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德语医学期刊

发布时间:

德语医学期刊

德国的医学博士是Doctor of Medicine, 简称。德国没有所谓的medical doctor,MD。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网站上明确了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各个含义。与我们国内本科毕业后通过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不同,在德国,医学生本科毕业后,需要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就可以行医了,但是这时候是没有任何头衔的,除非你参加科研,无论临床还是基础科研,通过教授认证毕业才能获得Doctor of medicine。 获取德国的称号必须通过医学博士培养。中国学生赴德获取该称号通常需要2-3年。当然,你也可以把理解为MD,因为有很多德国教授就是这么标注头衔的,比如 Prof. MD,PhD。说明他获得了 和两个学位。 针对医学生来说,德国人心目中真正意义的PhD是 Science, 简称(Doctor rerum naturalium),因为这意味着你了解的知识更加宽广,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自然科学,所以基本上能翻译成自然科学博士,这就是为什么得必须跟生物学或者其他学科联合培养,并且具有一定项目的资助,甚至通过答辩才能申请获批这个资格来培养。 要求比较高,仅仅医学院是没有资格授予这个学位的,因为在德国,授予学位是学院的学位管理处说了算而非大学,这跟国内也大不同。对于学生物的学生来说,博士毕业都是这个学位,这就是为何说德国的生物学博士毕业比较难一点的道理。 在德国的一些医学院校中,还设有一个学位叫 science, 简称,这是给在医学院各部门读博士的学生,但是医学背景比较弱的学生申请的,那些在医学院博士毕业但是不能申请医学博士的学生就申请这个学位,倾向于人类科学方向。如果学口腔医学的,学位叫.跟医学博士是同等级别的,相当于国内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是同级别的两个一级学科。 德国医学博士的申请 申请博士学位,必须要提供正规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有些学校还要求提供学历。所有材料的认证均是在波恩,相当于德国的教育部。在经过学位学历的查证后,通过评估你的学历背景来判定符合哪种博士学位的申请。在德国的学位问题上,教授也是按规则办事。只有你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条件,才能申请。应届硕士生可以在毕业当年申请,可首先给外导出具你的证明材料,证明你即将毕业,何时拿到学位,只要到德国报到时能够出具正规的硕士学位即可。 语言要求 一般来说,不会要求有具体的语言成绩,他们通过与你发送Email或者电话面试后,觉得你能交流即可;但是现在海德堡官网已经发出消息,申请MD需要提交语言成绩了,因此,想去德国读医学博士的小伙伴们需要注意了。另外,对于想申请CSC的同学,那当然最好是考取雅思成绩增加你的筹码。 德国医学博士与德国行医 德国的医学生通常需要六年完成学业,并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符合条件后,方可行医。如果在最后两年参加科研工作,获得的称号则是锦上添花。也就是说没有这个博士学位也可行医,有这个博士学位则更好。 但是需要明确一点,外国学生申请获得了这个医学博士学位,如果想在德国行医,这远远不够,还得申请德国的德语考试,然后也得通过德国的国家考试方可获得行医资格,所以这个医学博士学位和学完医学学习后在德国获得行医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医学博士学位只是代表在医学上的学术头衔。

这个....这种文献用翻译软件是不成的,翻译出来的东西恐怕会出问题.给你两个建议.一.请人翻译.不过这种专业性的东西应该很贵吧.1000字一,两百元还是要的.二.请楼上的翻译就是我楼上的那位:P这个办法简便得多吧,又可以交朋友.

两种语言发音都不算难学,除去大小舌音,比英语简单。按照语法关系来说,德语与英语语法接近,但德语开头比英语难,学上几年后,英语上犯的毛病也可能在德语上出现。西班牙语属于拉丁语系,语法比德语稍简单,但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比较:德语:名词阴阳中三性,四个格,形容词变格,动词变位,时态有6种。西班牙语:名词阴阳性,动词(分三类)变位比德语复杂,时态比英语复杂。有英语基础,两者学起来都不算吃力,大部分词汇和英语都近似,只是发音和拼写各有不同。

Ich weiß nichts über die deutsche Sprache und bedeute, daß die Briefe nicht sogar gelesen werden, aber ich muß Komplikationen eines Nervs von Diabetes auf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lesen, gebe bitte Meister, wie zu so. Wenn deutsch, downloaden Übersetzungs-Software, bitte die korrekte Weise.

德语医学论文

德语毕业论文不难的,主要是题目要定好,不要千篇一律。之前也是弄了好久没过,还是上届学长给的莫文网,相当靠谱的说中国德语学习者篇章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作文中的篇章衔接与连贯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中国现代女作家与德语文学来自圣经的常用德语熟语与中文对应语词对比分析对外德语教材《当代大学德语》与《Themen aktuell》第一册内容比较分析高职德语教学中翻译法和交际法的应用"Moodle"在中国大学生德语学习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第三语言习得的中介语发展规律——对兰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德语中介语的调查研究德语区学生汉语状语语序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德语中的外来词研究汉语本族语者和德语本族语者加工汉语被字句的认知神经模式对比—一项ERP研究汉德语常用动词配价的应用对比研究德语母语者汉语词汇习得偏误研究——基于HSK语料库语料国别教材语音教学针对性评估——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德语版)》为例理工科院校二外德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交际因素在大学德语教材中的导入研究——以《新编大学德语》和《大学德语》(修订版)为例庄子在德国——德语文学中的庄子元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当代大学德语》教材分析非目的语环境下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策略的对比分析——一项基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汉语、法语、德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德语艺术歌曲语音及演唱分析——以《冬之旅》部分作品为例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各类德语讲话稿的翻译及研究《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对德语配价理论的借鉴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德语法律文体及合同文本中的名词化现象研究论德语新正字法对中国德语教学的启示从认知角度看英语、汉语、德语中爱的隐喻汉德语音对比及德国学生汉语发音偏误研究论藏族民间故事的德语翻译——以《藏族故事集》为例互文性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庄子》德语译本的翻译批评研究英语正迁移作用在德语习得中的对比研究德语童话的中国漫游——以格林童话为代表谈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接受和影响

研究生阶段的德语毕业论文是分方向的,可是看你的口气应该不是,如果你是本科毕业的话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啊,只要你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无论是文学科学,社会风俗,兴趣爱好,或者商业建筑等等,什么都可以写啊,当年我们班还有写足球的呢……不知道你在纠结什么。而且本科论文要求不长,十几页的东西,找找有关资料,先引言说你为啥要写这个题目,然后综述一下别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一下你想讨论的问题,最后做个总结,列个参考书目,就完了。也不拘于外文资料,中文资料也一样可以。东抄抄西抄抄……就是不能完全抄一篇的。

个人觉得文学的比较好些

……哪能写这么快的啊,构思一个主题大纲都要N天,查许多资料,写个Einleitung就用了我一下午。一天是没有人给你写好的。论文都是小组老师把关,和老师沟通好,你在别处先复制黏贴大发,随便弄一些看起来很美的德语大段文字,弄成七页,COPY一下同学的封面,修饰一下,先交上去,你是德语专业的吧?答辩应该是6月份,现在不是交终稿的时候吧。我们交一稿说的也很急,很多人为了精益求精没及时交,被罚了,粘贴的反而都过了,因为老师根本不认真看,或者只需要修改,等这关过了,再等老师发下来修改,写二三稿时再好好准备写好它,不要想着别人给你写啦,这不是小作文。有论坛卖原创论文500RMB一份,没人给你白写的。

德语医学杂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人们评价一位播音员主持人、演员或普通的成熟男性声音很有“磁性”。那么所谓的“磁性”是什么意思呢?“声音”和“磁性”怎么会扯上关系呢?网上有篇文章,认为声音的“磁性”跟“催眠”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在德语中,“磁性”和“催眠”都是“Magnet”,作者相信这一定不是巧合,而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欧洲的催眠术是用手势的,最初人们知道的磁化方法也是用手拿着磁铁像催眠师的动作一样从一块钢铁材料上划过去,这两者无论从动作的形象上还是效果上都有相似之处。 如此说来,有“磁性”的声音是具有催眠作用的?我认为,这种联系无论如何还是有些牵强。况且,声音的“磁性”这种说法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听到,并非由欧洲国家传入。那么,当我们说一个声音有“磁性”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呢? 一般人们认为,声音的“磁性”是就男性而言的。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声音表现出的低沉、稍沙哑、悦耳的特征,俗称磁性。事实上,低沉的嗓音我们身边并不少。一般而言,身材魁梧的中老年男性声音都较为低沉,也同样深沉稳重、让人信赖,但很少见到有人夸他们的声音“富有磁性”。换句话说,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先生华丽的声音曾经吸引了万千观众,被无数人视为“磁性”的典型代表。但从音高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并不算低沉。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低沉的声音并不一定富有“磁性”,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也并不一定是低沉的。而沙哑恐怕就更讲不通了。广播电视一线从事播音、配音工作的声音大都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富有“磁性”,但一定不会沙哑,而是“圆润集中、朴实明朗”的。换句话说,著名主持人、影视演员曾志伟的声音是沙哑的,同样也很有感染力,但跟“磁性”应该是沾不上边的。 也有人认为“磁性”的声音就是那种“有金属质感”的。事实上,“金属音”几乎是跟“磁性”同样抽象的一个概念。但对于它却有比较现成的解释——它是指乐器或人发出的类似于金属碰撞的高亢、使人产生强烈共鸣感的声音。有的人在“飙高音”的时候声音会带着像三角铁和金属棒碰撞“叮”一声那样的穿透力强,令人不由自主产生共鸣感。它强调的是“清脆悦耳”、“穿透力强”,明显具有高音的特质,这跟低沉显然又是矛盾的。 在法国,发表在医学杂志《进化与人类行为》上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声音是诱惑的工具,男性很清楚这一点,因而面对异性时,往往会采用更为低沉的声音。这种声音的改变有助于他人接受自己,并使自己“脱颖而出”。而相关的研究也证实:女性对低沉的嗓音更加敏感,更容易记住这种声音传递出的信息。这项研究或许能让我们在对声音“磁性”的解释上有所启发。倒不能由此一概而论地认为“磁性”等同于“低沉”,但可以推此及彼,声音的“磁性”实质上就是一种“吸引力”。 谈到“磁性”,不得不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磁场”。从物理学的意义上讲,磁场是传递运动电荷、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场。富有“磁性”的声音就好像磁铁具有磁性一样,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场”,这个“场”我们姑且称之为“声音磁场”,它的性质跟我们经常说的“气场”是一模一样的。由此可见,对于“磁性”的声音,我们或许很难给它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一定具有“吸引”的功能。当然,这种吸引不仅仅是对异性,也包括同性。

奋斗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功,奋斗为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很多人失败的时候都说自己奋斗过了,争取过了,但当你看到了以下奋斗成功的例子,相信你以后不敢轻言自己的努力成绩,太小巫见大巫了。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奋斗成功的具体例子,供大家阅读!奋斗成功的具体例子1:苏步青刻苦学习 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着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 毕业 ,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 作文 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 方法 ,很像是古代着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 文章 ,要他 说说 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奋斗成功的具体例子2:罗哲夫 在美国,应美国一间银行的总裁之约,参加他在家中的晚宴,除结识了不同行业的一些商界朋友之外,最令我难忘的是认识了两对医生夫妇。 其中一位医生名叫罗哲夫,听说他在美国医学界甚享盛名,因为他发表的研究性文章,不断的在世界有名的医学杂志中刊登,屡屡成为医学的新指南。 最令我惊骇的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本人的遭遇。原来罗哲夫天生残废,手足都作畸形发展。只有上半身与头部一如常人。不消说,这样的孩子必有一个难过而艰辛的童年。罗哲夫不但克服,而且让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得到最正常且辉煌的成绩。娶的太太不至于明艳照人,却非常端庄大方,二人有儿有女,均已正常健康地成长。 震惊的还有罗哲夫的妹妹,也是天生残废,她比乃兄更惨,罗哲夫拐着腿还能走路,妹妹压根儿只能坐轮椅,手脚与一半身体的发育逗留在十岁小童的阶段。娶她的是另外一位医生。听说,当这位医生丈夫既要应付考试,又要做家务时,只有一边洗衣刷地,由着坐轮椅的太太把书本念给他听,记住了好应付考试。 奋斗成功的具体例子3:华罗庚的奋斗事例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对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浅。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chuò)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华罗庚18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 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 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岁那年,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到清华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 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 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40年代后期,华罗庚应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之聘,在那里当教授。华罗庚在那里有着优异的生活、科研环境:他的住屋有4间卧室,2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五六十人开酒会的客厅。大学还给他配备了4个助手、1个打字员。 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华罗庚却不再留恋美国的优异条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 1950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 文化 程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虽然使许多人惊讶不已,却是事实:他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 书。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1983年10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 教育 了千百万的人们。”

是那个医生吗,这是他的资料:弗朗西斯·佩顿·劳斯(Francis Peyton Rous)187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是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内科医生和病毒学家。劳斯医生毕业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1911年1月21日,弗朗西斯·佩顿·劳斯发表了一份报告:癌性肿瘤是病毒所致。这一提法在医学史上是首次。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癌症对人或动物有传染性。劳斯也成为发现这种“肿瘤病毒”的第一人,因为这种病毒最先是在那只被劳斯接诊的鸡身上发现的,所以病毒被命名为“劳斯鸡肉瘤病毒”。 晚年的弗朗西斯·佩顿·劳斯1966年,已经87岁高龄的劳斯在距离发现这种病毒55年之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病毒的发现与劳斯积极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多年来,劳斯一直在积极地进行着研究工作,事实上,直到他过90岁生日时为止,他一直都在工作。[1]编辑本段生平出身弗朗西斯·佩顿·劳斯(Francis Peyton Rous)于187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一说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父亲查尔斯·劳斯,母亲弗朗西斯。1860年南北战争之前她的父亲亦即劳斯的外祖父预见会发生战乱就在德克萨斯购置了土地,战后举家从弗吉尼亚搬迁到那里。劳斯的父亲查尔斯本是巴尔的摩人,祖籍英国,他和弗朗西斯相识于德克萨斯,婚后生有三子。查尔斯经营粮食向欧洲出口,但很早去逝。当时劳斯年仅11岁。母亲带着他们三个孩子回到巴尔的摩艰难度日,并使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劳斯兄弟们就在巴尔的摩长大成人。求学劳斯很早就显示出对科学的兴趣。在18—19岁时,他就为《巴尔的摩太阳报》编写“每月之花”专栏。对生物学的兴趣导致他中学毕业后进入巴尔的摩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接受教育,并于1900年毕业。接着劳斯又进入该校医学院学习,攻读学位,在学习期间,由于做尸体解剖时不慎染上了结核并转移至腋下腺,切除后学校让其退学养病。劳期去至德克萨斯,一位舅舅给他在农场找了份工作以维持生计。不久,一个朋友带他去100多英里的“山嘴农场”(Spur Ranch )放牛。在广阔天地,他受到了在学校没有受到的锻炼和教育,这使他终身难忘,他认为这段时间难得的经历始终是他精神长期振奋的源泉。一年以后,他重新回到医学院。工作1905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附属医院一名实习医生。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对疾病的研究而不是治疗,并不适合做一名“真正的临床医生”,于是转而进行医学研究。为此,他去到密歇根大学担任病理学讲师,虽然薪金很少,但由于系主任阿尔弗雷德·瓦尔辛(Alfred Warthin)教授的帮助,提供给他在“暑期学校”教书的机会,由此劳斯挣得一份额外的钱。瓦尔辛教授还鼓励他学习德语,资助他去德国德累斯顿一家医院学习病理解剖学课程。1907年的德累斯顿是一座极其优美的城市,劳斯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夏天。1909年,劳斯学成归国后,由于染上结核病,被迫在疗养院疗养了一段时间。不久瓦尔辛博士又为劳斯从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申请到一笔经费,使劳斯有可能自由地进行实验研究。利用这笔资金,劳斯对淋巴细胞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实验医学杂志》上。这是一本由西蒙·费勒克纳尔(Simon Flexner)主编的杂志,颇具权威性。西蒙·弗勒克纳尔是刚刚建立起来的纽约洛克菲勒医学院院长。几个月后,弗勒克纳尔让劳斯去纽约接管癌症研究实验室,因为他自己正准备辞去该实验室工作去学习更多的关于小儿麻痹症的知识,当时这种病使许多美国儿童残废。从此以后,劳斯就在洛克菲勒医学院(后为洛克菲勒大学)任职直至去世。学术研究晚年的弗朗西斯·佩顿·劳斯1909年,到洛克菲勒医学院任职不久,他就得到一只胸部长有肉瘤的鸡。他从这只鸡的肿瘤中制备了无细胞滤液,并且证明用此滤液给健康的鸡注射也可引起相同的肿瘤。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以《由不含细胞的滤液传播一种恶性新生物》(Transmission of a Malignant New Growth by means of a Cell-free Filtrate)为题发表于1910年出版的《实验医学学报》上,第一次证明了动物的癌症是可以传染的。然而,在研究其他哺乳类动物的肿瘤时要重复他的作法则困难重重。他花了好几年时间试图从小鼠肿瘤中找到类似的动因都以失败告终,这使得他在1915年放弃了肿瘤研究工作,转而去研究生理病理学方面的其他问题,直到1934年。在1915—1934年期间,他在血液和肝脏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他在输血方面的研究是先驱性的,这些研究是他与特纳(J·R·Turner)和罗伯逊(O·H·Robertson)一起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开展保存血液和输血研究方面,劳斯等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917年,他前往法国在靠近比利时前线用士兵所献的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血库。战后,他的兴趣扩展到生理学方面,他先后参与了肌肉的毛细渗透性,胆结石的形成以及胆囊的功能等各种课题的研究。1934年,劳斯重新回到病毒引起肿瘤的研究领域。当时,他所在研究所的一位密友里查德·萧普(Richard Shope)博士发现在美国西南部的野兔皮肤上经常生长一种乳头瘤巨疣,而且这种巨疣中存在着一种病毒,他证明这种病毒影响着疣的变化。但他不能确定这种巨疣是不是肿瘤。萧普找到劳斯,请他参与此项研究。劳斯欣然接受了这一挑战。经过研究,他不但证明了乳头瘤“巨疣”本身是良性肿瘤,癌症常由此产生,而且还对肿瘤的其他问题进行了研究。此时劳斯深刻认识到研究癌症意味着比研究任何其他疾病更具有普遍的公众意义。劳斯还对培养病毒和细胞的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发明的技术后来成了标准的实验室技术。1920—1945年,劳斯被选为洛克菲勒研究院病理学和细菌学研究员。1920—1970年期间一直担任《实验医学学报》编辑,1927年被选入美国国家科学院。1945年,劳斯年届65岁时退休,保留各种荣誉头衔,还被授予洛克菲勒荣誉退休研究员称号,退体后仍作为非正式工作人员继续忙于实验室工作,直至1970年2月16日在纽约去逝,享年91岁。[2]编辑本段贡献劳斯对遗传科学的最大贡献应当说是他首次证实了癌症可由病毒引起,他并且从鸡体内分离出了肿瘤病毒。须知,在20世纪初,病毒这一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很不清楚的。事实上,人们没有见过病毒,对它们会引发癌症的可能性更是没有考虑过。最初,劳斯得到的那只长有巨大胸瘤的鸡是当地一位农夫给洛克菲勒研究院带来的普利茅斯洛克鸡。劳斯首先确定了这个大胸瘤是肉瘤,是一种与结缔组织有关的癌症。他从这大胸瘤制备了提取液,并过滤以除去任何细胞或细菌。但当他把这无细胞滤液注入别的鸡体内,这些鸡也会传染上肉瘤。劳斯由此得出结论:这些肉瘤是由病毒引起的。劳斯从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最初并未被科学界大部分人士所接受。他们认为这一研究不够精细,认为细菌和肿瘤细胞也可渗透过滤器。而且,劳斯本人也不能证明以这种方式用于分析哺乳类动物的肿瘤。这导致他离开了这一研究而转向别的研究领域。几十年以后,其他肿瘤病毒被分离成功的事实证明了劳斯是正确的。今天,人们把他最初分离出来的菌体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劳斯肉瘤病毒”,不但是对他的纪念,而且在与癌症有关的基因研究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劳斯肉瘤病毒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是经过很长时间才被人们认识到的。1966年,劳斯以他在半个多世纪以前(1910年)的这项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编辑本段荣誉劳斯是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也是皇家医学会会员,丹麦皇家学会会员,挪威科学和文学院院士,魏思曼科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巴黎医学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他也是约翰·斯科特奖章(1927)、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沃克奖(1942)、全国科学院科瓦连科奖章(1956)、美国肿瘤研究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拉斯卡奖(1958)、联合国癌症研究奖的获得者。1966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授予他保罗·埃里希·路德维希达姆施塔特奖。 [2]编辑本段家庭劳斯与玛丽恩·埃克福德·德凯结婚,她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艺术评论家的女儿。他们生有三个女儿:玛丽恩、艾伦和菲比。玛丽恩的丈夫艾伦·霍奇金是剑桥大学生物物理学教授,196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菲比的丈夫托马斯·J·威尔森是哈佛大学出版社社长,于1969年去世。

德国医学期刊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 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 清代唐大烈主编的《 吴医汇讲 》11卷 (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

不晓得你说的具体是哪本杂志,如果知道名字可以查到该杂志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级别越高

德文医学期刊

主要有综述,就是对于某些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不过一般是约稿,或者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关论文,还有就是研究性论文,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医学方面如有临床数据再加入一些基础研究的数据,还是比较容易发表的,主要还是看你的实验设计,如果研究数据相对较少,但是有不错的创新点,可以写通讯文章,这种文章一般只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描述,篇幅较小,最后就是病理报道,一般是发表比较特殊的病理,或者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也可以对大量临床病理进行某方面的统计总之,没有哪种更容易写,文章是否可以发表,主要看你写的怎么样,还有就是实验的创新点

1、ClinicalKey for Nursing由Elsevier公司出品,由权威的护理医师、教育者及研究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联合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医学内容、31本全文原版参考书、27种全文专业护理学期刊、最新的药物信息、近200份护理相关的诊疗指南、超过8000份患者教育、护理发展动态等,是集教学,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综合型数据库。

服务人群:护士教育者、科研人员、护理管理人员、临床护士等。

2、CINAHL Complete是全球全文收录护理与综合保健期刊的最全面资源,为护理以及相关医疗研究人员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CINAHL Complete还额外收录美国护理协会 (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以及美国国家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所出版的高质量资源。 主题涵盖超过50种护理相关的主题,如一般健康医学,营养学及语言障碍病理学等。特色资源还包含护理继续教育模块,护理研究问卷与量表,护理实务准则等,提供疾病与病症的简易快速课程。

3、文献党下载器():一个强大的文献资源整合平台,几乎整合了所有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覆盖全科,包括众多查找护理文献的数据库,如:ClinicalKey for Nursing、CINAHL Complete、Thieme、Elsevier(sciencedirect)、 PubMed……等等。只要有网有电脑就可以做到文献下载自由。

4、PubMed 是一个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的数据库。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PubMed 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5、Elsevier(sciencedirect)是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学术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sciencedirect是爱思唯尔公司的全文数据库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科学、技术与医学全文电子资源数据库,提供2500余种学术期刊以及37000余种图书的全文内容。包括全球影响力极高的CELL《细胞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等。

6、Wiley 作为全球最大、最全面的经同行评审的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研究的在线多学科资源平台之一。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5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Wiley Online Library为全学科期刊全文数据库,出版物涵盖学科范围广泛——包括化学、物理学、工程学、农学、兽医学、食品科学、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商业、经济学、社会科学、艺术、人类学等多个学科。

7、Thieme化学与药学电子期刊(Medical and Chemistry Journals)包含231种医学、化学期刊,大部分期刊为英文期刊,另有少量德文、葡萄牙文期刊,均提供在线阅读、下载功能。Thieme化学与药学电子期刊在学科领域内负有盛名,其中《Endoscopy》是内窥镜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之一。

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8、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收录各学科领域中权威、有影响力的期刊,其中以SCIE、SSCI、A&HCI等引文索引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和ESI基本科学指标享誉全球科技和教育界。 Web of Science收录了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通过独特的引文索引,用户可以用一篇文章、一个专利号、一篇会议文献、一本期刊或者一本书作为检索词,检索它们的被引用情况,轻松回溯某一研究文献的起源与历史,或者追踪其最新进展;可以越查越广、越查越新、越查越深。

9、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整合了中华医学会的优质期刊资源,内容包括国内最优质权威的的临床指南和病例文献,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并不断更新。学科领域涉及所有临床专业,以及护理、预防医学、中医药和医学人文等。

10、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竭力打造的专业医学信息门户。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该网是医生获得中华医学会123种顶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师协会等的众多高品质期刊电子版全文的唯一途径,也是国内唯一中外文一体化文献服务网站。

11、知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并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涵盖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文史哲、工程科技、社会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技等。

参见: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1864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携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1837—1898)在登州城内一所叫“观音堂”的破庙里办起免费义塾,称“蒙养学堂”。1882年,纽约北美长老会总部批准其升格为大学建制,定名“文会馆”(Tengchow College),史称登州文会馆。 1883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医生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与其妻子到达登州,准备在文会馆设医科,因设备和人员不足,未能如愿。于是便租赁了一所寺庙的几间房子,用一部分作教室,另一部分作为小型诊所,并招收了5名学生,随师学习西医知识,这便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发端。 1885年初(清光绪十年底),英国浸礼会(English 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宣教士武成献博士( Russell Watson)和夫人爱格妮丝·凯特玛司特博士( 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会施医所为基础,于西皇城街开设“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同时开设“附设医学堂”,即青州医学堂。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并用以师带徒方式授课,开办医学教育。另一位宣教士巴德顺在邹平所办的教会医院也设立医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传授医学业务知识。 1892年,聂会东夫妇奉调到济南,在东关华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到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 义和团运动后,1902年6月13日,北美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开会,共同建立山东新教大学(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济南聂会东、青州武成献和邹平巴德顺所办的医校合称为共合医道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聂会东任校长,学制四年,四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在济南、青州、邹平和沂州(今临沂)的教会医院进行教学和轮流实习,1903年正式合并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Shand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学制四年,校长聂会东。1903年招收医学生13人,至1911年共毕业38人。 1906年,华美医院医校与青州医道学堂合并,改称济南共合医道学堂。1907年,在济南南新街购地建立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新址及医院,1911年建筑竣工。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Shantung Christian Union Medical College)。 1911年4月17日,在英国利兹阿辛顿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在济南修建的医学大讲堂、诊病所、宿舍等举行竣工典礼,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并捐银千两,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正式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聂会东任校长,有教师14人。新址的竣工标志着学校开始由四地合并到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将这一天作为建院日期。 1915年9月27日举行共和医院落成典礼,四处教学点全部迁至济南。 1916年,北京中华医学基金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文献中又称美国罗氏驻华医社)改组北京协和医校(The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Peking),将三个班的学生转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并“协款”5万美元用以改善校舍和设备,又许诺连续五年每年“协助”2万美元用以办学。1916与1917年之交,在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会的建议下,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也并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1917年9月,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各科迁至济南新址,齐鲁大学正式开学。此时医科学制为七年,共有教师14人,学生118人,另有医预科24人。1920年设药学专修科,学制两年。1921年4月,创办《齐鲁医刊》。1923年,接收华北协和女子医学院(North China Union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自此开始男女同校。1924年7月19日,经齐鲁大学申请,加拿大授予齐鲁大学执照,授权齐鲁大学按照自己理事会的规定“授予与中国法律相一致的文凭和学位”。根据此规定,齐鲁大学颁布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医学院毕业生颁发医学学士学位,同时授予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正式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但两个名字在部分文献中依旧混用。1931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齐鲁大学注册立案,齐大学历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1934年设立公共卫生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齐鲁大学宣布停课,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育教学设备迁往四川成都,与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在华西坝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校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强占为军医院。五大学虽然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和课程,但共用教学实验室及设备,各学校间学分互认,共享师资和课程。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医学院和理学院联合设立寄生虫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1945年10月1日,齐鲁大学在济南复校。 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齐鲁大学医学院师生分为两批,负责人和部分师生南迁福州协和医院,1949年江南解放后迁回济南;另一部分师生留在济南,9月济南解放后相继入学开课。1951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并出资补助齐鲁大学,解聘外籍教师的行政和董事职务。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在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齐鲁大学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截至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98人。 参见:山东省立医学院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建,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领导。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和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15年成立,1926年并入省立山东大学)并无关系。1933年,学校创办中文和德文双语的医学期刊《新医学》(Neomedica),由陈果夫题写刊名。1937年停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尹莘农校长带领学校撤离济南,先后迁到汉口、四川云阳县和万县。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军政部第十重伤医院”,尹莘农兼任院长。学校的部分师生直接参加了抗日战争。1946年10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从万县迁回济南,与山东省立医院合并。 1948年,学校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请更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8月1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院长由山东省立医院院长王宝楹担任。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山东省立医学院被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仍使用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校名。 山东省立医学院办学16年,共培养医学系毕业生353人。 参见: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4年10月16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镇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长县长庄举行开学典礼。1947年1月,新四军军医学校更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华东白求恩医学院从山东益都迁进济南,驻扎在经五路纬九路。1948年11月合并从趵突泉前街迁来的山东省立医学院,仍称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9年5月,学院由华东野战军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更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9月宫乃泉调往上海,白备伍兼任院长。 195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医学院”。 参见: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1952年9月,齐鲁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解体撤销,其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1952年9月16日,合并后的山东医学院正式对外办公。9月25日召开了合校后第一次办公会,10月8日下午举行院系调整胜利完成大会,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和四个教学委员会(基础、临床、卫生、药学)。 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亩,1952年底在校生2057人,教职工89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设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学制本科5年,专科3年,中级2年。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5年8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卫生专业、药学专业再次调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教师及247名学生调到了同济医学院;药学系121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调到四川医学院;中级药剂士班49名学生调到东北药学院附属中级药剂学校。1956年,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23名教师及教辅人员赴新疆医学院工作。经过调整,学校改为单一医学专业学院。设33个教研组(其中基础医学教研组18个,临床医学教研组15个 )。 1956年6月,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专业有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系统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9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经卫生部同意,1962年2月先后撤销卫生、儿科两个系及生物、化学、物理三个专业,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1959年1月,学校设立基础部和临床部。1961年5月,临床部改为医疗系;基础部撤销,成立医学基础课办公室。1962年,恢复基础部和临床部。1962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决定逐步延长高等医学院校学制,医疗专业由五年制延生为六年制,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1965年3月,撤销基础部和临床部,设立学生处,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建设受到严重冲击。1966-1970年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级毕业生,1968年分配了1962级毕业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个年级的学生,至此已没有正规在校生学习。1970年8月,在五七指示和实行开门办学的影响下,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称为山东医学院,由济南迁往泰安新泰县楼德镇(现新泰市楼德镇)办学,下设四个大队,一大队在枣庄市、二大队在曲阜市、三大队在新汶县,四大队与院本部在楼德镇。1970年11月20日恢复招生,1971级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后分别在四个大队报到。除医疗专业外,还有中医专业连和药学专业连。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个大队,恢复教学建制,设药学系、中医系、基础部、临床部和进修部等。1973年下学期,山东医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济南,中医系、药学系迁回济南上课。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留下约三分之一力量参与分院筹建。1979年分院迁至泰安市,更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分院独立,划归山东省,更名为泰山医学院。1977年恢复高考,山东医学院恢复招生,同年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这样,山东医学院共有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学制除了药学专业是四年外,其余都是五年。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78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生41名。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79年12月,卫生部山东医学院增设临床医学六年制英语班。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改名为临床部。1988年4月,山东医科大学被批准为全国15所试办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高校之一。1996年10月,基础医学部改组为基础医学院。 参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 。2001年1月,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合并重组为山东大学医学院。 2006年,设立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2012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成立,医学院成为其分管的五个学院之一。2012年11月,山东大学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具体由医学院承担,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及“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5月,山东大学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具体由医学院承担。 2015年3月,根据国家政策,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和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自2015年起停办。

医学护理论文文献网站有万方医学网、中华医学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知网。

1、万方医学网

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秉承开放联合、专业精深的理念,联合国内医学权威机构、医学期刊编辑部、权威医学专家推出的,面向广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药械企业及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学信息整合服务、医学知识链接全开放平台。

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915年。现有83个专科分会,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办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华医学会的主要业务包括: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编辑出版123种医学、科普等各类期刊及100余种音像出版物。

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disc) 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于1994年研制开发的综合性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它收录1978年以来1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记录。

4、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作为国家战略科技资源保存和服务基地,一直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文献保障服务。目前,该平台收录的期刊数量达8100多种,收录的期刊文献超过568万篇,覆盖学科范围较广。

5、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国内知识总库,涉及学科广泛,提供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