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一个好东西,不仅仅还吃,还可以保护心血管。茄子可以保护心血管和降血压。而且茄子也不贵,我觉得就挺好的,我家里人前端时间给我带了【派络维pro】我感觉这个也不错,上面的作用有可以保护心血管,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和延缓衰老碾压般的存在。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呈年轻化的趋势,大多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熬夜:中医上讲究十二时辰养生法,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经排毒的时间,也是心神在心脏的休息时间,应避免熬夜;2、避免吃夜宵:经常吃夜宵会让全身所有的血液进入胃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患者心神不安或者心慌、胸闷等症状;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缺少锻炼导致气血循行不畅,气血运行缓慢;4、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患者天气太冷时容易导致心血循行不足,出现心痛、心慌、胸闷等症状。
多吃豆制品,坚果,橄榄油和高脂肪鱼类,注意不要着凉,不要洗澡时间过长,不要活动太过于剧烈,不要蒙头睡觉。
早睡早起,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油腻食物,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
一、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二、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 三、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养生的动作,叫做踮脚,坚持做一做,能保护心血管。
预防心血管还是要注意饮食,运动和作息规律。这几点注意了,加上日常的保养其实都可以很好的保护心血管了,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介绍不少。平时一定要避免久坐久站,营养均衡搭配。并且注意日常作息。你们也可以吃些保健品来改善身体,日本有一款“派络维Pro”可以很好的改善心血管,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租用,推荐给你们试试看,我给家人已经用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了,反馈挺好的,他们还让我继续买的。说明对身体挺好的。有效。终身放心的。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就是注意饮食的调节,每顿一日三餐,保持着778分饱,吃饭慢一点,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1、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做得到,但还是要提的是: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首先就要戒烟戒酒,因为据统计调查显示,全国8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吸烟会增加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我们要注意戒烟戒酒,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也与睡眠存在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数量很高,可以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3,而长期睡眠质量不好,或者是容易失眠的患者则更容易患有心血管疾病,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自己的睡眠管理,调整好自己的睡眠作息,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差,还有与我们现在生活压力过大,所以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因为工作的殷殷,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运动,所以造成我们的免疫力低下,同时体质也十分的虚弱,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改善这种症状呢?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健起来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同时,如何预防老年病,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其实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要注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是说要合理的进行安排自己的饮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高糖高盐的食物,同时不要吃高油脂的食物,尽量吃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保证一些蔬菜的摄入,比如说芹菜,木耳和绿叶的蔬菜等同时要戒烟戒酒,不要经常进行一些对心血管系统有伤害的活动。2.所以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运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有所提高呢?事实上,我们应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也就是说,能让心脏保持相对平稳状态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比较轻松的运动。
日常可以通过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调节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等方面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好的作息习惯是形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过于熬夜,应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要贪睡,睡觉时间过长也对身体的健康不利。2、调节饮食心脑血管疾病还可通过调节饮食来预防。日常生活中保持低盐饮食,由于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血管的脆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在饮食方面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谷物等,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可适当地增加豆制品的摄入,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3、适当运动做一些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平时应该注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天最好进行不少于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也可以散步、跳广场舞等。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防止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4、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注意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检查,根据身体的状况使用药物,规律用药预防与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另外,患者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情绪。
长期的出现头皮发麻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80%。如果你也经常感到头皮发麻,就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心脑血管疾病。
我最近有机会与节目专家陈济德主任交流,梳理了心血管方面关键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夏季气温不断攀升,体感闷热,情绪易急躁,心脑血管疾病现已进入的频发季,关于心血管疾病这个"生命杀手",你真的了解它吗?心血管疾病在夏季日常饮食中又要注意什么呢? 饮食注意事项: 限制过多热量的摄入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多吃粗粮食物,这样可以增加人体内复杂糖类和纤维素的含量。并且对于糖分的总摄入量应该保持在60%—70%之间。 限制脂肪的摄入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可以适当食用少量的瘦肉、家禽或是鱼类,并且脂肪的总摄入量应该保持在30%以下。 限制胆固醇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要保持在300毫克以下,尽量不食用动物内脏,因为动物内脏属于高胆固醇的食物,有些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含量甚至超过了3000毫克。 控制蛋白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含量也不宜过高,可以通过牛奶、酸奶、鱼类、豆类等食物中获取。 出汗多应多补充红黄色食物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是多吃红、黄色的食物,比如鲜枣、芥兰、胡萝卜、番茄等等,因为这些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等,可以有效防止血压的波动,降低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如何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这几种物质都属于水溶性,在夏天容易随汗液排出体外而流失,所以,在夏天更应该多吃这些食物来进行补充。 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到了夏天,天气比较热,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中午时候胃口很不好,有的干脆就不吃午饭了,等到了晚上比较凉快的时候,再多吃一些。专家建议在夏天最好是少吃多餐,正点吃饭,另外最好每天还能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对治疗才有好处。 【案例】 刘先生以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是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效果不好,得过一次脑梗死,由于平时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又一次比较疲劳在开会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出血性脑中风。 找到陈主任之后,陈主任根据他的情况开了一些活血化痰的药物,三个疗程之后,症状明显改善,基本上可以站立行走,生活也可以自理。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专家是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血管专家陈济德主任! 专家简介: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及中医内科杂病诊疗四十余年,精通中西医两套理论知识。中医四诊纯熟辩病辨证精当,临床经验丰富。自拟"益肾降氮汤"能有效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的进展;自拟"糖肾复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在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延缓肾功能损害方面疗效确实。主持和参加临床科研4项,参与著书2部,主编(月经病古今证治精要),撰写、发表论文十余篇在省部级以上杂志发表。 擅长治疗:在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男女不孕不育,以及风湿免疫和消化道疾病等方面见解独到。尤其是糖尿病相关合并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脑梗塞、泌尿道感染、结石),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男女不育不孕、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 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结肠炎,以及各种肿瘤的中医治疗调养,特别是肺结节、肺癌,胃癌的治疗调养,疗效显著。 温馨提示:每个人的体质大不相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专家的调理思路和治疗方式也不同,如果您有想要了解的内容,想和推荐专家互动沟通,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不要大鱼大肉,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要饮食清淡,要饮食结构合理,而且要加强适当的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就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范围很广,包括了心脏病、中风、动脉疾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都是高风险疾病,对于人的生命威胁也是非常巨大的,无论你有或者没有或者有家庭病史预防都是非常关键,以下为大家详谈如何正确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通常狭义地指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之心脏或血管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心脏病、颈动脉阻塞、中风、暂时性脑缺血、周边动脉疾病、主动脉瘤、高血压等。要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生活中应该:避免吸烟、注意体重与腰围、规律运动、食用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食物 (适量摄取健康脂肪、少吃盐、多吃蔬菜水果、选择全谷类)、定期检查追踪、自我压力管理、保持充足睡眠。何谓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 (心肌) 或血管方面的疾病。然而,医生在临床上所说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意指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心脏或血管疾病。这类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心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颈动脉阻塞症 (Carotid artery disease)、中风 (stroke)、暂时性脑缺血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周边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高血压 (hypertension)、胸主动脉瘤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每个人多少都有会引发动脉粥状硬化的危险因子,该如何生活才能预防以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造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 每个人多少都有会引发动脉粥状硬化的危险因子,包括可预防或改变的、或可加以治疗或控制的、或遗传及环境中无法避免的。然而,特定危险因子会增加患病的风险,这些包括: 1.可预防或改变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危险因子,包括:抽烟、缺乏运动、肥胖、不健康的饮食、吃太多盐、过度饮酒。 2.可治疗或部分可治疗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叁酸甘油脂血浓度、糖尿病、引起肾功能衰煺的肾脏疾病。 3.固定性的危险因子 — 你所无法改变的,包括: *显着的家族病史。若您家中父亲或兄弟在他们 55 岁之前、母亲或姐妹在她们 65 岁之前有心脏病或中风,您就是高危险群。 *生为男性。 *男性且有严重的顶秃。 *早期绝经妇女。美国一项研究指出,46 岁之前进入更年期的妇女,罹患心脏病或中风的机率是其他女性的 2 倍。 *年龄。年纪越大,动脉粥状硬化的机率就越大。 *种族:如美国的某些美洲印地安人、西班牙语裔、及亚裔的盛行率较高。 假若你背负有一项或多项固定性的危险因子,你可能要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注意:某些危险因子的危害性高过其他因子。例如:抽烟造成健康上的危机,高过肥胖许多。当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因子,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也会跟着增加。根据牛津大学的研究,吸烟的 50 岁男性,并有高胆固醇及高血压者,其平均寿命较一般男性少十年。另外,研究者尚在寻找其他危险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塬 (fipinogen)、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 B) 及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等分子的血中浓度。生活中如何预防减缓恶化 1.避免抽烟 抽烟是已知的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凶手之一。抽烟会减短寿命,而其提早死亡的塬因有 1/3 是因为增加心血管疾病。有一篇发表在 2010 年的文章说,抽烟者如果能戒烟,在一年内就可以观察到血管的健康改善,降低心血管的疾病。戒烟可先从逐步减少烟量开始、找同伴一同戒烟或请专业医生协助,打破吸烟的习惯,并减少暴露在二手烟之下。详细戒烟的方法请见:简介:吸烟的害处及戒烟方法。 2. 注意体重与腰围 肥胖已经成为全世界健康的头号公敌;其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胆囊疾病、骨骼疾病、月经失调、不孕、唿吸功能不全、和脂肪肝。一般用来评估是否肥胖的标准为计算身体质量指数 (BMI),BMI = 体重 (公斤) ÷ 身高的平方 (公尺2 )。成人肥胖标准为:BMI 在 以下为 「过轻」、 为 「正常」、24~27 为 「过重」、27 以上为 「肥胖」 (27~30 为轻度肥胖、30~35 为中度肥胖、35 以上为重度肥胖)。另外,台湾卫生署,定义男性腰围大于 90 公分,或女性腰围大于 80 公分,则不管 BMI 值是多少,都属于 「肥胖」。 3. 规律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加强训练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好胆固醇指数) 的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指数) 的浓度,有助于高血压者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疾病和中风、改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工作能力,还可以减少周围血管疾病的风险。缺乏运动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每周运动 (大约燃烧 700 至 2000 千卡),可以降低成年人的总死亡率及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运动需注意: 从事某类型可持续的运动,至少每天 30 分钟,一周运动五次或更多。 规律且持续的运动,可保持适当的体重,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可降低身体发炎反应及心理压力。 若无法每天连续运动 30 分钟,也可透过每天例行事务来增加身体活动量,如骑脚踏车上班、走楼梯不坐电梯、提早一站下车快走、午休时间步行十分钟、工作一小时即站起走动几分钟看看远方、动动手脚肩膀等。详见从年轻到老都没有理由不运动。 4. 食用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食物: -----适量摄取健康脂肪:美国心脏协会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建议,每日平均摄入脂肪应占总热量的 30%。脂肪摄取应包含平衡油脂,并同时能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均衡油脂应含有约 30% 饱和脂肪、33% 多元不饱和脂肪 (包括必需脂肪酸) 以及 37% 的单元不饱和脂肪。另外,注意饮食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摄取反式脂肪酸会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浓度减少,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浓度;其增加 LDL/HDL 比例的能力,比饱和脂肪酸还高出两倍。反式脂肪吃得愈多,罹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愈大;反式脂肪酸会引起细胞发炎反应,产生动脉硬化,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增加中风或心肌梗塞危险;导致血中叁酸甘油脂的含量提高;也可能会影响身体对必需脂肪酸的代谢,致使细胞膜的合成、荷尔蒙的制造产生障碍。 -----多吃深海鱼及其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Omega-3 脂肪酸包括长链的 EPA (二十碳五烯酸)、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及较短的 ALA (α-亚麻酸,十八碳)。EPA 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并与心血管疾病保健上有相关性;DHA 直接影响心脏、脑部、眼睛、神经系统、肾脏的正常运作。虽然人体可将摄取的 ALA 转化成 EPA 及 DHA,但每个人的转化效率不同。关于鱼油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篇临床报告是远在 35 年前,认为爱斯基摩人很少罹患心血管病是因为常吃当地海洋动物油脂。之后许多研究皆证实多吃鱼和减少心血管疾病有相关性,又证实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的浓度直接和心血管疾病减少有关;然后有几个大型的临床,证明补充 Omega-3 可以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尤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详见:临床回顾:吃鱼油降心血管病。-----减少盐分摄取:近年来,多吃钠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证据越来越明确:有一篇 2007 年的文章说,随机安慰剂控制的临床实验证实减少钠盐摄取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又有一篇 2009 年的文章综合了 13 篇临床报告,结论是高钠盐饮食会增加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另外有一篇发表在 2011 年的论文说,多吃钠盐即使在没有引起高血压的状况下,仍可以增加缺氧性中风的机会。而一篇发表在 2010 年的文章说:如果美国人每天减少食用半茶匙的盐,就可以减少 99,000 的心脏病发作、66,000 中风、92,000 死亡案例。 -----增加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的份量:美国政府的 2010 年版饮食推荐说,每天应该吃 5~13 份的蔬菜水果,以成年人平均食量,是 5 份蔬菜、加 4 份水果。一篇2006 年的文章,综合分析了 8 篇临床实验的结果,总共 257,551 位受试者,平均追踪期 13 年,发现每天摄食蔬果量超过 5 份的人与每日不到叁份的人比较,其中风的机会减少 26%。另一篇 2007 年的文章,综合分析了 12 篇临床结果,共有 278,459 位受试者,平均追踪 11 年,发现每天摄食蔬果量超过 5 份的人与每日不到叁份的人比较,其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减少 17%。研究者说:即使是只看蔬菜或只看水果摄食量,也发现其中一项摄食量增加,就可以减少中风 (包括缺血性和溢血性) 和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见:多吃蔬果,可减少心血管等疾病。 -----选择全谷类:全谷类是很好的纤维来源,并且具有良好的脂肪组成、以及含有许多抗氧化成分,是维他命 E 的最佳来源,可帮助调节血压、改善整体健康。 -----注意饮食的份量:即使你都吃些健康食品,但暴饮暴食仍会让你摄取过多脂肪、胆固醇及热量,亦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份量及内容可参考地中海型饮食法、哈佛公卫院设计的饮食金字塔。 5. 定期检查血压、胆固醇浓度、血糖浓度 40 岁以上者每年应定期检查,随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罹患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至少应每个月追踪检查一次,以瞭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以及该如何治疗。 6. 压力管理 许多研究显示,压力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压,也会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促使心血管疾病发作。因此,平时应了解压力的来源、学习缓和自己的情绪、轻松面对压力、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常说笑话并具有幽默感。瑜伽,冥想,芳香疗法,按摩、深唿吸技术等可纾解部分压力;感恩法、正向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能让你用正向的信念来看待压力;静心冥想、正念修行法则可直捣核心,了解生命中本有悲欢离合,对自身的内在经验,采取非评价地、非判断是非的方式,能接受自己、然后面对困境。 7. 充足睡眠 找出自己的睡眠模式,提高睡眠品质并让自己能获得充足的睡眠。若会受咖啡因影响者,下午两点后尽量减少茶与咖啡的饮用。尝试在同一个时间上床,培养睡眠气氛,睡前尽量不要处理需大量用脑的事物。详见简介:非药物方法改善失眠及站—“好眠不靠药” 系列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避免熬夜,避免吃夜宵,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心脑血管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系统之一,但在近些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长,成为了健康的第一杀手。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昆明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以下简称“地图”)显示,我国各地区、不同省市心血管病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的死亡率方面,南方高血压问题更严重,北方则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灾区。
万幸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均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要从导致疾病的四大危险因素入手。
第一,预防超重和肥胖。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体重超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第二,避免蛋白质缺乏。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第三,补充膳食纤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粗杂粮,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第四,低盐饮食。以往调查均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而这次出炉的“地图”表明,湖广和重庆地区高血压死亡率明显升高,这与人们喜辛辣、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有关。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1克食盐大约是一个牙膏盖的量。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我们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养生的动作,叫做踮脚,坚持做一做,能保护心血管。
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关于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回顾总结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护士首先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以帮助,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社会、心理、个性和生物等诸多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50岁之后,患病率为3%~5%,近年大有增高趋势。关于冠心病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行为医学在综合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两年间,共对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岁,文化程度小学45例,中学33例,大学20例;患者家属100位,男32位,女68位,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41岁,文化程度初中26位,高中、中专共43位,大学31位。
2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心理指导: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应激密切相关,外界的应激源,如理化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经常持久地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心身紧迫状态,导致疾病。所以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各种噪音,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作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使患者烦恼、激动的事。
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盐,不能过饱,宜少食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烟酒,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供给新鲜蔬菜,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及保护血管。对于饱和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物应适当限制,不宜过量。少食多餐是为避免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
休息指导:重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置于心电监护室,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在护士的帮助下逐渐增大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逐步增加医疗体操,直至院内行走,允许探视、看报、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于疲劳。恢复期患者可恢复原先日常活动,逐步增加散步等活动。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冠心病的首选药,应告诉病人要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要定期测量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病人应慢慢起床,头晕时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吸氧。抗凝药使用时应注意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对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能漏服或随意停药,因食物能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可随意调整,应由护士严格掌握。
生活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者可用首演结肠走形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者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
出院后健康教育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Ⅱ级患者应增加休息,但可起床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心功能Ⅵ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进食量,低盐低脂,忌烟酒。
按医嘱准时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如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到门诊随访,坚持服药,不能中断。
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互相配合,掌握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个别指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或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如冠心病发作的机制、诱发原因、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患者和家属掌握。
4结果
改变了护士角色与护理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理方法不是过去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方式,而是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考虑。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在不同时期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5结论
通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激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重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把健康知识教给冠心病人,使他们改变认识模式,调整饮食结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作为护士应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使每个病人都能接受与理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春芳.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5,5(2):102-103.
[2]曹翠蓉.心血管病恢复期的护理.中华误诊学杂志.2005,2005(3):393.
[3]程建初,邱桂香.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2005,3(13):1235-1236.
作者简介:马海静,黑龙江省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