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鸡马立克氏病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鸡马立克氏病论文参考文献

一、马立克氏病1、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逐日消瘦,缩头闭眼不愿走动。歪头,嗉囊下垂,垂翅,瘫痪。有的见虹膜混浊,边缘不整齐,瞳孔缩小甚至失明。少数见皮肤长瘤。拉青白粪便。2、病变:肝肿大,严重的表面有米粒至花生米大小肿瘤。脾肿大。有的见肾、肠、肺等处出有肿瘤。腺胃水肿。有的见腿部或翼部神经肿大,失去光泽。3、预防: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次疫苗,到16-18天注射第二次疫苗。40天前不要在发生过马立克病的地方饲养。4、治疗:目前还未有特效药物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出生时免疫。二、法氏囊病1、症状:精神沉郁、毛松、怕冷、打堆、体温升高、步态不稳、卧地,常见两翅下垂,头颈贴地。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水增加。黄白色或浅白色水样稀粪,胀嗉。发病后很快出现死亡。2、病变: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腺胃有出血点,肾苍白、肿大。3、预防:6-8日龄饮第一次疫苗,17-20日龄饮第二次疫苗,30-32日龄饮第三次疫苗。4、治疗:(1)注射法氏囊抗体,小鸡毫升,中鸡毫升。(2)连饮4-5天肝肾康颗粒及抗病毒药呼独康提高免疫力。三、鸡痘1、症状:冠、肉髯、眼缘、嘴边及喉等无毛部位长出痘疮。由于痘疮的影响,会出现精神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见因吃不到料、饮不到水或呼吸窒息而死亡。2、预防:7-12日龄时剌种鸡痘疫苗。此病在夏秋季高发,注意鸡场驱蚊虫。3、治疗:因鸡痘也是一种痘病毒,因此应内服抗病毒药独败,配合鸡痘用药格斗散;另外外用生理盐水小心浸湿痘痂,缓慢剥下。如在皮肤处,剥下痘痂后可涂红霉素药膏消炎。如在咽喉部,剥下痘痂后涂以碘甘油,一日两次,用至痊愈为止。四、慢性呼吸道病1、症状:流鼻液,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并有气管罗音。食欲不振,生长停顿,逐步消瘦。严重的见鼻孔积有渗也物,眼脸胀,眼部突出甚至失明,瘦弱而死。2、病变:气管有粘膜粗糙,充血,气管内有粘液。气体壁增厚,混浊,眶下窦发。3、预防:可注射败血霉形体灭活疫苗进行预防。4、治疗:抗病毒药呼独康,呼吸道药万呼宁,同时配合抗菌药杆立克。连用四天,久经市场考验,效果相当满意。五、大肠杆菌病1、症状:精神不振、缩头、闭眼,拉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有罗音,眼结膜发炎。2、病变:肝肿大、呈铜绿色,有针头大小灰白点,表面被覆盖剥离的灰白色纤维素性膜。心包增厚,呈灰白色,心包液增多,心包体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外膜也被覆有这样的渗出物。气体增厚,粗糙,有灰色炎症渗出物附着。腹膜增厚,无光泽,有纤维素渗出物附着。肠粘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并常混有血液。母鸡常见腹腔内充淡黄色腥液体和破裂的蛋黄。3、预防:大肠杆菌一般为继发病,注重鸡群整体的饲养管理,少发疫病。4、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疗效较差。大肠杆菌药杆立克对该菌群高敏。六、球虫病1、症状:精神食欲差,怕冷打堆,羽毛松乱,翅膀下垂,闭眼。拉白色带血稀粪,甚至疴血。病鸡消瘦,鸡冠苍白,贫血。2、病变:盲肠显著肿胀,小肠也明显变粗,外观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肠粘膜增厚,充血、出血、盲肠内充满血液。3、预防:切断球虫体外生活史,如保持鸡舍通风、干燥,饲养密度适当,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场地等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力措施。4、治疗:磺胺类的药物对球虫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掌握好用量,量大易损害肝肾,切勿自行用药。其中白球痢康效果好,且加有保肝护肾的中药成分,各养户可放心使用。当球虫病发生时,必须药治与清粪双管齐下,否则大量的球虫卵体在外界环境发育成熟后,又会感染其他鸡只,使该病难于断根。七、鸡瘟很多养殖户谈起鸡瘟色变,事实上鸡瘟是一种常见的病毒病,学名为新城疫,一般表现为非典型性新城疫。1、症状:精神差,离群呆立,头颈紧缩,羽毛松乱,不吃食。黑冠、拉青白屎,胀嗉,把病鸡倒提会从嘴里流出酸臭液体。呼吸困难,咳嗽。2、病变:腺胃乳头肿胀,出血,心冠沟脂出血,泄殖腔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喉头出血。3、预防:7-8日龄滴II系苗,一月龄注射I系苗,二月龄注射第二次I系苗。4、治疗:新城疫(鸡瘟)药独败,配合大肠杆菌药杆立克,如呼吸道症状明显需配合呼吸道药万呼宁。

扬州大学和江苏大学各有优势专业。

1、扬州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水利水电工程、汉语言文学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建设:汉语言文学、农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车辆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

2、江苏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电气化、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和公共事业管理。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思想政治教育、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和药物制剂。

楼上都说的差不多综合实力来看扬大更好具体到专业 江苏大理工科性质强 文科不行具体选择就看自己的专业了!如果是机械一类工科专业 江苏大还是好一些其他的话 就是扬大好了

给你做个参考吧,我觉得选江苏大学好,但这是你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步棋,自己作选择,并且相信你自己!!!!江苏大学学校概况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28日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在江南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占地面积近3000亩。 原江苏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理工特色明显,综合实力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原镇江医学院在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一所充满生机的新兴医学本科院校;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文理实力较强,是“精品式”的示范性专科学校。 江苏大学学科齐全,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9大门类。学校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冶金学院、应用科学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京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学院。学校有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管理科学工程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授权点,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有68个本科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410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700余人。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320人,博士研究生380人,硕士研究生2284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先后实行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分制、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辅修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技能培养考核制、有利于尖子学生脱颖而出的优生优培制、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硕士研究生保送制等等。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统考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学校既高度重视基础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又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几年学校承接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重点科研项目等高层次纵向科研课题;同时也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产业化项目和厂矿企业委托的技术攻关项目等高层次横向科研课题。学校有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学校跻身“中国专利江苏十强院所”。 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镇江主节点,已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学校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馆藏文献总量28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有数千种;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全国一流,学校的7家附属医院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俄罗斯、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巴西、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联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密尔瓦基大学、日本三重大学、俄罗斯国立顿河技术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巴西巴拉那州立联邦大学等学校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学校受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亚太经社委的委托,先后为34个国家培训了一大批高级农机管理和技术人才,学校长年担负德国、韩国、日本等多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学校与日本三重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共同创办的“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已成为中、日、泰九所高校师生一年一度的科技交流盛会。 承百年传统,创一流大学。江苏大学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特色、理工医教结合、科技与人文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开放式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扬州大学简介扬州大学是一所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1992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省属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扬州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有69个科学研究机构,39个教学实验中心(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藏书28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5亿多元。学校拥有1个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4个省级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实验菜馆、实验食品厂、动物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和实习基地,并有四所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主办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然科学版”、“高教研究版”“农业与生命科学版”以及《江苏临床医学杂志》、《扬州大学烹饪学报》等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校园计算机网络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通,在校内设立了中国图书检索一级站。 扬州大学十分注重联系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开展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700多项,其中“863"、“973”、“九五”攻关等国家级项目65项、部省级项目144项,全校年科研经费2800多万元。“九五”以来,学校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共有26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非常重视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与响水等地建立的“产学研联合体”,在深入农村推进“农科教三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受到李岚清副总理的高度赞扬。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为扬州大学新组建的14个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两个系,8个二级学科;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实验动物)3个本科专业和畜牧兽医、淡水渔业2个专科专业;有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2个博士点;有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6个硕士点30余个研究方向;有预防兽医学、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禽病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等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学科被教育部、国家科委(现为国家科技部)联合表彰为"全国高校科技先进集体"。设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组建了江苏省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兽医药理与毒理实验室被农业部确定为4个全国新兽药特殊毒性试验单位之一。学院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有80余项成果分获国家、部、省、厅级奖励,其中:58项成果分别获国家、部省级大奖。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110余项,在研项目总经费1500余万元。特别是在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协调发展,附设动物医院、动物药品厂、预混合饲料厂、蜂产品实验厂、种禽场、江苏省实验动物种子供应站、畜禽生物制剂研究开发中心和和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符合GMP级标准的生物制品中试车间。研制的小鹅瘟疫苗、马立克氏病II价苗已获得农业部新兽药证书,并有多项成果在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扬州大学农学院前身为江苏农学院,学院设有农学、植物保护、园艺、食品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等5个系科,涉及4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22个二级学科。其中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有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与开发机构18个;有博士点、硕士点11个;有江苏省成教特色专业1个。学院为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和中国银杏研究会的挂靠单位。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科学研究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主动适应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推广等方面的显著成绩,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该院在作物耕作栽培、遗传育种、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园艺、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培育出水稻新品种6个、玉米新品种4个、大麦新品种4个、蔬菜新品种21个、果树新品种2个,研制复配农药新品种28个,创立江苏粮经饲多元结构种植模式与轻型耕作栽培技术、作物叶龄模式、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水稻源库调控、水稻节水栽培、水稻抛秧、小麦产量生理调控、稻田套播麦、偏迟熟水稻北移、玉米乳苗栽培等100余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大面积生产发展的重要成果。先后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6项),省部委级科技成果奖110余项(其中省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0余项)。目前,该院承担研究与发展项目200多项,其中国家“863”高技术、“948”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国家农业跨越计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在作物遗传工程、高新技术育种、精确农业新技术、作物优质调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又获得重要新进展。 学院办学始终能坚持联系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切实为农业发展服务。学院先后与响水、高邮两个县(市)结成对子,实行产学联合,共同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在响水县的老舍、六套地区和高邮市的司徒乡建成了相对稳定的科技推广校外基地。在这两个基地上,学院先后与当地共同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江苏省第一、二、三期农业资源开发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期的开发工作。学院在形成响水、高邮两个重点基地的基础上,并加强了苏中、苏南地区基地的建设。以科技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为纽带,与锡山、昆山、东台、泰州、灌云、灌南、洪泽、涟水等广大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推广工作,与日本最大农药企业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姜堰明珠米厂、扬子江制药厂、高邮红太阳集团、泰州红旗良种场、盐城麦芽厂、临海农场、大中农场、方强农场等30多个大中型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办学效益,为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农业面貌得到了改造,农业大幅度增产,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响水基地为例,根据第三期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期结束时统计,实验区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比开发前分别增长、和。实验区连续荣获江苏省一、二、三期农业科技开发一等奖,被中央和省、市多家新闻单位报道,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鸡马立克氏病论文

CY, Wang LJ, Wang JF, Wu BH, Liu W, Fan PG, Liang ZC, Li SH. 2013. Resveratrols in Vitis berry skins and leaves: Their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by HPLC. Food : 643– R, van Buren R, Liu YL, Yang M, Han YP, Li LT, Zhang Q, Kim MJ, Schatz MC, Campbell M, Li JP, Bowers JE, Tang HB,Lyons E, Ferguson AN, Narzisi G,Nelson DR, Blaby-Haas CE, Gschwend AR, Jiao YN, Der JP, Zeng FC, Han J, Min XJ, Hudson KA, Singh R, Grennan AK, Karpowicz SJ, Watling JR, Ito K, Robinson SR, Hudson ME, Yu QY, Mockler TC, Carroll A, Zheng Y, Sunkar R, Jia RZ, Chen N, Arro J, Wai CM, Wafula E, Spence A, Han YN, Xu LM ,Zhang J, Peery R, Haus MJ, Xiong WW, Walsh JA, Wu J, Wang ML, Zhu YJ, Paull RE, Britt AB, Du CG, Downie SR, Schuler MA, Michael TP, Long SP,Ort DR, Schopf JW, Gang DR, Jiang N, Yandell M, de Pamphilis CW, Merchant SS, Paterson AH,Buchanan BB, Li SH and Shen-Miller J. 2013. Genome of the long-living sacred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Genome Biology, 14: S, Xiang Y, Deng J, Liu YL, Li SH. 2013.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anthocyanin and non-anthocyanin flavonoid in various tissues of different lotus (Nelumbo) cultivars by HPLC-DAD-ESI-MS. PLoS ONE, 2013, 8(4): S, Zheng Y, Fang JB, Liu YL,Li SH. 2013. Flavonoids in lotus (Nelumbo) leaves evaluated by HPLC–MSn at the germplasm level. Food Research Intertional, 54: 796– N, Wu BH, Yang PF, Li SH. 201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proteomic profiles in berry skin between red and white grapes (Vitis vinifera L.) during fruit coloration. Scientia Horticultrea, 164: 238– N, Cao YG, Duan W,Wu BH, Li SH. 2013. Proteomic analysis of grape berry skin responding to sunlight exclusio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70: N, Zheng Y, Fang LC, Xin HP, Li SH. 2013.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AC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family in Vitis vinifera. Plant Cell Reporter, 32: N, Xiang Y, Fang LC, Wang YJ, Xin HP, Li SH. 2013. Patterns of gene duplicat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expansion of gene families in grapevine.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31:852– LJ, Xu M, Liu CY, Wang JF, Xi HF, Wu B., Loescher W, Duan W, Fan PG, Li SH. 2013. Resveratrols in grape berry skins and leaves in Vitis germplasm. PLoS ONE 8(4): LJ, Ma L, Xi HF, Duan W, Wang JF,Li SH. 2013.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CaCl2 and UV−C on the biosynthesis of resveratrols in grape leaves and berry skin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2013,61:7135– BH, Zhao JB, Chen J, Xi HF, Jiang Q, Li SH. 2013. Maternal inheritance of sugars and acids in peach (P. persica (L.) Batsch) fruit. Euphytica, 189: BH, Niu N, Li JH, Li SH. 2013. Leaf:fruit ratio affects the proteomic profile of grape berry ski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38:416– JH, Guan L, Fan PG, Li SH and Wu BH. 2013. Effect of sunlight exclusion at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tages on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red grape clusters.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64: JT, Wang N, Xin HP, Li SH. 2013. Overexpression of VaCBF4, a transcription factor from Vitis amurensis, improves cold tolerance accompanying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drought and salinity in arabidopsi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31:1518– BH, Yang CX, Liang ZC, Liu W, Wang YY, Liu CY, Li SH. 2013. Inheritance of berry volatile compounds in two half-sib grape (Vitis vinifera) populations. Euphytica 189: HP, Wu BH, Zhang HH, Wang CY, Li JT, Yang B, Li SH. 2013.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flowers from four groups of sweet osmanthus (Osmanthus fragrans) cultivars.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93: HP, Zhu W, Wang L, Xiang Y, Fang LC, Li JT, Sun XM, Wang N, Londo J, Li SH. 2013. Genome wide transcriptional profile analysis of Vitis amurensis and V. vinifera in response to cold stress. PLoS ONE, 8(3): e58740. doi: HP, Zhang J, Zhu W, Wang N, Fan PG, Han YP, Ming R, Li SH. 2013. The effects of artificial selection on sugar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er genes in grape. Tree Genetics & Genomes. 9:1343– BF, Duan W,Liu GT, Xu HG,Wang LJ, Li SH. 2013. Response of bean (Vicia faba L.) plants to low sink demand by measuring the gas exchange rates and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kinetics. PLoS ONE. 8(12): JH, Xu M, Duan W, Fan PG, Li SH. 2013. Effects of whole-root and half-root water stress on gas 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apple tre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38:395– Y, Li JH, Xin HP, Wang N, Guan L, Wu BH, Li SH. 2013. Anthocyanin profile and gene expression in berry skin of two red V. vinifera grape cultivars that are sunlight-dependent versus -independent. 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 19: L, Li JH, Fan PG, Chen S, Fang JB, Li SH, Wu BH. 2012.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various organs of a teinturier cultivar (Vitis vinifera L.)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63: ZC, Sang M, Wu BH, Ma AH, Zhao SJ, Zhong GY, Li SH. 2012. Inheritance of anthocyanin content in the ripe berries of a tetraploid 3 diploid grape cross population. Euphytica. 186:343– BH, Quilot B, Génard M, Li SH, Yang J, Wang YQ. 2012. Application of a SUGAR model to analyse sugar accumulation in peach cultivars that differ in glucose–fructose rati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50:53– S, Fang LC, Xi HF, Guan L, Fang JB, Liu YL, Wu BH, Li SH. 2012. Simultaneous qualitative assessmen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s in various tissues of lotus (Nelumbo nucifera)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d mass spectrome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724:127– S, Wu BH, Fang JB, Liu YL, Zhang HH, Fang LC, Guan L, Li SH. 2012. Analysis of flavonoids from lotus (Nelumbo nucifera) leaves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tandem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an extraction method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desig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227:145– QQ, Wu BH, Liu WS, Wang LJ, Yang CX, Wang YJ, Fang JB, Liu YC, Li SH. 2012. Volatiles of plums evaluated by HS-SPME with GC-MS at the germplasm level. Food Chemistry, 130: N, Fang LC, Xin HP, Wang LJ, Li SH. 2012. Construction of 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for grape using next generation 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BMC Plant Biology, 12: BH, Liu HF, Guan L, Fan PG, Li SH. 2011.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grape cultivars that differ in sucrose accumulation. Vitis, 50: QQ, Wu BH, Liu WS, Wang LJ, Yang CX, Wang YJ, Fang JB, Liu YC, Li . Volatiles of plums evaluated by HS-SPME with GC–MS at the germplasm level. Food Chemistry, 130,(2): ZC, Sang M, Ma AH, Zhao SJ, Zhong GY, Li . Inheritance of sugar and acid contents in the ripe berries of a tetraploid diploid grape cross population. Euphytica,182: HB, Ma L, Xi HF, Duan W, Li SH, Loescher W, Wang JF, Wang LJ. 2011.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to heat trea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following recovery in grapewine (Vitis amurensis L.) leaves. Plos one, 6(8): ST, Li XD, Li WD, Fan PG, Duan W, Li SH. 2011.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esponse to low sink demand of tubers and roots in Dahlia pinnata source leaves. Biologia Plantarum, 55 (1): CX, Wang YJ, Wu BH, Fang JB, Li . Volatile compounds evolution of three table grapes with different flavour during and after maturation. Food Chemistry,128: ZC, Sang M, Fan PG, Wu BH, Wang LJ, Yang SH, Li SH. coordinates in response to berry skin anthocyanins and their composition in viti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76, (3): YJ, Yang CX, Liu CY, Xu M, Li SH, Yang L, and Wang . Effects of bagging on volatiles and polyphenols in 'Wanmi' peaches during endocarp hardening and final fruit rapid growth stage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75(9): BH, Li SH, Nosarzewski1 M., Archbold DD. Sorbitol Dehydrogenase gene expression and enzyme activity in apple: tissue specificity during bud development and response to rootstock vigor and growth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0, 135: PG, Li LS, Duan W, Li WD, Li . Photosynthesis of young apple trees in response to low sink demand under different air temperatures. Tree Physiology, 30, 313– W, Liu CY, Yang CX, Wang LJ, Li SH. 2010. Effect of grape genotype and tissue type on callus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resveratrols and their piceids after UV-C irradiation. Food Chemistry, 122 : 475– LJ, Fan L, Wayne L, Duan W, Liu GJ, Cheng JS, Luo HB, Li SH. 2010. Salicylic acid alleviates decreases in photosynthesis under heat stress and accelerates recovery in grapevine leaves. BMC Plant Biology, 10: CX, Wang YJ, Liang ZC, Fan PG, Wu BH, Yang L, Wang YN, Li SH. of grape berries evaluated at the germplasm level by headspace-SPME with GC–MS. Food Chemistry, 114 :1106– YJ, Yang CX, Li SH, Yang L, Wang YN, Zhao JB, Jiang Q. 2009. Volatile characteristics of 50 peaches and nectarines evaluated by HP–SPME with GC–MS. Food Chemistry, 116: 356– JF, Li Y, Wang ZF, Li JL, Jiang W, Li SH. 2009. High-sensitivity detection of fruit tree viruses using 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51: 409– ZC, Yang CX, Yang J, Wu BH, Wang LJ, Cheng JS, Li SH. 2009. Inheritance of anthocyanins in berries of Vitis vinifera grapes. Euphytica,167:113– ZW, Vivin P, Robert T, Milin S, Li SH, Génard M. 2009. Model-based analysis of sugar accumulation in response to source–sink ratio and water supply in grape (Vitis vinifera) berries.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6: 527– XD, Wu BH, Wang LJ, Zheng XB, Yan ST, Li SH. 2009. Changes in trans-resveratrol and other phenolic compounds in grape skin and seed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after post-harvest UV-irradiatio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84: 113– JH, Yang D C., Liu DC, Song WS, Zhang AM, LI SH. 2009.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ultivars of Prunus persica based o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84: JH, Dai ZW, Zhao HY, Li . Distribution of newly fixed C-photoassimilate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and half-root stress in peach trees. Plant Science , 177:691– LJ, Loescher W, Duan W, Li WD, Yang SH, Li . Heat acclimation induced acquired heat tolerance and cross adaptation in different grape cultivars: relationships to photosynthetic energy partitioning.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6:516– ZW, Génard M, Li SH and Vivin P. 2009. Analyzing the functional association among seed traits, berry growth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cabernet-sauvignon berry (Vitis cinifera L.) using a mathematical growth function. Journal International des Sciences de la Vigne et du Vin, 43: W, Fan PG, Wang LJ, Li WD, Yan ST,Li SH. 2008.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to low sink demand after fruit removal in relation to photoinhibition and photoprotection in peach trees. Tree Physiology, 28: 123– ZC, Wu BH, Fan PG, Yang CX, Duan W, Zheng XB, Liu CY, Li SH. 2008. Anthocyanin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in grape berry skin in Vitis germplasm. Food Chemistry, 111: BH, Huang HQ, Fan PG, Li SH. 2008.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to sink–source manipulation in five peach cultivars varying in maturity da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33(2): 278– JY, Dai ZW, Li SH, Kong Y. 2008. Artificially-induced leaf nitrate accumulation affects photosynthesis in micropropagated apple plants with different water supply.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83 (4) : 435– LJ and Li SH. 2008.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postharvest physiology. Fresh Produce, WS, Liu DC, Feng CJ, Yang JM, Yoon J, Zhang AM, Li SH . 2007.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plum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assessed with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32 :619-628; HF, Wu BH, Fan PG, Xu HY and Li SH . 2007. Inheritance of sugars and acids in berries of grape (Vitis vinifera L.). Euphytica, 153: ZW, Wang LJ, Zhao JY, Fan PG, Li SH . 2007. Effect and after-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newly fixed C-photoassimilate in micropropagated apple plant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60:484- WD, Duan W, Fan PG, Yan ST, Li SH. 2007. Photosynthesis in response to sink-source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the end products and metabolic enzymes in peach trees. Tree Physiology, 27: SH, Wang LJ, Li SH .2007. Ultraviolet-B irradiation–induced freezing tolerance in relation to antioxidant system i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leave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60: JM, Meng QR, Liang YQ, Wang WF, Sun FZ, Zhao TC, Peng WX, Li SH. 2007. Effect of ice nucleation active bacteria on the physi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kernelled apricot floral organs.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82: SH, Wang LJ, Li SH, Duan W, Loescher W, Liang . The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on photosynthesis in relation to Photosystem II photochemistry, thermal dissipation and antioxidant defenses i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eedlings at different growth temperatures.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4:907- BH, Génard M, Lobit P, Longuenesse JJ, Lescourret F, Habib R andLi SH. 2007. Analysis of citrate accumulation during peach fruit development via a model approa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58: XD, Wu BH, Wang LJ, Li SH. 2006. Trans-resveratrol concentrations in seed and berry skin in Vitis evaluated at the germplasm leve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54: HF, Wu BH, Fan PG., Li SH, Li . Sugar and acid concentrations in 98 grape cultivars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86: WS, Liu DC, Feng CJ, Zhang AM, Li SH. 2006.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plum germplasm resources revealed by RAPD markers.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81: LJ, Chen SJ, Kong WF, Li SH, Archbold D D. 2006. Salicylic acid pretreatment alleviates chilling injury and affects the antioxidant system and heat shock proteins of peach fruits during cold storage.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41: LJ, Li SH. 2006. Salicylic acid-induced heat or cold tolerance in relation to Ca2+ homeostasis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in young grape plants. Plant Science. 170: LJ, Li SH .2006. Thermotolerance and relate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duced by heat acclimation and salicylic acid in grape (Vitis vinifera L.) leave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48: J, Liu D, Song W, Liu W, Zhang AM, Li . Genetic diversity and eco-geographica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peach cultivars based 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31: JY, Wang LJ, Fan PG, Dai ZW, Li . Effect of half and whole root drying on photosynthesis,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roots and leaves of micropropagated apple pla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31:709-715朱亚静,李绍华,王红清,姜全(2005)果实的有无对桃叶片净光合效率及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园艺学报,32:11-14李卫东, 李绍华, 吴本宏等 (2005).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去果对桃源叶光合作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38(3): 565-570王利军,李绍华,李家永,杨树华,刘允芬,石玉林(2004)温度逆境交叉适应对葡萄叶片膜脂过氧化和细胞钙分布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8:326-332柴成林,李绍华,徐迎春,宋沅燮(2004)水分胁迫期间及胁迫解除后幼年桃树光合产物的分配.园艺学报,31:574-578王秀茹、薛进军、台社珍、张福锁、李绍华(2004)嫁接、环剥对铁在果树体内分配的影响.果树学报,21:603-605程福厚,李绍华,孟昭清(2003)调亏灌溉条件下鸭梨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研究.果树学报,20(1):22-26李绍华(2003)世界果树生产状况及提高我国果品市场竞争力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1):7-13吴本宏,李绍华, Quilot B., Génard M., Kervella J.(2003)桃果皮毛、果肉颜色对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6(12):1540-1544方金豹,田莉莉,陈锦永,张威远,李绍华(2002)猕猴桃库源关系的变化对果实特性的影响.园艺学报,29(2):113-118刘国杰,宋国庆,李绍华,孟昭清,余克顺,祝军(2002)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分布的早期预测研究. 果树学报,19:357-360李绍华,宋国庆,刘国杰,孟昭清,余克顺,祝军(2002)采收时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早期预测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5:915-920李绍华,李明,刘国杰,孟昭清(2002)直立中央领导干树形条件下幼年苹果树体生长特性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5:826-830方金豹,黄宏文,李绍华(2002)CPPU对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果树学报,19:235-239杨建民,孟庆瑞,彭伟秀,李绍华,孙福在,赵廷昌(2002)冰核细菌对杏花器官抗寒性的影响.园艺学报,29:20-24彭伟秀,杨建民,张芹,孟庆瑞,李绍华,孙福在,赵廷昌(2001)冰核细菌对仁用杏花粉超微结构的影响.园艺学报,28:453-456柴成林,李绍华, 徐迎春(2001)水分胁迫期间及胁迫解除后桃树源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植物生理学通讯,37:495-498徐迎春,李绍华,柴成林,刘国杰,陈尚武(2001)水分胁迫期间及胁迫解除后苹果树源叶碳同化物代谢规律的研究。果树学报,18:1-6薛进军,赵凤平,李绍华,张福锁(2000)果树断根铁素营养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3(5):60-64方金豹,李绍华(2000)CPPU对猕猴桃光合产物库源关系的影响.园艺学报,27(6)444-446方金豹,陈锦永,张威远,李绍华(2000)授粉和CPPU对猕猴桃内源激素水平及果实发育的影响.果树科学,17:192-196宋国庆, 肖兴国,陈尚武,李绍华, 甘孟侯(2000)鸡马立克氏病毒(MDV)B抗原基因在烟草中的初步表达.农业生物技术学报,8:143-146张潞生,李传友,贾建行,李绍华,王斌,肖兴国 (1999)猕猴桃雌雄性别的AFLP模板的制备. 果树科学,16:171-175李绍华,余克顺,孟昭清,罗国光(1999)植物器官体积变化连续测微法指导果树自动化灌溉合理指标的研究. 果树科学,16:165-170成钰厚,刘国杰,孟昭清,李绍华(1999)苹果成熟期间果皮花青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果树科学,16:98-103余克顺,李绍华,孟昭清,罗国光(1999)水分胁迫条件下几种果树茎干直径微变化规律的研究. 果树科学,16:86-9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一) 1. 外种猪配种技术初探 2. 浅谈猪的发情鉴定(配种或分娩)技术 3. 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研究 4. 浅谈家畜的配种繁殖技术 5.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 6. 四川畜禽品种资源调查 7. XX地区畜禽改良现状的思考 8. 畜禽引种的注意事项 9.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10. 饲料安全及控制措施 11. 反刍动物(牛)饲喂尿素的效果分析 12.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13. 如何控制动物生长中的钙、磷营养 14. 试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 15. 新型蛋白源饲料研究进展 16. 中草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7. 城乡统筹和农村建设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8. 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的比较研究 19. 粮、果(草)间、套、轮作模式探讨 20. 栽培苜蓿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二) 1.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应用 3. 饲料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4. 营养保健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浅谈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6. 我省饲料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及防制对策 8. 禽流感的现状及预防 9. 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10. 鸡球虫病的防治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12. 我国养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如何加快养兔业产业化进程 14. 我国兔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15. 浅析农村散养肉兔的利弊 16. 肉兔发情鉴定及配种技术分析 17. 夏季预防家兔中暑的技术措施探讨 18. 兔产品开发与利用现状 19. 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 20. 冬季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及对策 21. 兔常见脱毛症的预防与治疗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三) 1. 菌糠饲料深加工利用研究 2. 宰前使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性能参数的影响) 3. 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母猪性能的影响 4.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导致动物贫血的营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6.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7.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8. 断奶仔猪的日粮配制技术 9. 农村种植优质牧草与养畜情况调查 1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11. 酒糟在饲料配合中的应用 12. 动物饲料与禽产品安全关系 13. 饲料加工对畜禽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浅谈中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15. 浅谈当前饲料市场营销创新 16. 农村饲料配合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7.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在农村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鸡的马立克氏病论文

是的,马利克是很厉害的传染病,也是造成鸡瘟的重要病毒,鸡群中只要有一例出现了,很快就会造成群体扩散,群体性死亡。

如果你养的鸡被染马利克是会全体死亡的。因为记得传染率非常高,所以如果一个得病,那些全部都会传染上的。不过你啊,及时的提前预防很多疾病。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器官和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外周神经、性腺、内脏器官、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导致病鸡受害器官功能障碍,最后因消瘦衰竭而死亡。本病通常出现在2~5月龄的鸡群,急性病例一般发生在比较年轻的鸡群。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许多不显症状的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表现为4种类型:

(1)神经型 主要特征是鸡外周神经被病毒侵害。当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受害时,病鸡一条腿或两条腿麻痹,常见的是一条腿麻痹,另一条腿向前跨步时,麻痹腿跟不上来,拖在后面,形成“劈叉”的特殊姿势。臂神经受害时,一侧或两侧翅膀麻痹下垂。颈部肌肉的神经受害时,引起扭头、仰头现象。

(2)内脏型 一种或多种内脏器官及性腺发生肿瘤,病鸡起初无症状,冠髯萎缩、颜色变淡,进行性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3)眼型 当眼球的虹膜受侵害时,逐渐丧失对光线的调节能力,瞳孔收缩,正常色素消失,呈弥漫的灰白色,称“白眼病”,严重的失明。

(4)皮肤型 在翅膀颈部、背部、尾部的皮肤上形成肿瘤。病鸡的主要病变是神经肿大,可比正常的肿大2~3倍,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灰白色或黄白色,好像在水中浸泡过一样,纹路消失,神经表面可看到小结节;病变的神经是一侧性的,在剖检时应注意与另一侧变化轻微的神经相比较,内脏器官可能出现一个或几个肿瘤,肿瘤可出现在心、肝、脾、肺、肾等器官以及虹膜、骨骼肌、皮肤等处,以卵巢最易受害。临床上常有几种病型同时发生的病例。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从场外传入该病,由于幼鸡易感,必须实行分群饲养。发生马立克氏病疱疹的鸡场或鸡群,必须淘汰病鸡,同时,要做好检疫和消毒工作。雏鸡出壳后,在24小时内接种火鸡疱疹疫苗或自然弱毒。若在2~3日龄进行注射,免疫效果差。过早使用本苗免疫的鸡场,必须适当加大剂量。

不太清楚啊!

鸡马立克氏病论文结论

姓名: 金光明性别: 男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民盟所在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专技职务及任职时间:教授 学历学位: 本科党政职务: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兼职: 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 教学方面(重点为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及获奖情况)一、教学工作:承担《动物解剖学》《家禽解剖》《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任务;二、教学研究项目:主持省教育厅课题3项(其中重点一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参与校级课题1项。三、教研成果奖:1、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2005111-1,省级二等奖(第1完成人)。2、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2005207-3,省级三等奖(第3完成人)。3、创建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2005109-4,省级二等奖(第4完成人)。4、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200803-1,校级特等奖。(金光明)(第1完成人)。5、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200403-1,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金光明)(第1完成人)。6、创建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200401-4,校级特等奖。(金光明)(第4完成人)。7、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200407-3校级二等奖。(金光明)(第3完成人)。8、关于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技师院专业设置相关性的研究;200413-5,校级三等奖。(金光明)(第5完成人)。9、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2008年度安徽科技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金光明)第一完成人。四、课程建设:1、省级精品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负责人。科研方面:主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项目(要求科研项目为省部级及以上,论文为国家级以上,科研成果须注明本人排序)科研项目:1、 主持省科技厅课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黏膜免疫机理研究》;04023071,2004-2006,5万元。2、 主持省农委课题《奶牛性控冻精与胚胎移植》;财农[2008]1574;2008-2009,14万元。3、 参加省科技厅课题《禽副粘病毒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03023032;2003-2005,2万元。(第2参加人)。4、 参加省科技厅课题《环境雌激素硼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HPTA)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2009-2011,10万元。(第2参加人)。发表论文:1、金光明,程丛升,顾有方,陈会良,吴齐鸿. 2株柔嫩艾美耳球虫对5种抗球虫药的抗药性[J]. 中国兽医学报,2003,23(1):、金光明,刘胜兵,杨倩,李玉磊. PRRSV弱毒疫苗对猪生殖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2(1):、金光明,杨倩,王珏,李升和,刘胜兵,李玉磊. 猪雌性生殖道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6):、金光明,王珏,吕锦芳,李升和,应如海. PRRSV弱毒细胞疫苗黏膜免疫效果的组织学观察[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12):、金光明,王珏,宁康健,吕锦芳,李升和. 动物黏膜免疫学与动物疫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21-23,、金光明,王珏,宁康健,吕锦芳,李升和,应如海. PRRSV弱毒细胞疫苗与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34-36,、金光明,余世春,苏德,汤苏丽,张伟. 优生素对草杂鸡生长性能及淋巴器官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16—、金光明,潘娟. 半胱胺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17—、金光明,王珏,宁康健,吕锦芳,李升和,应如海. PRRSV弱毒细胞疫苗黏膜免疫机理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12):、金光明,张伟.优生素对北京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6:、金光明,汤苏丽,巩娟. 紫苏和月见草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和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2):、金光明,尹芳芳,周甄宝,等.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对草杂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JIN Guang-ming , PENG Li-juan , QI Yu , et al. Effects of Chinese Herb Extract on Performance of Local Chicken[J]. Animal Husbanday and Feed Science , 2009 , 1(2):25-27. 1、微量元素硼对固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安徽省科研成果,08-480-07,。第7完成人。2、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安徽省科技成果, 02—338—07, 。第7完成人。专著与教材:1、金光明副主编.《动物解剖学实验教程》[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2、金光明副主编.《动物解剖学实验教程》[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金光明主编.《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2月。4、金光明参编.现代奶牛养殖与疾病监测 [M]。ISBN 978-7-81110-233-8,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5万字。5、金光明副主编.《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

蔡宝祥蔡宝祥(1926—),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家畜传染病学家。1947年由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0—1981年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及艾奥瓦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研修。历任南京农学院讲师、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禽传染病学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畜牧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动物检疫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副主编等职。1985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农业部直属高校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发现克隆N79株鸡新城疫弱毒疫苗株和C4系无毒禽霍乱疫苗株,并在鸡病免疫中推广使用;在鸡马立克氏病毒A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克隆抗体中和株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兽医免疫学教材,为促进中国现代兽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拥有众多著述。中文名:蔡宝祥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926年职业:教授,科学家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代表作品:《家畜传染病学》人物简历1926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37年毕业于杭州太庙巷小学。1943年中学毕业。1947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留校任教。1953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并历任兽医系秘书、教研组主任、畜禽传染病学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系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个人履历蔡宝祥,1926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5岁时入杭州市江干区第一小学(原名太庙巷小学)读书。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这时蔡宝祥小学毕业,杭州局势紧张,面临日军侵占,无法继续升读初中,就在杭州沦陷前随家逃难,辗转至贵州省贵阳市,安家后就读于中央大学实验中学,1943年中学毕业,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大学由南京迁至四川省重庆和成都两地办学),依靠公费和贷金完成大学四年学业,获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1947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光复后师从我国著名教授盛彤笙、程绍迥和郑庚,担任兽医细菌学教学工作,1953年晋升讲师。1956年作为兽医学家罗清生的助手,调至家畜传染病学教研组,师从罗清生担任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担任教研组主任。1978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历任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兽医系教学秘书、教研组主任、畜禽传染病学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系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致力于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工作解放初期中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许多领域都邀请苏联专家担任顾问和培训人才,举办各种类型讲习班和师资班,帮助我国科学技术发展。1956年至1957年,中国农业部教育局邀请苏联家畜传染病学专家乌连捷夫教授来华,在北京农业大学主办家畜传染病学师资讲习班。学校和系领导根据全系师资培养规划,使年青教师在学术上尽快成长,当时作为罗清生助手的蔡宝祥,受组织选派参加了这个师资班。学业完成后回校,在罗清生教授直接指导下,协助指导培养研究生,参加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和教材建设工作。1958年罗清生、罗仲愚、蔡宝祥编著的《家畜传染病学》,由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出版。1959年由他们三人主编的《家畜传染病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农业院校兽医专业的教科书。该教材有几个特点:(1)反映当代家畜传染病学国内外疫病防制的水平;(2)教材贯彻少而精的精神;(3)指导畜牧生产中疫病防治办法,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1965年再版时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被兽医界公认是一本较好的教科书。“文化大革命”期间和1974年罗仲愚和罗清生教授先后谢世,这是兽医界的重大损失。克隆疫苗的研究中国是一个养禽大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养禽业发展很快。家禽得到发展了,但是禽病种类增多,许多新的传染病从国外带入,这对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威胁很大,如果家禽重要传染病得不到控制,必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蔡宝祥非常重视和关心这一现实问题。从80年代开始,在他领导和组织之下,果断提出本学科研究方向是畜禽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包括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生物学特性以及疫苗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禽病毒性疾病研究为基点带动其他畜禽传染病的研究。研究生的论文课题也是围绕着禽病方面,如: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等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生产上解决了问题,使江苏省家禽处于稳步发展,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他是世界禽病协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培养高级兽医人才蔡宝祥极为关心新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全国家畜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硕士、博士学科专业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他负责制订。他对研究生的要求极为严格而认真,从课题的选定,研究方案的设计、开题报告,研究生课程讲授等都经过精心安排和指点,并定期进行检查研究生课题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安排研究生围绕该课题作专题学术报告,这对研究生开展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每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较高,其博士生的论文已接近国际水平。至今他在助手合作下,培养研究生3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在高等学校任教和科研单位从事畜禽传染病方面的研究,他们在各自岗位发挥作用,大多成为业务骨干。主要论著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蔡宝祥等《动物传染病诊断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3蔡宝祥,郑明球《猪病诊断和防治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4蔡宝祥.《从火鸡呼吸道综合征病例分离新城疫弱毒株的鉴定》.南京农学院学报.1983,6(1):116~1215陈士友,陈溥言,蔡宝祥等.《核酶剪切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NA的研究》.中国科学(B辑).1995,25(3):271~2766卢春,陈溥言,蔡宝祥.《多聚酶链反应区分血清Ⅰ型MDV强弱毒株》.中国兽医学报.1996,16(3):248~2517蔡宝祥.《我国禽病防制和研究的发展历程》.禽业科技.1996,12(5):3~68蔡宝祥.《我国家畜传染病防制和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51~549蔡宝祥,迮文琳.1960.常见猪病的防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0蔡宝祥.1989.实用家畜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蔡宝祥.1991.人畜共患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2蔡宝祥.1996.我国禽病防制和研究的发展历程.禽业科技,12(5):36.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论文

病原学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而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流行特点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马立克病的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传染性。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火鸡、野鸡、鹌鹑、鹧鸪可自然感染,但发病极少。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易感。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我国地方品种鸡较易感。临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从感染到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早可在3~4周龄时看到临诊病鸡,大多是在孵房或育雏室早期感染强毒所致。一般以2~3月龄的鸡发病为严重,但1~18月龄的鸡均可发病。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鸡马立克氏病在临诊上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和眼型。(一)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由于所侵害神经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以侵害坐骨神经为常见,表现为一侧较轻一侧较重。病鸡步态不稳,开始不全麻痹,后则完全麻痹,不能站立,蹲伏或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时,病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当迷走神经受侵时,可引起失声、嗉囊扩张和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时常有拉稀症状。上述症状易于发现,可发生于不同个体,也可发生于同一个体。病鸡采食困难、饥饿、脱水、消瘦,后衰竭死亡。(二)内脏型这一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以大批鸡精神萎顿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部分病鸡死亡而无特征临诊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三)眼型出现于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瞳孔边缘不整齐,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针尖大小的孔。上述各型的临诊表现经常可以在同一鸡群中存在。鸡马立克氏病还伴有体重减轻、鸡冠及肉垂苍白、食欲减退和下痢等非特征性症状,病程长的鸡尤其如此。在商业鸡群,死亡常由饥饿和脱水直接造成,因为病鸡多肢体麻痹不能接近饲料和饮水。同栏鸡的踩踏也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病理变化内脏型者肝、脾、肾明显肿大,其上散布或多或少,大小不等的乳白色肿瘤结节。肿瘤切面呈油脂状。卵巢肿瘤如肉团,有的卵巢肿大,肉样,失去皱褶,原始卵泡少或消失。大者如核桃、似肉团。腺胃肿厚,乳头消失,粘膜坏死小肠粘膜肿瘤性白斑腺胃肿火、壁厚,粘膜乳头多融合成大的结节。有的病例尚可见肌肉肿瘤,心、肺肿瘤和小肠粘膜肿瘤性白斑。一侧坐骨神经肿粗神经型者多见一侧神经(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肿粗,少数病例见迷走神经肿粗。鉴别诊断1、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2、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为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病原分离与鉴定:采血分离白细胞,接种敏感细胞,在几天内会出现特征性的蚀斑。放射性沉淀试验(检测感染鸡羽髓)、聚合酶链反应试验。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试验、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料采集:用于分离病毒的材料可以是从抗凝血中分离的白细胞,也可是淋巴瘤细胞或脾细胞悬液。也可采用羽髓作为MDV诊断和分离的材料。防制措施目前,对鸡马立克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预防,根据国内防治本病的经验,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好是自繁自养,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引入种雏鸡,则必须了解源鸡场的疫病情况,切不可从病鸡场引进鸡只,或购迸种蛋自行孵化。2.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注意疫苗的保存,稀释和注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疫苗接种后进行隔离饲养,鸡舍要严格净化消毒,排除野毒和超强毒的存在。4.疫苗接种越早越好,一般1日龄进行;疫苗现配现用,稀释后1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照射。5.变异病毒株可使用火鸡疱疹病毒FC126株和鸡的不致病疱疹病毒SB-1株联合疫苗或鸡的强毒减弱Rispens病毒株(CV1988)疫苗。6.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影响,不同代次鸡群应交替使用Ⅲ和Ⅱ型或I型致弱疫苗,(如亲代用Ⅱ型,子代用Ⅲ型),也可使用联苗I型+Ⅲ型、I型+Ⅲ型或I型+Ⅱ型+Ⅲ型。7.鸡场卫生环境不理想或受疫情感染时,可加倍量注射,或2周内进行重复注射。8.种蛋要经彻底消毒方可入孵,并要搞好孵化厅的卫生工作,孵化器和出雏器要严格消毒,以防止含有病毒的杂物污染蛋壳,从而污染雏鸡。9.注射器和针头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消毒药物消毒,以免使疫苗受到破坏。总之,火鸡疱疹病毒疫苗的免疫作用只是一种干挠现象,虽然能阻止发病,但不能阻止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对接种疫苗后的鸡发生再感染,也不能阻止在鸡体内的再繁殖,因此不能依靠疫苗消灭本病,必须坚持经常性卫生防疫措施,实行全进全出饲养体制,避免不同日龄鸡混群饲养,孵化厅、育雏、育成及种鸡舍均应相隔一定距离,病鸡随时淘汰,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净化鸡群,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免疫失败原因1.疫苗的质量问题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停电、意外暴晒、超温保存等,或疫苗受到污染、失效、稀释液达不到质量要求等。2.疫苗的剂量不足或免疫技术的错误疫苗的噬斑单位不足;疫苗稀释后不立即使用或不现配现用,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稀释倍数错误,造成注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方法、途径、部位不正确等。3.早期感染及超强毒的存在环境消毒不彻底,有野毒和超强毒存在,使雏鸡在免疫前感染(早期感染),另外,疱疹病毒免疫后需2周时间才能达到免疫高峰,在这段时间也很容易受到MD野毒和超强毒的感染(免疫潜伏期内感染)。4.母源抗体的影响亲代鸡群经疮疹病毒疫苗兔疫后,其子代如再用同种疫苗免疫,就会受母源抗体影响,降低效价。5.变异病毒的出现由于病毒的变异,使得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免疫失败。6.疫苗本身的保护率可达85~90%,所以鸡群免疫后,仍可能有少部分鸡感染、发病,随之排毒,如果不经常搞好卫生消毒,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7.某些微生物的影响由于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早期感染,而影响了火鸡疮疹病毒的免疫效果。8.也有人认为有些鸡群免疫系统缺乏或功能不全。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

(1)概述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皮肤发生单独的或多发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大。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于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B群,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常温下可存活几个月至数年,但常规消毒药可以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

鸡及火鸡对本病最易感;近年来,发现雉、鸽、鸭、鹅、鹧鸪、天鹅、猫头鹰等多种禽类可感染带毒或可观察到病变。

2~5月龄的鸡最易感,近年来,发现肉仔鸡屠宰时可检出内脏器官有肿瘤样病变。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传播途径。存在羽髓中的MDV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带毒鸡舍的皮屑、羽毛、尘埃、工作人员、衣服、鞋帽、笼具、车辆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发病和死亡率差异较大,10%~60%不等。

(3)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因感染毒株、毒量、途径、鸡的易感性和环境的不同而异,短的3~4周,长的4~5个月。人工感染的1日龄雏鸡,2周开始排毒,3~4周出现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眼型、皮肤型和混合型。

(4)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性麻痹症状、剖检所见神经侵害及内脏肿瘤等综合分析,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实验室诊断本病常用琼扩试验法,用已知该病阳性血清测定病鸡羽髓病毒,也可以从已知病毒抗原测定被检鸡的血清抗体。

(5)防控要点

①加强饲养管理体制和卫生管理

a.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实行网上饲养和笼养,杜绝鸡与羽毛及粪便接触,选用生产能力良好的商品鸡抗病品系。

b.严格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孵化室、出雏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最好选用熏蒸消毒。减少应激因素,注意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淋巴白血病和网上内皮增生症的免疫和预防。

②疫苗接种

本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预防依靠疫苗接种。

a.在尚未存在超强毒的鸡场,使用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对1日龄的雏鸡接种。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可适当提高免疫剂量。

b.在存在超强毒株的鸡场,应该使用血清Ⅰ型疫苗如CV1988和二价苗(由Ⅱ型、Ⅲ型组成)。

③加强检疫

定期对鸡群进行疫情监测,发现病鸡及阳性鸡,立即淘汰,病鸡作焚烧深埋。凡出现病鸡或血清学检测阳性的鸡群,一律不能留作种用。被污染过的场地、鸡舍、笼具、用器,应严格打扫、清洗、消毒后,鸡舍再作熏蒸消毒,其他污染物(如垫料、饲料等)、分泌物、粪便、羽毛、皮屑、尘埃等,应打扫集中,作焚烧处理和堆积发酵处理。发病严重的鸡场,在全鸡群淘汰处理和严格消毒后应间隔净化一段时间(如3个月或半年)后再进行饲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