吸收。
因此,这些食物是名副其实的钙的优质膳食来源。维生素C有利于骨胶原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辅助作用。总体来说,除了需要注意补充充足的钙以外,多样和均衡的营养膳食原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同样适用,遵循营养膳食的方法才能保持健康。
4、预防认知受损和抑郁发生
营养膳食、肠道菌群与抑郁症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膳食营养模式与抑郁症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不均衡的饮食会促进抑郁症的发展,一些饮食会参与炎症、氧化应激和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等,也会干预大脑的正常功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饮食与抑郁症
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的产生与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抑郁症发作与神经递质缺乏有关。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再摄取是抑制作用的重要环节,5-羟色胺控制调节心理与行为活动,调控人的情绪、心情、睡眠和食欲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与营养膳食摄取、肠道菌群提供都有着关联,新鲜的水果有利于改善抑郁情绪。
蛋白质与抑郁症
每天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时,一定要满足八种必须氨基酸的摄入,氨基酸浓度过低会导致许多负面情绪的出现,比如渴求、焦虑、强迫、攻击性和抑郁。
食物中的奶制品、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黄豆、南瓜子、肉松、油豆腐、鸡蛋、鱼片等含有丰富的色氨酸与酪氨酸。
维生素与抑郁症
B族维生素是缓解紧张和压力的天然解压剂,缺乏B族维生素可出现情绪抑郁、思维困难、无故哭泣、社交能力减退、活动少、失眠、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工作能力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维生素C可以消除压力产生的乳酸堆积,增强机体抗压能力和免疫力。因此,人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更应该多注意营养平衡,搭配摄入B族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或补充B族维生素,能平和心境改善情绪,可明显降低因抑郁症自杀事件的发生。
综上的分析,营养膳食与健康息息相关。机体的健康需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习惯来维持。日常中身体出现的问题多,和情绪的波动大,很有可能是我们的营养膳食达不到标准。大家应该多注意营养膳食的丰富。
膳食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保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合理的营养能促进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营养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往许多人往往看重营养不良的危害,认为营养不足可致体弱多病,会影响人体健康;相反对营养过度及营养不平衡的危害却认识不足。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让大脑不缺“养”
蛋白质,脑力活动最基础物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消除氨基酸缺乏导致的眩晕、健忘等症状;碳水化合物,脑力活动的能量来源,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缺乏会引起头晕、心悸、出冷汗;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健脑益智的重要物质,补充最佳脂肪。
能够远离由于脂肪匮乏产生的抑郁症、注意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及精神分裂症;矿物质,保护和激发大脑,铁元素是智力发育的有利补充,帮助提高认知能力,锌元素是脑细胞酶的活性中心,加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功效。
维生素,使大脑充满活力,某些维生素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运转意义非凡;纤维素和水果,大脑运转的能量主要靠血糖,保持血糖稳定离不开纤维素。
霍细香,女,45岁,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传染病所病毒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主任,从事病原微生物专业,1980年9月-1985年7月,华中农学院;1985年9月-1988年7月,东北农学院,硕士;1994年4-6月,伦敦大学热带病与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习实验室。资格简要信息(1)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与编著1部。(2)近5年,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个,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个,参加国际合作项目2个。(3)在湖北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省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在数量上最多,中央财政资助最多省份之一,综合排名位居南方片3-4名,参与了全国传染病实验室监测与应急检测工作5-10年规划侯祖洪,男,59岁,主任医师,卫检所所长,院/中心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从事放射卫生专业-湖北医学院毕业,-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放射卫生,-湖北医科大学学习。资格简要信息(1)湖北省享受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国家级专业学会常务委员1个、委员1个,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个,常务委员1个,委员4个,理事1个。(2)近5年,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审阅专著1部。(3)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篇。(4)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科研项目3项。史廷明,男,47岁,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卫检所所长,院/中心毒物检测中心主任,从事环境卫生专业,1981-1986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学士;1986-1989年,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硕士;2000-2003年,德国杜塞尔大学职业与环境卫生研究所,博士资格简要信息(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理事,2个国家级专家组成员;(2)获得12届国际生物学术会议最佳论文报告奖;(3)近5年,英文专著独著1部,合著1部,中文专著2部;第一作者发表英文论文16篇,均SCI收录,第一作者收录3篇;(4)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课题3项。易国勤,男,57岁,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从事食品与营养卫生专业,-武汉医学院卫生专业毕业;-菲律宾大学学习营养。资格简要信息(1)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任国家级专业学会2个理事、1个副理事长、1个副主任委员、1个成员,省级专业学会1个副理事长,省专家学者报告团成员,省级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专业评审专家,国家级刊物编委;(2)近5年,2004年获国家级先进奖1项;(3)近5年,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它杂志1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主审专著1部,主编专著1部;(4)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项目5项。唐利军,男,47岁,研究员,卫检所副所长,院/中心动物实验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实验动物专业,本科,学士,1982年9月-1987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3月-2002年9月,武汉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结业;2007年1-3月,美国乔治亚大学参加“狂犬病防治技术”培训班。资格简要信息(1)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1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2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国家级杂志编委;(2)近5年,专著主编1部,参编2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SCI收录1篇(排第7名);(3)近5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第3名)、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2名)。(4)近5年,获得国家课题1项(排第二),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厅基金1项。张庆军,男,50岁,主任医师,慢病所副所长,从事慢性病防治专业,硕士,-湖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泰国Mahidol大学热带医学院学习;-国立菲律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学习;-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2007年10月赴美国CDC参加慢病研讨班;2008年4月赴日本参加WHO/日本慢病高级学者及官员研讨会。资格简要信息(1)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任1个省级学委会委员,3个省级协会、学会理事,1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常委,1个国家专业分会委员,任1个国家级刊物常务编委,任国家级和省级刊物编委各1个。省级技术指导组专家1个。(2)近5年,专著副主编1部,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省级刊物第一作者发表3篇。(3)近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10名),省级重大科技成果2项。(4)近5年,主持课题、项目工作13项。徐兴建,男,57岁,主任医师,血研所副所长,从事血吸虫病防治专业,血吸虫病防,1975-1977年,荆州卫校,中专;1984年3月-1987年1月,湖北大学,英语大专;1988年12月-1990年12月北京医科大学;1992年7月-1992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研修;1993年1月-1994年4月美国布朗大学流行病、分子生物学研修;1998年4月-1999年4月英国坎特布雷大学,贝类生态及控制研修。资格简要信息(1)武汉大学医学院现任博士生导师,武大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7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理事及委员,1 个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省级评审专家;(2)2006年,获得湖北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3)近5年,发表论文SCI收录6篇,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编4部;(4)近5年,获专利2项,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个,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 个。(5)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项目第一负责人6个。袁方玉,男,58岁,主任技师,传染病所副所长,从事媒介生物控制专业,硕士,1980年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89年赴英国留学,1990年获伦敦大学热带卫生与热带 病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赴英国GUEEN MARY大学进修媒介分子生物学。资格简要信息(1)获国务院专家津贴,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担任3个省级协会、学会常务理事,1个省级协会理事,2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省级学会委员,国家级杂志编委1个;(2)近5年,国家课题1 个,国际项目1 个;(3)近5年,获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个,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个;(4)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其它杂志发表5篇。熊昌富,男,46岁,主任医师,传染病所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从事结核病防治专业,硕士1983年-1988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2002年-2005年,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1996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修;2006年6月,参加WHO在拉脱维亚举办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培训。资格简要信息(1)2003年被中国CDC聘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国家级督导员;(2)近5年,参加的2项课题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分别排名第3和第4;(3)近5年,主持部委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4)近5年,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被SCI收录1篇;(5)2006年获全国结防先进个人。占发先,男,45岁,主任医师,传染病所所长,院/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主任,从事传染病防治专业,硕士,1980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本科);1988年就读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生);1996年赴瑞士热带医学研究所进修学习国际卫生保健与卫生管理;1998年获德国莱比西大学邀请参与“白细胞介素-12的免疫学功能研究”。资格简要信息(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担任1 个国家级协会理事,3 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专家,1个省级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省级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近5年,中华医学会科技一等奖1个;(3)近5年,专著主编1部,参编3部;(4)近5年,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个,国际合作项目5 个,省卫生厅课题1个(排第2名)。 龚晨睿,女,40岁,硕士,副主任技师,卫检所营养与食品安全部,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989-1993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2001-2003年获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菲律宾大学食物与营养规划培训班毕业(3个月)。资格简要信息(1)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2)近5年,主持中国营养学会科研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院中心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CDC项目1项。张金明,男,40岁,副主任技师,卫检所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部门主任,从事实验动物专业,1989-1993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硕士在读。资格简要信息(1)省级学会常务理事1个;(2)近5年,参与的项目登记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参与),验收达国内先进水平1项(参与);(3)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外文1篇(第三作者);(4)近5年,主持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1项(第3名),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黄文耀,男,40岁,副主任技师,卫检所检验部,从事理化检验专业,1988-1993年,华西医科大学,本科;2002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毕业,工学士。资格简要信息(1)省级学会委员1个;(2)近5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位)一项,鉴定登记为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3)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4)近5年,参与省卫生厅重点课题1项(排第2名),省科技厅项目1项。樊柏林,男,39岁,主任医师,卫检所副所长,从事卫生毒理专业,1988-1993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1993-1996年,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硕士;2001-2002年菲律宾大学食物与营养规划研究生获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在读。资格简要信息(1)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2个,省级专业学会委员1个;(2)近5年,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参与),湖北青年五四奖章1项,负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物GLP认证和农业部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室A级资质认证(实验室负责人);(3)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参编专著2部;(4)近5年,主持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国家CDC项目2项,主持院中心项目3项,参与1项(第2名)。徐军强,男,37岁,助理研究员,传染病所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副主任,从事分子病毒学专业,博士后,1999年9月-2002年7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毕业;2000年赴台湾阳明大学交流学习;2001年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交流学习;2003年-2006年,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资格简要信息(1)近5年,以第二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2)近5年,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卫生厅基金1项。张令要,男,39岁,副主任技师,传染病所消杀部副主任,从事媒介生物控制专业,博士,1990年-1994年,河南大学;1995年-1998年,中科院病毒所,硕士研究生;2005年-2009提,华中农业大学,博士;2005年赴澳大利亚学习。资格简要信息(1)近5年,发表论文SCI收录1篇,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参编专著2部;(2)近5年,主持厅基金1项,院课题1项。李阳,男,39岁,副主任医师,人教处处长,从事慢性病防治专业,博士,1988-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化学,大专;1996-1999,湖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硕士;2005-2008年,武汉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博士;2005年,赴澳大利亚学习。资格简要信息(1)担任1个省级专业学会常委;(2)近5年,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第二);(3)近5年,发表论文SCI收录1篇;参编2部专著,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4)近5年,主持厅基金1项,参与省科技厅1项(排第2名)。江永忠,男,41岁,副主任技师,传染病所副所长,从事微生物检验专业,硕士,1989-1992年,湖北省药检专科学校,大专;1997-2000,华中师范大学,本科;2002-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MPH;2007年,赴美国学习。资格简要信息(1)1个省级专业学会常委,2个专家委员会委员。(2)近5年,参编1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3)近5年,主持厅基金2项。官旭华,女,40岁,副主任医师,传染病所副所长,从事流行病学专业,博士1988-1994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1994-1999年,总后军工医院和武汉青山第一医院;1999-20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2007年,赴美国学习。资格简要信息(1)省级学会委员1个,3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2)近5年,专著副主编1部,主译1部,参编1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外文1篇;(3)近5年,主持部、厅级基金2项,院基金1项,部级基金项目主要参与者2项。胡晓云,男,41岁,主任医师,院中心副院长、副主任,从事健康教育专业,博士,1987-1992年,同济医科大学健康教育专业,本科;2000-2002年,武汉大学社会医学,硕士;2006年9月-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1999年,泰国学习;2003年入选香港红丝带学人计划,2003年、2005年、2006年三次赴香港学习艾滋病防治和策略研究;2006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第十六届世界艾滋病大会;2007年赴以色列学习项目管理。资格简要信息(1)武汉大学现任硕士生导师,担任2个国家级专业学会、协会常务委员、委员,1个国家级研究会副秘书长,1个省级专业学会常委,1个省级专业学会委员,4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2)近5年,专著主编1部,参编大学教材2部,专著4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1项、长江日报新闻一等奖1项。(3)近5年,主持科技部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厅基金1项,院基金1项。
你好,PI-NCD( proposed intakes for preventing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建议摄入量)是指为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而建议的必需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AMDR指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摄入量范围,该范围可以提供必需营养素的需要,并且有利于降低发生NCD的危险,常用占能量摄入量的百分比表示。AMDR指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摄入量范围,该范围可以提供必需营养素的需要,并且有利于降低发生NCD的危险,常用占能量摄入量的百分比表示。特定建议值(SPL)是指膳食中这些成分的摄入量达到这个建议水平时,有利于维护人体健康。之前提出SPL值的有:大豆异黄酮、叶黄素、蕃茄红素、植物甾醇、氨基葡萄糖、花色苷。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Pl代表血流灌注指数、灌流指标。AMDR代表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SPL代表指为维持人体健康而对必需营养素以外的食物成分建议的每日摄入量。
营养雪中的慢性病和npasp表达了什么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