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杂志的h指数是什么

发布时间:

医学杂志的h指数是什么

H指数(H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提出的。H-index,又称为h指数或h因子(h-factor),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论文总共有20篇。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H指数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Hirsch,赫希 )提出的。又称h因子、高引用次数等。

g指数是h指数的衍生指数,主要是弥补h指数不能很好反应高被引论文的缺陷提出的,g指数定义为:论文按被引次数排序后相对排前的累积被引至少g2次的最大论文序次g,亦即第(g+1)序次论文对应的累积引文数将小于(g+1)2。

h指数和g指数的相关发展: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 (Jorge E.Hirsch)提出的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h指数。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他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2006年,Egghe在分析h指数评价效果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学者以往贡献的g指数———将论文按被引次数由高自低排序,将序号平方,被引次数按序号层层累加,当序号平方等于累计被引次数时,该序号则为g指数。

河北医学杂志的h指数

杂志社开发票是开版面费的部分。其实杂志社也只收了你的版面费部分。。操作费部分是中间收取了。他帮你处理代发等各方面事宜等等,这部分确实是没有发票的噢。。

不清楚你问的是科技核心还是北大核心?如果是北大核心明年6月见刊恐怕太急了,没准给你出个增刊。如果是科技核心时间倒还来得急。不过我只清楚自己投的那个是吉林中医药。是找优助医学代投的,自己的文章他们修改了一下,差不多15天出了通知。

操作费?没听说过,发论文好像只有审稿费和论文版面费吧。你是找代笔的吧?那这本身就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怎么拿到阳光下开发票??

推荐《河北医学》,核心期刊,简介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省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月刊)大16开(A4)、96页,全年连续计页码。国内统一刊号CNl3—1199/R,国际标准刊号1SSNl006—6233。邮发代号18—24。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于1999年6月入编中国期刊网。

医学论文h指数

H指数(H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提出的。H-index,又称为h指数或h因子(h-factor),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论文总共有20篇。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h-index又称为h指数或h因子(h-factor),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

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科学家H因子的计算方法可描述为:将科学家某个时段(也可是全部)的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往低排,然后每篇论文得到一个序号,将每篇论文的序号和被引次数进 行比较,找到序号h,使得这一篇论文的序号h小于或等于它的被引次数,而下一篇论文(序号为h+1)的序号大于它的被引次数。

扩展资料

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论文总共有20篇。要确定一个人的h指数非常容易。

到SCI网站,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霍金的h指数比较高,为62。

生物学家当中h指数最高的为沃尔夫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施奈德,高达191,其次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家巴尔的摩,160。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index

h-index ,又称为h指数或h因子(h-factor),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

h-index的发明者为赫希。 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论文总共有20篇。

要确定一个人的h指数非常容易,到SCI网站,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核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霍金的h指数比较高,为62。

生物学家当中h指数最高的为沃尔夫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施奈德,高达191,其次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家巴尔的摩,160。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医学论文h指数10

h-index是什么意思内容如下:

h指数(h-index)是一种衡量学术成果的指标,可以度量一个学者的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之间的关系。h指数的定义为:一个学者有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不少于h次,但其余的N-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超过h次。其中N表示该学者总共发表的论文数量。

简单地说,h指数旨在衡量学者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同时还考虑了他们的文章数量。与其他简单的指标如总引用次数相比,h指数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学术实质意义。

例如,一个学者的h指数为10,这意味着他/她有10篇文章被引用了至少10次。这与仅拥有一篇高度引用的论文或者数篇引用次数非常低的论文的情况相比,更能证明学者在该领域中的真正影响力和贡献。

h指数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学术评估中,是评定学术成果优劣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

有关h指数的补充信息:

指数是一种相对指标:由于h指数必须要考虑到学者的全部文章数量,并且还受到领域和年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较高的h指数在某些领域可能仍然不足以证明学者的真正影响力和成就。

指数遵循传统规则:根据h指数的定义,它要求学者的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评估中,h指数是在排除极端值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指数可以跟踪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的h指数会随着新论文的发表和旧论文引用次数的增长而变化。因此,在评估工作中应该考虑到学者的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动态变化。

指数不同领域和不同作者之间不能简单比较: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不同的作者,以及同一作者在不同阶段所作出的贡献都会有所不同,因此,直接将不同学科、不同学者的h指数进行比较并不科学合理。

总之,h指数是一种有用的学术评估指标,但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综合分析和取舍。在评估学者学术贡献时,应该同时考虑到h指数以及其他指标和因素,以便全面、公正地评价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力。

h指数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如果作者的Np篇论文中的h篇至少被h引文,而另一篇(Np-h)篇论文被h引文,则科学家的索引为h,每个最多被引用一次。

g指数是h指数的衍生指数。首先需要绘制与图h指数相同的图表。将超过h分数限制的项目的引用总数加起来,然后找到该引用集的子集的平均值。如果作者在她列出的h个部分中有一些引用率很高的文章,那么他们就会使该人的g得分远高于其h得分。

如果h得分为5表示作者至少有5篇论文,且每篇论文至少被五次引文引用;如果h分数为10意味着他有10篇论文,且每篇论文至少被引用10次。

g指数的注意事项:

论文按被引次数排序后相对排前的累积被引至少g2次的最大论文序次g,亦即第(g+1)序次论文对应的累积引文数将小于(g+1)2。

2006年, Egghe提出了g指数, g指数定义为:论文按被引次数排序后相对排前的累积被引至少g2次的最大论文序次g,亦即第(g+1)序次论文对应的累积引文数将小于(g+1)2。从定义可以看出,g≥h,而按被引量排序靠前的文章的被引次数越大,g指数越大。

CiteScore

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认为是学术界的金标准。但近年来由于在学术评价体系中被滥用受到各方人士的强烈抵制。2016年7月5日,几大顶尖级学术出版机构包括多家著名期刊也联合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文章呼吁期刊降低对影响因子计算的痴迷和依赖程度,并强调用引用分布曲线(Citation Distribution)来取代影响因子的简单算术平均。其他一些权威机构也纷纷提出多元化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以期打破影响因子一家独大的局面。2016年12月8日,出版业巨头Elsevier重磅推出了他们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全新期刊评价体系:CiteScore。Scopus数据库涵盖了世界上最广泛的科技和医学文献的文摘、参考文献及索引,因此被各界人士认为是影响因子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与影响因子相比,Cite Score具有以下优势。

一,期刊涵盖数量众多,中文期刊显著增加。

CiteScore涵盖的期刊数量达到22256本,比影响因子的11000种期刊多了一倍。尤为重要的是,相比SCI数据库中的几十种中文期刊,Scopus收录了几百种重要的中文期刊。有学者表示,这对中文期刊会是一件好事。以往很多优秀的中文期刊由于不在SCI检索范围内,在高校职称评定时不被认可,因此稿源越来越少。如果将来国内认可CiteScore,那么对于被收录在Scopus数据库中的这些优秀的中文期刊又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二,指标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与影响因子的计算某期刊连续2年论文在第3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类似,CiteScore计算的是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但两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影响因子计算时的可引用内容只有论文和综述,剔除了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计入分母,但其引用数仍被计入分子。而CiteScore将所有文献内容都视作可能被引用的内容,包括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这些内容的引用很少,因此会拉低期刊的得分。

三、影响因子没有学科领域的区分,而CiteScore有不同领域的相对排名。

大家都知道,把不同领域的文章混在一起谈影响因子,是没什么意义的。比如数学和工程的跟化学和生物领域的科研人员就没法说到一块去。一个是顶了天都不到2的影响因子,另一个是到10都很正常。CiteScore也是只有比较同一领域的期刊才有意义,对选择发表论文才具有专业引导作用。所以在查询网站中还有Highest CiteScore Percentile在CiteScore后面,这就能够看出期刊在不同领域的相对排名。

四、CiteScore是免费的。

与影响因子只对购买者开放不同,CiteScore对任何在线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来查看期刊CiteScore,也可以分析期刊的引用情况。

CiteScore一经推出,学术界人士普遍表示支持。多数人认为,影响因子是应该有个对手了,只要有进步,有比较都是好的,我们不要一家之言!本人也认为,影响因子已经在评价指标第一把交椅上坐得太久了,以致现在负面影响隐隐有超过积极影响的架势,也是时候有另一个因子取而代之了。但是影响因子毕竟在学术界还是影响深远,全盘否定而推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指标有可能是操之过急。CiteScore在计算方法上与影响因子大同小异,虽然只是治标,但可能更加符合现在的需求。无论如何,有创新总是好的,多元化的计量评价指标才能让评价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

医学论文的例数是指什么

凡欲投临床研究类稿件,病例数一般以多于30例为当。如果是论著格式的话实验组病例最少也不要低于70左右。罕见病病例数特别少的时候可以30例以下。

一篇医学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医学论文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探索性和实用性,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格式和要求,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法正确、修辞生动、笔法新颖,使之具有可读性、文采性。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思想性,思想医学论文是医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载体,其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特征。其思想性主要体现在: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著作权、保密、专利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无政治错误;选题要面向经济建设,服务国民经济;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反对弄虚作假,反对抄袭。

2、创新性,创新医学研究在于创新,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是判断论文质量的主要标准。所谓创造,就是创造、创造和发明,也就是说,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前人从未做过或发表过的研究结果,而不是重复他人的工作。

两个数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例如:2的倒数是二分之一,1的倒数是1甲数是乙数的例数,乙数扩大10倍后是40 例数指的就是1/4 甲数是乙数的例数说明甲数是乙数的1/4!

1.“例数”拟为倒数2.有人用于解释比例,内项积=外项积,内(外)项两个数为例数。正比例的意义 知识要点:(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k*x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分别“x”和“y”表示,“k”表示不变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式是:xy=k(一定)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例: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因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一定)所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0至50例以上。论文中的年限指整篇论文所要运用到到文献检索年限,专题报告病例数和年限要求是30至50例以上,在写该论文是需向别处学习和工作的查询借鉴过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