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血友病的预后论文

发布时间:

血友病的预后论文

预后取决于出血严重性和是否进行替代治疗,治疗并发症如肝炎或同种抗体存在影响患者的预后。一般而言,有替代治疗保证的患者可达到正常人相同的寿命。血友病乙与血友病甲一样要面临反复出血带来各种并发症。除关节变形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于1985年以前,在血友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另外,在美国约有50%的年龄较大的血友病乙患者HIV阳性,但是,在1985年以后开始接受治疗的血友病乙患者可能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预期寿命。重型血友病乙患者可能在多次输注后产生抑制物,从而使治疗的难度大为加大。2%~6%重型血友病乙患者产生针对FⅨ的抗体,这些抗体多数属于IgG4和kappa轻链亚型。产生抗体的患者多是由于突变造成循环中无FⅨ存在,但是,也有例外情况。 1.与血友病甲相同,重型病例在进行创伤性检查和创伤性治疗前应给以替代治疗,肌肉锻炼和预防性治疗对血友病乙具有同样的意义。2.应避免剧烈或易致损伤的活动,运动及工作,以减少出血发生的危险。3.建立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加强产前诊断,从而减少血友病患儿的出生。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目的:血友病A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VIII基因缺陷,造成血浆凝血因子VIII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一组终身出血的凝血障碍性疾病n,2|。凝血因子VIII是治疗血友病的唯一有效用药,它的生产原料就是血浆,而血浆的严重不足造成了目前凝血因子VIII一药难求的局面,也使有些患者不治而亡。 FVIII, 血友病A的治疗主要包括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VIII(plasma-derived FVIII,rFVIII)制剂∞1。重组凝血pdFVIII)和重组凝血因子VIII(recombinant因子VIII制剂的问世是血友病治疗史上的一大突破【4J,由于生产工艺繁琐、价格昂贵其生产仅限于发达国家【5J。目前国内对血友病A的治疗仍以血浆凝血因子VIII浓缩剂为主,然而接受这类血液制品的患者其感染病毒性肝炎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重组凝血因子VIII在生化、免疫、凝血活性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与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VIII无明显差别,但其在纯度、抗原性、安全性、无自身血源性病毒感染等方面具有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VIII无法比拟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面对目前国内凝血因子VIII的短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重组凝血因子VIII成为解决其短缺的一个重要方法。B区缺失型fA760aa-1 domain-deletedhumanFVIII,BDDhFVIII) 639aa)人凝血因子VIII(B与野生型凝血因子VIII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但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VIII却解决了载体包装容量的限制,且表达产物的结构更为简单n’2’6|。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BDDhFVIII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使其稳定表达人凝血因子VIII。方法:参照GenBank人凝血因子VII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加入限制性内切酶 I和Xho位点及

人血蛋白八因子。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液内科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施,能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当然,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液内科也会有不同的医生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和经验,因此建议您在预约名专家时,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一个专业医生进行复查。您可以通过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的官方网站或者电话预约挂号,或者咨询该医院的客服人员以获取更多信息。另外,您也可以参考一些医生的学术成果和患者评价,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血友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临床表现(一)血友病A1.出血为本病主要的表现。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出血程度及发病的早晚与患者血浆中FⅧ活性水平有关。根据出血轻重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将本病分为4型:(1)重型 血浆中FⅧ活性<1%,常在2岁以前就出血,在婴儿开始学爬、学走后出现出血症状,甚至结扎脐带时出血不止。患者出血部位多且严重,常有皮下、肌肉及关节等部位的反复出血,关节内血肿畸形多见。此外,还可见肾脏出血导致血尿、胃肠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肺、胸腔、颅内出血少见。(2)中间型 FⅧ活性为1%~5%,起病在童年时期以后,以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亦有关节出血,但反复次数较少,严重程度也轻于重型。(3)轻型 FⅧ活性为5%~25%,出血多在青年期,由于运动、拔牙或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出血轻微,可以正常生活,参加运动,偶尔发生关节血肿。(4)亚临床型 只有大手术后才发生出血,实验室检查可以证实为本病,FⅧ活性为25%~40%。一般而言,凡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随年龄的增长,出血症状可逐渐减轻,有时可出现无出血症状的缓解期。出血可在创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也可在创伤或手术后即渗血不止。2.出血所导致的压迫症及并发症出血形成血肿后可导致压迫症状:(1)周围神经受累 发生率为5%~15%,病人有麻木、剧痛、肌肉萎缩。(2)上呼吸道梗阻 口腔底部、喉、舌、扁桃体、后咽壁或颈部的严重出血甚为危险可引起窒息。(3)压迫附近血管 可发生组织坏死。(二)血友病B血友病B也可出现类似于血友病A的典型症状。不同点在于:①血友病B重型患者(FⅨ活性小于2%)较血友病A少,而轻型较多,因此临床表现较血友病A为轻;②女性传递者也可出血;③发生抗FⅨ抗体者较少,仅占1%。(三)血友病C因子Ⅺ(FⅪ)缺乏症症状轻,有时仅在手术、拔牙或损伤后出血;其传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但拔牙后,较正常人容易出血;FⅪ缺乏症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合并FV、Ⅶ缺乏症。治疗1.局部止血治疗伤口小者局部加压5min以上;伤口大者,用纱布或棉球蘸正常人血浆或凝血酶、肾上腺素等敷于伤口,加压包扎。国外有人配制止血剂内含冷沉淀5ml、氨基己酸750mg、凝血酶50U于生理盐水中,当口腔、皮肤、包皮损伤部位出血时,可外用止血,疗效较好。关节腔内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局部冷敷,当肿胀不再继续加重时改为热敷。2.替代疗法是治疗血友病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将患者血浆因子水平提高到止血水平。当FⅧ:C水平达正常人的3%~5%时,患者一般不会有自发性出血,外伤或手术时才出血;但重型患者,出血频繁,需替代治疗。(1)输血浆为轻型血友病A、B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用量过多易致血容量过大,其应用受到限制。(2)冷沉淀物冰冻(-20℃)冷沉淀制剂中,每袋含因子Ⅷ的活性平均为100U,可使体内因子Ⅷ的血浆浓度提高到正常的50%以上。具有效力大而容量小的优点。室温下放置1h,活性丧失50%,冷冻干燥存于-20℃以下可保存25d以上。适用于轻型和中型患者。(3)因子Ⅷ、Ⅸ浓缩剂为冻干制品,每单位因子Ⅷ、Ⅸ活性相当于1ml正常人新鲜血浆内平均的活性。每瓶内含200U,每千克体重注入1U的因子Ⅷ,可使体内Ⅷ因子的活性升高2%,但注入每1U因子Ⅸ仅提高活性~1%。因子Ⅷ及Ⅸ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短,必须每12h补充1次,以维持较高因子水平,控制出血。(4)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每瓶200U,相当于200ml血浆中含有因子Ⅸ,适用于血友病B。(5)重组FⅧ的替代治疗优点是不受病毒污染,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其与血浆FⅧ的生物半寿期极其相似,从1987年始,已试用于临床,与血浆FⅧ作用相同,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衍生物,有抗利尿及增加血浆因子Ⅷ水平的作用,静脉注射后可使Ⅷ:C及ⅧR:Ag增加2~3倍。适用于轻型血友病和血友病传递者。4.替代治疗的不良反应(1)肝炎见于40%~50%经常使用血制品者,转氨酶可持续升高,肝功能异常占50%以上,尤其是儿童患者;现用干扰素γ治疗丙型肝炎300万U,3/周,共6个月。(2)溶血FⅧ浓缩剂制备于大量混合血浆中,不同程度上存在IgM和IgG型抗A、抗B同种凝集素,大量接受FⅧ浓缩剂治疗的患者,常发生溶血反应,程度与剂量有关;血友病患者多次输血,血清中结合珠蛋白降低,此与患者体内存在的慢性亚临床型溶血有关。(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返期死亡率40%,远期可达100%。将血浆制品加热处理可将HIV病毒杀灭,减少因输注血浆所致的AIDS病。5.血友病患者外科手术问题即使系拔牙等小手术,也应尽量避免。随着因子Ⅷ等制剂的应用,如手术过程有充分准备,危险性已大为减少。术前应充分估计凝血因子缺乏程度,手术中补充达到需要止血的浓度,替代疗法必须维持到创口完全愈合。6.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动物试验中取得初步成功。

血友病(Haemophilia)是一种遗传病,病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并非血小板数不足),不易止血。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致病机率

遗传

症状

治疗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在生活中其实也是属于一些PTC缺乏症。也是属于英子 IX缺乏症。也就是缺乏了一些凝血因子造成的,平时可以喝药。

白血病的预后指标论文

急性白血病时,CFU-GM和CFU-E的集落数明显减低,甚至无集落形成,同时细胞丛集落数的比值增高,缓解时,CFU-GM和CFU-E的集落数均可恢复正常。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小细胞丛型的完全缓解率较高,大细胞丛型和不生长型的缓解率低。预后估计方面,在化疗致骨髓抑制时,若反复骨髓细胞培养均无集落形成者多数死于感染或出血;若只有白血病性集落生长者,且细胞丛/集落数的比值异常,提示疗效较差;若集落生长型恢复正常,多数可获得完全缓解。在缓解期,若生长型和集落大小都正常,多提示继续缓解;若集落消失而出现细胞丛型,常预示1~4周后复发;若正常细胞和白血病的集落、细胞丛同时存在,常预示几个月后临床复发。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高峰发病年龄为2~5岁 1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随着诊疗的规范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ALL)如今已成为80%以上可治愈的疾病。

然而,仍有部分难治复发白血病患儿预后不良,且55%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与疾病发展相关 2 。对此,学术专家们也积极深入 探索 儿童白血病发病机制、诊疗新技术和新靶点,以进一步提高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基于此,我梳理了近期儿童白血病领域研究新进展,以飨读者。

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成果

rs3824662遗传变异与儿童Ph-like ALL发病风险高度相关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相较于成人ALL,儿童ALL发病有显著的遗传易感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至今已发现15个与儿童ALL发病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分别位于 GATA3、ARID5B、IKZF1、CEBPE、PIP4K2A-BMI1、CDKN2A/2B、LHPP、ELK3、BAK1、IGF2BP1、USP7、IKZF3、ERG、TP63和SP4 ,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ALL的发病风险。

一项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的研究,通过对ALL胚系样本进行深度靶向测序发现,位于GATA3基因的rs3824662遗传变异与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发病风险高度相关 3 。

我们知道,Ph-like ALL是一组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具有相似表达谱特征的ALL亚型,预后不良。这项研究对5008名B细胞ALL儿童(包括985名Ph-like ALL)的GATA3基因座进行了深度靶向测序并进行易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转录因子介导的表观基因组重编程可以影响致癌基因的活性,并可能是遗传变异影响癌症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机制 3 。

这一研究结论系统地研究了儿童ALL发病机制方面的遗传易感性,丰富了临床对ALL预防的认识,让风险人群的甄别和早期的预防更加精准。

新靶点 探索 相关研究结果

多种亚型AML的细胞生长依赖于UBE2N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是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虽然和成人相比,儿童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显著更高,5年生存率能达到65%以上,但目前高危的儿童AML治疗依然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4 。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 Daniel T. Starczynowski 教授团队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题研究 4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发现,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复发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普遍存在异常的先天免疫信号活性。同时,在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众多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数据库中绝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生长都依赖UBE2N基因,因此研究人员决定将UBE2N作为后续的重点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发现,AML干细胞具有异常的先天免疫信号活性,而泛素化连接酶UBE2N是维持这种信号的关键分子,多种亚型的AML细胞生长都依赖这个基因。

更重要的是,筛选出的UBE2N抑制剂能显著降低酶的活性,并且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这项研究揭示了调控AML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并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靶点和思路。

ELP独特细胞特征可能是导致此种基因突变难以治疗、预后差的原因

据报道,在婴儿B-ALL中,70%~80%的患儿携带KMT2A基因的重排 5 ,且预后明显不佳。

对此,来自英国的三个团队分析了传统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 5 ,发现携带KMT2A基因重排的婴儿B-ALL,有大量细胞在基因表达层面类似胚胎期的早期前体淋巴细胞(ELP),可能是导致此种基因突变难以治疗、预后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分析了圣裘德儿童医院和TARGET项目中一共1600余个样本的传统转录组数据。这些样本涵盖了儿童急淋和急非淋的一共28种亚型。通过将每个疾病样本和 健康 骨髓样本对比并进行去卷积分析,得到每个样本最突出的细胞类型特征。

随后,他们发现,携带KMT2A基因重排的婴儿B细胞急淋患儿,初诊样本、复发样本和对治疗无应答的样本,有最多类似ELP的细胞。对治疗应答良好的样本中,几乎没有类似ELP的细胞。这表明ELP可能是导致此种基因突变难以治疗、预后差的原因。

这项研究是高危婴儿白血病的重要进展,并为今后改善这一难治型癌症提供了启示。

儿童B-ALL MRD本质及耐药机制揭示

化疗后持续存在的微小残留病(MR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癌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标志物,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队发起了相关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儿童B-ALL MRD本质。

研究者首先利用 健康 儿童供者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绘制了儿童B细胞发育的参考单细胞图谱,并在CCCG-ALL-2015研究队列筛选了4例B-ALL患儿骨髓样本,生成了 161,986 个单细胞转录组,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scRNA-seq)和单细胞BCR测序技术(scBCR-seq),分析B-ALL细胞在诊断、残留和复发时的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低氧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儿童B-ALL MRD细胞的重要特征,且低氧信号通路可能是儿童复发难治B-ALL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6 。

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MRD的特征,为B-ALL患儿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提升患儿预后带来希望。

综上,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血液领域专家、学者们为进一步提升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和治愈率仍在不断努力 探索 中,期待能为白血病患儿带来更好预后。

参考文献:

[1] 儿童白血病的危险因素,杜振兰,2021,19(24),2509.

[2] Kim E. Nichols for Kids: The Scope of Pathogenic Mutations in Pediatric Cancer Revealed by Comprehensive DNA and RNA Sequencing ..

[3] Jun et. No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GATA3 increase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isk through local and global changes in chromatin .

[4] Daniel T. Starczynowski UBE2N abrogates oncogenic immune signaling in acute myeloid .

[5]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a distinct developmental state of KMT2A-rearranged infant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6] Tao Che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of Paediatric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by Single-cell Analysis,.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碍。

血友病的论文

一项针对A型血友病的突破性基因疗法已被证明具有长期效益,它彻底改变了英国13名男性患者的生活。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血友病。正常人的凝血过程涉及13种凝血因子,但血友病患者因X染色体连锁缺陷,导致血液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引发严重的凝血障碍,不受控制地发生危及生命的自发性出血,即使是最轻微的磕碰也会让他们置身于过度出血的危险中。常见的血友病主要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血友病是由F8基因突变而导致凝血因子VIII蛋白量的异常或功能异常,占所有血友病的80%~85%。70%A型血友病有阳性家族史(即遗传所致),30%由基因突变所致。通常,这些患者每周必须接受三次或以上的VIII因子药物静脉注射,以控制和预防出血。不过,约有10%~30%的患者会出现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而抑制物的出现轻则会降低凝血因子作用,重则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失活,并诱发更严重的出血事件。三年前,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Barts Health NHS Trust血友病中心主任约翰·帕西(John Pasi)团队启动了一项临床试验,使用一种独特的基因疗法治疗患有A型血友病的13名男性。这种疗法使用一种基因工程病毒“AAV5-hFVIII-SQ载体”,向肝脏传递遗传指令,使其生产凝血因子VIII。来自埃塞克斯郡的杰克是该试验的参与者之一。没接受基因治疗前,他每周至少需要注射三次凝血因子VIII,并在受伤时及时打针止血。由于反复出血,杰克的脚踝患上了关节炎。在他还是个孩子时,家人从来不敢带他出远门走亲戚,就怕他不小心受伤,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不用担心出血或肿胀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我第一次注意到这种改变是在基因治疗后的四个月,当时我在健身房运动,肘部不小心受到了严重的撞击。我很恐慌,以为情况会变得很糟,但那天晚上冰敷后,我发现一切正常。就在那一刻,我知道基因疗法开始起作用了。”2017年12月,临床研究人员首次宣布,接受单次缺失基因输注治疗的13名男性中,85%的人在一年后显示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凝血因子VIII水平。当时杰克也接受了采访,他说:“我感觉自己重生了。我的身体允许我做更多的事情。如果关节有问题的话,我连500米都走不了,而现在我每天要走2英里(约公里),这在接受基因治疗之前是不可能做到的。”2020年伊始,帕西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证实,参与该试验的所有患者在接受基因治疗三年后仍然受益,出血率大幅下降。在此期间,这13名患者均不需要常规注射因子VIII来预防出血。研究人员公布了AAV5-hFVIII-SQ在患有严重A型血友病男性中的2年和3年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结果显示,单次输注AAV5-hFVIII-SQ实现了持久的临床相关获益:接受4e13vg/kg或6e13vg/kg剂量治疗的所有13例受试者,出血事件年化率大幅降低,完全停止预防性输注因子VIII;其中12例受试者靶关节出血也完全消除了(靶关节消除是指连续12个月内出血进入关节的次数少于2次)。“我们2017年的论文已表明,基因治疗可以显著提高A型血友病男性患者的VIII因子水平。而新数据对于帮助科学和医学界理解这项开创性技术至关重要。这项最新的研究证实了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长期的有益影响。”这种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望让血友病患者告别终身注射治疗方案,大幅度改善成千上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这项基因疗法(Valrox,BMN270)治疗重度A型血友病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请已向欧盟EMA和美国FDA提交。这是首个血友病基因治疗的上市申请。EMA已受理其营销授权申请(MAA),并将于本月开始加速审批;美国FDA预计将在2月开始审批其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期待这款开创性的基因疗法早日上市,改变更多血友病患者的命运!

提起人工技术会导致近亲婚配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人工能决定性别吗,另外,还有人想问从法学的角度谈一谈人工技术给带来了哪些…,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论文:关于人类辅助技术产生的问题及其,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工能决定性别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以的;方法有很多种可选择,比如第三代技术就可以的;

第三代

先进的医学研究已将人类的自我控制推向新的极限——代技术,解决的是因女性因素引致的;第二代技术,解决因男性因素引致的问题;而第三代技术所取得的突破是性的,它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帮助人类选择生育最健康的后代,为有遗传病的未来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

目前中国第三代技术完全成熟,以庄广伦教授为首的医学中心是我国进行第三代的临床应用的惟一科研单位。

第三代技术能够实现优生的原理:

因为医学中心会为每一对选择技术生育儿女的夫妇,在试管中培育出若干个胚胎,在胚胎植入母体之前,按照遗传学原理对这些胚胎作诊断(此方法简称PGD),从中选择优生条件的那一个胚胎植入母体。

这种合优生条件的胚胎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人类某些遗传病如X性连锁疾病,是有选择地在不同性别的后代身上发病的。以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为例,一般来说他的儿子是正常的;而女儿或正常或携带血友病基因的概率各占一半(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一般不会发病);血友病患者如是女性,那她的儿子会发病,而她的女儿携带正常或血友病基因的概率各占一半。营养、色盲等遗传病的优生原理与血友病相同。只要了解这种遗传特征,就可以对试管培育的胚胎细胞进行基因检测,选择无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从而避免遗传病孩出生。

人类很多遗传性疾病都可以使用这种PGD方法避免遗传给后代,譬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愚型等等。

两对夫妇权衡利弊,作出两个不同的决定:一对同意采用第三代试婴技术选择生女孩;一对心存侥幸,不想采用此技术,还想搏一搏生个男孩,但可以肯定,生下的男孩如前胎男孩一样,仍是血友病患者。

类似后一种情况庄广伦遇到很多,他说:“尽管现代科技已可通过基因技术避免一些遗传病,但有的人在生男生女问题上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自年广东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我国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至今,PGD作为一种非常早期的产前诊断形式,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7家PGD中心,进行了超过个PGD周期,分娩了30个健康胎儿。

PGD通常是指从体外的胚胎取部分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将排除致病基因、诊断无遗传病的入,从而防止有遗传病患儿的。

由于目前对大多数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手段。所以,降低某种特定遗传性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遗传优生的基础上,准确地诊断出高危,对患病胎儿进行选择性,从而达到减少患病儿出生的目的。这种产前诊断通常在孕16~18周进行,选择性的或引产不仅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道德上的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PGD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辅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应用PGD技术不仅可以防止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还避免了选择性和多次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道德上的冲突。从理论上讲,凡可以通过产前诊断鉴别的疾病,就有可能应用PGD进行诊断。

具体请与庄光伦教授联系。

请看您的私信,有更详细内容

以上就是与人工能决定性别吗相关内容,是关于人工能决定性别分享。看完人工技术会导致近亲婚配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血友病关节置换之后论文

恩,滑膜切除术是保守治疗,后期同样需要因子及时补充,不会因为一次滑膜切除就一劳永逸的。同样的,关节置换也是这样,不会因为换了人工关节就不再出血了,同样需要后期的因子替代治疗的。目前从北京的手术情况来看,还没有说关节置换失败的。关于膝盖的钙化程度是否能够承载住人工关节,需要在医院进行拍片确诊后才能给出结论。建议先去医院做个检查,保持一个好心态。咱们好多人觉得换了关节,这个病就治好了,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但是更换关节,生活质量肯定是显著提高的建议慎重考虑,严谨考究祝早日站起来,加油!

脊柱侧凸Harrington矫形术后断棍的力学因素分析与治疗 翁习生 仉建国、邱贵兴、金今、林进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31-133The study on autoimmune pathology in osteoarthritis翁习生 李秉璐、任玉珠、邱贵兴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998,13(2):116-118腰椎椎板切除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预防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7(5)髌骨软骨粘弹特性的实验研究 翁习生 仉建国、张嘉、邱贵兴、马洪顺、朱庆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9,21(1)鸡松果体切除术后血清褪黑激素变化及其与脊柱侧凸发生的关系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9(3)173应用TSRH三维矫形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翁习生 邱贵兴、沈建雄、赵宏、郑忠、金今、王以朋、田野、林进、仉建国 中华骨科杂志 2000,20(3),142-145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腐蚀现象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20(4)颈椎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前后路手术效果比较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10(3)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using TSRH instrumentation 翁习生 仉建国、邱贵兴、沈建雄、赵宏、金今、王以朋、田野、林进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01,16(2)98-102内固定在退变性腰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7),437-439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远期疗效评价 翁习生 邱贵兴、张嘉、杨新宇、李书纲、赵宏、金今、沈建雄 中华骨科杂志 2001,21(11),662-665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重建 翁习生 邱贵兴、李军伟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2),730-733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研究 翁习生 沈建中、邱贵兴、杨新宇、李书纲、赵宇 中华骨科杂志 2002,22(1),7-10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误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翁习生 李军伟、邱贵兴、赵宏、金今 中华骨科杂志 2003,23(2):65-68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翁习生 邱贵兴、张嘉、李书纲、杨新宇、王以朋、仉建国、叶启彬、林进、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24(3)294-297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 翁习生 李连华、邱贵兴、李军伟、田野、沈建雄、王以朋、金今、叶启彬、赵宏 中华外科杂志 2002,40(9)669-672胸腰椎骨折整复内固定后是否应植骨融合 翁习生 徐宏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12(5)328-329椎弓根螺钉断钉取出器的研制与应用 翁习生 李军伟、李书纲、邱贵兴、李连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13(3)183-185矫形支具对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价值 翁习生 王胜利、徐宏光、邱贵兴 中华骨科杂志 2003,23(3)177-180构建特发性脊柱侧弯椎间盘终板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方法和意义,吴志宏、翁习生、郭树彬、何海龙、刘勇、杨榆、杨新宇、王以朋、邱贵兴、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6)7-10椎弓根螺钉不同翻修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翁习生 邱贵兴、赵卫东、李书纲、李军伟、李连华 中华骨科杂志 2003,23(10)622-626椎弓根螺钉翻修术 翁习生 邱贵兴、李军伟、赵宏、仉建国、沈建雄、林进中华骨科杂志 2004,24(9)515-519组合式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初步应用 翁习生 李军伟,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26(2):182-187同种异体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脊柱侧凸的前瞻性研究 翁习生 邱贵兴、李军伟、李书纲、金今、王以朋 中华骨科杂志 2004,24(10)577-580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尾侧椎应用椎弓根螺钉与椎板构固定的效果比较翁习生 李连华、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赵宏、林进、金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4)207-210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翁习生 继续医学教育 2006,20(12)51-68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研究,翁习生等,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89-1492高屈曲度假体与全髁型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翁习生 王炜、高增鑫、黄志峰、盛林、邱贵兴 实用骨科杂志 2007,13(1)25-27转化生长因子?1在骨赘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翁习生等,中国医学科学院,2007,29(4)522-527An Innovative Broken Pedicle Screw Retrieval Instrument, Weng XSH etl,J Spinal Disord Tech,2007,Volume 20,Number 1,February82-84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分析,翁习生等,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181-1184血浆膜微粒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性研究,翁习生等,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8,1(3)217-223关节成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翁习生等,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809-812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细胞膜微粒改变的影响,翁习生等,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17-1021 主要专著急诊骨科学骨折病人333个怎么办髓内钉内固定技术人工髋关节学四肢长管状骨折内固定膝关节创伤及疾病的MRI图谱

可以适当的锻炼,或者是通过生理方面的要求进行保养,不要经常久坐不动,要从各方面进行按摩。尽量吃清淡的饮食,多吃绿色的蔬菜,一定要给身体补充水分,合理的搭配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髋关节置换术尽管安全性合理,但它终究是一种手术治疗,会对病人人体产生外伤,也会对身体机能导致一定危害。因而,我们在日常应当留意髋关的保养,防止髋关病症的发生。生活中应防止激烈和过多的运动,运动前需要充足热身运动,防止髋关的损坏和外伤,女士还要避免长期穿高跟鞋。一旦察觉自己髋骨发生不适感,应尽快就诊,并征求医师的专业建议,对自身的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好调节,以防加剧。

人工髋关节融合术是一种用微生物金属材质做成相近身体骨关节病鼻子假体的手术治疗,便是当病人髋关构造发生病损,而没法当然修补和痊愈并严重影响到走动时,可依据实际情况决策能否做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融合术是现在最成熟稳重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手术样本数大、手术治疗历史时间长、手术后病人的骨关节作用恢复良好。

人工髋关节融合术的作法是:先把病人髋臼侧的股关节除掉,曝露软骨组织下骨;再把髋臼的臼杯装上,即髋臼侧的杯装假体;组装里衬;解决股骨侧,把不必要的构造除掉;扩张髓腔,把股骨侧的鼻子假体插到股脊髓腔里;组装外固定支架鼻子假体并校准。

髋关节置换术是医治以股骨坏死为象征的髋关病症的合理方式,但实现了膝关节置换术并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要想在膝关节置换术之后充足修复,并防止病发症的发生,病人必须搞好一些特别注意的事宜。膝关节置换术尽管较为完善和安全性,但它也可产生一些病发症,最普遍也是最明显的手术后病发症便是关节脱位,必须病人在手术后三个月内搞好保养的工作中即可合理防止。

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要特别注意防止髋关的过多弯曲和转动,不适合做低头或者盘坐等姿势,髋关手术后三个月假如开展程度的活动和行为会提升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性,尤其是开展后两侧入路术式的病人,更不能在手术后三个月低头或盘坐。

针灸理疗还可以带来一定的恢复效果,病人麻醉剂药力过去了之后就可以开展腿部的踝泵训练和肌肉组织左室收拢,可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肌萎缩。而且提议病人尽早下床,推动作用的修复。除此之外,换置的髋关因为属于鼻子假体机构,伴随着病人的锻炼身体的话发生一定的损坏,病人手术后要防止运动过量,一般来说,过度强烈的暴力行为健身运动、蹦跳全是不建议病人做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