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医学与生物遗传基因密码
摘要: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三联码密码说明了标准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
关键词:三联码密码;标准氨基酸;场;阴阳;易经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张洪钧、彭莉等按照AGCT化学特性依据中国阴阳理论进行阴阳分类――嘌呤AC.属阴,嘧啶CT属阳;而二者又可以分别再分阴阳,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阳,C为阳中之阳,T为阳中之阴”。实际上,4x4x4=64种三联码说蕴含的生命含义也是可以根据标准氨基酸的分子特性继续演化其整体含义的。
1基因组本质是精的集中体现
基因组是人体精气的凝聚态,是人体的微观资讯调控中心,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含有生命的全部资讯。功能的整体必然由有序的结构所完成。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是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体排列,是根据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以及标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功能整体特性阴阳进行分类的。
生命是整体的,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有序性是功能统一的基础;生命是从原始的化学振荡不断进化发展过来的,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才最后形成了生命整体,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是构成生命整体的基础条件。
2密码子的整体含义
密码子与阴阳4×4×4=64种联码是由阴阳演化而来的,64密码子与易经的64卦遥相呼应,反映了整体的演化规律,蕴含着最基本的阴阳,密码子不是随机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阴阳的相互组合中完成了生命的有形显示和相互联络。生命的发展进化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过来的,其内在的生命密码予必然与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相一致。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
64密码子是阴阳转化的,代表了阴阳在64卦中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所方法,c为阳中之阳,那么CCC在64卦中就属于干;A为阴中之阴,aaa就代表了坤,其余类推。各三联码密码子代表了整体的阴阳属性,它的卦象代表了它在64卦中的阴阳整体属性。整体是关键的,即使在不同的星球进化,生命的物质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但是整体还是一样的;整体是形成分子运动整体性的主导,而分子的运动则体现了整体。
三联码密码子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义第一个脱氧核糖核酸代表了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特性,结构的刚与柔等,空间的占位等。
例如:CCC代表了脯氨酸β-吡咯烷基-α-羧酸,见图1,与一般的α-氨基不同,是一种亚氨基酸,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结构在空间上变现为刚性,不易摺叠,阻碍了其他分子的接近。卦象就表示为干。
aaa代表了赖氨酸α,ε-二氨基己酸,见图2,侧链是含4个C原子的直链烷胺,侧链的胺基带有正电性,可以摺叠与羧基带有负电性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环,表现出较大的柔韧性。卦象就表示为坤。
其他氨基酸依此类推。
第二个脱氧核糖核酸则与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等电点很有关系,郭同新认为:“标准氨基酸按等电点去排列.可显示出氨基酸化学性质的周期性,与遗传密码方阵结合,得出氨基酸密码编辑的内在联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脱氧核糖核酸则表示了代表这种标准氨基酸的密码子在64密码子整体中的变动性和摆动性。ATGC相互间有截然不同特点的氢健和色散两种作用形式,氢键作用动力具有高度的方向性,而色散作用动力不具有方向性,只是有强烈的加和性。人类基因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富含c+G遗传基因就是由高度方向性的氢键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主导DNA的先导条件。而起著启动、终止、转录等副旋律作用的富含T+A遗传基因则由色散作用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副旋律DNA的先导条件。这就是人类基因组的根本特点,而其他生物种就没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是就一开始用氢键动力和色散动力同时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而已。当然生物体越高阶,氢键作用动力占越大的比例。这种作用形式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性和主动性。生命的“阳”具有这种主动性的特点。
基因数目的推测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在整体的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基因组。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由生克制化相互作用的五脏组成,五脏互含即每脏也由生克制化的五脏相互作用构成。由此组成了整体。按照整体一致性原则,基因组整体也由五脏基因组模组组成,每脏基因组模组也由相应的五脏基因组亚模组组成。那么总的基因数目如下:55×60/5=37500。
解释:人整体有五脏,每脏又有五脏,所以共有5×5×5×5×5×5种变化。而三联体密码共64个,减去1个起始子与3个终止子,共60个,60个密码子分配在5个亚模组脏中,每个亚模组12个密码子,那么基因的数目是37500个。平均每基因含核酸数目55个。
这只是推测。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以及大小在基因组中还有个优化过程。基因组作为人体整体的资讯系统,和自然界也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的资讯在基因组中得到了统一集中体现。
3非基因部分与基因的关系
人类的元整体是在 *** 与卵子在相合的瞬间形成的,精卵结合后各自的亲和力等特性消失了,而受精卵的特性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精卵结合的瞬间精卵特性消失的瞬间和受精卵形成之前首先形成了人类的最初整体――元整体,元整体自此开始演化,从无形逐渐演化有形,从太极-阴阳-五行以至最后演化成有形的基因组。
基因与非基因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有形整体,而非基因部分则是基因的场;这个场是生命的场,具有能动性,可以调控基因,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相互联络,促使基因的优化、基因的相互调控与基因组整体的形成。基因的均一化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基因组是整体的,是人整体的资讯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体平衡存在的自然界的资讯的集中体现。生命是有序的,有序的生命必然由有序的生命大分子的有序运动组成。取类比象应该建立在脱氧核苷酸与其他生命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整体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根本。
寒冷天气有利流感病毒存活
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时间更长,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清除。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彼得・帕莱塞带领下进行实验,让数百只豚鼠在不同的温度和溼度下接触同一种人类的流感病毒。他们把豚鼠放在笼子里,使空气从生病的豚鼠流向健康的豚鼠。
研究小组发现,在室温下,流感的传播在溼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溼度为65%时会再次达到峰值。流感在溼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溼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
研究还发现,温度是一个比溼度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溼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
人体中的黏液通常通过呼吸道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清除。帕莱塞说:“当冷空气侵袭我们的上呼吸道时,黏液会变得比较黏稠,所以我们就无法像通常那样轻易地清除病毒。”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
中医药传统精神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医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国内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的题中之义与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医学之人学本质并按其要求适时规范课程设置,借鉴扬弃国际国外医学教育之经验方法,总结探索中医药精神传承之途径是当下医学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者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精神;医学人学本质;医学人文教育复归
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本地区先民们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而积累下来的经验反思与智慧总结,与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其深层本质是人学。
医学之人学质趣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彰显本民族的精神特质与体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医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国内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的题中之义与基本要求。
但令人遗憾与深感忧虑的是,时下国内医学高等教育由于深受西方医学思维方式与科学主义之影响,体现在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表现出“重技轻德”、“崇业贬道”之倾向,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功效之微或根本不在教育者视域之内,这与医学的人学本质渐行渐远。
本文旨在倡导,深刻理解医学之人学本质并按其要求适时规范课程设置,借鉴扬弃国际国外医学教育之经验方法,总结探索中医药精神传承之途径是当下医学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者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医学人学本质规约与当下医学人文教育之错位
医学集科学、技术于一体,兼具艺术与美学之特征,其深层内涵与本质规定是人学。
从其达到预期功效而言,它不仅要敬畏与救治生命,而且要解读与体悟生命从而为人之全面发展提供广阔时空;从其体现的伦理意蕴而论,“医院和医生是成为生命伦理的骄子还是弃儿,就在于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取舍存毁之间。”故而,医学不仅是医技单纯物理之展现,而且是人文关怀人理的深层蕴涵,这是所有医学的最终企求表征与最高价值归宿。
从哲学维度而观,人究其本性是自然、社会、精神属性三位一体,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性之医学观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其日益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可与广泛赞同的深层缘由。
“医学技术与医学美德构成了医学人道的一体两面”随着医学的纵深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医学的科技尤其是人学本质内在地规约着医生不仅要医技高超,而且要医德高尚。
世界医学伦理四大经典之一的《论大医精诚》的“精”字,是对医生医学知识广博精准,技艺精湛方面的要求;“诚”字是对医生道德品质至真至纯,仁爱无偏方面的规定。
而历经时空筛选积淀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概括为仁者爱人,赤诚救世的事业准则;一视同仁,不分贵贱的道德品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贪财利,作风正派的伦理标准;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学习精神五个方面。
正是在此种意义上,国家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虽然医学仁德情怀在理论上历来倍受人们推崇与赞颂,但现实生活中却因医德失范与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引发医患冲突日益加剧,剖析其原因,国内医学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做为一个重要因素日渐浮出水面。
受科学理性主义价值观与机械论还原主义之影响,现代医学教育秉承“人体像一台机器,疾病是这台机器的故障,医生的职责是修理这台机器”之理念,在医学生教育偏颇之现实表现主要有二:其一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重技轻德,其二为医学人文课程在整个医学生培养方案中设置偏斜失调。
据调查显示:国内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比例最高为,最低为,大多数院校在7%―8%,平均为。
二、国际医学组织人文教育规定与发达国家之范例
医学人文教育的复归基于人们反思医学高新科技的不可控后果与期待医学发展的惠民真谛。
国际医学组织的相关政策与西方发达的范例作用是其现实回应。
国际医学组织的相关规定。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爱丁堡宣言》宣称:医学教育旨在培养促进全民健康的医生,人们心中理想的`医生应是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哥本哈根《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的高标准规定:三者在课程计划中所占的分量应当适合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日益变化的人口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的卫生保健需求。
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将医生敬业精神与伦理行为置于医疗实践的核心地位,超半数以上核心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密切相关。
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医学人文目标清晰;医学课程设置合理。
Cooper J教授在美国医学院协会第105届年会上的“为21世纪培养医生”报告声称: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缺乏的医生,智力挑战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常发挥不畅乃至丧失。
《医学教育未来方向》、《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美国和加拿大医学生教育掠影》标志着新时期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宗旨是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面医学人格的塑造,其中心要义是“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是在向医学科学、向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大爱。”
“英国总医学委员会”曾先后三次出版权威性报告《明天的医生》,在医学知识、技能、医学伦理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对医学人文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旨在展现“一个日益丰满、更加有血有肉的未来医生形象。”此外,法、德、日在此方面目标也非常明确清晰。
美国医学院校一般开设人文社科与医学交叉的课程且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教学内容注重现实问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师资知识结构合理,一般兼具人文社科与医学知识背景。
法国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并定期检查,以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小时,约占第1学年课堂教学515总时数的,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0%。”其特色是政府保驾护航、增设护理见习教育、重视医学伦理教育、专题教学讲座等。
三、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规范与传承提升之途径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与树立医学人文关怀观,这需从两方面进行努力,其一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承;其二是国外医学道德合理因素的吸收与借鉴。
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承。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同疾病做斗争过程的集体智慧结晶与实践经验总结,也是民族抗争精神的体现展示与对生命的体悟反思。
随着西学东渐与科学主义与理性思维的霸权,中医的非科学性与存废之声曾喧嚣一时,但中医的实践功效经受住了疾病对其考验,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中医的文化特质再度被高度重视与重新挖掘,中医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奉行的思维理念再度被传承与发扬。
整体主义医学思维、辩证施治疗疾方法、博及医源未病诉求、仁德慎独伦理气质、生命贵重责任使命、大医精诚职业理想等皆为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精华之所在,构成了中医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之魂,它们潜藏于医学典籍之中或蕴含在古代医家个人的品格修行之内,需要现代医者深悟体味与总结挖掘,更需要当下医学教育与医学生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
它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与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国外医学道德合理因素的吸收与借鉴。
国外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疾病诊疗方法与医学伦理思想,是西方医者智慧的凝结与品格的结晶,也是时下中西医展开对话语境的史学背景与现实基础。
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医德品质与南丁格尔所体现的护理精神,被全世界所认可并被医界所称颂,而科学精神与人文品格并举,实验方法与理性分析并存,精确性追求与临终性照护并重,是值得医学教育合理吸收与全面借鉴的。
医学人文教育培育的必备条件。
对中外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伦理品质进行挖掘提炼与传承发扬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若想达到既定目标与预期效果还需其它必备条件,其中开展医学人文科学研究和兼具人文与医学知识背景的可资利用的师资不可或缺。
医学高等院校进行医学人文科研的基础条件包括数量与质量可观的网络资源与实体书籍与学术期刊,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匹配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主管部门重视与提供支持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此外,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相互补充、医学人文教学始终如一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全部,是使医学生人文知识得以完备、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人文品格得以形成、人文情怀得以塑造、人文行为以实践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虹,张宗明.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28-31
[2]李振良,孟建伟.技术与美德之间:西方医学人道主义思想渊源[J].医学与哲学,(10A):
[3]曹洪欣.建言: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N].2015-3-25
[4]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张拓红译.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
[5]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10):66-68
[6]梅人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生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组的中期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4):
[7]于双成,金祥雷,于雅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景及本质特征[J].医学与哲学,(12):11-14
[8]嵇艳.英国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嬗变[J].医学与哲学,(8A):30-33
[9]陈建平.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及启示[J].医学教育,1999(3):24-25
[10]蒯强.法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其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1):93-95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医学与生物遗传基因密码
摘要: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三联码密码说明了标准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
关键词:三联码密码;标准氨基酸;场;阴阳;易经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张洪钧、彭莉等按照AGCT化学特性依据中国阴阳理论进行阴阳分类――嘌呤AC.属阴,嘧啶CT属阳;而二者又可以分别再分阴阳,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阳,C为阳中之阳,T为阳中之阴”。实际上,4x4x4=64种三联码说蕴含的生命含义也是可以根据标准氨基酸的分子特性继续演化其整体含义的。
1基因组本质是精的集中体现
基因组是人体精气的凝聚态,是人体的微观资讯调控中心,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含有生命的全部资讯。功能的整体必然由有序的结构所完成。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是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体排列,是根据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以及标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功能整体特性阴阳进行分类的。
生命是整体的,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有序性是功能统一的基础;生命是从原始的化学振荡不断进化发展过来的,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才最后形成了生命整体,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是构成生命整体的基础条件。
2密码子的整体含义
密码子与阴阳4×4×4=64种联码是由阴阳演化而来的,64密码子与易经的64卦遥相呼应,反映了整体的演化规律,蕴含着最基本的阴阳,密码子不是随机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阴阳的相互组合中完成了生命的有形显示和相互联络。生命的发展进化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过来的,其内在的生命密码予必然与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相一致。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
64密码子是阴阳转化的,代表了阴阳在64卦中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所方法,c为阳中之阳,那么CCC在64卦中就属于干;A为阴中之阴,aaa就代表了坤,其余类推。各三联码密码子代表了整体的阴阳属性,它的卦象代表了它在64卦中的阴阳整体属性。整体是关键的,即使在不同的星球进化,生命的物质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但是整体还是一样的;整体是形成分子运动整体性的主导,而分子的运动则体现了整体。
三联码密码子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义第一个脱氧核糖核酸代表了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特性,结构的刚与柔等,空间的占位等。
例如:CCC代表了脯氨酸β-吡咯烷基-α-羧酸,见图1,与一般的α-氨基不同,是一种亚氨基酸,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结构在空间上变现为刚性,不易摺叠,阻碍了其他分子的接近。卦象就表示为干。
aaa代表了赖氨酸α,ε-二氨基己酸,见图2,侧链是含4个C原子的直链烷胺,侧链的胺基带有正电性,可以摺叠与羧基带有负电性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环,表现出较大的柔韧性。卦象就表示为坤。
其他氨基酸依此类推。
第二个脱氧核糖核酸则与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等电点很有关系,郭同新认为:“标准氨基酸按等电点去排列.可显示出氨基酸化学性质的周期性,与遗传密码方阵结合,得出氨基酸密码编辑的内在联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脱氧核糖核酸则表示了代表这种标准氨基酸的密码子在64密码子整体中的变动性和摆动性。ATGC相互间有截然不同特点的氢健和色散两种作用形式,氢键作用动力具有高度的方向性,而色散作用动力不具有方向性,只是有强烈的加和性。人类基因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富含c+G遗传基因就是由高度方向性的氢键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主导DNA的先导条件。而起著启动、终止、转录等副旋律作用的富含T+A遗传基因则由色散作用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副旋律DNA的先导条件。这就是人类基因组的根本特点,而其他生物种就没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是就一开始用氢键动力和色散动力同时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而已。当然生物体越高阶,氢键作用动力占越大的比例。这种作用形式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性和主动性。生命的“阳”具有这种主动性的特点。
基因数目的推测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在整体的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基因组。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由生克制化相互作用的五脏组成,五脏互含即每脏也由生克制化的五脏相互作用构成。由此组成了整体。按照整体一致性原则,基因组整体也由五脏基因组模组组成,每脏基因组模组也由相应的五脏基因组亚模组组成。那么总的基因数目如下:55×60/5=37500。
解释:人整体有五脏,每脏又有五脏,所以共有5×5×5×5×5×5种变化。而三联体密码共64个,减去1个起始子与3个终止子,共60个,60个密码子分配在5个亚模组脏中,每个亚模组12个密码子,那么基因的数目是37500个。平均每基因含核酸数目55个。
这只是推测。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以及大小在基因组中还有个优化过程。基因组作为人体整体的资讯系统,和自然界也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的资讯在基因组中得到了统一集中体现。
3非基因部分与基因的关系
人类的元整体是在 *** 与卵子在相合的瞬间形成的,精卵结合后各自的亲和力等特性消失了,而受精卵的特性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精卵结合的瞬间精卵特性消失的瞬间和受精卵形成之前首先形成了人类的最初整体――元整体,元整体自此开始演化,从无形逐渐演化有形,从太极-阴阳-五行以至最后演化成有形的基因组。
基因与非基因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有形整体,而非基因部分则是基因的场;这个场是生命的场,具有能动性,可以调控基因,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相互联络,促使基因的优化、基因的相互调控与基因组整体的形成。基因的均一化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基因组是整体的,是人整体的资讯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体平衡存在的自然界的资讯的集中体现。生命是有序的,有序的生命必然由有序的生命大分子的有序运动组成。取类比象应该建立在脱氧核苷酸与其他生命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整体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根本。
寒冷天气有利流感病毒存活
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时间更长,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清除。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彼得・帕莱塞带领下进行实验,让数百只豚鼠在不同的温度和溼度下接触同一种人类的流感病毒。他们把豚鼠放在笼子里,使空气从生病的豚鼠流向健康的豚鼠。
研究小组发现,在室温下,流感的传播在溼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溼度为65%时会再次达到峰值。流感在溼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溼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
研究还发现,温度是一个比溼度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溼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
人体中的黏液通常通过呼吸道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清除。帕莱塞说:“当冷空气侵袭我们的上呼吸道时,黏液会变得比较黏稠,所以我们就无法像通常那样轻易地清除病毒。”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1】
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生理学 中西医融合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 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 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
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
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3]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
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
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 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5]。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
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高中医系同学的兴趣。
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 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
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
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
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
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
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
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3]李保兰,韩曼.我校中医实验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63.
[4] 肖爱娇,闵建新,伍庆华.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154-156.
[5] 刘海梅,闫福曼,徐进文,等.中医院校生理学推行TBL教学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489-491.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2】
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
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
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
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
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
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2021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800字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3 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 工作总结 我院自 20__ 年 10 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 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 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 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 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 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 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 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 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 4 名带教老 师,12 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 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 、 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 心得体会 ,认 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 12 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 医案总结 24 份,学习心得 24 篇,跟师笔记 96 篇。公开发表 临床经验的论文 1 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 6 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 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 576 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 文 1 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 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 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 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 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 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 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 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 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 教学计划 ,规范跟师 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 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 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1】
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生理学 中西医融合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 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 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
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
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3]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
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
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 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5]。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
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高中医系同学的兴趣。
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 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
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
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
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
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
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
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3]李保兰,韩曼.我校中医实验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63.
[4] 肖爱娇,闵建新,伍庆华.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154-156.
[5] 刘海梅,闫福曼,徐进文,等.中医院校生理学推行TBL教学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489-491.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2】
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
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
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
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
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
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中医药传统精神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医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国内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的题中之义与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医学之人学本质并按其要求适时规范课程设置,借鉴扬弃国际国外医学教育之经验方法,总结探索中医药精神传承之途径是当下医学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者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精神;医学人学本质;医学人文教育复归
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本地区先民们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而积累下来的经验反思与智慧总结,与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其深层本质是人学。
医学之人学质趣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彰显本民族的精神特质与体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医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国内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的题中之义与基本要求。
但令人遗憾与深感忧虑的是,时下国内医学高等教育由于深受西方医学思维方式与科学主义之影响,体现在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表现出“重技轻德”、“崇业贬道”之倾向,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功效之微或根本不在教育者视域之内,这与医学的人学本质渐行渐远。
本文旨在倡导,深刻理解医学之人学本质并按其要求适时规范课程设置,借鉴扬弃国际国外医学教育之经验方法,总结探索中医药精神传承之途径是当下医学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者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医学人学本质规约与当下医学人文教育之错位
医学集科学、技术于一体,兼具艺术与美学之特征,其深层内涵与本质规定是人学。
从其达到预期功效而言,它不仅要敬畏与救治生命,而且要解读与体悟生命从而为人之全面发展提供广阔时空;从其体现的伦理意蕴而论,“医院和医生是成为生命伦理的骄子还是弃儿,就在于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取舍存毁之间。”故而,医学不仅是医技单纯物理之展现,而且是人文关怀人理的深层蕴涵,这是所有医学的最终企求表征与最高价值归宿。
从哲学维度而观,人究其本性是自然、社会、精神属性三位一体,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性之医学观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其日益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可与广泛赞同的深层缘由。
“医学技术与医学美德构成了医学人道的一体两面”随着医学的纵深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医学的科技尤其是人学本质内在地规约着医生不仅要医技高超,而且要医德高尚。
世界医学伦理四大经典之一的《论大医精诚》的“精”字,是对医生医学知识广博精准,技艺精湛方面的要求;“诚”字是对医生道德品质至真至纯,仁爱无偏方面的规定。
而历经时空筛选积淀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概括为仁者爱人,赤诚救世的事业准则;一视同仁,不分贵贱的道德品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贪财利,作风正派的伦理标准;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学习精神五个方面。
正是在此种意义上,国家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虽然医学仁德情怀在理论上历来倍受人们推崇与赞颂,但现实生活中却因医德失范与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引发医患冲突日益加剧,剖析其原因,国内医学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做为一个重要因素日渐浮出水面。
受科学理性主义价值观与机械论还原主义之影响,现代医学教育秉承“人体像一台机器,疾病是这台机器的故障,医生的职责是修理这台机器”之理念,在医学生教育偏颇之现实表现主要有二:其一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重技轻德,其二为医学人文课程在整个医学生培养方案中设置偏斜失调。
据调查显示:国内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比例最高为,最低为,大多数院校在7%―8%,平均为。
二、国际医学组织人文教育规定与发达国家之范例
医学人文教育的复归基于人们反思医学高新科技的不可控后果与期待医学发展的惠民真谛。
国际医学组织的相关政策与西方发达的范例作用是其现实回应。
国际医学组织的相关规定。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爱丁堡宣言》宣称:医学教育旨在培养促进全民健康的医生,人们心中理想的`医生应是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哥本哈根《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的高标准规定:三者在课程计划中所占的分量应当适合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日益变化的人口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的卫生保健需求。
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将医生敬业精神与伦理行为置于医疗实践的核心地位,超半数以上核心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密切相关。
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医学人文目标清晰;医学课程设置合理。
Cooper J教授在美国医学院协会第105届年会上的“为21世纪培养医生”报告声称: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缺乏的医生,智力挑战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常发挥不畅乃至丧失。
《医学教育未来方向》、《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美国和加拿大医学生教育掠影》标志着新时期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宗旨是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面医学人格的塑造,其中心要义是“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是在向医学科学、向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大爱。”
“英国总医学委员会”曾先后三次出版权威性报告《明天的医生》,在医学知识、技能、医学伦理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对医学人文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旨在展现“一个日益丰满、更加有血有肉的未来医生形象。”此外,法、德、日在此方面目标也非常明确清晰。
美国医学院校一般开设人文社科与医学交叉的课程且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教学内容注重现实问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师资知识结构合理,一般兼具人文社科与医学知识背景。
法国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并定期检查,以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小时,约占第1学年课堂教学515总时数的,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0%。”其特色是政府保驾护航、增设护理见习教育、重视医学伦理教育、专题教学讲座等。
三、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规范与传承提升之途径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与树立医学人文关怀观,这需从两方面进行努力,其一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承;其二是国外医学道德合理因素的吸收与借鉴。
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承。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同疾病做斗争过程的集体智慧结晶与实践经验总结,也是民族抗争精神的体现展示与对生命的体悟反思。
随着西学东渐与科学主义与理性思维的霸权,中医的非科学性与存废之声曾喧嚣一时,但中医的实践功效经受住了疾病对其考验,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中医的文化特质再度被高度重视与重新挖掘,中医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奉行的思维理念再度被传承与发扬。
整体主义医学思维、辩证施治疗疾方法、博及医源未病诉求、仁德慎独伦理气质、生命贵重责任使命、大医精诚职业理想等皆为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精华之所在,构成了中医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之魂,它们潜藏于医学典籍之中或蕴含在古代医家个人的品格修行之内,需要现代医者深悟体味与总结挖掘,更需要当下医学教育与医学生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
它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与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国外医学道德合理因素的吸收与借鉴。
国外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疾病诊疗方法与医学伦理思想,是西方医者智慧的凝结与品格的结晶,也是时下中西医展开对话语境的史学背景与现实基础。
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医德品质与南丁格尔所体现的护理精神,被全世界所认可并被医界所称颂,而科学精神与人文品格并举,实验方法与理性分析并存,精确性追求与临终性照护并重,是值得医学教育合理吸收与全面借鉴的。
医学人文教育培育的必备条件。
对中外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伦理品质进行挖掘提炼与传承发扬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若想达到既定目标与预期效果还需其它必备条件,其中开展医学人文科学研究和兼具人文与医学知识背景的可资利用的师资不可或缺。
医学高等院校进行医学人文科研的基础条件包括数量与质量可观的网络资源与实体书籍与学术期刊,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匹配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主管部门重视与提供支持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此外,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相互补充、医学人文教学始终如一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全部,是使医学生人文知识得以完备、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人文品格得以形成、人文情怀得以塑造、人文行为以实践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虹,张宗明.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28-31
[2]李振良,孟建伟.技术与美德之间:西方医学人道主义思想渊源[J].医学与哲学,(10A):
[3]曹洪欣.建言: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N].2015-3-25
[4]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张拓红译.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
[5]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10):66-68
[6]梅人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生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组的中期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4):
[7]于双成,金祥雷,于雅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景及本质特征[J].医学与哲学,(12):11-14
[8]嵇艳.英国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嬗变[J].医学与哲学,(8A):30-33
[9]陈建平.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及启示[J].医学教育,1999(3):24-25
[10]蒯强.法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其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1):93-95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医医学心理学
【摘要】中医医学心理学源于《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医生运用于临床,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基本疗法结合案例进行简述。
【关键词】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疗法;案例
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 [1]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络,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1]
五脏情志论
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4]
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5]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 [1]
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8] [9]
单独运用 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损毁面板而悲,而排解郁怒。如喜伤心,恐胜喜:范进过喜而呈癫状,岳父突然打耳光,他因恐而清醒。
综合运用以情胜情疗法要灵活运用。[10]一种情志 *** 可调一种或数种情志致病;一种或数种情志可调一种情志致病。[11]某女思夫纳呆,丹溪综合“以怒胜思,以喜解思”让其父使女怒,又诈以其夫将归使女喜,女思得解。
言语疏导法用语言对患者劝说开导的精神治疗方法。在能保护患者隐私的环境,使其畅言,顺其意疏导,改善其负面情绪。
惊者平之法《内经》:“惊者平之”。张从正:“惟习可以治惊,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不惊”。[12]卫新妻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戴人用以木击几等方法发出声音,使之耳闻目睹,渐次为常,惊止病愈。
顺情从欲法欲愈其疾,当先治心。室女倾心于某男,初其父不许,由此郁闷而患瘰疬。其父遂许。婚后三月,其症大减,再稍加调治即愈。[13]
移精变气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讲述运用精神疗法转移精神,梳理气机。杨贲亨诊患内障的贵人,用诡言令其凝神于足以降火,愈目疾。
导引运气法让患者安神静志,摒弃不良情绪的干扰,梳理紊乱的气机,恢复平衡的心理疗法。卢不远治疗沈某的恐死症指导其禅宗参究法导引运气法,百日病愈。
传统音乐疗法《内经》以五音对应五脏的模式,用相应的五音组合,调理忧愁、思虑、悲哀等异常情志及心身疾病。
祝由疗法“祝说病由”以“移精变气”,而“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 “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而“病由是可愈”。[14]祝由疗法蕴藏合理的科学核心,借助患者的信仰,掌握和改变患者的心理,达到治病的目的。[15]
针药疗法《内经》强调心神,重视针药疗法,如选用针灸肝经原穴太冲或服用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的患者等被广泛地运用。
3 问题与展望
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存在发展连贯性,蕴含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然其内容支离破碎,系统性不强。我等应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心理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1] 闵范忠,何清平.新编中医医学心理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05-110,117-124
[2] 周莲菊.《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探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3-4
[3] 郭 倩,杨 洁,陈 刚,黄海健.朱丹溪的中医医学心理学思想探析[J].中 医 药 学 刊,2005,3. 233:462-463
[4] 闵范忠.论情志致病的条件及机能[J].广西中医药,1987,101:20
[5] 郜 峦.《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内涵简析[J].中医药学刊, 2003,9. 219:1496-1498
[6] 曾智.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315:12-15
[7] 王金道,刘勇,郭念峰.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0,61,69.
[8] 胡永年.略论以情胜情疗法[J].湖北中医杂志,
[9] 李益生.以情胜情疗法探赜[J].山东中医杂志
[10] 燕山高,朱文锋,闵范忠,等主编.中医医学心理学荟萃.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303-312
[11] 李兆健.古代情志相胜医案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12] 陈 莉,刘静宇.张子和心理疗法初探[J].中医研究, 2003, 10. 165:16-17
[13]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1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06 、1305
[14] 祁巨集.“祝由”探释[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6. 203:7-8
[15] 林韶冰,李秀华,李秀云.移精祝由疗法浅识[J]. 江苏中医药,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医学与生物遗传基因密码
摘要: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三联码密码说明了标准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
关键词:三联码密码;标准氨基酸;场;阴阳;易经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张洪钧、彭莉等按照AGCT化学特性依据中国阴阳理论进行阴阳分类――嘌呤AC.属阴,嘧啶CT属阳;而二者又可以分别再分阴阳,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阳,C为阳中之阳,T为阳中之阴”。实际上,4x4x4=64种三联码说蕴含的生命含义也是可以根据标准氨基酸的分子特性继续演化其整体含义的。
1基因组本质是精的集中体现
基因组是人体精气的凝聚态,是人体的微观资讯调控中心,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含有生命的全部资讯。功能的整体必然由有序的结构所完成。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是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体排列,是根据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以及标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功能整体特性阴阳进行分类的。
生命是整体的,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有序性是功能统一的基础;生命是从原始的化学振荡不断进化发展过来的,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才最后形成了生命整体,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是构成生命整体的基础条件。
2密码子的整体含义
密码子与阴阳4×4×4=64种联码是由阴阳演化而来的,64密码子与易经的64卦遥相呼应,反映了整体的演化规律,蕴含着最基本的阴阳,密码子不是随机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阴阳的相互组合中完成了生命的有形显示和相互联络。生命的发展进化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过来的,其内在的生命密码予必然与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相一致。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
64密码子是阴阳转化的,代表了阴阳在64卦中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所方法,c为阳中之阳,那么CCC在64卦中就属于干;A为阴中之阴,aaa就代表了坤,其余类推。各三联码密码子代表了整体的阴阳属性,它的卦象代表了它在64卦中的阴阳整体属性。整体是关键的,即使在不同的星球进化,生命的物质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但是整体还是一样的;整体是形成分子运动整体性的主导,而分子的运动则体现了整体。
三联码密码子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义第一个脱氧核糖核酸代表了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特性,结构的刚与柔等,空间的占位等。
例如:CCC代表了脯氨酸β-吡咯烷基-α-羧酸,见图1,与一般的α-氨基不同,是一种亚氨基酸,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结构在空间上变现为刚性,不易摺叠,阻碍了其他分子的接近。卦象就表示为干。
aaa代表了赖氨酸α,ε-二氨基己酸,见图2,侧链是含4个C原子的直链烷胺,侧链的胺基带有正电性,可以摺叠与羧基带有负电性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环,表现出较大的柔韧性。卦象就表示为坤。
其他氨基酸依此类推。
第二个脱氧核糖核酸则与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等电点很有关系,郭同新认为:“标准氨基酸按等电点去排列.可显示出氨基酸化学性质的周期性,与遗传密码方阵结合,得出氨基酸密码编辑的内在联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脱氧核糖核酸则表示了代表这种标准氨基酸的密码子在64密码子整体中的变动性和摆动性。ATGC相互间有截然不同特点的氢健和色散两种作用形式,氢键作用动力具有高度的方向性,而色散作用动力不具有方向性,只是有强烈的加和性。人类基因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富含c+G遗传基因就是由高度方向性的氢键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主导DNA的先导条件。而起著启动、终止、转录等副旋律作用的富含T+A遗传基因则由色散作用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副旋律DNA的先导条件。这就是人类基因组的根本特点,而其他生物种就没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是就一开始用氢键动力和色散动力同时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而已。当然生物体越高阶,氢键作用动力占越大的比例。这种作用形式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性和主动性。生命的“阳”具有这种主动性的特点。
基因数目的推测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在整体的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基因组。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由生克制化相互作用的五脏组成,五脏互含即每脏也由生克制化的五脏相互作用构成。由此组成了整体。按照整体一致性原则,基因组整体也由五脏基因组模组组成,每脏基因组模组也由相应的五脏基因组亚模组组成。那么总的基因数目如下:55×60/5=37500。
解释:人整体有五脏,每脏又有五脏,所以共有5×5×5×5×5×5种变化。而三联体密码共64个,减去1个起始子与3个终止子,共60个,60个密码子分配在5个亚模组脏中,每个亚模组12个密码子,那么基因的数目是37500个。平均每基因含核酸数目55个。
这只是推测。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以及大小在基因组中还有个优化过程。基因组作为人体整体的资讯系统,和自然界也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的资讯在基因组中得到了统一集中体现。
3非基因部分与基因的关系
人类的元整体是在 *** 与卵子在相合的瞬间形成的,精卵结合后各自的亲和力等特性消失了,而受精卵的特性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精卵结合的瞬间精卵特性消失的瞬间和受精卵形成之前首先形成了人类的最初整体――元整体,元整体自此开始演化,从无形逐渐演化有形,从太极-阴阳-五行以至最后演化成有形的基因组。
基因与非基因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有形整体,而非基因部分则是基因的场;这个场是生命的场,具有能动性,可以调控基因,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相互联络,促使基因的优化、基因的相互调控与基因组整体的形成。基因的均一化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基因组是整体的,是人整体的资讯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体平衡存在的自然界的资讯的集中体现。生命是有序的,有序的生命必然由有序的生命大分子的有序运动组成。取类比象应该建立在脱氧核苷酸与其他生命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整体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根本。
寒冷天气有利流感病毒存活
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时间更长,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清除。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彼得・帕莱塞带领下进行实验,让数百只豚鼠在不同的温度和溼度下接触同一种人类的流感病毒。他们把豚鼠放在笼子里,使空气从生病的豚鼠流向健康的豚鼠。
研究小组发现,在室温下,流感的传播在溼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溼度为65%时会再次达到峰值。流感在溼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溼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
研究还发现,温度是一个比溼度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溼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
人体中的黏液通常通过呼吸道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清除。帕莱塞说:“当冷空气侵袭我们的上呼吸道时,黏液会变得比较黏稠,所以我们就无法像通常那样轻易地清除病毒。”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医学与生物遗传基因密码
摘要: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三联码密码说明了标准氨基酸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
关键词:三联码密码;标准氨基酸;场;阴阳;易经
生物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由核苷酸组成。不同的核苷酸按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这些碱基为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为DNA特有或尿嘧啶uracil,U,为RNA特有。张洪钧、彭莉等按照AGCT化学特性依据中国阴阳理论进行阴阳分类――嘌呤AC.属阴,嘧啶CT属阳;而二者又可以分别再分阴阳,即A为阴中之阴,G为阴中之阳,C为阳中之阳,T为阳中之阴”。实际上,4x4x4=64种三联码说蕴含的生命含义也是可以根据标准氨基酸的分子特性继续演化其整体含义的。
1基因组本质是精的集中体现
基因组是人体精气的凝聚态,是人体的微观资讯调控中心,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含有生命的全部资讯。功能的整体必然由有序的结构所完成。三联码密码不是随机排列的,是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体排列,是根据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DNA以及标准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功能整体特性阴阳进行分类的。
生命是整体的,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的有序性是功能统一的基础;生命是从原始的化学振荡不断进化发展过来的,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才最后形成了生命整体,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运动是构成生命整体的基础条件。
2密码子的整体含义
密码子与阴阳4×4×4=64种联码是由阴阳演化而来的,64密码子与易经的64卦遥相呼应,反映了整体的演化规律,蕴含着最基本的阴阳,密码子不是随机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阴阳的相互组合中完成了生命的有形显示和相互联络。生命的发展进化是在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过来的,其内在的生命密码予必然与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相一致。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有序分布的,标准氨基酸也是有序分布的。
64密码子是阴阳转化的,代表了阴阳在64卦中的演化规律。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所方法,c为阳中之阳,那么CCC在64卦中就属于干;A为阴中之阴,aaa就代表了坤,其余类推。各三联码密码子代表了整体的阴阳属性,它的卦象代表了它在64卦中的阴阳整体属性。整体是关键的,即使在不同的星球进化,生命的物质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但是整体还是一样的;整体是形成分子运动整体性的主导,而分子的运动则体现了整体。
三联码密码子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义第一个脱氧核糖核酸代表了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特性,结构的刚与柔等,空间的占位等。
例如:CCC代表了脯氨酸β-吡咯烷基-α-羧酸,见图1,与一般的α-氨基不同,是一种亚氨基酸,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杂环结构。这种杂环结构在空间上变现为刚性,不易摺叠,阻碍了其他分子的接近。卦象就表示为干。
aaa代表了赖氨酸α,ε-二氨基己酸,见图2,侧链是含4个C原子的直链烷胺,侧链的胺基带有正电性,可以摺叠与羧基带有负电性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环,表现出较大的柔韧性。卦象就表示为坤。
其他氨基酸依此类推。
第二个脱氧核糖核酸则与这种标准氨基酸的等电点很有关系,郭同新认为:“标准氨基酸按等电点去排列.可显示出氨基酸化学性质的周期性,与遗传密码方阵结合,得出氨基酸密码编辑的内在联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脱氧核糖核酸则表示了代表这种标准氨基酸的密码子在64密码子整体中的变动性和摆动性。ATGC相互间有截然不同特点的氢健和色散两种作用形式,氢键作用动力具有高度的方向性,而色散作用动力不具有方向性,只是有强烈的加和性。人类基因组中起主要作用的富含c+G遗传基因就是由高度方向性的氢键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主导DNA的先导条件。而起著启动、终止、转录等副旋律作用的富含T+A遗传基因则由色散作用动力能作为四个碱基聚合成副旋律DNA的先导条件。这就是人类基因组的根本特点,而其他生物种就没有这种特征。因为它们是就一开始用氢键动力和色散动力同时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不同而已。当然生物体越高阶,氢键作用动力占越大的比例。这种作用形式也体现了生命的进化性和主动性。生命的“阳”具有这种主动性的特点。
基因数目的推测整体是微观基因组整体的指导,在整体的作用下,形成了具体的基因组。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由生克制化相互作用的五脏组成,五脏互含即每脏也由生克制化的五脏相互作用构成。由此组成了整体。按照整体一致性原则,基因组整体也由五脏基因组模组组成,每脏基因组模组也由相应的五脏基因组亚模组组成。那么总的基因数目如下:55×60/5=37500。
解释:人整体有五脏,每脏又有五脏,所以共有5×5×5×5×5×5种变化。而三联体密码共64个,减去1个起始子与3个终止子,共60个,60个密码子分配在5个亚模组脏中,每个亚模组12个密码子,那么基因的数目是37500个。平均每基因含核酸数目55个。
这只是推测。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以及大小在基因组中还有个优化过程。基因组作为人体整体的资讯系统,和自然界也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的资讯在基因组中得到了统一集中体现。
3非基因部分与基因的关系
人类的元整体是在 *** 与卵子在相合的瞬间形成的,精卵结合后各自的亲和力等特性消失了,而受精卵的特性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精卵结合的瞬间精卵特性消失的瞬间和受精卵形成之前首先形成了人类的最初整体――元整体,元整体自此开始演化,从无形逐渐演化有形,从太极-阴阳-五行以至最后演化成有形的基因组。
基因与非基因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是基因组整体的有形整体,而非基因部分则是基因的场;这个场是生命的场,具有能动性,可以调控基因,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而且可以相互联络,促使基因的优化、基因的相互调控与基因组整体的形成。基因的均一化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4结论
基因组是整体的,是人整体的资讯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体平衡存在的自然界的资讯的集中体现。生命是有序的,有序的生命必然由有序的生命大分子的有序运动组成。取类比象应该建立在脱氧核苷酸与其他生命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经是可以来解译基因组的。整体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根本。
寒冷天气有利流感病毒存活
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存活时间更长,主要原因在于寒冷天气中人体内的黏液分泌迟钝。无法将病毒清除。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小组在彼得・帕莱塞带领下进行实验,让数百只豚鼠在不同的温度和溼度下接触同一种人类的流感病毒。他们把豚鼠放在笼子里,使空气从生病的豚鼠流向健康的豚鼠。
研究小组发现,在室温下,流感的传播在溼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溼度为65%时会再次达到峰值。流感在溼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溼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
研究还发现,温度是一个比溼度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溼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为5摄氏度时动物会患上流感,而温度较高时流感病毒则无法侵入。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患病动物的鼻子携带病毒的时间要长两天。
人体中的黏液通常通过呼吸道向上流动,将污染物清除。帕莱塞说:“当冷空气侵袭我们的上呼吸道时,黏液会变得比较黏稠,所以我们就无法像通常那样轻易地清除病毒。”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活动总结 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 体操 、骑自行车、 广场舞 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中医养生论文篇4 浅谈《中医养生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 留学 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 故事 ,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 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 现代舞 、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4.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5.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