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关于宫颈癌的sci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宫颈癌的sci论文

.....我也有兴趣知道,不过ls的是通讯嘛,没有详细介绍的。

(1) Li W, Zheng J, Deng J, You Y, Wu H, Li N, Lu J,Zhou Y*. Increased Levels of the Long Noncoding RNA POU3F3 Promote DNA Methyla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Gastroenterology. 146(7):1714-1726;2014 .(*通讯作者,本期封面推荐文章)(2) Wu H, Zheng J, Deng J, Hu M, You Y, Li N, Li W, Lu J, Zhou Y*. A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s. Carcinogenesis. 34(12):2908-17; 2013.(*通讯作者)(3) Zheng J, Deng J, Xiao M, Yang L, Zhang L, You Y, Hu M, Li N, Wu H, Li W, Lu J, Zhou Y*. A sequence polymorphism in miR-608 predicts recurrence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ncer Res. 73(16):5151-62; 2013. (*通讯作者)(4) Wu H, Deng J, Zheng J, You Y, Li N, Li W, Wu D, Zhou Y*.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the CD44 gen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ancer risk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Mol Carcinog. 2013 Sep 4. [Epub ahead of print] (*通讯作者)(5) Zheng J, Deng J, Jiang L, Yang L, You Y, Hu M, Li N, Wu H, Li W, Li H, Lu J, Zhou Y*. Heterozygous genetic variations of FOXP3 in elevate breast cancer risk in Chinese population via skewed X-chromosome inactivation. Hum Mutat. 34(4):619-28; 2013.(*通讯作者)(6) You Y, Deng J, Zheng J, Hu M, Li N, Wu H, Li W, Lu J, Zhou Y*. IL-21 gene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37(3):893-901;2013.(*通讯作者)(7) Li N, Xu Y, Zheng J, Jiang L, You Y, Wu H, Li W, Wu D, Zhou Y*. NBS1 rs1805794G>C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Mol Biol Rep. 40(5):3749-56; 2013.(*通讯作者)(8) Zheng J, Jiang L, Zhang L, Yang L, Deng J, You Y, Li N, Wu H, Li W, Lu J, Zhou Y*.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the IL-23 receptor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breast, lung and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s. Carcinogenesis. 33(12):2409-16; 2012.(*通讯作者)(9) Jiang L, Deng J, Zhu X, Zheng J, You Y, Li N, Wu H, Lu J, Zhou Y*. CD44 rs13347 C>T polymorphism predicts breast cancer risk and prognosi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Breast Cancer Res. 14(4):R105; 2012.(*通讯作者)(10) Hu M, Jian L, Zhang L, Zheng J, You Y, Deng J, Li H, Zhou Y*.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EpCAM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and advanced disease status of cervical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 Mol Biol Rep. 39(7):7303-9;2012.(*通讯作者)(11) Hu Y, Jiang L, Zheng J, You Y, Zhou Y*, Jiao S.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73 exon 2 G4C14-to-A4T14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DNA Cell Biol. 31(2):230-7; 2012.(*通讯作者)(12) Zheng J, Chen S, Jiang L, You Y, Wu D, Zhou Y*.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tions of cyclooxygenase-2 and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Eur J Haematol. 87(6):486-93; 2011.(*通讯作者)(13) Zheng J, Liu B, Zhang L, Jiang L, Huang B, You Y, Jiang Q, Zhang S, Lu J, Zhou Y*. The protective role of polymorphism MKK4-1304 T>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modulated b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status. Int J Cancer. 130(9):1981-90;2012.(*通讯作者)(14) Zheng J, Zhang C, Jiang L, You Y, Liu Y, Lu J, Zhou Y*. Functional NBS1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and advanced disease statu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ol Carcinog. 50(9):689-96; 2011.(*通讯作者)(15) Jiang L, Zhou P, Sun A, Zheng J, Liu B, You Y, Zhang C, Wu D, Zhou Y*. Functional variant (-1304T>G) in the MKK4 promoter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Cancer Sci. 102(8):1462-8; 2011.(*通讯作者)(16) Yu X, Zhang C, Sun A, Jiang L, Zheng J, You Y, Wu D, Zhou Y*. Genetic variations in CD14 promoter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usceptibil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DNA Cell Biol. 30(10):777-82;2011.(*通讯作者)(17) Jiang L, Liang J, Jiang M, Yu X, Zheng J, Liu H, Wu D, Zhou Y*.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the NBS1 gene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usceptibil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Eur J Haematol. 86(3):199-205; 2011.(*通讯作者)(18) Jiang L, Zhang C, Li Y, Yu X, Zheng J, Zou P, Li Y, Bin X, Lu J, Zhou Y*. A non-synonymous polymorphism Thr115Met in the EpCAM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26(2):487-95;2011.(*通讯作者)(19) Zheng J, Zhang C, Jiang L, You Y, Liu Y, Lu J, Zhou Y*. Functional NBS1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and advanced disease statu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ol Carcinog. 50(9):689-96; 2011.(*通讯作者)(20) Xu J, He X, Jin L, Jiang L, Zhou Y*, Kang Z, Peng R, Lee ST. A protein-bas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label-free characterization of sequence-specific protein-DNA interactions. Electrochim Acta. 56:5759-5765; 2011.(*通讯作者)(21) Jiang L, Zhou P, Sun A, Zheng J, Liu B, You Y, Zhang C, Wu D, Zhou Y*. Functional variant (-1304T>G) in the MKK4 promoter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Cancer Sci. 102(8):1462-8; 2011.(*通讯作者)(22) Yu X, Zhang C, Sun A, Jiang L, Zheng J, You Y, Wu D, Zhou Y*. Genetic variations in CD14 promoter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usceptibil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DNA Cell Biol. 30(10):777-82;2011.(*通讯作者)(23) Jiang L, Liang J, Jiang M, Yu X, Zheng J, Liu H, Wu D, Zhou Y*.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the NBS1 gene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usceptibil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Eur J Haematol. 86(3):199-205; 2011.(*通讯作者)(24) Zheng J, Yu X, Jiang L, Xiao M, Bai B, Lu J, Zhou Y*.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49G > A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BMC Cancer. 10:522; 2010.(*通讯作者)(25) Gao Y, He Y, Ding J, Wu K, Hu B, Liu Y, Wu Y, Guo B, Shen Y, Landi D, Landi S, Zhou Y*, Liu H. An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at miRNA-122-binding site in the interleukin-1alpha 3' untranslated region confers risk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rcinogenesis. 30(12):2064-9;2009.(*通讯作者)(26) Sun T, Zhou Y*, Yang M, Hu Z, Tan W, Han X, Shi Y, Yao J, Guo Y, Yu D, Tian T, Zhou X, Shen H, Lin D.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CTLA-4 and susceptibility to multiple types of cancer. Cancer Res. 2008 68:7025-7034.(*共同第一作者) (27) Sun T, Zhou Y*, Li H, Han X, Shi Y, Wang L, Miao X, Tan W, Zhao D, Zhang X, Guo Y, Lin D. FASL -844C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ctivation-induced T cell death and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J Exp Med. 2005 202:967-974.(*共同第一作者)(28) Zhou Y, Yu C, Miao X, Wang Y, Tan W, Sun T, Zhang X, Xiong P, Lin D. Functional haplotypes in the promote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Carcinogenesis. 2005 26:1117-1121.(29) Yu C, Zhou Y*, Miao X, Xiong P, Tan W, Lin D. Functional haplotypes in the promote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predict risk of the oc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Cancer Res. 2004 64:7622-7628.(*共同第一作者)(30) Zhou Y, Yu C, Miao X, Tan W, Liang G, Xiong P, Sun T, Lin D.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risk of breast cancer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e promoters of th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 genes. Carcinogenesis. 2004 25:399-404.(31) Yang L, Yang X, Ji W, Deng J, Qiu F, Yang R, Fang W, Zhang L, Huang D, Xie C, Zhang H, Zhong N, Ran P, Zhou Y, Lu J. Effects of a Functional Variant >C in Snai1 on Risk of Two Contextual Disease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89(2):139-48; 2014.(32) Yang L, Liu B, Qiu F, Huang B, Li Y, Huang D, Yang R, Yang X, Deng J, Jiang Q, Zhou Y,Lu J.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MAPKAPK2 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30450 on elevating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isk is modulated by EBV infection. Carcinogenesis. 35(1):46-52; 2014.(33) Yang R, Yang L, Qiu F, Zhang L, Wang H, Yang X, Deng J, Fang W, Zhou Y, Lu J. Function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PP2A subunit genes confer increased risks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LoS One. 8(10):e77285; 2013.(34) Wu C, Li D, Jia W, Hu Z, Zhou Y, Yu D, Tong T, Wang M,Lin D, Qiao Y, Zhou Y, Chang J, Zhai K, Wang M, Wei L, Tan W, Shen H, Zeng Y,Lin 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common variants in SLC39A6 associated with length of survival in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Nat Genet. 45(6):632-8; 2013.(35) Qiu F, Yang L, Fang W, Li Y, Yang R, Yang X, Deng J, Huang B, Xie C, Zhou Y,Lu J. 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of ERK5 gene interacts with tobacco smoking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s. Mutagenesis. 28(5):561-7; 2013.(36) Cheng M, Yang L, Yang R, Yang X, Deng J, Yu B, Huang D, Zhang S, Wang H, Qiu F, Zhou Y,Lu J. A microRNA-135a/b binding polymorphism in CD133 confers decreased risk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in Chinese by reducing CD133 expression. Carcinogenesis. 34(10):2292-9; 2013.(37) Wu C, Chang J, Ma B, Miao X, Zhou Y, Liu Y, Li Y, Wu T, Hu Z, Shen H, Jia W, Zeng Y,Lin D, Kraft P. The case-only test for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s not uniformly powerful: an empirical Epidemiol. 37(4):402-7; 2013.(38) Xie C, Yang L, Yang X, Yang R, Li Y, Qiu F, Chen M, Fang W, Bin X, Deng J, Huang D, Liu B, Zhou Y, Lu J. Sipa1 promoter polymorphism predicts risk and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in Chinese. Mol Nov; [Epub ahead of print](39) Yang L, Liu B, Huang B, Deng J, Li H, Yu B, Qiu F, Cheng M, Wang H, Yang R, Yang X, Zhou Y, Lu J. A functional copy number variation in WWOX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lung cancer risk in Chinese. Hum Mol Genet. 22(9):1886-94; 2013.(40) Huang D, Yang L, Liu Y, Zhou Y, Guo Y, Pan M, Wang Y, Tan Y, Zhong H, Hu M, Lu W, Ji W, Wang J, Ran P, Zhong N, Zhou Y, Lu J.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NFκB1/IκBα predict risk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in Chinese. Hum Genet. 2013 Jan 16. [Epub ahead of print](41) Huang L, Wu C, Yu D, Wang C, Che X, Miao X, Zhai K, Chang J, Jiang G, Yang X, Cao G, Hu Z, Zhou Y, Zuo C, Wang C, Zhang X,Zhou Y, Yu X, Dai W, Li Z, Shen H, Liu L, Chen Y, Zhang S, Wang X, Liu Y, Sun M, Cao W, Gao J, Ma Y, Zheng X, Cheung ST, Jia Y, Tan W, Wu T, Lin D.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variants in BRCA2 and MAP2K4 for susceptibility to sporadic pancreatic cancer. Carcinogenesis. 34(5):1001-5; 2013.(42) Jin G, Ma H, Wu C, Dai J, Zhang R, Shi Y, Lu J, Miao X, Wang M, Zhou Y, Chen J, Li H, Pan S, Chu M, Lu F, Yu D, Jiang Y, Dong J, Hu L, Chen Y, Xu L, Shu Y, Pan S, Tan W, Zhou B, Lu D, Wu T, Zhang Z, Chen F, Wang X, Hu Z, Lin D, Shen H. Genetic variants at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multiple cancers in Han Chinese. Am J Hum Genet. 91(5):928-34; 2012.(43) Yang L, Qiu F, Lu X, Huang D, Ma G, Guo Y, Hu M, Zhou Y, Pan M, Tan Y, Zhong H, Ji W, Wei Q, Ran P, Zhong N, Zhou Y, Lu J.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of CHRNA3 predict risk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in Chinese. PLoS One. 7(10):e46071;2012.(44) You Y, Deng J, Zheng J, Jiang L, Li N, Wu H, Li W, Lu J, Zhou Y, Ni B.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PIN1 promoter and esophageal carcinoma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population. Mol Biol Rep. 40(2):829-38;2013.(45) Wu C, Kraft P, Zhai K, Chang J, Wang Z, Li Y, Hu Z, He Z, Jia W, Abnet CC, Liang L, Hu N, Miao X, Zhou Y, Liu Z, Zhan Q, Liu Y, Qiao Y, Zhou Y, Jin G, Guo C, Lu C, Yang H, Fu J, Yu D, Freedman ND, Ding T, Tan W, Goldstein AM, Wu T, Shen H, Ke Y, Zeng Y, Chanock SJ, Taylor PR, Lin 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identify multiple susceptibility loci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Nat Genet. 44(10):1090-7;2012.(46) Liu B, Yang L, Huang B, Cheng M, Wang H, Li Y, Huang D, Zheng J, Li Q, Zhang X, Ji W, Zhou Y, Lu J. A functional copy-number variation in MAPKAPK2 predicts risk and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Am J Hum Genet. 91(2):384-90; 2012.(47) Huang D, Qiu F, Yang L, Li Y, Cheng M, Wang H, Ma G, Wang Y, Hu M, Ji W, Zhou Y, Lu J. The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WWOX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opulations. Mol Carcinog. 2012 Jun 12. [Epub ahead of print](48) Yang M, Sun T, Zhou Y, Wang L, Liu L, Zhang X, Tang X, Zhou M, Kuang P, Tan W, Li H, Yuan Q, Yu D. The function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 49G-to-A genetic variant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Cancer. 118(19):4681-6; 2012.(49) Huang B, Liu B, Yang L, Li Y, Cheng M, Huang D, Wang H, Zhang X, Zheng J, Li Q, Ji W, Zhou Y, Lu J.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nts of c-Jun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moking and drinking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Int J Cancer. 131(5):E744-58; 2012.(50) Yang L, Li Y, Cheng M, Huang D, Zheng J, Liu B, Ling X, Li Q, Zhang X, Ji W, Zhou Y, Lu J. 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at microRNA-629-binding site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NBS1 gene confers an increased risk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opulation. Carcinogenesis. 33(2):338-47;2012.(51) Wu C, Miao X, Huang L, Che X, Jiang G, Yu D, Yang X, Cao G, Hu Z, Zhou Y, Zuo C, Wang C, Zhang X, Zhou Y, Yu X, Dai W, Li Z, Shen H, Liu L, Chen Y, Zhang S, Wang X, Zhai K, Chang J, Liu Y, Sun M, Cao W, Gao J, Ma Y, Zheng X, Cheung ST, Jia Y, Xu J, Tan W, Zhao P, Wu T, Wang C, Lin 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five loci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pancreatic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s. Nat Genet. 44(1):62-6; 2011.(52) Shi Y, Hu Z, Wu C, Dai J, Li H, Dong J, Wang M, Miao X, Zhou Y, Lu F, Zhang H, Hu L, Jiang Y, Li Z, Chu M, Ma H, Chen J, Jin G, Tan W, Wu T, Zhang Z, Lin D, Shen H.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t and . Nat Genet. 43(12):1215-8;2011.(53) Lu J, Yang L, Zhao H, Liu B, Li Y, Wu H, Li Q, Zeng B, Wang Y, Ji W, Zhou Y. The polymorphism and haplotypes of PIN1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opulations. Hum Mutat. 32(11):1299-308; 2011.(54) Wu C, Hu Z, He Z, Jia W, Wang F, Zhou Y, Liu Z, Zhan Q, Liu Y, Yu D, Zhai K, Chang J, Qiao Y, Jin G, Liu Z, Shen Y, Guo C, Fu J, Miao X, Tan W, Shen H, Ke Y, Zeng Y, Wu T, Lin 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three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s. Nat Genet. 43(7):679-84; 2011.(55) Ding J, Gao Y, He Y, Zhou Y, Huang M, Liu H. Screening SNPs residing in the microRNA-binding sit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lated J Data Min Bioinform. 5(1):1-21; 2011.(56) Lin D, Liu C, Xue M, Liu R, Jiang L, Yu X, Bao G, Deng F, Yu M, Ao J, Zhou Y, Wu D, Liu H. The role of interleukin-15 polymorphisms in adul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LoS One. 5(10):e13626; 2010.(57) Liu P, Jaffar J, Zhou Y, Yang Y, Hellström I, Hellström KE. Inhibition of TGFbeta1 makes nonimmunogenic tumor cells effective for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J Immunother. 32(3):232-9; 2009.(58) Zhang B, Sun T, Xue L, Han X, Zhang B, Lu N, Shi Y, Tan W, Zhou Y, Zhao D, Zhang X, Guo Y, Lin D.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FAS and FASL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apoptosis of 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Carcinogenesis. 2007 28:1067-1073. (59) Yang Y, Yang S, Ye Z, Jaffar J, Zhou Y, Cutter E, Lieber A, Hellström I, Hellström KE. Tumor cells expressing anti-CD137 scFv induce a tumor-destructive environment. Cancer Res. 2007 67:2339-2344.(60) Hao B, Miao X, Li Y, Zhang X, Sun T, Liang G, Zhao Y, Zhou Y, Wang H, Chen X, Zhang L, Tan W, Wei Q, Lin D, He F. A novel T-77C polymorphism in DNA repair gene XRCC1 contributes to diminished promoter activity and increased risk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ncogene. 2006 25:3613-3620.(61) Zhang X, Miao X, Guo Y, Tan W, Zhou Y, Sun T, Wang Y, Lin D.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cell cycle regulatory genes MDM2 and TP53 are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 Hum Mutat. 2006 27:110-117.(62) Zhang X, Miao X, Sun T, Tan W, Qu S, Xiong P, Zhou Y, Lin D.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cell death pathway genes FAS and FASL contribute to risk of lung cancer. J Med Genet. 2005 42:479-484.(63) Tan W, Miao X, Wang L, Yu C, Xiong P, Liang G, Sun T, Zhou Y, Zhang X, Li H, Lin 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isk of gastroesophageal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interaction between promoter polymorphisms in thymidylate synthase and serum folate . 2005 26:1430-1435.(64) Sun T, Miao X, Wang J, Tan W, Zhou Y, Yu C, Lin D. Functional Phe31Ile polymorphism in Aurora A and risk of breast carcinoma. Carcinogenesis. 2004 25:2225-2230.(65) Liang G, Miao X, Zhou Y, Tan W, Lin D. 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ULT1A1 gene (G638A)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lung cancer in relation to tobacco smoking. Carcinogenesis. 2004 25:773-778.(66) 李华,郭红燕,孙瞳,周翊峰,林东昕,章文华,乔杰。Fas和Fas配体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中华肿瘤杂志》2009 31: 38-41.(67) 张雪梅,缪小平,谭文,曲世宁,孙瞳,周翊峰,林东昕。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 27:700-703.(68) 冯飞跃,梁刚,吕文富,缪小平,于春媛,谭文,周翊峰,孙瞳,康滨,周彤,潘凯枫,张联,林东昕。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7基因多态基础研究。《癌症》2005 24:1085-1090.(69) 张雪梅,缪小平,熊萍,于春媛,谭文,曲世宁,孙瞳,周翊峰,林东昕。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与胃癌。《癌症》2004 23:1233-1237

HeLa细胞是一种常用于构建小鼠宫颈癌模型的细胞,被广泛用于细胞培养、生物实验以及肿瘤研究中。HeLa细胞的出现为宫颈癌的治疗指明了道路,在探讨宫颈癌治疗药物和方法时,常会研究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对宫颈癌肿瘤抑制模型小鼠的存活的影响。 在人类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细胞系——HeLa细胞,来自于1951年,源自一名美国妇女的子宫颈癌细胞,现在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人类细胞由于分裂次数有限,难以实现长期留存,而肿瘤HeLa细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因而成为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人类细胞系。HeLa细胞株是由正常子宫颈细胞被一种人类乳突状瘤病毒转型成癌细胞的,而且和正常子宫颈癌细胞有许多不同,此细胞显角蛋白免疫沉淀染色阳性,包含HPV-18序列,有正常水平的pRB表达和p53的低水平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PV16和HPV18是HPV的两个重要亚型。 从1952年至今,HeLa细胞促成了超过6万篇论文,其中涉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和导致两项诺贝尔奖的研究。,利用HeLa细胞构建小鼠宫颈癌模型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如有研究者发现,用绿色荧光蛋自标记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建立的小鼠宫颈癌模型可以为人宫颈癌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定量评价活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而不是肿瘤体积的变化。在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初步筛选或初步有效性的评价中常采用小鼠肿瘤移植模型来进行体内试验。美迪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种有效的同种肿瘤移植模型,用来检测药物的有效性。常规的肿瘤疾病有: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肾癌、DLBCL淋巴瘤等,通过大小鼠、仓鼠等进行动物实验。 利用Hela细胞构建的小鼠宫颈癌模型还可以探讨化合物对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如有研究者探讨了黑蒜提取液对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辐射增敏及保护机制,通过构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γ照射组、黑蒜组、黑蒜+γ照射组。将其分别用生理盐水、γ射线照射、黑蒜提取液、黑蒜提取液联合γ射线照射来进行处理,然后对各组移植瘤生长的速度进行观察[1]。通过实验发现黑蒜提取液对HeLa细胞移植瘤具有辐射增敏作用,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对机体的辐射保护作用。 也有研究者探讨了莪术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2]。研究者将50只裸鼠移植瘤模型简单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小鼠的免疫功能及癌组织的病理结果变化;用 M TT 方法检测莪术水煎液对宫颈癌 Hela 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莪术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等作用。 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利用Hela细胞通过裸鼠成瘤实验建立小鼠宫颈癌模型,通过观察化合物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可以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总之Hela细胞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 [1]黑蒜提取液对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辐射增敏及保护机制研究[J]. [2]莪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关于宫颈癌的论文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PHV?没听过,貌似是HPV吧!

.....我也有兴趣知道,不过ls的是通讯嘛,没有详细介绍的。

关于宫颈癌论文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HeLa细胞是一种常用于构建小鼠宫颈癌模型的细胞,被广泛用于细胞培养、生物实验以及肿瘤研究中。HeLa细胞的出现为宫颈癌的治疗指明了道路,在探讨宫颈癌治疗药物和方法时,常会研究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对宫颈癌肿瘤抑制模型小鼠的存活的影响。 在人类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细胞系——HeLa细胞,来自于1951年,源自一名美国妇女的子宫颈癌细胞,现在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人类细胞由于分裂次数有限,难以实现长期留存,而肿瘤HeLa细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因而成为科学家获得的第一个人类细胞系。HeLa细胞株是由正常子宫颈细胞被一种人类乳突状瘤病毒转型成癌细胞的,而且和正常子宫颈癌细胞有许多不同,此细胞显角蛋白免疫沉淀染色阳性,包含HPV-18序列,有正常水平的pRB表达和p53的低水平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PV16和HPV18是HPV的两个重要亚型。 从1952年至今,HeLa细胞促成了超过6万篇论文,其中涉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和导致两项诺贝尔奖的研究。,利用HeLa细胞构建小鼠宫颈癌模型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如有研究者发现,用绿色荧光蛋自标记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建立的小鼠宫颈癌模型可以为人宫颈癌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定量评价活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而不是肿瘤体积的变化。在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初步筛选或初步有效性的评价中常采用小鼠肿瘤移植模型来进行体内试验。美迪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种有效的同种肿瘤移植模型,用来检测药物的有效性。常规的肿瘤疾病有: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肾癌、DLBCL淋巴瘤等,通过大小鼠、仓鼠等进行动物实验。 利用Hela细胞构建的小鼠宫颈癌模型还可以探讨化合物对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如有研究者探讨了黑蒜提取液对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辐射增敏及保护机制,通过构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γ照射组、黑蒜组、黑蒜+γ照射组。将其分别用生理盐水、γ射线照射、黑蒜提取液、黑蒜提取液联合γ射线照射来进行处理,然后对各组移植瘤生长的速度进行观察[1]。通过实验发现黑蒜提取液对HeLa细胞移植瘤具有辐射增敏作用,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对机体的辐射保护作用。 也有研究者探讨了莪术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2]。研究者将50只裸鼠移植瘤模型简单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小鼠的免疫功能及癌组织的病理结果变化;用 M TT 方法检测莪术水煎液对宫颈癌 Hela 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莪术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等作用。 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利用Hela细胞通过裸鼠成瘤实验建立小鼠宫颈癌模型,通过观察化合物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可以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总之Hela细胞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 [1]黑蒜提取液对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辐射增敏及保护机制研究[J]. [2]莪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趁着早期,赶快做手术切掉吧。

【病因学】 关于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近年来还发现子宫颈癌与性交而传染的某些病毒有一定关系,如:①人类疤疹病毒Ⅱ型(HSV—2),因HSV—2抗体检查在浸润性宫颈癌的病人中80%~100%阳性;②人类*瘤病毒(HPV),对各类宫颈癌组织进行HP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提示子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关;③人类巨细胞病毒(CMV)。国内外均有报道,子宫颈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CMV抗体滴度均高;动物实验证明CMV-DNA具有恶性转化能力。因此,病毒感染成为近年来研究宫颈癌发病原因的重要课题之一。 【病理改变】 子宫颈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为主,约占90%~95%,腺癌仅占5%~10%。但两者癌在外观上并无特殊差别,且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颈管内。 (一)目观在发展为浸润癌前,肉眼观察无特殊异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浸润癌的出现,宫颈可表现以下四种类型: 1.糜烂型:环绕宫颈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颗粒状糜烂区,或有不规则的溃破面、触及易出血。 2.外生型:又称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样或*状隆起,继而发展向阴道内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易出血。 3.内生型: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 4.溃疡型:不论外生型或内生型进一步发展后,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甚至整个子宫颈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继发性感染,故有恶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宫颈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颈管内生长,使子宫颈成桶状增大,这也是内生型的一种。 (二)镜查 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考试,大收集整理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 ①轻度不典型增生(间变I级):上皮细胞排列稍紊乱,细胞轻度异型性,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一。 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间变Ⅱ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二。 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间变Ⅲ级):几乎全部上皮极性紊乱或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区别。 2.原位癌:原位癌(CIS)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异型细胞还可沿着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所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仍保持完整,这种情况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3.镜下早期浸润癌: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基础上,偶然可发现有癌细胞小团已穿破基底膜,似泪滴状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间质中,浸润的深度不超过5mm,宽不超过7mm,也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也无侵犯间质内脉管迹象时,临床上无特征。 4.鳞状上皮浸润癌:当癌细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间质深度超过5mm,称为鳞状上皮浸润癌。在间质内可出现树枝状、条索状,弥漫状或团块状癌巢。根据病理切片,癌细胞分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级: ①I级:分化好。癌巢中有相当数量的角化现象,可见明显的癌珠。 ②Ⅱ级:中等分化(达宫颈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 ③Ⅲ级: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底层的未分化细胞)。 5.腺癌:腺癌来源于被覆宫颈管表面和颈管内腺体的柱状上皮。镜检时,可见到腺体结构,甚至腺腔内有*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如癌细胞充满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体结构时,往往很难将腺癌与分化不良的鳞癌区别。如腺癌与鳞癌并存时称为宫颈腺、鳞癌。腺、鳞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

有关于宫颈癌的论文

.....我也有兴趣知道,不过ls的是通讯嘛,没有详细介绍的。

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一 妇产科常见麻醉处理 【摘 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逐渐提高。在现代的医疗过程中,麻醉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减轻手术中患者的痛感,而更多地被应用在了其他科室的临床治疗中。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本文就以妇产科的麻醉问题为例,研究常见的麻醉处理,并 总结 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妇产科;麻醉 方法 ;常见处理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临产孕妇的身体状况均比较良好且比较年轻,理论上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危险,但是临产孕妇依然属于妇产科中的高危人群。由于分娩的痛感非常强烈,因此大部分产妇都认为宫缩痛是无法忍受的。如果疼痛剧烈,就会导致产妇的心情焦虑、恐惧、紧张甚至进食量降低,最终导致胎儿有所不良反应,还有部分孕妇因为担心宫缩疼痛剧烈,要求进行剖宫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那么在麻醉围术期,出现危机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作为麻醉医生,应该充分认识麻醉,并对患者进行妥善的运用和急救[1]。 1 选择最佳方式进行麻醉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妇科手术都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而近些年来,为了保证孕妇的腹肌或者阴道更加松弛,那么改为采用脊麻――硬膜外的联合麻醉方式,且这种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效果比较满意。硬膜外的麻醉方式一般采用两点穿刺进行,如下:由T12-L1之间的间隙中刺入,导管随之置入,要保证其方向为向头端;对另一点进行穿刺,其位置在L3-L4之间,置入导管时需要注意其应该向尾侧,麻醉时还需将平面保持在T6-S4之间;另外,对患者进行经阴道手术时,可以从L2-L3处进行穿刺,将平面保持在T12-S4之间即可;如果手术需要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那么穿刺点就变为L2-L3间隙中,且控制麻醉平面于T5-S4之间。 如果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无法进行椎管内麻醉或者需要根治宫颈癌扩大病症,包括体质较差的患者,都可以选用全身麻醉,随后进行手术。 2 妇产科的麻醉用药 妇产科对孕妇的麻醉与孕妇本人和胎儿都有莫大的关系,必须保证两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孕妇进行麻醉时,子宫收缩、对胎儿的副作用都需要考虑在内。 麻药的胎盘通透性 第一,麻药在进入孕妇体内后会被动扩散直至通过胎盘屏障,其通透性与麻药的扩散系数成正比。第二,大部分镇痛药和镇定剂都具有一下特性:离解度较低、分子量较低、蛋白结合率较低、脂溶性较高等,这些特性决定了麻醉剂通透性较强。第三,一般而言,肌肉松弛药剂水溶性较强,且分子量较高,所以类似这些药剂很难通透胎盘屏障。第四,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那么容易对胎盘的毛细血管屏障产生损伤,麻醉药物就更容易进入胎盘屏障[2]。 一般性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法属于常见的麻醉方法,常用于剖宫产手术中,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太大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代偿余地。 腰部麻醉――硬膜外联合阻滞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也称CSE,该麻醉方法的优势是:麻醉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肌肉松弛比较到位且麻醉所用药量很少,同时还能将麻醉时间延长至任意一点;该方法对硬脊膜基本没有损伤,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外流的脑脊液量,患者在术后就不会有过于明显的头痛症状。 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麻醉,比较其年龄、体重指数(BMI)等数据水平,可知第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项目和第1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如表1所示。 3 较常见的妇科手术麻醉处理 卵巢囊肿切除术 该手术可将硬膜外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而如果患者肝功能损伤或者体质较差,可对其进行全麻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如果伴有巨大的囊肿,囊肿会对腹腔器官造成挤压,如果囊肿较严重,那么膈肌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对肺部产生压迫,导致患者通气不畅;囊肿还会对静脉腔造成压迫,使得回心血量减少,并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患者采取卧位或仰位时可能出现低血压综合征。同时,腔静脉压的升高也会导致硬膜外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尤其是对其进行硬膜外穿刺时,应该时刻关注出血情况,如果患者出血较多,那么应该改用 其它 方式进行麻醉。 如果患者的囊腔中含有较多的液体,应该对其进行缓慢的放液以免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为患者及时补充体内液体,从而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输液时,由于上肢静脉的进入后的循环要优于下肢静脉进入,因此一般选择上肢静脉输液,若在上述过程中,患者体内液体损失过多,那么就需要CVP进行指导,从而继续补液。 刮宫术 以往的旧式刮宫术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的价值观也在提升,目前很多患者都提出了无痛手术的要求。那么对这些患者进行麻醉时,一般都采用静脉麻醉下行手术,如果为了使患者麻醉效果更好,就可以采用半剂氟芬合剂进行静脉注射,但是在手术中必须对患者做好监测,时刻准备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低氧血症,那么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供氧抢救。 4 小结 在妇产科的常见麻醉处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孕妇进行手术前,禁止使用阿托品,以免产妇和胎儿的心率提高,耗氧量增多;第二,由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检测时,应该更加注重凝血功能的检查;第三,麻醉前预先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可以及时应对术中的紧急状况;第四,在对患者的局部麻醉时,为了避免产妇脊髓附近的血管收缩,那么不应合并肾上腺素麻醉,否则在手术中还会出现低血压引起的脊髓神经缺血损伤[4]。综上所述,只有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并降低并发症率,才算是优秀的妇产科麻醉处理。 参考文献: [1] 彭科,李文静.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13(10):21148-1150 [2] 林琴,谌永毅.PACU实施麻醉整体护理对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3(02):154-157 [3] 胡彦艳,黄爱兰.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的麻醉管理 [J].广西医学,2013(03):289-291 [4] 杨旭刚.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2):287-288 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二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 经验 ,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374-01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 健康知识 教育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 措施 。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 体操 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关于子宫颈癌的论文

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中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年12卷01期腹腔镜下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年16卷04期腹腔镜下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年16卷04期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年10卷03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临床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15卷10期YSZ-1型举宫器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37卷06期腹腔镜子宫手术的相关解剖、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防治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年26卷05期腹腔镜诊治残角子宫20例临床分析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年19卷01期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能否达到宫颈癌根治术的要求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14卷04期

1.アンモニアの长期投与による胃粘膜障害の检讨日本消化器病杂志,1989年第86卷第8期,1737 第一作者2.氨水对大白鼠胃粘膜长期作用的组织学变化中华消化杂志,1990年第8卷第4期,198-201. 第一作者3.氨水对大白鼠胃粘膜长期作用的影响--胃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临床消化病杂志,1993年第5卷第1期,16-18第一作者4.胃液氨浓度与胃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年第14卷第7期,400 第一作者5.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病变程度与胃氨的调查性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5年第15卷第1期,51 第一作者6.肝动脉拴塞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拴塞导致大出血死亡1例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年第3卷第1期,23. 第一作者7.空肠憩室致反复消化道大出血1例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年第3卷第4期,253. 第一作者8.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中国内镜杂志,1995年12月,21第一作者9.原卟啉钠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第12第16期,19-20 第一作者10.原卟啉钠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年12卷专辑63-64 第一作者11.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54例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年第3卷第4期,251. 第一作者12.碘化油--CT在诊断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体会中国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年第4卷第8期,446-447 第一作者

p16及Ki67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朱晓玲,李蓉,黄裕...

摘要:目的探讨p16及Ki67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16及Ki67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及55例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p16及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Ⅱ~Ⅲ及子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和、、。CINⅡ~Ⅲ、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p16及Ki67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在CINⅡ~Ⅲ和子宫颈癌中p16的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p16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结论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展开

关键词:p16;Ki67;CIN;子宫颈癌;免疫组化

DOI: CNKI:SUN:

被引量: 18

年份: 2009

hOGG1Ser326Cy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及其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

作者:朱晓玲,张合喜,杜海荣...

摘要:摘要: [目的]探讨hOGG1Ser326Cys多态与食管癌易感性、临床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188例食管癌患者和203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D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分析两组人群hOGG1基因第326位点Ser/Ser、Ser/Cys和Cys/Cys基因型的分布,以及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病理特性中的分布差异。[结果]hOGG1三种基因型(Ser/Ser、Ser/Cys和Cys/Cys)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Z=,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型中,Ⅲ级与I级相比,hOGG1Cys/Cys基因型在分化程度差的食管癌中的分布明显增加(OR=,95%CI:)。[结论]hOGG1Cys/Cys基因型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低分化相关,提示hOGG1活性降低可能预示食管癌预后不良。展开

关键词:8-羟基鸟嘌吟糖苷酶 食管癌 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 9

年份: 2009

浅谈癌症康复组织在癌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玲

摘要:随着老龄化的到来、环境变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癌症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许多地方均成立了癌症康复组织等抗癌团体,癌症康复组织在癌症患者康复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癌症患者 康复 癌症康复组织 作用

年份: 2018

(来源:学术堂)

近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四阶梯技术筛查诊治宫颈癌前期病变》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第7期。 2.《女性肾移植患者合并下生殖道癌晚期病变临床分析》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年,第7期。 3.《子宫颈电热圈直流术(LEEP)》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年,第2期。 4.《子宫颈病变诊治技术的发展史(述评)》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年,第1期。 5.《女性生殖道常见炎症的诊治与进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年,第9期。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A prospective study. Eurogin 2003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rvical Cancer in the New Millenium . 7.《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第5期。 8.《应用计算机协助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年,第5期。 9.《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年,第11期。 10.《应用微波与激光技术治疗宫颈与外阴病变的对比性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年,第1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