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流行病归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流行病归因分析论文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1.察布查尔病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3.先天性白内障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4.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4.选择治疗方案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楼主给你文章: 自己删减些吧。我对归因理论的见解(5506字)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该理论着重于人们依据原因推论的信息, 并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和控制其随后的相关行为。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Heider (1958) 提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归因理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归因理论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Jones & Davis (1965 :219 -266) 提出了对应推论的归因理论,在Heider 的排除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归因理论。此后, 社会心理学家Rotter (1966 :609 -610) 根据“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Kelley(1967 :192 -238) 提出的归因过程是“个体对他的世界进行归因”。他的三维归因理论把Heider 所开创的归因研究推向了高潮。最为著名的归因理论家Weiner ( 1972 : 203 215) 及其同事在吸收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他认为每个人都力求解释自己的行为,分析其行为结果的原因。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人在分析其根由时,主要有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 Weiner 1984 : 15 -38 ; 1985 : 548 -573) 。三维度与六因素的结合见表1 :表1 : Weiner 三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式维度关系因素 稳定性 内/ 外在性 可控性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能力高低 + + +努力程度 + + +任务难度 + + +运气好坏 + + +身心状况 + + +外界环境 + + +表1 对成败原因用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进行归类,分为:稳定性, 即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能力高低和任务难度是较稳定的原因,而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是不稳定的;内/ 外在性,即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况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属于外部原因;可控性,即原因可否由自己控制,努力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能力高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是不可控的。从学生学习行为的归因考虑, Weiner 等人的研究表明:1. 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试题难度),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且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 或者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 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行为。2. 就内/ 外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况),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加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反之则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从而避免去参与成就性的任务;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的外在因素(试题难度、运气、外界环境) ,那么学习结果就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什么影响。3. 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 则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者产生一种沮丧感; 反之,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会产生一种感激心情,或者产生仇视报复的情绪。归因理论经过Weiner 的反复修正,已成为一种解释学习动机最为系统的理论,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最感兴趣,并且从事演绎研究最多的一种理论,因其理论重在探讨行为者对自身行为后果成败原因的解释,故而又称为自我归因或成败归因(张春兴1998 :330) 。物理教师可借鉴和利用其中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因语言习得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所以心理学由来就能给语言教学带来灵感与理论支持 。一、从归因效果理论看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mer,1972,1979)曾就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解释)作了系统的探讨。他认为,对结果的归因可按稳定性 (稳定一一不稳定)维度与控制性(内部—外部)维度来加以考察,并将人们对成败的解释归纳为四种因素: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能力(内部的稳定的)、运气(外部的不稳定的)和任务的难度(外部的稳定的)。他认为“内外控制源”(即内外因素)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境中是否成功的期望或预期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理论认为,归因的稳定性影响着自我监控能力。根据我国学者沃建中教授的研究:从中学生自我监控的整体看,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依次是内部可控的努力、内部不可控的努力、外部不可控的任务难度与运气。如果将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的努力等内部的因素,就会产生积极的正效应,个体就会感到愉快并会继续争取成功;如果将失败归于能力等稳定的因素,则会对个人的自尊产生消极的影响,并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还有研究显示,中学生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内部因素,即可控但不稳定的努力或不可控且稳定的能力,这可能与中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学生所面对的是升学的压力,到了中学以后,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朋友对他们的考试成功有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会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可以说,人们将来的行为是由人们的信息系统以及由他们对已经经历过的积极和消极的行为后果进行的认知分析所决定的。为此,我们要帮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原因,加强自我监控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认知系统,使自己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我们还发现,现在很多处于相对优越环境中的中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监控能力,突出表现之一为学习态度不积极,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做作业是为老师和家长做的,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大人逼着就学一点,大人不在就拼命玩。他们没有深层的学习动力,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自身的能力水平及潜力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些都不能不归咎于自我监控能力的缺乏。要培养中学生正确持久的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自己做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学生遇到事情首先自己分析而不是包办代替;进而教给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成长环境,教学生客观地认识环境中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尽量做到趋利避害;要教给学生从自身和外部两个维度来分析自己行为的后果,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真正使学生做到从思想深处去认识问题,归纳原因,获得启示。二、从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看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AoBandura,1997)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的活动中行为的积极性高,乐于付出努力,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时,当初的效能感就得到证实,从而维持了动机,在这一过程中,哪怕个体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会有信心去克服它并最终诱发动机行为。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表现为行为的积极性不高,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和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付难解决的问题,最终必然导致活动的结果不尽人意,从而降低了他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和维持成就动机的自我效能感来源于对行为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或强化。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伴随着成功并被他人关心、支持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或提高;而一个人的行为总是被他人批评或指责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削弱或降低。我们认为:人的自我效能感,决不仅仅是由先前的活动结果本身和他人的评价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人们对先前的活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作出什么样的归因决定的,因为伴随着某一行为的结果,人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知觉或推断出自己失败的原因。总之,归因这种重要的认知过程是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变化的基础。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我效能感的产生、维护和增强以及削弱和消失中,来自外部的积极关注和强化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个性趋于成熟的高中生而言,归因在其自我效能感的产生、维持、增强或削弱中都起着决定作高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是在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可能形成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教师、同伴及家长的影响,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教育的一项潜在任务,它与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高中阶段,由于整个认知水平的提高(即志向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有了新的变化,其考试的自我效能感开始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反而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养成,相信对其教学的促进作用一定是非常显著的。经常听到一些中学生私下里对自己的小伙伴说,某某老师不相信我。其实不管承认不承认,确实有些教师的言行在无意中削弱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中学生的认知和身心水平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期望效应”的更多运用必将有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改善。我们常说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这也是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贯彻好还是不容易的。同伴群体是中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因为他们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伴在一起的,因此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他们往往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逐步学会从别人那里获取一些信息,对自我概念进行重新调整,元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来自同伴群体的信息不一定准确,所以有时难免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教给学生尽量客观地分析和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遇到问题才会主动征求教师的意见,教师才有机会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控能力水平就有可能逐步向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家长对中学生的态度、行为方式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作用于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民主、开放型的家长往往能够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并辅之以必要的帮助,这样的孩子做事情更容易成功,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那些专制、封闭型的家长往往不注意自己的管教方法,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指责和抱怨,孩子因此容易丧失信心,导致做事的失败,如果这样的家长不注意及时反思,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无形中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削弱其自我监控能力。三、从习得无助的归因理论看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像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那么就会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自弃(LearnedHelplessness,简称HL)”。心理学家阿布拉姆森(Abramson)认为,决定一个人经历不可控的消极事件后,动机缺失性质和程度是他对该种结果的更复杂的归因。也就是说,消极事件的可控性和部位、稳定性、普遍性一起决定了无助感的产生和随后的行为动机。美国心理学家杜依可((Carol Dweck)研究表明,儿童的习得无助是由于其对失败的不当归因引起的。儿童对失败经历的反应有个别差异,有些儿童表现出一种“把握定向”,他们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努力不够,因此在以后的任务中能坚持更久且取得更好的成绩;相反,还有一些儿童表现出一种“无助定向”,在失败面前放弃努力。在中学阶段,自主性动机基本保持一种平稳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和水平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情绪表现最高,任务水平和志向水平次之,再次是行为主动性。这是因为中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状态下,尽管有了一定的志向,也会适当选择一些较难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在行为的主动性和坚持性等方面还不够。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多的来自外部压力,而不是内在的自主性动力。为了减少中学生产生“无助感”,教师要注意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留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早发现个别学生表现出的一些不好的苗头;避免就事论事,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尤其在学生遭受挫折之后,要仔细帮助他们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失败的原因,不能一味地批评,避免产生 “失败定向”。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逐步由“一般”的好奇心、普遍的求知欲变得越来越有目的性和社会方向性,这种变化使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更明确,也可以因此把学习组织得更有意义,学习情景也能因此而变得更持久;另一方面,如果外部动机在显著增强的同时,内在的学习动机却在显著的减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少,这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使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苍白的积累知识的过程,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还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通过自我监控能力与归因问题的研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进行正确的归因,尽可能地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无助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考文献: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版。2、向海英:《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与成就教学改革》,,L,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3期。3,沃建中等:《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b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7期。4阎金铎:《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5董奇等:《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某流行病致病原因分析论文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蛔虫病及流行原因分析论文

1、蛔虫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2、蛔虫产卵量大。3、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荫蔽的土壤或蔬菜上,一般可存活一年,并对外界环境中的酸碱等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抵抗力。4、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使虫卵广泛污染土壤和环境,并且虫卵常被家禽、家畜及苍蝇、蟑螂携带,进一步扩大播散范围。5、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生食食物和瓜果,饭前便后不洗手等。

为什么以前农村孩子每年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我是从哪个年代过来的人,当年也是一个经历者,我来给大家回答。大家知道,80年代向前的农村孩子,小时候都会经常发生肚子疼,有一种叫“蛔虫导胆"的肚子疼要把你疼死。病因就是肚子里的蛔虫钻到胆道里去了,以前小孩子在大便时,肛门里经常会有条长长的蛔虫钻出来,都是大人帮着把它拉出来,还有的孩子在呕吐时,嘴里也会有长长的蛔虫钻出来,就象一条大蚯蚓一样。哪么这些蛔虫到底是从哪是来的呢?大家知道,那个时期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农民的生活还都处在缺吃少穿的状况,由于整天的处于饥饿状态,大人一般都是采取忍,而孩子就不一样了,肚子饿了就要去找食物充饥。许多瓜果蔬菜就成了孩子们的食物,象生山芋,生萝卜等等,在加之条件有限,渴了都是喝生水,有的人家水缸里的水中都有小虫子在游动。以前没有化肥,瓜果蔬菜都用人粪肥,人粪肥中带有大量的蛔虫卵,生的瓜果蔬菜又不清洗,手搓搓就吃了,这样就有大量的蛔虫卵被吃进肚子,时间一长就会长出蛔虫成虫,成虫蛔虫在人的肚里再产卵随粪便排出,就这样反复的交差感染,这就是以前农村小孩肚里多蛔虫的根本原因。大家还记得以前给小孩打虫吃的虫药“宝塔糖"了吗,圆锥形的五颜绿色,跟现在的酥糖一个样,小孩子都爱吃,一岁一颗。先一天吃下去,第二天拉大便时,会有成堆的蛔虫拉出来,有的蛔虫还在动呢。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须要吃虫药了呢?现在的孩子肚里没虫了,现在谁还吃地里的生蔬菜瓜果,现在谁还喝生水,谁还吃生的食物。没有了传染源,也就没有了蛔虫病,没有蛔虫还须要吃虫药吗?不知我的回答大家是否认同,请发表不同看法。 记得小时候每年都会吃打虫药,用来杀灭体内的蛔虫,我们称呼为“宝塔糖”,现在都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现在的孩子很少吃打虫药了。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以前蛔虫数量多,感染机率大。小时候种菜主要使用农家肥,腐熟不彻底里面容易含有蛔虫卵,容易污染蔬菜。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也不讲卫生,饭前不洗手,去地里摘了黄瓜、番茄、拔了萝卜等蔬菜不洗就直接生吃了,夏天口渴了直接喝生水,因此容易感染蛔虫,需要每年都要打虫,否则容易造成多种病症。 那还不应该是感谢国家感谢党吗?随着我国改革,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人民的收入增加了,文化素质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这种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村村通了公路,自来水进了村,整洁的厕所替代了原来的旱厕,网购的产品通过快递也能进到农村。 总而言之,就是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同时,大家的卫生习惯也好了很多。 我们再来看看蛔虫、饶虫这些常见寄生虫的传播方式是什么——粪口途径。 这个粪口途径并不是说通过吃屎传播寄生虫,而是指虫卵经过人口进入消化道,人吃了含有寄生虫卵的食物,然后寄生虫在人体的消化道内生长繁殖,产卵,卵又跟着大便排出人体。这些带有寄生虫卵粪的便又可以污染食物和水。 比如过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好,或者玩累了,小溪小河里面捧一捧清水就喝,田边掏了果子就吃。而生水、用粪便浇灌的蔬果可能就会含有寄生虫卵。所以那个时候,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小朋友特别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多。 现在,经济好了,卫生条件好了,卫生意识也上去了,所以儿童感染寄生虫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因此不需要统一组织服用打虫药来驱虫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会成为发达国家,很多疾病也会在我国慢慢消失。问题描述 : 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少有人吃了。 “拉蛔虫”的经历 蛔虫这东西,看起来长长滑滑的,非常恶心,看到它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所以说,拉蛔虫绝对是很多以前农村小孩子的噩梦……你想象一下,你正在蹲在以前农村地区的那种土厕所的木板上,屁股悬空,拉着拉着突然掉出一大截扭动的蛔虫,尤其是剩下的半截蛔虫你拉不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只能哭着跑出厕所,屁股夹着半截蛔虫,让家里人帮忙把蛔虫“揪出来”……多么恶心的一副画面……甚至更恶心的是,有些农村朋友还有呕吐出“蛔虫”的经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吃“打虫药”了 现在的孩子很少吃“打虫药”是因为人们对于小孩的卫生要求高了,不像以前的农村父母对于孩子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想想,以前的农村孩子,渴了就拿起葫芦瓢舀一瓢生水喝,饿了就随便用手抓东西吃,或者去农田随便找点西红柿、黄瓜之类的生蔬,由于吃了这些带有病菌细菌的不干净食物,所以体内生了虫。哪像现在的小孩子,渴了喝凉白开,饿了洗手在吃。以前的农村孩子为了打虫,常吃一种叫“宝塔糖”的打虫药。这是因为,一旦不及时打虫,蛔虫给身体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比如腹痛、发烧、厌食、磨牙、流口水、营养不良等。村郎记得,小时候体内有虫的时候,脸上甚至长出了“蛔虫斑”,类似于白斑。我相信,70后60后都吃宝塔糖打过虫。 宝塔糖宝塔糖是甜的,所以孩子们爱吃,也能打下来肚子里的蛔虫。蛔虫样子很恐怖,长有十来公分以上,白色,两头尖尖的,有筷子粗细,刚打下来时会动。 蛔虫有的孩子能打下来几条,有的孩子能打下来一疙瘩。这样可怕的虫子在肚里,孩子能好受吗?这也是那个时代孩子偏瘦的原因。 我们小时候为什么肚子里为什么有虫,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虫从口入。 那个时候食物匮乏,孩子们饥不择食,只要抓到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比如吃水果不洗,有伤的也吃……这样很容易把带虫卵的食物吃进肚子里。 第二。吃的环保 那年代的农作物很少打农药,就拿枣树来说,我的老家出产红枣,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打过农药,所以三分之一的枣子有虫,不但把虫卵吃了而且把虫子也吃了,等等。 总之生活条件有限,没有你挑吃挑喝的余地。 现在孩子不打虫,吃的卫生是主要的,不过农作物上的虫子虫卵让农药收拾的干干净净,农药不但杀死农作物的虫,也杀死我们肚子里的虫。其实,并不是只有以前农村的小孩子每年要吃打虫药,城里的孩子那时候也是要吃打虫药的。那时候我们小孩子称打虫药为“尖儿糖”,口感甜甜的,没有药味儿,所以小孩子们吃的时候也不抵触。其实,现在的人还是隔三差五的吃打虫药的,只不过不是每年一次,而且药品品种也不是过去的那份“尖儿糖”了。 建行渐远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每年都要打一次蛔虫。记得那时候的打虫药是一种类似于圆锥体的,有着螺旋花纹的“糖”,小孩子们称为“尖儿糖”。一般来说,小孩子对吃药很抗拒的,但打虫药除外。那时候,农村条件不好,平日里就连块糖块都捞不着吃。所以,就将这种甜甜的尖儿糖当做糖块,甜兮兮地吃了下去。 一般来说,吃了尖儿糖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虫子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那时候,甚至可以看到排出体外的虫子还会蠕动呢。也有的排到半截,啷当在半空,大人如果在一旁,便会帮忙拽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些恶心和可笑。然而在那时候,这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相对于现在来说,过去农村卫生条件很差,人们对于孩子拿的也不是那么娇贵。一个家庭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孩子,大人们基本上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对于孩子,都是粗放式“放养 ”。那时候,玩儿渴了回到家,抓起锅台上的水瓢,掀开水缸上的破锅盖,舀半瓢水,咕撴咕撴喝下去完事儿,甚至是冬天也是这样。 有时候,冬天渴了,哪里还用得着回家喝水啊,顺手从路旁的雪地里,伸手从下层掏一把积雪,按到嘴里。还有的时候,从河沿儿砸下一块冰溜,嘎嘣嘎嘣咬着就吃,那香甜劲儿比现如今吃块冰糕都带劲儿。也有时候,从房檐儿上,用棍子打下一根根的冰溜尖子,握在手里吃的津津有味,完全不考虑卫生问题。大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殊不知,这虫卵,就是从平日里这些地方进入体内的。 所以,那时候,村里卫生室每年都免费给孩子分发孩子们叫“尖儿糖”的宝塔糖驱虫药。孩子们吃了尖儿糖以后,尖儿糖中所含的药物成分能够麻痹虫体,使肠道内的寄生虫无法附着在人体的肠道壁上,然后就随着粪便一起被排出了体外,所以有的时候那寄生虫还是活着的,因此能够在大便中看到寄生虫。 如今,还有一部分人吃打虫药的。有时候,因为卫生原因,人们也会摄入带有虫卵的食物,造成体内寄生虫作怪,影响人体 健康 。所以,医生会开肠虫清给患者服用。肠虫清药片和过去的打虫药尖儿糖的药虫原理是不一样的。我们称作肠虫清的药片,还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名字叫做阿苯达唑片。人们服用肠虫清药片以后,它在肠道内会被体内的寄生虫吃下,同时它还能够破坏寄生虫的肠壁细胞,造成细胞胞浆内的微管系统被抑制,这样寄生虫就无法从人体肠道内摄入葡萄糖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就会被饿死。而且,现在的打虫药肠虫清可以破坏和分解寄生虫,这样一来,那些摄入药物的寄生虫就会被消解、破坏,人在排泄的时候,这些虫体残片 混杂在大便中排出,用肉眼 就不容易被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过去直接用大粪浇菜,致使蛔虫病流行。现在已经不再用大粪直接浇菜,蛔虫病已不流行了所致。 蛔虫成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繁殖产卵也产于肠道的粪便中,随着大便排出体外,粪肥中便存在大量的蛔虫卵块。如果大粪未经腐熟直接浇菜时,菜就被虫卵污染。如果人吃了这种被污染的蔬菜时就让蛔虫卵块孵化成蛔蚴,蛔蚴穿过小肠壁,随血液经心.肺再经喉入食道又入肠道长成成虫。所以,直接用大粪浇菜,是蛔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化肥供应很少,农村用大粪浇菜是很普遍的。六七十年代,蛔虫病曾很流行。曾严重危害人们特别是儿童的 健康 。笔者曾见到附近曾有多名儿童因蛔虫造成肠梗阻而死亡。八十年代以后,化肥供应充足,农村农家逐步减少了用大粪浇菜情况,蛔虫病就逐步减轻了,再见不到因蛔虫病引起的死亡的现象了。特别是农村近年改厕,普遍建了化粪池,粪便经过长时腐熟杀灭虫卵后再浇菜,阻断了蛔虫病传播途径。所以,现在已是很少见到蛔虫病了。在蛔虫病不太存在的情况下,儿童当然用不着用驱虫药去驱虫了。 用粪便浇菜,使蛔虫病传播流行。还有钩虫病也是经粪便这样传播的。用人粪便浇菜是不卫生这话是完全正确的。人粪不经过处理,还会通过苍蝇传播痢疾病菌使严重危害人们 健康 的痢疾病流行。现在农村通过科学施肥和科学改厕无害化处理粪便等措施,使农村的 健康 水平有了不少的提高,是很值得庆幸高兴的一件事。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很少有人吃了? 提起蛔虫我就怕,小时候有很多个惊悚的日子都与它有关,有一次我竟然还从嘴里吐出来一条,把我怕得要死。小的时候去菜园子里常常吃生蕃茄,吃生黄瓜,还不爱讲卫生,在地上到处乱滚乱爬,低头就把嘴凑水塘里喝生水,却不知道这就是感染蛔虫病的主要根源。 农村里的小孩肚子里有虫,肚子经常会绕脐痛, 还会淌口水,夜里磨牙,营养不良,脸上出现生“狗屁癣”(虫斑)等症。 农村人不知道脸上生虫斑是肚里有蛔虫的表现,还会笑话生虫斑的小孩一定是在狗放屁时笑才出癣的。我姑爹是个医生,他一到我家就会翻我的眼睛看,看我的手指甲,过后会开一种叫三道灵的打虫药给我吃,顺便还带几盒大山楂丸来给我吃,说是我肚子里有虫,得打打虫。 有时我也会从爷爷手里得到一包宝塔糖,吃时觉得苦甜苦甜的,过不了几个时辰就会发生恐怖的事情,哭爹喊妈的,都不好意思讲。有些时候母亲还会给我们姐妹俩吃一些生南瓜籽,说是可以打虫。后来我们都怕活的蛔虫,母亲就给我们吃肠虫清,据说此药可以溶化分解蛔虫。 但凡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蛔虫这种无脊椎软件线虫属于寄生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由于长时候生活在黑暗中,眼睛都退化了,但生殖力却是非常的强。 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受精卵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脱变成可以孵化成小幼虫的卵,人一旦吃了带有这种虫卵感染的瓜果蔬菜,蛔虫就会孵化出来寄生于体内。所以那个时候的农村小孩每年都要吃一次打虫药,防止感染蛔虫病而继发胆道蛔虫病,胆结石,身材瘦小营养不良等病症。 现在的人都讲究卫生了,条件也是越来越好,吃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地里的生番茄,生黄瓜除了做菜吃,也无人吃了,感染蛔虫的机率一小,吃打虫药的人自然也就少了。以前很多人农村孩子吃打虫药,那是因为那时候农村的环境卫生很差,鸡、鸭、鹅、猪、牛等等动物的粪便到处都是,再加上那时又没有自来水,全部靠水井、水泵或者小河里的水生活,农村排水设施又差,这样生活用水难免就会被污染,农村人的卫生意识也差,烧水也没有现在那么方便,所以很多孩子就直接喝没有烧开过的水,再加上吃东西前都不洗手,,所以细菌、虫卵等等就会在孩子们的肚子里生长。 相对来说,现在农村到处都在搞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所以卫生环境好多了,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得到,这样大家的卫生意识就提高了很多,所以农村的孩子们肚子里的寄生虫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但是现在的孩子也还是会吃打虫药的,不过我家的孩子们吃的是那种把虫杀死直接变成粪便的那种药。 这种宝塔糖基本上不让孩子们吃了,我不想让他们看见有虫从他们肚子里出来,这样太恐怖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自己特别有发言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小的时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黄毛丫头。稀疏的头发。黄面寡瘦的脸上东一块西一块白色的虫斑。一双何时伸出来都是黑黑的手,不时还会有腹痛。 记得那个时候,大人就会跑到乡村卫生所要来甜甜的打虫药给孩子吃,自己清晰的记得,孩子们都叫它宝塔糖,酸酸甜甜的,对于这种打虫子的药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根本见不到糖果零食的孩子们来说,是特别受欢迎的,甚至有些体内没有虫的孩子,也会跑去一脸狡黠说自己肚子疼要吃打虫药。 通常服用宝塔糖1~2天就会很清晰的看到,随着大便排出的虫子,长长的还慢慢蠕动着。看到虫子排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终于放下心来。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以前农村小孩每年都需要吃打虫药,现在却很少有人吃了呢,其实我觉得这代表着生活的提高, 社会 的进步,要知道在那个时期。 卫生医疗条件,尤其在偏远的农村,是十分落后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大都在野地里玩耍疯跑,渴了跑到谁家水缸里舀上一瓢水,就往体内灌,饿了哪家都有窝窝头,剩菜剩饭,也是抓起来就吃,体内长虫也都是普遍的现象。 哪像现在的孩子稍微有点不舒服,家长都会急忙带去医院,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做检查。所以在我看来,农村孩子如今没有人需要吃打虫药了,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拥有一个 健康 的体魄,也是开拓未来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们需要这份基础。 努力扎实,学好各类农业,工业知识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国家和 社会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对于儿时农村宝塔糖酸酸甜甜的味觉记忆,相信会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伴随我们一生,任何时期回想起来都会是满满的幸福感。大家说对吗?你有吃过宝塔糖吗?你还记得它的味道吗?反正我是记忆犹新的!

猪蛔虫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蛔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对外界环境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强。2. 蛔虫的繁殖力很强,一次产卵的数量多达10万枚甚至上百万枚。3. 蛔虫的虫卵对外界环境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非常强,但对高温比较敏感,在45℃~50℃的环境中只要待上半个小时就可以致其死亡。4. 猪圈卫生条件差,猪缺乏营养,养殖户对驱虫不太重视等。为了预防猪蛔虫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搞好猪舍卫生,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2. 粪便要经常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3. 保护好水源,严防粪便、污水对水源的污染。4. 猪舍内禁止养猫,防止猫进入猪舍。5. 定期进行驱虫,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猪蛔虫病的流行。

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全世界约有1/4的人口感染蛔虫。

流行病分析论文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流行病论文分析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1.察布查尔病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3.先天性白内障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4.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4.选择治疗方案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摘要:本文根据发展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借鉴印度非正规经济部门医疗保险制度创新的经验,论证在中国大陆建立普及性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传染病专项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从财务安排方面促使患者及....基层部队医院加强传染病管理的对策【关键词】 部队医院 【摘要】 目的 抓好基层部队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疫情漏报。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强化对传染病的监管,提高各科防治传....论传染病的国际控制与国家的国际法义务摘要:19世纪中叶,传染病的国际性扩散迫使各国在传染病的控制上开始进行国际合作,并创建了传统的国际传染病控制体制。二战后,伴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以及《国际卫生规则》的制定,现代传染病国际控制体制正式....传染病区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及预防作者:莫艳芬 张四....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制提要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两个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疫源地、流行过程、流行强度;传染病的防制措施(综合措施、主导措施);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消毒。疾病监测....全球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及研究动态目前,传染病仍是世界上儿童和年轻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近几年,全球每年因传染病致死的人数约为1300万。在发展中国家,有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致的。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且大多数发生在贫....“传染病临床教学”困境与对策【摘要】 分析传染病临床教学遭遇的困境以及成因,探索教学医院如何管理及更好的开展传染病临床教学,寻求走出“临床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预防措施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