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生活欺负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气馁,因为只要你愿意抬头,阳光就在你眼中。无论生活给自己开了多大的玩笑,永远也不要自甘堕落,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1、首先患者眼睛无神呆板,说话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表达不清,答非所问,颠三倒四,与人无法交流。2、然后情绪低落时好时坏,不讲卫生,患者早期轻微时简单生活能够自理,病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且有暴力倾向要及时留医治疗。3、最后精神病人思想状况可以这样写。
当对某人放进了感情,那么在他她面前,你就像个神经病,会惶恐,会不安,会焦虑,会患得患失.有一位神经病院的医生问患者:如果我把你的一只耳朵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听不到。医生听了:嗯嗯。很正常。 医生又问道:那如果我再把你另一只耳朵也割掉。你会怎.有一个神经病,不知道从那里弄来一把手枪,他走在一条小黑胡同里。突然遇上一个年轻人神经病二话不说将其按在地上用枪指着他的头问道一加一得于几年轻人吓坏了沉思了很久回答等于二神.
大城市年轻群体
都是一群潜在的心理疾病高危群体。
加班、撕逼、房贷、信用卡还款,
生活是一口高压锅,
大家都在锅里面苦苦煎熬。
最终如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
练就一身坚强不屈的”城市精神病“
类金鱼失忆症
▼
刚刚打开手机,刷两下微信就忘记要买东西
刚买到的东西,收到快递还一脸懵逼
英年早衰,青年痴呆
你的记忆大概只有7秒!
AB面人格症
一下子想做老干部走禁欲风
一下子又爱上粉嫩想当全民小公举
你这小婊砸怎么有两副面孔呢?
选择恐惧症
说什么选择恐惧症,还不都是因为穷
我能怎么办啊
你没钱还想装逼我也很绝望啊
被爱幻想症
永远自称宝宝,老腊肉还冒充小鲜肉
啥事都不愿意自己动手
毕业多年依然难以自理
你可能长得不美,但总是想得美!
承认吧,说的就是你!
虽然你有病,但是我有药啊!
京东购物618狂欢节,
喜临门旗下床垫品牌城市爱情携手京东
推出”京喜粉丝趴“活动
绝对包!治!百!病!
类金鱼失忆症——祭上“秒杀大法“
“618京喜粉丝趴”期间
多场城市爱情明星爆款床垫秒杀
什么类金鱼失忆症群
呵呵哒
肯定上好闹钟盯紧买买买啊!
AB面人格症——双面床垫满足你
无论你想要走老干部沉稳路线睡硬床垫
还是藏不住内心的豌豆小公举想要软趴趴床垫
城市爱情一张床垫,软硬兼备,进可攻,退可受
哪怕你是双子座兼AB型,都不在话下!
选择恐惧症——满减优惠任性选
选择恐惧症,说到底是穷!
“618京喜粉丝趴”期间,199减100满减活动持续有
别说选择恐惧症能立刻pia pia痊愈了
保准还能立马找到钟情款式了!
被爱幻想症——满满比心的关怀
选购城市爱情床垫,京东211限时达
“今天买明天用”,不仅是懒癌患者的福音
更是被爱幻想症治愈良方!
城市爱情用身体力行告诉你
小婊砸,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不单单是这样!
城市爱情O2O线下门店也参与本次活动
北京地区有多家门店享受线上同价
既可以去现场试睡,也能抱得底价归!
什么?!你怕你家附近没有门店?
朝阳区成寿寺路城外诚家居馆
丰台区西马场甲14号集美家具馆
丰台区杜家坎集美家具馆
海淀区远大路1号居然之家
朝阳区北四环东路居然之家
这里总有一家门店离你最近,
减少多少雾霾的吸入呀!
让你线上线下都能同步买买买,
什么胆小谨慎不信任的挑剔毛病都为你考虑周全,美不美?
动图
买买买有助于缓解压力
当你在享受购物的乐趣,感受秒杀的兴奋
还有各种优惠带来的幸福感的时候
保证啥病都米有了!
所以,亲,快来治病哟~
京东搜索“喜临门城市爱情”,参与618“京喜粉丝趴”狂欢!
精神病的危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精神病患者是有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今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得精神病。精神病可以治好吗?治疗的意义是什么?
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精神病的发作可以由多种因素所诱发,吸食毒品、精神刺激和巨大压力是比较常见的因素。当精神病发作之后就意味着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隐私完全暴露,甚至会伤及无辜,这些对于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找准精神病的病因,积极给予治疗不容忽视。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到现在为止,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跟遗传因素、小时候的发育等有较大的关系,心理刺激与精神病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因此,患了精神病之后,最重要的是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争取最大限度的康复,而不必劳神费力去寻找或消除还未彻底搞清楚的病因。
精神刺激让人患上精神病,当人遇到不良情绪刺激(医学上称生活事件)时,不论这事件是怎样引起的,在心理上总会产生某种压力,心理学称为“应激反应”。
当生活事件发生后,心理应激反应使大脑皮层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脑边缘系统,使垂体k内分泌的活动发生病理性改变。在心理应激反应初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等分泌增多,并迅速达到顶点,然后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线以下(心理否定期),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产生致病性改变。如果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失调,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进而发生精神疾病。
精神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关系,即精神因素是疾病的直接原因,没有精神刺激就不会导致精神异常,精神刺激一旦消除,精神症状便会随之消失,临床上称为“心因性反应”另一种是互助关系,即精神因素只是诱发了精神疾病,没有精神刺激也迟早会发病,精神因素只是加速了疾病的进程,而且疾病发生后,便循着本身的规律发展,不再与精神刺激有明显的联系,精神刺激消除后,疾病也不会痊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生活事件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减缓和消除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因为人们在遭受急性生活事件打击后,紧接着有一个心理否定时期,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严重失调,如果在这一时期采取预防性心理治疗,予以安慰、劝导、鼓励、解释等心理支持,或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尽快脱离心理否定期,可使人体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这是预防精神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患了精神病该怎么办?
患了精神病,或者怀疑患了精神病,首先应该到正规的精神专科就诊,找专业医生诊治,根据医生的建议住院或门诊治疗。内外科医生一般对精神疾病的诊治不够内行,所以精神疾病到综合医院诊治是不合适的。当然,去找其它一些不正规的机构,甚至搞迷信活动更是不可取的。
精神病治疗的意义是什么?
精神疾病的病因尚未彻底搞清楚,所以现在的治疗手段也无法彻底消除病因,让疾病“断根”;但是,现代医学已经在精神病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通过正规、系统的治疗康复,多数精神病人能消除症状,恢复生活、学习、工作能力,过上与正常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所以,不要把精神病治疗的目标定为不切实际的‘断根”,而要采取现实的态度,把治疗目标定为“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恢复生活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
1、情感紊乱: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2、性格突变: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3、行为诡异: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精神病的前期症状导致患者很难与别人交流。
4、敏感多疑: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不吃、不喝,认为有人想要加害于他;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视、幻觉的症状。
5、睡眠障碍:逐渐或突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这是精神病的前期症状之一。
6、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精神病能治好吗
精神疾病无论是对患者自身还是周围的人都是一种潜在的危机,需要进行高度的关注和及时治疗,越早治疗越能减少疾病发展的速度,并且避免一些不可预料的意外的发生,保护患者本人和周围亲属的身心安全!所以精神病并不是不治之症,经过科学规范系统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以下就是关于早期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精神病人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切莫自行停止服药或改变药品用量,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心理治疗: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包括: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领悟治疗或说理治疗、信念治疗、放松治疗、系统脱敏治疗、行为治疗、集体治疗等。
3、集体治疗:集体治疗是以群体为中心,在精神病人间形成一种互助关系,包括集体咨询、集体心理教育,从而来提高精神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4、家庭辅助治疗:家庭治疗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家属来观察患者行为,按照医嘱定时服药。
精神病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1、注意饮食均衡:应特别注意食用一些对脑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比如富含脂类的食物,有肝、鱼类、蛋黄、黄油、大豆、玉米、羊脑、猪脑、芝麻油、花生及核桃等。脂类是构成脑组织的重要物质,其含量比身体其他器官都丰富,其中卵磷脂含量最多。服用大量卵磷脂,可使脑细胞膜变柔软,因而有利于细胞之间的联系,可增强记忆力,改善脑功能,对治疗精神病有较好的疗效。
2、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不仅科增强治疗信心,而且对患者培养良好的人生观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患者由于缺乏治疗信心,导致不能够坚持治疗,病情迁延日久,十分痛苦。因此,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治疗精神病注意事项中关键的一条。
3、面对患病事实:每个人都可能患精神病的,所以患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患病的事情,要面对现实,同时也处理好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不要让病症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做到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还有不让工作和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也要帮助患者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的时候,积极配合医生,遵守医生的叮嘱,按时服药,不要认为自己的病好了就拒绝服药,或者是擅自把药物扔掉,和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将自己的病情及时和医生反应,让医生给自己出主意和建议。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及时专科医院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曾经发生了一件精神病杀人案,不过这次要严重得多,因为这一次,被刺杀的目标是当时的总统里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有位叫做叫约翰辛克力的富二代,整天除了吸毒就是四处游荡。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疯狂地迷恋女星朱迪福斯特。他每天都给福斯特写信,但是见到福斯特毫无反应,然后,他在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朱迪,我请求你看看自己的内心,至少给我一个机会,用这个历史性的举动来赢得你的尊重和爱情。”据称辛克利是想模仿电影《出租车司机》中试图刺杀总统候选人的男主角,影片中,男主角对扮演一名雏妓的福斯特呵护有加,并最终拯救了她。
在1981年3月30日,上任仅仅69天的里根受邀至华盛顿一饭店为某工会进行演讲,在演讲结束后,里根在饭店的门口被记者团团围住,于是里根便向众人招手示意,并在白宫新闻秘书布雷迪的帮助下回答记者的问题。可就在这时,人群中的一个金发男子突然朝着里根的方向连开六枪,里根身旁的特工们立即挡在他的身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可能伤害总统的子弹。
令人更加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那男子发的六枪全部打偏,可里根在离心脏三厘米处却中了一枪。原来是其中一发打偏的子弹打到了防弹车上,最后通过车身的反射打到了里根的身上。里根总统经过手术之后脱离了危险,而布雷迪就没那么幸运了,子弹击中他的头部造成下半身瘫痪,只能终生在轮椅上度日。
在法庭上,辛克力的富豪爸爸倾其所有,聘请了当时全美国最好的律师来为他辩护,而这群律师也没有让他失望,他们说尽了无所不用的瞎话,钻透了法律的空子,最后得到了美国法庭“辛克力开枪射击里根的那几分钟里,精神失常,精神病突发”的宣判,约翰辛克力宣告无罪。
当然,虽然判了无罪,但是刺杀了总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1982年,美国当局以辛克力“可能患有精神病”,而且具有“极其危险暴力倾向”为由,将他送到了全美国最恐怖的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由于他是患有“突发性精神病"的病人,所以,他只能被关在这所精神病院里,直到他彻底痊愈。
当初在法庭上,律师们竭尽所能为他提供的“发病没有任何预兆”的证明,也成了他不得不吞下的苦果,因为要从医学上证明他被治好了,再也不会“突然发病”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这样,辛克力不仅不能保释,就连他的父母想见他一面都不可能。这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精神病人”,就这样被关着。
2003年的时候,约翰辛克力向当局申请出院,美国法院经过一些列的程序,宣判他可以出院,然而他出院的第二天,就被FBI以“可能受到病友影响,患上了无法判明种类的其他精神病”为由又抓回了精神病院。
2011年,辛克力再次申请出院,要求当局放自己一条生路,然而联邦法院再次以“他究竟患上了什么新的疾病还无法查明”为理由,驳回了他的请求。
全部视频问答文库资讯贴吧图片小视频用户应用购物地图笔记采购小说直播音乐热议筛选关于调侃精神病的幽默句子(描写调侃精神病的幽默句子简短文案...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2. 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是精神正常的疯子。3. 岁月不饶人,首先饶不了女人;机会不等人,
1、分解产品属性
你只有在了解自己产品的属性和特点的情况下,才会知道这句文案到底是要突出自己产品的哪一个特点。通过了解产品属性,找到你产品最核心的1-2个差异点,在这基础上,围绕这个差异点进行文案的创作。
2、分析目标用户
当你了解了你的产品特点之后,怎么在众多产品特点中找到那个用户真正的痛点?认为只有了解了你的目标用户,才能知道他们对哪些特点是感兴趣的,对哪些特点是不感兴趣的。
3、分析使用场景
同样的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对于产品的诉求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你的文案应该是不同的。你要找到不同使用场景的不同特点,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有什么不同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去撰写文案。
4、分析竞争对手
在同一个使用场景下,用户不仅仅会接触到你的产品,还会接触到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找准竞争对手,只有找准了竞争对手,才能找准突出你产品差异化的点。
5、如何突出特点
当你分析完了产品属性、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竞争对手之后,大概的文案思路以及突出自己产品的哪些特点就已经确定了。
底层逻辑加上长期积累才能写好文案,把你对世界的认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因为读者更多的是认可你的世界观,认可你的观点,而不是空洞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没有世界观,就没有打动人心的文案。
无论是玩什么产品,总有一群发烧友,他们非同寻常的痴迷,也非同寻常的专业。营销人可以描述他们的特质,打动发烧友,继而通过这群意见领袖去影响小白用户。
人类是一种非常害怕失去的动物。地上捡到100块,发现是假钞,你不会太难过,捡钱时候口袋里100块被小偷顺走了,就会气得半死。仔细想想挺好玩的,同样是100块的损失,没得到我们无所谓,失去我们很难受,我们可以把这个心理运作在营销中。我不说买我的产品会多幸福,我告诉你不买会难过。
共谋,是指双方做一件只有你们两个才理解的事情,其他人都不懂。这会产生一种很奇妙的secret pleasure。比如你办了一张假学生证,请女孩去餐厅吃饭,点份学生特惠套餐,告诉她“咱俩得装得像大学生,别露馅”,于是你们两带着马克思课本,背着书包就去了,还故意在店员面前讨论微积分,你俩内心会特欢乐,两人关系迅速拉近。
全部视频问答文库资讯贴吧图片小视频用户应用购物地图笔记采购小说直播音乐热议筛选关于调侃精神病的幽默句子(描写调侃精神病的幽默句子简短文案...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2. 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是精神正常的疯子。3. 岁月不饶人,首先饶不了女人;机会不等人,
写文案要针对目标用户的感受的设计,要了解用户想的是什么,要用可视化的文字描述来来影响用户的感受。
1、有明确的对象感
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文案是一种沟通形式,核心就是找到对的人用对的方式说对的话。写作是给人看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假想对象,感觉TA就坐在你面前,你在向TA娓娓道来你想说的。这样写出来的文案,才会有真实的画面感。
2、利用形象化类比,找准用户熟知事物
人对陌生的东西会天生没有安全感并抵触,更别提会有什么画面感产生,我们每一个人习惯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事物。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和一遍遍的解释会让他完全找不着北。
3、多用比喻,让文字更加具象生动
学会多举例多用比喻是个很好的文案习惯,它会让你和用户的 “说话” 更自然、更有趣。比喻这种文字的具象化修辞手法,其实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 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
4、多用细节描述,避免抽象模糊的文字
写文案就要多说细节,一堆抽象空洞的文字,只会让人看不进去,也不会产生画面的联想。往往更具体细节的描述,比那些抽象、概括的描述,更能打动到人,因为细节产生画面嘛。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用户看进去,更别提建立清晰认知。而细节丰富的描述,能帮用户把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感,更容易产生兴趣,被打动被卷入。
5、场景化打造,关联用户过往记忆
我们总是说文案要唤起用户的记忆,引起用户共鸣,引爆用户情绪......这其实就是唤起用户内心深处的一个个熟知场景,有场景就会有画面,兴趣多半会被激发。
我们那些印象深刻的 “情景记忆”,往往都和一个具体的场景相关,比如吃妈妈做的饭,比如不经意看到父亲老去的背影等等。
如果你被冤枉杀人,应该及时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你也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精神病院心得体会范文经过此次在精神病院见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工作危险性高于其他工作岗位人员,希望能增加福利待遇来引进、留住人才,壮大精神病防治的队伍,才能更好的为医院乃至国家交给的任务。下面是xx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神病院见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精神病院心得体会范文1 在精神病院实习的日子很快就接近了尾声,心中不免会有很多的感慨。在来这里之前,心中有些许的期盼和好奇,也有些许的恐惧和不安;而来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与想象中的不同,与传说中的不同。我在这里是被分到了心理科,带我的老师是刘老师。据我了解,刘老师在这里已经工作几十年了,可谓是这里的元老。在她眼里,这个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了,而是一个与精神病患者交流的良好平台,每天陪这些病人聊天、做游戏、做心理辅导。这里的病人也都很尊敬她,都叫她刘老师,而且也很听刘老师的话。刘老师热情的把我介绍给了大家,但是我由于内心的种种原因,不敢大胆的尝试着和病人交流,显得有点陌生。经过一个上午的适应,以及看到老师和病人们相处的那么融洽,我才渐渐的放下戒心,真正的加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才真实的体会到,其实精神病人并不可怕,而精神病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对于病人,医护人员还是十分尊重他们的,也很乐意的与他们交流。而病人之间,比起外面的世界,似乎也显得更加和谐。他们在不发病的时候,都十分地友善,而且可以较为融洽的交谈,不加以注意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精神病患者。经过几天的熟悉,我渐渐地发现这些病人其实都是很可爱的。当他们一个人的时候,显得很安静,自己做自己的事,不是那么的容易接近,但当大家一起集体活动、做治疗、聊天时,却显得很活跃,而且感觉特别容易接近,能够放下一切其戒心陪你说话、陪你玩,也显得很听话,尤其是周一那个新来的女生,她一般不愿意说话,但是当她在和别人一起做游戏、打她喜爱的乒乓球时,却显得那么的活泼、可爱、充满朝气和活力。在接触了这些病人以及听了许多医生的讲课之后,我发现医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与病人进行沟通,从中得到一些信息,对病人的病因进行详细地剖析,辅助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心理咨询与辅导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也显得格外重要。在他们发病之前,其实有很多迹象可以发现这个病症的苗头,而先通过一些心理咨询与辅导完全可以提前解决病症的情况,比如躁狂,如果在早期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辅导,让病人了解自身的情况,从而在他还没有到达那种病发且已经不受自身思维控制的时候进行解决,比如自我暗示等的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至于酿成大祸。所以,在这个阶段,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支持与安慰,以及引导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可以帮助病人渡过这个时期,确保以后不再复发,重新正常的生活。另外,治疗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专心的倾听病人的诉说,以亲善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毫无顾虑的倾诉内心的苦闷,鼓励病人疏泄内心不良的情绪。人的烦恼往往来源于思维,但你烦恼了,往往是因为你用错了你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引导病人去换一种与原来逆向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烦恼往往便会自动消失。要给予病人鼓励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发病人的积极心理,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绪。并能以同情、理解、谅解的态度对病人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并与病人合作去治疗其疾病,给予病人治疗的信心与康复的希望。 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病人这个家庭也会带了重大的影响。其实精神病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样,应该得到关爱而不是同情,更不应该受到鄙视和排斥。但是社会讨论到相关字眼的时候总是带着嘲弄和戏谑。精神病的病因可分为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不是患者能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息和加强体运动保证自己远离生理疾病的困扰,但是,1/4页
可以打官司啊,怕个啥呢?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2. 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是精神正常的疯子。3. 岁月不饶人,首先饶不了女人;机会不等人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精神病走访现实表现的状态描写可以参考如下:1. 情绪状态:情绪稳定,没有出现焦虑、抑郁、兴奋、烦躁等情绪变化,表现出了正常的情感反应和社交行为。2. 思维状况:思维逻辑清晰,没有出现紊乱、混乱、奇异、妄想等症状,能够正常地思考、理解和处理信息。3. 行为表现:行为正常,没有出现异常行为、自伤、攻击、幻觉等症状,能够自主地控制和调节行为,积极地参与社交和活动。总之,精神病的走访现实表现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绪状态、思维状况和行为表现等方面,以综合评估其病情状况。同时,需要注意记录患者的具体表现和情况,以便后续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