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恶性 内分泌治疗无效 病人容易情绪化 免疫组化不太好 淋巴无扩散 目前情况一般 治疗注意休息 尽量避免感冒 不能生气
中药加温治癌法: 中药加温治疗癌症根据癌肿气滞血淤,症瘕寒瘤,以中药蓄积能量产生内热而驱除癌毒, 调节免疫,并和肿瘤热疗学合理配合应用,杀癌中药,随血脉而行,体温升 高,直达肿瘤组织内部,于无形中致癌细胞死亡,肿块萎缩,病体见愈。 采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并且,采用中药加温疗法使中药和自然医 学有机结合,成为当今治癌的一种新方法。中药加温疗法法对食管癌、贲门癌、 胃癌、肠癌、肝癌、肝硬化(腹水)、肺癌、淋巴瘤、胰腺癌、乳腺癌、宫 颈瘤、卵巢瘤、妇科肌瘤、囊肿、脑瘤、骨瘤等均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癌细胞耐热性差,升温可促其死亡,有利中药渗入杀伤癌细胞;为中 药治疗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 中药加温治癌的作用 1、中药加温治癌使癌变区能形成一个热储器。 2、中药加温治癌能够消除和缓解癌症引起的疼痛。 3、中药加温治癌可有效杀灭血液中残留的癌细胞。 4、中药加温治癌可以控制癌细胞转移。 5、中药加温治癌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生长。 6、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或延缓复发,延长病人的寿命。 7、控制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的继续扩散。 8、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加速太后恢复。 9、减轻症状和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0、整体观念增强,能增强机体的全身的内在抗癌机理。 11、能够快速消除肿瘤引起的并发症,起效快,疗效高。 12、作用温和、无毒副作用,无痛苦,病人易接受。 13、高效浓缩颗粒,强力吸收效果好。 14、国家专利保护品种,质优,价廉,效高
脉管内癌栓形成说明癌细胞侵入腔内,恶性增生阻塞腔径,考虑介入治疗~
很多人对于脉管内癌栓并不了解,其实这在医学上是种很严重的状况,脉管内出现癌栓的人,不仅患有癌症,癌细胞也出现了转移,病情很有可能会加重,对于任何人来说,癌症都是可怕的,癌症病人一定要注意保养,还要做好检查,一旦出现转移现象,一定要采取措施。出现脉管内癌栓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病人可能对这个说法并不了解,他的意思就是说癌症会出现转移,这是非常糟糕的事。任何癌症在转移之前,它的分子都会进入血管当中,脉管内见癌栓说明肿瘤细胞随着血液附着在血管壁上,这种情况癌症就很容易出现转移,十分危险。
手术之后,如果见到脉管内癌栓的存在,需要进行术后辅助的化疗。尽量要采用联合的化疗方案,更好的杀死体内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延长病人的复发时间,提高病人总体的生存时间。
属于恶性肿瘤高危因素的一项
中药加温治癌法: 中药加温治疗癌症根据癌肿气滞血淤,症瘕寒瘤,以中药蓄积能量产生内热而驱除癌毒, 调节免疫,并和肿瘤热疗学合理配合应用,杀癌中药,随血脉而行,体温升 高,直达肿瘤组织内部,于无形中致癌细胞死亡,肿块萎缩,病体见愈。 采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并且,采用中药加温疗法使中药和自然医 学有机结合,成为当今治癌的一种新方法。中药加温疗法法对食管癌、贲门癌、 胃癌、肠癌、肝癌、肝硬化(腹水)、肺癌、淋巴瘤、胰腺癌、乳腺癌、宫 颈瘤、卵巢瘤、妇科肌瘤、囊肿、脑瘤、骨瘤等均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癌细胞耐热性差,升温可促其死亡,有利中药渗入杀伤癌细胞;为中 药治疗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 中药加温治癌的作用 1、中药加温治癌使癌变区能形成一个热储器。 2、中药加温治癌能够消除和缓解癌症引起的疼痛。 3、中药加温治癌可有效杀灭血液中残留的癌细胞。 4、中药加温治癌可以控制癌细胞转移。 5、中药加温治癌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生长。 6、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或延缓复发,延长病人的寿命。 7、控制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的继续扩散。 8、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加速太后恢复。 9、减轻症状和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0、整体观念增强,能增强机体的全身的内在抗癌机理。 11、能够快速消除肿瘤引起的并发症,起效快,疗效高。 12、作用温和、无毒副作用,无痛苦,病人易接受。 13、高效浓缩颗粒,强力吸收效果好。 14、国家专利保护品种,质优,价廉,效高
很多人对于脉管内癌栓并不了解,其实这在医学上是种很严重的状况,脉管内出现癌栓的人,不仅患有癌症,癌细胞也出现了转移,病情很有可能会加重,对于任何人来说,癌症都是可怕的,癌症病人一定要注意保养,还要做好检查,一旦出现转移现象,一定要采取措施。出现脉管内癌栓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病人可能对这个说法并不了解,他的意思就是说癌症会出现转移,这是非常糟糕的事。任何癌症在转移之前,它的分子都会进入血管当中,脉管内见癌栓说明肿瘤细胞随着血液附着在血管壁上,这种情况癌症就很容易出现转移,十分危险。
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呢,肿块大小是多少呢,乳腺癌最主要的就是预防复发,5年内控制理想的话再复发的可能性一般就很小了。
放疗可以减少乳癌的局部或区域复发,适用于复发高危患者。如内侧象限且伴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癌,淋巴结转移较多的乳癌,以及参考年龄、一级亲属发病率、生育、初产年龄等,同时还要看手术方式如是否行保乳手术。你母亲的雌孕激素受体弱阳性,激素治疗效果差,如伴有复发危险因素,建议加做放疗。
不放疗不会复发 关键不能惹老人生气 不能出力干活 注意营养 条件允许 考虑中医善后
1导管癌比腺泡癌要严重,所以应该是严重的.除非是乳腺增生,不是癌.2多发是指很多乳腺导管都有这种结节,复发几率比较大,除非大范围扫荡切除.3那是描述癌肿物结节的大小有1厘米乘1厘米左右,病灶就是指发病原来的部位.4浸润的一般都是恶性的,II-III级即2-3级,说明癌细胞是具有侵蚀性质的,那就应该有扩散的能力.5.淋巴管内癌浸润(+)是指有一个淋巴转移的意思,不完全对,是指这种癌已经生长在淋巴管内.并不一定转移,有可能转移.6血管内癌(-)和神经周围癌浸润(-)都是好现象,但是免疫力一旦下降病人可能因为扩散造成死亡.7E-Cadherin(+) ER(+)PR(+) Cerb-2(+) p53(-) Ki67(1%) D240(淋巴管+)这些都是描述肿瘤的指标,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肿物是恶性的,应该叫乳腺腺管癌.你也没有必要知道究竟有多恶性,化疗是最理想的而且比较管用,最好配合吃中药,可以治愈的.8我可以告诉你,如果继续化疗你母亲的体制一定会越来越差,而且回视力下降,脱发,皮肤干燥,腹痛,便秘,甚至恶心呕吐,饮食食欲减退,造成身体极度虚弱.最好,现在就找中医看,一定要找明白的中医,懂行的比饿找庸医,害死人啊.
乳腺癌常见症状主要有:1、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症状。由于疼痛发生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发现。疼痛常表现为乳腺刺痛,胀痛或隐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现周期性疼痛。2、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组织被位于皮下的浅筋膜所包绕,深浅筋膜之间由Cooper韧带相连。由于浅筋膜与皮肤相连,当乳腺癌侵及乳腺间的Cooper韧带使之缩短时,会牵拉皮肤,使局部皮肤凹陷,如同酒窝,称之为“酒窝征”。另外肿瘤直接与皮肤粘连也可能造成此种情况。酒窝征在乳腺癌较早时即可出现,在患侧手臂上下活动时更为明显。3、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国外报道,多数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内上及乳头乳晕区,下方较少。肿块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较常见,多为单发,偶可多发。肿块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欠清,一般都为硬结,活动度都较差。4、乳腺轮廊改变: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肤或胸肌时,可使乳房变硬,缩小。病人端坐时,患侧乳腺可提高。5、乳头溢液: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6、乳头乳晕改变:(1)乳头的湿疹样改变:最初为乳头瘙痒,乳头上皮增厚、脱屑、渗液,逐渐出现糜烂,糜烂而反复结痂、剁脱,乳晕皮肤剥脱后出现红色肉芽,乳头可慢慢变平,最后消失。(2)乳头回缩及朝向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腺癌所致的乳头下陷与先天性乳头内陷不同。后者经常可用手牵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的乳头回缩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头下或周围可扪及肿块。7、区域淋巴结肿大:(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多位于左侧锁骨上窝或右侧锁骨上窝,病灶较硬,一般较小。(2)上肢水肿由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触诊可触到腋窝或锁骨上面有固定、融合肿大的转移淋巴结。(3)内乳淋巴结:转移常不显着,术前无确诊的方法,只有肿瘤生于乳房内半部时,则在超根治于手术时才能发现。(4)腋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转移灶较小时,淋巴结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较难触及。转移病变一般是累及胸肌外侧淋巴结,触之多较硬,不规则,活动度欠佳。8、远处转移表现:乳腺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发生远方转移,好发部位以肺、胸膜、骨、肝、脑及软组织较多见。
乳腺癌有什么症状?乳腺癌的症状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糜烂或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具有特异性,但是了解这些症状,认识这些表现,将有助于我们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然某些症状的出现表明病变已非早期,故全面地,较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症状可使我们既不会因错过治疗时机而痛心不已,又无需过分担心而影响正常生活。一、乳腺疼痛乳腺疼痛虽可见于多种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肿瘤的常见症状,不论良性或恶性乳腺肿瘤通常总是无痛的。在早期乳腺癌中,偶有以疼痛为唯一症状的,可为钝痛或牵拉感,侧卧时尤甚。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出现乳腺疼痛并伴有腺体增厚者,乳腺癌检出率将增高。当然,肿瘤伴有炎症时可以有胀痛或压痛。晚期肿瘤若侵及神经或腋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可有肩部胀痛。二、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随着肿瘤知识的普及,防癌普查的开展,这一比例或许还会增加。若乳腺出现肿块,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1、部位: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2 、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第二个原发癌肿的机会将增多。3、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肿块一般较小,有时与小叶增生或一些良性病变不易区分。但即使很小的肿块有时也会累及乳腺悬韧带,而引起局部皮肤的凹陷或乳头回缩等症状 , 较易早期发现。以往因医疗保健水平较差,来就诊时,肿块往往较大。现今,随着乳腺自我检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开展,临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4、形态和边界:乳腺癌绝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但需注意的是,肿块越小,上述症状越不明显,而且少数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润较轻,呈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光滑、活动、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5、硬度: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但富于细胞的髓样癌可稍软,个别也可呈囊性,6、活动度: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但这种活动是肿块与其周围组织一起活动,与纤维腺瘤活动度不同。若肿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则活动度减弱;肿瘤进一部累及胸大肌,则活动消失。让患者双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缩,可见两侧乳腺明显不对称。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则完全固定,肿瘤周围淋巴结受侵,皮肤水肿可以呈橘皮状,称“橘皮征”,肿瘤周围皮下出现结节称“卫星结节”。在乳腺良性肿瘤中,表现为乳腺肿块的也不少见,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纤维腺瘤。该病以年轻女性多见,40岁以上发病率低。肿瘤常为实性、质韧、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触摸有滑动感,一般无皮肤粘连,亦不引起乳头回缩。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常很小,不易扪及。稍大者可在乳晕周围扪及小结节,临床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乳腺小叶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肿块,而以局部乳腺组织增厚为主,质地较韧,无包膜感,在月经来潮前常有胀痛。 有些仅表现为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并无明显肿块,无清楚边界,大多数被诊断为“乳腺增生”。但仔细检查增厚区较局限,同时伴有少许皮肤粘连时应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摄片三、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头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泌液。通常所说的即指后者。乳头溢液可因多种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较易为患者注意,是临床上约 10% 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乳腺疾病的症状中,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1、乳头溢液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血性、血清样、浆液性、水样、脓性、乳汁样等。其中浆液性、水样和乳汁样溢液较为常见,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变位于大导管时,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较小导管时,可为淡血性或浆液性;如血液在导管内停留过久,可呈暗褐色;导管内有炎症合并感染时,可混有脓汁,液化坏死组织可呈水样、乳汁样或棕色液;乳腺导管扩张症液体常为浆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变引起,有少数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头溢液多为双侧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样或水样。2、乳头溢液的病因主要分为:乳外因素和乳内因素。乳腺癌患者有5%~10%有乳头溢液,但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仅1%。溢液常为单管性,性状可以多种多样,如血性,浆液性,水样或无色。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者或形态属导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见,如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等均可以有乳头溢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人认为乳腺癌甚少伴发乳头溢液,而且即使出现溢液都几乎在出现肿块之后或同时出现,不伴肿块者甚少考虑为癌。但近来研究表明,乳头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别是导管内癌较早期的临床表现,而且在未形成明显肿块之前即可单独存在。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较多发生乳头溢液的疾病,占全部乳头溢液病变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晕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年龄分布在 18 ~ 80 岁不等,主要 30 ~ 50 岁多见。肿瘤直径 ~ 3 .0cm 不等,平均 ,大于 常为恶性可能。溢液性质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其他少见。一般认为发生于大导管的乳头状瘤多为单发,甚少癌变,而中小导管者则常为多发,可见癌变。两者为同类病变,只是发生部位、生长过程不同而已。 囊性增生病虽非肿瘤,但是乳腺组织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 40 岁左右,绝经后少见。其中,囊肿、乳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三种病理改变是其溢液的基础。性质多为浆液性,本病合并溢液只占 5% 。四、乳头改变乳腺癌患者若有乳头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乳头糜烂或乳头回缩。1、乳头糜烂:有一种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现,常伴瘙痒,约 2/3 患者可伴有乳晕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肿块。起始,只有乳头脱屑或乳头小裂隙。乳头脱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结痂,揭去痂皮可见鲜红糜烂面,经久不愈。当整个乳头受累后,可进一部侵及周围组织,随着病变的进展,乳头可因之而整个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现乳腺肿块,尔后出现乳头病变。2 、乳头回缩:当肿瘤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此而缩短,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此时,患侧乳头常较健侧高。可能出现在早期乳腺癌,但有时也是晚期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当肿瘤在乳头下或附近时,早期即可出现;若肿瘤位于乳腺深部组织中,距乳头较远时,出现这一体征通常已是晚期。当然,乳头回缩,凹陷并非均是恶性病变,部分可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症引起,此时,乳头可用手指牵出,非固定。五、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肿大的淋巴结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应使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这样才可扪及腋顶。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尚需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其表面情况,以和炎症、结核相鉴别。如果乳房内未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第一症状而来就诊的比较少,当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是转移癌时,除仔细检查其淋巴引流区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肿瘤。若病理提示是转移性腺癌,要注意 “ 隐匿性乳腺癌 ” 可能。此时,多未能发现乳房病灶,钼靶摄片或许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行激素受体测定,若阳性,即使各项检查都未能发现乳房内病灶,仍然要考虑乳腺来源的肿瘤。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可通过前胸壁和内乳淋巴网的相互交通,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 5% 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以上只是对乳腺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基本症状作一简单描述,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六、皮肤改变乳腺肿瘤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1、皮肤粘连:乳腺位于深浅两筋膜之间,浅筋膜的浅层与皮肤相连,深层附于胸大肌浅面。浅筋膜在乳腺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隔,即乳房悬韧带。当肿瘤侵及这些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变短,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 “ 酒窝征 ” 。当肿瘤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此时,需在较好的采光条件下,轻托患乳,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在移动乳房时多可见肿瘤表面皮肤有轻微牵拉、凹陷等现象。如有此症状者应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肿瘤很少有此症状。2、皮肤浅表静脉曲张: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较快时,可使其表面皮肤变得菲薄,其下浅表血管,静脉常可曲张。在液晶热图和红外线扫描时更为清晰,常见于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分叶状囊肉瘤。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肿瘤也常有浅表静脉曲张。3、皮肤发红:急、慢性乳腺炎时,乳腺皮肤可有红肿。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时皮肤颜色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增厚、皮肤温度升高等。4、皮肤水肿: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区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内淋巴液积聚,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而显示“橘皮样改变”。更多信息来源(点击查看)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若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乳腺肿瘤多为良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祖国医学对乳腺癌有较详细的论述.如:“乳核”、“乳发”、“妒乳”,等皆与乳癌有相似之处。并认为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冲任失调,气血不畅等所致气滞血瘀.蕴结乳中而成。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万人口,其发病率比较高。值得庆幸的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偏前,而死亡率偏后,这说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在恶性肿瘤中是比较好的。 其病因与内分泌失调、乳腺发育、遗传、慢性刺激、病毒、饮食、精神等因素有关。乳腺癌病理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非浸润性分为小叶原位癌与导管内癌两种。浸润性癌分为小叶浸润性癌、乳头状癌、髓样癌、高分化腺样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派杰氏病等九种。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乳腺肿瘤的体征: 1.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2.数目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3.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休征,有报道一组触不到肿块的To乳癌中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占40%。 4.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肿块形状多样,一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癌,因浸润较轻,即使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5.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量状有波动感。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6.活动度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为确定肿块的性质,应对肿块发生的时间,生长速度、生长部位、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单发或多发、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作全面的检查,给合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及有关病史才能作出乳腺癌(肿瘤)比较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乳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1)乳头溢液 (2)乳头和乳晕改变 (3)局部皮肤改变 (4)乳房轮廓改变 (5)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乳腺癌(肿瘤)的分期: 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通用的分期方法是 Ⅰ期 指原发肿瘤原发肿瘤小于2cm 淋巴结无转移 Ⅱ期 原发肿瘤大于2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 Ⅲ期 原发肿瘤大于5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 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 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乳腺癌(肿瘤)常规治疗: 乳腺癌(肿瘤)Ⅰ期以手术为主,配合中医药、内分泌疗法、免疫疗法及放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目前治疗乳腺癌高效低毒的优化方案。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期、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编辑本段]乳腺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由正常组织发生基因突变而来,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被称为乳腺癌;起源于乳腺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乳腺肉瘤。常见的肉瘤有: (1)乳腺分叶状囊肉瘤:1982年,WHO提出本病的组织学分类为良性、临界病变、恶性三种类型。普遍认为肿瘤可能是由纤维腺瘤变化而来,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肿瘤一般直径较大,生长迅速。恶性者多呈分叶状。良性者可行肿物切除;临界状态和低恶度者行扩大的肿瘤切除,也可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象限切除术、半乳切除术;恶性者,应考虑行乳腺肿瘤根治术。放疗、化疗对于恶性叶状囊肉瘤效果不肯定。 (2)乳腺纤维肉瘤:肿物生长缓慢,多为单发,可呈巨大型,表面光滑、质地硬韧,可活动。常需与叶状囊肉瘤相鉴别。治疗以乳腺单纯切除术为主,手术后可综合使用放疗、化疗。 (3)乳腺脂肪肉瘤:极为少见,肿物多为单发,质地坚硬,边界清楚,可活动,生长迅速。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可以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分化差的,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应当行根治术。 (4)乳腺恶性淋巴瘤:可以是全身性恶性淋巴瘤的乳腺局部表现,也可以是乳腺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全身恶性淋巴瘤的乳腺表现,除局部肿块外,应当有全身多部位(如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窝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全身发热,和肿块局部疼痛。发病迅速,肿物增长快。乳腺原发淋巴肉瘤,常可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表现。病理组织活检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无论全身淋巴肉瘤的乳腺表现还是乳腺原发淋巴瘤,都是全身性疾患,很容易早期发生广泛转移。因此,治疗应当首选全身化疗。对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可以在控制病情后,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或放疗。 (5)乳腺癌肉瘤:是起源于上皮的癌和起源于其他组织的肉瘤的混合病变。极为少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助放疗。[编辑本段]乳腺肿瘤的症状 乳腺癌的症状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糜烂或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具有特异性,但是了解这些症状,认识这些表现,将有助于我们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然某些症状的出现表明病变已非早期,故全面地,较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症状可使我们既不会因错过治疗时机而痛心不已,又无需过分担心而影响正常生活。 一、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随着肿瘤知识的普及,防癌普查的开展,这一比例或许还会增加。若乳腺出现肿块,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1、部位: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 2、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第二个原发癌肿的机会将增多。 3、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肿块一般较小,有时与小叶增生或一些良性病变不易区分。但即使很小的肿块有时也会累及乳腺悬韧带,而引起局部皮肤的凹陷或乳头回缩等症状,较易早期发现。以往因医疗保健水平较差,来就诊时,肿块往往较大。现今,随着乳腺自我检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开展,临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 4、形态和边界:乳腺癌绝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感。但需注意的是,肿块越小,上述症状越不明显,而且少数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润较轻,呈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光滑、活动、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 5、硬度: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但富于细胞的髓样癌可稍软,个别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头状癌。少数肿块周围,有较多脂肪组织包裹触诊时有柔韧感。 6、活动度: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但这种活动是肿块与其周围组织一起活动,与纤维腺瘤活动度不同。若肿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则活动度减弱;肿瘤进一部累及胸大肌,则活动消失。让患者双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缩,可见两侧乳腺明显不对称。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则完全固定,肿瘤周围淋巴结受侵,皮肤水肿可以呈橘皮状,称“橘皮征”,肿瘤周围皮下出现结节称“卫星结节”。 在乳腺良性肿瘤中,表现为乳腺肿块的也不少见,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纤维腺瘤。该病以年轻女性多见,40岁以上发病率低。肿瘤常为实性、质韧、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触摸有滑动感,一般无皮肤粘连,亦不引起乳头回缩。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常很小,不易扪及。稍大者可在乳晕周围扪及小结节,临床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乳腺小叶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肿块,而以局部乳腺组织增厚为主,质地较韧,无包膜感,在月经来潮前常有胀痛。 有些仅表现为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并无明显肿块,无清楚边界,大多数被诊断为“乳腺增生”。但仔细检查增厚区较局限,同时伴有少许皮肤粘连时应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摄片。[编辑本段]二、乳腺疼痛 乳腺疼痛虽可见于多种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肿瘤的常见症状,不论良性或恶性乳腺肿瘤通常总是无痛的。在早期乳腺癌中,偶有以疼痛为唯一症状的,可为钝痛或牵拉感,侧卧时尤甚。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出现乳腺疼痛并伴有腺体增厚者,乳腺癌检出率将增高。当然,肿瘤伴有炎症时可以有胀痛或压痛。晚期肿瘤若侵及神经或腋淋巴结肿大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可有肩部胀痛。[编辑本段]三、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头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泌液。通常所说的即指后者。乳头溢液可因多种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较易为患者注意,是临床上约10%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乳腺疾病的症状中,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 1、乳头溢液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血性、血清样、浆液性、水样、脓性、乳汁样等。其中浆液性、水样和乳汁样溢液较为常见,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变位于大导管时,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较小导管时,可为淡血性或浆液性;如血液在导管内停留过久,可呈暗褐色;导管内有炎症合并感染时,可混有脓汁,液化坏死组织可呈水样、乳汁样或棕色液;乳腺导管扩张症液体常为浆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变引起,有少数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头溢液多为双侧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样或水样。 2、乳头溢液的病因主要分为:乳外因素和乳内因素。 乳腺癌患者有5%~10%有乳头溢液,但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仅1%。溢液常为单管性,性状可以多种多样,如血性,浆液性,水样或无色。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者或形态属导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见,如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等均可以有乳头溢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人认为乳腺癌甚少伴发乳头溢液,而且即使出现溢液都几乎在出现肿块之后或同时出现,不伴肿块者甚少考虑为癌。但近来研究表明,乳头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别是导管内癌较早期的临床表现,而且在未形成明显肿块之前即可单独存在。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较多发生乳头溢液的疾病,占全部乳头溢液病变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晕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年龄分布在18~80岁不等,主要30~50岁多见。肿瘤直径~不等,平均,大于常为恶性可能。溢液性质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其他少见。一般认为发生于大导管的乳头状瘤多为单发,甚少癌变,而中小导管者则常为多发,可见癌变。两者为同类病变,只是发生部位、生长过程不同而已。 囊性增生病虽非肿瘤,但是乳腺组织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40岁左右,绝经后少见。其中,囊肿、乳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三种病理改变是其溢液的基础。性质多为浆液性,本病合并溢液只占5%。 四、乳头改变 乳腺癌患者若有乳头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乳头糜烂或乳头回缩。 1、乳头糜烂:有一种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现,常伴瘙痒,约2/3患者可伴有乳晕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肿块。起始,只有乳头脱屑或乳头小裂隙。乳头脱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结痂,揭去痂皮可见鲜红糜烂面,经久不愈。当整个乳头受累后,可进一部侵及周围组织,随着病变的进展,乳头可因之而整个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现乳腺肿块,尔后出现乳头病变。 2、乳头回缩:当肿瘤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此而缩短,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此时,患侧乳头常较健侧高。可能出现在早期乳腺癌,但有时也是晚期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当肿瘤在乳头下或附近时,早期即可出现;若肿瘤位于乳腺深部组织中,距乳头较远时,出现这一体征通常已是晚期。当然,乳头回缩,凹陷并非均是恶性病变,部分可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症引起,此时,乳头可用手指牵出,非固定。 五、皮肤改变乳腺肿瘤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皮肤粘连:乳腺位于深浅两筋膜之间,浅筋膜的浅层与皮肤相连,深层附于胸大肌浅面。浅筋膜在乳腺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隔,即乳房悬韧带。当肿瘤侵及这些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变短,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征”。当肿瘤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此时,需在较好的采光条件下,轻托患乳,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在移动乳房时多可见肿瘤表面皮肤有轻微牵拉、凹陷等现象。如有此症状者应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肿瘤很少有此症状。 2、皮肤浅表静脉曲张: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较快时,可使其表面皮肤变得菲薄,其下浅表血管,静脉常可曲张。在液晶热图和红外线扫描时更为清晰,常见于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分叶状囊肉瘤。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肿瘤也常有浅表静脉曲张。 3、皮肤发红:急、慢性乳腺炎时,乳腺皮肤可有红肿。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时皮肤颜色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增厚、皮肤温度升高等。 4、皮肤水肿: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区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内淋巴液积聚,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而显示“橘皮样改变”。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见其外下方有轻度皮肤水肿,如双侧对称,乃因局部循环障碍所致;如为单侧,则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若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六、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肿大的淋巴结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应使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这样才可扪及腋顶。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尚需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其表面情况,以和炎症、结核相鉴别。 如果乳房内未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第一症状而来就诊的比较少,当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是转移癌时,除仔细检查其淋巴引流区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肿瘤。若病理提示是转移性腺癌,要注意“隐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时,多未能发现乳房病灶,钼靶摄片或许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行激素受体测定,若阳性,即使各项检查都未能发现乳房内病灶,仍然要考虑乳腺来源的肿瘤。 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可通过前胸壁和内乳淋巴网的相互交通,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以上只是对乳腺肿瘤,尤其是乳腺癌的基本症状作一简单描述,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编辑本段]常见乳腺肿块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1、 腺囊性增生病:次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状结节,边界不清,属于癌前期病变。 2、 乳痛症:亦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 3、 乳头状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 4、 腺纤维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边界清楚、光滑、活动、较软,并呈结节状。生长缓慢,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 5、 脂肪坏死: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有外伤史,需行切除活检来鉴别。 6、 乳房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 7、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较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治疗后很快消退。 8、 叶状囊肉瘤: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较慢,肿瘤呈分叶状,部分坚硬如石,部分区域呈囊性感。瘤体常巨大,有时溃破,很少与胸膛固定。常误认为晚期乳腺癌,但根治术后疗效很好。转移不多见,一般以血行为主,偶有淋巴道转移。[编辑本段]预防乳腺癌的五个简便方法 经常运动:最近,美国国家癌症协会会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运动可 以使更年期前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减少60%。挪威一研究机构对25624名 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周至少运动4小时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几率降低了3 7%。 控制体重:运动可以预防乳腺癌,其根本原因是它可以控制人体发胖。哈佛大 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18岁以后体重迅速增加的妇女,与那些长期保持标准体 重的妇女相比,其更年期后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几乎高一倍。 不要饮酒:美国专家认为,如果你每天喝一次酒,那你患乳腺癌症的危险性就 增加11%;每天喝两次,其危险性就是24%;如果每天喝两次以上,那么其危 险性就增至40%。所以,奉劝喜好饮酒的女士们,最好是每周饮酒不超过3次, 而且量要适可而止。 服用维生素D: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研究发现,每天服用200个国际单位(大约食用两小勺含维生素D奶粉即可)维生素D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大约降低30%。医生因而建议:50岁及其以下的妇女每天至少服用20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D;而50岁以上的妇女,最好每天服用 400到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多晒太阳:与服用维生素D相关的是,多晒太阳也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因为皮肤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维生素D。美国专家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晒10到15分钟太阳就够了,这足以使人们保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不过,也有专家提出,皮肤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患皮肤癌的危险将会增加,因此,晒太阳也 要适可而止。[编辑本段]中医与乳腺肿瘤 关于乳房疾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如《中藏经》中的“乳癖”,宋《妇人大全良方》中的“乳岩”,明《外科理例》中的“乳痨”《疮疡经验全书》中的“乳疬”等。 肿瘤性乳房疾病,一般都是因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滞痰凝而成“乳中结核”。 乳痨: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结核。是乳房部的结核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所以又名乳痰。 其特点是: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本病临床少见,约占所有乳房疾病的1%。多发于20-40岁的已婚、生育妇女。 本病名最早见于《外科理例》,《外科大成》论症更为详细,《医宗金鉴》还指出:“形势虽小,不可轻忽,若耽延日久不消,轻成乳痨,重成乳岩。” 中医认为多因体质素虚,肺肾阴亏,阴虚则火旺,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成核;或肝郁化火,耗损阴液,痰凝气郁所致。 乳癖: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快,称为乳癖。相当与现代医学的乳房纤维瘤。本病是乳房部常见的肿瘤性疾病。。 其特点是: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推之移动,一般多为单发。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肿快的10%。 本病名称最早见于汉《中藏经》。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较为具体。《外科真诠》指出有岩变可能,谓:“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实为经验之谈。 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如《疡医大全•乳痞门主论》说:“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或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 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30-40岁妇女,是较为常见的疾病。 本病是现代医学病名,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范围。为了不与现代医学的乳腺纤维瘤相混,故把它分开论述。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而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 乳疬: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称为乳疬。是一种乳房异常发育症。 其特点是: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分为男性乳房发育异常和儿童乳房发育异常两类,前者见于中老年男性,后者见于10岁左右的男女儿童。 其病名最早见于《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又称你疬。 中医认为男子由于肾气不充,肝失所养;女子因冲任失调。《疮疡经验全书》说:“此疾因女子十五、六岁,经脉将行,或一月两次,或过月不行,致生此疾。”说明本病发生与冲任两脉有关。总之由于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失所养,气滞痰凝所致。 乳岩:发生在乳房部的肿块,坚硬如石,溃后状如岩穴者,称为乳岩。 其特点是:乳房部肿快,质地坚硬,溃后凸如泛莲或如菜花。它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中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于遗传因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男子乳癌较为少见,约占乳岩的1-2%。发病年龄较女性晚些。 有关乳岩的发生与生育和哺乳的关系,意见尚未一致。一般认为生育和哺乳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乳岩病名首见于宋《妇人大全良方》,同时还记载了初起、晚期症状和病因。宋《疮疡经验全书》明确指出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元《丹溪心法》不但详细描述了乳岩的病因、症状、治疗,也记载了男子患有乳岩。明《外科正宗》对本病认识更为详细。《医宗金鉴》提出了乳岩晚期累及腋下与胸壁的症状。 中医认为:(1)乳房为阳明经所司,乳头为厥阴肝经所属,情志不畅,肝失调达,郁久而气血瘀滞;脾伤则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脾肝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所致。 (2)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冲任之脉棣于肝肾。 冲任失调,月经不正,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而发病。因其发病年龄多见于绝经期前后,故于冲任失调有关。
去医院做个B超,不一定不是肿瘤的,有些增生的结节也是花生般大小的如果这颗东西比较大,那要手术切除较小,用中药调理,有些做了手术还是要复发的,需谨慎
宫颈癌1b1期属于早期宫颈癌,手术切除或者放疗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是标准的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没有查见病理转移,手术切缘也是阴性的情况,脉管癌栓属于中危因素,所以建议你手术后行盆腔的放射治疗,减少局部复发的机会,提供肿瘤局部控制率!理论上早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好,但是有少部分早期宫颈癌在术后很快复发转移,所以哪怕是早期,也进行了手术切除,一定要正规化治疗,放疗后严格按照复查的时间和项目进行复查,千万不要觉得早期就忽视了疾病的全程管理。
你好,目前宫颈癌诊断是明确,且宫颈癌为恶性肿瘤,诊断明确后需要手术、放疗及化疗,目前有cik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体外培养cik抗肿瘤细胞,待细胞培养扩增理想后再输注患者体内,从而能增强患者体抗力,杀灭肿瘤的目的,建议就诊正规专科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