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人才进行现代护理才能促进人类身心身体健康现代医学模式简单地说,既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把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水平来综合考察人类健康与疾病,并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它的诞生给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病因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引起人类疾病不仅有生物的、遗传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还有社会的、心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这种医学模式还认为,人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人。因此,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新的医学模式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护理观和护理体制,现代护理科学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护理科学的护理观首先强调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系统、每个系统内的各个器官乃至不同系统的器官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异常可以影响整个肌体。而某个系统或器官的病变与康复除了有其自身的原因外,又是与人的外界的影响和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人体的统一性受着生理的和心理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平衡,人的身心才处于健康的状态。因此,现代护理学强调对病人要实行整体的护理。整体护理就是对病人不仅要针对疾病进行身体上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在制定护理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等对疾病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对病人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果,还要留心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揣摩其心理活动,了解病人对护理的心理反应等,以便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改善病人的心境,消除对疾病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病人经常治疗的最佳状态。现代护理科学另一个新的护理观念就是强调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强调发挥护理的能动性。护士不应仅仅依赖医嘱,对任何事情都消极等待医生的处理意见,而应积极地和医生配合,在执行治疗方案的前提下作出自己的全面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且能独立果断地解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整体护理重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要做到从身心各方面护理病人,护士必须不断巩固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医学和与其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要求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当机立断,作出正确处理,护士就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学习和总结。由此可见,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护理观和现代护理学的产生,现代护理学则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道德修养、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问题已无可回避地摆在护士面前。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有:1 良好的护理道德是前提 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护理道德是护士在治疗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仁心仁德”,这就要求护士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护理道德要求热爱护理工作,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聪明才智;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高度负责,一视同仁;对业务不断学习,精益求精。2 丰富的知识是基础 在整体护理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即“促进健康,加强预防”。现代医学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作为整体存在的状态,他受到心理倾向、个性特征、社会环境、理化、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因素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十分复杂、微妙。因此,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护士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心理护理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知识,护士应善于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多方面的知识和以往的生活、工作经验来分析、判断处理问题,并能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把专业性的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阐述给受教育者,使各种文化素养、心理状态和欲求状态的人获得真正的、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严谨的健康教育,病人只有接受并掌握了具有科学性的健康教育知识,才对恢复健康,促进健康起积极作用。3 专业的技能素质是支柱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即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技能包括:第一,正规、精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技术操作首先必须正规,正规才能准确,才能达到熟练。技术操作的提高除了要在理论上弄明白操作原理和要领外,还要勤学苦练。要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技术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第二,应变能力。这是指在紧急多变或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在抢救病人是要保持冷静、沉着,忙而不乱。在不违反科学原则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完成救治任务。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化为自觉行为,才能树立起崇高信念,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①坚强的意志:对工作要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处理冷静、果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对各种性格类型的病人都能容忍克制、宽宏大度。②高尚的职业情感: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视病人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③多方面的能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良好的注意力、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良的性格,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无私、正直的道德情操。可见,护士已不再单纯是医疗护理的操作者,而是人群整体健康的使者。护士必须明确在新形势下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时刻以护士素质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崭新的姿态投身到现代护理的事业中去。
浅论医学文献检索的发展 作者:林丹红,苏晓宇,林晓华【关键词】 文献信息检索课;中医高等院校;中医教育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课自1985年首批中医院校开课至今已25年,目前国内所有中医院校均已开设检索课,有了相应的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教参和一支教师队伍,不少院校还成立了检索教研室。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增强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广大同学普遍掌握了文献检索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了基础。1医学文献索课程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等已正式设立了《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为国内文献检索教学拉开了序幕。《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早期仅在少数高校以选修课或讲座形式开展,但在1984年之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有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国家教育部在1984和1985年分别颁布两个行政性文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发展。其次,1985年前后国家卫生部在四所医学高校设立了图书情报学系。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成为此类专业的专业主干甚至核心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文献检索教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工具课,一是文献检索的目的是为其他专业服务,通过检索文献为科研、教学或临床等提供医学信息:二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会使用文献检索的工具书,以获得需要的文献信息。早期的文献检索是手工检索,以印刷版的工具书为检索对象,比如美国的《医学索引》、荷兰的《医学文摘》,虽然编排结构严谨,但使用依然不方便。1 985年,赖茂生主编的《科技文献检索》教材中,认为计算机检索在我国已经成为现实,在某些章节中也穿插了少量计算机检索的内容,但该教材内容以检索理论为主,检索工具的介绍则以国外工具书为主…。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手工检索逐步向计算机检索过渡,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检索对象由单一的出版物变成了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人们逐渐接受并认可信息检索这一概念。2医学文献检索与医学信息检索概念使用现状2.1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几个常用的概念(“文献检索”、 “信息检索”、“文献信息检索”、 “信息素养”或“信息素质”)使用频率做一比较,数据见表1,CBM数据库“文献检索”、 “信息检索”等文献数量表,时间截止到2012年12月18日。从表1可见,在医学科技文献中,使用“信息检索”概念始于1995年,使用“文献检索”概念的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概念的使用,数据中不排除同一文献中出现两个以上概念。使用“文献检索”和“信息检索”概念的文献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 “信息检索”文献数量阶段性变化比较明显(将文献数量相近的连续年分为一个阶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 995—1 998年,年均2.5篇;1 999—2000年,年均1 4篇;2001—2004年,年均37篇;2005—201 2年,年均57篇。而使用“文献检索”概念的文献数量虽然也处于增长态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对照上述的四个阶段, “文献检索”概念的年均文献数量分别为,46篇、76篇、1 06.3篇、223篇。对万方医学网1998—2012年的文献分析,发现使用“文献检索”概念的文献数量(3453篇)明显多于使用“信息检索”概念的文献数量(907篇)(时间截止到20 1 2年1 2月1 8日),与CBM数据分析结果一致。2.2课程名称分析关于课程名称,张妍妍于201 O年1月1 1日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分别以“文献检索课”、“信息检索课”和“文献信息检索课”为检索词,分别得到1580条、360条、17条结果比‘。在万方医学网期刊库(2000—2012年数据)中以“文献检索课”、 “信息检索课”为检索词,分别得到291条、62条数据。在CBM(2000—2012年数据)中以“文献检索课”、 “信息检索课”为检索词,分别得到282条、58条数据。可见教育界对“文献检索”的认可度仍高于“信息检索”。2.3教材或论著名称分析关于教材或论著名称,目前出版的检索类教材,信息检索的种类的数量已经远超过文献检索U1。通过检索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级图书馆)中文图书库,对“文献检索”、 “信息检索”、“文献信息检索”、 “信息素养”使用频率做一比较,发现虽然使用文献检索为书名的图书种类(213种)多于信息检索(204种)。但21 3种文献检索类图书中有1 14种是在1993年前出版的,其中包括一些翻译文献,及检索工具介绍等。1993—2012年,信息检索使用
人类有史以来的重大医学成就---仙丹牌彻底熟性质药膳 整个地球的任何一种物质现象的存在,都是依靠自身正性质的能量维持的。 整个人类大多数的第一代祖先人,他们都是在各自的一生中主要依靠饮吃各种由多种自然热因造成属于含生性质成分多熟性质成分少的非彻底生性质的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食物原料,进行生长和营养他们各自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的,因此,他们各自身体的正性质是属于生性质的,负性质是属于熟性质的。 现在,全人类中的所有有现代文明的我们现代人,我们都是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里主要依靠饮吃用普通炊具和普通炊做方法只能把我们所需要的主食原料炊做成属于含熟性质成分多生性质成分少的非彻底熟食物进行生长和营养我们各自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的,因此,我们各自身体的正性质是属于熟性质的,负性质是属于生性质的。 我在我进行的最重大医学科研实验中发现:全人类中的任何一个自身正性质属于熟性质的患者,当他自身的正性质完全消灭自身负性质全部占据自身的所有性质的地位后,它就成了他自身的能够一种把自身或是患癌症或是换低免疫病的彻底自愈、免疫能,而他自身的负性质就就是一种能够造成他或是换癌症或是患低免疫病的致患能。 全人类中所有自身正性质属于熟性质的癌症患者,他们自身所患的各种癌症都是由于他们自身所患病部分的那种彻底自愈、免疫能连续在二十周以上的时间里每时每刻都很低于该部分的致患能早成的。他们所患的所有种癌症包括了被现在中、西医学称谓:鼻烟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胃癌、肠癌胰腺癌、膀胱癌等等的全部种癌症。 全人类中所有自身正性质属于熟性质的低免疫病患者,他们自身所换的各种低免疫病都是由于他们自身所患病部分的那种彻底自愈、免疫能连续在十周以上的时间里每时每刻都低于该部分的那种致患能造成的。他们所患的所有种低免疫病包括了被现在中、西医学称谓:未到90岁早逝症、心脏病、动脉硬化、肝硬化、高血压、脑中风、脑溢血、脑血栓、肥胖症、鼻出血精神病、口腔溃疡、肺炎、肝炎、胸膜炎、腹膜炎、胃炎、胆囊炎、糖尿病、痔疮等等的全部低免疫病。 该种药膳是一种能够最长在二十周以上的时间里是全人类中任何一个他自身的正性质属于熟性质的患者他自身所换的任何种癌症或任何种低免疫病彻底自愈的药膳。
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是实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促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进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09年以来,我县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召集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制度,并组织 *** 机关、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能够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惠及我县人民群众。但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对这一部分的资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财政部门缺乏对资金的监管
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在每年年初时先拨付给卫生主管部门70%,再由卫生主管部门转拨给基层医疗机构,脱离了县级财政的监管。而在每年度的考核中,由于卫生部门是专案实施、资金使用、服务考核的主要职能部门,因此其占有主动及主导地位,使得财政及审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缺乏力度,从而出现卫生部门挤占挪用资金、迟拨缓拨、超范围拨付等情况。另一方面,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到位,逐年拖后,影响了年度收支的准确核算,也使得县级监管难度加大。
2.资金核算方式不规范
资金在拨付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统计核算要求,资金拨付时由于渠道多样化,没有专项账户进行收支结算,有些资金到位后基层单位并不明确资金名目,因此在使用中与其他拨入资金无区别,视同本单位正常经费支出核算,导致专案服务的资金收入、实际支出无法对应,部分专案由于内容类似还存在账目交叉重叠现象,影响了资金的有效监督。
3.年度考核流于形式,对次年预算意义不大
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到位时间延迟,使得年度收支核算不准确,另外财政部门对专案的服务数量和质量缺乏了解,加上年度考核需多部门联动进行,因此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难以实施,对专案经费出现的资金结余如何处理、对服务单位第二年度的资金预算做何改动均缺乏完善的规定和指导。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思想认识、决策制定及监管执行方面不能很好的协调,卫生部门以完成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为指导思想,而财政部门的职责仅停留在预算拨款、有专户核算等方面,对资金的预算和实际使用并不关心。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资金管理问题,相关部门还应提高认识,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制定新的方案,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管理重点
为了避免多个部门同时管又无人管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上, *** 集相关部门一起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并建立交叉监管的机制。例如,卫生部门负责编制年度预算,制定专案绩效考核方案,明确服务的数量、内容和补助标准,同时建立各级机构会计制度;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资金,上传下达及时安排资金拨付,制定账目规范,对专项账户进行核算。同时,财政部门要对卫生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分配方案、使用台账等进行定期的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清点并反馈卫生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处罚。
2.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拨付效率
由于资金拨付中间环节多,导致资金到位效率低,影响了专案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年度收支核算。因此财政预算除足额配套到位,还应采取财政直接配发给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式,减去配发给卫生部门再由卫生部门转拨的环节,可提到资金到位效率。同时,财政直接配发有利于资金记账格式的规范统一,能够对资金实行直接有效的监管。
3.加强对预算的监管
年初各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的专案计划和资金预算,应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共同稽核。财政局应完善预算监管制度,审查其编制的合理性。例如若按照地区的户籍人口拨款,那么流动人口对预算的影响就很大,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应完善方法,尽可能的准确覆盖当前情况,使预算分配更具合理性。
4.专案专账、管理专人
为了避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案的资金与其他类似专案资金重叠,应建立专案专账,由专人负责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拨款时明确款项名称及来源,各机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账务规范进行账务处理,分户专账核算,每月或每季度上报使用情况和收支明细,严格与其他资金账目区分开。
三、结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管理决定着服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 *** 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也多次下发档案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挖掘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效解决。本文认为可从明确 *** 相关部门的责任入手,加强财政局和卫生局之间的沟通,加强预算管理,减少资金拨付环节,落实考核机制,实行专案专账、管理专人,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范文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一、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了大量跨学科、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2]。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群卫生服务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必修课程达171学时,高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数[3]。为临床医学生开设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7门,如健康教育、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预防医学意识,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平台。制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新增以社群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的9个公共卫生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编写社群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安排为期2周的社群医疗实践必修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到实践中进行体验,融“教学”于“实践”,促进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这种以现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预防医学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配置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拔公共卫生师资的过程中,走出校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行业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目前,我校聘请的校外教师涵盖卫生管理、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师、医疗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带教。外聘教师接受我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授课。这样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路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群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师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公共卫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在必修课的考核中,加大实验践成绩比例,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在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中,实践总成绩由学生社群卫生服务实践鉴定60%及学生调研报告评价40%两部分组成,鉴定由基地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调研报告评价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完成。
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评价
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未实行改革举措的2006级和已实行改革的2007级随机各选取3个班共198名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2007级学生在对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公共卫生课程的必要性、公共卫生课程和师资配置的合理性、了解社群卫生服务模式的程度、具备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方法等方面与未实行改革的2006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见附表。
三、体会
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群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只专注人体本身转移到系统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互动作用。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充套件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群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穿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和实践等各环节。
关键词 :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引发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深远。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起。“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1]“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位置,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要注重人文关怀,在社会各领域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权利,且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的是对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更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础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就是一个关注人文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护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医家“医乃仁术”“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这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心系患者,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体现在其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切实为患者着想,“人性化的医疗”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医学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是践行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护人员要始终以“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关心病人心理素质”为使命。[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护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基础。对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医护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应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除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环节也有问题。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教学上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3]从以灌输多少知识量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了多少,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为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提问。教师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加以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当文化传承与道德思想灌输的桥梁,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身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完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应体现
“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学术精神传播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其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认识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医护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例如义诊、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能够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应始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医患矛盾正是由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所致。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添生.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哲学当代视野,2007(4).
[2]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5).
[4]张蕾.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敏.试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作为一名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找寻真理,追求极致。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短半月的医院实践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是毕竟自己为此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心里难免有着激动。第一次作为实习医生的经历会让我们铭记一生。实习,意味着我不再是学校里的那个摇篮中的宝宝,而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那个学步的幼儿。虽然我们没有毕业,还要在学校中继续学习,但是这短暂的实践学习生活使我对以后的医学影像专业学习树立了信心,更激发我今后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怀着激动又憧憬的心情,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很久未见的父母。和父母讲了我将要准备到医学去锻炼自己,父母积极为我寻找实习单位,最后我在……进行为期半月的实践学习生活。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正好有……大学的医学生在这里实习,我便与他们开始了实践学习生活。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医务处的助理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院领导及科室主任对我们进行培训,其间科室的代教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工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几天的培训,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医务处的于助理给我们讲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及规模,让我了解到我们医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背景,以及发展潜力。同时,各科室代教老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对我们也作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让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医疗知识和临床操作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认识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
即来之,则安之。在医院这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好好实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医院奉献出我的一切。
在骨科,我跟带教老师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种手术的操作外,有时带教老师会让我给病人的创口换药。其中给我以震撼的一次是:有一天,我帮一个断指再植的病人换药过后,病人的家属指着病人腰麻后腰椎部位粘的无菌纱布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拿掉它。我揭开纱布看了看,没有在出血的迹象。我便对他说,可以拿掉了,随后我感觉不妥当,有让病人家属去医生办公室问下医生。我回办公室后,病人家属便去了。他们问了我的带教老师,我的带教老师看了后也说是可以拿掉了。但病人并没有当即拿掉,而是转过身又问了我一遍:“医生,是不是可以拿掉了。”我当时有点哭笑不得。只能对他们说:“那位比我多了。”我的带教老师听了急了起来。我不禁想起了刚来医院时医务科的那位助理对我说的那句话:“每科中的患者更多的是把你当一名医生来看待。你的一言一行,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任,还要对病人负责。”这件事情让我深切地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也对我在骨科继续的日子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骨科的日子里,我见到了大量手外伤和足外伤疾病。并且能基本了解它们的诊断与治疗。可谓是不枉此行。
肿瘤科是研究内科系统病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内科系统疾病。它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的疾病,其中需要借助大量的医学影像设备。不仅包括的器官最多,而且是临床疾病发生率较高的系统。对于我们来说,是实践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功能的重点科室之一。在该科,我认真了解了这个科的基本医学影像设备情况,肿瘤科的放射治疗的基本操作,以及肿瘤科中的医学影像常见故障的诊断及维修。
在这个科室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跟科主任的一次会诊。当时的老师在给一位患者作诊断时,看着电脑上的影像图象,老师脸上有一丝忧郁,当时老师说:“图片质量不对,可能是射线管有问题啊!”我当时很诧异,老师怎么会这么说阿,射线管有问题怎么会出射线,就不可能会有图像在电脑上。当我们停下为机器进行检查使发现线管内确实有问题,这让我很倾佩老师。
作为一名老专家能这样认真地对待机器设备,了解机器的本身特性,并不断在实际中对机器进行维修。我在肝胆外科实习的日子里,我们的主任不仅在临床理论和实践上是我的良师,他在如何做人上更是我的好老师。
在肿瘤科的日子里,我基本了解了胃镜,血脉瘤,食道癌,肝癌等一些疾病的常识和它们的初步治疗影像设备的诊断方法随后的十几天,我一直留在设备科与MIR、CT、X线、肿瘤放射科等一些科室进行实践学习。并且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科中的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对医学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入。我的实习生涯也即将结束。在我的实习生涯中,我深切地感到了做一名医生的不容易,想做一名好医生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第一次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领悟到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考验,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短短半月的时间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让我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走进各科办公室,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最后,感谢……医院给我实习的机会,也感谢各位代教老师在工作忙碌之时,还要带领实习生,教导我们正确的方向;更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学到课本之外的许多知识。
虽然实践时间短暂,但这段时间却给了我无比大的收获,除实务工作上的学习外,人际关系的拓展、职场文化的百态、还有一些活动的参与都让我获益良多,这样充实的生活,我想会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
时光飞逝,走进医学殿堂已有两载,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终究局限于课本,真正走入社会,走进医院,更多的去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来到患者身边,践行一个医生的使命。
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这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今年暑期去医院里面提前感受见习的氛围,真正到医学领域去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
于是我来到了xx市人民医院,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在该院泌尿外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实践工作。由于还未涉及临床课程,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我的主要任务是在一旁观看学习,尽管时间不长,但对我来说,仍受益匪浅。
从医教科老师那里接过白大褂的那一刻,我就正式成为了这所医院的一员。走入外科大楼,那种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而此刻的心情却与往常截然不同,身份的转换,让我格外兴奋。很期待,又有少许紧张。稍作调整,便来到了泌尿外科医生办公室。
科室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到来都格外欢迎。老师们的热情让刚才那种紧张的情绪荡然无存。科室赵主任为我指定了李医生作为带教。我的实习生活也就此正式开始了。
每天的工作,都是从早上的例会开始的,八点整,医护人员交班,首先由值班护士汇报当晚病区病人情况,接着是由当晚值班医生汇报晚上急诊情况,交接班结束是病案讨论,医生们将你难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想法,提交全科成员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上级医生也会给出指导性的建议。
在这个环节中,科室里低年资的医生们能学到很多东西,从各位老师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更加全面的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从而积累经验。
紧接着,医生们开始进行每天的查房工作,以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的病情叙述,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当天的情况书写病历和签署医嘱。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
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每周二的主任大查房要求全科成员参加,由主管医生汇报情况,主任耐心的询问,还会时不时的针对当前病例提出问题,而这中的一些问题是书本上没有的,需要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判断,这对低年资的大夫来说绝对是学习的好机会。因为是在校学生,主任并没有专门向我提出问题。
年轻大夫们在这么多人面前,回答不上来,反而会促进他们下来刻苦钻研业务,更加努力的工作。查房结束后就是每天正常的工作了。
在医院的这些天中,带教李老师详细的向我介绍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室设置情况。从李老师那我学会了病历的基本写法,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以及急诊病人的处理等医疗活动。并且有幸走进手术室全程观摩了一台《xx》。
虽然专业知识不足导致我并不能完全看懂手术,但看到医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手术,旁边的护士也十分专业地为医生递上他们需要的工具,真是让我有紧张又惊喜。在手术中,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主刀,一助,二助,器械护士,麻醉师缺一不可。
纵使医术再高,也需要和同伴默契的配合。一小时过去了,手术顺利结束,没有动手的我,已经站的脚跟发麻,腰有点酸,可以想到手术的医生们此时更是疲惫吧,而这只是一天工作的一部分,并没有结束,不禁感到医生的辛苦,而这样的辛苦可以换来病人身体的健康,我想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说,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也是值得的。
李老师常说,与病人谈话,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医患关系复杂化的今天,医托,医闹,病人不再信任医生,而医生上班缺乏安全感,让本就互相猜疑的医患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而及时和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和沟通是解决这些的办法。
耐心细致的谈话,全面的分析病情的发生发展,耐心的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风险情况及预防措施等,让病人享有知情权选择权。从而建立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进行各项医疗活动。
在这些天的学习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中所没有的东西。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并在8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没有人迟到。医生这个职业需要这种严谨负责的态度。想想自己平时从宿舍到教室就3分钟的路程还常常迟到,和这些医生相比真是无地自容。
在此期间,我曾多次感到发现自己已经融入这种紧张辛苦,却淡定从容的工作中,而醒悟之后才发现自己仍是一个专业知识不足,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像我身边的医生们一样,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恢复健康。
实践,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疗梦想的前期准备。
一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除了深切体会到医生们紧张繁重的工作,更多的是一份收获和不舍。但我坚信,在未来的努力下,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医生,是对救死扶伤的美丽诠释;医生,是对革命人道主义的不断追求。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我们医学生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是我们的夙愿。如今只是大二年级的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专业,学校不仅开设临床导论课,还让我们到各自的地方医院提前体验临床医学实践。于是,在这个特别的假期,我带回家乡的不仅是思乡情愫,还有一张学校的介绍信。
万事开头难。拿着介绍信的我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的就进入我地方的医院。因为只有大学二年级的我所具有的知识真是微乎其微,光是满目琳琅的科室种类就足以让我头晕许久,提及对于各个科室的认知,更可以让我羞涩为一只井底之蛙。于是,刚开始就在第一所医院就碰壁,被以不收大二见习生等铁规定为由所拒。之后经过各方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幸运地被永安市立医院宽容接受,并被安排到内科里的消化,呼吸,肾内分泌等科室里见习,之后又转到普通外科与肿瘤外科里见识学习。
第一天,穿着以其他医生不同标志的白大褂,挂着见习生牌子,神情慌里慌张的我在科室里显得格外显眼。还没来得及认熟科室里的所有人,我就马上被叫去一起查房。查房?查房!我努力平定自己在医院科室与真正医生一起共处的激动与不安,让自己去见识以往只有听说的查房。不容自己在原地慌乱,我马上跟上医生的脚步,一间一间地探望病人。在病房里,感觉医生的问诊等一些步骤在脑海里会有些模糊印迹,我努力寻找临床导论课上所学知识的影子。但当医生问问我一些临床知识,时不时问问我的情况,考考我一些技巧,我都几次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少顷,我觉得我此时在医院的出现就是个多余。是啊,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了,脑海里就只有五个字:什么都不会……
诚然,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什么都不会”真深深嵌入我的脑海里,我深深体会到自己沧海一粟的渺小。自己掌握的知识真是太少了,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知道需要给自己充多少电。“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且不说自己缺乏多少的专业知识,且不说自己缺乏多少的临床经验,医生本身确实就是个终生学习的职业。在这次见习中,科室办公桌上的更种专业书籍不可枚数,各个医师查阅书籍的画面屡见不鲜,各科医相互探讨的场景更是比比皆是。病人的症状并不能像书上理论情况的发展,很有可能是同时几个病状的同时叠加,与此同时医院现场的突发情况随时会发生。为了能够应付瞬息万变的病人状况,穷则变。所以,医生必须无时无刻在学习,在我今后的道路上,我必然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
这次见习中,接触的许多都是只闻其名的陌生事,几乎都是新鲜的事。这次见习中,有幸能看到穿刺引流、B超、彩超、心电图的测量等操作及大肠的局部切除术等外科手术,虽然只能一旁的观看,依然激动不已。对于这些操作及有些关乎性命的手术,我也不由得有着担忧与害怕。当我向医生问及对这些工作的感觉时,这些医生们只是微微一笑,并反问“经常重复做的事情,到最后你还会有什么感觉?”我思忖许久,确实,到了孰能生巧,信手捏来的状态,就不会在像我新手这样有着紧张,好奇,害怕的错杂情绪了吧……
对于一个职业有它的社会道德操守,身系人命的医生具有应有的医德更是理所应当的。之前就有听身边生活许多人对医生的评价,其中褒贬不一,但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偏见。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医生的道德观念等等都在和自身利益在历史天平上经受考验。这次见习中,我待的消化内科的病人天天都是络绎不绝,并且不断有新的病人住进来。主任医师及同组的两位医师有时候忙的七上八下。我见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在一次上午,那天也不知道为什么正好新住院的病人特别多,同时也有许多病人家属陪同病人一起来到医院,办完住院手续的他们马上都来科室里询问自己家属的情况,很快科室就被病人家属及其他的一些病人围得水泄不通,主任只能边进行着手头的工作并不时抬头回答一个个回答周边的病人家属,并且不时会有几个护士轮番拿病历或者其他文件给主任或者叫主任去处理其他事情。这样的喧闹的状况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空气中充斥越来越烦躁气息,主任的语气也显得越来越不耐烦,只是见习生的我也看得愈发烦闷。感觉整个科室就是个巴尔干半岛,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点燃的火药桶。
果真不愉快的事情不幸发生了……一个年近六旬的老病人在等了有点长的时间后也起了愠色,在轮到他的时候,由于他是老病人,主任只是让他按上次的诊断继续治疗观察。这个回答让老人不愿意了“可是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啊?难道我就一直就这样干等下去?你要给个说法啊?”主任头也没转地说“我现在很忙啊,你那病按照诊断的没有错的,你先回病房!”“什么?那我到底多久才好?我等这么久就等你说这句?你这有多大牌啊?”老病人怒道。原本就烦躁的主任也怒地放声“你没见我正在忙吗?不相信我就不要找我看!”“你这庸医!你这是在谋财害命!”面红耳赤的老人吼道。主任也怒了“什么?你说什么?不愿意就出去!”顿时,空气感觉都凝固了。两人相互瞪着双目相对着,感觉有着什么更不好的事情将一触即发。科室此时却显得出奇的静,似乎连一根细针的落地声都能听见。
还好,闻讯而来的护士与其他科室的医师都安抚场面。气冲冲的老人最后回到了病房,主任在一旁单独坐着冷静许久,才继续开始工作。看着这个场景的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但令我比较意外的是,之后主任主动去向那个病人道歉,并且好好的解释他的病情。
万幸这件事情有个好的结果,但是这件事却令我感慨颇深,之后也偶尔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就对于这件事,我首先也为病人所受的待遇感到不公,但是我更能理解主任,了解主任的无奈。在那样的工作强度下,谁能始终保证自己原来稳定情绪?换位思考下都会有这样的烦躁。我也为自己的未来,为这个社会感慨。要处理好医患关系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现在外面流传着的一些关于医生脾气差的流言蜚语并不能直接就全归医生的错,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下医生的工作环境并不是设想中的那么美好,我们以前在学校所幻想的医生的安慰舒适的场景也需要重建。对这样的情况,想到未来的我,我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现在,我不能期待未来的医院以及医疗环境能有改善的多么的美好,我只能从现在开始慢慢的改变自己,加强自己的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好好的培养一个好的品性。
这次见习,由于现在才大二,知识储备远远不足,无法学到太多的临床技巧。我见习的后期大部分都开始观察医院医生们的工作。我发现,医生每天的工作很多都是具有重复性,除了之前说的时常会有大量病人需要处理时会忙的手忙脚乱,有时就是一个下午都在打病历,这是最枯燥乏味的。而且,医生虽然有工作上下班的时间制度,但是医生加班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医生的工作强度其实很大。更令我吃惊的是,医院对医生职称的考察比较严厉。且不论医生,就是医院的护士,她们从进医院当护士后,要经过至少五年的考查才能生为护师,然后再经过七年才能生为主管护师,然后再经过几年的院方考察,才从一批人里面选出一个护士长,真是十年磨一剑。同时,在小的地方医院里,刚进去的几年里,医生与护士的工资与待遇是极低的,工作与收入并不成正比,但刚毕业的医生与护士也是无可奈何的。我对未来的憧憬确实一下破灭,感觉一切都是海市蜃楼,这时深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份量。
我开始对此表现的比较的消极,感觉自己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专业,但之后和外科里的一位学长的谈话又重塑了我的积极性。他说“一切开始都困难的,但只要选择了,就不要放弃,不管前面的路变得怎么样。作为一名医生,只要你认真,生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一定会越过越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医生,你不仅可以保护你爱和爱你的人,你还能救治许许多多的人,为这个世界做出许多的贡献。人生在世,总要给这个世界改变什么,总要向社会证明你存在的价值。”我深深被他说的话所触动…
是的,未来的道路因为害怕而变得崎岖,未来的方向因为胆怯而变得迷茫。我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定要风雨无阻向前;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必是白衣天使的背影。我不该悲观,我不能胆怯。今后大学读书还有三年,考研还要三年,到医院后也许还要几年的培训。诚然,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在今后这么多的学习日子里,我不会彷徨,我必当矢志不移地学习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弥补自己的缺陷,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今后,我将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笃定自己的信念,一路向前,演绎铿锵。
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xx市xx医院进行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时至今天,实践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
临床的实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实践之前,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包括:了解医院概况简介。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知道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懂得医德医风教育明白医疗文书的书写。掌握有关护理知识。理解院内感染。了解手术室的有关知识。
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尽管我是一名未来的麻醉师,可是刚刚进入医院的我由于对医学知识的匮乏,了解较少,所以老师要求我从基层的护理作起,培养我对医学的责任和义务,增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与热爱.我欣然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开始了我工作的第一课。
我特别推荐
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医疗的毛概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这项制度成为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议题。本文针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农问题;医疗制度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16-0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其政策设计要求政府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提高农民参合率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许多地方的农民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会为看病发愁,其最终根源就是农民的“腰包”不鼓,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患了重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农民“等、要、靠”的思想,将支农资金投资到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协会组织、拓宽市场信息渠道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农村经济最需要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因县施策、因镇施策、因村施策,把现行惠农政策资源整合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注重农民现实利益,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因此要加大对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特别对老、少、边、山、穷县(市、区)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确保这些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启动,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覆盖。已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经济情况制定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小病补偿的原则,实行门诊医药费补偿制度,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外,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婚前检查也纳入补偿范围,制定慢性疾病报销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住院与门诊兼顾的统筹补偿方案,应确保用于门诊补偿的基金比例不低于20%,让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1]。
2 扩大筹资渠道
在遵循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下,保证筹资的稳定性,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明确政府职责,规范政府投入,确定社会化多元筹资渠道,努力扩大资金来源,完善以政府资助为主的多方筹资体系,建立出资额稳定增长机制。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要合理确定政府出资额应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且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出资额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稳定增长机制[2]。同时鼓励发动企业、社会各界和先富起来的个体工商户等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募捐。采取一些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统筹或转移支付部分资金,充实合作医疗基金盘子,提高抗风险能力。
3 强化资金管理[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职能涉及到卫生、财政、农业、民政、扶贫办等部门。为提高其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探索实行“征、管、监”相分体制。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要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汇报收支情况,接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要抓紧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软件开发应用工作,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控力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实施严格的报告、审计和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专指性强,使医疗服务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积极介入是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指定医疗机构的服务合理运行的重要前提。政府可以对医疗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的质量、价格进行监管;通过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对市场准入、公共补贴、非赢利机构不分配利润政策执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和维护多元供给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医疗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5 整合卫生资源
加大基层卫生资源投入,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
通过争取卫生基金项目等方式,加大对乡镇定点医院医疗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镇医疗环境,缩小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使农民患病后有条件、有意愿就近诊疗。同时注意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①加快农村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统筹兼顾,合理配量,优化卫生资源,逐步形成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指导中心,村卫生室为服务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程,保证广大农村腹地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坐诊,有保质保量的药品供应,有良好的医疗设施让农民群众共享[5-6]。②引导乡村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突出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各种优惠服务措施,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合理分流患者,把门诊患者、慢性患者、康复患者逐步分流到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格局。
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方面应考虑通过在部分医学院校实行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模式。向乡镇提供全科医学专业医疗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选派部分热爱卫生事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单培养”、实行定点分配,培养留得住的、高素质的乡村医生;建立城市与农村对口支援单位,免费培训和接收基层人员进修,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廉洁行医自觉性。采用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具体内容。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评选优秀医务工作者,带动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正确的效益观念,真正做到“以德行医、以技养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农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26-27.
[2]任延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42-45.
[3]邵彦敏,庞雅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7):14-17.
[4]丁华军.影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21(2):95-96.
[5]钟彬彬.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5):327-331.
[6]霍会爱,杨质秀,王蒙萌.借新农合之东风 促乡镇医院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03,146.
社会医学是医学 教育 的重要学科,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 经验 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对象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 总结 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巨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 文化 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系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 方法 。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 儿童 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展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 社会实践 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 健康知识 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反思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使命。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内容。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内在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医学教育只有在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才。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学的人文属性必定使医学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学的框架,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涉及到了社会、心理、伦理、哲学、环境、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病人,医务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慈善的爱心,只有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晓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去治愈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生素质的最好体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施教者明白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持、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 教学方法 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还要让学生间接的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积淀。?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还包括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协同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起回报社会的理念和奉献情怀。
有关社会医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2.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论文
5.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高素质人才进行现代护理才能促进人类身心身体健康现代医学模式简单地说,既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把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水平来综合考察人类健康与疾病,并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它的诞生给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病因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引起人类疾病不仅有生物的、遗传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还有社会的、心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这种医学模式还认为,人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人。因此,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新的医学模式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护理观和护理体制,现代护理科学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护理科学的护理观首先强调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系统、每个系统内的各个器官乃至不同系统的器官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异常可以影响整个肌体。而某个系统或器官的病变与康复除了有其自身的原因外,又是与人的外界的影响和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人体的统一性受着生理的和心理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平衡,人的身心才处于健康的状态。因此,现代护理学强调对病人要实行整体的护理。整体护理就是对病人不仅要针对疾病进行身体上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在制定护理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等对疾病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对病人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果,还要留心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揣摩其心理活动,了解病人对护理的心理反应等,以便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改善病人的心境,消除对疾病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病人经常治疗的最佳状态。现代护理科学另一个新的护理观念就是强调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强调发挥护理的能动性。护士不应仅仅依赖医嘱,对任何事情都消极等待医生的处理意见,而应积极地和医生配合,在执行治疗方案的前提下作出自己的全面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且能独立果断地解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整体护理重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要做到从身心各方面护理病人,护士必须不断巩固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医学和与其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要求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当机立断,作出正确处理,护士就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学习和总结。由此可见,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护理观和现代护理学的产生,现代护理学则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道德修养、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问题已无可回避地摆在护士面前。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有:1 良好的护理道德是前提 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护理道德是护士在治疗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仁心仁德”,这就要求护士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护理道德要求热爱护理工作,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聪明才智;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高度负责,一视同仁;对业务不断学习,精益求精。2 丰富的知识是基础 在整体护理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即“促进健康,加强预防”。现代医学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作为整体存在的状态,他受到心理倾向、个性特征、社会环境、理化、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因素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十分复杂、微妙。因此,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护士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心理护理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知识,护士应善于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多方面的知识和以往的生活、工作经验来分析、判断处理问题,并能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把专业性的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阐述给受教育者,使各种文化素养、心理状态和欲求状态的人获得真正的、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严谨的健康教育,病人只有接受并掌握了具有科学性的健康教育知识,才对恢复健康,促进健康起积极作用。3 专业的技能素质是支柱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即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技能包括:第一,正规、精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技术操作首先必须正规,正规才能准确,才能达到熟练。技术操作的提高除了要在理论上弄明白操作原理和要领外,还要勤学苦练。要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技术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第二,应变能力。这是指在紧急多变或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在抢救病人是要保持冷静、沉着,忙而不乱。在不违反科学原则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完成救治任务。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化为自觉行为,才能树立起崇高信念,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①坚强的意志:对工作要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处理冷静、果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对各种性格类型的病人都能容忍克制、宽宏大度。②高尚的职业情感: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视病人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③多方面的能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良好的注意力、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良的性格,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无私、正直的道德情操。可见,护士已不再单纯是医疗护理的操作者,而是人群整体健康的使者。护士必须明确在新形势下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时刻以护士素质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崭新的姿态投身到现代护理的事业中去。
医学论文从结构上,要分为4个部分: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IMRAD结构。这些个部分也是一篇医学论文的主体医学论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 医学新问题。思考一下你对自己的题目所指向的写作方向是否熟悉,自己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或者独到见解吗?多读参考文献,多去找一些参考资料。可以是题目相近的论文文献,也可以是有关的媒体信息。多思考,你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根据那些理论?甚至可以先去查一下你论文的关键字,概念是怎么界定的?你写一个问题,他的发展历程什么样?慢慢地去挖掘你想要研究什么,将你要怎么研究的思路捋清楚,一步一步来。、请教一下指导老师,老师会给你不错的建议,可以理清头绪。一、引言引言也称前言,前言的写作应注意简洁明确地阐明研究的主旨和目的和想要回答的问题,同时就该问题向读者进行简介并给出必要的文献。就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而言,前言一般为150~200字最佳。前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告诉读者你为何要进行该项研究,从而使读者相信该研究的重要性。第一句话中应几乎包含均成说的所有内容,努力阐明与以前研究的不同之处,最好的引言也应包括对以前所有的相关研究的系统回顾,并证实该研究的必要性。不应使用让读者产生困惑的缩略语,要给出研究的设计而不是结论,同时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要谨慎地使用文学写作技巧。二、题目医学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眼睛一般的存在,应尽量简明并概括主题。三、材料和方法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应当按照逻辑顺序来描述研究的设计,详细叙述研究的步骤或给出有关文献,给出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四、结果结果是论文的核心。是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或验证后得出的主要发现。该部分应回答在前言中提出的问题,采用文字、图、表并用的方式,说明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也应告知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研究对象不足100例时,应避免使用百分数,10例以下时应使用分数表示。涉及结果时应给出样本数、范围、均值及标准差或可信区间,若涉及变异,应给出其自由度和F值。发表论文是晋升职称?年底单位考核?还是学术交流及扬名?如果是晋升职称,期刊的品质毫无疑问是选择因素的重中之重,随便的发表一个品质一般的期刊,对晋升职称没有任何帮助,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2、期刊的办刊方向如果您写的是药学方面的文章,那当然不能发表在主打妇产科的杂志上。所以杂志的办刊方向、栏目内容等要与您的文章相符合才是完美的。3、不能一味的追求版面费低的杂志国内期刊几万多种,每个杂志的品质,受欢迎程度,晋升打分认可度都是不同的,版面费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建议作者根据自己的发表用途及经济实力,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杂志。而不要一味的追求便宜。4、杂志的最新刊期如果您晋升职称,必须赶在报材料之前拿到杂志,部分省份还要求晋升前一年就要发表见刊;如果您年底考核,自然要赶在年底之前见刊。还要考量杂志邮寄的时间以及快递邮寄过程的各种意外因素,因此,在投稿之前一定要询问杂志当前的刊期,确保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见刊。以上四点都是您在选择期刊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经过层层筛选然后选中的刊物进行投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投稿之前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的话论文才能更符合期刊的征稿条件。 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期刊征稿都是,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普 通期 刊论 文的查 重 率一般 在2 5%-3 0%之间,要 求不是特 别严 格。但核 心期 刊论 文的查 重 率一般控 制在5%-10%之间,每个核 心期 刊都有核 心期 刊的要求,5%-10%只是参 考阈 值。一些中 国核 心期 刊的论 文很容 易发 表,查 重率要 求在1 5%以内。期 刊论 文的查 重率也有一定的发 表标 准,对于不 同的期 刊论 文,查 重率标 准也不同。目前,社 会上对外 国SCI等外 国期 刊的查 重率要 求很 高。核 心论 文的查 重率需 要在10%以内,才 能顺 利通 过期 刊论 文的查 重。核心论文发表不同的普通期刊论文,需 要严 格控 制论 文的最 低 查 重率。对于社 会上绝大多 数期 刊来说,论 文查 重率的最 低标 准是30%,期 刊查 重系 统的最低标准是30%,对于查 重率超过3 0%的期 刊来说没有学术研 究价 值。很多期刊 用户只是业余论文写作用户,没 有任 何期 刊 机构的支持。所有关于论文查 重的问题都只能靠用 户自己。修 改重 复内 容时,可 以增 加全 文字 数,稀 释重 复率,降 低论 文总重 复率。但是要保 证增 加的内 容不重 复,否 则效 果只会适 得 其 反。多 参考一些优 秀的外 文 文献,用自己的语 言组 织翻 译,然 后写下来。如果是学术水平比较高,对论文质量也有一定把握的作者,对时间周期要求不高的话,完全可以考虑自行投稿,自己投稿的话,每本期刊的审稿周期都不会很短,把握起见,作者等待三个月比较合适,三个月内如果没有消息的话,作者可以考虑将论文修改后改投其他家,如果有编辑联系的话,那么就可以进入修改、再次审稿、拿录用通知单的流程了,这个时候只要根据编辑的安排走就可以了。如果是找代理代投的话,这个周期就会大大缩短,代投公司这边的审稿周期一般是3-5天,如果通过很快就可以下录用通知单,即使需要修改,编辑也会出具详细的修改意见,作者按照意见修改后,很快也能拿到录用通知单。拿到录用通知单后就可以安心等待见刊了,见刊后大概1-2个月左右,就可以在知网查到,整个学术论文的发表流程就算是全部完成了。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上述前提都是在遇到正规的期刊和代理的情况下发生的、大家不管是用哪种方式投稿,都一定要注意找对靠谱的渠道
社会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物件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物件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钜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 *** 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 *** 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络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整合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 *** 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著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儿童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群。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充套件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健康知识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反思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类教育课程设定不够合理。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使命。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内容。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内在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医学教育只有在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才。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学的人文属性必定使医学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学的框架,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涉及到了社会、心理、伦理、哲学、环境、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病人,医务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慈善的爱心,只有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晓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去治愈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生素质的最好体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施教者明白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援、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还要让学生间接的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积淀。?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还包括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协同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起回报社会的理念和奉献情怀。
社区护理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培养社区护理人才非常重要,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出,人类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护士具有良好的语言交往艺术对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交往的重要性
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并达到相互了解的工具。语言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护理的基本手段。在社区护理中,良好的语言能够对患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而粗劣的语言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2、语言的交往艺术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护士通过良好的语言艺术,有利于将病人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语言交往的艺术性可以反映护士的职业素质。一个职业素质优良的护士,要能正确运用语言交往艺术来帮助 教育 病人,从而使备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二、护患语言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护士在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要准确,尽量用医学术语,并且要深入浅出,必要时作适当解释。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不仅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使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外在的形式美,能给病人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交流中要说普通话,使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都能听得懂,并注意说话的语调。
2、提高语言交往中的道德水准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士每天都面对着不同需求的病人,要注意语言的道德要求。一个 爱岗敬业 的护士,面对病人的种种要求,都会耐心解释,以诚相待。如:对于 医学知识 较缺乏的患者,应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作详细解答,决不能怕麻烦、应付了事,更不能讥笑他们。俗话说“言为心声”。美好的语言是取得信任与支持的基础,语言可作为治疗手段达到治疗目的。反之,恶语伤人,会造成纠纷。病人来社区就诊,决不能加重其心理负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爱心,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感情,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不向病人发火,不以貌取人,不以权取人。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美好的语言,可使病人感到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在社区护理中得到温馨。
3、重视语言交往中的情感特点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仁。人的情感不同,所表现出的语言、语调、语气等也会截然不同,并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重视语言交往中的情感特点。通过自己的服务,体现出对病人的关心与尊重、同情与爱护,关怀与体贴,做到微笑服务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带给病人一种亲切感。如对初次来社区治疗的病员,护士应先介绍社区环境、作息时间、 规章制度 ,使病员很快熟悉环境, 消除紧张 和陌生感。在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调节好和谐的气氛,注意称谓,应避免用“不”字,而用“为了您的健康请您……”、“请您注意。
4、注意语言交往的方式应用语言交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病人交谈时,保持合适的距离,维持松弛、舒适的体位姿势;在征求他人意见时不轻易打断对方谈话或转变话题。为表示在认真倾听,可用点头或“嗯”、“是”等表示你已接受对方内容,理解对方的意思,以鼓励对方继续谈下去。在阐述、声明自己观点的集体交流中,可加强语气,放慢语速并配合手势来强调其重点。对正在发怒的病人,首先向病人表示理解,尽可能转移注意力,这样既尊重和重视了病人的要求,也有效地处理了病人的意见;对哭泣的病人,待发泄后再耐心倾听哭泣的原因,使病人得到安慰;对感觉有缺陷的病人,如听力丧失则应更多地使用非语言交流;对视力不佳或丧失者应减少非语言信息,想方设法补充因看不见或听不见而遗漏的内容川。总之,社区护理工作离不开语言交往艺术,为了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护士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交往艺术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社区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交往艺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 传统 文化 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 方法 。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 儿童 、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2]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3]徐倏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2.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3. 浅谈护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社会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物件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物件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钜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 *** 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 *** 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络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整合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 *** 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著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儿童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群。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充套件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健康知识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反思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类教育课程设定不够合理。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使命。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内容。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内在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医学教育只有在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才。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学的人文属性必定使医学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学的框架,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涉及到了社会、心理、伦理、哲学、环境、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病人,医务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慈善的爱心,只有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晓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去治愈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生素质的最好体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施教者明白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援、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还要让学生间接的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积淀。?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还包括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协同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起回报社会的理念和奉献情怀。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给你们列出一些可选择的题目的,然后再从其中选择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不会让学生完全自主选题的。至于从其中怎么选,就要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内容和范围了,另外,指导老师也很重要,尽量要找地位比较高,比较权威的的老师当指导导师的那种,这样的一来写论文过程中得到的指导对你的会有好处,另外这种毕业答辩的时候会比较容易过,只要导师那关过了,谁也不会跟你死磕的,谁也不会跟当你导师的权威人士过不去的,即使遇上盲评也是如此。
社区护理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培养社区护理人才非常重要,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出,人类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护士具有良好的语言交往艺术对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交往的重要性
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沟通交流并达到相互了解的工具。语言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护理的基本手段。在社区护理中,良好的语言能够对患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而粗劣的语言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2、语言的交往艺术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护士通过良好的语言艺术,有利于将病人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语言交往的艺术性可以反映护士的职业素质。一个职业素质优良的护士,要能正确运用语言交往艺术来帮助 教育 病人,从而使备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二、护患语言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护士在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要准确,尽量用医学术语,并且要深入浅出,必要时作适当解释。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不仅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使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外在的形式美,能给病人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交流中要说普通话,使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都能听得懂,并注意说话的语调。
2、提高语言交往中的道德水准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士每天都面对着不同需求的病人,要注意语言的道德要求。一个 爱岗敬业 的护士,面对病人的种种要求,都会耐心解释,以诚相待。如:对于 医学知识 较缺乏的患者,应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作详细解答,决不能怕麻烦、应付了事,更不能讥笑他们。俗话说“言为心声”。美好的语言是取得信任与支持的基础,语言可作为治疗手段达到治疗目的。反之,恶语伤人,会造成纠纷。病人来社区就诊,决不能加重其心理负担,对病人要有同情心、爱心,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感情,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不向病人发火,不以貌取人,不以权取人。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美好的语言,可使病人感到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在社区护理中得到温馨。
3、重视语言交往中的情感特点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仁。人的情感不同,所表现出的语言、语调、语气等也会截然不同,并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重视语言交往中的情感特点。通过自己的服务,体现出对病人的关心与尊重、同情与爱护,关怀与体贴,做到微笑服务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带给病人一种亲切感。如对初次来社区治疗的病员,护士应先介绍社区环境、作息时间、 规章制度 ,使病员很快熟悉环境, 消除紧张 和陌生感。在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调节好和谐的气氛,注意称谓,应避免用“不”字,而用“为了您的健康请您……”、“请您注意。
4、注意语言交往的方式应用语言交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病人交谈时,保持合适的距离,维持松弛、舒适的体位姿势;在征求他人意见时不轻易打断对方谈话或转变话题。为表示在认真倾听,可用点头或“嗯”、“是”等表示你已接受对方内容,理解对方的意思,以鼓励对方继续谈下去。在阐述、声明自己观点的集体交流中,可加强语气,放慢语速并配合手势来强调其重点。对正在发怒的病人,首先向病人表示理解,尽可能转移注意力,这样既尊重和重视了病人的要求,也有效地处理了病人的意见;对哭泣的病人,待发泄后再耐心倾听哭泣的原因,使病人得到安慰;对感觉有缺陷的病人,如听力丧失则应更多地使用非语言交流;对视力不佳或丧失者应减少非语言信息,想方设法补充因看不见或听不见而遗漏的内容川。总之,社区护理工作离不开语言交往艺术,为了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护士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交往艺术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社区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交往艺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 传统 文化 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 方法 。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 儿童 、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2]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3]徐倏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2.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3. 浅谈护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