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心血管内科最新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心血管内科最新论文选题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6岁。在这68例患者中,消化内科12例,心血管内科18例,呼吸内科20例,肾病内科18例。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的分析办法,把6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内科科室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在统计时,对可能的护理风险因素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归纳,然后再利用表格进行统计。

二、结果

68例患者在该院内科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护理。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渗漏问题,经过及时的处理与治疗缓解了其症状;2例患者和医院发生了经济纠纷,最终经过医院的耐心解释与核对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内科总体的投诉率为。

三、讨论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内科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充分,工作量不合理

在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保的逐渐普及背景之下,医院内科当中的住院患者也出现了逐年增加的情况。与此同时,医院内科的护理质量也随着患者及其家属不断提高的要求而改进。临床护理的相关技术与操作以及基础护理的工作量也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情况,再加上临床护理人员的缺编等,造成了床护比不合理,无法达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这种工作环境与要求之下,护士们经常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每天工作下来十分疲惫。这样,一个护士在面对多个危重的患者时,其护理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增加其过失行为的出现。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 面相 对狭窄

内科当中的疾病种类很多,患者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抢救比较多,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护理的操作也很多。这就要求内科的护理人员同时具备多学科相关方面的护理知识,同时还具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的能力,此外,还要熟练地使用抢救类的各种仪器,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术。但是,有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其业务水平比较低,无法完全做到这些。通常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的时候,无法对患者的某些症状做出正确认识,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其次,护理人员无法熟练地使用那些常用的或是最新的相关诊疗设备,在操作的时候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很可能乱中出错,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可能因为自身操作技术不熟练,给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一些纠纷。

迁床事件比较频繁

在内科当中很可能因为年龄、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病种变化等出现一些迁床事件,而且比较频繁。但是,迁床过后对于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和治疗单的更改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是更改不及时等,进而引发一些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

经过对内科护士法律意识方面的相关调查可知,一般护士对于医疗诉讼的知晓率只有,无法对自己工作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地从为患者服务出发,没考虑到自己的一些权益。

对住院患者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通常住院患者需要遵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服从管理。但是,个别住院患者却无视医院里的制度要求,私自外出,在此过程中就很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造成法律纠纷,增加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针对医院内科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 措施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改善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应对策

合理配置内科当中的人力资源,并提高其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可以实行弹性的排班制度,改革旧有的排班模式,适当地加强12:00~13:00以及18:00~19:00的护士力量,缓解乱、忙的紊乱局面,尽可能避免忙中出错,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护理隐患,进而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无谓的护理纠纷,提高内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可以熟练地使用科室当中的各种仪器与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有条不紊,进而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事故。

规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

内科护理的管理者必须结合自身医院的相关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例如,在迁床的时候,要及时地更换患者的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与治疗单等信息。

加强内科护理人员对于 法律知识 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士们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进行学习,熟悉并掌握其中有关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进而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增加实际案例的相关分析,使护理人员做到懂法和依法,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与宣教

在完善内科当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相关宣传与 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对其讲解其在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一些 规章制度 ,让患者在入院须知上签字,然后使其随患者的病历入档。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发现与劝阻患者的不必要外出,对于偷偷离开医院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当班的医生,并与其家属进行联系,对患者的离院时间作好记录。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 渠道 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临床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针对专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常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和自身权益。

内科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2.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3.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6.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内科护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个案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 总结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结论为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 教育 与培训,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以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一旦护理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而且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8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64例,心肌梗死72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研究方法

对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

3讨论

不安全因素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工作的责任巨大、任务繁杂,极易产生医疗风险。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对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每3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观测与记录,当患者病情稍微好转后,护理人员就会产生疏忽与懈怠,从而推迟对患者诊测与记录的频率,导致护理文书的记录不够完整[2];由于受到快节奏工作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文书登记时也养成了快节奏的习惯,在书写时字迹比较潦草;由于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科室的监督不到位,在日常护理巡查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不在位时,会进行随意编写;在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忘记登记护理文书,存在事后登记或文书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距离过长的现象。②药物使用及药量配比出错:由于心血管内科用药的品种较多,药品的出厂商及名称比较复杂,而且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比较繁忙,可能会出现拿错药等情况;护理人员对速度的把握不准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进而造成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可能会凭个人 经验 进行配比药量,从而导致出现药量错误。

患者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一些患者并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例如一些患者会因为其症状较轻,从而就会对疾病持有一种轻视的心理,在未获得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医院与病房,或请假外出后并未按时返回病房等[3]。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较特殊,在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惫等因素,极易引发疾病的发作。一些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对医疗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发生恶化时,常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不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诱发不安全因素。

医院因素由于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床位、医疗设备以及来往的人员较多,环境比较嘈杂,会影响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发患者的投诉。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彻底打扫病房卫生,在地面滑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患者摔倒,会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费用往往较高,若护理人员未及时、详细地将费用明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结账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

防范对策

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为其传授更多科学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同时再通过考核的方式考察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4]。而护理人员也要通过听课与查房等形式,不断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护理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 法律知识 与 安全知识 的宣教,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护理记录,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从而充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要充分尊重应关心患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及时解决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困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将用药方法与诊疗方法详细地介绍给患者,并且将医疗费用详细地告知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及信任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加强对医院环境的建设。如在病房添加微波炉以及电视等设备,充分保证病房的安静与洁净,努力为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综上所述,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医院要深入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 。

参考文献

[1]陈少梅.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河北医学,2010,9(7):886-887.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医学,2011,11(9):1772-1773.

[3]额登格日勒.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24-325.

[4]周柳嫦.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54.

[5]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摘要: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细节

1病情观察

为了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系统、综合的评判,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现状。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急诊时,医护人员应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诊断其病情,为制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发病部位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内科护理人员应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对其病情的轻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大致预测出其所患疾病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内科患者的病情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时,可预测其病情即将恶化;当内科住院患者若精力充沛、食欲良好时,可预测其病情将很快康复。

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反应的观察

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若其病情逐渐好转,说明治护措施有效;若患者病情没能好转或出现了不良反应,说明治护措施有误。下面的病例可供参考:患者,男,67岁,患有脑梗塞。某次为该患者静脉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过程中,护士在巡察时发现其出现了喘憋、口唇紫绀等症状,经查体,其心率为109次/分,血压为90/50mmHg,全身出现散在性荨麻疹。护士立即为该患者停药,并采取为其吸氧、静注地塞米松10mg、肌注氯苯那敏10mg、静滴尼可刹米、洛贝林3mg、氨茶碱等方法进行急救。1小时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回升至107/70mmHg,脱离了危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可能仅是正常的用药反应,而非不良反应。

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常可发生诸多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免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或严重并发症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2正确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诊疗计划,是护士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的指导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嘱可作为法律证据。在临床上,护士往往对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规避护理事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来保障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应训练和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重视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准确性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应建立严格的医嘱执行审查制度和执行规范,以保证医师下达的医嘱能够被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医嘱管理软件在医嘱处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应规范医嘱的录入、转抄、保存、打印、查对制度,保障医嘱处理、打印、查对、执行等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意见。

护士要认真对待口头医嘱,充分认清口头医嘱的重要性,认真、正确地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护理人员要具备疾病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师下达的医嘱为“物理降温”,此时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以免因患者的皮肤受到酒精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皮下出血。(本文来自于《求医问药》杂志。《求医问药》杂志简介详见.)

3静脉输液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可保持常规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在为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输液时,可将输液速度提高至60~100滴/分钟。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应向患者交待以下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参考文献

1、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何红;护理研究2009-02-11

2、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叶任秋;中国当代医药2011-07-08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迅速地发展,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医学同样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科中医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1、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 文化 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3、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于形式。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2]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3]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4]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5]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6]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猜你喜欢:

1.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2.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护理体会的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心内科护理论文研究方向如下:1、心律失常的护理进展。2、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3、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4、PTCA的临床路径。5、PTCA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学 教学 方法 的改进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医学 教育 科学及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临床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临床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转变师生角色,转变学习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场比较新颖的教学革命。临床医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临床实践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对临床医学课堂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师生位置,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操作,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一种改革。以临床医学教学为出发点,浅谈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有实践指导性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医学;实践;角色转变

学习知识应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听讲过程,另一个是内化过程,即消化过程。知识的传授多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课形式进行,而对知识的内化则更多放在课下,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作业和实践放在课下,意在拓展课堂时间。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在学生完全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想,所以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为了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翻转课堂脱颖而出,让临床医学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和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思考。将老师的优势最大化,学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学习,无法透彻理解知识。这样就造成学生听讲时,处于游离状态,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不顺畅。再者,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比较弱,会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办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中的教学应用,大大突出了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将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将知识传授过程和内化过程颠倒,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的改革,为更多实践类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转课堂如何实现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一)通过视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知识内化质量

教师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载体,根据教学的大纲进行内容的筛选和资料整理,并且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据此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另外,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复杂,理解难度也比较高。有了老师的视频指导,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实现更加彻底地个性化学习。除此之外,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内容拓展,让学生可以从网络或者其他学习资源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关注临床医学的最新动态,跟上时代医学的步伐。传统课堂以课堂中的教授为主,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就差。而翻转课堂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初步学习,并有重点和难点的标注。使学生的预习有重点,有突出,更有动力。

(二)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估,寻找学习漏洞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预习状况决定了课堂的成败。因此对其的评价非常重要,除了用视频和相关材料来把握课堂预习的准确度之外,还要通过评价和指导来平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指导,保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除了简单的问题之外,还有临床医学的操作标准。只有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变成手上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老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漏洞,从现象到内在进行透彻分析,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分析内容展示临床操作

课堂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教师应该将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让学生从分析病例开始,凭借 经验 ,给出自己的诊断。并由学生担任老师的角色,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之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练习,通过实际的展示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其次,临床医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主讲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机会。同时,教师仍然是学习的推动者,要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为社会作出贡献。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生反馈等问题。作为一场教学革命,翻转课堂还有很长的实践之路要走。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莉,卢舜飞,董海娜,等.翻转课堂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96-399.

[2]尹战海,程青青,__强.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7).

[3]庾更绪,郭美霞.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临床医学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9-10.

《 心血管内科临床循证医学教学法应用价值分析 》

【摘要】为了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在心血管内科实习80名本科实习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科时予以理论知识考试、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提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法;临床实习;心血管内科学

心血管内科学一直是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带教老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被动教学,尽管通过该方法能系统地传授疾病防治知识,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敏锐发现临床问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建立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1~2]。

循证医学思想是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综合当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医师本人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真实意愿,制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3]。许多发达国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效果[4]。笔者探讨了心血管内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发现该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临床综合能力,促进其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系统掌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分组

将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实习的80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生18人,女生22人。对照组男生21人,女生19人。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即在学生入科时向学生传授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以及文献检索方法,学生熟悉自己分管的临床患者病史资料后提出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根据问题检索文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充分讨论,结合患者意愿,形成临床诊治方案,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应用于患者,并观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仅仅扮演辅导、纠错和 总结 等工作角色[3]。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带教老师在教学查房时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疾病诊断,然后就该疾病按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等对学生进行纵向的系统讲授[1~2]。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具体内容见表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两组间均数、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出科时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两组出科时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组在提高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检查手段和治疗 措施 日新月异。同时,随着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公布,许多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指南或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这些均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医学生实习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即在教学查房时带教老师综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形成疾病诊断,然后就该疾病按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等对学生进行纵向的系统讲授。

学生以听为主,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临床问题的独立发现、解决和思索。往往实习结束时学生对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全面,很难形成辩证的临床诊治思维[1~2]。笔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传统实习教学方法既不能提高医学本科实习生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也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更不能促进其临床辩证思维形成。

整体上,学生对采用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满意度不高(具体见表1、2)。循证医学思想的核心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综合当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医师本人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及其真实意愿,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该方法不但已成为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的主流方法,而且正对临床教学工作产生巨大影响[3]。一些欧美国家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以循证医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4]。

采用该教学方法本质上是最要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学生首先要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提出临床诊治相关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检索文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最后经充分讨论,并结合患者意愿,形成临床诊治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弱化带教老师地位,仅仅扮演辅导、纠错和总结等工作角色[3~5]。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新的实习教学方法,不但能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实习结束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而且能明显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更能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具体见表1、2)。

同时,笔者在将循证医学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时很难适应、对文献检索方法陌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能力较差等。为了顺利开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医学院校应对学生临床前教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临床带教老师更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和理念,提高新形势下的带教能力。总之,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法能更好提高教育效果,值得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贵勇.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2002,15(3):28~29.

2胡泽平,王邦宁.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97~299.

3陈熙.循证医学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4):526~527.

4YoungT,RohwerA,VolminkJ,(EBHC)Overviewofsystematicreviews[J].PLoSOne,2014,9(1):86706.

5赵铁夫,王盛宇.循证医学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87~88.

有关优秀临床医学论文推荐:

1. 临床医学教育优秀论文范文

2.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3. 有关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4.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5. 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6. 临床医学教学论文范文

心血管内科最新论文题目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为宣传普及脑卒中知识、提高民众和预防脑卒中的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广汉市中医医院将开展以“第16个世界卒中日-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为主题的大型义诊活动。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9日9:00-11:30活动地点广汉市金雁广场活动内容1:诊治疾病病种范围: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眩晕、老年痴呆、帕金森、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等。2.现场测血糖、测血压、健康咨询等。3.发放相关卒中预防宣传手册等。专家简介马碧神经病学硕士,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痴呆及认知障碍分会委员。长期从事神经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痴呆、脑血管病及神经危重症的诊治。参研省级课题5项、院级课题2项,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参编专著1部。谭小涛广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曾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规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擅长对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及老年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擅长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心力衰竭、肝硬化、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范元杰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任四川省医院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理事,德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德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兼职副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先后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工作,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修学习,在心血管专业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对血栓性疾病、高血压疑难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等危急重症有较高的诊疗能力,擅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先后在《中国医师杂志》、《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等国家、省级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张金妍主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尤其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中风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刘书玲主治医师,毕业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从事内科临床专业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擅长心血管、内分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发表学术论文数篇。钟晓蓉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中国针灸学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康复专委会委员,先后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神经内科、现代康复医学专业。擅长应用普通针刺、火针等中医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结合,治疗偏瘫、截瘫、面瘫、内科杂症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中央研究院为我国最高及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拥有丰沛的学术资源与顶尖的研究人才,上一世纪分子生物学方兴之际,当时中研院吴大猷院长亟思蜕变与壮大,在中研院成立两个新的基础医学研究单位——生医所与分生所,并延揽吴成文帮助生医所成所。

但是在吴成文回国时,中研院却因组织法的限制无法招收学生。「有如此多卓越的学术人才,却没有办法训练学生,绝对是国家的损失。」当时中研院的院士会议,诸多国内外的院士一致建言,希望中研院打破框架,承挑起养成学术人才的责任,为我国培育与积蓄未来的学术能力。吴成文因是第一位回国定居的院士,这个重责大任很自然地就落在他头上。

现今中研院与各重要大学已有成功的学程合作,甚而跨越到国际研究生与博士学位的学程规划,学术合作的绩效卓著,唯前人种树,却是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耕耘。这初创的时刻,吴成文扮演着重要角色。

也因着这一份使命,吴成文促动了国防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简称国医生科所)的成立。尔后,国医生科所一度成为我国最大及最佳的生命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人才无数,曾有科学界的前辈称誉其为「我国生科人才的摇篮」,影响所及,不只是国医与中研院的荣耀,更是台湾学术生态的创新与奠立,成长的故事,值得回顾。

亟思与大学合作,却困难不易

吴成文接下了院士会议的托付,奔走的第一站就是教育部,当时的部长为毛高文。吴成文单刀直入,请教部长中研院无法招收学生的解套方式。在于中研院不是如大学般的教育机构,在我国的学位授予法规范中,只有教育机构可以授予学位。毛高文来自大学,当然了解法规的限制。

与中研院性质相似的中国大陆中科院有自己的大学招收学生,这是因为大陆地大人众,且学术生态不同;而美国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如布鲁克文实验室(Brook Heaven)也有自己的附属大学(associate university)。但是中研院要设立大学,在组织及制度上难度非常高,中研院为总统府辖下的单位,大学则隶属教育部,要把这两造的组织结合起来,绝非易事。因此毛高文建议,中研院不妨找大学合作,吴成文认为,台湾受地域限制,学术人才有限,与大学合作,一起养成人才,将互蒙其利,也认为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有了与部长的共识,吴成文开始积极拜会大学,身为台大校友,学术与历史兼备的台湾大学当然是他沟通的首个对象。当时的台大校长为孙震先生,孙震为知名的经济学者,历任国家要职,日后亦曾担任过国防部部长。吴成文对孙校长提出中研院与台大合作一起招收学生的构想,孙校长欣然同意,也认为是教育国家人才的机会,可惜因为教授们的反对而作罢。

现在各个学术单位的合作已不再如以往困难,但于上世纪八○年代,各学术机构之间泾渭分明,各自有竞争的压力,亦担心有限的学术资源因而分化,所以多固守自己的领域。台湾大学一向有优良的学术传统,更会顾虑到未来台大的学术成绩,所以,要谈合作往往困难扞格。

台大的合作难以实现,吴成文不畏挫折,又风尘仆仆地前往阳明医学院(当时尚未改制为大学)。那时国立大学校长由教育部长任命,阳明新任的校长为韩韶华教授,是毛高文部长托吴成文广泛征询各大学教授意见所推荐的,说来他与韩校长也有一段渊源。

阳明在学术上一直有着企图心,韩校长上任后主动与吴成文会晤,两人在生医所的办公室内,一起商议中研院与阳明医学院合作的可能性。对于中研院的构想,韩校长非常赞同,他认为这将能提升阳明的学术高度,绝对可激励学校成长。

但是韩校长在院务会议中一样遭逢挫折,多数的教授持反对态度,反对理由似乎与台大相似,也是担心未来的学生资源将被中研院一手包揽。韩校长再次与吴成文会晤,说出了教授们的担忧。吴成文想,也许可以亲身参与阳明的院务会议,仔细说明,来减除大家的疑虑。

吴成文对那次阳明的院务会议记忆深刻。当吴成文说明与中研院合作一起招收学生的可能性之后,与会的一位教授强力反对,他说:中研院有丰沛的预算,我们大学有学生,如果让中研院有钱又收学生,那么大学不是都要关门了?

吴成文微笑的回应道:也许可以用这样的逆向思考反过来说,假设有一所大学向 *** 争取到一笔大预算,所以这所大学有钱又有学生,那是否表示中研院就要关门大吉了?吴成文同时解释,合作不在于分食资源,而是创造最佳组合,帮助学生成长,大家一起携手进步。

吴成文虽尽心地沟通,不过还是铩羽而归,吴成文想,韩校长刚上任,也许时间尚不成熟。他知道中研院必须另辟蹊径,于是,与阳明合作的可能性就此打住。

军系医师科学人才为我国储备学术能量

吴成文当时正在筹划国家卫生研究院,积极地与国内医界互动时观察到了一个特殊现象,他发现国防医学院(简称国医)系统有不少自国外回来属于军系优秀的医师科学家。这是因为国医并没有设立博士班,国医属于军系,以国防部的立场,认为国医为培育军医人才,如果需要高深的学术人力来担任国防医学院教授,因人数不多,只要送出国进修即可。

因这一思考架构,每年国防部大约送出五位卓越的学生前往国外进修博士,也因为是军职,毕业之后必须马上回国叙任,这与其他学校医学系学生出国后多数留在国外不同。这些回国的军医学者,在人才外流的时代中,无形中为我国留住了不少优秀的医学人才。

如前所言,国医有十多个硕士班,但没有博士班,不如其他大学或是医学院如台大、阳明等,已经设立了博士班,减弱了国医在学术上的竞争力。那时国医院长为尹在信将军,尹将军早年留美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教学研究不辍,当时国医于内湖方新建院区,尹院长一心期待提升国医的学术研究能力。

当吴成文与尹院长会面,谈及与中研院合作设立博士班,有中研院及国医如此坚强的师资,一定可以吸引国内医学相关科系的优秀学生。尹院长非常认同吴成文的建议,表示,国医一直希望成立博士班,但因为受限于军系,必须国防部同意,多年来陈达无功,这一次如果有机会透过与中研院合作设立博士班,绝对有助于国医的声誉与实质的成长。

吴成文知道了国医的困难,认为必须往上沟通,才能解套,他觉得这关键的决定在国防部,那时的国防部长为郝柏村先生,不过真正能影响这方面决策的是参谋总长,当时参谋总长为海军一级上将刘和谦。之后,他与尹在信院长联袂拜会了刘和谦将军。

锲而不舍,孕生国医生命科学研究所

如所预期,刘和谦总长表示,军方培养医学人力与其他的教育单位不同,军方着重的是战略的需要,军方也知道需要博士人才,来担任国防医学院的教授,所以依惯例每年送出五位优秀的军职学生出国进修,以军方的需求来说已经足够,所以大可不必在国医体系内设立博士班。

吴成文这时顺着刘总长的话,说道,军方每年送这些卓越的学生出国,且这些学生因是军职之故,必须回国,军方因此为国家储存与培育了许多人才,这是军医体系对国家的贡献,所以一个良善的策略影响深远。

吴成文接着又说,如果这时候设立国医博士班,且是与中研院合作,在学术上不仅跨步向前,未来培养的人才更将超越过去,何况现在其他的医学院如台大、阳明等多已经设立博士班,军方空有人才,却无法设立博士班,无论在学术的竞争上或是医学研究的声誉上,感觉上像是落后了一些,这不仅不能延续过去优秀的传统,还让他校跑在前面,这对军医体系来说,是不进则退的吃亏了!

这次到国防部,吴成文作足了准备,他还向参谋总长建议,国防部因为肩负为军方储备医学科学人才的责任,所以如果与中研院合作招收博士班学生,可以区分为两块:一是公费生,公费生的预算来自国防部,这是未来军方重要的医学学术人才;二是自费生,这些博士生支领中研院的预算;如此一来,国医系统更进一步地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青年俊彦,军医体系对国家的成就与贡献就更大了。

这些话打动了刘总长的心,他允诺会向部长报告。吴成文为了这件事再度拜会国防部长郝柏村将军,郝柏村允诺会好好思索这个提议,但那时正值国内政坛交替之刻,不久郝柏村担任行政院院长,继任的是国防部第一位文人部长陈履安。陈履安曾担任国科会主委及经济部部长,因为 *** 职务的关系,吴成文与之相识。吴成文于是又拜会新任部长陈履安,仔细说明国医与中研院成立博士班研究所的必要,陈履安部长曾在学界,了解学术研究的重要,他答应了。

建立生科所学术执行原则

国医的研究所硕士班有医学科学研究所、生物及解剖学、生理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药理、微免、病理及热带医学、航太医学、海底医学、牙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而当时中研院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所则有生医所、分生所、植物所、动物所、生化所。中研院与国医加总起来的教授学者超过百余人,学术阵容坚强。经过了一次一次地叩门及沟通,国医终于在国防部的允诺下设立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班,希望以如此坚强的阵容吸引国内秀异的学生。

国医生命科学研究所初期的架构非常重要,因为涉及两单位的运作,及期待未来合作的顺畅,所以必须有长治久安的规划。吴成文建议成立学术执行委员会,在国医方面由国防医学院院长兼任生科所的所长,这表示国医对与中研院合作高度重视。

学术执行委员会每年商讨并决定生科所的预算与执行计画,委员为中研院及国医的各研究所所长与教授、研究员担任,并设立两位常务执行委员,吴成文是代表中研院的常执委,而国医第一任常执委为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卢信祥教授;卢教授退休之后由生物及解剖学科暨研究所所长赵壮飞教授接任。两位军系的学者与吴成文一起为生科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心拔升了生科所的学术水准。

第一任常执委卢信祥教授所面对的是国医与中研院之间招收学生的平衡,因此必须厘清招收学生的原则。经过委员会详细的讨论,定了下述的规范:

国医的十余个研究所及中研院生命科学相关研究所所有教授、研究员均可以是博士生的指导老师,国医生科所的学生在选择指导教授之前,可先到国医或中研院的三个实验室去观察学习(rotate),之后再决定要留在哪个实验室。但如果是国医系统的硕士班考入生科所博士班的学生,则必须优先选择到国医教授的实验室。这个规定为期待中研院及国医系统博士生的平衡,两个学术单位选取了互补互利的方式,来争取卓越的学生进入国医生科所。

执行的规范确立了,国医的生命科学研究所大张旗鼓准备开始了。新的研究所设立,必须向教育部申请同意设立博士班,国医的生科所拥有如此雄厚的学术后盾,照理在招收学生上可以大开大阖,不过,国医第一年准备招生时就踢到了铁板。

突破法规限制,国医生科所起跑

根据教育部规定,新设立的博士班第一年只能招收五位博士生,这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优质受教权益。诚然,以一所大学来说,可以指导学生的老师们有限(约五到十位),所以,教育部设计学生的门槛,是希望维持高等教育的品质。

但是国医与中研院合作的生命科学研究所两个学术单位合起来有一百多位老师与研究人员,如果只能招收五位学生,反而是学术资源的浪费。吴成文知道,必须前往教育部沟通。为了招生事宜,他又再一次到教育部拜会毛高文部长。

吴成文一向是开门见山的性格,他对毛部长说,经过了这么多的过程,现在国医的生命科学研究所终于设立了,但却囿于教育部的规定,只能招收五个名额,这对这么庞大的学术师资阵容,真如大海捞小虾米一般,浪费了国家这么好的两个学术单位的卓越教学与研究人才,也阻碍招收学生的吸引力,他期待教育部可以放宽中研院与国医合作的招生名额,这不同于一般大学设立博士班的情况,实属特例。

衡量了吴成文所陈述的状态,毛高文部长也认为第一年招收五位学生的规定对国医的生科所限制过大并不合理,他同意针对国医的特殊状况松绑,第一年的名额随即放宽为二十五位。有了部长的担当,国医生科所方真正地披挂上阵。

从中研院院士会议院士们提议以中研院丰厚的学术资源,尤其在新世纪可以预见的生命科学世代,期待招收国内卓越的青年进入学术研究的殿堂,这个任务交由吴成文进行,他从教育部开始,一路由台大而阳明一直到军系的国医。当得到国医院长尹在信将军的支持后,又不畏辛劳,前往国防部从参谋总长到国防部长,一关一关地解说与陈诉,又一步一步地解决实际上须面对的无论是法规或是合作的困难,国医的生命科学研究所才能破蛹而生。

国医成立生科所为民国八十一年,这时尹在信将军已经从国防医学院院长卸任,继任的院长为马正平将军,而国防部也有人事变动,郝柏村升任行政院院长,陈履安为第一位文人国防部长,经历了这么多人事变动,吴成文终于成立了国医生科所,使中研院可以招收学生,完成了院士会议的交托。

生科所的第一任常执委卢信祥教授回忆时说道,吴院长一路地去陈达、说明,毅力惊人,他们在后面扶案支持,就是希望把事情做好,尤其是如何吸引好的学生到国医来。吴成文戮力开创,国医与中研院则以最佳的阵容接手招生,从民国八十一年到现在,国医生科所对台湾的学术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

以高水准学术门槛吸引优秀学生

当时,台湾生命科学方面的博士班不多,也因为中研院新设立的生医所及分生所,还有原本的植物所、动物所与生化所等,加上国医的优秀师资,所以第一年招生就有七、八十位学生报名,这一炮打响了国医生科所的名号。

任何事情标高理想容易,但是否成功,如何以卓越的学术制度执行更是重要。第一任常执委卢信祥教授与吴成文合力建立生科所运行的原则,汲力吸引优秀的学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卢教授卸任之后,由赵壮飞教授接任。赵教授为人开阔爽朗,具学术的宏观远见,他瞄准执行的细节,在他任内又创立了许多新措施,这段时间正是生科所突飞猛进的时刻。

赵教授思虑细缜,讲求实效,他知道要考进国医生科所不容易,但国内的博士班现况多半是「进来艰难,出去容易」,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国内博士生的资格考与国外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同,大多是以指导教授的研究为基础,鲜少自己发想,所以一心要改善这习常的学术现况。

赵壮飞认为博士班学生必须具有独立做研究的能力,所以他建议博士生的资格考为自己思索研究计画,才在指导教授的协助下做研究,这亦是国外某些大学行之有年的非论文提案(non thesis proposal)的资格考方式,为测试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将教授的题目执行完毕而已。

当然这对行将毕业的博士生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但赵壮飞认为高等教育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未来的竞争压力大,为国家储备具有独立学习及解决能力的科学人才更重要,何况,有难度才能真正吸引最好的学生报考,也就是说,窄门不易出,但毕业的就是有能力及有企图心的学生。

国医生科所毕业的难度增加,没想到反而发挥了磁铁效应,来报考国医生科所的学生有几年高达两百多位,国医的生命科学研究所曾一度为国内最大的研究所,最多的时刻为一年招收到八十位学生。吴成文及赵壮飞常听到其他大学抱怨说,你们国医生科所办得这么成功,我们的好学生都被你们两人抢走了。这虽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但也说出国医生科所高水准的学术风范。

除了为博士资格考所规划的改变之外,赵壮飞教授知道博士班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以后,几乎与同班同学及学校断了连结,因为大多时间都在实验室中,为了维持同学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学校必须多加一些功夫,来凝聚同学们的情感与对国医的认同。

用心塑造博士生的向心力

国医经过几年的耕耘,生科所的学生已成长到一定的规模,赵壮飞针对国医生科所录取的学生,设计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共识营(retreat)学术活动,这个共识营除了新录取的学生之外,也是各年级学生必须参加的年度活动。

共识营召开的时间在生科所博士班学生录取后、注册前举办,参加的对象为各年级所有学生。共识营的规划设计也有巧思,例如所有的活动由生科所二年级的学生执行,这可培养学生的学术活动能力及增进同学们的情感。共识营中设有论文竞赛,针对将毕业的学生所准备好的博士论文,每年约有二十到三十篇参加共识营的论文比赛,让这些博士候选人上场说明自己的研究。这场论文比赛的结果,选出前三名及五位佳作共八名,当场给予奖励。如此的运作也让在场的新生感受到国医博士班训练的坚实。

共识营中,老师们可以张贴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壁报,让刚录取的新生了解各个实验室的研究内涵与不同的研究重点。这同时也可帮助生科所二年级学生选择未来论文的指导教授。

而在经过这两天一夜的彼此认识、学术论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所有参与的同学与老师们交流共融,塑造成一场非常巧妙的学术迎新模式,当然最终的目的为吸引优秀的学生进入国医生科所。赵壮飞说,学术活动的动机也希望录取的学生不要被其他学校「抢走」。如此面面俱到地考虑到如何让学生「一见倾心到国医」,看得出他心思细腻。

上述的学术迎新创意是其一,赵壮飞连毕业典礼如何吸引「博士新鲜人」参加也是费尽心力。他知道,过去博士班毕业的学生参加毕业典礼并不踊跃,在教育部松绑博士生的博士授证袍服之后,想着如何重新设计博士班毕业生的袍服来吸引大家参加毕业典礼。所以,他非常费心地为博士毕业的学生设计出喜气洋洋的红色袍服,这博士服在万「黑」丛中一点「红」,极端地抢眼。

赵壮飞说,虽只是件颜色不一样的袍服,隔年,博士班毕业的学生几乎都来参加毕业典礼,因为这件袍服在所有大学部、硕士班毕业学生的典礼中非常突出,大家都知道这是博士班的「专属」服装,博士毕业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时也感觉与众不同,而昂扬自信。

小细节大思索,国医的生科所就是在所有参与学者的努力下,从排除万难设立、到建立制度、到吸引优异的学生,自入学而至毕业的用心规划,思索所有的方法,赢得学生对国医的认同,如此一步一步地打造起自己的学术信誉。

一页发展史,影响我国学术生态

吴成文从生科所设立后一直担任常执委,二○○五年,他自国卫院卸任,常执委的职务交给国卫院的续任院长伍琨玉院士,不过国医还是邀请他参加委员会的所有会议,并请他主持会议。吴成文觉得自己已经卸任,在体制上必须尊重所有的委员,谦而不受。

那时,国医的院长为张德明教授(注),他了解国医生科所设立的所有过程,也认为吴成文必须留在执委会中继续帮忙,所以藉这个机会聘请吴成文为生命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还特别为吴成文准备一间办公室,希望吴成文常回到国医,以他丰厚的学术及行政经验,给予国医生科所再往前挑战的建议。

国医生科所为台湾培养了不少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人才,这些新生代的生力军,无论是在学术界、业界,都有亮丽的表现。而这也是中研院可以招收学生的第一个成功的合作对象,中研院终于可以以其丰厚的学术资源,为国家训练年轻的学术人才。

由于国医生科所的成功,其他大学也群起而效尤,纷纷与中研院合作不同学程。中研院现在甚而有跨国的学程,与国际上其他大学合作,这国际学程计画的主任就是由军系退休、对生科所经营有着丰富经验的赵壮飞教授。也就是说,因着国医生科所的成功经验,帮助我国其他大学也愿意广开学术大门,与中研院、甚至其他学术单位合作互动,中研院更往国际延伸触角,建立更多的学程计画,这对我国的学术生态影响甚大。

赵壮飞说,台湾生命科学领域有许多学术新制的创建,几乎都与吴成文有关。例如,国际性具有学术高度的同侪审查制度、建立具有国际学术能力的研究单位生医所、有远见地建立国卫院,及不畏难阻排除各种状况之后,设立了国医生命科学研究所等等,这些建置,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这是属于国医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故事,其实,也是一场见证与缩影,说明上一世纪,学术机构期待为我国作育科学人才的一方理想,以及吴成文与所有参与的人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容易,更有新的学术单位如何提升学术品质的丝绢用心。

吴成文说:记述下来,为在企盼台湾的学术种子不断衍生成长,而这一块学术苗圃的勃兴,必须交棒给科学的新生代承接下来,台湾生命科学的发展,才能走得更宽阔更长远。

注:张德明教授后任军医局局长,现为台北荣民总医院院长

心内科护理论文研究方向如下:1、心律失常的护理进展。2、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3、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4、PTCA的临床路径。5、PTCA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有可以关于静脉输液方面的,化疗药物外渗方面的,还有PICC相关内容,或者患者心理,还有提高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的信息等等。很多小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品管圈主题的。此信息是在相关信息网站上查询得知的。以上信息内容仅供参考。

心血管内科最新论文

推荐常笑医学网,记得医学资讯里有心血管内科这一分类,能了解到最新的诊疗新闻和最新研究进展,内容主要来自医生撰文和业内期刊,希望能够帮到你。

郑乐君郑乐君,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任上海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教授中文名:郑乐君职业:教授毕业院校:上海第二医学院代表作品:《内科病最新治疗II》等人物经历1985年曾去日本神户市立病院、大阪国立循环器中心和金_医科大学研修,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水平。1960年毕业分配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工作,至今已40年。1991年晋升为内科主任医师并担任急诊科主任。主要贡献专长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意外以及其它心血管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具有丰富经验。参加编写并已出版《实用危重病抢救手册》(第1、2版)、《水、电解质平衡与临床》、《简明症状鉴别诊断学》、《海上应急》、《海上急救》、《实用急救学》、《急诊医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内科病最新治疗II》等著作8本。发表论文“重症心律失常”、“急性右室梗塞的诊断和治疗”、“盲目插管右室内膜紧起搏抢救严重心律失常”、“高渗腹膜透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并发肺水肿”、“硝酸甘油控释片治疗心绞痛”、“多脏器衰竭并发混合性酸碱失衡”等28篇。1988年当选上海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1994年当选中华医学会全国急诊学会委员;1995年起任《急诊医学杂志》编委。获奖记录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记得医学资讯里有心血管内科这一分类

胸心血管外科最新论文选题

[1]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一期纠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1).[2]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一期手术纠治主-肺动脉窗及伴发畸形[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5).[3]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一期纠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0).[4]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主动脉弓中断伴复杂心内外畸形的一期纠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0).[5]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及伴发畸形[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6).[6]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6).[7]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肺动脉吊索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6).[8]张海波,陈会文,苏肇伉,丁文祥. 左肺逆循环伴双向腔肺吻合术的动物模型建立[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3).[9]张海波,苏肇伉,龚立,丁文祥. 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3).[10]张海波,陈会文,苏肇伉,丁文祥. 左肺逆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4).[11]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主动脉-左室通道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5).[12]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的外科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1).[13]张海波 ,徐志伟 ,苏肇伉. L-精氨酸对深低温停循环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02,(1).[14]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钢板支架纠治小儿漏斗胸[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15]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 L-精氨酸对乳猪深低温停循环脑代谢与结构的影响[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2).[16]张海波,苏肇伉,刘锦纷,丁文祥. 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手术死因探讨[J]. 上海医学,2001,(1).[17]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72例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治[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1).[18]张海波,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同种带瓣大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2).

医学论文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那么医学相关学科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相关学科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题目

[1]培养医学影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效果

[2]大学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出版发行

[3]20x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 报告 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5]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6]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

[7]医学物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8]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示教中应用的研究

[9]中国超声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11]医学影像实训教学大型设备拆移、软件处理探讨

[12]现代医学影像科核磁机房施工技术分析——以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为例[

[1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核医学科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

[14]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15]医学影像技术学中CT与MR教学分析

[16]SPOC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7]全数字化X线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价值

[1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19]放射测量与防护教材的改革策略

[20]OBE教学理念在《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探索

[21]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育人质量

[23]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多维度 毕业 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4]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与技能大赛结合的实践

[25]医学影像技术专业CT科室实习带教 方法 探讨

[26]对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选手辅导的体会

[27]PBL-L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上的应用探索

[2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在普通放射科DR摄影的带教心得

[29]基于TBL与CBL教学法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研究

[30]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探讨

[31]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析

[32]基于FPGA的Micro-CT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33]医用模拟人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效果

[34]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分析

[35]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在医学影像技术课程 教育 中的应用——以《盆部影像检查技术》为例

[36]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7]《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38]PBL教学法在MRI检查技术实习带教中的效果

[39]微信辅助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40]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41]医学影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42]基于“医、教、研、赛”四维协同平台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

[43]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癫痫致痫灶研究进展

[44]图像增强技术在数字X射线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分析

[45]基于视觉优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46]医学影像学导航技术在穿支皮瓣的应用进展

[47]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

[48]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49]《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

成人临床医学毕业论文题目

1、重庆市某医药院校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新医改背景下福建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3、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X线指标观察的临床研究

4、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

5、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成人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排痰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

6、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

7、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研究

8、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研究

9、江西省高校办学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0、外科护士的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与疼痛知识培训效果的研究

11、 儿童 青少年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12、皮肤颜色定量评价方法学研究

13、颅咽管瘤超微结构观察及Survivin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14、翼腭窝及通连孔道的高分辨CT研究

15、华西医院1996年~2004年住院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死因分析

16、年龄因素对中耳共振频率的影响

17、四川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及临床研究

18、Ghrel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与功能的影响

19、成都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20、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构建

21、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2、颅内蛛网膜囊肿

23、宁医大总医院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研究

24、新生儿呼吸机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风险评估研究

25、成人教育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方案研究

26、成人高等医学教育适应性考试管理研究

27、成人学习视角下的专业学位教育研究

28、鼓膜穿孔对真耳-耦合腔差(RECD)的影响

29、中国人家族性早发2型糖尿病/MODY家系和无血缘关系散发的迟发起病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HNF-1alpha基因缺陷的分子筛查

30、成都市温江区一富裕社区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31、HLA-A0205成都地区LADA患者临床特征及CD38基因多态性和CD38Arg~(140)Trp突变研究

32、喉显微激光手术治疗喉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

33、学龄前儿童鼓室图测试的正常值研究

34、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与临床实习行为的调查研究

35、2-7岁小于胎龄儿血清瘦素及生长激素结合蛋白水平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36、婴幼儿择期手术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及干预 措施 的初步评价

37、成都市五城区健康成人神经心理测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8、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左室整体与局部心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39、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40、当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研究

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

[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3]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

[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

[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

[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

[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

[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

[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

[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6]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

[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

[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

[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

[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26]20x—20x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

[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

[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

[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

[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

[34]自闭症儿童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

[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医学相关学科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妇科医学论文题目

心血管内科论文选题

ingg%tesvhjojbfyyhjggh

心内科护理论文研究方向如下:1、心律失常的护理进展。2、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3、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4、PTCA的临床路径。5、PTCA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njjjghhj*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