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植物病毒病的分级标准论文

发布时间:

植物病毒病的分级标准论文

病情定量调查指标很多,最常用的是发病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发病率(incidence)指病株率病叶率病茎率病果率等,是发病个体数占调查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未表现症状的个体,可能是由于抗侵入,侵入后菌落早期败育或避病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接种失败造成的,与抗病性无关田间接种时,接种失败是更常见的原因

严重度(severity,intensity)表示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表示,严重度级别可按单个叶片植株或整个田块的发病程度划分,也可综合考虑而划分,制成分级标准检索表或分级标准图,发病调查时据以目测估计制定的严重度分级标准要简明实用,目力能准确识别,且能反映病害造成的损失程度

叶部病害的严重度可以按病部(斑)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也可以将发病最严重的叶片上病斑所占面积,定为100%而分级划分严重度间距可以是等距的,也可以成等比数列

引用最多影响最大的是Horsfall和Barratt(1945)提出的分级系统,即0,3%,6%,12%,25%,50%,75%,88%,94%,97%和100%H-B系统是依据以下原则分级的:第一,依据Weber-Fechner定律,即目力对外界刺激的感知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比例,这表明只有严重度按对数级距划分,目力方能准确识别;第二,严重度50%以下观察病组织,高于50%后观察健康组织,眼睛方能辨识英国真菌学会分级,即Moore(1949)的分级,将H-B系统简化为,1%,5%,10%,25%,50%,75%和95%等8级对H-B系统的修订和评价延续至今(Bock等,2010)

图13-1 用于麦类秆锈病和叶锈病的严重度分级标准图

图13-2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

一般分为轻度、中度、严重、不治每个等级间其实并无严格界限的。目前行业无明确划分标准刚发生时为轻,发生后一段时间为中等,对植物造成种大损害,甚至导致树干缺失,植株枯萎等现象为严重,接近死亡,已经无治疗价值的为不治

对过敏性坏死反应的抗病性或抗扩展为主的抗病性,普遍采用按反应型(infectiontype)来分级的方法反应型的分级主要依据侵染点坏死反应的强弱病斑大小形状与色泽病斑上子实体发育程度等特征划分,麦类锈病的反应型见

表13-1 麦类锈病的反应型划分标准

表13-2 玉米大斑病反应型的划分标准

反应型级别反应型特点抗病性级别(反应型类型)0无肉眼可见症状免疫(低反应型)0;无孢子堆,但有过敏性反应所引起的枯斑(坏死斑)或褪绿斑近免疫(低反应型)1孢子堆微小,周围有明显枯斑高度抗病(低反应型)2孢子堆小至中等,周围组织褪绿或坏死秆锈病孢子堆周围有枯死圈,圈内常出现“绿岛”中度抗病(低反应型)X接种同一小种后,在同一叶片上随机混生各型病斑中度抗病(低反应型或称混杂型)Y接种同一小种后,在同一叶片上有不同大小的孢子堆,由叶片基部向叶尖逐渐变大,叶尖处最大中度抗病(低反应型或称混杂型)Z接种同一小种后,在同一叶片上有不同大小的孢子堆,由叶片基部向叶尖逐渐减小,叶尖处最小中度抗病(低反应型或称混杂型)3孢子堆中等大小,周围褪绿,罕有坏死者中度感病(高反应型)4孢子堆大,周围无褪绿高度感病(高反应型)

反应型抗病性等级反应型特点R高度抗病病斑条状或窄梭形,呈黄绿色水渍状褪绿斑,并有褐色坏死斑块MR中度抗病病斑呈窄条梭形,褐色,边缘为黄绿色MS中度感病病斑呈褐色坏死大斑,边缘有黄绿色边线S高度感病病斑为褐色梭形大斑

小麦白粉病的苗期反应型划分,虽然也考虑坏死反应的有无,但该菌是叶表面寄生的,更注重菌丝体发育和产孢量(

表13-3 小麦白粉病苗期反应型的划分标准

反应型抗病性等级反应型特点0免疫叶上无可见症状0;近免疫叶上有枯死斑1高度抗病叶上病斑小,其上菌丝层稀薄,透过菌丝可见绿色叶面,偶见较大病斑,但仍透绿2中度抗病叶上病斑直径小于1mm,菌丝层较厚,不褪绿,能产生一定量的孢子3中度感病叶上病斑较多,直径等于或大于1mm,菌丝层厚,生长旺盛,产孢量大,病斑不连片4高度感病叶上病斑多,直径大于1mm,菌丝层厚,生长旺盛,产孢量大,病斑连片

稻瘟病采用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接种后5~7d进行调查稻瘟病的现行病情分级是综合定性定量的指标

根据发病程度分级,一般分为轻度,中度,严重。

植物炭疽病分级标准论文

家庭植物,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时尚自然,心情愉快。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家庭植物养护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家庭盆花养护技术

论文关键词:家庭;盆花;养护;关键技术

论文摘要:从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三方面介绍了家庭盆花养护关键技术,以期为家庭养花 爱好 者提供盆花养护技术 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文化 素质的提高,赏花、养花成为一种时尚,家庭养花一般以盆花为主。要想养好花,必须掌握养护 管理知识 ,特别是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三大关键技术,现分别介绍如下。

1浇水

水质的选择

家庭养花浇水多用自来水,但是自来水含有消毒剂漂白粉,其中的氯离子易伤盆花幼嫩的根毛,必须贮存1~2d,待氯气挥发后,水温接近土温时,方可用来浇花。磁化水因水分子的 自然排列已被磁场所打乱,与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子相近,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盆花浇磁化水最好。

浇水量

浇水原则。浇水的原则是“浇则浇透,浇透而不浇漏”,即每次浇到水从盆下盘子渗出为止。另外还应根据花盆的大小、深浅以及花盆的质地而定。小盆浅,浇水要少要勤;泥盆渗水性好,盆土容易干燥,要勤浇;石盆、釉盆不易渗水,长期积水,花卉会烂根。

浇水时期。不同的花木浇水时期不同。一是宁湿勿干型,指当盆土完全干燥后就会受损枯死的花木,这类花木要在盆土稍微干燥时就浇足水,如铁线蕨、凤尾蕨等;二是宁干勿湿型,指当盆土干透后再浇水的花木,如仙人掌、芦荟等;三是间干间湿型,指在盆土表面干约3cm立即浇水的花木,如龟背竹、绿萝等。

浇水季节。春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这时盆花开始萌芽、生根,需水量大,要保持盆土湿润;夏季干燥,蒸发快,浇水要加倍;秋季应适当少浇水,以免花枝疯长,影响第2年开花;冬季,多数花木处于休眠状态,保持盆土稍干即可。

浇水时间

每天的浇花时间春、夏、秋、冬各不相同。花谚说得好“晨水是甘露,火水是砒霜,晚水救命汤。” 这就是说,在春秋之季,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以后是浇花的适宜时间,而在夏季切勿中午浇花,盛夏中午温度最高,盆土与水温差异最大,这时浇花容易导致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阻,减弱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产生生理干旱,而使枝叶萎蔫。同样的道理,冬季宜在中午浇花。总之,“春浇中午,夏浇早晚,秋浇隔天,冬季勤看”。

浇水 方法

盆花浇水前必须把板结的盆土凿松,以利所浇的水及时吸收,不致从盆边冒出。最好用细孔喷壶均匀浇透水。小盆花卉的浇水最好采取盆浸法,即把花盆放入较大的水盆中,使水从排水孔渗入盆土,至盆土表面微湿后搬出,这样可防止盆土因浇水而板结,有利于盆花的根呼吸。一般阴性观叶盆花在干燥室内的特殊环境下,加上灰尘的遮盖,往往难以显现鲜艳的本色,除定时浇灌外,还应采取洒水洗尘和喷水润叶的叶面喷灌法,这种办法还可为夏季盆花在中午高温时降温消暑,以及为半夏眠花卉解除休眠而继续开好花。

2施肥

肥料种类

有机肥。有机肥是各 种植 物、动物体的籽实、脏器、残体或排泄物经加工、腐熟后所形成的肥料,如人粪尿、畜禽粪、饼粕、糟渣、杂草绿肥等。有机肥是迟效肥料,养分全,肥效长,使用前一定要经过发酵腐熟。

无机肥。无机肥是化学合成或天然矿石加工而成的肥料,如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肥料肥效快,但养分单纯,肥效不常久。肥分单一,但长期单独使用,会使盆土板结,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为好。

合理施肥

施肥原则。施肥的原则是适时适量。适时是指花卉需要时再施用,如发现花卉叶色变淡,或植株生长细弱时施肥即为适时。无论何时都应做到适量,施肥过量会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茎叶柔弱,影响开花结果,且易遭病虫危害;磷肥过多,会阻碍花卉生育,影响开花结果;钾肥过多,植株低矮,叶皱色褐,甚至枯萎。

施肥时期。幼苗期生长迅速,应多施氮、钾肥,以使茎枝粗壮,根系发达;花前和现蕾时,多施磷肥,促花大色美花蕾饱满;透色和花谢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止落花落蕾;花期和坐果初期,要控制肥水,否则易落花落果。

施肥季节。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大多数花卉生长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施肥。春秋季节为生长旺季,应适当多追肥。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花卉生长旺盛,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施用有机肥料,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施用化肥浓度不能太大,防止花卉“烧死”。

施肥时间。不同的季节,施肥时间不同。一般夏季宜在傍晚施肥,冬季宜在中午前后施肥。一般施肥可在晴天气候干燥或下雨前施,雨后和连阴雨天不施;气候暖热适宜生长时多施,气候炎热或寒冷呈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时不施;盆土干燥时施,湿时不施;陈旧盆土多施,新换盆土少施;基肥足少施,无基肥或不足多施。 根据花卉的特性施肥。以观叶为主的花卉,如松、竹、吊兰等,以氮肥为主,可促进枝叶生长,色彩浓绿。以观花赏果为主的花卉,所需的肥料要多一些,在长枝叶时,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在花芽分化、形成花蕾和开花前的生长阶段,则应施用以磷肥为主的肥料,能使其花繁果茂。一般对于有病新移栽的花卉,暂时不施肥;在开花期的花卉最好不施肥,以免使花蕾、花朵凋落。

施肥方法

基肥。基肥施用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是将肥料按一定比例和培养土(约1:9)均匀混合后栽培花卉,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又可以供给花卉生长全期的营养需要。二是将肥料少许在花卉上盆、换盆或翻盆时垫入盆底,一般不超过盆土的1/10,且上面要覆1层土壤,再栽植花卉。

追肥。追肥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是土施,即将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追施液肥要先稀释喷洒到盆土中;追施固体肥料则可均匀撒入盆土表面,上面再盖1层土掩盖。注意施肥后要浇水以利吸收。二是叶面喷施,又称根外追肥,其具有省肥、见效快的优点。通常在花卉生长旺盛期或缺乏某种元素时使用。一般将无机肥料配成~的浓度在早晨或傍晚无风时进行喷施,以使叶面湿润为宜,最常用的是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

3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害

诊断及危害。①白粉病。白粉病诊断:叶面出现黄色透明小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出现白粉斑,后期病斑变成灰色。主要危害月季、玫瑰、大丽菊、菊花、牡丹、瓜叶菊、凤仙花、木香等多种花卉。②炭疽病。炭疽病诊断:叶片上出现黄褐色下陷点,并向外扩散为暗褐色圆斑,或在叶片上呈现不规则斑块,叶尖干枯并不断向下扩散。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常排列成轮纹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主要危害兰花、橡皮树、蔷薇类、仙人掌类、牡丹、茉莉、石竹、鱼尾葵等多种花卉。③黑斑病。黑斑病诊断:受害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主要危害月季、杜鹃、茶花、樱桃、榆叶梅等花卉。

防治。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并应及早清除病、落叶,并焚烧,清洁环境,减少传播媒介;注意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保护,阻止病害发生和 发展;发病早期喷抗菌剂50% 多菌灵、50%退菌特、65%代森锌、75%百菌清、50%托布津500倍液,50%苯来特1 000倍液。

虫害

蚜虫。蚜虫又名腻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为害三叶梅、菊花、石榴等。被害植株叶片卷曲,枝条和叶片变黄,造成叶、花大量脱落,严重时造成植株很快死亡。防治方法:用红辣椒50g,加水30~50g浸泡24h,用其滤液喷洒受害植株,防治效果很好,或者喷洒40%乐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50%灭蚜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 000倍液。

红蜘蛛。红蜘蛛又叫火龙虫子,一年发生多代。主要为害野榆、雀梅、五针松等的叶片、花瓣。红蜘蛛的虫体似针尖大小,深红色或紫色,肉眼只能看到红色小点。被害植株叶片失绿,叶缘向上卷翻,以致焦枯脱落,造成花蕾早期萎缩,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用柑橘皮50g,加水浸泡24h,过滤后喷洒植株,或者喷洒三氯杀螨醇1 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2 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叶面、叶背一起喷,效果更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家庭植物养护技术论文

由炭疽菌引起的斑点性

植物炭疽病的主要危害未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实,也可为害花、叶、主轴及蕉身。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直接表现症状,也可侵染未损伤的绿色果实而潜伏为害,采后芭蕉变黄才显症。

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圆形小斑点,后迅速扩大并相连成片,2—3天全果变黑并腐烂,病斑上产生大量橙红色粘状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有的芭蕉染病后,果表散生褐色至黑红色小斑点,不扩大,却向果肉深处扩展致腐烂,发出芳香气味。果梗和果轴受害,症状相似。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剪除病叶,绿地中枯枝败叶要及时烧掉,防止病菌蔓延、损失扩大。植物种植不应过密,室内花卉不要从植株的顶部当头浇水,要保持经常通风。冬季要清洁田园,及时扫除病残体。

2、果农应该及时清除园内病花、病果,保持清洁卫生;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果园的排水,降低湿度。

3、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和技术,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田园植物的抗病性。

4、适时采收。成熟度以75%一85%为最好,采收时选择晴天。

5、结果期开始喷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隔半个月1次,共防2—3次。果实采收后,可用1000mg/kg多菌灵或500m8/k8抑霉唑十500mg/kg苯菌灵处理。贮藏库可用5%福尔马林消毒后再储存。

扩展资料:

一、植物炭疽病的原因:

炭疽病为真菌病害,由一种炭疽菌引起。病菌在病斑上或潜伏在叶组织内越冬;由风雨、水滴滴溅传播;伤口有利于侵入。高温高湿、多雨、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运输途中管理不当、植株长势差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近圆形、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其上着生黑褐色小点粒,高湿度下溢出赭红色粘孢子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炭疽菌病

农业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病虫害问题,轻者降低作物品质,重者直接减产,那么植物炭疽病用什么药好?炭疽病怎么防治?植物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植物常见的病害,叶斑病症状:叶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层。炭疽菌侵害植物的部位包括叶、花、枝、果实。在叶上,首先在叶尖、叶缘处出现褪绿小点,后扩展成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斑,发病组织呈黄褐色或褐色,后期出现小黑点,为子实体,有时呈轮纹状排列,若遇潮湿环境,则形成污白点、橙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如下图:炭疽病发病条件:高湿季节此病易发生和流行。园林植物炭疽病防治1.发病初期剪除病叶、绿地中枯枝败叶及时烧毁,防止扩大;种植不要过密或室内花卉放置不要过密,对于室内花卉不要从植株的顶部当头淋浇,并经常保持通风通光。冬季清洁田园,及时烧毁病残体。2.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和技术,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3.发病前,喷施保护性药剂,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700至800倍液,或1%半量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4.发病期间及时喷洒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10多天喷施一次,连续两到三次即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以预防为主是防治病害大面积发生的有效手段,日常养分供给充足使得作物处在一个充分的营养环境中,这样也可增强对常见病害的抵抗能力。基本症状主要为害未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实,也可为害花、叶、主轴及蕉身。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直接表现症状,也可侵染未损伤的绿色果实而潜伏为害,采后芭蕉变黄才显症。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圆形小斑点,后迅速扩大并相连成片,2—3天全果变黑并腐烂,病斑上产生大量橙红色粘状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有的芭蕉染病后,果表散生褐色至黑红色小斑点,不扩大,却向果肉深处扩展致腐烂,发出芳香气味。果梗和果轴受害,症状相似。炭疽病防治方法(1)及时园内病花、病果,保持清洁卫生;加强肥水管理,注意蕉园排水,降低湿度。(2)适时采收。成熟度以75%一85%为,采收时选择晴天。(3)结果期开始喷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半个月1次,共防2—3次。果实采收后,可用1000mg/kg多菌灵或500m8/k8抑霉唑十500mg/kg苯菌灵处理。贮藏库可用5%福尔马林消毒后再储存。

病毒病的分级标准论文

可以去找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里面的文献吧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计算机带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病毒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这一科技产品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提升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也使得科技改变生活这件事情被演绎的越来越精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降低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网路中毒这一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而言,轻则引起无法使用计算机,重则会导致重要资讯丢失,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计算机网路中毒问题成为了制约计算机网路资讯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计算机网路病毒的危害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已经不断的对计算机网路病毒的传播和发展建立模型研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模型对计算机网路病毒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控制这些计算机网路病毒传播和发展的措施,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抵御网路病毒侵害,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路环境。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一***非授权性

正常的计算机程式,除去系统关键程式,其他部分都是由使用者进行主动的呼叫,然后在计算机上提供软硬体的支援,直到使用者完成操作,所以这些正常的程式是与使用者的主观意愿相符合的,是可见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而言,病毒首先是一种隐蔽性的程式,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时,对其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那些被感染的正常程式时,这些病毒就得到了计算机的优先控制权,病毒进行的有关操作普通使用者也是无法知晓的,更不可能预料其执行的结果。

***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影响使用者使用计算机的程式,其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正常程式进行感染,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体,这是一种恶性的破坏软体。在计算机病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是攻击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最先被破坏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破坏,使用者的其他操作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模型稳定性

计算机病毒网路的传播模型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只对计算机病毒的网路传播模型———SIR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SIR模型的英文全称为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这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SIR模型将网路中的节点分为三种状态,分别定义为易感染状态***S表示***和感染状态***I***状态,还有免疫状态***R***表示,新增加的节点R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型相对于传统的SIS模型而言,解决了其中的不足,也对其中存在的病毒感染进行了避免,而且阻碍了病毒的继续扩散。图一即为病毒模型图。

三、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的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在网路中的传播,我们应依据病毒传播的网路环境以及病毒的种类分别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对于区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计算机终端的保护工作。如安装安全管理软体;对于广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对区域网病毒入侵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从前端防止病毒对于广域网的入侵;对于***病毒传播的控制,我们确保不随意点选不明邮件,防止个人终端受到***病毒的入侵。

总结:

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不过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对计算机网路病毒传播的模型进行研究,然后提出控制措施,希望在入侵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关人士能积极思考研究,促进计算机病毒防护安全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应对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的不法活动,提升我国计算机网路使用的安全性。

0引言

如今,资讯网际网路的软硬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而日益氾滥的计算机病毒问题已成为全球资讯保安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同时因为加密和变形病毒等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使得过去传统的特征扫描法等反毒方式不再有效,研究新的反病毒方法已刻不容缓。广大的网路安全专家和计算机使用者对新型计算机病毒十分担忧,目前计算机反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中,却未能改变反病毒技术落后和被动的局面。我们从网际网路上的几款新型计算机病毒采用的技术和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得出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传播方式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比如可以隐蔽附在邮件传播、档案传播、图片传播或视讯传播等中,并随时可能造成各种危害。

1目前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软体和网路技术的发展,资讯化时代的病毒又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传播方式和功能也呈现多样化,危害性更严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许多病毒已经不再只利用一个漏洞来传播病毒,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漏洞和应用软体漏洞综合利用来实现传播;部分病毒的功能有类似于黑客程式,当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后能够控制并窃取其中的计算机资讯,甚至进行远端操控;有些病毒除了有传播速度快和变种多的特点,还发展到能主动利用***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以上新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和许多的新特征,可以了解到网路和电脑保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

笔者运用统计学习理论,对新计算机病毒的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下面来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利用整合神经网路作为模式识别器的病毒静态检测方法

根据Bagging演算法得出IG-Bagging整合方法。IG-Bagging方法利用资讯增益的特征选择技术引入到整合神经网路中,并通过扰动训练资料及输入属性,放大个体网路的差异度。实验结果表明,IG-Bagging方法的泛化能力比Bagging方法更强,与AttributeBagging方法差不多,而效率大大优于AttributeBagging方法。

利用模糊识别技术的病毒动态检测方法

该检测系统利用符合某些特征域上的模糊集来区别是正常程式,还是病毒程式,一般使用“择近原则”来进行特征分类。通过利用这种新型模糊智慧学习技术,该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利用API函式呼叫短序为特征空间的自动检测方法

受到正常程式的API呼叫序列有区域性连续性的启发,可以利用API函式呼叫短序为特征空间研究病毒自动检测方法。在模拟检测试验中,这种应用可以在检测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这在病毒库中缺少大量样本特征的情况下仍然可行。测验表明利用支援向量机的病毒动态检测模可能有效地识别正常和病毒程式,只需少量的病毒样本资料做训练,就能得到较高的检测精准确率。因为检测过程中提取的是程式的行为资讯,所以能有效地检测到采用了加密、迷惑化和动态库载入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病毒。

利用D-S证据理论的病毒动态与静态相融合的新检测方法

向量机作为成员分类器时,该检测系统研究支援病毒的动态行为,再把概率神经网路作为成员分类器,此时为病毒的静态行为建模,再利用D-S证据理论将各成员分类器的检测结果融合。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资讯融合的关键就是证据信度值的确定。在对实际问题建模中,类之间的距离越大,可分性越强,分类效果越好,因此得出了利用类间距离测度的证据信度分配新病毒检测方法。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对未知和变形病毒的检测都很有效,且效能优于常用的商用反病毒工具软体。

多重朴素贝叶斯演算法的病毒动态的检测系统

该检测系统在测试中先对目标程式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然后获得目标程式在与作业系统资讯互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API函式相关资讯的特征并输入检测器,最后检测器对样本集进行识别后就能对该可疑程式进行自动检测和防毒,该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当前越来越流行的变形病毒。3结语新型未知计算机病毒发展和变种速度惊人,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检测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一些新型的计算机病毒能够突破计算机防御系统而感染系统的现象不可避免,故反计算机病毒工作始终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来应对。

【我试下 ,O(∩_∩)O~,还请多指教】提纲一,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分为 1, 2 3 点,第二点分为1 2 3 4小点)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五小点a b c d e)三,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非常危险型)四,计算机病毒介绍(熊猫烧香,红色代码)五,坚决抵制病毒,共创安全网络《计算机病毒论文》一,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新的计算机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之快和扩散之广,其原因决不是偶然的,除了与计算机应用环境等外部原因有关以外,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原因所决定的1.计算机系统自身的缺陷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是一个结构庞大复杂的人机系统,分布地域广,涉及的系统内部因素及环境复杂。这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使用环境上都难以严格地统一标准、协议、控制、管理和监督。2.人为的因素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制造的程序。可以认为,病毒由以下几个原因产生:①某些人为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认为手段高明,编制了一些具有较高技巧,但破坏性不大的病毒;②某些入偏离社会、法律或道德,以编制病毒来表示不满;③某些人因受挫折,存有疯狂的报复心理,设计出一些破坏性极强的病毒,造成针对性的破坏;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计算机深入家庭,现在的青年一代被称作“在计算机中泡大”的一代,他们了解计算机,以编制并广泛传播病毒程序为乐,他们非法进入网络,以破获网络口令,窃取秘密资料为荣,这都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不安定因素;3.计算机法制不健全各国现有的法律和规定大都是在计算机“病毒’尚未肆虐和泛滥之前制定的,所以法律和规定中“病毒”均没有作为计算机犯罪而制定应有的处治条款,因此各国开始研究和制定或修走已有的计算机法规。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a) 自我复制的能力。它可以隐藏在合法程序内部,随着人们的操作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b) 它具有潜在的破坏力。系统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时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便会发作,给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c) 它只能由人为编制而成。计算机病毒不可能随机自然产生,也不可能由编程失误造成。(d) 它只能破坏系统程序,不可能损坏硬件设备。(e) 它具有可传染性,并借助非法拷贝进行这种传染。三,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下面着重介绍一两种病毒。【熊猫烧香】其实是一种蠕虫病毒的变种,而且是经过多次变种而来的。尼姆亚变种W(),由于中毒电脑的可执行文件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用户电脑中毒后可能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同时,该病毒的某些变种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企业局域网瘫痪,无法正常使用,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 .com. .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个分区下生成文件和,可以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搜索硬盘中的.exe可执行文件并感染,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图案。“熊猫烧香”还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毒会在中毒电脑中所有的网页文件尾部添加病毒代码。一些网站编辑人员的电脑如果被该病毒感染,上传网页到网站后,就会导致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时也被病毒感染。据悉,多家著名网站已经遭到此类攻击,而相继被植入病毒。由于这些网站的浏览量非常大,致使“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江苏等地区成为“熊猫烧香”重灾区。这是中国近些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次蠕虫病毒发作。影响较多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且对于一些疏于防范的用户来说,该病毒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由于此病毒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目的。所以,作者才有可能将此病毒当作商品出售,与一般的病毒制作者只是自娱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另,制作者李俊在被捕后,在公安的监视下,又在编写解毒软件。红色代码 面对“美丽莎”、“爱虫”等蠕虫病毒,媒体曾经大喊“狼来了”,然而人们感觉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这次确实是真实的。红色代码II是大规模破坏和信息丢失的一个开始,而这种程度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对于我们所依赖的互联网结构而言,这是第一次重大的威胁—— 红色代码及其变异的危害7月16日,首例红色代码病毒被发现,8月4日红色代码Ⅱ又被发现,它是原始红色代码蠕虫的变异,这些蠕虫病毒都是利用“缓存溢出”对其它网络服务器进行传播。红色代码及其变异红色代码Ⅰ和红色代码Ⅱ均是恶意程序,它们均可通过公用索引服务漏洞感染MicrosoftIISWeb服务器,并试图随机繁殖到其它MicrosoftIIS服务器上。最初原始的红色代码带有一个有效负载曾致使美国白宫网站服务器服务中断。红色代码Ⅱ比原来的红色代码I危险得多,因为它安装了通路可使任何人远程接入服务器并使用管理员权限执行命令,且行踪无法确定。红色代码Ⅱ带有不同的有效负载,它允许黑客远程监控网站服务器。来自主要网络安全厂商———赛门铁克公司的安全响应中心的全球请求救援信号表明,大量的网站服务器(IIS)受到了感染。这进一步说明,红色代码Ⅱ的危害性很强。令人恐怖的是,人们还发现这种蠕虫代码程序如此成功:一旦受到感染,人们只需扫描计算机的80端口就能发现大量危及安全的文件包,而无需已公布的病毒列表。尽管红色代码的危害性令人恐惧,但仍未引起舆论的深层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前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并没有深层剖析原始红色代码蠕虫及其变异间的区别,媒体对报道这类病毒的深度也不够,这可能会使用户有一种已经安全的错觉,使得他们集中精力对付红色代码变种的劲头减弱,但是这种变异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原始蠕虫。如果用户没有对其WindowsNT或Windows2000服务器进行完全评估,它们可能更容易被入侵,从而导致瘫痪。这些Web服务器有良好的带宽,我们可以想象分布的服务机构中断会对带宽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Web服务器与其它重要的系统如信用卡交易服务器和秘密文件等也有潜在的依赖关系,这将危及其它机器的安全。还要明确的是,一个易被红色代码攻击的系统不一定是运行之中的IIS。客户必须了解,当一个标准操作环境安装网站服务器时,微软操作环境默认安装,这一系统也因此容易受蠕虫攻击。除非用户明确设定关掉此类服务,或命令不初始安装IIS。测定一台服务器是否容易被攻击的唯一办法是评估其是否安装了IIS,假如是的话,最好采用修补方法或移开IIS予以补救。红色代码可怕的原因揭秘受红色代码Ⅱ感染的成百上千台机器都在互联网上做过广告,这使得黑客很容易就能得到大批受感染的机器名单,然后远程登陆到这些机器上,得到一个命令提示符,随后黑客便可在这些机器上任意执行所需命令了。此时,黑客极有可能利用这次机会来全面替代这些文件包。他们可能会使用自动录入工具退出并安装根源工具包(root包),发布拒绝服务代理到易感染红色代码的文件包,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实现这些非常简单,红色代码Ⅱ文件包宣布它们是易于攻入的,黑客不需要非法进入,他只需远程登录该进程并获得一个命令提示符,那么他便可为所欲为。所有这些黑客都可以用自己的电脑就能帮他完成———不断连接到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件包,安装根源工具包,进行修改,然后转向另一台机器。黑客可以堆积上千个根源文件包,每一个进程都是一个分布式的“拒绝服务”代理。一组300至500个分布式“拒绝服务”代理足以使一个大型互联网站点瘫痪。通常情况会看到黑客每次可以攻击10,000或更多的服务代理,这就意味着黑客可以使互联网的主要部分如ISP、主要供应商和多重互联网电子商务站点同时瘫痪。由此可见,红色代码的真正危害在于单个流窜的黑客。拿暴动作为比喻,暴动中群众的心理是,一旦暴动展开,都想参与进去,因为人们可以用他自己以往不能独立采取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有了红色代码Ⅱ蠕虫病毒,黑客会更加厚颜无耻,他们可以对更多的机器直接取得控制,因为文件包已经是易于攻入的了,并且被红色代码Ⅱ蠕虫病毒暴露在那里,安装根源工具包和拥有这些文件包也不再感觉是违背伦理的。总而言之,他们不用“破门而入”,只是“进入”而已。因为最艰苦的部分已经由蠕虫病毒完成了。而对防范者而言,一般用户都感觉旁若无人,因为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蠕虫病毒上,而没有放在到处流窜安装root包的单个黑客上。可以说,面对“美丽莎”、“爱虫”等蠕虫病毒,媒体曾经大喊“狼来了”,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这次确实是真实的。红色代码II是大规模破坏和信息丢失的一个开始,而这种破坏程度是我们前所未见的。这对于我们所依赖的互联网结构而言,堪称是第一次重大的打击。如何解除红色代码的武装现在,广大的受害者都陷于未能对这些成百上千台机器进行修补而是进行操作系统重新安装的尴尬境地。此时受害者还不知道自己的机器上运行着什么。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进行修补;要么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并安装补丁。但是是否我们肯定必须要这么做吗?修补这些文件包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烦之又烦。任何处身在互联网环境中并享受服务的人都有责任采取合理的步骤来保护他们的系统,确保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好以及开销的合理。网络安全专家赛门铁克主张使用最佳实施方案作为控制风险的最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您的系统要与一整套基于80-20规则被验证后的系统设置保持统一。无论其是否通过最佳标准的审核,或是在实际设置过程中参照其它标准,每一个构造项目都会有一个业务成本。这也是80-20规则为何显得格外重要的原因,因为它能够识别一个系统所需的最重要转变是什么,比如说赛门铁克的ESM最佳实施策略。它将着重审核最关键的能够为您的安全投入带来收益的系统设置。80-20规则对于信息安全十分适用,它强调了您系统中80%危及安全的问题有20%来自于您系统的不合理构造。用学术的语言来说,这意味着保证补丁的及时更新、消除不必要的服务,以及使用强大的密码。对于消除红色代码病毒的举措方面,安全厂商大都是在病毒发作后,才开始对其围追堵截。与之相反的是只有赛门铁克一家在2001年6月20日发布了EnterpriseSecu�rityManager(ESM)可对IIS弱点做风险管理,利用它可阻止红色代码蠕虫。由于ESM的发布几乎正是在红色病毒被发现前一个月(在7/16/01),这使得ESM的用户能够在6月———红色蠕虫通过网络传播之前就可以评估和修补他们的系统而最终逃过了一劫。红色代码只是互联网威胁的一个开始,但是否每一次都能有厂商未雨绸缪推出最新产品,是否用户都能对即将到来的重大威胁保持高度警惕而提前防范,这就需要用户与厂商共同努力。四,坚决抵制病毒,共创安全网络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便拥有了一项本能的思想——欲望。起初,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便残杀了一些不属于同类的生命;接着,人类在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后,便想着去建立自己的势力、拥有自己的土地,从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人类在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钱财后,便对身心上的享受产生了兴趣,从而推进了科技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科技取得的极大成就,人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便开始得不到满足,从而便创造了另一个空间——网络。经历过这个空间内的各种风雨,才渐渐感觉到文明、道德的重要,只有让所有游览者共同维护空间内的安宁,共同创造空间内的诚信,才能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文明,你我共创。

油菜病毒病的分级标准论文

油菜病毒病症状如果是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感染了病毒病,发病时症状表现为叶脉的两侧褪绿,叶面是黄绿色相间的,这是明显的花叶。病重时叶子会皱卷、畸形,病株明显变矮。如果是甘蓝型油菜发病,最初新叶出现小斑点,之后发展成近圆形黄斑,病叶枯黄时,叶面上的斑点仍清晰可见。发病严重时,茎上产生水渍状、黑褐色、枯死斑。油菜病毒病危害油菜病毒病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华北、西南、华中冬油菜区发病尤重,这种疾病的症状因蔬菜类型而稍有不同,严重时会危害植株的生命,导致死亡,严重降低了产量。油菜病毒病原因油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油菜花叶病毒引起,与气候和土壤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蚜虫大量活动的秋季出现的会比较频繁。油菜病毒病用什么药油菜病毒病能治好,治疗该病主要就是要防治蚜虫,等到油菜长出真叶时,就可以开始用乐果乳油,或者是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植株进行喷杀蚜虫,通常是每过7天左右喷1次,连喷大概2-3次即可。治疗油菜病毒病特效药治疗油菜病毒病可以用乐果乳油进行喷雾1次,效果是很不错的,或者还可以用乐果乳油蘸苗后再移栽,这样也可以杀灭蚜虫,减少病害。油菜病毒病防治方法针对油菜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应从根除传毒蚜虫、提高栽培管理水平、选择抗病优良品种等方面综合防治油菜病毒病。治理蚜虫:在防治蚜虫时,不仅要注意对油菜苗床或田田苗期蚜虫的防治,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寄主植物上蚜虫的防治,尽量做到统筹安排,一抓到底。适期播种: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免蚜虫转移高峰,降低蚜虫毒害传播的机会,减轻病害的发生。一般来说,早重病害,播种迟缓不利于蔬菜丰产。加强栽培管理:油菜病毒病的发生危害与栽培管理技术,特别是床期和直播大田苗期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性。选择抗病品种:在蔬菜病毒发生的地区,根据当地毒源的种类、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在调查自然发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人工抗性鉴定,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

油菜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泄虫病害和生理病害,它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白锈病、病毒病和菌核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

油菜病毒病,它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严重病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20-30%,发病愈早,损失愈重。疾病由芜青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以及烟草花叶病毒侵害引起的,油菜在栽培中受侵害后,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黄斑型,二是枯斑型两种症状,以黄斑型为多。 1、田间识别:(1)黄斑型:黄斑型病株,苗期叶片皱缩,先散生近圆型黄色斑点,以后在黄斑中央出现褐色枯点,抽苔期在新生叶片上,产生密集褪绿小点,正面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面的黄色斑点中央出现细小褐点,在茎、角果上产生褐色条斑,植株矮化,角果扭曲,叶片提早枯黄脱落。(2)枯斑型:枯斑型病株,苗期在叶片上表现褐色枯斑,正反两面组织枯死明显,有的在叶脉叶柄上也产生褐色枯死条纹,病株容易死亡,抽苔后,茎、花梗和荚上产生褐色条斑。
油菜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蚜虫(包括桃蚜、萝卜蚜、甘兰蚜等)。蚜虫在病原寄主上吮吸3-5分钟,便带上了病毒,再转移到油菜苗上吮吸3-5 分钟,就传毒于油菜苗上,尤其是有翅蚜虫,活动能力很强,范围更广,是主要的传毒媒介,病毒也可以通过病株与健株接触摩擦而传病。油菜苗期是易感病期,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若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70%以下,有利于蚜虫繁殖危害,加速病毒的传播,施氮肥过多,田边杂草多,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也重。 2、综合防治方法:(1)选用丰产抗病甘蓝型品种。 (2)控制病毒源:病毒的寄主较多,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有杂草,病毒病普遍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充足的毒源存在。应将田间杂草铲除干净,并将杂草用于沤肥,以减少病毒病毒源,这是减少病毒病发生的关键。(3)消灭传毒媒介: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是蚜虫,应大力消灭蚜虫,其方法:①.苗期喷药:蚜虫体小,又在叶背危害,初期往往被忽视,如等油菜苗出现斑点再防治,已造成损失,必须在苗床期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或20%苦参碱1500倍液喷雾,注意正反面都喷,以消灭苗幼期蚜虫。 ②.喷起身药:移栽油菜时,在需移栽前2-3天,在苗床上喷起身药,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这样既可省用药量,又可推迟减轻大田苗期因蚜虫传毒的病毒病害。③.田间诱杀:利用黄色对蚜虫有强大引诱原理,用塑料薄膜和木板制成诱杀板,木板可大可小,将木板插入田间,在板上贴上薄膜,用黄色广告粉配上杀虫药液,涂在薄膜上,可直接诱杀蚜虫,一亩地可设置8-10块,板应高出油菜苗,5-7天涂一次黄色药液。 ④.连续防治:蚜虫繁殖能力强,有翅蚜可能从另一块地迁飞而来,大田、苗期应每隔5—7天施一次防治蚜虫的药,连喷3-4次,以达到彻底消灭蚜虫。没有传毒媒介,病毒病不会发生,油菜苗床期和大田苗期没有控制好,成株期还可流行。(4)合理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也可减轻危害。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是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类的大宗饲用蛋白源。但受气候、栽培等因素影响。油菜病虫害的危害比较重,给油菜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掌握油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油菜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结合四川省苍溪县的种植现状总结了油菜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及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

油菜菌核病别名茎腐病,是一种细菌病害,该病原菌主要以菌核的方式寄读在土、种子、化肥中。此病多见于春天降水较多,油菜种在低洼地、淹水的湿冷土地,随风飘荡散播,损害油菜。尤其是初春寒更有益于病害发生,当施基肥太多时,油菜过度繁茂,自然通风透光性差,环境湿度大,患病率较高。

推行稻谷或小麦、苞米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凹沟排水管道,合理密植,消除旧病叶,提升透光性自然通风;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物在开花期无雨天开展喷洒,喷施频次以1~3次为宜。

因叶柄呈透明状或明脉,成株期植物畸型,因此也叫花叶病。不一样种类油菜的症状差别非常大。该病主要因蚜虫传染病毒而起。甘蓝型油菜幼苗期症状有:黄点和枯斑:二者常伴随叶柄萎缩和叶子发皱,黄叶先显症。病发偏重的,茎上通常造成水迹状、深褐色至褐色的枯萎条斑,中后期茎上病斑多纵裂或横裂。

花叶子:与白菜型油菜花叶类似,余脉和小脉透明色,叶子变成黄绿色之间的花叶子,有时候发生疱斑,叶子发皱。斑点状枯斑:茎杆上散生灰黑色针头大的小色斑,斑周边稍呈油迹状,病斑联片后色斑不扩张。大白菜型和介菜型油菜的临床症状,幼苗期为花叶子和发皱,中后期植物矮化砧,茎和果轴短缩。

关键是防止幼苗期感病。选用抗病品种。适度延迟播种期。治蚜、驱蚜预防疾病。在油菜出芽前和幼苗期,加强对油菜地周边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箩卜等宿主上蚜虫的防治。也可在油菜地域设定黄板,诱捕蚜虫。实际防治对策见蚜虫一部分。

霜霉病在全国各地各油菜主产区均有发生,苍溪县因降水充足而发生比较广泛。患病率情况严重可达百分之百,以至油菜一片枯掉绝产。霜霉病是专性寄生物,它的感染和散播是根据风吹雨打散播危害。病原菌可浸染叶、茎、花、花柄和角果等位置。尤其是花柄病发后,经常肥肿、畸型,花盆陶瓷大,变色呈领头状,表层光洁,其上发生霜状霉层。

整株被害比较严重时,整棵铺满霜发霉褐枯萎。病菌根据卵孢子在领头和病株掉入土壤,种子带到下一代,播种小苗,造成小苗病发。如遇连阴雨、超低温连阴雨、超低温多雨气温,会导致霜霉病时兴。尤其是基肥使用太多,植物贪青旺长,相对密度过大,地形低洼地区块会加剧病发水平。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合适本地栽种的抗病性高品质高产种类,与莎草科农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降低卵孢子总数,减少病发。二是改善种植技术,施足底肥,推动旺苗,施用磷、钾肥,适当施硼肥,增强植物抵抗工作能力。药物防治:可选用合适的药物在油菜初开花期喷洒就可以不错地操纵病害发生、发展趋势。

油菜蚜以人群聚集的形式在叶背及心叶刺吸液汁,青菜叶被害后发生变黄、蜷曲和生长发育欠佳。花柄和嫩茎被害,大部分发生畸型,影响正常的的抽薹、盛开和牢固。菜蚜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体,造成病毒病发生后,会对生产量导致巨大损失。

油菜蚜合适于温馨、较旱灾的自然环境。秋春时节气侯温馨,合适他们的发育繁育,一般在春末夏初和秋天导致比较严重危害。和别的蚜虫一样,油菜蚜虫在自然环境好的时候一般造成无翅蚜,假如环境变劣时便会造成有翅蚜,迁徒危害。油菜蚜虫卵一般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过冬,越冬卵第二年3~4月间逐渐卵化,危害蔬菜水果,初秋转到油菜田危害,在秋春两个季节盛发。

挑选抗虫种类,用黄板诱捕蚜虫,用。尺寸的塑料膜漆成金黄,再敷1层甘油或汽车机油,随后张架高于路面高,可以很多诱捕有翅蚜。防除:在虫害危害比较严重时,选用4096乐果农药啶虫脒1000倍液、9096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5096二溴磷啶虫脒1500倍液、4096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乐果农药颗粒剂等药物开展喷防,栽种时可以用8096敌百虫或5096杀虫双啶虫脒1000~1500倍液浸根。

稚虫以啃噬叶脉,开展危害,展现薄而通透的外皮,或将叶子吃光只剩余叶茎,导致植物枯萎。菜青虫属于一年几代人虫害,危害油菜主要是在9月至11月发生的7~9代。稚虫生长发育适宜环境温度在25℃上下,适宜湿度为空气湿度75%上下。挨近住宅小区、菜园子地的油菜田,因为虫源多,一般被害比较严重。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种类单一化,包含大规模联片栽种和年年栽种,易造成种类抵抗性的失去和衰退,也有益于病虫害的积攒和散播。应因时制宜,立即拆换改良品种,保证多种类合理布局。

精选种子,适时播种和移栽。播种前精选并解决种子,可消除混入种子里或种子外表的细菌和虫瘿。用10%的食盐水开展取种,除去病种子以及它残渣,随后将选定的种子晾晒后播种。油菜播种太早会加重蚜虫、病毒病和软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合理轮作,适时换茬。大部分油菜病虫害全是以相应的状态在土壤中过冬、露地栽培的,因此轮作换茬具备不错的防效,开展水旱轮作,防止与十字花科蔬菜重茬,可高效抑止菜青虫及多种多样野草发生和生长发育。对病毒病、霜霉病也是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油菜不适合与十字花科蔬菜重茬,不然病害将显着提升。

清洁田园。开花期立即摘掉枯黄、黄叶和病叶,改进株间自然通风透光性标准,减少患病率。妥善处理菜园里的枯枝和枯叶,消除农田野草。

深耕土壤。深耕松土可将菌核和过冬跳甲级掩埋土中,冬耕锄草可将虫害冷死,缓解初春病虫害危害;与此同时蕾薹期培土松土可在菌核萌生前开展埋杀,合理密植与上肥,清沟排渍,减少农田环境湿度、清除干枝卷叶、可提升自然通风;把握住转晴气温施用薹化肥,可降低大部分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植物病毒病论文

早在1576年就有关于植物病毒病的记载,举世闻名的、美丽的荷兰杂色郁金香,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谓郁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1892年Д.И.伊万诺夫斯基与1898年M.W.拜耶林克证明,烟草花叶病为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所引起,可通过病叶汁液传染。20世纪初,已经知道昆虫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1930年,Н.Н.麦金尼和汤清香发现病毒可以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的毒株,而且不同毒株之间有干扰作用。1935年,美国.斯坦利第一次把烟草花叶病毒(TMV)提纯结晶,.鲍登和.皮里进一步证实结晶物为核酸与蛋白质所构成的核蛋白,从而揭露了病毒的本质。1939年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TMV烟草花叶病毒是杆状颗粒。1956年证明TMV的核糖核酸(RNA)能独立侵染烟草,第一次证明RNA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60年代将TMV外壳蛋白和 TMV的RNA在试管内重组成完整的、有侵染性的TMV颗粒。TMV的外壳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第一个被完全测定的病毒蛋白。利用 TMV第一次证实病毒核酸的突变反映在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编辑本段]最早的使用 在16世纪早期,荷兰人对一种植株上有着条斑的郁金香极为珍视,不惜重金购买来装扮自己的花园。这种郁金香的颜色不是单一的,它具有缤纷杂乱的花纹,如同喷溅在一起的各种颜色。这种自然之美的奥秘是什么呢?是一种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叶或花改变颜色。正是因为病毒的侵染,使花瓣上的原有颜色上产生了花斑或条纹,使花色更加奇异、绚丽,起到对花卉的美化作用。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叶和花的变色,创造新的花卉品种。感染郁金香碎色病毒的杂色花,呈白色花斑和条纹。感染香石竹斑驳病毒的杂色花,也因单色花质地颜色的不同,分为白色、黄色、浅绿色、浅红色等,有五六种杂色花类型,花斑纹都不相同。虞美人杂色花单色红色花经病毒感染后,在花瓣上出现白色的细条纹,条纹间距不均,色彩鲜艳美丽。[编辑本段]特点 植物细胞最外层有以纤维素为材料构成的细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实验室内常用摩擦叶面造成轻微伤口来接种某些植物病毒。农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时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传染。病毒也可通过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砾中伸长时所造成的伤口而传染。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见昆虫纲)和螨类(见蜱螨亚纲)。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传播介体除昆虫外,还有真菌、线虫、兔丝子等。 植物病毒的另一特点是植物体内没有象高等动物那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感染后病毒能在植物体内无限期地存活,直到寄主死亡,或通过营养繁殖体和块茎、块根、蔓藤、枝条等继续传播。除个别的可通过花粉传染(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外,一般植物病毒很难进入植物茎尖的分生组织,也不能通过种子传播。 绝大多数植物病毒是由核酸构成的核心与蛋白质构成的外壳组成的,极少数还含有脂肪和非核酸的碳水化合物。植物病毒核酸类型有 ssRNA(单链RNA)、dsRNA(双链RNA)、ssDNA (单链DNA)和dsDNA(双链DNA)。但绝大多数含ssRNA,无包膜,其外壳蛋白亚基或呈二十面体对称,或呈螺旋式对称排列,形成球状或棒状颗粒(图1)。大多数植物病毒是由单一种外壳蛋白组成形态大小相同的亚基,多个亚基组成外壳。外壳内含有携带其全部基因的病毒核酸。有的植物病毒的核酸分成1~4段,分别装在外壳相同的颗粒中,如烟草脆裂病毒的RNA分成两段,分别装在两种颗粒中,分子量大的一段装在长棒状颗粒中,小的一段装在短棒中,故称二分体基因病毒;又如雀麦花叶病毒的RNA分成4段,RNA1、RNA2、RNA3和RNA4分别装在外形大小相同的3种球形颗粒中,故称三分体基因组病毒。二分或三分总称为多分体基因组病毒。

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多发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我国的重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达1400多种,其中重大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有20多种。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有可供病虫滋生和食用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使病虫进一步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其中气象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虫害与气象条件---害虫生长、繁育和迁移活动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温度、降水、湿度、光照和风等,特别是其综合影响对于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气象要素还通过对寄主作物和天敌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间接地影响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温度: 农作物害虫的活动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为6℃—36℃。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害虫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长,害虫生命活动旺盛,寿命长,后代多。 湿度和雨量: 湿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害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害虫生长繁育的影响,因害虫种类而不同。喜湿性害虫要求湿度偏高(相对湿度≥70%),喜干性害虫要求湿度偏低(相对湿度<50%)。例如,春季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 光照: 对害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波、光强、光周期三个方面:光波与害虫的趋光性关系密切;光强主要影响害虫的取食、栖息、交尾、产卵等昼夜节奏行为,且与害虫体色及趋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光周期是引起害虫滞育和休眠的重要因子。自然界的短光照会刺激害虫休眠。 风:风与害虫取食、迁飞等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弱风能刺激起飞,强风抑制起飞;迁飞速度、方向基本与风速、风向一致。 病害与气象条件---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要素是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低温、阴雨、干旱和大风等不利条件将明显影响寄主作物的抗病能力。 掌握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规律,用前期气象因子和病虫因子就可以预测未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密切相关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