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牛布鲁氏菌病论文

发布时间:

牛布鲁氏菌病论文

2003年07月广州市花都区发现奶牛布鲁氏菌病。2010年12月19日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多名学生被感染,校方很快便组织0801班集体进行检查,最终发现,全班30人中共有16人感染布鲁氏菌病。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因为做过此类实验的,并非只有0801班。学生们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最终查出,共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者被送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受治疗。2011年9月5日,该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动物医学学院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情况,并表示深深的歉意。除2名学生因骨关节少量积液、医院建议住院观察或门诊随访外,已有25名师生临床治愈、1名学生好转,可以出院。现已有18名师生出院,并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工作。同时,已有17名学生就事故善后问题与学校签署了相关协议。仍有10名学生尚未与学校达成共识。

动物生物技术是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涉及的实验动物、生化试剂、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我整理了动物生物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动物生物技术论文篇一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摘 要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需运用大量的生物组织、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生物组织的安全操作、化学试剂的合理归放以及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管理是科研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高校应加强 安全 教育 ,采取积极的防范 措施 ,保证高校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1-489X(2015)16-0166-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设立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动物生物技术是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涉及的实验动物、生化试剂、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基因工程、人类疾病模型和医药工业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动物生物科学领域前沿承担创新研究和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目前,大部分实验室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维护。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管理产生许多新情况,其安全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因此,如果希望实验室安全、顺利、高效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就要求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进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1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现状 自2009年新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开始实施,国家检验检疫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生物技术类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系做出统一的执行方案[1]。虽然国家把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直视为重点,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免不了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 不能有效执行;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混乱,不规范操作仪器,对化学有毒有害药品不合理归置;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生物安全控制不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设施条件未达到国家颁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便与生活垃圾混放或倾倒入下水道,实验后的动物组织、尸体随意扔入垃圾桶;等等。这都为实验室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2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室的安全监控离不开人的作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这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实验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2]。 要达到以上要求,可通过如下途径: 1)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仪器设备的安全规范操作、有毒有害试剂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定期举办实验室紧急状况的处理和应急程序的演练,如洗眼装置的正确使用、伤口的正确处理、水电安全的应急措施、紧急逃生能力等; 4)学校要对实验室加强监督与考核,以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实验室进行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3]。 加强生物安全意识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是一类与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鸡、犬、羊、牛等)、动物组织(细胞、血液、皮毛、排泄物、组织器官等)密切接触的实验室。这些动物、动物组织可能携带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空气、器械污染、操作不慎等)对实验技术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据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时有发生实验室相关感染的调查 报告 ,例如:200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实验人员的感染[1];2011年3月,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的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为此,提出以下安全控制措施。 1)实验动物的来源确定及实验前观察。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所采购的动物,其来源一定要遵循国家的规定。所选动物必须是由符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实验室提供[4]。在实验前,要观察、了解参加实验的动物,掌握其生活习性与 饲养 要求;在预实验中,要对动物组织、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动物对各种处理因素的反应情况作初步评估,以便预防正式实验过程中,动物在生理、精神状态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毛色光泽是否清洁贴身,行动是否异常,头脸有无肿大,背有无穹起,四肢、尾和皮肤有无缺损,动物有无喘息、鼻分泌物增多、肛门不洁等现象。外观异常是某些疾病发病前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疾病诊断的前期信号。如鼠的唇部、四肢、尾部出现水肿和小疱,则有可能是得鼠痘病毒感染所致;小鼠出现斜颈、眼鼻分泌物增多,有可能是肺支原体感染所致。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有防护措施,根据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应当具备生物安全防护二级水平[5]。具体要求如下: ①实验室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及规章制度,限制非实验人员进入; ②远离公共区域,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离; ③硬件设施包括二级生物安全橱、个人防护设备、工作台(耐热、耐酸碱、耐有机溶剂消毒剂腐蚀)、通风系统、洗手池、眼部冲洗装置、防蚊纱窗; ④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用消毒水泡手,工作服、手术器械要进行高温灭菌,离开后开启紫外灯。 3)动物尸体及组织的合理清除。动物尸体作为一种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须按照兽医卫生的要求和程序,严格动物尸体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在运输过程中,车厢需做到无泄漏、密封严格,小型动物需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常用的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①深埋法处理:在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草原和交通要道,挖深度不少于2米、能容纳动物尸体侧卧的坑,坑底铺2~5厘米厚的生石灰,将尸体放入使之侧卧,再铺上2~5厘米厚的生石灰,用土覆盖土层厚度不少于米,并与周围持平。 ②焚烧法处理:这也是处理尸体最彻底的 方法 ,一般用焚尸炉即可。 ③发酵法处理:将尸体抛入专门的尸体坑内,用生物热的方法将尸体发酵分解,堆尸体的坑封闭待尸体完全分解就可挖出作肥料[6]。 加强设备的统筹管理、化学试剂正确存放 1)对设备的管理。 一是明确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的保管、使用及维护进行管理。 二是对仪器进行分类标识,标明每台仪器的编号、名称、使用部门、保管人等,同时在仪器醒目位置标明“合格”“准用”(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需要的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准合格者)“停用”标识[7]。 三是资源充分利用:将闲置设备为多个实验室共用,避免资源浪费。 2)药品的管理。 一是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制,实验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切实做到“四无一保”(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和“五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把门锁、双本账目)[8-9]。 校内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危险化学药品的登记记录(领、用、剩、废、耗),核对账物,检查个体防护设备及实验室安全设备状况。 二是对药品进行集中存放和统一管理。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调湿、消除静电等安全设施,将药品存放在条件完备的专用仓库中。对实验危险品,特别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应严格遵守分类专库保存,精确计量和记载,严加保管,不得转送、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或用于食品、药品或其他非实验室使用。储存实验危险品的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根据消防条例配备消防力量、消防设施以及通讯、报警等必要装置。 三是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储存、使用管理规定,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必要的应急措施等,以便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加强废弃物的清理措施 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卤素有机物、一般有机物、无机物废液要分别回收,不可混放,更不能作为生活垃圾随意倾倒,除了玻璃仪器的洗刷废水。且要注意剧毒废液应单独回收。集中回收后,可先对回收的废弃物做一些初步处理,处理时注意可能产生的发热、有毒气体、喷溅及爆炸等危险。对于危险性较小、普通实验室就可处理的废弃物可自行完成。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用量较小时,可使其在通风环境下向空气中自然稀释挥发;废酸、碱液,可加入相应试剂中和至pH值呈中性,再和大量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乙醇及醋酸之类有机溶剂,能被细菌作用而易于分解,经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不富集重金属且不溶于水的此类溶剂,如乙醚可采用燃烧法进行处理(燃烧时装入铁制或瓷制容器,选择室外安全地方,点燃时取一长棒,站在上风方向点燃,监视至烧完为止)。其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于剧毒废液和过期实验危险品要定期联系专业的处理厂进行销毁,并做好处置记录。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是一种风险管理,认真研究探索适应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措施非常必要,以切实保证学校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10-11]。 3 结束语 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地,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必须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有效地排除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2]张凌.浅谈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与实验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168-170. [3]刘惠珠.浅谈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3):215-216. [4]赵忠华,樊春玲,汪淑英.管理在医学动物实验实施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19):204. [5]代小伟,刘云波.浅谈实验动物病理检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8):65-68. [6]李亚妮,韩建业,张海利.浅谈当前动物尸体处理的现状、危害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199. [7]向峰,王立前.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标识化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2(3):45-47. [8]韩燕,王淑红,雷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和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11(1):118-119. [9]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75-177. [10]程月琴,刘春元,王杰.新形势下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J].科技信息,2011(12):1-9. [11]应佩蓓,杨奕,王磊.高职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110-111. 动物生物技术论文篇二 生物技术专业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 摘要 动物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该课程特点,从教学思想与目标、师资队伍、教材、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以及考核方法等6个方面探索该课程建设和改革思路,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26-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中最悠久、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学科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前沿学科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动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胚胎工程等几大领域,在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农业、食品业、医学行业等[1]。生物技术这门学科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见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学好生物技术这门学科对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笔者在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的基础上, 总结 了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措施,以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生物技术是指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其他类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来对生物体或生物原料等进行加工或改造等,目的是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先进的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对生物体的改造是指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或加工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使其能够生产出对人类有利的产品[1-2]。 2 教学现状与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1996年开始招生,2006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经过了16年的专业建设,首先于2003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中开设36学时的动物胚胎工程课程(专业选修课),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36学时的理论讲授明显不足,于2005级学生中更改教学大纲,内容上增加了动物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理论教学增加到54学时,并增加18学时实验教学,课程性质首次转为专业必修课,并创新性地更名为动物生物技术,当时整个生物领域还未出现命名为动物生物技术的课程,直到2009年5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物生物技术》,至此这一新课程有了正式出版的教材可参考。笔者调查了部分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有11门(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调查的农林院校中(安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都开设《细胞工程》课程,目前只有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与《细胞工程》相近课程《动物生物技术》和《植物生物技术》课程。 3 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 教学思想与目标改革 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3],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一些课程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掌握一种主动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成为富有知识和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打破传统的一人一课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业务上要精益求精,力争紧跟各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督导组专家听课、评课,同时不定期开展自评和互评及学生评教,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材建设与改革 根据调研,笔者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蒋思文教授主编的《动物生物技术》作为教材,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动物生物技术的概况、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发展。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且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一些最新 热点 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的,自行编写部分讲义,以文本形式拷贝给学生,并推荐其阅读中外文的优秀参考书。 课程内容改革 动物生物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也是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着这一新兴学科的知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又要保证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做好与其他课程交叉内容的增、减和衔接。在课程内容上,首先介绍绪论,动物胚胎工程技术概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胚胎分割,嵌合体;其次,介绍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基础;最后重点介绍细胞核移植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动物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精心的安排,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了解动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 利用重大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如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利用“基因靶向”技术让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失去活性,培养出研究价值极高的“基因敲除”小鼠,为人类遗传病研究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有了这些动物模型后,人类就能更有效地找到治疗各种遗传病的新疗法,彻底攻克遗传病就为时不远了,这一成果使得他们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爵士,英国生理学家,生殖医学的先驱者,因创建了“体外受精技术”,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门课程的讲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课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更丰富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像动物生物技术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许多知识都处于动态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1]。 跟踪学科科研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 创新思维 。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因此,在应用范围广、知识更新快的动物生物技术教学过程中,介绍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有意识地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cell),由日本的2位科学家于2006年发表于世界顶级杂志《Cell》上。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某种方法,把高度分化的成体细胞去分化,使之成为多能干细胞,重新获得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IPS技术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回避了历来已久的伦理争议,解决了干细胞移植医学上的免疫排斥问题,使干细胞向临床应用又迈进了一大步,该成果的研究者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IPS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优势也已日趋明显[6]。 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意见,像朋友一样对待学生,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课堂 文化 ,使其融入其中,积极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可适当增加专题讨论会,通过学生准备ppt演讲等形式,一改以往整节课教师讲、学生记,缺乏沟通的模式,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7]。 优化多媒体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有限的课时,着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对于容易掌握的部分课程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利用计算机和Internet等手段,从国外引进和下载原版图书和动感图像,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组织效率,充实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例如,细胞融合,精卵受精,细胞核移植等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坚持适度运用原则和有机结合原则,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思考,且结合使用板书、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喜欢学习[2]。 考核方法改革 首先,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将重视课本上的知识转变成重视实践、将重视成绩转变成重视课堂教学,今后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总成绩,而要加上一定比例的实践考核成绩,让教师、学生都能重视实践;其次,增减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等作为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体系,即2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中成绩和40%期末成绩[9]。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因此各个高校要建设好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已迫在眉睫。课程组立足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身特色,通过分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3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注重该门课程特点,围绕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建设,创新教学形式及考核体系,逐步完善优化动物生物技术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10]。 5 参考文献 [1] 王伟霞,李福后.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5. [2] 周欢敏.动物细胞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蒋思文.动物生物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朱海英,苏娟,訾晓渊.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4):107-109. [5] 李淑芳,徐春厚,雍艳红.动物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7):65-67. [6] 刘锴栋.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0,32. [7] 代建丽.植物细胞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1(6):23,37. [8] 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__.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 张海泉,符晓棠,张里占,等.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69-74.看了“动物生物技术论文”的人还看:1.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3.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 4.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5. 有关动物细胞工程论文

牛布鲁氏杆菌病论文

犬布氏杆菌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生炎症,引起流产、不育以及多种的局部病灶。 犬感染本病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少数可表现出临床症状。妊娠母犬一般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有时排出的胎儿还活着,但多数在生后数小时或数内天死亡。少数存活下来的仔犬,外观健康活泼,但有菌血症和全身淋巴结肿变化;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物,但于下次发情时还能毫无困难地受孕。公犬可发生单侧或双侧睾丸炎、睾丸萎缩、附睾炎、前列腺炎、阴襄皮炎以及淋巴结炎。病犬还常常发生关节炎、腱鞘炎、并导致跛行,有的病犬偶尔会发生角膜、眼前房出血、葡萄膜炎等。 犬布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能够传染给人类。传染源是带菌犬,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种途径感染于人。病人表现为波状热、多汗、头痛、失眠、恶心和呕吐、关节炎、睾丸炎、神经痛、四肢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流产。有的病人反复发作,持续数年。 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综合预防。首先,对犬群尤其是种犬,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采血进行细菌培养,检出阳性犬应严格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犬也应该进行隔离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其次,是犬舍及运动场应定期进行消毒,被流产污染的场地和其他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第三,对于贵重的种犬,可在隔离的情况下,使用四环素、土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治愈后再合群饲养。第四,人的预防可以定期用107M活菌苗皮上划痕接种,平时要根据工作性质加强个人的防护,如穿工作服、胶靴、围裙、帽子、口罩和胶手套等。 布氏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药物治疗比较困难,因此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试用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合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同时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B1,有一定缓解和减轻菌血症的作用。其中以四环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流产并伴发子宫内膜炎的母犬,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子宫和阴道,每天1~2次,直至无分泌物流出为止。对其他有症状的病犬,可做对症治疗。也有人适用中药秦芄巴戟散治疗睾丸炎和关节炎,收到一定的疗效。

对于奶牛养殖者来说,每年应该做好或配合当地兽医部门做好如下几种疾病的疫苗免疫注射:(1)根据当地兽医部门要求选用相应的疫苗,每年注射奶牛口蹄疫疫苗2~3次。(2)每年进行炭疽芽孢2号苗预防注射1次,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1年。(3)奶牛梭菌病发生地区,应每年注射奶牛梭菌疫苗2次,疫苗保护期为6个月。

奶牛由小到大打不了多少种疫苗的,也就是两三种吧,但是每年都要打的。

牛布鲁氏菌病的论文

2003年07月广州市花都区发现奶牛布鲁氏菌病。2010年12月19日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多名学生被感染,校方很快便组织0801班集体进行检查,最终发现,全班30人中共有16人感染布鲁氏菌病。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因为做过此类实验的,并非只有0801班。学生们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最终查出,共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者被送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受治疗。2011年9月5日,该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动物医学学院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情况,并表示深深的歉意。除2名学生因骨关节少量积液、医院建议住院观察或门诊随访外,已有25名师生临床治愈、1名学生好转,可以出院。现已有18名师生出院,并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工作。同时,已有17名学生就事故善后问题与学校签署了相关协议。仍有10名学生尚未与学校达成共识。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是由于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性流产,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牛布鲁氏菌病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凡养牛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感染。

病原

布鲁氏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布鲁氏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3种,各种布鲁氏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布鲁氏菌是细小的、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用沙黄—孔雀绿染色时呈红色(其他菌呈绿色),由此可以鉴别。

幼年犊牛对本病具有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降低,性成熟后极为敏感,母牛较公牛易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牛阴道分泌物及病公牛的精液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生殖道、皮肤和黏膜,实际上任何接触的途径都可传染。对于兽医来说,特别是尸体剖检或难产助产过程中如皮肤有伤口,最好带胶手套或塑料手套,防止布鲁氏菌入侵体内。

症状

多为隐性,以慢性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有时有结膜炎。临床症状是母牛流产、不孕,公牛发生睾丸炎、关节炎。缺乏全身特异症状。

牛患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接触病原菌到发生流产一般为~8个月不等,常在受孕后6~8个月发生流产,产出弱胎、死胎。流产前阴道黏膜潮红,并有粟粒状红色结节,从阴道中流出灰白色、淡褐色、黄红色或黏液状脓性分泌物。随后出现分娩预兆,不久即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往往存活不久。胎衣可以正常排出,但大多数胎衣滞留。如胎衣未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流出棕红色或灰色的恶露。有些病牛分泌物外流1~2周后消失。有的病牛因子宫积脓长期不愈而导致不孕,大多数流产后可再受孕。病牛第一胎最易流产,流产率可达50%~80%。流产后可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重复流产者少见。有时会有轻微的乳房炎发生。个别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滑液囊炎。

公牛主要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并可能伴发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性欲消失等现象。犊牛感染后不表现症状。在环境良好时有流行,牧民感染本病后有时感染一家,表现波浪热型、无力、生殖器官病灶、不愿活动,故俗称懒汉病。

诊断及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综合诊断法。

牛的布鲁氏菌病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仅能改变症状,或仅对其中一部分病牛有效。可用土霉素、链霉素、金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长效磺胺等进行早期治疗,但要注意坚持一段时间用药以达到转阴率的最好结果。对子宫内膜炎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每日一次。病公牛无治疗价值。

预防措施

(1)牛布鲁氏菌病预防净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治疗。牛场每年应检疫两次,一般分别在春秋季进行。对检出的阳性牛应迅速隔离淘汰,以达到净化目标。

(2)自繁自养,最好喂全价饲料。不向疫区引种。引种时必须检疫,引进后仍需隔离饲养观察,再次检疫,确实健康才能与原牛群合并。

(3)病畜隔离治疗,封锁疫区。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用10%~20%石灰乳、5%臭药水、2%~3%来苏儿溶液、2%氢氧化钠或石炭酸消毒,粪便、垫草堆积发酵或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一起焚毁或深埋,并进行杀虫灭鼠。

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论文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百度信息)

在2011年,也有新闻报道浙江发现两位屠宰工人感染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并提到“喝感染病菌的牛奶也有可能患此病”。在传播中,它逐渐被简化成了“喝牛奶可能得布病”。许多人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病?我喝了牛奶,会得这种病吗?布病是人体被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其症状跟流感比较像:发热、出汗、头痛、乏力等,严重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损伤,也有可能导致长期、慢性的症状,比如持续发热、关节疼痛以及疲劳乏力等。因为布病并没有独特的症状,一般需要进行血检才能确诊。它导致的死亡率不高,低于2%,不过不太容易治疗。目前,一般还是采用抗生素治疗,所需要的时间长达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布病的发病率跟动物养殖的卫生条件关系比较大。比如美国每年只有几十个病例,而养殖场所卫生监控比较差的地区发病率就比较高。东方早报和南方周末报道的现代牧场,因为规模过大,环境污染严重,除了布鲁氏菌感染,还有结核病感染等。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动物,牛、羊、猪、狗以及骆驼、鹿等动物都可能被感染。这种细菌可能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吃了被感染的奶制品;通过人体的呼吸进入;通过人体表面的伤口进入。在这三种途径中,通过呼吸感染并不常见,一般只发生在屠宰场或者培养此类细菌的实验室中。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也往往是屠宰场工人居多。浙江的感染病例和现代牧场的员工,就是这样的情况。此外,许多野生动物也可能被感染,所以狩猎者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对于普通人来说,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多,通过这两种途径感染的风险也就很小,染病途径就只有被病菌感染的奶制品。许多人追求“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牛奶”,觉得“营养好、风味佳”,用这样的奶制成的“纯天然、无添加”的奶制品也对许多人很多吸引力。从理论上说,如果养殖条件好,卫生设施完善,刚刚挤出的“生奶”倒也没有多大危险。但如果奶牛生病了,比如被布鲁氏菌这样的致病菌感染,那么它们的奶也就会被污染。尤其是那些号称“不用药物、不用抗生素”的动物,这种风险就更大。在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地区,销售这样的“生奶”是违法的。但是有需求,就有人去销售。实在是非要喝“生奶”的人,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其实,布鲁氏菌不耐高温,巴氏灭菌就可以把它们杀灭。中国市场上合法销售的牛奶,都经过巴氏或者超高温灭菌,也就不会留下布鲁氏菌。换句话说,只要是正规渠道而来的经过杀菌的牛奶,用不着担心感染这种病菌。常规的牛奶处理可以杀灭布鲁氏菌,所以消费者用不着担心感染布病。但是,奶牛感染布鲁氏菌不仅仅是造成奶场工人染病,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信号,说明奶场卫生条件不佳。奶牛以及产下的奶,还可能染上其他病菌,奶也会吸收环境中的异味。这样的环境,也就很难得到优质的生奶——生奶品质不佳,即便是后续的加工能够解决安全问题,但也无法成为优质的牛奶。这,正是牧场的环境、污染以及病疫需要关注的原因。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该病进入慢性期可能引发多器官和系统损害,详见布鲁氏菌病词条。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牛()、猪()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牛种布鲁氏菌。预防方法 首先要在旅行当中避免食用或饮用未经消毒的奶、奶酪或雪糕。如果不确定奶制品是否经过消毒,那么就不要食用。此外,在处理动物内脏时应戴上橡胶手套。传染事件编辑2003年07月广州市花都区发现奶牛布鲁氏菌病。2010年12月19日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多名学生被感染,校方很快便组织0801班集体进行检查,最终发现,全班30人中共有16人感染布鲁氏菌病。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因为做过此类实验的,并非只有0801班。学生们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最终查出,共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者被送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受治疗。2011年9月5日,该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动物医学学院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情况,并表示深深的歉意。除2名学生因骨关节少量积液、医院建议住院观察或门诊随访外,已有25名师生临床治愈、1名学生好转,可以出院。现已有18名师生出院,并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工作。同时,已有17名学生就事故善后问题与学校签署了相关协议。仍有10名学生尚未与学校达成共识。

牛的布鲁氏菌病的论文

无论公牛、母牛对这种病原体都容易感染。除牛以外,羊、猪、马、骡、驴、猫、狗以及许多种野兽都比较容易感染,人感染后表现为波浪热、关节痛,群众称之为懒汉病。患这种病的牛是牛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的牛流产时,大量的病原体随着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对周围还未感染的牛构成非常大的威胁。容易感染的牛可能主要是吃了被布氏杆菌污染的饲料、垫草或者用舌头舔了污染器物。病原菌侵入牛的身体后,喜欢在骨髓、关节、淋巴结、子宫、胎盘等部位进行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症状。母牛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期的后5-8个月之间,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或弱犊。流产之后常发生胎衣滞留,不断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褐色的分泌物。乳腺受侵害时,轻的产奶量减少,重的乳汁发生明显的变化,呈絮状或黄色水样;乳房皮温增高、疼痛、坚硬。一、引进牛时须先调查疫情,不从流行布氏杆菌病的单位引进牛只;还必须经过布氏杆菌病检疫,证明无病才能引进。新引进的牛进入肉牛养殖场时隔离检疫一个月,经结核菌素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凝集试验,都呈阴性反应,才能转入健康牛群。二、认真管好牲畜、粪便和水源。发现流产母牛要立即隔离,对流产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污物都要严密消毒。三、对种公牛。牛每年进行两次定期检疫,检出的阳性牛要隔离饲养或交商业部门收购处理;阳性种公牛要淘汰,以便控制传染源,逐步净化。四、认真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逐步控制和消灭布氏杆菌病。免疫可用布氏杆菌19号菌苗或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19号菌苗用皮下注射法免疫,5-8个月龄时注射一次,必要时在18-20个月龄时,即第一次配种前再注射一次,以后根据牛群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注射。对牛的免疫力六年内没有显著变化。但是怀孕的牛不能注射。猪型二号菌苗适于口服接种,口服不受怀孕限制,可以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也可以在孕期使用。每年服用猪型二号菌苗一次。对山羊和猪可以用注射法免疫,但对牛不能用这种疫苗注射。五、患病的牛产犊后,立即将犊牛和其他的犊牛分开,单独喂养,在5-9个月内进行两次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者可以注射19号菌苗或口服猪型二号菌苗,以培养健康牛。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是由于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性流产,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牛布鲁氏菌病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凡养牛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感染。

病原

布鲁氏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布鲁氏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3种,各种布鲁氏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布鲁氏菌是细小的、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用沙黄—孔雀绿染色时呈红色(其他菌呈绿色),由此可以鉴别。

幼年犊牛对本病具有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降低,性成熟后极为敏感,母牛较公牛易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牛阴道分泌物及病公牛的精液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生殖道、皮肤和黏膜,实际上任何接触的途径都可传染。对于兽医来说,特别是尸体剖检或难产助产过程中如皮肤有伤口,最好带胶手套或塑料手套,防止布鲁氏菌入侵体内。

症状

多为隐性,以慢性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有时有结膜炎。临床症状是母牛流产、不孕,公牛发生睾丸炎、关节炎。缺乏全身特异症状。

牛患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接触病原菌到发生流产一般为~8个月不等,常在受孕后6~8个月发生流产,产出弱胎、死胎。流产前阴道黏膜潮红,并有粟粒状红色结节,从阴道中流出灰白色、淡褐色、黄红色或黏液状脓性分泌物。随后出现分娩预兆,不久即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也产下弱犊,往往存活不久。胎衣可以正常排出,但大多数胎衣滞留。如胎衣未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流出棕红色或灰色的恶露。有些病牛分泌物外流1~2周后消失。有的病牛因子宫积脓长期不愈而导致不孕,大多数流产后可再受孕。病牛第一胎最易流产,流产率可达50%~80%。流产后可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重复流产者少见。有时会有轻微的乳房炎发生。个别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滑液囊炎。

公牛主要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并可能伴发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性欲消失等现象。犊牛感染后不表现症状。在环境良好时有流行,牧民感染本病后有时感染一家,表现波浪热型、无力、生殖器官病灶、不愿活动,故俗称懒汉病。

诊断及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综合诊断法。

牛的布鲁氏菌病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仅能改变症状,或仅对其中一部分病牛有效。可用土霉素、链霉素、金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长效磺胺等进行早期治疗,但要注意坚持一段时间用药以达到转阴率的最好结果。对子宫内膜炎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每日一次。病公牛无治疗价值。

预防措施

(1)牛布鲁氏菌病预防净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治疗。牛场每年应检疫两次,一般分别在春秋季进行。对检出的阳性牛应迅速隔离淘汰,以达到净化目标。

(2)自繁自养,最好喂全价饲料。不向疫区引种。引种时必须检疫,引进后仍需隔离饲养观察,再次检疫,确实健康才能与原牛群合并。

(3)病畜隔离治疗,封锁疫区。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用10%~20%石灰乳、5%臭药水、2%~3%来苏儿溶液、2%氢氧化钠或石炭酸消毒,粪便、垫草堆积发酵或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一起焚毁或深埋,并进行杀虫灭鼠。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102301布氏杆菌病也称波浪热、地中海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变态反应有关,全身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都可受侵[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8岁,主因间断发热1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能2 h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伴乏力,病情时轻时重。2 h前突然不能讲话,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入院查体:体温36 ℃,呼吸20次/min,脉搏70次/min,血压160/90 mmHg(1 mmHg= kPa),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混合性失语,双眼球向右侧凝视麻痹,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配合,右侧肢体肌力1级,左侧肢体烦躁乱动,右侧Babinski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血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计数(PLT)259×109/L。血生化:Na+126 mmol/L,K+ mmol/L,CL- 92 mmol/L,血糖 mmol/L,其余指标均正常。血沉18 mm/h,PPD试验、抗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均呈阳阴性。胸片正常,肺部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点状低密度影。头颅MR示双侧侧脑室体部及前后缘可见带状长T2异常信号,FLAIR为高信号。以“脑梗死”对症予以改善循环、脑保护、抗感染治疗,讲话及肢体活动障碍逐渐好转,但体温在 ℃~39 ℃波动。询问病史家里养羊10余只,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400。肥达氏、外斐氏反应阴性。诊断: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给予四环素、复合利福平 g治疗。20 d后又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讲话,头颅CT显示未见异常。血沉20 mm/h,Na+ 123 mmol/L,CL- 93 mmol/L。脑脊液涂片未找见新型隐球菌,抗酸杆菌染色(-)。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细胞总数200×106/L,白细胞计数190×106/L。脑脊液生化:糖 mmol/L,蛋白 g/L,氯化物98 mmol/L,复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800。在原口服药基础上加链霉素1 g/d,肌肉注射。1周后肢体活动及语言恢复正常,1月后复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仍是阳性,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治疗3个月未再复发停药。 2 讨 论 本病例主要特点:有与羊密切接触史;长期发热,且呈波动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与体征:反复肢体不能活动、讲话不能、锥体束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细胞数增高;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治疗有效。综合以上特点,诊断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其次是牛和猪。经消化道、皮肤黏膜或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后,为吞噬细胞所吞噬,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再入血后可侵犯心、肺、前列腺、关节、肝、脾、骨髓等多个部位,也可侵犯神经系统。起病可急可缓,病程1个月~4个月,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布氏杆菌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率大概有4%~13%[2]。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类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吉兰巴雷综合征,亚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共济失调性四肢瘫,蛛网膜炎,脑膜血管病(血管炎、血管痉挛),脑脓肿等。该患者考虑是脑血管炎所致,即布氏杆菌随血流进入颅内血管,引起颅内血管炎性变态反应,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蛋白正常,细胞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类似于结核性脑膜炎表现。神经影像学可以正常或有局灶性损害。 关于治疗,目前认为长效土霉素和链霉素的合并应用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可以减少副反应和复发率[3]。1986年FAO/WHO布氏杆菌病专家推荐利福平(口服,600 mg/d~900 mg/d)加长效土霉素(口服,200 mg/d)治疗成人的急性布氏杆菌病,用药6周。本例患者采用利福平、四环素基础上加用链霉素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渗透作用,最终取得显著的疗效。Kemal等[4]报道了1例布氏杆菌病导致颈髓内肉芽肿的病例,该患者为35岁的女子,主要表现为头痛,四肢末梢疼痛及无力,无胃肠道症状及发热,3个月以前被诊断为布氏杆菌性脑膜炎,有吃生奶酪史。核磁共振显示颈髓1~2水平团块状损害。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滴度1∶320,脑脊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滴度1∶160。土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9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均恢复。 Serda等[5]报道了1例布氏杆菌病导致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男性病人,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模糊、颈项强直,血管造影术显示有炎性动脉瘤形成,产生机制是炎性反应使血管肌肉层及动脉外膜瓦解,血管壁变弱,形成一个囊状的假动脉瘤,提示早期抗生素治疗有效。 神经科大夫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患者反复发热,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用神经系统疾病不能完全解释者,均需详细询问有无牛羊接触史和牛羊制品食用史,并进行血清学(血清凝集试验)、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培养),以排除或确诊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 [2] Seidel G,Pardo GA,NewmanToker D,et presenting as leukoencephalopathy:The role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s[J].Archives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2002,127(9):374377. [3] 毛景东,王景龙,杨艳玲.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222226. [4] Kemal N,Nebahat intramedullary granulooma of Brucell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Spine J,2007,16(Suppl 3):S255S259. [5] Serdar K,Murat V,Ahmet C,et cerebral aneurysms/subarachnoidal hemorrhage:A short review featuring a case report[J].Neurosurg Rev,2008,31:337341. 作者简介:李玲(1966—),女,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邮编:034000)。 (收稿日期:20120425) (本文编辑郭怀印)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1、在我国,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2、我国北方牧区,布病羊群流产高峰在每年2~4月份,发病高峰为春末夏初。3、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4、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畜牧兽医工作者、屠宰工人、皮毛加工人员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5、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