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而门诊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选择医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门诊护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 措施 》
【摘 要】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现代化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还需要软件、硬件提升。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做好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重中之重。只有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才能迎合医疗市场带来的冲击,能最大化为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关键词】门诊特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4)03-01000-01
门诊质量工作好坏。还直接影响医院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 总结 经验 进行分析,探索解决 方法 。
1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 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性服务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 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 规章制度 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 文化 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史承明,谈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全科护理(727、728)
[2] 胡伟娟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6期(168)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探讨 》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体会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 报告 如下: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 儿童 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整体护理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 教育 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 黑板报 、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叨.护理研究,2003,7(9):993―995.
[2] 廖耘,罗运波.医院空气中细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82.
《 眼科门诊安全护理管理体会 》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 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有关门诊护理管理论文推荐:
1.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2.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3. 2016年门诊护理工作总结
4. 护理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5.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护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 ,善于 总结 工作 方法 ,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注意按压方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 儿童 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 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 教学方法 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 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有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推荐
1.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2.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儿科护理学论文
5. 浅谈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7.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眼科护理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性的工作,在护理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给眼科护理带来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眼科护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基本方法,护士只有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眼科作为一个小科室,在许多护理同仁的眼中,是一个具有这些特点的不起眼和不被重视的地方。1疾病只限于眼睛,患者95%以上可以自理;2病情很轻,不会危及生命;3工作量不大,用药简单,即使打针发药发生差错,也不会造成伤残或生命危险;4一般护理部都会将需要照顾的护士或能力相对较弱的护士配备给眼科。
1 护理人员观察力的要素
高度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精神,是发自内心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负责,是责任的延伸和升华。所以护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才能有深入细微的工作作风,才能洞察到病情变化。
扎实的理论基础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和专业知识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发现病情的等值,迅速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疼痛甚至抢救生命。
丰富的临床经验 把护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不仅会用视、听、触、哭等感觉得到病人病情的主观症状,而且要善于从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体态以及言语行为的变化洞察病人的内心活动和躯体情况。
2 护理人员观察力的重要性
在大内科工作近20年调至眼科,刚开始也错误的认为眼科工作与大内、大外科相比要简单许多,但护理许多眼病并发其他科疾病的患者后,认为眼科病人潜在的危险非常多,需要护士不仅具备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重症患者不会在自己岗位发生生命危险。我科于2007年至2009年3年时间,共转出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共7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9例,汉族42名, *** 尔族28名, *** 2名,蒙古族2名。内科病历45例,年龄在21-84岁,平均年龄55岁。外科病历29例,年龄在8-86岁,平均年龄39岁。内科疾病中以糖尿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多见。
外科疾病以颅脑损伤多见,现将典型病历介绍如下: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维族,以“左眼巩膜裂伤”收入我科,因酒后骑摩托车摔倒后导致左眼外伤,在当地医院做初步处理,行头颅CT无异常后送至我院急救中心,在我院再次行头颅CT仍未发现异常,平车推入我科,患者酒醉未醒,烦躁,颜面部及左眼外伤,行清创缝合,遵医嘱给予醒酒对症处理。次日,观察患者未见明显好转,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告知护士长,并通知主管医生,行头颅CT检查,结果回报:蛛网膜下腔出血,转至神经外科专科诊治。 病例2:患者女性,51岁,汉族,以“右眼急性视 *** 炎”收入我科,在询问病史时,患者主诉右眼视物不清,并伴有背部、腹部疼痛、腰部麻木,曾到乌市医科大就诊检查,未发现异常,未做治疗。次日晨12时,发现患者步态不稳,行走时需扶墙栏,有跌倒的危险,感到很意外,立即上前搀扶患者入病室,协助其上床休息,仔细询问,患者主诉:胸部以下麻木,感觉迟钝,右下肢较左下肢无力,感到患者可能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立即将心中疑问汇报给护士长,并通知值班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及检查,查体:胸四平面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张力减退,双下肢膝反射+++,双侧踝反射++,右侧Babinski+,左侧chardark征+-,考虑:多发性硬化病,建议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在74例转出患者中,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外科患者青壮年居多,且多为酒醉驾车撞车或摔伤致颅脑损伤,病情较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3 讨论
观察病情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先决条件,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瞳孔意识的变化,精神状态的紊乱,排泄物的异常等,都能提示危重病人的状况。因此,通过护士对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患者是否处于危机状态。并依靠仪器的帮助来提高观察的效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呼叫医生,并详细询问病史,监测生命体征,使患者得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尽早痊愈。
敏锐的观察力是现代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之一,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感是敏锐观察力的基础,只有在临床工作中注意病情观察,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使护理人员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达到病情治愈甚至抢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孙慧玉.浅谈护士观察力的重要性及其构成要素.护理研究杂志, 2010,51.
[2]陈静,闽南华.临床带教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75-476.
[3]陈维英.病情的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基础护理学,1995,103:196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视窗,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著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本(2篇)
篇一
门诊是医院及医护人员面向患者、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门诊疾病诊治量逐年攀升。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今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经成为重要议题。自2010年国家卫生部大力倡导医护人员"优质护理服务"后,我院经过2年余的探索与改进,在"转变服务理念、提升自身素质、调动群体积极性、推行医护一体化理念"等举措上进行了全面的革新,目前已发展成为为门诊患者提供全面的、全程的、专业的、人性化的责任制护理的服务团队。
1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模式,强化服务目的 以往的护理服务普遍强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性化服务。在此次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一个重要的转变措施即是要求护理人员切实开展"患者至上"、"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把人性化服务作为护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带给患者更为优质的服务,我院门诊部要求医护人员把过去要求患者怎样做向以患者要求为导向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窗口转向全员、从怕投诉向主动征求意见转变,最终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好六满意"活动宗旨,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1]。 在此项理念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紧密围绕护理部的主题"质量、安全、效率、服务、创新,为了达到全体护士对于优质护理内涵的充分认识,门诊系统对所有在岗护士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合理化建议交流会,让每位护理人员,发表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以书面形式认真书写,使全体护士从多角度对于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增加了护士工作的认同感。同时,为了达到"个性化"服务的目的,门诊对既定患者实施了分级标准并细化了服务规范、内涵及服务项目,并在门诊公示,增加服务的透明度,明确了护士工作的职责,同时为规范护理服务提供了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我们还大力推行电子化移动护理服务。此项系统的实施将患者个人信息、患者疾病诊治图像信息、护理需求信息整齐划一,让门诊护理人员一目了然。既可以了解患者就诊情况,有的放矢的提供引导及帮扶,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患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患者,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电子化移动护理服务系统带给护士的不仅是信息化和便捷[2],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升了护士的专业化服务模式。 2提升自身素质,夯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各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我院目前已划分出包括急诊科、儿科、妇科、生殖医学中心、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血管外科、骨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诊等专科。由于患者盲目就医及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往往在就诊时不知所措,进而耽误了就诊时间,甚至延误病情。在此情况下,由于患者踏入门诊的一刻,最先与患者接触的人员即是门诊护士,因此正确地引导及分诊显得十分必要。 为了达到使患者能够正确就医的目的,我们首先对门诊系统的护理人员及社会志愿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全身重要疾病的知识普及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才有资格担任门诊护理分诊人员。通过上述培训后,在门诊患者就诊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充分接触和沟通,分析其病情,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就医信息,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挂号和得到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其次,我们定期请各专业教授为门诊护士讲解疾病常识、手术知识、康复信息等,让护士能够为围手术期患者答疑解难,减少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不必要的矛盾。由此可见,门诊护理人员已经成为患者就诊、分诊、教育、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上述举措,门诊护理人员能够达到对初次就诊患者合理安排就诊医生,为患者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提供帮助;对于复诊患者能够解答术前术后疑问,解除其就医顾虑;而对于病情急重者,可以为患者优先安排就诊,缩短其就诊时间,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最终实现对门诊患者的"个性化"服务。 3调动群体积极性,提供品质服务,加强骨干力量 门诊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难度越来越高、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中坚强骨干力量的培养,才能使她们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护理工作的范围扩大,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因此,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自主性,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保障[3]。 我院门诊系统在调动护士积极性方面,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营造一个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依靠人的文化氛围;其次,护理工作管理者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同时,在门诊管理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达到奖罚分明,并正确应用激励手段,优化护理人员的群体行为;最后,我们还需要让整个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力求使个人与集体的目标保持一致,充分了解和满足护士的心理需求,找到可以调动其积极性的支点,并加以引导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才能确保优质护理服务中"医、护、患"3方均满意。 4倡导人文关怀,推行"医护一体化"服务理念 总体而言,关怀照顾是护理的核心和精髓,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顾。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在我院门诊系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后,为了使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①强调护士本身需要强化职业素质,加强自身人文修养[4],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5]。②更加注重服务细节,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达到"医护一体化"服务,更好的为患者服务[6]。达到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医疗活动的目的。总之,我们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护理鼻祖南丁格尔曾言道“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她还赞誉道”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需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这既是对护士的.最高赞誉,也是对护士的最高要求。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各种新举措并持续改进以来,确实达到了"三好六满意"的效果,使门诊护理团队以更加迅速的步伐迈向了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轨道。我们也坚信,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各种新举措,必定能达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好六满意"的标准,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篇二
门诊是医院及医护人员面向患者、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医务人员形象和医院综合实力的前沿,为进一步深化门诊优质护理服务,门诊护理结合岗位实际情况,从细微入手,创新服务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采取新举措。
变频工作制: 由于门诊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其需求量往往是潮起潮落、不断变化,门诊护士从患者的服务需求出发,打破固定岗位安排,实行岗位轮换,错峰管理等,如:分诊、导医护士岗位轮岗制,安排年轻护士到放射科、内镜室进行轮岗;设立早班:门诊护士提前30分钟到岗,设立连班、迟班,为下班后还未结束诊疗的患者继续服务;成立一支具备综合能力的门诊护理小组,应对各科病人在最急需时间段里的各项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门诊护士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还延长了服务时间,确保门诊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
诊区责任制: 从就诊病人的接待、咨询、就诊秩序维持、就诊病人安全管理(病情观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到就医坏境、诊间卫生,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护士长、质控员全程参与。不定期检查,每月评价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将分诊、导医护士合理搭配,成立9个护理组,每组由一位组长和2位成员组成,形成“人人有事管,人人懂管理”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自主性,为患者营造方便、舒适、温馨、愉快就诊环境。
提升自身素质: 为了亮化门诊护士形象,提升服务水平,门诊全体护理人员秉承着“微笑在脸、服务在心”的创新服务理念,开展了以“微笑是最完美的服务”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开展了《门诊护士的服务沟通与服务礼仪》培训,模拟演练站姿、行姿、坐姿、蹲姿、接电话及推轮椅平车出入电梯等礼仪。每位门诊护士胸前都统一佩戴着“微笑在脸,服务在心”的微笑牌,时刻提醒自己把微笑带给别人。开展QCC(品管圈)活动,圈名:微笑圈。第一期主题为“提高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的满意度”,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人反应就诊等候时间太久,针对这个问题,第二期的QCC我们的主题为“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建立自下而上的质量改善模式,从而使门诊病人服务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均有明显的提高。
细化服务流程: 完善并优化了内镜室检查分诊台的现场预约及分诊叫号系统、护士接诊流程导医导诊流程、导医护送病人入院服务流程等。安排专业“导诊护士”在候诊区域进行流动服务,如遇危急重症病人,则立即启用“门诊急重病人优先就诊流程”或立即护送到急救科抢救治疗。同时做到“四主动”:一主动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做好导诊分诊服务;二主动帮助病人排忧解难,对病人的疑问,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三主动与病人沟通;四主动征求病人意见。此举措大大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有效避免了风险的发生,做到了安全护理。
完善便民措施: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分诊台、导医台都备有冷热开水、茶杯、针线盒等便民物品,为低血糖患者准备了糖果,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免费提供平车和轮椅,导医陪同外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就诊,护送住院患者入院,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关怀和温暖。
优质服务在门诊全面铺开,各科创新服务举措层出不穷,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医护协作,建立起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同时,护士在门诊护理服务工作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对提高医院知名度和信誉度起到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而门诊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选择医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门诊护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 措施 》
【摘 要】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现代化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还需要软件、硬件提升。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做好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重中之重。只有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才能迎合医疗市场带来的冲击,能最大化为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关键词】门诊特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4)03-01000-01
门诊质量工作好坏。还直接影响医院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 总结 经验 进行分析,探索解决 方法 。
1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 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性服务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 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 规章制度 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 文化 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史承明,谈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全科护理(727、728)
[2] 胡伟娟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6期(168)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探讨 》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体会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 报告 如下: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 儿童 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整体护理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 教育 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 黑板报 、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叨.护理研究,2003,7(9):993―995.
[2] 廖耘,罗运波.医院空气中细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82.
《 眼科门诊安全护理管理体会 》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 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有关门诊护理管理论文推荐:
1.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2.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3. 2016年门诊护理工作总结
4. 护理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5.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护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去论文数据库找相关的,比如知网 万方,自己不会搜的可参照我百度空间里关于网络找论文的方法和步骤
题目: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者: 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延续性护理; Elderl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ontinuity of Care摘要: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繁重且困难的任务。故为老人设定保健目标,制定和执行一套简化的照顾方案,确保各医疗单位与不同的照护人员可以维持照护的连续性,以改善对老年糖尿病的照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达到有温度、广度、精度的延续性护理。文章引用: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 2022, 11(4): 527-533. .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受生活环境与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攀升。其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预防对象,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仍不断增加 [1]。糖尿病是一种在基因和生存环境共同作用下,由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食物摄入量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服药的方式来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预后不佳。同时,老年糖尿病在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的对象。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人缺少医学知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照顾,特别要注意对长期在家休养的老人进行术后的照顾和护理。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的报告统计,我国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为38%、治疗率为34%、控制率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很繁重 [2],所以,在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的要求仍很高。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倡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选取各种形式的护理指导,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能力。无独有偶,《2014版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同样建议要加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强调强化自身管理、强化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预后,文章将对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就是应需而生的一种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的全新护理模式。方荣华 [3] 等以目标取样方式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的老人期望可以在患病时及时获得护理照顾,而接近90%的老年人则期望能够了解更多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知识。官庆妮 [4] 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84%的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治疗,以得到社区的延续性照顾。这些数据都直观的表明,患者出院后也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回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性护理,帮助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2. 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随着当前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高,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护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需要创新的护理方式,以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延续性护理是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是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不仅深化了传统护理的内涵,而且扩大了传统护理的范围,并使得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地点或层级间的进行转移时,保证了卫生保健的协调、一致及连贯。延续性护理是医疗与医疗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患者及健康照顾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达到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预后 [5] [6]。根据调查统计,超过一半的疾病治疗费用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 [7]。不难发现,随着卫生保健人数的增多,各类医疗诊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医疗护理。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很长,其特征决定了它必须长期服用药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这是困扰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使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建立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于出院后密切关注 [8]。因此,正确地照顾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崔菲菲 [9] 等对200例内科、神经科以及肿瘤科的出院老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并在出院后的6个月再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小组相比,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出院老人复发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李恩慈 [10] 等将60名COPD患者分成两组,在仅接受出院指导的患者在半年内有13位再次入院,而受到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干预患者仅有5位再次入院。故延续性护理是高质量护理中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亦是如此。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高品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防治发生不良事件,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11]。3.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的运用运用跨理论模型 [12] 作为理论指导,将被访问者的健康行为分为科学的类别,并根据其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习惯,逐渐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风险的重视程度,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从而促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并通过监督保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已经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要做到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相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花费较高。临床上以足部溃疡、感染或破坏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13]。2022年版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报告中提到,近一半的糖尿病足病人是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造成肢体大面积的溃疡,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陈立群 [14] 等研究显示,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糖尿病足溃疡健康教育的护理后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总掌握率远高于住院期间,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延续性护理中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随访模式”相吻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网络平台进行随访、指导与教育,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了解学习有关糖尿病的权威和有效的信息。首先,要成立一支由资深医师、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 [15],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然后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负责解答患者的问题 [16]。向糖尿病人传播健康知识的内容,如“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如何延缓糖尿病足的恶化?”、“如何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护?”等。这些内容在医师的检查下,将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群里或公众号进行宣传,亦或是通过发送网站链接 [17],让病人在闲暇之余自主查看学习。除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衍生的网络平台的随访模式,传统的电话随访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它是一种最便捷的延续性护理方法,被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纳,并受到慢性病病人的青睐。通过电话随访,定期跟踪,可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及临床表现等,以便远程掌控,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8],保证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延迟,降低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汪叶青 [19] 选取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达63%的出现了并发症,以冠心病为最高,可达到16%。从徐妙云 [20] 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和社区指导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采取打电话或上门探访的传统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血糖控制状况,并依据患者的近期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护理,在家中就能够获得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导。例如告知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但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强度适宜有氧运动,注意休息与锻炼合理结合。同时,建立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用药、联络方式、现地址等信息,并对住院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善的电子档案将会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居民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病人离开医院后,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医疗资料,依据医院的就诊记录、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等,给予病人持续的照护,通过随访、复查等,详细询问病人的近期病情、用药、饮食、运动状况,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和运动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实现了医院和家庭、家庭和社区甚至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和长期服药,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运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在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表明,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伴有肾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病以及终末期肾病较为重要的病因。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痊愈,还需要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治疗。为了有效地将医院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联系起来,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应在患者离开医院前发放印有糖尿病方面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南小册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并为患者编制个性化糖尿病出院手册,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22],告知患者要注意定时的复查血糖水平和定期的复查跟踪。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避免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情况。此外,刘红 [23] 等研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故可采取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且编写《糖尿病患者健教手册》 [24],内容涉及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方便病人和家人阅读。努力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技能。后续配合延续性护理中的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病人的积极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量。.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但会使病人的视觉受损,还会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这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来的研究显示 [25],相比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有可能产生诸如忧虑、消沉和沮丧之类的不良心情。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持续开展,最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延续性护理中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维春等 [26]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血糖值、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 [27] 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新模式 [28],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从“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眼科定期检查”等几个版块建立目标,再将小板块中的内容具体到每天后划分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每次病人达到较小的目标时,都能获得奖励。以通过鼓励、赞扬、奖赏等方式来激励病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以鼓励的口吻与患者进行交流 [29]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护理过程适时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使依从性高、积极性高的患者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养成规律吃药的良好习惯。激励式心理护理相比传统的一般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医院及社区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消极情绪分为逃避情绪、妥协情绪、烦躁情绪和郁愤情绪,并视情绪、压力状态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0]。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让患者全程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以开朗、豁达的正面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病情恢复效果。4. 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府支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九的三甲医院的就诊者络绎不绝,而基层的社区卫生站的就诊人数却屈指可数。由于大家更信赖综合性医院,所以当需要就诊时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这也是实施“双向诊疗”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这一制度,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外,为防止在转诊过程中大小医院发生利益冲突,需投入更多的医疗资金。首要的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感。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投资,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更新优化较为落后的医疗设备,改善就诊环境,使得基层医院也有高诊治水平 [31]。. 加快“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制作住院糖尿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卡,在出院前采集并记录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的院内诊断、其他合并症等。出院后,把病人的资料交给病人所在的社区,由他们进行系统的持续管理,并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时刻进行较好的交流沟通,防止在出院后出现护理服务无法延续的现象 [32]。一旦老人的病情出现了紧急变化,医院、社区、家庭都会积极配合,及时将其送到就近的医院,在转入、转院、转出三个环节中,做到了无缝衔接和双向转诊,保证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得到持续的医疗和服务 [11]。.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品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不仅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还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汪晖 [33] 等的调查发现,在44家综合性医院中,只有近一半()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品质管理规范 [32],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延续性护理效果、延续性护理过程、病人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护理品质监督的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估,进而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4],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5. 结束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迅速增大,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将对护理人员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对自身的积极管理 [35],从而实现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控制,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加上未能有效控制血糖,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采用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情恶化,从而使病人的生活品量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 潘琦, 郭立新.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4): 1-6+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3] 方荣华, 邓学学, 李霞.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6, 31(4): 759-761. [4] 官庆妮.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彭文亮, 徐文丽, 龙春云, 唐云. 延伸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0): [6] 王少玲, 黄金月. 延续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4): 433-438. [7]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 养生大世界, 2020(10): 63-65. [8] 于洁, 郭振刚.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 [9] 崔菲菲, 王木桃. 基于“智慧养老”下的社区老年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9): 94-96+113. [10] 李恩慈, 王牡丹, 陈连国, 周慧洁, 程恒金, 邵赛丹.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3): 50-52. [11] 方慧, 唐茂婷, 施雁. 延续性护理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2): [12] 刘桂芳, 莫结霞, 黄素枰, 梁少琼.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8, 16(15): 1900-1902. [13] 龙美岑, 温贤秀, 李蓉. 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分级及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22, 48(2): 149-152. [14] 陈立群, 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 [15] 姜正芳.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 6(19): [16] 付悦, 孙波. 微信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18, 4(6): 543-545. [17] 印红. 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1): 39-43. [18] 韩书环, 王辉.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4): 28-31. [19] 汪叶青, 张春槐, 黄曙锋.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 2022, 44(3): [20] 徐妙云. 基于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8): [21] 陈佳佳, 郑元裕. 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4): 505-506. [22] 申丽娜, 张真真, 朱晓嬿. 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7): [23] 刘红, 韦伟.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4): 2111-2114. [24] 徐顺英. 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6): 46-47. [25] Zhang, B., Wang, Q. and Zhang, ., Jiang, L., Li, L. and Liu, B.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BMC Ophthalmology, 21, Article No. [26] 刘维春, 叶碧青, 黄淑鹏.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7): [27] 李伟霞, 黄月桂, 皮玉红, 胡荣.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5): 720-723. [28] 杜秀莲, 王孔专.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4): 1906-1908. [29] 吉焕彩, 王欢.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7): 969-970. [30] 彭晓艳.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4-105. [31] 陈小佳. 关于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22(2): 241-242. [32] 葛亚男, 张郁澜. 福州市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16): 2008-2011. [33] 汪晖, 杨纯子, 徐蓉, 曾铁英, 尹世玉, 陈英. 我国44所综合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65-468. [34] 张建华.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2): [35] 刘雅静, 马沛, 陈慧芳.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5-8.
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63-68.
[5]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60-6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儿科护理论文选题参考如下:
1、浅谈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间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当前,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科护理而言,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多元化、护理操作的专业化等各种原因,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难度性。
去论文数据库找相关的,比如知网 万方,自己不会搜的可参照我百度空间里关于网络找论文的方法和步骤
题目: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者: 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延续性护理; Elderl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ontinuity of Care摘要: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繁重且困难的任务。故为老人设定保健目标,制定和执行一套简化的照顾方案,确保各医疗单位与不同的照护人员可以维持照护的连续性,以改善对老年糖尿病的照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达到有温度、广度、精度的延续性护理。文章引用: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 2022, 11(4): 527-533. .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受生活环境与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攀升。其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预防对象,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仍不断增加 [1]。糖尿病是一种在基因和生存环境共同作用下,由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食物摄入量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服药的方式来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预后不佳。同时,老年糖尿病在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的对象。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人缺少医学知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照顾,特别要注意对长期在家休养的老人进行术后的照顾和护理。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的报告统计,我国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为38%、治疗率为34%、控制率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很繁重 [2],所以,在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的要求仍很高。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倡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选取各种形式的护理指导,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能力。无独有偶,《2014版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同样建议要加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强调强化自身管理、强化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预后,文章将对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就是应需而生的一种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的全新护理模式。方荣华 [3] 等以目标取样方式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的老人期望可以在患病时及时获得护理照顾,而接近90%的老年人则期望能够了解更多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知识。官庆妮 [4] 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84%的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治疗,以得到社区的延续性照顾。这些数据都直观的表明,患者出院后也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回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性护理,帮助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2. 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随着当前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高,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护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需要创新的护理方式,以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延续性护理是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是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不仅深化了传统护理的内涵,而且扩大了传统护理的范围,并使得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地点或层级间的进行转移时,保证了卫生保健的协调、一致及连贯。延续性护理是医疗与医疗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患者及健康照顾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达到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预后 [5] [6]。根据调查统计,超过一半的疾病治疗费用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 [7]。不难发现,随着卫生保健人数的增多,各类医疗诊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医疗护理。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很长,其特征决定了它必须长期服用药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这是困扰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使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建立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于出院后密切关注 [8]。因此,正确地照顾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崔菲菲 [9] 等对200例内科、神经科以及肿瘤科的出院老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并在出院后的6个月再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小组相比,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出院老人复发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李恩慈 [10] 等将60名COPD患者分成两组,在仅接受出院指导的患者在半年内有13位再次入院,而受到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干预患者仅有5位再次入院。故延续性护理是高质量护理中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亦是如此。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高品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防治发生不良事件,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11]。3.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的运用运用跨理论模型 [12] 作为理论指导,将被访问者的健康行为分为科学的类别,并根据其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习惯,逐渐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风险的重视程度,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从而促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并通过监督保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已经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要做到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相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花费较高。临床上以足部溃疡、感染或破坏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13]。2022年版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报告中提到,近一半的糖尿病足病人是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造成肢体大面积的溃疡,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陈立群 [14] 等研究显示,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糖尿病足溃疡健康教育的护理后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总掌握率远高于住院期间,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延续性护理中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随访模式”相吻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网络平台进行随访、指导与教育,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了解学习有关糖尿病的权威和有效的信息。首先,要成立一支由资深医师、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 [15],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然后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负责解答患者的问题 [16]。向糖尿病人传播健康知识的内容,如“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如何延缓糖尿病足的恶化?”、“如何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护?”等。这些内容在医师的检查下,将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群里或公众号进行宣传,亦或是通过发送网站链接 [17],让病人在闲暇之余自主查看学习。除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衍生的网络平台的随访模式,传统的电话随访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它是一种最便捷的延续性护理方法,被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纳,并受到慢性病病人的青睐。通过电话随访,定期跟踪,可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及临床表现等,以便远程掌控,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8],保证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延迟,降低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汪叶青 [19] 选取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达63%的出现了并发症,以冠心病为最高,可达到16%。从徐妙云 [20] 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和社区指导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采取打电话或上门探访的传统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血糖控制状况,并依据患者的近期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护理,在家中就能够获得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导。例如告知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但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强度适宜有氧运动,注意休息与锻炼合理结合。同时,建立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用药、联络方式、现地址等信息,并对住院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善的电子档案将会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居民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病人离开医院后,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医疗资料,依据医院的就诊记录、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等,给予病人持续的照护,通过随访、复查等,详细询问病人的近期病情、用药、饮食、运动状况,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和运动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实现了医院和家庭、家庭和社区甚至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和长期服药,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运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在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表明,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伴有肾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病以及终末期肾病较为重要的病因。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痊愈,还需要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治疗。为了有效地将医院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联系起来,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应在患者离开医院前发放印有糖尿病方面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南小册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并为患者编制个性化糖尿病出院手册,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22],告知患者要注意定时的复查血糖水平和定期的复查跟踪。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避免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情况。此外,刘红 [23] 等研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故可采取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且编写《糖尿病患者健教手册》 [24],内容涉及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方便病人和家人阅读。努力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技能。后续配合延续性护理中的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病人的积极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量。.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但会使病人的视觉受损,还会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这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来的研究显示 [25],相比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有可能产生诸如忧虑、消沉和沮丧之类的不良心情。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持续开展,最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延续性护理中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维春等 [26]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血糖值、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 [27] 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新模式 [28],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从“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眼科定期检查”等几个版块建立目标,再将小板块中的内容具体到每天后划分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每次病人达到较小的目标时,都能获得奖励。以通过鼓励、赞扬、奖赏等方式来激励病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以鼓励的口吻与患者进行交流 [29]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护理过程适时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使依从性高、积极性高的患者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养成规律吃药的良好习惯。激励式心理护理相比传统的一般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医院及社区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消极情绪分为逃避情绪、妥协情绪、烦躁情绪和郁愤情绪,并视情绪、压力状态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0]。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让患者全程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以开朗、豁达的正面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病情恢复效果。4. 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府支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九的三甲医院的就诊者络绎不绝,而基层的社区卫生站的就诊人数却屈指可数。由于大家更信赖综合性医院,所以当需要就诊时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这也是实施“双向诊疗”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这一制度,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外,为防止在转诊过程中大小医院发生利益冲突,需投入更多的医疗资金。首要的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感。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投资,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更新优化较为落后的医疗设备,改善就诊环境,使得基层医院也有高诊治水平 [31]。. 加快“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制作住院糖尿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卡,在出院前采集并记录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的院内诊断、其他合并症等。出院后,把病人的资料交给病人所在的社区,由他们进行系统的持续管理,并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时刻进行较好的交流沟通,防止在出院后出现护理服务无法延续的现象 [32]。一旦老人的病情出现了紧急变化,医院、社区、家庭都会积极配合,及时将其送到就近的医院,在转入、转院、转出三个环节中,做到了无缝衔接和双向转诊,保证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得到持续的医疗和服务 [11]。.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品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不仅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还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汪晖 [33] 等的调查发现,在44家综合性医院中,只有近一半()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品质管理规范 [32],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延续性护理效果、延续性护理过程、病人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护理品质监督的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估,进而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4],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5. 结束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迅速增大,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将对护理人员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对自身的积极管理 [35],从而实现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控制,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加上未能有效控制血糖,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采用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情恶化,从而使病人的生活品量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 潘琦, 郭立新.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4): 1-6+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3] 方荣华, 邓学学, 李霞.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6, 31(4): 759-761. [4] 官庆妮.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彭文亮, 徐文丽, 龙春云, 唐云. 延伸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0): [6] 王少玲, 黄金月. 延续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4): 433-438. [7]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 养生大世界, 2020(10): 63-65. [8] 于洁, 郭振刚.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 [9] 崔菲菲, 王木桃. 基于“智慧养老”下的社区老年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9): 94-96+113. [10] 李恩慈, 王牡丹, 陈连国, 周慧洁, 程恒金, 邵赛丹.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3): 50-52. [11] 方慧, 唐茂婷, 施雁. 延续性护理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2): [12] 刘桂芳, 莫结霞, 黄素枰, 梁少琼.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8, 16(15): 1900-1902. [13] 龙美岑, 温贤秀, 李蓉. 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分级及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22, 48(2): 149-152. [14] 陈立群, 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 [15] 姜正芳.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 6(19): [16] 付悦, 孙波. 微信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18, 4(6): 543-545. [17] 印红. 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1): 39-43. [18] 韩书环, 王辉.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4): 28-31. [19] 汪叶青, 张春槐, 黄曙锋.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 2022, 44(3): [20] 徐妙云. 基于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8): [21] 陈佳佳, 郑元裕. 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4): 505-506. [22] 申丽娜, 张真真, 朱晓嬿. 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7): [23] 刘红, 韦伟.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4): 2111-2114. [24] 徐顺英. 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6): 46-47. [25] Zhang, B., Wang, Q. and Zhang, ., Jiang, L., Li, L. and Liu, B.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BMC Ophthalmology, 21, Article No. [26] 刘维春, 叶碧青, 黄淑鹏.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7): [27] 李伟霞, 黄月桂, 皮玉红, 胡荣.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5): 720-723. [28] 杜秀莲, 王孔专.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4): 1906-1908. [29] 吉焕彩, 王欢.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7): 969-970. [30] 彭晓艳.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4-105. [31] 陈小佳. 关于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22(2): 241-242. [32] 葛亚男, 张郁澜. 福州市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16): 2008-2011. [33] 汪晖, 杨纯子, 徐蓉, 曾铁英, 尹世玉, 陈英. 我国44所综合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65-468. [34] 张建华.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2): [35] 刘雅静, 马沛, 陈慧芳.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5-8.
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63-68.
[5]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60-6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儿科护理论文选题参考如下:
1、浅谈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间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当前,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科护理而言,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多元化、护理操作的专业化等各种原因,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难度性。
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而门诊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选择医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门诊护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 措施 》
【摘 要】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现代化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还需要软件、硬件提升。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做好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重中之重。只有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才能迎合医疗市场带来的冲击,能最大化为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关键词】门诊特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4)03-01000-01
门诊质量工作好坏。还直接影响医院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 总结 经验 进行分析,探索解决 方法 。
1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 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性服务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 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 规章制度 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 文化 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史承明,谈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全科护理(727、728)
[2] 胡伟娟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6期(168)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探讨 》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体会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 报告 如下: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 儿童 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整体护理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 教育 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 黑板报 、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叨.护理研究,2003,7(9):993―995.
[2] 廖耘,罗运波.医院空气中细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82.
《 眼科门诊安全护理管理体会 》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 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有关门诊护理管理论文推荐:
1.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2.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3. 2016年门诊护理工作总结
4. 护理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5.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护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 ,善于 总结 工作 方法 ,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注意按压方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 儿童 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 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 教学方法 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 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有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推荐
1.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2.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儿科护理学论文
5. 浅谈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7.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