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小儿疝气

发布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小儿疝气

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疝气,部分病儿可自愈,但超过1岁未愈或1岁以后出现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医学上对小儿斜癌的治疗态度是年龄超过一岁者就应及早手术。由于小儿疝气手术简便,快捷,有效。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痛苦也很轻,不主张采用非手术疗法。小儿疝气手术方法不同于成年人,只要将疝囊高位结扎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时皮肤切口只有~,不必剪开腹股沟管,只要将疝囊外牵作高位结扎就可。一般约20分钟左右完成手术,住院时间2~3天即可,伤口可不用缝线缝合。有许多医师,对小儿疝气仍采用成人剪开腹沟管的方法治疗,这是不太科学的。因为破坏了腹股沟管,则加大了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也延长。

权威专家团队,众采百家之长,专我一技独秀作为国家唯一的疝气特色医院,医院一直由国内著名的疝外科专家组成的优秀团队领衔,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优秀专家就有10余人,并通过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网络化技术支持,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疝外科专家坐诊,已成为全国疝外科最具实力和权威的专家团队,累积新式无张力患者手术超过3万台,“众采百家之长,专我一技独秀”是医院专业领先的思想基础。 主任医师、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陕西省贫困疝气患者救助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兼任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常务编委。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普外科工作,担任多年的普外科副主任,对普外科消化道肿瘤、急慢性腹痛、重症胰腺炎等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腹外疝的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是我国最早开展无张力疝修补的学者之一。主要从事疝和腹壁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2007年11月协助国内著名的疝专家陈杰教授组建起国内唯一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疝和腹壁外科一级科室,负责承担全国各地疑难复杂疝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和疝专业的培训、研究工作。有超过1500例的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经验,收治了许多疑难杂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主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二台健康之路、cctv电视台:一套、三套和七套,北京交通台讲授有关专业疾病的诊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在研课题1项。擅长:疝和腹壁疾病,包括各种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疝、盆底疝、脐疝、腹内疝(肠系膜裂孔疝、网膜孔疝、食道裂孔疝、膈疝等),腹壁肿瘤及慢性腹痛等疾病。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局麻下腹股沟疝、脐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手术,对复杂疝及合并复发、感染、腹水等疑难患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围产保健、高危妊娠、胎教咨询胆道疾病、消化道肿瘤、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对疑难杂症有较强的处理能力疝和腹壁疾病。 疝外科专家,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小儿外科学会会员。从事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应用、推广和基础研究,专长于开展普外科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尤其擅长治疗小儿疝气。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发明多项小儿疝气专用手术器械,并获国家专利。其独创的“小儿微创疗法”因只需1厘米微孔切口和10分钟手术时间而被戏称为“110疗法”,至今仍是小儿疝气治疗方面的金科玉律。

疝气,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那么婴儿疝气症状都有哪些具体情况呢? “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的,以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高。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通常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发生。 在小儿脐部形成向外突出一个核桃大小的肿物,外表呈球形或半球形,顶端有一小瘢痕,摸上去柔软是婴儿疝气症状之一。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在白天,小孩跑跳时肿物会由小变大,但是无明显痛感。晚上时会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也是婴儿疝气症状表现。 但在哭闹、运动、咳嗽、解便后等情况,肿物变的特别大,摸上去较坚实,腹痛加剧并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停止等情况均是婴儿疝气症状。在婴儿啼哭时腹压增高,该变化更为明显,皮肤也变得较薄。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 婴儿疝气症状以上就是编者为大家介绍的,正常肚脐的形状应该是凹陷的,但是如果婴儿有一个凸凸的肚脐,除了可能有脐疝气的情形之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症发生;若有其他异常情形,如发育迟缓、腹腔有肿块等均是婴儿疝气症状,就必须尽快就医诊治。

儿科腔镜疝气论文

效果很好,复发率和并发症都在1%现在流行腹腔镜手术,及微创手术,比开放式手术稍微贵两三千块钱。手术时间不到两个小时,恢复快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的出现,肿块可能只见于腹股沟区,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当病儿安静或睡眠时,则忽隐忽现。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阴囊疝气太大则会引起行动的不便。 手术手术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 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 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 进行手术可快速治疗,也有药物治疗的。

疝气的危害主要取决于疝囊里面以及腹腔内容物是哪些有关,有些是肠管和膀胱,还有一些是女性的卵巢以及输卵管等部位。如果是小肠部位,可能会造成肠道坏死、肠穿孔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菌血症。如果是膀胱进入到疝囊里面,可能会造成尿血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膀胱坏死。除此之外,如果女性的卵巢以及输卵管进入到疝囊里面以后,可能会造成卵巢以及输卵管坏死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不孕。一旦出现疝气以后,患者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缓解。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常见的手术主要包括开腹疝修补手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以及疝囊高位及大手术等,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治疗途径,目前,手术治疗是根治疝气的唯一方法,目前,此类手术效果已得到良好的验证。正规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已不到1%。

民族医学杂志疝气单方

疝气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完全康复,手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常规手术就是开刀手术,费用少伤口大。第二种,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比常规手术稍高,但创伤小,是疝病手术的首选。

调解饮食结构加中药治疗是最好的,因为手术创伤大还易复发,患病后加强营养,同时饮用固本正气茶,在淘宝可以买到此茶,服用10天左右就能看到疗效。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儿疝气如何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简单地说,疝气就是在腹股沟的地方有个小缝隙没闭合好,当腹腔里有东西从这个小缝隙中掉出来时,就叫做疝气。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

现在治疗疝气多为西医手术,已经很难再看到中医疗法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有一篇专门讲疝瘕,但是没有针对小儿的治疗。对此讲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有一篇专门讲小儿疝气的。彭子益说:“小儿疝气的根源就是肝肾阳虚。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病及终身,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中医疗法为:用五味子1克,甜苁蓉3克,清早煎服,空腹喝下。每日一次,一直服用到病消为止。当服用了一阵子以后,阴囊突出的硬处会很痒,其实这是阳气在回复,即将上升的表现,是个好兆头,所以不必担心。

五味子味酸性温,散结消肿,可以温补肾中水火之气,帮助肝阳上升。苁蓉味甘性温,温润肝肾,温通肾阳补肾虚。因此二者结合,效果很好。五味子是肾病的专药,可是现代的很多医生因为《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用五味子治疗了咳嗽,就以为五味子是治疗咳嗽的专药,其实这是不对的。”另外,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黄元御在“疝瘕”中也反复提到,疝气是肝肾的问题,为“肾肝之邪”。究其根本就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

中医手法如何治疗?

回族医学内病外治法——提博气诊疗法可以对治调理,探得博气偏离至6点位,先用揉法5分钟,指推6点位助其复位,单推几分钟后,再探博气点,用指推、拉法回拉博气,揉法6次,提法一次。一个节次做完后,根据情况可再做一个节次。根据病情,决定疗程,直至痊愈。

下面六个穴位临床对治疝气有意外奇效,可配合提博气诊疗法通调。

【照海】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日常保健: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

【阳陵】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日常保健:腿脚发麻时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伏菟】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寒疝,狂邪鬼语,风劳气逆,少气。

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日常保健: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用掌根按揉伏兔穴。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

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日常保健: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

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

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

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

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日常保健:温灸或按摩。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气海】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配石门治崩中、漏下;

配小肠俞治带下 (《 针灸 资生经》);

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针灸大成》);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腧穴学》)。

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日常保健: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1、保守疗法 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缺点是使用不便和无法根治疝气。2、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减轻出现疝气痛的方法 大腿上方根部,医学上叫“腹股沟”,是男性最容易发疝气的部位。斜疝常常从下腹部腹壁内的腹股沟管向外突出,或直接进入阴囊。这种疝气的特点是肿块时有时无,往往在站立、行走或咳嗽,特别是在做重体力劳动时突出来,局部常有坠胀和不适感。此时应立即停止劳动,并卧床休息,平稳呼吸,痛块就会慢慢回纳入腹腔。如果休息后,肿物仍未消失,可用手缓慢推送肿物回纳腹腔。对于上述方法仍不能恢复的疝气,还可以试用垫高臀部或头低足高位,再用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动作应轻柔,以防肠管破裂。对于疝气复 位后,特别是疝块突出时间较长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如果出现腹痛加重,局部有压痛和反跳痛,应立即上医院看病,可能要手术治疗。 对于另一类不能回纳的疝气,叫“嵌顿疝”,此时会疼痛加剧,肿块紧张发硬。如果嵌顿的时间较长,千万不要盲目地把肿块推回腹腔。因为被嵌顿的肠管可能已发生缺血坏死,假如强行推回到腹腔,则有可能发生肠坏死、穿孔的危险。对于这类病人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耽误治疗。对于反复出现疝气的病人,应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手术修补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类手术疗法比较编辑本段疝传统修补术: 有1个大切口(长约6~8厘米);需住院7~10天左右;常规抗感染;术后疼痛等不适多见;复发率约占2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12个月。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有1个中等切口(长约4~6厘米);需住院3~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复发率约占1%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疝腹腔镜修补术:有3个小切口(长约1厘米);需住院4~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必须全麻,可有戳创置镜、气腹导致的损伤等并发症;复发率约占1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 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编辑本段患疝气病后可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选择治疗方案:1、婴幼儿2岁以内可考虑疝带治疗。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婴幼儿约90%可获得治愈。2、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手术疗法,但在接受手术疗法之前及时使用疝带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二可有效预防疝嵌顿、肠梗阻等急危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儿各部位器官和组织都较细微,输精管、精索动脉等极易受到损伤,疝气手术有可能影响到患者将来的生育,造成不育.1.小儿因不配合治疗,手术后大哭大闹,易造成合并症,复发率也很高,危险性也较大。2.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常需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造成智力发育障碍。3.因此小儿疝气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尽可能选择采用专科医院药物进行专业指导性治疗。 疝气应该注意哪些 编辑本段避免举、推挤、 或拉扯重的对象;放弃或尽量少抽烟,吸烟者的咳嗽可能对发展或恶化疝气有加速作用,放弃抽烟可改善血液, 加速恢复过程;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多吃高纤维饮食, 包括五谷、谷物、麸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喝八杯水可帮助解除便秘;避免、减少打喷嚏;深呼吸可帮助缓和慢性咳嗽。 多数疝气无法被防止, 但是有可能减少疝气反复发作。以下建议可帮助减少疝气的复发: 保持健康体重 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积极预防、控制便秘,慢性咳嗽 多吃高纤维食物 避免免举、推挤、或拉扯重物;放弃吸烟恶习 疝气的食疗方法编辑本段(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6)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用法】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功效】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主治】疝气。食疗对疝气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用,现介绍几则民间小验方: 茄子有收敛止血、健脾止带等多种效用。民间用茄子50克,水煎取汁服,饭前温服,每日2次,对轻度疝气有收敛固提之效,并可改善疝气带来的不适感。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茄子凉拌、煎炒、油炸食用,对疝气皆有作用。 刀豆《本草纲目》认为刀豆“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气”。可用其煮粥服,刀豆50克,粳米50克,每日2次。也可将刀豆研末,开水冲服,每次5克。 柚子核柚子核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效。柚子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1个月。也可取柚子皮10克,煎汤服,每日2次。两种方法都对疝气疼痛有一定效果。 荔枝核《本草衍义》曰:荔枝核“治心痛及小肠气”。《本草纲目》认为可“行散滞气,治癫疝气痛,妇人血气痛”。荔子核30克、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止痛之效。 无花果无花果有理气健脾之效。取无花果5个,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丝瓜老丝瓜250克(焙干),陈皮1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 橘核橘核30克,山楂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

中医对疝气病的治疗论文

你好,很荣幸为你答疑解惑。

发生了疝气,

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

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治疗。

中医无法治愈。

有症状的话建议您手术治疗,

最好定期检查,注意休息,加强饮食营养。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点击下方“官方网站”,进行追问!

【病例验证】杨某,男,29 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黄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1.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2.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4.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病例验证】治疗小儿疝气病32例,服药4~40剂,痊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

其它治疝气的药方

1方

[药物] 紫苏30克,艾20克,防风15克。

[制法] 上药煎滚。

[用法] 放脚盆内,先熏四面护紧,挨温洗之,重者两次根除。用于小肠气、肾囊坚硬,小便不通者。

[出处] 《良方集腋》。

2方

[药物] 花椒30克,大葱7个,全瓜蒌1个,陈醋25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匀,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处,每天1次。用于疝气偏坠。

[出处] 《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3方

[药物] 苦椿树叶250克。

[制法] 煮滚放坛内。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数次,甚效,用于治疗疝气偏坠。

[出处] 《外治寿世方》。

4方

[药物] 鲜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热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时再将阴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钟后阴囊缩小如常。用于小肠疝气。

[出处] 《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5方

[药物] 昌蒲适量。

[制法] 煎水。

[用法] 水洗思处。用于治疗小儿疝气,偏坠,阴部湿疮。

气虚下限,包裹不紧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扩展资料:

绝大多数腹股沟疝通常不会引起不适,因为肠子一般可以推回腹腔。尽管这种情况还不算特别紧急,但却必须通过小手术才能修复,只有极少数会自愈。具体何时适合手术,需咨询主治医生。

腹股沟疝还有一种情况是很严重的,甚至是危险的,即肠子被卡在阴囊里,无法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嵌顿(睾丸被卡在腹股沟),这种情况叫做“嵌顿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疝气

有关疝气的医学论文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此病多发于男性、老人和小孩。疝气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进行预防,防止此病的发生。疝气其临床症状因个人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新生儿或小孩,往往在啼哭时发现腹股沟出现肿块而被注意;成年人多少由于老化、受伤、用力过度、抽烟等造成腹壁薄弱、撕裂,或腹压增加,使腹内脂肪组织或器官从缺口凸出,皮下会有明显突出物,可以看到及感觉到。导致疝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腹壁强度的减弱,意思是肚皮越来越薄弱,挡不住咳嗽或屏气时从肚子里往外顶的力气,当然临床常见的是肚皮局部有一个地方明显薄弱;二是腹内压的增高,意思是因为各种原因往肚皮外顶的力气越来越大。腹壁强度减弱的常见原因是人们的肚皮先天性就有几个地方比较薄弱,比如腹股沟、肚脐、腹白线、半月线、腰眼等等好多地方;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营养不好肚皮变薄;第三个原因是因治疗疾病需要肚皮开过刀,开刀后又由于咳嗽、营养不良或感染等原因没有长好,也会出现疝气。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或排尿困难,少数人因肝硬化继发大量腹水,或练习举重等情况下用力不当,同样可以产生疝气。

关于疝,自古以来中医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成书于战国时期,并秦汉以来历代多有增补疏注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有疝的记载,如《素问·骨空论》篇中就有冲疝、狐疝、颓疝、厥疝、瘕疝、贵疝、癃疝等种疝的记载,并指出督脉为病。后至清代,所编著的《类证治载》中,对于疝更有描述:“疝气者,小腹坠痛,控引睾丸,见证于肝,而有原于任脉。故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经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经言七疝:冲、狐、癫、厥、瘕、癃也。”意思是说疝患者的下腹坠痛,并牵制睾丸作痛,认为疝的发病与肝病相关,并原于任脉失常。任脉在中医学上属于奇经八脉,是一条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前进入阴毛部,沿着腹、胸、、颈部的正中线上行,至下唇中央分为两支,环绕口唇,经面部至眼眶下的经络。任脉致病,男子可形成七种疝:冲疝、狐疝、厥疝、癫疝、瘕疝、贵疝、癃疝;而女子疝则称为带下瘕聚。《类证治载》一书中对于疝的认识与《黄帝内经》的说法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黄帝内经》将疝之为责于督脉,并列颓疝而列有癫疝而已。中医对于疝的认识与西医虽然难于完全对应,但中医毕竟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早于西医千年以。此外,历代中医对于疝的认识均有所发挥,并有一些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中医所说的七种疝,它们究竟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疝,有的还需在进一步考证和探讨,从临床上看,有的中医划归疝者,在西医上并不属于疝气的范畴。本书就比较常见的狐疝、水疝、血疝、癫疝等四种疝,从中医角度予以扼要介绍。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实际上,老百姓所说的疝气主要是腹股沟疝。疝气发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疝气在一岁以内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岁以后的疝气就不可能自愈了,应该手术治疗。所有成年人疝气都需要及时手术。 疝气手术怎样做才好呢?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两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治疗疝气,显示了创伤小、诊断明确、修补彻底和恢复快的优点,是现代疝气治疗的最佳选择。 腹腔镜从腹腔内可以轻松、全面地查看双侧腹股沟,能够及时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被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气(大约20%左右),这样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儿童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指头大小的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对于成年人疝气也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小孔,病人术后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后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加上腹腔镜技术可以一次性修补斜疝、直疝和股疝区,因此腹腔镜与其他开刀方法相比,修补更为彻底,达到了“一次手术享用终身”。对于传统疝修补术后疝气复发的患者腹腔镜更是个福音,因为腹腔镜避开了以往手术区域,化解了复发疝再手术困难的问题。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如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则称腹内疝,例如小网膜孔疝、膈疝等.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其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其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据国外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切口疝的发生率约为2%~11%;国内调查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约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则高达‰;在腹股沟疝的全部手术中,复发疝的手术比例约占10%~16%.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传统手术的复发率大约为;而包括平片法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大约在1%~5%;目前西方国家80%以上的腹股沟疝的治疗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其复发率约在1%.巨大腹股沟疝和复发疝都是疝外科的难点,他们的共性为手术中缺损严重,周围组织薄弱,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尚有很多病人因畏惧手术或因为体质因素、某些疾病因素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们通常说的疝气指的是腹股沟疝气又名小肠疝气,是指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因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开疝管所致.婴幼儿常因哭闹引起.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肠梗阻、乃至肠管坏死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