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关于炭疽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炭疽病的论文

炭疽病具有传染性,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因此,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对家庭和谐关系也有影响。感染后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压力大。如果炭疽菌被吃进胃肠道,(2~5)日即可发生急性肠胃炎,有时表现为急腹症、腹膜炎。25%~75%的患者可因并发败血症和休克而死亡,这主要取决于患者吃进炭疽菌的量和治疗是否及时。如果炭疽菌被吸入呼吸道,潜伏(1~5)日才会发病。发病初期,患者可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病情会急骤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大汗、高热、胸和颈部水肿,可有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多在(1~2)天内因肺炎、败血症和休克而死亡。

炭疽病的危害应该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说因为这个刚才说过人可以得病,那么动物也可以得病,如果在动物间的话,出现这种炭疽病,可以影响到我们农牧业的生产,是影响到我们说的这种肉类的进出口都会受到影响,动物感染以后,接触的这些人,包括旅行的,包括去玩的这些人都可能感染。

这种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人际间的传播,另外一个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这些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炭疽病,就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如果草场或土壤被炭疽杆菌污染,牲畜就很可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被炭疽杆菌寄生,然后再通过食用、皮毛、兽骨等方式将病毒传播到人类当中。

炭疽杆菌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还具有高度的致病性。炭疽杆菌多发生于面、颈、肩、手足等裸露在外部位,会通过皮肤破口进入皮下,或者在呼吸、进食过程中,进入肺部、食道,然后在人类体内扎根,开始大量繁殖,并且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炭疽毒素,继而引起感染部位的组织细胞坏死、水肿、血管损伤。而且炭疽杆菌对身体的伤害属于不可逆损伤,也就是说,即使后期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这部分损坏的部位也不能再变回感染前的样子了。此外,炭疽杆菌还有一定概率可以避开免疫系统的攻击,进到淋巴结部位大量繁殖,并由此侵入人体的循环系统,最终引发严重败血症,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休克致死。据统计,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炭疽病的病死率高达20%。

总而言之,只要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就不会被炭疽杆菌感染,所以日常生活中挑选和食用肉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不要为了追求“原汁原味”而轻信所谓熟人的推荐,误食染病牲畜。

李黎,黄仕和,杨晓明。细胞因子疫苗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7):781-785。孟胜利,徐葛林,程满荣,舒祥,吴杰,严家新,杨晓明。中国狂犬病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5):449-454。潘勇兵,张爱华,胡迪超,闭兰,杨晓明。 抗CD25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瞬时表达。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23(2):113-117。卢佳丽 杨晓明。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微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38(1):74-78。陈伟,杨晓明,黄佐林,李军,孙文,徐葛林,郑新雄,张隆明,郑景山,张良豪,廖学有,洪孔清,祝玉桃,邓化芳。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CTN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30(12):1261-1264。李新国,袁军,张洋,孙晓芳,项美娟,杨晓明。Lowry法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蛋白含量干扰现象的排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10):1029-1031。吕宏亮,王栋,杨培豫,张万林,何海蓉,付秀花,崔松奇,程婷,高彤民,杨晓明,胡启毅。兽用灭活纯化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9):882-886。胡迪超,张爱华,杨晓明。人鼠嵌合抗体的基因构建。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22(9):933-936。孟胜利,徐葛林,吴杰,严家新,杨晓明。中国12株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25(6):497-501。孟胜利,刘红,胡岱霖,朱理业,徐葛林,吴杰,杨晓明,严家新。安徽省阜阳市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9,(10):1966-1968。杨晓明。生物制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海预防医学2009,21(7):351-353。孟胜利,杨晓明。登革热病原学及疫苗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32(1):12-18。徐葛林,严家新,张永振,董关木,唐建蓉,杨晓明,孟胜利,吴杰,肖奇友,周敦金,朱凤才,王萍, 王定明, 明平刚。我国各地区动物狂犬病街毒的检测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26(8):463-466梁婧,徐葛林,黄晓媛,王继麟,孙文,夏飞,杨晓明。 检测轮状病毒滴度的荧光灶法的改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7):620-622梁婧,杨晓明。人轮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3):107-109。吴永强,董关木,秦思远,杨晓明。大容量人源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8):647-650。梁婧,徐葛林,黄晓媛,王继麟,孙文,夏飞,Kapikian AZ,杨晓明。检测轮状病毒滴度的荧光灶法的改进。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21(7):620-622。董关木,徐葛林,肖奇友,王定明,胡月梅,周敦金,王萍,张永振,杨晓明,朱风才,王昭孝,罗述斌,罗同勇。家养犬、猫及野生动物中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我国不同类型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观测研究。病毒学报 2007,23(6):417-422。李东,国泰,杨晓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20(11):863-865。明平刚,徐葛林,严家新,吴杰,明贺田,周敦金,肖奇友,杨晓明。新分离5株狂犬病毒街毒株N和G 基因的序列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20(8):553-556。孟胜利,徐葛林,明平刚,孙文,吴杰,杨晓明,严家新。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八代次N和G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学报 2007,23(4):327-336。侯启明,马霄,田博,刘德铮,肖詹荣,杨晓明,陈平纡,项美娟,付惠兰,吴玫,王梨苹,梁雅文,张路民,张庶民。中国不同区域婴儿抗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母体抗体水平的调查。中国计划免疫 2006;12(3):209-211。熊晓培,杨晓明。炭疽杆菌毒素致病机制及炭疽疫苗的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6):653-656王丽婵,张庶民,余模松,杨晓明。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B的原核表达。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26):418-421。明平刚,孙文,徐葛林,吴杰,杨晓明,严家新。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V三个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3):217-235,235。王丽婵,张庶民,余模松,杨晓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克隆、表达、纯化与鉴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19(2):120-123。萍萍,杨晓明,方志正,易玲,吴杰,郑新雄。SARS病毒NS-1株稳定性及培养条件的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33(1):1-5。李萍萍,杨晓明,方志正,张爱华,刘俊生,孙文,易令,夏智,吴杰,郑新雄,鲁建忠。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5):390-393。李萍萍,杨晓明,张爱华,易令,刘俊生,吴杰,鲁建忠,郑新雄,方志正。SARS病毒NS-1株三级毒种库的建立。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3):227-228。杨晓明,李策生,方志正,张爱华,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18(3):1-4。李策生,张爱华,林连珍,李星,刘俊生,杨晓明。SD法灭活血浆中SARS冠状病毒的试验观察。微循环学杂志。2005;15(2):26-27。刘国安,杨晓明,葛瑞昌,何长民。百日咳毒素的等电点测定及层析分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8-70。杨晓明,乔瑞洁。重组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31(4):24-27。乔瑞洁,杨晓明。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4):205-207。杨晓明。百日咳疫苗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2):128-130。乔瑞洁,杨晓明。肽核酸。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9;27(1):86-90。刘方蕾,乔瑞洁,杨晓明。血凝法检测百日咳毒素及丝状血凝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年刊。1999。秦力,杨晓明,鲁劲民等。发酵罐生产无细胞百日咳杆菌免疫原。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26(4):41-45。何长民,陈爱荣,陈平纡,杨晓明等。吸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III期临床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报告。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26(4):25-30。秦力,刘方蕾,杨晓明等。百日咳杆菌丝状血凝素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2):12-16。王祖森,杨晓明。百日咳毒素及其应用。卫生研究。1998, 27(Suppl):158-165。孙述学,杨晓明等。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4):21-23。杨晓明,秦力。不同减毒方法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减毒效果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3):22-26。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杆菌粘着素的分子克隆、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7;25(4):1-11。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杆菌生物学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24(1):65-68。杨晓明,陈爱荣,何长民。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研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22(1):23-29。杨晓明,陈平纡,何长民。吸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菌苗配方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23(1):7-10。田效恩,何长民,秦进才,杨晓明等。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中华流行病学。1993;14(3):155-159。陈爱荣,杨晓明,何长民。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稳定性研究。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3;22(1):31-34。陈平纡,杨晓明,何长民。ELISA在检测百日咳杆菌免疫原中的应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12(1):27-29。王祖森,杨晓明,何长民。中华仓鼠卵巢细胞在检测百日咳杆菌免疫原中的应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12(2):47-49。何长民,杨晓明,陈平纡,陈爱荣。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11(5):289-293。何长民,杨晓明。人血结合珠蛋白的纯化和检定。中华输血杂志。1988;1(3):108-111。

关于辣椒炭疽病的论文

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症状这种病害主要为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果实,受影响的果实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病斑,稍稍凹陷,斑面上出现明显环纹状橙红色小粒点,随后转变为黑色小点,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当遇到天气潮湿时,会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属于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叶片染病大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可以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也会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引致落叶。辣椒的茎和果梗染病,会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容易出现破裂。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原因我们在田间走访时发现,当地重茬种植,病原基数高,病害更容易扩展、蔓延。而散落的病叶、病果,很难及时清理,即便是新茬地也可能造成病害爆发、流行。再就是,农民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会加快病害流行,用药不及时,忽视了前期辣椒根系保护和养护,施肥用药不合理,这些都是造成辣椒炭疽病爆发的因素。辣椒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对策(1)合理轮作:我们可以考虑与非瓜类作物实行至少3年以上的轮作,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需要实行水旱轮作,能够有效减轻辣椒炭疽病的发生。(2)及时清洁田园:在辣椒收获以后,我们务必及时将病叶、老叶以及植株残体清理出田间,并集中进行深埋或焚烧,能够有效减轻第二年的炭疽病发生。(3)合理灌溉:在辣椒的开花座果期,我们应该根据墒情合理灌溉,到了辣椒生长后期,还要避免大水漫灌,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实行滴灌和喷灌,可以有效减轻辣椒炭疽病的发生。(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考虑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800-1000倍液混合喷洒,间隔7-10天喷施一次,总共需要纺织2-3次。

及时喷洒农药,要选择品种优良的辣椒进行种植,要注意外界的温度,要及时浇水,注意太阳的光照强度。

很容易导致辣椒腐烂,而且也会出现很多的变化,叶子也会变黄的,辣椒的表面也会出现很多的斑点。

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要及时浇水施肥,要保证土壤肥力,注意通风问题,一定要注意合适的种植温度。

关于油茶炭疽病论文

不同品种的油茶树抗病性不同,有条件的可以配置波尔多液在每年3~4月和7~8月喷药。不过呢,要记住茶油的卖点就是纯天然无污染,最好是以人工管理为主,减少农药的喷洒。

油茶炭疽病主要发生于我国陕西、河南及长江以南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果、落蕾、落叶和枯梢,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产量,晚期病果虽可采收,但种子含油量仅为健康种子的50%。笔者经多年的试验观察,总结了油茶炭疽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 油茶炭疽病的危害症状 果实受害 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初期果面上山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在果径迅速生长后期发生的部分病斑,有时颜色稍浅,是黄褐至浅褐色,其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露水浸润和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颗粒状、粘质的分生孢子堆。1个果子可有1~10个病斑,病斑扩展后可联合。病果有时沿病斑中部开裂。未成熟种子病斑褐色或黑褐色;成熟种子病斑为褪色斑,种仁病斑黑褐色。 叶芽和花芽受害 病斑多在叶尖,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或黄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褐色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有紫红色或淡黄褪色环,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上有轮生小黑色,每一轮纹在叶背呈褐色隆起。花芽上病斑可深入子房柄。花瓣基部病斑为黑褐色,半圆形。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随之病梢弯曲,落叶。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发梢的病斑占多数,症状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在2~3年生枝条上病斑为梭形,下陷的溃疡斑。大枝和树干上为轮状大型病斑,由外向内逐层下陷,木质部灰黑色。 2 发生规律及为害顺序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病芽、病蕾、枯花、病果、果柄或病枝上越冬。第2年春,当温度上升到15~19℃,持续10d时,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5~17d。一般每年4月初开始发病,5月中旬至6月病菌侵染果实。 为害顺序 一年中,先为害嫩梢、嫩叶,后果实,其次为花芽、叶芽,直至初冬的花。由病蕾发育成的花,幼果和枝端的病蕾痕继续发病,形成一个年周期的侵染链,经冬季休眠后连接到翌年春天。 3 油茶炭疽病发生条件 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湿度有关。菌丝在10℃时开始生长,38℃停止,最适温度为28℃。当旬平均温度达到20℃,相对湿度达86%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88%时,出现发病高峰。春雨早,发病早;春雨多,发病重。夏秋间降雨次数和持续时间与病害扩展蔓延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病害严重,反之则轻。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低山高于高山,阳坡高于阴坡,山脚高于山顶,林缘高于林内,成林高于幼林。油茶林间种不当,发病期氮肥施得过多,常常会加重病情。 4 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 油茶不同品种类型抗病力不同。小叶油茶、攸县油茶抗病性强,普通油茶易感病,紫红果比青皮果抗病。在普通油茶林中,尤其是重病区中,可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单株,就地繁育。在抗病的攸县油茶和较抗病的其他类型油茶中,择优试栽,酌情酌地推广。 严格从无病树或轻病树的无病茶果中采种育苗 带菌种子和苗木是油茶炭疽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产区应做好种子调运的检疫工作。留种茶山,必须进行片选,有条件的可株选和普选。禁止在晒场茶果中选种。播种前用抗菌剂401或50%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液浸种24h有一定杀菌效果。 避免与油茶病林邻作或混作 发现油茶林、干或芽,叶病斑的病菌,应及时铲除。标记和砍伐历史上严重病株,补植抗病优株,提高林分的抗病成分。在严重病区应全部清除病株、叶、果等病源物,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灭病源。 科学管理土壤,调整林分结构 保持林内油茶株间枝叶不相衔接的立木密度,合理垦复,适当增种绿肥,避免套种高秆作物,勿偏施氮肥。 修除树上病部,减少林内病原 冬季至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5cm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径口用汞水或75%酒精清毒,伤口涂敷波尔多液保护,初夏再次剪除当年带病春梢和由病蕾痕新发育成的枝条病斑,剪至枝段下5cm处,摘除早期病果。 喷洒药物保护,减少病菌再侵染 定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4次,喷药时间为春季新梢生长后、病害中期(6月)各1次,盛发期(8~9月)每月喷2次,即相隔半月喷1次。药液中加入1%~3%茶枯水能增加粘

3-5年才会结果。

油茶树一身都是宝,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可是油茶树如何管理呢,你懂油茶树的主要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吗?当前很多地方的油茶树都处于天然生长阶段,但是油茶林基地的建设刻不容缓。带着疑问,今儿个就说说油茶树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油茶树炭疽病

这是油茶林非常普遍而且很严重的病害,病菌每年4-10月出现,其中7-9月蔓延最迅速。油茶炭疽病会带来枯花蕾、蕾痕、病果、病果柄、病叶芽、病枝越冬等情况。至于发病症状呢,要是出现在油茶果上,果皮上发生圆形褐斑,边缘深中央浅,然后慢慢扩大至轮生黑点。在潮湿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粉红孢子堆,导致油茶树早落,直接影响到出油率。

如何防止呢?不同品种的油茶树抗病性不同,这也是我们推荐抗病性好的高产油茶苗的原因。有条件的可以配置波尔多液在每年3-4月和7-8月喷药。不过呢,我们要记住茶油的买点就是纯天然无污染,咱们以人工管理为主,可以施用“沃叶套餐水溶肥”来提高抵抗力,减少农药的喷洒。

油茶树软腐病

软腐病也就是油茶树落叶病,就是指油茶树大幅度落叶落果,不过病原至今尚未查明。每年3-9月发病,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蔓延迅速。发病之初,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或叶中部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斑点,阴湿天气斑点扩大至落叶。

如何防止呢?最好在冬季就有效的清除病叶、病果,从根本上消灭病菌。对于过密的油茶树有必要修枝,保证通风透光,同时做好林地的排水工作。当然,可以在病虫害高发季喷射波尔多液。

油茶树煤污病

顾名思义,就是油茶树枝叶正面及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并逐渐扩展增厚,阻碍光合怍用受阻,导致油茶树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病变过程中,有本病常和绵介壳虫的活动。如何防止呢?还是加强树木的通风透光,在严重期喷洒敌敌畏乳油。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有了放养黑缘红瓢虫,以及栽培山苍子防治煤污病的物理方法。

大家知道,油茶果在树上长达一年,任何病虫害都可能导致颗粒无收。其次从这些主要的油茶树病虫害中能够看出,油茶树对于通风透光,排水条件要求较高。在我们种植油茶树之时,最好选择阳坡。

我家有两棵油茶几十年了,从来没有结果,花每年开满了。

关于白玉兰炭疽病的论文

当白玉兰出现叶子变黑时,首先要确定的是他们自己的维护管理存在问题,不满足植物合理需求的盲目养护,必然会削弱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

1、光照不足

白玉兰是一种花叶观相同的植物,无论是叶子还是花朵,光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光照充足时,叶片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转化后的养分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另外,由于光照充足,花芽分化和花蕾发育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花质量。

然而如果白玉兰没有给予足够的阳光光照,就很难促进植物的光合功能,使枝叶无法合成更多的叶绿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颜色会变浅甚至变黑,整个植株的生长也不会好甚至变弱,在这个时候,想要白玉兰越开越漂亮就越难了。

白玉兰的根系也会有肉质根,肉质根的蓄水能力相对较强,这也使得白玉兰不耐的涝渍特征,在养护过程中,如果长期在湿度过高的环境中浇水,很容易使根系腐烂,使根系无法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生长枝叶,而土壤环境过于潮湿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会使叶子变黑、干燥甚至脱落,如果不及时处理,整株植物都会枯萎。

2、温度太低

白兰花主要种植在南部的庭院中,而北方地区是在房子里盆栽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因为北方地区比较冷,特别是在冬天,温度可以低到零下10度,而白兰花属于暖花,不能忍受低温,当温度低于10℃时,其生长速度将大大减慢,一旦低于5℃,就会严重冻害植物,使枝叶软、黑、烂,最终导致植物枯萎。

防治:当白玉兰出现叶子发黑时,不能推广,根据“对症治疗”的不同原因,如叶子因光照不足而变黑,需要移到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养护,使枝叶逐渐增加叶绿素到光合作用的合成,从而改变叶色。

如果叶子因温度过低而发黑,应及时搬进室内,采取措施升温,使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0℃以上,保证空气流通顺畅,使植物恢复生机。

提供充足的光线和适当的温度固化

光和温度是白玉兰生长和开花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白玉兰才能从自然界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生长和开花。

光线:白玉兰喜阳但要避免强光,当光线太强时,很容易灼伤植物,导致叶片枯萎脱落,植株萎蔫,因此应采取措施避免强光,并在维护期间提供温暖的光线。

春季和秋季,阳光比较温和,所以白玉兰最好保持在室外,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6小时,夏季需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不允许强光直接照射植物,进入冬季后,白玉兰可直接放在向阳处房间进行维护,从而通过光能提高越冬的能力。

温度:白玉兰是一种温暖的花,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左右,在一年四季中,只有春季和秋季才能满足这一温度要求,夏季要及时通风喷水降温,在冬季,入冬后气温下降,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室外温度升高透明塑料袋将白玉兰覆盖起来,以达到保温效果,中午气温稍高时,取下塑料袋通风。

是一种病毒病,你可以去花草店去买专门治病毒的药6~7天喷一次,喷3、5次就好了(可买病毒比克Ⅱ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产的就很好用)

白玉兰树苗叶子会发黄和枯萎,是什么原因呢?

推荐回答:水量大些为好。②水溶性不好的药剂容易产生沉淀,甚至烂根致死、匀,容易引起白兰叶片发黄,介壳虫吸食白兰花时子的液汁、土温必须一致,每5~7天喷一次,施药时要注意随喷随兑,说明水分不足://www。可用0、红蜘蛛,引起植株枯死,其分泌物还会透发煤烟病。com" target="_blank"www。数据来源,不能骤然浇冷水或热水,秋末开始减少浇水量,能够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或用50%三硫磷1000倍液喷洒防治。介壳虫一经发现,4–D对白玉兰有药害;水分适宜则呈含苞状。红蜘蛛可用1000倍20%三氯杀螨砜,盆土过湿,2,4–D类除草剂用量为1,但2,可用竹叶刮除,浇水一定要浇透,加以防治、白玉兰属肉质根。花瓣过分外张时.gdcct。2,使叶子发黄:①沙壤土施药要注意适当减量。浇水要求水温,防止苗木产生药害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除草剂时,如土壤偏碱性。关于使用除草剂,否则药剂沉淀极易发生药害,盛夏每日浇水且必须在傍晚浇,或浇灌用水也偏碱:

白玉兰叶子的生长过程

推荐回答:玉兰花白如玉,花香似兰,其树型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大型叶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全!市两j摔条疏生开展,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冬芽具大形鳞片。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花被9片,钟状。果穗圆筒形,褐色:蓇葖果,成熟后开裂,种红色。3月开花,6-7月果熟。

白玉兰花叶子脱落是怎么回事

推荐回答:通风,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少浇点水,特别不能施肥,不管是有机肥还是无机肥,让它恢复一段时间后就可正常管理了。白玉兰缺铁症状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叶片变小,老叶仍保持绿色,新叶叶脉绿色,叶肉变黄,甚至变白。到6月下旬,叶缘变干枯,整个叶片逐渐枯萎。由于铁在植物体内活动力很弱,老叶中的铁不能向嫩叶转移,因此缺铁时,往往下部叶片仍保持绿色,而嫩叶首先出现黄化现象。由于营养缺乏,导致叶片枯萎,树势衰弱,花芽不能形成,整株树不能开花,失去观赏价值。我们采用了以下3种防治方法:1.叶面喷肥 喷肥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将0.3%的硫酸亚铁加入叶面肥中均匀喷施。注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喷至叶片滴水为止。如果喷后24小时内下雨应重喷,每7天喷一次。不宜在同一个地方喷的时间过长,否则易产生肥害。2.打孔灌注 在树冠投影下,每隔50厘米打一个深约40厘米的孔,将硫酸亚铁稀释成50倍液灌入孔中,灌满为止。每15天灌一次,连续灌四五次。同时也可加入一些发酵好的粪水和尿素液。两种施肥方法同时使用,15天后新叶开始变绿,绿色在叶片上呈点状分布。3.施基肥在秋后或早春萌芽前进行。采用放射沟穴施或环状沟施肥方法。挖沟时应尽量少伤根系,因为白玉兰的根为肉质根,损伤后愈合期较长。为扩大施肥面,应隔一年或隔一次更换沟穴位置。放射沟施肥方法是,距树干1米开始挖沟,里面浅外面深,最深处以30至40厘米为宜。按15的比例将硫酸亚铁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同时可加入一些复合肥,浇水使其充分溶化,水渗完后覆土填平。沟穴的多少、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根据树的大小而定。如对胸径为 12厘米的白玉兰,可挖5至8条沟,用硫酸亚铁5斤,有机肥25斤,复合肥3斤。对于白玉兰幼树宜采用环状沟施肥方法。采用3种施肥方法效果都不错,对于已出现症状的树,应在第二年叶子全部长出后及早叶面喷肥,每7天喷一次。经过两三年精心管理,白玉兰就可恢复正常。

白玉兰叶子发黑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求解决方案。

推荐回答:落叶和残枝、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喷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侵入叶片组织,表面着生有黑色小颗粒。及时烧毁病叶。防治方法1。植株水肥管理不到位,或于叶片表面着生近圆形的病斑。2,每10天一次,注意排水,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病斑初期呈褐色水渍状,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雨水传播到植株上,借风,剪除病梢。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进行喷雾,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白玉兰炭疽病主要危害白玉兰叶片,长势衰退时极容易发生此病,高温多雨密不通风。发生规律 白玉兰炭疽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或落叶上越冬,通风透光保持良好,孢子在水滴中萌发。避免过湿。症状 白玉兰炭疽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不规则状病斑.及时摘除病叶炭疽病,引起发病,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是白玉兰常见病害之一

白玉兰掉叶枝干枯萎是什么原因

推荐回答:,向枝干喷洒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水渍状,受伤害及在风速大,边缘黑褐色,可引起早期落叶,内灰黄色主要症状 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存活在叶芽内及病株残体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多菌灵杀菌剂800倍掖、叶芽未展开时,众多病斑连成片,可直接从生长衰弱或受生理伤害叶片气孔处侵染危害。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改善小环境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小的环境条件下,借助气流传播。防治方法 花芽。春季增加叶面喷水,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扇面形向外扩展,冬季可设置风障(防风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花蕾上,落叶上会出现黑灰色粒状物。发病原因 此病为真菌性病害,初期为褪绿色黄斑。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处。在潮湿环境下,高温干燥环境下发病严重

白玉兰叶子都蔫了是怎么回事?

推荐回答:加水喷雾。浇水要求水温,入冬后每10天浇一次水。可用0,说明水分不足白玉兰树苗叶片发黄枯萎,加以防治,容易引起白兰叶片发黄、土温必须一致。白玉兰春秋浇水不宜多,效果良好,不能骤然浇冷水或热水,甚至烂根致死,施药时要注意随喷随兑,盆土过湿,秋末开始减少浇水量。2。②水溶性不好的药剂容易产生沉淀,雾点要细、匀,每5~7天喷一次、白玉兰喜酸性土壤,防止苗木产生药害还要注意以下几点.5千克/公顷,能够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但2,如土壤偏碱性,可用竹叶刮除。使用除草剂时,其分泌物还会透发煤烟病,否则容易产生药害,水量酌减,介壳虫吸食白兰花时子的液汁,水量大些为好;茎叶处理时要加展叶剂,否则药剂沉淀极易发生药害。④要尽力避开树叶施药,浇水一定要浇透,叶片枯黄脱落、红蜘蛛: 1,使用时要多加注意。介壳虫一经发现,4–D对白玉兰有药害,4–D类除草剂用量为1、白玉兰属肉质根.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5%左右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花瓣过分外张时,是既怕涝又怕旱的花卉。盆土表面见干。红蜘蛛可用1000倍20%三氯杀螨砜,2,第二次喷药一定要在第一次喷洒药剂的残效期的末尾。③对各种药剂的残效期要明确,使叶子发黄,或浇灌用水也偏碱、土质发硬干裂时应立即浇水;水分适宜则呈含苞状,有以下原因。关于使用除草剂,引起植株枯死,根系变黑腐烂,还可经常施以0。3: ①沙壤土施药要注意适当减量,过干又会枯尖卷叶,盛夏每日浇水且必须在傍晚浇;作土壤处理喷雾时,或用50%三硫磷1000倍液喷洒防治

白玉兰叶子长黄斑是什么病应该是炭疽病。

(1)白玉兰炭疽病主要危害白玉兰叶片。是白玉兰常见病害之一。

(2)白玉兰炭疽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不规则状病斑,或于叶片表面着生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初期呈褐色水渍状,表面着生有黑色小颗粒,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

(3)白玉兰炭疽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传播到植株上,孢子在水滴中萌发,侵入叶片组织,引起发病。在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植株水肥管理不到位,高温多雨密不通风,长势衰退时极容易发生此病。

(4)防治

1.及时摘除病叶,剪除病梢。及时烧毁病叶、落叶和残枝。避免过湿,注意排水,通风透光保持良好。

2.发病初期喷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边缘有黄色的交界斑纹。

炭疽病的相关论文

1.吴芳芳,郑有飞,檀根甲.UV-C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25(4): 1081~10832.吴芳芳, 檀根甲.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菌物系统,2002,21(3):440~4433.吴芳芳, 檀根甲,韩翔.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技术.植物保护学报,2003,31(1):46~504.吴芳芳,檀根甲.苹果炭疽病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 (1):29~335.吴芳芳,檀根甲,韩翔.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 250~2536.吴芳芳,胡秀芳,李璐.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889-18937.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苹果炭疽菌生长特性及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2008,17(1):158-1628.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生态环境,2008,17(1):59-639. 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UV-B辐射增强对苹果采后炭疽病发病情况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2008,17(3):962-96510.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温度湿度对苹果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影响的相应模型.中国农业气象,11.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植物保护学报 Fangfang. Studies on the viability and infection under soil layer of Sclerotia of rice sheath blight causal pathogen Rhizoctonia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e scientech. press. 2000, 8, (56). Beijing13.吴芳芳,檀根甲.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合肥14.檀根甲,吴芳芳.苹果采后炭疽病的侵染过程及钙盐等化合物对病害发展的影响.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6北京15.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50~25316.檀根甲,吴芳芳.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效果研究.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北京17.檀根甲,王子迎,吴芳芳.水稻纹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生态学报.2003, 23(1):205~21018.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5)731~73719.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2003, 29(1):5~920.檀根甲,吴芳芳.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吴芳芳.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147~14922.高桂枝,凌洪吉,王正梅,吴芳芳,徐爱军.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18:914-91623.高桂枝,陈敏东,吴芳芳,董春燕,徐洁. 植物源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20-323

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 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SARS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 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 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 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 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费量约100亿只,主要为发泡塑料制品,要禁 止生产和销售使用这些量大面广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就要开发生产其替代 用品,绿色一次性餐具由此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认为,绿色一次性餐具的开发 与生产正在成为我国新兴的环保产业。 12月中旬,科技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环保总局、铁道部联合召开了绿色一 次性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 王志学以及几家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王志学说:目前我国开发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种类,可分为纸 浆类、稻壳类、秸秆类和淀粉类。我国现有上百家企业生产纸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产能力约为30亿只。 纸餐具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成本较高,且本身强度及防水抗湿 性较差,因此,它的推广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人们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别 处,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壳为原料生产稻壳类餐具,我国现在有十几家这种 类型的企业,年生产能力约1.5亿只;秸秆类餐具以农作物的秸秆为主要 原料,我国目前也有十几个厂家,年生产能力达7500万只;淀粉类餐具以薯类 淀粉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后可做饲料。总而言之,国家对绿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与开发很重视,通过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发 展计划给予大力支持,不少企业的绿色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具 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公司就是以淀粉为原料,进行绿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关和开发,经济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该公司总裁苏笑海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原来在湖北轻工学院学的是工艺美术,1984年进武汉大学读的是哲学硕士 学位,后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欧洲的环境保护对他触动很大,就萌生了回国搞 环保产业的念头。苏笑海告诉记者:我学过工艺美术,是位唯美主义者,我今 天投身绿色餐具这样的环保事业,就是发端于我对美的最初认识;而美学的延 伸,说到底也是一种哲学。 在1992年至1996年间,远东绿世界公司开发的再生纸板一次性餐具和苇浆 模塑成型餐饮具由于科技含量较低等原因,生产规模一直未能扩大。1996年公 司派员考察了欧洲市场生物降解包装用品的技术情况,认为开发植物淀粉生产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途径。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学、机械专家组成,公司重点投资开发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饮用品,该项目 列入1997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他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纸餐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利 用国内资源丰富的红薯、玉米等淀粉为主要原料,代替了国外单一的价格较高的 土豆淀粉;在红薯淀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纤维,使餐饮具增加了明显的强 度,再运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术使产品具有重量轻和柔软性;增加强度表面喷涂 处理及整形的设备,使生产出的餐饮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热的功能等。苏笑 海做了个生动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水泥,红薯淀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搅拌进去的各种干草和植物的根茎就是那钢筋,这样才能使餐具的强度明显 增强。 远东绿世界生产的以淀粉为原料的餐具产品,委托德国SGS机构参照国际食品 包装标准进行测试,盛装在摄氏100度的热水及热油二小时以上完全不变形,保 温性能优异。由于淀粉及添加剂均为天然植物原料,产品降解性能优异,经国家环 境测试中心测试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个月内可以完全降解。 据介绍,由于该项目采用的是植物淀粉和植物纤维,成本较低,每一个有盖饭 盒成本为元左右,无盖饭盒及碗、盘成本为元左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远东绿世界公司拟投资亿元,兴建年产50亿双一次性筷子、35亿只各类 碗、盘、盒等产品的大型全降解绿色一次性餐具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以 新增产值亿元,新增利税约亿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于今年3月份动工, 已建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如果后续资金能得到保证,预计1999年底即可达产. 苏笑海说:我们的科技优势是明显的,今后能创造的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用淀粉 制作的一次性卫生筷子,其功能指标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仅此一项,每年即 可为国家节约木材资源近50万立方米;集团如果能达产,每年预计要使用20万吨 以上的红薯,加工成淀粉原料10万余吨,还可以使贫困地区10多万人口脱贫,促 进老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汕头绿恒实业有限公司从前几年开始,对稻壳制绿色一次性餐具进行开发,目 前也初步具备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能力,公司生产的稻壳制的一次性包装容器,特 别是提供超级市场使用的食品包装器皿等产品,已经开始试销日本、台湾、美国等 地。 绿恒公司生产的绿色一次性餐具,是将稻壳粉碎过筛,然后与几种可食性的有 机高分子粘接剂加水混合,再经冲压成型、烘干、喷涂等工艺,生产出不同形状的 盘、碗等器皿。 绿恒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晓鹏说:一次性餐具以稻壳为原料,不但在我国资 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后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谓一举两得。 绿恒公司目前已有一条生产线在运营,其投资约为980万元,生产能力为40万 个餐具/天,目前达20万个餐具/天。年产值约为36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约 一年半,投资利润约在30%左右,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已通过了广东省科委组织的 技术鉴定和食品卫生部门的检验。据介绍,该公司为了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规 模经营,拟在近期内成立集团性公司,并且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以期使生产 线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据科技部主持召开的绿色餐具技术开发交流会介绍,1998年7月18日,温家 宝副总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要在一年内解决长江、太湖、 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管理, 禁止乱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三是尽快研制和批量生产替代 品。11月14日,李岚清副总理在第12次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也 提出发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广应用问题。看来,绿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领 导同志以及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作为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可谓 生而恰逢其时,现在,既需要我们能够攀登科学高峰的科技人员继续从事攻关和开 发,需要我们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和市场开拓,也需要我 们有远见卓识的金融家、风险投资家慧眼识珠,给予绿色一次性餐具的产业化以足 够的资金投入。 我国从事绿色一次性餐具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大多目前生产规模较小,抗御风 浪的能力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产业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导,有个较好的开局,使这个新兴的绿色环保产业能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随着豇豆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害问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豇豆炭疽病作为其中之一,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豇豆炭疽病的相关防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种植豇豆。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病斑发生在叶面上,后扩展成多角形小斑,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后期易破裂。叶柄和茎上的病斑与子叶上的病斑相似,叶柄受害后,可造成叶片萎蔫。豆荚上最初产生褐色小点,圆形或长圆形,中间黑褐色或黑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潮湿时,常溢出粉红色粘稠物。发生规律: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残体、种子内和附在种子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染病,借雨水、昆虫传播。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进行初侵染,从伤口或直接侵入,并进行再侵染。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盛期为4~5月,8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秋季闷热多雨发病重。气温较低、湿度高、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栽培过密、土壤黏重、氮肥过量等因素会加重病情。防治方法:1、深翻土地,增施磷、钾肥,及时拔除田间病苗,雨后及时中耕,施肥后培土,注意排涝,降低土壤含水量。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止或减轻土壤病菌传播,降低空气湿度。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分钟或5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或用种子质量的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后播种。3、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30%咪鲜胺微囊悬浮剂1000~1500倍液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750~1000倍液;10%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9克/亩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45%代森铵水剂200~400倍液20%苯醚咪鲜胺微乳剂2500~3000倍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