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国际医学杂志益生菌报道

发布时间:

国际医学杂志益生菌报道

同时吃虾皮,黄瓜,黑豆腐,玉米和豌豆不会过敏的,因为虾皮,黄瓜,黑豆腐,玉米和豌豆食性不相克,不会引起食物冲突,也不会引起食物中毒。下面介绍一下和虾皮不能一起吃的食物:1、柿子 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与虾皮中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二者如果同吃的话,鞣酸与蛋白质相结合,就会凝固成鞣酸蛋白,鞣酸蛋白不能很好的被人体消化,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的症状。2、菠菜 菠菜是绿色蔬菜之一,菠菜中含有比较多的草酸,虾皮中含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如果将它们二者同吃,容易形成草酸钙的沉淀,因此非常不利于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3、石榴 因为虾皮中含有的蛋白质、钙、磷等多种丰富的营养素,要是与含有鞣酸量较高的食物一起吃的话,不仅会降低虾皮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会使虾皮中的钙类元素与鞣酸相结合,生成一种不易消化的物质,从而导致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多种症状。

1 抗Hp治疗的适应证 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Hp专题组列出如下几点,可供参考。①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需持续用药或有出血,穿孔并发症或考虑手术治疗者;②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排除类固性抗炎药物(NSAID)所致者。宜抗Hp治疗,不能排除者宜用胃酸抑制剂或细胞保护剂治疗;③轻型溃疡病人应用抑酸剂或细胞保护剂疗效满意者,一般不宜采用抗Hp治疗;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和胃溃疡病人除做为研究外,不建议抗Hp治疗,因其疗效尚不十分肯定;⑤非类醇抗炎药物或克隆性十二指肠溃疡不宜抗Hp治疗。 2 疗效标准 清除标准 清除(clear)是指Hp阳性病例抗菌治疗结束时Hp消失,但在停药4周内又重新出现,提示Hp只是暂时被抑制而示被全部杀死。 根除标准 根除(eradication)是指抗菌治疗停药4周后Hp仍保持阴性。这才真正代表Hp被杀灭,若停药4周后Hp再次出现则称之为复发,抗菌治疗的目的是根除Hp防止复发。Hp根除的最后证实必须建立在胃镜活检,实验室检查(包括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的基础之上,最近国际会议建议将根除改为治愈,作为评价Hp感染治疗效果的指标。 3 Hp根除方案 判断一种根除方案是否理想而有价值,只有当其根除率在到80%以上且不引起重要的临床或生化副作用和细菌的耐药性时,才被临床认可而以采用。应包括①Hp根除率≥80%以上;②减疗程;③副作用小;④闰人依从性好;⑤治疗简单;⑥疗效持续,不易复发。 目前在根除Hp治疗中,根除率能达到80%以上的方案主要二种:①铋盐+抗后素物药物联合;②质子泵抑制剂(PPI)+抗生素联合。具体可有以下多种组合方式(包括中药疗法): 铋盐+抗微生物药物联合 胶态次枸橼酸铋(CBS),即三钾二枸橼酸铋,已成为治疗Hp感染的核心药物。应用时可遵循以下3个重要的治疗原则:①所有已发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的集成分析表明,在根除Hp感染上,应用以铋剂为主的三种药(成功率%)比二种药(成功率%)好。二种药又单一药(成功率%)好;②治疗方案中含甲硝唑、四环素和铋盐感染根除最好(>90%),其次为甲硝唑、阿莫西林和铋盐(%);③疗程2周比1周效果好。 标准三联疗法 第九届世界胃肠病会议推存的三联方案:CBS或次水杨酸铋(BSS)120mg,每日4次加甲硝唑400mg每日3次,再加四环素(或阿莫西林)500mg每日4次,两周为1疗程,Hp根除率可达85%以上,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联合疗法,为根除Hp的首先治疗方案。但存在许多问题;①副作用较多,发生率在30%以上;②病人依从性差;③Hp对甲硝唑易产生耐药。所以还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改良三联疗法 在对标准三联冶法中某些药物耐或或过敏者可选择其它改良三联治疗方案,虽然根除率达不到80%以上,但各自有其不同的优点,仍不失为较为理想的抗Hp治疗组合。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甲硝唑,每日各服3次,疗程5d,其有效率可达75%。该疗法的最大优点是疗程短,服药次数最少,而且Hp且感染发生率低。②CBS120mg,甲硝唑200mg,每日各服4次,强力霉素,每日2次,疗程4周,其Hp根除率为15%,该疗法中的优点是减少了标准三联疗法中的服药次数,同时由于强力霉素是肾外排泄,因而减轻了药物对肾脏的损害,但是该疗法的胃肠副反应如恶心较标准三联更为明显。

幽门螺旋杆菌很多情况下可以治好。除了使用各种抗生素来治疗,还有很多天然药疗法。在美国功能医学医生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是使用地中海希俄斯乳香胶。它是一种地中海希俄斯岛的乳香树的天然分泌物。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近年来,美国医学界的专业研究人员有了很多关于地中海乳香胶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治疗效果。见以下:

1998年12月24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乳香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论文提到:“即使是低剂量的地中海希俄斯乳香胶 - 每天1克,持续两周 - 也能很快治愈消化性溃疡,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我们发现乳香胶对幽门螺杆菌具有积极性的治疗,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乳香胶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使用乳香胶的试验中发现乳香胶对胃肠健康的贡献,特别是对于不友好的 存在于消化道中的细菌。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是世界领先的医学期刊, NEJM连续出版200多年,为医生, 教育工作者和全球医学界提供高质量受到同行评审的医学研究结果报告和互动临床医学内容)

2007年发表的抗菌药物和化学疗法的研究发现,乳香胶在治疗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过程中,将幽门螺杆菌水平降低了30倍。

2010年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的研究显示,患者每天服用克剂量的地中海乳香胶,超过1/3的患者根除了幽门螺杆菌。

虽然这些研究的结果不是证明100%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已经给众多的患者带来福音。很多患者已经完全治好。

你可以在京东上的初蓝海外找到这种医用地中海乳香胶。见下图:

建议的使用剂量如下:

第1周:每天空腹服用1000毫克乳香树胶(每日一次,每次两粒)

第2周:每天2000毫克乳香胶,分为空腹服用两剂(早上10点和下午3点服用,每日两次,一次两粒)

第3周:每日3000毫克乳香胶,分为空腹服用三剂量(每日三次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睡前,每次两粒)

第四周:继续第三周的剂量直到症状减退或一瓶全部吃完

乳香胶是天然营养素,是地中海附近的希俄斯岛上生长的一种名为乳香胶的树的天然分泌物,没有象抗生素的那种副作用。

服用注意事项:

1。尽量不喝酒,如若喝酒,就要延长乳香胶的服用时间

2。尽量少用抑制胃酸的西药,但如果需要,也要延长乳香胶的服用时间

3。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健康的饮食,保持愉快的心情。

4。可以同是服用本店的成人广谱益生菌,来提高体内益生菌的平衡,支持胃部健康的恢复。

每个病人对乳香胶的效果都不一样, 有的会在两个星期有好转,有的需要几个月。在服用乳香胶的同时,注意减少服用抑制胃酸的西药,但如果必须服用西药来缓解急性的症状也可以,但要延长服用乳香胶的时间。还有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喝酒,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快。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时很多情况下不能彻底根除,但抗生素对您的健康却带来十分多的副作用。而乳香胶则不会有这些西药的副作用,同时具有很强的杀幽门螺旋杆菌。初蓝的地中海乳香胶是源于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俄斯岛的乳香胶树。该地区的树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乳香胶。乳香胶是幽门螺旋杆菌和胃溃疡患者的天然福音。

【1】口腔细菌不仅影响牙齿健康还会增加中风风险在一项对入院治疗的急性中风病人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特定类型中风与口腔细菌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来自日本大阪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发生脑内出血的病人中,有26%的病人唾液中存在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菌——CNM阳性变形链球菌。在其他类型的中风病人中,只有6%的病人能够检测到该细菌的存在。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因脑部血管受阻而导致)以及出血性中风(因脑部血管破裂而导致)。研究人员还对MRI检测结果显示存在脑微出血的病人进行了分析,这些病人有可能会发展为痴呆同时存在脑内出血的可能,结果发现唾液中含有CNM阳性变形链球菌的病人相比于没有该细菌的病人存在更多数量的脑微出血。【2】中美合作发现口腔细菌可增加食管癌风险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牙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叫做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的细菌在61%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病人体内存在,该细菌本身与牙龈疾病的发生有关。与之相比,该细菌仅在12%的癌细胞周围组织内存在,而在正常的食管组织中检测不到该种细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上。领导该项研究的华人科学家Huizhi Wang这样说道:“这项研究首次表明P. gingivalis感染可能是促进ESCC发生的一个新风险因素,该种细菌还可能成为这类癌症诊断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如果这些数据得到进一步证实,那将表明清除一种常见的口腔病原体就可能帮助减少ESCC的患病人数。”据了解,食管癌主要有两种类型:腺癌和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3】研究人员发现口腔细菌可引发肠癌口腔中存在着成千上万的细菌,这也是病从口入的道理。然而根据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口腔中存在的一种suo?gan?ju梭杆菌甚至能引发肠癌。过去科学家只是知道这种细菌与肠癌有一定联系,但是这次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大肠腺瘤中有大量的梭杆菌。虽然大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也存在着转恶性的可能。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梭杆菌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所致。而凯斯西储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梭杆菌表面存在的一种黏附因子FadA能够进入肠瘤中引发肿瘤增生。而当阻断该分子时,肿瘤的发展得到了一定控制。这两项研究揭示了肠癌发生的新机制,为以后药物研发也提供了借鉴。【4】Immunity:口腔细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攻击结肠癌患者拥有异常多的口腔常见细菌,但这些细菌在肿瘤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尚未明确。由Cell Press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口腔致病菌——具核梭杆菌能保护多种肿瘤细胞免于被免疫细胞杀死。这一发现可能为癌症患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某些细菌先前已被证明对抗癌症,所以本文发现令人惊讶。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能保卫身体对抗各种健康威胁,包括病毒和寄生虫。这些细胞还可以杀死肿瘤,但肿瘤细胞已经进化到可以回避这个免疫应答。在1890年代初,一个叫威廉·科莱医生曾表示,某些细菌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的,他甚至用细菌提取物成功治疗癌症患者。但是细菌和肿瘤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且直到目前,不知道是否有其他类型的细菌是在常见的癌症中产生相反的效果:保护显影肿瘤从免疫细胞攻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andelboim研究人员联手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学院共同研究自然杀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是否受到核梭杆菌的影响,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致病菌,与牙周疾病相关而且也被发现存在于人结肠肿瘤。【5】AEM:口腔新型细菌能够预防龋齿形成英文原文报道:These newly discovered bacteria can help prevent cavities, and scientists want to put them in a pill保持口腔清洁并不仅仅是“用抗细菌牙刷刷牙,然后将有害的细菌清除出去,留下对我们口腔有益的细菌”而已。不过,如果现在有一个更加温柔的方式,能够限制细菌的增殖水平,又会怎么样呢?美国科学家们鉴定出一类新型的口腔细菌,该细菌能够将有害的细菌种类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这一类细菌叫做"A12",本质是一种链球菌。未来有一天这种口腔清洁方式可以以口服的方式实现,就像吞服一粒小药片那样简单。为了预防龋齿的形成,维护牙齿健康。整个口腔的PH值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如果口腔PH值偏酸,就会有很多有害细菌滋生,这对你的小白牙可没有什么好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有害细菌会在牙齿周围持续地产酸,并慢慢地溶解牙齿。简单的化学反应"。佛罗里达大学口腔生物学家Robert Burne说道:"因此,我们很好奇究竟哪一种细菌能够提高口腔的PH值"。【6】IJSEM:口腔常见细菌可引起严重的心脏病和脑膜炎近日,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在口腔中发现了一种常见细菌,这种细菌如果进入血液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这项新的研究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这种细菌是如何致病的,并且可以评估这种细菌的致病风险。研究者发现的这种细菌命名为Streptococcus tigurinus(,链球菌属的某种细菌),是从心内膜炎、脑膜炎、脊椎关节炎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和链球菌属的其它细菌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可以在口腔中繁殖,常见的牙龈出血会给这种细菌进入血液进而造成严重的感染提供便利的途径。 领导此项研究的研究者Andrea Zbinden博士表示:“的识别对于临床上治疗非常重要,精确地识别、研究该细菌对于追踪该细菌的分布、以及感染机制、途径都非常有必要,而且可以为我们临床上寻扎合适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提供一定的线索。【7】口腔细菌将可用来诊断胰腺癌来自美国微生物学会的消息,研究发现胰腺癌病人的口腔微生物组成模式与健康对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发现将会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巨大的帮助。胰腺癌是致死率第四位的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胰腺癌的准确早期诊断将大大提高病人的成活率,然而不幸的是,目前尚未发展出一种有效的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技术方法。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组一共收集了131位病人的样本,其中女性63人,男性68人。这131人中,14人已经被确诊患有胰腺癌,13人患有胰腺疾病,22人患有其他类型的癌症,10人身体健康。结果显示患有胰腺癌的病人组中另种口腔微生物(Leptotrichia和Campylobacter)的组分显着高于其他组别。同时另外三种口腔微生物(Streptococcus,Treponema和Veillonella)的组分显着低于其他组别。【8】PLoS Pathog:研究揭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诱发炎症引发牙周疾病的病原体如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导致的慢性口腔感染不仅会引发牙龈局部炎症,导致牙齿脱落,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相关联。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刊登的研究现在揭示病原体如何逃避免疫系统,以此来不仅仅诱发口腔炎症。像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一样,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有一个外表层,由糖和脂类组成。哺乳动物免疫系统已经发展到能辨识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这一外表层,然后触发一个多管齐下的免疫反应。然而由于病原体及其宿主之间的“军备竞赛”,几种类型的革兰阴性菌包括P. gingivalis部分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衣”,来避免宿主免疫防御策略。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Caroline Attardo Genco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牙科Richard Darveau和他的同事关注一个特定的脂质,其表达在P. gingivalis外表面,即所谓的脂质A,脂质A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关键调节因子TLR4相互作用。P. gingivalis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版本的脂质A,研究人员希望弄清楚这些脂质A是如何“修改”免疫反应,并有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导致口腔局部炎症以及系统性的血管炎症。【9】Genome Res:口腔环境或改变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近日,一项来自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研究者对人类双胞胎长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其唾液中细菌的群落构成更多是由环境因素所影响的,而并不是遗传因素所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10月12日的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双胞胎唾液样品中的细菌DNA进行了测序,同时将测序过与微生物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分析研究,科学家们就可以利用唾液中的微生物群落来判断同卵双胞胎是否比异卵双生的双胞胎更具有相似性。研究者同时也发现唾液微生物组在双胞胎青春期早期,即12-17岁之间发生改变,这也就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可以导致唾液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发生改变。随后研究者发现许多对离开家在学校住宿的双胞胎,其口腔唾液中的微生物确实发生了改变。而且如果双胞胎长期彼此分离,那么她们唾液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会越来越不相似。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网络,为未来研究环境影响因子是否会影响口腔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条件。随着近几年研究者对于口腔微生物研究的深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口腔的环境如酒精、去氧麻黄碱甚至我们所吃的食物是如何影响我们口腔中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的。【10】Microbiology:新分子CTLP为治疗牙周病提供了新线索密螺旋体属的口腔细菌通常聚集起来,和其它口腔细菌混合起来产生破坏性的牙菌斑,由细菌、唾液和食物残渣组成的牙菌斑成为牙龈出血和牙周炎的主要原因,如果严重,后期会发展成严重的牙周炎,甚至牙齿掉落,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中各种细菌的相互作用。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密螺旋体属口腔细菌表面发现了一个CTLP分子,该分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口腔细菌群落,并且吸附至其它细菌表面,一旦CTLP与其它细菌表面的分子混合,就开始在口腔中肆虐,抑制血液凝固,造成组织坏死。Howard Jenkinson教授领导这一研究,研究论文已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Microbiology上,他表示,牙周病和牙龈出血是常见病,这种病影响很多人,包括老人,怀孕妇女和糖尿病患者,发明新的控制方法去控制口腔细菌的感染需要深入了解感染涉及的微生物,他们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而且还要深入了解这些口腔微生物之间是如何合作从而造成牙菌斑的。

益生菌医学杂志

福建达利园食品科技,不是达利园集团的。。是个山寨公司。

活性益生菌菌可减轻婴幼儿湿疹症状 芬兰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杂志《变应性疾病》上发表文章表示,他们发现在湿疹儿童患者的食物中掺入一种益生乳酸菌有助于减轻其过敏症状。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使用的是GG乳酸菌(简称为LGG)。这是一种常用益生菌,可以增进宿主(是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健康及有益于生理机能,并且本身并非病原微生物。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230名被怀疑对牛奶过敏的湿疹儿童分为三组:一组食物中掺入LGG胶囊,另一组食物中加入LGG和其他三种益生菌,第三组食物中加入安慰剂。这些儿童连续服用上述食物4周。整体分析发现,研究期间这些儿童的湿疹症状减少了65%,但不同组之间并未发现差别。然而研究人员在对体内有某种特定抗体的过敏儿童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LGG胶囊组儿童的湿疹症状比安慰剂组减轻了许多,而混合益生菌组则没有。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通过补充益生菌改变肠道内天然细菌环境是一种治疗过敏的新方案。研究表明,这也许对那些食物过敏儿童有很大帮助。在网上看到有这个资料,希望对楼主有帮助,益生菌选择含有LLG菌株的比较有效。

奶藓多发于免疫低下过敏体质的小儿。益生菌可以缓解,因为益生菌的屏障作用,可以防止抗原进入体内;另外益生菌可以促进体内的特异性抗原免疫反应(特别是产生IgA),可以降低肠道的渗透性,控制抗原进入,还可以促进过敏者抵抗病原菌的免疫机制,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有效缓解婴幼儿湿疹奶藓.

达利园益生菌浓度较低,益生菌根据其加工工艺、种类、来源、浓度等因素,导致价钱不一样。

许多益生菌产品的菌含量,少的不敢让人直视,因为人体当中的细菌含量,都是以兆为单位来计算的,因此菌含量太少,补充进去基本没有什么意义,至少每次的补充要在1000亿以上才能达到补充益生菌的效果。

几乎所有的益生菌产品中都带有益生元,这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当益生菌到达肠道后,要看看这个环境有没有充足的食物,只有在肠道中有充足的益生元,才能提升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植率。

益生菌相关产品五花八门

一些商家过度宣传、夸大功能,号称其“包治百病”,致使有关益生菌功效的争论从未休止。《美国医学会杂志》就刊文指出益生菌存在五大风险因素:缺乏严格的功效性、安全性认定标准;大多数益生菌菌种作用缺乏证据。

相关产品鲜少提及过敏等潜在风险;可能存在菌株污染问题;缺乏一致的监管框架。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

医学杂志益生菌减肥

1.益生菌时时刻刻守卫着人体营养代谢的平衡,通过减少合成和分解多余的油脂,从而使人体的脂肪不会过度蓄积。

2.人体通过对益生菌的摄入后,在肠道定殖,参与消化、吸收、代谢功能,充分发挥降体脂肪、降胆固醇之功效。

糖-脂肪代谢:  糖会分解为柠檬酸, 在柠檬酸裂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辅酶A,直接导致糖转化为脂肪蓄积体内。

减肥益生菌可减少柠檬酸裂解酶分泌, 阻断脂肪的形成和加速体内蓄积脂肪的氧化代谢;

3.生菌可以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4.科学家对肠道菌群对人类的有益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帮助改善宿主的机体健康以及帮助预防疾病。

研究者发现益生菌中的重要成员--鼠李糖乳杆菌,可以帮助治疗肠道问题、呼吸道感染以及某些皮肤障碍,而且还发现该菌可以帮助减肥关于补充益生菌的作用。

5.在针对肠道调节、调节免疫、缓解过敏、抑制癌症以及女性健康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的实验结果。虽然大多数被声称的功效仍欠缺充足的证据,但也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报道。

扩展资料:

益生菌的其他功效:

1.预防或改善腹泻:饮食习惯不良或服用抗生素均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导致腹泻。补充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及恢复正常的肠道pH值,缓解腹泻症状。

2.缓解不耐乳糖症状:乳杆菌可帮助人体分解乳糖,缓解腹泻、胀气等不适症状,可与牛奶同食。

3.预防生殖系统感染:酸牛奶、瑞卡福抑菌喷剂中的嗜酸乳杆菌可抑制阴道内白色念珠菌的繁殖。

4.增强人体免疫力:在肠道内存在着非常发达的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益生菌这种免疫调节的作用也被认为有助于抗癌与抑制过敏性疾病。

参考资料:人民网-益生菌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益生菌

吃益生菌能不能减肥?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一部分益生菌确实可以让人变瘦,但减肥只是益生菌的一个副作用,主要作用还是调理肠道、提升免疫力、改善代谢状态等等。

肠道内的微生物大概有四百多种,大量的肠道细菌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少数益生菌和肠道细菌能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新陈代谢,通过合理地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配合一定的运动,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实现健康减肥的。

晚餐前15分钟服用一袋益生菌,随后喝300毫升的水(也可以用温冷水冲服益生菌,不要用热水),此时益生菌抵达肠道并定植在肠道表面,有助于减肥。

扩展资料:

人体的消化道环境很复杂,在经过胃酸、胆汁等环境后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达大肠发挥其功效。100万个才有效。我国乳酸菌标准明确规定,酸奶中活菌的数量要达到每毫升100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也就无法保证功效。

益生菌产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冷藏温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这样会引起里面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益生菌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益生菌减肥的真相是?

益生菌有利于人体的减肥。

肠道菌群影响了胖瘦,而食用益生菌就是提升有益菌比例的最好方法。所以益生菌减肥是有效果的。平时适当的吃一些益生菌,还有助于减肥的作用,有很好的促进脂肪燃烧的作用,能够分解过多的油脂,避免人体脂肪出现过度的积蓄。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瘦人与胖人之间体质是完全不同的,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则可能是肠道微环境的差异。

瘦人之所以长不胖是因为肠道中某些细菌的比例占有优势。这种细菌时时刻刻守卫着人体营养代谢的平衡,通过减少合成和分解多余的油脂,从而使人体的脂肪不会过度蓄积。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人想吃就吃却始终保持完美身材,而有些人就是每日清汤寡水也会长胖。肠道内的微生物大概有四百多种,大量的肠道细菌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少数益生菌和肠道细菌能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新陈代谢,通过合理地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配合一定的运动,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实现健康减肥的。

扩展资料:

益生菌的作用:

1、平衡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和改善腹泻便秘;

2、刺激肠道免疫机能,增强免疫力。而益生元作为益生菌的“食物”,促进益生菌生长,也间接的起到改善肠道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3、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4、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肥益生菌

医学杂志益生菌肥胖

益生菌促进孕妈妈健康妊娠期体重增加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用益生菌来改善妊娠期体重增加及GDM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这一领域最有名的研究当属2011年发表于《临床营养学》的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入组256例孕妇,并按照孕前BMI进行了分层。入选者随机分为三组:1)饮食干预&服用益生菌(益生菌选用鼠李糖乳杆菌GG和乳双歧杆菌BB-12);2)饮食干预&安慰剂;3)标准膳食建议&安慰剂。从孕早期即开始干预,一直持续到产后6个月。结果发现,与第二、三组相比,益生菌组女性产后腰围增大(≥80cm)的风险降低了(OR=,95% CI ,P=)。另外,2010年发表于《英国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和乳双歧杆菌BB-12)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益生菌组为13%,而其他两组分别为36%和34%;此外,孕妇对益生菌的耐受度良好。关于益生菌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如NCT01436448,ISRCTN97241163等。早产早产与新生儿死亡,胎儿生长受限及发育障碍密切相关,且往往与母亲感染相关。近年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和《Webmed中心妇产学》杂志均发表了综述,评价了益生菌预防早产的作用,但由于样本量小以及试验条件不尽一致(尤其是益生菌种不一致),未能得到肯定的结论。但是,2007年的Cochrane综述却表明,益生菌确能抑制孕期致病菌繁殖,且可调节常见于早产的炎性改变。此外,有研究表明,补充复合益生菌可逆转女性阴道中双歧杆菌属的降低及阴道阿托波氏菌的升高,即通过改善细菌性阴道炎来降低早产的风险。动物试验也表明,补充鼠李糖乳杆菌GR1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该效用在系统水平和宫内水平均可观察到。先兆子痫先兆子痫为孕期并发症之一,主要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特征,且与孕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低体重新生儿有关。流行病学的证据提示,益生菌在预防先兆子痫中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发表于《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的挪威母亲和儿童队列研究表明,即使去除了BMI,吸烟,社会经济状态,膳食,分娩年龄,教育程度和身高后,服用乳杆菌(>200ml/天)也与先兆子痫风险降低有关(OR=,95% CI ),且可降低严重先兆子痫的发病率(从降至)。该研究还提出,乳制品的贮存条件可能影响活菌数量,这可能作为个体差异的部分解释。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益生菌预防先兆子痫的机制做深入探讨。脂质代谢益生菌可改善脂质代谢已是不争的事实。早有体外研究表明,乳杆菌可通过与胆固醇结合,抑制胶束形成及促胆盐分解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2010年发表于《国际分子科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补充嗜酸乳杆菌L1,10周)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2012年发表于《母体胎儿与新生儿医学杂志》的研究评价了益生菌对孕妇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益生菌的乳制品降低血胆固醇(P=),低密度脂蛋白(P=),及甘油三酯水平(P=)。2014年发表于《营养学》的研究表明,补充鼠李糖乳杆菌GG和乳双歧杆菌BB-12可降低产后妇女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益生菌改善宝宝健康婴儿发育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健康难题。近年的研究提示,益生菌可在预防儿童肥胖中大有可为。这里不得不提到2010年发表于《国际肥胖杂志》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评价了围产期益生菌干预对婴儿肥胖发展的影响,随访长达10年。结果表明,围产期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从产前4周到产后6个月)可调节婴儿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变婴儿生长方式,抑制体重过度增长,这在4岁前表现的尤为明显。过敏及哮喘在新生儿中,包括哮喘,湿疹,花粉热,食物过敏等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孕期,哺乳期,或婴儿期因某种饮食或环境因素造成的特定免疫反应在过敏性疾病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湿疹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减少,且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这提示,益生菌可能预防湿疹,甚至改善湿疹症状。2014年发表于《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孕期服用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5,乳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可降低婴儿特应性皮炎的风险(6个月)及结膜炎的风险(18至36个月)。2012年发表于《英国营养学杂志》的综述表明,孕期服用乳杆菌可降低儿童特应性湿疹的风险(2至7岁,P=)。某些临床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LPR,副干酪乳杆菌并没有降低儿童湿疹风险,提示益生菌预防湿疹具有菌株特异性。益生菌调节免疫的作用业已被证实。2013年发表于《临床和试验过敏学》的研究表明,孕期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降低过敏原反应性,增加免疫调节能力,进而显著降低IgE相关的湿疹。此外,罗伊氏乳杆菌还可刺激乳汁中IgA的分泌,发挥预防哮喘的作用(哮喘与IgA的缺乏相关),但这一作用尚无临床试验证实。我们期待益生菌预防哮喘的临床试验能够早日面世。孕期用益生菌,安全吗?从目前积累的证据来看,我们可认为益生菌是总体上安全的,且可有效预防或改善多种疾病。极少的报道称某些双歧杆菌与脓毒症相关,即便如此,因双歧杆菌的致病性很低,因此也是安全的。2011年曾有研究探讨了孕期使用益生菌的安全性,结论是:孕期使用益生菌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增加。当然,在免疫抑制或脓毒症风险的的患者中,使用益生菌还是要注意的。

肥胖的人吃益生菌有什么好处?我认为肥胖的人吃益生菌,可以帮助肠胃功能的消化。而且可以帮助肥胖的人,刮肠子里面的油。吃益生菌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1. 益生菌有助减肥的研究益生菌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热门话题,我们几乎每周都能听到关于这些聚集在你的肠道内数以百万计的小细菌的新消息,那就是它们又被发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最近的研究表明,益生菌有助于消化,治愈疾病。一项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帮助人们减肥。但是你相信这份科学报告的声明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份科学报告是怎么来的:一组日本研究团队将210位体重超标的实验对象分成三组。然后每个人每天摄入7盎司的发酵乳,其中两个组喝的发酵乳分别添加了分量不同的益生菌乳杆菌SBT2055,这种益生菌在过去的研究被发现和体重减轻有关。12周后,每日摄入含有益生菌配方发酵乳的人们减掉了大约8%至9%的内脏脂肪——在你的心脏和其他内脏器官周围及其不健康的脂肪类型。 同时研究还表明,这两组摄入益生菌发酵乳的人们都减去了1%至3%的腹部脂肪。“你的肠道负责你每天所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研究中所提到的这种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还可能起到减少肠道炎症和帮助消化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防止体内脂肪堆积。”日本Snow Brand 公司研究员,这份报告的共同作者Yukio Kadooka解释道。但这个研究有如下问题,Kadooka介绍道:首先,本研究中提到的这种益生菌在美国市场是非出售型;其次,根据Kadooka的研究,大部分有关益生菌有益于减肥的研究都已经被利用相关技术生产减肥产品的公司所掌控或者资助着。“这并不意味着研究是无效的”,加拿大益生菌研究及发展中心副主任,Jeremy Burton博士说,“公司投资科学研究并没有什么错,但最好能保持研究的独立性,这样研究结果才客观。”Burton博士补充道。2. “认清”益生菌到目前为止,该独立研究是不确定的或者说相互矛盾的。国际肥胖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虽然一些菌株的益生菌有助于减肥,但是有一些益生菌是会导致肥胖的。“这项研究现在发表定论还为时过早,它还需要更多的分析才行!”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医学博士、法国马赛微生物学家Didier Raoult说。益生菌的对身体的好处是可以肯定的,Burton说,而且研究结果也认可益生菌产品关于助消化和有益健康的说法,例如达能的Activia酸奶。但是如果说益生菌有助于减肥,这个确实还有待于考察。“益生菌肯定有一定节食的作用,”Burton说,“但其发挥功效的机制仍有待研究。”所以现在,不要指望用益生菌来完全代替你的运动或节食计划哦。

肥胖的人吃益生菌的好处就是它有减脂的作用,而且有促消化的作用啊,应该是能够可以达到减肥的作用的

医学杂志筒菲益生菌

体弱幼儿 避免食用益生菌 近年来许多研究报告探讨益生菌的疗效、功能及治疗的安全性。许多益生菌已成为广为使用的健康食品,而最常用的是乳酸菌,许多研究报告证实对儿童的过敏及腹泻有所疗效。在台湾,市场上有许多益生菌产品贩卖,包括养乐多、优酪乳等,许多家长们常购买做为儿童的零食。这些益生菌的害处很少被报告,医学文献上仅有极少数成人病患,被报告因使用益生菌造成严重的感染疾病。 2005年1月份儿科医学杂志(J. Pediatrics 2005,115:178-181),美国北卡罗来纳的兰德医师等报告2位儿童病例,年龄分别为6周及6岁,均因严重细菌感染而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疗,但造成严重腹泻的合并症,故使用益生菌(乳酸菌)治疗腹泻。但在使用乳酸菌20~40天后,再度发烧,引起败血症,而且血液培养出乳酸菌后,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虽然乳酸菌为益生菌,对健康的成人及儿童均有所助益,对儿童腹泻也有所帮忙,但在体弱多病或免疫缺乏的幼儿,也可能引致败血症、心内膜炎,所以必须小心使用,甚至需暂时禁用。 汉臣氏儿童益生菌合剂(活菌制剂) 解决小儿腹泻、便秘、厌食、食欲减退、免疫力低下、反复易患病、减少抗生素及药物对小儿的毒副作用并解决剖腹产儿童因益生菌缺乏易出现的感染、上火、湿疹及营养发育不良等现象。 似乎很多朋友在用,但好不好没经验。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基因因素影响着患病易感性,但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在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2型糖尿病能够影响到人体中作为“特殊器官”存在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同时肠道菌群也已被证明能够反作用于2型糖尿病[1]。 这不,2020年BMJ子刊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 肠道接触新型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控制,并且其安全性良好 [2]。 该新型益生菌制剂为按照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生产的两类新型益生菌制剂,即WBF-010(含三种菌株)或WBF-011(含五种菌株);试验于2017年10月22日至2018年6月1日在美国的六个中心招募了7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26、27和23个人分别接受每日两次的安慰剂,WBF-010或WBF-011方案,试验进行了为期12周的平行、双盲,安慰剂对照,概念性研究。 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WBF-011( 包含菊粉,艾克曼菌,拜氏梭状芽胞杆菌,丁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和Hallerobutyricum hallii )受试者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WBF-011组的总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 ;p=;)。葡萄糖增量曲线下面积也较低(分钟),糖化血红蛋白(A1c)降低了(p=)。 据统计,这是首次将五种菌株中的四种用于T2DM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这项概念性研究(临床试验编号NCT03893422)表明, 该干预措施安全且耐受性良好,补充WBF-011可以改善餐后血糖控制,从而在糖尿病的整体饮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起来认识一下人体肠道菌群 在人类肠道中,有1000余种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与人类共生,其中厌氧菌占总数的90%以上[3]。 需氧菌包括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厌氧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链球菌、梭菌属、韦荣球菌属、真细菌属、普雷沃菌属、脆弱拟杆菌等。这些细菌在胃、空肠、回肠、结肠中的含量依次递增,总数约为 1013 4 1013,其总数与人体内细胞数量大致相同[4-5]。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和肠道菌群之间可彼此影响。目前,国外多项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内梭菌/厚壁细菌比值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等有害菌水平明显上升,益生菌-双歧杆菌数量则明显减少。 并且,研究指出双歧杆菌极大程度上和葡萄糖耐受水平呈正相关,这也提示肠双歧杆菌增多使肠道吸收单糖的含量增加,进而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6]。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使AMP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下降[7],抑制周边组织的葡萄糖摄取。 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功能均有所下降,缺少能够帮助消化膳食纤维并产生丁酸的有益菌株,而丁酸对平衡胰岛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目前调节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又包括哪些呢? 毋庸置疑,首先是 抗菌药物 ,短期使用抗菌药物确有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反而导致菌群失调的不良反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是 益生元 ,益生元是指各种功能性低聚糖,也是膳食补充剂的一种。益生元通过有选择地刺激人体肠道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有益菌的增殖与活性,进而改善人体 健康 。益生元在被服用后,基本不会被消化,它们会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从而促进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 再者就是 粪菌移植 啦,在一项小型的T2DM个体试点研究[8]中,由1011名 健康 受试者的粪便微生物组的移植使患者代谢明显改善。尽管这项研究提供了肠道微生物组与T2DM之间因果关系的早期证据,但考虑到 社会 接受度,安全性,可制造性方面的挑战,粪便移植并未被视为广泛适用的治疗方法。而益生菌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市售益生菌来治疗T2DM,也已存在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多项荟萃分析发现特异性菌株和混合菌株。 既往的试验为证明益生菌的功效,使用了市面上可买到的菌种,而这些菌种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是否缺乏或减少尚不明确; 2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异常相关,特别是与饮食纤维转化为丁酸和其他短链脂肪酸有关的艾克曼菌和微生物的丰度下降有关; 提出二甲双胍治疗引起的丁酸生成物和粘液性艾克曼菌数量的增加,被认为是这一关键的抗糖尿病药物疗效的支持机制。 与安慰剂相比,目前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为期12周口服含有产生丁酸盐菌和黏液艾克曼菌的新型益生菌制剂后血糖控制得以改善; 通过标准的临床手段,对于稳定的一线治疗(主要是二甲双胍)受试者群体,短期(餐后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和长期(A1c)血糖控制指标均得到了改善; 试验无明显益生菌补充相关副作用。 对于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种类的管理可能是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的新型饮食管理方式; 这些发现支持了更多的试验,并且涉及到更大的患者群体,更长的干预时间以及新型或不同益生菌制剂。 我认为,现有成熟的降糖药物结合肠道菌群的调整可通过减少化学性药物的使用而降低其对人体的不良反应,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来治疗2型糖尿病或将成为新型的且更加“绿色”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劳一,李萍,宁兴旺等.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3):1648-1651. [2]Fanny Perraudeau,Paul McMurdie,James Bullard,et to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 novel probiotic formulation[J].BMJ Open Diabetes &Care,2020,8(1). [3]JIA W,LI H K,ZHAO L microbiota;a po-tentialnew territory for drug targeting[J].Nat Rev DrugDiseov,2008,7(2):123-129. [4]SENDER R,FUCHS we really vastly out-numbered?Revisiting the ratio of bacterial to host cells in humans[J].Cell,2016,164(3):337-340. [5]SENDER R,FUCHS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J],PLoS (8):1-14. [6]BÄCKHED F,MANCHESTER J K,SEMENKOVICH CF,et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to diet-in-duced obesity in germ-free mic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3):979-984. [7]葛斌,谢梅林,顾振纶等.AMPK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新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5):580-583. [8]Vrieze A,Van Nood E,Holleman F, et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from lean donors in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inpidual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12;143:913–6.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日常饮食中,益生菌很难得到有效补充,因此,及时给宝宝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可以帮助提高抵抗力。那么,?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属于益生菌制剂,合生元益生菌冲剂主要成分为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低聚果糖(双歧因子),合生元益生菌冲剂能够保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活的益生菌,得益于合生元菌种具有耐高温、耐胆汁、耐胃酸的特点。世界粮农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当充足补充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包含高达亿个/袋活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对宝宝的健康非常有益。合生元益生菌冲剂能够保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活的益生菌,得益于合生元菌种具有耐高温、耐胆汁、耐胃酸的特点。此外,合生元特有的常温保护技术进一步加强了对益生菌的保护,能够在常温下保持长久活性,服用后可直达肠道发挥作用。这种高品质的益生菌得到世界级权威科研机构巴斯德研究所认可。由于人体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治疗感染症,其不仅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将一些原本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一起给杀灭了,从而导致人体的抵抗力减弱,病越治越多。合生元童益生菌冲剂增殖益生菌效果最好,更加安全,被称为超强益生元。以上信息源于康爱多药店的收集与整理,由于不同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建议您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益生菌促进孕妈妈健康妊娠期体重增加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用益生菌来改善妊娠期体重增加及GDM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这一领域最有名的研究当属2011年发表于《临床营养学》的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入组256例孕妇,并按照孕前BMI进行了分层。入选者随机分为三组:1)饮食干预&服用益生菌(益生菌选用鼠李糖乳杆菌GG和乳双歧杆菌BB-12);2)饮食干预&安慰剂;3)标准膳食建议&安慰剂。从孕早期即开始干预,一直持续到产后6个月。结果发现,与第二、三组相比,益生菌组女性产后腰围增大(≥80cm)的风险降低了(OR=,95% CI ,P=)。另外,2010年发表于《英国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和乳双歧杆菌BB-12)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益生菌组为13%,而其他两组分别为36%和34%;此外,孕妇对益生菌的耐受度良好。关于益生菌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如NCT01436448,ISRCTN97241163等。早产早产与新生儿死亡,胎儿生长受限及发育障碍密切相关,且往往与母亲感染相关。近年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和《Webmed中心妇产学》杂志均发表了综述,评价了益生菌预防早产的作用,但由于样本量小以及试验条件不尽一致(尤其是益生菌种不一致),未能得到肯定的结论。但是,2007年的Cochrane综述却表明,益生菌确能抑制孕期致病菌繁殖,且可调节常见于早产的炎性改变。此外,有研究表明,补充复合益生菌可逆转女性阴道中双歧杆菌属的降低及阴道阿托波氏菌的升高,即通过改善细菌性阴道炎来降低早产的风险。动物试验也表明,补充鼠李糖乳杆菌GR1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该效用在系统水平和宫内水平均可观察到。先兆子痫先兆子痫为孕期并发症之一,主要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特征,且与孕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低体重新生儿有关。流行病学的证据提示,益生菌在预防先兆子痫中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发表于《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的挪威母亲和儿童队列研究表明,即使去除了BMI,吸烟,社会经济状态,膳食,分娩年龄,教育程度和身高后,服用乳杆菌(>200ml/天)也与先兆子痫风险降低有关(OR=,95% CI ),且可降低严重先兆子痫的发病率(从降至)。该研究还提出,乳制品的贮存条件可能影响活菌数量,这可能作为个体差异的部分解释。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益生菌预防先兆子痫的机制做深入探讨。脂质代谢益生菌可改善脂质代谢已是不争的事实。早有体外研究表明,乳杆菌可通过与胆固醇结合,抑制胶束形成及促胆盐分解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2010年发表于《国际分子科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补充嗜酸乳杆菌L1,10周)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2012年发表于《母体胎儿与新生儿医学杂志》的研究评价了益生菌对孕妇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益生菌的乳制品降低血胆固醇(P=),低密度脂蛋白(P=),及甘油三酯水平(P=)。2014年发表于《营养学》的研究表明,补充鼠李糖乳杆菌GG和乳双歧杆菌BB-12可降低产后妇女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益生菌改善宝宝健康婴儿发育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健康难题。近年的研究提示,益生菌可在预防儿童肥胖中大有可为。这里不得不提到2010年发表于《国际肥胖杂志》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评价了围产期益生菌干预对婴儿肥胖发展的影响,随访长达10年。结果表明,围产期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从产前4周到产后6个月)可调节婴儿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变婴儿生长方式,抑制体重过度增长,这在4岁前表现的尤为明显。过敏及哮喘在新生儿中,包括哮喘,湿疹,花粉热,食物过敏等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孕期,哺乳期,或婴儿期因某种饮食或环境因素造成的特定免疫反应在过敏性疾病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湿疹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减少,且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这提示,益生菌可能预防湿疹,甚至改善湿疹症状。2014年发表于《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孕期服用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5,乳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可降低婴儿特应性皮炎的风险(6个月)及结膜炎的风险(18至36个月)。2012年发表于《英国营养学杂志》的综述表明,孕期服用乳杆菌可降低儿童特应性湿疹的风险(2至7岁,P=)。某些临床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LPR,副干酪乳杆菌并没有降低儿童湿疹风险,提示益生菌预防湿疹具有菌株特异性。益生菌调节免疫的作用业已被证实。2013年发表于《临床和试验过敏学》的研究表明,孕期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降低过敏原反应性,增加免疫调节能力,进而显著降低IgE相关的湿疹。此外,罗伊氏乳杆菌还可刺激乳汁中IgA的分泌,发挥预防哮喘的作用(哮喘与IgA的缺乏相关),但这一作用尚无临床试验证实。我们期待益生菌预防哮喘的临床试验能够早日面世。孕期用益生菌,安全吗?从目前积累的证据来看,我们可认为益生菌是总体上安全的,且可有效预防或改善多种疾病。极少的报道称某些双歧杆菌与脓毒症相关,即便如此,因双歧杆菌的致病性很低,因此也是安全的。2011年曾有研究探讨了孕期使用益生菌的安全性,结论是:孕期使用益生菌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增加。当然,在免疫抑制或脓毒症风险的的患者中,使用益生菌还是要注意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