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发布时间: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出版社于1950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建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中央级大型医学专业出版社,由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1950年9月,军委批准出版全军性的医药卫生方面的专门杂志——《人民军医》。军委卫生部决定以“人民军医社”名义公开出版医学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由军委卫生部教育处编译出版科承办。黄树则任教育处处长,鲁敏之任编译出版科科长。1950年5月创刊的军委卫生部机关报《卫生建设》的编辑出版工作由编译出版科负责。10月,朱德总司令为《人民军医》杂志题写刊名;同月《人民军医》杂志创刊号出版1953年,军委卫生部教育处编译出版科扩编为总后勤部卫生部编译出版处,黄树则任处长,鲁敏之任副处长;5月,《护士与卫生员》杂志创刊;1954年4月,总后勤部卫生部编译出版处改编为军事医学编译出版社,杨锡光任社长;1956年,朱德元帅第二次为《人民军医》杂志题写刊名;2月,《卫生建设资料》出版。1957年,军事医学编译出版社改称人民军医出版社;1960年12月,刘民英任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1964年1月,总政治部批准出版《解放军医学杂志》1964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出版《解放军医学杂志》;1964年,陈毅元帅为《解放军医学杂志》题写刊名;1964年5月,《解放军医学杂志》创刊号出版;1966年8月,《解放军医学杂志》休刊,11月,《人民军医》杂志休刊。1999年3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为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题词:“搞好卫生音像服务,促进部队官兵健康”;2004年12月,中国科技出版委第五期简报向全国科技出版社转发我社的建设改革经验——建设国内一流的医学出版强社;2006年8月,《中国图书商报》对全国517家出版社综合实力进行排序,人民军医出版社跻身总排行前50名。2010年7月,9月13日,总后勤部政委孙大发上将为人民军医出版社成立6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服务军民” 。

杂志总编辑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编委会顾问委员为中国工程院程天民、黄志强、鞠躬、黎介寿、黎磊石、卢世璧、王正国、王志雯、吴孟超、姚开泰、俞梦孙、钟世镇院士,编委及审稿专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军和国内外医学领域各学科的著名专家教授。

1 来稿要求 欢迎网上投稿,请登陆《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网站投稿,并可随时查询稿件处理进度。纸质稿件投稿具体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稿件全文应采用“WORD”录入排版,稿件进入系统流程并经处理之后,作者不得自行撤回,如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本编辑部联系。 投稿须另附单位介绍信,并确认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基金或攻关课题稿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并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文字删改权。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所付稿酬中已包含电子期刊及光盘版稿酬。稿件刊登后向作者赠送当期杂志两册。 请在投稿的同时将稿件审理费(60元/篇)通过网上银行或邮寄(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第一作者姓名、稿件编号及“审稿费”字样)汇至编辑部。刊用稿另收取发表费,附有彩图的另收彩图印制工本费。款到后编辑部给作者寄去发票,并尽快安排论文发表。 中文稿件使用汉字《简化字总表》中规定的简化字(《人民日报》1986年10月15日),勿使用非规范汉字。英文稿件按英文母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解放军医学杂志》稿约要求撰写,并附中文稿。专业名词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药品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法定名称,常用商品名只可置于其后的括号内,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地西泮(安定),普萘洛尔(心得安)等。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组合单位的符号中,斜线只能有l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mo1/L、mmol/L等,不使用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人体检测的量浓度的分母以升(L)为单位,不使用dl、ml、mm3等;中药剂量改用g(1钱≈3g)。2 撰稿要求 文字力求简明、通顺,避免叙述重复。“论著”栏论文一般不超过4 500字,“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栏论文3 500字左右,“技术与方法”栏论文以2 000字为宜,短篇报道不超过1 500字,消息与动态800字以内。文题用词应精炼、准确,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语、代号。中、英文文题内容应一致。“论著”、“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栏目中的论文均须附中、英文摘要(结构式)。一般中文摘要200~250字,英文摘要不得少于250个单词,内容要与中文一致,用第三人称书写,不分段、不列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文章作者应是全部研究工作的参加者。其他贡献者可在文末用“致谢”的形式表示。署集体作者的论文应在文末用括号标明“×××执笔”。英文署名使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首字母大写。每篇文章选择3~5个关键词,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中译名参见《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译)。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分类号标在中文“关键词”项后。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内容不应相互重复或与正文重复。照片应反差鲜明、清晰,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必要时标出长度标尺。用箭头在图背面标出上、下方位。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数据位次对齐、精确度一致。无数据项用“…”填充,结果为零者填“0”。表内不设备注栏。概率“P”用注的形式列于表下,同时在表中相应数据处用“(1)”、“(2)”等角标标明。 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使用后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表示科学计量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位数可以使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数值范围应用下列表示法:5至10为5~10;2万至10万应为2万~10万,不得写成2~10万;5×109至9×109应为(5~9)×109,不得写成5~9×109;63%至70%应为63%~70%,不得写成63~70%;面积或体积用长度相乘表示时,各数值单位不能省略,如20cm×25cm×28cm不得写成20×25×28cm3。 文末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并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文献按顺序编码制著录。中文期刊使用全称,外文刊名按照《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不用缩写点。文献作者未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作者名间用逗号,不用“and”、“和”等连接词。 本刊作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发起单位之一,优先发表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研究报告。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是核心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解放军预防医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主办的预防医学学术性刊物,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自然科学...

投稿须附单位介绍信,并确认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基金资助课题或攻关项目课题稿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书复印件。来稿文责自负,该刊对稿件有文字删改权。该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稿件刊登后向作者赠送当期杂志1~3册。 稿件应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必须是原稿,另两份可用复印件,但要清晰。照片、图片也附三份,均不得使用复印件。来稿请注明邮政编码和城市名,附上便于联系的地方线和军队线电话号码,以及E-mail、传真等,并请在稿件首页页脚注明第一作者个人简介,内容包括最高学历(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参编专著与获军内外奖项情况。

进行更新。在2021年中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出现了停刊的情况,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要对其进行更新导致的,并且在完成更新后,就会重新进行刊登。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

1 来稿要求 欢迎网上投稿,请登陆《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网站投稿,并可随时查询稿件处理进度。纸质稿件投稿具体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稿件全文应采用“WORD”录入排版,稿件进入系统流程并经处理之后,作者不得自行撤回,如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本编辑部联系。 投稿须另附单位介绍信,并确认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基金或攻关课题稿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并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文字删改权。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所付稿酬中已包含电子期刊及光盘版稿酬。稿件刊登后向作者赠送当期杂志两册。 请在投稿的同时将稿件审理费(60元/篇)通过网上银行或邮寄(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第一作者姓名、稿件编号及“审稿费”字样)汇至编辑部。刊用稿另收取发表费,附有彩图的另收彩图印制工本费。款到后编辑部给作者寄去发票,并尽快安排论文发表。 中文稿件使用汉字《简化字总表》中规定的简化字(《人民日报》1986年10月15日),勿使用非规范汉字。英文稿件按英文母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解放军医学杂志》稿约要求撰写,并附中文稿。专业名词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药品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法定名称,常用商品名只可置于其后的括号内,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地西泮(安定),普萘洛尔(心得安)等。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组合单位的符号中,斜线只能有l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mo1/L、mmol/L等,不使用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人体检测的量浓度的分母以升(L)为单位,不使用dl、ml、mm3等;中药剂量改用g(1钱≈3g)。2 撰稿要求 文字力求简明、通顺,避免叙述重复。“论著”栏论文一般不超过4 500字,“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栏论文3 500字左右,“技术与方法”栏论文以2 000字为宜,短篇报道不超过1 500字,消息与动态800字以内。文题用词应精炼、准确,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语、代号。中、英文文题内容应一致。“论著”、“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栏目中的论文均须附中、英文摘要(结构式)。一般中文摘要200~250字,英文摘要不得少于250个单词,内容要与中文一致,用第三人称书写,不分段、不列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文章作者应是全部研究工作的参加者。其他贡献者可在文末用“致谢”的形式表示。署集体作者的论文应在文末用括号标明“×××执笔”。英文署名使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首字母大写。每篇文章选择3~5个关键词,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中译名参见《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译)。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分类号标在中文“关键词”项后。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内容不应相互重复或与正文重复。照片应反差鲜明、清晰,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必要时标出长度标尺。用箭头在图背面标出上、下方位。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数据位次对齐、精确度一致。无数据项用“…”填充,结果为零者填“0”。表内不设备注栏。概率“P”用注的形式列于表下,同时在表中相应数据处用“(1)”、“(2)”等角标标明。 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使用后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表示科学计量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位数可以使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数值范围应用下列表示法:5至10为5~10;2万至10万应为2万~10万,不得写成2~10万;5×109至9×109应为(5~9)×109,不得写成5~9×109;63%至70%应为63%~70%,不得写成63~70%;面积或体积用长度相乘表示时,各数值单位不能省略,如20cm×25cm×28cm不得写成20×25×28cm3。 文末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并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文献按顺序编码制著录。中文期刊使用全称,外文刊名按照《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不用缩写点。文献作者未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作者名间用逗号,不用“and”、“和”等连接词。 本刊作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发起单位之一,优先发表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研究报告。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肾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 副主任委员北京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临床肾脏病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及《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等的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973”项目“衰老的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 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会诊专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专业期刊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关口。资料图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浮躁的风气就已经非常严重,引发了民众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在医学领域这个现象也同样严重,迫于职称评定等各种压力,很多医生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论文数量,不仅论文质量堪忧,而且存在众多学术不端行为。期刊编辑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不端行为种类分析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2008年年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推出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为学术期刊编辑防范上述几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从《解放军医学杂志》实际编辑工作来看,学术不端行为还远不止上述这几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用电脑数据库来进行机械区分的,值得重视。署名不当。学术论文的署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代表的是署名者对论文成果真实性的责任,只有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及分析等全过程中作出了实质性贡献的人才可以在论文中署名,实验实施者和论文撰写者是第一署名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明显署名不当的情况,包括:随意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由于很多论文的发表都与作者的职称、评奖等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会有作者在从论文投稿到发表的过程中提出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署名。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发表在《解放军医学杂志》上1997年、1998年的两篇文章,当时发表时作者未经课题组的同意,在导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导师的名字,南方医科大学自己在进行内部学术风气整顿时发现这个现象,曾到编辑部来要求撤回这两篇文章。无关人员署名。很多论文的署名作者是诸如院长、医务处、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很明显是不可能参与实验设计和实施的人员,可能他们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提供了资金、设备或其他便利条件,但这类人员只能在文中致谢,而不能作为作者署名。另外有一些论文的作者涉及多个单位,这些单位不仅科研实力弱,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是很明显的署名不当。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有一些作者会将同一学术成果分解成多篇进行发表,以获得最大的论文篇数。这种情况不仅在AMLC中无法识别,更需要编辑根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辨别。同一实验先后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深度上有所发掘,有更进一步的数据,是不在此之列的。但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实验很明显是同时进行的,作者却将其中不同的研究因素或指标分成多篇文章来撰写,不仅每篇文章都因此显得单薄,而且对于读者而言,也很难获得完整的认识。基金项目与论文不符。目前国内学术论文中基金项目的写法五花八门,除个别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可以在其官网上查询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核对。有的作者为了报奖或争取后续资金资助,会在文章中捎带很多基金项目,而论文所做的工作,根本与该基金无关。另外,有的作者虽然所写基金项目是真实的,但所做的研究工作并无创新,只是“基金的边角料”而已,研究质量值得商榷。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作者的文章与已经发表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其中有些是作者本人的论文,这种情况已经被编辑部普遍接受,但有些却是与该论文第二甚至是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这种行为也是明显的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和防范对于学术杂志的编辑而言,在第一步对论文进行初审时,就要考虑到是否存在上述学术不端问题。《解放军医学杂志》从2009年开始启用AMLC对所有来稿进行鉴定,从使用的结果来看,仅重复率超过50%的重度重复就达到了1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甄别,在国外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国内并没有通用的标准。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根据医学文章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标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区分抄袭与合理使用的区别。科研大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完全不依赖前人成果的创新研究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经验,对抄袭和合理借鉴进行区分和判断。在此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文字复制比进行判断。文字复制比的高低与一篇文章的抄袭程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成正比。比如说综述和某些短篇文章等。因为AMLC是不能区分正当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综述本来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会引用很多文章的观点;短篇由于篇幅较短,有时候参考文献的引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重复度较高。这个时候就需要鉴别区分。另外有一些文章虽然它们的文字复制比不高,可能只有10%或稍高一些,但是它所有的主要结论和数据都已在另一篇文章发表,那么其他的地方不用比对,就可以下结论说存在抄袭,不宜发表。抄袭的核心更在于观点。AMLC出现之后曾经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他们给出的文字重复度多少对评判是否学术不端没有意义。其实,争论大可不必。AMLC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是否抄袭,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抄袭,重复度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最终的结论权不在他们,而在于编辑的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呢?有观点认为,文字复制比大于30%的稿件有抄袭嫌疑,做退稿处理,而大于50%的稿件即有全篇抄袭的嫌疑。这种判定标准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灵活处理,抄袭的程度不一定和文字的重复度成正比。对于上述所提到的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可根据各杂志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评判尺度。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这样的文章应该说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能不能发表并无统一定论。但是为了学术质量,《解放军医学杂志》一般是不接受这样的文章的。对不同性质的文章加以区分,并不是所有的学术不端都罪大恶极,应该视情况区别、灵活对待。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在阻止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中的意义重大。编辑是践行这一社会责任的主体,应该提高认识,审慎甄别,和作者一起,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科研氛围。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内审

杂志总编辑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编委会顾问委员为中国工程院程天民、黄志强、鞠躬、黎介寿、黎磊石、卢世璧、王正国、王志雯、吴孟超、姚开泰、俞梦孙、钟世镇院士,编委及审稿专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军和国内外医学领域各学科的著名专家教授。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编辑部内审会退稿。市面上的刊物投稿后都会被面临退稿的风险,现代医药卫生杂志也不例外,通常投稿之后三天会退稿。

我是在单位做人事工作的,你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局里有过文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右边有一个“新闻机构查询”查得到的就是真的,合法的刊物,没有的就是不合法的。就这么简单 只要是正规期刊,评选职称就可用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眭维国眭维国出生于1964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文名:眭维国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4年6月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职业: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成就: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代表作品:《器官移植内科学》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基本信息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6月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专业:外科学(泌尿外)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最后学历: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外科学专业硕士学历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任职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主任医师,肾脏科主任,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主任,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军区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器官移植内科学杂志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科研简介概述主持开展了全国例数最多的在线式透析病人血容量监测工作,主持肾移植高致敏患者应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清除肾移植高致敏患者体内抗体研究,使该类肾移植受者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在国内首次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为PRA阴性患者进行供受者配型,同时在军内最早为高致敏人群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显著提高供受者HLA相配率,上述两项研究均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在肾移植研究方向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主编《器官移植内科学》,参编《器官移植并发症》,《肾脏替代治疗学》,《临床医学动物实验基础理论与方法》等专业论著。于2004年获得军队医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军区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2006年军队医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军队医学成果三等奖。于2008年发表的关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研究方面的SCI文章,并获得卫生部、广州军区以及广西科技计划基金课题三项。于2006年先后被被聘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肾脏学组成员,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器官移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军区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内科学》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于2005年起任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近3年来共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参编《器官移植内科学》,《肾脏替代治疗学》,发表论文11篇(第一作者),其中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主要研究方向1、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分子生物学机理2、肾脏、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术表学术专著《器官移植内科学》2009年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获奖情况1、致敏与非致敏患者肾移植配型研究获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高致敏人群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预防获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肾移植排斥反应分子机理系列研究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研课题1、广州军区课题“军事损伤所致MODS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研究”,项目起止时间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经费12万。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gA肾病患者B淋巴细胞编程紊乱机制的研究”,项目经费8万元。目前可支配总经费:20万元

朱壬葆(1909—1987),金华岭下朱人。1932年,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介绍公费留学,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研究动物生理学。193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教授。早年对内分泌生理有较深研究,阐明性激素、促进腺激素与甲状腺素作用的相互关系,被写进生理学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医学院担任教授会主席,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51年,筹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系。主持进行的空胃运动和消化运动的规律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出血性和烧伤性休克研究、放射性病的基本性质和发病机理研究等,均获重大成就。60年代,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抗辐射药物,完成中国放射病第一个药物预防方案。是中国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的创始人,发表造血干细胞专题论文20余篇。带领科技人员在进行“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重大科研成果攻关过程中,作出卓越成绩。此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担任《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刊物编委以及《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多次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荣誉奖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1937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学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理事,全军医学科委会委员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微循环》、《微循环学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等病理生理学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87年获第四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奖。立三等功6次,1988年被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授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称号,1998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主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0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