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总编辑为李查·荷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始终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缓基言敢说闻名,而其直言无讳的烂镇例子如:批评世界卫生组织,拒绝让顺势疗法的功效正式成为众多治疗法选择中的一种,发表2003年美伊战争平民伤亡的统计,不赞成李德·艾斯维尔(Reed Elsevier)集团与军需产业(Arms industry)有所关联。
影响冲击
编辑
《柳叶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
《柳叶刀》专辑中文版
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扰历谨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柳叶刀医学期刊》被视为一种“核心的”医学综合期刊;其它同性质的刊物有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及英国医学期刊.。
然而,在1988年所刊载的一篇文章使它受到严厉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高了麻腮风三联疫苗、自闭症以及一些疫苗接种争议(Vaccine controversy)这三者间者有关联的可能性。在2004年,《柳叶刀医学期刊》发表了部分撤回这篇有争议文章的言论。荷顿博士也公开的说明这篇文章“有致命的错误”,是由于其中的一位作者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他并没有向《柳叶刀医学期刊》陈述过这些事。当本刊发表了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计有10万人,而时间正好在200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两天,因此又招来政治企图的指责。
代表文章
编辑
支持阿拉法特死于中毒
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柳叶刀》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报告称“发现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质”。阿拉法特于2004年病逝,当时诊断死于一种血液疾病。
期刊家族
编辑
《柳叶刀》已延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来开始命名如——《柳叶刀神经学》(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肿瘤学),及《柳叶刀传染病》(传染病)。所有的这些《柳叶刀》附属性的专业期刊于医学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声,纵然这些期刊大多开始出刊时仅登载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负面消息
编辑
癌症研究人员约翰·苏得博(John Sudbo)及其他13位共同作者于2005年10月《柳叶刀》发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及口腔癌的风险: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oral cancer: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伪造文内数据。
2010年,《柳叶刀》杂志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金属酶1号”,印度方面表示强烈不满。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又名“先天愚型”,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这个病因在19世纪末,首次能描述它的病理的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而命名。历史1866年,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在学会首次发表了这一病症。它最早叫“蒙古症”或者“蒙古痴呆症”,因为唐医生发现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较宽,眼睛小而上挑,看起来与蒙古人有类同之处。在现今医学界认为这种叫法不尊重,也无医学实际意义,而不再普遍使用。由于面容有相似的特征,唐氏综合症病人也被俗称为“国际人”。1959年,法国遗传学家杰罗姆·勒琼(Jerome LeJeune)发现唐氏综合症是由人体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造成的现象。这也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染色体缺陷造成的疾病。1961年,“唐氏综合症”一词由《柳叶刀》医学期刊的编辑首先使用。1965年,WHO将这一病症正式定名为“唐氏综合症”。概述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瞳孔上会有典型的白点,叫Brushfield斑点。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瞳孔上会有典型的白点,叫Brushfield斑点。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婴儿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比率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婴儿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比率唐氏综合症患病机率高低与人种,生活水准等没有直接联系,估计每660个新生儿就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使之成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高龄初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风险。在20到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90,到40岁为1/106,49岁为1/11。原因是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会引起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増加。但是,另一方面,大约80%的综合症患婴是35岁以下产妇所生。这与35岁以下妇女妊娠比例较高有关系。另外也有多余的染色体来自父亲一方的情况,父方起因和母方起因的比例为1:4。患病的潜在高风险家庭通常会被提议进行遗传学咨询和遗传测试例如“羊水诊断”等。唐氏综合症的小孩与不患病的小孩相比处于直接劣势。通常认为患病儿童的精神发育迟缓,智商很少超过60的,脑部通常过小、过轻。小脑、脑干和脑前回出奇地小。教育进度会因疾病和残疾而遭到破坏,例如不断复发的传染病、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其他因患病造成的生理特征包括猿皱等扭曲的面部特征,有的唐氏综合症患者青年期以后由于压力会引发抑郁症。但总体上显示出性格开朗的倾向。40岁以后患阿兹海默病比率高,容易出现记忆丧失、知能持续低下、人格变化等症状。患者身体特征以下特征并非全部出现在患者身上,根据个人差异,也有身体特征上不明显的例子。 身材矮小,肌肉紧张度低下,体力低下,颈椎脆弱。头部长度较常人短,面部起伏较小,鼻子,眼睛之间的部分较低,眼角上挑,深双眼皮。耳朵上方朝内侧弯曲,耳朵整体看上去呈圆形而且位置较低。舌头比较大。脖子粗壮。手比较宽,手指较短,拇指和食指之间间隔较远,小指缺少一个关节,向内弯曲。手掌的横向纹路只有一条,指纹为弓状。脚趾第一趾与第二趾之间间隔也比较大。 并发症唐氏综合症患者伴随有器脏畸形变异的机率也较高,但并非所有并发症都会出现,也有完全没有并发症的例子。 * 消化器官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闭锁症,十二指肠狭窄,锁肛等 * 先天性心脏病,患病比率高达40%,尤其是心内膜不全比例较高,通常如果不进行早期治疗会有致命危险。 * 白内障,患病率为2% * 急性白血病,患病率为1% * 环轴间接不稳定性,患病率2-3% * 甲状腺疾病,患病率3% * 点头癫痫,患病率10% * 一时性骨髓异常增生症 * 眼异常,由角膜,水晶体异常引发近视,远视,散光等 * 浸出性中耳炎,容易在内耳积蓄液体引发耳炎,影响听觉医学研究超声波显示出一个患上唐氏症候群与巨膀胱的胎儿。超声波显示出一个患上唐氏综合症与巨膀胱的胎儿。常染色体按照大小顺序编号由1到22号,染色体早期的检查中,曾误认为唐氏综合症患者较大的染色体是第21对,其后的研究表明是源于较小的染色体的异常。但是为了不引起混乱,将第21对与第22对的名称对调,现在继续沿用“第21对染色体三体变异”这一名称。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第21对染色体多出一条变成三条。第21对染色体是最小的染色体,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也相对较少,比较其他染色体的三体变异现象属于轻度先天异常。所以能将患病婴儿正常产下的几率较高。有关婴儿出生前可导致智力问题的疾病,以唐氏综合症的研究最多及最详尽。根据研究个案显示,95%的患者的第21对染色体都有异常(变成有3条)的现象。而余下的5%,都是因为在第21对染色体的相关部份重复了,比如各种第21对染色体的位置转移。照病理学的临床研究,患者的智力障碍从中度到重度的都有。种类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现象。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现象。染色体移位造成第14对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移位造成第14对染色体的变异。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 * 标准型第21对染色体三体变异(Trisomy 21):又称廿一三体症,第21对染色体多出一条,细胞中有四十七条色体,占唐氏综合症患者的90-95%这大多是由通常第1减数分裂期的不分离造成的。也有在第2减数分裂时发生的情况。父母方通常都携带正常的染色体,婴儿是偶然形成的三体异常。 * 染色体移位型(Translocation):占全体比例的5-6%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附着在D组(第13、14、15对染色体)或者G组(第21对22对染色体)的染色体上,特别容易出现在第14对或第21对染色体上。移位型中一半左右是偶发性的,也就是父母双方都是正常染色体。另外一半是遗传性移位,父母有一方携带有这样的染色体,这在家族中常能找到相同病症的亲属。 * 无色体型(Mosaicism):占全体比例的1-3%由第21对三体变异染色体结合体(占80%)和正常细胞结合体的体细胞分裂所产生的不分离造成。这种场合表现出来的临床现象较轻。通常父母方染色体正常,染色体的不分离在受精卵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偶然发生,造成婴儿的部分细胞三体变异,部分细胞正常,极为罕见。检查一般妊娠14~16周左右,对羊水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判明患病与否。这种检查在一般的妇产科医院就能进行。但是根据各国相关规定不同,针对这种检查的具体措施也有不同,比如在日本,基于一般的学会伦理规定,对这种出生前检查不做积极的推荐,只有在妊妇自行主张,如结婚的夫妇必须征得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医院才给与实施检查。检查结果也是在确认妊妇希望得到通知后才告之。但是另一方面,如英国出生前诊断作为一项国家政策,这种检查十分普及。治疗护理婴儿没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在循环器并发症无法进行外科治疗的几十年前患者平均寿命只有20岁左右,现在如果对其并发的畸形进行治疗能保持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而且平均寿命已经增加到50岁左右。甚至有的患者还通过努力完成了四年制大学学业。另外,早期的养育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发育。母亲通常生下患有唐氏综合症婴儿对母亲是很大的打击,所以针对患者母亲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社会争议检查出生前检查现在受到广泛的争议。通常从医学角度上讲“针对35岁以上高龄妊妇的出生前检查能高比例的发现病症”,但是这样行为构成对唐氏综合症患者的歧视,以及人权伦理上的问题,所以受到患者以及人权组织等强烈的反对。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两个患者会构成极大的负担,一般为了防止第二胎同样患病父母通常都会进行出生前检查。堕胎即使出生前检查发现胎儿患有唐氏综合症,根据各国法律的不同规定,关于堕胎的措施也不相同。在中国,如果检查出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可以依照父母的意愿决定堕胎与否。日本根据《母体保护法》规定,不认可由于胎儿的问题而进行的人工堕胎。但是相关条文又说明“继续妊娠或分娩会在身体或经济理由上对母体健康造成显著的伤害”或者“对母体来说构成极大的精神问题”或者“由于精神问题对母体构成了极大的健康障碍”的情况下,妊娠未满22周前可以人工堕胎。但是堕胎的必要性需要指定医生的确认,能够进行的医疗机构也有指定。倡导人与唐氏综合症强调的是,受影响的个人有同样的人权和情绪作为任何其他人的人。虐待和强迫制度化的人与唐氏综合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二十世纪种族和优生理论,终于在谋杀许多人与唐氏综合症和其他残疾,由纳粹德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在1945年和建立强制绝育节目,在世界各地针对智障。今天,唐氏综合症,是考虑的理由堕胎,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生子女的数目,与唐氏综合症是降低由于大量的人工流产后的早期诊断唐氏综合征妊娠期间。在听证会前,德国议会,医生说, 90 %的胎儿产前诊断患有唐氏综合症是胎死腹中。这个数字是一致的,与官方统计数据,其中1500名儿童与唐氏综合症,应根据统计,已出生的,每年(感染率为 1:600 ) ,但只有63 % ,每年都列在1995年的出生登记。倡导人与唐氏综合症人士还指出,各方面的因素,如特殊的教育和家长的支持群体,使生活更容易为儿童的家长与紊乱。它已被广泛公认的民主国家,就是房屋的人与唐氏综合征在精神病机构和他们的社会排斥是无能和无视自己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权。的影响下,社会角色的审定和包容,人与唐氏综合症正在越来越多地提供了更好的机会,让他们的潜能,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尽管这一可喜的变化,减少能力的人与唐氏综合症构成现实和伦理问题,向他们的父母和家庭。虽然与父母同住,是可取的制度化,对大多数成人与唐氏综合症,他们往往被视为儿童(而不是作为智障成人),他们所有的生命。不同的,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出现时,父母死后留下的成人与唐氏综合症落后。如果没有兄弟姐妹愿意或能够采取的伤残人士,一些机构将要提供一个合适的,舒适的环境。人与唐氏综合症通常无法管理自己的家庭,可申请定期的工作,取得驾驶执照及照顾保险等,其中一个日益流行的模式,在欧洲让5时 56人,与唐氏综合症共享同一个公寓中正常的居住区,照顾日常家务本身,并得到支持,从一个熟练的照顾者,在其组织套路以及在处理机构或潜在的雇主。许多儿童与唐氏综合症,在英国,现在教育的主流学校,学习阅读和书写,并有可能活的生产和生活价值的一部分,他们的家庭和社区。然而,全职主流证明困难后,最初几年的学校教育,因为知识差距,儿童和无唐氏综合症扩大,在这个年龄。许多儿童与唐氏综合症确有困难的阅读和理解多于一个比较基本的词汇。复杂性思维视需要在科学,而且在历史,艺术,和其他科目通常是超越自己的能力。因此,如果他们是受益于主流而不感到伪劣大部分时间,特别调整,必须向课程。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和丹麦奉劝两位教师的制度,即第二个老师接管了一批残疾儿童上课。最受欢迎的选择是合作关系特殊教育学校及主流学校。在合作中,核心科目有教单独的类别,这既不拖慢非残障学生,也没有忽视残疾人。社交活动,户外活动,和许多体育和艺术活动都在一起,因为都是休息和吃饭。个人与唐氏综合症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父母,平均预期寿命为49岁,在美国银两77年,为全人口,也明显上升,从25年。这个增幅,是记入主要是为了改善饮食,住房,医疗和社会服务。许多儿童和成人唐氏综合症享受一个满意的生活品质,以及额外的染色体,甚至可能赋予一些健康的好处,例如可以减少发病的某些癌症所造成的双重豁免权。肺癌,举例来说,是几乎陌生的人与唐氏综合症。
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 21三体综合征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这个病因在19世纪末,首次能描述它的病理的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John Langdon Down)而命名。21三体综合征患病几率高低与人种,生活水准等没有直接联系,估计每660个新生儿就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使之成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高龄初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风险。在20到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90,到40岁为1/106,49岁为1/11。原因是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会引起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増加。但是,另一方面,大约80%的综合症患婴是35岁以下产妇所生。这与35岁以下妇女妊娠比例较高有关系。 另外也有多余的染色体来自父亲一方的情况,父方起因和母方起因的比例为1:4。患病的潜在高风险家庭通常会被提议进行遗传学咨询和遗传测试例如“羊水诊断”等。 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婴儿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比率唐氏综合症的小孩与不患病的小孩相比处于直接劣势。通常认为患病儿童的精神发育迟缓,智商很少超过60的,脑部通常过小、过轻。小脑、脑干和脑前回出奇地小。教育进度会因疾病和残疾而遭到破坏,例如不断复发的传染病、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其他因患病造成的生理特征包括猿皱等扭曲的面部特征,有的唐氏综合症患者青年期以后由于压力会引发抑郁症。但总体上显示出性格开朗的倾向。40岁以后患阿兹海默病比率高,容易出现记忆丧失、知能持续低下、人格变化等症状。21三体综合征患者身体特征 以下特征并非全部出现在患者身上,根据个人差异,也有身体特征上不明显的例子。 身材矮小,肌肉紧张度低下,体力低下,颈椎脆弱。头部长度较常人短,面部起伏较小,鼻子,眼睛之间的部分较低,眼角上挑,深双眼皮。耳朵上方朝内侧弯曲,耳朵整体看上去呈圆形而且位置较低。舌头比较大。脖子粗壮。手比较宽,手指较短,拇指和食指之间间隔较远,小指缺少一个关节,向内弯曲。手掌的横向纹路只有一条,指纹为弓状。脚趾第一趾与第二趾之间间隔也比较大。 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患儿眼距宽,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毗赘皮,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头发细软而较少;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 皮肤纹理特征有:通贯手,aid角增大;第4,5指箕挠增多;脚拇指球胫侧弓形纹和第5指只有一条指褶纹等。 患儿在出生时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题和喂养困难。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部延迟。约30%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也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肿瘤疾病对人类是非常不友善的,而且还给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让我们身心受到折磨。肿瘤疾病的种类是特别多的,而且逐年发病的人数还不在增长,每天也有很多患者死于肿瘤疾病。对于任何疾病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疾病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效击退疾病。骨髓瘤也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非常通过的,常见的表现就是贫血、骨痛还会伴随着肾功能不全,而且骨髓瘤患者容易被感染,极大影响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一、骨髓瘤的致病因有哪些
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的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而且还会分泌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从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目前对于骨髓瘤的发病因尚未明确,这就给患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而且骨髓瘤的发病是非常隐匿的,发病初期一般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到了中晚期才逐渐表现出一些症状,很多患者都不会考虑到这是血液系统引起的疾病。目前关于骨髓瘤的治疗还是没有办法治愈,只能控制住病情,缓解患者的痛苦。二、骨髓瘤可以怎么治疗
骨髓瘤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这就让治疗上难度增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骨髓瘤目前的治疗是属于控制病情,一则有效杀死骨髓瘤细胞,控制疾病的恶化来阻止伤害到其他的器官;二则是控制和缓解骨髓瘤带来的疼痛及控制引起的其他疾病;三则是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最后还要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要保持良好及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才有利于肿瘤的控制,因为有关医学者研究表示肿瘤是不喜欢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骨髓瘤会给患者带来贫血、骨痛的痛苦,而且还会比较容易感染,所以对于患者来数,一定要避免身体的感染,因为身体一感染,一系列的症状就会发生,带给患者的是疼痛难忍的痛苦。对于患者来说,还是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有利身体健康的恢复。
详细症状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岁) 发生的多发恶性骨髓内肿瘤。椎体、肋骨、胸骨、颅骨和骨盆为其好发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质极少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肿瘤一旦发现后,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但很少产生转移瘤,肺部极少被累。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①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⑧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④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 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治疗] 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疗效,对有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有截瘫者施行椎板切除术,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适当的外固定。单发于肢体者,可以考虑截肢。疼痛严重者可施行放射线治疗。症状体征有一个长短不定的无症状期,少数病人以背痛为首发症状,并伴有贫血和恶病质。还有病人因病理骨折来就诊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推荐硼替佐米应用于骨髓瘤的诱导、巩固、维持全程治疗。BRD方案,就是硼替佐米联合来拿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骨髓瘤,2017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BRD方案治疗骨髓瘤的临床研究SWOG S0777,研究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BRD)方案对比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RD)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了11个月,BRD方案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75个月。齐普乐药品名是注射用硼替佐米,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
任何治疗手段的成功率,不但和治疗方式方法有关,还和营养的搭配补充有关,非常主要的和人的意志有关,和身边的人的帮助有关,自己积极治疗,身边人的陪伴,不给他“她”或减少乱想的时间,都会极大的增加成功率。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2005年的总编辑为李查·荷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始终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言敢说闻名,而其直言无讳的例子如:批评世界卫生组织,拒绝让顺势疗法的功效正式成为众多治疗法选择中的一种,发表2003年美伊战争平民伤亡的统计,不赞成李德·艾斯维尔(Reed Elsevier)集团与军需产业(Arms industry)有所关联。
影响冲击
编辑
《柳叶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
《柳叶刀》专辑中文版
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柳叶刀医学期刊》被视为一种“核心的”医学综合期刊;其它同性质的刊物有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及英国医学期刊.。
然而,在1988年所刊载的一篇文章使它受到严厉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高了麻腮风三联疫苗、自闭症以及一些疫苗接种争议(Vaccine controversy)这三者间者有关联的可能性。在2004年,《柳叶刀医学期刊》发表了部分撤回这篇有争议文章的言论。荷顿博士也公开的说明这篇文章“有致命的错误”,是由于其中的一位作者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他并没有向《柳叶刀医学期刊》陈述过这些事。当本刊发表了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计有10万人,而时间正好在200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两天,因此又招来政治企图的指责。
代表文章
编辑
支持阿拉法特死于中毒
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柳叶刀》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报告称“发现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质”。阿拉法特于2004年病逝,当时诊断死于一种血液疾病。
期刊家族
编辑
《柳叶刀》已延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来开始命名如——《柳叶刀神经学》(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肿瘤学),及《柳叶刀传染病》(传染病)。所有的这些《柳叶刀》附属性的专业期刊于医学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声,纵然这些期刊大多开始出刊时仅登载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负面消息
编辑
癌症研究人员约翰·苏得博(John Sudbo)及其他13位共同作者于2005年10月《柳叶刀》发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及口腔癌的风险: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oral cancer: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伪造文内数据。
2010年,《柳叶刀》杂志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金属酶1号”,印度方面表示强烈不满。
减盐为什么如此重要?
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中一篇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中风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疾病原因中的头号杀手,高血压和高钠饮食是中风致残和死亡人数增加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
钠 在调节血容量、血压、渗透压平衡和pH值方面至关重要,但过量摄入膳食钠(盐)会导致体液潴留,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可能会损害通向大脑的动脉,它可能导致到达大脑的血液量减少引发中风;包括动物、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在内的各种证据表明,饮食中过量的钠摄入量是导致高血压和中风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 减盐(也就是减少钠的摄入) 对于血压的降低和卒中的预防有着显著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 成人每日摄入盐含量不要超过6克 ,但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营养与 健康 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为 克 。
如何“少盐”?
① 在超市购物时,学会看营养标签,钠含量不要超过30%,且越低越好。
② 购买低钠盐代替普通盐,推荐使用盐勺控制量。
③ 炒菜时在放了有添加盐的调味品佐料(如酱油、生抽、豆瓣酱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放盐或少放盐。
④ 炒菜放盐选在出锅时,咸味更明显。
⑤炒菜时用葱姜蒜、醋等增加菜的鲜味,减少盐的使用。
减盐的方法很多,还等你来发现!
减盐——从养成清淡口味做起。
01
我们吃的很多盐隐藏在加工食品中 ,比如面包、饼干和早餐麦片,以及即食食品或外卖食品。
以钠含量400mg/g盐来计算,成人每日摄入钠含量应不超过2400m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在购买食物时,要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超 过钠30%NRV的食物要注意少购少吃。
超市里有哪些我们常吃的含钠量超标而你却觉得“香”的食物呢?
1克盐是多少?一看就懂(长按了解图文详情)
面包、早餐麦片、饼干类
随手拿了两款高中时常吃的早餐饼干和梳打饼干,营养成分表中的钠NRV%均超出30%。
如果你的口味还没有那么的重,其实是可以感觉到这两类饼干相对于下面的巧克力夹心饼干来说要多了一种淡淡的咸味,这类饼干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许多食用盐,但是你可能感觉不到(尝起来没有很甜没有咸味的饼干里含钠量其实也不低)。
熏肉、火腿、培根等加工速食肉类
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过量的盐,既可以保持食品新鲜也可以增强口感,来一盘青椒火腿,方便又下饭,不知不觉中摄入了1120mg的钠,也就是大约3g盐所含钠量。
重口味的食物
除了一些就餐吃的口味较重的腌制咸菜、泡菜含盐量高外,小孩和许多年轻人都嗜好一种食物—— 辣条 ;你可能喝粥吃馒头的时候才会吃咸菜,而在任何休闲的时候都可以吃掉整包辣条,辣味甜味咸味完美的搭配刺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而这种极致的“鲜”味里含的钠并不比咸菜少。
图片源自网络
鸡腿、鸭脖等包装即食卤味
卤味食品往往是先将鸡腿、鸭脖等肉类进行食用盐腌制,再佐以其他调料制作成市面上常见的盐焗味、奥尔良味和五香味。在购买时注意查看其配料表,除了第一个是肉品本身外,添加料排在首位的就是食用盐。
话梅、蜜饯干果
市面上常见的“话梅”和“果脯”通常是将新鲜的梅肉和果肉腌制晒干再加入各类香料制成,此类食物作为办公或日常休闲品尝几颗,用于提味还可以,但其酸酸甜甜的口感往往使人不经意间食用过量。
02
低钠盐+盐勺
低钠盐→
←普通盐
(推荐使用低钠盐)
炒菜时更改放盐顺序, 待快起锅时放盐, 这样只需很少量的盐就可以满足原来的口感。
图片源自网络
速度要快,姿势要帅
控不好量,来个盐勺
红的 黄的 蓝的绿的
1g2g3g4g
你想要的我都有的
03
酱与盐相互替代
无论是自己在家烹饪还是外出就餐,为了提高菜肴的口感,厨师会在炒菜时放入各类调味酱;酱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食用盐。在做菜时放了酱就不要再放盐了,或者比正常量少一些,可以避免摄入过量钠盐。这里要注意 很多调味品如左图以及常用的酱油和生抽类的营养标签上都会以每15g来计算含钠量 (其实左图的含钠量是远高于右图的,却给人造成了其含量较少的错觉)。
对于长期喜好重口的人,用葱姜蒜、辣椒、醋或陈皮八角等香辛料来提味,减少盐的使用,也可以烹饪出一桌好菜~少外出就餐,多回家吃饭,逐步养成清淡口味,摄入盐自然就少了。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一起去逛超市看看你平时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标签吧~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实施 健康 中国行动的意见.
http:// www . 64 d606a13eaa 73 .shtml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常继乐,王宇.中国居民营养与 健康 状况监测2010-2013年综合报告[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如果你问日常饮食中哪种调味品必须不可或缺,我想每个人都会果断地回应盐,事实上,每个人都不能没有盐,因为盐不仅有调味品的效果,而且可以保持身体的效果。
众所周知,盐虽然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如果我们吃太多的盐,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大家为什么不一起来了解一下盐摄入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呢?
1.导致高血压
众所周知,盐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根据许多医学临床研究,高血压与长期高钠饮食的搭配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当你吃太多的盐,身体排出盐,会让人们喝很多水,水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身体血容量大大增加,除了血容量,过多的钾离子会使毛细血管摩擦阻力,会导致血压迅速上升,如果血压值上升,很可能是由于毛细血管损伤和明显的心血管疾病。
2.引起胃癌
虽然吃咸的食物似乎与胃癌无关,但许多临床医学数据和医学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确实会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这是因为盐具有很高的透水性,进入胃后会立即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胃粘膜水肿.血肿.溃疡.糜乱.出血等一些列变病。
此外,过多的盐也会减少胃液的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而前列腺素E2具有维持胃粘膜的作用。因此,长期的高盐饮食搭配将大大增加胃病变的风险。
3.钙流失
高盐饮食的搭配会导致体内钙的流出吗?我想很多人会引起这样的怀疑,通常是因为钾离子具有多吃三排的特点。
当大量钠进入体内时,身体会指示肾功能排出过量钠,同时排出钠,通常会导致部分钙流出,研究发现每次肾功能排出2300毫克钠(约6克盐),会出现40-60毫克钙流失。
1.烹饪时用少量勺子放盐
根据《中国饮食指南》,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应超过6克,但很多人对6克的盐量没有定义。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在烹饪时用少量勺子放盐。
2.菜在临出锅时放盐
如果过早地在蔬菜中加入盐,盐很可能会渗透到配料中,使食物的味道变浅。这样,我们就会在蔬菜中放大量的盐,导致高盐饮食的搭配。
对于这件事,大家在做饭的时候,可以养成在菜起锅前放盐的习惯,使盐粘在食材表面,使盐的味道更加明显。
根据以上阅读文章,我们坚信,我们已经掌握了始终保持高盐饮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高血压。引起胃癌及其钙流失。如果你想控制盐的摄入量,你可以在烹饪时用少量的勺子放盐,在烹饪前放盐。除了上述两种盐控制方法外,还必须注意的是,除了食用盐本身,我们还对隐形盐保持警惕,因为隐形盐也会导致身体摄入钠超过标准,一般隐性盐有各种腌制产品。市场上的熟菜。各种调味料。酱汁等。
盐是百味之首,我们日常吃的饭菜中,最不能少的就是盐。
但你知道吗?吃盐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如今高盐饮食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统计,仅2017年,全球就有300万人食盐过量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日食盐的建议值降低,从6克降到了5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将建议的食盐摄入量降为2~3克。
老张一家吃饭好口味偏重,加盐加辣,前阵子体检,一家四口,各个血压高,老张不仅患有高血压,还有心律失常的毛病。据疾控中心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达到10克以上,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了亿人,平均每3个成年人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
高盐饮食有哪些危害?和荷叶健康一起来了解下吧
高盐饮食的危害
1
吃太咸易引发胃病
我们知道胃内有一层胃粘膜,上面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果我们吃的过咸,保护膜就可能受损,从而将胃粘膜暴露出来,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胃部反复受刺激,从而引起癌变。
经常吃饭过咸的朋友,有没有感觉自己经常出现烧心、胃酸过多、反酸的情况?这就是由于盐的刺激造成的对胃粘膜的损害。
有数据显示,盐消耗较多的地方,往往也是胃癌高发区,这期间便有一定联系。
2
吃太咸损害肾功能
吃盐太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我们知道食盐中的钠需要经过肾脏重新吸收,如果吃的过咸必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一旦超负荷运转,就可能造成肾脏功能减退,无疑是对肾功能的损害。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盐,以免加重肾衰、水肿的情况。
3
吃太咸引起骨质疏松
你可能不知道,吃的盐太多,会消耗人体骨骼的钙,久而久之会导致骨质疏松。这这是因为,肾脏每排泄1000毫克钠,会损耗26毫克的钙,排掉的钠越多,损耗的钙也就越多。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4
吃太咸引起心脑血管病
我国大部分居民有高盐饮食习惯,我们知道高盐饮食的人患上高血压的比例往往很高,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3亿人,高血压又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脏病、心衰、心肌梗死等相关心脑血管病。
5
吃太咸易显老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加速人体细胞衰老进行。这是因为食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水分流失,造成皮肤老化,时间过长就会出现皱纹、色斑,让人变得更老。还会导致水分滞留体内,造成浮肿。
如何控盐
我们知道食盐过量有害健康,那该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不妨从以下方向做起!
1
减少饭菜用盐量
平日做饭的时候,合理应用限盐勺、限盐罐来控制菜肴中盐的量,如果没有这些,可以使用去掉胶底的啤酒瓶,铺满一瓶盖相当于6克盐;可乐瓶盖铺满相当于10克盐。
2
烹饪方式多样化
可以试着采用蒸、煮、凉拌等少用油盐的方法进行烹调,这可以尽量减少食盐的用量。烹调时可多用葱、姜、蒜、醋、辣椒、柠檬汁等调味品,或花椒、桂皮、八角等香料来替代一部分食盐,让菜的滋味变得丰富,减少了食盐用量。
3
控制隐形盐的摄入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含有隐形盐:
①加工食品
②调味品
③腌制品
④熟肉制品
⑤方便快餐食品
⑥海鲜干货
⑦零食
⑧甜品
⑨海鲜
4
提倡在家吃饭
外卖和餐厅为了保证口味,饭菜中的食盐量都很高。为了控制食盐摄入量,应尽量保证在家自己做饭,控制饭菜中食盐的量。学习少盐烹饪的方法,同时注意营养和荤素搭配。
5
选用低钠盐
低钠盐中是放入了30%左右的氯化钾来替代了相应的氯化钠,这正好有利于调整我国居民食物中钠、钾比例,维持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特殊人群低盐饮食
部分特殊人群要注意低盐饮食,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肾病患者,更应注意减少食盐摄入量。小儿应从培养少吃盐的习惯,少吃含盐量高的零食。
在吃盐问题上,有人说吃盐一定要少,这样才 健康 。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全球 健康 》给出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五分之四的被调查群体每日平均盐摄入量,是中国膳食指南规定(6g)的两倍多!
而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在各种各样的建议下,不少人提倡清淡饮食,低盐饮食,甚至直接不吃盐。
那低盐或者无盐饮食,真的就有利 健康 吗?
一、
为什么不能吃盐太多?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这句话,我们经常从家里长辈们口中听到,说明盐真的是个好东西。
可是,尽管盐被称为“百味之王”,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但摄入过多,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盐虽然具有调味的作用,但是过度的吃盐,有可能会发生毁容的情况,比如水肿。
这是因为人吃了太多盐,血液中的钠离子就会增多,从而产生缺水的感觉,身体为了能够留住更多水分,很容易发现水肿的出现。
大量盐分,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影响毒素的排除,从而导致脸上浮肿,脸还会变大!
长期高盐生活,除了会“毁容”,还会导致其它更大的问题。
比如高盐饮食会增加咽喉黏液,引起喉咙发炎或者咳嗽。
更重要的是,高浓度的食盐会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同时还会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感染呼吸道的风险。
食盐摄入过多会加大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癌症的几率。
研究表明,盐的摄入与高血压呈正比,即人体摄取盐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且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g,平均血压上升2毫米汞柱,低压上升毫米汞柱。
更可怕的是,长期高盐饮食还会破坏胃中前列腺素E的合成,使胃粘膜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攻击,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生,增加胃癌风险。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布了一份全球饮食领域大规模调查研究报告,是对全球195个国家的饮食潜在风险和 健康 隐患做了长达27年的研究。
结果显示,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癌症的发生率,在世界人口前20的国家中,排名第一。
而导致这一情况的罪魁祸首就是:吃盐太多。
据2012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食盐平均摄入量高达12-14克。
而南方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10-12克;北方居民则达到15-22克,位居全球榜首。
如此看来,高盐饮食真是要不得,我们确实需要多注意一下食盐量的摄入。
二、
吃盐少,身体就更 健康 吗?
上面已经说过,高盐饮食严重影响身体 健康 ,是胃癌、高血压、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因此,有些人就每天吃饭极其清淡,不是水煮就是清蒸,甚至不放盐,美名其曰“低盐饮食, 健康 养生 ”。
那么,低盐甚至不吃盐的人,身体就更 健康 吗?
事实上,研究表明,吃盐少并不一定让身体更 健康 。
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综述性文章,对人们普遍建议的日食盐摄入量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如下:
如果我们每天钠摄入量过少,它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性并未得到证实。
反而低盐饮食每天少于3g的限值,可能对身体不利,适得其反。
为什么呢?因为盐里的钠离子,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
它参与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参与胃酸合成、参与二氧化碳运输等重要生理功能。
举个例子,平日所食用的盐,其化学成分是氯化钠,经吸收后会以钠离子、氯离子的形式,出现在体内。
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如果钠的浓度需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人体功能。
例如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可能会出现头晕、呕吐、甚至昏迷等情况,这不仅是人体缺水的症状,也和体内钠的浓度太低有关系,需要及时补充。
除了钠离子,食盐的化学分子氯离子,它是胃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胃酸,那些被吃进胃里的食物才能被消化吸收,并且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如果食盐摄入过低,不仅会影响胃酸的合成,也会让人体的酸碱度失去平衡。
食盐缺乏,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良影响。
长期低盐饮食,人体可能会因为氯的缺乏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能受损,影响身体生长发育。
当每千克体重失钠达到克,就能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情况;如果达到每千克体重失钠克,可出现视力模糊、心率加快、脉搏细弱、休克,甚至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情况。
因此,不管是高盐饮食,还是过度的低盐、缺盐饮食,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三、
怎么吃盐更合理?
吃盐多了不好,少了也不行,那要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惑,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说说。
1
控制盐的摄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一个 健康 成人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
《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了这一个新标准:2030年人均每日食盐量低于5克。
尽管自2000年以来,我国成人平均盐摄入量不断下降,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大盐摄入量,所以平时生活中,大家吃盐一定不要长期重口味!
除了控制食盐的摄入,我们还要学会识别一些隐形盐。
毕竟,不是说只有咸的东西才含盐,有些食物哪怕不咸,但含盐量也很高。例如酱油、味精、鸡精、蚝油、豆豉等调料也要少放。
还要一些加工食品其实含盐量也非常高,比如薯片、方便面、火腿肠、罐头制品等。更不要说一些看上去甜的东西,其实它的含盐量也很高,比如“蜜饯”。
对腌制、卤制食品的喜爱,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利用食盐可以保鲜的特质,大量腌制各种食物。到了现在,腌制食品的味道早已练就了人们出众的味蕾,酱菜、咸鱼、板鸭等等。
因此,偶尔吃几次这些美味当然没关系,如果经常吃的话,就需要控制了。平日选购食物,也尽量少挑选带有“腌”、“卤”、“熏”、“酱”等这些字样的食物。
2
挑选自己合适的盐
根据人群对盐的需求不同,生活中有很多种盐,例如碘盐、无碘盐、钠盐、锌盐、硒盐等食盐。
一般来说,我们买到的食盐通常都是加碘的,只需要按照每天4-6g的标准食用就行。
但如果你或者家属有甲亢、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患者,可不食用或者少食用碘盐。
低钠盐,顾名思义就是钠的营养成分比较少,用别的营养成分代替了。比如氯化钾、氯化镁等等。
吃低钠盐,在保证用盐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钠的摄入,唯一的缺点是味道更淡,适合口味淡的人群。
不适合的人群,比如从事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他们因为工作、身体等条件,需要摄入比较多的盐分或不能摄入钾元素,所以最好谨慎食用。
还有一些什么加钙盐、加锌盐、加硒盐等,这些大多都是噱头。
虽然它们自带了许多人体必需营养素,但每天盐限制量仅6克,再怎么吃也补不了。
所以补充多种营养素,最好还是通过食补最合适。
3
吃盐小窍门
很多重口味的人觉得,减盐饮食就没了灵魂,实际上低盐饮食不等于减味道,盐放少了,可以通过调和酸等其他方式来维持口感。
比如酱油当中也包含钠,也含有盐分,通过使用低盐酱油也可以达到减盐的目的;
还有葱、姜、蒜也能代盐调味,盐放少一点,可以食用新鲜的大蒜、洋葱、黑胡椒、醋、柠檬汁等来保证食物的味道。
做饭的时候,可以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调方式,如果主菜放了盐,那么做汤一定要少放盐或者不放盐。
如果觉得控制不住,大家可以快出锅时再放盐,这样停留在食物表面的盐会让我们觉得咸,可以控制盐的摄入。
有小孩的家庭,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从小培养孩子的低盐口味。
希望这份吃盐的科普文章,让更多人意识到高盐饮食的危害。
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对盐畏之如虎,而是选择适量的摄入,让自己的身体 健康 、平衡。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来看,如果HIV感染者想活下去,就能活到天命之年!也就是说能跟正常人一样的自然老去。
为什么不药不药博士敢下如此结论呢?
患者要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体目前所处的状态!比如要确切知道自身HIV感染的阶段,因为不同的时期,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
目前,HIV感染人体可分为3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与感冒的症状比较相似,也能很快的自愈。
急性感染期的特点:能检测到HIV的病毒抗原,但是由于时间太短,身体还未产生抗HIV的抗体。
2) 潜伏期:这个时期又称为无症状感染期。身体里已经有了HIV病毒,可以称为HIV携带者。但还不到发病的时间点。潜伏期时间的长短因个体而异,短的不到一年,长的可达15年以上,甚至终身携带不发病。
3)发病期:到了这个时期,就相当危险了,因为HIV病毒已经开始摧毁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被破坏到不能维持最低的抗HIV病毒的能力时,就真正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艾滋病人。
艾滋病人多数并非死于HIV本身,而是死于免疫系统被摧毁后的并发症。比如可以风一吹,感冒病毒进入到人体,并开始侵入鼻咽喉及肺部,而此时的身体没有任何免疫攻击的能力,只能任其繁殖扩散,最终可能死于一个小小的感冒。
在HIV感染期,虽然这个阶段不需要服药,但是必须经常去检查身体。其实就是查免疫系统是否还正常。如果一旦发现CD4+T 细胞的含量降低至阈值以下,则必须立刻开始服用一线抗HIV的药物,抑制住病毒的复制。如果此时不治疗,任由其发展的话,对免疫系统的摧毁是将是不可逆的,很可能在发病期迅速的死于并发症。
目前,中国HIV感染者的CD4+T 细胞的含量降低至500以下时,都能到指定的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这些抗病毒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去羟基苷,扎西他滨,司他夫定和阿巴卡韦等。
必须给中国政府做的这一个工作点赞!这惠及了几十万的HIV感染者。国家免费给治疗,您还愁什么呢?
有的HIV感染朋友肯定听说药物会有耐药的现象,而且疗效怎么样,心里也会犯嘀咕。
在这里不药不药博士要告诉您,目前中国政府免费提供的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确实不错。这些药物国外的HIV感染者也在使用。流行病调研数据表明,坚持治疗的HIV感染者,其寿命和正常人没有显著性差别。而且每天坚持按时按点吃药的HIV患者,基本不会发生耐药现象。
看完了不药不药博士的回答,您应该能赞同HIV感染者可以活到天命之年的结论了吧?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为“Right to Health”。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关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
【艾滋病的常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人们会通过以下方式感染艾滋病:
A.无保护的性行为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B.不安全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和使用未正确灭菌的医疗器械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C.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感染了HIV病毒还能活多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一般来说,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艾滋病感染者存活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新闻报道我国艾滋病人最长存活时间已达21年。据研究,感染的HIV病毒亚型、传入人体病毒的多少、个人基因和健康差异及医疗品质等,都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产生影响。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到死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染初期。也叫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又称“窗口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随后这些症状会消失。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窗口期”为3-6周。由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
第二阶段:艾滋病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此期也被称为“无症状期”。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潜伏期应包括入口期,即是感染之后从血标本的检测中尚未出现艾滋病病毒(HIV)的那一段时间,通常是2周至3个月。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不能确定出感染的具体时间,故只好从出现前驱症状或血清抗-HIV抗体阳性算起,约数月到几年。从科学态度出发,真正的潜伏期应是1~12年,平均6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潜伏期症状不明显,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第三阶段: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前期是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时艾滋病会出现续性的淋巴节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症状。艾滋病前期出现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会持续半年以上;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数月的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第四阶段:典型艾滋病期。由于CD4+细胞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靶细胞之一,作为监测病程的重要指标,通常一旦每微升血液中的CD4+细胞数少于200时,或者CD4+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少于14%时,细胞免疫机能已经难以维持,就标志着病人即将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即“艾滋发病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很难对人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共同生活也是安全的,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HIV携带者发生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等是不会感染HIV的;与他们共用餐具、马桶、同空间内呼吸也是安全的,甚至与他们一起游泳、使用健身器械也非常安全。而公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是应当被杜绝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会接触破损的黏膜与皮肤)。
此外,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HIV,因为当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者动物的血液,回注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病毒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到正规机构洗牙不会感染艾滋病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介绍:如果去国家批准的牙科医院和诊所,不会感染艾滋病。没有正式研究显示在正规的机构洗牙会感染艾滋病。
洗牙可以每年一至两次,避免牙结石问题。长时间不洗牙,牙结石过多,洗牙时会出血严重。如果器械消毒不合格,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讲,任何存在组织液、血液交换的行为都有存在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其他侵入性操作,比如做胃镜,心导管等,正规的医疗机构都需要在检查之前进行HIV检测,避免交叉感染。所以,建议准备做以上医疗检查或治疗的网友选择国家批准的正规机构,以避免交叉感染。
【艾滋病的防治】
感染艾滋病并非死路一条,“鸡尾酒疗法”功效显著!
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意味着立刻就会死。尽管这种病毒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治愈,但通过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可以将其控制在非常非常低、甚至于在体内检测不到的状况。
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是同时混合服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每种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消灭HIV病毒的目的,因其功效显著一直占据着抗艾用药的主流地位。据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调查报告表明,自1996年推出鸡尾酒疗法并全球推广后,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延长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安全套!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防艾工具
在性传播这条途径中,如果要彻底阻断艾滋病,唯一的方法就是禁欲。除此之外,较为有效而可行的是使用安全套。即便安全套的橡胶存在天然缝隙,但由于HIV病毒必须通过人的体液传播,而水分子的大小是大于安全套材料分子间隙的,所以HIV病毒依然无法穿过安全套,除非安全套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人为造成破损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也表明,只要使用得当,安全套几乎能百分百预防艾滋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发表研究论文表示,安全套防艾的失败率仅为。在这个万事没有绝对的世界,的失败率和不用安全套的风险率可想而知。
预防艾滋病,不能靠自行在药房买药吃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介绍:预防、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擅自到药店购买服用。首先,治疗用的药物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在服药过程中也不可以随意停药,以免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伤。比如,肾功能影响等。所以,在进行预防和服药之前,必须请医生做专业评估。
抗病毒治疗不用怕 两种渠道帮助患者负担治疗费用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介绍国家为防止艾滋病投入巨大,目前基本上是走国家免费治疗的特殊通道,不久前我们发现国家把一部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纳入了医保目录。如果国家有两个渠道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费用负担。第一个渠道是经典的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第二个渠道是我国公布的医保目录里涵盖了艾滋病的药物,可以选择走医保报销。对于一些新药,需要患者自己负担一部分,国家负担一部分,保险公司或医保负担一部分。这些对患者更早地使用上更新更好的药品,以及跟踪检查都有很大的帮助。
完成艾滋病防治的三个百分比任重且道远
如何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2020年的三个90%?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他说,首先“发现”90%的病人是非常难的。因为感染艾滋病以后这些病人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表现,它所呈现的症状像流感一样,并且可以自愈,然后感染者很快转入无症状期。在长达6-10年的无症状期中,如果不进行HIV的检测很难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因此发现病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很多病人在免疫力非常低下时才被发现,如肺孢子虫病)或者肿瘤(卡波西肉瘤),或者因为其他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前检查时才被发现。发现晚就意味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将艾滋病传播给了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烟比病毒本身更要命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克里希纳·雷迪在一份声明中说:“对肺癌而言,吸烟和艾滋病病毒是一个特别糟糕的组合。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烟率特别高,而吸烟和艾滋病病毒都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最新研究】
科学家“解码”艾滋病病毒如何增殖
多国科学家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他们运用计算机模型“解码”了艾滋病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未知细节,有望为开发抗艾药物找到新方法。
艾滋病病毒增殖的“诀窍”是迫使细胞在细胞膜上形成囊膜供病毒容身,囊膜脱落被称为出芽,出芽后病毒体进入其他细胞展开复制,阻断这一早期过程是治疗艾滋病的一种可能方法。
中国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粗粒化”计算机模型,揭示了一种名为HIV-1Gag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可能的构象。这种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组装蛋白,参与了出芽,但科学家一直难以运用实验手段获得分子层面上组装过程的清晰影像。
研究人员选择在计算机中构造了这种蛋白的缺失部分,通过调试参数最终发现,这种蛋白利用病毒核糖核酸和细胞膜作为“脚手架”自行组装起来。研究人员还发现,小核糖核酸可以抑制这种蛋白组装。
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合并肺KS有助艾滋病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27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联合报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临床呼吸杂志》上。
该患者为46岁男性,曾辗转就诊于国内多家医院。虽HIV抗体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用于确证HIV感染的蛋白印迹试验为阴性。抗生素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无效后,患者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肺部穿刺活检后,病理科专家在镜下惊异地发现了肺部病变是卡波西肉瘤(KS),而该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艾滋病人。专家介绍,KS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也是HIV/AIDS进展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经文献检索,该患者是在成人中发现的世界首例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KS。
艾滋病病毒附着在我们淋巴T细胞的缺陷上,目前没有靶向性药物能直接杀灭,相信不就得将来就可以治愈。
现有疗法并不是都能有效阻止病毒传播,对艾滋病的预防医学界还是处在探索实验阶段。至于每次传出的一些好消息,都不过是某些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它的有效性、成熟性还是有待观察、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