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癌痛麻醉论文

发布时间:

癌痛麻醉论文

01 女孩癌症晚期:“全身一碰就痛”

我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所以从一开始化疗,疼痛就伴随着我。因为是注射,每滴药进入身体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体内的流动:从口腔黏膜开始,到食道,再到肠胃甚至肛门,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在“破裂”。这种疼痛带有撕裂感,也有流水般的延续感,就像一口水进了嘴里开始,水流到哪里,疼痛就跟着到哪里。

头痛感会更久,像坐了好多天的过山车,眩晕感持续存在。我不敢喝水,不想吃东西,不敢想到吞咽这个过程,因为一粒米也会带来疼痛,甚至一想到了就会疼。虽然能够几天不吃东西,但胃居然有胀胀的感觉,可能是心理在抗拒吧。

还有便秘,这几乎是所有化疗患者会有的症状。拉不出来,很痛苦,跟生孩子感觉差不多吧,全身都能憋出汗来,最后一点力气都没有,完全虚脱。

因为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我要打“升白针”,打针之后全身的骨头都是疼的,坐着、站着、躺着,不管身体接触哪里都会疼,全身的骨头都在疼。放疗也疼,但放疗的过程不疼,放疗后才会,那种感觉就像皮肤痒不敢挠,就算挠了也不止痒……

02 令患者“生不如死”的癌痛,为什么会那么强烈?

癌性疼痛,又名癌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疼痛控制不佳,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甚至会加速肿瘤的发展。

在医学上,癌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疼痛。轻度疼痛,可以理解成普通人感受到的疼痛,能够忍受住,生活和睡眠不会受到太大干扰;中度疼痛,这类疼痛普通人就无法感同身受了,是持续性的,患者会疼得不想吃饭,睡不着觉;重度疼痛,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剧烈的疼痛会严重干扰患者的饮食和睡眠,甚至加重病情。

所以,你要问癌痛和普通人的疼痛是一样的吗?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健康群体的生理疼痛是人体保护性的反应,是人体为了避免外部伤害而形成的防御机制,比如热水烫了一下手,你会感到疼立刻把手缩回去。

而癌痛则完全不一样。癌痛本身是一种疾病,持续性的疼痛在不断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疼痛不仅让患者感到难受,降低生活质量,神经系统长期受到刺激,还会引起系统本身的病变,进一步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伤害。

03 专家:打针不是止疼的最好办法

由于癌症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在临床上,30岁左右的癌痛患者也越来越多。

对于缓解癌痛,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姚文秀表示:“打针并非缓解的最好办法”。

过于我们的医疗条件不发达,针对癌痛类的药物很少。如今,针对癌痛类的药已经有很多,且都有时效,通常医生会根据疼痛分级,叮嘱患者在什么时段吃药、服用何种止痛药,癌痛症状能得到减轻和缓解。

临床上,根据癌痛的分级,采用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所使用的药物也不一样。

轻度疼痛,常规的布洛芬、扑热息敏以及阿司匹林就可缓解。

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比如可待因、曲马多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也可以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增强止痛效果。

重度疼痛,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癌痛让患者受到异常的煎熬,有的甚至会选择结束生命。但在目前的社会观念下,大众不能接受每个人自主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争议性很大。

现阶段,安乐死合法化只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在推行,比如瑞士。癌症患者因为痛苦而想要安乐死,这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初三十三二十三,两口子吃饭把门关。最近吃胖的深空小编又来给大家报新闻啦。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Navega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可用基因编辑方法抑制“疼痛基因”,从而代替药物缓解长期或慢性的疼痛。据悉,美国人只占不到全球人口的5%,却消耗了全球80%的大麻类处方药。药品销售在过去的10年里增加了4倍多,每年高达110亿美元。加州大学乌尔诺夫教授表示,在美国,每年有7万人死于过量的止痛药,药物成瘾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可卡因和海洛因致死人数之和,甚至超过了车祸。多数癌症患者在进行化疗时会遭受剧烈的疼痛,目前的止痛方法是服用吗啡等药物,但十分容易造成药物上瘾,并且会使人疲倦。因此,采用非麻醉方法来解决癌症疼痛将带来巨大的好处。研究者在小鼠身上做实验,用基因编辑技术抑制其体内名为SCN9A的基因,该基因与感知疼痛相关。对小鼠的研究表明该种方法确实可以阻止疼痛信号的发送,并且Navega计划明年开始人体实验。欲要知晓更多《科学家研究用基因编辑方法止痛 或可代替吗啡缓解癌痛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总结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麻醉医生 个人 工作总结 2020精选 范文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精选范文(一)

自从事麻醉医生岗位以来,自己在完成临床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科主任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一年多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和科主任、护士长一道勤奋扎实工作,各方面取得满意成绩。以下为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始终注重麻醉学新技术的开展应用

麻醉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临床学科,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才能站在知识最前沿。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临床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始终注重把标准化的麻醉技术与个体化病人有机结合,使个体化病人的麻醉艺术化。

近年来,主要围绕麻醉科业务范围即临床麻醉、危重症处理、疼痛治疗三大领域开展工作。譬如:配合临床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普及提高高龄病人监测治疗水平,让高龄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开展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神经阻滞,以提高麻醉满意率;引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使全麻病人术毕及时苏醒;还和胃镜室合作开展静脉麻醉下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普及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有利于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的治疗;普及推广气管插管术和危急气道管理技术,以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等等。

二、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麻醉科是医院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的科室,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我与科主任团结一致,协助科主任完善科室各项 规章制度 ,使麻醉科工作有章程,技术有规范。自己深知所处的位置,能正确处理好与科主任的关系,当好科主任的助手和参谋,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积极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多次主持麻醉科手术室例会,传达院中层干部会议精神。

主持科室定期业务学习,亲自制订学习内容、时间,按时授课,以提高大家医疗安全意识,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遇到疑难危重病人,组织讨论,分析病情,让全科医生得到提高。通过强化科室医护质量管理,近年来科室无医疗事故、重大差错及纠纷发生,科室多次被评为我院先进科室。这一年,在年终麻醉质控检查中,受到上级质控检查专家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让社会公众加深对麻醉学科的了解。定期对麻醉科的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我院外科开展复杂疑难手术情况进行相关宣传报道。近年来,为院报撰写稿件多篇,普及提高了麻醉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起到宣传科室、宣传医院的作用。

三、以后的 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和科主任一道,继续落实麻醉学科科学发展观,按市二级重点学科的要求定位我院麻醉学科的建设。继续引进开展新技术,拓展麻醉科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和临床外科搭建最佳手术平台;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临床麻醉满意率;发挥麻醉科专业优势,普及提高我院急救危重病人监测治疗水平;适当时机规范推出我院镇痛分娩技术,以解除正常分娩产妇分娩痛苦等等。

总之,总结这一年的工作,可以说:自己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到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建设当中,为麻醉学科手术室和医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精选范文(二)

已在麻醉科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给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现在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让我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一、还做不到独当一面

短短的一年我不可能变得老练,科室里呆了一年,深深的认识自己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完善,从医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所要面对以及付诸行动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造就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学的还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工作上我能够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能够很好的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

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努力建设一家技术精品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程序化、环境温馨化、医院品牌化的现代化医院,医院始终坚持“爱心奉献”宗旨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能在这样的一家医院学习进步,感到很荣幸。

科室里每个前辈老师都能够谆谆教导我手把手的教会我自己对于麻醉领域的独特见解与体会, 经验 毕竟是有些书本上所欠缺的这让我倍感弥足珍惜。这里我真的很感激医生,不仅能当面指正我缺点与不足,而且对于麻醉专业知识她能够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让我懂得很多,学会很多,而且也避免了许多。在其他同事的身上,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工作的那份责任,身上也学到很多。

科主任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麻醉这一行业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所以做事要慎而重之”这句话让我时刻谨记,想这能让我今后从事这已行业的路走的更远更长。遇到解决不了会及时上报领导前辈,不逞强逞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同事负责。觉得做人起码要有一份责任心,更何况是从事医务这一行业。

三、麻醉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麻醉医生要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还要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 措施 ,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所以在这个岗位我马虎不得,胆大心细,这才是干麻醉的必要前提,眼勤手快这恰是做事的基本准绳。

在这段时间里我渐渐喜欢上了麻醉这份工作,医院上班的日子里。想在这里慢慢成长成材,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医院里的职工,一年的学习与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了自己的明天,明天作出一番成绩。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精选范文(三)

20年我科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以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下为我科室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思想和学习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院领导的安排,认真学习相关方针政策,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着我院改革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我科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医疗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年底,我科完成麻醉x例,同比减少例。工作总量的减少主要是两名外科医生流失影响的。其中:气管内全麻x例,占,抢救危重病人人次,抢救成功率达,全科业务收入约万元,其中药品收入约占;医疗收入比去年有所上升,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体现技术含量。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压减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标。

三、科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麻醉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我是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今年,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个人二级质量控制网络。避免了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坚持要求我科各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不向患者索要红包,要有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我定期征求病人及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年内无医疗事故发生,健康 教育 达100%,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100%.

四、人才培养和临医学教育成绩显著

开展和普及了硬腰联合麻醉这项新业务;协助各科完成新技术一项。在临床教学方面,全年接受实习生x人,接受基层卫生院医生、护士进修人员x人。为加强我科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20年选送进修人员x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达人次;组织科内业务讲课次,邀请省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指导手术x次,全年参加学术活动x次。

总之,今年我们承接了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明年年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贡献力量。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精选范文(四)

2020年我科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切实的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总之2020年我们承接了2020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11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12年年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有信心,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

麻醉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020精选范文(五)

尊敬的李院长、尊敬的各位院级领导、各位科室领导及职工代表:

大家下午好!

年1月,我通过竞聘上岗走上麻醉科手术室副主任岗位,自己在完成临床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科主任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三年多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和科主任、护士长一道勤奋扎实工作,各方面取得满意成绩。下面,我就这三年多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以接受大家的评议。

作为科室副主任,始终注重麻醉学新技术的开展应用。麻醉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临床学科(可以看到,麻醉科工作已渗透到临床很多学科,甚至一些护理工作),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才能站在知识最前沿。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临床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始终注重把标准化的麻醉技术与个体化病人有机结合,使个体化病人的麻醉艺术化。近年来,主要围绕麻醉科业务范围即临床麻醉、危重症处理、疼痛治疗三大领域开展工作。譬如:配合临床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普及提高高龄病人监测治疗水平,让高龄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现在80-90岁高龄病人安全手术已常见;开展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神经阻滞,以提高麻醉满意率;引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使全麻病人术毕及时苏醒;继开展无痛胃镜检查术、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无痛膀胱镜检查术后,又推出无痛肠镜检查术、 无痛导尿术、无痛胃管插入技术;还和胃镜室合作开展静脉麻醉下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根据mri检查病人需要,为部分患者提供mac镇静治疗;利用麻醉科技术,配合临床开展肝脓肿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术;采用pca技术为顽固性癌痛病人止痛治疗;普及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有利于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的治疗;普及推广气管插管术和危急气道管理技术,以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等等。近年来,主持开展新技术20余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作为科室副主任,在管理方面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麻醉科是医院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的科室,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我与科主任团结一致,协助科主任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使麻醉科工作有章程,技术有规范。自己深知所处的位置,能正确处理好与科主任的关系,当好科主任的助手和参谋,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积极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多次主持麻醉科手术室例会,传达院中层干部会议精神。主持科室定期业务学习,亲自制订学习内容、时间,按时授课,以提高大家医疗安全意识,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遇到疑难危重病人,组织讨论,分析病情,让全科医生得到提高。通过强化科室医护质量管理,近年来科室无医疗事故、重大差错及纠纷发生,科室多次被评为我院先进科室。近几年,在大连年终麻醉质控检查中,受到上级质控检查专家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让社会公众加深对麻醉学科的了解。定期对麻醉科的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我院外科开展复杂疑难手术情况进行相关宣传报道。近年来,为院报撰写稿件90多篇,普及提高了麻醉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起到宣传科室、宣传医院的作用。

但是,自己感觉还有很多的不足,譬如参与科室管理的劲头还需提高,和相关领导的工作协调沟通还需加强等等,我相信,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会努力改进。

下一步,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和科主任一道,继续落实麻醉学科科学发展观,按市二级重点学科的要求定位我院麻醉学科的建设。继续引进开展新技术,拓展麻醉科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和临床外科搭建最佳手术平台;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临床麻醉满意率;发挥麻醉科专业优势,普及提高我院急救危重病人监测治疗水平;适当时机规范推出我院镇痛分娩技术,以解除正常分娩产妇分娩痛苦等等。

总之,总结近几年的工作,可以说:自己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到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建设当中,为麻醉学科手术室和医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领导和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支持我!

相关 文章 :

1. 麻醉医生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 麻醉医生2019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3. 麻醉医生个人2019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4. 最新2019麻醉医师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5. 麻醉医生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019

有人说,癌症是非正常死亡,它让一个健康的人慢慢被剧烈疼痛折磨致死,也因此很多患者希望选择安乐死。可以说,癌症给患者带来的心理恐惧和伤害是不可能治愈的。在肿瘤病房里,死亡是每天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这里很少有人安详地离开,他们多数是在癌症终末期,忍受着强烈疼痛而离世。

癌症终末期,为什么会全身剧痛?

大部分癌症晚期患者会出现全身疼痛,其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列举几点。

第一,晚期的扩散导致全身多发性转移,转移到其他部位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局部的压迫,侵袭周围组织导致疼痛等;

第二,肿瘤会释放很多对身体有害的产物,在身体在刺激下产生疼痛反应;

第三,晚期患者的身体处于恶病质状态,极度衰弱、代谢紊乱、有害物质残留导致机体出现疼痛;

第四,肿瘤侵犯神经系统,出现顽固性和剧烈的疼痛。

很多癌症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对生命丧失期望,心理、身体、精神上受到全方位折磨,生存质量每况愈下。

对于癌症终末期的患者,治疗效果已经不明显,一般预计生存期不超过三个月,患者会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在这个时候,体面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去,重要程度不亚于全力救治。

临终关怀不会促进或延迟患者的死亡,只为了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去。

很多人误解,认为临终关怀就是放弃治疗,事实上并非如此。临终关怀是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采取尊严疗法,加强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终关怀会提供专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战胜恐惧和痛苦,确保患者身体的完整性、自主权与隐私权。

有什么办法,能让癌症病人不痛苦地离开?

癌症到了终末期,病情无法控制,痛苦基本上难以避免。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如疼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不同的患者,表现不一样。这种时候,只能对症处理,该止痛就止痛,该止咳就止咳,但只能减轻痛苦,做不到完全无痛。拖得时间越长,痛苦的时间也就越长。很多人会想到安乐死,但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合法,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安乐死是不允许的。

麻醉和疼痛科相关论文

Substance for vasoconstriction which influences local anesthesiaClass A, 09 Grade, Guiynang Medial Hospital (贵阳550002)Huquan Mao Liying Meng Guya YangLluqian Tan Yuhui Yang Song Qucheng Li LingLuo Heyuyang Han Yan (Briefing) Purpose: By doing experiments we have observed and discussed whether vasoconstrictor or vasodilator had ever influenced the working time of local anesthesia . The Methods:------ The way we used is to randomly number and group the grown-up white mice—Kunming mice who were able to have normal pain reflex. .Right after we separately gave these white mice (marked with group number) caudal vein injections with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al saline water,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and phentolamine, we gave the buttock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ith procaine, then w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time of the pain reflex which had vanished ,and noted the time they recovered.,. Therefore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all above the medicines for lengthening the anesthesia time of procaine or shortening the anesthesia procaine The result of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and and phentolamine with saline water group about lengthening or shortening anesthesia time for procaine is different like this, to lengthen, to lengthen, and to shorten, and the effect of epinephrin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norepinephrine. Summing Up: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and other vasoconstrictor and vasodilator like phentolamine affect the anesthesia time of procaine. (Key words)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phentolamine, procaine.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讨收缩或舒张血管药物对局麻药作用时间有无影响。 方法:对具有正常痛觉反射的昆明种成年实验小白鼠随机分组编号,对相应组号小白鼠分别尾静脉注射相应浓度的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后,立即臀部皮下注射普鲁卡因,观察记录小白鼠疼痛反射消失及恢复的时间,比较各药物对普鲁卡因麻醉时间的延长与缩短作用。 结果: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对普鲁卡因麻醉时间的作用与给生理盐水组比较,分别是延长、延长、缩短,并且肾上腺素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 结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酚妥拉明对普鲁

Contraction of blood vessels material local anesthesia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eGuiyang medical school level 09 class A clinical (guiyang 550002)HuQuan MaoLiYing have GuYa YangLuQian QinYuHui YangSong QuCheng lilin ROM HeYuYang HanY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shrinking or blood vessels to drugs without influence function time game anesthetic. Methods: the pain has a normal reflected kunming adult experimental mice randomized Numbers, the corresponding no mouse tail intravenous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adrenaline, norepinephrine, phenol, the next, immediately hip subcutaneous injection at optimum lu, observation records of mice pain reflex disappear and recovery time, comparing the drug to general anesthesia lu pronounced the extension of time and shorten the role. Results: the adrenaline, norepinephrine, pheneolamine robust to general anesthesia and function of optimum time group compared to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respectively is extended, extend, shortened, and the adrenaline role than norepinephrine ?【 key words 】 local anesthesia adrenaline norepinephrine pheneolamine general lu pronounced

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文学网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之论文范文。

1937年,Soresi等[1]第一次提出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 CSE),并由Coates等[2]于1982年用一点法实施于临床。随着腰硬联合穿刺器械的改进和腰硬联合穿刺技术的提高,CSE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尤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CSE凭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就CSE在此方面的应用作以综述。

1 小儿椎管内解剖

脊髓在胎儿期与椎管长度相同,出生时其末端通常终止于L3水平,少数会延伸至L4水平,随后逐渐移向头端,2岁时其末端即达成人的部位,近于L1水平,故穿刺点选择在L3/L4或L4/L5间隙。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存在很大差异,一中心对125位小儿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该距离与体重的相关性很小(相关系数),变化范围由5mm至65mm[3]。另一中心为586位小儿行硬膜外置管,发现新生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平均距离为10mm,变化范围4-15mm;年长儿该距离与年龄(相关系数)和体重(相关系数)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亦存在较大变异[4]。因此,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以防穿破硬脊膜[5]。

成人腰段硬膜外间隙的宽度约5-6mm,国外一学者的报导分别为7mm(均值)和(均值)[6];蛛网膜下腔的宽度约15mm。小儿这方面的资料暂缺乏。

小儿硬膜外腔含脂肪组织、淋巴管和血管丛较丰富,腔内间隙小,脂肪组织疏松,有利于局麻药的扩散,且小儿硬膜外腔脊神经细,鞘膜薄,故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的危险性高于成人。

婴幼儿脑脊液的含量为4mlkg-1,其中50%在蛛网膜下腔,而成人脑脊液含量仅为2mlkg-1,且只有25%在蛛网膜下腔[7]。另外,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因而,局麻药在脑脊液中的稀释度婴幼儿要大于成人,这可能是小儿腰麻维持时间短的一个重要因素。

2 CSE穿刺技术

麻醉前先开放通畅的静脉通道。穿刺点选择L3/L4或L4/L5间隙。患儿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过程中由助手帮助屈曲其腰部。由于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很短且变异大,需避免穿破硬脊膜,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多数医生认为空气阻力消失法应用于硬膜外穿刺的感觉优于使用生理盐水[8]。该法穿破硬脊膜的几率较小,并且当硬膜外针或导管有液体流出时不会混淆是否为穿破硬脊膜所致[8]。但是在成人,空气阻力消失法会引起镇痛不全、皮下气肿、空气栓塞、有症状的腰段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大多数专家推荐优先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1mmkg-1可作为6M-10Y小儿硬膜外穿刺进针深度的指导[9]。当进针深度>1mmkg-1而仍未到硬膜外腔时提示进针角度不对或进针点偏离了中线位置[5],需及时调整进针方向。穿刺置管完成后应保持仰卧位,避免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

蛛网膜下腔用药北美国家多选用tetracaine(amethocaine),英国则多选用bupivacaine。重比重的推荐剂量:<5kg小儿,5-15kg小儿,>15kg小儿。小儿的麻醉阻滞平面不易测量,腰麻维持时间较成人短。2个中心的研究表明小儿单次腰麻的维持时间平均为71min[10]和84min[11],故70-80min后需追加硬膜外用药。

目前国内尚未生产适合于小儿的腰硬联合穿刺包,临床上多把小号的硬膜外针(19G或20G)与质优的硬膜外导管(23G或24G)和腰穿针(27G或29G)联合使用,可安全的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

在进行小儿CSE穿刺过程中,操作应轻柔、准确,尽量争取小儿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 CSE的优势

全身麻醉是我国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中等以上手术多采用全麻。全麻有利于术中呼吸管理,安全性高,可控性好,术中止痛和肌松完善,主动性强。然而全身用药不同程度加重了肝肾负担或损害,致使麻醉恢复期延长,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各脏器生理扰乱大,术后并发症多、管理被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稳定,常有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功能恢复差。全麻下新生儿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存在低血容、呼吸功能不全、心血管系统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亦可出现低体温、低血糖、高血糖、肺不张或持续肺高压。早产儿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易发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采用镇静药和有效且安全的部位麻醉,便可望避免以上全麻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有研究认为对于一些高危的婴儿采用腰麻可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12]。

众所周知,腰麻只需小剂量的局麻药就可满足手术需要,具有起效快、肌松作用好、简单易行等优点,但由于是单次给药,因而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不能提供术后镇痛,并且腰穿后有出现术后头痛的可能。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麻醉或骶麻也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相对全麻来说较小的方法,但是与腰麻相比由于硬膜外阻滞及骶麻局麻药首次剂量较大,吸收入血后血浆中的浓度高,且小儿硬脊膜较薄,有渗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这就增加了局麻药中毒和阻滞范围过广的危险[13]。有研究报导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11,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1mlkg-1,而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8如进行疝修补术,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 ,这是一个很高的剂量,且不可能完全避免血管内注射,因而对于高危的婴儿来说腰麻更加安全[14]。

CSE能在腰麻效果消退后继续用硬膜外导管进行麻醉,达到持续的麻醉状态,为长时间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而且可以保留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13]。CSE延续了两者的优点,而避免了两者的缺点,降低了麻醉失败率[15]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受到麻醉科医生的欢迎,在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4 适应征和禁忌症

由于CSE具有以上优点,因而在小儿手术中可于镇静或全麻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其优势,且对各系统影响小,减少了挥发性麻醉品物和气管插管的应用。CSE适用于腹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尤适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和早产儿。小儿脐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也可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CSE。

和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一样,并存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低血容、局麻药过敏及外伤等为CSE的禁忌症。

5 并发症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对不完善和血管阻力低而稳定,使得小儿在CES麻醉中较成人更易于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在麻醉阻滞平面达T5~T3水平时,其血压和心率变化均甚微。冯霞等[16]报道小儿CSE组血压下降不比硬膜外麻醉组(EA组)显著,相反EA组因追加药物,血压更易波动。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仅的患儿需用药物提升血压,且处理后很快恢复。

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判断常存在困难。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一中心报道达10%以上[17],但通常认为发生率低于该水平[8]。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的发生率较使用生理盐水低[8]。

十岁以下小儿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很低[18],陈信发等[19]通过对54例CES麻醉后的患儿的随访发现,术后头痛的发生率为0。其原因可能与穿刺针的改进和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有关。

恶心和呕吐易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小儿,除了与精神因素有关外,术中血压下降和低氧血症也会引起。有研究报道,术中面罩吸氧较未吸氧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0]。

尿潴留在小儿CES麻醉后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极其少见[21],这也与小儿脑脊液循环快,局麻药易于排泄有关。

其他并发症:下肢麻木、无力,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血肿和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硬膜外血肿是一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其发生率为190000:1[22]。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的发生率为~,但大多数与硬膜外穿刺无关,而可能由远处血液传播所致。

6 小结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上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CES麻醉后并发症少,安全经济,较成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如果小儿CES穿刺器械能得到进一步改良,必会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麻醉与疼痛医学杂志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W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director,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JournalofAnesthesiologyand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麻醉与止痛法》81篇、ANAESTHESIA《麻醉学》34篇、ANESTHESIOLOGY《麻醉学》33篇、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英国麻醉学杂志》27篇、PAIN《疼痛》22篇、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麻醉与监护》19篇、PEDIATRIC ANESTHESIA《儿科麻醉术》18篇、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 ANESTHESIE《加拿大麻醉杂志》18篇。1.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斯堪的纳维亚麻醉学报》Monthly ISSN: 0001-5172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创刊年:1957 出版地:美国2. ANAESTHESIA 《麻醉学》Monthly ISSN: 0003-2409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创刊年:1946 出版地:美国3.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麻醉与监护》 ISSN: 0310-057X创刊年:1972 出版地:澳大利亚4. ANAESTHESIST 《麻醉师》Monthly ISSN: 0003-2417 创刊年:1952 出版地:美国5. ANASTHESIOLOGIE & INTENSIVMEDIZIN 《麻醉学与监护医学》Monthly ISSN: 0170-5334 德国麻醉学和监护医学会与德国麻醉师职业联合会主编。创刊年:1960 出版地:德国6. ANASTHESIOLOGIE INTENSIVMEDIZIN NOTFALLMEDIZIN SCHMERZTHERAPIE 《麻醉学,监护医学,急救医学,疼痛治疗》Bimonthly ISSN: 0939-2661 创刊年:1966 出版地:德国7.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麻醉与止痛法》Monthly ISSN: 0003-29998. ANESTHESIOLOGY 《麻醉学》Monthly ISSN: 0003-3022创刊年:1940 出版地:美国9. ANNALES FRANCAISES D ANESTHESIE ET DE REANIMATION 《法国麻醉与复苏纪事》Monthly ISSN: 0750-765810.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英国麻醉学杂志》 Monthly ISSN: 0007-0912创刊年:1923出版地:英国11. 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 ANESTHESIE 《加拿大麻醉杂志》Bimonthly ISSN: 0832-610X创刊年:1954 出版地:美国12.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疼痛临床杂志》Bimonthly ISSN: 0749-8047创刊年:1985 出版地:美国13. 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 《麻醉学新见》Bimonthly ISSN: 0952-7907 创刊年:1988 出版地:美国14. DOULEUR ET ANALGESIE 《疼痛和镇痛》(注: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ISSN: 1011-288X 创刊年:1988 出版地:美国15.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欧洲麻醉学杂志》Monthly ISSN: 0265-021516.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欧洲疼痛杂志》Quarterly ISSN: 1090-3801 创刊年:1997 出版地:英国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国际妇科麻醉学杂志》Quarterly ISSN: 0959-289X 创刊年:1991 出版地:英国18. JOURNAL OF ANESTHESIA 《麻醉杂志》Quarterly ISSN: 0913-8668 创刊年:1987 出版地:日本19.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心胸与血管麻醉杂志》Bimonthly ISSN: 1053-0770 创刊年:1987 出版地:美国20.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临床麻醉术杂志》Bimonthly ISSN: 0952-8180 创刊年:1989 出版地:美国

1创刊早,国内影响很大;2实用性强,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力争使各层次读者都能看到自己需要的内容;3发行量大:早在内刊阶段,每期免费赠阅国内外疼痛诊疗领域及相关领域5000册,读者有本领域高级专家,也有普通从业医师,读者遍及国内偏远地区,国外遍及13各国家70余名专家;正刊阶段:批准后首年发行量3000余册每期(不含数字版读者),经过我刊编委会及全体编排人员努力认真办刊,2009年纸版订户已增长至6500余册,这些在国内很少见(因为大部分期刊的纸版订户都在缩减);4 紧密与本领域联系互动,每年举办1期编委会、曾送1~2期专业教学光盘、发展1批高质量稿源基地、办1次读者、作者、编者网络交流、交友会;5 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版面使用费低廉,承办单位每年拨专项经费,办公环境、设备一流,软硬件配置先进合理,人才结构科学;6 编委会系国内一流专家、学术把关严谨,杂志社编辑人员层次高,大部分为高职专业人员。同类杂志比较:本专业同类期刊较少,主要有相关杂志有《中国疼痛医学杂志》,《颈腰痛杂志》、《麻醉与镇痛杂志》,其中《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及编委会多为疼痛基础研究人员,其研究方向侧重于疼痛医学基础研究方面;《颈腰痛杂志》为骨科专业杂志,《麻醉与镇痛杂志》为麻醉学专业杂志;我刊为综合性疼痛专业杂志,专业覆盖范围广泛,除麻醉学、骨科学、中医理疗学专业外,还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室疼痛相关学术内容的临床实用成果,以推广实用性成果为主。办刊单位优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麻醉学科,在改革开放早期就成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学术水平一直居国内一流水平,疼痛诊疗是麻醉学科的三大内容之一,2007年卫生部批准的建设疼痛学科即起源于麻醉学科,我单位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疼痛科的单位、我单位是国内首次(1989年)组织举办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专业学术会议的单位,我单位为华北区重点建设肿瘤医院,因此在癌痛领域、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常年有多项省级资助疼痛诊疗相关课题。学科带头人即本刊总编辑、创刊人张立生教授是国内首批疼痛诊疗学专家,国内疼痛诊疗领域权威专家,曾参与《中华麻醉学杂志》的创刊,并一直任该杂志常务副主编。另外我单位还主办有《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等多家杂志。单位支持情况:我刊运营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始终把贯彻办刊宗旨放在首位,医院经济实力雄厚,每年都有办刊专向经费,我刊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杂志社编辑均为高职多学科医学专业、流行病学专业、外语专业编辑,另注重人才梯度建设,老中青结合,有严谨的办刊态度,更有创新活力。办公设备先进一流,软件方面配备有办刊所需的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光盘版等多家全文或摘要数据库,办公环境优越。

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杂志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麻醉与止痛法》81篇、ANAESTHESIA《麻醉学》34篇、ANESTHESIOLOGY《麻醉学》33篇、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英国麻醉学杂志》27篇、PAIN《疼痛》22篇、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麻醉与监护》19篇、PEDIATRIC ANESTHESIA《儿科麻醉术》18篇、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 ANESTHESIE《加拿大麻醉杂志》18篇。1.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斯堪的纳维亚麻醉学报》Monthly ISSN: 0001-5172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创刊年:1957 出版地:美国2. ANAESTHESIA 《麻醉学》Monthly ISSN: 0003-2409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创刊年:1946 出版地:美国3.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麻醉与监护》 ISSN: 0310-057X创刊年:1972 出版地:澳大利亚4. ANAESTHESIST 《麻醉师》Monthly ISSN: 0003-2417 创刊年:1952 出版地:美国5. ANASTHESIOLOGIE & INTENSIVMEDIZIN 《麻醉学与监护医学》Monthly ISSN: 0170-5334 德国麻醉学和监护医学会与德国麻醉师职业联合会主编。创刊年:1960 出版地:德国6. ANASTHESIOLOGIE INTENSIVMEDIZIN NOTFALLMEDIZIN SCHMERZTHERAPIE 《麻醉学,监护医学,急救医学,疼痛治疗》Bimonthly ISSN: 0939-2661 创刊年:1966 出版地:德国7.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麻醉与止痛法》Monthly ISSN: 0003-29998. ANESTHESIOLOGY 《麻醉学》Monthly ISSN: 0003-3022创刊年:1940 出版地:美国9. ANNALES FRANCAISES D ANESTHESIE ET DE REANIMATION 《法国麻醉与复苏纪事》Monthly ISSN: 0750-765810.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英国麻醉学杂志》 Monthly ISSN: 0007-0912创刊年:1923出版地:英国11. 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 ANESTHESIE 《加拿大麻醉杂志》Bimonthly ISSN: 0832-610X创刊年:1954 出版地:美国12.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疼痛临床杂志》Bimonthly ISSN: 0749-8047创刊年:1985 出版地:美国13. 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 《麻醉学新见》Bimonthly ISSN: 0952-7907 创刊年:1988 出版地:美国14. DOULEUR ET ANALGESIE 《疼痛和镇痛》(注: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ISSN: 1011-288X 创刊年:1988 出版地:美国15.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欧洲麻醉学杂志》Monthly ISSN: 0265-021516.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欧洲疼痛杂志》Quarterly ISSN: 1090-3801 创刊年:1997 出版地:英国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国际妇科麻醉学杂志》Quarterly ISSN: 0959-289X 创刊年:1991 出版地:英国18. JOURNAL OF ANESTHESIA 《麻醉杂志》Quarterly ISSN: 0913-8668 创刊年:1987 出版地:日本19.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心胸与血管麻醉杂志》Bimonthly ISSN: 1053-0770 创刊年:1987 出版地:美国20.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临床麻醉术杂志》Bimonthly ISSN: 0952-8180 创刊年:1989 出版地:美国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W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director,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JournalofAnesthesiologyand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麻醉与疼痛医学杂志投稿

刊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主办: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5805CN: 32-1211/R邮发代号: 28-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期刊简介《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时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月刊。报道内容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每期发行量10000册左右,为麻醉界同类杂志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读者对象《临床麻醉学杂志》为麻醉学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及疼痛治疗等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读者对象为各级麻醉和急救医学专业人员。

来稿请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称,附单位介绍信,信中须注明未“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无泄密内容。 投稿时请注明通讯作者,提供基金资助信息,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号和Email地址。稿件经审稿不录用者,将及时通知作者,但原稿一律不退。 稿件是否录用的信息将同时刊登于网上。

欢迎稿件1.述评;2.麻醉学和重危医学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论著;3.临床麻醉、疼痛治疗与ICU诊疗 经验总结;4.麻醉学与复苏新进展的知识更新及综述;5.专家笔谈;6.病例报告;7.意外或 教训;8.有关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改进;9.学术信箱等。三、来稿内容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力求文理通顺、语言精练。论著和 综述一般不超过3 5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其他文稿宜在1 500字以内 。文 稿用300或400方格稿纸单面横写或打印,标点符号独占一格。四、撰稿规范1.文题应能反映文章的主题,力求简明、醒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不夹用英文缩 略语。2.作者每篇论文的作者总数不宜超过6位。作者均应具备的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 ,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属临床及 实验研究的论文,同意该文发表,并对其负责的作者(不一定是第一作者)为该文的“责任 作者”(corresp onding author)。正文文题下仅列写作者姓名,在“责任作者”姓名右上角 加符号,并在同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作者邮政编码及单位。不属同一单位时,在首页左下脚 注中写出单位,用括弧写出该作者的姓名。3.论著正文按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段式结构书写。其他文稿参照论著正文结构 组文。4.摘要论著正文前刊4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其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有 主要数据)和结论四部分,既要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又要简明扼要。其后针对论文内容列 出2~6个关键词。论著稿还需附与中文摘要相一致的英文摘要一份,内容包括英文文题( 仅第一个字母大写)、作者(汉语拼音)、单位及关键词。正文按“Objective” 、“Methods”、“Results”和“Conclusion”四个部分翻译, 列出与中文摘要相应的关键词(Key words),并要求隔行打印,便于审修。5.图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取消竖线。线条图请用白纸墨绘或电脑绘制,其文字部分用 铅笔注明,注意画面清晰整齐,要较预计印出的尺寸放大一倍。照片图要清晰、对比度好, 并在背面注明图号及上、下方向,图题另纸写明,图、表中注解用中文。6.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其以后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名词为准。暂 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按国务院1986年 10月15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通常可参照新版的《新华字典》。7.药名文题及正文中的药名尽量使用其中国药典标准命名的学名,不用商品名。常用的麻 醉药和肌松药药名举例:硫喷妥钠,γ-羟基丁酸钠,依托咪酯,丙泊酚,氯胺酮,氟哌啶 ,安定,咪唑安定,哌替啶,吗啡,芬太尼,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比卡因,安氟醚,异氟醚,地氟醚,琥珀胆碱,潘库溴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哌库溴 铵等。新药尚未命名者 用英文学名或其代号。8.缩略语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或英文全称(除人名或地名,一 律用小写字母)及其缩略语(两者用“,”隔开),缩略语不得移行。9.计量单位和符号本刊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 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为准。压力计量单位可用mmHg或cmH2O,但第一次 出现时应注明其与kPa换算的系数,例如“血压120/80mmHg(1mmHg= )”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一律采用负幂指数形式表示, 如mg*kg-1*min-1。百分数起止或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 前后两个数字都要有百分符号,如1%~2%,或50%±2%。描述面积的长×宽或体积 的长×宽×高的表示方法是3cm×5cm或2cm×6cm×3cm。呼吸频率的单位用“次/分”,图、表中的心率单位用“bpm”(次/分)。表示时间的单位,文内叙述用 汉字:秒、分和小时等。图表用英文 缩写:s(秒),min(分钟),h(小时),d(天),w(周),y(岁)。10.参考文献(1)论著一般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15条,书 写格式相同。凡未发表的文章、内部刊物及资料等不作参考文献引用。(2)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第1~3名全部列出;三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et al”(英)、“ИЛР”(俄)或“他”(日)。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 伯数字加“[]”标于正文中相应的作者名后右上角或句末后上角(引用时未写作者名的 )。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如“醉”与“醉”(日文) 。所列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并按规范表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