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根据欧盟《传统植物药法》,所有传统植物药,包括中成药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种成分进行检验,提供每一种草药在申请日之前至少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才可以通过简易注册后,以药品身份正式登陆欧盟市场。严格的注册制度,缜密的申报手续,对中医药的国际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首个中药产品“凡诺华关节肌肉止痛片”成功问世,在止痛领域给英国民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给中药国际化带来了曙光。那么凡诺华的经验能否复制?中药走出去,究竟要过几关?为什么要主力攻破美国或者欧洲的市场? 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因其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极少有毒副作用,是被世界各国率先接受的传统医学方法。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超过70%的癌症患者伴随疼痛,其中近50%的癌痛未得到有效控制。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提供了缓解癌痛的有效方法,但止痛药的成瘾性和药物的副作用给疼痛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医针刺作为有效的镇痛方法,一直备受国际医学界关注。该论文以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针对“针灸/穴位按压治疗癌性疼痛”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首次证明与假针灸比较,针灸和/或穴位按压与减轻癌痛及减少镇痛药使用有显著相关性。
论文由广东省中医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及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合作完成。研究成果的刊登,标志着广东省中医院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国中医肿瘤界的一大突破,不仅展示了广东省中医院国际化合作研究的视野及高水平的研究能力,也将进一步带动中医针灸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逐步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这说明中医在世界上逐渐得到了认可,对于国内一些不认可中医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力的一个反驳。希望我国的中医越来越好。
[摘要]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临终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结果: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结论:做好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关键词] 临终关怀;临终患者;护理临终关怀组织是由桑得斯博士所推动,以1967年“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在伦敦的创立而开其先河。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1]。恶性肿瘤患者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作为护士,该期的重点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让患者舒适,安静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因此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现做回顾性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的《现代肿瘤学》诊断标准,属晚期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5例,胃癌10例,肝癌8例,肺癌9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病情采用免疫、中西医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2临终护理2.1心理护理2.1.1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通过与临终患者的交流了解到临终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不堪,精神上悲观焦虑,希望知道病情,但并不想知道全部,患者有回避、抵触的心理。我们护士要及时掌握这种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和疏导。另外,与患者讨论共感兴趣的问题,肯定患者的生平成绩,及自我实现的程度,以兴趣刺激兴奋,实现自尊的需要,提高对生理痛苦的应激性和耐受力,予以生存有力的支持。2.1.2注意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语言的交流。因此,一个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辞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应注意。另一方面,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这些非语言的交流都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关注的眼神,轻轻的抚摸胜过于千言万语。2.1.3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们思想上的禁区,这就使它变得神秘,使人们不能辩证地认识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患者以自己的感受中可能已经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但并不是从医生那里知道病情,而是相伴一生的爱人或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诉的,也是恐惧、悲伤中的一种温暖,因为他知道亲人为他尽力了[2]。有的患者病情恶化时,自己又不知道真实病情,就怨医生技术不高超,怨家属治疗不积极,自己烦躁、愤怒、抑郁。患者如果知道真实病情,有可能开始承受不了,不能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但是,通过护士及家属的精心护理和鼓励,患者会慢慢接受正确的死亡观念,就会面对现实,并考虑与自己病情相适应的方法活下去。护士应采取谨慎态度,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病情的了解等因素,选择谈话的时机与内容,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告诉患者病情,使患者以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这样,他的烦躁、愤怒、抑郁都会随之消失。2.1.4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可允许家属陪伴,护士勤巡视病房,让患者感觉有人关心他,有亲人始终陪伴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1.5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中,护士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无论患者是清醒还是昏迷,护理工作都要一丝不苟。2.2疼痛护理2.2.1疼痛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临终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抑郁,而由于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痛阈下降,患者会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所以恐惧和抑郁只会加重疼痛,这就需要我们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疼痛加剧时做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与患者共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回忆值得留念或愉快的事情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去除患者的烦躁和忧虑。设置优美舒适环境,可使癌痛患者获得安全感、舒适感。癌痛患者一般应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病房,对剧烈疼痛者可安排单人房间,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去惊扰他。2.2.2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逐渐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度、中度疼痛。如果达不到止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疼痛仍未能控制或继续加剧,则应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替换之,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3]。2.2.3按时给药强调“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从而保证疼痛持续缓解,晚期癌症的疼痛有些是持续的,但也有强弱交替的规律,应该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疼痛的规律性,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按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药峰时间给药,科学指导患者在疼痛发作前用药,用量足以完全解除疼痛,保证患者无痛生存,提高生活质量。2.3生活护理2.3.1注重舒适护士应协助临终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把皮肤上的血迹、胶布痕迹擦净,把床头桌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护士应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降到最低限度。2.3.2补充营养临终患者一般都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应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口腔溃疡的患者进食前进行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的患者饭前可给予止吐剂,严重者及时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高营养。2.3.3预防褥疮护士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交接班时注意查看患者的皮肤情况。2.4家庭护理临终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同样需要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可以避免因家属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鼓励家属配合护理工作。有时让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患者的感觉比护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觉自己没有被亲人抛弃,家属仍疼爱我、关心我,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但不可过分依赖家属,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3护理体会临终关怀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临终关怀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接受有关专业性教育,从生理学角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和质量,保持人的尊严。
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对于改善癌痛患者疼痛强度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实验组(n=3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指导,对照组出院时发放疼痛管理手册,实验组出院后,由研究者每周通过微信发送疼痛管理内容,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信息。干预后8周比较两组的疼痛强度(数字评分法)和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及镇痛药物服用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的疼痛强度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实验组患者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对照组小;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教育能提高癌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 李佩文.百合固金汤在肺癌急症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1).[2] 李佩文.肿瘤患者血证小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3] 李佩文.生化指标及影像医学在茵陈蒿汤退黄作用中的参考价值[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2).[4] 李佩文.肿瘤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J].癌症进展,2008(03).[5] 李佩文.中医药与肿瘤长期伴随治疗[J].世界中医药,2007(01).[6] 李佩文.六味地黄汤化裁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5).[7] 李佩文.中药外敷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04).[8] 李佩文,罗劲华,陈效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08).[9] 李佩文,罗劲华,赵淑敏,杜玲.415例次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5(11).[10] 李佩文.润肺鸣金法治疗肿瘤患者声音嘶哑[J].疑难病杂志,2005(06).[11] 李佩文.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处方药,2004(08).[12] 李佩文.自拟鸣金方治疗恶性肿瘤所致喉返神经麻痹患者62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9).[13] 李佩文,毕国文,刘宝宽,谢海燕.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0(02).[14] 李佩文.肺腺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0(02).[15] 李佩文,蒋礼年,陆杭双.金艾康合并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1999(11).[16] 李佩文.癌痛的中医药治疗[J].齐鲁肿瘤杂志,1997(03).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摘要]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临终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结果: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结论:做好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关键词] 临终关怀;临终患者;护理临终关怀组织是由桑得斯博士所推动,以1967年“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在伦敦的创立而开其先河。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1]。恶性肿瘤患者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作为护士,该期的重点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让患者舒适,安静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因此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现做回顾性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的《现代肿瘤学》诊断标准,属晚期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5例,胃癌10例,肝癌8例,肺癌9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病情采用免疫、中西医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2临终护理2.1心理护理2.1.1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通过与临终患者的交流了解到临终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不堪,精神上悲观焦虑,希望知道病情,但并不想知道全部,患者有回避、抵触的心理。我们护士要及时掌握这种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和疏导。另外,与患者讨论共感兴趣的问题,肯定患者的生平成绩,及自我实现的程度,以兴趣刺激兴奋,实现自尊的需要,提高对生理痛苦的应激性和耐受力,予以生存有力的支持。2.1.2注意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语言的交流。因此,一个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辞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应注意。另一方面,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这些非语言的交流都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关注的眼神,轻轻的抚摸胜过于千言万语。2.1.3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们思想上的禁区,这就使它变得神秘,使人们不能辩证地认识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患者以自己的感受中可能已经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但并不是从医生那里知道病情,而是相伴一生的爱人或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诉的,也是恐惧、悲伤中的一种温暖,因为他知道亲人为他尽力了[2]。有的患者病情恶化时,自己又不知道真实病情,就怨医生技术不高超,怨家属治疗不积极,自己烦躁、愤怒、抑郁。患者如果知道真实病情,有可能开始承受不了,不能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但是,通过护士及家属的精心护理和鼓励,患者会慢慢接受正确的死亡观念,就会面对现实,并考虑与自己病情相适应的方法活下去。护士应采取谨慎态度,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病情的了解等因素,选择谈话的时机与内容,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告诉患者病情,使患者以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这样,他的烦躁、愤怒、抑郁都会随之消失。2.1.4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可允许家属陪伴,护士勤巡视病房,让患者感觉有人关心他,有亲人始终陪伴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1.5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中,护士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无论患者是清醒还是昏迷,护理工作都要一丝不苟。2.2疼痛护理2.2.1疼痛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临终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抑郁,而由于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痛阈下降,患者会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所以恐惧和抑郁只会加重疼痛,这就需要我们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疼痛加剧时做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与患者共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回忆值得留念或愉快的事情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去除患者的烦躁和忧虑。设置优美舒适环境,可使癌痛患者获得安全感、舒适感。癌痛患者一般应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病房,对剧烈疼痛者可安排单人房间,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去惊扰他。2.2.2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逐渐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度、中度疼痛。如果达不到止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疼痛仍未能控制或继续加剧,则应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替换之,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3]。2.2.3按时给药强调“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从而保证疼痛持续缓解,晚期癌症的疼痛有些是持续的,但也有强弱交替的规律,应该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疼痛的规律性,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按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药峰时间给药,科学指导患者在疼痛发作前用药,用量足以完全解除疼痛,保证患者无痛生存,提高生活质量。2.3生活护理2.3.1注重舒适护士应协助临终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把皮肤上的血迹、胶布痕迹擦净,把床头桌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护士应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降到最低限度。2.3.2补充营养临终患者一般都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应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口腔溃疡的患者进食前进行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的患者饭前可给予止吐剂,严重者及时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高营养。2.3.3预防褥疮护士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交接班时注意查看患者的皮肤情况。2.4家庭护理临终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同样需要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可以避免因家属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鼓励家属配合护理工作。有时让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患者的感觉比护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觉自己没有被亲人抛弃,家属仍疼爱我、关心我,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但不可过分依赖家属,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3护理体会临终关怀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临终关怀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接受有关专业性教育,从生理学角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和质量,保持人的尊严。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1] 李佩文.百合固金汤在肺癌急症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1).[2] 李佩文.肿瘤患者血证小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3] 李佩文.生化指标及影像医学在茵陈蒿汤退黄作用中的参考价值[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2).[4] 李佩文.肿瘤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J].癌症进展,2008(03).[5] 李佩文.中医药与肿瘤长期伴随治疗[J].世界中医药,2007(01).[6] 李佩文.六味地黄汤化裁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5).[7] 李佩文.中药外敷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04).[8] 李佩文,罗劲华,陈效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08).[9] 李佩文,罗劲华,赵淑敏,杜玲.415例次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5(11).[10] 李佩文.润肺鸣金法治疗肿瘤患者声音嘶哑[J].疑难病杂志,2005(06).[11] 李佩文.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处方药,2004(08).[12] 李佩文.自拟鸣金方治疗恶性肿瘤所致喉返神经麻痹患者62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9).[13] 李佩文,毕国文,刘宝宽,谢海燕.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0(02).[14] 李佩文.肺腺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0(02).[15] 李佩文,蒋礼年,陆杭双.金艾康合并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1999(11).[16] 李佩文.癌痛的中医药治疗[J].齐鲁肿瘤杂志,1997(03).
朴炳奎,男,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 现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广安门医院肿瘤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肿瘤学会委员及《中华肿瘤杂志》编委、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委员等。在科研工作中,1975年~1976年在河北邯郸地区参加食管癌的普查及中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研究。1982年~1984年参加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此项课题获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1981年~1985年参加“健脾益肾冲剂治疗Ⅲ期胃癌(术后)的研究”,此项课题获卫生部科技奖。1986年~1990年他主持研究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并研制出专治晚期肺癌的中成药“肺瘤平膏”,已取得生产批号,由天津达仁堂药厂生产。1991年--1995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瘤平系列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他参加编写了《建国四十年中医科技成就》和《中医诊疗常规》,并与他人合写《东洋医学入门》(日本版)一书和《糖尿病知识问答》一书,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391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肺部疾患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活血化瘀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等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关于气道疾病的中医治疗”、“癌的中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肿瘤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等发表在日本或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共30余篇。曾先后培养6名硕士,5名博士,1名博士后和1名外籍硕士,并有一名博士和一名博士后在工作。他先后到日本、朝鲜、韩国、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二十多次学术访问, 并在日本、韩国有一定声望。现在担任国际东洋医学会理事、韩国庆熙大学客籍教授、景园大学韩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汉那病院顾问等,也曾是园光大学校医疗院客籍教授、日本全体医学名誉会员等。在国内主持过三次国际中医治疗肿瘤研讨会议,并为中日、中韩传统医学交流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尚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孙桂芝,女,1937年生,籍贯山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安门医院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1964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又参加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嗣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从事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社会兼职:国际癌病康复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肿瘤专业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中医康复学会理事等兼职。 业务专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肿瘤及癌前病变。------------------------------------------------王桂绵,女,汉族,1939年出生于天津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乳腺癌、胃癌、肝癌,196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天津结核病医院工作,1968年━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县医院工作,1971年8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来院后脱产学习中医一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学习1年半,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唐文秀,女 汉族,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市,职称:主任医师,专业: 中医肿瘤,主治: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 ,1961年9月至1966年7月在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0年12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1981年10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4年1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林洪生,女,1949年,职 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 长 :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职 务: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肿瘤)主任,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有较宽知识面,思路活跃,近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肾癌等病的治疗上,特别是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设计上和康复疗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疗效。能充分总结前辈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立方 “葶苈消水合剂”治疗恶性胸腹水,以“当归补血汤”为主方立方“生血冲剂”治疗放化疗血象下降,应用于临床且获得患者好评。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由于长期从事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工作和一直在国家科研题中承担主要工作,因此在中医肿瘤科研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国率先提出中药抗转移研究,并确立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中药抗转移,主要手段为细胞学研究。------------------------------------------------张培彤,男,汉,出生:1963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学院 文化程度 研究生,毕业时间 1985 学位 博士,职务、职称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专业: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 主治:肺癌及消化系统肿瘤,1985-1988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住院医,1988-1991 中国中医院研院研究生部 攻读硕士学位,1991-1994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主治医师,1994-1997 中国中医研究院 攻读博士学位,1997-1999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2000-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张宗歧,汉,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张宗歧 民族:汉 籍贯 河南 出生:1945年,毕业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化程度 大学,毕业时间 1976年 学位,职称 主任医师,专业:中医肿瘤,主治: 乳腺癌、恶性胸水、肺癌。------------------------------------------------花宝金,男,汉族,1964年出生,职称:主任医师,学历:医学博士、博士后,1.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16年,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年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能结合肿瘤专业,针对临床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癌性疼痛、发热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3.在临床过程中,始终贯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如晚期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扶正中药对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胃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研究,活血化瘀法防治肿瘤转移等等,通过临床与科研的相结合,使自己的临床与科研水平同时得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在临床及科研方面的优势,参加了多项临床科研工作。4.现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公益项目。5.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项。6.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4部。 ------------------------------------------------宋 莉,女,出生:1947年,毕业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医内科、肿瘤科,主治: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临床27年来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肺癌、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实体瘤,曾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的治愈率,在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延长寿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六五”、“七五”、“八五”中医肿瘤攻关项目的临床实验研究。对肺癌、胃癌的中医药研究成果曾获得卫生部二等奖。作为访问学者曾先后赴印尼、马来西亚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博得好评。作为临床医师,多年来完成大量教学任务。自从组建并担任社区医疗科主任以来,曾参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期“全科医师培训班”,获得全科医师资格。------------------------------------------------陈长怀,男,1945年 出生,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病专业,主治:胃癌、肝癌、肠癌,从事中西医肿瘤专业二十余年,参加过三项全国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研究工作,担任科内肝症研究小组组长,初步研究肝康冲剂的临床研究工作,先后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癌症等杂志上发表8篇文章。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了“历代中医肿瘤案论先择”。------------------------------------------------董海涛,男,1962年出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主治: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职称:副主任医师,个人简历:1979—1984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1984—今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1991、2—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进修、1997、5—11 北京市急救中心放射科进修、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张培宇,男,副主任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宣武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其间在其导师著名肿瘤专家朴炳奎、林洪生教授的指导下在头颈部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呼吸系统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疗效。父张代钊也为我国著名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故其在学术上也部分得益于其父的言传身教。曾参与了两项国家级、一项局级和一项研究院级科研课题。并作为一项二期临床药物和一项三期临床药物观察的负责人,圆满完成任务。发表论文8篇(其中4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参与著书5本。精通英语,多次参与国际中医肿瘤学术活动。在掌握最新西医肿瘤医疗技术、信息和向世界传播祖国医学精华等中西医结合领域多有优势。------------------------------------------------贺用和,男,已婚,1964-10-23出生 湖南省常德市人,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单位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北线阁5号 邮政编码:100053,电话号码:00-86-10-88001013(医生办公室) 传真号码:00-86-10-88001340,电子信箱: ,自大学毕业以来,坚持从事一线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熟练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癌痛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动手能力强,掌握肿瘤的影象学诊断(X片、B超、CT、ECT、MRI、DSA等)及部分内窥镜检查技术如支气管镜检查。能熟练进行多种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B超或CT引导下心包穿刺、肺穿刺、肝穿刺;B超、CT引导下肝内肿瘤穿刺并无水酒精注射术;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各种良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正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的机制,写出了《恶性肿瘤络病论》、《内风概论》、《恶性肿瘤转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风”与恶性肿瘤转移》等文章,以期在中医理论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为癌症的治疗和控制肿瘤转移找到新的治则和方药。在中药防治癌前病变、抗转移、防复发、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的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经验。93年至今主持开展了本院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即肿瘤介入治疗,病种涉及肝、胆囊、胰腺、肺、胃、脾、肾、卵巢、膀胱、大肠、乳腺、骨等器官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除常规化疗栓塞术外,还在国内外较早开展了抗癌中药制剂的动脉灌注即中药介入治疗,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严重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还开展了DSA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支架植入术、大血管栓塞止血术等。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调摄以及运动康复指导。2001-2004年连续荣获医院组织评选的年度优秀医生称号。------------------------------------------------杨宗艳,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职称: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主治:消化系统肿瘤、胃肠肝胆胰腺癌症及骨、脑转移癌,主要参与二项“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治疗肺癌—肺瘤平膏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扶正防癌口服液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养胃抗瘤冲剂对胃癌带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肺瘤平合并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二项研究院课题“益血灵防治化疗产生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和“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六篇,主编《淋巴瘤》、副主编《新编药茶千方治百病》,参与编写《临床肿瘤综合治疗大全》。在临床上,一直热衷于癌症转移方面的探讨和总结,先后总结和发表了肺癌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肾上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文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虚心向余桂清、朴炳奎、孙桂芝等前辈学习,运用中医健脾益肾、养阴清肺、活血化瘀等扶正祛邪法,配合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术后及中晚期癌症的治疗,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方面颇得好评。------------------------------------------------侯 炜,男,民族:汉,籍贯:甘肃,出生:1964年,职称: 副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主治:肿瘤放射治疗,擅长于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直肠癌及骨转移脑转移瘤。学习工作简历:1982-1988 北京中医药大学,1991、8 在河北秦皇岛市参加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1992、10 在协和医科大学参加消化道内窥镜诊断和治疗学习班,1997、11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全军肿瘤放射治疗学习班,1998、1-1998、7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学习肿瘤放射治疗,2001、9 在上海市参加全国消化道肿瘤治疗进展学习班,1999、4-至今 担任肿瘤科副主任。
您带母亲找哪位大夫看的?
林洪生朴炳奎花宝金可以安排
因为经过科学研究发现针灸对于肿瘤治疗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针灸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因此才会转向针灸治疗。
伴随着食道癌患者的病情不断的恶化,特别患者到了中晚期时就会产生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在所有的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则就是疼痛,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可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食管癌癌细胞浸润或侵犯血管、神经、淋巴管、软组织、内脏或骨组织,对其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了疼痛。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致痛物质引起疼痛。食道癌疼痛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主要是由于癌细胞侵及、破坏食管壁或引起食管深层溃疡而导致疼痛;若肿瘤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 以及邻近器官和组织也可引起疼痛;如肿瘤发生转移,亦可引起相关组织器官发生疼痛。(2)侵入性诊断检查常常也可引起疼痛。(3)抗癌治疗中所引起的疼痛:主要是手术切口疼痛,肋间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以及放化疗引起疼痛等。(4)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因素等。 食管癌疼痛的部位特点:早期常在吞咽食物时引起胸骨后疼痛,高位食管癌在颈部可发生疼痛,较低位食管癌在剑突下或上腹部可出现疼痛。晚期病人常常出现前胸、背部以及肩胛部沉重感、钝痛。 评定您的疼痛等级后,再按照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一)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二)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 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 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 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 (四)个体化用药: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镇痛方案包括镇痛药和辅助药物,增加止痛疗效,减少止痛药剂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 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还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止痛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等问题。
【答案】:B当食管癌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故本题选择B。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并发食管一气管或食管一支气管瘘或癌肿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液体时常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故其他均不正确。解题关键:食管癌中晚期疼痛明显,多因晚期癌组织外侵累及邻近器官、神经及椎旁组织或转移压迫胸腔所致。注意题干中所说为“胸背痛”而不是“胸骨后疼痛”。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