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预防医学综合性刊物字之一,及时反映海峡两岸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新动态。

根据海峡预防医学杂志,Strait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编辑部邮箱2009年04期p48-5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叶黄素,猕猴桃中叶黄素平均含量为

★将打印稿、单位介绍信稿件授权书和30元/篇审稿费寄(汇)至编辑部。基本项目稿件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编辑部地址:福州市津泰路76号 邮局汇款单位全称: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350001★来稿须知: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可靠、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层次清晰,正确使用统计处理方法。论著、综述一般不超过5 000字,其他来稿以2 500字左右为宜。论著文稿其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姓名和单位应与中文相对应。其余栏目稿件应有英文题名、作者姓名。 文题 应简洁明了,恰当反映论文主题。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不设副题。 署名 作者姓名列文题下方。不同单位的作者在作者名后用阿拉伯数字上标序号。第一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列在文章首页左下方。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和个人邮箱;作者单位依作者序号排列,包括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 摘要 采用结构式摘要(含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限400字内。采用第3人称书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关键词 3~8个,词间用“;”。按《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书写。 格式 为引言、材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或结论、参考文献,引言和参考文献不用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如:1,,。文内每个层次均应列标题,力求简短。 图表 图、表用阿拉伯数字标序,要有自明性,少而精,避免与文字叙述重复,表格应为三线表。 医学名词和计量单位 使用的医学名词以《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计量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 参考文献 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和近年公开发表者。应在文中引用处加方括号上标,并按顺序排列。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超过者加“,等”或“et al”,格式如下:杂志:作者.文题 [J].刊名(外文刊名缩写按Index Medicus),年份,卷(期):起页-止页.书籍: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析出文献:作者.文题.见(In):原文献作者.书名[M]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报纸:作者.文题[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注:联机文献除上述要求外,须在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识,引文页码后标注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主编名单

主要分两个方面:1.第一个方面是,研究表面活性剂与质粒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面活性剂对DNA功能的影响,目的是通过二者的作用机理,以了解细胞内的生物过程,或者是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 用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光谱和交流阻抗等方法,以电活性小分子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可通过疏水和静电作用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DNA分子结合,改变电极表面DNA的状态,进而影响电活性小分子的电化学行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DNA之间以静电排斥为主,也有部分疏水性结合,它使MB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减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MB的电化学响应有增敏作用,而代十六烷基吡啶、溴代十八烷基吡啶表现出抑制效应,它们与DNA间既有疏水性作用,也有静电吸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结合较弱,其主要是通过改变溶液的性质(如粘度、极性和介电常数等)影响DNA的构象,从而导致MB电化学参数的微弱变化。此外,表面活性剂疏水链的长短及极性头基的大小对作用过程也有一定影响。2.第二个方面目前研究的较多,主要是筛选能够降解污水内表面活性剂成分的细菌质粒,目的是得到高效的降解表面活性剂的质粒,用于改造细菌,从而得到高效的降解污水的菌株,用于环境治理。实验原理一般是:先从污水中提取各种菌株的质粒,分别将其转化进入其他的菌株,观察这些菌株消化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变化,从而知道这些质粒是否能够降解表面活性剂,以及降解能力的大小,由于这方面工作在污水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现在研究的较多。下面是一篇文献的结论,基本上概括了这个方面。表面活性剂排污水体细菌的研究,虽然有过一些报道,但是 其降 解的分子机制尚未见有过报道。如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去考虑选育高效降解菌株 ,不仅涉及 到微观生态系统的研究,同时也和分子遗传学 (降解基因 )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能生活在表面活性剂污水中的细 菌大多数含有质粒 , 检出率高达。主要是大质粒,占质粒菌株 的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菌株含大质粒随表面活性剂 浓度 的提 高而增加。大质粒 可能是在进 化过 程中通过重组和选择,把 两个以上 的小 质粒 相关的一组功 能的结构 聚集起来,所谓 “ 复合复制子”,最后出现降解表面括性剂的功能。 自然界发现的 多 重 抗 药性,就是一种 “ 天然复合复 制 子 ” 。长 期生活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污 水 中 的 细菌,其大质粒 可能与多重抗 药性质粒 的进 化过程相似。 本研究发现,有部 分大质粒 菌株有降 解 表面活性 剂的功 能。 这种质 粒的存在 与否, 直接 与表面 活性剂污水净化 有关。 同时, 这种质粒,还 可以通过接 合转 移给 其他菌株 ,使其 他菌株 也获得降解能 力。 由此说 明, 大质粒在选育表面活性剂降解苗中是首先值得注意的对象。至 于含一 个或多个小质粒对菌株的生长繁殖有何作 用, 有待夸后的研究。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预示,进一步对表面活性 剂降 解质 粒的遗传学研究,将有 助于解决微 生物 处理表面活性剂污水 的一 些重 要的 理论 问题 和实践 问题。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预防医学综合性刊物字之一,及时反映海峡两岸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新动态。

根据海峡预防医学杂志,Strait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编辑部邮箱2009年04期p48-5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叶黄素,猕猴桃中叶黄素平均含量为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毛守白毛守白,医学寄生虫学家。他主持和参加了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物学研究,在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技术、免疫诊断、以及发展抗血吸虫新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防治实践。他长期主持中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工作,在制定科研规划和防治策略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多年从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为中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世界卫生大会为表彰他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贡献,授予“里昂·伯尔纳”基金奖。中文名:毛守白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12年职业:医学寄生虫学家毕业院校:上海震旦大学代表作品:寄生人体蠕虫各属的分类索引简介毛守白于1912年12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书香门第。其父系前清秀才,兴中会会员,思想开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曾损资兴办医院和学校。毛守白的双亲十分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幼年念过私塾和初级英语夜校,后在上海市民立中学完成初中学业,因立志学医,遂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相当于高中)。中学时代的毛守白,由于学习勤奋,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时常获得学校的奖励。1931年夏,他由预科升入震旦大学医学系,1937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是时,适逢日本大举入侵,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他义愤填膺,激于爱国热情,接连义务服务于上海第三伤兵医院和上海第一难民收容所,以所学的医术积极投身抗日医疗救护工作。1938年8月,毛守白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医学院先后攻读热带医学、公共卫生学和疟疾学,并利用空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的导师对这位中国学生偏偏选学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学科感到难以理解,毛守白的回答是“中国的寄生虫病太多了”。可是,当他于1939年带着三张文凭和两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抱着拳拳爱国心回到祖国时,等待他的竟是长达14个月的无业可从。在那国难深重的年代,他空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但却报国无门。1940年12月,毛守白受聘担任上海信谊血清疫苗厂厂长。1941年7月,他兼任上海医学院寄生虫学讲师。1942年,侵华日军悍然占领上海“租界”,毛守白不堪忍受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屈辱生活,毅然随上海医学院内迁,历尽艰辛,辗转到达重庆,担任该院寄生虫学与细菌学副教授。1944年7月,他在重庆受聘于中央卫生实验院,担任寄生虫学技师,使他能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从事专业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后,毛守白随中央卫生实验院迁至南京,并于1946年受聘兼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1946年春夏之际,他和同事们前往无锡、苏州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进行调查,在他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十分凄惨的景象:成排置于村后小河边的粪缸内充满着鲜红的血便,曾是人口稠密的村庄竟然十室九空。血吸虫病造成的危害比他原来想像的要严重得多。苏南此行,使他的学术生涯从此与血吸虫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综述》、《日本血吸虫形态记录》、《中国江苏苏州、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和《日本血吸虫尾蚴从钉螺逸出的探讨》四篇关于中国血吸虫病研究的论文在美国的热带病学和寄生虫学杂志上发表,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947年,毛守白获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赴美国、英国和埃及进行血吸虫病专项进修和考察,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美国学者合作从事血吸虫病研究。1948年,他刚从美国回到南京,即在市郊栖霞山选了一个范围不大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拟进行灭螺试验。当地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仅孳生在一段长不足1公里的河道内。他想试用土埋法灭螺以根除血吸虫病的危害,所需经费只需250公斤谷子的代价。可是,从当地的乡公所到国立的中央卫生实验院,他一次次恳求,一次次碰壁。冷酷的现实迫使他作罢。施展才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毛守白提供了得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卫生部的代表进驻中央卫生实验院时,他向军代表递交的第一份书面报告,就是提请原籍在北方的指战员,南下后务必注意预防广泛流行于南方的血吸虫病和疟疾。1949年冬,他在第三野战军卫生部的领导下,在浙江沿海地区调查指战员们的蠕虫感染情况。1949年底,部队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大队,他应邀到设在浙江嘉兴的中心防治站担任技术指导。在此期间,他以巨大的热情奋力工作,培训部队医务人员,编写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预防通讯》,制订血吸虫病诊疗规范。他在3个月内完成了第27军全体指战员的血吸虫病粪检普查和治疗任务,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他因此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1950年10月,国家在南京建立了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当时全院仅有医学寄生虫学专业人员17人,而全国各地的专门人才更为缺乏,远不能适应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为此,他向卫生部领导建议并被采纳,于1951—1952年在华东分院相继举办了两届高级寄生虫学师资进修班,共招收71名学员。这两届学员结业后被分配至全国各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医学寄生虫学高级师资和研究技术骨干,并通过他们造就出更多的专门人才。1956年,中央卫生研究院组建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其在南京的华东分院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并于1957年迁至上海(1983年8月划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毛守白任该所研究员,并先后被任命为副所长、所长。1984年6月,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顾问和寄生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亲身的经历和新旧社会制度的鲜明对比,使毛守白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使人民幸福、社会进步。195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血吸虫病毛守白在医学寄生虫学领域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血吸虫病的研究方面。血吸虫病是危害世界各国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它在中国的分布遍及南方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患者1200余万,威胁着数亿人,不仅摧残人的生命,而且阻碍生产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1956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将该病列为限期消灭的9种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要消灭一种在中国已流行了几千年、分布又十分广泛的疾病谈何容易。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对该病确切的分布范围和患病人数有待查清;查病方法仅靠传统的粪检不能适应大规模普查的要求;治疗药物使用锑剂需静脉注射,疗程长,且毒性大,严重反应者会发生死亡;灭螺采用土埋,不仅费工,且其应用有局限性;在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物学,以及动物贮存宿主的研究方面也有不少问题有待阐明。为在短期内查清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感染血吸虫的人数,毛守白从当时尚处于开创阶段的免疫诊断研究入手,并经改进,创用肝卵抗原代替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证明其效价不低于成虫抗原。由于取材于感染家兔的肝脏,诊断用抗原可以大量制备。1957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肝卵抗原作皮内试验,并结合对皮内试验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很快完成了6000余万人的普查任务,从而迅速地掌握了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和感染人数的情况,为制定防治血吸虫病的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提供血吸虫病实验研究的手段,毛守白于50年代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抓住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人工饲养钉螺、血吸虫毛蚴实验感染钉螺、血吸虫尾蚴感染实验动物、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以及血吸虫病实验治疗、抗血吸虫药物筛选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和常规,推进了血吸虫病的科学研究,使之有效地服务于防治工作。毛守白在主持发展抗血吸虫新药的研究中,由于抓住了化学合成、筛选、药理和临床试验等主要环节,开展多学科研究,并与生产、防治单位协作攻关,使在研制口服、高效、安全、短疗程的抗血吸虫新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沿用了几十年的锑剂终于被完全取代。毛守白和同事们通过对来自各地的钉螺标本进行比较研究,作出了“中国大陆的钉镙是一个同属种,即湖北钉螺”的结论,并指出以往国外学者提出的以齿舌公式作为钉螺分类的依据是不可靠的,从而澄清了20余年来国际寄生虫学界认为“中国大陆的钉螺有十几个种”的错误论点。以后,国内外陆续有人从细胞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正确结论。毛守白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进展和经验,主编了近80万字的专著《血吸虫病学》。他主编或合作主编的主要著作尚有《寄生虫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及《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他还担任了《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顾问及《美国临床寄生虫学进展》编委。毛守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深受国内外同行的推崇,被推举或受聘担任的其他职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技术指导组顾问,全国包虫病防治中心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血吸虫病专家咨询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设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主任,中美医药卫生科技合作协议寄生虫病领域中方协调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法国国家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等。他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宣传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重大成就,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1984年5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7届世界卫生大会授予毛守白“里昂·伯尔纳”基金奖,以表彰他在社会医学,特别是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1989年,由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提名,经法国国家教育、体育与青年部批准,授予毛守白该大学名誉博士称号。科研工作毛守白在从事和领导寄生虫病研究工作中,积极贯彻科研工作为防治服务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室与现场相结合,并且身体力行。为探索防治血吸虫病的规律,验证实验室研究的成果,他不畏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身背行囊,带领科研人员,深入到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农村,建立防治试点。他常教导青年科研人员要深入农村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切身体验寄生虫病给流行区群众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毛守白十分重视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他主持了十余期全国性的和由研究所举办的高级寄生虫病学进修班,亲自制订教学计划和担任讲课任务。70年代后期起,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他亲自为所内举办的英语和法语提高班讲课,有时还利用节假日在自己家中辅导学员,提高了他们的外语水平,为中青年科研骨干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创造了条件。他还告诫青年科研人员,在努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切不要忽视学习中文。为此,他专门为他们开设了中文学习班,以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他常说:“没有坚实的中文基础,是无法学好任何一门外语的”。毛守白在科学技术上深有造诣,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亦深为同事及晚辈们所称道。他虽长期患有眼疾,视力十分不好,但经手的大量中外文学术文稿,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文化大革命”中,毛守白身陷逆境,被送往江西农村,搞了半年多血吸虫病粪检普查。农民送来的粪样,全用纸包着,上面的姓名写得歪歪扭扭,时间一长,纸湿透了,字迹更模糊。毛守白为防止弄混名字,检查时总把粪样拿到离眼睛仅二三厘米的近处仔细辨认。同事们纷纷要来帮助,他却若无其事地说:“搞寄生虫的,还在乎这些味道?”他惜时如金,决不愿无谓浪费片刻的工作时间。到外地开会、讲学,他常常是上午结束,下午便返回,甚至下午结束,晚上就返回。无论是从国外或国内某地出差后回到上海,次日早晨他必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工作室。在担任寄生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职务以后,虽日常事务有所减轻,但他仍坚持每天到研究所上班,著述、文稿审校、讲学、技术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在他的心目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怎么能闲得住呢!人物简历1912年12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1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预科。1937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1939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进修。1940—1942年任上海信谊血清疫苗厂厂长。1941年任上海医学院讲师1942—1944年任上海医学院(重庆)副教授。1944—1949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先在重庆后在南京)技师。1947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1947—1948年赴美国、英国和埃及进修和考察血吸虫病,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进行血吸虫病研究。1950—1956年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技师、研究员。1956—1983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1984年—现在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顾问,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92年4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主要论著1毛守白.寄生人体蠕虫各属的分类索引.实验卫生,1945,2:23—26.2毛守白.Gammaxane对于犬钩虫幼虫之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49,35(4):149—150.3毛守白,李霖,吴征鉴等.日本血吸虫尾蚴从螺蛳宿主逸出情形的探讨.内科学报,1951,3(3):226—231.4毛守白.由寄生虫的发展看人类的发展史.医务生活,1951,1(3):1—4.5毛守白.李霖.国内肠寄生虫的分布情形.内科学报,1952,4(1):27—32.6毛守白,李霖.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分类问题.动物学报,1954,6(1):1—14.7毛守白.国内血吸虫病研究方面尚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中华卫生杂志,1954,2(2):111—116.8毛守白,李元鹤,王万里等.血吸虫病皮内反应试验之二(肝脏抗原的制造及效价).中华医学杂志,1956,42(5):471—473.9毛守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成就.庆祝建国十周年医学科学成就论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8.10毛守白.新中国对人体绦虫病的主要研究成就.中华医学杂志,1960,46(2):151—155.11毛守白.三年来国外蠕虫病诊断研究的进展情况.中华内科杂志,1961,9(6):396—398.12毛守白.近年来血吸虫病血清免疫学研究的进展.1963年寄生虫学专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9.13毛守白.血吸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毛守白,黄铭新.血吸虫病的防治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科学通报,1964,11:963—972.15毛守白.关于血吸虫病科学研究的近期目标.动物学杂志,1964,6(6):272—273.16毛守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展望.中华卫生杂志,1965,10(4):260.17毛守白.中国寄生虫学的今昔.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1(4):1.18吴征鉴,毛守白,王季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9毛守白.关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类的浅见.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5,1(1):2—3.20毛守白.寄生虫学的发展与任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9,2(3):150—154.21毛守白,史宗俊,王捷等.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将打印稿、单位介绍信稿件授权书和30元/篇审稿费寄(汇)至编辑部。基本项目稿件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编辑部地址:福州市津泰路76号 邮局汇款单位全称: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350001★来稿须知: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可靠、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层次清晰,正确使用统计处理方法。论著、综述一般不超过5 000字,其他来稿以2 500字左右为宜。论著文稿其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姓名和单位应与中文相对应。其余栏目稿件应有英文题名、作者姓名。 文题 应简洁明了,恰当反映论文主题。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不设副题。 署名 作者姓名列文题下方。不同单位的作者在作者名后用阿拉伯数字上标序号。第一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列在文章首页左下方。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和个人邮箱;作者单位依作者序号排列,包括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 摘要 采用结构式摘要(含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限400字内。采用第3人称书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关键词 3~8个,词间用“;”。按《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书写。 格式 为引言、材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或结论、参考文献,引言和参考文献不用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如:1,,。文内每个层次均应列标题,力求简短。 图表 图、表用阿拉伯数字标序,要有自明性,少而精,避免与文字叙述重复,表格应为三线表。 医学名词和计量单位 使用的医学名词以《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计量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 参考文献 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和近年公开发表者。应在文中引用处加方括号上标,并按顺序排列。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超过者加“,等”或“et al”,格式如下:杂志:作者.文题 [J].刊名(外文刊名缩写按Index Medicus),年份,卷(期):起页-止页.书籍: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析出文献:作者.文题.见(In):原文献作者.书名[M]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报纸:作者.文题[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注:联机文献除上述要求外,须在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识,引文页码后标注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控制建筑装饰工程室内环境甲醛污染【作者中文名】 宋广生; 【作者单位】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 【文献出处】 建设科技,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2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正>据统计,2006年我国百姓用于住宅装饰装修的费用在7500- 8000亿元间,而且这一数据加还在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建筑、装饰装修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室内环境方面的相关标准,但从目前调查情况看,城市装修家庭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是室内环境甲醛污染问题。 【DOI】 CNKI:SUN: 相似文献 [1] 新规定控制室内环境污染[J].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2006,(10) [2] 室内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J]. 科学大观园, 2005,(15) [3] 宋广生. 控制建筑装饰工程室内环境甲醛污染[J]. 建设科技, 2007,(24) [4] 郭林 , 虎振洪.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预防[J]. 河南科技, 2005,(11) [5] 王本明. 甲醛污染,防你没商量[J]. 安家, 2003,(Z2) [6] 李韵谱, 吴亚西, 徐东群, 宿燕兵, 任改英, 陈国平. 室内甲醛污染状况分析[J]. 环境化学, 2005,(02) [7] 杨虹, 李裕生, 黎智, 黄江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监测质量控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09) [8] 陈建安, 兰天水, 杨文芳. 旅店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 1997,(04) [9] 易震伟, 王经华. 广州市东山区某会所装修后甲醛污染情况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4,(01) [10] 来宝和. 旅店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9,(01) 怎样防止室内环境甲醛的污染【文献出处】 中国质量万里行,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10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1、在装饰和装修的设计上特别要注意室内环境因素,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合格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标准,消费者进行装饰装修时一定要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甲醛的粘胶刘,不含甲醛大芯板、贴面板等。3、新装修的房屋和新购买的家具,或当感觉室内空气质量不好时,最好可请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4、装修后不宜立即入住,应开窗、通风让室内污染空气散发,高温、高湿、负压会加快甲醛的散发力度,加强通风频率有利于甲醛的散发和排出。一般说装修数个月,室内甲醛浓度可降至以下,达到室内合格的标准。5、若室内环境中甲醛已超标应及时进行治理。可选用甲醛治理产品:①空气净化器... 【DOI】 cnki:ISSN: 【相似文献】 [1] 怎样防止室内环境甲醛的污染[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5,(10) [2] 朱振华. 警惕甲醛对人体的侵害[J]. 中国检验检疫, 2002,(07) [3] 纺织品的甲醛问题及其对策[J]. 纺织信息周刊, 2002,(03) [4] 杨春贤. 甲醛市场走跌之浅见[J]. 人造板通讯, 2004,(11) [5] 泓水. 警惕身边甲醛污染[J]. 建材工业信息, 2004,(03) [6] 王向龙. 啤酒“甲醛”震荡波[J]. 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4,(06) [7] Graham lampard , 徐明骥. 甲醛——最后一根稻草?[J]. 西部皮革, 2002,(04) [8] 许树松. 甲醛的生产、消费及市场前景预测[J]. 江苏化工, 2000,(Z1) [9] 钱伯章. 世界甲醛需求和产能[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996,(10) [10] 李颖. “甲醛风暴”袭击啤酒业[J]. 沪港经济, 2003,(09)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根据海峡预防医学杂志,Strait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编辑部邮箱2009年04期p48-5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叶黄素,猕猴桃中叶黄素平均含量为

1. 蒋卓勤,梁洁云,郑琳,韦江红. 膳食蛋白质与大鼠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食品科学 2001;22(4):75-782. 钟纪茵、李永康、蒋卓勤(通讯作者). 小儿危重病与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新医学 2001,32(10):592-6093.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锌、硒对铅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147-11484. 黄琼,许月初,王身笏,蒋卓勤. 低水平铅暴露对不同脑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卫生毒理学杂志,2001年9月;15(3):149-1515. 蒋卓勤,杨月欣,周韫珍,苏宜香,黄连珍,何志谦.城市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需要量的观察,营养学报,2001,23(4):354-3576. M He, J Mei, Z Jiang, Q Chen, J Ma, J Dai, Y Su, SSu Lui, DL Yeung, GH Anderson. Growth of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18 months of lif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J Paediatr Chil Health, 2001; 37:456-4647.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瘦素与能量平衡及肥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1):66-678. 陈月嫦,刘锋,陈卫红,黎艳梅,李庆富,张彩霞,蒋卓勤. 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质代谢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2;17(3):169-1719. 陈月嫦,刘锋,陈卫红,黎艳梅,李庆富,张彩霞,蒋卓勤.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及血糖关系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2;17(6):366-36710. 陈月嫦,刘锋,陈卫红,黎艳梅,李庆富,张彩霞,蒋卓勤.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广东医学,2002,23(5):474-47511. 朱惠莲,许月初,蒋卓勤,王身笏,张润根. 丙酮酸对肥胖大鼠体重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营养学报,2002,24(3):229-23212. 何苗苗,蒋卓勤. 饮食预防大肠癌研究中生物标记物的应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50-35213.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2,28(6):8-1014. 黄琼,许月初,朱惠莲,蒋卓勤。钙、锌对铅致大鼠记忆障碍的保护机制探讨,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年12月;16(4):209-21115. 钟纪茵,赵青,董晖,蒋卓勤(通讯作者),李文仲,李永康. 危重病儿胃肠功能衰竭时2种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新医学,2003,34(3):146-14816.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儿童血清瘦素与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3,29(1):8-1017.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单纯性肥胖儿童瘦素、胰岛素及其相关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19(6):657-65818.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营养学报,2003,25(4):357-36119. 梁洁,蒋卓勤(通讯作者). 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能量消耗研究,卫生研究,2003,32(5):468-47020.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10~12岁正常体重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80-18121.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儿童基础代谢率与人体组成的关系,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4,12(1):26-2922. 李琳琳,蒋卓勤(通讯作者).膳食限制与衰老,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4,25(4):152-15423. 陈慧敏,蒋卓勤(通讯作者). 维生素A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3):177-18024. 张彩霞,蒋卓勤(通讯作者). 单纯性肥胖儿童营养状况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197-19925. 李少彤,蒋卓勤(通讯作者),曾德荣. 9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2005,31(5):46-4927. 蒋卓勤,何志谦,陈起萱,马静,梅节,何玫子.广东四月龄婴儿生长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营养学报 1998;20(2):202-20828. 蒋卓勤,王充,黄俭,宋立红,潘丹峰,黎艺. 不同烹调方法对骨汤中钙含量的影响,食品科学 1999;20(3):65-6729. 蒋卓勤,苏宜香,冯翔,何志谦. 广州10000名4~9岁儿童维生素干预研究,卫生研究 1999;28(增刊):10930. 钟纪茵,蒋卓勤(通讯作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浆生长抑素水平变化初步观察,广东医学,2006,27(6):833-83431. 刘达雄,蒋卓勤(通讯作者). 超声波提取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月饼中富马酸二甲酯,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51-5232. 刘达雄,蒋卓勤(通讯作者). 石墨炉原子吸收绝对分析法测定葡萄酒中的铜、铅,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4):320-32333. 钟纪茵,蒋卓勤(通讯作者). 肠麻痹小儿两种胃肠肽水平变化的研究,广东医学,2006,27(8):1163-116434. 陈慧敏,蒋卓勤(通讯作者). 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豚鼠IL-5和IgE的影响,广东医学,2006, 27(9):1294-129635. 何洁仪,蒋卓勤(通讯作者),李迎月,等.2005年广州市市区食品污染状况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956-95836. 李少雄,栾玉明,蒋卓勤(通讯作者). 食源性治病菌检测现状与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556-155737. 刘汉江,蒋卓勤. 保健食品的现状和监管探讨,中药材,2006,29(4):404-40738. 何洁仪,毛新武,景钦隆,李迎月,彭志丽,谭铭雄,成莉莉,林晓华,杨志聪,蒋卓勤(通讯作者).电话调查在一次延迟报告食物中毒案例调查中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1):7239. 李美英,蒋卓勤(通讯作者). 锌铁补充与儿童智商发育干预研究进展,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3):64-6640. 栗彦芳,蒋卓勤(通讯作者). 膳食因素与微量元素吸收关系的研究进展,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4):50-5241. 彭志丽 ,蒋卓勤(通讯作者),何洁仪,谭铭雄. 广州市2005~2006 年含乳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分析及建议,中国热带医学,2008,8(2):341-34342. 彭志丽,蒋卓勤(通讯作者). 我国部分常用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现状,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139-114243. 刘玲, 蒋卓勤(通讯作者). 番茄红素生物活性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1):48-5244. 李琳琳, 韩圣娜,蒋卓勤(通讯作者).限制能量摄入对老龄大鼠抗衰老效应的实验研究,营养学报,2008,30(1):35-3845. 陈妤,蒋卓勤(通讯作者). 1998~2003年广州市108起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3):485-48746. 熊俊艳,蒋卓勤(通讯作者). 治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原因分析。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3):349-35147. Cai-Xia Zhang, Yu-Ming Chen, Wei-Qing Chen, Xue-Qing Deng1 and Zhuo-Qin Jiang(通讯作者). Energy expenditure and energy intake in 10-12 years obese and non-obese Chinese children in a Guangzhou boarding school.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8;17 (2):235-24248. 何洁仪,景钦隆,李迎月,李泰辉,邓旺秋,蒋卓勤(通讯作者).广州市食品从业人员食用蘑菇知信行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24(增刊):37-3849. 钟纪茵 郭予雄 蒋卓勤(通讯作者).危重病应激状态对病儿血清脂肪酸构成的影响,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年8月,15(4):332-33550. Cai-Xia Zhang, Lap-Ah TSE, Xue-Qing Deng, Zhuo-Qin Jiang(通讯作者).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nese children: A comparison of weight-for-height index and BMI as the screening criterion. Eur J Nutr (2008) 47:244–25051. 梁洁,蒋卓勤(通讯作者). 14~16岁青少年能量代谢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40-184152. 梁洁,蒋卓勤(通讯作者),何玉敏,方晓君. 中国健康成人基础代谢率估算公式的探讨,中国校医,2008,22(4):372-37453. 陈妤,蒋卓勤(通讯作者). 广州市1998~2003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增刊):85-8654. 李季芳,蒋卓勤(通讯作者),程卫,郭翔. 桑树资源降血糖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中药,2008,10(10):6-755. . He, . Wong, L. Du, . Lin, Y. Gao, . Jiang, . Yu, . Wu, L. Lin, R. Lin. Nutrition and children’s respiratory health in Guangzhou, China. Public Health. 2008, 122: 1425-143256. 李季芳,蒋卓勤(通讯作者),马立丽,等. 大豆蛋白对脂类代谢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8):599-60157. 何启强,杜琳,黄子惠,林国桢,吴家刚,林蓉,林琳,蒋卓勤. 膳食营养与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2):115-11958. 刘达雄,栾玉明,区伟全,王国玲,蒋卓勤(通讯作者). 国产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813-14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预防医学综合性刊物字之一,及时反映海峡两岸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新动态。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陈悦,男,汉族,1965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后任实验室副主任。1998-2001年在WTO西太区传染病研究所任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任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学院、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微生物学教授,《检验医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分会委员、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毛守白毛守白,医学寄生虫学家。他主持和参加了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物学研究,在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技术、免疫诊断、以及发展抗血吸虫新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防治实践。他长期主持中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工作,在制定科研规划和防治策略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多年从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为中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世界卫生大会为表彰他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贡献,授予“里昂·伯尔纳”基金奖。中文名:毛守白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12年职业:医学寄生虫学家毕业院校:上海震旦大学代表作品:寄生人体蠕虫各属的分类索引简介毛守白于1912年12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书香门第。其父系前清秀才,兴中会会员,思想开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曾损资兴办医院和学校。毛守白的双亲十分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幼年念过私塾和初级英语夜校,后在上海市民立中学完成初中学业,因立志学医,遂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相当于高中)。中学时代的毛守白,由于学习勤奋,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时常获得学校的奖励。1931年夏,他由预科升入震旦大学医学系,1937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是时,适逢日本大举入侵,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他义愤填膺,激于爱国热情,接连义务服务于上海第三伤兵医院和上海第一难民收容所,以所学的医术积极投身抗日医疗救护工作。1938年8月,毛守白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医学院先后攻读热带医学、公共卫生学和疟疾学,并利用空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的导师对这位中国学生偏偏选学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学科感到难以理解,毛守白的回答是“中国的寄生虫病太多了”。可是,当他于1939年带着三张文凭和两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抱着拳拳爱国心回到祖国时,等待他的竟是长达14个月的无业可从。在那国难深重的年代,他空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但却报国无门。1940年12月,毛守白受聘担任上海信谊血清疫苗厂厂长。1941年7月,他兼任上海医学院寄生虫学讲师。1942年,侵华日军悍然占领上海“租界”,毛守白不堪忍受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屈辱生活,毅然随上海医学院内迁,历尽艰辛,辗转到达重庆,担任该院寄生虫学与细菌学副教授。1944年7月,他在重庆受聘于中央卫生实验院,担任寄生虫学技师,使他能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从事专业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后,毛守白随中央卫生实验院迁至南京,并于1946年受聘兼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1946年春夏之际,他和同事们前往无锡、苏州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进行调查,在他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十分凄惨的景象:成排置于村后小河边的粪缸内充满着鲜红的血便,曾是人口稠密的村庄竟然十室九空。血吸虫病造成的危害比他原来想像的要严重得多。苏南此行,使他的学术生涯从此与血吸虫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综述》、《日本血吸虫形态记录》、《中国江苏苏州、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和《日本血吸虫尾蚴从钉螺逸出的探讨》四篇关于中国血吸虫病研究的论文在美国的热带病学和寄生虫学杂志上发表,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947年,毛守白获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赴美国、英国和埃及进行血吸虫病专项进修和考察,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美国学者合作从事血吸虫病研究。1948年,他刚从美国回到南京,即在市郊栖霞山选了一个范围不大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拟进行灭螺试验。当地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仅孳生在一段长不足1公里的河道内。他想试用土埋法灭螺以根除血吸虫病的危害,所需经费只需250公斤谷子的代价。可是,从当地的乡公所到国立的中央卫生实验院,他一次次恳求,一次次碰壁。冷酷的现实迫使他作罢。施展才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毛守白提供了得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卫生部的代表进驻中央卫生实验院时,他向军代表递交的第一份书面报告,就是提请原籍在北方的指战员,南下后务必注意预防广泛流行于南方的血吸虫病和疟疾。1949年冬,他在第三野战军卫生部的领导下,在浙江沿海地区调查指战员们的蠕虫感染情况。1949年底,部队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大队,他应邀到设在浙江嘉兴的中心防治站担任技术指导。在此期间,他以巨大的热情奋力工作,培训部队医务人员,编写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预防通讯》,制订血吸虫病诊疗规范。他在3个月内完成了第27军全体指战员的血吸虫病粪检普查和治疗任务,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他因此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1950年10月,国家在南京建立了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当时全院仅有医学寄生虫学专业人员17人,而全国各地的专门人才更为缺乏,远不能适应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为此,他向卫生部领导建议并被采纳,于1951—1952年在华东分院相继举办了两届高级寄生虫学师资进修班,共招收71名学员。这两届学员结业后被分配至全国各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医学寄生虫学高级师资和研究技术骨干,并通过他们造就出更多的专门人才。1956年,中央卫生研究院组建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其在南京的华东分院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并于1957年迁至上海(1983年8月划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毛守白任该所研究员,并先后被任命为副所长、所长。1984年6月,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顾问和寄生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亲身的经历和新旧社会制度的鲜明对比,使毛守白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使人民幸福、社会进步。195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血吸虫病毛守白在医学寄生虫学领域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血吸虫病的研究方面。血吸虫病是危害世界各国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它在中国的分布遍及南方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患者1200余万,威胁着数亿人,不仅摧残人的生命,而且阻碍生产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1956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将该病列为限期消灭的9种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要消灭一种在中国已流行了几千年、分布又十分广泛的疾病谈何容易。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对该病确切的分布范围和患病人数有待查清;查病方法仅靠传统的粪检不能适应大规模普查的要求;治疗药物使用锑剂需静脉注射,疗程长,且毒性大,严重反应者会发生死亡;灭螺采用土埋,不仅费工,且其应用有局限性;在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物学,以及动物贮存宿主的研究方面也有不少问题有待阐明。为在短期内查清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感染血吸虫的人数,毛守白从当时尚处于开创阶段的免疫诊断研究入手,并经改进,创用肝卵抗原代替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证明其效价不低于成虫抗原。由于取材于感染家兔的肝脏,诊断用抗原可以大量制备。1957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肝卵抗原作皮内试验,并结合对皮内试验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很快完成了6000余万人的普查任务,从而迅速地掌握了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和感染人数的情况,为制定防治血吸虫病的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提供血吸虫病实验研究的手段,毛守白于50年代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抓住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人工饲养钉螺、血吸虫毛蚴实验感染钉螺、血吸虫尾蚴感染实验动物、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以及血吸虫病实验治疗、抗血吸虫药物筛选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和常规,推进了血吸虫病的科学研究,使之有效地服务于防治工作。毛守白在主持发展抗血吸虫新药的研究中,由于抓住了化学合成、筛选、药理和临床试验等主要环节,开展多学科研究,并与生产、防治单位协作攻关,使在研制口服、高效、安全、短疗程的抗血吸虫新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沿用了几十年的锑剂终于被完全取代。毛守白和同事们通过对来自各地的钉螺标本进行比较研究,作出了“中国大陆的钉镙是一个同属种,即湖北钉螺”的结论,并指出以往国外学者提出的以齿舌公式作为钉螺分类的依据是不可靠的,从而澄清了20余年来国际寄生虫学界认为“中国大陆的钉螺有十几个种”的错误论点。以后,国内外陆续有人从细胞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正确结论。毛守白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进展和经验,主编了近80万字的专著《血吸虫病学》。他主编或合作主编的主要著作尚有《寄生虫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及《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他还担任了《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顾问及《美国临床寄生虫学进展》编委。毛守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深受国内外同行的推崇,被推举或受聘担任的其他职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技术指导组顾问,全国包虫病防治中心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血吸虫病专家咨询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设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主任,中美医药卫生科技合作协议寄生虫病领域中方协调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法国国家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等。他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宣传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重大成就,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1984年5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7届世界卫生大会授予毛守白“里昂·伯尔纳”基金奖,以表彰他在社会医学,特别是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1989年,由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提名,经法国国家教育、体育与青年部批准,授予毛守白该大学名誉博士称号。科研工作毛守白在从事和领导寄生虫病研究工作中,积极贯彻科研工作为防治服务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室与现场相结合,并且身体力行。为探索防治血吸虫病的规律,验证实验室研究的成果,他不畏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身背行囊,带领科研人员,深入到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农村,建立防治试点。他常教导青年科研人员要深入农村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切身体验寄生虫病给流行区群众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毛守白十分重视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他主持了十余期全国性的和由研究所举办的高级寄生虫病学进修班,亲自制订教学计划和担任讲课任务。70年代后期起,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他亲自为所内举办的英语和法语提高班讲课,有时还利用节假日在自己家中辅导学员,提高了他们的外语水平,为中青年科研骨干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创造了条件。他还告诫青年科研人员,在努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切不要忽视学习中文。为此,他专门为他们开设了中文学习班,以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他常说:“没有坚实的中文基础,是无法学好任何一门外语的”。毛守白在科学技术上深有造诣,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亦深为同事及晚辈们所称道。他虽长期患有眼疾,视力十分不好,但经手的大量中外文学术文稿,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文化大革命”中,毛守白身陷逆境,被送往江西农村,搞了半年多血吸虫病粪检普查。农民送来的粪样,全用纸包着,上面的姓名写得歪歪扭扭,时间一长,纸湿透了,字迹更模糊。毛守白为防止弄混名字,检查时总把粪样拿到离眼睛仅二三厘米的近处仔细辨认。同事们纷纷要来帮助,他却若无其事地说:“搞寄生虫的,还在乎这些味道?”他惜时如金,决不愿无谓浪费片刻的工作时间。到外地开会、讲学,他常常是上午结束,下午便返回,甚至下午结束,晚上就返回。无论是从国外或国内某地出差后回到上海,次日早晨他必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工作室。在担任寄生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职务以后,虽日常事务有所减轻,但他仍坚持每天到研究所上班,著述、文稿审校、讲学、技术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在他的心目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怎么能闲得住呢!人物简历1912年12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1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预科。1937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1939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进修。1940—1942年任上海信谊血清疫苗厂厂长。1941年任上海医学院讲师1942—1944年任上海医学院(重庆)副教授。1944—1949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先在重庆后在南京)技师。1947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1947—1948年赴美国、英国和埃及进修和考察血吸虫病,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进行血吸虫病研究。1950—1956年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技师、研究员。1956—1983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兼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1984年—现在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顾问,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92年4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主要论著1毛守白.寄生人体蠕虫各属的分类索引.实验卫生,1945,2:23—26.2毛守白.Gammaxane对于犬钩虫幼虫之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49,35(4):149—150.3毛守白,李霖,吴征鉴等.日本血吸虫尾蚴从螺蛳宿主逸出情形的探讨.内科学报,1951,3(3):226—231.4毛守白.由寄生虫的发展看人类的发展史.医务生活,1951,1(3):1—4.5毛守白.李霖.国内肠寄生虫的分布情形.内科学报,1952,4(1):27—32.6毛守白,李霖.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分类问题.动物学报,1954,6(1):1—14.7毛守白.国内血吸虫病研究方面尚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中华卫生杂志,1954,2(2):111—116.8毛守白,李元鹤,王万里等.血吸虫病皮内反应试验之二(肝脏抗原的制造及效价).中华医学杂志,1956,42(5):471—473.9毛守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成就.庆祝建国十周年医学科学成就论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8.10毛守白.新中国对人体绦虫病的主要研究成就.中华医学杂志,1960,46(2):151—155.11毛守白.三年来国外蠕虫病诊断研究的进展情况.中华内科杂志,1961,9(6):396—398.12毛守白.近年来血吸虫病血清免疫学研究的进展.1963年寄生虫学专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9.13毛守白.血吸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毛守白,黄铭新.血吸虫病的防治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科学通报,1964,11:963—972.15毛守白.关于血吸虫病科学研究的近期目标.动物学杂志,1964,6(6):272—273.16毛守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展望.中华卫生杂志,1965,10(4):260.17毛守白.中国寄生虫学的今昔.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1(4):1.18吴征鉴,毛守白,王季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9毛守白.关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类的浅见.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5,1(1):2—3.20毛守白.寄生虫学的发展与任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9,2(3):150—154.21毛守白,史宗俊,王捷等.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