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有关手汗的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手汗的医学论文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却很少有人排汗集中在手掌部位,大家出汗大多都是后背、大腿、屁股。而有些人却和大家有点不一样。他们往往身上没汗,手心却在一直冒汗,他们的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为“手汗症”,是多汗症中的一种。手汗症虽不是重大疾病,但是手汗太多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习、社交、工作。学生手掌多汗会造成写作业时要一直擦手,考试时流汗会更多。而且随著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与困扰对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比如长大后不敢与人握手,不敢与人牵手,对社交产生畏惧。不论是文书工作、外务,或是绘图、电工等工作都干不了。研究表明,手汗症大多发生在10-30岁的青年当中,并且没有男女之分,而其中,有13%的遗传几率。医学上认为手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的,例如紧张、兴奋、精神压力或夏天高温等都会引起双手大量异常的出汗。

1.保持清洁

2.使用抑汗剂

抑汗剂是防止手汗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抑汗剂可以减少汗液的分泌,使手部保持干爽。市面上有许多不同品牌的抑汗剂可供选择。

手汗有时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人天生就容易出汗,他们的祖先也可能有相似的情况。

手汗症主要是汗腺大量的分泌,就是功能性给紊乱了,有些是先天性后形成的,总爱出汗就会洗手不及时容易滋生细菌,紧张的话更会出汗,严重的话影响工作,手拿着纸都会被弄湿。

手汗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手上的汗腺特别的发达,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紧张情绪不稳定导致的,危害可能就是影响自己的一些用手活动

手汗症ct射频手术医学论文

我以前也受手汗困扰了22年今年才手术的,深有体会啊!不过我觉得手术后效果挺理想的,对身体没什么影响的但一定要找正规的医院,麻醉过后,疼痛肯定有的,毕竟开了那么个口子,一般疼2天后,基本就可以了,手术后多喝鸽子汤有利于伤口恢复,最好休半个月后在正常上班!希望可以帮到你!

你好,建议去挂胸外科或者手汗症门诊,治疗费用每个地方不一样,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目前手术治疗建议采用荧光显影ETS微创技术治疗。

手汗症的治疗有分内科及外科两种方法。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方面使用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会有口乾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而局部涂抹的药剂也因时效有限,需要时常补抹,并非很方便的方法。因为内科方法均有其有限性,故外科治疗便成为势之所趋了。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于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于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又把肋骨与脊椎相接处的骨头剪开,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因手术的时间约需2━3小时,术后有一约五~七公分的伤口,比较痛,相对复原需较长的时间,大约需住院3━5天。另外也有可能造成气胸(肺部漏气使得肺部无法呼吸,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后遗症),目前多半已由电视内视镜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所取代。此手术伤口小,不须缝合,手术过程只需不到半小时,等到麻醉恢复后,当日即可复原回家休息,且手术的成功率可高达98%。

胸腔镜下的调节调节术可以根治手汗症,射频手术的话效果只能维持几年的时间,需要多次手术。

关于汗证病机的论文

中医学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则属阴虚内热,但后世医家不拘于此说法。徐善元以为自汗非皆阳虚,亦有阴虚者,阴虚自汗可由肺肾两虚或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所致。(徐善元.阴虚自汗、阳虚盗汗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6):8)马居里等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盗汗并非皆阴虚,气虚失摄、阳虚失固、湿热熏蒸、血分热盛、湿邪内阻、热邪郁蒸及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均可致盗汗。(马居里,严慧芳.盗汗并非皆阴虚.陕西中医函授,1994(1):1)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病机应责之于湿、痰、瘀方面。柴可群结合汗的生理,认为汗证由湿邪侵袭,致气机郁滞,失于宣泄而成,湿邪若在表,则卫阳被困,气化失利,营卫失调,营在里,三焦被湿所困,营卫受阻,而湿邪日久化热,均可见汗出增多;血瘀也可致汗,血瘀致气血运行失调,津液散布失常,拒卫于外,开合失司则见多汗,肺、肾、脾三脏气化功能障碍,影响津液正常敷布与排泄而成痰,痰浊又可影响营卫之气正常运行,卫外失固,津液外泄则为汗证。(柴可群,王德玉.湿、瘀、痰与汗证.中医杂志,1995(11):667)李辅仁老中医认为瘀血痰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多汗。(刘毅.李辅仁救治医案.中医杂志,1993<5>:275)胡明灿将本病的病位责之于脾、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病及肺,开合不利,则卫表失固而汗多如渍。(胡明灿.变法治验举隅.中医杂志,1992(6):38)李鸿祥老中医认为自汗病位在肾,由于肾气亏虚,津液输布失常而汗出不止。(张晓春.李鸿祥益肾利水法治自汗.北京中医,1993<6>:10)胡臻认为盗汗病位在肾,心火独亢,心肾不交,可迫津外溢致盗汗,肾气虚而阳火衰,水火不和则盗汗不止;肾虚不化,气化不利,开合失司亦可使津液外溢而成盗汗。(胡臻.盗汗治肾心得.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42)

出汗是人体最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正常人在天气炎热、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进食辛辣等情况下出汗,均属生理之汗。

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排泄机体废物等保护性作用。但如果安静状态下出汗、入睡后出汗、局部出汗、汗液颜色或气味异常等都属于病理之汗。下面,带大家从中医角度认识一下常见的病理之汗。

中医早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就对汗有记载,并认为异常的汗,即病理之汗是身体异常状态的反应,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的表现。

中医常根据出汗多少、部位、时间、颜色及气味等特点判断病症。《景岳全书》十问篇中说道:“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在中医辨病辨证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自汗

白日汗出,动辄尤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中有言:“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自汗多由气虚所致,也可因内热熏蒸、汗液外泄或营卫不和等引起。

病理之汗的调理需要慎之又慎,临床汗证病机较为复杂,有时并非气虚或阴虚单一因素所致,常是虚实寒热夹杂。因此,必须到正规中医医院,请医生在辨明病机的基础上调理,否则擅自进补或者调理会适得其反。另外,战汗、脱汗已属于临床危急重症,应及时就医,不能擅自用药。

出汗过多可能暗示着某种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典型症状之一,可伴有头发干枯、脱发、指甲变脆、消瘦等。如果经常在冬天或空调房里大汗淋漓,需要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会出现出汗量增多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头和背部等),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的表现。

嗜络细胞瘤

大汗淋漓是嗜络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偶尔也会持续出汗。

自汗和盗汗常用的止汗穴和灸法: 所谓的“自汗症”,就是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症状。根据“心主汗”中医的传统理论,我们通常艾灸阴郄穴,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都适用。

自汗和盗汗的病因病机

自汗、盗汗,实为临床杂病中所常见的一种病证,常和心悸、失眠、眩晕、耳鸣诸症并见。亦常出现在虚劳、痨瘵、失血证、妇人产后血虚等病的发病过程中。

有关本病的病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来自天地间的火热之气;

②七情内伤郁积之火;

③房事不节,劳倦过度,伤阴损阳;

④伤之饮食不节和嗜食酒醴辛辣;

⑤过服或误用辛发散药物;

⑥亡血失精,大病伤阴,阳无所附;

可、盗汗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张景岳说:“如遇烦劳大热之类,最多自汗。故以饮食之火……劳倦……酒色……,皆令人自汗。”

在病机上,景岳认为:“自汗属卫气不固”、“盗汗属阳气亢盛”、“如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

由此可见,自汗、盗汗的形成,有阳虚和阴虚两个方面,非为“阴失其守”,则属“阳虚不固”,总属阴阳失调之故。

2

自汗、盗汗发病的有关脏腑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是以自汗、盗汗一症,多为心肾之病。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心为汗”。张志聪解释说:“心主血,汗乃心之液”,可见血汗同出一源。

《素问·水热穴论》曰:“勇而劳甚则汗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寝汗出憎风”。 说明病理之汗,往往直接关系到心肾。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肺脉……缓甚为多汗。《灵枢·本脏篇》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叶天士云:“肺主气,属卫”。 由此可见,自汗的形成与肺气之强弱、卫气之盛衰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素问·经脉别论》还提到:“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腰体劳苦,汗出于脾”。

这说明自汗、盗汗的发病,直接关系到心、肾,同时和肺、脾(胃)等脏腑,以及卫气有关。

3

自汗、盗汗的辨证和治法

自汗和盗汗,临床上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昼发汗出(炎热酷暑除外)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如寐则汗出,寤则汗收者(婴儿除外),为盗汗。

在辨证方面,前人有不同看法的,如林佩琴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而张景岳则认为:“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 ”。

前人之论,虽各执一见,但总以全面辨证为凭。

有关自汗、盗汗的治疗问题,前人论述很多, 一般均认为,阳虚治宜补阳,卫弱者,兼以实表;阴虚治宜滋阴,热盛者,兼以清火。

此外,李中梓又提出按脏腑虚实来辨证治疗,主张“肺虚者益其皮毛,心虚者益其血脉,肾虚者助其封藏,脾虚者则壮其中气,肝虚者禁其疏泄”,亦属至论。

现将自汗、盗汗的辨证施治规律总结于下。

1 按表里、阴阳辨证论治

寤时汗出

动则益甚

自汗

表阳虚—恶风,周身酸楚—益气实表—黄芪建中汤加浮小麦

里阳虚—恶寒,身重,无热—温里敛汗—参附汤、术附汤

表里气血俱虚—汗出不已,肢重体倦—温里益气实表—芪附汤加人参

肺胃热甚—濈然汗出,身热口渴,烦躁—清里泄热—白虎汤

寐则汗出

寤则汗止

盗汗

阴虚火旺—口干,潮热,咽痛,便结—养阴清火—当归六黄汤加减

阴阳两虚—心悸失眠,气短神疲,肢冷—助阴扶阳,气血双补—人参养荣汤加减

2 按发病脏腑辨证论治

五脏

脉证治法方药

阴虚

盗汗,心悸,怔忡,失眠,烦热,劳心则甚,脉细弱

养心宁神

天王补心丹

阳虚

自汗,有时怔忡,脉虚舌淡,少苔

益气扶阳

保元汤加浮小麦

阴虚

腰痛,腰膝无力,寐则汗出,骨蒸内热,头昏,耳鸣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去芩连加五味、龟板等

阳虚

漏汗不已,手足逆冷,腰痛,背恶寒,面色晄白,阳痿,多尿

温肾壮阳

桂附八味丸加人参、鹿茸

阴虚

咳嗽、咽干、痰中带血,盗汗,脉细数

益肺养阴

百合固金汤或月华丸

气虚

汗出,洒着恶寒,声低气短,少气懒言,咳嗽

益气固表

黄芪六一汤加人参、麻黄根

阴虚

头昏目眩,梦遗,盗汗

柔肝潜阳

七宝美髯丹加减

阳虚

自汗多,手足逆冷,面黄青灰,自不欲视,筋骨懈怠

补脾养肝

黄芪建中汤去生姜加当归、桂心

阴虚

手足肌肤热,善饥,大便干结,汗多,遇劳则甚

滋补脾肺

生脉散加山药、玉竹、莲米、大枣

阳虚

四肢倦怠,神疲,少气懒言,便溏,自汗

温补脾肾

术附汤加炒干姜、煅龙骨

3 脏腑用药

阴虚

可重用:柏子仁、生地、当归等

可重用:熟地、龟板、黑大豆等

可重用:白芍、乌梅、酸枣仁、牡蛎、五味子等

可重用:阿胶、五味子、沙参、麦冬等

可重用:玉竹、山药等

阳虚

可重用:肉桂、附片等

可重用:附片、鹿茸、枸杞、肉苁蓉

可重用:龙骨、山萸肉等

可重用:人参、黄芪、白术等

可重用:白术、大枣、扁豆、茯苓等

总之,自汗、盗汗之症,重在识别阴阳,分清虚实, 治阳虚以益气实表为要,治阴虚则以养阴护津为主,日久出现阴阳两虚者,则当阴阳双补。

若虚实夹杂者,又当辨证而治,如阴虚热盛汗出者,可选当归六黄汤治之。我认为这些法则是临床上所必须掌握的。

有关手机癌的议论文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生活中的那些高科技,也会来我们带来危害。手机,想必大家的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手机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吸烟。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据《东方日报》报道,德国一项研究首次发现,手提电话可能会导致眼癌,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常用手提电话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这项研究结果倘获进一步证实,势必会导致大量索赔诉讼。由手提电话释放出的辐射,长久以来都被指会暂时改变脑细胞的功能,却一直无证据显示这些辐射会长远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不过,今次由德国埃森大学施汤授领导进行的研究却有惊人发现,他们在调查一种“葡萄膜黑素癌”的眼癌时,便发现该癌症与辐射有密切的关系。手机就是一位无形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但现在人们又离不开手机,所以,不要将手机危害置之不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生活中的那些高科技,也会来我们带来危害。 手机,想必大家的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手机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吸烟。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而且,据《东方日报》报道,德国一项研究首次发现,手提电话可能会导致眼癌,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常用手提电话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这项研究结果倘获进一步证实,势必会导致大量索赔诉讼。 由手提电话释放出的辐射,长久以来都被指会暂时改变脑细胞的功能,却一直无证据显示这些辐射会长远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不过,今次由德国埃森大学施汤授领导进行的研究却有惊人发现,他们在调查一种“葡萄膜黑素癌”的眼癌时,便发现该癌症与辐射有密切的关系。 手机就是一位无形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但现在人们又离不开手机,所以,不要将手机危害置之不理。

手机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彼此联系起来比较方便。对于学习来说,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如果说他的坏处也是很多。有些人沉迷于手机玩游戏。影响夫妻感情,有的孩子影响了学业。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只是看你要怎么去做。

手机的危害如今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手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却渐渐让人们淡忘了它最普通的用处。过年时期,开往乡下的公交车总是特别拥挤。嘈杂的说话声充斥着狭小的公交车,大包小包的年货行李堆放在地上。我费力地踮着脚尖伸长手拉着扶手,生怕司机的一个急刹就会让我摔倒。身边站着的是一个大概四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衣物并不是崭新的,甚至带着些污浊,看起来也不保暖。他一直和人打着电话,只是一些简单的话语,我默默听着,眼睛有点泛酸。“妈,我人在车上,快到了!。”“吃过饭了。”“我衣服穿的挺厚。”“十五过完再走。”“我也想多留几天。”男人的语气从一开始的高兴变成无奈,到最后挂断电话时的缓慢。看着他把那架已经过时的直板手机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我的心中不知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放眼看去,车上的人,大部分都在把玩着自己的智能手机。而却没有哪个人用手机在给家人打着电话。有人会说,现在科技发达,有QQ,有微信,家人之间的问候有这些软件还不足够吗?如今社会,人们或因工作或因时间,还有其他的因素。亲情在人们心中已变得越来越淡,对父母的关爱也越来越少。中国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也在一点一点流失。时间都去哪儿了,父母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辈子都在为孩子所操劳。各位,放下手机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软件,只要拨出电话,让自己的父母能好好听听自己的声音,这就足够了。手机的功能本是如此,赶快拿起你的手机吧!

有关手足口病的论文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你是需要平常的病例书写吗?入院记录姓名:李俊, 住址:住上海市**路1220号性别:男, 病史叙述者:儿母吕一敏,工年龄:9月, 入院时间:1991年12月6日晨9时籍贯: 上海籍, 病史记录时间9时40民族:汉族主诉:患儿因咳嗽3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天由急诊入院。。 现病史: 患儿于2009年12月1日起,在受凉后流清涕、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无痰。2天后咳嗽加剧,有痰,不易咯出。第4天开始发热,~℃(肛温),同时伴轻度气促,哭闹时口周发绀。病初自服小儿止咳嗽浆。12月3日因症状加重赴地医院就诊,口服红霉素粉剂2天,但咳嗽仍未减轻。12月5日来院门诊,予青霉素肌注治疗。今晨因高热℃、咳嗽、气急加重,急诊入院。病后精神食欲渐差,发热后尿黄量少,便干,无气喘,声嘶,也无盗汗、咯血和尿频、双耳溢脓等症状。无呕吐、腹泻和抽搐。 出生史及生长发育史:一胎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生后apgar评分10分,混合喂养,以牛奶、奶粉为主,5个月始为蒸蛋、饼干等。6个月起间断服过钙粉,未加鱼肝油。3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笑认妈,7个月能扶坐,并萌牙,现能叫爸爸妈妈,能扶站。 既往史:6个月后患感冒、支气管炎各一次,平时睡眠易惊醒,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已接种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否认“结核“病史家族史及遗传病史:父母体健,祖母患冠心病,家庭成员中无支气管气喘,结核患者,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 体温39℃(R),脉搏140/min,呼吸38/min ,体重8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无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轻度方颅,前囟×平。枕部环形脱发,面容对称,无浮肿。双外耳道无溢脓、溢液。轻度鼻扇,口唇哭闹时发绀,咽部充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呈圆桶状,对称,轻度三凹征,轻度郝民沟及肋缘外翻,无明显串珠。两肺呼吸动度稍受限,呼吸深快,两肺语颤略增强,双肺中下部可闻中等量中细湿罗音,以右肺为著。心前区不隆起,心界不扩大,心率140/min,节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P2>A2。腹平软,无包块,全腹无压痛,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质软,脾脏下缘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质软。肠鸣不亢进。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畸形,肢端尚暖,两膝反射引出,巴彬斯奇征阴性。辅助资料:血象: Hb110g/L,×1012/L,×109/L,N70%,L30%, 粪,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两肺中下部斑点状模糊阴影,右肺为著。 初步诊断 1.支气管肺炎, 2.佝偻病,活动期 医师签名: ××这是我看了别人的资料后修改的,目前我们的病例书写基本事按此格式进行哦

你可以多看医学儿科的优秀论文范例,在·创新医学网·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另外也有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专家视频讲座,可以学习一下【摘要】 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播流行;防控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1 疾病的特点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期间会在孩子的手掌、指端、足底和足趾及足趾外侧、臀部、下肢等部位,出现直径2~10 mm的皮疹或玫瑰色斑疹,中央有清澈透明的小水疱,成离心性分布。另外,在口腔黏膜会出现水疱,水疱迅速破溃形成溃疡。前期多为上感症状,孩子经常会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疼痛、拒食、流涎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2 疾病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污染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