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番茄使用者的日益增多和品种的多样化,一些病害经常发生。番茄溃疡病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病的症状是什么?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预防方法?番茄溃疡病症状: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垂直卷起,上下逐渐萎蔫,向上下垂,似缺水。病叶边缘和叶脉变黄,叶片变褐死亡。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样凹纹,病苗矮化或死亡。在成虫阶段,病原体从茎侵入,并从韧皮部延伸到髓部。有时许多鸟的眼睛斑点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定形的疾病区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的一种特有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与茎系统感染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植株上。发病原因: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在有病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2-3年。该病主要从各种伤口侵入人,也可从植物的茎或花柄侵入,通过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内,侵染种子的肚脐或种皮,引起种子内的细菌。当患病和健康的果实混合收获时,病菌会污染种子,导致种子携带病菌。种子带菌率一般为1%-5%,严重的可达。此外,病原菌还可以直接从叶片毛状体和幼果表皮侵入。该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种子、幼苗和未加工果实的运输;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雨水和灌溉水,特别是持续的暴雨和耕作作业。暖暖的,露湿的,长发的,大病的。方法:在番茄溃疡病发病初期,用植物细胞膜稳定剂25g+兽用氟苯尼考2瓶+兽用诺氟沙星+硅酮混合,再喷15kg水。喷施后擦拭大棚膜增加透光率,温度提高到40为了防止幼苗受高温伤害,喷施前要给番茄浇一次水,然后再喷施。田间调查证实,喷施后48小时果实上的病斑开始减少,72小时后基本消失。48小时后再喷一次,溃疡斑痊愈,不复发。控制效果非常理想。据统计,应用该方法防治番茄溃疡病,每667可节约经济损失7000元以上,生产的番茄农药残留极低或检测不到,完全符合A级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在农村里面种植过番茄的人对于番茄溃疡病是不陌生的,这是一种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在番茄整个生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发生,并且这种病症还可能会蔓延,直接会影响到番茄的产量,并且很难防治。患上了番茄溃疡病的番茄,脉象就会变得特别差,而且会出现畸形的果子,番茄表面会有很多的斑点,并且会迅速蔓延,那么这个番茄也就不能吃了。所以番茄溃疡病如果想要防治的话,果农们一定要之前选好种子,并且要在番茄生长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番茄溃疡病其实不仅仅出现在番茄果子身上,整个的植株上面都有可能会发生,例如有的时候是在下面的杆子上。当番茄溃疡病发病的时候,整个番茄的幼苗会从上到下的枯萎,最后失去了生命力。如果是已经成熟了的植株,虽然枯萎的会比较慢,不太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上面会出现一些小白点,番茄的茎会越来越粗,有的时候还会开裂,容易被折断。
患上了番茄溃疡病的番茄,果肉里面的种子非常小,而且是黑色的。这种疾病是由病菌侵袭导致的,并且这种病毒会在土壤里面活2~3年,在移栽幼苗的时候也会传播病菌。所以农户们如果想要防治的话,在种植番茄的时候,一定要在每天早上的露水干了之后再去进行。如果发现番茄出现病毒植株的话,这要及时的挖掉,可以进行烧毁,然后再用生石灰对这个挖出来的坑进行消毒。
在番茄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番茄的植株上面出现伤口,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不要去进行农事活动。如果要给番茄打叶的话,一般要在自己浇水之前的3~5天,并且要选择一个晴朗天气的上午,因为番茄在这个时候含水率比较低,细菌感染的几率也比较低。
会严重影响产量,也会影响到番茄的生长,可能会让番茄烂掉。一定要及时的喷洒农药,要做好消毒工作,并且也要及时的通风。
番茄溃疡病在番茄种植的整个周期中均可发生,对茎叶和果实的生长都有影响,严重的番茄溃疡病可导致萎蔫死苗的情况,预防病害需从种植管理开始。那么,番茄溃疡病怎么治疗?如何防治番茄溃疡病好?一起来看一下。番茄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方法番茄溃疡病属于细菌病害,适宜繁殖的温度与作物生长的温度一致,因此预防番茄溃疡病需从苗期种植即开始。一、番茄溃疡病的发生规律番茄溃疡病属于细菌病害,可通过气孔侵入,也可在虫害侵害造成损伤后发病,病害在湿度大、氮肥偏施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病菌可通过气流、农耕操作和盛果器具等进行传播,病害在病残体和土壤中可存活2-3年。二、番茄溃疡病的预防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种植前使用种衣剂拌种或在定植前使用生物菌肥蘸根,可有效溃疡病、根腐病、疫病等的发生率。2、种植管理中合理水肥灌溉,适当使用抗病增产叶面肥进行喷施,辅助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3、番茄种子管理需注意田间管理,包括整枝打杈、绑架、保花保采、疏花疏果等,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损伤增加病害的发生率。4、病害发生后需及时清苗,对留下的土地及时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施防病,可有效降低植株再次发生溃疡病的可能。番茄溃疡病怎么治疗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可在枝叶、果柄、果实表现发生病症。在茎叶部分发病的溃疡病可以及时使用杀菌剂进行灭杀防控,农资市场比较有效的杀菌剂包括乙蒜素、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施建议早发现连续2-3次喷施防病较好。根小子微生物菌肥料生根壮苗保花保果根小子防治重茬根腐死苗烂根淘宝¥129购买需要注意的是,番茄溃疡病是可以通过病残体、病种进行传播的一种细菌病害。发生溃疡病的田块,来年种植作物之前,需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肥防病控病,之后配合很好的田间管理,才能很好的降低病害再次发生的可能。种植番茄预防溃疡病,除了对土壤、种子进行杀菌消毒外,种植前选择五年以上非连茬的土地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种植番茄防病增产追施肥,更多种植技术和施肥建议,您也可以留言探讨或私信我们详聊!
番茄细菌溃疡是由中源细菌引起的番茄撕裂的管状疾病。自1909年以来,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温室西红柿中,世界各地有广泛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在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近年来,细菌溃疡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并已成为番茄生产中的破坏性疾病,导致生产损失超过80 %。让我们缺乏番茄细菌溃疡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技术。西红柿有细菌溃疡病,发病症的症状是什么,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疾病的症状
番茄细菌溃疡病是一种系统的感染,将发生番茄的整个生长期。番茄花周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在该领域中,有更多的片状或连续,菌株显示系统和局部症状。
如果初始拖拉机是种子或土壤细菌,则首先感染番茄植物的管状组织,并显示系统症状。通常,初始症状是下刀片,叶片卷起,盒子是黄色的,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逐渐扩展到整个植物直至它们死亡。
然而,当病原体被伤口,流水酮,毛孔等侵入时,首先表现为诸如泛黄,萎缩和收获坏死等部分症状。在疾病的发展期间,发病机制在茎中膨胀,形成轻微的病变,略微抑制地带斑,并且在后凹陷易于破裂。通常在主干上产生肿瘤或气体根。从金字塔膨胀的病原体,当髓质受到严重感染时,茎的水平表面上的加瓦组织是深黄色或棕色,潮湿的,并且可以从茎或叶柄的茎中看到白色细菌脓液。溢出。在晚期,茎被吹,内部是棕色的。此时,整个工厂已经完全铺设,直到它死了。
如果细菌感染果实,水果缩小,变形,果导管具有棕色点,种子部分是黑色或黑色的。如果病原体从外部感染,它将在水果表面产生“鸟眼”。现场,中心是棕色,粗糙的表面,白色光环包围。在严重的情况下,许多斑点将彼此相连,非常粗糙。
二,传播疾病的传播
番茄细菌溃疡病主要是由于长距离蔓延,种子,幼苗,土壤和种子和苗木的粪便,是疾病的主要初始入侵来源。在自然条件下,番茄细菌溃疡病可以在土壤中存活,疾病粪便。当苗床是土壤时,发病率超过50%。番茄细菌溃疡病主要存在于种子的种子和种子中,其勃止速率通常为1%至5%,严重的人可以达到50%。
当具有变速率的种子大于1%时,疾病的流行病可以迅速发生,这可以在种子中存活8个月。在田野和温室中,该疾病主要从天然孔口,伤口,叶子,根或幼料中侵入植物,并被水滴再感染。在植物3-4周后,小植物的田地有症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病原体是多种育种,然后进一步蔓延到昆虫,雨水,灌溉,,捆绑,顶部和其他农民,并形成多重再感染。当气候温暖和潮湿时,它有利于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番茄花时期,当温度不太高时,疾病在风暴天气或高水后最受欢迎和爆发。当夏季温度高时,疾病的扩散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雨水,水,水滴和风暴,昆虫,昆虫和农业运营将加速野外疾病的传播。
三,预防疾病措施
应采用番茄细菌溃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导向,全面预防和控制”。控制疾病的关键是减少启动的来源。
1.选择抗病抗性,抗病性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没有理想的抗病品种。番茄品种表现出疾病作为聚氯抗性,这为抗病育种带来了某些困难。根据相关结果:H2401,H5503,H5804,Shi风扇19,Shi风扇28,Shfeoguan 29,Shi风扇33,Stone Red 401和T737等。此外,小西红柿,4号,佳针,2号,齐粉,樱桃番茄和神圣水果,也表现出更好的抵抗力。由于局部条件,选择抗病性,抗病品种是疾病最具经济有效的措施。
2.种子卫生检验检疫
细菌种子是番茄细菌溃疡病的长距离蔓延的主要途径。有必要加强种子卫生检测检测和检疫,严格预防菌株幼苗进入番茄不一致的种植面积,并控制番茄细菌溃疡病的传播。传播。为了建立不安的养殖,幼苗幼苗选自患病幼苗。
3.种子处理
在番茄播种之前,种子用于井种子,浸泡在55度的热水中20分钟,然后冷却至28度并浸泡;或用%次氯酸盐处理20分钟,然后用水反复冲洗,温水浸泡;或将%乙酸处理2小时,用20%噻唑锌悬浮液漂洗,水浸泡或浸泡100-200次30分钟,漂洗和浸泡。
4.农业预防
(1)无菌苗床的选择和土壤消毒:选择新的苗床幼苗,如果是旧苗床,有必要消毒苗床。播种前15天,40%甲醛,喷涂30ml/m2,覆盖膜4-5天,反向膜干燥;设施番茄栽培,高温棚夏季可在夏季进行,即土壤完全浇水,覆盖薄膜,无聊4-6周,可有效减少现场的田地数量; 30公斤/亩的桡骨钙或30kg/mu cotronons可用于种植前30天的土壤消毒。(2)合理旋转:3年与非番茄作物。生产实践表明,用树木,洋葱,大蒜,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番茄细菌溃疡病的病原体含量。
(3)改善栽培条件:在设施番茄栽培中,有滴水膜盖和膜灌溉,大大减少了表面和空气湿度,防止了效果的形成,降低了病原体的繁殖;感染;在低温季节中,采用自控电热加热设施调整到日夜温度变化,这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并提高抗病性。
(4)现场管理:及时消除菌株,远离种植区,浓缩埋地或焚烧,消毒空隙和周围土壤。在高湿度,多云和雨中避免养殖,,擦洗等以及其他农业活动。工人接触到应变后,您应该使用SOAP仔细使用SOAP,然后进行其他操作。同时,劳动工具被消毒,可以使用10%次氯酸钠。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地,土壤深度翻转,表面残留的疾病和病原体深入土壤,致病细菌的死亡将加速。
(5)化学预防:在初始使用药物在初始阶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扩张和传播。常用化学品包括:20%Thiabibium铜悬浮液,14%铜铜水剂,77%的水化铜氢可湿性粉末,%髋关节醋酸盐,60%硫磷Crot粉,30%琥珀脂肪铜(DT)可湿性粉末,等。常用的生物药物具有3%的细菌可湿性粉末,2%血液霉素,70%农农霉素,新型锗醛等,通常用叶面喷涂或气动根治疗。为了避免耐药性,应交替使用多种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
以上是引入番茄细菌溃疡病,症状和预防和控制技术的发病机制。这种疾病是性感生物分布的破坏,目前是番茄生产中的严重细菌疾病之一,并充分关注鸡蛋农民的实际生产。
近年来,随着番茄使用者的日益增多和品种的多样化,一些病害经常发生。番茄溃疡病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病的症状是什么?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预防方法?番茄溃疡病症状: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垂直卷起,上下逐渐萎蔫,向上下垂,似缺水。病叶边缘和叶脉变黄,叶片变褐死亡。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样凹纹,病苗矮化或死亡。在成虫阶段,病原体从茎侵入,并从韧皮部延伸到髓部。有时许多鸟的眼睛斑点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定形的疾病区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的一种特有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与茎系统感染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植株上。发病原因: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在有病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2-3年。该病主要从各种伤口侵入人,也可从植物的茎或花柄侵入,通过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内,侵染种子的肚脐或种皮,引起种子内的细菌。当患病和健康的果实混合收获时,病菌会污染种子,导致种子携带病菌。种子带菌率一般为1%-5%,严重的可达。此外,病原菌还可以直接从叶片毛状体和幼果表皮侵入。该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种子、幼苗和未加工果实的运输;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雨水和灌溉水,特别是持续的暴雨和耕作作业。暖暖的,露湿的,长发的,大病的。方法:在番茄溃疡病发病初期,用植物细胞膜稳定剂25g+兽用氟苯尼考2瓶+兽用诺氟沙星+硅酮混合,再喷15kg水。喷施后擦拭大棚膜增加透光率,温度提高到40为了防止幼苗受高温伤害,喷施前要给番茄浇一次水,然后再喷施。田间调查证实,喷施后48小时果实上的病斑开始减少,72小时后基本消失。48小时后再喷一次,溃疡斑痊愈,不复发。控制效果非常理想。据统计,应用该方法防治番茄溃疡病,每667可节约经济损失7000元以上,生产的番茄农药残留极低或检测不到,完全符合A级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在农村里面种植过番茄的人对于番茄溃疡病是不陌生的,这是一种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在番茄整个生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发生,并且这种病症还可能会蔓延,直接会影响到番茄的产量,并且很难防治。患上了番茄溃疡病的番茄,脉象就会变得特别差,而且会出现畸形的果子,番茄表面会有很多的斑点,并且会迅速蔓延,那么这个番茄也就不能吃了。所以番茄溃疡病如果想要防治的话,果农们一定要之前选好种子,并且要在番茄生长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番茄溃疡病其实不仅仅出现在番茄果子身上,整个的植株上面都有可能会发生,例如有的时候是在下面的杆子上。当番茄溃疡病发病的时候,整个番茄的幼苗会从上到下的枯萎,最后失去了生命力。如果是已经成熟了的植株,虽然枯萎的会比较慢,不太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上面会出现一些小白点,番茄的茎会越来越粗,有的时候还会开裂,容易被折断。
患上了番茄溃疡病的番茄,果肉里面的种子非常小,而且是黑色的。这种疾病是由病菌侵袭导致的,并且这种病毒会在土壤里面活2~3年,在移栽幼苗的时候也会传播病菌。所以农户们如果想要防治的话,在种植番茄的时候,一定要在每天早上的露水干了之后再去进行。如果发现番茄出现病毒植株的话,这要及时的挖掉,可以进行烧毁,然后再用生石灰对这个挖出来的坑进行消毒。
在番茄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番茄的植株上面出现伤口,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不要去进行农事活动。如果要给番茄打叶的话,一般要在自己浇水之前的3~5天,并且要选择一个晴朗天气的上午,因为番茄在这个时候含水率比较低,细菌感染的几率也比较低。
发症症状主要有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烂,严重时幼苗枯死。植物生病应该使用植物专用防虫剂,均匀的喷洒在发病处,用药期间不能浇水,否则会降低药效。
浙大科学家近日一项新发现,揭示了一种对番茄危害极大的病毒如何巧妙地与害虫“勾结”:这种病毒寄宿在昆虫体内,而昆虫的部分后代一出生就自带病毒。臭名昭著的“超级害虫”烟粉虱体内携带大量植物病毒。浙大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刚孵化出的烟粉虱雌性成虫产的卵是无害的,但长到第10天左右的雌虫产下的卵就会自带病毒。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植物病毒是否经卵传播与介体昆虫的发育阶段有着密切关系。病毒与“超级害虫”的这种关系,加深了人们对于田间病虫害发生的认识。成果6月13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王晓伟说,以往为了阻止病毒传播,人们会在作物地周围铲除病毒寄主植物,但大多低效甚至无效,现在知道为什么了。病毒在没有其寄主植物的环境中,还能在其媒介昆虫体内悄悄地传宗接代,随后在遇到适合的寄主植物时再发动新一轮的攻击。”近30年来,番茄黄曲叶病毒借力烟粉虱,已入侵全球50多个国家,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而病毒经卵传播这一“秘密通道”,显著增强了病毒传播和扩散的效率,“可能是番茄黄曲叶病毒在全球快速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机制之一”,王晓伟说。受病毒危害的番茄番茄之死 烟粉虱是目前获得“超级害虫”称号的唯一昆虫。它们“食路”极广,可以取食500种以上植物,棉花,番茄,烟草、木薯,包括很多花卉植物和蔬菜作物都是它的“盘中菜”。看烟粉虱的身形是难以想象它们的杀伤力的。这种虫子身长只有1毫米,两片纤长轻薄的翅膀看起来仙气十足。可只要被这种虫子“缠”上,番茄就凶多吉少。这么小的“身板”怎样“放倒”茁壮的番茄?王晓伟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烟粉虱的微观摄影图,口器是一根针状的吸管,能轻易刺入植物的韧皮部,吸取植物汁液。但如果直观地认为,植物是被“咬”死的,那就太小看这种“超级害虫”了。烟粉虱有更深的伎俩,它们暗藏杀器——小小的身体中携带大量病毒。当它们取食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植物体内,让植物染病。这种机制类似于蚊子通过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和疟疾,科学家称这类昆虫为媒介昆虫,它们让病毒在不会走动的植物间传播、暴发成为可能。资料显示,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约有1000种,其中约三分之二主要依赖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双生病毒占全部植物病毒的三分之一,因病毒结构像两个连体的小球而得名,主要通过媒介昆虫烟粉虱传播。论文作者之一刘树生教授曾有一项研究发现,健康的植株遭遇虫害时,会分泌一定的毒素抗虫,而当感染双生病毒后,植物毒素分泌会受到抑制,烟粉虱就更能肆无忌惮地取食了。烟粉虱与病毒互为“助攻”,在田间掀起一场场“灭顶之灾”。2000年起,中国多地番茄作物上双生病毒暴发成灾,2009年,我国番茄成灾面积达约300万亩,占番茄总面积的约25%。山东、江苏、北京、河南、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块甚至绝收。烟粉虱正面照烟粉虱:出生即杀手长期以来,通过带毒烟粉虱取食植物,把病毒传播到健康植株,是科学家们公认的双生病毒传播途径。过去50年间,曾有多位科学家提出,病毒是否会在烟粉虱“母婴”间垂直传播呢?但是,大部分研究并不支持带毒烟粉虱可以通过卵把双生病毒传给自己的后代成虫。5年前,王晓伟课题组的博士生卫静动了好奇心,她设计了一项实验,培育不同虫龄的烟粉虱成虫,观察其后代的带毒情况。实验结果令人吃惊:不同的阶段,病毒“卵传”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解剖上千头烟粉虱并反复试验后,课题组确认了这一事实:“烟粉虱成虫的生命周期是30天左右,”论文通讯作者王晓伟介绍,“到烟粉虱雌性成虫长到第10天左右时,它们产下的卵也‘自带’病毒。”虽然刚孵化出的烟粉虱雌性成虫也能产卵,但它们的后代几乎不带毒。“只有已怀有大量成熟卵子的成虫才能高效垂直传播病毒。”也就是说,部分烟粉虱的宝宝从出生第一天起,就是一枚带毒的“杀手”!病毒不但“武装”了“妈妈”,还武装了“宝宝”,即使上一代已经“阵亡”,等下一代发育为成虫,仍能够迁移到新的植物上继续传毒。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植物病毒是否经卵传播与介体昆虫的发育阶段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其他病毒经卵传播的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加深了人们对于田间病虫害发生的认识。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田间双生病毒防控策略和方法可能需要做重大改进。同时,还将促使目前全球各国改进有关烟粉虱和双生病毒的检疫方法。
呵呵~!还真问对人了,证好我是学园艺的,你也是今年毕业的吧,下面这个是我前两个月写的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摘要 介绍了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苗、定植、开花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果农从事温室大棚番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南宁; 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前言:番茄是国内外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食品,随着人们对番茄的不断认识,在药用、调料、补品方面的不断开发,使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播种面积在逐渐扩大,使得各地区的播种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番茄对温度的要求:番茄喜温,白天适宜的温度为25℃~28℃,夜间16℃~18℃。低于15℃,番茄种子发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转红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时茎叶停止生长,2℃则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熟,促进植株健康发育,防止徒长,增强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番茄对湿度要求: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要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1、选择高产搞病品种1、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早熟高产品种。2.育苗播前种子处理番茄种子消毒处理。有两种方法,(1)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2)磷酸三钠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这种方法对番茄抗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营养土配置营养土按肥沃园土∶腐熟厩肥=2∶1的体积比配制,1m3中加入充分腐熟的鸡粪20~30kg、过磷酸钙1~2kg、苗木灰4~5kg、40%拌种灵200g,充分拌匀育苗操作步骤①消毒 育苗盘消毒可采用10%漂白粉浸泡2-3分钟,再用塑料膜包好放置20-30分钟,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即可;池子、场地消毒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喷湿;池水消毒用漂白汾进行消毒,1000kg水用10g漂白粉。②基质的装填先将基质用适量清水洒湿,湿润程度以手握成团,放开后轻轻一动可散开为宜,再将基质装满已消毒的育苗盘孔内,装填要充分、均匀,松紧程度要适中。③播种播种前将苗床上的营养钵或育苗畦浇透水,水渗下后,取拌好的药土撒在营养钵或育苗畦上,把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畦或营养钵(每钵播种2~3粒),用种量750g/hm2。播种后覆1cm左右的药土,加盖地膜,扎扣小拱棚,保持地温25~28℃。④苗期管理温湿度管理:苗期将大棚两头和两侧揭开进行通风换气,遇大雨将侧膜落下。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夜间控制在1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温度过高则要通风降温排湿。肥料管理: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施入营养液肥或复合肥。一般每8盘苗用肥,施入后池水要充分混匀。幼苗长到7-8片叶时移栽,移栽前喷施一次甲霜灵800倍液。3.建棚整地、施基肥和防地下害虫①选地建棚根据当地观察,建棚应选择水源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田块,建设长度根据田块长度而确定,宽度一般,大棚两头留门,门宽。留门一是方便进出,二是利于通风。②整地施基肥移栽前半个月进行平整地,此时每667m2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农家肥要翻挖深埋。拉墒宽度(含沟),一般宽的棚拉4墒,要求深沟高墒,拉墒高度35cm以上,墒体饱满,拉墒后每667m2用复合肥75kg , 普钙50kg,钾肥20kg,硼砂1kg,锌肥2kg ,混合均匀后,在墒上挖20cm深的施肥沟撒入肥料,要求施肥沟偏左或偏右,保证打塘不在施肥沟上。打塘规格根据品种长势而定,一般国外品种长势强,塘距60cm,国产品种长势稍弱,塘距40cm。连作二茬田块应塘施抗重茬剂如:重茬恩益碧或重茬PK4.及时定植定植时要做到苗龄合适,秧苗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成活。一般幼苗7-8叶时移栽。漂浮苗做到带基质移栽,每塘一株,国外品种每667m2栽920株,国内品种栽1200株。均采用双杆整枝。定植前先铺上地膜(夏秋季可以不盖地膜),定植好后把穴口用土封严。及时浇定根水,此次浇水要浇透。5.大棚管理①温湿度管理漂浮苗定植后迅速生长,夏秋季要揭开大棚两头及侧膜,夜间不落膜,白天温度控制在32℃以下,湿度控制在%以下;冬春季揭开两头,侧膜不揭,白天温度控制在27-28℃,夜间温度不低于8℃,湿度保持下40%以下。②水份管理6月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要求清理大棚四周边沟及棚内中沟,能够及时排出积水。番茄生产初期需水较少,但到结果期需水较多,此时应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冬春季旱时,生长初期可酌情灌水,以水走底为度,2-3小时后及时排出。③肥料管理番茄旺长初期要进行大压肥,此次667m2用复合肥20kg, 钾肥15kg混合后,施于植株根部15cm处,然后结合培土。结果期每隔10-15天进行浇施一次, 每667m2用复合肥3-4kg。适当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用磷酸二氢钾间隔喷施。④整枝打杈无限生长型品种均采用双杆整枝,一般植株长到12-14叶时发出两个主枝,去除其它多余侧枝,保留较平齐的两个主枝,及时做好搭架、吊线和绑蔓工作。⑤及时封顶竹棚栽培一般留6台果,当第6台果座果成功可以封顶。当第一台果子成熟可以打除其果下叶片,每成熟一台果就及时打除其下部病残叶,侧枝侧芽,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植株养份消耗,提高产量。⑥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猝倒病(苗期病害):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②番茄脐腐病:田间水分管理要均衡,用1%过磷酸钙水溶液叶片喷雾,10~15d喷1次,共喷2次。③病毒病:播种前对种子消毒,田间管理时要及早杀灭蚜虫并及时拔除病株。④灰霉病:降低土壤湿度,及时用速克灵烟熏剂下午熏棚。⑤早、晚疫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及时用45%百菌清烟雾剂3 750g/hm2熏棚。⑥蚜虫、白粉虱:用黄板诱杀,将涂有机油的黄色板置于棚室内高出植株的地方。烟雾剂熏蒸,每次用量6 000~7 500 g/hm2,分成4~5堆,暗火点燃,闭棚熏烟3h。6.及进采收大棚春番茄的采收期随着气候条件、温度管理、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早熟品种40—50天,中熟品种50—60天。果实定个发白后(白熟期)可进行乙烯利人工催熟。一般在果实转色期采收上市。我还有其他的,要是你觉得不行,再发给你
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到4小时,再放入百分之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番茄病毒就是说番茄成花型、表皮有斑斓等症状,一般出现番茄病毒那些番茄都不能要了,要选择抗病性强的番茄,合理科学施肥,要密切关注番茄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应该科学合理的施肥浇水,能够有效的预防植物发生病虫害,但是如果植物生病应该使用植物专用防虫剂,科学地使用喷洒在植物叶片上。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和廉价水果,成年人每天食用100 g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番茄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可以制成番茄汁、番茄酱、番茄粉、罐头和番茄沙司。在种植过程中,番茄容易发生病虫害。本文介绍几种番茄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该病以前仅在夏播番茄上发生,近年来在保护地番茄、春播番茄上已经普遍发生,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最盛期往往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果实受害严重,一般年份会减产1~3成,严重的可减产3~4成。
危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在我国常见的病源有烟草花叶病素、黄瓜花叶病毒,因而可分为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大发生年份则呈复合型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叶片有黄绿镶嵌的坏死病斑,并伴随发生卷叶、皱缩、扭曲,甚至变为线状叶;植株矮化、黄化、开花不结实;果实内部坏死或发生乌心果等。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国内外已经育成一批抗病毒的新品种,较适合芜湖和华东地区栽培的有浦粉系列、宝丽系列及进口品种。二是采用无病种子并消毒。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20~30min,晾干后再催芽播种。三是防治好蚜虫,减少传播媒介。因为蚜虫的发育进度不一致,所以蚜虫的防治应及早,且要每隔7~10d防治1次。可用药物很多,购药时咨询即可。目前,植物源农药川楝素乳油防治效果较好且较安全。四是加强肥水管理。番茄栽培过程中不可缺水;生长期间不施农家肥,不可过多施用氮肥,追肥应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另外,可用银灰膜条悬挂避蚜,用病毒A、弱毒系株液等喷洒也有一定效果。
病源是短杆状细菌,有极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不仅危害番茄,还可侵害茄子、辣椒、烟草、马铃薯、萝卜、花生、芝麻、香蕉等多种作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南方各省的毁灭性病害。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田间个别植株顶部叶片突然萎蔫,夜间恢复,2~3d后全株青枯而死;切开病株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白色黏液流出。以后逐步向四周蔓延,特别是6—7月,雨后骤晴,发病速度加快,植株大片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该病尚无有效农药可以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严格的水旱轮作、稻菜轮作;注意肥料发酵灭菌,尽量不用城市垃圾作基肥;深沟窄畦、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培育壮苗和无菌苗;选用早熟品种避病等。
目前,科研单位已经育成一批抗青枯病的番茄品种以及杂交一代新组合,如黄山1号、黄山2号、湘红系列、抗青系列、赣番茄2号、渝抗10号等,这些品种可将死株率控制在15%以下或者更低。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害。露地和大棚种植的番茄均可发生,严重时减产3成以上。
危害症状
病原侵害叶片、果实、茎杆,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时,从上而下出现黄绿色晕斑,再发展成同心轮纹和毛霉,叶片逐渐枯死。茎叶分枝处发病,病斑为椭圆形,稍凹陷并出现轮纹,植株易折断。果实上病斑多从果蒂裂缝处开始发生,也是形成椭圆形凹陷病斑。幼苗发病,首先是在茎基部生成环形病斑,可引起腐烂而使植株枯倒,类似猝倒病。常与晚疫病混生危害,流行程度因年份而异。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凡种过马铃薯、番茄的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采用无病种子。要从无病植株上采集种子,播种前用52℃热水浸种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消毒。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定植前要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每1000m3空间可用硫磺粉、锯末,混合后分放几个盆内,用燃烧的煤球点燃,密闭熏蒸一夜即可。四是管理配套。保护地栽种的番茄,在管理中要注意水、火、风的配合。加强通风,防止棚内湿度持续过大、温度过高而造成此病流行。五是药物防治。目前防治药物较多,如农抗120、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波尔多液等,其中以等量式波尔多液(1∶1∶180~240)效果较好。以上农药均应每隔7~10d防治1次。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叶片先端或边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然后褪绿黄化,病斑逐步变为黄褐色“V”字形大病斑,最后全叶枯黄而死。当流行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使果实暴露于阳光下而遭致日烧病。本病害流行程度与当年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气候温和时,流行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用种、消毒、管理措施同早疫病。定植不宜过晚、过密;要及时整枝打杈,提早培土,注意排水。发病后应控制浇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二是药剂防治。可用多抗霉素、乙磷铝、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瑞毒霉等,每隔7~10d喷洒防治1次,效果较好。
危害症状
又称黑霉病。典型症状是初期叶背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后长出灰紫色或黑褐色霉;茎叶处下面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长出黑褐色霉。受害果实病斑从蒂部向四周扩展,可达果实面积的1/3,病斑圆形,后期硬化稍下凹,老病斑表皮下有时产生针头状黑点(菌丝块)。该病在温和高湿环境下容易流行,是温室和大棚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气,如及时整枝、抹荪、打老叶、清沟排水、除杂草等。药剂防治同早疫病和晚疫病。
危害症状
又称斑点病、鱼目斑病,典型症状是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背面产生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正反面都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形似鱼眼状。病斑可大到2~3mm,上面生成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柄和茎杆上的病斑呈椭圆形至长圆形。此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最早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发病时,叶片逐渐枯黄,病叶大量脱落,植株早衰,果实外露易得日烧病。此病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流行。
防治方法
一是新土育苗。苗床用新土或2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育苗;大田栽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二是选种与消毒。从无病植株上选留种子,播种前用50~52℃热水浸泡种子20~30min,晾干后催芽再播种。三是深开沟、高培土,加强田间排水。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到田外深埋,以减少病菌扩散和降低田间湿度。结合药剂防治,效果更好,防治药剂同早疫病。
危害症状
又称凋萎病,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凋萎枯黄,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枯黄而死。切开病株茎部,可见维管束褐变,但无青枯病的白色黏液流出,茎基部有淡红色霉。
防治方法
该病是土壤传染病害,目前尚无有效农药可治,其防治方法与青枯病相似,即注意轮作和肥料发酵消毒、施用石灰、选用抗病品种等。
危害症状
又名黑膏药,是生理失调引起的病害。土壤水分不足,蒸腾作用强烈,土壤缺钙或根系吸钙能力弱,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易诱发此病。典型症状是未成熟果实脐部首先失水,变为暗绿色的水浸状斑,继而脐部组织坏死,变为黑膏药状的黑疤;果实发育加快,未熟先红。
防治方法
翻耕土地或定植后整地时,施入生石灰1 200kg/hm2左右;在第1、2序花的果实指头大时,每隔7d左右喷施氮化钙1000倍液1次;不过量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因磷钾肥能提高根系吸钙能力;保持土壤湿润,不忽干忽湿;选用抗脐腐病的品种等。
除以上病害外,还有溃疡病、白绢病、炭疽病、黄萎病、软腐病、实腐病、根腐病等;生理病害有日烧病、裂果、卷叶等,因不普遍,不作介绍。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特别是春番茄定植后,咬伤和咬断幼株,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一是诱杀成虫。3月下旬开始,用糖醋液(糖、醋、酒各1份,敌百虫液1份,水100份混合而成)于傍晚或晚间置于田间,放置密度为30~45盆/hm2,白天收回。二是消灭幼虫。定植前后,选晴朗无风夜晚,将甘蓝叶片切碎,每50kg拌入敌百虫10倍液250 g左右,趁日落旱撒于植株旁,诱杀效果极佳。如无甘蓝叶,也可用莴笋叶或嫩杂草代替,一般防治2次即可。
危害症状
蛴螬为金龟子幼虫,蝼蛄又名土狗子、拉拉蛄。其咬断幼苗根基,使植株枯死;或者在地表层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旱而死。
防治方法
用90%敌百虫30倍液150 g+秕谷5kg。先将秕谷煮成半熟,凉后拌药制成毒谷诱杀,效果极好。毒谷用量为~,放于植株附近即可。
主要危害
烟青虫和棉铃虫常统称钻心虫,其实并不是同一种害虫,主要区别在于其成虫不同。二者主要钻蛀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变质。
防治方法
在开花始期至结果盛期,用敌百虫800倍液,或马拉硫磷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或除虫菊酯5000倍液,或敌杀死5000倍液喷洒,每10d左右喷药1次效果较好。在田间发现虫蛀果实后,摘下就地踩碎或集中深埋。
水稻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1.转基因鱼生长快、耐不良环境、肉质好的转基因鱼(中国)。2.转基因牛乳汁中含有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阿根廷)。3.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4.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5.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6.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7.超级动物导入贮藏蛋白基因的超级羊和超级小鼠8.特殊动物导入人基因具特殊用途的猪和小鼠9.抗虫棉苏云金芽胞杆菌可合成毒蛋白杀死棉铃虫,把这部分基因导入棉花的离体细胞中,再组织培养就可获得抗虫棉。
一颗辣椒有灵性冬天到了移到室内连续结果成活之谜!
基因重组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基因重组 英文名称:gene recombination 定义: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的交换过程。包括发生在生物体内(如减数分裂中异源双链的核酸交换)和在体外环境中用人工手段使不同来源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英文介绍 A gene is a set of segments of nucleic acid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produce a functional RNA product in a controlled manner. They contain regulatory regions dictating under what conditions this product is made,transcribed regions dictating the sequence of the RNA product,and/or other functional sequence regions.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phenotype of organisms can be thought of as a product of gene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and genes can be considered as units of inheritance.(基因是一个包含必要的信息,在可控制的方式生产功能的RNA产物的核酸段。它们包含这个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号施令的监管区域,转录区域发号施令RNA的产品序列,和/或其他功能序列。身体发育和生物体的表型可以想到作为一个相互交融的基因与环境的产品,可以继承的单位和基因。) 基因重组过程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发生在生物体内基因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转座作用和异常重组四大类。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 指整段DNA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在进化、繁殖、病毒感染、基因表达以致癌基因激活等过程中,基因重组都起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也归类为自然突变现象。基因工程是在试管内按人为的设计实施基因重组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 有目的的将一个个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内DNA分子,使之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来自供体的目的基因被转入受体细菌后,可进行基因产物的表达,从而获得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是通过以相应基因与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基因重组而大量生产的。即基因重组 由于基因的独立分配或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而在后代中出现亲代所没有的基因组合。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使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通过噬菌体媒介,将供体细胞DNA片段带进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自然界中转导现象较普遍,可能是低等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一种基本方式。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经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遗传信息的现象,称为接合。细菌和放线菌均有接合现象。高等动植物中的基因重组通常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即在性细胞成熟时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遗传物 质可实现交换,导致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圈的繁荣昌盛起重要作用,也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性内容。 从广义上讲,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都叫做基因重组。而狭义的基因重组仅指涉及DNA分子内断裂—复合的基因交流。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时,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各不相同的后代,这种重组过程虽然也导致基因型的变化,但是由于它不涉及DNA分子内的断裂c复合,因此,不包括在狭义的基因重组的范围之内。 根据重组的机制和对蛋白质因子的要求不同,可以将狭义的基因重组分为三种类型,即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异常重组。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在重组过程中,两条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真核生物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细菌以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噬菌体的重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需要RecA蛋白,类似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其他细菌中。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DNA分子的特异位点上。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这个小范围。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这种重组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异常重组发生在顺序不相同的DNA分子间,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的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在转座过程中,转座因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这种类型的重组也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 类型基因重组是指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DNA组合起来的。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特点是双DNA链间进行物质交换。真核生物,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细菌可发生在转化或转导过程中,通常称这类重组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可在此序列的任何一点发生。然而在原核生物中,有时基因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限于该小范围内,只涉及特定位点的同源区,把这类重组称作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此外还有一种重组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在形成重组分子时依赖于DNA复制完成重组,称此类重组为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也称复制性重组(replicative recombination)。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基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的方式有: 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 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 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 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transduction)。 转座:大多数基因在基因组内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这些可移动的DNA 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由插人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 基因重组:在接合、转化、转导或转座过程中,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包括位点特异性的重组和同源重组两种类型。有整合酶催化的在两个DNA序列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产生位点特异的重组。特异重组依赖特异的DNA序列,如λ噬菌体的整和酶可识别噬菌体DNA和宿主染色体的特异靶位点,并进行选择性整合;反转录病毒整合酶识别整合反转录病毒cDNA的长末端重复序列等。另外有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同源重组依赖两分子间序列的相同或相似性,将外源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历史:1936年F. M. Burnet发表了噬菌体能产生突变体的观点,其噬菌斑的外形和野生型的有明显区别,可惜未能引起重视,以致噬菌体遗传学延迟了十几年才得以建立。 1946年第11届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在宣布一基因一酶学说的胜利,及Ledernerg、Tatum细菌杂交实验报告的同时,Hershey和Luria宣布发现了噬菌体的r,h突变,Delbrück和Hershey发表了他们各自发现的噬菌体重组,这四项重大的发现分别在1958年和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两项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细菌不同,而和真核的重组十分相似。杂交是用标记不同的噬菌体之间进行。然后计算重组噬菌体占总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来确定重组值。一般可以选用2-4个基因差异的噬菌体来混合感染细菌。首先把不同类型的噬菌体混合起来和细菌一起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细菌的浓度要达到可以长成菌苔(lawn)的水平,噬菌体的浓度要很稀。每个噬菌体感染一个细菌,经过裂解周期,宿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子噬菌体又去感染周围的细菌,结果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圆形清亮的斑,称为噬菌斑(plaque),而一个噬菌斑来自最初涂布平板时的一个噬菌体。噬菌斑的形态必须选择容易区别的,以表示噬菌体的相应表型。单个的噬菌体只能在电镜下才可观察其形态,突变引起其形态变化没有电镜是无法鉴别的,但突变影响到生活周期,会产生不同的噬菌斑,因此通过噬菌斑的观察我们很容易观察基因型的变化与重组。 Hershey等用T2噬菌体的两个不同表型特征:噬菌斑的形态和宿主范围来进行杂交。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r,另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 r+。h+表示宿主范围(hostrange),是野生型,能在 B菌株上生长,r 表示快速溶菌(rapid lysis),产生的噬菌斑大,边缘清楚。h噬菌体能在 B和B/2品系上生长,r+产生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能产生透明的噬菌斑,而h+因只能裂解 B,所以在B和B/2的混合菌上产生的噬菌斑是半透明的。 杂交时hr+和h+r混合感染 B和B/2,在B和B/2混合菌苔上出现了四种噬菌斑,表明h r+ 和h+r之间有一部分染色体在B菌株的细胞中进行了重组,释放出的子噬菌体有一部分的基因型为h+r+和h r。我们利用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和两个位点的重组值: 重组值=(h+r++h r)/总噬菌斑数×100% 此重组值也表示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区别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发展基因的分离定律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用大写字母A、B等代表显性性状如圆粒、子叶黄色等,用小写字母a、b等代表隐性性状如皱粒、子叶绿色等。他并没有严格地区分所观察到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因子。但是从他用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杂交结果来看,这些符号正是在形式上代表着基因,而且至今在遗传学的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仍沿用它们来代表基因。 20世纪初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以后,他的定律又在许多动植物中得到验证。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森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用它来指任何一种生物中控制任何性状而其遗传规律又符合于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因子,并且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样两个术语,前者是一个生物的基因成分,后者是这些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兼胚胎学家.摩尔根在果蝇中发现白色复眼 (white eye,W)突变型,首先说明基因可以发生突变,而且由此可以知道野生型基因W+具有使果蝇的复眼发育成为红色这一生理功能。1911年摩尔根又在果蝇的 X连锁基因白眼和短翅两品系的杂交子二代中,发现了白眼、短翅果蝇和正常的红眼长翅果蝇,首先指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可以通过染色体交换而分处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交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不过直到40年代中期为止,还从来没有发现过交换发生在一个基因内部的现象。因此当时认为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一个交换单位。 40年代以前,对于基因的化学本质并不了解。直到1944年 .埃弗里等证实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才首次用实验证明了基因是由DNA构成。 1955年S.本泽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作材料,研究快速溶菌突变型rⅡ的基因精细结构,发现在一个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点上可以发生突变,并且可以在这些位点之间发生交换,从而说明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并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因为一个基因可以包括许多突变单位(突变子)和许多重组单位(重组子)(见互补作用)。 1969年J.夏皮罗等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乳糖操纵子,并且使它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转录,证实了一个基因可以离开染色体而独立地发挥作用,于是颗粒性的遗传概念更加确立。随着重组DNA技术和核酸的顺序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基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发现了重叠的基因、断裂的基因和可以移动位置的基因。 基因诊断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癌症、糖尿病等,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将能在数秒钟内鉴定出最终会导致癌症等的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预测药物对病人的功效,可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诊断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检结果便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基因诊断,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的时代。 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 (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中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应用(育种):杂交育种 应用: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