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桉树青枯病论文

发布时间:

桉树青枯病论文

自己对号哈1、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植物抗虫害的Bt基因,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和品系。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南京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等单位还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亲本,育成了一批抗虫能力在80%以上,单产比主栽品种高15%以上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组合。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花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害虫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地获得了转Bt基因杂交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毒杀效果达到95%。浙江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浙江大学)也成功地将Bt基因导入水稻早稻品种。目前转Bt基因抗螟虫水稻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成功的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也分别获准在北京、福建和山西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此外,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转基因抗玉米螟玉米、复旦大学遗传所研制的转基因抗褐习虱水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研制的抗虫转基因杨树也都进入环境释放阶段。 2、抗病基因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来自天蚕蛾的抗菌肽基因,并导入我国马铃薯主栽品种米拉,获得抗病性提高I∽Ⅲ级的抗青枯病的转基因株系,现已经农业部批准在四川省进行环境释放。目前抗菌肽基因已经供给国内10多家研究单位,进行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细菌性溃疡病、桑树和桉树青枯病、樱桃根肿病等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 白叶枯病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国外合作研制成功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明恢63株系已分别在安徽省和海南省进行环境释放;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也分别进入中试阶段。 真菌病也是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病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克隆和修饰了植物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萄糖氧化酶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将这两个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黄萎病和枯萎病和枯萎的转基因棉花,这些株系在病圃中表现良好,现已进入中试阶段。 在抗病毒的基因工程方面,国内也取得了很好进展。北京大学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等中国株系以及水稻矮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研制成功的抗黄瓜花叶病毒甜椒和番茄都已经分别在云南和福建进入中试或环境释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抗条纹病毒花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白菜和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所获得的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甜瓜都已分别进入中试。此外,国内一些研究单位还获得了抗环斑病毒(PRSV)的番木瓜,抗黄矮病和黄花叶病毒的小麦等抗病毒病的基因工程植株。

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几丁质酶(chitin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它能降解几丁质,该酶一般由单基因编码.几丁质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而利用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有重要意义.几丁质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水解菌丝尖端新合成的几丁质而发挥的.正常的植物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低,但当病原真菌侵染植物时能诱导产生很高的几丁质酶活性.Broglie等将菜豆几丁质酶的cDNA与CMV 35S启动子重组,导入烟草和番茄中,转化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显著提高植物抗毒素转基因植物植物抗毒素是植物对病原真菌侵染抵抗所产生的有毒性低分子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可产生不同的抗毒素,目前已从不同的植物中鉴定了200多种植物抗毒素,它们大多数是类黄酮与类萜类物质.病原真菌对非寄主植物抗毒素比较敏感,植物抗毒素的合成和积累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采用rt-pcr的方法,用针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3′-端序列的简并引物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对采自山东聊城的一表现严重花叶、黄化、蕨叶及果实畸形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样品进行了检测,同时扩增到了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说明该样品受到zymv、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这4个病毒分离物分别被命名为zymv-lc、wmv-lc、tmv-lc和cmv-lc。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其它相应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根据完整cp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42个zymv 分离物可划分为6个基因型,zymv-lc与con、cal、flo等11个分离物属于基因型Ⅲ。zymv中国分离物的变异性最大,不同地区的zymv分离物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wmv-lc与中国hlj、chn两分离物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30个tmv分离物可分为4个组,其中tmv-lc与中国fujian、017等7个分离物属于Ⅱ组;48个cmv分离物分为3个亚组,cmv-lc属于亚组ib。 关键词: 南瓜;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复合侵染;cp基因;序列分析 发表日期: 2007年03月06日 同行评议: (暂时没有) 综合评价:复合侵染南瓜的4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究结果。转入的这些基因均为切除了复制酶活性中心部位GDD核苷酸序列,大多数人认为表达的这些不稳定蛋白产物会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复制酶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行使,从而使工程植株具有抗病性。复制酶策略很有应用前景。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病害已成为植物病害的最大类群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毒的植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编码的抗病毒基因培育抗病毒植物.病毒外壳蛋白转基因植物病毒复制酶转基因植物.移动蛋白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系统侵染宿主包括两个重要的过程,病毒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移动和通过微管束系统在组织器官间的移动.核糖体失活蛋白转基因植物

青枯病论文

至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上12篇。近年来代表论文有:Ding W, Wang J J, Zhao Z M, Tsai J H. Effects of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DDVP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resistance development by the psocid,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Psocoptera: Liposcelididae). J. Stored. Prod. Res. 2002, (38): W, Eli Shaaya, Wang J J, Zhao Z M, Tao H Y. Efficacy of Pyriproxyfen and Methoprene for control of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Psocoptera: Liposcelididae).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003, 5(4):16-21Ding Wei, Wang Jin-jun, Zhao Zhi-mo, et al. Laboratory selection of resistance of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Psocoptera: Liposcelididae) to CA and insecticides and its heritability (h2).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200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Ding, Zhimo Zhao, Wenjun Wu, Huiying Tao, Jinjun Wang. Action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celangulin to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Acari: Tetranychidae), Systematic & Applied Acarolog, 2004, (9): wei, Zhao Zhi-mo, Wang Jin-jun, Tao Hui-ying, Zhang Yong-qi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ance to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insecticides of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 (Psocoptera: Liposcelididae).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4, 11(3): Wei, Hu Xing-ping. Antitermitic effect of the Lantana camara plant o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Insect Science, 2010, 17(5): Ding, Wei Ding, Yong-Qiang Zhang, Jin-Xiang Luo. Bioguided fractionation and isolation of esculentoside P from Phytolacca americana L.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3, 44: WU, Gaofei JIANG, Yanmei YU, Ying LIU, Wei DING. Advance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and Hosts.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14(12): 1698-1701, 1718.丁伟,赵志模,王进军,陈贵红. 三种玉米蚜虫种群的生态位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81-1484.丁伟,陶卉英,张永强,等. 磷化氢熏蒸处理对嗜卷书虱不同虫态的致死作用. 农药学学报,2003,5(3):24-30.丁伟,赵志模,王进军,陶卉英,张永强. 嗜卷书虱气调抗性与熏蒸剂抗性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038-1315.丁吉林,丁伟,张永强,王志坤,郭文明. 混合药剂对受O3伤害烟草的保护作用及生理响应[J].中国烟草学报.2009,15(2):66-70.丁伟,张永强,刘祥贵,杜根平,董鹏,成国义,王振国,郑世燕,罗金香,王泽乐,袁国明,成立,吴月.土壤修复对作物根茎病害防控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3, (19):51-55.丁伟,张永强,冉春,刘洪,王进军,李鸿筠,罗金香,孙彭寿,周刚,胡军华.植物性螨类控制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3, (18):61-64.郑世燕,丁伟,杜根平,杨亮,刘晓姣,张永强. 增施矿质营养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效果及其作用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099-1110.汤荔枝,丁伟,罗金香,张永强,张凯.东莨菪内酯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4,16(3):313-318.

这就是:中文 随着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被人们所发现。2004年,Taler等从印度野生瓜的霜霉病抗性品种中克隆得到两个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serine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SGT)活性的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At1和At2。Taler等发现At1和At2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与植物光呼吸途径相关,不属于任何一类已知R基因,对病原菌的抵抗没有种属专化性,并且它们的抗病作用与H_2O_2相关,基于此种现象,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抗病机制“酶抗病性”,这是首次报道的通过改变酶的表达量而赋予植物抗病性。据推测At1和At2还可能对霜霉病以外的其它多种植物叶部病害具有抗性作用,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抗病基因,并且,“酶抗病性”作用机制的提出还需要更多的基因证据和试验支持。据此本论文从光呼吸作用非常强的大豆中克隆At1和At2的同源基因GmSGT,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酶活性中心预测、原核表达分析,并将其转入受体植物中进行抗病性鉴定。现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总结如下: 1.利用大豆EST序列和5'-Race技术,首次从大豆霜霉病抗性品种中克隆了编码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的GmGGT1基因序列(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ZL2005100887 ),同时从受SA诱导的大豆霜霉病感病品种黑农10号中克隆得到了两条GmSGT1的同源基因GmSGT2,GmSGT3。序列分析表明,GmSGT1与Taler等报道的甜瓜霜霉病抗病基因At1、At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和;同时,GmSGT1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水稻(Oryzae sativa L.)、贝母(Fritillariaagrestis)、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的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同源性达。GmSGT1推导蛋白序列分析显示它具有一个5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GSQKAL和一个强的过氧化物体定位信号SRI,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植物的过氧化物体中通过光呼吸途径起作用。GmSGT2和GmSGT3与GmSGT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mSGT1,GmSGT2,GmSGT3蛋白的酶学活性中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个蛋白序列均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 2.首次通过存大肠杆菌中模拟植物光呼吸途径的技术,证实了GmSGT1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光呼吸途径中发生的反应:乙醇酸(?)H_2O_2+乙醛酸;乙醛酸(?)甘氦酸。因大肠杆菌中含有乙醇酸氧化酶(GOX),所以向原核表达菌株中加入乙醇酸,可完成上述反应,通过检测H_2O_2量的变化,可确定GmSGT1基因的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只有表达GmSGT1蛋白的组分能诱导大量H_2O_2产生,对照组分无,因此,可以确定GmSGT1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 3.分析了GmSGT蛋白与大豆不同品种的抗性相关性。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抗霜霉病品种早丰5号和九农9号中可检测到有目的蛋白的表达,而感病品种黑农10号中无表达。SA诱导前、后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感病品种黑农10号在SA诱导前未检测到表达,而SA诱导后有微量表达,大豆对霜酶病的抗病性也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我们推断,GmSGH的表达确实和SA诱导途径相关,并且随着GmSGT1表达水平的提高,大豆对霜霉病的抗病性也明显提高。 4.构建了GmSGT1植物表达载体,进行烟草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对其进行烟草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显著提高了烟草对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的抗性。本研究为Taler等提出的植物“酶抗性基因”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5.利用抗病品种早丰5号探索了GmSGT1基因在大豆中的时空表达特性,该基因在大豆叶片中有表达,而根,茎中无表达,并且随着生育期的增强而表达增强,生殖生长期最强,然后随着细胞的老化而表达减弱,直至消失。这表明GmSGT1的变化趋势与植物光呼吸的变化趋势相符。同时检测了光呼吸途径中在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上游起作用的乙醇酸氧化酶(GOX)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GOX的表达水平与GmSGT1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GmSGT1表达水平提高的同时,它的上游反应也增强,H_2O_2表达也提高。这与我们推测的GmSGT蛋白在植物光呼吸途径中起作用的结论相符。 6.研究确定了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建立了大豆早丰5号,黑农10号的胚芽尖组培体系,并利用农杆菌LBA4404介导法将构件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早丰5号,RNAi植物表达载体转化黑农10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同时,对早丰5号的胚芽尖,子叶节,胚轴三种外植体在再生频率,再生时间,K筛选浓度,农杆菌不同侵染时间对重生芽再生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早丰5号组培,转化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英文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more and more resistance genes are found in people. In 2004, Taler and other wild melon from India, downy mildew resistant varieties have cloned two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serine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SGT) activity Melon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At1 and At2. Taler At1 and At2 is found with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plant photorespiration pathway, does not belong to any class of known R genes, resistance to the pathogen resistance without special species, and their role in disease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H_2O_2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they proposed a new resistance mechanism "enzyme resistanc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expression of the enzyme by changing the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is speculated that At1 and At2 may also downy mildew than many other leaf diseases of plants resistant to the effect that the great research value of the resistance genes, and the "resistance enzyme" mechanism of the proposed need for more many genes to support evidence and testing. Pursuant to which the paper is very strong from the soybean photorespiration clone At1 and At2 in the homologous gene GmSGT, its sequence analysis, enzyme active site predicte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transferred to the receptor for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 the paper's major findings and innovation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Using soybean EST sequences, and 5'-Race technology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downy mildew resistant varieties of soybean clone encoding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gene sequences GmGGT1 (has received a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 patent number: ZL2005100887 ),Induced by SA from both downy mildew susceptible varieties of soybean, 10 black farmers have been two GmSGT1 cloned the homologous gene GmSGT2, GmSGT3.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mSGT1 and Taler other melon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reported At1, At2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of up to and ; the same time, GmSGT1 and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thaliana L.), rice (Oryzae sativa L.), Fritillaria (Fritillariaagrestis), Spirodela (Spirodela polyrrhiza)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homology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t has a 5-pyridoxal phosphate binding sites GSQKAL and a strong peroxisome targeting signal SRI, showed that the gene may be in the plant peroxisome photorespiration way to work through. GmSGT2 and GmSGT3 and GmSGT1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as high as and ,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was and .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 GmSGT1, GmSGT2, GmSGT3 protein enzyme active sit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protein sequences all have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plant survival in E. coli pathway of light breathing techniques, confirmed the GmSGT1 with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Photorespiratory pathway reaction occurs: glycolic acid (?) H_2O_2 + glyoxylic acid; glyoxylate (?) Gan helium acid. Because E. coli contains glycolic acid oxidase (GOX), so the original strain by adding acid expression, to be comple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reaction,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the amount H_2O_2 can determine GmSGT1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gen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the expression of GmSGT1 protein component can induce a large number of H_2O_2 production, control components not, therefore, can determine GmSGT1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with . Analysis of the GmSGT protein soybean varieties with resistance to relevance.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downy mildew resistant cultivars EARLY 5 and 9 farmers could be detected in 9 purposeful expression, while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susceptible and no expression. SA in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ceptible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in SA was not detected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expression, while SA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a trace of soybean on the cream of the resistance enzymes have greatly improved . Therefore, we conclude, GmSGH SA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true and relevant way, and with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mSGT1 increased soybean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was also improved . Constructed GmSGT1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tobacco transformation, we obtained the transgenic plants, and gain tobacco brown spot, black shank,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tobacc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bacco brown spot, black shank,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Taler, etc. This study proposed plant "enzyme resistance genes," provides a new experimental evidence. 5. Us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s early as 5 to explore the GmSGT1 Feng gene expression 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the gene expression in soybean leaves in, but the roots, stems and no expression, and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period while the expression, most reproductive stage, and then with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ell aging, until the shows that the trend of plant GmSGT1 Photorespiration trend lin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 photorespiratory pathway of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role of glycolate oxidase (GOX) of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OX GmSGT1 consistent changes in expression levels, indicating enhanced expression GmSGT1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creased the upstream response, H_2O_2 expression also increased. We speculate that the GmSGT This plant photorespiratory pathway proteins play a role in the . Study identified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HSBC was established as early as 5, soybean,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of the embryonic tip tissue culture system, using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 mediated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will be a good member conversion EARLY 5, RNAi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transformed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won the regeneration. Meanwhile, HSBC on the 5th of the embryo as early as sharp, cotyledonary node, hypocotyl explants of three in the regeneration frequency, regeneration time, K screening concentration, Agrobacterium infection time on the regenera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shoot regeneration was studied for EARLY 5 tissue culture, trans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这也行???早知道当初我也百度提问了。费了我一周时间自己翻译5000字段英文文献。

烟草青枯病论文

这也行???早知道当初我也百度提问了。费了我一周时间自己翻译5000字段英文文献。

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几丁质酶(chitin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它能降解几丁质,该酶一般由单基因编码.几丁质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而利用几丁质酶转基因植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有重要意义.几丁质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水解菌丝尖端新合成的几丁质而发挥的.正常的植物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低,但当病原真菌侵染植物时能诱导产生很高的几丁质酶活性.Broglie等将菜豆几丁质酶的cDNA与CMV 35S启动子重组,导入烟草和番茄中,转化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显著提高植物抗毒素转基因植物植物抗毒素是植物对病原真菌侵染抵抗所产生的有毒性低分子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可产生不同的抗毒素,目前已从不同的植物中鉴定了200多种植物抗毒素,它们大多数是类黄酮与类萜类物质.病原真菌对非寄主植物抗毒素比较敏感,植物抗毒素的合成和积累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采用rt-pcr的方法,用针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3′-端序列的简并引物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对采自山东聊城的一表现严重花叶、黄化、蕨叶及果实畸形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样品进行了检测,同时扩增到了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说明该样品受到zymv、wmv、tmv和cmv 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这4个病毒分离物分别被命名为zymv-lc、wmv-lc、tmv-lc和cmv-lc。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其它相应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根据完整cp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42个zymv 分离物可划分为6个基因型,zymv-lc与con、cal、flo等11个分离物属于基因型Ⅲ。zymv中国分离物的变异性最大,不同地区的zymv分离物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wmv-lc与中国hlj、chn两分离物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30个tmv分离物可分为4个组,其中tmv-lc与中国fujian、017等7个分离物属于Ⅱ组;48个cmv分离物分为3个亚组,cmv-lc属于亚组ib。 关键词: 南瓜;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复合侵染;cp基因;序列分析 发表日期: 2007年03月06日 同行评议: (暂时没有) 综合评价:复合侵染南瓜的4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究结果。转入的这些基因均为切除了复制酶活性中心部位GDD核苷酸序列,大多数人认为表达的这些不稳定蛋白产物会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复制酶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行使,从而使工程植株具有抗病性。复制酶策略很有应用前景。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病害已成为植物病害的最大类群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毒的植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编码的抗病毒基因培育抗病毒植物.病毒外壳蛋白转基因植物病毒复制酶转基因植物.移动蛋白转基因植物.植物病毒系统侵染宿主包括两个重要的过程,病毒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移动和通过微管束系统在组织器官间的移动.核糖体失活蛋白转基因植物

自己对号哈1、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植物抗虫害的Bt基因,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和品系。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南京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等单位还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亲本,育成了一批抗虫能力在80%以上,单产比主栽品种高15%以上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组合。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花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害虫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地获得了转Bt基因杂交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毒杀效果达到95%。浙江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浙江大学)也成功地将Bt基因导入水稻早稻品种。目前转Bt基因抗螟虫水稻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成功的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也分别获准在北京、福建和山西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此外,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转基因抗玉米螟玉米、复旦大学遗传所研制的转基因抗褐习虱水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研制的抗虫转基因杨树也都进入环境释放阶段。 2、抗病基因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来自天蚕蛾的抗菌肽基因,并导入我国马铃薯主栽品种米拉,获得抗病性提高I∽Ⅲ级的抗青枯病的转基因株系,现已经农业部批准在四川省进行环境释放。目前抗菌肽基因已经供给国内10多家研究单位,进行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细菌性溃疡病、桑树和桉树青枯病、樱桃根肿病等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 白叶枯病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国外合作研制成功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明恢63株系已分别在安徽省和海南省进行环境释放;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也分别进入中试阶段。 真菌病也是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病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克隆和修饰了植物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萄糖氧化酶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将这两个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黄萎病和枯萎病和枯萎的转基因棉花,这些株系在病圃中表现良好,现已进入中试阶段。 在抗病毒的基因工程方面,国内也取得了很好进展。北京大学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等中国株系以及水稻矮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研制成功的抗黄瓜花叶病毒甜椒和番茄都已经分别在云南和福建进入中试或环境释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抗条纹病毒花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白菜和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所获得的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甜瓜都已分别进入中试。此外,国内一些研究单位还获得了抗环斑病毒(PRSV)的番木瓜,抗黄矮病和黄花叶病毒的小麦等抗病毒病的基因工程植株。

这就是:中文 随着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被人们所发现。2004年,Taler等从印度野生瓜的霜霉病抗性品种中克隆得到两个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serine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SGT)活性的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At1和At2。Taler等发现At1和At2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与植物光呼吸途径相关,不属于任何一类已知R基因,对病原菌的抵抗没有种属专化性,并且它们的抗病作用与H_2O_2相关,基于此种现象,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抗病机制“酶抗病性”,这是首次报道的通过改变酶的表达量而赋予植物抗病性。据推测At1和At2还可能对霜霉病以外的其它多种植物叶部病害具有抗性作用,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抗病基因,并且,“酶抗病性”作用机制的提出还需要更多的基因证据和试验支持。据此本论文从光呼吸作用非常强的大豆中克隆At1和At2的同源基因GmSGT,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酶活性中心预测、原核表达分析,并将其转入受体植物中进行抗病性鉴定。现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总结如下: 1.利用大豆EST序列和5'-Race技术,首次从大豆霜霉病抗性品种中克隆了编码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的GmGGT1基因序列(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ZL2005100887 ),同时从受SA诱导的大豆霜霉病感病品种黑农10号中克隆得到了两条GmSGT1的同源基因GmSGT2,GmSGT3。序列分析表明,GmSGT1与Taler等报道的甜瓜霜霉病抗病基因At1、At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和;同时,GmSGT1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水稻(Oryzae sativa L.)、贝母(Fritillariaagrestis)、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的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同源性达。GmSGT1推导蛋白序列分析显示它具有一个5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GSQKAL和一个强的过氧化物体定位信号SRI,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植物的过氧化物体中通过光呼吸途径起作用。GmSGT2和GmSGT3与GmSGT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mSGT1,GmSGT2,GmSGT3蛋白的酶学活性中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个蛋白序列均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 2.首次通过存大肠杆菌中模拟植物光呼吸途径的技术,证实了GmSGT1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光呼吸途径中发生的反应:乙醇酸(?)H_2O_2+乙醛酸;乙醛酸(?)甘氦酸。因大肠杆菌中含有乙醇酸氧化酶(GOX),所以向原核表达菌株中加入乙醇酸,可完成上述反应,通过检测H_2O_2量的变化,可确定GmSGT1基因的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只有表达GmSGT1蛋白的组分能诱导大量H_2O_2产生,对照组分无,因此,可以确定GmSGT1具有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活性。 3.分析了GmSGT蛋白与大豆不同品种的抗性相关性。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抗霜霉病品种早丰5号和九农9号中可检测到有目的蛋白的表达,而感病品种黑农10号中无表达。SA诱导前、后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感病品种黑农10号在SA诱导前未检测到表达,而SA诱导后有微量表达,大豆对霜酶病的抗病性也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我们推断,GmSGH的表达确实和SA诱导途径相关,并且随着GmSGT1表达水平的提高,大豆对霜霉病的抗病性也明显提高。 4.构建了GmSGT1植物表达载体,进行烟草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对其进行烟草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显著提高了烟草对赤星病,黑胫病,青枯病的抗性。本研究为Taler等提出的植物“酶抗性基因”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5.利用抗病品种早丰5号探索了GmSGT1基因在大豆中的时空表达特性,该基因在大豆叶片中有表达,而根,茎中无表达,并且随着生育期的增强而表达增强,生殖生长期最强,然后随着细胞的老化而表达减弱,直至消失。这表明GmSGT1的变化趋势与植物光呼吸的变化趋势相符。同时检测了光呼吸途径中在丝氨酸乙醛酸转氨酶上游起作用的乙醇酸氧化酶(GOX)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GOX的表达水平与GmSGT1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GmSGT1表达水平提高的同时,它的上游反应也增强,H_2O_2表达也提高。这与我们推测的GmSGT蛋白在植物光呼吸途径中起作用的结论相符。 6.研究确定了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建立了大豆早丰5号,黑农10号的胚芽尖组培体系,并利用农杆菌LBA4404介导法将构件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早丰5号,RNAi植物表达载体转化黑农10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同时,对早丰5号的胚芽尖,子叶节,胚轴三种外植体在再生频率,再生时间,K筛选浓度,农杆菌不同侵染时间对重生芽再生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早丰5号组培,转化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英文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more and more resistance genes are found in people. In 2004, Taler and other wild melon from India, downy mildew resistant varieties have cloned two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serine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SGT) activity Melon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At1 and At2. Taler At1 and At2 is found with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plant photorespiration pathway, does not belong to any class of known R genes, resistance to the pathogen resistance without special species, and their role in disease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H_2O_2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they proposed a new resistance mechanism "enzyme resistanc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expression of the enzyme by changing the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is speculated that At1 and At2 may also downy mildew than many other leaf diseases of plants resistant to the effect that the great research value of the resistance genes, and the "resistance enzyme" mechanism of the proposed need for more many genes to support evidence and testing. Pursuant to which the paper is very strong from the soybean photorespiration clone At1 and At2 in the homologous gene GmSGT, its sequence analysis, enzyme active site predicte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transferred to the receptor for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 the paper's major findings and innovation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Using soybean EST sequences, and 5'-Race technology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downy mildew resistant varieties of soybean clone encoding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gene sequences GmGGT1 (has received a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 patent number: ZL2005100887 ),Induced by SA from both downy mildew susceptible varieties of soybean, 10 black farmers have been two GmSGT1 cloned the homologous gene GmSGT2, GmSGT3.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mSGT1 and Taler other melon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reported At1, At2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of up to and ; the same time, GmSGT1 and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thaliana L.), rice (Oryzae sativa L.), Fritillaria (Fritillariaagrestis), Spirodela (Spirodela polyrrhiza)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homology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t has a 5-pyridoxal phosphate binding sites GSQKAL and a strong peroxisome targeting signal SRI, showed that the gene may be in the plant peroxisome photorespiration way to work through. GmSGT2 and GmSGT3 and GmSGT1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as high as and ,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was and .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 GmSGT1, GmSGT2, GmSGT3 protein enzyme active sit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protein sequences all have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plant survival in E. coli pathway of light breathing techniques, confirmed the GmSGT1 with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Photorespiratory pathway reaction occurs: glycolic acid (?) H_2O_2 + glyoxylic acid; glyoxylate (?) Gan helium acid. Because E. coli contains glycolic acid oxidase (GOX), so the original strain by adding acid expression, to be comple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reaction,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the amount H_2O_2 can determine GmSGT1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gen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the expression of GmSGT1 protein component can induce a large number of H_2O_2 production, control components not, therefore, can determine GmSGT1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with . Analysis of the GmSGT protein soybean varieties with resistance to relevance.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downy mildew resistant cultivars EARLY 5 and 9 farmers could be detected in 9 purposeful expression, while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susceptible and no expression. SA in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ceptible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in SA was not detected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expression, while SA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a trace of soybean on the cream of the resistance enzymes have greatly improved . Therefore, we conclude, GmSGH SA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true and relevant way, and with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mSGT1 increased soybean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was also improved . Constructed GmSGT1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tobacco transformation, we obtained the transgenic plants, and gain tobacco brown spot, black shank,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tobacc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bacco brown spot, black shank,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Taler, etc. This study proposed plant "enzyme resistance genes," provides a new experimental evidence. 5. Us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s early as 5 to explore the GmSGT1 Feng gene expression 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the gene expression in soybean leaves in, but the roots, stems and no expression, and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period while the expression, most reproductive stage, and then with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ell aging, until the shows that the trend of plant GmSGT1 Photorespiration trend lin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 photorespiratory pathway of serine 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role of glycolate oxidase (GOX) of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OX GmSGT1 consistent changes in expression levels, indicating enhanced expression GmSGT1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creased the upstream response, H_2O_2 expression also increased. We speculate that the GmSGT This plant photorespiratory pathway proteins play a role in the . Study identified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HSBC was established as early as 5, soybean,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of the embryonic tip tissue culture system, using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 mediated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will be a good member conversion EARLY 5, RNAi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transformed black farmers on the 10th, won the regeneration. Meanwhile, HSBC on the 5th of the embryo as early as sharp, cotyledonary node, hypocotyl explants of three in the regeneration frequency, regeneration time, K screening concentration, Agrobacterium infection time on the regenera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shoot regeneration was studied for EARLY 5 tissue culture, trans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番茄青枯病论文

水稻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1.转基因鱼生长快、耐不良环境、肉质好的转基因鱼(中国)。2.转基因牛乳汁中含有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阿根廷)。3.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4.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5.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6.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7.超级动物导入贮藏蛋白基因的超级羊和超级小鼠8.特殊动物导入人基因具特殊用途的猪和小鼠9.抗虫棉苏云金芽胞杆菌可合成毒蛋白杀死棉铃虫,把这部分基因导入棉花的离体细胞中,再组织培养就可获得抗虫棉。

一颗辣椒有灵性冬天到了移到室内连续结果成活之谜!

基因重组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基因重组 英文名称:gene recombination 定义: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的交换过程。包括发生在生物体内(如减数分裂中异源双链的核酸交换)和在体外环境中用人工手段使不同来源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英文介绍 A gene is a set of segments of nucleic acid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produce a functional RNA product in a controlled manner. They contain regulatory regions dictating under what conditions this product is made,transcribed regions dictating the sequence of the RNA product,and/or other functional sequence regions.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phenotype of organisms can be thought of as a product of gene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and genes can be considered as units of inheritance.(基因是一个包含必要的信息,在可控制的方式生产功能的RNA产物的核酸段。它们包含这个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号施令的监管区域,转录区域发号施令RNA的产品序列,和/或其他功能序列。身体发育和生物体的表型可以想到作为一个相互交融的基因与环境的产品,可以继承的单位和基因。) 基因重组过程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发生在生物体内基因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转座作用和异常重组四大类。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 指整段DNA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在进化、繁殖、病毒感染、基因表达以致癌基因激活等过程中,基因重组都起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也归类为自然突变现象。基因工程是在试管内按人为的设计实施基因重组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 有目的的将一个个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内DNA分子,使之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来自供体的目的基因被转入受体细菌后,可进行基因产物的表达,从而获得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是通过以相应基因与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基因重组而大量生产的。即基因重组 由于基因的独立分配或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而在后代中出现亲代所没有的基因组合。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使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通过噬菌体媒介,将供体细胞DNA片段带进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自然界中转导现象较普遍,可能是低等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一种基本方式。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经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遗传信息的现象,称为接合。细菌和放线菌均有接合现象。高等动植物中的基因重组通常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即在性细胞成熟时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遗传物 质可实现交换,导致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圈的繁荣昌盛起重要作用,也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性内容。 从广义上讲,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都叫做基因重组。而狭义的基因重组仅指涉及DNA分子内断裂—复合的基因交流。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时,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各不相同的后代,这种重组过程虽然也导致基因型的变化,但是由于它不涉及DNA分子内的断裂c复合,因此,不包括在狭义的基因重组的范围之内。 根据重组的机制和对蛋白质因子的要求不同,可以将狭义的基因重组分为三种类型,即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异常重组。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在重组过程中,两条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真核生物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细菌以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噬菌体的重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需要RecA蛋白,类似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其他细菌中。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DNA分子的特异位点上。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这个小范围。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这种重组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异常重组发生在顺序不相同的DNA分子间,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的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在转座过程中,转座因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这种类型的重组也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 类型基因重组是指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DNA组合起来的。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特点是双DNA链间进行物质交换。真核生物,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细菌可发生在转化或转导过程中,通常称这类重组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可在此序列的任何一点发生。然而在原核生物中,有时基因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限于该小范围内,只涉及特定位点的同源区,把这类重组称作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此外还有一种重组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在形成重组分子时依赖于DNA复制完成重组,称此类重组为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也称复制性重组(replicative recombination)。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的方式有: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 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转座:大多数基因在基因组内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这些可移动的DNA 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由插人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 基因重组:在接合、转化、转导或转座过程中,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包括位点特异性的重组和同源重组两种类型。有整合酶催化的在两个DNA序列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产生位点特异的重组。特异重组依赖特异的DNA序列,如λ噬菌体的整和酶可识别噬菌体DNA和宿主染色体的特异靶位点,并进行选择性整合;反转录病毒整合酶识别整合反转录病毒cDNA的长末端重复序列等。另外有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同源重组依赖两分子间序列的相同或相似性,将外源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历史:1936年F. M. Burnet发表了噬菌体能产生突变体的观点,其噬菌斑的外形和野生型的有明显区别,可惜未能引起重视,以致噬菌体遗传学延迟了十几年才得以建立。 1946年第11届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在宣布一基因一酶学说的胜利,及Ledernerg、Tatum细菌杂交实验报告的同时,Hershey和Luria宣布发现了噬菌体的r,h突变,Delbrück和Hershey发表了他们各自发现的噬菌体重组,这四项重大的发现分别在1958年和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两项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细菌不同,而和真核的重组十分相似。杂交是用标记不同的噬菌体之间进行。然后计算重组噬菌体占总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来确定重组值。一般可以选用2-4个基因差异的噬菌体来混合感染细菌。首先把不同类型的噬菌体混合起来和细菌一起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细菌的浓度要达到可以长成菌苔(lawn)的水平,噬菌体的浓度要很稀。每个噬菌体感染一个细菌,经过裂解周期,宿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子噬菌体又去感染周围的细菌,结果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圆形清亮的斑,称为噬菌斑(plaque),而一个噬菌斑来自最初涂布平板时的一个噬菌体。噬菌斑的形态必须选择容易区别的,以表示噬菌体的相应表型。单个的噬菌体只能在电镜下才可观察其形态,突变引起其形态变化没有电镜是无法鉴别的,但突变影响到生活周期,会产生不同的噬菌斑,因此通过噬菌斑的观察我们很容易观察基因型的变化与重组。 Hershey等用T2噬菌体的两个不同表型特征:噬菌斑的形态和宿主范围来进行杂交。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r,另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 r+。h+表示宿主范围(hostrange),是野生型,能在 B菌株上生长,r 表示快速溶菌(rapid lysis),产生的噬菌斑大,边缘清楚。h噬菌体能在 B和B/2品系上生长,r+产生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能产生透明的噬菌斑,而h+因只能裂解 B,所以在B和B/2的混合菌上产生的噬菌斑是半透明的。 杂交时hr+和h+r混合感染 B和B/2,在B和B/2混合菌苔上出现了四种噬菌斑,表明h r+ 和h+r之间有一部分染色体在B菌株的细胞中进行了重组,释放出的子噬菌体有一部分的基因型为h+r+和h r。我们利用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和两个位点的重组值: 重组值=(h+r++h r)/总噬菌斑数×100% 此重组值也表示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区别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发展基因的分离定律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用大写字母A、B等代表显性性状如圆粒、子叶黄色等,用小写字母a、b等代表隐性性状如皱粒、子叶绿色等。他并没有严格地区分所观察到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因子。但是从他用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杂交结果来看,这些符号正是在形式上代表着基因,而且至今在遗传学的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仍沿用它们来代表基因。 20世纪初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以后,他的定律又在许多动植物中得到验证。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森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用它来指任何一种生物中控制任何性状而其遗传规律又符合于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因子,并且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样两个术语,前者是一个生物的基因成分,后者是这些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兼胚胎学家.摩尔根在果蝇中发现白色复眼 (white eye,W)突变型,首先说明基因可以发生突变,而且由此可以知道野生型基因W+具有使果蝇的复眼发育成为红色这一生理功能。1911年摩尔根又在果蝇的 X连锁基因白眼和短翅两品系的杂交子二代中,发现了白眼、短翅果蝇和正常的红眼长翅果蝇,首先指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可以通过染色体交换而分处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交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不过直到40年代中期为止,还从来没有发现过交换发生在一个基因内部的现象。因此当时认为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一个交换单位。 40年代以前,对于基因的化学本质并不了解。直到1944年 .埃弗里等证实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才首次用实验证明了基因是由DNA构成。 1955年S.本泽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作材料,研究快速溶菌突变型rⅡ的基因精细结构,发现在一个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点上可以发生突变,并且可以在这些位点之间发生交换,从而说明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并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因为一个基因可以包括许多突变单位(突变子)和许多重组单位(重组子)(见互补作用)。 1969年J.夏皮罗等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乳糖操纵子,并且使它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转录,证实了一个基因可以离开染色体而独立地发挥作用,于是颗粒性的遗传概念更加确立。随着重组DNA技术和核酸的顺序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基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发现了重叠的基因、断裂的基因和可以移动位置的基因。 基因诊断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癌症、糖尿病等,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将能在数秒钟内鉴定出最终会导致癌症等的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预测药物对病人的功效,可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诊断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检结果便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基因诊断,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的时代。 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 (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中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应用(育种):杂交育种 应用: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玉米青枯病论文

水稻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篇一】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但从实践看,几年来,粮食产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水稻亩产难以继续稳定增产,而且粮食品质不优,市场价格不稳,经济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典型示范不到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为此,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全县8个乡镇、部分村(屯),通过走访农户和科技人员,采取调查问卷及座谈讨论等形式,就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143万亩,其中水田万亩。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及科技人员致力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使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一是以综合配合技术为主体,水稻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我县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份,水稻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县属第三积温带,年活动积温在2300-2500℃,无霜期120天左右,境内有大小河流27条,小型(ⅰ)水库8座,小型(ⅱ)水库4座,塘坝820座,泡泽275个,水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水稻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县从方正引进寒地旱育水稻稀植技术以来,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大作“水”文章,使水稻面积平均每年以5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之农机具购买热的兴起,1996年我县被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998年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县,全力组织实施水稻田间机械化配套工程项目,积极探索大棚育秧、机械插秧、测土施肥、机械收割等水稻生产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大中棚育苗面积占整个育苗面积的75%以上,全县共有大中棚万栋,其中大棚4500栋,中棚17500栋,解决了秧苗素质问题,缓解了积温不足、无霜期短的问题;大力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械插秧面积达58万亩,占水稻插秧面积的60%,全县拥有各类插秧机18000台,全县拥有各类收割机4500台左右,机械收割占总收割面积75%以上。随着水稻生产稀植、超稀植、宽窄行、抛秧、全程施肥等新技术的应用,全县水稻单产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610斤提高到目前的830斤;大力发展水稻优质米生产,全县90%以上的品种都采用优质米品种如沙沙泥、富士光等,实现了增产增收。至XX年全县水稻面积发展到万亩,水稻总产达到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85%。

二是以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为主体,大豆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豆是我县第二主栽作物。“十五”期间重点解决大豆品质和大豆产量问题,改革传统的耕种方法,大力推广大豆垅三栽培方法,即拢体垅沟深松,分层深施肥、垅上双行精量点播。经调查采用垅三栽培比普通栽培平均每亩增产35公斤,增加经济效益84元。同时,科技人员认真研究大豆重迎茬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即施入防治大豆重迎茬药剂,平衡施肥,分层施肥,科学管理,选用抗重迎茬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大豆重迎茬减产降到最低程度,每亩挽回经济损失35元。大力发展大豆小垅密植,即45cm小垅垅上双地垧保苗在35万株左右,成为大豆增产的又一途径。

三是以玉米通透栽培为主体,青贮玉米生产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通透栽培,玉米产量由过去的亩产800斤增加到1200斤,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奠定了基础。科技部门连续几年搞了青贮玉米加工试验,亩产可达6吨以上,加工处理也形成一整套技术。

四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体,粮食增产幅度稳步提升。近年来,县农技推广中心投入150多万元资金和设备,健全完善了土壤化验室,增添了大量土化设备,免费为农民测土配方,至XX年共化验土样6100多个,覆盖面积20余万亩。据测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均每亩地水稻可节省化肥10斤,增加产量80斤,亩节本增效80元。

二、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尽管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从粮食生产看,存在科技贡献率低、应用水平差的问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不懂或不会运用科技而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在对农户调查中发现,有接近70%的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仅依靠老经验、老传统进行耕作;有20%的农户能借助或简单应用农业科技进行经营;只有10%的农户才基本掌握农业科技,这部分农户大多都是经营大户,在科技方面受益较大。由于大部分农户不懂得运用科技进行经营,因而造成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低。在水稻生产方面,据调查,全县约有10%农户育苗操作跑粗,在这个环节造成减产约67公斤/亩;有20%的农户施肥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在这个环节造成减产约100公斤/亩;不能合理利用水源进行科学灌水的农户约占20%,造成总产量降低30%,减产约105公斤/亩。主要表现在:一是育苗及苗床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块还存在着小棚育苗,苗长势弱,根系不发达,边苗浪费多,不适合机械插秧,不便于施肥和浇水;播量过大,育不出壮苗;苗床管理不及时,造成立枯病,青枯病发生。二是施肥管理不科学。氮肥施用过晚,一次投肥过多,即浪费肥料,又对作物生长不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户少,农民盲目投入过大;三是水稻选种比较杂。很难保证质量;四是病虫害防治存在侥幸心里。重“治”不重“防”,没有抓住防治时期;五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六是农机发展不平衡。机与具的配套不合理,耕地的整体深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篇二】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一、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级机构现状。县农业局现有科室站13个(其中行政科室3个,事业站司场10个),编制104人(其中行政10人,机关后勤4人,事业全额29人,事业差额52人,自收自支9人)。

现有在岗人员87人(缺编18人),在岗人员中行政人员10人,机关后勤3人,事业全额23人,事业差额26人,自收自支24人;现有人员中局领导7人,中层干部13人,行政人员2人,科技人员31人,工人33人。在岗人员中的学历,本科6人,大专28人,中专35人,技校2人;已聘专业技术职务,高级2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

农业局机关职工45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万元,人均应年收入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差额拨款单位(植保站、经作站)8人40%的工资、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和54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万元,全年财政拨款万元,资金缺口万元,由于无经营收入及收费收入来解决资金缺口,职工有保障的人均年收入仅10079元,占应得收入的80%。

县种子公司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24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万元,人均应得年收入万元,加上3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万元,但由于近两年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逐年下降,年经营收入解决职工工资万元,缺口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750元,占应得收入的。

县良种场属差额拨款,职工18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万元,人均应年收入万元,加上40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万元,财政每年定额拨万元,但由于新城区开发占用土地、农业收入下降等原因,年经营收入解决万元,资金缺口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800元,占应收入的。

乡镇机构现状。我县机构改革将全县原56个乡镇精简为32个乡镇,将原每个乡镇分设的农技、农经站等农业服务机构撤销,由农技、农经、农机、水利合并组成一个机构,名称为“农业服务培训中心”(简称“农培中心”),人事、工资、工作管理全部下放到乡镇政府。

全县32个农培中心,编制208人,其中农技、农经编制122人;现在岗农技、农经人员112人,其中农技人员62人,农经人员49人,工人1人。学历结构:本科3人,大专41人,中专65人,高中2人,初中1人;专业技术职务:高级1人,初级81人,末评26人,管理人员4人。

乡镇农培中心属事业全额拨款,工资、津补贴总额万元,人均年应收入10664元,财政拨款万元,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均由乡镇政府自筹解决,因无资金来源,缺口万元,人均实际年收入8916元,占应收入的。

(二)93年工改以来各项工资、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1993年工改以来,我县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尽力筹措资金保证了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无拖欠工资的现象。一是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两年正常增加职务工资、调整工资标准、晋升职务工资等政策都按时得到兑现;二是大部分津补贴政策得到执行,如“民族地区补贴、艰苦地区补贴、农林水一线工资浮转固、技术津贴”等;三是部分津补贴、福利政策未得到执行,如“保留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费、烤火费、有毒有害保健津贴”等未纳入财政预算,“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未执行。四是我县将植保站、经作站定为差额拨款单位、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单位、将良种场定为定额拨款单位,不符合中央和重庆市有关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各级财政给予保障的规定;五是乡镇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未享受到“劳保”。

(三)现行工资福利政策对农技推广事业的作用或影响

自1993年工资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工资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实行了科学分类管理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政策等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推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大幅度调整工资标准,拉开工资差距,农业行业特有津补贴等政策,巩固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激发了科技人员学电脑、学英语、学专业知识、争职称的热情,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安心农业事业,服务农民,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

二、我县农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工资、福利分配政策对基层农技推广科技术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与其他行业比较收入太低,未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仍不利于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去年全县事业单位平均工资为10844元,农林牧渔行业为8496元,比平均水平低2388元,比的卫生、体育、社会福利行业的13732元低5236元,比最少的社会服务行业的7393元多1103元,在统计的九个大行业中居倒数第二位。

二是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乡镇偏少,在基层做实事干事业的待遇低。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乡镇高中级农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少,在32个乡镇农培中心的112名农技干部中仅有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职称无人,初级职务就占了81人,分配与职务挂勾,职务工资差距拉大,形成了乡镇农技人员工作最艰苦反而分配收入最低的状况,无形中鼓励了一部分人为了职称而争职称,出现了高职务低水平、业绩平庸的现象。

三是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单位的职工收入低下。我县在1991年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将良种场、植保站、经作站(果品公司)定为差额拨款,近几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子公司、良种场经营收入逐年下降,植保站、经作站(果品公司)根本无经营收入,仅能以微薄的经营收入或财政60%的工资拨款维持着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部分科技人员只能得到应得工资的60%以下,自收自支单位人均实际收入7750元,差额拨款单位人均实际收入7735元,比全县上年平均收入水平分别少3094元和3109元。

四是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单位人心思迁,相关工作无人搞。由于工资无法保障,收入低下,原在此类单位工作的人员不安心工作,千方百计地调动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大量流失,造成某些重要工作无人搞。如县植保站、经作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原有职工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目前两站仅有人员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特别是在植保站无人成为空壳,植保工作完全停止,今年局里才在内部调配了3人从事植保工作。

三、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

现行的工资分配政策与专业技术职务密切相关,个人收入与职务成正比,职务越高工资差距越大,个人收入越高,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员是身体力行地向农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一项实用技术普及发挥效益就是他的成果和业绩,当然也写不出有高深学术的论文。但目前的专业技术评聘存在着重论文轻实绩,重学历轻能力的不足。建议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全国统考,单位在编制内自行聘任,对基层乡镇农业技术人员适当倾斜照顾的政策,较好地体现艰苦地区艰苦工作的分配政策。

农业行业津补贴在目前的政策还少,仅有“农林水一线浮动或浮转固、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有毒有害保健津贴”三项,而且只有农业一线浮动或浮转固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他两项未纳入,加之收费项目的取消、财政管理改革无资金来源,完全未享受。农业是艰苦行业但津补贴比较其它行业少,农业事业人员的比较收入就少(倒数第二)。为此建议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增加农业行业的津补贴,设立农技推广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对农业事业人员的劳保标准予以重新行文明确,以便基层有据可查。

【篇三】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一、把科技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全面展开后,我们就如何为建设新农村尽关工委之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并形成了共识。我们认为,关工委不仅要向农村送教育、送法制、送文化、送关爱,更要向农村送科技,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科技服务。这样做原因有三:一是符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关工委所遵循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二是顺应农民的心愿。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比较弱。他们急切盼望科技服务。XX年市关工委科普教育工作团去农村调研时,所到之处,农民兄弟纷纷反映自己创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镇一位农民,承包了80亩苹果,连续六年只见开花不见结果,辛勤汗水付东流,因交不上承包费被村里收回了40亩,守着剩下的40亩整天发愁。黄山经济区多个芋头种植专业村,由于治不了突然遇到的腐烂病,严重减产减收。六汪镇一个村,村民们栽了3万多棵大枣,树龄在三至十年不等,大小枣树开花很多结枣少,类似的情况不少。面对农民的损失,令人十分痛心,农民急盼有明白人给予技术指导的呼声,犹如重锤击鼓,激荡着我们这些“伏枥老骥”的不已壮心,促使我们出征上阵,尽努力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和帮助。三是关工委具备开展科技服务的条件。市关工委于XX年成立的科普工作团,团长宋成谦同志退休前任市农业局局长,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先后聘请了19位老农业专家为工作团成员,这些老专家理论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涨。据此,我们确定把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关工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列入工作要点,及时进行阶段性检查总结,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取得实效。

二、四措并举,增强科技服务实效

1、抓科技培训。我们本着量力而行、拾遗补缺、多办实事的原则,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村青年的科技培训上,让他们在家门口即可学到农业科技知识。近几年来,已举办农、林、果、菜、茶和畜牧兽医、毛皮动物养殖等培训班108期,听课人数达6200多人次。在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坚持农闲季节集中培训,农忙季节分散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按照农民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农民反映,专家讲课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针对六汪镇夏家庄有3万多棵枣树多年很少结枣的问题,我们组织科普教育工作团成员研究员等老专家于去年三月和七月两次到该村讲课,围绕枣树的管理要求和不结果的原因进行讲解,让果农采用环剥、巧用肥、药等技术进行管理。凡是按照孙研究员传授的技术进行管理的,枣树都比往年挂果多。村民刘长锡有枣树近800课,前几年基本不结果,他采用了孙研究员巧用肥、药的技术,加强了管理,XX年收获3000多斤,收入万余元。今年,孙研究员又先后四次到该村进行现场指导,全村3万多棵枣树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对该村枣树夏季管理进行了专题报道。还积极参加了西瓜、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并编写出版了8本100多万的农业科技书,深受农民欢迎,被称为“良师益友”、“科技扶贫之花”。

2、送科技“进村入户”。近几年来,我们组织科普工作团的老农业专家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果园、蔬菜大棚、养殖场等,面对面的实施技术指导530多人次,提供技术信息100多项,解答急、难技术问题80多个。他们把技术难题作为起点,实施跟踪服务,直到产生效益。芋头是黄山经济区徐村等几个村庄的重要经济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但近几年由于连作重茬,出现了腐烂病,造成减产减收,成了当地农民的一块心病。我们得知这个情况后,组织有关老专家深入到徐村等几个村,召集农民座谈,实地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等,弄清了导致芋头减产的病因,提出了实施芋头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石灰氮太阳能土壤清毒处理、秸秆还田生物反应堆技术和土壤及作物农残的生物降解等综合技术。经过两年的治理,效果十分明显,种植户非常高兴。承包80亩果园因多年不结果交不上承包费,被村里收回40亩的镇村王德磊在徐本荣农艺师的帮助下,制定了生产管理技术方案。经过精心管理,XX年,苹果园总产达10万多斤,纯收入5万多元,六年不见收入的苹果园终于见到了收益。

3、搞好试验、示范。我们于XX年3月成立了由十二名老农业专家组成的“市关工委农业科技服务队”,其中农机研究员5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1人。技术覆盖粮油、瓜果菜茶、畜禽和特种动物、林业、水产、农机等方面。我们将他们的姓名、职称、特长、联系电话和市关工委的一部电话向各镇、村公布,并给他们印上名片,农民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向他们预约或电话咨询。他们联村联户抓示范,让示范户干给周围农民看,带领农村青年科技致富。他们已联系22个村38户,其中种植业28户,养殖业10户。并在7个村抓了7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其中养鸡、养猪各一户,茶园2户,苹果园1户,蔬菜大棚1户,特种动物养殖1户,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办事处韩家村养鸡户张素芬在老研究员马开刚的具体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养鸡技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几百只发展到几千只,并从养蛋鸡发展到孵化鸡雏。现已成为年产雏鸡110万只的养殖大户,年收入达50多万元。她致富不忘乡亲,将自己掌握的养殖经验无偿传授给周边养殖户,带动了XX多个养鸡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海青镇后河西茶场是老高级农艺师林香坤联系指导的种茶、制茶大户。他在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指导该茶厂规划建设和茶树管理的基础上,又指导和帮助茶场引进清洁化绿茶生产设备,成为省最早的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的茶叶加工生产线,使传统的绿茶加工制作工艺得到很大的改进,既减少了炒茶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茶叶质量。在林香坤的具体帮助指导下,茶场青年接班人李炳霖同其他几名青年不仅学会了种茶和茶园生产管理技术,还学会了采茶、制茶技术。随着茶园基地的不断扩大,茶叶质量的不断提高,后河西村绿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被市政府命名为茶叶示范村,带动周边十多个村3000多户农民种茶、制茶致富之路,推动了海青镇“一镇一业”特色农业的发展。

4、积极参与科普宣传。一是积极参与市科协和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普宣传月”活动。将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中获得的经验,汇编成科技明白纸,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送到农民手中,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到新技术、新成果,获得新信息。目前,送科技下乡20多次,发放科普宣传材料3万多份,赠送农业科技书300多册,解答技术问题60多个,达230多人次。二是组织科普教育工作团有关老专家和邀请外地专家在全市11处中小学、职业中专、卫校作了防震避震、眼睛的保护、饮食与健康、卫生与健康、水文、科技发展趋势与前沿等专题辅导报告30多场,受教育师生2万多人次。

三、今后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实践证明,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其意义在于为部分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增强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这对各级党委、政府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有利的。其意义还在于为“五老”搭建了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的新舞台,架起了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桥梁。

为了使科技服务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取得更大成效,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以期达到更好的为青年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目的。

一是要不断壮大工作队伍。“五老”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基本力量,离开了“五老”的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很难有所作为。同样,要做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工作,必须紧紧依靠老专家。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将每年从不同岗位上退下来的科技工作者,聘请为科普工作团成员,确保这支队伍不断壮大,确保科技服务层面不断扩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充分调动、保护、发挥好“五老”工作积极性。我们要通过传达文件、提供信息、组织学习等方式,使“五老”及时了解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以增强工作主动性,与中心工作相一致,与工作大局相配合,与群众要求相适应。要努力为“五老”解决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困难,确保他们顺利开展工作。要通过召开表彰会、新闻报道、情况交流等形式,树立和宣传“五老”典型,广造社会舆论,使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在工作中得到支持,在价值上得到肯定,心情舒畅地致力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

三是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不论是整体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还是具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我们关工委是参谋和助手,发挥着拾遗补缺,辅助补充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是配角不是主角,既要努力不缺位,也要注意不越位。要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常联系、勤协调、多沟通,使科技服务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与全市科技工作同步向前推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做出新贡献。

基因重组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基因重组 英文名称:gene recombination 定义: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的交换过程。包括发生在生物体内(如减数分裂中异源双链的核酸交换)和在体外环境中用人工手段使不同来源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英文介绍 A gene is a set of segments of nucleic acid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produce a functional RNA product in a controlled manner. They contain regulatory regions dictating under what conditions this product is made,transcribed regions dictating the sequence of the RNA product,and/or other functional sequence regions.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phenotype of organisms can be thought of as a product of gene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and genes can be considered as units of inheritance.(基因是一个包含必要的信息,在可控制的方式生产功能的RNA产物的核酸段。它们包含这个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号施令的监管区域,转录区域发号施令RNA的产品序列,和/或其他功能序列。身体发育和生物体的表型可以想到作为一个相互交融的基因与环境的产品,可以继承的单位和基因。) 基因重组过程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发生在生物体内基因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转座作用和异常重组四大类。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 指整段DNA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在进化、繁殖、病毒感染、基因表达以致癌基因激活等过程中,基因重组都起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也归类为自然突变现象。基因工程是在试管内按人为的设计实施基因重组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 有目的的将一个个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内DNA分子,使之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来自供体的目的基因被转入受体细菌后,可进行基因产物的表达,从而获得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是通过以相应基因与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基因重组而大量生产的。即基因重组 由于基因的独立分配或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而在后代中出现亲代所没有的基因组合。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使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通过噬菌体媒介,将供体细胞DNA片段带进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自然界中转导现象较普遍,可能是低等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一种基本方式。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经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遗传信息的现象,称为接合。细菌和放线菌均有接合现象。高等动植物中的基因重组通常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即在性细胞成熟时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遗传物 质可实现交换,导致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圈的繁荣昌盛起重要作用,也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性内容。 从广义上讲,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都叫做基因重组。而狭义的基因重组仅指涉及DNA分子内断裂—复合的基因交流。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时,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各不相同的后代,这种重组过程虽然也导致基因型的变化,但是由于它不涉及DNA分子内的断裂c复合,因此,不包括在狭义的基因重组的范围之内。 根据重组的机制和对蛋白质因子的要求不同,可以将狭义的基因重组分为三种类型,即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异常重组。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在重组过程中,两条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真核生物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细菌以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噬菌体的重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需要RecA蛋白,类似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其他细菌中。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DNA分子的特异位点上。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这个小范围。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这种重组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异常重组发生在顺序不相同的DNA分子间,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的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在转座过程中,转座因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这种类型的重组也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 类型基因重组是指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DNA组合起来的。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特点是双DNA链间进行物质交换。真核生物,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细菌可发生在转化或转导过程中,通常称这类重组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可在此序列的任何一点发生。然而在原核生物中,有时基因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限于该小范围内,只涉及特定位点的同源区,把这类重组称作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此外还有一种重组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在形成重组分子时依赖于DNA复制完成重组,称此类重组为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也称复制性重组(replicative recombination)。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的方式有: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 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转座:大多数基因在基因组内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这些可移动的DNA 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由插人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 基因重组:在接合、转化、转导或转座过程中,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包括位点特异性的重组和同源重组两种类型。有整合酶催化的在两个DNA序列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产生位点特异的重组。特异重组依赖特异的DNA序列,如λ噬菌体的整和酶可识别噬菌体DNA和宿主染色体的特异靶位点,并进行选择性整合;反转录病毒整合酶识别整合反转录病毒cDNA的长末端重复序列等。另外有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同源重组依赖两分子间序列的相同或相似性,将外源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历史:1936年F. M. Burnet发表了噬菌体能产生突变体的观点,其噬菌斑的外形和野生型的有明显区别,可惜未能引起重视,以致噬菌体遗传学延迟了十几年才得以建立。 1946年第11届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在宣布一基因一酶学说的胜利,及Ledernerg、Tatum细菌杂交实验报告的同时,Hershey和Luria宣布发现了噬菌体的r,h突变,Delbrück和Hershey发表了他们各自发现的噬菌体重组,这四项重大的发现分别在1958年和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两项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细菌不同,而和真核的重组十分相似。杂交是用标记不同的噬菌体之间进行。然后计算重组噬菌体占总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来确定重组值。一般可以选用2-4个基因差异的噬菌体来混合感染细菌。首先把不同类型的噬菌体混合起来和细菌一起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细菌的浓度要达到可以长成菌苔(lawn)的水平,噬菌体的浓度要很稀。每个噬菌体感染一个细菌,经过裂解周期,宿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子噬菌体又去感染周围的细菌,结果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圆形清亮的斑,称为噬菌斑(plaque),而一个噬菌斑来自最初涂布平板时的一个噬菌体。噬菌斑的形态必须选择容易区别的,以表示噬菌体的相应表型。单个的噬菌体只能在电镜下才可观察其形态,突变引起其形态变化没有电镜是无法鉴别的,但突变影响到生活周期,会产生不同的噬菌斑,因此通过噬菌斑的观察我们很容易观察基因型的变化与重组。 Hershey等用T2噬菌体的两个不同表型特征:噬菌斑的形态和宿主范围来进行杂交。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r,另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 r+。h+表示宿主范围(hostrange),是野生型,能在 B菌株上生长,r 表示快速溶菌(rapid lysis),产生的噬菌斑大,边缘清楚。h噬菌体能在 B和B/2品系上生长,r+产生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能产生透明的噬菌斑,而h+因只能裂解 B,所以在B和B/2的混合菌上产生的噬菌斑是半透明的。 杂交时hr+和h+r混合感染 B和B/2,在B和B/2混合菌苔上出现了四种噬菌斑,表明h r+ 和h+r之间有一部分染色体在B菌株的细胞中进行了重组,释放出的子噬菌体有一部分的基因型为h+r+和h r。我们利用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和两个位点的重组值: 重组值=(h+r++h r)/总噬菌斑数×100% 此重组值也表示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区别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发展基因的分离定律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用大写字母A、B等代表显性性状如圆粒、子叶黄色等,用小写字母a、b等代表隐性性状如皱粒、子叶绿色等。他并没有严格地区分所观察到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因子。但是从他用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杂交结果来看,这些符号正是在形式上代表着基因,而且至今在遗传学的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仍沿用它们来代表基因。 20世纪初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以后,他的定律又在许多动植物中得到验证。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森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用它来指任何一种生物中控制任何性状而其遗传规律又符合于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因子,并且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样两个术语,前者是一个生物的基因成分,后者是这些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兼胚胎学家.摩尔根在果蝇中发现白色复眼 (white eye,W)突变型,首先说明基因可以发生突变,而且由此可以知道野生型基因W+具有使果蝇的复眼发育成为红色这一生理功能。1911年摩尔根又在果蝇的 X连锁基因白眼和短翅两品系的杂交子二代中,发现了白眼、短翅果蝇和正常的红眼长翅果蝇,首先指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可以通过染色体交换而分处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交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不过直到40年代中期为止,还从来没有发现过交换发生在一个基因内部的现象。因此当时认为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一个交换单位。 40年代以前,对于基因的化学本质并不了解。直到1944年 .埃弗里等证实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才首次用实验证明了基因是由DNA构成。 1955年S.本泽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作材料,研究快速溶菌突变型rⅡ的基因精细结构,发现在一个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点上可以发生突变,并且可以在这些位点之间发生交换,从而说明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并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因为一个基因可以包括许多突变单位(突变子)和许多重组单位(重组子)(见互补作用)。 1969年J.夏皮罗等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乳糖操纵子,并且使它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转录,证实了一个基因可以离开染色体而独立地发挥作用,于是颗粒性的遗传概念更加确立。随着重组DNA技术和核酸的顺序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基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发现了重叠的基因、断裂的基因和可以移动位置的基因。 基因诊断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癌症、糖尿病等,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将能在数秒钟内鉴定出最终会导致癌症等的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预测药物对病人的功效,可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诊断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检结果便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基因诊断,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的时代。 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 (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中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应用(育种):杂交育种 应用: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二、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以避免因相互串粉而降低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1.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区外围300~400m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如有林木、山岗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隔离间距。2.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d。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三、精细整地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所以要精细育苗,在种植时要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20~30cm,结合耕翻施足基肥,一般每667㎡施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20kg,硫酸锌1~或玉米专用肥20kg作基肥。四、分期播种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或供应工厂加工罐头食品,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和工厂的加工能力、订单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五、精细播种每穴3~4粒,下种后应及时覆土并精细平整畦面,播种深度比普通玉米略浅,一般覆土4cm左右即可确保全苗。六、合理密植甜玉米完全是一种商品,因此,要注意果穗的产品特性,不能单纯考虑单产。果穗是分级收购的,尤其用于出口或加工用的,要尽可能提高1、2级产品率,要依据商品要求、经济效益的大小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尽可能在单位面积上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在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以4000株/667m2为宜,早熟品种可密些,晚熟品种可稀些。 七、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当幼苗3~4片叶时间苗,待4~5片叶时定苗。间定苗的原则是除大、除小、留中间,保证全田幼苗均匀一致。 转贴于 中国论文2.分期追肥、及时中耕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早追肥,早施、重施攻穗肥,确保甜玉米植株生长一路青,这是种植鲜食玉米成败的关键,也是与普通玉米种植方式的主要区别。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30kg,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各追施15kg。每次追肥尽量深施,每次施肥应结合松土、培土、清沟,进行中耕除草。3.抗旱浇水 在苗期和抽穗开花后,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雌穗吐花丝后至收获期,是灌水的关键时期,当土地表面干燥时应及时灌水,防止果穗顶端缺粒。4.辅助授粉一般气候条件下,玉米都可以自然授粉结实,但在特殊气候条件,如连续阴雨或高温,或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需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前,授粉方法较简单,只要将花粉轻轻放在花丝上即可。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通常可结合3~4叶期施苗肥,浅中耕除草;拔节期结合施穗肥。深中耕除草。也可在种前喷洒乙草胺灭草剂除草。病虫害防治。①防治大小斑病用40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倍液叶面喷洒;②防治黏虫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③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50%硫磷拌毒砂在田间撒扬;④防治红蜘蛛用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⑤在玉米拔节-抽雄期防治茎腐病,选用甲霜铜或DT按规定量喷雾。喷药时间宜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6时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三致”作用的药剂。病害防治。①防治玉米茎腐病 施得乐1000倍喷茎基部,青枯灵或青枯停1000倍灌根。②防治玉米青枯病 金雷多米尔1000倍、康正雷1000倍或盖克1000倍灌根。③防治玉米纹枯病 纳斯津1000倍、达科宁800倍、禾果利1500倍或使百功1000倍喷雾。④防治玉米大斑病 病发前用品润500~600倍,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喷三次;阿米西达1500-2000倍可达预防、治疗和铲除的效果;治疗可用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2000倍、纳斯律1000倍或特富灵5000-7000倍喷雾。⑤ 防治玉米锈病 使百克1000倍、使百功1000倍、禾果利1500倍、三唑酮800倍喷雾。[及时去雄去雄可使植株体内有限的水分、养分集中用于果穗发育。去雄后采收的笋穗色亮、鲜嫩、穗行整齐。适时去雄是技术成功的关键,去雄过早,容易带出顶叶;去雄过晚,营养消耗过多,去雄失去意义。一般采收玉米笋去雄应在雄穗超出顶端未散布花粉时最佳;采收甜玉米嫩穗去雄在雄穗散粉后2~3d最佳。去雄时间以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为宜,有利于伤口愈合。在适期范围内,一般每隔1~2d去雄1次,分2~3次去完。除穗为了生产出高品质、高合格率的果穗,必须除去多余的小穗,即只保留最大穗。甜玉米叶面积较小,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面积,分蘖可以保留不去除。 八、适时收获一般在籽粒含水量为66%~71%(乳熟期)采收为宜,生产实践中,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变硬,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以吐丝后17~23d为宜;若以加工罐头为目的的可早收1~2d;以出售鲜穗为主的可晚收1~2d,采收期6d左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