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隋华丽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隋华丽医学论文

有人说,隋炀帝败就败在他没有长性,不能像他的父亲一样从始至终做一个清明有为的皇帝;也有人说,隋炀帝败在他太浮躁了,虽然营东都、修运河甚至征高丽都是迟早要做的事情,但是好歹可以慢慢来嘛。我在此倒不愿讨论隋文帝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朴素,也不愿提其他的皇帝有没有如隋炀帝这样好大喜功的,我只希望所有读到这里的读者们清楚,隋炀帝的功过并不是一个“荒淫无道”就可以说明白的。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人:他很大程度上为后世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但人们却紧紧抓住他对于当时社会的负面影响,把他树立成了昏君的典型。与此同时,更多碌碌无为、整日只知纵情声色的昏庸皇帝却把隋炀帝当作挡箭牌,安然地睡在皇家园陵里。隋炀帝却只能“君王忍把平陈业,换得雷塘半亩田。”他比秦始皇更有才华,又比李煜更有作为。然而喜欢李煜的文采、崇拜秦始皇的武功的人大有人在,冷静看待杨广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只是偶尔可以看见几个如我一样的小卒子帮他到处消解误会,宣传宣传。我在之前的文字里,已经对隋炀帝各方面的重大影响及功过给出了我自己的看法。在小论文的最后,论理是应该给他一个总结性的评价的。但是我写这篇小论文并非只是要替隋炀帝打口水仗,我最终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全面的了解他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况且,我的意见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在里面,恐怕也不足以服人。所以,与其说是这篇小论文需要我来做一个结尾,不如说是我想等待大家对隋炀帝的一个评判。

500字写隋炀帝功过的论文,写不了,字太少,故事还没展开,就要结束。功过:1、修运河 2、造东都 3、略四方 4、开进士 5、倡文化 6、游江都 7、征高丽 8、戮群臣 9、平江南 10、死江南功:1、倡文化。他自平陈做扬州总管开始,便非常注重文化教育的建设。589年置王府学士达百人,命其修撰。称帝后,修撰到去世前没有断过。其内容包括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乃至蒱博、鹰狗,皆为新书,无不精洽,共成三十一部,万七千余卷。隋朝在西京嘉则殿有书37万卷,炀帝命秘书省认真整理,得"正御本"37000余卷,藏于东都修文殿。他登基之始,就下诏说"君民建国,教学为先。不论在家、在学,只要"学行优敏,堪膺时务"者,皆以任用。数年间,"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非常大,几句话说不清楚。比起运河和东都,我更看重这个。所以排在第一位。功:2、开进士。科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其先进性、效率性、平衡性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后来的盖世奇才像韩愈、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这些人都是通过科举上来,而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隋文帝完成了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完成了科举制上的点睛之笔,那就是开进士。

本章时间范围由581年至907年,历经32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第二次“大一统”时期。隋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分裂的基础上又一次完成统一,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经“开皇之治”,出现了经济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隋炀帝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打击下,隋迅速灭亡。唐继隋而起,初期接受隋亡教训,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强盛的基础,中经武则天的承上启下,至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引发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此后,在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在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更加黑暗。后经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朝走向瓦解。在政治上,隋唐时期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到唐太宗时进一步得到完善。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化。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经唐朝几代皇帝继承和发展得到了完善。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在军事上,隋沿袭了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也成为唐朝的基本兵制。至唐玄宗改行募兵制,导致唐后期军阀的形成。在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唐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度,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封建经济繁荣起来。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有突出成就,对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曲辕犁、筒车、绫锦、唐三彩、造船业等是重要标志。隋唐两朝的长安和洛阳城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业和国际大都会。唐时还出现了最繁华和占重要地位的工商业城市扬州、成都。唐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代之以两税法,成为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隋唐制度的革新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突厥、回纥、南诏、靺鞨、吐蕃等边地各族发展很快,各族之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各族人民对边疆开发、祖国发展都做出重大贡献。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特别是唐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中亚、西亚、欧非等一些国家的往来盛况空前。唐朝不仅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重大贡献。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尤其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出现了全面辉煌的景象。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宗教、哲学、教育兴盛;中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艺术宝库;书法、绘画名家辈出;乐舞以《秦王破阵舞》和《霓裳羽衣舞曲》为代表反映了盛世景象。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王丽丽医学论文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这是要花钱的

(1)王丽丽,罗明,日孜旺古丽,李克梅. 全国第六届种子病理学学术研讨会及种子健康与农业发展国际会议——新疆乌鲁木齐市近郊新发现马铃薯黄萎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31.(2)董代幸,罗明,王丽丽,韩剑,等. 乌鲁木齐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9):38-42.(3)王丽丽,日孜旺古丽,李克梅,王慧,罗明.新疆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5种新记录[J].新疆农业科学,2011,46(2):266-270.(4)日孜旺古丽·苏皮,王丽丽,迪丽孜拉·凯撒,苏来曼.伊贝母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257-260.

这都行。。。。。

医学论文作者张丽华

西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概念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更谈不上区分标准,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群人为了把主流医学中坟头草够半个人高的放血疗法什么的再拉出来批判一番就把“西医”这个概念上一堆窟窿的定义掰扯出来何谓“西医”?我国古代是没“西医”这个概念的,当然也没有“中医”的概念。西方的医疗进入中国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传教士进来的,那时候西医刚走出传统医学阶段,一来疗效是五十步笑百步,二来从业者不多(人家主业是传教),影响较小。后来清末,随着口岸开通,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医疗理念与技术的传入,西方人开设的医馆甚至医学院校在国内出现,中国人才彻底意识到一种新的,高效的医疗体系进入了中国,也是那时诞生了“西医”和“中医”两个词,前者泛指西方传入的医学,后者指代中国传统的医学,这两个词也就在那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临床医学生考研考的是“西医综合”(官方名称哦),而不是什么“现代医学综合”,因为我们习惯于讲“西医”,不讲“现代医学”,中国人当时没见过西方传统的医学手段,定义“西医”这个词时蕴含的就是现代医学的意思,西方的传统医学不在“西医”的定义之内,就像苏联的喷气式火车不能叫“高铁”一样。西方是不讲“西医”的,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现代西方人讲“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或者说“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这俩词在西方也不是什么常规用词】,因为西方已经把传统那些鸡肋统统扫进“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里了,正统的医学就是现代医学,没必要特别讲。而“现代医学”这个词其实东西方都不常用,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不涉及中西医的问题,中医就不能现代化了吗?那么多中医从业者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吗?落后是要挨打的。所以总结下来,“西医”是中国人约定俗成对西方传入的现代化的医学体系的称呼,“现代医学”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没什么区分标准。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扩展资料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医学体系

Complete sinceri and metal and stone——An interview with Gong Jie and Zhang Lihua,the couple

文/侯四明

by Hou Siming

中国观赏石.3

多年前就知道宿州市公安局警官巩杰是位“石痴”,家中收藏珍品灵璧石甚多,在省内外藏石界颇有些名气;也曾在报刊上读过他撰写的见解独到的赏石文章,只闻其文,未见其人。这次应邀撰写一篇关于他的文字,终于有了和他谋面的机缘。采访中得知:巩杰本人除了是位“石痴”,还是位个性鲜明、造诣颇深的画家;他的妻子张丽华多年来还一直办着青少年书画班,她的学生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各项大奖。

巩杰1957年出生在安徽蒙城县一个清寒的家庭,妻子张丽华跟他是小学同学,可谓青梅竹马。1980年两人结婚,由于双方家庭都穷,婚也结得寒酸:没钱办酒席,结婚那天巩杰正常上下班。这样的婚礼作为最最革命化的婚礼,还接受了《安徽日报》记者的采访。

穷的日子没有因婚姻的到来而结束,反而又持续了多年。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一双儿女,又从蒙城接来年迈的母亲,五口人单凭巩杰的一月30多元工资实在难以维持。为这,妻子张丽华养兔子、养鹌鹑,隔个三五天就挎十几个鸡蛋到菜市场卖。由于生活艰辛,张丽华多年没有穿过新衣服。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入学,俭省也不是办法了。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夫妻俩借了一千元开了个小杂货店,由于辛勤、本分、以诚待客,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张丽华自幼受父亲的书法熏陶,对书法情有独钟,生活宽余使她重拾久违多年的毛笔,每逢阴天下雨无生意或晚上,她就在柜台上练字,从赵孟頫到李北海、颜真卿,临帖不辍。从此,她找到了事业的坐标。

张丽华爱书法,巩杰爱国画,中国自古书画一家。1994年,夫妻俩分别加入省书协和省美协。这正应了“天道酬勤”的古训。

1999年,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评定她为研修员、二级书法师。2000年,为把中国美术学院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宿州,为宿州培养书法后备力量,她与人共同创建宿州市书法培训中心,并负责教学授课及日常工作。2002年,她的学生20多人分获新加坡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和湖北第十五届双龙杯书法大赛金、银、铜奖和优秀奖。

妻子优秀,丈夫也不含糊。巩杰在工作之余,对石头爱之弥深,对美术孜孜以求,如今已是宿州市美协副秘书长、宿州市赏石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中国灵璧石研究院秘书长、中国灵璧石专家鉴定团专家。

中国观赏石.3

【名称】较量【石种】吕梁石【收藏】巩杰

1997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大专班在安徽省招收两名学员,经过近乎苛刻的文化和专业考试,张丽华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36岁年龄跻身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学府。她是全校年龄最大的学生,比一些任课老师年龄大,因此常遭到年轻学员的睥睨和言语的讥讽。这些,对于本来就顶着生活压力和岁月磨砺的张丽华来说,不但不会沮丧,还会变成强大的动力。在中国美术学院,她不停地做笔记、临摹、思索,终于学有所成。1998年,她以人人称羡的学业成绩,成为全校享有奖学金的五人之

一 。

在巩杰数间奇石展厅的墙壁上,琳琅满目地陈列着他创作的以竹石为题材的画作。巩杰自号风竹堂主人,他在作品题款上不厌重复地赞美竹子的“节”,如:“自古修竹品格贵”、“虚心高节霜雪中”、“君子气节雅士之态也”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态度及人生态度。

巩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藏石赏石,每逢节假日,搭个车就上山,一个人与大山对话,与石头谈情。有时在山里邂逅一块石头,一见钟情,竟会像恋人求婚一样两眼生情,信誓旦旦;他抚摸把玩,审度体察,陷入忘我之境。巩杰几十年的收藏终成为名声在外的奇石收藏家,大概是那些奇石有灵气,奔巩杰的“雅”而“物以类聚”吧!

一谈起石头,本来不善言谈的巩杰像换了个人,从奇石谈到历史,谈到人生哲理,口若悬河,说起来是那样深情,那样忘我。他径直谈起石头的“四美”:“一是自然美,一块石头的形成往往要历经4亿到9亿年的沧桑,自然天成,任何艺术品都无法比拟;二是个性美,当你收藏到一块奇石,你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你收藏到了世界的唯一,奇石永不可复制;三是无声美,我有一件藏品,五官俱全独缺嘴巴,因而取名‘聪明难’,为避免言多有失,做一个聪明人,只得把嘴巴隐藏起来,真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诲;再就是永恒美,艺术品中,只有奇石是最具永恒性的。”

中国观赏石.3

【名称】云来山入梦【石种】灵璧石【收藏】巩杰

巩杰通过赏石启动了心缘,发现了物性的哲理和妙趣。有一块藏石搁置两年,没有发现它的好,一日妙境顿解,心缘开通,发现那块石头的形状蕴含着多重哲理。此后多年,他凭借与这块石头的对话,得到许多启迪和顿悟。巩杰说对石的感悟如同对禅机的感悟,无法具体描绘,不便说,也说不清楚。赏石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动一静”问题,“静”指石性沉静,它可以使人生的浮躁之心安静下来,静则虑,虑则恪物,恪物则达到修身养性,身修好了,自己的家庭治好了,整个国家也治理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说赏石可以跟天下太平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动”指奇石的艺术性让人心动、心动必定带来身体的运动、朋友的走动、资金的流动、从而实现身体的健康、友情的加深、财富的增加。所以说赏石“静则淑己,动则宜人。”

多年的以石为友、以石为师、以石为侣,使巩杰“情到深处化为痴”。一般人赏石,多出于经济目的,巩杰却喜欢面石而悟,焚香参禅,所以巩杰的收获总比别人多,他已经从藏石上升到悟石的境界。他不仅是藏石家,同时是奇石理论家。《中国灵璧石报》、《石道》、《中华石文化报》等报刊多次刊登他的奇石论文,《中国灵璧石报》2005年一年发表他的奇石论文10多篇,他的文章还被选入《全国第六届石展论文集》、《天津灵璧石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及《灵璧石说》等书中。

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话用于巩杰与张丽华这对伉俪艺术家再合适不过。

【名称】终南秀岭【石种】灵璧石【收藏】巩杰

中华医学杂志董丽

两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外审为两位专家,有相关法律规定。《中华骨科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

设有:论著、技术与方法、综述、临床遗传学研究、群体遗传学研究、讲座、调查报告、遗传咨询、病例报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栏目。

闫小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担任《中华临床杂志》、《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和《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编委,《中华中医医杂志》常务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等期刊杂志特药审稿人。从事呼吸内科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专业技术全面,对急性肺损伤临床及基础研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表了论文7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专著5部,获三等奖一项,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1956年5月出生,1980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老年病、呼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专业特长:从事中医内科30年,临床重视中医辩证与西医病相结合,治疗与调养相结合,治法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突出中医特色。擅治病种: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咳嗽变异型哮喘、老年人哮喘、肺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纤维化、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隋唐药学史论文

晋隋唐时期中医药学发展特点:一是系统全面整理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出现了若干大型专著;二是与国际之医药交流,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突出发展;三是朝廷的关心支持,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主要成就:隋唐时期,无论朝廷或医学家们都对基础医学理论研究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例如:隋代统治者组织医药学专家集体编撰大型医方著作《四海类聚方》达一千六百卷之巨,还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症候的巨著《诸病源候论》。是书列载病症一千七百余条,分述各科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体征与症候等。由于这部书之宗旨是论述诸病源候的,所以一般均不涉及治疗之原则和方法。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病症例外讨论了诊断、预后以及导引和手术治疗问题。这部专著不满足于传统的“千般疾病,不越三条”的病因学说,而是更加重视实际观察经验的理论总结。因此,对传染病共性的认识和不同传染病的特点的描述,对疾病之分类或某些疾病的特点的记载,以及对医疗技术创造发明的重视等,都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论述。例如:强调疥疮治疗要“虫除病愈”,条虫病因是生吃牛肉所得,漆疮因个体素质关系,外伤肠断必须进行肠吻合术治疗等等,学术水平都明显超过了前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中国医学乃至日本、朝鲜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作为重要的中医典籍而得到广泛的引证和发挥。西晋人王叔和奠定脉学理论的,他把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著《脉经》十卷。他又整理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重新编为《金匮玉函经》。东晋人葛洪家贫好学,拜鲍玄为师,专攻炼丹学及医学。葛洪先后完成《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及《肘后备急方》。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中国史上重要的炼丹经典,于《金丹》、《仙药》及《黄白》中包含许多化学、生物学及矿物学的知识。葛洪也是伟大的医学家,他将《金匮药方》缩编为《肘后备急方》,类似今日的急救手册,在当时十分实用。《肘后备急方》也是最早记载结核病、天花的书籍。

在祖国医学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口授及带徒实践。那时,收他人做弟子的医生认为,从事医生职业是救人救世的神圣事业,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选择弟子时,都比较严格。《灵枢·官能》载:“得其人乃传,菲其人勿言”,希望被选的弟子德才均优,以继承神圣的事业。如东汉初针灸学家涪翁,精通脉诊,针灸技术尤其高明,往往手到病除,且不分贵贱,悉心救治,不图报酬,受到群众的爱戴。涪翁的弟子程高,程高的弟子郭玉也擅长针灸,并精于脉诊。东汉和帝让郭玉试诊,郭玉切脉,众皆叹服。 这种选择他人作弟子的形式可择优为徒,大大胜过单纯家传,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种带徒的形式在古代医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形式由于老师本身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伤寒论·原序》载:“各承家传,始终守旧”。使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发展受到了阻碍。 南北朝刘宋王朝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文帝刘义隆采纳名医秦承祖所秦“置医学,以广教授”的建议,是我国官方创办医学教育机构之始。《魏书·官氏志》载:“公元484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北魏官制中已明确设有“太医博士”,官八品下,“太医助教”官九品,“按摩博士”官从九品,教授医学知识。专职教官的地位比南朝的明确。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以后,国家的医政管理及医学教育都有进步。政府设立了开端于南北朝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管辖。此时的太医署为国家最高的医疗行政管理兼医学教育机构。隋太医署中有固定的人员编制,设置太医令2人,太医丞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学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师2人,祝禁博士2人,共计有215人。隋著名医家巢元曾在太医署任太医博士。 唐朝沿用隋制,医学教育除继承传统的家传师授的带徒方式外,于公元624年(唐高祖式武德七年)正式设立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署中中行政、教学、医疗、药学四科人员组成,规模较大,且设备充实,教育制度比隋朝健全。并明确规定组织编制、医学分科、课程设置、学生成绩考核等制度。这种由国家创办,太常寺领导、太医署管理的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比欧洲意大利于公元872年创立的隆勒诺医学校开创的时间早200多年,而且在组织机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较完备,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太医署中有行政管理人员16名。其中太医令2名,为署内最高官员:太医丞2名,作为太医令的助手;以下有医监4名,医正8名。太医署除行政管理外,设医科与药科。医科为四部:医师、针师、按摩师与咒禁师。每一部门都由博士1人,正八品上,助教1人,从九品上,负责授课。 医师部门范围最广,分科系统而精细,有利于专科向纵深发展,。各科共同必修课程有:《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甲乙经》、《脉经》等。然后,分别学习有关临床5个专业的课程。学习年限也有明文规定,体疗(内科)学期7年,疮肿(外科)学期5年,少小(儿科)学期5年,耳目口齿科(五官口腔科)学期4年,灸法(火艾烧灸治病)学期3年。太医署除注重理论学习外,还重视临床实践。要求学习《本草》时,必须认识药形,深明药理,熟悉产地等;学习《明堂》是,必须检图即能指出孔穴;学习《经脉》时,学生之间互相诊候,了解四时及浮沉滑涩的脉候;学习《黄帝内经》时,必须做到深刻理解,融汇贯通。 针师部门,由针博士1人,从八品上,助教1人,针师10人,从九品下,教授《明堂》、《脉诀》、《流注图》等。先学习经脉、孔穴、九针。再学习辩证方法及用针手法等。 按摩部门,由按摩博士1人,按摩工9人辅助掌管按摩师部门,教授“消息导引之法”。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运用传统的导引、按摩、正骨等疗法以治疗风(伤风)、寒(感寒)、暑(中暑)、湿(胀泻)、饥(胃病)、绝(昏晕)、劳(劳力过度、逸(缺乏运动或积食不化)等。此法运用活血通络的方法,使体内雍滞的经脉,随导引而畅,使疾病消失。 按摩师部门还兼管正骨科教学,要作损伤折跌等伤科的处理。如对一般骨折,主张复位后用衬垫固定,并注意关节活动;对肩关节脱臼,采用“椅背复位法”等正骨技法。 咒禁部门有咒禁博士1人,从九品下,掌教祈祷咒禁的方法以驱除邪魅,这是从印度传来的原始方法,带有迷信色彩,渗入医学领域中,使医学教育中出现了唯心教育的误导。 药学部门于京师设置药园,专门培养药学人才。招收庶人16至20岁的为药园生,学习药物的栽培、采集、炮制、制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升药师,即为医师助手。设药园置府2人,吏4人,掌固4人,负责药物保管及管理杂务;另主药8人,药童24人配制药物;药园师2人,药园生8人栽培药材。 太医署对学生要求严格,除入学经考试外,还定期(月、季、年)进行考试。医博士主月试、太医令丞主季试、太常丞主年终试。各科学习除测试医学知识外,还结合临症实际评核成绩。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规定登用如国子监,按成绩高低及治愈率多少分别选用,定为医师、医正、医工等。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右金吾长史王淑奏:“医术请同明法人,自今以后,各试医经方策十道;本草二道、脉经方义二道,通七以上留,以下放”。根据通七以上留的原则,安置时也有区别,通常上选的充御工,其次可派各州任医学博士等。如考试成绩欠佳准许补考。唐朝限定医学必须在9年内学成,不及格者,令其退学,不准行医。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开始,唐政府在各州相继设立医学教育机构。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各州添设助教。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各莞栌幸窖Р┦浚萄猓乒苤莞搅剖挛瘛QJ揭窖Ы逃又醒肜┱沟降胤剑菡笮。璨┦俊⒅碳罢惺詹煌耸难涫倍越淌Φ难≡穹浅Q细瘛N夜糯⒁窖Ы逃⒍擞谀媳背了宄蹙吖婺#教瞥比照橥晟疲艘桓雎さ姆⒄构獭@醭臧竦奈闹危偈挂窖Ы逃乱档慕徊椒⒄梗丛炝擞欣跫?br> 公元514年,南朝·梁武帝应朝鲜(百济)国的请求,派医师赴朝鲜诊疗与讲学,由此祖国医学发展到国外。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惠日、福音等来我国留学,学习中国医学。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学成回国,并将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带回日本。公元701年,日本正式采用我国医事及医学教育制度,制定有医药职令《大宝律令·医疾令》,明确规定学医者必读《素问》、《黄帝内经》、《明堂脉决》、《针灸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书籍。公元693年,朝鲜置博士,开设“中国医学”。其学制仿效唐朝,并以《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为教材。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日本荣睿、普照等来华留学,10年后即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荣、普两位日本学问僧专程赴扬州邀请高僧鉴真赴日,于是鉴真率领弟子数十人在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及佛教界的盛大欢迎。此后,他在日本传授中国医药学,对日本医学发展贡献很大,日本人民尊称他为“过海大师”。 由于我国历代医家的卓越成就,使医学成熟较早,医学教育也具有特色,对世界医学教育影响很大。

1、晋隋唐时期中医药学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系统全面整理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出现了若干大型专著;2)与国际之医药交流,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突出发展;3)朝廷的关心支持,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主要成就:1)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新修本草》也称《唐本草》,可以说是集唐以前本草之大成,完成后除颁行全国作为医学用药的准绳外,并列为国家太医署的教科书。本书不但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迅即受到国外重视,日本、朝鲜的医药学教育也都以此为课本。这部著作不仅广征博引,而且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成就,如:记载用白锡、银箔、水银制成齿科汞合金填充剂等,这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医疗技术。 2)孙思邈和《千金方》孙思邈《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是我国早期的医学百科全书,为发展中国医药学做出了伟大贡献。《千金方》成书后,不但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国外如古今日本、朝鲜和现代的美、德、法等国,也很重视孙思邈学术思想和医疗道德的研究和继承发扬。3)王焘与《外台秘要》《外台秘要》该书共四十卷,分一千一百零四门,每门皆以《诸病源候论》、《内经》或张仲景学说之理论贯其首,并分卷别类收载各种病症治疗医方六千余首,有着明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其次,凡他所攻读的五、六十家之古方,或数千卷新撰,只要《外台秘要》引用者,皆一一注明出处。这是我国医学文献强调详注引文出处之始。因此,他被誉为我国古代整理医学文献的大师。由于王氏治学严谨,并且《外台秘要》所引用的医学著作多已散佚不存,所以《外台秘要》成为现代医学家研究唐代以前医学和据以辑佚、校勘古医籍的重要参考书。 4)蔺道人与正骨医术《理伤续断方》是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内容比较丰富,并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反映出我国在九世纪前骨伤科理论和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总论”中所叙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步骤,强调运用麻醉、拔伸之牵引,收入骨、捺正之复位,夹缚之小夹板固定,外敷内服药物及早期之全身和局部活动等,已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实验研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晋隋唐时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征:一是系统全面整理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出现了若干大型专著;二是与国际之医药交流,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突出发展;三是朝廷的关心支持,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主要成就: 1、《新修本草》也称《唐本草》,可以说是集唐以前本草之大成,完成后除颁行全国作为医学用药的准绳外,并列为国家太医署的教科书。本书不但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迅即受到国外重视,日本、朝鲜的医药学教育也都以此为课本。这部著作不仅广征博引,而且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成就,如:记载用白锡、银箔、水银制成齿科汞合金填充剂等,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2、《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3、《外台秘要》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方》。40卷。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医学文献强调详注引文出处之始。因此,他被誉为我国古代整理医学文献的大师。由于王氏治学严谨,并且《外台秘要》所引用的医学著作多已散佚不存,所以《外台秘要》成为现代医学家研究唐代以前医学和据以辑佚、校勘古医籍的重要参考书。 4、《理伤续断方》唐代蔺道人所著的骨伤科专著。这是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内容比较丰富,并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反映出我国在九世纪前骨伤科理论和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总论”中所叙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步骤,强调运用麻醉、拔伸之牵引,收入骨、捺正之复位,夹缚之小夹板固定,外敷内服药物及早期之全身和局部活动等,已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实验研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