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
特点解释:
1实用性
临床医学文要做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积累资料,又要指导临床实践,就得密切注视信息,才能使医学论文兼具实用性和先进性。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临床、预防的特点
2科学性、真实性
从医学论文的命题起就一定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取材可靠、客观真实,有计划、有设计、有对照,并通过计算,对象选择、分组处理,评定应是双盲、随机、客观。这样 结果有说服力,科学性强。
3新颖性、先进性(也称创新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一篇医学论文要有新意,有新内
容、新观点、新方法、新经验等等。这样对别人(阅读者)才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所以要求论著的学术内容有别于过去已发表过的文献,应有所独创、有所发现或发明
医学论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一、医学论文的类型:(一) 按论文的资料来源分类1、调查研究性论文2、观察研究性论文3、实验研究性论文4、总结经验体会性的论文5、整理资料性的论文(二)论文的学科性质分类1、基础医学论文2、临床医学论文3、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三)按写作目的分类:1、学位论文又分为:(1)学士论文(2)硕士论文(3)博士论文 2、学术论文(四)按体裁形式分类这是目前多数学术期刊通常采用的分类方式,即把论文按体裁形式分类置于相应的栏目之下,体裁形式即栏目名称。如:理论著述、实验报告、临床观察、调查报告、个案报道、文献综述、病例讨论、医案对话、经验总结等等。二、医学论文的特点:(一)科学性(二)创新性(三)实践性(四)学术性(五)规范性(六)可读性(七)应用性(八)再现性来源:360医学网。
医学 讠仑文的要点有很多的,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等等,你是指什么方向的?
消灭钉螺,人人有责。
写作思路:首先先引出血吸虫,然后再讲解血吸虫为什么要预防,接着写如何预防,最后进行呼吁。
范文:
现在你眺望水池绿绿的好似一块碧玉,水面上的荷花争奇斗艳,另一半池塘便是它们比赛的舞台,湖面上有两只鸭在玩耍、嬉戏,看似一片美好的景象。但十年前的小池塘,湖面死气沉沉,没任何人和动物敢下水,荷叶少得可怜,荷花更是寥寥无几,这都是血吸虫的“光荣伟绩”。
血吸虫是何方圣贤?如果你想把这个“坏蛋”给揪出来还真不容易,它为了躲避人的攻击,故意把身体缩得很小很小,只有2厘米长,头上和腹部有两个代表罪恶的小吸盘,幼时钻到自然宿主钉螺体内,在这个“温暖”的港湾茁壮成长。
长到能自力更生时,便离开这位“母亲”去寻找下一位合适的主人,一旦有动物和人接触到藏有血吸虫的水时,这位小强盗就像棉花糖一样粘在你身上,这时两个罪恶的小吸盘便开始工作了,它们会牢牢的吸在你身上,让你无计可施,它趁你无计可施时便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你的血管里。
此时,血吸虫在你的血管一刻也不安分。不时贪婪地吸着你的血液,还一边把病毒带进你的体内,比如,它会使你的肝变得硬硬的,失去弹性;会使你腹部沉积许多水,开始胀通、难受;消化道变得很差,时不时就会大量出血。使主人的器官失去了原来的活力,主人的抵抗力直线下降。
可是,这位强盗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比如,我外公就有几次灭钉螺的经验,外公说:“他们先穿防卫服不让血吸虫沉积感染,他们每个人先拿一把长长的镊子,然后,沿着河岸、江岸、湖岸一处处细心寻找只要发现钉螺就把它们夹起来,放进一个不透风的麻袋里。
然在土地上挖一个坑把钉螺扔进再把土埋上,或是用火烧掉找土埋上。就可以切断中间宿主钉螺的繁殖那么血吸虫也不得不减少繁殖了。
如果你真的不幸被这位“小强盗”盯梢上了,你也不必慌张,我来帮你出谋划策。尽快去医院做检查,让医生来裁制这位“强盗”,让“强盗”逃之夭夭。也可以用吡喹哃进行治疗。快快学会这两条计策让血吸虫滚得远远的。
让我们快行动起来,防血吸虫、灭钉螺、美河山吧!
近年来,我市(西昌市) 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呈快速上升的势头,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报告,200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人1113例,其中中小学生为568名,占发病总人数的51%.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中广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中小学生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就切实加强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的疫情. 预防血吸虫,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消灭血吸虫吧!
吸血虫是一头耍蜘蛛
数据准确,见解独特,有新思想新建议,可以参考临床医学进展的文章
医学科研论文的特点为:科学性、创新性、可重复性、规范性、伦理性。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根本属性,要求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精神,运用科学原理进行逻辑论证,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论文的结构要合理、科研设计要严谨周密、实验方法与结果正确可靠、数据结果记录准确、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可重复性:论文所获得的结果,别人用同样的材料、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结果。
规范性:规范性是医学论文撰写不同于文学创作或人文科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医学论文的规范性表现在文体结构的格式化;语言表述的规范化(即对专业术语以及图、表、公式、符号等都有统一的要求)。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具体体现,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
伦理性:医学论文常涉及被试动物、志愿者和病人,因此写作时须遵守医学伦理道德。注意执行动物保护法,维护志愿者和病人的隐私权、肖像权,注意为病人保守秘密等。
医学科研论文的创新性体现:
作为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具有创新性,即选题新、方法新、论证新。
选题新体现在选择的课题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虽然做过但尚未有使人信服的结论。
方法新指的是由于学科间交叉渗透越来越普遍,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或使用新方法、新工艺、新理论去研究别人研究过的问题,以求推陈出新。
论证新是指用有力的论证推翻前的观点或尚未证实的观点,填补科研领域的理论空白或极大地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创新性是衡量科技论文学术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科学研究的生命,也是科研课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
关于医学论文的特点和要求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属性,即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规范性、可读性、简洁性等。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二)创新性
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三)理论性
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四)简洁性
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五)逻辑性
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六)可读性
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即文字通顺,结构清晰,所用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达了的字眼。使读者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影响。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今天,对外伤、分娩、大手术等病患,输血已经是常规操作,人们对此也觉得理所当然。虽然现抽现输的输血方式早已被摒弃,但不论是在影视剧作品里,还是生活中,有人身患重伤被送往医院,总还是会有亲人朋友撸起自己的袖子大喊:“医生,抽我的血!”在最近热播的韩国剧集《太阳的后裔》中,也毫不意外地出现了输血的场面,甚至引发了网友“操作不专业”的吐槽。可见,输血作为一种救命的手段,早已深入人心,输血急救的相关操作和标准也被许多人所熟知。
但是,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至今才有约百年历史。算上之前走的那些弯路,从可以被称为“输血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段问世至今,也才四百年左右的时间。和医学中的其他门类一样,输血医学也经历了从蒙昧到开明、从粗陋到精细的发展历程。
神秘的血液
早在古代,人类就察觉了血液的重要性。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创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体液学说在欧洲影响极为深远,人们认为血液中蕴含着生命、精神和力量。古罗马流行格斗竞技,恢弘巍峨的竞技场遗址至今还伫立在意大利。在那时,一旦场上分出胜负,尤其当败者身负重伤、血流如注,观众们便会蜂拥而入,争相啜饮这位濒死之人的鲜血,认为可以借此获得这位斗士的强健体格和过人勇气。 还有人认为鲜血具有恢复体力、返老还童的神奇功效,吸血鬼的传说故事也同样层出不穷。17世纪匈牙利的女伯爵伊莉莎白·巴托丽为了留住流逝的青春,利用贵族的强权和财富,先后将数百名少女在地下室放血,她则一边喝这些少女的鲜血,一边用来沐浴。这一真实事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游戏中的情节。在古代的中国,也有着许多与血液有关的传统。比如“歃血为盟”,人们认为血液里寄托了人的精神,用血立下的誓约是不能反悔、不能违背的。又比如“滴血认亲”,那时人们还不了解血型、抗原与抗体等原理,只是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血液似乎与遗传有关。在中医典籍里,刺破特定的穴位放血,也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最初的尝试
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类第一次用血液治疗疾病,是在1492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因患脑卒中而昏迷,众医生束手无策之际,一位医生建议用人血治疗。当时医生们并不知道血液应该被注入血管,只是将血液从三名男孩身上抽出再注入教皇口中。这样的治疗当然无效,教皇于当年年底去世,而三名男孩也因失血过多而白白送命。在15世纪后期,人们一度认为精神错乱、抑郁、癫狂等症状都是因为“血中有毒”导致的,因此放血就成了一种治疗手段。“放血疗法”曾风靡一时,一直盛行到16世纪。罗马教皇的医生们所不了解的血液循环理论,直到1616年才由英国医学家威廉·哈维发现,至今正好四百年。哈维用动物实验阐明了血液在体内的环流方向和运行途径,他在1628年和1651年发表了两篇有关血液循环的论文,人类这才知道血液是如何在体内流动的。
输血的先河
1665年英国医生理查·洛厄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他把一只健康狗的动脉,和另一只放血后濒死的狗的静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健康狗的血液流进濒死狗的体内,让濒死狗活了过来。这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觉得血液和精神、性格、灵魂存在联系。受到动物输血的启发,人们认为将动物的血液输入人体,能治疗麻风、溃疡等疾病,还能改变性格,治疗精神疾病。最早的翔实的记录,就是1667年的几起输血手术。给狗输血的那位洛厄,尝试着把绵羊的血输给“癫狂症”患者亚瑟·科伽,希望让小伙子免除病痛,从某种角度来说,目的达到了:众目睽睽之下,科伽在几分钟内便一命呜呼了。而在同一年,法国著名御医简-巴普提斯特·丹尼斯则首次成功地将动物血输给人类,他将羊血输给一位长期发烧的男孩,奇迹般地治愈了他之前嗜睡和精神错乱的症状。随后他又将小牛的血液输入了他的“狂暴症”病人安东尼·莫里体内,剧烈的免疫反应使莫里濒临死亡,幸运的是他挺过了那些高烧、休克,而且在数月内暂时恢复了平静不再疯狂。丹尼斯这两次奇迹般的治疗,在欧洲引起了极大震动,输血疗法一时成为热门。但在进一步治疗中,病人再次接受牛血后出现了发热、脉搏加快、肾部疼痛、黑色尿等典型输血反应症状并最终死亡,死者家属状告丹尼斯犯有杀人罪,1668年法庭判决,今后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进行输血。后来,由于以各种方式将动物血输入人体的治疗,都因出现输血反应而造成许多例死亡,被证明是失败的,法国和英国都颁布法律禁止给人输血。
成功的曙光
禁令颁布后的一百多年,曾轰动一时的输血疗法变得无人问津。1795年美国医生菲利普·菲兹克完成了有记载的首例人与人之间的输血,但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直到1817年,英国妇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频频目睹产妇因大出血而死亡,对此忍无可忍的他,先用动物进行输血实验,取得成功后,设计了一套输血器材,进行了将健康人血输给濒死之人的治疗尝试。他共为11例大失血病人输血,成功救治了其中的5例。1818年他在伦敦内科学会上作了关于输血的报告,他总结得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1、只能用人血,2、只适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这次报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次激起医学界对输血的兴趣,但当时人们对血型还一无所知,所以无法解释输血后有些病患能存活下来,有的却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布兰德尔开创了直接输血法,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采用了消毒法,对输血器具进行消毒,并在手术中采用无菌操作,为避免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输血医疗的发展。
血型和抗凝
1901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基于红细胞表面抗原的ABO血型系统,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人类的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障。他因此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并被人尊称为“血型之父”。1907年美国病理学家路德维格·赫克通建议通过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进行交叉配血来提高输血安全性,同年美国医生鲁本·奥腾伯格完成了首例使用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输血实验,此后他大力提倡血型匹配。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人类不断发现新的红细胞血型,如Rh血型、MN血型等。除了血型,血液凝固也是输血手术中的一大障碍。美国外科医生克莱尔从1898年至1909年先后对55例患者进行了61次输血,其中2/3取得了成功。他改进了注射器,使用石蜡油管、注射针头、小接管、三通管、活塞等作为输血器材,让受血者和献血者同时躺在手术床上,使献血者的动脉和受血者的静脉相连接,缩短输血时间,避免血液凝固。1914年开始,比利时的阿尔伯特·哈斯汀和美国的理查·路易森等人先后报导了枸橼酸盐的抗凝血作用,并提出用枸橼酸盐和葡萄糖与血液混合,在抗凝的同时可以保持红细胞活力。这些极大地促进了输血医疗的发展,使输血从高精尖技术变为许多医生都能完成的手术,至1920年左右,输血手术及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均已被普及。
血液的保存
1915年,美国病理学家威尔将枸橼酸盐抗凝的血液放在冷藏箱内保存,成为血库工作的奠基人。1918年战地血库开始出现在人类历史中,1921年伦敦有了输血服务所,对输血器具、采血及输血方法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1937年美国首家血库在芝加哥成立,1939年二战开始时,美国已有多处输血服务所,大量献血者前来献血。由于血库的普及,血液保存时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1943年洛狄特和莫里森配制出了酸式枸椽酸葡萄糖(acidcitrate dextrose, ACD)溶液作为抗凝血剂,全血储存时间延长至21天。1957年吉布森提出在ACD保存液加入磷酸盐组成CPD(citrate phosphatedextrose)保存液,全血的保存期延长到28天。1979年一种新的抗凝血剂CPDA(citrate phosphatedextrose adenine)被采用,其中添加了腺嘌呤(adenine),从而延长红细胞保存期限到35天。
按成分输血
人们还发现,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血液组分,功能不同,保存条件也不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同时很好地保留血液中各成分的活性。全血保存温度为4±2℃,公认的主要质量标准是输注后24小时循环内存活的红细胞数不小于原有数目的70%,其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在此温度下1~2天即失活。凝血因子Ⅴ、Ⅷ和Ⅸ等可在-20℃保存1年,血小板在20-24℃保持温和震荡可保存5天。1952年,亚当斯等试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高黏滞血症,同年,第一台初级血细胞分离机问世。1959年,发明CPD保存液的吉布森首先正式提出成分输血的概念,1960年,弗雷瑞奇收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进行输注获得成功,1965年科恩成功地进行了血小板输注,1969年墨菲和加德纳论证了室温下储存血小板的可行性。20世纪70年代前,临床一般采取输注全血来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改善患者贫血时的缺氧症状。全血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下降等导致免疫和止血功能丧失或不足,不能用于治疗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而白细胞、血小板随保存时间的崩解,会在输注时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70年代中期开始,成分输血迅速发展,在采血后血液各成分活性尚保持完好的时间段内及时分离、浓缩制备成血液成分制品,或用血液成分单采机直接采集,并将各成分保存于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很好地解决了全血中部分成分失活的问题。到80年代之后,国际上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选用红细胞悬液或其他成分血液进行临床救治,仅有少数医疗机构使用全血救治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国在成分输血开展后,也仅在部分大手术、大出血、新生儿换血等情形下使用全血。
数据准确,见解独特,有新思想新建议,可以参考临床医学进展的文章
据学术堂了解,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属性,即创新性、科学性、简洁性、理论性、可读性、逻辑性等。下面就此做一些分析:一、创新性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医学论文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有新的思路和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和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但存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和新理论等方面。因此,必须在内容中突出“新”一词。不必重复已知观点,而是要突出自己的新观点。二、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详实的论文和先进的内容。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其科学性,无论其写作和修辞多么流畅,都毫无意义,只能是浪费人力和时间。详实的资料是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客观存在,经得起科学验证和实践考验。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医学概念和数据,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做到客观论证、充分论证、严谨论证,我们不能主观意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先进的内容要求论文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前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就会失去价值。三、简洁性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他们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语。它们要求写作精确,强调突出,语言规范简洁。如果一个字表达清晰,就不需要使用两个字,也不要滥用同义词和稀有词。文章应该尽可能的简短,材料和方法部分应该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图表来说明较多的问题,并且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内容,不重复已有的讨论。简而言之,使用最短的文本来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便减少阅读时间,并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四、理论性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研的总结,更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和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规律,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五、可读性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写论文的目的是进行学术交流,并最终被人们看到。因此,论文必须是可读的,即文本流畅,结构清晰,使用的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容易理解和表达的字眼。它使读者能够使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影响。六、逻辑性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文的主题、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交织、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从而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在撰写医学论文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期刊发表有哪些要求,还应结合上述几点,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撰写及修改,做到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简洁性、理论性、可读性、逻辑性等,以便在期刊投稿中增加其收稿率
医学科研论文的特点为:科学性、创新性、可重复性、规范性、伦理性。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根本属性,要求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精神,运用科学原理进行逻辑论证,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论文的结构要合理、科研设计要严谨周密、实验方法与结果正确可靠、数据结果记录准确、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可重复性:论文所获得的结果,别人用同样的材料、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结果。
规范性:规范性是医学论文撰写不同于文学创作或人文科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医学论文的规范性表现在文体结构的格式化;语言表述的规范化(即对专业术语以及图、表、公式、符号等都有统一的要求)。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具体体现,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
伦理性:医学论文常涉及被试动物、志愿者和病人,因此写作时须遵守医学伦理道德。注意执行动物保护法,维护志愿者和病人的隐私权、肖像权,注意为病人保守秘密等。
医学科研论文的创新性体现:
作为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具有创新性,即选题新、方法新、论证新。
选题新体现在选择的课题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虽然做过但尚未有使人信服的结论。
方法新指的是由于学科间交叉渗透越来越普遍,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或使用新方法、新工艺、新理论去研究别人研究过的问题,以求推陈出新。
论证新是指用有力的论证推翻前的观点或尚未证实的观点,填补科研领域的理论空白或极大地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创新性是衡量科技论文学术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科学研究的生命,也是科研课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