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美国医学杂志中医

发布时间:

美国中国医学杂志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国际临床医学期刊,简称IJCM,刊号: ISSN Print: 2158-284X,ISSN Online: 2158-2882。基本涵盖了临床医学相关的所有领域。该期刊有接近十三年的出版历史,属于国际开源期刊,还是一本月刊,出刊较快。期刊的H-5index为8,整体质量不错。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是国内最权威的,以下都是。 中华外科杂志 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际内分泌学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眼科学杂志 国际遗传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肿瘤学杂志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中国系列期刊· 小儿急救医学 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白血病·淋巴瘤%D%A

美国中医学杂志

CM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doctor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related problems. Manuscripts can be prepar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Accepted papers will immediately appear online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CM是一本国际期刊,致力于对中国医学的最新进展。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的推动,分享和讨论各种新问题和新的发展,在中国医药相关的问题。本刊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发行,包括以下研究领域: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uina of Chinese MedicineBasic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Ethno MedicineGyne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e of Chinese Medicine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Orthopedics of Chinese Medicine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in and Yang

Journal of Ginseng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Acupuncture i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Herbal Medicine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收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已通过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的严格评估,于2010年起被列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SCI-E)来源期刊。成为我国进入SCI-E的中医药类期刊。发行《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外文版中医药学术期刊。次年即被Medline收录,是Medline收录的第一份国内中医药类期刊,现发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为不断扩大中医药学术国际影响,该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突出中医特色基础上,努力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刊坚持以国家中医政策为导向,积极报导和宣传中医药科研、临床成果。始终坚持中医药国际发展方针,通过版权合作输出、与国外学术团体合作等途径,先后创办了《中医杂志》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德语版、葡萄牙语版、法语版、日文版和韩文版,是我国科技期刊中拥有语种版本最多的期刊。积极拓展与国际中医药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与英国《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医学杂志)、比利时《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杂志)、荷兰《East West Integration Medicine》(东西方医药结合杂志)及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等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和出版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也提升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该刊正逐步成长为我国优势学科和民族特色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成为中医学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被国际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所收录,充分体现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提高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期刊国际发展,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传播与学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时尚>>,<<瑞丽>>,<<心理月刊>>,<<好主妇>>,<<好管家>>,<<悦己>>都挺好的还有<<看天下>>,<<钱经>>

美国医学杂志中医

收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已通过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的严格评估,于2010年起被列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SCI-E)来源期刊。成为我国进入SCI-E的中医药类期刊。发行《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外文版中医药学术期刊。次年即被Medline收录,是Medline收录的第一份国内中医药类期刊,现发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为不断扩大中医药学术国际影响,该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突出中医特色基础上,努力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刊坚持以国家中医政策为导向,积极报导和宣传中医药科研、临床成果。始终坚持中医药国际发展方针,通过版权合作输出、与国外学术团体合作等途径,先后创办了《中医杂志》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德语版、葡萄牙语版、法语版、日文版和韩文版,是我国科技期刊中拥有语种版本最多的期刊。积极拓展与国际中医药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与英国《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医学杂志)、比利时《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杂志)、荷兰《East West Integration Medicine》(东西方医药结合杂志)及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等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和出版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也提升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该刊正逐步成长为我国优势学科和民族特色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成为中医学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被国际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所收录,充分体现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提高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期刊国际发展,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传播与学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M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doctor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related problems. Manuscripts can be prepar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Accepted papers will immediately appear online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CM是一本国际期刊,致力于对中国医学的最新进展。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的推动,分享和讨论各种新问题和新的发展,在中国医药相关的问题。本刊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发行,包括以下研究领域: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uina of Chinese MedicineBasic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Ethno MedicineGyne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e of Chinese Medicine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Orthopedics of Chinese Medicine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in and Yang

了解更多医学类期刊,论文发表可在线QQ咨询

《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2005年5月4日,293(17):2118 - 25所示。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林德K1,施特伦,更加与众不同,霍普,Brinkhaus B,C威特,Wagenpfeil年代,Pfaffenrath V,哈姆MG,Weidenhammer W,Willich SN,Melchart D。作者信息文摘背景:针刺疗法被广泛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但现有证据的好处是稀缺。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的有效性与假针灸和没有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设计,设置,和病人:三组,随机,对照试验(2002年4月- 2003年1月),包括302名患者(88%的女性),意味着(SD)(11)43岁,偏头痛,基于国际头痛协会标准。18岁患者治疗门诊中心在德国。干预措施:针灸,针灸,或者等待列表控件。针灸,针灸是由专业医生和由12届每个病人超过8周。患者头痛日记完成前4周后12周随机化和随机化后一周21到24。主要结果测量:中度或重度头痛天强度差异前4周与周之间的随机化后9到12。结果:基线和周9到12之间,平均(SD)的天数与中度或严重的头痛强度下降了()天从基线的()天针灸组相比减少()天从基线的()天假针灸组,()天从一个基线如果()天在等候名单上。检测中没有发现区别针灸与假针灸组(天,95%置信区间,至天;P = .96点)时是有区别的针灸组与等待名单组(天;95%置信区间, - 天;P <措施)。反应者的比例(减少头痛天至少50%)针灸组51%,假针灸组53%,15%在等待列表中。结论:针灸比没有针灸更有效减少偏头痛,虽然比等待名单控制干预措施更有效。

美国中医医学杂志

收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已通过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的严格评估,于2010年起被列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SCI-E)来源期刊。成为我国进入SCI-E的中医药类期刊。发行《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外文版中医药学术期刊。次年即被Medline收录,是Medline收录的第一份国内中医药类期刊,现发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为不断扩大中医药学术国际影响,该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突出中医特色基础上,努力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刊坚持以国家中医政策为导向,积极报导和宣传中医药科研、临床成果。始终坚持中医药国际发展方针,通过版权合作输出、与国外学术团体合作等途径,先后创办了《中医杂志》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德语版、葡萄牙语版、法语版、日文版和韩文版,是我国科技期刊中拥有语种版本最多的期刊。积极拓展与国际中医药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与英国《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医学杂志)、比利时《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杂志)、荷兰《East West Integration Medicine》(东西方医药结合杂志)及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等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和出版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也提升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该刊正逐步成长为我国优势学科和民族特色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成为中医学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被国际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所收录,充分体现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提高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期刊国际发展,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传播与学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M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doctor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related problems. Manuscripts can be prepar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Accepted papers will immediately appear online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CM是一本国际期刊,致力于对中国医学的最新进展。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的推动,分享和讨论各种新问题和新的发展,在中国医药相关的问题。本刊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发行,包括以下研究领域: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uina of Chinese MedicineBasic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Ethno MedicineGyne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e of Chinese Medicine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Orthopedics of Chinese Medicine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in and Ya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桑叶茶的功效与主治

桑叶茶的功效与主治,桑叶茶是以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桑叶茶对维持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但对桑叶茶的功效有些人还不了解,下面是桑叶茶的功效与主治。

桑叶茶的功效与主治

桑叶茶中包含人体每天新城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几十种元素。例如苯丙氨酸、酪氨酸、门冬氨酸,以及多酚类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锌元素和锰元素等微量元素等。在中医的运用上,桑叶茶的具体功效有如下几个。

功效一、降血糖功效

桑叶茶中有一种 N-糖化合物,合理应用应用该元素,可以控制血糖的升高程度。甚至可以将桑叶茶运用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当然,桑叶茶元素中还有另外一种“1—脱氧野尻毒素”的 “生物碱” 元素,它通过抑制麦芽糖酶失活,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有效降糖。

功效二、桑叶茶的减肥功效

桑叶茶有利水消肿的良好作用,与普通的利尿剂不同的是,桑叶茶的利水消肿功效更稳定而且副作用小。与此同 时,桑叶茶在利水的同时可以将体内多余的 “中性脂肪” 和 “胆固醇” 排走。尤其是对于高血脂人群,搭配正确的运动方案,可以让减肥事半功倍。

功效三、美容养颜功效

长期服用适量的桑叶茶可以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这是因为桑叶茶中的多酚类和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和优化皮肤组织中的新陈代谢,有效抑制体内色素沉积和发展速度,正确而且适量饮用桑叶茶可以减少皮肤中 “斑” 或者 “脂褐质” 的产生和积滞。

桑叶茶的禁忌症

以上关于桑叶茶的功效只能介绍三个,当然它的功效远不止这三个,我们要知道桑叶茶的正确吃法。桑叶茶的吃法主要为开水冲泡,也可以拿来与其他药材配伍做成汤剂,以满足某种治疗需求,但是以下的情况不适合或者咨询过医生之后再服用桑叶茶。

首先,长期过量服用桑叶茶,会过度损耗精血,此时的你会发现自己的气色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萎靡。桑叶茶的量一天不超过20g为好。

其次,脾胃阳虚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过多的桑叶茶,因为这会加重原本虚弱的脾胃情况,导致身体素质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疾病。

桑叶茶怎么泡

1、桑叶茶是一种口感鲜嫩的茶叶,在冲泡时水温不能过高,最好使用90度左右的开水来冲泡,冲泡以前应该先把茶杯用开水温热一下,然后取5~7克的桑叶茶直接放在茶杯中,再充入准备好的开水,焖二分钟取出茶汤饮用。

2、桑叶茶在取出茶汤时,每次取出数量最多不能超过茶杯容积的2/3就要及时蓄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再次冲泡出的茶汤滋味诱人,桑叶茶的耐泡性比较差,每次放入的桑叶茶可反复冲泡三到五次,但到第四泡和第五泡时茶汤色泽与口感就会变得比较淡。

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1、制作桑叶茶时,一定要选择晚秋那些无虫害无污染的健康桑叶并去掉它们的叶柄,用清水洗净以后放在室内阴干。阴干后的桑叶要放在蒸笼中,进行蒸制,开火加热等开锅以后还要蒸五分钟,这样能让桑叶保持鲜嫩的绿色。蒸制桑叶时,不能铺的太厚,不然会让桑叶受热不均匀,会影响桑叶茶制好以后的口感。

2、桑叶蒸好以后要取出摊开降温,等它晾干后再放到干净的木板上,沿同一方向贪官,这样使桑叶能慢慢卷曲,叶片中渗出的汁液也会粘在他的'表面,用手揉搓感到润滑以后可以停止。这时桑叶茶已经初具雏形,把加工好的桑叶茶再放到热锅中,不断炒至炒干水分后,取出降温,等它完全降温后过筛去掉碎末就能得到质量上等的桑叶茶。

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

1、消炎杀菌抗病毒

桑叶茶中含有一些天然药用成分,其中酚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c等物质都具有一定消炎杀菌作用,而且能阻止病毒在人体内滋生繁殖,人们把它冲泡以后饮用,可以尽快消除身体内的炎症,也能预防人体内多种炎症发生,是现在生活中预防人类口腔炎和咽喉炎的最好选择。

2、降低血糖

高血糖和糖尿病已经成了现在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两大难题,它们虽然不会让人们因此失去生命,但会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的功能,严重时就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大人们在出现高血糖或糖尿病以后,可以多喝一些桑叶茶,它能让人体吸收一些蜕皮甾酮,这种物质既能调节内分泌,又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能让人体过高的血糖,尽快恢复正常。

3、抗氧化利水消肿

桑叶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高,这种物质的功效与人参皂苷十片相纸,能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能阻止人体自由基生成,加快酒精代谢,它能延缓人体衰老,并能增强人体抗病功能。桑叶茶还能维持人体内部酸碱平衡加快身体内多余水分代谢,经常用它泡水喝可以利水消肿也能预防亚健康。

桑叶茶的禁忌

桑叶茶性质寒凉,那些处于月经期的女性禁止饮用,不然会引发经期腹痛。另外商业茶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喝桑叶茶,还会导致月经不调。人们在空腹状态下不能喝桑叶茶,这也是桑叶茶的重要禁忌,因为人们在空腹状态下喝桑叶茶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什么是桑叶茶

桑叶茶是从桑树叶中提取的茶。它是亚洲固有的,但现在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培育。黑桑和白桑是10种中最知名的物种。秋天收获叶子并干燥以制作茶叶。中国发现了桑树栽培3000年的记录。桑树被古代中国人用于食品,造纸,蚕及其药用品质。

中药采用桑叶辅助改善视力,清肝,驱风,清热。它还有助于头晕,痢疾,支持肝脏功能,维持年轻肌肤,咳嗽和感冒症状,促进健康的血液,治疗胃痛和强化眼睛。桑叶茶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预防健康问题,如减肥,糖尿病,感冒症状和血管问题。

桑叶茶的历史

桑叶的栽培记录发现超过3000年。在“诗经”中,人们发现桑叶用于养蚕,桑树皮造纸和水果用作水果。

古代中国人发现桑椹味道鲜美,没有任何副作用。中国学者用桑叶茶代替普通茶,以维持年轻肌肤。在日本,桑叶用于治疗糖尿病。桑叶茶由日本中央蚕业研究所开发,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他们还注意到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在日本,桑叶包含在甜蛋糕荞麦面和米粉中。

桑叶茶的功效

与牛奶相比,桑叶茶的钙含量高出25倍。它的绿茶纤维含量是绿茶的两倍,铁含量是菠菜的十倍。它在中国作为药草使用了数千年。Mulberry Tea提供的健康益处包括:

含有矿物质和抗氧化剂

2006年,国际食品杂志报道桑叶中含有铁,钙和锌。在桑树中也发现了抗氧化剂如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抗氧化剂有助于消除自由基。根据PubMed Health的说法,富含β-胡萝卜素的桑叶茶和饮料有助于减少患癌症的机会。

降低血糖水平

血管增加引起2型糖尿病。根据2012年发表的美国中医杂志,总结出没食子酸的存在会降低血糖。2007年,糖尿病护理报告称,饮用桑树提取物的糖尿病患者在前两小时食用后葡萄糖峰值减少。科学家们认识到桑叶茶可以治疗糖尿病并预防糖尿病。

减少坏胆固醇

2013年,“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发表桑椹叶粉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如果患者在三个月内定期给予280克三次。桑叶茶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抗炎作用

2013年,发表在功能性食品杂志上的研究总结说,慢性病引起的炎症也是由桑叶治疗的。2010年,对诱发爪水肿的大鼠进行的研究发现,当提供桑树时,发炎的爪组织被阻止。桑叶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

感冒症状

桑叶茶用于治疗肝脏和病症。它治疗头痛,咳嗽,眼睛疼痛,发烧和喉咙痛。禁止开发细菌菌株,有助于预防链球菌感染。喝桑叶茶可以恢复感冒症状。它消除了细菌的生长。

减肥

由于存在莫拉诺(1-脱氧野尻霉素),桑叶茶可防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它有助于身体排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淀粉,使其不会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减少饥饿感。这导致实现减肥目标。

血管健康

桑叶茶通过减少血管中胆固醇的氧化来帮助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机会,这是由于桑叶中存在类黄酮和槲皮素。它有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每天应该为健康的血管食用桑叶茶。

含有镁

镁对神经,肌肉的运作至关重要,可维持正常的心脏。它增加能量代谢,强健骨骼,协助免疫系统,控制血糖水平和维持正常的血压。

抗击糖尿病

桑叶茶通过限制大量单糖进入循环来预防糖尿病。体重问题也被消除,因为它阻止了不需要的过量糖进入血流。桑叶通过保持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来预防2型糖尿病。

神奇的饮料

桑叶茶既可以热也可以享用。它有松散的假期和预先包装。茶袋应浸泡至少3-5分钟,散茶应浸泡至少8分钟。应该通过避免茶变甜来最大化碳水化合物阻断效果。

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桑叶茶有助于防止动脉中富含胆固醇的斑块积聚,这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它限制了LDL胆固醇的氧化。对人类和小鼠的研究表明,主要药物是黄芪和异槲皮苷。

含有维生素B2

桑叶茶中维生素B2的存在有助于红细胞的生成,管理生殖和生长,能量生产,管理甲状腺活动,消除痤疮,保护神经系统,健康的眼睛,矿物质吸收,保护消化道和协助健康怀孕。

有助视力

桑叶茶含有高含量的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它有助于防止眼睛视力丧失和视网膜变性。它还有助于摆脱皮肤上的瑕疵和黑斑。可以通过在热水中浸泡桑树叶约30分钟来治疗皮肤问题。它还可以治疗皮肤干燥。桑叶如果添加到热水浴中,桑拿有助于打开毛孔以及排毒身体。它可以促进头发生长,使头发健康。

抗氧化剂

桑叶茶具有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或DNJ,其提供抗糖尿病作用和抗氧化特性并减少胆固醇和炎症。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和饮料可以消除患癌症的风险。

有营养

桑椹汁含有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它还具有治疗特性。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从而减少血液凝块和中风的机会。也可以从桑椹汁中消除贫血的迹象。

血液补品

桑叶茶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液,强化系统。它可以镇静神经,丰富血液。它净化肝脏并强化肾脏。它还加快了恢复过程。它可以减少坏胆固醇,防止血液流动阻塞,有助于消除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它提高了免疫力并平衡了内部生产。

美国医学杂志谈中国

19世纪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西医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东印度公司的医生郭雷枢、李文斯敦等在广州、澳门一带向华人行医,将西医传入中国。1835年,伯驾在广州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教会医院。此后,教会医疗事业不断拓展。1876年,新教在华所办教会医院有16所、诊所24所,1905年分别达到166所和241所。同时,传教士还翻译出版西医书籍,创办一系列教会医学院校和护士学校。洋务运动开始后,中国人也开始兴办近代医疗事业,但起步晚、进展慢。晚清时期,也有少数中国人因出国时受西方文化影响,或因接触通商口岸的外国私人医生而认识和接受了西医。相比之下,教会医疗事业是晚清影响最大的西医事业,它与其他因素一同影响了中国人西医观的演变。

CSPPT是英文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的缩写。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译成中文是:中国卒中一级预防研究。

CSPPT是一项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共纳入20702例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史的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根据MTHFR C677T基因型分层后随机、双盲分为两 组,分别给予每日单片固定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或单纯依那普利,期间对于没有达到降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指南合并使用其他降压药物。研究表明:以依那普利叶酸片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与单纯降压治疗方案相比,进一步显著降低首发脑卒中发生风险21%。美国医学杂志(JAMA)编者按评价:精准设计,完胜其余!总结:CSPPT是由中国专家独立设计、实施的临床研究,为中国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提供了更直接更确切的临床循证证据。

“西学东渐”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医学科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使中国卫生医疗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还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西方医学科学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它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不免产生矛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总体进程来看,西方医学,主要是近现代医学科学,在华传播是比较顺利的,最终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并从20世纪初开始,取代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反客为主,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主体部分。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由来已久。早在唐朝就有景教徒(基督教聂斯托里派)在华从事行医活动。1289年,罗马教皇派遣意大利籍传教士孟高维诺(G. de Montecorvino)来华。孟氏在传教同时,也以医术为活动工具。这是欧洲传教士把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开端。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渐多,其中著名者有意大利人利玛窦(M. Ricci)、熊三拔(S. de Ursis),瑞士耶稣会教士邓玉函(J. Terrentius,)等。他们在行医的同时,还翻译了多部西医书籍。其中邓玉函翻译的《泰西人身说概》(解剖学),经过国人毕拱辰润色,于1643年付梓刊印,流传民间。当然,传播医学并不是传教士的目的,而是求得在华立足之地以宣扬教义的手段。这一手段令西来客们获益良多,甚至为他们打开了通往中国社会顶端的道路。降至康熙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医学活动达到高峰,他们在派别上属于天主教。当时来华传教士,如意大利教士鲍仲义(J. Baudino)、罗怀忠(J. Casta),法国教士樊继训(P. Frapperie)、安泰(E. Roasset),德国教士罗德先(B. Rhodes)都先后入太医院供职。鲍仲义和安泰充当康熙帝的随身医生,随驾出巡。罗德先曾经用药治疗了康熙的心脏病,还为他做过外科手术,切除了唇上的肿瘤。虽然西方传教士试图利用医学作为传教手段,然而事实上西方医学传播的社会影响远胜于宗教。不过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医学,还是以古代医学为主,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都没有取得显著成就。康熙末年,由于罗马教廷没有处理好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礼俗之间的矛盾,在华传教士又介入了皇室立储纷争,触怒了后来继位的雍正帝。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甚至遭到清王朝的驱逐。西方医学在华传播也因此遭遇挫折。19世纪初,一批新教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播医学。此时,西方医学已经发展到近代阶段,在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在全球遥遥领先。正如一位西方医学史家所指出的:“现代医学,我简称为‘我们的医学’,是19世纪社会的产物。”1800年以后来华的英、美传教士医生,把西方医学的最新成果传入中国,对于改善当地人民的医疗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1805年英国医生皮尔逊()在澳门开展了牛痘接种,并雇佣了中国人邱熺等在广东各地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邱熺后来独立开办了自己的种痘诊所,在当地名望颇著,得到了两广总督阮元的题匾赠诗嘉奖。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现代医事制度也传入中国。教会医生在通商口岸澳门、广州建立起近代化的新式医院。早期在华兴办医院颇富成效的当数美国人伯驾(P. Paker)。1834年,伯驾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医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同年来华从事医药传教事业。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1835年11月,伯驾在广州新豆栏街开办了眼科医局。医局开办后,初期虽求诊者甚少,但是教会医院所具有的福利性质和先进的眼外科技艺,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的病人,经常是“每天都有几千名等得不耐烦的中国人叫嚷着要求进入拥挤的病房”。他还曾为来广州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医治过疝气。林则徐对伯驾的治疗深表感谢。英国医学硕士、皇家外科学会会员合信(B. Hobson)是当时另一位传播西医的杰出人物。1839年,他在广州开设了惠爱医馆,“舍药施医,至者甚众,无不应手奏效,而去求医者几于其门如市,户限为穿,于是合信氏之名遂遍粤东人士之口”。教会医生在建立医院的同时,还积极推进西医教育,为当地培养新式医生。麦高恩(D. Macgowan)提出:“不应该认为教会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部分仅仅限于内外科的实施,应该对当地的开业医师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进行讲授,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学习医学和有关科学。”1837年,伯驾招收广州本地学生入眼科医局学习。合信也于1839年在广州惠爱医院传授西方医学。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此时正当西方资本主义资本扩张与商品输出全球化时期,医学又成为传教士服务于本国对华通商利益的辅助工具,也就是美国在华教会协会之主张:“欲介绍基督教于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医药,欲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教士。医药是基督的先锋,而基督教又是推销商品的先锋。”总体而言,鸦片战争以前,在华传教士虽然为传播西方医学进行了艰苦努力,但是由于清中期以后,清政府一直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外国人在华活动受到诸多限制。传教士医生未能在华自由施展其影响,只能在广州一带活动。因此,在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医学对中国的影响也还是很有限的。1840年以后西方医学在华影响的扩大西方近代医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开始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普遍接受,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先后逼迫清王朝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以此为护符,西方人在华活动获得了诸多便利。根据条约规定,外国人有权在华行医和开设医馆,西方医学在华影响随之得到迅速扩大。一方面,教会在通商口岸设立了医院,给予中国各阶层民众以医疗上的福利;另一方面,传教士医生多方努力,积极推进西方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多部西医著作。美国人嘉约翰(J. Kerr)在1859―1886年间编译出版了以临床医学为主的20余种西医书籍。1866年,由嘉约翰主持,中国第一所正式的西医学校在广州博济医院建立,招收中国男女学生入学医科。该校为广东西医人才培养贡献很大,造就了诸多杰出之士。戊戌六君子之康广仁、民国国父孙中山都曾经在此求学。1886年,由美国教会医生倡议,在上海成立了在华教会医学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博医会”。该会创办了《博医会报》,报道西医在华传播情况和世界医学发展动态,并在上海、东北、武汉、广州、福建等地建立分会。在华传教士还资助一些中国青年赴外国学习。例如广东人黄宽得到了美国教士布朗夫妇的资助,先赴美国留学,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获学士学位。1857年,他学成回国后,在香港、广东等地开诊行医,并在诊所内培养中国学徒,是为中国人自行教授西医之始。西方医学的传播得到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乃至开明派封疆大吏的积极响应。他们出于自强救亡的目的,在察觉到中国传统医学存在诸般弊端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西方医学,期望以此作为经世救国的手段。西方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了晚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认可。有士人著文感叹道:“西医之精妙,西药之简便,华人稍知西学者,无不知之。而独斥为不足信,不可用者,则中国之医人药肆居多。然每见上海各处遇有疑难重症,华医为之束手者,一延西医,用西药,即能霍然而愈者,指不胜屈。”晚清学界颇负盛名的桐城派大家吴汝纶,在致友人书信中,对西医理论和诊疗方法深表佩服:“今西医盛行,理精凿而法简捷,自非劳瘵痼疾,决无不瘥之事。而朋友间至今仍多坚信中国含混医术,安其所习,毁所不见,宁为中医所误,不肯一试西医,殊可悼叹。”“令弟如系肺疾,应就西医,……此病甚不易治,中医不解,亦无徵效之药;其云可治,乃隔膜之谈。若西医用闻症筒(注:听诊器)细心审听,决为可治,乃足信耳。”晚清思想界著名人物郑观应在其名著《盛世危言·医道》一篇中,较全面地将中西医加以比较。他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他对于西方的医事制度也非常赞赏:“西国医学设专科……皆由名师教诲……迨至学成,官为考验,必须确有心得,给予文凭方能以医师自命……故学问阅历精益求精,中国之医能如是乎?”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著名地方督抚疆吏,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认识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作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新工具。他们在主持洋务自强运动过程中,对于作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近代医学科学,也采取了积极的接纳与提倡态度。1865年,北京同文馆设立医学课程,聘请英国医生德贞(J. Dudgeon)为教习,是为中国自设西医教育之始。在洋务派大吏中,以李鸿章为推进西方医学传播出力最多。他聘请西医为自己家庭的私人医生,著文大力宣扬西医:泰西医学有长官、有学堂,又多世业孤学,藏真府俞悉由考验,汤液酒醴更极精翔。且俞跗治疾、割皮解肌、湔浣肠胃,此法久逸。而彼方于肿疡、金疡、折伤、溃疡之石药劀杀尤得其传,且于草木金石之原则化质,一一格致微眇,务尽其实用,非仅以炮制为尽物性,则尤中土医士所未逮者,予久伟其用心之精而立法之善矣。李鸿章提出了汇通中西医的观点,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他出资赞助英国教会医生马根济(J. Mackenzie)在天津开办了一所英文名为“Viceroy’ Hospital”(总督医院)的新式医院。1893年,他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正规近代化西医院校——北洋医学堂。北洋医学堂聘请外国医生主持教学。学校堂规称:“西医学堂原为珍重生命而设,诸生来堂肄业于医学诸书,宜视为利己济人之要务,孜孜不倦,晨夕研求,毋得始勤终怠。将来造诣有成,资送各兵船及各营所当差,不独资给薪资,兼可活人无算,良医良相事异功同。”当时的新闻传媒对西医也进行正面宣传报道。1872年,很具影响力的《申报》刊文评价西医道:今夫治疾之法,至于西医可谓详且备矣。其于人之一身,内而心肝五脏,外而筋骨四肢,上而耳目各孔,下而阴阳等窍,无不详辨其形,细察其隐,以观其受病之处,以究其得病之原。较之中国医书之所载与夫中国医士之所知,奚啻详细千百倍哉。尽管鸦片战争之后各国列强在华的侵略行径引起了国人的敌视与仇恨,西方文化在华传播所受阻力甚大,但是西方医学以其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崇高宗旨和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治疗技术,逐渐赢得了中国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接受。当时有人记载道,“自中国通商以来,西医之至中国者,各口岸皆有之”,“初则贫贱患病,无力医药者就之,常常有效;继则富贵患病、华医束手者就之,往往奏功;今则无论富贵贫贱,皆有喜西药之简便与西药之奇异者,而就医馆医治者,日多一日,日盛一日也”。西方医学在维新运动中地位的提升19世纪末,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蓬勃兴起,西方医学在华传播也随之而入新境。维新派思想家认为救国首先必须强民。他们强调要从身心两方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提出了医学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指出:“不求保种之道则无以存中国。保种之道有二:一曰学以保其心灵,二曰医以保其身躯。”严复也积极提倡医学救国,他在其名著《原强》一文中论道:“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维新志士肯定了西方医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深信引进西医有助于救国保种。康广仁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特辟西医专栏,宣传医学维新论。刘桢麟在该报发表“富强始于卫生论”,称:“欲治天下必自治国始,欲治国必自强民始,欲强民必自强体始。强体之法,西人医学大昌,近日骎骎乎进于道矣。”梁启超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世界文明之极轨,惟有医学”;“医者,纯乎民事者也,故言保民,必自医学始。英人之初变政也,首讲求摄生之道、治病之法,而讲求全体,而讲化学,而讲植物学,而讲道路,而讲居宅,而讲饮食多寡之率,而讲衣服寒热之法,而讲工作久暂之刻,而讲产孕,而讲育婴,而讲养生,而讲免疫”。维新派引进西医的救国主张,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研究西医者不断增多,各种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报刊杂志,在许多地方纷纷出现。社会各界对于学习西医的热情也显著高涨起来。一次,梁启超在集会宣讲医学救国论时,忽有人当众涕泪长跪而言曰,“此举若昌,某愿粉身碎骨相赞助”;“愿悉所有以其半养母,而散其半以就此事”。这一主张也得到了统治阶级开明派的采纳。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改革教育的上谕中称:“医学一门关系至重,极应另立医学堂考求中西医理,归大学堂兼辖,以期医学精进。”即使是维新派的政敌荣禄,在接受了德贞为他施行手术治疗后,重病痊愈,不禁称赞他医术“精妙绝伦”,“不特为华医所未见,亦华人所未闻,藉非目睹,其谁信之”。百日维新虽然因清王朝统治阶级内极端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但是维新改革势力依然日益强大。学习西医已成为中国社会改革势力奋斗之重要方向,西医大潮从此在神州洪波涌现。清末民初西方医学在中国医疗体系中主体地位的形成1903年清末教育改革中,中国传统医学式微、西方医学科学转为主流之局已现端倪。著名开明派重臣张之洞与张百熙在当年制订的“癸卯学制”中,将医科大学作为新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医学仍列29门医学科目之首,但是其他28门科目皆属西医范畴。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病死后,作为旧时代中医政治象征的太医院也岌岌可危。在时代改革大潮中,中西医的社会地位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需要指出的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自唐以来,日本医学界本来是追随中国传统医学亦步亦趋。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积极推进近代化进程,力图挤进世界强国阵营,谋求“脱亚入欧”。在医学领域,日本政府奉行所谓“文明开化”施政方针,于日本医界大兴“灭汉兴洋”之风,在医政管理、医学教育、医疗设施、药品生产等方面推行废除汉医、全盘西化。而就中国方面来看,清末自戊戌变法,特别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老牌强国俄罗斯帝国以后,日本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势力最重要的模仿范本。同时由于“路近费省”的缘故,大批中国学子赴日本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也把日本的医学理念带回中国,成为传播西医,废弃中医的骨干力量。民元以后,民国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中医也不再列入国家医学教育内容。1915年,由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伍连德发起的全国性中华医学会建立。该会所有组成人员都是西医背景,并以“促进医学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唤起民众对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兴趣”为宗旨。中西医主次易位态势,至此昭然。西方医学科学在中国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此后,西方医学科学在全国得到深入推广,中国传统医学则迅速萎缩,被斥为“不科学”,贬为“旧医”。1916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以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全面批判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废除中医之论一时甚嚣尘上,并得到了民国政府汪精卫、褚民谊等有留学日本背景高官的支持。1928年,汪企张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废止中医案。1929年,在南京民国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余云岫等人再次提出废止中医案,会议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至此中国传统医学不仅被西医反客为主,更有被赶尽杀绝之势。虽然经中医界极力反对,多方运动,此案未得切实实施。但是,随着西方医学科学在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日渐根深蒂固,中国本土传统医学也日趋边缘化。此局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思想,方才有所改观。综观西方医学在华传播之历史进程,虽有波折,而终于得到国人之广泛接受,取代中国本土传统医学之主体地位,对于推进中国科技现代化,维护中国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