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论文范文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妇产科护理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因素,完善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护理。结果:100例产妇住院期间未发生医疗事故,产后均顺利出院。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改进管理方法,减少妇产科的护理纠纷。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护理纠纷是医患纠纷的一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递增,医患关系日益紧张[1]。妇产科工作风险大、强度高、事故率高,是护理纠纷发生率高。现对我院妇产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妇产科接诊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岁。

方法

抽取100例产妇病例,查阅相关记录,结合妇产科临床护理经验,对100例产妇中,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与处理方式进行研究,探讨预防风险与有效护理的方法。

2常见风险的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随着社会舆论对医患纠纷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患者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有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法律知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遇到护患纠纷时,不懂得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职业行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不注意言语的准确性。主要书写字迹不清,随意涂改护理记录内容,与医师病情记录相矛盾,有的护理人员在公众场合谈论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或失误,使之成为患者投诉和争议的来源。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妇产科是对护理技术要求较高、风险较大的科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护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体力严重透支,身心俱疲。很多护理人员都容易产生不耐烦、急躁、激动等情绪。有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给患者以冷漠、生疏的感觉,另外,产妇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期望较高,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敏感,言语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不满情绪,难免会出现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差错主要表现在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产程观察不细致等。有的新进护士缺乏应急经验,面对产后大出血、休克、昏迷等特殊情况时,缺乏心里准备,手足无措。有的护理人员对新购的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这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产生疑惑,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医院管理因素

妇产科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下降。有较多文献报道,患者对医疗费用的不满,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患者因素

生存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患者存在的医疗风险也随之上升,极易出现妊高症、早产、巨大儿或合并其他病症[2]。另外,因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部分患者过度紧张,容易情绪不安引发各种意外。部分患者家属对分娩存在错误认知,对分娩及产妇护理知识所知甚少,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任何异常情况便惊恐不已。

3预付及处理对策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应尽快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正当权利。增强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患者有爱心、有真心、有耐心,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和产妇。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能,消除交流隐患。在护理工作中,每个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了解其心理活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参考文献]

[1]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2]琚金梅,刘华莉,唐会枚,等.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09-41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研究组的护理规范、沟通能力、服务规范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妇产科;疗效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护理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妇产科护理服务更加重视,对妇产科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期望[1]。健康教育是实施人性化、优质高效、整体护理的一个主要单元[2]。在妇产科开展健康教育可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促进产妇更好地生产及尽快康复,提升妇产科整体护理的质量。2014年2月至10月我们对我院收治的产妇80例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为(±)岁;初产妇108例,经产妇52例;孕周29~42周,平均孕周(±)周;顺产86例,剖宫产74例。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妊娠期健康教育向孕产妇精心开辟孕妇课堂,运用图文并茂的讲座与个别访谈、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电话指导等形式向孕产妇传授妊娠期保健知识,并关注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及心理变化,认真指导其开展营养和保健教育,并让其了解正常分娩及剖宫产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而引导她们学会科学地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向孕产妇介绍进行胎教的价值,告知其间接及直接的胎教方法,使孕产妇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胎教,进而促进胎儿能够更好地生长及发育。向孕产妇介绍在孕期期间适量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让她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从而促进母婴健康[3]。告知孕产妇开展产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频率等。指导孕产妇学会自数胎动的方法,让孕产妇能够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情况,并引导其定期到医院接受胎盘功能及成熟度检查等。

分娩期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孕产妇认真介绍分娩的生理过程,分娩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向传授相应的技巧与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临产妇和已分娩的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待产妇增加分娩的信心及自控感。让产妇尽快熟悉环境、及规章制度。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认真指导孕产妇学会掌握自我监护母胎的方法[4];加强产妇的产前心理护理工作,在心理上给予安慰,消除恐惧感。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可安排责任护士进行陪伴,并实施“一对一”的产时健康指导教育,指导她们学会如何降低宫缩造成的痛苦。护理人员在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要及时向产妇沟通产程进展的情况,帮助增强分娩的信心,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产褥期的健康教育产妇分娩后,护士要对分娩完的产妇的身体及心理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制订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妇身心状况较佳及产后的24h之内,指导安排科学合理的饮食,以促进产妇的体力能够尽快恢复,帮助产妇促进乳汁分泌,确保母乳喂养能够顺利进行。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意义及作用,并指导产妇准确掌握喂奶的姿势,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5],并引导产妇掌握有效吸吮特征及意义,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6]。加强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护理人员要认真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学会密切关注及观察新生儿哭声与大小便,并使得产妇学会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讲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还可以向产妇介绍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科学有益的育儿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指导,并且告知产妇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节育环的放置等。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运用本院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规范、沟通能力与服务规范进行评分。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两组护理指标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规范、沟通能力、服务规范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要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让孕产妇在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等层面上得到更多的支持,进而让孕产妇可以在最优的状态下顺利分娩[7-9]。为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素养及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尽量让自身掌握更多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妇产科诊疗工作水平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让孕产妇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怀孕及分娩的整个过程。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母婴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改善产妇的自我防护意识。本研究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降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规范临床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等[10-12]。综上所述,向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介绍健康教育的价值,使产妇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让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间得到较好的健康指导、正确的饮食指导、心理支持干预,则能保证母婴健康,促进妇产科护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曾伙梅,陆红艳,陈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34-136.

[2]燕继华.健康教育在疗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1(4):67-69.

[3]顾春怡,张铮,朱新丽,等.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69-571.

[4]李加平,高茜,沈芳,等.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28):2680-2681.

[5]李敏.优质护理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92-193.

[6]夏青,孙娟.专业技能指导表在剖宫产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921-922.

[7]齐朝晖."家庭式"健康教育对孕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81.

[8]孙明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3):3108-3109.

[9]雷春梅,李雪兰,魏斌.对HDP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588-590.

[10]宋晓月,王志阳,俞晓梅,等.河南省城乡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J].全科护理,2014,12(30):2865-2866.

[11]杨玉芬.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3):7037.

徐建生,男,1963年7月生,籍贯江苏泰兴,博士研究生,现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一直从事畜禽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免疫预防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猪、禽等动物传染病的发病机理、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控制的研究。重点从事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TEC)的毒力因子以及猪巨细胞病毒感染、鸡包涵体肝炎等分子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和市级课题二十多项,已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参编专著6部。培养硕士研究生三十多名,主讲了六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1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

1压疮形成的因素

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 措施

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

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4鼓励患者的活动和健康 教育 ,尽可能避免使用限制饮食,帮助患者做所有的联合活动,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压力性溃疡的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失是暴露的,且经常粪便污染,感染率很高,包括囊肿,化脓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住院条件褥疮感染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老年患者压疮相关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了4倍,如压力性溃疡不愈合,死亡率增加了6倍。

3治疗及护理

换药护理

处理压疮创面时,应该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盐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清理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洗净残留药液及渗出;创面表层可涂擦少量清创胶;无菌纱布覆盖、粘贴,或者应用康惠尔贴外敷。换药1次/2~3天,如果压疮严重渗液较多者,可缩短换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换药时,均要完全除净创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促进刺激组织生长,在缩水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消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局部减压

由于压疮的关键诱因在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局部减压保护是缓解压疮的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协助其定期翻身,1次/1~2小时。可采用气垫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有条件者采用气垫床。如无上述物品,也可考虑应用软枕、海绵被垫等临时替代。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的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疮患者活动量下降,加之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长期如此,营养摄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压疮长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们主张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胶原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上营养物质均是促进机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创面护理

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饿综合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浅度溃疡任何 方法 可适用,深溃疡慎重对待。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查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在根据创面情况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熔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注意保持床单平整、干净,避免床单皱褶摩擦皮肤;此外,应及时清理床单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尿液、粪便等,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搬运患者时,切忌在床上横向拖动患者身体,否则由于床单和皮肤的摩擦,可加重压疮本身。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现抑郁、消沉等,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加强其自身对于压疮的日常护理。必要时,可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由于压疮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之外,家属更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的常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属的护理意识和操作水平。此外,应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减少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友娟,田莳,任小英,王桂兰.长时间手术病人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22期.

[2]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3]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 报告 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 ± ± ±

对比组 25 ± ± ±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论文

给猪喝一些药,或者找兽医看一下。可以把猪圈打扫干净,然后勤通风,给猪喂一些干净的食物。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水肿。自1932年爱尔兰首次发现仔猪水肿病以来,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前苏联发病率~,有的农场高达60%,致死率100%。日本发病率1%,致死率80%~100%。美国的发病率4%~40%,致死率90%。我国1956年在北京地区首先发生仔猪水肿病,1980—1989年的10年间,发病达1258115头,死亡527911头。该病已成为目前我国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1)病因致病微生物见前面介绍。其他原因如下:①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消化酶不健全。仔猪胃腺不分泌淀粉酶,小肠黏膜和胰脏在35日龄内分泌很少。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更不能消化吸收禾本科谷物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化合物。当仔猪断奶后的1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显著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在12~14天后方可恢复到断奶前水平。这些变化能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降低,至4周后才恢复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如饲料配制不当,或诱食过迟,未能促使仔猪消化酶系统提前分泌,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据测定,正常仔猪胃内pH,20日龄为、30日龄为、40日龄为,~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水平。哺乳仔猪可以通过乳酸杆菌,将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维持其酸性环境。因此,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消化仍良好。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胃内pH上升,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均会立即上升,酸度下降。据测定,每100克胃内容物有机酸浓度,从断奶前的10毫摩尔降至3~4毫摩尔。在碱性环境中,仔猪胃蛋白酶朊不能激活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影响日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在肠道内腐败,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仔猪免疫功能缺乏,胎儿在子宫内没有接触抗原,而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抗体。在哺乳阶段,仔猪依赖乳中大量抗体与肠内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发生中和反应;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抗体,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减弱。尤其当采食固体饲料后,饲料抗原引起肠道损伤,消化吸收不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综上所述,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上升,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②仔猪消化不良、腹泻与水肿病的关系Timoney(1950)和Lamont等(1950)指出,仔猪水肿病发病前1~2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轻度腹泻,认为消化不良和腹泻与水肿病发生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因此,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可能只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疾病。消化不良的肠内容物可以作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营养基质,病原菌利用其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定植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③日粮蛋白质与水肿病的关系Schofield和Schroder(1954)认为,全价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与水肿病发病率的增长呈平行关系。通过适当减少或停喂全价配合饲料,同窝仔猪病况可望得到缓解,甚至控制。据Willinger(1964)的试验,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高,对发病有着特别意义。1977年,原苏联学者就提出,早期断奶及向高精料型的急剧改变,乃是发生水肿病的主要原因。匈牙利、波兰的学者认为,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浓厚的蛋白质饲料过多有关。为防止发病,匈牙利学者提出晚一点断奶,减少蛋白质饲料和饲料酸化等措施。日本、波兰、原苏联等国家的学者,都提出防止仔猪水肿病应避免给于多量的高蛋白质精料。消化液和食糜的成分,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影响,营养物质过剩,有利于大肠杆菌定植,限制饲喂能降低包括水肿病在内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甘孟候(1991)指出:仔猪断奶后,喂给大量浓厚的精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诱发本病。佘永建(199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广泛应用蛋白质含量高或动物性饲料过多的部分颗粒料、浓缩料或配合料等有一定关系。仔猪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健全有一个过程,消化道蛋白酶的发育必须经过6~8周龄才趋完善。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大肠后会发生腐败,对器官组织发生伤害,肠绒毛缩短,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大肠后,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使肠道微生物以大肠杆菌等糖蛋白水解菌为主。这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释放出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这些毒素刺激肠壁,引起肠道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进入大肠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是肠道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可利用大肠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大量增殖。④硒和维生素E与仔猪水肿病关系硒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与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肝脏、胰脏和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病理性损伤,尤其是肝脏损伤最突出,引起仔猪肝脏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使肠道正常pH和菌群区系发生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硒和维生素E缺乏,能促进和诱发仔猪水肿病。⑤应激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如断奶、环境变迁、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改变等相关。应激反应使机体在受应激因素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在诸多应激因素中,断奶应激对仔猪影响最突出。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水肿病发病率为,死亡率也为,致死率为100%。断奶应激主要原于心理应激(母子分离)、营养应激(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和环境应激三个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三种应激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影响,结果发现营养应激最强烈,影响最大,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次之,断奶应激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区系失调,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⑥管理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补饲不充分植物性蛋白质是主要抗原物质,抗原进入肠壁后,能激活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如仔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损伤肠道,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定植、增殖和产生毒素创造了良好条件。仔猪提前并充分补饲,能提高仔猪对固体饲料的生理适应性。据报道,断奶患病仔猪比正常仔猪平均晚10天补饲固体饲料。断奶过早:由于仔猪消化器官、酶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需要一定时间,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暴食暴食是导致农户仔猪水肿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尤其是农忙季节和仔猪价格上涨时期,发病较多。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立即上升、酸度下降,常用仔猪料pH为~,酸结合值高,仔猪短时间内大量采食后,胃内pH立即高于阈值4。据研究表明,28日龄断奶仔猪每天仅能分泌胃酸20毫升,只能消化酸结合值为35的饲料75克,即使到了10~12周龄,也难以补偿饲料的缓冲效应。在高pH的环境中,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蛋白质在肠内腐败,为大肠杆菌的定植、繁殖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良好条件。(2)临床症状疾病暴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有的升高至~41℃,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些病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或类似盲目乱冲,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跃,当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触之惊叫,突然倒地,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液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眼睑水肿,严重时上下限睑间仅现一小缝隙,然后逐渐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病程较快,除最急性死亡外,一般在3天内死亡或可耐过,年龄稍大的猪,病期可长至5~7天。(3)病理变化病程长短不同,剖检变化不全一样,主要的变化是水肿。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呈灰白色凉粉样,厚度可达~1厘米,流出少量白色或黄白色液体。胃壁及肠间膜水肿最为典型。胃壁特别是胃大弯部显著水肿,在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之间切开,呈胶冻样,流出少量清亮无色或呈黄白色液体,水肿厚度达~3厘米。有时水肿的部分较小,须多切几处方可见到。贲门部也常见到水肿,结肠肠间膜水肿也很明显,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少量无色液体流出,肠道黏膜红肿,大肠壁也发生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变化。肺脏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内积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暴露空气后很快凝固成胶冻样。脑膜充血,大脑间有水肿或有出血点。部分病例其他器官亦有出血和变性的变化。(4)诊断猪水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别是断奶后小猪发病,病程短,常是突然死亡,致死率高。发病大多是营养良好的体格健壮的仔猪。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眼睑、颜面及头部水肿。剖检主要特征是胃大弯、肠间膜和淋巴结水肿。本病须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呈胶冻样水肿,实质脏器呈营养不良性变性,如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缺乏典型的临床变化。(5)治疗本病缺乏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保得胜,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效果较好;20%甘露醇20~50毫升或25%山梨醇30~5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16万单位,维生素C2支,辅酶和三磷酸腺苷各1支,静脉缓慢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效果理想;普康素1~2支,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条件,最好经药敏试验后选择用药。(6)预防措施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但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降低生长。因此,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饲料酸化饲料添加有机酸,能使胃保持一定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甲酸钙和食醋,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适当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日粮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日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维持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力之间的良好平衡。日粮纤维素在结肠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改变水分的吸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从而促进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排出。饲喂高纤维素饲料,或自由采食纤维素,是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有效控制方法。建议日粮中的纤维素含量应该占5%。应用乳清粉乳清粉中乳糖含量在60%~70%,在日粮中添加10%~30%乳清粉,乳糖发酵生成乳酸,能降低胃肠pH,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应用添加剂硒和维生素E缺乏会破坏免疫系统,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仔猪日粮中补加硒~毫克/千克、维生素E 100毫克/千克时,抗大肠杆菌血浆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3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在肠内大量繁殖,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胃肠pH等多种功能。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喹乙醇、土霉素碱、硫酸抗敌素等,不但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其中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合并使用效果较理想。锌缺锌可使胃肠黏膜发生炎症,胃肠的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导致消化吸收率下降。来源于高剂量氧化锌的锌离子能抑制大肠杆菌的呼吸链,削弱其活性,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大肠杆菌病。乳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硫酸锌均可作为仔猪日粮的添加剂。效果较好的是乳酸锌,而比较经济实用的是氧化锌(比例拌料)。仔猪使用高锌日粮时,要按比例相应增加其他微量元素的用量,尤其铜和铁,一般按锌、铜比4:1和锌、铁比1:的比例添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要留意仔猪血红素状况。充分补饲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能减轻或避免断奶后仔猪的超过敏反应。如补饲不充分,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性饲料时,超过敏反应更加强烈。对抗原性饲料充分补饲,并保持断奶前后日粮种类不变,可明显降低断奶后过敏反应的程度。断奶技术由于我国仔猪料是玉米一豆饼类型,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不适宜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因此,断奶不宜过早。大量试验证明,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一般35~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要逐步进行,即在断奶前1~5天减少喂乳次数,最后2天将母猪移舍,以减小心理性应激。断奶时最好采取移母留子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地饲养。断奶措施要有利减小断奶应激。少量多餐限制仔猪采食量,有助于避免消化不良及其他副作用,有助于减少进入肠道的饲料蛋白质,从而减少饲料蛋白质的抗原作用和腐败作用,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初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最好能保证料槽内不断料,让其自由采食。断奶仔猪饲喂次数增多,发病机会减少,这是防制断奶仔猪水肿病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他疾病及治疗大肠杆菌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病后,尤其是当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时,大肠杆菌即可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以至于达到临床显著水平。对仔猪消化不良(粪便灰白色,拉稀等)要及时治疗。便秘、肠道弛缓,蠕动缓慢,有利于肠道内大肠杆菌繁殖到致病水平。在还没有实用的免疫预防方法时,预防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加强管理。首先要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尽量降低大肠杆菌传入猪群内。在已有菌株存在的猪群要增强仔猪抵抗力,降低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的感染达到致病水平。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主要表现眼脸水肿,因而被称为水肿病。本文介绍仔猪水肿病的辨别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1、带菌的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食入后经消化道直接污染。

2、仔猪断奶后,如果饲料过于单纯,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容易导致营养失调,体内菌群紊乱,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3、应激因素(转群、运输、气候变化等)也会造成本病的发生。

小猪突然发病,开始时,出现腹泻或便泌,1-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

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突然向前跃,捕捉时,突然倒地,四肢做游泳状滑动。病猪病情稍轻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多数体温不高。

1、剖检常见于脸部、结膜、齿龈皮下水肿,呈现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2、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黏模层和肌层之间不一层胶冻样水肿。

3、有的病猪大肠系膜、直肠、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

4、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

5、肠系膜淋巴结充血、甚至出血。

1、对病猪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发病后立即停喂高蛋白饲料,添加青绿多汁饲料。

3、用青霉素+葡萄糖+地塞米松。

1、不要从疫区购进种猪。

2、仔猪断奶前后应加强饲料管理:出生时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防止突然换料和改变饲养方法。断奶采取逐渐过度的方法。

尽早补料,补料要循序淅进。少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多喂青绿多汁、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3、现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从补料开始,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健崽保,克/头·天,连用七天。

健崽宝—食开品阶断的乳猪用复合微生物饮水剂补充常用的维生素、电解质、有益微生物、防止缺铁性贫血、营养缺乏性水肿病、及菌群失常性水肿病,并有促进生长功能。

可以注射新亚生物,同时也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而且也可以口服硫酸镁,都是可以帮助治疗的,应该注意消毒,同时也应该注射疫苗,而且也要注意病毒的传播。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论文题目

从猪的卫生情况预防,比如清理猪栏,饮食上卫生一点,

摘 要:乳猪水肿病在最早的时候发现于英国,是因为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肠毒血症,造成头、眼睑、耳等多处水肿、共济失调以及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是致死性很高的疾病。随着近年来,畜牧业不断发展,乳猪水肿病的发生也变得日益增多,成为乳猪的常见病,并且是断奶后导致乳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乳猪水肿病 病原 治疗措施 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23-01 乳猪水肿病又被称为乳猪胃肠水肿,一般来说是因为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病理上主要为突然性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以及头部水肿。病理解剖后表现为头部皮下、胃壁以及大肠间膜发生水肿,上下眼睑、下颌部、头部皮下呈灰白色水肿,同时胃部粘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伴随结肠及淋巴结水肿,甚至出血。发病迅速,死亡率高。 1 发病原因 病原因素 乳猪水肿病的病原为病原性大肠杆菌,一般来说导致乳猪水肿病发生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是先天就存在有的,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乳猪肠道内,但一般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但是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将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内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得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乳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在经过肠道吸收后逐渐在仔乳猪体内聚积。 消化功能因素 由于乳猪胃肠内缺乏胃蛋白酶及游离盐酸,导致蛋白质难以消化,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现今的很多饲料中添加过多的豆粕,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血素,前者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的分解吸收,后者则会损伤小肠绒毛,同样也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长此以往的喂食,使得蛋白质长时间不能彻底分解,在胃肠内发酵、腐坏,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引发水肿病的发生。 各种外界的应激因素 季节变迁,气候变化,潮湿等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使得乳猪受凉,抵抗力减弱,病原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经过吸收后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发生水肿。或者是由于断奶,疫苗接种,冷热刺激等导致应激反应敏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引发消化道发生病变,导致水肿的发生。 饲养条件因素 乳猪的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律,由于突然改变饲养条件或者饲养方式,特别是在断奶前后,突然改变饲养方式,非常容易使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导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最终导致水肿的发生。 现今很多饲料添加过高的蛋白,而乳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比较差,长期使用高蛋白的饲料,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使得病菌过量繁殖产生毒素,诱发水肿。 2 病理表现 最急性 最急性一般来说比较罕见,病理表现为突然发病,全身肌肉及四肢发生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倒地不起,迅速死亡。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见到发病症状即突然死亡,发病时间仅为1h~2h。 急性 急性一般比较常见,病理表现为急性发病,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停止,部分病体体温会高达40°以上,共济失调,眼睑、颈部、头部发生急性水肿,并伴有精神迷乱、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发病时间一般为12h~24h。 慢性 慢性一般也很少见,病理表现为头部、眼睑明显水肿,倒地不起,精神萎靡。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痊愈。如果不及时治疗,病体会逐渐消瘦、衰竭直至死亡,发病时间为2~4天。 3 治疗措施 (1)卡那霉素25万IU/mL的2mL,5%磺酸氢钠30mL,25%葡萄糖4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同时腹腔注射10%磺胺嘧啶10mL,10%维生素C针5mL,地塞米松5mg,将芒硝20g、土霉素片50mg/kg体重同时灌服,一日一次。 (2)庆福体重肌注或消肿王体重肌注,或强力水肿消注射液,每公斤体重,肌注,每天2次,连用2~3天。另外每头猪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3~4mL/头,一次即可。同时内服纯土霉素碱,按每公斤体重40mg计算,每日一次,连服5日,效果更好。 (3)中药治疗:茯苓、白术、厚朴、青皮、生姜各20g,陈皮、大枣各30g,泽泻、甘草各15g,乌梅3个。用于15kg重乳猪,煮水分2次内服;茯苓皮、牵牛子、木通各15g,石斛、苍术各20g,大腹皮、朱苓、陈皮、红花各10,煮水后加雄黄粉30g,分2次内服;大腹皮、陈皮、茯苓皮、桑白皮、生姜皮各20g,淡豆豉、香菇、杏仁、紫苏、车前草各15g,厚朴、通草各10g,煮水服,少则1剂、多则3剂可愈;麻黄、白术、陈皮、白芍、木通、附片各20g,知母、泽泻、茯苓、车前子、麦芽各15g,细辛5g,桂枝、生姜各10,煮水服,少则1剂,多则3剂可愈。 4 防控措施 改善饲养条件,减少应激反应 一般来说,乳猪应激性反应最强烈的时间段是在断奶前后,在早期合理的进行断奶是可以帮助乳猪进行成长的,但是不合理的断奶会造成强力的应激反应。因此,在乳猪断奶前需要提前利用饲料进行过渡,使乳猪能更好的适应植物性饲料,加强胃肠消化功能。同时,在乳猪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驱虫,避免寄生虫侵蚀肠粘膜,防止大肠杆菌侵人破损肠粘膜,从而减少仔乳猪水肿病的发生。 调整饲料营养结构 降低乳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饲料中添加铁、硒等微量元素,不仅可以预防白肌病、营养不良以及桑葚心等病的发生,还对乳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在饲料中应用酸化剂,提高胃内酸度,不仅可以抑制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滋生繁殖,还可以提高消化酶的活性,防治水肿病和乳猪腹泻。 疫苗预防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和厂家研制生产水肿病疫苗和预防仔乳猪黄、白痢的菌苗,所有这些疫苗都可预防仔乳猪的大肠杆菌病。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类等,使用药物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仔乳猪水肿病。 关注乳猪舍卫生,消灭传染源 关注乳猪舍卫生,每天定时清理粪便、垢物,定期严格消毒,猪舍内不积污水,安装自动饮水器等都能够有效的控制乳猪水肿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彭兴顺.硒对乳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兽医杂志,1984(3):29. [2] 张友思,等.常见乳猪病防治[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杜,2001. [3] 庄红,艳贾英,孙华.仔乳猪水肿病的综合治疗[J].农业与科学,2006,4:139. [4] 杨建泉.乳猪水肿病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其疗效观察[J].畜牧与兽医,1999,31(1):25-27. [5] 徐福南,缪德年,方明生.大肠埃希氏菌腹泻仔乳猪各组织的超微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1997,27(12):7-8.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水肿。自1932年爱尔兰首次发现仔猪水肿病以来,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前苏联发病率~,有的农场高达60%,致死率100%。日本发病率1%,致死率80%~100%。美国的发病率4%~40%,致死率90%。我国1956年在北京地区首先发生仔猪水肿病,1980—1989年的10年间,发病达1258115头,死亡527911头。该病已成为目前我国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1)病因致病微生物见前面介绍。其他原因如下:①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消化酶不健全。仔猪胃腺不分泌淀粉酶,小肠黏膜和胰脏在35日龄内分泌很少。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更不能消化吸收禾本科谷物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化合物。当仔猪断奶后的1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显著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在12~14天后方可恢复到断奶前水平。这些变化能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降低,至4周后才恢复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如饲料配制不当,或诱食过迟,未能促使仔猪消化酶系统提前分泌,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据测定,正常仔猪胃内pH,20日龄为、30日龄为、40日龄为,~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水平。哺乳仔猪可以通过乳酸杆菌,将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维持其酸性环境。因此,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消化仍良好。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胃内pH上升,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均会立即上升,酸度下降。据测定,每100克胃内容物有机酸浓度,从断奶前的10毫摩尔降至3~4毫摩尔。在碱性环境中,仔猪胃蛋白酶朊不能激活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影响日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在肠道内腐败,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仔猪免疫功能缺乏,胎儿在子宫内没有接触抗原,而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抗体。在哺乳阶段,仔猪依赖乳中大量抗体与肠内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发生中和反应;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抗体,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减弱。尤其当采食固体饲料后,饲料抗原引起肠道损伤,消化吸收不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综上所述,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上升,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②仔猪消化不良、腹泻与水肿病的关系Timoney(1950)和Lamont等(1950)指出,仔猪水肿病发病前1~2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轻度腹泻,认为消化不良和腹泻与水肿病发生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因此,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可能只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疾病。消化不良的肠内容物可以作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营养基质,病原菌利用其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定植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③日粮蛋白质与水肿病的关系Schofield和Schroder(1954)认为,全价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与水肿病发病率的增长呈平行关系。通过适当减少或停喂全价配合饲料,同窝仔猪病况可望得到缓解,甚至控制。据Willinger(1964)的试验,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高,对发病有着特别意义。1977年,原苏联学者就提出,早期断奶及向高精料型的急剧改变,乃是发生水肿病的主要原因。匈牙利、波兰的学者认为,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浓厚的蛋白质饲料过多有关。为防止发病,匈牙利学者提出晚一点断奶,减少蛋白质饲料和饲料酸化等措施。日本、波兰、原苏联等国家的学者,都提出防止仔猪水肿病应避免给于多量的高蛋白质精料。消化液和食糜的成分,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影响,营养物质过剩,有利于大肠杆菌定植,限制饲喂能降低包括水肿病在内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甘孟候(1991)指出:仔猪断奶后,喂给大量浓厚的精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诱发本病。佘永建(199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广泛应用蛋白质含量高或动物性饲料过多的部分颗粒料、浓缩料或配合料等有一定关系。仔猪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健全有一个过程,消化道蛋白酶的发育必须经过6~8周龄才趋完善。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大肠后会发生腐败,对器官组织发生伤害,肠绒毛缩短,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大肠后,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使肠道微生物以大肠杆菌等糖蛋白水解菌为主。这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释放出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这些毒素刺激肠壁,引起肠道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进入大肠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是肠道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可利用大肠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大量增殖。④硒和维生素E与仔猪水肿病关系硒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与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肝脏、胰脏和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病理性损伤,尤其是肝脏损伤最突出,引起仔猪肝脏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使肠道正常pH和菌群区系发生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硒和维生素E缺乏,能促进和诱发仔猪水肿病。⑤应激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如断奶、环境变迁、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改变等相关。应激反应使机体在受应激因素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在诸多应激因素中,断奶应激对仔猪影响最突出。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水肿病发病率为,死亡率也为,致死率为100%。断奶应激主要原于心理应激(母子分离)、营养应激(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和环境应激三个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三种应激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影响,结果发现营养应激最强烈,影响最大,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次之,断奶应激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区系失调,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⑥管理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补饲不充分植物性蛋白质是主要抗原物质,抗原进入肠壁后,能激活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如仔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损伤肠道,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定植、增殖和产生毒素创造了良好条件。仔猪提前并充分补饲,能提高仔猪对固体饲料的生理适应性。据报道,断奶患病仔猪比正常仔猪平均晚10天补饲固体饲料。断奶过早:由于仔猪消化器官、酶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需要一定时间,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暴食暴食是导致农户仔猪水肿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尤其是农忙季节和仔猪价格上涨时期,发病较多。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立即上升、酸度下降,常用仔猪料pH为~,酸结合值高,仔猪短时间内大量采食后,胃内pH立即高于阈值4。据研究表明,28日龄断奶仔猪每天仅能分泌胃酸20毫升,只能消化酸结合值为35的饲料75克,即使到了10~12周龄,也难以补偿饲料的缓冲效应。在高pH的环境中,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蛋白质在肠内腐败,为大肠杆菌的定植、繁殖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良好条件。(2)临床症状疾病暴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有的升高至~41℃,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些病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或类似盲目乱冲,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跃,当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触之惊叫,突然倒地,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液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眼睑水肿,严重时上下限睑间仅现一小缝隙,然后逐渐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病程较快,除最急性死亡外,一般在3天内死亡或可耐过,年龄稍大的猪,病期可长至5~7天。(3)病理变化病程长短不同,剖检变化不全一样,主要的变化是水肿。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呈灰白色凉粉样,厚度可达~1厘米,流出少量白色或黄白色液体。胃壁及肠间膜水肿最为典型。胃壁特别是胃大弯部显著水肿,在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之间切开,呈胶冻样,流出少量清亮无色或呈黄白色液体,水肿厚度达~3厘米。有时水肿的部分较小,须多切几处方可见到。贲门部也常见到水肿,结肠肠间膜水肿也很明显,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少量无色液体流出,肠道黏膜红肿,大肠壁也发生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变化。肺脏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内积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暴露空气后很快凝固成胶冻样。脑膜充血,大脑间有水肿或有出血点。部分病例其他器官亦有出血和变性的变化。(4)诊断猪水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别是断奶后小猪发病,病程短,常是突然死亡,致死率高。发病大多是营养良好的体格健壮的仔猪。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眼睑、颜面及头部水肿。剖检主要特征是胃大弯、肠间膜和淋巴结水肿。本病须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呈胶冻样水肿,实质脏器呈营养不良性变性,如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缺乏典型的临床变化。(5)治疗本病缺乏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保得胜,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效果较好;20%甘露醇20~50毫升或25%山梨醇30~5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16万单位,维生素C2支,辅酶和三磷酸腺苷各1支,静脉缓慢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效果理想;普康素1~2支,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条件,最好经药敏试验后选择用药。(6)预防措施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但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降低生长。因此,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饲料酸化饲料添加有机酸,能使胃保持一定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甲酸钙和食醋,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适当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日粮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日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维持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力之间的良好平衡。日粮纤维素在结肠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改变水分的吸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从而促进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排出。饲喂高纤维素饲料,或自由采食纤维素,是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有效控制方法。建议日粮中的纤维素含量应该占5%。应用乳清粉乳清粉中乳糖含量在60%~70%,在日粮中添加10%~30%乳清粉,乳糖发酵生成乳酸,能降低胃肠pH,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应用添加剂硒和维生素E缺乏会破坏免疫系统,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仔猪日粮中补加硒~毫克/千克、维生素E 100毫克/千克时,抗大肠杆菌血浆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3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在肠内大量繁殖,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胃肠pH等多种功能。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喹乙醇、土霉素碱、硫酸抗敌素等,不但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其中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合并使用效果较理想。锌缺锌可使胃肠黏膜发生炎症,胃肠的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导致消化吸收率下降。来源于高剂量氧化锌的锌离子能抑制大肠杆菌的呼吸链,削弱其活性,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大肠杆菌病。乳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硫酸锌均可作为仔猪日粮的添加剂。效果较好的是乳酸锌,而比较经济实用的是氧化锌(比例拌料)。仔猪使用高锌日粮时,要按比例相应增加其他微量元素的用量,尤其铜和铁,一般按锌、铜比4:1和锌、铁比1:的比例添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要留意仔猪血红素状况。充分补饲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能减轻或避免断奶后仔猪的超过敏反应。如补饲不充分,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性饲料时,超过敏反应更加强烈。对抗原性饲料充分补饲,并保持断奶前后日粮种类不变,可明显降低断奶后过敏反应的程度。断奶技术由于我国仔猪料是玉米一豆饼类型,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不适宜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因此,断奶不宜过早。大量试验证明,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一般35~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要逐步进行,即在断奶前1~5天减少喂乳次数,最后2天将母猪移舍,以减小心理性应激。断奶时最好采取移母留子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地饲养。断奶措施要有利减小断奶应激。少量多餐限制仔猪采食量,有助于避免消化不良及其他副作用,有助于减少进入肠道的饲料蛋白质,从而减少饲料蛋白质的抗原作用和腐败作用,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初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最好能保证料槽内不断料,让其自由采食。断奶仔猪饲喂次数增多,发病机会减少,这是防制断奶仔猪水肿病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他疾病及治疗大肠杆菌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病后,尤其是当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时,大肠杆菌即可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以至于达到临床显著水平。对仔猪消化不良(粪便灰白色,拉稀等)要及时治疗。便秘、肠道弛缓,蠕动缓慢,有利于肠道内大肠杆菌繁殖到致病水平。在还没有实用的免疫预防方法时,预防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加强管理。首先要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尽量降低大肠杆菌传入猪群内。在已有菌株存在的猪群要增强仔猪抵抗力,降低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的感染达到致病水平。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论文摘要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散发性、急性、致死性的疾病。 一、流行特点 常以地方流行或散发性出现,最常见于肥胖刚断奶的仔猪,育肥猪或10日龄以下仔猪很少见,在气候骤变、饲料单一、早晚冷、中午热、圈舍潮湿又没防疫的情况下,容易诱发此病。过去一般情况下多在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易发生此病。 二、临床症状 仔猪断奶后12天内突然发病,精神不振,不食,病程较短,很快死亡。初期病猪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病情发展严重后不能站立,肌肉震颤,倒地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叫声嘶哑,眼睑头部,颈部水肿。个别严重病倒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这时体温正常或偏低,呼吸加快,有时伴有呼吸道症状,经1至2天死亡。 三、剖检变化 颈、胸等处皮下结缔组织呈胶冻样浸润,切开有大量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流出,胃大弯粘膜水肿最为明显,切开胃壁,胃壁增厚,手触呈橡胶样有弹性,大肠其肠系膜高度水肿,体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湿润并有液体流出,胸腹腔积液,脑膜水肿。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很容易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做实验室检查。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仔猪在21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仔猪断奶时,要防止饲料、饲养方式、环境等突然改变。防止饲料蛋白过高或饲料单一,适当补充富含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的饲料及青饲料。 仔猪断奶前后,在饲料中适当加土霉素或磺胺咪等药物,也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二)治疗 首选硫酸庆大霉素,1万单位/公斤体重,恩诺沙星毫升/公斤体重,分别注射,一日2次,连用3至5天,即可。 对重症水肿,可肌注速尿,樟脑磺酸钠等调节。 可辅助用维生素C、维生素B等药物效果也很好。 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是按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重要环节,调配好饲料,控制环境温湿度,注意通风,让仔猪多运动,消除突然应激因素等都是有效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农广校

在冬春季节应该加强猪舍的温度管理,多放几个照明灯,然后还要多做消毒,这样才能治疗猪水肿病。

平时就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同时也应该买一些预防的药物,而且也要注意这种病的特征。

引言:对于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而许多养殖户就非常的困扰,尤其是冬春季节,仔猪水肿病就变得非常常见,那么在对猪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这种疾病应该怎样预防,如若这种病在猪群中患病率越来越高,那么又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呢?越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时期,就越应该严格管理,不能有丝毫松懈,这对于众多养殖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病又被称为肠毒症,胃肠水肿等,多发生在断奶时期,而且在一年四季,这种病都会出现,高发时期大多都是在冬春季节,而且发病率也非常的高,流行的速度也非常的快。一般刚断奶的仔猪,头部、脸部、眼部都会有水肿,甚至是全身水肿,用手指按压就会留下痕迹,而且四肢无力,大多数来不及治疗,就很快死亡,易感猪群大多是比较肥胖的仔猪。

很多养殖户表示在养殖的过程中,明明都是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的,为何发病率如此的高?有不少专业人士表示这种病症的发病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仔猪突然断奶或者是平时所食用的饲料突然发生了改变。也有部分仔猪是在天气变化的影响下,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从而使大肠杆菌快速在体内繁殖,在体内出现了大量的病毒素,就很容易患上这种病。

养殖户如果想要减少相关的发病率,就要在仔猪断奶之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首先断奶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一定要让其慢慢适应,然后在出生后一个星期左右进行诱食处理,大多数符合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也要做好除虫和消毒的工作,保证其处于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饲养的工作人员也要注意饲料的配比。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论文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散发性、急性、致死性的疾病。 一、流行特点 常以地方流行或散发性出现,最常见于肥胖刚断奶的仔猪,育肥猪或10日龄以下仔猪很少见,在气候骤变、饲料单一、早晚冷、中午热、圈舍潮湿又没防疫的情况下,容易诱发此病。过去一般情况下多在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易发生此病。 二、临床症状 仔猪断奶后12天内突然发病,精神不振,不食,病程较短,很快死亡。初期病猪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病情发展严重后不能站立,肌肉震颤,倒地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叫声嘶哑,眼睑头部,颈部水肿。个别严重病倒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这时体温正常或偏低,呼吸加快,有时伴有呼吸道症状,经1至2天死亡。 三、剖检变化 颈、胸等处皮下结缔组织呈胶冻样浸润,切开有大量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流出,胃大弯粘膜水肿最为明显,切开胃壁,胃壁增厚,手触呈橡胶样有弹性,大肠其肠系膜高度水肿,体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湿润并有液体流出,胸腹腔积液,脑膜水肿。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很容易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做实验室检查。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仔猪在21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仔猪断奶时,要防止饲料、饲养方式、环境等突然改变。防止饲料蛋白过高或饲料单一,适当补充富含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的饲料及青饲料。 仔猪断奶前后,在饲料中适当加土霉素或磺胺咪等药物,也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二)治疗 首选硫酸庆大霉素,1万单位/公斤体重,恩诺沙星毫升/公斤体重,分别注射,一日2次,连用3至5天,即可。 对重症水肿,可肌注速尿,樟脑磺酸钠等调节。 可辅助用维生素C、维生素B等药物效果也很好。 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是按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也是重要环节,调配好饲料,控制环境温湿度,注意通风,让仔猪多运动,消除突然应激因素等都是有效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农广校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主要表现眼脸水肿,因而被称为水肿病。本文介绍仔猪水肿病的辨别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1、带菌的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食入后经消化道直接污染。

2、仔猪断奶后,如果饲料过于单纯,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容易导致营养失调,体内菌群紊乱,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3、应激因素(转群、运输、气候变化等)也会造成本病的发生。

小猪突然发病,开始时,出现腹泻或便泌,1-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

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突然向前跃,捕捉时,突然倒地,四肢做游泳状滑动。病猪病情稍轻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多数体温不高。

1、剖检常见于脸部、结膜、齿龈皮下水肿,呈现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2、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黏模层和肌层之间不一层胶冻样水肿。

3、有的病猪大肠系膜、直肠、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

4、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

5、肠系膜淋巴结充血、甚至出血。

1、对病猪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发病后立即停喂高蛋白饲料,添加青绿多汁饲料。

3、用青霉素+葡萄糖+地塞米松。

1、不要从疫区购进种猪。

2、仔猪断奶前后应加强饲料管理:出生时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防止突然换料和改变饲养方法。断奶采取逐渐过度的方法。

尽早补料,补料要循序淅进。少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多喂青绿多汁、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3、现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从补料开始,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健崽保,克/头·天,连用七天。

健崽宝—食开品阶断的乳猪用复合微生物饮水剂补充常用的维生素、电解质、有益微生物、防止缺铁性贫血、营养缺乏性水肿病、及菌群失常性水肿病,并有促进生长功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