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吴超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吴超医学论文

解沛基1933年9月至1938年初就读该校。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常委。刘宗一1947年9月至1950年9月就读该校。江西省广播电视厅高级工程师,曾任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省人大常委。蔡均1945年9月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江西省地矿局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曾在全国19个省(区)作过地质矿产资源调研工作。史定华1953年9月至1956年7月就读该校。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运筹学会排队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数学系运筹论与控制论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黄家匡1946年9月至1952年7月就读该校。中国电力设备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机械工程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左凌烨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读该校。1993年南昌市中考状元,1996年保送清华大学,技术经济硕士,清华大学毕业后从事创业投资行业,荣获“2006年中国十二佳创投新锐”称号。现任美国中经合集团副总裁。余南庚1927年至1933年就读该校。医学博士、教授,台湾省中研院院士,台北荣民总医院和三军总医院总顾问,1972年当选美国心脏学会会长。国际医学权威。钱志道1922年就读于该校,毕业时间不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现代国防工业开拓者之一。1938年4月毛主席回信给他,欢迎他到延安,1938年5月到延安,两次获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劳动英雄”称号,毛主席亲笔题词“热心创造”。他为边区军火化工业奠定基础,解放后,发展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功绩卓著。党的十一大代表。曾任一机部部长助理兼导弹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顾问,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坚1950年初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系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涂颉1942年秋至1948年7月就读该校。天津大学教授,热能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中国农村能源协会理事,中国太阳能学会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热能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夏振坤 1947年该校高中毕业。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博导、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宗海 革命烈士。1918年由饶州(鄱阳)五中转入该校,1924年考入北师大,1925年入党,1927年上半年出任贵溪县教育局长,是邵式平同志亲密战友。1927年5月8日壮烈牺牲。当天深夜,邵式平同志主持了江宗海烈士追悼会并致了悼词。夏小平 1977年7月该校高中毕业。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山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黄心武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读该校。剧作家、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文联戏剧影视创作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广东文艺界》杂志主编等职。刘金标 1953年9月至1956年7月就读该校,高级工程师。曾任江西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江西省八届、九届人大常委,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九届、十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十二届执委。蔡燊安 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读该校。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江西省工艺美术馆馆长、江西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评委会主任,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夏宝枢 1939年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含豫中附小)。教授、主任医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其科研成果获多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部级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永铨1946年春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第六届暖道空调分会名誉理事、天津市制冷学会名誉理事长,天津市专家协会司法鉴定中心制冷空调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制冷学会E2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空调设备专业组组长等职。刘齐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读该校。讲师、经济学硕士,联合国派驻东帝汶民事维和警察。中国赴海地首批维和防暴队值勤官。两获联合国维和警察总部“联合国维和勋章”,获东帝汶颁发的维和勋章,公安部授予的维和警察勋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奖、三等功各一次。周恒 1941年9月至1942年6月就读该校。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工程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力学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及副主任等职。汪坤钅容 1946年2月至1948年7月就读该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教授、主任医师。全军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血液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四川省分会血液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医疗队工作。姜惠林1954年9月至1960年7月就读该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家。以条目单列先后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与《江西文学史》。张文琮 1960年9月至1966年7月就读该校。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2004年被授予南昌市首批“名医”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南昌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桂崇基 民国初年,就学于私塾先生项少力,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豫章中学。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1949年后到台湾,曾任台湾省东吴大学校长。宋鉴 1946年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北京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1998年北京市十名优秀总监理工程师之一。主持制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总体建筑规划、清华大学地下人防工程规划等。罗星晨 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就读该校。在校时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等。获第三届全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江西省第一名),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免试进入2007年国家数学集训队和2008年国家数学冬令营。刘佺佺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该校。2004年南昌市中考状元。魏 星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该校。2003年南昌市中考状元。陈世旭1961年9月至1964年7月就读该校。国家一级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吴超1993年9月至1996年就读该校。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1996年南昌市中考状元。陈星文 1946年至1949年7月就读该校。全国首批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江南三大名楼理事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江西校友会理事。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硕问,中国农工民主党省委委员。曾任江西省轻化工业设计院总建筑师、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总工程师。是滕王阁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总设计师。祝文奇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该校。1998年南昌市中考状元。2001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第二名,现在美国犹他大学就读博士学位。余建亭 原名朱哲均,1935年夏毕业于该校。1936年10月入党,1937年7月到延安,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干部股股长,东北局秘书,轻工业部副部长,中纪委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刘金玲 1954年至1958年11月就读该校。运动健将。1959年9月作为江西省无线电运动队主力运动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打破一项全国记录。潘凤湘1940年9月至1946年7月就读该校。江西省首批语文特级教师之一,语文教读法创始人。王勇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就读该校。1978年南昌市中考状元,1981年高考江西省理科状元,全国理科考生最高分,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盛裘飞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读该校。1988年获中美合办“中国青少年第二届航天飞机科学实验一等奖。”1990年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破格录取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邹之琴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读该校。2000年10月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全国100名,江西省两名,南昌市仅一名)罗莹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就读该校。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刘晨1998年9月至2001年就读该校。2001年南昌市中考状元。汪诚信1948年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病媒生物防治专家,鼠类防治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带头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主编。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许路加 1951年7月该校高中毕业。教授,国际知名音乐家。他70寿辰时,时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专门致信祝贺。王安民1945年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导。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博士后指导老师。科研成果获部级一等奖,兔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实验研究获美国运动医学会骨科学会优秀论文奖,该文系我国运动医学首次在国际获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关字奇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该校。1997年南昌市中考状元。美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余南庚1927年至1933年就读该校。桂崇基 民国初年,就学于私塾先生项少力,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豫章中学。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1949年后到台湾,曾任台湾省东吴大学校长。艾寒松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和党的理论工作者。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就读该校。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曾任驻莫斯科中共代表团《救国时报》编辑,中共上海文委委员,苏北报社总编、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副校长、中共江西省委候补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委党校校长。万春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该校。1992年南昌市中考状元。屠毓琳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该校。1998年中考状元(卷面分第一)。江西省优秀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现就职于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康广隶 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该校。2005年获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2006年被保送至南昌大学学习。湛润水 1973年9月至1977年7月就读该校。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教授教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材料应用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桥梁与隧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震宇 1948年9月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市第一届二十一世纪青年科学基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机工程项目咨询评估委员会专家。吴伊文2001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读该校。2006年8月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2007年被保送至上海东华大学(当年全市省重点建设中学中唯一获保送资格者)。甘绍火喜1945年9月至1951年7月就读该校。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特聘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统筹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委员。李乾南51年初至52年7月就读该校。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设计事务所总工程师。二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师,中国冶金建设设计分会理事。陈守朴 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读该校。曾任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南昌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李梁华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就读该校。运动健将。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导。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跳远第一名,并打破大学生运动会记录。

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行政管理的法治要求随之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研实力的竞争。行政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所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提出应加强对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促进科研院所科技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0引言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若要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科技兴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整体综合实力[1]。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行政管理的高效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该如何定位,行政管理人员本身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促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1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是工作的主线,协调是工作的核心,服务是工作的根本,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协调作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

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或者是上传下达者,首先自身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精神。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严谨求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把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整个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需要掌握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还要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科研院所自身性质决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站在发展前沿对科研形势、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本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的政策规定是影响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政策精神,把握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

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群体行为,涉及多学科、跨专业、跨单位的科研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技术障碍,如设备、人员矛盾等,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协调项目实施中人员、设备、物资的调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出现意外情况,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寻找对策,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的支持。可以说,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作的关键。

创新意识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3]。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之源,行政管理同样离不开创新。行政管理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探索和建立适应科研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阻碍科研发展的政策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建立有特色的学科和人才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科研奖惩机制,既要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不能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

服务意识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积极地为科研一线服务。要做到服务下行,服务前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科研一线,了解各学术梯队构成及研究方向、研究进展,提高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要替科研人员多考虑,在下发各类通知时要谦虚谨慎,以理服人,全方位提高素质。

3加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4]。科研院所应重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目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主要由3种人员组成:一是来自科研一线的专业人员转岗,这一类人员对科研工作比较熟悉,对管理工作比较陌生;二是来自于其他职能部门,这一类人员对管理工作较为熟悉,对科研工作则相对陌生;三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管理系学生,这一类人员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但对科研工作比较陌生,对实际管理工作也不熟悉。行政人员的培训应当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形人才。

加强科研院所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应多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管理专题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可采取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的形式,也可提供机会让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同类院所进行学习、交流,参加系统的理论培训,了解相应的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等。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人脉优势,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最新的理论,培养自己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加强科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既要熟悉管理工作,又必须全面了解科研院所总体科研形势和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在管理中出现脱节现象。行政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多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院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划。

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训

科研院所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知识,适当的科研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科研院所应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英语能力、伦理素养、人文底蕴等。

加强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如果只讲奉献,只会使管理人员疲于奔波,忙于应付,严重的会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造成队伍的不稳定。科研院所应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对他们实际能力的考核和评估,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对于业绩出色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宣传,给予表彰,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中。

4结语

总之,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同于普通单位的纯行政管理,而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科研院所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凝结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工作的关键,这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去适应新形势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高要求,而且需要科研院所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开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健,沙莉莉,吴超.医院科研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43-44.

[2]庄俐.如何提升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2):110-111.

[3]徐志远,徐浩然.浅谈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的加强与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3(5):94-95.

[4]殷作曲,王立锦.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J].网络财富,2010(22):164-165,168.

摘要:高校要想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弊端,在促进岗位改革的同时也要适度采取完善科学的激励措施,不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实现对他们的全面激励,方能推动行政管理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与激励

高校是社会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这里聚集着海量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教育、科研、服务等职责预示着它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行政管理岗位是高校以上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保证。因此,充分发挥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人员的重要作用,提升其工作积极主动性,完善激励机制,促使高校行政管理日渐走向现代化、多元化与创新化很有必要。

1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担负的职责主要有思想宣传、活动组织、人事管理、后勤服务等,它是行政管理、教书育人、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重要载体,可见,行政管理岗位具有多重职责。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社会服务性日渐凸显,其在增强高校影响力,树立高校良好声誉,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意识到行政管理岗位的不可替代性,透彻当下行政管理岗位存在的弊端,强化岗位改革,运用激励措施促使行政管理岗位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2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一些弊端

行政管理岗位设置的弊端

高校由于受“重科研,轻管理”思想理念的束缚,长久以来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岗位设置,还是在人员待遇方面,行政管理均不占优势。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设置具有政府机构设置的特点,繁冗复杂,枝繁叶茂,但由于监管不力,形同虚设。还有部分高校更加淡化行政管理存在意识,施行科研与行政管理一体化,造成诸多弊端。

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即教育科研人员,他们本身具有较差的行政管理素养,无法充分适应琐碎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再者,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僵硬,缺乏创新性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张步伐的加快,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也日渐增多,急需一大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支撑高校发展,因此素质问题必须解决。

行政管理激励措施不完备

高校的急剧扩招急需增添行政管理人员,原有的行政管理机构与制度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但一些学校不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吸引和留住优秀行政管理人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工作倦怠、排斥等情绪日渐严重,行政管理岗位也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

3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建议与激励措施

行政管理岗位改革有效策略

科研与行政管理分离,强化监督施行科研教育与行政管理的有效分离是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岗位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任务。首先要明确科研与行政管理的界线,尽可能杜绝科研人员担任行政管理人员,非常优秀之人可另行考虑。其次,合理规划与设置科研岗位与行政管理岗位,明确双方职责,禁止越俎代庖。最后,高校可以聘请一些有志于为高校行政管理作贡献的同窗校友担任此岗位,并合理分配人才,将更优秀人才收入行政管理岗位。除了施行政教分离,强化监督也非常重要。高校可以成立“校董会”,其人员可由本校退休老干部担任。在校董会的监管下,高校行政管理定能精简机构、高效运行。

提高重要性认识,加大资金投入高校要推动行政管理岗位改革,强化对行政管理岗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行政管理的资金投入很重要。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中存在诸多弊端,这与高校缺乏重视,弱化资金投入是分不开的。因此,高校要摒弃“重科研,轻行政”的落后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薪资改革,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全体教职工、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意识到行政管理之于高校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当然,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院校,可采取与相关企业合作,获取企业赞助的方式增加资金数额,并合理配置所得资金,将其投入行政管理,以资金带动行政管理效率的普遍提升。

强化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随着高校行政管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呼吁声的提高,越来越多得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目前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陈旧的现实难以适应时代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迫在眉睫。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多途径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度。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繁重,且社会地位不如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骤降。基于此,高校应通过集中宣讲、提高待遇等方式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二是强化对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要细化部门培训内容,针对不同部门实施不同的业务培训,这样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素养便得到不断提升。

行政管理岗位可行性激励措施

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双管齐下对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可施行一定的可行性激励措施,以此改善行政管理效果。高校要做到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外部激励,即高校要基于行政管理岗位现状,建立全面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到领导阶层,小到一般职工,从一般岗位到重点岗位,包括决策者、执行者,都要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激励机制,促使行政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享受到激励机制的好处。内部激励,即员工潜意识中自己对自己的激励,行政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百倍信心投入工作,提升自身工作效率。毋庸置疑,员工的内部激励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外部激励的推动,故高校要强化外部激励。

赋予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激励职业发展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升工作信心,增强工作向心力和安全感的重要因素,高校要适当赋予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发展激励,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高校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合理规划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晋升渠道,使员工始终对自己未来信心满满。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晋升制度。在晋升方法上可以借鉴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的方式,规定等级、服务年限、制定科学的评定方法,确保晋升的公平、公正。三是采用目标激励措施促进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例如,规定每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督促员工定时定量完成,提升其职业能力。

建立绩效考核制,实现恒久激励绩效考核制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薪资改革的重要结果,虽然绩效考核制度备受青睐,但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本身也存在一定弊端,高校应趋利避害,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就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能盲目随意,应具有针对性。首先要明确考核目标和岗位对象,基于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对象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其次,要促使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以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结果与职业晋升相链接,实现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恒久激励。综上所述,高校必须明确行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性,并基于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强化激励促进措施,让行政管理岗位尽可能发光发热,推动高校教育的跳跃式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一群知识、能力、内涵俱全的高级知识分子,高校要想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弊端,在促进岗位改革的同时也要适度采取完善科学的激励措施,不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实现对他们的全面激励,方能推动行政管理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探讨李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056

吴孟超医学论文

吴孟超院士曾经救治了两万多名患者,这种做法也让人们感觉到非常的震惊。有很多的人都表示,吴孟超院士还是非常的有实力。他也是拥有着比较精湛的医术,所以说才能够给人们的生命带来这么大的保障。而且吴孟超院士也是每天不断的学习,他也是希望自己的医术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和进步。吴孟超院士在自己有所成就之后也是救助了两万多名患者,可想而知,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所以说人们还是非常的尊重他。

吴孟超院士也是非常的厉害,他也是为医学界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再加上他做出的一些贡献,所以说人们都是非常的喜欢她。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他真的是非常的有能力,他给人们带来的表现都是非常的好,这也就获得了很多人的欣赏和认可。人们也都是期待他有一个更好的表现,这样也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好的表现。

有很多的网友都表示,吴孟超为医学界作出的贡献还是非常的多。很多的人也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对工作也是非常的负责。而且他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也是不会放弃每一个病人,如果说有一些病人有身体上的疾病。那么他也会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病人。

希望吴孟超这个院士也是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表现和发展,毕竟他给人们带来的贡献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说才可以深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人们也都表示吴孟超还是非常的有能力,再加上他给大家带来的表现都是非常的精彩,这也就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人们也都觉得他在艺术方面有着很好的实力,再加上他也一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很多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医生。

学生很多的,现在吴孟超还成立吴孟超肝胆之家旨在为更多的服务

吴孟超的得意门生有谁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孔子是老子的得意门生。李可染是齐白石的得意门生;黄泽金是吴冠中的得意门生;靳尚谊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史国良是黄胄的得意门生。

5月22日,原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却因为两位巨星的离世,变成了悲伤的代名词。

先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挥手远去,5分钟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离开尘世。一日落两星,昆仑亦震痛。

袁公大名天下闻,吴公的名字则鲜为人知。当面对重症患者时,曾有人劝他:“这么大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啊,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他却淡然笑道:“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吗!”为什么他敢如此冒险呢,只因他把救治病人视为天职。

这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其实脾气非常大,经常会训斥弟子。有次他发现病人用的药物很贵,年轻的医生对他说,现在好多家属要求用这个药。

吴老毫不客气地讲道:“是家属要求还是你们医生讲的。(另一种药)三天打六支,六支才100块钱不到。你这个药用上去要多少钱?所以说要替病人着想。”

在吴老看来,病人找你看病,是把生命托付给了你,必须对人家的生命负责。医生的职责是为患者治好病,不能给病人添麻烦,更不能从他们口袋里掏钱。

如此高风,让人敬服!根据官方统计:吴孟超从医70余年,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96岁高龄依然坚持每周三台手术,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他这一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还深刻影响了世界。被公认为继屠呦呦之后,有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内地医学泰斗。

5月22日13时02分,99岁的他在上海逝世。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飘扬在华夏的上空。

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5岁的时候妈妈就带着他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闯荡的父亲。

少年时期的吴孟超,一边读书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他们辛辛苦苦地收集橡胶树上的汁液,然后再烘干制成胶片。但英国殖民者垄断了市场定价权,100斤才卖了4块钱。

初中毕业时,爸爸想把他送到英国读书。但他断然拒绝: “难道我们受英国佬的欺负还少吗?”

这位少年的心中,升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彼时的中国战火纷飞,他要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救援。

1940年,18岁的他真就付诸行动,放弃了国外稳定优渥的生活,与几位华侨同学结伴回到了祖国。

他本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却因为国民党的反共行动没有去成,于是就留在了昆明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一心想着读书救国。

三年后他考上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梦想着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在毕业实习一年后,却被学校分到了小儿科。

沮丧的他跑去申诉,医务部主任解释道:学校是择优录取,你外科成绩只有65分,但小儿科成绩却是全班第一。

吴孟超很倔强,依旧想去外科,医务部主任生气了:“你才米,能当外科医生吗?”

眼看前路不通,吴孟超干脆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工作,跑到了另一家医院应聘。

虽然他的外科成绩不太好,但他身上的冲劲和韧劲,深深打动了外科主任,吴孟超如愿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1956年,“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到他们医院当兼职教授。吴孟超得遇良师,如影随形,揣摩技艺,把手术刀法练得出神入化。

裘法祖对这位好学的弟子很欣赏,就向他指点了未来的方向。普通外科很古老,胸外科和脑外科已相对成熟,当今世界肝脏外科还很薄弱,而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

听到老师的良言后,吴孟超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向肝胆外科领域发起了冲锋。

1958年,为了快速迈入肝胆外科这个细分的领域,吴孟超几乎跑遍了上海的图书馆,凡是带“肝”字的著作都认真翻阅,最终才淘到了一本宝藏:英语版的《肝脏外科入门》。

他火速拉上同事,仅用时一个多月就把这本著作翻译成了中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翻译出版的第一本肝脏外科方面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那个年代,国内的外科手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肝胆外科手术更是风险极高。由于肝脏血管密集,稍有不慎就会大出血。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制作出肝脏的标本,弄清楚其中复杂的血管脉胳。医院特意成立了以吴孟超为首的“三人研究小组”,全力攻克这一难题。

吴孟超他们就天天待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只有一张桌子和几把凳子陪着他们。历经四个多月的研究, 他们终于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肝脏标本。

后来他们又制作了上百个标本,透彻了解了肝脏的结构和血管,创造性地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把“敌人”研究透之后,吴孟超在1960年亲自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

后来的他,更是带领团队突飞猛进,将国内原本羸弱的肝胆外科手术,提升到了世界水平。根据统计:

“他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一下子从不到50%,狂飙到了90%以上,他因此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1979年,他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两个外国专家分享了肝外科的论文,他们加起来共做过18例肝癌手术。

等到吴孟超上台的时候,他谦虚地表示做过181例肝癌手术,全场都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向他。

这个中国人,简直强到可怕。

这个世界上,才智出众者很多,每个时代也都会出现冠绝天下的豪杰。但即使是冠绝天下的人,也不一定受到尊敬,因为人品同样重要。

吴孟超之所以让人高山仰止,除了他对肝胆外科领域的贡献外,更在于他高出尘寰的品格。

为了给病人省钱,他总是安排科室医生,开同等效果的低价药品,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少用价格高昂的器械,多用脑和手去诊断治疗。

“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每当冬天的时候,他都会把听诊器放在胸口捂热,然后再给病人检查。当需要用手去触碰患者的身体时,他又会把双手搓热。

而且每次检查完,他都会帮患者放好鞋子、掖好被角。这些微小的细节,彻底暴露了一个人的修养。

至于像开头所讲的难以救治的重症患者,他从来不在乎失败的各种风险。

他曾经连续站立12小时,切除了男子体内63厘米的巨大肿瘤,硬生生把患者从死神的名单上抹除。

也曾经为了一个4个月大的女婴,奋战5个小时,从稚嫩的身体中摘除了肝母细胞瘤。如今这名女婴,已经成长为优秀的护士。

2005年,吴孟超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中国颁发给公民的最高等级奖项。上级派人来考核,按理说当天的手术应该取消。

但吴孟超却如期走进了手术室,因为患者来自农村、家境贫穷。多住一天院,对他的家庭来说就是巨大的负担。

正像他对晚辈的教导,他用行动一次次地践行。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在《朗读者》节目中,吴老展示了自己略微变形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地向内侧弯曲,这是长期手术导致的后果。

而鲜为人知的是,吴老的脚趾变形更严重。他的右脚二脚趾竟然搭在大脚趾上,呈现出诡异的“X”形,很难掰开。

原因同样是经年累月的手术,每次手术站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久而久之,抓地的脚趾不堪重负,发生了变形。

由于他重大的贡献,2010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2012年,他又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非常动人:

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

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获得那么多奖项,但吴老心中仍有遗憾,那就是没有攻克肝癌。

“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2020年全球肿瘤报告显示:“全球 2020 年新发肝癌91万例,其中中国新发肝癌 41 万例,占全球 45%还要多。”

中国是肝癌的核心区域,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吴孟超的贡献是何等意义。

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中写道: “只有通过一种方式才能征服死亡:抢在死亡之前改变世界。”

有些人虽然远去,但早就变成了天上的白云,化为细雨滋润了山野与平原,悠悠地守护着热爱的土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吴孟超还是袁隆平,他们都并未离开。每次看到天上的云,必定有无数人在想念他们。

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这些护民佑邦的国士,怎么会被人遗忘呢?

我们的心头,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脑海,肯定会永远把他们记忆。 文/令狐空

吴医学论文

[1]吴以岭,高怀林,贾振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经验[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6.[2]吴以岭,魏聪,贾振华,朱昭明.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理论探讨及相关实验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06:4.[3]吴以岭,魏聪,贾振华,袁国强. 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3:5.[4]吴以岭. 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6.[5]吴以岭. “脉络—血管系统”相关性探讨[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5.[6]吴以岭. 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6.[7]吴以岭,贾振华,魏聪. 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5.[8]吴以岭. 络病理论构建及其指导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6:8.[9]吴以岭. 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6:11.[10]吴以岭,张会欣,王宏涛,贾振华. 津力达口服液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6:5.[11]吴以岭. 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A]. .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7.[12]吴以岭. 脉络学说及其临床价值[A].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0:4.

医学学士论文

临床医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致力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学士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摘要】 医学后期教育是指医学生4年级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的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过程,是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随着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校医学教育的后期应始终做到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教育 医学后期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预防为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是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医疗行业社会风尚的关键一环。而临床实习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状况和发展。因而在见习、实习阶段就注重培养他们高尚、严谨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文就临床医学生后期学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途径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对医学高等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医学生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到新的高度。此外,在医学教育上,临床医学生的后期教育主要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成为以人为本,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知识贯通的全面型综合人才。因此,医学生后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脱离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思维模式,培养观察社会待人接物的人文素质,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分析能力,学会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变化出发,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分析。

2.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作为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广义的讲,高校(包括高职)阶段,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不仅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各种文化之间的混合与碰撞将加剧学生成长过程中选择与确立价值观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1]另一方面,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许多家长把培养子女成才片面地理解为掌握文化知识,而对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则不闻不问,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部分医生的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上,服务言行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交往中对患者不够尊重,缺乏人文交流与情感交流。而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是自己素质完善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基石。因此,从实习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对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我国传统的医古文在医德教育方面从4个方面对医德教育内涵进行了总结:①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②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③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④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2]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医德没有具体的固定模式要求,但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和医学类职业要求以及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在总结多年医德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医德教育应具有的内涵。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三义”教育统领学生医德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医德教育的全过程,并置于指导地位,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其次,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生。并具有敬业精神,能较深刻地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确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

第三,进行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医学生形成热爱人、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等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医患、医护、同事间的关系。

第四,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使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讲求公正、追求和谐、力行善美,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3]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和法律、纪律培训……使年轻医务人员既掌握扎实的医疗技术,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和谐社会中,实现医者尽其能、患者医其患,医患共相依、雨水一家亲,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基本目标”。

三、医学生后期教育中医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培养人文品质。

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引入“精神助产”法,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4]社会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珍视和关注生命。对医生来说,人文关怀是其最基本的服务态度。医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后天修养的程度决定的。少数学生沉醉于当代社会的斑斓色彩之中,疏忽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他们或者尚未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或者社会公德的自我培养留下了缺陷。“精神助产”的要义在于: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5]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所以作为未来社会的人道主义者,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尊重生命、崇尚正义、爱岗敬业、心胸宽广”等人文品质。只有这样,患者在就诊时才不会感到治疗仪器的冰冷和自己的孤独无助。

2.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榜样示范作用。

由于当今医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高”、“大”、“全”式的榜样示范法效果弱化,甚至引起一些学生反感,[6]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教师的态度、立场观点、言行举止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临床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带教过程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临床上对每个患者都要做到认真、体贴、和蔼;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于律己,洁身自爱。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良医,则可能造福一方;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庸医或贪医,则可能祸害一方。

3.加强学校、临床医院的合作

学校方面。在学生进入临床之前,学校应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和医德观,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的临床医德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思想品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制与纪律教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制观。通过医学伦理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的教育,阐明医德与医术关系。同时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在参观医院、见习、卫生调查等活动中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逐步懂得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情操。

医院方面。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对他们医德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进行医德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开展床边教学,结合患者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和案例,从而促使学生在比较思考中定位,自觉提高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最终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和品质,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环境,要健全医德教育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惩结合,保证医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之,临床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医德培养教育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结合卫生行业的特点,采用“立体、多面教育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的同时,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坚守医学人文信仰,成为“懿德善能”、“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 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26)

2 季春元、邹 丽.医古文中的医德教育内涵[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28~29

3 吴海峰、张明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3~1014

4 李凤英.融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4):106、108

5 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董晓星、陈家麟.论榜样示范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58

吴文医学论文

陈源出于妫姓。 相传舜当天子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们住在妫瑞,即妫水弯曲的地方。 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帝舜的后裔妫满。 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妫满,封他为陈(今河南淮阳市)侯,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 妫满死号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 陈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 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900名戌卒起义。 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

姓吴 起名字四个字 女孩 吴尔伊娜,吴尔妍贝。 姓吴的四个字女孩名字大全 吴文静 从唐诗中选取文静二字(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全唐诗》〖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查看解释与典故(3) 女生 姓吴 要4个字的名字有没有含义好,也好听的 30分 吴我如夜 四个字的吴姓女孩名字叫什么好 吴文恩瑜 吴文培书 吴文琬涵 吴文筱茹 吴文涵凤 吴文希涵 吴文淇儿 吴文梦屹 吴文我彤 吴文晓华 吴文海璐 吴文词琳 吴文雯雅 吴文婉语 吴文兰洋吴文文婷 吴文美依 吴文天琪 吴文梓怡 吴文楚轩 吴文立怡 吴文紫丽 吴文景懋 吴文依淇 吴文文妮 吴文子婷 吴文沁婷 吴文文萱 吴文雅鹏 吴文茜怡 吴文碧鑫 吴文梓楠 吴文姝霖 吴文诗倩 吴文书琪 吴文韶倩 吴文芯钰 吴文潋杰 吴文维涵 姓吴女孩起个四字名字 吴楚雨涵 姓吴的女孩名字四个字带草子头的好听的有那些 吴菡思睿 吴菡曦文 吴菡梓昕 吴菡语钰 吴菡滢琪 吴菡语桃 吴菡心妃 吴菡雨哲 吴菡琦欣 吴菡浩静 吴菡颢静 吴菡昕滢 吴菡志斐 吴菡佾蕊 吴菡欣然 吴菡雨莉 吴菡绮希 吴菡水媛 吴菡韵然 吴菡奕玲 吴菡绮昀 吴菡妃云 吴菡芋屹 吴菡一曦 吴菡珈辰 吴菡馨姝 吴菡筱嫣 吴菡瑞妍 吴菡小涵 吴菡奕锨 吴菡静珍 吴菡雅泽 吴菡际倩 吴菡凝诺 吴菡怡瑶 吴菡紫纬 吴菡华凡 吴菡紫怡

截止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有专任教师29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3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 秦小云女,汉族,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首届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担任广西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广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广西医学” 编委和“华夏医学”编委。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2项;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1项,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西卫生厅和教育厅科研课题各2项;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课题1项。 冯丽华,女,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系临床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筹)教务处副处长、柳石校区教务办公室主任。从事医院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28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兼任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学(内科护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电教协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广西医学职业教育研究会内科学(内科护理学)教研会会长、卫生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专家、柳州市教师资格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5项卫生厅、教育厅的教改科研课题,参与13项;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获自治区级教改成果2项,全国电教协会教学课件一等奖1项、教育厅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临床、教改、科研论文38篇;主编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及校级教改教材1部,参编(副主编)规划教材2部。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2010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7、2009、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广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柳州市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2005年)、柳州市“1+1”民族职业教育之星“优秀导师”(2010年)“柳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2006年)等称号。 吴文其,男,教授,临床医学系主任。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疗系,获得学士学位,在我校及附属医院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带头人,皮肤性病学学科带头人。我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负责人; 2009年带领临床实训中心获得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11年带领临床医学专业获得自治区高校急需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和2011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三项,已经全部结题。现参与省厅级课题研究6项,担任多本教材主编或副主编。2011年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唐荣兰,女,1975年高中毕业,同年下乡插队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广西医学院77级医疗系,1983年1月毕业分配来校工作至今。1990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高级讲师,同年确认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1996年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半年,2004年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课题研究一年,并受聘为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副导师。现任医学院影像口腔检验系主任,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任教以来承担了护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检验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医免疫学检验》、《医学遗传学基础》、《临床免疫学》等学科教学。先后主持了城市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电子游戏室的卫生学调查、瓜子细菌污染状况分析、市售调味食品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柳州市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柳州市血清学标志阴性急性肝炎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检测及序列分析,文章均发表于《中国公共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主持的区卫生厅立项课题1项已经结题, 现正主持广西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二次,国家级会议四次。《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改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国内公开杂志发表或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交流。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工作者和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称号。 黎卫文,男,1992年7月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2003年获副教授职称。2006年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兼计算机教研室主任。1994年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1999年起同时从事数字校园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的实践研究。多年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校率先实行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作业管理、课程考试、成绩管理、评教评学、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入新技术,加强和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2005以来,组织编印校级教材3套,主编并组织教师参编计算机基础规划教材3套共6本。重视教学改革、骨干培养和梯队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逐年上升,曾多次名列全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先后主讲全校的教育技术培训18期,协助和指导校级网络课程建设32门。2003年至今,先后获自治区级、校级、全国一级学会等先进(优秀)个人荣誉奖共13项,获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等奖励证书共21项,社会兼职4项。主持厅级课题3项、参与4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4项。 杨燕初,男,分别毕业于广西柳州卫生学校、同济医科大学,2001年参加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继续教育学习。1975年参加专业技术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病理学教学及临床活检工作;1991年起任病理教研室主任,现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兼病理教研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组成员;柳州市医学会病理学组副主任;柳州市医疗事故鉴定病理学专家。从事病理教学与临床病理活检三十余年,较为扎实地掌握了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病理诊断技能。连续五年年均授课约250学时。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认真备课,悉心指导,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将“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的道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紧跟形势发展,改变“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多方面(临床活检、尸体剖验等)收集、整理、制作了实体教学标本,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着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在临床病理活检工作中,主持完成学校附院的临床活检工作和柳州市医疗纠纷剖验鉴定工作,为临床治疗和柳州市卫生行政管理、司法部门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极具参考作用的依据,工作业绩得到柳州市医疗卫生行业的认同。曾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第一作者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运用病理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多项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对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其课题《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研究》,该课题经专家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水平”结论。 叶琳,女,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参加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4年。具有教师资格和临床执业医师“双师”证书。中华医学会中医内科分会会员、柳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级“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卫生行业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员”。先后参加编写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中医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医护理学》和《中医护理学要点提示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均已公开出版。并注重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在省级以上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和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立项项目5项。 蓝琼丽,女,心理学教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柳石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行,学校心理健康学术带头人,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师,广西心理学会、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理事。199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第,1990年曾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承担学校《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心理学教材4部。科研成果曾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和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历史上陈姓的来源

吴俊医学论文

独立出版专著一部,参编两部,曾在《经济学动态》、《科研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金融研究》、《财经研究》、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I) 等经济学、管理学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四项、主持和参研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科委、重庆市金融学会等省部级项目多项、企业横向委托项目多项。曾与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合作研究,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发表相关研究成果。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I)、《金融研究》匿名审稿人。

1.《冒险的旅行》(上海文艺,1990年)2.《鲁迅个性心理研究》(华东师大,1992年)3.《鲁迅评传》(百花洲文艺,1992年初版,1997年新版)4.《林琴南书话》(浙江人民,1999年)5.《孟森学术论著》(浙江人民,1998年)6.《鲁迅学术论著》(浙江人民,1998年)7.《东洋文论》译文集(浙江人民,1998年)8.《文学流年》(广州,2000年)9.《大学写作》(主编,华东师大,2003年)10.《谁与争锋》两册(主编,古吴轩,2005年)11.《文学的变局》(广西师大,2005年)12.《暗夜里的过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13.《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两人合著,上海古籍,2007年)14.《遮蔽与发现》(上海文艺,2007年)发表论文、各类文章约三、四百篇,历年间均有论文多次被数十家报刊转载或转摘,《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汇读书周报》、《新民晚报》等均刊登过个人专辑、专访及评介文章。其他学术文化出版尚有:合作策划出版《今人书话系列》(12种)、《近人学术述林》(12种)、《近人书话系列》(12种),主编出版《经典丛话系列》(16种)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