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整理了九个关于医学论文投稿发表的技巧:1、投稿前,认真检查稿件投稿前,务必认真检查自己的稿件,文章内容不要有太多的空格,因为计算版面费的时候,空格也算在内的,不要因此多花不必要的费用。2、投稿前了解对方杂志对稿件格式的要求投稿的时候最好看看你投稿杂志的文章格式,最好能按照那个杂志的格式进行修改,这样的话,编辑一看就很亲切,呵呵,有点投机了。3、做好医学论文统计医学论文里面设计统计方面的,可以找专业人士对文章进行下处理。4、不要用在线翻译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不要图简单用在线翻译软件,组要找专职的翻译对摘要进行翻译、润色。5、投稿的时候注明作者的邮箱和电话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便杂志社及时和作者沟通;二、方便杂志社给作者寄发杂志。6、忌一稿多投很多作者都有一个想法“一个稿件多投几家,中标的机会大”。旋威医学编译提醒,稿件切忌一稿多投。在投稿前,可以对所在科室投稿的情况进行下统计,把处理稿件快,服务态度好,杂志邮寄迅速作为衡量一本期刊的标准,并进行分类,这样做很有用。7、跟踪稿件的处理进度很多作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稿件的处理进度,好的杂志处理稿件的周期是3个月,一般情况下,作者可以打3个电话。投稿后一个月打个电话(一般外审就回来了);把编辑让修改的稿件寄回后2周应该打个电话,询问稿件修改是否到位,并询问什么时候刊出;第三个电话是收到校样后给编辑打个电话,告诉他是否有大的改动,这样彼此心里都有个底(因为校样的寄发速度有时很慢,万一杂志送印刷厂就很难改动了)。8、修改稿件的时候,按照编辑的批注修改一般编辑喜欢作者按照自己给的批注修改,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在旁边批注或用不同颜色的文字标明。9、至少提前6个月投稿投稿的时间,建议稿件在你需要晋升的月份前6个月投稿,这样在晋升前刊登的几率很大。
1、找出版社的编辑、2、邮箱投稿、3、网站投稿,归结起来就是找期刊编辑,我之前就是直接去关注汉斯出版社的公众号,直接找到他们编辑进行投稿的
指的就是自己额头上头发的位置越高,指的是额头越大,额头大小适中,那么说明发际线优秀。
就是你露出额头的最前面的头发,如果你的额头不是太宽而且比较圆那就是好的,如果你的额头非常大,那你的发际线就太靠后了。
[摘要] 论文分析研究了松材线虫病从疫区传入南阳地区的4条重要替在途径,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治理对策。[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传入途径;防控对策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东部、南部与安徽、湖北接壤,西部与陕西连接,全地区有松林面积18万hm2,占区域有林地总面积的1/5,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油松、华山松等,全区10个县区有松树分布,其中重点分布在桐柏、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方城等县,并且分布区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松树是山区绿化、森林景观和生态林造林的重要树种。 一、南阳周边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状况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寄生在松树体内而导致树木迅速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虫害。我国自1982年发现该病以来,至目前发生面积达30多万hm2,累计枯死松树3亿株,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已列入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是全国重点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一旦进入本区传播蔓延,必将造成重大经济和生态灾难。2002年以来,我们连续在本地区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目前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但与我省近邻的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省以及与我市相邻的信阳市新县已发生松材线虫病,并造成一定的危害。松材线虫病很容易随苗木、原木、松木包装材料等途径传播,加上现时贸易往来频繁,森检队伍规模较小、装备技术落后,社会重视不够等因素,松材线虫病随时有传入的危险,情形十分危机。为此,本文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研究了松材线虫病可能传入南阳地区的途径,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二、松材线虫病潜在传播途径 1.高速公路传播途径 南阳市直接与安徽、湖北、陕西和河南信阳市相连的有沪陕与二广两条高速,以上疫区的松木及松质材料可以以此直接进入南阳市区,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重要途径。 2.省道、国道传播路径 南阳市与安徽、湖北、陕西和河南信阳市直接相连接的有312、207、209国道和216省道,安徽省、湖北省东部、东北部和河南信阳市疫区的松木及松质材料可以通过312国道直接进入南阳市;湖北省北部的松木及松质材料可以通过216省道、207国道直接进入南阳市;湖北省西部的松木及松质材料可以通过209国道进入南阳市。 3.铁路、民航传播路径 焦枝与宁西两大铁路网在南阳市回合,来自山东、江苏、安徽、陕西、湖北东部、东北部与河南信阳市疫区的松木及松质材料可以通过宁西铁路进入南阳市。来自湖北大部分疫区的松木及松质材料可通过焦枝铁路进行南阳市。南阳市民航机场位于城区东南部,南阳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全国重点大城市间都有班机往来,也将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重要途径。 4.林区自然扩散途径 河南信阳市、湖北随州市、陕西阳县疫区的松林与南阳市松林直接相连或相距很近,松材线虫或其传播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可以通过林区自然扩散到南阳市辖区,也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重要途径。 三、防控治理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制度 南阳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市县乡(镇)场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把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错误追究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林业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要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全面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和防控技术水平。同时要与省内外相邻市县建立联防协作,及时通报信息、交流防治经验,实行跨地区联防联治。 2.健全设施、全面防控 (1)设立哨卡、检疫检查站 由各级政府全额投资,在312国道、沪陕高速桐柏、西峡县入市口,207国道、二广高速邓州市入市口,209国道淅川入市口,216省道唐河县入市口设立检疫哨卡;在南阳市机场和南阳市、西峡县、桐柏县、邓州市火车站设立检疫检查站。另外全地区现有14个木材检查站全部进驻森检人员,各县市区成立流动检疫稽查队。 (2)全面开展检疫检查 各有关县市区检疫检查站、木材检查站、检疫哨卡和流动检疫稽查队要加强检疫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过往松科原木及制品的检疫复查力度,坚决阻止未经批准非法调运的疫木入境;发现疫木,一律没收,就地销毁,控制疫情传入。 (3)组织监测普查 在全区每年春秋两季对全部松林和松质材料经营场所各开展1次普查,对重要地区随时组织核查,重点对木材集散地、大型木制品生产和使用企业、木材仓库周围的松林,以及移动通讯发射站、电话(线)工程改造点、建筑工地等通过人为活动容易传播松材线虫的松林区,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同时要发动群众及时发现报告疫情。 (4)监测防控松墨天牛 将全区松林划分为130个松材线虫病监测区,平均每2-3万亩1个,每监测区每年4至8月份悬挂5套松墨天牛诱捕器,开展诱捕调查,对诱到的松墨天牛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松材线虫;对发现有松墨天牛危害的松林开展诱木、诱捕器诱杀、树干注药和人工地面防治,控制和减少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 参考文献 [1] 赵良平.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材线虫病监测办法.国家林业局.2002 [2] 赵良平,吴坚,王晓华等.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伯劳鸟鸟拉便有黑线虫病的防治。 1线虫病 1.蛔虫病澳洲鹦鹉,锥尾鹦鹉,鸽子,斑鸠等易感蛔虫。临床症状:消瘦、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腹泻,可引起长尾小鹦鹉腿麻痹。诊断:粪便涂片镜检,椭圆形的卵,外有厚厚的、平滑的壳。防治: ①栒橼酸哌嗪按300~500 ...2.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已从鹦鹉、雀型目的鸟、鹑鸡类的鸟和许多野生鸟中检测到,麦皋、鹦鹉最易感,它寄生于消化道的粘膜下层。严重时可引起黄绿色或血样
牛消化道线虫病的病原包括毛圆科、毛绒科、钩口科和圆形科的多种线虫。这些虫体寄生在牛的第四胃、小肠和大肠中,在一般情况下多呈混合感染。对牛来说主要有指形长刺线虫、牛仰口线虫和辐射结节虫。_消化道线虫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措施包括:(1)_治疗患畜应结合对症、支持疗法,选用如下驱虫药:_①_左咪唑:每千克体重用6-10毫克,溶水一次灌服。也可以将药物混在饲料中喂饲或溶在水中饮用,还可以制成5%的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_②_硫化二苯胺:牛,每千克体重克,但总量不得超过60-80克。羊,每千克体重克。成年羊投服30-50克,一岁以内羔羊投5-15克。将药物混在精料中制成1%-10%悬浮液灌幅。_③_噻苯唑:牛、羊,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将药物拌饲料中喂服,也可以配成2%的悬浮液灌服。_④_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次口服。_⑤_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次口服。_⑥_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毫升,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_(2)_预防性驱虫__给全群牛、羊计划性驱虫,传统的方法是在春、秋各进行一次。但针对北方牧区的冬季幼虫高潮,在每年春节前后驱虫一下,可有效防止“春季高潮”,避免春乏的大批死亡。同时,应对驱虫后的粪便集中管理,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杀死其中的病原,以免污染环境。_(3)_放牧及放牧地的利用__根据线虫病的流行规律,牛羊应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上放牧,也不应在清晨、傍晚和雨后放牧,从而减少污染机会。在有时间的地区应建立固定而清洁的饮水池。对于放牧地应有计划地应用,可以轮牧和改良牧地,实行牧草和农作物有计划的轮作,这样既可使牧地洁净,又能提高牧草的质量。_(4)_改善饲养管理__合理补充精料,进行全价饲养,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畜舍要通风干燥,经制保持清洁卫生。
伯劳鸟鸟拉便有黑线虫病的防治。1线虫病蛔虫病澳洲鹦鹉,锥尾鹦鹉,鸽子,斑鸠等易感蛔虫。临床症状:消瘦、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腹泻,可引起长尾小鹦鹉腿麻痹。诊断:粪便涂片镜检,椭圆形的卵,外有厚厚的、平滑的壳。防治:①栒橼酸哌嗪按300~500 mg / kg 体重饮水或拌料给药,用1次;②左旋咪唑,按25~50 mg / kg 体重饮水或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2d。投药后,投服润滑剂可避免肠梗阻。干燥、清洁的环境可减少蛔虫的感染。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已从鹦鹉、雀型目的鸟、鹑鸡类的鸟和许多野生鸟中检测到,麦皋、鹦鹉最易感,它寄生于消化道的粘膜下层。严重时可引起黄绿色或血样腹泻、消瘦、食欲不振、贫血;食管中的毛细线虫可导致吞咽困难、气喘、头颈扭转、也常导致死亡。诊断:粪便涂片,镜检,卵呈椭圆形(50 um X25 um )具有厚的外壳。毛细线虫病应与念珠菌病、毛滴虫病、梭状芽孢杆菌或球虫感染相区别。毛细线虫的线状外观使得组织的病变不明显。治疗:0左旋咪唑,25~50 mg / kg 体重给药,1次日,连用2d;②甲氧乙吡啶,按200 mg / kg 体重拌料或1%比例饮水,用2~3 d 。清洁、干燥的环境可防止该病。胃线虫病胃线虫主要感染家禽和雀科的鸣鸟。慢性感染可引起水样或带有粘液的粪便,消瘦,有时可引起腹膜炎、气囊炎、继而前胃穿孔而死亡。粪便涂片可见到卵圆型的虫体(21 m X394m)。治疗:①塞苯嘧啶, mg / kg 体重拌料给药(2左旋咪座按22 mo / ko 体重拌料。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第八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二)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 土壤 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 水 多种寄生虫可通过淡水而达到人体。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与贾第虫包囊、猪带绦虫卵、某些感染性线虫卵、血吸虫尾蚴和布氏姜片虫囊蚴等。 食物 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很多医学节肢动物可作为多种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如蚊为疟原虫、丝虫,白蛉为利什曼原虫,蚤为膜壳绦虫的传播媒介。 人体直接传播 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如阴道滴虫可由于性交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经口感染 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 经皮肤感染 有的寄生虫是其感染期主动地经皮肤侵入人体,如土壤中的钩虫丝状蚴、水中的血吸虫尾蚴以及疥螨、蠕形螨等直接侵入皮肤。有的寄生虫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媒介的刺叮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蚊传播疟原虫、丝虫、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如短膜壳绦虫的虫卵可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内寄生的猪带绦虫,其脱落的孕节由于呕吐而逆流至胃内被消化,虫卵由胃到达小肠后,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达身体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逆行感染蛲虫在人体肛周产卵,虫卵可在肛门附近孵化,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寄生部位发育至成虫。 经胎盘感染 有些寄生虫可以随母血,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钩虫的幼虫等。 此外,有的寄生虫可经呼吸道,如卡氏肺孢子虫;如阴道滴虫经阴道;如疟原虫经输血等途径进入人体。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人体感染寄生虫后,通常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属于带虫免疫,当寄生虫从人体消失以后,免疫力即逐渐下降、消退。所以,当有感染机会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非流行区或在本地已根除疟疾的地区的人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易感性还与年龄有关,一般儿童的免疫力低于成年人。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气候因素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如温度低于15~16摄氏度或高于摄氏度,疟原虫便不能在蚊体内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温度影响寄生虫的侵袭力,如血吸虫尾蚴对人体的感染力与温度有关。地理环境与中间宿主的生长发育及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和栖息均有密切关系,可间接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土壤性质则直接影响土源性蠕虫的虫卵或幼虫的发育。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我国血吸虫的流行在长江以南地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其蚊虫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相符合。 (三)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个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因素往往是可变的,尤其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和生物因素。经济文化的落后必然伴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许多寄生虫病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社会因素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至关重要。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一)地方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气候条件,如多数寄生虫病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较广泛;与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如吸虫的流行区与其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又如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与媒介昆虫白蛉的分布也在长江以北地区有密切关系;与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如猪带绦虫病与牛带绦虫病多流行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习惯吃生鱼或未煮熟鱼的地区;与生产方式有关,如钩虫病常流行于用人粪施肥的旱地农作物地区。 (二)季节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有关节肢动物的季节消长相一致,如间日疟原虫的流行季节与中华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动季节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热病与中华白蛉活动的关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活动形成感染的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于夏季,人们因农田生产或下水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寄生虫病的这种自然疫源性不仅反映寄生虫病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说明某些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方面的复杂性。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1.消灭传染源 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蓄宿主。此外,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控制或杀灭媒介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者 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条件,用驱避剂涂抹皮肤以防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叮刺,对某些寄生虫病还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措施。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成就和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国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淋巴丝虫病在建国初期估计感染人数为3099万,流行的15个省(区、市)的864个县(市),到1990年,除1个省28个县外,均已达基本消灭的指标。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16个省(区、市)的665个县(市)的黑热病,患者达53万,经治疗病人和消灭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现在只有6个省(区、市)的30余个县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来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对西北荒漠地区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区局部流行的控制。 但是,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寄生虫病的疫情不稳定,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复。如疟疾流行因素尚无根本改变,海南、云南二省的恶性疟未得到有效控制,传疟的蚊媒难于消灭,仍广泛存在,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动和恶性疟抗药性的增加,近年时有暴发流行和局部疫情回升现象;血吸虫病近年在某些原已控制的地区死灰复燃,急性感染人数增加,在洞庭湖、鄱阳湖等广大湖沼地区与地形复杂的川滇广大地区,钉螺分布面积大,这些湖区和大山区至今还在探求行之有效的科学防治办法;丝虫病经过多年的群众性服药治疗,虽然在控制传染源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虫媒问题未能解决,此病威胁仍然存在,而且已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在西北地区散在发生的黑热病病例从未间断,陇南、川北地区又出现新病例;此外,多种其他寄生虫病仍在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起,国内外人民交往频繁,某些寄生虫病和媒介动物的输入,给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带来新问题。 六、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今后任务 在全国基本完成了卫生部关于“七五”期间开展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决定的基础上,1992年8月1日卫生部又颁布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的文件。文件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控制和消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90年代突出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两个重点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总结和发扬建国以来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寄生虫的危害程度,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制定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关于2000年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总目标是:“继续控制疟疾,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巩固和发展黑热病的防治成果、降低钩虫病等土源性蠕虫病及包虫病、绦虫病和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该文件对上述寄生虫病到1995年和2000年的防治目标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提出,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阿米巴病、贾第虫病、弓形虫病等的调查研究和防治。1992年12月召开了全国血防工作会议,会议上明确了今后血防工作要继续贯彻“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加强领导,将各项防治任务落到基层”。同时制订了血防工作“八五规划”,对流行地区逐年逐步地提出消灭标准,包括减少钉螺面积,减少急性、慢性和晚期病人的数字等。提出加快血防改革步伐,努力完成“八五规划”规定的各项防治任务。 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的方针、路线、目标和措施均已明确,为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但要使防治措施更有成效,尚需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贯彻科学防治的方针,以促进寄生虫病防治的深入进行。目前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提高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巩固防治工作的成果,避免已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病的回升;疟疾和丝虫病防治后期的监测工作;晚期丝虫病患者的治疗;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的消灭问题;以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关系,及探讨寄生虫病诊断技术;寄生虫疫苗制备等新课题,都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来解决。 寄生虫病的防治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群众性,需要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配合,专业人员的认真负责,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长期反复地努力工作,才有可能实现从控制直至消灭寄生虫病的目标。
第六章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的特点 寄生虫是单细胞或多细胞动物,其生活史相当复杂,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感染阶段,只有达到感染阶段时,始能感染人体。寄生虫侵入宿主,并能在宿主体内寄生、发育而建立感染。寄生虫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所引起的疾病称寄生虫病。当然寄生虫危害的程度有轻重不同,主要依据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程度不同而异,一般认为,寄生虫寄生的时间越久,和宿主的关系就越趋平衡,对宿主的危害就越小,产生的症状、病理变化就越轻;相反,寄生时间越短,对宿主危害越重,从而产生严重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一、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由于宿主与寄生虫相互适应的结果,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carrier)。带虫者的出现与感染的虫数多少、宿主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带虫者在流行病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如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中,绝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慢性感染是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比较轻,或者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寄生虫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一个时期。这与宿主对大多数寄生虫不能产生完全免疫有关,所以寄生虫病的发病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免疫力不明显。例如血吸虫病流行区患者大部分属于慢性期血吸虫病,成虫在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并且宿主体内出现修复性病变。 隐性感染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等的寄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的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因此,这类寄生虫又可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二、多寄生现象 人体内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同时存在的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之间也地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常常出现相互制约或促进,增加或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从而影响临床表现。例如蛔虫与钩虫同时存在时,对蓝氏贾弟鞭毛虫起抑制作用;而短膜壳绦虫寄生时有利于蓝氏贾弟鞭毛虫的生存。动物实验已证明,两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同时寄生,一种寄生虫可以降低宿主对另一种寄生虫的免疫力,即出现免疫抑制……例如疟原虫感染使宿主对鼠鞭虫、旋毛虫等都能引起免疫抑制,因此这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存时间延长、生殖能力增强等。 三、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是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例如大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是犬肠道内常见的寄生虫。犬吞食了该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小肠内孵出,经过血循环后,回到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但是,如人或鼠误食了犬弓首线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肠道内孵出,进入血循环,由于人或鼠不是它的适宜宿主,幼虫不能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在体内移行,侵犯各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此时人或鼠便患了幼虫移行症。 根据各种寄生幼虫侵入的部位及症状不同,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个类型。 皮肤幼虫移行症 以皮肤损害为主。如皮肤出现线状红疹,或者皮肤深部出现游走性的结节或肿块。最常见的是线虫如巴西钩口线虫()钩虫()幼虫引起皮肤的损害;吸虫方面有禽类和牲畜的血吸虫引起人的尾蚴性皮炎。近些年来国内多见的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 内脏幼虫移行症,以有关器官损害为主,包括全身性疾病。如弓首线虫引起眼、脑等器官的病变;在东南亚地区的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其幼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有的寄生虫既可引起皮肤的,又可引起内脏的幼虫移行症。如上述的斯氏狸殖吸虫,两种类型同时存在。这些虫种对人体危害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皮肤的或内脏的幼虫移行症,在临床上均出现明显的持续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伴有明显的变态反应,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丙球蛋白血症以及IgE水平升高等。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肠,但也可出现在肺、脑、皮肤等部位。又如卫氏并殖吸虫正常寄生在肺,但也可寄生脑等部位,这些都可归为异位寄生。了解寄生虫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现象,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四、继发性免疫缺陷 在动物试验发现,宿主感染蠕虫或原虫可降低对异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在人体、某些寄生虫感染也出现这种现象,这属于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寄生虫感染诱发免疫缺陷的机制可能是多方的,例如感染血吸虫或蛔虫可以降低机体对接种伤寒和副伤寒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这可能与抗原竞争有关。另外,不少寄生虫抗原对B细胞具有有丝分裂因子的作用,促进多克隆B细胞激活增生,如内脏利什曼病和疟疾病人血中IgG和IgM水平上升,皆与多克隆B细胞激活有关,这种现象持续存在可导致B细胞功能缺陷,或对抗原体起反应的B细胞耗竭,从而抑制机体对其他病原体或抗原的免疫应答。动物实验也观察到刚地弓形虫、曼氏虫吸虫及旋毛虫感染都能降低动物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反应,可能由于T抑制细胞的活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缺陷以及寄生虫释放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物质等因素有关。在人体,寄生虫感染出现免疫缺陷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如感染寄生虫较未感染者易于感染其他病原体;可影响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降低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抵抗力。
线粒体遗传病是一种相对复杂的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是线粒体中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遗传病可能会导致癫痫之类的疾病,因此线粒体遗传病其实还是比较严重的,最好及时发现,接下来我们来说下线粒体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吧。
线粒体遗传病有哪些
遗传病情况有一种是线粒体遗传病,那么线粒体遗传病有哪些呢?
线粒体遗传病在临床上主要包括线粒体肌病以及线粒体脑肌病,主要原因与基因遗传缺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线粒体脑肌病有着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发病年龄、症状以及危害性都有所不同,因此确诊后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线粒体遗传病在出生后一直到老年均可起病,并不一定在出生之后就立刻出现。线粒体遗传病目前的治疗主要使用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药物,例如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药物。肌肉酸痛的明显还可以使用降低乳酸的药物,例如碳酸氢钠、二氯乙酸等药物。平时要注意多补充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还有新型的基因治疗可以采取。
线粒体遗传病的特点
线粒体遗传病特点比较明显,那么线粒体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呢?
线粒体疾病遗传的特点有母系遗传、存在异质性和阈值以及遗传性等特点,其中母系遗传的卵子与精子细胞核的结合是对等的,但细胞质的结合是远远不对等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的线粒体DNA通过母亲卵子细胞质的线粒体传给子代,通过父亲传递的极为罕见。
一个细胞的细胞质中可有几千个线粒体DNA(mtDNA)分子。如果在某个特定位点上所有这几个mtDNA分子都为同一基因,此细胞可称之为纯质。但如一个细胞的数千个mtDNA分子在这个位点上同时存在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这就成为杂质。一般说,突变的mtDNA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出现临床症状。(阈值)突变mtDNA所占比例似与临床症状的表现程度相关。传递突变的母亲可为患者,也可是表现正常的杂质携带者。
线粒体遗传病名词解释
有些遗传病属于线粒体遗传病,那么线粒体遗传病名词解释是什么呢?
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线粒体脑肌病的不同类型发病年龄不同。线粒体是密切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器,无论是细胞的成活(氧化磷酸化)和细胞死亡(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特别是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异常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
根据线粒体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病变侵犯骨骼肌为主。线粒体脑肌病:病变同时侵犯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平时应注意炎症肌病和其他肌病可同时伴存线粒体和糖原堆积之可能。严防过多过滥诊断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遗传病为啥叫母系遗传
线粒体遗传病不止这个名称,那么线粒体遗传病为啥叫母系遗传呢?
因为胚胎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的,精子大部分是细胞核在和卵子结合前仅有的线粒体是给精子运动提供能量的结合时线粒体已都脱落,而卵子则是细胞质为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提供能量,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线粒体遗传病是母系遗传。
目前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四肢近端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身体矮小和神经性耳聋等,伴各亚型临床特征;血清乳酸、丙酮酸增高和肌肉活组织检查发现RRF,mtDNA缺失或点突变等之结果。线粒体脑肌病患者CT或MRI检查可见白质脑病、基底核钙化、脑软化、脑萎缩和脑室扩大等。
线粒体疾病遗传的特点有母系遗传、存在异质性和阈值以及遗传性等特点,具体如下。
一、母系遗传
卵子与精子细胞核的结合是对等的,但细胞质的结合是远远不对等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的线粒体DNA通过母亲卵子细胞质的线粒体传给子代,通过父亲传递的极为罕见。
二、有数量概念
一个细胞的细胞质中可有几千个线粒体DNA(mtDNA)分子。如果在某个特定位点上所有这几个mtDNA分子都为同一基因,此细胞可称之为纯质。但如一个细胞的数千个mtDNA分子在这个位点上同时存在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这就成为杂质。
1、一般说,突变的mtDNA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出现临床症状。(阈值)
2、突变mtDNA所占比例似与临床症状的表现程度相关。
3、传递突变的母亲可为患者,也可是表现正常的杂质携带者。
三、 容易引发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遗传性异常会引起遗传性视神经病。病初发时为急性或亚急性眼球的神经炎,引发严重双侧视神经萎缩和大片中心暗点,使视力突然丧失并伴有色觉障碍。在急性发作之后,视觉进一步衰退,甚至会患急性或亚急性眼球后神经炎,但常可维持的视力。此症发病高峰年龄是20~25岁,但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
四、存在异质性和阈值效应
目前已经完成对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测序,了解到其遗传特性存在着异质性和阈值效应。mtDNA的异常如转移RNA的突变,多肽突变,核糖体RNA突变等均可以导致疾病发生。常见线粒体遗传病有CPEO综合征、KSS综合征、MELAS综合征、MERRF综合征、LHON综合征等,对线粒体遗传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
五、具有DNA和遗传性
线粒体是位于有核细胞的细胞核外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与机体能代谢及许多中间代谢有关。其形态、大小、数目随细胞种类而异。线粒体也具有DNA和遗传性。线粒体病是指线粒体DNA缺陷,即线粒体DNA重复、缺失或突变造成的疾病。
位于线粒体的致病基因,呈母性遗传方式,男女两性均可患病。它们共同的临床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肌张力降低。血液乳酸及丙酮酸的测定有助于诊断,肌肉活检可进一步帮助确诊。
扩展资料
常见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一、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症。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
二、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6500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指一对等位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中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
三、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
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无脑儿、高血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线粒体基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